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堂教学效益提升个人总结
课堂教学效益提升个人总结
张本强
在全区开展的课堂教学效益年活动中,我坚持认真做到 “质量第一”的指导思想,以课改工作为中心,狠抓了自己的课堂。
1、实验探路。从实际出发,针对本人所教学科的特点,拟订出激发学生学习相关学科内驱力的方法,积极开展研究和实验。研究中每位教师能积极收集相关的理论与经验,指导自己的实验研究,逐步探索出具有一定特色,行之有效的学生学习内驱力激发的策略和方法。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2、通过树立校、班的学习标兵,引导所有学生向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学习,营造了浓浓的学习氛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明显的提高,班级学风也得到了好转。
3、加强了自己身管理。通过效益提升,自己都能认真对自己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等教学工作,而且能够定期进行自我反省与反思。
4、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我能把研讨课堂教学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来抓,积极探索新授课、讲评课、复习课、自习课等不同课型的结构特点和规律,努力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看学生需要什么,学生喜欢什么,学生在乎什么,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从高效课堂的构建出发,从根本上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
5、对“转困促优”工作有了提升
学困生是班级和学科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也是教学工作的短板,只有真正抓好了学困生的管理,提高了学困生的学习水平和质量,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了班级整体能力和学习水平,因而,通过课堂效益提升活动,我充分认识到了学困生的重要性,对他们的负责就是对若干家庭的负责,对若干父母的负责,我加强了对学困生的管理,与他们交流谈心,帮他们分析原因,找出问题所在,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6、自我研究能力得到了提升。教学是教师的第一天职,提高教学水平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提升个人素养的关键。因而,我做到了自学与集体学习相结合,学习与观看光碟相结合,学习与交流心得相结合,自己学习与讲座指导相结合。
第二篇:课堂教学效益提升工程验收实施方案
粥店中学课堂教学大比武
暨“课堂教学效益提升工程”验收活动实施方案
为深入落实区教研室关于课堂教学效益提升工程的指导意见和学校的实施方案,进一步在全校营造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积极探索自主、高效、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教研氛围,推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全面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经学校研究决定,在期末复习阶段,在六七八年级开展本次活动。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益为中心,以强化集体备课为手段,以我校“目标驱动突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依托,参照区教研室的各科课堂教学模式,切实落实“三讲三不讲”的原则,处理好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间的关系,全面实施“二要五防六落实”的课堂教学策略。
二、活动安排
1、宣传发动阶段(6月6日——6月8日)
传达学校关于本次活动的相关安排,制定并下发实施方案
2、确定人选,积极准备阶段(6月11日——6月15 日)
各学科以备课组为单位通过抽选,确定授课教师和授课内容,以备课组为单位,通过集体备课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3、具体实施阶段(6月18日——6月22日)
三、相关要求与说明
1、全体教师要认真领会学校开展本次活动的意义,积极参与讲、听、评等各项活动。执教教师要认真准备,同备课组教师积极参加研讨与打磨工作。
2、各级部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要以高度的责任意识,按照学校的要求认真参与本次活动的组织工作。
3、执教教师要认真学习区教研室关于课堂教学效益提升工程的指导意见和学校的实施方案,在课堂教学中全面实施“二要五防六落实”的课堂教学策略。
4、名额分配
语数外以备课组为单位任意抽选一人(共9人),理化政史地生以学科为单位任意抽选一人(共6人),音体美学科各抽选一人(共3人)
5、学校按文理科由胡校长、苏校长、教务处、教科室、级部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组成评委组,根据《粥店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结合本学科特点,对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打分,结果计入本备课组全体教师的课堂教学考核。
6、各学科具体授课时间由学校统一安排。
注:活动日程安排表
四、组织领导
组长:胡朝军
副组长:苏健君
成员:丁桂宝孙庆芬李明张金龙陈兆瑞朱兆英、刘庆孟
周长虎付翠玲贠海燕刘淑晓卓荣翠刘学英郭明明
孙冬雪朱涛朱利孙晓燕毕东明许爱珍李英李晶
2012/6/6
第三篇:课堂教学效益提升工程计划
课堂教学效益提升工程计划 夏张中心小学
我校为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积极探索自主、高效、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推动全区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经研究决定,在我校实施课堂教学效益提升工程。
一、实施“提升工程”的总体要求
坚持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益为中心,以强化集体备课和校本教研为手段,以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高学习能力、学习效率为目的,加强“高效课堂”研究,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全面实施“二要五防六落实”的课堂教学策略。
“二要”是指要实行学案导学(小学低年级除外)、要实行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
“五防”是指防空讲、防单
一、防花架子、防假听、防假合作。“防空讲”就是防止教师不针对课程标准和学情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听不进去的现象,教师要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包括黑板、多媒体、实物展示(演示实验)、教学卡片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防单一”就是防止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单一,根据教学目标和学情,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设置富有个性和多样化的学习任务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防花架子”就是防止把教学过程变为纯粹的学生“自学自议”过程,把教师“放手”演变为教师“撒手”,把小组合作变成个别学生唱独角戏,用少数优等生的表演代替绝大多数学生的活动。“防假听”就是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听课状态的有效监控,适时提问,防止学生貌似在听讲,事实上思想在开小差的现象;“防假合作”是指课堂上讨论缺乏精心设计、讨论不能围绕中心问题进行的现象,这种讨论缺乏实质的交流与合作,小组中只关注优秀学生展示,缺少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防止假合作应做到四点:一是优化组合小组成员,明确分工;二是强化学生合作意识,各展其能;三是精心设计合作讨论的问题,设计的问题要有思维含量和讨论价值;四是实行竞争机制,及时评价。
“六落实”是指课前课上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要落实、创景激趣与情感培养要落实、学生合作交流要落实、教师精讲点拨要落实、课堂训练与拓展提升要落实、当堂达标要落实。
二、强化细节落实,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1、高度重视教学设计和学案的制作,提高备课的质量。要由基于教学内容的备课转为基于课程目标的备课,教师备课应做到“八备”——备课标要求、备教材重难点主干知识、备激趣情境设计、备问题设计、备学生活动设计、备学法指导、备当堂训练与作业的设计、备整体教学流程设计。在充分进行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的基础上,编制高质量的学案。学案应采取课前案、课中案和课后案三位一体的编写方式,学案设计要实现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的问题化,问题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要有启发性和探究的价值,要有层次性,并设置合理的台阶。各校要通过优秀教学设计展览和评比、优秀教案和优秀学案评选、备课案例评析研究、“高效课堂”教学反思、同课异构等活动,全面提高教师备课质量。
2、优化课堂教学策略,转变教与学的方式。一是牢固树立“为学而教”、“以学定教”的思想,努力践行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推行小组自主互助合作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二是转变教师角色,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教学严格做到“三讲三不讲”,即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点,学生已经学会了的不讲,学生没有自主学习探究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和学习状态的调控,提倡“三个高效”,即让每一位学生都高效,教师讲的每一句话都高效,课堂的每一分钟都高效。三是关注细节,善于从细节入手,优化课堂教与学的方式。教学细节看似简单,而简单中却孕育着深刻;看似平常,平常中却蕴含着智慧。教师要注意培养敏锐的细节意识,认真反思惯常的教学细节,及时捕捉有价值的教学细节,精心打造关键性教学细节。四是真正做到创景激趣,落实情感培养。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造生动有趣的情境”。情境一般有生活情境、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操作情境、竞争情境和活动情境等类型。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师生关系和谐、知、情、意相统一的课堂教学情景,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五是切实落实分层次教学,提高课堂的整体效益。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按照“低起点、小坡度、多层次、严要求”的教学策略,实行分层次教学,分层布置作业,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促进学生最优发展,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3、狠抓课前案的落实,提高课前自主学习的实效性。抓实抓细课前案的落实,在实施程序上采取“下发学案——自主预习——预习诊断”三个流程。教师必须提前将课前案发给学生,指定预习时间和收交方式,让学生利用双休日、自习或其他课余时间,自主开展预习活动。教师收交批阅后,根据预习情况和效果进行二次备课,以进一步完善教学策略。各学校要加强对学生课前案使用情况的督促和检查,建立课前案的批阅检查制度,每月至少组织一次评估,并将评估结果纳入教师的业务考核。
4、切实优化作业设计,提高当堂达标和训练检测的实效性。为强化课内当堂训练达标,提高反馈矫正的实效性,课堂训练应根据教学目的分层、分类设置,既要有针对一般学生的基础达标题,又要有针对优生的提高拓展题。要进一步突出课堂训练的基础性和针对性,完善课堂训练的展示方式,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训练中暴露的问题,以恰当的方法随时进行校正。落实当堂达标的要求,每节课都要精心设计达标题,要预留充足的达标时间,并对达标情况当堂进行总结反馈。
三、积极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全面提升。
。高效课堂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高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就其外延而言涵盖高效的课前精心准备、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实施和教师课后的反思与研究。各学校“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要体现以下四个原则,即瞄准一个目标——低耗时、高效益、轻负担、高质量;贯穿一条主线——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实现三个转变——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三维并重;摒弃三个无效——无效的提问、无效的讨论与互动、无效的阅读与训练。经过反复研讨和实践,构建起彰显各校办学特色和符合各学科特点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要进一步创新“高效课堂”的评价方式,各学校对课堂教学效益的评价,应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标,评价包括评学生“学”、教师“教”和教学效果。对学生的评价应采取“四度三量”的评价策略,即看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探究的深度和目标的达成度;看学生的思维量、信息量和训练量。对教师的评价应采取“六看”的评价策略,即看是否采取学案导学(小学低年级除外)、看是否坚持“学生中心”、看是否优化教学细节、看是否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看是否体现三维目标、看是否进行当堂检测和达标。
各单位要依据本指导意见,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出本单位的实施意见,并在实施过程中注意总结有效的做法,不断改进完善。区教研室今后开展的所有听评课活动,都将依据本意见的要求进行。
第四篇:个人课堂效益提升工程总结
个人课堂效益提升工程总结 在全区开展的课堂教学效益年活动中,我坚持落实新课程理念,积极探索自主、高效、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坚持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益为中心,以强化集体备课和校本教研为手段,以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高学习能力、学习效率为目的,加强“高效课堂”研究,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全面实施“二要五防六落实”的课堂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我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
1、高度重视教学设计和学案的制作,提高备课的质量。基于数学教学内容的不断变化,每节课都细心备课。基于每节课的目标的精心备课,我备课做到“八备”——备课标要求、备教材重难点主干知识、备激趣情境设计、备问题设计、备学生活动设计、备学法指导、备当堂训练与作业的设计、备整体教学流程设计。在充分进行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的基础上,编制高质量的学案。学案采取课前案、课中案和课后案三位一体的编写方式,学案设计以我校推行的“七步教学法”为基本模式,实现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的问题化,问题的设计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有启发性和探究的价值,有层次性,并设置合理的台阶。备课质量。
2、优化课堂教学策略,转变教与学的方式。
一是牢固树立了“为学而教”、“以学定教”的思想,努力践行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推行小组自主互助合作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是转变教师角色,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教学严格做到“三讲三不讲”,即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点,学生已经学会了的不讲,学生没有自主学习探究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和学习状态的调控,提倡“三个高效”,即让每一位学生都高效,教师讲的每一句话都高效,课堂的每一分钟都高效。
三是关注细节,善于从细节入手,优化课堂教与学的方式。教学细节看似简单,而简单中却孕育着深刻;看似平常,平常中却蕴含着智慧。我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敏锐的细节意识,认真反思惯常的教学细节,及时捕捉有价值的教学细节,精心打造关键性教学细节。四是真正做到创景激趣,落实情感培养。我在教学中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造生动有趣的情境”。我每节课都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知、情、意相统一的课堂教学情景,这样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五是切实落实分层次教学,提高课堂的整体效益。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按照“低起点、小坡度、多层次、严要求”的教学策略,实行分层次教学,分层布置作业,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促进学生最优发展,以求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3、狠抓课前案的落实,提高课前自主学习的实效性。我在教学中抓实抓细课前案的落实,在实施程序上采取“下发学案——自主预习——预习诊断”三个流程。我通常是提前将课前案发给学生,指定预习时间和收交方式,让学生利用双休日、自习或其他课余时间,自主开展预习活动。我在收交批阅后,根据预习情况和效果进行二次备课,以进一步完善教学策略。
4、切实优化作业设计,提高当堂达标和训练检测的实效性。为强化课内当堂训练达标,提高反馈矫正的实效性,课堂训练应根据教学目的分层、分类设置,我设计的作业题既有针对一般学生的基础达标题,又有针对优生的提高拓展题。落实当堂达标的要求,每节课都精心设计达标题,预留充足的达标时间,并对达标情况当堂进行总结反馈。
第五篇:提升历史课堂教学效益的几点尝试
提升历史课堂教学效益的几点尝试
公安县第二中学 文富国
【内容摘要】历史科如何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而能减轻学生负担呢?本文认为应抓住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实现历史课堂的整合化、生活化、情趣化、情感升华化。
【关键词】 整合化 生活化 情趣化 情感升华化
自实施素质教育以来,相关教育部门一直提倡对学生进行“减负”,学校也积极响应该政策。但同时问题也凸现出来了,学生减负的同时教学质量也有所下降。而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第一生命线,能不能在教学质量与学生减负之间寻找一个更佳的支撑点呢?笔者认为要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课堂是最主要的阵地,也是最直接与有效的途径;而要减负,也必须先从课堂教学入手,全面实施课堂减负。下面就以笔者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及同行们的听课中获取的一些感悟来谈谈如何细化历史课堂教学,减轻学生负担,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一、实现历史课堂的整合化,提升教学质量
所谓整合,是指“整体、综合、渗透、重组、互补、凝聚”之意,是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并使系统各个要素发挥最大效益。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掘教材中各知识点块之间的关系。对他们进行重新整合,以实现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引发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去探索未知,从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如在讲述必修一专题六《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一课时,按教材的顺序是先讲授古希腊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然后讲授希腊城邦,最后讲授古希腊公民。在备课过程中,笔者感觉如按照教材顺序依次讲解,固然有它的可取之处。但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教学中也无法形成一环扣一环的紧凑感。于是笔者就对教材作了重新整合。围绕 “古希腊为什么会成为民主政治的摇篮,文明的发祥地”该主题进行重新调整设计。先讲古希腊之所以会成为民主政治的摇篮,文明的发祥地是和古希腊公民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民主的主体是公民,古希腊之所以能实行民主,公民的素质是重要保障。在讲解了古希腊公民的素质之后,设问:古希腊的公民何以具备崇高的素质呢?引用苏格拉底被判死刑前夜的一段话进行过渡,“是城邦给了我生命,使我受到抚养和教育。我首先是城邦的孩子和仆人,比起父母和其他祖先来,城邦更为尊贵,更为可敬,更为神圣,她受到众神和所有理智的人的尊敬”。之后就很自然而然地过渡到第二部分内容的教学——希腊城邦制度为民主政治提供了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希腊城邦奠定了西方所有自由的意识, 自由的思想和自由的现实基础。”正是这种小国寡民的城邦,使得公民有较多机会直接参与城邦的公共事务,公民的积极性被广泛调动起来。然后再问:那么古希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小国寡民的城邦”?是什么赋予它的存在呢?学生便很容易地回答出是古希腊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所赋予的。最后就自然地引出第三部分的内容——古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通过这样的调整整合,学生便很清楚三者之间的密切联系,而且是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这样不仅使学生感觉耳目一新,而且也进一步培养锻炼了他们的逻辑思辨能力。
二、实现历史课堂的生活化,提升教学质量 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而历史总是过去性的,距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比较遥远。如果依旧采取灌输式的传统教法,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那样课堂教学犹如一潭死水,激不起一点点翻腾的浪花。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他们感兴趣的便是身边的琐事、新闻和其他生活素材。因此,课堂上我们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让生活走进课堂,把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到教学中,充分利用形象具体生动的情景素材,创设尽可能多的历史情景,使历史这一过去的生活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连接起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历史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那样学生的热情便会提高,历史课堂教学便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那么该如何构建具有浓郁生活气息、充满活力的课堂,以实现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呢?
(一)实现教材的生活化
朱熹诗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自然风光、文物古迹、电影电视、图片动画、民情风俗,国内外的重大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的话题等,这些都是历史教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我们应抓住历史和现实生活的契合点,把这些活生生的材料应用到课堂上。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历史是“活生生”的,是“有血有肉”的。
如必修一专题四《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一节,里面有一部分是讲“文革”历史,书本上关于“文革”的史实比较少。为更好地让学生对文革有更直观地了解,在上课前,我便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去采访身边的老人,并把采访的内容录音下来最后写成采访录。上课时让学生把自己采访来的成果展示出来并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这样学生成果得到认可,也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参与意识,使他们在乐中求学。再如在讲授必修二《中国古代经济政策》里的中国古代为什么要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时,便把“台州之战作战经过示意图”展示给学生。学生一看到“新河之战”非常激动兴奋,学习热情自然而然提升。把现实生活中素材搬进教学,使呆板的教学内容注入鲜活的生活元素,为课堂教学增添乐趣。这样不仅使学生学得“活”,也使自己教得“靓”。
(二)实现教师教学的生活化
1、教师语言实现生活化
苏霍姆林斯基深刻地指出:“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在较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可见教师语言的重要性。因此教师要恰当地运用生活味浓重、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尽量把史实故事化、生活化、直观化、通俗化,给学生展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历史画卷。如在听选修三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绥靖”政策内容时,按书上的解释学生一知半解,怎样能更通俗一点理解呢?那位老师告诉学生,“绥靖”为“安抚”的意思,就像一个孩子为了不让狗骚动,用手顺着它的毛进行抚摸,让它感到舒服。“绥靖”又有安定的意思,两者结合,就是用安抚的手段使其安静下来。这样生活化的课堂语言,学生很快从“绥靖”一词的含义中认识到英法等国讨好法西斯的本质。
2、教师课堂组织的生活化
课堂上,活动的主角是学生。因此,课堂教学的“生活化”,也就意味着教师要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将历史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其中,全身心的真正“动”起来,在“动”中体验,在“动”中感悟,在“动”中求知,在“动”中生成。如在讲授必修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一文时,笔者便依据学生的爱好,将与本节课有关联的、饱含深情而大家又熟悉的歌曲《白桦林》作为导入。一位理论家曾经这样说:“音乐是不需要中介的语言,它往往通过直感式的体验,让听者从音响感知中产生内心的情感体验,激起人们的类似联想。”因此用歌曲导入,深受学生欢迎,能一下子将他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课堂上,而且也使他们深深地感到:原来生活中处处都有历史,历史源于生活!从而使他们养成善于观察并不断积累史料的好习惯,使历史学习渐至佳境。
为了始终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勾起学生的求知欲,整个教学中便以《白桦林》的两个主人公在战争时期所写的信件的内容来贯穿始终(信件的内容是传递见证他们之间的坚贞不屈崇高的爱情)。让学生通过对主人公互往信件的内容解读来理解把握本节课的内容。整节课中,学生的参与度极其强烈,学习热情不断高涨,个个积极参与思考,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气氛非常活跃。这种与学生现实生活熟悉的情景教学,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又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实现学生学习的生活化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都有各自独特的精神世界。由于各人思考角度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对同一个历史事件就可能有不同的理解。正如“一千个读者的心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而历史的答案本身就具有多元性,开放性,并无权威性。因此课堂教学中,不能唯“标准答案”是从,不能用一个水平去衡量,应大力鼓励学生充分地无拘无束地展示生活中的自己,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尽情享受思想碰撞时那美妙的火花,让学生找回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态度。如上完《百家争鸣》后,便设置了“献计献策活动”:让学生运用儒、道、法、墨家等思想观点,对我校开展的“弘扬法制精神,建设和谐校园”进行献计献策。学生个个积极发言,见解也一个比一个新颖。在这思想交流碰撞过程中,学生的灵活性、独创性、敏捷性进一步得以培养,独特的品质和风格,独特的个性和特长逐渐形成。
三、实现历史课堂情趣化,提升教学质量
朱熹曾指出:“教人不见情趣,必不乐学。”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这都深刻鲜明地阐明了情趣是调动学生思维,点燃激情之火的催化剂,探求知识的内动力。什么是情趣?《现代汉语词典》对情趣是这样解释的,情趣指:①性情志趣;②情调趣味。因此情趣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情感体验来保持并发展这种兴趣。所以教学中,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趣因素,创设特定教学情境,调动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使他们能够在趣味中求知、在求知中得趣。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就时刻充满着快乐和成就感,当然也就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如必修三《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一课,教科书上很空洞,很无趣无味。怎样才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并轻松愉悦地掌握这节课呢?为此笔者苦思冥想,但苦无良策,碰巧一次在看电视节目“艺术人生”时,为纪念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首演五十周年,艺术人生栏目特邀请了《梁祝》的演奏家,他们讲述了《梁祝》五十年发展演变的历程——化蝶五十年。当时眼前一亮,这不刚好和我国文化有关吗?于是便把它引进课堂,以梁祝的发展为切入点,贯穿整个教学,让学生通过梁祝这一典型文化的发展历程来了解整个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整堂课中《梁祝》那细腻、柔美、缠绵令人如痴如醉的小提琴协奏曲轻响在教室里,每个学生都沉浸在这轻柔又高亢的音乐声中。学生感觉这节课过得特别快,课后还依旧陶醉在那令人如痴如醉的绝美的妙曲中。这就使得教学内容既深入浅出,又意味深长。
四、实现历史课堂的情感升华化,提升教学质量
有人说:没有情感的教学是没有生命力的。有了情感,知识就有了生命,学生就会感受到其中的魅力和价值。斯普朗格说过:教育的目的并非传授或接纳已有的东西,而是从人的生命深处唤醒他沉睡的自我意识,将人的生命感、创造力、价值感唤醒。陶行知提出要争取头脑解放、双手解放、眼睛解放、嘴巴解放、空间解放和时间解放这六大解放。历史课堂上,我们不仅仅只传授给学生一些知识,更要把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把历史教育的社会教育功能与人的发展教育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培养他们思考思辨观察的能力,更要在情感上升华。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情境中产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多创造情境,拨动学生的情感心弦,让学生与文本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敢于想己之所想,言己之所言,进行心灵深处的碰撞,擦出情感火花,实现情感的交融,使学生的情感一次次升华。
如必修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在课堂结尾时笔者又回归“白桦林”的歌曲,播放那独特忧伤,很有意境的曲调,使学生的心灵再次回归。学生情感在那静静的白桦林歌曲中不言而喻地再次得以升华。再如在教授《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一课时,最后巧妙地结合当时上课的日期——12月24日,刚好是圣诞节,笔者最后让学生联想展望: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未来会是怎样的呢,你们有哪些祝福送给它呢?之后放手让他们自由阐述,自由感慨,并把他们各自的祝福愿望挂在圣诞树上。最后由一位学生挑选一个经典的祝福与大家一起分享。在这交流分享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历史课堂中的情感得到更完美的表现。
整合化使课堂更加井然有序,生活化、情趣化使课堂更加有滋有味,情感升华化使得课堂更加回味无穷。“四化”创造了快乐轻松而有礼有效的课堂,有利于优化课堂,提高教学质量。课堂的美丽,源于用心。只有用心,只有持之以恒,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参考文献】
①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②单中惠、杨汉麟.西方教育学名著提要.[M].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 ③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④赵亚夫.课程教材教法.[M].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