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新载体——数字告示放异彩

时间:2019-05-13 18:38: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校园文化建设新载体——数字告示放异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校园文化建设新载体——数字告示放异彩》。

第一篇:校园文化建设新载体——数字告示放异彩

校园文化建设新载体——数字告示放异彩

“校园文化建设如何进行,怎样形成自己的特色?如何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校素质教育工作的提升? 我们通过创新思路,借助最新的多媒体技术平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近期,在北京召开的校园文化建设交流会议上,多位校长在分享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路与经验时,不约而同地提出了校园文化建设新载体问题。与校园网站、校园报纸、校园广播电台等传统载体相比,校园电子橱窗、校园电子告示平台成为了这些发展思路领先的学校管理者的新选择。

“数字告示在教育行业的应用主要以传递校园资讯以及辅助教学为主。由于表现形式丰富,可以巧妙地将文本、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和音频等形式的信息灵活展现,受到了学校、家长与学生的认可。成为当前一些学校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载体。”业界领先的数字告示解决方案提供商九华互联告诉记者。进入2013年以来,众多学校机构提供了数字告示、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平台相关的解决方案。

“数字告示不仅可以加强校内外资讯的传递效率、丰富教学手段、提升学校形象,更重要是,它以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学生传递信息,提升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也更利用于各个学校建设有特色的校园文化,随着应用的持续深入,相信未来数字告示将可能成为教育行业的基本配备。”长期关注校园数字化建设的北京九华互联市场部吴经理判断。

通过联网的信息发布系统平台显示学校各种通告和工作安排等信息,从而提高了信息发布速度,扩大了信息覆盖范围,同时也解决了由传统的信息发布方式单

一、成本过高、效率低下带来的诸多问题。

对于学校多媒体平台建设需要重点关注哪些方面,九华互联技术总工建议:“校园数字告示系统或者说校园多媒体平台,建设内容包括硬件、软件、与内容。能不能集中管理、分权限控制、能否实现一定程度的反馈与互动,都是学校在进行相关建设时要充分考虑的问题。我们在为学校制定多媒体平台建设方案的时,会充分考虑学校需求,比如根据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可以与原有的校园网站、校园广播电台等校园文化基地互联互通,盘活校园文化资源,便之价值最大化。校方可根据自身的预算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案,并且要考虑到未来升级的需要。”

第二篇:水乡明珠放异彩校园奇葩溢芬芳

水乡明珠放异彩 校园奇葩溢芬芳

——记高邮市界首初中甓湖文学社

享誉全国的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初中生世界》曾在2010年10月“社团在线”栏目隆重推介高邮市界首镇初级中学甓湖文学社。期刊在推介词中说:“甓湖”这是高邮市界首镇初级中学文学社的响亮名字。面对我们的采访文学社的同学尽管略显羞涩,却掩盖不了他们思想的火花,这群水乡孩子文字灵动,富有创意。

回顾我们界首初中甓湖文学社自2006年秋季成立以来已走过七年的历程,她从“小荷才露尖尖角”到“满园硕果溢芬芳”,一步一个脚印地茁壮成长。七年来,出版社刊《甓湖浪花》七期,共发表学生作品500多篇(首),培养了一届届文学新人,取得丰硕成果。她像大运河畔一朵奇葩绽放异彩,她似里下河水乡一颗明珠熠熠生辉,如今她已成为界首初中校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一、坚持办社宗旨,培养文学新人。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社团作用,活跃校园气氛,丰富课余生活,拓宽学生视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于2006年秋季成立了甓湖文学社,甓湖文学社是当年一起成立的八个学生社团之一。成立之初我们就制定了《界首初中甓湖文学社章程》,在第一章《总则》第三条中明确提出创办文学

社团的宗旨,即积极开展各种文学活动,不断提高社员文学素养,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几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这一办社宗旨,处处为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这一目标服务。

(1)每年换届选举,建立健全组织。

因学校每年有学生毕业,有新生入学,学生流动性较大,所以文学社团必须年年改选换届,不断吐故纳新。每年开学初,我们即发放“甓湖文学社社员登记表”。各班学生在自愿报名基础上填表登记。九月下旬即召开新一届社员大会,由全体社员行使民主权利,选举产生新一届组织机构。先由几位指导老师拟定社长候选人名单,然后让他们在社员大会上作竞职演讲,再让大家投票表决,选出新一届社长、副社长、各部部长等。

甓湖文学社下设组织部、编辑部和宣传部三个部门。组织部负责文学社社员入社退社审批手续及档案管理,负责各项活动组织安排。编辑部主要负责社刊《甓湖浪花》文稿采集、修改定稿及出版、发行工作。宣传部负责制定文学社的工作计划和活动方案及开展各种文学活动的通知、考核。三个部门明确分工,协调合作。每学期召开1-2次社长会议,由社长会议商定各部门负责人选,每个级部设一名副社长,一名宣传联络员,一名学生编辑委员。由于我校文学社组织健全,机构精炼,各项工作能有序进行。

(2)制定计划方案,正常开展活动

甓湖文学社每年制定工作计划,重点工作将列入学校工作计划安排。每学期制定社团活动方案,开展的相关文学活动也列入学校工作行事历。七年来,我们坚持正常开展文学活动,定期召开文学社社员大会,定期举办各类文学讲座,定期组织文学社成员外出采风,定期举办文学名著的阅读欣赏,定期布置创作任务,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征文大赛和全国校园文学大赛。各项活动搞得有声有色,现已成为校园里最具特色、最有影响学生社团之一。每届初中毕业生中都涌现一批文学骨干,如徐悦、王颖的小说;左玉、李凡、徐静璇、张琳的散文;许晗、居跃琳、王兆芝、郭雅雯等人游记作品,都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产生较大社会影响。他们进入高中学习后,仍然酷爱文学,热爱创作,成为高中文学骨干。正如王军校长在校刊卷首语中所评价的“甓湖文学社充分发挥社团作用,不仅活跃了校园文化,而且培养了一批批文学新人。”

二、坚持社团特色,激发创作热情。

优秀的文学作品,传递着人类的憧憬和理想,凝聚着人类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亲近文学、爱好文学是广大青少年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途径。基于这一共识,我们甓湖文学社就是要为广大爱好文学的中学生搭建一个大显身手的平台,引导他们走进文学宫殿这扇

神奇的大门,让他们稚嫩的文学作品有一个发表的园地,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创作热情,培养和造就更多有文学素养,有道德情操,有丰富情感的文学新人。

几年来,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改革,不断创新,已形成自己社团的特色:即走出去,请进来,常创作,多参赛。让广大社员开拓视野,增长见识,接近大师,提高修养。给他们创造发挥个人特长,展示自我风采的机会。

(1)举办作家讲座,年年请进来。

界首初中甓湖文学社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水乡沃土的环境熏陶,更离不开名家名师的悉心指导。为了提高小社员们文学素养和写作技巧,我们每年举办一次作家讲座,分别从小说、散文、诗歌方面作具体写作辅导。

几年来曾先后邀请高邮市作协主席严长明,扬州市作协主席杜海,著名小说家王树兴(中国作协会员),薛序(省作协会员),散文家王玉清,著名诗人徐桂福、后金山、成舜贻、郭德荣等人来校举办专题文学讲座。曾邀请《江苏教育报》社副主任王晓兵、编辑赵伟、《珠湖》杂志副主编夏涛、《都市风》杂志执行主编成钟来校举行文学座谈会,介绍一些写作与投稿的常识。我们还邀请江苏省朗诵家协会的艺术大师沙爱民、贺晓军、王国庆、刘大岗等人来校举办诗文朗诵会,大师们对学生朗诵当面点评指导,还当场作了朗诵表演,高邮市政府网站对此还作了专题报道。今年六月我们邀

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学大师杨早、黄永、李芳博士、教授等一行六人来校举办了第八期作家讲座。小社员近距离接触大师,面对面交流,畅谈文学,畅谈人生。聆听教诲,受益匪浅。通过一次次文学讲座,社员们不仅逐步掌握写作技巧,而且不断提高文学修养。

(2)开展社团采风,常常走出去。

为了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创作素材,让他们走进社会、走进自然、放飞心灵,激发创作灵感,我们经常组织文学社成员开展采风活动。

七年来,我们先后组织文学社成员去过马棚东湖度假村、临泽生态园、连标葡萄园、高邮湖芦苇荡公园、宝应湖国家湿地公园开展了一系列具有水乡特色的采风活动,是里下河这一片水乡沃土孕育了孩子们的灵气,她们用生花妙笔写出了许多赞美水乡的优美诗文,如左玉的《游东湖仙境》、徐静璇《游临泽生态园》、郭雅雯的《美在高邮湖醉在芦苇荡》、郭成薇的《难忘白鹿岛》等散文均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我们还组织几次红色文化之旅,先后去过淮安周恩来纪念馆,天山帝尧文化广场、菱塘回族乡、高邮海潮污水处理厂、南京中山陵、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这些活动不仅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同时也让大家了解深厚的历史文化。如张文君《铭记那段历史》、周雪薇《拜谒中山陵》、王佳婧的《楚州之旅》、朱仁静《让地球妈妈姿容更美丽》均写出参观游览

后真实感受。

(3)参加各项大赛,个个显身手。

文学社成员已成为校园的写作骨干,在省、市级各项征文大赛中大显身手,为学校赢得了许多荣誉。

近几年来在高邮市“我与民防”“廉洁教育”“国防教育”“拒绝毒品”“网络读书”“美丽中国〃幸福启航”“节约用水”“我的梦,中国梦”等一系列征文中都获得大奖,获奖人数在农村初中都位居前列,并为学校获得多块“优秀组织奖”铜牌。张雨、王兆芝荣获“我与民防”征文一等奖;温红静荣获“廉洁教育”征文一等奖;居跃琳、方芳荣获“国防教育”征文一等奖;吴晶荣获“拒绝毒品”征文一等奖;郭勇清、居跃琳荣获“美丽中国〃幸福启航”读书征文一等奖,时磊、蔡浩、徐静璇分别获“我的梦〃中国梦”主题征文二、三等奖。朱仁静、周雪薇在“节约用水”征文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在江苏省第十、十一、十二、十三届中学生作文大赛中,我校获奖人数逐年增多,从最初四个、五个、六个发展到八人获奖,尤其是张琳同学到南京参加现场作文复赛荣获江苏省一等奖。

我们还以社团名义组织社员参加由中国语文教育教学研究会和中国校园作家协会举办的全国中小学校园文学大赛,有三十多人次分别荣获一、二、三等奖,其中徐悦的小

说《纸童》、李凡的散文《夏天的味道》、徐静璇游记《漓江神韵》、居跃琳的散文《游湖小记》、周雪薇散文《栀子花开》、戴跃祥的散文《我爱文学》、王颖小说《方向》均获一等奖。我校甓湖文学社也荣获“全国中小学校园文学优秀组织奖”荣誉称号。

三、坚持办好社刊,取得显著成果。

七年来,我们每年除编辑征文集、诗歌集之外,坚持每年出一期综合性社刊《甓湖浪花》。每期发表师生文学作品一百余篇(首),不仅开辟了发表学生作品园地,也成为我校特色文化项目之一,也作为我校校本课程。《甓湖浪花》可读性强,文章质量高,很受学生欢迎,得到社会赞许,各级领导专家来校检查工作,看了社刊后,也给予高度评价。

《甓湖浪花》越办越成熟,栏目越办越多,文学形式越来越多,文学精品不断涌现。保留栏目有“时代颂歌”“青春风铃”“我与文学”“感悟生活”“社团采风”“书海探珠”“江山揽胜”“征文选萃”“教师随笔”等。

文学形式有小说、散文、诗歌、童话故事、课本剧、杂文、文学故事、游记等。

几年来,学生创作文学作品中涌现出许多精品之作。如徐悦创作的小说《纸童》在《初中生世界》上发表,被《珠湖》杂志转载,在网络上被维普网、龙源期刊网等网站广泛转载传阅。王颖创作小说《方向》在《全国优秀作文选》上

发表,后又被《文档大全》《中华文本库》转载传阅。李凡创作散文《夏天的味道》、左玉创作散文《游东湖仙境》在《初中生世界》发表后,又被维普网、豆丁网等转载、居跃琳的《游湖小记》、《中国因你而美丽》两篇散文均被豆丁网、中国校园文学先锋网转载,周雪薇的《栀子花开》和朱仁静的《我的风景》,两篇散文都被道客巴巴、新浪博客、吾喜杂志网,中小学生作文网等多家网站转载。许多社员的文学作品分别在《初中生世界》《全国优秀作文选》《中学生报》《高邮日报》《珠湖》《都市风》等多家报刊杂志上发表,产生了一定社会影响。

界首初中甓湖文学社举办的各项文学活动,高邮教育周刊、高邮政府门户网站、、高邮电视台、扬州网、扬州日报均作过报道。

甓湖文学社在网上也有一定知名度。只要你打开百度引擎搜索“甓湖文学社”字样,即可看到若干网页。既有对文学社活动情况的报道,又可以阅读到上百篇文学社成员发表的优秀文学作品。

文学的大门是很神奇的,进入之后,可看到璀璨夺目的文化瑰宝,但文学道路却是崎岖曲折的,是充满荆棘的。我们的文学社只是为文学爱好者开辟一块园地,搭建一个平台,只起到一个铺路石的作用。对照培养“四有”新人办社宗旨,我们的工作还远远不够,对照本省市先进文学社团,我们的成绩还很渺小,差距还很大,在今后工作中还须加倍努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让这朵甓湖之花开得更加艳丽多姿,璀璨夺目。

界首镇中心初中

戴广美

陈国平

第三篇:新校园文化建设

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传承与创新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全国各地兴建了许多大学城或高教园区,许多高校另辟了更大规模的新校区,这一举措拓展了办学空间,满足了学校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但随之而来的事新老校区衔接的问题及大学在扩大规模的同时如何保证质量的问题。其中突出的一点是新校区校园文化的建设问题。新校区一般是在一个在文化底蕴相对缺乏的环境中建立起来的,它应如何传承老校区的办学精神,发扬老校区的校园文化传统,进一步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并且在此基础上构建和创造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这已成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值得探索的重要问题。那么在新校区的文化建设中,如何继承传统、开拓创新呢?

一、厘清新校区特点,立足传统优势,全面增强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紧迫感。

总体上看,新校区呈现如下特点:

(1)硬件设施相对优越和完善。新校区兴建了一大批具有现代化的、功能完备的图书馆、电教中心、体育馆、实验室等设施,通常空间布局合理、建筑实用美观、环境安静优雅。

(2)地理位置相对偏僻,文化氛围比较淡薄。我国的高等院校一般集中分布在城市中心区域,享受城市内部经济发达、交通便利、文化昌明、环境优美的条件,但是,随着高校的发展与扩大,城市内部老校区的面积已无法满足高校对空间上的需求,必须开辟新的校园。因此,从学校长远的发展目标出发,高校新校区规模较大,选址于城郊,新校区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的正常运转完全依赖于自身功能的完备。新老校区的交流存在距离障碍,学生难以获得如同老校区一样的高密度信息,文化氛围不如老校区浓厚。

(3)师生之间、新老生之间欠缺交流与沟通。由于新校区大多地处城郊,教师一般乘班车上下班,除了上课外,很少在新校区逗留,较少参与新校区的校园文化活动。学生课余很少获得与老师交流的机会,师生之间存在明显的情感、观念等交流缺失的现象。

新校区的上述特点使得校园文化建设显得尤为迫切。应该说,近几年各高校在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随着新校区建设进程的加快,校园文化建设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进一步加以认识和解决。

(1)重物质文化建设,轻精神文化建设。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与工具,它只是整个校园文化的外在标志。建设物质文化是建设校园文化的目的,同时也是手段。我们必须在重视物质文化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精神文化建设

(2)缺乏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性和全面性。新校区长驻人员少,师资力量比较薄弱,有些学校就比较多地把校园文化建设局限在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层面,并没有把校园文化建设放在新校区整体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来操作,割裂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性和全面性,影响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开展,并且把校园文化建设与专业设置、师资配备、课程开设等割裂开来,使得校园文化功能在培育人的过程中得不到充分发挥。

(3)新老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尚未理顺。由于学校的大多数管理人员、老生与研究生等均在老校区,有的学校重视老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轻视新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有的在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上机械地照搬照抄老校区的或其他兄弟院校的一整套做法,缺乏老校区校园文化传统的基础,缺乏与时俱进地创造先进校园文化的规划与设想。

综上所述,我认为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必须通过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根据现代高等教育的目标与要求,延续老校区长期办学形成的管理理念,发扬老校区优秀的校园文化传统,同时必须立足于新校区的特点,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尽快建成生动活泼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二、继承校园精神,应用成熟经验,充分发挥已有校园文化品牌的辐射效应。

1、加紧塑造新校区校园精神

校园精神是一所学校区别于另一所学校的文化特质,是学校所特有的精神文化的主要内容和存在形式之一,它是随着学校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逐渐培育形成的。良好的校园精神能催人奋发进取、开拓创新,是一种无形的推动力。新校区是一所高校新的发展空间,必须把继承传统校园精神放在突出位置,以团结全校师生,增强爱校兴校意识,强化成才意识,优化育人环境,推动和促进新校区的长足发展和育人目标的顺利实现。

要充分利用新校区各种教育载体和渠道,积极宣传校训,歌唱校歌,加强校史教育。校训是学校师生治学态度和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是在继承学校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结合时代要求和学校特点提炼出来的。校歌是校园精神的有声表现形式,加深师生的爱校情感,形成一种积极向上、团结拼搏的良好氛围。加强校史教育,使广大师生尽早产生归属感,增强自豪感和自信心,推动并促进校园精神的传承和发展。

要突出加强新校区校风建设。校风是校园精神的浓缩和写照,也是校园精神的人格化和具体化,是在学校共同目标的指引下,经学校全体成员努力而逐步形成的一种行为风尚,从师生的思想、道德、纪律、作风以及治学态度和精神风貌等方面综合体现,集中反映了学校办学的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新校区要加强同老校区的相互交流、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加强校风建设,以良好的教风带动学风的建设。全体师生员工要齐心协力,坚持不懈,寓校风建设于管理、教学的全过程,努力在新校区建成良好的校风。

2、制定、完善新校区管理制度

新校区与新办学校相比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学校办学经验比较丰富,管理规章制度相对完善。新老校区的制度均是学校的各个职能部门制定的,制定者与维护者相同,只是制度规范的具体对象不同。制度体现着人的意识形态,健全的学校管理制度有助于凝聚师生员工的办学主人翁责任心和规范师生员工的行为准则,有助于校园浓厚的文化氛围的形成。在新校区必须坚持执行已有相对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又要针对新区的特点,建立一些与之配套的新的规章制度。

三、结合新校区自身特点,着重在制度、载体、模式等方面进行创新,培育新校区校园文化的特色。

在继承老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优秀成果的同时,新校区必须结合自身特点,充分发挥新建校园的可塑性,以创新的理念来创建和发展具有新校区特色的校园文化。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突出强调了教育创新的作用,指出“只有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大力推进教育创新,不断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才能不断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建设者、管理者和领导者。”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不断创新应是教育创新的题中之义。在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要着重在制度、载体,组织模式等方面不断进行创新。

1、观念创新

新校区的大多规章制度应沿用学校已有的,这既能体现新老校区校园文化的传承关系,又能使老校区科学的管理经验运用到新校区,使新校区的管理有一个较高的起点。然而,由于教育观念的更新,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应该以教育观念创新为前提,必须树立高等教育应该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自身发展需要的观念;必须加强教育质量的监控和保障体系建设的质量观念;应该强调教育要以培养学生能力与实践为目标的素质教育观念;应该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学生行使“学习权力”的观念等等。围绕教育观念的创新这个中心,使校园文化能够更好地为教育改革服务,并且作为一种推动力加以强化建设。在老校区原有的制度基础上,凸现教育观念的“新”,新的制度体现新的观念。

2、模式创新

新的校园文化建设如何在大学城凸现特色,突出重点和亮点呢?大学城有一定数量的高校集聚的特点,几所高校可以联办系列活动,由各个学校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色,承办其中的能体现学校专长的主题活动。这种组织模式一方面有助于解决校园文化活动单一与广大师生的多样化需求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可以整合大学城的教育教学设施和人力资源,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能够培养和发掘学生在多个领域的兴趣和潜力,从而提高校园文化活动的层次和品位,形成规模大、范围广、参与受益师生多的校园文化活动,进而形成新校区校园文化特色。

3、环境创新

一个美观、和谐、协调的有丰富文化底蕴的校园环境就是能起到调动学生智力,在无声语言中接受教育的结果。校园环境建设是整体校园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他主要是通过对校园环境的设计布局,建筑物的风格及装饰,文化景点布设,校园绿化、美化等手段,营造出校园文化的浓厚氛围。特别是文化景点的布设,应纳入校园建设的总体规划,更应有创新意识。校史陈列馆、各种纪念碑、展览中心、文物馆(藏珍馆)、各种各样的寓意深刻的雕塑、标志、人文景点等创意布设,精心构造出一幅既发扬优良历史文化传统,又崇尚教育、崇尚科学文化、艺术高雅的情景。全校的师生员工在这样的情景中学习、工作、生活,受到熏陶,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总之,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对老校区的校园文化而言是一个扬弃的过程。老校区校园文化是新校区校园文化的基础,新校区校园文化是对老校区校园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应该汲取老校区校园文化的精华,继承老校区校园文化的优良传统,弘扬科学、文明的主旋律,结合时代要求,在更高层次上丰富和发展老校区的校园文化,建立博大、深远、影响力强的校园文化,从而使各高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优秀校园文化不因异地办学而湮没,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校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第四篇:以班级文化建设为载体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本站推荐)

以班级文化建设为载体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大八浪中心校----王伟东

校园文化建设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学校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多年的教育实践促使我们对校园文化建设不断地进行思考和定位,不断地积淀和培育校园文化,不断地丰富学校文化的内涵。我们也逐渐地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不能仅仅停留在几句口号和几块牌子上。尤其在小学阶段,怎样蕴育和生成厚重的校园文化,一直是我们探讨的问题。以下是我校以班级文化建设为载体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尝试,仅此与兄弟学校进行交流。

一、以学校文化的核心理念为引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在学校文化的核心理念指导下进行。我们确定核心理念时重点思考和总结了学校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办学目标、师生价值观、学校风气、传统习惯以及与时俱进的发展方向等。我校的学校文化的核心理念如下:

(一)大八浪小学的四种精神:

人文精神(关键词:人文素养,自我关怀;提高人气,增强人脉。)

团队精神(关键词:大局意识,协同合作;木桶原理,互助双赢。)

自强精神(关键词:乐观自信,百折不挠;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创新精神(关键词: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思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

(二)大八浪小学的“四化”管理理念

人文化、精细化、科学化、高效化。

(三)大八浪小学的培养目标

继承创新、以德立人、学会学习、终身发展。

(四)大八浪小学的办学理念:为每一名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

(五)大八浪小学学校特色建设主题:扬国学(本主题:

扬国学之“知民俗 做龙人”)

二、依托班级文化建设,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如何使学校文化的核心理念不仅仅停留在口号上,让理念深入人心,催人思索,引人前行,从而生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是关键所在。

我们经过多年的思索认为,构建和培育校园文化,如果能在学校文化的核心理念下,以班级文化建设为载体,让班级具有一种文化氛围,让班级成员具有一种精神,把学校文化的大理念转变为“小、实、浅、近”的为小学生所喜闻乐见的主题元素,以此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师生自觉、自发地向着学校文化的更高层次迈进,这必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新的突破口和落脚点。因此,我们大胆的提出了在学校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下推行班级文化建设的想法。我们要求各班,在正副班主任的带领下,师生共同确定班级文化建设的主题。主题的确定要以“扬国学”为主,兼具学校文化的核心理念,并围绕主题进行班级文化建设。班级布置要融入“国学”元素和学校文化的核心理念,力求通俗易懂,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形式上不拘一格,生动活泼,色彩艳丽。尽量不使用原来的学习园地、光荣榜、作业展览等陈旧的方式,鼓励师生要有创新精神。

如六年二班以“知民俗、做龙人”为主题进行班级文化的创建。班级黑板报的图案采用了最具有传统特色的“中国结”和“福”字相结合的图案,文字部分是春节等重大传统节日的来历和习俗。黑板报的两侧用扇子作为装饰,扇子是师生亲手制作的,上面写有“二十四节气歌”以及是“天干地支”的排序和简介。北侧的墙壁是中国的传统剪纸粘贴的两个大的镂空的中国结。南侧墙壁是学生制作的精美的“知民俗,做龙人”为主题的手抄报。

又如三年二班以“轻松快乐学成语”为主题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成语是“国学”文化精髓,简短精辟的成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班级里后面的墙壁上是孩子们精选的具有代表性、启发性的多则成语故事并配有精彩的卡通图案“成语乐园”,孩子们在活泼、有趣的卡通故事中领悟到成语的深刻含义。墙壁两边是条幅“中华国粹垂青史,文苑人才学白头”。南侧的墙壁上是“成语竹林”,竹叶上是学生们搜集的一些常用成语,并注明了成语的意思。北侧的墙壁上挂着三年二班的“全家福”,照片的下方是班主任的寄语;“一颗星星不闪亮,群星闪烁才耀眼”。班级最引人注目的要数“胜不骄,败不妥”了,那一张张奖状里凝聚了班级师生的汗水,见证了孩子们的努力。“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孩子们在这条字幅的提示下,每天都会抽出一点时间,在图书角里找到自己心爱的读物读上一段。每天早自习时间,全班学生都要共同完成一个成语接龙的游戏。

再如一年一班以“诵国学”为主题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本学期“诵国学”的内容是《弟子规》部分内容。《弟子规》浅显易懂,押韵顺口,清代后期成为广为流传的儿童读本和童蒙读物。此书以浅近通俗的文字、三字韵的形式阐述了学习的重要、做人的道理以及待人接物的礼貌常识等等,几乎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有同等影响。孩子们熟读成诵,言行得到了很好的规范。班级里墙壁上有《弟子规》内容,并配上了低年级小学生喜爱的卡通画。该班还自编了《班规》三字经。

班级文化建设班班有主题,文化氛围创建班班有新意。五颜六色的卡纸在师生的剪裁中鲜活起来,一只小鸟、一棵树、一束草,都赋予了灵气。每一个班级的那种浓浓的、鲜明的、生动的文化氛围,真正让师生走上了传统与时代、继承与创新、学问与生活的时空之桥。

在为期两周的校园文化艺术节上,具有班级文化特色的富含“国学”元素与学校文化的核心理念的原创节目纷纷登上舞台,厚重的校园文化氛围强烈的感染着每一名师生。我们以班级为单位尝试进行了构建“自主学习高效课堂”模式的教改活动。五月份学校派出业务校长和教师两人去河南沁阳蔡林森任校长的永威学校学习将近一周,强力推进了此项教改活动,更为班级文化建设赋予了新的内涵。

我们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学校网站、《浪之语》校报等校园文化宣传阵地开设班级文化建设专栏,提升校园文化的内涵。在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引导教师建立博客,目前,共有二十几名教师建立了博客,半年来撰写文章三百五十多篇。上半年,我们评选了“感动校园”的十个瞬间,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典型加以宣传,以激励教师不断反思,不断超越。

三、班级文化建设初见成效,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正在形成第一,良好的班级文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激发了学生热爱班级、学校、家乡、祖国的良好品德。在学校开展的“我是学校小管家”的活动中,所有师生都积极行动起来,每个班级都建立了“红领巾回收站”,半学期来,班级、走廊、操场、学校的角落都有感人的场景。第二,培养了学生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每个班级在向目标迈进的过程中都注意集体协作、互相交融,树立了个人服从集体、顾全大局的思想,这点在班级文化布置和校园文化艺术节文艺表演中都得以充分的体现。第三,培养了学生健康个性,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每个孩子都渴望生活丰富多彩、发挥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多彩的班级文化布置避免了学生人格塑造单一化的倾向,使个性特长较突出的学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内容和形式,并看到了自己的价值,形成了积极向上的生活学习态度。第四,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了孩子审美能力及创造美的能力。我们坚信,环境美可升华为情感美。整洁漂亮的教室布置,文明礼貌的语言,和谐的人际关系,都可以使学生从中鉴赏美、追求美。第五,“国学”元素的融入,加深了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做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文化的继承者。第六,半年来,全体教师给学校留下了太多的感动:上学期初,刘书记带领学校工人及维修工,奋战三天三夜,在开学前保证了暖气的供暖;今年十月份即将退休的教师李喜波,经常为住宿生刷洗便溺的衣裤;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工人刘多彬连续几天铆焊舞台和宣传板等,脸部被焊花灼伤暴皮;曹红军老师的妻子患病无人护理,学校多次给曹老师假护理,但曹老师仍然坚持上班;今夏适逢大旱,为确保所栽花草全部成活,秦海涛老师为花草浇水几乎整夜未合眼„„

实践证明,以班级文化建设为载体,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师生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集思广益,团结协作,每名教师都努力做教育的思想者。学校积极弘扬主流,全体师生都努力成为学校文化理念的践行者。以班级文化建设为载体,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彻底解决了理念与践行脱节的问题,使校园文化真正成为师生员工和学校的灵魂,这对于生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丰富学校的内涵,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第五篇:数字时代的校园戏曲文化建设新探

数字时代的校园戏曲文化建设新探

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西方现代传播学泰斗麦克卢汉(M?mchhan)在《理解媒介》一书中指出,“我们这个时代的媒介或说过程――电子技术――正重新塑造和重新建构社会相互依存的模式和个人生活的每一个方面。”这话超前指出了数字时代是一种全新的社会生活方式。高清电视、电子邮件、BBS、3G手机、数码摄像机等等都是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字技术产物,当我们正陶醉在“数字化”带来的日新月异的变化和无穷无尽的便利时,似乎忽略了一点,任何新科技的突飞猛进都可能是一把双刃剑,本文旨在剖析校园戏曲文化建设将如何利用数字时代的优势,扬长避短,取得新进展。

一、数字时代下戏曲进校园的必要性

数字时代将给社会进步与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从积极方面来说,其最大特点是彻底改变了传统社会生存模式,培养了城市青少年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他们可以借助数字(电子)技术创造的各种载体,快速有效地获取知识技能。

但从当代青少年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更多的则是负面影响。西方国家的文化霸权凭借先进电子技术渗透到世界每个角落,使我们的青少年疏远甚至抛弃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美德。在这样关键的时刻,学校和社会责无旁贷必须高举弘扬民族文化的大旗,丰富和发展具有深刻时代精神和文化内涵的校园文化(本文所指校园包括高校及中小学),陶冶学子情操,展现校园风貌。

其中,大力加强校园戏曲文化建设,则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需要。审美教育的需要,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

中国戏曲是中华民族创造的宝贵艺术财富,古韵千年,博大精深,已成为识别中华民族个性最显著的标志之一。西安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焦垣生教授谈到,“人类创造的优秀文化,眼下必须也首先由当代大学生教授、传承。如果民族戏曲不设法打人大学校园,只流布于农村、工厂、街道,那么,它便无法跻身时代文化的前列去。”戏曲进校园文化工程,正是要通过京剧(或地方戏)这个“点”,连通戏曲这条“线”,才能展开传统文化的“面”。

戏曲这种艺术形式能够表现美、包容美,传递美,深深触动和引导人们的审美观。戏曲艺术要遵循极为复杂的许多艺术门类的特征,它本身具有多方面的审美价值。中国戏曲从剧本语言、表演程式、念白做工,到行头道具、舞台装置等等无不体现东方古典美的意蕴,尤其是这种美的外在形式与“惩恶扬善”的美质内容水乳交融,使观众有着身心同美的享受。

戏曲是感性艺术,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因此戏曲与校园文化建设有着天然的结合优势。《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的通知》(教体[2006]2号)指出:戏曲艺术课程建设是公共艺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让戏曲定进高校乃至中小学课堂,既是响应有关文件精神,也是戏曲传承的一条必由之路。

二、校园戏曲文化建设传统模式的局限性

戏曲进校园绝不能狭义地理解为仅仅是送戏曲到校园演出,或者在课堂上教授戏曲知识。而是要上升到爱国主义教育,传承民族文化的层面上来看待,这是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系统文化工程。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上海的一些中小学就率先开展过戏曲进校园的试点工作。进入新世纪,文化部先后制定了“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戏曲当仁不让成为了两个文化工程所涉及的主要对象。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戏曲界、教育界和社会有识之士的大力倡导之下,戏曲再一次成为一批校园观众钟爱的焦点。继2005年青春版昆曲《牡丹亭》在全国多所高校巡演轰动之后,越来越多的传统戏曲走进了校园,唤起了高校师生们的文化记忆,获得了他们的情感认同和民族身份的归属感,正是这种认同感和归属感,将成为振兴戏曲的强大精神力量。

近年来,校园戏曲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同时也面临着较多的制约因素,主要体现在:

(一)活动形式虽多,但不够持久

目前国内各大高校、中小学戏曲进校园的主要活动形式,一般为请剧团演出,开设戏曲知识讲座、选修课,成立戏曲社团,开展票友选拔赛等等,有条件的高校还与戏曲院团合作定期举办大学生戏曲艺术节、开展戏曲研讨会等。这些活动虽然能够引发社会关注,收效很大,但成本较高,随机性强,不适合长期开展,难以形成一个学校的特色活动。

(二)学生虽有热情,但参与度低

一部分大学生已经逐渐了解并接受戏曲,有的甚至成为戏曲社团的骨干,在一些票友大赛中表现杰出。但大多数的学生群体对戏曲还是知之甚少。似乎一染指戏曲便会被人视为老土。对戏曲的误解如此之深,就更谈不上欣赏和传承。现在高校的戏曲社团多数重数量而轻质量,重学术而轻文化,重时尚而轻传统,导致了高校校园戏曲文化的虚假繁荣。

(三)领导有心重视,但师资匮乏

我们国家领导人一贯重视弘扬国粹,培养青少年的传统文化素养。2008年起,教育部在九年义务教育的音乐课程中新增京剧教学内容。京剧有严格的程式和众多的流派、行当之分,教师的水平至关重要,最好是经过专业训练的演员任教。与此形成对比的是,现在绝大多数中小学的音乐老师都没有学过京剧。有些校园戏曲的表演,和真正的戏曲还有很大差距,如把戏曲唱成了戏歌,这就达不到戏曲教育的目的。加上全国各地音乐老师自身的水平也参差不齐。因此京剧进校园最大的难题是师资问题。

三、探索校园戏曲文化建设的新途径

校园戏曲文化建设贵在持之以恒,建立长效发展机制。要坚持民族化、本土化、校园化三个标准,巩固和改善传统模式,充分利用数字时代的技术优势,吸纳新的受众参与到戏曲文化建设的队伍中来,不断探索适合年轻观众的新途径。

(一)合理规划现有戏曲网站

网络是数字时代最典型的特征,而互联网时代的戏曲网站无疑是戏曲传播的一种传承和转型。中国上网用户已突破1.1亿,90后大学生无人不上网。2008年我国已有戏曲网站574个,但剧种分布极不平衡,地域性差距也很明显。

对于青少年观众来说。戏曲网站(或是教育类网站的戏曲板块)必须要受众明确,特色鲜明。比如弱化专业戏曲网站的古本考证、唱词典故等艰涩难懂的内容,代之以精美剧照、戏曲小知识、经典折子戏的音视频赏析,链接一些中青年戏曲表演艺术家的博客、论坛,使之成为演员与观众、学者与戏迷、戏迷与戏迷相互之间互动交流的平台。

有些戏曲网站除了提供戏曲音像、彩铃、壁纸下载之外,还具有更多商务功能。如演出信息、票务系统,出售戏曲主题的工艺品(脸谱、绢人等)。这些服务一定程度上抓住了年轻观众的兴趣和消费心态,无形中增加了他们对传统戏曲的热衷程度。

(二)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可设立数字戏曲博物馆

博物馆是一个地区甚至国家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还没有独立的戏曲实体博物馆,只是在个别综合性博物馆设有戏曲展厅,就目前首都博物馆的《馆藏京剧文物展》现状来看,由于受场地、展出形式限制,展示内容相对不够丰富,而且由于艺术性博物馆多数免费开放,因此财政负担更重,可见戏曲实体博物馆的建设对于地方和学校来说难度非常大,仅仅是一种设想。如果有,可以作为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相对实体博物馆而言,虚拟博物馆的展示优势恰好适合戏曲这种活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虚拟博物馆又叫数字博物馆,它通过数字化技术、现代通讯和网络技术,将实体博物馆所拥有的职能通过数字化的形式在网络上再现,并且在技术和实现手段上大大扩展了实体博物馆的展览、演示、归档、管理等各项职能。

简言之,当我们在网上进入虚拟的戏曲博物馆,通过虚拟场景漫游,能检索到各种各样的戏曲文物(二维、三维再现),体验百年前老北京京剧的繁荣景象(现代声像技术摄制)。这种漫游对研发要求很高,而且必须体现戏曲的韵味,又要符合当代观众的审美愿望和欣赏水平,因此需要有效的技术支持。

(三)创作戏曲动画

当前我国的民族动画艺术和动漫产业方兴未艾,数字动画艺术将传统产业和高端科技联手,短短几年成就辉煌,彻底摆脱了日韩动漫占据国内市场的局面。这为戏曲与动画的联姻创造了极大的机遇。

众所周知,动画是小朋友乃至青少年最喜欢的文艺类型之一,也是最适合承载戏曲普及教育的一门艺术。戏曲动画把戏曲融入现代动画,让青少年在看动画片的过程中,轻松愉悦地感受传统戏曲的魅力,潜移默化地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对于弘扬国粹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我国戏曲题材广阔,底蕴深厚,也为动画片创作者提供了新的天地。现在较为成功的戏曲动画有《十五贯》《霸王别姬》等。

此外,CCTV戏曲频道的片花,纪录片《昆曲六百年》的片头设计,也应看作是戏曲动画的一种。他们都运用了水墨动画的形式,创意独特,戏曲演员与水墨背景结合得天衣无缝,展现出中国戏曲如梦如幻的境界。

(四)戏曲社团与其他社团的协作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作为校园文化的产物和载体的高校学生社团,近几年也逐渐成为燎原之势,数量之多,门类之广,出入所料,如北大每年社团招新被誉为“百团大战”。戏曲社团在这种气候下,本来就是沧海一粟,如果不加强与其他社团的协作,那么在扩大影响力,吸引新成员方面就难以为继。横向合作――与人文艺术、娱乐类社团合作。社团通常聚集学生中的佼佼者,他们交际广、点子多,又因为艺术门类的相通性,几个社团可以一起策划大型的活动,把影响扩展到学校乃至社会,往往取得1+1>2的效果,比如DV社团、摄影协会,他们可以帮戏曲社团拍摄活动资料,而戏曲社团的表演也为他们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是互惠互利的关系。纵向合作――与科技类社团合作。正是基于数字时代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传统文化与时尚科技的碰撞交流才显得尤为必要。戏曲社团的同学如果常与IT类、工业设计类社团的同学开展交流合作,可以取长补短,在向对方传播民族文化的同时,自己也吸收一些前沿的科技知识,有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

加强校园戏曲文化建设,不单单是为了弘扬国粹,振兴戏曲,更重要的是增加年轻学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崇敬感、责任心。参与建设的人群应该包括戏曲界的从业人士、相关文化教育部门、在校大学生、中小学生、社会媒体、广大戏曲爱好者。在建设的过程中,要注重戏曲文化的多样性,忌功利色彩;重兴趣引导,忌强硬灌输;重开发创新,忌盲目模仿。

时代在进步,我们文艺教育工作者也应该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把戏曲之美传承给年轻一代。

下载校园文化建设新载体——数字告示放异彩word格式文档
下载校园文化建设新载体——数字告示放异彩.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校园文化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

    草原小学 校园文化建设近期规划 校园文化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是适应新世纪素质教育发展需要。是进一步提高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水平,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学习......

    校园文化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

    校园文化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大力加强和建设校园文化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人文精神培养为核心,以服务全......

    新窑2017校园文化建设实施

    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校园文化是一个不断建设、反思、提高的整体工程,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更是学校培养......

    新媒体与校园文化建设(精选五篇)

    新媒体与校园文化建设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手机短信、网络(微博、微信等)、数字电视、数字电影、数字杂志等。新媒体技术上的创新带来了信息传播形式......

    校园文化建设现场会汇报材料(新)(共五则)

    文化引领 以德立校 ——张家口市第四中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张家口市第四中学是一所历经五十余载积淀,如今彰显成熟而又朝气蓬勃的省级示范学校。多年来,学校在各级政......

    新峪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总体规划(合集五篇)

    新峪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总体规划校园文化,就是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学校管理者和全体师生组成的校园人为主体,以群体价值观念为核心的一种文化。校园文化建设,它包括物质文化建设、......

    关于加强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强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为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新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根据学院《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的总体安排,新校区综合办召开全体党......

    新霞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大全五篇)

    新霞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年活动 实 施 方 案学校是育人阵地,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走内涵式发展的需要,更是学校培养具有高尚思想情操,掌握文化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需要,为认真贯彻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