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地区学龄前儿童教育情况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3 18:11: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地区学龄前儿童教育情况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地区学龄前儿童教育情况调研报告》。

第一篇:农村地区学龄前儿童教育情况调研报告

万年县地处江西省东北部,鄱阳湖东南岸,南邻华东交通枢纽鹰潭,北靠瓷都景德镇,皖赣铁路纵贯南北,国道206线穿境而过。县始建于明朝正德7年(公元1512年),因县治于万年峰下而得名。全县辖6镇6乡,现有人口36.5万人,幅员1139.65平方公里。其中4—7岁学龄前儿童2万多人,他们的学前教育现状牵动人心。

一、农村学前儿童教育现状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转移、劳务输出等多种经济形态的出现,不但改变了旧有的生产经营模式、思维意识形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村儿童的教育状况,相比较城镇同龄儿童的学前教育情况而言,当前我县农村学前儿童的教育状况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家庭指导落后,学前教育意识差

万年县农村28万人口中,初中文化普及率达56%,高中文化普及率达26%,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家庭中夫妻二人文化水平均达不到九年义务教育程度。这种文化水平现状直接影响并制约着他们对下一代的学前教育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削夺了学前儿童接受早期教育的权利,使农村儿童的教育输在了整个教育体系的赛程起跑线上。

2、师资力量薄弱,学前教育普及率低

经调研统计,当前我县农村儿童的学龄前教育场所大部分是各种小型托儿所、幼儿班,师资力量较为匮乏,既有师范类毕业生,也有高、初中毕业生,甚至还有30、40岁的农村家庭妇女;教学设备和教学场地有正规的,也有十分简陋的,一个农家小院、十几张小桌、几个塑料玩具、几本小人书就是农村孩子们对童年时光的全部回忆,而卫生、安全设备就更无法达到应有的标准水平,这样的师资教育资源对正在成长发育、迫切渴求感知外界事物的孩子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同时对家长而言,也是不能够让孩子放心入托的重要原因之一。

3、社会关注缺失,学前教育提升速度慢

随着全社会对《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的逐步贯彻、实施,更多的人开始关心、关注妇女儿童发展事业,但相对贫困儿童就学、弱势妇女维权等较为热点的话题,农村儿童的学前教育还没有受到其应有的重视和关注,从而在农村中无法营造学前教育的良好氛围,导致学前教育十几年如一日,进展缓慢。

4、制度建设松散,学前教育缺乏统一标准

在我国,学龄前儿童主要指3—7岁未达到上学年龄的儿童,这样的儿童应该在什么时候进入学前教育、接受何种科目的学前教育以及学前教育应分几个阶段在当前都没有相应的制度规范,也缺乏一定的指导参考,对于生活条件较为坚苦的农村而言,难免使家长产生受不受学前教育都行,接受好的教育和一般的没有差别的想法。

二、形成当前现状的主要原因

通过对掌握材料的仔细分析,我们发现,当前农村儿童学前教育另人堪忧现状的主要原因是多方面、多因素的,既有个体思想认识上的,也有经济发展环境诱因产生的,就我县而言,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农村经济相对落实,家长不愿支付儿童学前费用

在我县农村,3—7岁这一年龄段的孩子一般生活在祖孙几代的多人口家庭中,父母和祖父母均有时间和能力照顾、扶养,他们在育儿中考虑更多的是孩子是否吃饱、穿暖、身体健康,而很少考虑到孩子在幼儿阶段应该接受什么样的启萌教育。在我县农村中,一个孩子每个月的托儿费大约在几十元左右,很多农村家庭不愿将孩子送入到正规的学前教育机构,认为这是一笔可以节省的费用,不想花冤枉钱。

2、农村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对学前教育意识不强

通过入户走访统计,认为孩子不必进行学前教育,只要能正确数数,背几首唐诗,等上小学后再正规学习也不晚的农村家庭占60%,认为孩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接受学前教育的占25%,认为孩子必须接受正规学前教育的只占15%,这个数字充分体现了当前我县农村整体对儿童学前教育观念的滞后,反映了各有关部门对农村儿童学前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做的还不到位,全民儿童学前教育意识还有待加强。

3、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对特殊儿童管理不善

近年来,劳务输出逐渐成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改变传统生产模式、实现致富的重要途径,国家及全县各级政府也提供了相应的优惠政策,确保农民能够走出贫困、发展劳务经济。在农村经济及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农村“留守儿童、流出儿童、流散儿童”越来越多,这部分孩子一般都由父母托付给亲属、朋友照顾,因此无法进入正规的学前教育机构,或者是因为和父母共同生活在异地而很难进入当地的正规学前教育机构,所以大部分特殊儿童都处在了学前教育的夹缝之中,无论是在思想道德教育、品质性格塑造都是百害无一利的。

4、农村性别差异仍然存在,两性儿童受教育不均衡

在农村接受正规学前教育的儿童中,我们看到男童的数量大约为女童的2倍还多,通过访谈我们也了解到,在农村男女性别之间的差异确实仍然存在,很多家长在对孩子接受学前教育的问题上也存在男女选择现象,很少有家长愿意让女童到正规学前教育机构就学,因此经常在农村看到小女孩照看着更小的孩子,或是帮助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计。这种现象不但反映了当前农村在宣传、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上还存在的问题,更将导致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两性儿童乃至两性教育发展的不平衡,降低整个民族素质的发展潜力。

三、针对农村儿童学前教育发展的几点建议

农村儿童学前教育是孩子接受正规教育的第一步,是孩子体验集体生活、树立人生品格的开端,是九年义务教育体系的基础,至关重要。要想改变当前农村儿童学前教育现状不可能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更不能搞“一刀切”的方式,密切关注、不断尝试、符合实际才是可行之道,下面浅谈几点建议:

1、加强宣传力度,形成良好氛围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高尚的心灵是在劳动集体生活中逐渐培养起来的。”良好的学前教育不但可以让孩子在集体生活中学习知识,同时也能让他们从小就树立高尚的心灵,在人生的征程中树立正确的目标,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加大农村儿童学前教育宣传是当前首要工作,只要每个农村家庭都能够充分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那么这项事业将会大有可为,同时加大宣传也必将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帮助更多的父母明确积极求学的目的和意义。

2、联系职能部门,关注学前教育发展

妇儿工委、教育、妇联、青年团等相关职能部门应该从各自的角度出发,发挥职能作用,体现服务特色,充分协调,密切联系,在农村儿童学前教育工作中找到切合实际的突破口,推动学前教育的发展进程。

3、拔付专项资金,建立贫困救助机制

当前在我县还没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农村儿童学前教育机制,只有建立健全了包括教育制度、教育措施和针对贫困家庭的救助机制,才能把儿童学前教育这项工作更好的规范化、系统化、合理化、人性化。同时通过拔付专项资金专款专用,还可以确保整个学前教育机制的建立运行,更从社会救助的角度帮助农村的贫困学龄前儿童就学、入托,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4、开展专业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针对农村学前教育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可以通过劳动、职业教育等部门开设幼儿师范教育课堂,聘请专业讲师开展专业技能培训的方法予以解决,对部分边远地区的幼儿学前教育机构也可以采取专业人员下乡指导,帮助提高幼儿教学水平的措施得以改变,幼儿师资力量的整体提高将会推动该项从业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提升,给孩子创造良好的生活、学习、游戏环境。

5、加强审批审核,整合学前教育资源

万年县农村儿童学前教育班还存在一个较为显著的特点,那就是规模达标的不多,建议有关部门今后对于营利性托儿班的营业审批中,明确标准,提高门槛,对不符合的一概不予批准营业,同时加大现有幼儿机构的整合管理,适当撤销、合并,继续加强安全、卫生、教学设备上监督检查,努力做到每一家幼儿园都成为家长放心满意的幼儿之家。

总体看来,当前我县农村学前儿童的教育情况不容乐观,各项配套措施、制度还不够完善,在当前及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各相关部门还应该在农村儿童的学前教育问题上下大力气、用真功夫、施有效手段,迅速使这种状况得以改善,使城里的孩子和乡下的孩子一样拥有科学幼教的童年,站在发育成长的同一起跑线上,让祖国的每一朵花蕾都绽放的更加鲜艳。

第二篇:针对农村留守学龄前儿童教育的提案

针对农村留守学龄前儿童教育的提案

荒塘瑶族乡中心学校 盘玉清

据有关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约为60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为4000多万人,学龄前留守儿童的规模已经达到1983万人,其中85%以上居住在农村。留守儿童在近年已经引起了社会较多的注意,尤其是留守中小学生,对留守学龄前儿童的关注还比较少。

“三岁看大,七岁至老”,学前教育是孩子重要的成长阶段,是开发幼儿智力的关键时期。孩子们受教育机会不均等,原本智力水平相当的孩子,还没有进入义务教育阶段就形成接受能力上的落差,这些儿童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儿童生活环境差、就学机会差,导致了将来就业机会也差,只能从事一些较低级的、社会认可程度和报酬较低的工作,甚至由于没有稳定生活来源而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在这样的背景下,留守学龄前儿童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可以说,留守幼儿的良好教育是孩子本身的需要,更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

一、农村留守学龄前儿童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

按照国家的现行政策,学前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国家的财政支持并没有延伸到这一阶段,而是鼓励社会力量办学。由于在城市缺少住房,城市幼儿园收费高,总量不够等原因,从我们在农村的调研情况来看,在城市打工的农民工绝大部分选择把孩子留在老家。农村各地出现了一些村、乡镇一级的民办幼儿园。然而,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依然面临家庭关爱、家庭教育的缺失、学前教育滞后、社会关注不足的严重问题。

1)家庭关爱的缺失

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儿童从小缺乏爱抚和亲子间的情感交流,这影响了留守幼儿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亲子互动的缺失、抚养人模糊的职责意识,造成留守儿童缺乏对信任的感受和体验,孩子容易产生焦虑感和对别人的不信任,常常会表现出情绪、行为发展的异常,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有些孩子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容易退缩、感情淡漠,患上“爱的麻痹症”;有的则过度活跃、过分在意别人的关注,表现出一种“爱的饥渴症”。缺少对爱的感受和体验极有可能造成这些孩子将来缺少“爱”的能力。

2)家庭教育的缺失 首先表现为监护人观念的落后。学龄前留守儿童一般是由祖辈监护,在本次盐井村的调研中发现,大部分祖辈监护人认为:抚养幼儿就是让他吃饱穿暖就行;孩子送去幼儿园的目的也就是找个人把孩子看着,不出事就行。更有一部分监护人为了省钱或是家庭经济确实困难而不让适龄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绝大部分的监护人都严重忽视了孩子的智力开发。少数监护人有对孩子进行智力开发的意识,但由于自身文化素质有限,无法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学前教育。调研中,我们明显感受到大部分留守学龄前儿童在语言表达能力、对安全的认知、问题反应速度、肢体活跃程度方面,与其他儿童均有比较明显的差距。

3)学前教育的滞后

首先表现为幼儿园硬件设施的不足。农村一般一个乡设立一个幼儿园,其服务半径不足,且多为私立,办学条件较差。教室多为普通民房改建,室内、室外的活动场所都很有少,没有较为卫生的学生食堂和厕所,幼儿教育所需的配套设施也很缺乏,例如教辅资料、儿童玩具等。另外,农村幼儿园的师资力量相当薄弱。从事幼儿教育的老师多为本地居民,文化素质较低,未经过任何幼儿教育的相关培训,基本不具备幼儿教育的相关专业知识。有的地方还存在师资数量少且年龄偏老的情况。

4)社会关注的不足

各级政府对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入学问题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是针对学龄前留守儿童的学前教育还在思考阶段。

二、对策建议

1)建议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纳入政府的公共服务体系。加大幼儿教育的财政投入力度,使得幼儿教育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市场为辅的局面。对已有的农村幼儿园增加财政补贴,并建议把农村留守幼儿教育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农民工工作等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置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之中,实现幼儿教育的均等化。

2)加强幼师培训,提高幼师队伍素质,规范开办幼儿园资格审批。

通过政府投入专项经费招聘合格师资和管理者,定向委托学校培训等多种形式,为幼儿园比例的公办教师,确保幼儿园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和稳定性。在农村,建议召集当地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如高中毕业生、返乡寻求就业机会的大中专毕业生等进行幼师教育培训,对于开设幼儿园的业主对其进行资格认证,提高该行业从业人员素质。

3)通过各种渠道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早教观念。

电视广播节目中设立专门栏目版块,借助一些社会团体开展义务培训活动,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早教观念,特别是在农村,对留守幼儿的监护人进行观念转变的引导以及相关早教技能的培训。

4)提供条件,使留守儿童能与父母一起生活,就近入园。

一方面通过提供廉租房,方便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把孩子带在身边,留守儿童转变为流动儿童,另一方面,为这些进城的流动儿童提供教育券,享受平等的入园政策,使其能够在住所就近的幼儿园入读。

5)通过立法保障和政府鼓励,使社会上的企业、个人、非营利组织等有合法便捷的渠道对留守幼儿的教育进行帮扶。

如鼓励志愿者下乡为农村幼儿园做义工,为上晚班、周末班的家长看孩子,为农村幼儿园捐赠图书、玩具等等。

第三篇:关于留守儿童教育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留守儿童教育情况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比例越来越高,留守儿童的数量激增,据初步统计,我市农村留守儿童乐平市小学26286人,占在校生总数的41.9%,初中11422人,占35.8%;浮梁县小学3503人,占18.6%,初中1278人,占14.1%;昌江区小学3155人,占23%,初中1136人,占29%,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总数达46780多人。面对这一庞大的特殊群体,为了贯彻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坚持育人为本,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根据今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的部署,11月12日至12月28日景德镇市教育局副局长张学锋带领督导室全体成员,走访了乐平市、浮梁县、昌江区和珠山区的部分学校,深入到不同类型的多个乡镇、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学校的基本做法

我市很多农村乡镇中小学留守儿童占学生总数的40%以上,最多的乡镇甚至高达70%。面对留守儿童教育难题,各学校纷纷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在困难面前,广大教育工作者选择了给自己加压,对留守儿童不歧视、不冷落、不放弃,努力让每位留守儿童学会自主学习、独立生活,创造条件使得他们与其他学生一样,生活上享受到温暖、学习上得到关爱。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是及时与家长沟通。农村中小学普遍对留守儿童进行了登记,建立了联系卡,昌江区丽阳乡余家希望小学还挤出资金,按生均每学期1元的电话费补助教师,加强教师与家长的交流,增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效果。鱼山镇中心学校还提出要求,让教师经常家访,改变教育方式方法,上门送关爱,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

二是教师无偿辅导。不少学校采取放学以后对留守儿童开小灶的措施,延长教师工作时间,无偿辅导学生作业,通过托管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三是指导家庭教育。鱼山中学抓住春节外出务工人员返乡高峰,召开家长会对监护人进行指导,争取家庭教育的配合。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家长以前的那种只关心学习成绩,不关心学生心理;只知道训斥责备,不懂得理解关爱;只关心物质生活,不重视精神支持等不良心态。

四是鼓励学生交流。乐平市塔前中学还专门安排了热线电话,鼓励留守儿童与家长沟通。鱼山镇中心学校开展红领巾帮扶,鼓励学生结伴同进,组织留守儿童才艺展示和竞赛活动,为留守儿童打开心扉,增进与外界交流创造条件。多项活动的开展,也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

五是教师结对帮扶。浮梁县福港学校,中层以上干部都下到班级蹲点,与班主任共同做好教育工作,并采取结队帮扶的做法,有针对性地对特殊留守儿童进行教育,还动员学校教师捐款捐物,为留守儿童买雨伞、雨鞋,给留守儿童送温暖,留守学生受到很大鼓舞。塔前中学让一部分留守儿童,将生活费委托班主任代为管理,帮助他们科学理财,使家长消除了后顾之忧。

各校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许多留守儿童得到多方面的关心和帮助,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付出了很大努力,但由于数量较多,教育的工作量很大,牵涉面又广,仅靠教育一家很难但此重任,尤其是教师负担过重,教育经费紧张,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确实存在很多困难。

二、存在的教育问题

在调研中发现,由于正常的家庭教育缺失,留守儿童身心发展尤其是思想品德、心理健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日渐突出,由于数量庞大,近期看来似乎只是家庭问题,若干年后就有可能成为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存在的教育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教育严重缺失

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不少外出打工父母与孩子每年才联系一至二次,甚至有的父母基本上一年内都不与孩子联系。尽管有相当部分的外出务工父母一年返家探亲一次(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但父母常年在外,孩子缺少亲情的关怀,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尤其是孩子的情感教育几乎成为空白,由于他们处于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很多问题得不到解答,心理需求也无法满足,致使大多数留守儿童情感方面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一定缺陷,如性格孤僻、寂寞空虚、难以沟通、攻击性强等等。有些在外务工父母为提高孩子的生活水平和学习条件,经常给家里寄钱、寄物,导致一些留守儿童存在乱花钱的状况,这很不利于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

调查显示,平均约有65%(有的县区高达70%)的留守儿童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由于祖孙年龄相差一般都在40至50岁左右,老人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极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孩子往往只能在物质生活上得到保障,精神和道德上的管束与引导无从谈起。因此,无论是从体力还是智力上都无法完全承担起对孙辈的监护和教育的重任。

2、学习状况令人担忧

由于祖辈大都受教育程度不高,甚至有一部分是半文盲,年龄的代沟无法在思想上沟通,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调查结果显示,有不少留守儿童学习成绩较差,在学习上明显处于劣势;大多数教师也反映留守儿童中“学困生”、“问题学生”较多,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缺乏热情,多有厌学倾向。一方面缺少父母的关爱,而祖辈的文化水平较弱,学习上缺乏监督;另一方面,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践性内容增加,需要家长适当辅导,爷爷奶奶心有余而力不足。从作业的完成情况来看,留守儿童的作业态度和质量都有明显不足,留守儿童年龄都不大,没有父母的监督和指导,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然不够,学习状况很不理想。

3、心理健康出现异常

很大部分留守儿童思想健康出现偏差,更谈不上远大理想、热爱祖国等思想境界,甚至一部份儿童还没有

形成一种价值取向。出现不遵守规章制度、不诚实、拉帮结派、欺负同学、顶撞祖辈、我行我素、甚至小偷小摸等不良习气。依靠父母得到的物质享受,极易形成孩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的习气,并有可能形成“读书无用沦”、“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

调查发现,在中学阶段,留守儿童中心理不健康的比例要明显高于其他正常儿童,通常表现出冲动、好怒、焦虑、自闭等不良的心理特征。遇到不顺心的事,不能与自己的同学或朋友正常交流,受到挫折,无人倾诉,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较为明显,如不能得到合理的引导,很可能产生不良后果。

4、人身安全难以监管

据教师反映,大多数承担监护的祖辈,不仅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学习辅导,对思想教育、人格培养更是无能为力,家庭教育十分薄弱。不少家庭的老人还有打麻将、饮酒、迷信等成规陋习,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学校教育如果不能与家庭教育很好配合,容易造成安全监管的诸多问题。教师对学生的监管只能在课堂,放学以后和节假日学生自我支配的时间成为学校监管不到的真空。由于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位,老师无法向家长了解他们课余时间的情况,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不良品行危害学生人身安全。有的留守儿童学校、家长两头欺骗,出现逃学、偷偷上网等现象,甚至个别人有偷窃行为,成为“问题学生”,对他们本身也会产生很大的安全问题。

5、很多教师不堪重负

留守儿童数目激增,很多负担都落在了老师身上,尤其是班主任教师体验到较重的工作负荷,工作内容也比以前繁杂琐碎,有的教师感到情感资源被极度耗尽,尤其不能忍受留守儿童的捣乱行为。如学生生活中的说是都要帮忙处理,中午要监管学生吃饭睡觉,下午放学还要时刻看护学生的安全。许多小学教师除了上课,批改大量的作业,还要组织参加各种课外活动,既要辅导留守儿童的学习,又要抽出时间对他们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留守儿童的难教难管也加大了教师的心理压力,教师常常表现出持续的精力不济、极度疲劳,甚至感到如此繁重的工作难以承担,很难适应目前教育工作的需要,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也表现出太多的无奈。

三、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针对以上情况,以及调查过程中对各校经验的总结,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建立健全联系制度

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各级各类学校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学生的家底,规范留守学生的档案和联系卡制度。(范文网 www.xiexiebang.com)档案内容也有待进一步完善,不仅要包括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住址、留守原因,家长务工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留守孩子临时监护人的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还要记录定期与留守儿童的父母沟通、定期与临时监护人沟通、定期与村委会(社区)沟通的内容。学校要及时补充、变更档案,以学生为中心组成关爱网络,时刻关注留守孩子的成长。广泛开展家访,上门送温暖,融洽师生关系,要适时反映倾向性问题,与家庭、社会合作共同做好教育工作。

2、适当增加政府投入

作为地方政府,必须考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相关经费,一方面要适当增加教师补贴;另一方面要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建立托管中心,改善食宿条件,可以填补双休日、节假日监管的空白。针对当前双亲外出打工的中小学学生双休日和暑假无人监管的情况,结合“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等项目的实施,在有条件的地方改扩建一批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留守儿童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现状,解除外出务工父母的“后顾之忧”。同时,加强对寄宿制学校的教学、生活、安全方面的管理,建立留守儿童托管中心,专门聘请教师来管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3、广泛开展家教指导

各学校可以印发《致留守儿童家长的一封信》,与家长进行书面交流,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达成共识,形成合力。针对当前家庭、村委会和学校之间缺乏有机的合作与沟通的现状,建立行之有效的家庭、村委会和学校联动的关爱网络。学校要指导家长正确处理家庭创收与子女教育的关系,为增进留守儿童与父母交流,学校可以开通家长热线电话,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提供网络视屏交流,让留守儿童感受到更多的温暖和关怀,让家长随时了解子女学习和发展情况,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引导、鼓励和教育。学校和老师与临时监护人也要保持经常性联系,指导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努力为他们营造正常家庭的心理氛围和教育环境。

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有条件的农村初中,要配备心理学专业教师,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有针对性地开展主题教育,针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开展专题教育。重大节日或有特殊意义的日子为他们举行相关活动,如孩子生日举办献爱心活动等;针对一些留守孩子的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问题,设立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咨询、心理教育讲座,定期开展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提供交流的平台,为学生打开“心结”。加强立志教育,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独立生活能力,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性。教师要及时掌握他们的心理状况,教育他们控制不健康情绪的若干方法,培养他们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引导他们采取积极的态度寻找快乐,将人生道理同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为学生营造一个合理、科学的精神世界。

5、学校适当分担责任

学校可以为每个留守儿童安排一个托管老师,实行留守儿童定期谈心制度,加强监管、沟通、交流,针对不同情况,提高工作的实效性,充分利用教师的权威性,努力消除祖辈代沟造成的不利影响。学校举办各种有意义

第四篇:关于留守儿童教育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留守儿童教育情况的调研报告

目录

高达70%。面对留守儿童教育难题,各学校纷纷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在困难面前,广大教育工作者选择了给自己加压,对留守儿童不歧视、不冷落、不放弃,努力让每位留守儿童学会自主学习、独立生活,创造条件使得他们与其他学生一样,生活上享受到温暖、学习上得到关爱。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是及时与家长沟通。农村中小学普遍对留守儿童进行了登记,建立了联系卡,昌江区丽阳乡余家希望小学还挤出资金,按生均每学期1元的电话费补助教师,加强教师与家长的交流,增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效果。鱼山镇中心学校还提出要求,让教师经常家访,改变教育方式方法,上门送关爱,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

二是教师无偿辅导。不少学校采取放学以后对留守儿童开小灶的措施,延长教师工作时间,无偿辅导学生作业,通过托管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三是指导家庭教育。鱼山中学抓住春节外出务工人员返乡高峰,召开家长会对监护人进行指导,争取家庭教育的配合(推荐访问:)。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家长以前的那种只关心学习成绩,不关心学生心理;只知道训斥责备,不懂得理解关爱;只关心物质生活,不重视精神支持等不良心态。

四是鼓励学生交流。乐平市塔前中学还专门安排了热线电话,鼓励留守儿童与家长沟通。鱼山镇中心学校开展红领巾帮扶,鼓励学生结伴同进,组织留守儿童才艺展示和竞赛活动,为留守儿童打开心扉,增进与外界交流创造条件。多项活动的开展,也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

五是教师结对帮扶。浮梁县福港学校,中层以上干部都下到班级蹲点,与班主任共同做好教育工作,并采取结队帮扶的做法,有针对性地对特殊留守儿童进行教育,还动员学校教师捐款捐物,为留守儿童买雨伞、雨鞋,给留守儿童送温

暖,留守学生受到很大鼓舞。塔前中学让一部分留守儿童,将生活费委托班主任代为管理,帮助他们科学理财,使家长消除了后顾之忧。

各校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许多留守儿童得到多方面的关心和帮助,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付出了很大努力,但由于数量较多,教育的工作量很大,牵涉面又广,仅靠教育一家很难但此重任,尤其是教师负担过重,教育经费紧张,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确实存在很多困难。

二、存在的教育问题

在调研中发现,由于正常的家庭教育缺失,留守儿童身心发展尤其是思想品德、心理健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日渐突出,由于数量庞大,近期看来似乎只是家庭问题,若干年后就有可能成为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存在的教育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教育严重缺失

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不少外出打工父母与孩子每年才联系一至二次,甚至有的父母基本上一年内都不与孩子联系。尽管有相当部分的外出务工父母一年返家探亲一次(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但父母常年在外,孩子缺少亲情的关怀,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尤其是孩子的情感教育几乎成为空白,由于他们处于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很多问题得不到解答,心理需求也无法满足,致使大多数留守儿童情感方面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一定缺陷,如性格孤僻、寂寞空虚、难以沟通、攻击性强等等。有些在外务工父母为提高孩子的生活水平和学习条件,经常给家里寄钱、寄物,导致一些留守儿童存在乱花钱的状况,这很不利于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

调查显示,平均约有65%(有的县区高达70%)的留守儿童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由于祖孙年龄相差一般都在40至50岁左右,老人与留守儿童

思想观念差异极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孩子往往只能在物质生活上得到保障,精神和道德上的管束与引导无从谈起。因此,无论是从体力还是智力上都无法完全承担起对孙辈的监护和教育的重任。

2、学习状况令人担忧

由于祖辈大都受教育程度不高,甚至有一部分是半文盲,年龄的代沟无法在思想上沟通,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调查结果显示,有不少留守儿童学习成绩较差,在学习上明显处于劣势;大多数教师也反映留守儿童中“学困生”、“问题学生”较多,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缺乏热情,多有厌学倾向。一方面缺少父母的关爱,而祖辈的文化水平较弱,学习上缺乏监督;另一方面,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践性内容增加,需要家长适当辅导,爷爷奶奶心有余而力不足。从作业的完成情况来看,留守儿童的作业态度和质量都有明显不足,留守儿童年龄都不大,没有父母的监督和指导,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然不够,学习状况很不理想。

3、心理健康出现异常

很大部分留守儿童思想健康出现偏差,更谈不上远大理想、热爱祖国等思想境界,甚至一部份儿童还没有

形成一种价值取向。出现不遵守规章制度、不诚实、拉帮结派、欺负同学、顶撞祖辈、我行我素、甚至小偷小摸等不良习气。依靠父母得到的物质享受,极易形成孩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的习气,并有可能形成“读书无用沦”、“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

调查发现,在中学阶段,留守儿童中心理不健康的比例要明显高于其他正常儿童,通常表现出冲动、好怒、焦虑、自闭等不良的心理特征。遇到不顺心的事,不能与自己的同学或朋友正常交流,受到挫折,无人倾诉,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较

为明显,如不能得到合理的引导,很可能产生不良后果。

4、人身安全难以监管

据教师反映,大多数承担监护的祖辈,不仅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学习辅导,对思想教育、人格培养更是无能为力,家庭教育十分薄弱。不少家庭的老人还有打麻将、饮酒、迷信等成规陋习,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学校教育如果不能与家庭教育很好配合,容易造成安全监管的诸多问题。教师对学生的监管只能在课堂,放学以后和节假日学生自我支配的时间成为学校监管不到的真空。由于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位,老师无法向家长了解他们课余时间的情况,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不良品行危害学生人身安全。有的留守儿童学校、家长两头欺骗,出现逃学、偷偷上网等现象,甚至个别人有偷窃行为,成为“问题学生”,对他们本身也会产生很大的安全问题。

5、很多教师不堪重负

留守儿童数目激增,很多负担都落在了老师身上,尤其是班主任教师体验到较重的工作负荷,工作内容也比以前繁杂琐碎,有的教师感到情感资源被极度耗尽,尤其不能忍受留守儿童的捣乱行为。如学生生活中的说是都要帮忙处理,中午要监管学生吃饭睡觉,下午放学还要时刻看护学生的安全。许多小学教师除了上课,批改大量的作业,还要组织参加各种课外活动,既要辅导留守儿童的学习,又要抽出时间对他们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留守儿童的难教难管也加大了教师的心理压力,教师常常表现出持续的精力不济、极度疲劳,甚至感到如此繁重的工作难以承担,很难适应目前教育工作的需要,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也表现出太多的无奈。

三、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针对以上情况,以及调查过程中对各校经验的总结,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建立健全联系制度

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各级各类学校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学生的家底,规范留守学生的档案和联系卡制度。()档案内容也有待进一步完善,不仅要包括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住址、留守原因,家长务工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留守孩子临时监护人的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还要记录定期与留守儿童的父母沟通、定期与临时监护人沟通、定期与村委会(社区)沟通的内容。学校要及时补充、变更档案,以学生为中心组成关爱网络,时刻关注留守孩子的成长。广泛开展家访,上门送温暖,融洽师生关系,要适时反映倾向性问题,与家庭、社会合作共同做好教育工作。

2、适当增加政府投入

作为地方政府,必须考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相关经费,一方面要适当增加教师补贴;另一方面要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建立托管中心,改善食宿条件,可以填补双休日、节假日监管的空白。针对当前双亲外出打工的中小学学生双休日和暑假无人监管的情况,结合“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等项目的实施,在有条件的地方改扩建一批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留守儿童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现状,解除外出务工父母的“后顾之忧”。同时,加强对寄宿制学校的教学、生活、安全方面的管理,建立留守儿童托管中心,专门聘请教师来管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3、广泛开展家教指导

各学校可以印发《致留守儿童家长的一封信》,与家长进行书面交流,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达成共识,形成合力。针对当前家庭、村委会和学校之间缺乏有机的合作与沟通的现状,建立行之有效的家庭、村委会和学校联动的关爱网络。学校要指导家长正确处理家庭创收与子女教育的关系,为增进留守

儿童与父母交流,学校可以开通家长热线电话,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提供网络视屏交流,让留守儿童感受到更多的温暖和关怀,让家长随时了解子女学习和发展情况,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引导、鼓励和教育。学校和老师与临时监护人也要保持经常性联系,指导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努力为他们营造正常家庭的心理氛围和教育环境。

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有条件的农村初中,要配备心理学专业教师,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有针对性地开展主题教育,针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开展专题教育。重大节日或有特殊意义的日子为他们举行相关活动,如孩子生日举办献爱心活动等;针对一些留守孩子的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问题,设立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咨询、心理教育讲座,定期开展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提供交流的平台,为学生打开“心结”。加强立志教育,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独立生活能力,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性。教师要及时掌握他们的心理状况,教育他们控制不健康情绪的若干方法,培养他们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引导他们采取积极的态度寻找快乐,将人生道理同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为学生营造一个合理、科学的精神世界。

5、学校适当分担责任

学校可以为每个留守儿童安排一个托管老师,实行留守儿童定期谈心制度,加强监管、沟通、交流,针对不同情况,提高工作的实效性,充分利用教师的权威性,努力消除祖辈代沟造成的不利影响。学校举办各种有意义

我校出川小学服务半径7.5公里,服务人口1500人。我校接受义务教育学生27人。一年级15人,二年级12人。

因我校地处偏远山区,经济相对落后,除了播种玉米以外,没有其他经济收入,所以年轻劳力都以外出打工谋生,年老父母亲在家照看孩子,致使留守学生成为普遍存在问题。我们对在校的27名学生进行了详细了解,留守儿童有11人,其中一方外出达到91%,双方外出达到9%,留守儿童占学生数的41%。

目前的学习状况满意,仅15%的孩子觉得父母外出务工 对学习有不好的影响。在日常的生活中,他们的生活、学习管教也较以前有了大的改观,73%的留守家庭会督促孩子的学习。

二、存在的问题

1、家长培训渠道不畅。调查显示,农村家长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父亲占76.6%,母亲占65.8%。他们的家庭教育经验有40%是来自长辈的经验,35%是自己从小的体验。因此,他们学习家庭教育知识的积极性非常高,90%的家长有培训的需求,但只有13%的家长有过相关的学习机会。

2、留守儿童学习压力大。跟孩子的家庭话题,60%的家长选择了学习和健康,过于集中的关注给留守儿童的学习带来压力。数据显示,70%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成绩“优秀”或者“良好”,但是43%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绩不满意,另有26.6%的学生认为“自己成绩未达到父母的期望”,家长和孩子对成绩的认可度有较大差距,体现了孩子们在学习方面的不自信。

3、情感缺失现象依然存在。调查中,44%的父母因“太忙,没时间,顾不上”等原因只能跟孩子保持电话沟通。但留守儿童对这种沟通并不满意,63%的留守儿童希望能跟父母生活在一起,59%的孩子希望父母至少每天联系一次,48%的孩子承认父母不在,缺乏保护,胆小怕事。

三、建议与对策

留守流动儿童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牵涉面较广的社会系统工程。我们建议如下:

1、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责任。建议各级党委政府着眼未来,重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一是整合教育、民政、劳动等政府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相互协作,整章建制,做到依规办事。二是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社会群众团体的作用,支持他们依据章程开展关爱活动和志愿服务,做到有人管事。三是适当倾斜技能培训、贫困助学、社会救助等资金安排,把普及家庭教育工作经费纳入公共财政,做到有钱做事。

2、家庭要成为关爱留守儿童的“ 区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情况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一、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一)基本情况

我区辖8县1市1特区,共有169个乡镇办事处,2945 个行政村,人口近400万,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9·58%。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走出家门外出打工的农村青壮年越来越多,许多孩子都交给了老人或亲戚抚养代管。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区外出打工的家长有7万多人,留守儿童有5万3千余人。在留守儿童中,由父亲在家照顾的有9540人,由母亲在家照顾的有16960人,由爷爷奶奶照顾的有23320人,由其他亲人照顾的有3710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教育确实存在一些负面影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学习较差。一方面,打工父母对子女总体期待过 低,部分农民工潜意识里认为,农村孩子学业有成的机率不高,对孩子的学习期望值较低,缺乏硬性约束,将孩子的学业定位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上,将孩子的前途定位在外出打工上。另一方面,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介入过 少。从各村的调查情况来看,有91.4%的留守儿童和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等祖辈生活在一起,作为一个特殊的监护群体,这些老人普遍年龄大,身体差,且大多是文盲,不 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还由于年龄差距大,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极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

2、性格缺陷。由于外出务工的父母打工地以广东、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区为主,常年在外奔波,从事的多是体力活或做小生意,收入微薄,生活艰苦,劳

动强度高,空闲时间少,与留守子女联系较少,对于孩子的成长缺乏 足够的关心、帮助和指导。青少年正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 时期,长期与父母分离,极易使他们的性格个性变得极端化,要么内向、自卑、孤僻,要么任性、放荡,甚至滋惹事非。另外,通过调查发现,在留守儿童中,放纵溺爱型家长的比例比其他儿童的比例要高得多。究其原因,主要是监护人不敢管,不会管,留守孩子几乎生活在无限 制状态下,无形中助长了其自私任性、霸道蛮横、逆反心理重、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而且随着父母外出时间 越长,性格变化越快,且年龄越小,变化越大。

3、缺乏亲情。父母在外打工对留守儿童生活的影响较为复杂,其中情感缺乏问题是最严重也是最现实的问题。研究表明,亲子抚养比隔代抚养和寄养能更好地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亲情关系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 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同时,根据调查和座谈的情况,大多数留守儿童表现出对家庭经济、父母健康和安全的忧虑,不希望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且年龄越大,越表现 出对家庭完整和父母关怀的强烈需求,对生活的满意度逐步降低。

4、行为偏差。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少年,其行为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他律阶

段,自律能力很弱。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由于缺 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存在行为偏差。调查中发现,许多留守孩子在家里不听祖辈教 导,在学校道德品行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等行为,有的迷恋桌球 室、网吧和游戏厅,甚至与

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成人 混在一起。

5、价值扭曲。打工经济的蓬勃发展,使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但部分外出打工者平时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较少,特别是部分父母们长期在外,因 无法照顾孩子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进行补偿,使得留守孩子拥有零花钱的数量增加,使用自由度提高,极易形成孩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并直接导致“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观念的形成,把人生发展方向定位为打工挣钱,热衷于吃喝玩乐,在学习中缺乏进取心和刻苦钻研精神,得过且 过,不求上进。

6、安全隐患。由于学校、家庭之间存在安全衔接上的“真空”,学校不可能面面俱到,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 等安全隐患无处不在。以思南县邵家桥镇为例,XX年1至9月,共发生留守儿童违法犯罪事件17起,占青少年违法犯罪的 53%,其中较严重的打架斗殴事件4起,溺水事件2起,死亡1人,交通事件1起,死亡1人,偷盗事件10起。事例1 :今年7月,一个父母长年在外的学生对奶奶谎称到学校上课而用父母寄来的钱买了一辆旧摩托车开到5公 里外的赵家坝小河游泳被淹死。事例2:今年4月26日,邵家桥镇先锋村先锋组一个由公婆照看的留守在家三岁的 小男孩,与其姐姐在公路上,不幸被一辆大货车后护轮壳 挂倒,拖行近20米后落地死亡。事例3:小学三年级的女 生陈某,因父亲外出打工六年无音讯,母亲两年前出去寻 找至今未归,长期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由于平时管教不严,养成小偷小摸的习惯,并且经验丰富,专门伙同其 他同学偷东西,在她的床下查到小食品和各种玩具足足有 100斤重。

(三)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留守儿童教育生活问题的产生,除了留守儿童自身的因素,还有来自家 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原因。

1、家庭方面:由于外出务工父母收入普遍不高,居无定所,城镇教育费 用较高,难以将子女带在身边;平时与子女缺少沟通,疏于管教,造成亲情谈 漠,孩子缺乏安全感;留守儿童大多数由年迈而没有文化的爷爷奶奶照顾隔代抚养大多偏于溺爱,以生活照顾为主,知识、精力上基本无法代替父母履行品德培养辅导、督促孩子学习的义务,即使父辈有一方在家,由于要操持整 个家庭生活,辅导、督促的力度也被大大削弱,因此,留守儿童的家庭文化和 道德教育基本处于空白。

2、学校方面:侧重在校时段教学管理,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难以顾 及,与家长的沟通难以实现,对那些“问题儿童”难以管理,有的学校在教育 无效时干脆放任不管,一推了之,致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脱节。

3、社会方面:农村基础教育薄弱,教育资源缺乏,教育观念陈旧,不能 有效地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关怀的不足;对一些娱乐场所不能有效管理,也 使一些留守儿童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学校、家庭、社会三大教育中出现盲区是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四)所做的工作及成效

近几年来,我区各级党政、有关部门、各级各类学校高度重视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和帮扶工作,经济上给以扶持、生活上给以照顾、情感上给以关爱、学习上给以帮助、思想上给 以沟通,开展了多项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帮扶活动,留守儿童工作得到了有效推进。一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和帮扶工作作为落实《未成年人

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义务教育法》,贯彻十七大精神及加强

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 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一些党政领导多次深入基层调研留守儿童工作情况,安排部署留守儿童工作。如印江县罗场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下发了“关于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管理意见”。对留守儿童家长、委托监护人和所在学校提出了明确要求。并积极探索教育管理办法。各级关工委积极主动配合,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和助手。XX年地区关工委、地区教育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对农村留守儿童开展社会调查的通知”,要求各县、市、特区关工委、教育局配合妇联等部门认真开展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研究工作。地区关工委还先后到印江县罗场乡、石阡县的中坝、本庄等乡镇调研。各县、市、特区都开展了调研活动,掌握了 学生的生活困难,从调查的情况看,全区很少有留守儿童因家庭困难而辍学。

三是各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关工委、团委、妇联、农办、公安等部门密切配合,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通过结对帮扶、联谊慰问、社会环境综合治理、网吧整治等,为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提供了宽松、和谐、健康、安全的环 境。各单位、各乡镇、村委会、社会广泛参与,积极配合教育部门,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结对进行教育管理,并对特困留守儿童给予资助。目前,各相关单位各司其职,部门间密切配合,社会人士广泛参与,齐抓共管留守儿童的工作格局已基本形成。

四是初步探索出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模式。如 创建了以罗场中学和罗场小学为代表的“罗中模式”和“罗小模式”。罗中模式就是与学校附近的王德芬女士联合创建“留守学生之家”。按照“生活自理、学习自主、行为自尊、健康自强”的“四自”教育宗旨,采取社会帮扶、学校负责、政府监管的“三位一体”管理模式。由王德芬提供“留守学生之家”场所,并担当“家长”,配备管理人员,收取适当生活费,负责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日常管理工作。学校成立留守学生工作领导小组,以加强管理。并与教师签定责任状,实行“两包三保”责任制,即班主任包班、科任教师包学生,保留守学生不辍学、保留守学生在班上学习不掉队、保留守学生在校不严重违规违纪。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定期对“留守学生之家”的教育和管理进行检查和指导。罗场中学还开办了“留守学生家长学校”,帮助其提高教育子女的能力,对家长提出了“五个一”的要求,即要求外出务工家长每周一个电话,每月一封信,每月和班主任联系一次,每学期与科任教师联系一次,每学年至少回家一次。并注重留守学生的教育,开展了“五个一”活动,即改正一个缺点,做一件好事,交一份满意答卷,为学校添一份光彩,做一名合格中学生。还注重培养留守学生的健康心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坚持正面

引导,辅以严格要求。罗小模式就是针对留守学生年龄小,身心还不健全的特点,采取留守学生亲戚连亲戚、朋友连朋友的形式留一名亲戚或朋友在家作监护人,一年一换,轮流担任代理家长。思南县林家寨小学创建了“学校+老年协会+留守儿童”的管理模式,即建立一个“留守学生之

家”,学校教师和村老年协会成员与1至5名留守儿童结对子,与他们谈心、交心,了解其想法和心理动向,帮助他们实现自已的良好愿望,让他们感受“家”的温暖和学校的快乐。

二、对策和建议

关爱留守儿童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件大事,关系社会的安定和团 结,关系公民整体素质的提高,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与支持,需要各相 关部门及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参与。通过构建组织管理、职能保护、社会 呵护、学校监管、亲属监护“五大关系”网络,努力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 长创造有利的条件。

1、强化政府统筹,构建组织管理网络。政府及有关方面要高度重视留守 儿童教育问题,切实担负起责任。首先,要提高认识,把留守儿童教育成长问 题纳入政府议事日程,加强领导,明确牵头单位,建立由宣传部、精神文明 办、农办、公安、教育、司法、民政、关工委、妇联、共青团等多部门组成的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协调小组,并形成制度,一年召开1-2次会议,汇报和研究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其次,要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研究,制定有利留守儿童教育成长的政策,尽快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保障留守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o

2、加强部门合作,构建职能保护网络。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协调小组 成员单位要加强联系,共同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宣传部和精神文明办要加 大

宣传力度,引导和教育人们提高关爱留守儿童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引导 和教育外出务工家长转变家庭教育观念,强化监管责任;教育部门要形成教育保护合力,出台相应的关爱和保护政策与措施,加强监督和检查,强化学校对留守学生的监管和教育力度。不断加大农村中小学基础建设投资的力度,逐步建设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吸收留守儿童住校。公安部门要加大对侵犯留守儿童权益行为的打击,净化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教育环境;司法部门要深入基层开展法律宣传和咨询活动,增强留守儿童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民政部门要关心贫困留守儿童的生活,把贫困留守儿童列入救济对象。关工委、妇联、共青团等组织要从各自的工作实际出发,通过创办留守儿童家长示范学校、代理家长学校,开展志愿者服务、结对子互帮、亲情热线等活动,把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落到实处。

3、发挥基层组织作用,构社会呵护网络。全区各乡镇、村(居)委会 应尽快做好留守儿童档案的建设工作,全面掌握留守儿童的有关情况,针对各 类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更切合实际地解决留守儿童的生活教育 问题。对于那些生活较困难和问题突出的留守儿童要特别关注,建立社区帮扶中心,并组织干部到留守儿童家里慰问,切实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实际问题。要加强农村基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由村支部负责,统筹乡村学校的老 师、村妇代会主任、退休老同志、共青团员等各方面力量,给予留守儿童“一 对一”的特别关怀,组织他们开展有益的集体活动,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 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4、完善学校教育,构建学校监管网络。学校要健全关爱留守学生的制 度,建立留守儿童专门档案,对留守学生这个特殊群体,除了知识的传授和学业的管理外,要给他们更多的心灵关怀,更多地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心理状况,关注

他们的成长变化,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情况。学校的心理老师要对留守儿童及时进行疏导教育,弥补父母不在身边的家庭教育缺失。要丰富课余文化生活,吸引留守儿童参加文明健康的活动,让他们融入集体之中,消除他们的孤独感、自卑感;重视办好农村家长学校,定期与外出打工的父母、代养人联系沟通,交换意见,或者可以充分利用假期和春节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指导他们开展正确的家庭教育,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监管网络。

5、强化监护责任,构建亲属监护网络。相关单位要通过多种方式,引导 家长在外出务工的同时,把孩子的生活和教育事情安排好,外出打工后要加强 与孩子沟通、学会交流以及教育孩子的科学方式和方法,发挥家长对孩子的独 特的教育功能,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此外,要加强临时监护人的家庭教育指 导,转变监护理念,引导临时监护人及其他亲属对孩子的文化道德教育和精神 需求给予更多的关注。让远离父母的孩子真正感到“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 有人帮”,合力营造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所7.4万名学生,占学生总数的91.5%,农村现有留守儿童近5000名,约占全县儿童总数的9%.。农村留守学生中,由爷爷、奶奶监护的有2781名,由亲戚朋友监护的有1615名,由邻居监护的有197名,由大孩子监护的有88名,缺乏监护人的有300名。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在学校教育中,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处境相对不利

在农村,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家中只剩妇女、小孩、老人。因此,在儿童教育方面,存在两个方面问题:一是祖辈无力教育“留守儿童”。一部分家庭父母均外出打工,孩子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住在一起。由于目前农村中祖辈所受的教育程度大多不高,甚至不少部分还是文盲,无力承担起对孙辈的教育监护重任。二是外出务工父母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存在认识偏差。有的进城务工的农民受现实环境的误导,认为不用读多少书也一样能在城里赚钱,甚至比农村的“知识分子”们赚的钱还要多,尤其是现在刚毕业的大学生普遍难就业,因此,农村新的读书无用论抬头,家长认识上存在偏差,认为孩子读不读书并不很重要,不管学历高低,将来都要外出打工,对孩子的学习也就不闻不问,放纵自如。另外,有些家庭虽然只有父亲或母亲单方外出打工,但由于留在家中一方要独自承担繁重的农活、家务,往往无暇顾及对孩子的教育。缺少了家庭的配合,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效果就大打折扣。由于家庭教育缺位,老师没法向家长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仅凭课堂上的几节课,难于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动态。有些调皮的孩子抓住这个空档,在学校欺骗老师,在家里又蒙骗监护人,导致学校对“留守儿童”的管理陷入尴尬。而教育引导的不及时到位,使得“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普遍低于“非留守儿童”。

2、与同龄的其他孩子相比,农村“留守儿童”存在较大的心理健康问题

情感的沟通是建立亲子感情、促进子女心理健康的重要方式,不良沟通或缺乏沟通对孩子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极为不利。在忽略型的家庭中,儿童会因为得不到关心、得不到父母的爱而产生孤独感,并会逐渐形成富于攻击、冷酷、自我甚至放荡的不良品质,常常会有情绪不稳定、反复无常、容易触怒、对周围的事物漠不关心的心态。“留守儿童”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强烈的倾诉、关爱和指导需求,这种情绪需求长期积累得不到正常疏导和满足,会严重危害他们的心理健康,致使一些“留守儿童”或变得自私任性以自我为中心,或性格孤僻举动反常,容易产生畸形、厌世心理。目前我县农村家庭多数有2个孩子,经济收入不高,生活压力大,“留守儿童”在学习之余还得承担繁重的家务活,想念父母又长期不能相见,与祖辈又存在亲情差距,缺乏沟通交流,容易表现出冲动、好怒、焦虑、神经质、自闭等不良心理特征,与同龄的其他孩子相比,“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要严重得多。

(三)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以及城乡分割的教育制度是产生“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原因。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表面上看是父母外出打工不在身边造成的,其实根本原因在于城乡结构管理带来的深层次矛盾。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农业比较利益的下降,工业和 学非常困难。一方面是民工子 关于石鼓旅游伞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一、石鼓镇旅游伞产业发展概况

(一)石鼓镇旅游伞业发展的总体状况

1.石鼓镇旅游伞产业分布情况。全镇共有14家旅游伞成品伞厂,40多家配件厂,形成了完整的制伞产业链,共吸纳从业人员XX余人,年产成品伞500万把,占到了全国工艺伞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年创产值近XX万元,创利300多万元,新增劳务收入400多万元。

2.石鼓镇旅游伞的制作特点。石鼓旅游伞的品种繁多。以面料的选用来分,有绢、布、纸、绒四大系列。以伞的尺寸来分,有15cm~600cm(伞面直径)的8个规格。按伞的用途来分,有装饰伞、旅游伞、工艺伞三大系列。总共有10个花面、500多个品种。

不同于流水生产的晴雨伞,石鼓伞全由手工制作,一把伞要5天,经历浸泡、药水煮、刮青、劈撑骨、制伞杆、制伞轱辘、分边、穿艺、糊伞、打口、画花、收伞、质检等80多道工序才能完工。大部分工序需熟练工人精工细作,小部分流水线完成。

3.石鼓镇旅游伞产业的市场定位。XX-XX年,从市场销售来看,随着伞的功能转化,石鼓旅游伞的市场定位主要倾向于发达、较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大中城市、风景名胜旅游区。主要消费群体定位于中高收入人群。石鼓旅游伞内销北京、杭州、福建、桂林、南岳等地,出口美国、日本、马来西亚、新家坡、意大利、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产品供不应求,出口量占到总产量的90%,前来签订产品订单的络绎不绝。XX年后,受金融危机影响,石鼓旅游伞出口市场严重萎缩,镇旅游伞行业协会转变销售策略,把目光面准国内日益兴盛的旅游市场,通过拉动内需来化解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石鼓旅游伞业的发展优势

石鼓制伞业能够在经历600多年的兴衰沉浮后流传至今,就充分说明它具有强盛的产业生命力。而这种生命力是由其丰富的产品内涵和特定的市场需求所决定的。

1.市场空间广阔。在制伞业的初始阶段,伞具作为人们不可缺少的日常生活用品,为制伞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而产品用途多样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使伞市的地域空间和消费群体快速扩充,加快了石鼓伞走出湖南、走出国门的步伐。

2.原料供应便捷。旅游伞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80多道工序全部是手工制作,且分工精细、专业化程度高,以石鼓目前的产量计算,可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XX多人,年创劳务收入300多万元。制伞的主要原料楠竹、杂木、桐油均是就地取材,可带动农村相关产业发展。所以,农村为制伞业的发展提供了一片沃土。

3.发展基础牢固。制伞工艺中的80多道工艺均需娴熟的手工技能,石鼓制伞业600多年的发展历史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制伞技术工人和管理、营销能人,这是石鼓制伞业最宝贵的人力资源,夯实了产业发展基础,并可有效避免同质化竞争。

4.时代内涵丰富。传统工艺技术和时尚消费理念的有机嫁接,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市场资源的有机整合,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的有机联动。绿色、低碳、环保等顺应时代发展方向的特征,赋予了石鼓制伞业“传统特色”的产业时代内涵,产业发展“内存”充裕。

5.产业优势明显。纯手工制作的产业特色,使制伞业对场地、设备、资金没有太高的要求,适合于分散生产、流水作业、统一销售的生产经营组织形式,这

是其它制造业所不具备的发展优势。

二、制约石鼓镇旅游伞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石鼓制伞业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基础坚实、需求可观,且产品颇具特色竞争优势,发展前景广阔。但,石鼓制伞业的发展历史决定了产业的传统色彩浓厚、小农经济意识浓于市场经济意识。要实现传统产业与市场经济的完全对接,石鼓制伞业仍有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1.对旅游伞产业重视不够,引导不到位,扶持力度不强。

在发展理念上,作为农业大县,我们注重对外招商引资,探索走工业强县之路,却忽视了对传统特色产业的发掘、壮大。石鼓镇有油茶产业、石材产业和旅游伞行业三大重点产业,其中石材产业为XX年的招商引资项目,被定位为石鼓镇的支柱产业,为使其尽快生产盈利,各级政府出台了一些列的扶持奖励政策。而旅游伞业作为石鼓的传统特色产业,虽然由政府引导,成立了旅游伞行业协会,但由于缺乏引导管理,协会如同虚设,镇内的旅游伞企业仍然呈各自为政的状态,由于缺乏政策和资金支持,石鼓镇最大的旅游伞龙头企业石鼓工艺品公司,现改名竹缘伞业,竟然由规模化生产企业重新回到家庭式工坊生产模式,出现“倒退”现象。

2.自主创新能力弱、缺乏自主品牌,整体竞争力不强

石鼓旅游伞产业是在传统工艺技术的基础上,融合现代时尚消费理念而开发出来的一项新兴产业,目前石鼓旅游伞业以出口为主,其经营模式是按客商提供的货样按单生产,只有少数客户要求企业自行设计生产,而大多数的生产形式是客户对产品规格、选用材料、数量进行限定,企业根据客户需求而组织生产。造成石鼓旅游伞企业品牌意识不强,对新工艺、新技术模仿力较强,但缺乏自行设计能力,更谈不上产品开发,且石鼓镇14家旅游伞厂,真正注册的只有竹缘伞

厂1家,其他13家伞厂及相关配套加工点都不具备正式的法人资格,该镇生产的旅游伞全部实行贴牌生产,产品及其包装上,不仅没有自己的生产地址、联系方式,更没有自己的商标。千千万万的消费者在使用了石鼓伞以后,却不知道是谁生产的,石鼓人甚至连自己生产的伞都不知道贴上了什么牌子,销到哪里去了。在市场经济舞台上,石鼓的制伞人成了地地道道的“替身演员”,品牌效应无从谈起。没有自己品牌所产生的后果是利润被无限压缩,制作出一把伞只能赚到几毛钱。

3.粗放型增长特征明显,资源环境约束加剧

石鼓镇旅游伞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镇内14家伞厂普遍存在生产规模小、设备陈旧、工艺落后、技术装备水平低、资源依赖性加剧等局限性。同时,众多旅游伞企业的管理技术、节能技术水平不高,节能理念缺乏,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而近年来,由于旅游伞产业的繁荣发展,对原材料的需求量不断增长,制伞的主要原料楠竹、杂木、桐油在石鼓镇已难以完全满足需求,交通位置不便、道路通行状况差等加剧了旅游伞制作成本不断提高,资源环境的压力制约着石鼓旅游伞业的发展壮大。

4.产品趋同现象严重,低水平竞争时有发生

无论是高新技术产业还是传统产业,均普遍存在空间聚集。石鼓镇14家旅游伞厂,从原材料到制作工艺都大同小异,1家能生产出来的产品,其他13家都能制作出来,技术含量相同,产品趋同现象严重导致市场竞争激烈,行业内恶意降价竞争时有发生,产品价格不升反降,因此而导致制伞工人劳动强度大而工资水平低、技术人才外流、中青年劳动力不愿意学艺制伞,传统制伞技术面临失传危机。虽然成立了旅游伞行业协会,但协会未能真正起到促进全镇14家旅游厂协同发展的作用,镇内各家伞厂之间互相封锁技术、市场等信息,甚至互挖墙脚

时有发生,严重阻碍了旅游伞产业发展壮大步伐。

三、破解石鼓旅游伞业发展瓶颈的对策

作为湖南制伞业的发源地,为了发展,石鼓旅游伞告别了传统纯手工作坊的生产方式,采取局部流水作业,构建了全面的产业链,旅游伞产业逐步发展壮大。然而,产业链不够成熟,制伞企业分布较为零散,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发展后劲不够强,产品层次较低,没有自己的品牌等问题的存在,令该镇制伞业总体竞争力不够强,大部分利润被品牌厂商赚取等尴尬局面。如何有效破解旅游伞业的发展瓶颈,实现产业发展目标,带动镇域经济快速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成了目前我们亟待探讨的问题。

1.政府高度重视,科学规划引导

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辩证对待招商引资和做大做强传统产业的关系。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要根据石鼓旅游伞业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科学地制定旅游伞业的短期、中期和长期规划,以规划为引领,发挥调控和引导作用,充分发掘旅游伞行业协会的作用,利用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千方百计延伸产业链,把传统特色产业扶大、扶优、扶强、扶精、扶深,努力打造最具生命力、竞争力的块状经济,尽快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区域经济格局。

2.加强自主创新,着力打造本地品牌

彻底转变过去加工点式的生产模式,规范石鼓旅游伞企业的注册和商标注册,形成本地旅游伞业自主品牌。以旅游伞行业协会为平台,积极引导和鼓励旅游伞企业加大对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的投入,通过设立科研基金,在资金上大力支持旅游伞企业研发新产品、开发新材料,从功能、外形、实用等方面着手,推出新产品、专利产品和高档次产品,抢占国内外市场。通过产品包装、印制精美的产品宣传册、积极参加国际国内的产品交易会、建立专业网站、发布产品广告、建立产品责任机制等市场化运作,树立产品形象,提高产品知名度。同时,积极引进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旅游伞业的生产技术和流程,提高行业的生产效率,以实现石鼓旅游伞业生产配套本地化,使石鼓旅游伞业尽快形成原材料生产、零配件生产、伞骨架组成、成品伞制作等一整套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以及旅游伞行业协会通过构建交流平台,组织旅游伞企业,同时邀请相关职能部门、行业协会参加,每半年召开一次行业形势分析会,突出品牌建设与质量管理,形成一种信息交流的长效机制。

3.转变发展理念,构建集约生态型发展模式

受资源环境因素影响,石鼓旅游伞业发展壮大的约束不断加大,过去粗放型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企业要发展,就要向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的集约生态性模式转变,着力解决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对传统的工艺技术设备进行改造,从原材料和生产环节抓起,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加大对国内外市场的调研力度,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推出更多具有市场前景的环境友好型新产品,注重人性化管理,引进新的生产设备,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劳动强度,进一步改善工作环境,让企业在科技化、人性化的道路上前行。要走绿色、低碳、环保、节能的企业发展之路,最重要的是转变旅游伞企业主及相关从业人员的理念,采取交流、培训等手段,大力灌输环保、降耗、节能理念,由旅游伞行业协会组织协会会员企业外出考察活动,注重对政府扶持地方特色经济、行业协会服务会员企业、旅游伞企业发展建设、循环经济等方面的经验学习,聘请专家为旅游伞业健康成长把脉支招。

第五篇:国内儿童教育应用调研报告

国内儿童教育应用(网站)调查

一、APP分享平台

前言:此类主要是儿童教育的应用市场,主要是收录各类儿童教育类的APP,产品内容基本靠第三方提供,他们帮忙做推广,需要特别提出的是,其中淘米妈妈已经开始盈利,因为其大部分APP都是自己的,通过用户付费或产品植入广告的方式盈利,其CEO汪海滨华科毕业,在腾讯做了几年,主管腾讯QQ宠物部,后出来创业,由曾李青投资,目前淘米已经上市。工程师爸爸:收录超过2万多个儿童教育App的完整信息,已经成为国内儿童教育软件分享的主要平台。

淘米妈妈:淘米妈妈是一个儿童应用推荐网站,专门为年轻的80后妈妈们准备了大量的儿童歌曲、儿童故事、儿童益智游戏等。

易迪乐园:收集和开发各种适合儿童的网络资源。

魔力小孩:为安琪艾可旗下的全资子公司,魔力小孩舞台曾获“AppStore Rewind 2011”,包括魔力小孩火车、唱机、拼图等产品。

91儿童应用中心:推荐国内外数千款iOS儿童应用,涵盖儿歌童谣、有声读物、益智游戏、育儿知识等,满足0-6岁宝宝日常学习娱乐需要。

二、数字图书及教育

前言:此类最大的特点就是所有的APP都拥有版权,目前这类特点是,基本都有一定的盈利能力,因为都拥有APP内容的产生能力,此模式也决定了他们发展比较缓慢,但由于内容具有原创性,避免了内容抄袭和产品同质化,市场的认可度也较高,资本市场也比较看好这类,其中的佼佼者乐豚、appletreebook、成都铁皮人以及炫目红马都拿到了数百万美金级的投资。

宝宝童话:网龙公司专门为0~6岁儿童提供优质电子读物、视频等资讯的一个平台。

三、儿童游戏互动娱乐

前言:此类主要侧重于儿童娱乐,如游戏、动画、唱歌、跳舞等,这类主要以网站形式居多,游戏也主要以页游的形式出现,这类型应该说很早就出现了,但是没有一家真正做大做强,包括腾讯,主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 PC端对于儿童来讲,操作比较麻烦,特别是7岁以下的幼儿,PC终端也比较笨重不容易普及(还没有那个幼儿园会给每个小孩配电脑);二是PC端操作不可控(小孩子很有可能上网干其他的事,家长和老师不放心),应该说,基于WEB的教育主要还是以成人教育培训为主。腾讯儿童频道:由腾讯打造的纯粹干净的儿童社区。拥有丰富的儿童游戏、儿童教育、儿歌等资源。

贝瓦网:一个内容丰富的儿童成长平台,向学龄前儿童和父母提供儿童喜爱的歌曲、故事、启蒙教育资讯等内容。

巴别时代:儿童学语言游戏产品开发商,其中的《巴别小精灵》更将核心玩法和英语学习相结合,开创了寓教于乐网络游戏的先河。

薇薇魔法屋:适合0-6岁婴幼儿的亲子游戏大全网站,拥有大量的幼儿小游戏,亲子游戏,智力小游戏,幼儿游戏大全,亲子游戏大全,智力游戏大全,中文flash儿歌,中文童谣,英文儿歌等。欧拉岛:一款专为对3~8岁儿童设计的在线网页3D教学游戏,游戏邀请的教育专家来自于哈佛,密西根,斯坦福等大学。

考拉岛:数学在线教育网站。网站主要面向5-12岁少年儿童及其家长,为小学1-6年级的学生提供一个集数学辅导、练习、提升的在线互动学习的平台。

馒头网:针对5到15岁儿童全力打造的中国最大的集学习、娱乐、购物于一体的综合性儿童网站。

天空树:在线娱乐、社交社区和兴趣部落,为他们的家长提供分享社区、育儿圈子、亲子活动和儿童教育资源等服务。

卡酷岛:专为儿童打造游戏社区,并且可以来这里写日志、传照片、分享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多姿多彩的梦想,与同学、朋友开心交流。

酷米网:专门为15岁以下的中国孩子提供绿色健康、积极向上的动画、儿童剧、儿童游戏及相关服务的专业网站。

百田信息:开发了数款儿童网游,建立健康的儿童网游社区,适合6-14岁年龄。

悟空识字:一款专门为三至八岁学龄小朋友早期阅读和上小学准备的儿童识字游戏,采用的是大家熟悉的《西游记》故事背景,已发布ipad版。

宝贝全计划:宝贝全计划是一款针对0-6岁儿童教育的移动应用软件,它集合了居家游戏、童话故事、儿歌、童谣等实用功能,帮助年轻父母在家培育宝宝。

有伴网:通过卡通形象小伴龙呈现丰富有趣的儿童歌曲、儿童故事、儿童舞蹈、儿童小游戏等内容以进行儿童启蒙教育的平台。

四、家长社区网站

前言:此类主要是妈妈分享类社区。

宝宝树:育儿社区网站,提供育儿博客,为准备怀孕、怀孕期以及0-6岁的婴幼儿父母提供育儿知识与育儿问答等内容。

微宝贝:传授育儿知识、育儿微博互动、育儿专家点评、怀孕妈妈大事提醒、为一体的综合社区,有自己的App客户端。

好育园:提供备孕、怀孕、分娩期、新生儿、婴幼儿、学龄前、宝宝教育、健康呵护等育儿知识以及幼儿园信息的网站。

总结:就我了解的情况看,第一类和第二类比较有发展前景,尤其是第二类。而且从目前的情况看,纯抄袭很难突围,因为目前此类产品内容的同质化已经相当泛滥了,要想真正做一款受欢迎的产品,内容的原创性是必须,当然,我们可以考虑跟内容提供商合作,但是风险也不小,一般都要先预付一定的版权费,而且内容的选取,产品的设计要求很高,七月底说的,找一款受欢迎的APP模仿,然后再慢慢做我们的应用市场,现在看来,这条路未必行得通,APP其实有很强的时效性,三个月之前受欢迎,三个月以后大部分的都会被遗忘,因此,如果做儿童教育,找准切入点很重要。

下载农村地区学龄前儿童教育情况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地区学龄前儿童教育情况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调研报告提纲

    留守孩教育现状调研报告提纲 (前言)当前国内侨乡留守孩教育情况。 一 我县留守孩教育现状。 二 我县留守孩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习成绩处下游 (二)性格心绪易波动 (三)行为自控较薄......

    农村教育儿童教育状况调研实践报告

    实践发现农村儿童教育中的“短板”撰文者:陈雪摘要: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花朵。而儿童发展受三个环境影响:遗传,环境和教育。我们以实践团队的形式对于农村儿童们做了调查问......

    农村地区打、防、控工作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地区打、防、控工作的调研报告我辖区位于**,是传统农业乡镇,3.8万人口中有99﹪的人口是农民,其安全防范意识差,打、防、控工程开展受限。我辖区治安状况稳定,但盗窃等可防......

    农村地区开展社区矫正工作调研报告

    这是一篇关于调研报告的范文,可以提供大家借鉴! 我国的社区矫正工作目前正从城市向农村全面铺开,由于农村地区较之城市而言,在经济、社会、文化等诸方面处于相对落后的局面,这势......

    铜仁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情况调研报告

    铜仁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情况调研报告为了抓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努力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地区关工委、地区教育局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各县、市、特区关工委、教......

    定陶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生活情况调研报告

    定陶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生活情况调研报告根据定陶县政协的安排,政协文教卫委员会于0八年四---五月份就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生活问题,深入到教育部门、村委会、学校和留守儿童家庭......

    出川小学留守儿童教育情况专题调研报告材料

    出川小学留守儿童教育情况专题调研报告材料 寺耳镇中心校: 我校出川小学服务半径7.5公里,服务人口1500人。我校接受义务教育学生27人。一年级15人,二年级12人。 因我校地处偏远......

    定陶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生活情况调研报告

    定陶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生活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定陶县政协的安排,政协文教卫委员会于0八年四---五月份就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生活问题,深入到教育部门、村委会、学校和留守儿童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