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课程教学大纲
文学院本科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
(二)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史(The History of Chinese Ancient Literature)
课程编码:041012
学分:4分
总 学 时:64学时,其中,理论学时:64学时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非师范)
先修课程:古代汉语
执 笔 人:
审 订 人: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中国古代文学史》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内容包括先秦两汉文学、魏晋至隋唐五代文学、宋元文学和明清至近代文学四编。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使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系统地学习中国文学自先秦到近代的发生发展历史,把握其间重要作家作品的创作特色、各种文体的演变、文学思潮的兴替、各种文学流派和文学团体的理论主张和创作风格,以及上述种种文学现象在文学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相关专业选修课程打下扎实稳固的基础。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传承并发扬祖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必不可少的方面。文学史是人类的心灵史,是文化传统中最生动可感的部分。学习文学史,最能直观地感受传统文化的精神风貌。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传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传统,以创建和谐社会,实现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史,是实现这一目标非常有效的途径。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
绪论(2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魏晋南北朝文学自觉的表现
第一节时代特点
第二节环境和心态
第三节文学的自觉
第四节文学发展概况
第一章建安文学(4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建安风骨;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
第一节建安文学的时代特征
第二节建安三曹
第三节建安七子和蔡琰
第二章正始文学(3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阮籍《咏怀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第一节正始之音与“竹林七贤”
第二节阮籍
第三节嵇康
第三章西晋文学(3学时)
本章重点和难点:永嘉文学的特征;陆机诗歌的艺术成就
第一节西晋文学概貌
第二节西晋初中期文学
第三节西晋末期文学
第四章晋宋文学(6学时)
本章重点和难点:玄言诗的影响;陶渊明诗歌的文学史地位;山水文学的兴盛原因;鲍照歌行体的艺术成就
第一节东晋文学与玄言诗
第二节陶渊明与田园文学
第三节谢灵运与山水文学
第四节鲍照与颜延之
第五章齐梁陈文学(3学时)
本章重点和难点:“永明体”的概念;宫体诗的影响
第一节沈约、谢朓和永明体
第二节梁陈文学和宫体诗
第三节骈文与骈赋
第六章北朝文学(2学时)
本章重点和难点:庾信晚年诗歌的艺术成就
第一节北朝文学概说
第二节庾信与王褒
第三节北朝三部名著
第七章南北朝乐府民歌(2学时)
本章重点和难点:吴歌和西曲的特征;《西洲曲》的艺术特色
第一节南朝乐府民歌
第二节北朝乐府民歌
第八章魏晋南北朝小说(2学时)
本章重点和难点:“小说”的来源;《世说新语》的成就
第一节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志怪小说
第三节志人小说与《世说新语》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
绪论(2学时)
本章重点和难点:唐诗的发展历程;唐代文学兴盛的原因
第一节唐代文学的总体风貌
第二节唐代文学兴盛的原因
第一章隋和初唐文学(3学时)
本章重点和难点:初唐四杰的文学贡献;陈子昂的文学主张;《春江花月夜》的艺术特色
第一节隋代文学
第二节唐代宫廷诗人
第三节王绩和初唐四杰
第四节陈子昂
第五节张若虚和刘希夷
第二章盛唐诗坛(4学时)
本章重点和难点:王维诗歌的艺术特色;高适边塞诗与岑参边塞诗的异同
第一节盛唐前期诗人
第二节盛唐山水田园诗
第三节盛唐边塞诗
第三章李白(4学时)
本章重点和难点:李白的生平;李白乐府诗和歌行体的艺术成就
第一节李白的生平和思想
第二节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
第三节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
第四章杜甫(4学时)
本章重点和难点:杜甫的生平;杜甫的忧国忧民思想;杜甫律诗的艺术成就
第一节杜甫的生平和思想
第二节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
第三节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
第五章中唐诗歌(4学时)
本章重点和难点:大历十才子;韩孟诗派
第一节韦应物与刘长卿
第二节大历十才子
第三节韩孟诗派
第四节刘禹锡与柳宗元
第六章白居易与新乐府运动(3学时)
本章重点和难点:新乐府运动;《长恨歌》和《琵琶行》的艺术成就
第一节新乐府运动与元白诗派
第二节白居易
第七章古文运动(2学时)
本章重点和难点:古文运动;韩愈古文的艺术成就
第一节古文运动
第二节韩柳的古文
第八章晚唐诗歌(2学时)
本章重点和难点:杜牧和李商隐的咏史诗;李商隐的无题诗
第一节杜牧
第二节李商隐
第三节晚唐其他诗人
第九章唐传奇与俗讲、变文(2学时)
本章重点和难点:唐传奇的分期和艺术成就
第一节唐传奇
第二节俗讲和变文
第十章唐五代词(3学时)
本章重点和难点:词的起源;花间词派;李煜词的艺术成就
第一节词的起源
第二节温庭筠、韦庄和花间词
第三节李煜与南唐词
课堂教学应力求使学生弄清基本概念,熟练掌握基本内容。在了解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应当结合专业特点,拓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学术积淀,培养他们对于本专业的热爱。
四、大纲说明
本大纲适用于地质学本科专业。教学总时数为52学时。课堂教学以教学参考书为参考材料,按照本大纲的内容进行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算法思维和动手编程能力。
五、教学参考书
[1]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2] 游国恩.王起.中国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3]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研所.中国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4] 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5] 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6] 褚斌杰.袁行霈.李修生.中国文学史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7] 李修生.赵义山.中国分体文学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8] 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新著(增订)(第二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9] 褚斌杰.谭家健.先秦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10] 徐公持.魏晋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11] 曹道衡.沈玉成.南北朝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12] 乔象锤.陈铁民.唐代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13] 邓绍基.元代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14] 郁贤皓.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15] 袁世硕.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16] 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六、学习网站
[1] 中国古代文学,长江大学精品课程,网址:
[2] 中国古代文学史,西北大学文学院,网址:
[3] 中国古代文学,扬州大学文学院,网址:http://jpkc.yzu.edu.cn/course/gudaiwenxue/0403jakj.htm
[4] 中国古代文学史,北京师范大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所,网址:http://course.bnu.edu.cn/course/classicalliterature/03/all.htm
[5] 中国古代文学,中山大学文学院,网址:
第二篇:《中国古代文学史(二)》教学大纲(最终版)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史
(二)教学内容
主要介绍唐代文学发展的概况。
唐代文学全面繁荣的原因包括客观的社会原因和文学本身发展的原因两个方面。唐代文学一般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发展时期。初唐是唐文学繁荣的过渡时期,主要进行诗风的革新运动。盛唐时期诗歌达到繁荣的顶峰,出现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更有李白、杜甫双峰并峙。中唐是唐代文学的又一高潮时期。出现两大文艺运动:白居易倡导的新乐府运动和韩愈、柳宗元为代表的古文运动。诗坛流派众多,传奇创作达到成熟和鼎盛阶段。晚唐文学有所衰落,但出现了李商隐、杜牧这两位杰出的诗人。此期小品文也很有成就。
五代十国时期,开始流行新的诗歌形式--词。温庭筠和李煜是晚唐五代成就最高的词人。
第一章 隋及初唐文学
(一)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掌握以下内容:1.初唐诗坛是如何革新诗风的;2.什么是“初唐四杰”;“初唐四杰”的诗歌特点;3.赏析《春江花月夜》;4.陈子昂的诗歌革新理论及其诗歌成就。
(二)教学内容 1.隋代诗歌创作概况。2.初唐诗风革新的状况。3.“初唐四杰”及其诗歌。4.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评析。5.陈子昂的革新理论和诗歌创作。
第二章 盛唐诗坛
(一)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掌握以下内容:1.什么是边塞诗派,什么是山水田园诗派;2.比较高岑边塞诗之异同。3.比较王孟山水田园诗之异同。
(二)教学内容
1.盛唐边塞诗和山水田园诗兴盛的原因。
2.高适的生平概况。3.岑参的生平概况。
4.王维的生平与思想。5.孟浩然与盛唐其他诗人的诗歌创作。
第三章 浪漫主义诗人李白
(一)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掌握以下内容:1.李白的思想性格。2.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精神的主要特征。3.李白诗歌的艺术特点。
(二)教学内容
李白是继屈原后的又一座浪 漫主义高峰,是时代哺育出来的歌手。重点讲授诗歌的浪漫主义精神和艺术成就。1.生平及思想。
2.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精神。
3.艺术成就。
第四章 现实主义诗人杜甫
(一)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掌握以下内容:1.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2.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3.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
(二)教学内容 1.生平和思想。2.杜诗的思想内容。
3.杜诗的艺术成就。
第五章 中唐诗坛
(一)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掌握以下内容:1.韩愈诗歌的特点;2.刘禹锡怀古诗的特点;3.“长吉体”的特点。
(二)教学内容
中唐诗是唐诗的又一个高潮,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贞元前处于创作萧条不振的时期,贞元元和年间又出现新的繁荣局面。中唐时期诗歌流派众多,本章主要讲授上述诗人诗派的创作持点。1.元结、顾况的诗歌具有现实主义特点,文学主张都强调政治教化功能。元结的诗歌是白居易新乐府运动的先声。
2.刘长卿和韦应物创作广泛,都擅长山水诗,善于描写山水景物,表现隐逸情趣。语言清新秀美,风格高雅闲淡。
3.“大历十才子”多写唱和应制之作,诗风平庸,艺术技巧比较高。钱起、卢纶稍可称道。4.李益以写边情、宫怨著称。
5.韩孟诗派以韩愈、孟郊、贾岛为代表。6.刘禹锡和柳宗元是革新派的诗人。
7.李贺是诗坛“鬼才”,其诗有着鲜明的艺术特色。
第六章 白居易和中唐新乐府运动
(一)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掌握以下内容:1.什么是“新乐府运动”;2.白居易的诗歌可分为哪几类,各类代表作分别是什么;3.《长恨歌》与《琵琶行》的艺术特点。
(二)教学内容
新乐府运动是中唐时期一场重要的诗歌运动。本章讲授新乐府的概念、新乐府运动的指导思想和几位主要成员的诗歌创作。重点内容是白居易的诗歌。
1.白居易的生平和思想。2.白居易的文学主张。3.白居易诗歌的思想艺术性。
第七章 中唐古文运动
(一)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掌握以下内容:1.什么是古文运动,古文运动的理论主张;2.韩柳的古文创作状况。3.举例说明“永州八记”的艺术特点。
(二)教学内容
本章讲授古文、古文运动的概念、古文运动的发展过程,在中唐出现的原因,古文运动的指导思想。重点讲授韩愈、柳宗元的散文创作。
1.古文的概念。古文是在贞元元和时期才提出的一个新概念。
2.以古文对抗骈文的历史由来已久,直到中唐贞元元和时期,才成功地在文坛掀起一场文体革新运动--古文运动。简述古文对抗骈文的发展过程。3.古文运动的最终兴起,与中唐的社会政治思想状况分不开。
4.韩愈、柳宗元的古文理论是这场运动的指导思想:主张文道合一;强调作家的修养;反对因袭,主张独创。
5.韩愈是古文运动的领袖。韩愈散文的思想艺术性。从内容可分论说、记叙、抒情、应用四类,每一类的代表作品。艺术上追求推陈出新,彻底摆脱骈文的束缚,并且创造了许多富有表现力的词汇。
6.柳宗元主要以散文创作的成就来支持古文运动。其作品可分论说、寓言、传记、山水游记四类。他将寓言从一种文学手段发展成独立、完整的文学样式,成为讽刺文学的重要体裁。山水游记是柳宗元散文的精华,富有诗情画意,既刻画出山水的自然个性,同时又寄寓自己的个性,成就极高。
第八章 晚唐诗坛
(一)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掌握以下内容:1.试述“小李杜”诗歌风格之不同。2.晚唐诗歌的特点。
(二)教学内容
唐诗发展到晚唐,不复有盛、中唐的繁荣景象。本章讲授以“小李杜”为代表的晚唐诗歌的基本风调,重点在于分析杜牧、李商隐的诗歌创作及其与时代的关系。
1.杜牧的生平。
2.杜牧的诗歌有政治诗、咏史诗、风景抒情诗几类,七绝尤为称道。3.李商隐的生平。
4.李商隐是晚唐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诗人。
第九章 晚唐五代词
(一)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掌握以下内容:1.词在体制上有何特点;2.什么是花间词派,其特点是什么;3.谈谈李煜词的特点
(二)教学内容
本章讲授新的诗体“词”在晚唐五代的成熟概况。主要分析温庭筠的创作、花间派的风格特点、李煜的生平与词作的关系。
1.词是一种依照乐谱填写的曲辞。“以文写之则为词,以声度之则为曲”。
2.关于词的产生,一般认为开始于隋代,起源于民间。从敦煌曲子词中,可见早期民间词的面貌。它反映社会现实相当广泛,艺术上富有生活气息,想象丰富,语言朴素生动。
3.中唐以后,张志和、白居易、刘禹锡等学习民间词,创作出一些优秀的作品。他们的词有浓厚的民间气息,而在艺术上又有所提高。
4.温庭筠是晚唐写词最多的一个人,作品具有独特风格。多写爱情相思,艺术上精细深微,意脉婉曲,层次丰富,色彩明丽。词风 农丽香软,是花间派词人的鼻祖。韦庄与温庭筠齐名。
5.五代的西蜀南唐,是词的流行之地,花间派多数是西蜀的词人。南唐词的代表人物有冯延已、李 景、李煜。以李煜成就最高,入宋后,国破家亡的哀思,使他的词进入了另一番境界。
第十章 唐人小说
(一)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掌握以下内容:1.什么叫“唐传奇”,唐传奇的体制特点;2.唐传奇发展阶段及各阶段传奇的创作呈现出的特点;3.唐传奇的艺术特点。
(二)教学内容
本章讲授唐代小说发展的整体概况和对后代文学的影响,重点介绍盛、中唐传奇。1.奇”这一名称的来由。传奇繁荣的原因。传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小说已成熟。宋人洪迈把唐代的诗歌和小说,并称为“一代之奇”。
2.唐传奇发展的三个时期。初唐时期,是传奇发展的初期,数量不多,艺术不成熟,明显可以看出受六朝志怪小说的影响;盛中唐时期,是传奇发展的顶峰,作者众多,佳作如云,思想艺术性都已达到相当的高度;晚唐时期,是传奇逐渐走向衰败的阶段,搜奇猎异、言神说怪之风又有复生。
3.传奇在思想和艺术上,都取得很高的成就。思想内容上,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现实,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和认识价值;艺术上故事完整、情节曲折,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语言精练,诗文并用,表现了文人高度的文化素养。
4.传奇为后代的戏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第五编 宋代文学史
宋代文学概说
(一)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本节内容,掌握以下内容:1.宋代文学的总体特点;2.为什么说宋代是中国文学史的重要转折时期。
(二)教学内容
宋代文学的特点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宋代城市经济繁荣,使宋代文学由以诗、文为主变为以戏曲、小说为主,处在由雅变俗转变时期;宋代又是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外侮不断,爱国主义成为文坛的主调;宋代理学和佛、道教的盛行,导致文学也带有哲理的色彩。宋词为中国词史的黄金时代,名家辈出,佳作如潮。宋文经欧阳修、苏轼等人领导的古文运动取得胜利,“唐宋八大家”中宋人占了六家,为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宋诗以其思想深邃和凝炼概括的特点,成为我国诗史上与唐诗双峰并立的另一大诗派。
第一章 北宋前期诗坛
(一)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掌握以下内容:1.苏舜钦和梅尧臣的异同;2.什么叫做西昆派;3.王安石的《明妃曲》艺术特点。
(二)教学内容
1.北宋初年的诗人,如王禹、林逋等都各有成就,但都以学唐诗为主,未体现出宋诗工说理、重意趣、平淡闲远的特色;自梅尧臣和苏舜钦始,方开宋诗一代新面目。他们各以含蓄淡远和议论纵横的两种不同风格,既独具个性又反映出一种新诗风,成为宋诗的开山祖师。“北宋诗四大家”之一的王安石也以诗名,他的诗作往往反映他的变法思想,直接为政治斗争服务,具有见解独特新颖、语言含蓄凝炼的特点。
2.宋前期诗坛还有值得注意的诗派是西昆派,由杨亿、刘筠、钱惟演等官员互相写诗酬唱,出了诗集《西昆酬唱集》而得名。诗作内容多写官僚生活,致力于雕琢字句,是形式主义诗风的反映。
第二章 欧阳修和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一)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掌握以下内容:1.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主要成员、文学主张及文学成就2.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的艺术特点。
(二)教学内容
1.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是在继承唐代古文运动的基础上,在和西昆派浮靡文风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提倡平易自然的文风,诗文为现实斗争服务。代表作家有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等。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奠定了宋代散文健康发展的方向,也奠定了宋文平易自然的基本风格,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
2.欧阳修是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在文学理论上,他提出“文与道俱”、“穷而后工”等主张;在文学创作上,诗词文兼擅,而以散文成就为高。他的散文委婉优雅,清新流畅;他的诗在学韩愈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风格清新、语言自然流畅的特点;他的词既有清丽委婉的言情词,也有疏朗洒脱的言志词,成为宋代豪放词的先导。
第三章 北宋前期词坛
(一)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掌握以下内容:1.词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2.柳永词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上有何特点。
(二)教学内容
词从隋唐至宋的发展简史;词的体制的基本特征;晚唐五代“花间派”及李煜词的特色。宋初受晚唐、五代词风影响的词人晏殊、晏几道,词风委婉清丽,但未脱“词为艳科”的传统观念。较早开拓宋词新意境的是范仲淹和王安石,范仲淹的边塞词意境开阔而深沉,笔力雄健;王安石的咏史怀古词也意境开阔,词风开朗高迈,与范仲淹的边塞词一样,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晚唐五代词的樊篱,成为宋代豪放词的先导。在北宋前期词家中,柳永是个取得最大突破的词人,他跳出文人的狭小圈子,以通俗自然的语言,酣畅铺叙的手法,描写都市生活和市民的情感,并大量创制慢词,使宋词体裁趋向完善,成为宋前期成就最高的词人。
第四章 才华横溢的文学家苏轼
(一)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掌握以下内容:1.如何评价苏轼的政治态度与人生观;2.苏轼对词的贡献表现在哪些方面;3.苏轼散文特点;4.如何评价《荔支叹》等政治诗。
(二)教学内容
1.苏轼的生平与思想:苏轼主张革新而又反对王安石激烈变革的“温和改革”的政治态度,使他受到新旧两党的侧目,频繁被贬;苏轼以儒家为主、兼有道、佛思想的复杂精神世界,他在困境中自强不息、旷达洒脱的生活态度,使其成为封建社会中理想文人品格的象征;
2.丰富的阅历、深邃的思想、豪爽的性格,使苏轼的文学创作具有内容丰富、形象生动、哲理性强、豪迈奔放的特征。他的散文,如行云流水,姿态横生,明快雄放,为我国散文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的词突破了“词为艳科”、“诗庄词媚”的传统偏见,在当时流行的婉约词之外,开创了豪放词;他的诗雄奇奔放,挥洒自如,机趣横生,达到了宋诗的高峰,奠定了宋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第五章 北宋散文创作
(一)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掌握以下内容:1.苏洵的《六国论》的论述特色。2.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如何通过游览体会阐述道理。
(二)教学内容
1.北宋散文具有与现实政治关系密切、体裁丰富、文风自然平易的特点,尤其以骈散结合的文赋、序跋随笔等小品文富创新意识。主要作家有王禹、范仲淹、周敦颐和“北宋六大家”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洵、苏辙。
2.王安石文严谨简炼,说理透辟;苏洵文议论畅明,缜密雄健,苏辙文疏宕流畅,都各有特色。
第六章 北宋后期文学
(一)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掌握以下内容:1.如何评价黄庭坚及江西诗派的诗;2.周邦彦的词具有什么特点。
(二)教学内容
1.黄庭坚与苏轼并称“苏黄”,是代表宋诗风格的重要诗人。他在理论上主张“脱胎换骨”、“以俗为雅”、“以故为新”,使其诗的创作有“以学问为诗”、追求奇崛脱俗的倾向,形成生新瘦硬的特殊诗风。
2.在黄庭坚的影响下形成的江西诗派,在创作上追求“格高”,以平淡的语言表现深挚的友情和亲情,重要作家有陈师道、陈与义等。江西诗派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也因脱离现实和模仿前人受到后人批评,成为有争议的诗派之一。
3.秦观词在内容上接近柳永词,但比柳词文雅,风格婉转凄迷,秦因此成为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4.周邦彦词浑厚和雅,富艳精工,严守音律,受到时人和后人的推崇,开南宋格律词派的先河,进一步将宋词推向雅化。
第七章 南宋前期文学
(一)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掌握以下内容:1陈与义诗的内容与艺术特点;2.南宋前期的爱国作家。
(二)教学内容
1.南宋前期诗坛成就较高的诗人是陈与义,他在南渡前的诗作多写个人生活的情趣,表现出江西诗派的风范;南渡后的诗作多写忧时伤乱的感慨,具有杜甫诗悲愤沉郁的特色。
2.南宋初期词坛豪放词大盛,张孝祥、张元干、岳飞等用词抒写坚决抗金的爱国情怀,开辛弃疾爱国词派的先河。
3.南宋前期散文以爱国志士所写的政论文最富于时代特色,胡铨、陈亮、叶适是较有代表性的散文家。
第八章 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
(一)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掌握以下内容:1.李清照前后期词作的内容和风格有什么不同;2.李清照词的艺术感染力何在;3.李清照词《声声慢》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二)教学内容
1.李清照为南北宋之交的著名女词人,其词主要抒写女性生活和女性情感,达到了古代女性文学的高峰。
2.李清照词作以靖康之变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作写少女时代愉快悠闲的生活,婚后或甜蜜或忧伤的爱情生活,风格清新婉丽;后期词作写国破、家亡、夫死后的深沉痛苦,词风变为愁苦沉郁。
3.李清照词作委婉深挚、清新自然、声律 谐和,继承和发展了婉约词的技巧,被誉为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也间有豪放之作。
第九章 爱国诗人陆游
(一)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掌握以下内容:1.陆游诗的爱国主义精神; 2.陆游诗的主要艺术风格。3.什么叫诚斋体。
(二)教学内容
1.陆游为南宋最杰出的爱国诗人。他初学江西诗派,从军南郑后诗风转变,形成自己豪放悲 壮的特色。他的诗能于很短的篇幅中,形象而深刻地反映丰富的社会内容,凝炼概括,气魄雄伟,想象力丰富,感情奔放,富有浪漫主义特色,把宋诗发展到另一高峰。
2.与陆游同有“中兴四大诗人”之称的杨万里和范成大也是南宋诗坛的著名诗人,杨万里诗风生动活泼,幽默风趣、浅白自然,被称为“诚斋体”;范成大的使金诗深沉含蓄,其田园诗扩大了传统田园诗的表现范围,诗风清新自然,被称为是田园诗的集大成者。
第十章 爱国词人辛弃疾
(一)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掌握以下内容:1.辛弃疾的人生历程及其词风的关系;2.辛弃疾对宋词坛的贡献;3.何谓辛派词人。
(二)教学内容
1.辛弃疾为南宋最伟大的爱国词人,他青年时在北中国参加抗金起义军,表现了惊人的胆略和才华,南归后备受南宋统治集团的排挤和歧视,壮志难酬,使其词具有既慷慨激昂又悲壮沉郁的特色。
2.辛弃疾的词抒发高昂的爱国壮怀,痛斥南宋统治者的腐败无能,表现抗金到底的雄心和不得志的悲愤。他继承和发展了苏轼的开拓精神,进一步扩大了词的表现内容,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词风以雄浑豪放为主,亦有摧刚为柔、刚柔兼备的词作。
3.由于辛弃疾在政治上和艺术上的声誉,和辛弃疾以词唱和的陈亮、刘过及稍后的刘克庄、刘辰翁等,词风都和辛弃疾近似,形成了南宋中叶后声势最大的爱国词派,史称“辛派词人”。
第十一章 南宋后期文学
(一)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掌握以下内容:1.姜夔词有什么特色;2.何谓“江湖诗派”;3.文天祥《正气歌》如何体现其爱国精神与耿介人格。
(二)教学内容
1.南宋后期,宋金对峙的局面相对稳定,出现了一批咏吟风月的诗人词人,姜夔为其代表。他的词意境凄清,语言清新挺拔,注重音律,在婉约派和豪放派之外另树“清空”的旗帜,在南宋词坛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史达祖、王沂孙、张炎等人追步姜夔,以雅正和精音律为尚,形成“格律词派”或称“清雅词派”。他们经常结社分题咏物,以咏物词的成就为高。南宋中叶后,诗坛上出现徐照、徐玑、赵师秀、翁卷等“四灵诗人”,以清新自然的笔调,抒写大自然的美好和闲逸生活的乐趣;继而出现以流落江湖的文人为主的“江湖诗派”,以真率自然的笔调,或抒写对国事的感慨,或描绘大自然的神韵,代表作家有刘克庄、戴复古、姜夔等。
2.南宋灭亡前后,民族矛盾尖锐,许多诗人词人直接参加抗元救国斗争,写下激动人心的爱国作品,文天祥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的诗和散文记录了他抗元斗争的艰苦经历,抒发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风格悲壮沉郁、警拔练达,为宋诗坛写下最后的光辉篇章。
第十二章 南宋小品文
(一)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掌握以下内容:1.南宋小品文的特色;周密的《蹇材望》。
(二)教学内容
南宋小品文是我国小品文的成熟阶段,它摆脱了被忽视的附庸地位,以著作的形式独立登上 文坛;各体兼备,以日记体游记、系统性的诗话词话为盛;题材广泛,与南宋的政治、经济、哲学、宗教、文艺都有密切关系;在艺术上,具有真切自然、寓意深远、幽默谐趣等特色。重要作家有陆游、范成大、洪迈、孟元老、周密、罗大经等。
第十三章 宋元话本
(一)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掌握以下内容:1.何谓话本?主要分为几大类2.《错斩崔宁》的故事梗概、思想艺术特色。
(二)教学内容
话本是说书人所用的底本,主要分“说经”、“讲史”、“小说”三种。宋元话本多以下层劳动人民为下面主人公,反映市民的生活和反封建压迫的斗争,故事情节曲折,人物个性鲜明,语言韵散结合,接近口语。主要作品吸《错斩崔宁》、《碾玉观音》、《快咀李翠莲记》等。话本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典小说由雅到俗,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第十四章 辽金文学(教师辅导学生自学)
辽代文学以质朴雄健为特色,主要作家有萧观音、王鼎等。金代文学分为三个时期,初期以辽、宋旧臣如宇文虚中、蔡松年等的诗词成就为高;中期 以党怀英、赵秉文等金朝重臣主文坛;后期出现杰出的诗人元好问,他以深刻反映现实的“丧乱诗”和风格多样的诗作成为金一代的文学宗匠。另外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对莺莺故事进行了成功的改造,结构宏伟,情节曲折,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对后世戏曲、说唱文学有较大影响.
第三篇:《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大纲
学时:102学时
学分:6分
理论学时:102学时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 大纲执笔人:刘运好
胡传志
王昊 大纲审定人: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中国古代文学史》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阶段一门重要的必修课。它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都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课程。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学习中国古代文学,不仅是建设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的需要,也是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本课程系统地介绍中国古代文学自先秦至近代的发生发展历史,包括其间各种文体的演变、文学思潮的兴替、文学流派、文学团体、重要作家、优秀作品及其在文学史中的地位和影响等内容。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在描述中国文学史承传流变的过程中,要抓住各个时期的重点,以大作家名作带动文学史的教学。
(2)在文学背景、作家和文学作品三者之间,以文学作品为核心,阐述文学史的演变过程。(3)注意寻绎中国文学史发展的规律,努力通古察今,为当代文学的创作提供借鉴。
(4)本课程历史跨度大,将分三个学期分别学习先秦汉魏六朝文学史、唐宋文学史、元明清文学史。
3、课程教学改革
(1)积极吸收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有选择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以扩大学生们的视野,促进学生们的独立思考。
(2)推行课堂教学与课下自学相结合的模式,将一些次要章节列为自学内容。(3)合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以及电子文献,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正文
第一学期
先秦汉魏六朝文学(34学时)
总绪论(4学时)
1、中国文学的基本特点。文学与非文学的界限模糊;文学与政治、礼教关系密切;两大永恒的文学主题:用世与隐逸。
2、中国文学的演进:文学演进的两种基本因素。第一,外部因素的影响: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民族矛盾的影响;种族、地理环境的影响。第二,内部因素的影响:文学发展的不平衡的影响(文体发展、朝代、区域的不平衡);文学演进过程中相反相成因素的互动(俗与雅、复古与革新、文与道的互动)。
3、中国文学史的分期:三古七段的分期。上古期(公元3世纪以前):第一段先秦期、第二段秦汉期。中古期(公元3世纪至16世纪):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近古期(公元16世纪至20世纪初):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第七段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
思考题:(1)中国文学的基本特点及其成因。(2)简析文学发展过程中几种因素的互动。
第一编
先秦文学(10学时)
概说(1学时)
1、先秦文学的基本特点。文史哲不分;作者与时代难以确定;成熟文学作品的出现。
2、先秦文学的发展轨迹。原始文化与夏商文学;礼乐文化与西周春秋文学;百家争鸣与战国文学;楚地文化与楚辞。
第一章
中国神话(1学时)第一节
神话的产生与分类
神话的定义
神话的产生
神话的意义
神话的分类。第二节
神话的民族精神与思维特征
深重的忧患意识
明确的厚生爱民意识
勇敢的反抗精神
物我交融的思维特征
具体形象的思维特征
浓烈的情感体验
思考题:神话的思维特征是什么?
第二章
《诗经》(2学时)第一节
《诗经》的编定与流传
《诗经》的产生时间与区域
《诗经》的编纂
三家诗
毛诗 第二节
《诗经》的分类 “六义说”
风、雅、颂
第三节
《诗经》的表现手法与艺术特色
赋、比、兴
句式和章法
颂的不同语言风格。
思考题:(1)《诗经》的分类与表现手法。(2)《诗经》的艺术特点。
第三章
《楚辞》(2学时)第一节
“楚辞”的产生
“楚辞”的基本含义
多种文化的交融
楚地文化风俗
“楚辞”产生与文学自身发展的关系。第二节
屈原与楚辞其他作家
屈原作品及其真伪辨析
宋玉及其他楚辞作家。第三节
《诗经》、《楚辞》的影响
对后世文人精神的影响
两种艺术风格的影响
比兴与象征手法的影响
思考题:(1)“楚辞”的含义。(2)《诗经》与《楚辞》的影响。
第四章
先秦叙事散文(历史散文)(2学时)第一节
散文的萌芽与形成
甲骨卜辞
铜器铭文
从《尚书》到《春秋》——散文的形成 第二节
《左传》的叙事与记言
以记事为纲
结构特点
叙事特点
人物形象
记言特点。第三节 《国语》与《战国策》
记言中叙事
《国语》的特点
《战国策》的特点 第四节
先秦叙事散文的影响
史传文学的源头
叙事散文的楷模小说的雏形。
思考题:(1)名词解释:“春秋三传”、记言与记事。(2)《左传》的叙事特点。(3)《国语》与《战国策》表现手法上的异同。
第五章
先秦哲理散文(诸子散文)(2学时)第一节
先秦诸子散文繁荣的原因。
士的产生;诸侯养士之风的盛行
社会的急剧变革与百家争鸣
第二节
先秦诸子散文的基本分类
按照学派分,主要有儒、道、墨、法等
按照散文体制分,主要有语录体、韵文、对话体、寓言体、专题论文。
第三节
先秦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
语录体和韵散结合体
对话体和寓言体
专题论文 第四节
先秦哲理散文的影响
说理文的体制
说理的方式
语言的范式
思考题: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基本阶段及其特点。
参考书目:
游国恩《中国文学史》
(一)、袁珂《中国神话选释》、余冠英《诗经选注》、朱熹《诗集传》、金开诚《楚辞选注》、朱熹《楚辞集注》、杨伯峻《春秋左传注》、牛鸿恩《战国策选注》、杨伯峻《论语译注》、《孟子译注》、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庄子今注今译》、朱熹《四书集注》
第二编
秦汉文学(8学时)
概说(1学时)
一、秦汉政治文化制度的形成
封建帝国专制政治文化的产生
封建帝国专制政治文化的成熟。
二、秦汉文学概述
秦代文坛的荒凉
汉代文学的繁荣。
第一章
秦汉说理散文(1学时)第一节
汉代散文概述
汉代散文的繁荣
汉代散文的分类
第二节
汉代政论(说理)散文的发展阶段 汉初
西汉中叶至东汉初年
东汉中叶以后。
思考题:汉代政论散文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第二章
汉赋(1学时)
第一节
汉赋的产生与发展
赋的表现手法与汉赋
赋的渊源
汉赋的基本特点。第二节
汉赋发展的三个阶段
汉初到汉武初年(约70)——形成期
汉武到东汉中叶(约200年)——成熟期
东汉中叶到汉末(约100余年)——衰微期 第三节
抒情小赋
抒情小赋的形成抒情小赋的特点
思考题:汉赋的产生与发展。抒情小赋的特点。
第三章
两汉诗歌(1学时)第一节
汉诗概况
楚歌
汉乐府与乐府诗
汉代文人诗 第二节
《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风格
思考题:(1)简论《汉乐府》与文人诗的互动关系。(2)《古诗十九首》与汉末文化思潮的关系。
第四章
两汉史传文学(4学时)第一节
史传文学的产生
史传文学的渊源与产生
史传文学产生的历史原因 第二节
《史记》的体例和对史传文学的贡献
《史记》的体例
《史记》对史传文学的贡献
《史记》的风格
《史记》的地位和影响 第三节
班固与《汉书》
《汉书》的体例
《汉书》的特点 第四节
其他史传散文 《吴越春秋》 《越绝书》
思考题:(1)简论《史记》人物刻画的基本特点。(2)比较《史记》与《汉书》风格的异同。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12学时)
概说(2学时)
一、文学自觉与文学批评
文学自觉的基本标志
从人物品评到文学品评
从文体辨析到总集编撰
文学批评的繁荣
二、文学发展历程
建安文学与正始文学
西晋文学
南朝文学
北朝文学
三、文学产生的文化背景
**时世
门阀制度
哲学思潮 佛教影响。
思考题:简析魏晋文学的自觉。
第一章
建安与正始诗歌(2学时)
第一节
蔡琰与建安七子
蔡琰的《悲愤诗》
建安七子的名称、创作及其地位 第二节
“三曹”与建安文学
三曹与建安文学集团的关系
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建安风骨)第三节
阮籍嵇康与正始文学
竹林七贤
正始之音的基本特点
正始之音的时代原因。
思考题:(1)名词解释:建安七子、竹林七贤、三曹。(2)简析正始风骨。(3)正始之音与建安风骨的不同点。
第二章
陶渊明与两晋诗歌(2学时)第一节
陆机、潘岳与太康诗歌
三张、二陆、两潘、一左
西晋诗歌发展阶段
太康诗风的基本特点 第二节
刘琨与永嘉诗歌
太康诗风的变化
刘琨诗歌
《游仙诗》 第三节
陶渊明与东晋诗人
王羲之与兰亭诗
孙绰、许询与玄言诗
陶渊明与东晋诗歌终结
思考题:(1)简析陆机与太康诗风的关系。(2)东晋玄言诗形成的几个阶段(3)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风格。
第三章
南北朝诗歌(2学时)第一节
南朝诗风的转变 第二节
谢灵运与山水诗
山水诗的发展阶段
谢灵运与山水诗形成鲍照的乐府诗 第三节
注重声律美与齐梁诗坛格局的变化 沈约、谢朓与永明体
诗坛格局的变化 第四节
齐梁诗人集团
萧子良文学集团与“竟陵八友”
萧衍、萧统文学集团
萧纲文学集团
宫体诗 第五节
庾信与南朝诗风的北渐
北魏诗歌
西魏与北周文坛
庾信诗歌前后期的变化
思考题:(1)名词解释:山水诗、永明体、宫体诗、竟陵八友。(2)简析齐梁文学集团形成的原因。(3)试分析庾信使北的文化意义。
第四章
南北朝民歌(1学时)第一节
南朝民歌与吴楚风情
南朝民歌基本概况
南朝民歌的艺术风格
南朝民歌风格的形成原因 第二节
北朝民歌与北方民族风习
北朝民歌的基本概况
北朝民歌的艺术风格
北朝民歌风格的形成原因
思考题:比较南北朝民歌艺术风格并分析其差异形成原因。
第五章
魏晋南朝辞赋、骈文与散文(2学时)
第一节
魏晋文风的变化
“以气质为体”
“以情为文,以文被质”
“通脱”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的辞赋
魏晋赋及其特点
南北朝赋及其特点 第三节
南朝美文的衍化
南朝美文发展的阶段性
史传文学的递嬗与南朝美文衍化的关系
齐梁时期的文学新变
思考题:(1)名词解释:元嘉三大家。(2)魏晋南北朝赋的特点。(3)简析南朝文学的形式美。
第六章
魏晋南北朝小说(1学时)第一节
小说的起源与魏晋南北朝小说
小说的概念
小说的起源
魏晋南北朝小说。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小说的两个基本系统
《世说新语》与志人小说
《搜神记》与志怪小说
魏晋南北朝小说的艺术特色
思考题:(1)中国“小说”内涵的民族性。(2)《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
参考书目:游国恩《中国文学史》(一、二)、王伯祥《史记选》、萧涤非《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马茂元《古诗十九首初探》。曹道衡《南北朝文学史》、傅亚庶《三曹诗文全集译注》、韩格平《竹林七贤诗文全集译注》、徐公持《魏晋文学史》、逯钦立《陶渊明集》、郝立权《陆士衡诗注》、徐陵《玉台新咏》、萧涤非《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郭茂倩《乐府诗集》、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刘琦、梁国辅《搜神记搜神后记译注》。
第二学期
唐宋文学(34学时)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史(20学时)
绪论(3学时)
一、唐代文学繁荣盛况
二、唐诗繁荣的原因
三、唐诗的发展进程
思考题:(1)唐诗繁荣的表现有哪些?(2)唐诗繁荣的原因。(3)安史之乱之后十年的诗歌是否属于盛唐诗歌?为什么?(4)盛唐诗歌的时代精神。
第一章
初唐诗歌(2学时)
第一节
贞观诗坛与“初唐四杰”
贞观诗风与上官体
初唐四杰创作上的不同个性特点。第二节
陈子昂与张若虚等
陈子昂诗歌的复古倾向
诗歌主张与唐诗风骨的关系
第三节
张若虚与唐诗兴象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诗境。
思考题:(1)名词解释:上官体。初唐四杰。(2)初唐四杰对唐诗发展的贡献。(3)陈子昂的诗歌主张及其意义。
第二章
盛唐的诗人群体(3学时)第一节
王维、孟浩然等山水田园诗人
王维的生平
王维山水田园诗歌的艺术特点 《辋川集》
禅宗对王维诗歌的影响及归隐诗的空静之美
孟浩然的生平
孟浩然山水诗的艺术特点 第二节
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
高适的生平及边塞幕府经历与诗歌创作
高适边塞诗的风格特点
岑参的生平及边塞生活与边塞诗的创作
岑参的边塞诗代表作及其艺术创造
王昌龄的边塞诗
王昌龄作为七绝高手的特点
王之涣的诗歌
思考题:(1)名词解释:《辋川集》
(2)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3)王维诗歌中的禅意。(4)王、孟山水田园诗比较。(5)高适边塞诗的思想性。(6)岑参边塞诗的创造性。(7)高、岑边塞诗异同。
第三章
李白(2学时)
第一节
李白的生平、思想与人格 李白的生平
李白的思想与人格特点 第二节
李白的乐府歌行
李白的乐府诗歌在创新上所表现的两个方面
行云流水式的抒情方式
李白歌行的价值 第三节
李白的绝句
明快的语言所表达的无尽情思
清新俊逸的爽朗风神
乐府民歌对李白绝句的影响 第四节
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
主观色彩
想象特色
多样化的风格 结构特点
意象类型与词语色调
思考题:(1)略述李白一生主要经历。(2)李白乐府诗歌的创新。(3)李白绝句的特点。(4)李白乐府歌行与绝句在抒情方式上的异同。(5)李白绝句与王昌龄绝句的异同。
第四章
杜甫(2学时)
第一节
社会**与诗人杜甫
杜甫坎坷的一生
社会**引起诗歌题材的大转变
杜诗的诗史性质
杜诗的叙事技巧 第二节
杜甫的律诗
拓宽律诗的表现范围和表现手法
以律诗写时事
浑融的境界与出神入化的技巧 第三节
杜诗的艺术风格
沉郁顿挫的主导风格
风格的另一面:萧散自然 第四节
杜诗的地位和影响
杜诗之集大成的内涵及其表现特征
对后代诗人的影响
思考题:(1)略述杜甫的生平经历。(2)杜诗诗史性质的表现。(3)杜诗的叙事技巧有哪些?(4)杜甫律诗的开拓创新。(5)如何理解沉郁顿挫的诗风?
第五章
韩孟诗派与刘禹锡、柳宗元(2学时)
第一节
韩孟诗派及其诗歌主张
韩孟诗派的形成“不平则鸣”与“笔补造化”
崇尚雄奇怪异之美 第二节
韩愈与李贺的诗歌创作
韩愈的生平
韩诗的特点
李贺的生平
李贺的心态
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
韩孟诗派的散文化倾向
第四节
刘禹锡与柳宗元
刘、柳的政治遭遇与心理激愤
刘诗的雄直劲健和民歌情调
柳诗的冷峭简淡
思考题:(1)名词解释:韩孟诗派。(2)韩愈的诗学主张有哪些?(3)韩诗的特点有哪些?(4)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
第六章
白居易元白诗派(1学时)
第一节
唐代中期重写实、尚通俗的诗歌思潮与诗歌创作
元白诗派的形成 张籍、王建的通俗化诗风与写实表现
元稹的诗歌创作 第二节
白居易的诗歌主张及其讽谕诗
白居易的生平
白居易的诗歌主张
讽谕诗的得与失 第三节
白居易的感伤诗、闲适诗与元白唱和诗 《长恨歌》、《琵琶行》的艺术成就
闲适诗的内容与情调
元白唱和诗
思考题:(1)名词解释:元白诗派。张王乐府。(2)白居易的诗歌理论与其讽谕诗的创作。(3)白居易将自己的诗歌分为哪几类?分别有哪些代表作?(4)试比较韩愈《听颖师弹琴》、白居易《琵琶行》、李贺《李凭箜篌引》三诗中音乐描写有何不同。
第七章
唐散文与唐传奇(2学时)第一节
政治改革与文体文风改革
中唐士人的中兴愿望与政治改革
由此而触风的文体文风改革 第二节
倡导古文的理论与杂文学观念的复归
韩、柳的古文理论
杂文学观念对散文发展的深远影响 第三节
韩、柳散文的艺术成就
韩、柳的开拓
韩愈的论说文、杂文与碑志
柳宗元的杂文与山水游记 第四节
唐传奇
传奇的含义
唐传奇的发展过程
唐传奇的艺术成就
思考题:(1)名词解释:传奇。(2)简析韩愈的散文主张。(3)韩愈散文的成就。(4)柳宗元山水游记、寓言的成就。(5)为什么唐传奇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的成熟?
第八章
晚唐诗歌(1学时)第一节
杜牧与晚唐怀古咏史诗
社会衰败中士人怀古伤今情绪的反映
杜牧的诗歌创作 第二节
爱情题材与艳丽诗风
士人的闺阁情怀与诗歌的爱情题材、艳丽诗风
温庭筠等人的创作
思考题:(1)晚唐怀古咏史诗兴盛的原因。(2)晚唐爱情题材诗歌的时代背景。第九章
李商隐(1学时)
第一节
李商隐的生平与诗歌内容
人生遭遇及其灵心善感的气质
诗歌内容——晚唐时代生活与时代心理的写照 第二节
诗歌的朦胧多义与对心灵世界的开拓
诗歌情调的幽美
朦胧与亲切可感
诗歌内涵的多义性及其成因 第五节
凄艳浑融的风格
凄艳浑融风格的分析
李商隐与齐梁诗歌、阮籍、李贺、杜甫等人的比较
李商隐对唐诗发展的贡献
思考题:(1)李商隐对唐诗发展的贡献。(2)李商隐《无题》诗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3)李商隐爱情诗的特点。
第十章
词的初创与晚唐五代词(1学时)第一节
燕乐的兴起及词的起源
燕乐的兴起
词的起源
早期民间词
早期文人词 第二节
温庭筠及其他花间词人
《花间集》及花间词风
温庭筠、韦庄等人的词作 第三节
李煜及其他南唐词人
冯延巳
李煜的生平及前后期词作
情致缠绵的南唐词风
思考题:(1)名词解释:燕乐。词。《花间集》。(2)略述词体的起源。(3)举例说明花间词风。(4)李煜词的贡献。
参考书目:
游国恩《中国文学史》
(二)、中国社科院《唐代文学史》(上、下)、闻一多《唐诗杂论》、余恕诚《唐诗风貌》、朱东润《杜甫叙论》、刘学锴《李商隐传论》、中国社科院《唐诗选》、陈贻焮《王维诗选》、复旦大学中文系《李白诗选》、萧涤非《杜甫诗选注》、顾学颉、周汝昌《白居易诗选》、陈迩冬《韩愈诗选》、刘学锴、余恕诚《李商隐诗选》、张友鹤《唐宋传奇选》。
第五编 宋代文学(14学时)
绪论(2学时)
一、宋代文学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
二、宋代文学的发展进程和成就
思考题:(1)民族矛盾对宋代文学的影响。(2)商业都市对宋词发展的作用。(3)唐宋诗的差异。(4)宋代散文的特点。(5)宋词的成就。
第一章
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2学时)第一节
对五代词风的因革
闲雅而有情思的晏殊词
因循中求变的欧阳修词 第二节
柳永词的新变
慢词的发展和词调的丰富
市民情调的表现与俚俗语言的运用
铺叙与白描
羁旅行役之感与抒情的自我化
思考题:(1)北宋前期词风与晚唐五代词风的关系。(2)柳永词的开拓表现在哪些方面?(3)如何评价柳永词之俗?
第二章
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1学时)第一节
欧阳修的诗文
欧阳修的文学革新主张
欧阳修散文体裁的完备与功能的加强
平易纡徐的文风
欧阳修的诗歌 第二节
王安石的诗文
早期诗风的特点
王荆公体及晚年诗风
简洁峻切的散文
思考题:名词解释:(1)王荆公体。(2)欧阳修的诗文理论。(3)欧阳修散文创作的成就。
第三章
苏轼(2学时)
第一节
苏轼的人生观和创作道路
儒、道、禅的融合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黄州、惠州、儋州:逆境中的创作高峰 第二节
苏轼的古文和辞赋
自然与雄放
兼收并蓄的艺术气魄
善于翻新出奇的议论文
叙事、抒情 说明三种功能的完美结合辞赋 第三节
苏轼的诗
对社会的干预和对人生的思考
乐观旷达的精神
对艺术技巧的娴熟运用和超越
有必达之隐而无难显之情
刚柔相济的艺术风格
宋诗最高成就的代表 第四节
苏轼的词
诗词一体的词学观
对词境的开拓
以诗为词的手法
苏词风格的多样性
思考题:(1)苏轼的生平经历及其人生观。(2)贬谪对苏轼创作的影响。(3)苏轼的散文成就。(4)苏轼诗歌中的乐观旷达的精神。(5)苏轼诗歌的艺术成就。(6)苏轼对词学发展的创新。(7)苏轼以诗为词的意义。
第四章
江西诗派与两宋之际的诗歌(1学时)第一节
黄庭坚的诗歌
黄庭坚的创作道路
丰富的人文意象
生新廉悍的艺术风貌
山谷体的内涵
晚年诗返朴归真 第二节
江西诗派的形成和演变
黄庭坚的诗论及其影响
杜甫典范的确立
点铁成金:窘境中的策略
江西诗派的形成江西诗派的演变
思考题:(1)名词解释:江西诗派
山谷体
(2)黄庭坚诗歌的艺术特征
(3)黄庭坚的诗歌主张及其影响。
第五章
周邦彦与北宋中后期词坛(2学时)第一节
晏几道
生死不渝的苦恋与身世之感的渗入
如梦如幻的境界和语淡情深的风格 第二节
秦观
伤心之的伤心词
情韵兼胜
采小令之法入慢词
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 第三节
贺铸
英雄豪气与儿女柔情
深婉密丽的语言风格与独特的地位 第四节
周邦彦
漂零不偶的主题和低沉感伤的格调
词作艺术的规范化
思考题:(1)小山词的艺术特征。(2)为什么秦观被公认为最当行本色的词人?(3)周邦彦词的艺术特征。(4)慢词在北宋中后期的发展。(5)北宋婉约词人的风格差异。
第六章
陆游等中兴四大诗人(2学时)第一节
陆游的创作道路和诗歌渊源
终生不渝的爱国情怀
入蜀前后的变化
对吕本中、曾几诗风的继承
对陶渊明、李白、杜甫、岑参的推尊
第二节
陆游诗歌的特点与成就
抗敌复国主题
隐逸情趣
爱情诗
平易晓畅中的恢宏雄放之气
七言诗的高度成就 第三节
杨万里和范成大
诚斋体的艺术特征
范成大的使金诗和田园诗
思考题:(1)名词解释:诚斋体。《四时田园杂兴》。(2)陆游诗风的演变过程。(3)陆游诗歌的爱国情怀。(4)陆游七言古诗的艺术特征。(5)诚斋体的艺术个性。(6)范成大使金组诗的独特价值。(7)范成大在田园诗上的地位。
第七章
辛弃疾与南宋词坛(2学时)第一节
李清照
“词别是一家”的词论与“别是一家”的词境
前后期的创作 第二节
辛弃疾的创作道路 英雄才情将略与“归正人”的苦闷怨愤
“刚拙自信”的气质个性和“三仕三已”的人生经历
抒写人生行藏的创作主张和追求雄豪壮大的审美理想 第三节
辛弃疾对词境的开拓
英雄形象的自我展示
苦闷忧患与对社会的理性批判
乡材中风景人物的剪影 第四节
辛词的艺术成就
意象的转换
以文为词和用经用史
多样的风格:刚柔相济和亦庄亦谐 第五节
姜夔
耿介清高的江湖雅士
恋情的雅化和语言的刚化
别有寄托的咏物词
幽冷悲凉的词境与虚处传神的手法
因词制曲的自度曲和韵味隽永的小序
思考题:(1)李清照“词别是一家”的内涵。(2)李清照词的艺术成就。(3)辛弃疾的英雄气质及对词作的影响。(4)辛弃疾对词境的开拓。(5)辛词的艺术成就。(6)姜夔词的艺术特征。
参考书目:
游国恩《中国文学史》
(三)、中国社科院《宋代文学史》(上、下)、程千帆《两宋文学史》、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唐宋词选》、钱钟书《宋诗选注》、四川大学中文系《宋文选》、王水照《苏轼选集》、黄宝华《黄庭坚选集》、游国恩
李易《陆游诗选》、周汝昌《范成大诗选》、周汝昌《杨万里选集》、《辛弃疾词选》
第三学期
元明清文学(34学时)
第六编 元代文学(8学时)
绪论(0.5学时)
一、元代的社会概况与文学
二、元杂剧的繁荣
第一章 话本小说与说唱文学(0.5学时)第一节 说话艺术
说话的定义 说话“四家” 话本 第二节 小说话本
现存的小说、讲史、说经话本 小说话本的体制 第三节 诸宫调
诸宫调的含义 诸宫调作品 董西厢
思考题:(1)名词解释:话本。诸宫调。董西厢。(2)南宋说话四家是哪四家?每类包括哪些题材范畴?(3)《董西厢》对莺莺故事的沿袭与发展。
第二章 关汉卿(2学时)第一节 关汉卿的生平与创作
人格构成的二重性 杂剧分类及其代表作:社会公案剧、爱情风月剧,历史剧 第二节 《窦娥冤》
深刻的思想内涵 人物形象 悲剧艺术特色 第三节 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
尽快入戏 曲词的动作性 巧妙设置悬念 张弛有致的情节节奏 本色当行的语言。
思考题:(1)从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社会悲剧的角度来判别《窦娥冤》的悲剧内涵。(2)如何理解窦娥身上的浓重的贞孝观念?
第三章 王实甫的《西厢记》(2学时)
第一节 《西厢记》的作者及莺莺故事的创新
王实甫的生平《西厢记》对杂剧文本体制的新创(5本20折)主题的改造 第二节 《西厢记》的戏剧冲突、人物塑造及语言艺术
戏剧冲突 点铁成金的人物 语言艺术 了解《西厢记》在写情文学的深刻影响
思考题:(1)《西厢记》故事演变的几个重要阶段。(2)简述莺莺、张生、红娘形象的特点及其蕴涵的思想内涵。
第四章 白朴和马致远(与第五、六章共1学时)第一节 白朴
元曲四大家 白朴的生平《梧桐雨》的本事来源 《梧桐雨》的主要内容及蕴涵 梧桐夜雨意象渲染的悲凉、感伤的氛围 《墙头马上》的情节及尊情的价值取向 第二节 马致远
马致远的生平、创作 《汉宫秋》 神仙道化剧及其主要叙事技巧。
思考题:(1)名词解释:元曲四大家(2)《梧桐雨》极力渲染的主题意蕴是什么?(3)《汉宫 秋》中对历史与现实有哪些体悟?
第五章 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 第一节 大都作家群的杂剧创作
《赵氏孤儿》 《潇湘雨》 《竹坞听琴》 《不认尸》 第二节 河北作家群的杂剧创作
《燕青博鱼》 《柳毅传书》 《风光好》 《看钱奴》 第三节 山东作家群的杂剧创作 水浒戏 《李逵负荆》、《双献功》、《张生煮海》、《老生儿》 第四节 山西作家群的杂剧创作 《秋胡戏妻》、《曲江池》、《灰栏记》
思考题:北方戏剧圈的代表作家作品。
第六章 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 第一节 杂剧的南移与衰落
创作中心由以大都为核心的北方向以杭州为核心的南方的转移 体制的局限 元杂剧的衰落 第二节 郑光祖
《倩女离婚》的艺术构思、本事来源及其情节关目 第三节 乔吉与宫天挺
乔吉才子佳人剧《两世姻缘》、《金钱记》、《扬州梦》 宫天挺《七里滩》中的隐逸情调 第四节 金仁杰、杨梓 秦简夫
《追韩信》 《敬德不伏老》 《东堂老》的文化意义
思考题:元杂剧衰落的原因。
第七章 南戏的兴起和《琵琶记》(1学时)第一节 南戏的形成与发展
南戏的形成及其体制特点 早期南戏作品 第二节 《琵琶记》
《琵琶记》故事的流变过程中的彻底翻案及其原因 《琵琶记》的主要情节关目及其悲剧蕴涵 蔡伯喈与传统文人的软弱性格 赵五娘与礼教制度下的女性 双线结构 第三节 四大南戏
《荆钗记》 《白兔记》 《拜月亭记》 《杀狗记》 的具体所指,及其剧情。重点:通过蔡伯喈、赵五娘形象看传统文人的软弱性格、在封建礼教压制下妇女的深重灾难,了解。难点:理解作品体现出来的封建伦理自身的矛盾。
思考题:(1)名词解释:南戏 四大南戏(2)从赵五娘、蔡伯喈形象看《琵琶记》的悲剧内涵。(3)分析《琵琶记》苦乐交错的双线结构形成的巨大感染力。(4)南戏有哪些不同与杂剧的体制特征?
第八章 元代散曲(1学时)
第一节 散曲的兴起及其体制风格
散曲兴起的原因 散曲的体制 文体风格和审美取向(显豁酣畅)第二节 元代散曲的创作
元前期散曲作家的基本概况 马致远的《秋思》。元后期散曲创作 追求形式美的倾向 哀婉蕴 藉的主流情调
思考题:结合具体作品看散曲的文体风格与审美取向。
第九章 元代诗文(自学)
第七编 明代文学(12学时)
绪论(1学时)
一、商业经济的繁荣与城市文化形态的形成
二、王学左派的兴起及其对文学创作的推动
三、俗文学的发展与对文学特性认识的深化
四、众多的文学群体与文学的论争
第一章 《三国志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2学时)第一节 《三国志演义》的成书、作者与版本
三国故事流变过程 《三国志演义》的成书过程 《三国志演义》主要版本 第二节 在理想和迷惘中重塑历史
《三国志演义》的多重主旨 《三国志演义》的悲剧意蕴 第三节 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
实与虚的关系 非凡的叙事才能 全景军事文学的特点(精彩的战争描写)特征化的人物塑造(三绝)
第四节 《三国志演义》的影响
历史演义的繁荣起来 在国外的影响
思考题:(1)《三国志演义》如何处理史实与虚构的关系?(2)《三国志演义》的人物塑造艺术。(3)《三国志演义》的多重主题意旨。
第二章 《水浒传》与英雄传奇的演化(2学时)第一节 《水浒传》的成书过程和作者
水浒故事流传的几个关键阶段 《水浒传》的繁、简本 第二节 《水浒传》的主题
忠义的悲剧 忠义思想的复杂内涵 第三节 用白话塑造传奇英雄的群像
白话语体成熟的标志 同中见异的人物形象的塑造 传奇性与现实性的结合 连环勾锁、百川归海的叙事结构
第四节 《水浒传》的影响
社会影响 文学地位 其他英雄传奇小说
思考题:(1)《水浒传》忠义悲剧的复杂内涵。(2)《水浒传》中“犯中见避”的人物塑造。(3)怎样看待《水浒传》中描写的传奇性与现实性。
第三章 《西游记》与其他神怪小说(2学时)第一节 《西游记》的题材演化及其作者
西游故事的嬗变及孙悟空形象的演化 作者问题 《西游记》的版本情况 第二节 寓有人生哲理的“游戏之作”
戏笔中存至理 “游戏中暗藏密谛”的隐喻、象征性 第三节 神幻世界和奇幻美与诙谐性
极幻与极真的辨证统一 三位一体的人物塑造方法 多色调、多侧面地刻画形象 诙谐特点及对三教的游戏态度
第四节 《封神演义》等神魔小说
《封神演义》 《西游记》等神魔小说的影响
思考题:(1)怎么理解《西游记》主题意旨的隐喻性、象征性?(2)《西游记》人物塑造的几种主要艺术方法。
第四章 《金瓶梅》与世情小说的勃兴(1学时)第一节 《金瓶梅》的创作时代及其作者
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 成书的时代 作者之谜,版本情况 第二节 封建末世的世俗人情画
由一家而写及天下国家的辐射式写法 对人性丑恶的剖析 戒世目的 《金瓶梅》的悲剧性 关于性描写
第三节 白话长篇小说发展的里程碑
由审美向审丑的转向 人物性格塑造的立体与多元 网状的叙事结构 生活化的人物语言 《金瓶梅》奠定了世情小说的基础 在后代的影响
思考题:(1)怎么理解《金瓶梅》的悲剧性?(2)如何正确看待其性描写?
第十章 “三言”、“二拍”与明代的短篇小说(1学时)第一节 白话短篇小说的繁荣
初期话本小说的刊行情况 冯梦龙与“三言” 凌濛初与“二拍”的基本情况 《型世言》及明末的其他白话短篇小说集。第二节 市民社会的风情画
商人形象的美化 女性意识的张扬 婚恋自主的愿望 清官的市民化与对贪官污吏的抨击 第三节 “无奇之所以为奇”
传奇观念的变化 关注平常生活蕴涵的“奇” 细腻入味的心理描写 文人特点的增强 第四节 明代的文言小说
《剪灯新话》与其他传奇小说 文言小说专集与丛书的大量刊行
思考题:(1)名词解释:“三言”、“二拍”(2)“三言”、“二拍”中体现出来的新的时代内涵。
第十一章 明代杂剧的流变(与第十二章共用1学时)第一节 明初宫廷剧作家的杂剧创作情况 第二节 明代中后期杂剧向短剧的转型 第三节 徐渭及其讽世杂剧 徐渭的生平《四声猿》
思考题:(1)“四声猿”杂剧中体现出的女性意识有无新的特点?
第十二章 明代传奇的发展与繁荣 第一节 明初传奇概述
传奇的渊源与体制 明初传奇道学化、八股化的逆流及少数不为其牢笼的作品 第二节 明代中期的“三大传奇” 三大传奇 “四大声腔”流布的地域、特点 第三节 明代后期传奇的繁荣 明代后期传奇概述
第四节 吴江派群体与玉茗堂风格影响下的剧作家
吴江派与临川派作家群体及其风格特色 “沈汤之争”的实质及各自的偏颇
思考题:(1)名词解释:四大声腔。吴江派。临川派。(2)沈、汤之争的重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十三章 汤显祖(1学时)第一节 汤显祖的生平、思想 生平“至情”论 第二节 《牡丹亭》
《牡丹亭》的题材来源及汤显祖的改造 奇特的的情节构思 浪漫主义的风格,文化警世意义 第三节 “临川四梦”中的另三部戏 “临川四梦”及汤显祖写梦的特点 第四节 汤显祖的影响
在社会领域、文学领域的深远影响
思考题:(1)名词解释:临川四梦。(2)结合时代背景谈谈《牡丹亭》的文化警世意义。
第十四章 明代诗文(1学时)第一节 明代初期的诗文 台阁体、茶陵派
第二节 明代中期的诗文
前后七子的文学复古运动 唐宋派的文学主张 第三节 明代后期的诗文
李贽及其童心说 公安派及其性灵说 竟陵派 晚明小品文 复社与几社,陈子龙、夏完淳诗歌创作的时代特征
思考题:(1)名词解释:台阁体、茶陵派、前七子、后七子、唐宋派 童心说 公安派 竟陵派(2)简述明代重要诗文流派发展的脉络及其相互关系。
第八编 清代文学(共12学时)
绪论(与第一章共1学时)
一、清代的文化专制和文学
二、清代人文思潮与文学
三、清代文学的历史特征
第一章 清初诗文的繁荣与词学的复兴(与绪论共1学时)第一节 清初诗坛
遗民诗人: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钱谦益与虞山诗派 吴伟业和“梅村体” 王士禛与康熙诗坛
第二节 古文三大家 侯方域、魏禧、汪琬
第三节 词的中兴和纳兰性德
清词三大家 陈维崧与阳羡词派 朱彝尊与浙西词派 纳兰性德及其悼亡词 京华三绝
思考题:(1)名词解释:梅村体 清词三大家(2)纳兰性德词的主要特点。(3)“梅村体”的基本特点及其对歌行体的新贡献。
第二章 清中叶诗文词多元发展的局面(1学时)第一节 流派纷呈的诗坛和袁枚
诗坛多元格局 袁枚与性灵派诗人 郑燮、黄景仁诗作中的盛世哀音 第二节 桐城派
桐城派的出现 一祖、三宗 创作主张 审美标准 第三节 浙派词的嬗变和常州词派的兴起
思考题:(1)袁枚性灵诗歌的基本特点。(2)桐城派的三宗及其创作主张。
第三章 清初戏曲与《长生殿》、《桃花扇》(2学时)第一节 清初戏曲
吴伟业、尤侗寄托心曲的抒情剧 以李玉为代表的苏州作家群 李渔的风情喜剧 第二节 《长生殿》
洪升的生平李杨故事的嬗变过程 《长生殿》的主题意蕴 《长生殿》人物形象的塑造 关键道具的运用 艺术风格 第三节 《桃花扇》
孔尚任的际遇 《桃花扇》的主题意蕴 《桃花扇》中的史实与虚构 人物形象的塑造艺术 以儿女之情写兴亡之感的情节构思 关键道具的运用及其象征意义。重点:《长生殿》、《桃花扇》的主题意蕴。
思考题:(1)通过主要情节关目及关键道具的运用分析《长生殿》的主题。(2)《桃花扇》如何处理儿女之情与兴亡之感的关系?
第四章 清初白话小说(1学时)第一节 小说续书与《水浒后传》 第二节 《醒世姻缘传》
主要情节 因果报应的叙事模式 对社会众生相的生动描画,叙事的喜剧风格与幽默色彩 第三节 李渔的短篇小说
清初的拟话本小说 李渔小说的个人化、主体化倾向 专断的叙述与叙述技巧,娱乐与讽喻色彩 第四节 才子佳人小说
婚姻梦想,顺乎情而不违礼 小说的模式化倾向。
思考题:(1)李渔小说的文学史意义。
第五章 《聊斋志异》(2学时)
第一节 蒲松龄与《聊斋志异》的成书
蒲松龄的生平及心灵挣扎 《聊斋志异》的创作与成书过程 第二节 狐鬼世界的建构
一书而兼二体 用传奇法而以志怪 神鬼梦幻的艺术 形式化 人情化和意象化的花妖狐鬼形象 第三节 狐鬼世界的内涵 抒情表意倾向 对科举失意、落寞生活的补偿 对贪虐现象的无情讽刺 对现实伦理的精神超越 第四节 文言短篇的艺术创新 多种小说模式 丰富多彩的情节形态 诗化倾向 富有表现力的文言叙述,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思考题:(1)怎样理解《聊斋志异》的一书而兼二体?(2)如何理解花妖狐鬼形象体现出来的人情化、意象化倾向?
第六章 《儒林外史》(2学时)
第一节 吴敬梓与《儒林外史》的创作 生平家世 取材于现实写士林的丑史与痛史 第二节 科举制度下的文人图谱
命意在批判八股科举 科举下的浇薄社会和无行文人 科举派生的毒瘤——名士 第三节 理想文士的探求
杜少卿形象的人文内涵 真儒理想与实学思想 对理想人格的不懈探求 第四节 《儒林外史》叙事艺术
长篇小说结构的新形式 叙事艺术的新特点 理解讽刺艺术的新成就。
思考题:(1)《儒林外史》在讽刺文学上表现出来的新的特质。(2)如何评价《儒林外史》的“松散”结构?
第七章 《红楼梦》(2学时)
第一节 曹雪芹的家世和《红楼梦》的创作 生平遭际 红楼梦》的版本系统
第二节 贾宝玉和《红楼梦》的悲剧世界
宝黛爱情婚姻悲剧 大观园毁灭的象征意义 封建大家族没落的悲剧 人生的大悲剧 第三节 《红楼梦》的人物塑造 人物形象的塑造及其丰富、复杂内涵 第四节 《红楼梦》的叙事艺术
写实与诗化融合产生的逼真与间离效果 网状叙事结构 叙事视角的灵活变换 炉火纯青的叙事语言
第五节 《红楼梦》的深远影响 思考题:(1)怎样理解《红楼梦》对传统的思想和写法的突破?(2)《红楼梦》悲剧意义的多重性。(3)分析其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第八章 清中叶的小说戏曲与讲唱文学(1学时)第一节 《镜花缘》
寄寓理想、讽刺现实、炫鬻才学 第二节 案头化的文人戏曲创作 第三节 地方戏的勃兴和京剧的诞生 第四节 讲唱文学的盛行
第九编近代文学(共2学时)
绪论
一、西学东渐
二、作家主体的转型
三、文学观念和作品形态的变化
四、文化下移与文体革命 第一章近代诗文词
第一节 龚自珍和近代前期诗文词
龚自珍的诗文 反帝爱国诗潮 宋诗派、桐城派、常州派与近代前期词 第二节 黄遵宪、梁启超与近代后期诗文词 诗界革命 梁启超的新体散文 思考题:(1)龚自珍诗文中的危机意识与变革意识。(2)龚自珍诗歌的艺术风格。
第二章近代的小说与戏曲 第一节近代小说
侠义公案小说 人情世态小说 小说界革命与新小说的兴起 四大谴责小说 第三节近代戏曲
地方戏的发展和京剧的兴盛 戏剧改良运动与话剧的诞生
思考题:四大谴责小说各自的艺术特点。
参考书目:
臧晋叔《元曲选》,中华书局,1958年。
王季思校注、张人和集评《集评校注西厢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隋树森《全元散曲》,中华书局,1964年。罗贯中《三国演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施耐庵《水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吴承恩《西游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冯梦龙《警世通言》,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冯梦龙《醒世恒言》,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凌濛初《拍案惊奇》,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汤显祖著,徐朔方、杨笑梅校注《牡丹亭》,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洪升《长生殿》,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蒲松林《聊斋志异》,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吴敬梓《儒林外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曹雪芹《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钱仲联《清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鲁
迅《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石昌渝《中国古代小说源流论》,三联书店,1994年。杨
亿《中国古典小说史论》,中国社科出版社,1995年。董乃斌《中国古典小说的文体独立》,中国社科出版社,1994年。
《高等语文》教学大纲
学时:36学时
学分:
理论学时:
学时
适用专业:中文专业除外的其他各专业 大纲执笔人: 大纲审定人: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高等语文》是高等院校中除中文专业外其他各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它是提高大学生素质的必要课程。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2)(3)
(4)本课程历史跨度大,将分三个学期分别学习先秦汉魏六朝文学史、唐宋文学史、元明清文学史。
3、课程教学改革
(1)积极吸收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有选择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以扩大学生们的视野,促进学生们的独立思考。
(2)推行课堂教学与课下自学相结合的模式,将一些次要章节列为自学内容。(3)合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以及电子文献,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正文
第一学期
先秦汉魏六朝文学(34学时)
总绪论(4学时)
1、中国文学的基本特点。文学与非文学的界限模糊;文学与政治、礼教关系密切;两大永恒的文学主题:用世与隐逸。
2、中国文学的演进:文学演进的两种基本因素。第一,外部因素的影响: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民族矛盾的影响;种族、地理环境的影响。第二,内部因素的影响:文学发展的不平衡的影响(文体发展、朝代、区域的不平衡);文学演进过程中相反相成因素的互动(俗与雅、复古与革新、文与道的互动)。
3、中国文学史的分期:三古七段的分期。上古期(公元3世纪以前):第一段先秦期、第二段秦汉期。中古期(公元3世纪至16世纪):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近古期(公元16世纪至20世纪初):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第七段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
思考题:(1)中国文学的基本特点及其成因。(2)简析文学发展过程中几种因素的互动。
第一编
先秦文学(10学时)
概说(1学时)
1、先秦文学的基本特点。文史哲不分;作者与时代难以确定;成熟文学作品的出现。
2、先秦文学的发展轨迹。原始文化与夏商文学;礼乐文化与西周春秋文学;百家争鸣与战国文学;楚地文化与楚辞。
第一章
中国神话(1学时)第一节
神话的产生与分类
神话的定义
神话的产生
神话的意义
神话的分类。第二节
神话的民族精神与思维特征
深重的忧患意识
明确的厚生爱民意识
勇敢的反抗精神
物我交融的思维特征
具体形象的思维特征
浓烈的情感体验
思考题:神话的思维特征是什么?
第二章
《诗经》(2学时)第一节
《诗经》的编定与流传
《诗经》的产生时间与区域
《诗经》的编纂
三家诗
毛诗 第二节
《诗经》的分类 “六义说”
风、雅、颂
第三节
《诗经》的表现手法与艺术特色
赋、比、兴
句式和章法
颂的不同语言风格。
思考题:(1)《诗经》的分类与表现手法。(2)《诗经》的艺术特点。
第三章
《楚辞》(2学时)第一节
“楚辞”的产生
“楚辞”的基本含义
多种文化的交融
楚地文化风俗
“楚辞”产生与文学自身发展的关系。第二节
屈原与楚辞其他作家
屈原作品及其真伪辨析
宋玉及其他楚辞作家。第三节
《诗经》、《楚辞》的影响
对后世文人精神的影响
两种艺术风格的影响
比兴与象征手法的影响
思考题:(1)“楚辞”的含义。(2)《诗经》与《楚辞》的影响。
第四章
先秦叙事散文(历史散文)(2学时)第一节
散文的萌芽与形成
甲骨卜辞
铜器铭文
从《尚书》到《春秋》——散文的形成 第二节
《左传》的叙事与记言
以记事为纲
结构特点
叙事特点
人物形象
记言特点。第三节 《国语》与《战国策》
记言中叙事
《国语》的特点
《战国策》的特点 第四节
先秦叙事散文的影响
史传文学的源头
叙事散文的楷模小说的雏形。
思考题:(1)名词解释:“春秋三传”、记言与记事。(2)《左传》的叙事特点。(3)《国语》与《战国策》表现手法上的异同。
第五章
先秦哲理散文(诸子散文)(2学时)第一节
先秦诸子散文繁荣的原因。
士的产生;诸侯养士之风的盛行
社会的急剧变革与百家争鸣
第二节
先秦诸子散文的基本分类
按照学派分,主要有儒、道、墨、法等
按照散文体制分,主要有语录体、韵文、对话体、寓言体、专题论文。
第三节
先秦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
语录体和韵散结合体
对话体和寓言体
专题论文 第四节
先秦哲理散文的影响
说理文的体制
说理的方式
语言的范式
思考题: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基本阶段及其特点。
参考书目:
游国恩《中国文学史》
(一)、袁珂《中国神话选释》、余冠英《诗经选注》、朱熹《诗集传》、金开诚《楚辞选注》、朱熹《楚辞集注》、杨伯峻《春秋左传注》、牛鸿恩《战国策选注》、杨伯峻《论语译注》、《孟子译注》、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庄子今注今译》、朱熹《四书集注》
第二编
秦汉文学(8学时)
概说(1学时)
一、秦汉政治文化制度的形成
封建帝国专制政治文化的产生
封建帝国专制政治文化的成熟。
二、秦汉文学概述
秦代文坛的荒凉
汉代文学的繁荣。
第一章
秦汉说理散文(1学时)第一节
汉代散文概述
汉代散文的繁荣
汉代散文的分类
第二节
汉代政论(说理)散文的发展阶段 汉初
西汉中叶至东汉初年
东汉中叶以后。
思考题:汉代政论散文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第二章
汉赋(1学时)第一节
汉赋的产生与发展
赋的表现手法与汉赋
赋的渊源
汉赋的基本特点。第二节
汉赋发展的三个阶段
汉初到汉武初年(约70)——形成期
汉武到东汉中叶(约200年)——成熟期
东汉中叶到汉末(约100余年)——衰微期
第三节
抒情小赋
抒情小赋的形成抒情小赋的特点
思考题:汉赋的产生与发展。抒情小赋的特点。
第三章
两汉诗歌(1学时)第一节
汉诗概况
楚歌
汉乐府与乐府诗
汉代文人诗 第二节
《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风格
思考题:(1)简论《汉乐府》与文人诗的互动关系。(2)《古诗十九首》与汉末文化思潮的关系。
第四章
两汉史传文学(4学时)第一节
史传文学的产生
史传文学的渊源与产生
史传文学产生的历史原因 第二节
《史记》的体例和对史传文学的贡献
《史记》的体例
《史记》对史传文学的贡献
《史记》的风格
《史记》的地位和影响 第三节
班固与《汉书》
《汉书》的体例
《汉书》的特点 第四节
其他史传散文 《吴越春秋》 《越绝书》
思考题:(1)简论《史记》人物刻画的基本特点。(2)比较《史记》与《汉书》风格的异同。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12学时)
概说(2学时)
一、文学自觉与文学批评
文学自觉的基本标志
从人物品评到文学品评
从文体辨析到总集编撰
文学批评的繁荣
二、文学发展历程
建安文学与正始文学
西晋文学
南朝文学
北朝文学
三、文学产生的文化背景
**时世
门阀制度
哲学思潮 佛教影响。
思考题:简析魏晋文学的自觉。
第一章
建安与正始诗歌(2学时)第一节
蔡琰与建安七子
蔡琰的《悲愤诗》
建安七子的名称、创作及其地位 第二节
“三曹”与建安文学
三曹与建安文学集团的关系
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建安风骨)第三节
阮籍嵇康与正始文学
竹林七贤
正始之音的基本特点
正始之音的时代原因。
思考题:(1)名词解释:建安七子、竹林七贤、三曹。(2)简析正始风骨。(3)正始之音与建安风骨的不同点。
第二章
陶渊明与两晋诗歌(2学时)第一节
陆机、潘岳与太康诗歌
三张、二陆、两潘、一左
西晋诗歌发展阶段
太康诗风的基本特点 第二节
刘琨与永嘉诗歌
太康诗风的变化
刘琨诗歌
《游仙诗》 第三节
陶渊明与东晋诗人
王羲之与兰亭诗
孙绰、许询与玄言诗
陶渊明与东晋诗歌终结
思考题:(1)简析陆机与太康诗风的关系。(2)东晋玄言诗形成的几个阶段(3)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风格。
第三章
南北朝诗歌(2学时)第一节
南朝诗风的转变 第二节
谢灵运与山水诗
山水诗的发展阶段
谢灵运与山水诗形成鲍照的乐府诗 第三节
注重声律美与齐梁诗坛格局的变化 沈约、谢朓与永明体
诗坛格局的变化 第四节
齐梁诗人集团
萧子良文学集团与“竟陵八友”
萧衍、萧统文学集团
萧纲文学集团
宫体诗 第五节
庾信与南朝诗风的北渐
北魏诗歌
西魏与北周文坛
庾信诗歌前后期的变化
思考题:(1)名词解释:山水诗、永明体、宫体诗、竟陵八友。(2)简析齐梁文学集团形成的原因。(3)试分析庾信使北的文化意义。
第四章
南北朝民歌(1学时)第一节
南朝民歌与吴楚风情
南朝民歌基本概况
南朝民歌的艺术风格
南朝民歌风格的形成原因 第二节
北朝民歌与北方民族风习
北朝民歌的基本概况
北朝民歌的艺术风格
北朝民歌风格的形成原因
思考题:比较南北朝民歌艺术风格并分析其差异形成原因。
第五章
魏晋南朝辞赋、骈文与散文(2学时)第一节
魏晋文风的变化
“以气质为体”
“以情为文,以文被质”
“通脱”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的辞赋
魏晋赋及其特点
南北朝赋及其特点 第三节
南朝美文的衍化
南朝美文发展的阶段性
史传文学的递嬗与南朝美文衍化的关系
齐梁时期的文学新变
思考题:(1)名词解释:元嘉三大家。(2)魏晋南北朝赋的特点。(3)简析南朝文学的形式美。
第六章
魏晋南北朝小说(1学时)第一节
小说的起源与魏晋南北朝小说
小说的概念
小说的起源
魏晋南北朝小说。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小说的两个基本系统
《世说新语》与志人小说
《搜神记》与志怪小说
魏晋南北朝小说的艺术特色
思考题:(1)中国“小说”内涵的民族性。(2)《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
参考书目:游国恩《中国文学史》(一、二)、王伯祥《史记选》、萧涤非《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马茂元《古诗十九首初探》。曹道衡《南北朝文学史》、傅亚庶《三曹诗文全集译注》、韩格平《竹林七贤诗文全集译注》、徐公持《魏晋文学史》、逯钦立《陶渊明集》、郝立权《陆士衡诗注》、徐陵《玉台新咏》、萧涤非《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郭茂倩《乐府诗集》、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刘琦、梁国辅《搜神记搜神后记译注》。
第二学期
唐宋文学(34学时)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史(20学时)
绪论(3学时)
一、唐代文学繁荣盛况
二、唐诗繁荣的原因
三、唐诗的发展进程
思考题:(1)唐诗繁荣的表现有哪些?(2)唐诗繁荣的原因。(3)安史之乱之后十年的诗歌是否属于盛唐诗歌?为什么?(4)盛唐诗歌的时代精神。
第一章
初唐诗歌(2学时)
第一节
贞观诗坛与“初唐四杰”
贞观诗风与上官体
初唐四杰创作上的不同个性特点。第二节
陈子昂与张若虚等
陈子昂诗歌的复古倾向
诗歌主张与唐诗风骨的关系
第三节
张若虚与唐诗兴象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诗境。
思考题:(1)名词解释:上官体。初唐四杰。(2)初唐四杰对唐诗发展的贡献。(3)陈子昂的诗歌主张及其意义。
第二章
盛唐的诗人群体(3学时)第一节
王维、孟浩然等山水田园诗人
王维的生平
王维山水田园诗歌的艺术特点 《辋川集》
禅宗对王维诗歌的影响及归隐诗的空静之美
孟浩然的生平
孟浩然山水诗的艺术特点 第二节
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
高适的生平及边塞幕府经历与诗歌创作
高适边塞诗的风格特点
岑参的生平及边塞生活与边塞诗的创作
岑参的边塞诗代表作及其艺术创造
王昌龄的边塞诗
王昌龄作为七绝高手的特点
王之涣的诗歌
思考题:(1)名词解释:《辋川集》
(2)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3)王维诗歌中的禅意。(4)王、孟山水田园诗比较。(5)高适边塞诗的思想性。(6)岑参边塞诗的创造性。(7)高、岑边塞诗异同。
第三章
李白(2学时)
第一节
李白的生平、思想与人格 李白的生平
李白的思想与人格特点 第二节
李白的乐府歌行
李白的乐府诗歌在创新上所表现的两个方面
行云流水式的抒情方式
李白歌行的价值 第三节
李白的绝句
明快的语言所表达的无尽情思
清新俊逸的爽朗风神
乐府民歌对李白绝句的影响 第四节
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
主观色彩
想象特色
多样化的风格 结构特点
意象类型与词语色调
思考题:(1)略述李白一生主要经历。(2)李白乐府诗歌的创新。(3)李白绝句的特点。(4)李白乐府歌行与绝句在抒情方式上的异同。(5)李白绝句与王昌龄绝句的异同。
第四章
杜甫(2学时)
第一节
社会**与诗人杜甫
杜甫坎坷的一生
社会**引起诗歌题材的大转变
杜诗的诗史性质
杜诗的叙事技巧 第二节
杜甫的律诗
拓宽律诗的表现范围和表现手法
以律诗写时事
浑融的境界与出神入化的技巧 第三节
杜诗的艺术风格
沉郁顿挫的主导风格
风格的另一面:萧散自然 第四节
杜诗的地位和影响
杜诗之集大成的内涵及其表现特征
对后代诗人的影响
思考题:(1)略述杜甫的生平经历。(2)杜诗诗史性质的表现。(3)杜诗的叙事技巧有哪些?(4)杜甫律诗的开拓创新。(5)如何理解沉郁顿挫的诗风?
第五章
韩孟诗派与刘禹锡、柳宗元(2学时)第一节
韩孟诗派及其诗歌主张
韩孟诗派的形成“不平则鸣”与“笔补造化”
崇尚雄奇怪异之美 第二节
韩愈与李贺的诗歌创作
韩愈的生平
韩诗的特点
李贺的生平
李贺的心态
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
韩孟诗派的散文化倾向
第四节
刘禹锡与柳宗元
刘、柳的政治遭遇与心理激愤
刘诗的雄直劲健和民歌情调
柳诗的冷峭简淡
思考题:(1)名词解释:韩孟诗派。(2)韩愈的诗学主张有哪些?(3)韩诗的特点有哪些?(4)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
第六章
白居易元白诗派(1学时)
第一节
唐代中期重写实、尚通俗的诗歌思潮与诗歌创作
元白诗派的形成 张籍、王建的通俗化诗风与写实表现
元稹的诗歌创作 第二节
白居易的诗歌主张及其讽谕诗
白居易的生平
白居易的诗歌主张
讽谕诗的得与失 第三节
白居易的感伤诗、闲适诗与元白唱和诗 《长恨歌》、《琵琶行》的艺术成就
闲适诗的内容与情调
元白唱和诗
思考题:(1)名词解释:元白诗派。张王乐府。(2)白居易的诗歌理论与其讽谕诗的创作。(3)白居易将自己的诗歌分为哪几类?分别有哪些代表作?(4)试比较韩愈《听颖师弹琴》、白居易《琵琶行》、李贺《李凭箜篌引》三诗中音乐描写有何不同。
第七章
唐散文与唐传奇(2学时)第一节
政治改革与文体文风改革
中唐士人的中兴愿望与政治改革
由此而触风的文体文风改革 第二节
倡导古文的理论与杂文学观念的复归
韩、柳的古文理论
杂文学观念对散文发展的深远影响 第三节
韩、柳散文的艺术成就
韩、柳的开拓
韩愈的论说文、杂文与碑志
柳宗元的杂文与山水游记 第四节
唐传奇
传奇的含义
唐传奇的发展过程
唐传奇的艺术成就
思考题:(1)名词解释:传奇。(2)简析韩愈的散文主张。(3)韩愈散文的成就。(4)柳宗元山水游记、寓言的成就。(5)为什么唐传奇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的成熟?
第八章
晚唐诗歌(1学时)第一节
杜牧与晚唐怀古咏史诗
社会衰败中士人怀古伤今情绪的反映
杜牧的诗歌创作 第二节
爱情题材与艳丽诗风
士人的闺阁情怀与诗歌的爱情题材、艳丽诗风
温庭筠等人的创作
思考题:(1)晚唐怀古咏史诗兴盛的原因。(2)晚唐爱情题材诗歌的时代背景。
第九章
李商隐(1学时)
第一节
李商隐的生平与诗歌内容
人生遭遇及其灵心善感的气质
诗歌内容——晚唐时代生活与时代心理的写照 第二节
诗歌的朦胧多义与对心灵世界的开拓
诗歌情调的幽美
朦胧与亲切可感
诗歌内涵的多义性及其成因
第五节
凄艳浑融的风格
凄艳浑融风格的分析
李商隐与齐梁诗歌、阮籍、李贺、杜甫等人的比较
李商隐对唐诗发展的贡献
思考题:(1)李商隐对唐诗发展的贡献。(2)李商隐《无题》诗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3)李商隐爱情诗的特点。
第十章
词的初创与晚唐五代词(1学时)第一节
燕乐的兴起及词的起源
燕乐的兴起
词的起源
早期民间词
早期文人词 第二节
温庭筠及其他花间词人
《花间集》及花间词风
温庭筠、韦庄等人的词作 第三节
李煜及其他南唐词人
冯延巳
李煜的生平及前后期词作
情致缠绵的南唐词风
思考题:(1)名词解释:燕乐。词。《花间集》。(2)略述词体的起源。(3)举例说明花间词风。(4)李煜词的贡献。
参考书目:
游国恩《中国文学史》
(二)、中国社科院《唐代文学史》(上、下)、闻一多《唐诗杂论》、余恕诚《唐诗风貌》、朱东润《杜甫叙论》、刘学锴《李商隐传论》、中国社科院《唐诗选》、陈贻焮《王维诗选》、复旦大学中文系《李白诗选》、萧涤非《杜甫诗选注》、顾学颉、周汝昌《白居易诗选》、陈迩冬《韩愈诗选》、刘学锴、余恕诚《李商隐诗选》、张友鹤《唐宋传奇选》。
第五编 宋代文学(14学时)
绪论(2学时)
一、宋代文学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
二、宋代文学的发展进程和成就
思考题:(1)民族矛盾对宋代文学的影响。(2)商业都市对宋词发展的作用。(3)唐宋诗的差异。(4)宋代散文的特点。(5)宋词的成就。
第一章
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2学时)第一节
对五代词风的因革
闲雅而有情思的晏殊词
因循中求变的欧阳修词 第二节
柳永词的新变
慢词的发展和词调的丰富
市民情调的表现与俚俗语言的运用
铺叙与白描
羁旅行役之感与抒情的自我化
思考题:(1)北宋前期词风与晚唐五代词风的关系。(2)柳永词的开拓表现在哪些方面?(3)如何评价柳永词之俗?
第二章
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1学时)
第一节
欧阳修的诗文
欧阳修的文学革新主张
欧阳修散文体裁的完备与功能的加强
平易纡徐的文风
欧阳修的诗歌 第二节
王安石的诗文
早期诗风的特点
王荆公体及晚年诗风
简洁峻切的散文
思考题:名词解释:(1)王荆公体。(2)欧阳修的诗文理论。(3)欧阳修散文创作的成就。
第三章
苏轼(2学时)
第一节
苏轼的人生观和创作道路
儒、道、禅的融合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黄州、惠州、儋州:逆境中的创作高峰 第二节
苏轼的古文和辞赋
自然与雄放
兼收并蓄的艺术气魄
善于翻新出奇的议论文
叙事、抒情 说明三种功能的完美结合辞赋 第三节
苏轼的诗
对社会的干预和对人生的思考
乐观旷达的精神
对艺术技巧的娴熟运用和超越
有必达之隐而无难显之情
刚柔相济的艺术风格
宋诗最高成就的代表 第四节
苏轼的词
诗词一体的词学观
对词境的开拓
以诗为词的手法
苏词风格的多样性
思考题:(1)苏轼的生平经历及其人生观。(2)贬谪对苏轼创作的影响。(3)苏轼的散文成就。(4)苏轼诗歌中的乐观旷达的精神。(5)苏轼诗歌的艺术成就。(6)苏轼对词学发展的创新。(7)苏轼以诗为词的意义。
第四章
江西诗派与两宋之际的诗歌(1学时)第一节
黄庭坚的诗歌
黄庭坚的创作道路
丰富的人文意象
生新廉悍的艺术风貌
山谷体的内涵
晚年诗返朴归真 第二节
江西诗派的形成和演变
黄庭坚的诗论及其影响
杜甫典范的确立
点铁成金:窘境中的策略
江西诗派的形成江西诗派的演变
思考题:(1)名词解释:江西诗派
山谷体
(2)黄庭坚诗歌的艺术特征
(3)黄庭坚的诗歌主张及其影响。
第五章
周邦彦与北宋中后期词坛(2学时)第一节
晏几道
生死不渝的苦恋与身世之感的渗入
如梦如幻的境界和语淡情深的风格 第二节
秦观
伤心之的伤心词
情韵兼胜
采小令之法入慢词
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 第三节
贺铸
英雄豪气与儿女柔情
深婉密丽的语言风格与独特的地位 第四节
周邦彦
漂零不偶的主题和低沉感伤的格调
词作艺术的规范化
思考题:(1)小山词的艺术特征。(2)为什么秦观被公认为最当行本色的词人?(3)周邦彦词的 29 艺术特征。(4)慢词在北宋中后期的发展。(5)北宋婉约词人的风格差异。
第六章
陆游等中兴四大诗人(2学时)第一节
陆游的创作道路和诗歌渊源
终生不渝的爱国情怀
入蜀前后的变化
对吕本中、曾几诗风的继承
对陶渊明、李白、杜甫、岑参的推尊
第二节
陆游诗歌的特点与成就
抗敌复国主题
隐逸情趣
爱情诗
平易晓畅中的恢宏雄放之气
七言诗的高度成就 第三节
杨万里和范成大
诚斋体的艺术特征
范成大的使金诗和田园诗
思考题:(1)名词解释:诚斋体。《四时田园杂兴》。(2)陆游诗风的演变过程。(3)陆游诗歌的爱国情怀。(4)陆游七言古诗的艺术特征。(5)诚斋体的艺术个性。(6)范成大使金组诗的独特价值。(7)范成大在田园诗上的地位。
第七章
辛弃疾与南宋词坛(2学时)第一节
李清照
“词别是一家”的词论与“别是一家”的词境
前后期的创作 第二节
辛弃疾的创作道路 英雄才情将略与“归正人”的苦闷怨愤
“刚拙自信”的气质个性和“三仕三已”的人生经历
抒写人生行藏的创作主张和追求雄豪壮大的审美理想 第三节
辛弃疾对词境的开拓
英雄形象的自我展示
苦闷忧患与对社会的理性批判
乡材中风景人物的剪影 第四节
辛词的艺术成就
意象的转换
以文为词和用经用史
多样的风格:刚柔相济和亦庄亦谐 第五节
姜夔
耿介清高的江湖雅士
恋情的雅化和语言的刚化
别有寄托的咏物词
幽冷悲凉的词境与虚处传神的手法
因词制曲的自度曲和韵味隽永的小序
思考题:(1)李清照“词别是一家”的内涵。(2)李清照词的艺术成就。(3)辛弃疾的英雄气质及对词作的影响。(4)辛弃疾对词境的开拓。(5)辛词的艺术成就。(6)姜夔词的艺术特征。
参考书目:
游国恩《中国文学史》
(三)、中国社科院《宋代文学史》(上、下)、程千帆《两宋文学史》、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唐宋词选》、钱钟书《宋诗选注》、四川大学中文系《宋文选》、王水照《苏轼选集》、黄宝华《黄庭坚选集》、游国恩
李易《陆游诗选》、周汝昌《范成大诗选》、周汝昌《杨万里选集》、《辛弃疾词选》
第三学期
元明清文学(34学时)
第六编 元代文学(8学时)
绪论(0.5学时)
一、元代的社会概况与文学
二、元杂剧的繁荣
第一章 话本小说与说唱文学(0.5学时)第一节 说话艺术
说话的定义 说话“四家” 话本 第二节 小说话本
现存的小说、讲史、说经话本 小说话本的体制 第三节 诸宫调
诸宫调的含义 诸宫调作品 董西厢
思考题:(1)名词解释:话本。诸宫调。董西厢。(2)南宋说话四家是哪四家?每类包括哪些题材范畴?(3)《董西厢》对莺莺故事的沿袭与发展。
第二章 关汉卿(2学时)第一节 关汉卿的生平与创作
人格构成的二重性 杂剧分类及其代表作:社会公案剧、爱情风月剧,历史剧 第二节 《窦娥冤》
深刻的思想内涵 人物形象 悲剧艺术特色 第三节 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
尽快入戏 曲词的动作性 巧妙设置悬念 张弛有致的情节节奏 本色当行的语言。
思考题:(1)从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社会悲剧的角度来判别《窦娥冤》的悲剧内涵。(2)如何理解窦娥身上的浓重的贞孝观念?
第三章 王实甫的《西厢记》(2学时)
第一节 《西厢记》的作者及莺莺故事的创新
王实甫的生平《西厢记》对杂剧文本体制的新创(5本20折)主题的改造 第二节 《西厢记》的戏剧冲突、人物塑造及语言艺术
戏剧冲突 点铁成金的人物 语言艺术 了解《西厢记》在写情文学的深刻影响
思考题:(1)《西厢记》故事演变的几个重要阶段。(2)简述莺莺、张生、红娘形象的特点及其蕴涵的思想内涵。
第四章 白朴和马致远(与第五、六章共1学时)第一节 白朴
元曲四大家 白朴的生平《梧桐雨》的本事来源 《梧桐雨》的主要内容及蕴涵 梧桐夜雨意象渲染的悲凉、感伤的氛围 《墙头马上》的情节及尊情的价值取向 第二节 马致远
马致远的生平、创作 《汉宫秋》 神仙道化剧及其主要叙事技巧。
思考题:(1)名词解释:元曲四大家(2)《梧桐雨》极力渲染的主题意蕴是什么?(3)《汉宫秋》中对历史与现实有哪些体悟?
第五章 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 第一节 大都作家群的杂剧创作
《赵氏孤儿》 《潇湘雨》 《竹坞听琴》 《不认尸》 第二节 河北作家群的杂剧创作
《燕青博鱼》 《柳毅传书》 《风光好》 《看钱奴》 第三节 山东作家群的杂剧创作 水浒戏 《李逵负荆》、《双献功》、《张生煮海》、《老生儿》 第四节 山西作家群的杂剧创作 《秋胡戏妻》、《曲江池》、《灰栏记》
思考题:北方戏剧圈的代表作家作品。
第六章 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 第一节 杂剧的南移与衰落
创作中心由以大都为核心的北方向以杭州为核心的南方的转移 体制的局限 元杂剧的衰落 第二节 郑光祖
《倩女离婚》的艺术构思、本事来源及其情节关目 第三节 乔吉与宫天挺
乔吉才子佳人剧《两世姻缘》、《金钱记》、《扬州梦》 宫天挺《七里滩》中的隐逸情调 第四节 金仁杰、杨梓 秦简夫
《追韩信》 《敬德不伏老》 《东堂老》的文化意义
思考题:元杂剧衰落的原因。
第七章 南戏的兴起和《琵琶记》(1学时)第一节 南戏的形成与发展
南戏的形成及其体制特点 早期南戏作品 第二节 《琵琶记》
《琵琶记》故事的流变过程中的彻底翻案及其原因 《琵琶记》的主要情节关目及其悲剧蕴涵 蔡伯喈与传统文人的软弱性格 赵五娘与礼教制度下的女性 双线结构 第三节 四大南戏
《荆钗记》 《白兔记》 《拜月亭记》 《杀狗记》 的具体所指,及其剧情。重点:通过蔡伯喈、赵五娘形象看传统文人的软弱性格、在封建礼教压制下妇女的深重灾难,了解。难点:理解作品体现出来的封建伦理自身的矛盾。
思考题:(1)名词解释:南戏 四大南戏(2)从赵五娘、蔡伯喈形象看《琵琶记》的悲剧内涵。(3)分析《琵琶记》苦乐交错的双线结构形成的巨大感染力。(4)南戏有哪些不同与杂剧的体制特征?
第八章 元代散曲(1学时)
第一节 散曲的兴起及其体制风格
散曲兴起的原因 散曲的体制 文体风格和审美取向(显豁酣畅)第二节 元代散曲的创作
元前期散曲作家的基本概况 马致远的《秋思》。元后期散曲创作 追求形式美的倾向 哀婉蕴藉的主流情调
思考题:结合具体作品看散曲的文体风格与审美取向。
第九章 元代诗文(自学)
第七编 明代文学(12学时)
绪论(1学时)
一、商业经济的繁荣与城市文化形态的形成
二、王学左派的兴起及其对文学创作的推动
三、俗文学的发展与对文学特性认识的深化
四、众多的文学群体与文学的论争
第一章 《三国志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2学时)第一节 《三国志演义》的成书、作者与版本
三国故事流变过程 《三国志演义》的成书过程 《三国志演义》主要版本 第二节 在理想和迷惘中重塑历史
《三国志演义》的多重主旨 《三国志演义》的悲剧意蕴 第三节 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
实与虚的关系 非凡的叙事才能 全景军事文学的特点(精彩的战争描写)特征化的人物塑造(三绝)
第四节 《三国志演义》的影响
历史演义的繁荣起来 在国外的影响
思考题:(1)《三国志演义》如何处理史实与虚构的关系?(2)《三国志演义》的人物塑造艺术。(3)《三国志演义》的多重主题意旨。
第二章 《水浒传》与英雄传奇的演化(2学时)第一节 《水浒传》的成书过程和作者
水浒故事流传的几个关键阶段 《水浒传》的繁、简本 第二节 《水浒传》的主题
忠义的悲剧 忠义思想的复杂内涵 第三节 用白话塑造传奇英雄的群像
白话语体成熟的标志 同中见异的人物形象的塑造 传奇性与现实性的结合 连环勾锁、百川归海的叙事结构
第四节 《水浒传》的影响
社会影响 文学地位 其他英雄传奇小说
思考题:(1)《水浒传》忠义悲剧的复杂内涵。(2)《水浒传》中“犯中见避”的人物塑造。(3)怎样看待《水浒传》中描写的传奇性与现实性。
第三章 《西游记》与其他神怪小说(2学时)第一节 《西游记》的题材演化及其作者
西游故事的嬗变及孙悟空形象的演化 作者问题 《西游记》的版本情况 第二节 寓有人生哲理的“游戏之作”
戏笔中存至理 “游戏中暗藏密谛”的隐喻、象征性 第三节 神幻世界和奇幻美与诙谐性
极幻与极真的辨证统一 三位一体的人物塑造方法 多色调、多侧面地刻画形象 诙谐特点及对三教的游戏态度
第四节 《封神演义》等神魔小说
《封神演义》 《西游记》等神魔小说的影响
思考题:(1)怎么理解《西游记》主题意旨的隐喻性、象征性?(2)《西游记》人物塑造的几种主要艺术方法。
第四章 《金瓶梅》与世情小说的勃兴(1学时)第一节 《金瓶梅》的创作时代及其作者
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 成书的时代 作者之谜,版本情况 第二节 封建末世的世俗人情画
由一家而写及天下国家的辐射式写法 对人性丑恶的剖析 戒世目的 《金瓶梅》的悲剧性 关于性描写
第三节 白话长篇小说发展的里程碑
由审美向审丑的转向 人物性格塑造的立体与多元 网状的叙事结构 生活化的人物语言 《金瓶梅》奠定了世情小说的基础 在后代的影响
思考题:(1)怎么理解《金瓶梅》的悲剧性?(2)如何正确看待其性描写?
第十章 “三言”、“二拍”与明代的短篇小说(1学时)第一节 白话短篇小说的繁荣
初期话本小说的刊行情况 冯梦龙与“三言” 凌濛初与“二拍”的基本情况 《型世言》及明末的其他白话短篇小说集。第二节 市民社会的风情画
商人形象的美化 女性意识的张扬 婚恋自主的愿望 清官的市民化与对贪官污吏的抨击 第三节 “无奇之所以为奇”
传奇观念的变化 关注平常生活蕴涵的“奇” 细腻入味的心理描写 文人特点的增强 第四节 明代的文言小说
《剪灯新话》与其他传奇小说 文言小说专集与丛书的大量刊行
思考题:(1)名词解释:“三言”、“二拍”(2)“三言”、“二拍”中体现出来的新的时代内涵。
第十一章 明代杂剧的流变(与第十二章共用1学时)第一节 明初宫廷剧作家的杂剧创作情况 第二节 明代中后期杂剧向短剧的转型 第三节 徐渭及其讽世杂剧 徐渭的生平《四声猿》
思考题:(1)“四声猿”杂剧中体现出的女性意识有无新的特点?
第十二章 明代传奇的发展与繁荣 第一节 明初传奇概述
传奇的渊源与体制 明初传奇道学化、八股化的逆流及少数不为其牢笼的作品 第二节 明代中期的“三大传奇”
三大传奇 “四大声腔”流布的地域、特点 第三节 明代后期传奇的繁荣 明代后期传奇概述
第四节 吴江派群体与玉茗堂风格影响下的剧作家
吴江派与临川派作家群体及其风格特色 “沈汤之争”的实质及各自的偏颇
思考题:(1)名词解释:四大声腔。吴江派。临川派。(2)沈、汤之争的重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十三章 汤显祖(1学时)第一节 汤显祖的生平、思想 生平“至情”论 第二节 《牡丹亭》
《牡丹亭》的题材来源及汤显祖的改造 奇特的的情节构思 浪漫主义的风格,文化警世意义 第三节 “临川四梦”中的另三部戏 “临川四梦”及汤显祖写梦的特点 第四节 汤显祖的影响
在社会领域、文学领域的深远影响
思考题:(1)名词解释:临川四梦。(2)结合时代背景谈谈《牡丹亭》的文化警世意义。
第十四章 明代诗文(1学时)第一节 明代初期的诗文 台阁体、茶陵派
第二节 明代中期的诗文
前后七子的文学复古运动 唐宋派的文学主张 第三节 明代后期的诗文
李贽及其童心说 公安派及其性灵说 竟陵派 晚明小品文 复社与几社,陈子龙、夏完淳诗歌创作的时代特征
思考题:(1)名词解释:台阁体、茶陵派、前七子、后七子、唐宋派 童心说 公安派 竟陵派(2)简述明代重要诗文流派发展的脉络及其相互关系。
第八编 清代文学(共12学时)
绪论(与第一章共1学时)
一、清代的文化专制和文学
二、清代人文思潮与文学
三、清代文学的历史特征
第一章 清初诗文的繁荣与词学的复兴(与绪论共1学时)第一节 清初诗坛
遗民诗人: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钱谦益与虞山诗派 吴伟业和“梅村体” 王士禛与康熙诗坛
第二节 古文三大家 侯方域、魏禧、汪琬
第三节 词的中兴和纳兰性德
清词三大家 陈维崧与阳羡词派 朱彝尊与浙西词派 纳兰性德及其悼亡词 京华三绝
思考题:(1)名词解释:梅村体 清词三大家(2)纳兰性德词的主要特点。(3)“梅村体”的基本特点及其对歌行体的新贡献。
第二章 清中叶诗文词多元发展的局面(1学时)第一节 流派纷呈的诗坛和袁枚
诗坛多元格局 袁枚与性灵派诗人 郑燮、黄景仁诗作中的盛世哀音 第二节 桐城派
桐城派的出现 一祖、三宗 创作主张 审美标准 第三节 浙派词的嬗变和常州词派的兴起
思考题:(1)袁枚性灵诗歌的基本特点。(2)桐城派的三宗及其创作主张。
第三章 清初戏曲与《长生殿》、《桃花扇》(2学时)第一节 清初戏曲
吴伟业、尤侗寄托心曲的抒情剧 以李玉为代表的苏州作家群 李渔的风情喜剧 第二节 《长生殿》
洪升的生平李杨故事的嬗变过程 《长生殿》的主题意蕴 《长生殿》人物形象的塑造 关键道具的运用 艺术风格 第三节 《桃花扇》
孔尚任的际遇 《桃花扇》的主题意蕴 《桃花扇》中的史实与虚构 人物形象的塑造艺术 以儿女之情写兴亡之感的情节构思 关键道具的运用及其象征意义。重点:《长生殿》、《桃花扇》的主题意蕴。
思考题:(1)通过主要情节关目及关键道具的运用分析《长生殿》的主题。(2)《桃花扇》如何处理儿女之情与兴亡之感的关系?
第四章 清初白话小说(1学时)第一节 小说续书与《水浒后传》 第二节 《醒世姻缘传》
主要情节 因果报应的叙事模式 对社会众生相的生动描画,叙事的喜剧风格与幽默色彩 第三节 李渔的短篇小说
清初的拟话本小说 李渔小说的个人化、主体化倾向 专断的叙述与叙述技巧,娱乐与讽喻色彩 第四节 才子佳人小说
婚姻梦想,顺乎情而不违礼 小说的模式化倾向。
思考题:(1)李渔小说的文学史意义。
第五章 《聊斋志异》(2学时)
第一节 蒲松龄与《聊斋志异》的成书
蒲松龄的生平及心灵挣扎 《聊斋志异》的创作与成书过程 第二节 狐鬼世界的建构
一书而兼二体 用传奇法而以志怪 神鬼梦幻的艺术 形式化 人情化和意象化的花妖狐鬼形象 第三节 狐鬼世界的内涵 抒情表意倾向 对科举失意、落寞生活的补偿 对贪虐现象的无情讽刺 对现实伦理的精神超越 第四节 文言短篇的艺术创新
多种小说模式 丰富多彩的情节形态 诗化倾向 富有表现力的文言叙述,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思考题:(1)怎样理解《聊斋志异》的一书而兼二体?(2)如何理解花妖狐鬼形象体现出来的人情化、意象化倾向?
第六章 《儒林外史》(2学时)
第一节 吴敬梓与《儒林外史》的创作 生平家世 取材于现实写士林的丑史与痛史 第二节 科举制度下的文人图谱
命意在批判八股科举 科举下的浇薄社会和无行文人 科举派生的毒瘤——名士 第三节 理想文士的探求
杜少卿形象的人文内涵 真儒理想与实学思想 对理想人格的不懈探求 第四节 《儒林外史》叙事艺术
长篇小说结构的新形式 叙事艺术的新特点 理解讽刺艺术的新成就。
思考题:(1)《儒林外史》在讽刺文学上表现出来的新的特质。(2)如何评价《儒林外史》的“松散”结构?
第七章 《红楼梦》(2学时)
第一节 曹雪芹的家世和《红楼梦》的创作 生平遭际 红楼梦》的版本系统
第二节 贾宝玉和《红楼梦》的悲剧世界
宝黛爱情婚姻悲剧 大观园毁灭的象征意义 封建大家族没落的悲剧 人生的大悲剧 第三节 《红楼梦》的人物塑造 人物形象的塑造及其丰富、复杂内涵 第四节 《红楼梦》的叙事艺术
写实与诗化融合产生的逼真与间离效果 网状叙事结构 叙事视角的灵活变换 炉火纯青的叙事语言
第五节 《红楼梦》的深远影响 思考题:(1)怎样理解《红楼梦》对传统的思想和写法的突破?(2)《红楼梦》悲剧意义的多重性。(3)分析其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第八章 清中叶的小说戏曲与讲唱文学(1学时)第一节 《镜花缘》
寄寓理想、讽刺现实、炫鬻才学 第二节 案头化的文人戏曲创作 第三节 地方戏的勃兴和京剧的诞生 第四节 讲唱文学的盛行
第九编近代文学(共2学时)
绪论
一、西学东渐
二、作家主体的转型
三、文学观念和作品形态的变化
四、文化下移与文体革命
第一章近代诗文词
第一节 龚自珍和近代前期诗文词
龚自珍的诗文 反帝爱国诗潮 宋诗派、桐城派、常州派与近代前期词 第二节 黄遵宪、梁启超与近代后期诗文词
诗界革命 梁启超的新体散文 思考题:(1)龚自珍诗文中的危机意识与变革意识。(2)龚自珍诗歌的艺术风格。
第二章近代的小说与戏曲 第一节近代小说
侠义公案小说 人情世态小说 小说界革命与新小说的兴起 四大谴责小说 第三节近代戏曲
地方戏的发展和京剧的兴盛 戏剧改良运动与话剧的诞生
思考题:四大谴责小说各自的艺术特点。
参考书目:
臧晋叔《元曲选》,中华书局,1958年。
王季思校注、张人和集评《集评校注西厢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隋树森《全元散曲》,中华书局,1964年。罗贯中《三国演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施耐庵《水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吴承恩《西游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冯梦龙《警世通言》,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冯梦龙《醒世恒言》,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凌濛初《拍案惊奇》,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汤显祖著,徐朔方、杨笑梅校注《牡丹亭》,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洪升《长生殿》,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蒲松林《聊斋志异》,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吴敬梓《儒林外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曹雪芹《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钱仲联《清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鲁
迅《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石昌渝《中国古代小说源流论》,三联书店,1994年。杨
亿《中国古典小说史论》,中国社科出版社,1995年。董乃斌《中国古
第四篇: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中国古代文学史
(二)1.《与元九书》 解答:白居易作。《与元九书》的思想观点比较复杂。首先,他创作讽谕诗的目的是“上以广宸聪,副忧勤;次以酬恩奖;塞言责;下以复吾平生之志”。这就是说,讽谕诗是为臣尽忠,为官尽责的产物。又说:“以诗补察时政,以歌泄导人情”,“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明确地宣称诗歌是为政治服务的。其次,《与元九书》纵论中国诗史,认为自《诗经》而下,“诗道崩坏”,诗歌一代不如一代。屈原仅仅“得风人之什二三焉”,魏晋六朝文学更是无足道者,至唐代李白,虽是“才矣,奇矣,人不逮矣”,“但索其风雅比兴,十无一焉”。2.《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
解答:陈子昂著名的文论文章,他在其中提出了鲜明的主张:
《西塞山怀古》等。这些怀古诗慨叹世事兴亡,深寓历史教训,即景抒情,由情及理,令人叹惋不已。这些诗之所以具有那样大的影响力,还在于它们契合了中国人重自然而轻人事的文化心理结构。自然的真实与人事的虚幻,自然的神圣庄严与人事的卑下荒诞,自然的永恒与人事的短暂,在自然与人事的比照中,透显出浓烈的悲剧意识。
三、论述题
1.试述李清照词的内容及艺术特点。: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主要写她天真烂漫的少女生活和夫妻间的爱情,后期则多表现国破家亡的哀痛。
南渡前的主要作品有:《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点绛唇·蹴罢秋千》、《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
子昂指出了南朝诗歌的缺乏现实内容的缺点,并从诗歌的审美特征方面提出了“兴寄”、“风骨”的要求,主张诗歌应该关注重大的社会问题和人生课题,表现新的精神风貌和人格理想,这确实抓住了前朝之弊并指明了诗歌的发展方向。3.古文运动
解答: 在中唐时期,中国文学史上曾经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散文改革运动,运动主要的目的是反对六朝以来的骈俪文风,提倡古文。由于这场运动符合了文学发展的潮流,一时间参加的人很多,参加者有大致相同的文学主张,在交游中建立了师承和师友关系,形成了以韩愈、柳宗元为主将的作家集团,在理论宣传和创作实践上也十分自觉,并且取得了很大的实绩,对后代散文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就是古文运动。
二、简答题
1.简述李煜词的内容。
解答:李煜的词以其亡国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的词多写奢侈的声色和旖旎的风情,如[浣溪沙]写豪华的生活场面,[菩萨蛮]写男女幽会,[捣练子]写伤感无奈的情绪。
李煜词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后期。他由一国之君而沦为国家易姓、妻子不保、人尽可辱的囚徒,其心理落差是可以想见的。入宋后的作品,往往是“深哀浅貌,短语长情”。如[乌夜啼]、[虞美人]。
2.简述欧阳修的文学主张。
解答:欧阳修的思想基本是属于儒家的,他在《答吴充秀才书》等文章中明确地提出“道”对“文”的决定作用,但他文道并重,对文的重要性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尤其在他的晚年,当西昆体的形式主义文风基本克服以后,更是这样。他在《送徐无党南归序》中发展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观点,进一步充分肯定了文的相对独立性。在文学创作论上他坚决反对“有德者必有言”的理论,而是继承和发展了韩愈的“物不平则鸣”说和“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的思想,进一步提出了“穷者而后工”的观点。
总起来看,欧阳修的新古文运动的理论有三大贡献,一是比较正确地论述了文、道关系,二是对传统的文学本源论有比较自觉的革新,三是兼收并蓄,保持理论的开放性,防止各种片面性的出现。
3.简述刘禹锡怀古诗的内容及特点。
他写怀古诗的宗旨可以用他自己的诗句来概括:“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金陵怀古》)如《乌衣巷》、《石头城》、晓雾》等作品。
她描写与丈夫的爱情和离情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也十分典型,其思念丈夫的心情比任何男性词人的代笔都不知要高出多少倍。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南渡后的主要作品有:《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永遇乐·落日熔金》、《声声慢·寻寻觅觅》等。后期的词在艺术上更加成熟,她以女性特有的敏感的心灵,将国破家亡的沉痛,夫死流离的伤悲与孤寂表现得那样的深切动人,如《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故国之痛、乡土之思、亡夫之哀、飘零之苦,一时俱发,在低回婉转中,喷薄而出,有不禁之势。
李清照的词善于将抒情与意象结合起来,塑造一种情景交融的浑融的词境,如《如梦令》。又善于细腻地体会景物和情感,将心灵层层展开,如《一剪梅》。还善于化用清新朴素、自然雅致的口语,善于调动比喻、拟人、夸张等各种修辞手法,并充分运用白描的艺术方法,如《武陵春》。能将上述诸种艺术特点集中体现出来的是她的代表作《声声慢》和《永遇乐》。
总的来看,李清照词继承了秦观等人的婉约词风,但她又能破其藩篱,无论从词境的营造还是语言的使用上,都可以看出她在传统的婉约词风的基础上发展出清真自然的风格。李清照的词,从实质上讲,是从她的感性生命的深处自由流溢出来的心音。
2.简述苏轼词的内容及艺术成就。
解答:苏轼一生作词可考者350余首,其重要内容和绝大部分篇幅都是有关壮志、哲理、送别、旅怀、风光、农村、怀古、悼亡、闲适、贺寿、嘲谑等题材的。正是这种质和量的变化,使苏词与前代任何词人的词都有了某种实质的不同。
词至苏轼,始有意突破传统题材的束缚,把词从花前月下和香软丽蜜中解放出来,建立新的范式。而苏轼使词雅化的实质就是使执著现实走出了感性享乐的泥淖,把现实生活提升到了生命本体的高度,使词成为时代之情的表现形式。苏词对词的发展的巨大贡献是使词雅化。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词来表现深重的时代意识。苏轼的许多词都表现了极其深厚的文化意蕴,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其次,苏轼使词雅化的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是“以诗为词”。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有四处化用唐诗。第三,富有理趣。如《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卷)上片写人在风光中的自得之趣,使人产生一种超然之感;下片则是即景抒情,即情析理,将三者十分自然地融汇在一起。
在表现手法上,苏轼发展了柳永的铺陈手法,以赋的技法入词,多用直陈手法叙事抒怀,往往以叙事为主,即事写景。其次,苏词以议论入词,这不待多言。其三,苏轼喜欢直抒胸臆,不假婉曲。其四,把比兴、比拟、寄托等诗的艺术技巧引入词中,对于塑造艺术形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其五,采用隐诗“入”画“,应是指诗中所描绘的那些景物,是那样的自然亲切,是那样的安祥宁静,你在感动中充溢着宁静,在宁静中激荡着感动,自我似乎消失了,只有眼前的存想:景色如画。由”画“入”诗“,应是指这画有”象外之象“,这画使人”超然心悟“,这画所散逸出的,哪里是景色啊,分明是永恒的本体,这个本体就是泯灭时空的审美的诗性。”王右丞如秋风芙蓉,倚风自笑。“(《诗人玉屑》)”笑“中的意味,语言是不能传达的。所谓王维的诗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就是”诗“,静就是”画“,也可作同一理解。
5.试论白居易诗歌的艺术成就。
解答:白居易诗歌的总的艺术特点是主题明确,语言通俗晓畅,明白易懂,对比鲜明,情感强烈,叙事和议论相结合,并善于以白描手法来刻画人物的心理等是白居易各类诗歌所共括式、俳体式、对话式,也丰富了词的表现方法。
苏轼在词风上的贡献还在于他创立了豪放派词,直接开启了南宋的辛派词人。
3.试述陆游诗歌的内容与艺术成就。
解答: 陆游诗歌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其题材也十分广泛。大致可以分为以抗金复国、吊古述怀为主体的爱国诗歌,关心民生疾苦和吟咏闲情逸致等若干个方面。前两方面的诗的代表作有《书愤》、《夜读兵书》、《关山月》、《夜读范至能揽辔录》、《追感往事》、《十一月四日夜风雨大作》等。后两方面的代表作有《武昌感事》、《哀郢》、《寄奉新高令》、《喜雨歌》、《小园》等。
陆游诗歌艺术特点首先是他对现实的深切的关注和对美好理想的不懈的追求,由此而构成了他的诗歌的独特的现实主义风格。陆游往往把巨大的历史内容和深刻的个人感受压缩在一首很短的律诗里,如著名的《关山月》,就是以这种沉郁悲慨的现实主义风格写下了南宋一代的”诗史“。陆游诗歌的另一重要艺术特点是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在当时就有”小李白“的称号。实际上,陆游既继承了屈原、李白等人的优秀的浪漫主义传统,又深深地扎根于自己的时代精神之中,形成了他的雄奇豪放而又沉郁悲慨的浪漫主义风格。陆游的诗歌有着瑰丽而丰富的想象,如”天为碧罗幕,月作白玉钩。织女织庆云,裁成五色裘。“他的诗歌有着奇特大胆的夸张,如”胸中太华蟠千仞“,”十年学剑勇成癖,腾身一上三千尺“,等等。另外,陆游善于抒写梦中所见也构成了其浪漫主义的一大特色。
陆游诗歌的语言洗练自然,平易晓畅,在宋代诗坛乃至整个中国古典诗歌中都是独树一帜的。在这方面,陆游诗歌受白居易的影响较大。
陆游的诗歌在体裁方面被认为是各体具备而尤善近体,其七律诗的成就尤其突出。
4.试论王维后期诗的艺术特点。
王维最受人重视和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他隐居终南、辋川时的”入禅之作“。一般习惯上把以王维《辋川集》为代表的诗称作山水田园诗,并把他与孟浩然合称”王孟“,看作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但”辋川绝句,字字入禅“。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柴》)”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辛夷坞》)。又如”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渭川田家》)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书摩诘蓝田烟雨两首》)指的正是这些诗作的艺术特点。王维的”禅诗“,并不是一般的”诗画一律“、动静合一,而是有更深的禅意诗境蕴含其中。由”有的。但各类诗歌又有自己不同的特点。
讽谕诗的最突出的特点首先是“一吟悲一事”,主题特别集中鲜明,其次是铺陈详尽,情节曲折完整。第三是运用心理刻画、服饰、外貌以及语言的描写来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第四是运用寓言托物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第五是叙事与议论相结合。第六是语言接近口语,既通俗易懂又锤炼精审。
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的感伤诗借鉴了小说的表现手法,充分运用了动作、语言、服饰、外貌等描写,其中比喻、通感的运用也达到了新的高度,在环境烘托和气氛渲染上也有突出的成就。在音律上,运用平仄协调的律句,使得音律婉转流畅,自然和谐。
白居易的闲适诗多清新自然之作,但其中有许多说理议论的篇章,其内容多是出世逃禅、知足保和之类,较为单调乏味。6.试论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
解答:杜诗继承了《诗经》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祖述《诗经》,追攀屈宋,自创伟词,构成了杜甫的艺术追求。
从整体来看,沉郁顿挫是杜诗的基本审美特征。自宋代严羽以后,人们多用“沉郁顿挫”来概括杜甫诗歌的审美特征,即深沉博大的思想情感,忧国忧民的价值关怀,浑融含蓄的气象,抑扬顿挫、回旋张驰的节奏。如《登高》在首联、颔联的铺垫下,杜甫的悲剧感获得了审美性的超越,他的“悲秋”、“多病”、“苦恨”、“潦倒”也就成了超度他的梯航。从“沉郁”来讲,全诗表现出一种儒者的悲剧情怀和超越意识;从“顿挫”来讲,不仅音韵上抑扬顿挫,其结构上也有着内在的回旋张驰,这与儒家对含蓄和温柔敦厚的美学品格的追求是不无关系的。沉郁顿挫之美是一种浑融的美,也是典型的盛唐气象。
但大诗人的风格并不是单一的,杜诗“精粗巨细,巧拙新陈,险易浅深,浓淡肥瘦,靡不毕具”。在这众多的风格中,萧散自然也是他的诗歌的又一重要特色。如《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绝句漫兴九首》等。
杜诗的艺术成就是其广泛继承前人的优秀遗产并向时人努力学习的结果。首先,杜甫在《戏为六绝句》中提出了自己转益多师的诗歌主张。其次,他的语汇、典故的丰富,还来自他的知识的渊博,“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他对自己创造经验的真实总结。第三,杜甫前后期诗歌的艺术追求有所不同,他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新添水槛供垂钓,故著浮槎替入舟。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他早年十分注重语言的锤炼,而晚年则注重高古浑融的气象,思追陶、谢之天然浑成。第四,他愿意向大众学习语言,语言清新自然而富有活力。
第五篇:中国古代文学史二选读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选读》珍贵复习资料
一、单选
1.在宋代古文运动中,柳开是(A)A.先驱者B.响应者C.过渡者D.集大成者
2.宋初以杨亿为代表的重要文学流派和风格是(C)A.白体B.晚唐体C.西昆体D.荆公体
3.王安石在我国散文发展史上颇有影响,其散文最擅长的是(D)A.叙事抒怀 B.描景写意C.用事用典D.议论说理
4.吕本中是第一个用宗派观念论诗人群体的人,他率先提出的诗派名秤是(A)
A.江西诗派 B.剑南诗派C.江湖诗派D.晚唐诗派
5.秦观词作内容绝大多数是(A)A.儿女柔情B.羁旅行役C.家国兴亡D.田园风光
6.柳永词赢得“凡有井水处都能歌柳词”的声誉,所指的是(C)A.清空词B.骚雅词C.俚俗词D.豪放词
7.杨万里诚斋体诗最为出色的是(D)A.乐府B.古风C.律诗D.绝句
8.刘克庄是南宋末年文坛领袖,在诗歌方面是(C)
A.江西诗派传人B.剑南诗派后进C.江湖诗派宗师D.遗民作家先驱
9.文天祥是著名的遗民作家,其诗歌代表作《过零丁洋》的名句(D)
A.从此西湖休插柳,剩栽桑树养吴蚕B.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C.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0.《救风尘》、《谢天香》、《金线池》三剧的主角都是(C)A.商人妇B.村姑C.妓女D.贵族小姐
11.王禹偁的文论观点之一是(A)A.有言有文B.变俗为雅C.随物赋形D.以故为新
12.欧阳修散文基本风格是(C)A.气势磅礴B.雍容典雅C.平易流畅D.瘦硬简健
13.苏轼于熙宁年间写诗对新法弊端进行讽谏,遭新党中小人陷害而引发的事件是(B)
A.熙宁变法B.乌台诗案C.元祐党争D.靖康之乱
14.北宋晏殊主要是以词传名,被秤为(D)A.豪放词人B.爱国词人C.俚俗词人D.富贵词人
15.姜夔白石词所创立的词派是(A)A.清雅词派B.豪放词派C.咏物词派D.田园词派
16.严羽《沧浪诗话》提出的著名诗论观点是(B)A.以俗为雅B.别材别趣C.点铁成金D.别是一家
17.陆游堪秤古代作家中多产的诗人,其诗歌收入《剑南诗稿》的是(C)
A.一千四百多首B.七千多首C.九千二百多首D.一万四千多首
18.永嘉四灵推崇的唐诗,实际上是(D)A.初唐诗B.盛唐诗C.中唐诗D.晚唐诗
19.戴复古是江湖诗派的代表诗人,他的诗集中数量占一半的是(A)A.五律B.五绝C.七绝D.七律
20.下列元杂剧作品,取材于唐传奇的是(D)A.《赵氏孤儿》B.《张生煮海》C.《墙头马上》D.《柳毅传书》
21.《陈州粜米》是(C)A.历史剧B.爱情剧C.公案剧D.家庭伦理剧
22.元代“四大传奇”的共同创作倾向是(D)
A.针砭时事,揭露现实的黑暗B.颂扬男女之情的浪漫美好C.展示人生的变幻无常D.宣扬道德教化
23.关汉卿的性格和为人特点是(B)
A.理想高远,希冀隐逸B.风流倜傥,桀骜不驯C.勇猛刚强,杀富济贫D.修身养性,洁身自好
24.现存的寺公大师创作的《醉义歌》在辽诗中是(A)A.最长的诗B.最短的诗C.最早的诗D.最晚的诗
25.《张协状元》对后来传奇作品的开创性贡献是(B)
A.创造戏剧中诗的意境B.创制以生、旦为主而各领一条线索的剧情结构
C.追求词藻华美D.采用民歌的朴素风格,并含有滑稽表演的片断
26.明初高启的诗歌风格是(D)A.清新B.沉郁C.典雅D.豪放
27.明代“前七子”的文学主张是(C)
A.文道合一B.独抒性灵,不拘格套C.文必秦汉,诗必盛唐D.引古人之精神,以接后人之心目
28.宋濂散文成就最高的是(B)A.写景散文B.传纪文C.序文D.寓言
29.关于《西游记》的主旨,鲁迅提出的说法是(B)A.玩世主义说B.游戏说C.诛奸尚贤说D.滑稽说
30.明代长篇小说《木寿杌闲评》是(A)A.历史演义B.英雄传奇C.神魔小说D.世情小说
31.吴江派戏剧理论的核心是(C)
A.注重合律侬腔B.推崇语言本色C.强调场上之曲D.注重文采才情
32.沈德潜的诗歌创作主张是(B)A.师法汉魏B.师法唐诗C.师法宋诗D.兼学唐宋
33.陈维崧的词风是(D)
A.师法柳永,以赋为词B.师法周邦彦,典雅精工C.师法姜夔、张炎,清空婉约D.师法苏轼、辛弃疾,豪放苍凉
34.下列文学主张中,与晚明公安派思想相近的是(A)A.性灵说B.神韵说C.格调说D.肌理说
35.《荡寇志》的题材类型是(D)A.历史演义小说B.公案小说C.讽刺小说D.英雄传奇小说
36.目前《红楼梦》的通行版本是(D)A.脂评甲戌本B.脂评庚辰本C.程甲本D.程乙本
37.下列邝品中,与《长生殿》题材相同的是(A)A.《梧桐雨》B.《临川梦》C.《比目鱼》D.《奈何天》
38.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三项衡量标准是(C)
A.新意境、新语句、新风格B.古意境、新语句、新风格C.新意境、新语句、古风格D.新意境、古语句、新风格
29.辛亥革命期间,“有学问的革命家”章太炎《狱中赠邹容》中的名句是(C)
A.力填平等路,血灌自由苗B.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C.临命须掺手,乾坤两只头D.世人皆欲杀,法国一卢骚
30.南社中风格独特的诗人苏曼殊被誉为(D)
A.诗界革命一巨子B.同光体魁杰C.革命诗僧D.革命和尚
31.散曲套数[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新奇之处在于采用(A)
A.反讽手法B.象征手法C.情景交融手法D.夸张手法
32.杨维桢诗世秤(D)A.台阁体B.香奁体C.宫体D.铁崖体
33.《窦娥冤》最后一折让鬼魂出场,创作目的在于(A)
A.以非人间力量来解决人间问题,表达作者对现实的批判B.使鬼魂代表正义来抚慰良善,让窦娥的三桩誓愿一一实现
C.以鬼魂世界的美好映照现实世界的黑暗,暗示人间不如鬼域
D.以鬼魂世界的黑暗象征现实世界的黑暗,表达作者对现实的愤激之情
34.《琵琶记》的创作动机是(B)
A.为了宣扬神仙道化思想B.为了提倡风化,宣扬贤孝
C.为了宣讲“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道理D.为了揭示荣华富贵的虚妄
35.元好问诗歌的艺术风格主要是(A)A.悲凉雄健B.自然清新C.翻新出奇D.婉媚凄清
36.明代传奇剧《红梅记》的取材来源是(D)A.《集异记》B.《张于湖传》C.《吴越春秋》D.《剪灯新话》
37.在明代传奇中,经过魏良辅改造的声腔是(D)A.海盐腔B.余姚腔C.弋阳腔D.昆山腔
38.章回小说的起源是(C)A.“小说”B.“说经”C.“讲史”D.“说铁骑儿”
39.《三国演义》最为流行的本子是(D)
A.《新刻按鉴全像批评三国志传》B.《李酌吾先生批评三国志》
C.《笠翁评阅绘像三国志第一才子书》D.《第一才子书——三国演义》
40.竟陵派提倡的诗风是(C)A.典雅工丽B.清新自然C.幽深孤峭D.温柔敦厚
41.李贽文学主张的核心是(B)A.情真说B.童心说C.性灵说D.神韵说
42.《桃花扇》的基本故事是(C)
A.李甲和杜十娘的爱情故事B.柳梦梅和杜丽娘的爱情故事C.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爱情故事D.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
43.《聊斋志异》的文体类型是(B)
A.文言长篇小说B.文言短篇小说C.白话长篇小说D.白话短篇小说
44.王士禛诗歌理论的主要主张是(B)A.格调说 B.神韵说 C.肌理说 D.性灵说
45.姚鼐散文理论的主要观点是(C]
A.散文写作要讲求“义法”B.“神气”、“音节”、“字句”三者相互融通
C.“义理”、“考据”、“词章”三者兼备互容D.删芟“枝义”,刊落“冗辞”
46.《儒林外史》中王冕这个人物是(A)
A.保持人格独立,讲究文行出处的潇洒士人的代表B.牺牲自我和个性,追求科举功名的一般文土的代表
C.实现了科举理想,却不得任用的清苦京官的代表D.终生应举,却屡试不第的落魄士人的代表
47.李玉传奇的基本特征是(B]
A.多以历史题材表现深刻思想B.往往关注现实问题,有感而发C.讲求戏曲的娱乐功能和形式技巧 D.追求戏曲的案头阅读效果
48.黄遵宪1897年将自己的诗命名为(C)A.新学诗 B.新体诗 C.新派诗 D.新诗派
49.清末民初诗人樊增祥、易顺鼎被冠以“中晚唐诗派”的原因是(B)
A.其诗风近于中唐李贺B.其诗风近于晚唐温李C.其诗风近于晚唐杜牧D.其诗风近于中唐孟郊晚唐贾岛
50.以下诗句中为南社诗人苏曼殊所作的是(D)
A.声满东南几处箫B.去尚缠绵可付箫C.少年击剑更吹箫D.春雨楼头尺八箫
51.欧阳修作诗以气格为主,宋诗风气为之一变,其诗体被秤为(C)A.香奁体 B.西昆体C.古文体 D.元祐体
52.下列文人雅号中,属于苏轼的雅号是(D)A.六一居士 B.淮海居士C.后山居士 D.东坡居士
53.曾巩素以见秤的散文风格是(B)A.气势磅礴 B.古雅平正C.平易流畅 D.瘦硬简健
54.朱敦儒的词自成一体,被秤为(C)A.稼轩体 B.易安体C.樵歌体 D.诚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