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的现状与研究对策(五篇)

时间:2019-05-13 18:20: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的现状与研究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的现状与研究对策》。

第一篇: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的现状与研究对策

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的现状与研究对策

本课题研究的第一年度研究计划业已完成,从2013年8月起进入第二年度研究阶段。为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更有效地展开后续研究工作,确保圆满地完成全部研究任务,夺取理想的研究成果,特制订本年度研究计划。

一、本年度研究计划的主要内容。

目前,初中学生的年龄在13岁到16岁之间,从生理方面来讲,初中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第二高峰阶段,从心理方面看,学困生的自尊心比一般的学生强烈,且脆弱、极易受损伤,他们不愿听到别人说他们差或不行。可是心理不稳定易受外界的影响,情绪不稳定,人生观和价值观特别容易改变,一些学生会出现心理障碍,如果没能得到及时的引导和纠正,将对学习产生直接负面影响。常见的心理障碍有: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心、考试紧张等等。

(一)本年度从心理动机,学习兴趣,心理承受力,自信心和恐惧心理这几个方面对学困生心理致因进行分析和研究。

1.被动和消极的学习心理动机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人们进行学习以达到某种学习目的的心理动机,是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心理准备。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推动力,是激励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主观动因。而这些学困生对初中英语课的学习动机却是被动的,消极的。

2.缺乏学习兴趣的心理

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力求认识某种学习对象与某种学习活动的倾向。兴趣对人的认识和活动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经被激发,他们就会产生聚精会神的注意,愉快放松的情绪及坚强的意志力等,从而提高活动的效果。对英语的兴趣,就是通过听、说、读、写等的训练,使学生形成运用英语的能力,从而很好掌握。它属于人的个性心理特性,是一种积极的内驱动力。学困生对初中英语课的学习没有强烈的学习欲望,绝大部分学困生上初中英语课表现得毫无兴趣。

3.心理承受力较脆弱

由于英语学困生在基础薄弱和性格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弱点,因而在学习和运用过程中碰到困难和问题较多,压力较大,这时他们往往以为自己是弱者,易表现为退缩、半途而废、沮丧、意志品质十分脆弱。再者,目前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在溺爱顺境中成长,在生活道路上是一帆风顺,一旦遇到挫折,心理承受力差。大多数学生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差,缺乏意志力,缺乏责任感,经不起挫折。为此,教师应该去关心和呵护他们,初中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不应该对学生进行讽刺和挖苦。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的那样“没有情感,就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学困生对教师的关心和爱护是十分敏感的,他们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报答教师的爱,只有让学生实实在在的体会到来自教师的关心和爱,他们才会有信心更加努力的去学习,更加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学困生的成绩才能提高的更快。

4.缺乏自信心和进取精神

基础较差的学生,有些“学困生”怕自己成绩差被同学瞧不起,怕被同学笑话,怕被老师指责,所以自信心不足。但他们也希望和其他同学一样在英语课的学习中有所进步,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受到同学的尊重和羡慕。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除了要对他们降低要求,帮助鼓励和耐心的辅导外,还要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选择好的突破口,满足他们的愿望和要求。

(二)总结成功的一些做法和思想,积累阶段性成果,反思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教训。在充分讨论理性分析的基础上,写出课题年度总结。

二、结论与建议

1.通过前阶段调查可以看出,初中英语学困生的心理致因主要表现在被动的学习动机,缺乏学习兴趣,缺乏自信心和进取心和存在害怕的心理等几个方面。

2.针对初中英语学困生存在的心理致因,建议教师主动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鼓励,增强他们的上进心,加以科学的教学方法和评价,充分挖掘利用现有的教材内容,利用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和主观能动性。

3.针对初中英语学困生存在的心理致因,教师要肯花时间了解每位学困生的具体情况,寻找“差因”,以便对症下药。我们应主动地接近他们,尊重他们,用积极的态度,真诚的微笑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对他们进行英语学习心理疏导,多站在学困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分

析他们学英语的状况,找出成绩差的原因。

4.根据中学教学改革的方向及现状,建议英语教师从实际出发,选择具有应用性、趣味性和时代性的教学内容。在教材方面可适当引用生活化和趣味游戏内容,千方百计地激发英语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程度和主观能动性,不断地给他们鼓励和帮助,耐心地帮助他们一点一滴地进步和提高,相信他们一定会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相信他们终究会跳出“困”字,取得一定成功的。教育好一个学困生是一个教师的最大德行,是教师工作最高水平的体现,与培养一个优秀生一样,同样重要,同样光荣。

三、撰写与课题相关的有价值的论文,在实践中总结经验。用理论指导课题研究,力争有更多论文在国家、省、市论文评比中获得更高的奖。

四、总结本年度研究工作,撰写本年度课题研究报告。

第二篇: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上海市三泉学校 符婕

【摘要】:牛津英语教材的使用造成日趋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随着年级的提高,学困生的比例呈递增趋势。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生自身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方面的主观原因,也有学校、教师、家庭及社会方面的客观原因。学困生比例的增加影响了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尤其以公办初中更为突出。因此,“薄弱学校”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认真分析学生产生学习障碍的类型及原因,找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所在。本课题结合三泉学校的实际情况,从社会、学校、家庭和自身角度分析英语学困生的成因,通过问卷调查、行动跟踪、具体案例,理论实践双结合的方式找到转化英语学困生的可行有效的对策。

【关键词】:学困生 初中英语 成因 转化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三泉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地处彭浦地区偏僻的西北角,在宝山和闸北的交接地段,外来人口偏多,居民成分复杂,学生生源较差,学困生比例很高,一直是制约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重要瓶颈。牛津英语教材以其图文并茂、题材广泛、贴近生活的特点,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但是也出现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牛津英语过大的词汇量使得两极分化现象从小学阶段就开始出现,随着年级的提高,学困生的比例呈递增趋势。有些学生在小学毕业时连Monday都不认识,甚至有人只识得26个英文字母!由于从低年级开始“欠债累累”,导致最后的“雪球效应”,想要挽救已为时已晚,使得小学与初中的衔接在公办“薄弱学校”显得尤为困难。这一现象的普遍性和严重性引起了普通公办初中英语教师的极大关注,在初中低年级时找出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如何有效地转化他们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理论研究

纵观20世纪教育发展史,对于学习困难学生的研究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学困生的定义至今国际上还没有十分同意的概念,在我国曾被称为“差生”,前苏联称其为学习不良的学生,而美国称其为学习无能者,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曾将学习困难儿童列为特殊教育对象。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困生”可分为三类:一类属于思维尚未“觉醒”的学生,第二类属于“天赋”面纱尚未揭开的学生,第三类归为“理解力差和头脑迟钝”。

前苏联教育家赞克夫从情感、意志等特点分析差等生;布德威克、韦纳等人研究学困生失败归因特征;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认为学困生的实质是学习个体自信心缺乏与自我概念的消极;近代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认为学困生学业成绩差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教师不正确的学生观及不恰当的教学方法造成的。

而国内,早在我国两千多年前春秋时期的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不过对学困生真正开始重视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1978年以后,戴湘华等有关研究生对差生心理特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原上海闸北八中校长刘京海根据当时所在学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成功教育”,“偏爱‘薄弱学校’、偏爱‘差生’”的口号。在八十年代末,上海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张思中老师提出“心理优势论”,总结出了“适当集中,反复循环,阅读原著,因材施教”的十六字外语教学法。

随着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实施或延长义务教育,学生学业不良问题,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教育界的普遍关注。

三、英语学困生的成因

所谓英语学困生是指智力正常,但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学习效果低下,学习困难而达不到规定的学习要求的学生。通过对问卷的统计与分析以及个人访谈,共总结出以下三个因素:家庭因素、学校教育因素以及自身因素。

1、家庭因素(1)经济因素

三泉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地处彭浦地区偏僻的西北角,在宝山和闸北的交接地段,外来人口偏多,居民成分复杂,生源并不理想。在家庭情况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家长收入平平,有些甚至无收入,生活困难。20名学困生中有9人持有助学券,从父母文化程度来看,仅仅2人有大专文凭,4人仅有小学文化程度。大部分家庭没有能力为孩子提高能够更好的学习条件。

(2)家庭环境因素

学困生中将近50%的学困生父母离异、单亲家庭或是只和父母一方或祖父母生活,1人曾服过刑。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关爱,对家长的不良行为有样学样或是出于对家庭冷漠氛围的排斥,宁可在外面寻求“关爱”。有部分学困生家庭,家长为了生机,在家里经营棋牌室,鱼龙混杂,使学习环境恶化,进而丧失最基本的学习环境和学习空间。家长对孩子养而不教、养而不管,在空白的家庭教育下,学生特别容易形成学困生。

(3)不当的教育方式

作为教师,我们经常看到两种教育方式,一种“望子成龙”,“棍棒底下出孝子”,一种过分溺爱。在问卷调查中发现,家长处理孩子犯错时,42%采取打骂,与老师交流的不到一半。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往往使青春期的孩子产生强烈的叛逆心理,对学习形成“厌恶—恐惧—不想学—不学”这样的变化过程。另一种情况恰恰相反,那就是溺爱。家庭教育的无力、空白使学困生难以摆脱“学困”阴霾,因为家庭对他们没有学习要求或是得不到家长的认可与重视,他们找不到学习的动力和理由。

2、学校教育因素(1)教材因素

现行的牛津教材词汇量大、语法系统偏弱,琐碎的知识点很多,让学生很难掌握知识要点,与考试产生脱节感。必须课本与试题双管齐下才能保证成绩,一但放松就会一落千丈。与老教材内容少,注重巩固比起来,牛津教材让学生无法完全消化,学得单词虽多,却无法学以致用。学困生由于本身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或方法,背诵显得格外艰难,渐渐对于每天都要背诵几十个单词词组厌烦致极,欠的“债”越滚越多,这也是导致如今英语两极分化日趋严重的重要原因。

(2)教师因素

师生缺少沟通,教师教育不力,对学困生辅导不及时、教育教学方法不当均是导致学困生的成因。学生一旦不完成作业或是不背诵课本,老师便以罚抄为手段,造成学生的厌恶情绪。有些教师缺乏对学生的情感交流与沟通,缺少方法的指导,对于考试成绩差的学生动辄训斥辱骂,慢慢使学生由不喜欢学科教师发展到对学科的情绪障碍。

3、学困生自身因素

(1)学生缺乏学习的自主性,自控能力差,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注意力容易分散,马虎应付作业,这些学生由于长期出于家长和教师逼迫读书的被动状态,一但家长与教师疏于管理,就会一落千丈。如今外界诱惑过多,部分学生对网络和游戏上了瘾,很难戒掉。

(2)自信是一个人赖以学习和生活的基本心理素质,大部分学困生由于在成长过程中遇到过多的挫折会使他们产生挫折感,这是如果家长和教师给予漠视、讽刺、挖苦,他们就会失去信心。还有一些学生由于接受能力较差且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事倍功半,长久看不到进步而最终失去信心、自暴自弃。平时课堂上学生不举手发言或是发

言声音过轻都是缺乏自信的表现。

四、英语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1、找到英语的学习动机

据调查,当前80%的学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厌学情绪,尤其是英语,受到各种情况的限制,很难为学生提供一个完善的语言环境,语言就需要使用,如果没有用的必要自然会失去意义,因此尽管当今世界,英语作为一门国际性语言,已经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的各个角落,学生更多的仍是将它视为入学的门槛甚至是负担。我觉得可以先投其所好,许多学生乐衷的电脑游戏都是英语界面,出现频率最高的有game over,enter,exit,menu,left,right等常用词汇,这些甚至无需老师教授他们自然就学会了,老师在课堂上可以结合游戏正式引入这些单词。不仅如此,我还鼓励学生留意生活中的英语单词,例如帮宝适pampers(溺爱)、可乐cola、威猛先生Mr.Muscle、夏普空调sharp等等,隔一段时间就比赛谁积累的词最多。而音乐、电影更是学习英语的最佳途径。要让学生学以致用,而不只是为了考试。

2、优化教学模式(1)提升兴趣

课堂必须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例如任务型教学,增强师生互动。教师应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俗话说,美食反复吃也会叫人倒胃口。同样,单一的教学模式也会极大挫伤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比起以前的老教材,如今的牛津教材图文并茂,结合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是很大的进步。老师可以设置各种游戏或竞赛引发学生的兴趣,例如cross words、riddles、adaption、act out、举办课前free talk和影片配音等。我在上6A的一篇有关Food的课文时,采用了接龙的游戏,每人用前者报出的食物单词的最后字母为开头,说出另一种食物,重复的不加分,为了获胜,学生必须找齐26个字母开头的所有食物,极大地扩大了他们的词汇量。并且在进行口语操练时,我通常让学生指名其他学生,有学生主宰的课堂往往更活跃。另外,六、七年级是最能提高学生兴趣的年龄,基本一学期我会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做四次英语小报,学生可以附上照片,自己设计、绘画、撰稿,挑选最优秀的贴在学习园地。

(2)分层教学

教师为学困生设置特别作业。根据学困生的实际情况,相应地减少作业量或降低难度,也可以单独布置不同作业,让学困生从最基础的开始,一点一点增加他们的自信心,也避免了他们抄袭作业的现象,保证作业质量。课堂上也可以采纳分层教学的方法,每

堂课转为学困生设置最简单的问题,让他们逐步加入到课堂教学中,逐步提升成就感。

3、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本人在调查中发现,英语学困生往往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事倍功半,首先面临的困难就是读音问题,教师要重视语音教学,把好语音关。学困生由于语音没有学好,往往在学习单词时注上拼音或汉字,使读音不准确,甚至有些学生是“哑巴”英语,完全死记硬背而不是拼读拼默,所以很容易就会遗忘,花费了大量时间心血,收效只维持一天甚至半天,难怪他们会沮丧、失去信心。本人在这一年中的每堂英语课都时刻注重语音的教学,学习生词时,将单词以音节分开写,让学生结合拼音的方式读出,半年后在还未教授读音的前提下,教师让学生自己找出几个音节,并尝试发音,最后由教师确认对错。这一方法非常有效,现在学困生基本都学会“拼读”的能力,记忆速度大大提高并且不容易遗忘。

还有许多其他不错的方法,比如树型记忆方式,即从最基本的词根通过词缀学习其他词性以及相应的词组和习惯用语,这一年中,本人坚持每次默写都让学生以树型模式写出所有词形变化,例如:care-careful-carefully-carefulness-careless-carelessly-carelessness 极大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词汇量,且容易记忆。

4、结合记忆曲线,注重重复

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不是固定的一天丢掉几个,转天又丢几个的,而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则。

学困生之所以学习效率不高,学习效果不佳很大因素是因为他们在课后不会复习巩固已学知识,几天一过,能记得的知识少得可怜。本人为学困生布置了周周练的任务。从每周做过的练习中进行筛选,印发专项小测试卷,每周小测,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有效评价,也让学生通过小测试,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清楚的认识,及时总结体会,加以改进。以“反复做,做反复”的方式加深学困生的记忆。

5、培养相互理解的师生情感。

“教师有权威性,学生有向师性,这两种心理状态决定了教师对学生有重大的影响。在具体的教学工作实践中可以发现,有些学生对一门学科的学习兴趣,往往源于对任课教师的人格、学识等方面的热爱和崇敬,这种‘亲其师而信其道’的现象,在中小学生尤为突出。” 英语教师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迁怒、急躁,切记使用训斥、侮辱

人格和伤害自尊心的语言,以防学困生的自信心被损伤而打击对学习的热情。对成绩有进步的学困生要及时表扬,让他们享受一下成功的喜悦和欢乐。可叫他们在黑板上写有把握的句子,朗读事先已读过多遍的课文,让他们从最简单的事获取自信心。

五、转化策略的成果与存在的问题

1、转化策略的成果

通过一年师生的共同努力,学困生的学业水平和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都得到了提高。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并逐渐恢复了信心和希望。有相当一部分学困生开始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从点滴的进步中获得成就感,愿意投入更多的精力与时间。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让夲人获益良多。一方面,我对学困生有了更深的认识,能以宽容的眼光看待他们,培养了我的爱心、耐心和细心。也增加了许多宝贵的教学经验。如今,我学会了用心理健康的角度来辅导帮助学困生,而不是苍白粗暴的教育教学方式。

2、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

(1)学困生是一个永久性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学困生的成因愈加复杂,其中社会和家庭问题占据越来越大的比例。仅仅从学校因素入手很难真正转变学困生,所以尽管如今有大量的学困生研究课题,仍没法找到根治的方法,教师所能采取的措施也只能尽量控制问题的扩大。

(2)对于智力正常,但几乎无任何英语基础的学困生(f档)来说,转化工作让教师束手无策。这些学生已不再是靠简单的心理疏导或课外辅导就能改变学习态度,由于从小学起就放弃学习,他们落后了好几年的知识积累,完全失去了求知欲和上进心,即使想要努力,也根本不可能赶上同年级的平均水平。本人认为这个群体目前为止是无法转化的,却也是薄弱学校最棘手的“隐患”。

(3)转化学困生需要掌握大量的心理学知识。遗憾的是这正是大部分教师的不足之处。

六、结语

初步调查和实践的结论表明:如果给学困生辅以一定的学习条件,他们均能达到合格的水平。这是对我们积极转化学困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极大鼓舞和有力依据。

造成初中英语学困生的重要因素是初中学生的思维结构与知识结构的不适应。这些不适应的形式与以前学习时打下的基础密切相关,是知识缺陷日积月累的结果;其次是

学困生要求的非形式化与英语教学内容的严谨性,逻辑性,有序性的矛盾。一定的教学干预措施能逐步排除知识结构的障碍。

另一方面,学困生主体参与的关键是教学方法的情感化,情境化和科学化,这对学困生个性心理障碍的预防与矫治也有积极的作用,这些都为学困生的转困奠定了基础。

“学困生”转化工作是一项实践周期长,涉及因素多,工作难度大的教育教学改革,许多实践我们还停留在表面上,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提高。教师需长期不懈地坚持,在思想上,行为上,课外课内多下苦功夫。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内外有关研究的经验,我们提出在外语教学实践中,实施三维目标教学,努力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不断提高师生互动的正面效益,指导学生有效学习的方法、习惯养成和兴趣培养,才有可能解决初中学生外语学习障碍的某些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1] 陈晓丽,《浅谈怎样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成功教育,2008年第1期。[2] 冯忠良,伍新春,姚梅林,王健敏.《教育心理学》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 胡文峰,《“学困生”的教育策略之研究》,银川固原师专学报,2005年、2月版。

[4] 陆炳炎,王建磐,《素质教育:教育的理想与目标》,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 马建峰,《谈学困生的转化》,甘肃日报,2008年3月。

[6] 彭君晓,《关爱“学困生”的个案研究》,教育科研论坛,2008年第一期。[7] 张鹏,《让学困生都说——我们能行》,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2005年。

[8] 张生,《学困生成因及转化对策研究——爱心是改变一切的伟大力量》,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2005年。

[9] 张新英,《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研究》,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年。

[10]《英语周报》小学教师版第36期 《巧抓问题学生心理,克服学习困难》(2002—2003学年)

[11] 《英语周报》小学教师版第25期《英语学习障碍的团体辅导》(2001—2002学年)

第三篇:农村基础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农村基础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教育是立国之本,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关键,也是将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的有效途径。基础教育是培养公民基本素质、对国民实施基本普通文化知识的教育,它是促进地方教育事业发展和三个文明建设的动力之一,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培养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我乡是个贫困乡,发展好基础教育,对我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我乡基础教育的基本情况和取得的成绩

近期,通过深入学校、农户,调查、走访、座谈,对我乡基础教育现状进行了全面的调研。调查结果表明我乡在实施义务教育的过程中,做了大量的工作,成效明显。但是我乡作为贫困乡,农村基础教育还面临着很多的困难,主要表现在:教育经费投入还略显不足,农村基础教育阶段失学现象不容忽视,传统教育评价模式的影响依然存在,教师队伍还有些令人担忧,山区交通不便,学生居住分散,学校基础设施不足,农民收入水平低,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生活艰苦,待遇还比较低,城乡教育差距还有扩大的趋势。现将这次调研情况分析整理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x位于xxxx,东接xxx,西和西北连xxx,南和西南与交城县毗 邻,总面积xxx平方公里。全乡辖xxx个村委会、xxx个自然村,人口xxx人。

小学方面:我乡现有完全小学xx所,教学点x个,学生总数xxx人,教职工xxx人,其中35岁以下xx人,36-50岁xxx人,51岁以上x人。师资学历方面:大专毕业xx人,本科毕业x人,中师毕业xxx7人。校园占地面积xxx平方米,建筑总面积xxx平方米,全乡小学拥有计算机xx台,图书xxxx册。

中学方面:我乡现有九年制学校x 所,学生总数xxx人。教师xxx人,其中35岁以下xxx人,36-50岁xx人,51岁以上xx人。师资学历方面:大专毕业xxx人,本科毕业x人,中师毕业xxx人。校园占地面积xxxx平方米,建筑总面积xxxx平方米,学校拥有计算机60台,图书500册。

(二)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下,我乡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不断加大教育改革力度,端正办学方向,提高教育质量,并实施对教育的政策倾斜,在我乡基础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乡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一是“普九”取得重大进展,“两基”工作扎实推进。我乡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适龄女童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99%,比97年同期增长(下称比增)5个百分点;6-15周岁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100%,比增5个百分点;小学在校生辍学率为0%,初中在校生辍学率1.75%,比97年同期下降2个百分点;15周岁初等教育完成率100%,17周岁中等教育完成率100%,15周岁人口文盲 率0%。二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氛围初步形成。从1996年起,在基础教育阶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我乡中小学积极响应号召,从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着手,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工程,初步形成素质教育的氛围。三是“科教兴乡”战略得到贯彻落实。我乡始终把“科教兴乡”战略摆在首位,深入贯彻落实,2006年通过了市里验收,2007年通过了省里验收。四是创办特色学校。我乡所辖学校各有特色,各有发展:关头学校寄宿制办学模式,受到了社会的认同,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成效明显;麻会学校书法、绘画很有特色,成绩显著,师生参赛获奖很多。九年制学校的中考成绩在全市名列前茅。五是我乡基础教育办学条件得到逐步改善。我乡从2002年以来,全面发动,抢抓机遇,积极争取多方资金,在全乡掀起了改善办学条件,实现规模办学的热潮。如;xxx学校投资13万元,硬化了校园,新建升旗台;xxx投资3.7万元对厕所蹲位进行了改造,教学用房进行了翻新重建;xxx村委会投资2万元对麻会小学的教学楼顶进行维修(烫顶),对校舍进行彻底翻新和完成厕所的改建和校园的硬化工程。上级投资120余万元为九年制学校新建起了三层师生宿舍楼,2007年,九年制学校硬化了校园,2008年新建了学生餐厅,配备了餐桌。xxx学校投资3万元对活动场地进行了硬化,xxx村新建了一所幼儿园;xxx学校还配置了跳高架、体操垫、单双杠等大型体育设施和大量体育用品,基本实现了我乡学校建设标准化。与此同时,各中心校配置了实验室、图书室及活动室。2004年,我乡全面启动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2005年春季开始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和保学金制度,主要是对农村义 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免杂费、免书本费及补助寄宿困难生生活费,“两免一补”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孩子上学的负担明显减轻。从2007年春季开学起,我乡积极响应号召,全面推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通过改革,切实提高了我乡教育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巩固了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加大了对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费资助力度,扩大了免费提供教科书的覆盖范围,集中对更大范围内的生源进行统一教学和管理,我乡中小学办学条件也得到较大改善,明显提高了教育水平。

二、我乡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乡基础教育工作者在我市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通过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使我乡基础教育质量得到了全面提高。但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目前我乡基础教育中仍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与新农村建设不适应。主要表现在:

(一)教育经费投入还略显不足

我乡基础教育投入状况虽然有了一定的改善,但这些改善相对于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需求,相对于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期望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比如:大部分学校的教学仪器为普九时的旧二类设备,已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教学;我乡学校计划2010年建成局域网,实现校校通网上资源共享,全部学校多媒体进教室,还需要约200万元左右,一切所需资金的到位确实是一个实际问题。

我乡是一个贫困乡,不仅农村人口数量众多,而且农村地域也相当广泛,相应地,农村基础教育也就面广点多,需要的经费也就更多。但基 础教育的经费总投入本身就有限,投入到这里基础教育中的经费也就不多。同时,由于缺乏教育投资法,使得教育投资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也使得正常的教育经费,特别是农村专项基础教育经费不能完整及时地用于农村基础教育。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的状况,致使相当一部分学校难以维持现有水平和规模,一些学校甚至连日常运转都成困难,更不要说扩大教育发展规模,改善教育教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了。

(二)基础教育阶段失学现象不容忽视

我乡初中还存在着少量的辍学人口,尤以贫困户表现最为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资源贫乏,教育教学质量差,加上现行教材与农村实际脱节,学生学习困难、成绩差,使他们产生了悲观心理和厌学情绪从而导致辍学。二是家庭经济状况不好。近年来,由于学习费用大幅度上涨,给学生家庭带来日益沉重的经济负担。三是学生家长对重教兴学的认识不够,对子女的学习缺乏远见。由于农村长期的封闭落后,生存条件恶劣,形成了农民“一切以生存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读书哪能当饭吃”是其既现实又短视的写照,他们对教育功能的间接性、迟效性和潜在性,对知识蕴涵的增值价值自然缺乏足够的认识。

(三)传统教育评价模式的影响依然存在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评价环节旨在构建一种发展性的评价体系,这种体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而以往社会普遍形成的人才观和评价方式,使广大家长和学生形成了“唯分”心理和思维定式,这与新课程的发展性评价体系相抵触,无形中加大了推进新课程实施的难度。

当前我乡基础教育评价模式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过多倚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而忽视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心理素质以及情绪、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查;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价值;被评价者多处于消极的被评价地位,基本上没有形成教师、家长、学生、管理者等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过多关注结果,忽视被评价者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不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以传统的纸笔考试为主,过多地倚重量化的结果,而很少采用体现新评价思想的、质性的评价手段与方法。

(四)教师队伍还有些令人担忧

1.教师数量不足。由于现行“城乡倒挂”的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不合理,我乡教师编制短缺,如音、体、美、劳等学科专职教师严重短缺。

2.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教师队伍整体存在着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窄的问题。面对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面对改革后的义务教育新课程,他们往往显得力不从心。

3.教师队伍不稳定。我乡教师在最基层、最艰苦的地方教书育人,享受的却是比城市教师低的待遇。教师的工资、医疗保险、养老等缺乏法律制度保障。这就使得这里基础教育不仅无法吸引具有教师资格的优秀人才,就连自己培养的教师也无法留住,教师出现流失现象。4.教师素质偏低。一方面,现在我乡中小学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民办转公办或村聘教师,他们当中只有极少数受专业教育,其中还有一些非师范教育培养的人员,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进入学校从事基础教育活动。他们凭经验施教,观念落后,教法陈旧加之学校给教师提供外出学习培训机会少,多数教师不能进行教学科研和教学改革。另一方面,有些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令人担忧,缺乏使命感和责任感。主要表现在:第一,备课潦草,只写几条提纲,根本谈不上钻研课本和根据教学理论精心设计教案。第二,根本不考虑学生的特点,一律照抄教案。第三,不按教学计划安排教学活动。第四,作业批改不认真,打骂学生,歧视学生,对学生家长态度恶劣等。

5.“教非所学”现象普遍。相当一部分学校,教师不配套,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地理、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师不足,体育老师教数学,语文老师教历史,一个教师教两个不相关学科的现象在一些学校十分普遍。有些学校课程是按上级规定开设了,但师资力量不能保障,课表形同虚设。

三、我乡基础教育的发展对策

基础教育的根本使命在于促进人的早期发展,并为人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高质量的基础教育是乡村兴旺发达不可缺少的社会基础设施。因此,我们必须在研究与实践中,在学习与借鉴中,在批评与反思中,积极探索符合我乡基础教育特点的发展策略,以进一步提升我乡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

(一)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缓解教育经费不足 改革和完善我乡教育经费的投入体制。我乡基础教育发展的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就是教育经费短缺,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方式来解决:

1.通过省市加大投入、地方配套供给、多渠道积极筹措、鼓励民办教育、压缩行政开支、发行教育债券等方式来筹集,对于一些地方教育经费奇缺的情况,政府可采取特殊政策,专项投入。

2.乡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应该千方百计地争取一些项目投资,通过项目来改变我乡学校的现状。国际上有很多基金会都是针对我国的教育事业,其中有很多直接针对农村和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只要政府领导给予足够的重视,走出去,找到好的项目,就能够有效地改善我乡的办学条件。

3.鼓励社会力量办学。社会力量办学不仅可以解决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而且,可以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市委应该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外资、民营企业及各种民间组织和个人资助贫困地区基础教育。

4.要完善农村基础教育立法,而且要加强农村基础教育执法力度,决不允许任何机构、任何部门、任何个人以任何名义截留克扣农村基础教育资金,一经发现应严惩不贷。

(二)采取有效措施,做好保学控流

根据前面分析的我乡中学生辍学的原因,可采取以下措施: 1.端正教育思想和办学方向。全乡教师必须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乡政府、人民群众都要明确“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思想,认清基础教育的战略地位,优先保证农村基础教育的经费,多渠道、多方面筹措资金,改善办学条件,推进教育改革,提高教师素质。有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基础教育才能长足发展。

2.对我乡的教育,市委应当采取特殊的优惠政策。对这里的教师,要从政治、工作、生活各方面给予照顾,解除后顾之忧,鼓励他们扎根乡村,为当地教育事业多做贡献;采取特殊的招生政策,照顾我乡地区考生:乡里的教育部门、各所学校,也应当从提高自身整体水平入手,扩大交流,引进和接受先进的管理和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缩短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力争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和培养,做到学有所用、学有所成,从而调动家长送子女入学和学生求学的积极性。

3.加大宣传力度,依法办学。要使《义务教育法》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增强农村群众依法送子女上学的意识,让更多学龄儿童受到应有的教育。

(三)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要改变评价过多的倚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知识和侧重于评价共性与一般趋势的现状。要建立发展性课程评价,要注重对个人发展独特性的评定,注重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与科学精神、积极的学习情绪等方面进行综合素质的评定;强调评价过程中主体间的双向选择、沟通和协商,强调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并存,改变单一评价主体的现状,加强自评、互评,使评价成为学校、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强调要实现终结性评价向形成性评价的转移,要在形成性评价的基础上实施终结性评价;强调要注重“质性”评价,改变以往只重视“量化”的倾向,要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结合起来;要将课程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行为中,更多地关注课程的发展进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历程、教师素质提高及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要落实评价过程动态化,还应将终结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由于评价的主体、客体及评价的内容不同,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及反馈方式必然趋于个性化、多样化。如对教师评价结果的描述,宜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反馈方式,可采取像“小学生素质发展报告书”、“学生成长日记”“学生成长记录袋”等这样的呈现方式。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确保农村师资稳定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提高教师素质,保证教育质量。(1)应严格执行中小学教师资格制度,推行教师聘任制,活化用人机制。(2)政府要给予到我乡任教的师范毕业生一定的优惠政策,积极吸引优秀大中专毕业生到我乡中小学校任教。(3)加大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力度,建立形式多样的教师培训机制,大力提高我乡中小学教师素质。对我乡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应以岗位培训为主,坚持“教学与科研结合”、“教学与培训结合”的培训原则,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师培训活动。坚持专题报告与示范课相结合,有关部门可以邀请一些师范院校的专家、学者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对教师进行培训并上一些示范课;组织学校间的互相学习,各学 校通过协商的方式,建立“互访”制度,通过交流,相互学习,提高教学技能;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现代技术手段,开展网上培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积极鼓励教师自发组织集体听课、评课、研讨等形式,实现自我培训。(4)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继续教育,提高学历层次,从整体上提高教师素质。

2.提高教师待遇,稳定教师队伍。我乡教师队伍不稳定的根本原因是待遇低。待遇低,不能单纯理解为工资低,更主要的是他们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多,且解决无望。造成这里的不少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的大量流失。这种情况如今越来越严重,形成外面的教师不愿来、里面的教师留不住的局面。因此,乡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想尽一切办法提高农村教师的地位,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提高教师的各方面待遇,解决教师家庭住房难、子女就业难、求医难等问题,使全乡教师安心农村教育工作,确保我乡教师队伍稳定。

3.依托高师院校,提升我乡基础教育水平。师范院校坚持面向基础教育办学,促进地方教育发展和三个文明建设又是我国师范教育长期发展的战略之一。这就决定了地方高师院校必须面向地方,面向基础教育,为地方基础教育服务,而农村基础教育是基础教育事业中最关键最薄弱的一环,我乡作为一个贫困乡,其基础教育更为薄弱。因此,高师院校必须以其具有的优势推动我乡基础教育不断前进。同时,乡政府必须高度重视高师院校,要从政策、资金等方面鼓励和支持高师院校服务农村基础教育。高师院校也要积极加强与我乡各学校的联系,把我乡学校作为理论联系实际、教育调查和教育科研的重要基地,积 极参与基础教育改革的试验,并结合各村基础教育改革中提出的问题,开展教育科学研究;高师院校的教师要与我乡基础教育教师建立稳定的关系,提供教育教学指导和咨询,参与教改实验,推广适合我乡师资、设备条件的先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提高我乡基础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要在与我乡中小学的密切联系中,了解这里基础教育的实际,并根据我乡对基础教育教师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新要求,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总之,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发展好基础教育, 办好我乡学校, 是从根本上解决我乡“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 也是推进我乡新农村建设步伐的重要保障。我乡基础教育要切实围绕农民求知、求富、求乐、求安的心理要求, 以建设“学习型”新农村为目标, 结合贯彻落实党的农村工作各项方针政策, 开展多元结合的整体教育, 为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化的实现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第四篇: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投稿

初中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所属县:横县单位:横县校椅镇二中姓名:何启络

【摘要】:做好学习困难生的转化工作是教育教学中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图从学校、社会、家庭三个方面结合,探究学习困难生形成的原因,针对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虽然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各异,但只要学校、社会、家庭相结合,遵循教育规律,根据学困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共同教育管理,是可以促使学困生不断转化和进步的。通过对笔者所在学校任教班级学生的状况分析,根据教育教学的规律和特点,就如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一课题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学困生成因转化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笔者所在的横县校椅二中是一所公办初中学校,地处镇龙乡、云表镇、陶圩镇、石塘镇,的交接地段,外来人口偏多,居民成分复杂,学生生源较差,学困生比例很高,一直是制约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重要瓶颈。什么是学困生? 首先对此应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学困生应理解为在知能品格的培养和获得方面遇到困难,造成障碍,仍未能达到的基本要求,成为合乎标准的学生。这样理解的前提是承认学生是在前进中,之所以后进,是进步受阻而非是学生本身的弊病或其本性如此。根据一些专家和学者的调查研究表明:成绩最大和成绩最小的人之间,最明显的差异不在于智力水平,而在于是否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旺盛的学习兴趣、较强的进取精神和顽强的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心理学家也指出:心理因素中的智力因素在人才的成功中只是一个基本因素,非智力因素在人才成功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学工作中,我们所遇到的后进生多数是非智力型学困生。

二、学困生的成因

为了能成功地转化英语学困生,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笔者曾对自己所教的两个班共100名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辅以个别谈话、座谈等形式。通过一系列的调查了解,我发现农村普通初中学困生的形成是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的。

2.1、学困生形成的内因

我校是一所普通农村初中,多数学生是小学直升而来,他们大多数为原小学的“双差生”(现称为学困生),表现为纪律散漫,学习成绩很差。笔者对所教101、105两个班学困生采用问卷调查结合谈话调查法,把获得的资料,进行会诊,把学习困难生形成的主要原因分析列表如下:

原因:学习态度差 学习无兴趣 学习缺乏毅力 学习基础差 学法不当 智力因素 学生人数: 1088541 比重%:28222214113从上表可以看出:智力因素占3%,其他因素占97%,而其中情感问题占72%。他们中有的对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导致没有较强的求知欲,学习兴趣不浓厚,学习态度较差。有的自制力差,缺乏毅力,情感脆弱。遇到困难或挫折就情绪低落、消沉、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当然学习基础差、学习方法不恰当以及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重要因素。

2.1、学困生形成的外因

2.2.1、家庭环境不利。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不利的家庭环境对学生的性格和态度都会产生负面影响。农村普通初中的学生家庭多在小镇或农村,家长文化程度不高,他们基本无能力指导子女学习。同时大部分学生的父母或一人或两人同时到外地去打工。这样,他们对子女的学习就不能提供必要的监督。

2.2.2、学校因素。

政府对农村普通初中教育投资的经费不足和现代化电教手段的认识不足导致学校的教室、教学设备不足。由于没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这给老师组织新颖的课堂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出现了“新教材、老教法”、“教师讲、学生听”的旧局面,影响了教材的落实。同时,农村普通高中的班额较大,教师难以照顾到不同层次、不同学力的学生。

2.2.3、教师因素。

部分农村小学教师教学质量偏低,造成了部分学生在小学时已经是学困生了。到了初中,面对难度加大的教材,他们自然摘不掉学困生这顶帽子。同时,部分初中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现有的基础调整教学计划,不灵活选取教学内容,也是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之一。

2.2.4、教材因素。

现行的初教材内容多且难,衔接坡度大,更加大了教与学的难度。教材的难教难学、实用性不强及变换频繁,也是产生农村普通初中学困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转化农村初中学困生的对策

3.1、重视对学困生的家庭教育。家庭对子女的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常年在外打工的父母来说,家庭教育的内容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关心上,而更应该从情感的角度去关心和爱护他们,多和他们进行感情上的交流,发展良好的、亲密的亲子关系。另外,还应经常与子女的任课教师、班主任联系,了解他们各方面的表现。再者,还应十分重视孩子监护人的选定问题,应尽可能把子女寄放在有一定学习环境,比较有文化的,并且有一定责任感,能更好地监督和指导自己孩子的亲朋好友处。必须注意的是,家长对孩子的关心是至关重要的一环,缺少了这一点,任何其他措施都无助于学困生教育问题的解决。

3.2、建立互信关系,消除抗拒心理

在转化过程中,转化者应创设一种融洽与互信的气氛,对学困生采取一种尊重、接纳而又富有同感的态度,并予以支持与鼓励,使气体认到这种同感与尊重。在整个转化过程中,都要不断地向学困生解释转化中的保密原则,老师回忆维护学困生的利益为重,使气放心。初次接触学困生,由于陌生,学生往往会感到紧张与不安,老师不应要求他立即袒露其内心世界,而借着与他有关的话题既有技巧的法问,创设一种温馨自然的氛围,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教师需要向学困生指出他的抗拒心理并加以尊重,协助学困生自我探讨并整理有关信息,认识到自身防卫和抗拒的原因及其表现方式对自己生活的不良影响,引导他学会诚实地面对现实和处理问题,消除心中的压力和负担,这种开放和积极的态度的建立,是针对中国人性格特点进行辅导的一个重要内容。

3.3、挑战理性信念,促进自我成长

当人的认知与行为不协调的时候,心里就会产生不安与紧张,需要恢复协调。学困生感到学习困难,但又必须要学习,心里很焦虑不安,只能通过其它渠道排解,而这样更感到学习的困难,如此恶性循环。一个人之所以不敢正视和满足这

些合理的要求,正是由于个人不正确的看法和信念使唤。而这些不合理的信念的存在,主要是由于自己的焦虑引起的,即对可能发生的后果感到恐惧,不合理的信念往往防碍行为的恰当反应。老师需要协助学困生的不合理信念的存在以及他们是如何困扰其情绪和行为的,与支对质向这些既定的信念挑战,使其明白困扰并非来自某事件或情境,而是对这些事件的看法。老师应根据学困生的情况,一次设定一个具体可行的目标和任务,待其完成而有信心后,再拟定新的计划。需要注意的是,老师只能协助学困生自己解决问题。而不要代替他做决定,要认识到这是学困生的权利。否则,由于学生性格中的顺从性本来就易导致心理上的无主见和幼稚特征,如果进行转化时,老师把自己的价值观强行介入,既是对学困生德的不信任,又会使学困生以为自己缺乏能力,这样使学困生很难自己独立。只有使学生有能力对自己的事情做决定,进而承担人生中的责任,才能使顺利进行并最终令学困生改变和成长的良好效果。

3.4、强化自我认同,增强自信心理

中国人的性格中存在剧烈的趋避式冲突特点,这易使其形成低落的自尊,容易看到问题的复面,自我批评与自我克制过度。学困生由于感到学习困难,而在学校这样的特殊环境中极有可能自尊心失落,容易受到戕害,长此以往就从负面看问题,对学习敬而远之,而急于在其它找回自尊并体会到快乐,愈演愈烈,越来越讨厌学习。因此,老师要协助学困生认同与接纳自己,尊重自己,欣赏自己,正确评价自己,适度坚持自己的意念和欲求。为此,老师要与学困生一起招出阻碍成长的原因,引导学困生直面自己的困惑和内心的冲突,协助其将过去的或否认的部分重新组合,使其逐渐从环境支持转为自我支持,从依存向独立转化,进而重新认识和评价自己,使其自我改进,不再依赖他人。

3.5、促进自我表达,培养自我觉察

为了协助学困生了解现在的现在的感觉与其行为及思想之间的关系,老师必须向学生澄清其目前的行为无法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使其知道还有其他的方式可供择而这种选择能够满足自己的需求。从而使学困生明白实现自我和兼顾群体是不矛盾的,学会协调和处理自我与群体的矛盾使学生能够正视并满足自己的合理需求,反省自己所做的一切是不是自己的真实需求。一般而言,雪困生的焦虑情绪往往是其需要未获得需要的反应。老师应利用他的沮丧情绪,协助其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的情况。面对现实虽然痛苦,但探讨的过程恰恰是促进其成长的过程。为了促进学困生的自我表达能力,老师可以扮演被动的角色,通过启发与诱导使他有独立表现的机会。这时老师对其良好的表现给与及时的鼓励与支持,会增强学困生主动呈现自我的信心,最终使他相信自己有所需要并尊重这些需要,即面对自己的真实感受。更重要事实学困生有勇气面对现实和转化自己的目标。

3.6、尊重个性差异,采用不同方法

性格存在的一致性、稳定性、整体性、可塑性等共性,有助于把握其性格中的规律,并有针对性的拟定心理辅导策略。但是,随着对外开放和西方文化的冲击和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逐步多元化,这一发展趋势必然会国人的思想观念和新个特征。而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学生身上,因为他们对社会变化的敏感程度高的多,保守的东西最少。他们敢于也乐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他们的个性更加外露,富于激情,主张自我表现。他们崇尚人格的自由发展,洗完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并希望成年人能理解他们的思想和追求,尊重他们的个性和权利。这些对转化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应融会贯通所掌握的多种转化理论和方法,多角度的思考问题,以便白我学困生的不同性格特征和行为方式,理解并尊重他们,根据他们不同的性格特征,采取不同的转化方法,预见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和阻力,做到因人而异,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3.7、整合社会资源,关注农村学困生教育问题

3.7.1招募组建关爱学困生志愿者队伍,推行“结对接力志愿服务”模式。采取“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等多种形式的结对方式,组织志愿者队伍或志愿者与学困生签订结对卡,针对学习辅导、生活帮助、心理抚慰和应急救助等需求,开展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志愿服务活动。

3.7.2整合各方力量,推动学困生关爱行动社会化发展。开展各种形式的关爱学困生工作和主题活动的宣传活动,开展爱心募捐、义务家教、艺术培训、心理咨询等关爱活动,更大程度地动员社会各界支持关爱行动,动员更多的社会公众参与关爱学困生志愿服务活动。

四、转化策略的成果与存在的问题

4.1、转化策略的成果

通过一年师生的共同努力,学困生的学业水平和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都得到了提高。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并逐渐恢复了信心和希望。有相当一部分学困生开始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从点滴的进步中获得成就感,愿意投入更多的精力与时间。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让本人获益良多。一方面,我对学困生有了更深的认识,能以宽容的眼光看待他们,培养了我的爱心、耐心和细心。也增加了许多宝贵的教学经验。如今,我学会了用心理健康的角度来辅导帮助学困生,而不是苍白粗暴的教育教学方式。

4.2、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

(1)学困生是一个永久性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学困生的成因愈加复杂,其中社会和家庭问题占据越来越大的比例。仅仅从学校因素入手很难真正转变学困生,所以尽管如今有大量的学困生研究课题,仍没法找到根治的方法,教师所能采取的措施也只能尽量控制问题的扩大。

(2)对于智力正常,但基础极差的学困生来说,转化工作让教师束手无策。这些学生已不再是靠简单的心理疏导或课外辅导就能改变学习态度,由于从小学起就放弃学习,他们落后了好几年的知识积累,完全失去了求知欲和上进心,即使想要努力,也根本不可能赶上同年级的平均水平。本人认为这个群体目前为止是无法转化的,却也是薄弱学校最棘手的“隐患”。

(3)转化学困生需要掌握大量的心理学知识。遗憾的是这正是大部分教师的不足之处。

五、结语

初步调查和实践的结论表明:如果给学困生辅以一定的学习条件及心理导,他们均能达到合格的水平。这是对我们积极转化学困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极大鼓舞和有力依据。

造成初中学困生的重要因素是初中学生的思维结构与知识结构的不适应。这些不适应的形式与以前学习时打下的基础密切相关,是知识缺陷日积月累的结果;其次是学困生要求的非形式化与教学内容的严谨性,逻辑性,有序性的矛盾。一定的教学干预措施能逐步排除知识结构的障碍。

另一方面,学困生主体参与的关键是教学方法的情感化,情境化和科学化,这对学困生个性心理障碍的预防与矫治也有积极的作用,这些都为学困生的转困

奠定了基础。

“学困生”转化工作是一项实践周期长,涉及因素多,工作难度大的教育教学改革,许多实践我们还停留在表面上,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提高。教师需长期不懈地坚持,在思想上,行为上,课外课内多下苦功夫。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内外有关研究的经验,我们提出在教学实践中,实施三维目标教学,努力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不断提高师生互动的正面效益,指导学生有效学习的方法、习惯养成和兴趣培养,才有可能解决初中学生外语学习障碍的某些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1] 陈晓丽,《浅谈怎样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成功教育,2008年第1期。

[2] 冯忠良,伍新春,姚梅林,王健敏.《教育心理学》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 胡文峰,《“学困生”的教育策略之研究》,银川固原师专学报,2005年、2月版。

[4]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相关教材

第五篇:我国农村法律服务现状与对策研究

我国农村法律服务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要]农村法律服务的完善与否,关系到农村地区矛盾纠纷的解决以及农村社会的繁荣与稳定。现阶段,我国农村法律服务本身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农村法律服务机构管理混乱、法律普及不到位、缺乏专业的法律服务人才等,所以我们必须采取一些措施如构建公益型法律服务体系、加强法制宣传教育、设立更多的法律诊所,来完善农村地区法律服务活动。

[关键词]农村法律服务;乡镇法律服务所;法律诊所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4-0065-02

一、农村法律服务的概述

(一)农村法律服务的概念。农村法律服务,是指针对农村地区和涉农主体,为预防和解决涉农纠纷,维护其合法权益以及其他法律事务需求所进行的法律活动。农村法律服务的服务主体包括:乡镇法律服务所、基层司法局、法律援助机构以及调解组织等,农村法律服务的服务活动包括:提供代理诉讼、办理非诉讼法律事务、调解纠纷、解答法律咨询以及帮助书写法律文书等。我国农村法律服务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的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农村法律服务当时的主要功能是对农民群众的生产经营性纠纷进行调解,并从事代写法律文书,解答基础性法律问题等一些简单的法律服务工作。

(二)农村法律服务的特征。农村法律服务除了具有法律服务体系的一般属性,同时它还具有自己特有的属性即涉农性:一是服务主体的涉农性,在农村地区进行法律服务的主体,包括农村基层的司法组织和城市的司法组织,但是,由于交通条件、收入差距等方面的原因,农村地区的司法组织居多。二是服务对象的涉农性,农村法律服务的对象主要是指那些在农村生产、生活的群众,也就是说其户籍在农村或居住地在农村或主要经济活动在农村。三是服务内容的涉农性,农村法律服务的内容离不开农业生产、农民生活以及农村的稳定相关的法律需求。四是服务目的的涉农性,解决农村地区的纠纷是农村法律服务的首要目的,农村地区矛盾纠纷能否及时有效的解决关系到农业的巩固与发展,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繁荣与稳定。

(三)农村法律服务的功能。农村法律服务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一是预防、解决各种涉农纠纷,如预防功能中的公证机构,作为权威证明机构,可以保证公证证明的质量,大力促使当事人履行义务,解决功能主要体现在人民调解组织、农村基层法律服务所、农村基层法律援助工作站等法律服务中。二是宣传法制和普及法律,体现在对广大农民群众进行法制宣传、普及法律知识,它是农村各项法律服务工作的重中之重。三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经济日趋突出,特别是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方面,农民因自身利益损害而发生诉讼的现象日夜增多。

二、我国农村法律服务面临的主要问题

现阶段,我国农村地区的法律服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由于我国长期实行城乡二元制的发展模式,导致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再加上农村地区人口分散、地域辽阔等原因,导致我国农村地区的法律服务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农村法律服务机构管理混乱。在我国,依法治国已经被写入宪法,而依法治村是实现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依法治村”能够实现的前提之一是农民和农村各种组织能够获得良好的法律服务,乡镇司法所作为农村法律服务活动最常见主体,也存在着问题:一是外部结构混乱,乡镇法律服务所本是自主管理的社会团体,但是实践中,它往往与乡镇司法所“合署办公”,使得乡镇法律服务所受到乡镇司法机构和乡镇政府的双重管理,造成了职权不分,职责不明的混乱局面,这种现象到今天仍然普遍存在。二是内部管理问题,关于乡镇法律服务所,虽然国家司法部、各省司法厅也都制定了相关的规范性文件,但据调查大部分基层法律服务所没有自己内部的人员管理、服务和收益分配制度,从业人员管理松散,违反职业道德、职业纪律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农村基层法律普及不到位。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转型和农业技术的不断提高,导致农村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农民外出流动的频率明显增加,他们通过对外界尤其是对大城市各种人文文化的接触和感知,维权意识以及对法律知识的需求也日夜加深,此时,农村基层的普法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据了解,目前我国多数农村的普法活动主要集中在政府相关机构散发宣传单页、村委会等组织通过广播宣传法律知识、地方电视台宣传以及一些“普法日”的现场宣传活动,这些普法活动没有事前系统的安排,机构与机构之间宣传的内容具有很大的重复性,也缺少实用性。目前由于多数农村地区留守老人和儿童居多,他们对文字性的宣传吸取有用性信息能力下降,所以各个机构之间的法律普及效率就大大降低。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农村地区人口分布比较分散,流动性大,加上农村的法律服务工作并没有引起国家有关机关的高度重视,所以政府对农村法律服务的财政支持也是相对比较有限的。

(三)农村缺乏专业的法律服务人才。我国现行法律服务体系的构成和制度设置上,更多是方便了城市的法律需求,司法资源的分布也呈现出不平衡,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律师、公证机构、仲裁机构的比例还很低,加上农民群众长期形成的心理习惯,发生纠纷后往往注重调解,很少有人会主动到城市去进行法律咨询,寻求法律帮助,这样就使得这些机构中具备法律专业知识的人才,很少会接触到农村纠纷的案件。而我国目前那些在农村地区进行法律服务工作的工作者多数称之为“法律工作者”,他们多数往往没有经过专门系统的学习,缺乏法律专业知识,在处理农村纠纷时,更多的是抱有热心、责任心和生活常识去进行工作,不能及时有效的提供专业指导。所以说,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由于缺乏专业的法律服务人才,许多矛盾纠纷没有公平公正的加以处理,农民群众合法的权益没有及时有效的得到法律保护,使得一些农民群众开始不信任法律,最终也损害了我国法律的权威。

三、完善我国农村法律服务的合理措施

(一)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的农村公益型法律服务体系。首先,法律服务以是否要求服务对象付出对价,可以分为市场型法律服务与公益型法律服务,目前,我国由于长期实行城乡二元体制的影响,农村地区发展较为滞后,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有限,对市场型法律服务承受能力也有限,所以在我国目前形势下,农村法律服务应体现整体上的公益性。其次,在构建农村公益型法律服务体系的同时,必须坚持以政府主导为原则,政府是基本社会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具体的来说,政府应积极的为农村法律服务的建设制定合理而有效的方针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和人力资源的投入。最后,公益型法律服务组织是一个多元化、开放式的公益服务主体,包括法律援助机构、群众自治性法律服务部门和法律服务志愿者等,由司法局对法律服务组织的规模、结构和布局进行调控,确定业务范围,不以盈利为目的,仅收取一定的成本费用,弥补成本和维持机构的正常运转,满足农民群众的法律需求。

(二)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农民法律意识。评价基层组织的法律服务工作是否成熟高效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民众的知晓程度,因此我们要加强农村地区的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具体来说,可以从思想、生产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着手,使农民群众了解法律、掌握法律、遵守法律,增强农民群众的法治观念,力求使每一位农民群众懂法、守法、用法,真正做到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另外,在进行法制宣传教育过程中,要与我国当下的经济、政治等社会形势相关联,以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丰富理论,加强普法工作内容和形式上的针对性。一是普法内容上,在解读我国法律制度的同时,联系国际、国内形势,不仅让农民了解自己迫切需求的法律知识,更增加了解国家大事的兴趣,提高农民群众参政议政的意识。同时,也要照顾到农民群众文化素质普遍不高的现状,在法制宣传教育时,法律工作者需要先将我国相关法律制度自己消化过滤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并且结合典型的案例,将其传达给农民群众,让农民群众明白法律制度,了解法律精神。二是形式上,尽量多样化,除了传统的送法下乡、法律咨询,还可以进行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如现场授课、针对性辅导,或者利用现代化媒介,如手机、电脑、广播等,对农村基层组织,还可以在村务板报、墙报中对农村基层组织的自治、政务管理等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宣传教育。

(三)设立更多服务农村的法律诊所。“诊所教育”最早起源于美国,主要是通过高校法学院提供经费、基金或个人捐款等开设,是美国政府主导的法律援助服务的重要补充力量,法律诊所教育具有理论性和实务性的双重特点。另外,我国一些高校的法学院学生对学校的传统理论课程表现出不满,他们渴望自己能够亲身观摩或经历一些真实的案件,以便学有所用,取长补短。对此,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诊所教育模式,将法学院教育纳入农村法律服务体系中,从而建立更多的高校法律诊所,充分的利用在校学生所掌握的法律专业知识,为他们提供更多实践锻炼的机会,也调动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以弥补我国现阶段法学教育本身的不足。

例如,2000年,北京大学就已经开设了诊所法律课程,建立了两个正式的法律诊所民事法律诊所和社区法律诊所(2001年新设立的),据了解,截止2013年的12月,北京大学法律诊所为社会提供电话、信件咨询服务近万人次,法律援助案件260多件,案件胜诉率达90%以上。它进一步说明了我国高校内部设立的一些法律诊所,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社会成果,据此,我们期待将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更多的法律诊所,它不局限于一线发达城市的高校,像一些较偏远地区的高校也可以开设更多的法律诊所,其服务的区域除了城市,同时也可以更多的兼顾广大农村地区。此外,在设立法律诊所的同时,我们必须面对一些我国农村地区现阶段的实际问题,提前做好必要的规划,例如我国农村地区的人口分布比较分散,所以我们可以以乡镇或县为单位来开展工作,为农民群众带来更多免费的、专业的法律服务。

(责任编辑:桂杉杉)

下载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的现状与研究对策(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的现状与研究对策(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黎城县农村环境保护现状与对策研究

    黎城县农村环境保护现状与对策研究 崔亚利 摘要:针对目前黎城县农村环境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深入分析成因的基础上,从完善体制、机制方面、提高农民环保意识方面、示范带......

    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范文大全

    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xx镇妇联 一、当前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1、农村家庭教育重智育,轻德育 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学生家长对子女教育问题日益重......

    当前农村义务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要:农村的义务教育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和长治久安。本文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提出了一系列的观点和看法。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

    课题《农村小学“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研究》(本站推荐)

    课题编号: 江西省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 申 报 书 课题名称 农村小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学科分类 小学语文 课题负责人......

    农村幼儿园现状与对策的研究[5篇材料]

    农村幼儿园教育现状及对策的研究 摘要:我国早已全面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近几年来,更是加大了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农村中小学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缩小了与城市中小学的差距。我国在《......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青岛市城阳区上马街道 肖媛 目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在社会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城镇......

    当前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当前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摘 要:农村的义务教育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和长治久安。本文在切身感受的基础上对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提出了一系......

    英语学困生成因与对策研究

    英语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汝州市小屯镇二中 赵旭辉 摘 要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全社会对农村义务教育关注度的不断提升,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资金投入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