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第七章综合练习(简答题)[范文]

时间:2019-05-13 18:11: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第七章综合练习(简答题)[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第七章综合练习(简答题)[范文]》。

第一篇: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第七章综合练习(简答题)[范文]

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第七章综合练习(论述题)

1.举例说明当代世界各国学制发展的一般趋势。

答:第一,重视学前教育。当今世界许多国家普遍把幼儿教育纳入学制体系甚至有人提出把“学前教育”概念改为“前初等教育”。英国、朝鲜、瑞士等国把小学前的一二年幼儿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的组成部分,加强它与初等教育的衔接。幼儿教育发展规模扩大,美国在1975年5岁儿童入园率就超过了85%,法国在1980年3岁儿童入园率已达到90%。可见,重视幼儿教育,将其纳入学校教育体系,加强与初等教育的衔接,扩大其规模,已成为普遍趋势。

许多国家积极为智力超常儿童的发展创造条件,在学制上作出一些弹性规定,如允许提前入学、允许跳级、设立特殊学校和特殊班级等。

第二,小学入学年龄提前,义务教育年限延长。在学制改革中,许多国家规定的入学年龄有所提前。如法国实行“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一体化”,儿童5岁开始接受小学教育;英国儿童5岁进入第一级学校。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民群众教育要求的不断增强,使义务教育年限呈不断延长乏势。如英国义务教育年限为11年,法国为10年,德国为12年,美国为10年。

第三,高等教育多级化,学校类型多样化。高等教育得到长足发展,大多数国家形成了三级层次:初级层次为学习2—3年的专科教育,美国称社区学院,日本称短期大学,法国称短期技术大学,德国称高等专科学校。中级层次为学习4—5年的本科教育,主要是综合大学和文、理、工、商、医等学院。高级层次为研究生教育,分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两级,各学习2—3年。此后还有“博士后教育”。

随着教育自身的发展,尤其是终身教育思想的传播,当代的学校类型也日益多样化,多数国家不仅有国立、公立学校,还有私立学校;除了全日制普通学校,还有各种广播电视学校、函授学校、夜大学、自学考试助学班等多种类型。

2.试述我国现行学制的制度类型及其改革问题。

答:我国现在实行九年义务教育。这一阶段由小学和初中教育构成,有五四制和六三制两种主要的制度类型。

第一,五四制和六三制的特点。(略)

第二,五四学制的理论根据、具体操作方法、实验成效。(略)

第三,六三学制的理论根据、具体操作方法及其成效。(略)

文章来自赤峰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chifeng.offcn.com

第二篇:江苏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简答题集萃

江苏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简答题集萃一

1.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与特点。

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相对立的,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教育。素质教育是充分开发受教育者潜能的教育,是以社会文化塑造社会合格成员的教育,是促进受教育者个性化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特点是:①面向全体学生;②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③让学生主动发展。

2.素质教育对广大教师的自我完善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为适应素质教育的实施,广大教师除要具有合格教师必备的基本条件外,还必须具备以下素质:①全面育人的思想素质;②复合的专业知识和智慧;③参与发展和研究的意识能力;

3.简述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从教育领域来讲,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教育能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教育具有道德教化,能力培养,文化传承及创新等多种功能,是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其次,教育能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

学生既具有社会性,又具有个体性,既担任了相应的社会角色和社会义务,又有发展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权利。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能在帮助学生适应社会和张扬个性的同时,实现其社会化和个性化的统一,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

再次,教育本身需要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教育自身也是具有生长性的,也需要改革和创新,只有不断推陈出新,才能保持教育事业的生命力和活力,保持发展和前进的势头。

4.请说出科学发展观核心的实质内涵。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

5.现阶段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是什么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6.“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基本涵义是什么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二是教育本身要现代化,即教育思想,教育制度,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要进行改革,更新,充实和发展。

教育要面向世界,有三层涵义,一是了解和学习世界各国的先进科学技术和教育经验;二是培养学生具备面向世界所需的素质;三是使我国的教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自立手世界教育之林。

教育面向未来,涵义有三:一是教育应与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发展的未来趋势相适应;二是教育应考试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三是探讨教育本身的变革趋势。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既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教育面向现代化”是基础,核心,出发点。

7.教师应具备哪些心理素质

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具备教师职业活动的各种心理素质,以自己优秀的心理素质去塑造新一代的心灵,出色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首先教师要有教师的职业意识素质,面对自身从事教育实践的认识,情感,意志,态度等心理活动有所觉知。这主要指教师要具备明确的教育指导思想,创新意识和奉献意识。

其次教师要有教师的职业情感素质。教师崇高的职业情感是推动积极工作的强大力量,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前提条件。教师的职业情感,主要包括热爱教育事业和热爱学生两个方面。

第三,教师要有优良的职业能力素质。能力是顺利完成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教育活动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多方面的能力;这样才能完成教育教学的各项任务。教师的职业能力应包括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分配注意的能力,丰富的想象力,优秀的思维力,较强的语言能力和相当强的组织能力。

最后,教师必须具有职业兴趣素质。要做好一项工作,离不开对这项工作的兴趣,如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全身心投入,以苦为乐,创造性地完成任务。要做好教师工作就应该有对探索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兴趣,对研究教育教学方法的兴趣,以及对自己所任学科的兴趣。8.怎样理解教育机智

教育机智是教师的心理品质之一。它是指对学生行为表现的敏感性及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快速作出反应,及时采取恰当措施的能力。教师的教育机智表现在四个方面:

(1)因势利导。根据学生的要求和愿望,运用循循善诱的方式进行思维教育;同时,把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引向正确的道路。

(2)随机应变。根据当时的情况,灵活果断地处理意外事情,及时调节和消除矛盾行为。

(3)对症下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教育。

(4)掌握分寸。教育学生时实事求是,说话合度,要求恰当,方式方法适宜。

教育机智是在学习教育理论,总结教育经验,努力参加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取得和发展的。它所依赖的主要心理品质是高度的责任感,对学生的爱护,尊重和公正的态度,冷静沉着的性格和对学生的深刻了解等。

9.简述一个合格教师应该具备的学科教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优化教学能力应在哪些方面努力)。

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能把握知识的形成过程和运用效能,培养学生的知识延伸能力。

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符合教学目标要求,切合相应的社会,生活及学生实际,容量适中,重点难点能恰当解决。

教育理论基础的掌握:面向学生全体,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流畅。术语准确:详略得当,结构合理。

职业素质:仪表举止得体,扣住中心主题,思辨灵活:应对自如,驾驭能力强。普通话(英语语音,语调)标准;钢笔字及粉笔字工整清楚。

10.启发式和注入式是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体系,试对两者作简要说明。

各种教学方法总起来说,以它们指导思想的不同,可归并为两大类:启发式和注入式。这是两种根本对立的方法。

启发式是指教师把学;生作为教学中的学习话动的主体,重视并善于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使之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增强学习的意志,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提示,点拨,使学生积极地动脑,动口;动手,能举一反三,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创造精神。

注入式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考虑学生认识过程的客观规律及他们的理解能力和认识水平,视学生为“容器”,把现在的知识理论灌输给学生。使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机械地呆读死记,“食而不化”。

“启发式”和“注入式”的区别不在于课堂教学中教师讲授多少,提问与否,师生各占用时间的长短,而在于教师在教学中是否把学生放在了主体的地位,是否使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思考。前者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后者则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甚至起到了阻碍学生发展的作用。教学必须废除注入式,采用启发式,才能收到切实的效果.1、教师的特征与职业成就有什么关系?

答:(1)教师的认知特征与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教师的表达能力、诊断学生学习困难的能力以及他们思维的条理性、系统性、合理性与,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并不一定会发生自我应验的预言效应。因为教师期望效应的发笑生,既取决于教师自身的因素,也取决于学生的人格特征、原有认知水平、归因风格和自我意识等众多的心理因素。因此,教师要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具体对待,不可教条。

3、专家型教师与新手教师的差异表现在哪里?

答:(1)课时计划的差异与新教师相比,专家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具有预见性。(2)课堂教学过程的差异专家教师制定的课堂规则明确,并能坚持执行,而新教师的课堂规则较为含糊,不能坚持执行下去。(3)课后评价的差异专家教师和教师关注的焦点不同。

4、教师成长的历程和途径是怎样的?

答:历程:教师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教学效果有较高的相关。学生的知识学习同教师表达的清晰度有显著的相关,教师讲解含糊不清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有负相关,教师思维的流畅性与他们的教学效果有显著的相关,教师在这些方面能力较强,则学生的成绩好。(2)教师的人格特征与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一是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二是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有激励作用、生动活泼、富于想象并热心于自已学科的教师,他们的教学工作较为成功。在教师的激励下,学生的行为更富有建设性。

5、简述罗森塔尔效应的含义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答: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传送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已的行为。但是,在实际教育情境里的教师期望,并不是由假信息诱发出来的,而是由教师通过各种途径的实际观察而获得的确切信息引起的。(意义)在实际的教育情境里学生三个阶段。基本途径:一方面是通过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补充,另一方面是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的素质地。

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进行哪些角色创新?

答:(1)由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型教师转到“激趣、启思、导疑”型教师(2)由命令主导型教师变为指导帮助型教师(3)由被动阐释、执行型教师转向主动研究、决策型教师(4)由单一学科型教师转向综合专家型教师。

第三篇:湖南教师资格考试复习(教育学)简答题汇总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1.学校的产生?一生产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准备.二,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求,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三,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2.古代学校教育特点?一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二,学校教育为统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森严的等级性.三,学校的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学科和治世之术,有明确的保守性.四,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教学方法主要是灌输与死记,同时也注重在实践中学.五,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六,出现专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萌芽,但尚未形成自己的体系.3.现代教育的特点?一,现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生产性.二,现代教育逐步走上了大众化道路.三,现代教育内容日益科学化.四,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五,现代教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4.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 教育终身化,教育社会化,教育生产化,教育民主化,教育国际化,教育现代化,教育多元化.5.教育学研究在当代的发展趋势?.一,学科发展的分化和综合.二,理论导向上的冲突与融合.三,研究方法的多元互补.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6.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一,政治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和教育的享受权.二,政治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三,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制度.四,教育相对于政治经济制度.7.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一培养合格公民,造就政治人才.二宣传思想,形成舆论.三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8.教育对生产力起促进作用?一,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二,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三,人力资本理论.9.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的表现?一教育不能无视生产力发展提供的条件而盲目发展,生产力发展提供的物质条件决定着教育发展的水平和质量.二教育也不能脱离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而加速或滞后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决定了教育发展的需要.三,如果教育的发展与生产力的发展不相适应,需要改造的是教育而不是生产力发展水平.10.生产力如何对教育起决定作用?一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基础性条件.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三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有制约作用.四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内容,手段和组织形式的改革有决定作用.11.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一,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二,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三,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四,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12.教育对文化的作用?一,教育是社会文化得以保存和传递的重要手段.二,教育是促进社会文化交流和融合的重要手段.三,教育是社会文化创造和更新的重要手段.13.学校文化的特征?一,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二,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三,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已任.四,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第三章 教育与个人身心发展

16.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顺序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互补性.第四章 教育目的

21.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一,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二,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三,教育目的的确定必须考虑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四,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建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2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内容?一,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片面发展.二,分析了社会化大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出的客观需求和创造的可能条件.三,提出和论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四,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23.我国当前的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一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三培养现代人的品质.24.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内涵是什么)? 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全面发展说.一,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二,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三,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四,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14.学生文化的成因?一,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17.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表现形式?个体二,同伴群体的影响.三,师生的交互作用.四,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五,社区的影响.15.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一,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具有能动作用.二,教育的身心发展具有非等速,非直线的特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发展不均衡的二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18.遗传的意义?一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

相对独立性表现在:1.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a.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二教育内容的继承b.教育制度/组织形式的继承c.教育理论与经验的继承2.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a.滞后性,即教育相对落后于政治/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b.超前性,即教育的发展水平比现有政治/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对要高,发展速度相对要快

遗传素质是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三遗传在人的发展中作用是不能忽视.19.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一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二,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三,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20.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特殊功能?一,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及各个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二,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三,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而且具有延时价值.四,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第五章 学生与教师

25.学生的本质属性?学生是现实社会的成员之一.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26.学生的义务?一受教育的义务.二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三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四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五遵守所在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27.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教师学科专业素养(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与技能.了解所教学科相关的知识.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了解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教师的人格特点.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28.教师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加工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交往能力.27.教师的人格特征?积极乐观的情绪,豁达开朗的心胸,坚韧不拔的毅力,广泛的兴趣,绝对的善良.28.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教师职业专业化要求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精神,良好的道德修养.29.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A新课程要求我们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伦理关系.为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树立教育民主思想.二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三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B新型的良好师生情感关系应该是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的情感关系.一教师要真诚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二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品味教学成功的喜悦.三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第六章 课程

30.制定课程的理论依据?人本主义与社会再造主义课程论.学科中心和活动中心课程论.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对课程的影响.29.学科课程的优缺点是什么?优点:一.它以其严谨的逻辑结构/系统性/简约性为特点,能最大程度地保证将人类千百年来积累下来的知识有效地传递给下一代.二,它符合学校特定任务的要求,由于大多数教师都曾经接受过学科的训练,适合于教师组织教材的特长.三,按科目组织课程易于编订教材,可以使学习材料清楚地列出,并且易于评价.缺点:一,学校在课程中逐渐形成传统之后,对纳入课程的新科目往往作出抗拒或排斥,以至于对课程改革造成障碍.二,因为重视教材的逻辑组织,课程的编制以学科为中心,只重视对成人生活的分析和准备,容易忽视儿童的需要和兴趣,常常会把非学科的知识排除在课程之外,在进行学习时,远离学习者的现实生活,不利于学生与实际的社会生活联系,不易唤起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阻碍了他们的全面发展.三,学科课程把知识切割成零碎而孤立的科目,忽视了生活是一个整体,使学习者很难理解知识在生活中的用途,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世界,也与当代科学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特点不相适应.四,它常常忽略学生和社会的实际需要,让学生在学习进程中习惯于被动的学习方式,偏重记忆而忽视理解,教师也习惯于采用灌输的教学方法,很少关注问题解决和知识的获得过程.31.简述课程实施的过程结构? 安排课程表(原则:整体性原则/迁移性原则/生理适宜原则),分析教学任务,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规划教学单元和课时,组织教学活动,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32.课程的改革趋势?一是课程结构日趋合理化,二是课程内容日趋综合化,三是课程形式日趋多样化.33.我国原有中小学课程的主要弊端?课程管理僵化,课程结构不合理,课程内容陈旧落后.34.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趋势?一是课程体系三级管理的趋势,二是课程综合化的趋势,三是稳定并加强基础教育的趋势.第七章 教学(上)

35.教学的任务?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36.教学过程的特点(规律/规律性/必然联系/本质联系)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关系: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38.师生在教学中的关系与地位(老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主导者的作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着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建立合作,发展,平等,民主的师生交往关系.39.教师的主导作用的主要体现?一教师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还引着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的作用.二还对培养学生良好学习方式与学习态度发挥着作用.三还影响着学生的个体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40.教学过程结构?激发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41.运用教学过程应注意?视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不要割裂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注意阶段对整体的功用.42.我国中学的教学原则有哪些?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40.建立合作/友爱/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结合)一要创设和谐环境,鼓励学生合作学习.二要引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参与.三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四要引发学生在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培养学生自我调控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同时创设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体验.五要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才能.43.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一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方法.二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三充分运用语言直观.44.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一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二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三让学生动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发扬教学民主.45.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一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二重视组织各种复习.三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37.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一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方法.二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三充分运用语言直观.38.启发性原则?指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核心/思维),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让学生掌握知识.又不简单地/直截了当地把已知的答案告诉他们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教学中重视启发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达到理解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39.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一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二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提问注意:组织问题/提问要用变式/发展学生的思维.三让学生动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发扬教学民主.46.循序渐进原则基本要求?一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二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47.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一针对学生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二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地发展.48.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要求?一引导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要注重联系实际.二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三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四开发必要的校本教材.第八章 教学(下)

53.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缺点?优点:一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二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三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缺点:不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容易肢解知识的整体性,容易理论脱离实践.54.分组教学制的优缺点?优点:较好地照顾个别差异,重视学生的个别性,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缺点:一对学生能力和水平的鉴别不一定科学,却要按能力和水平进行分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发展性.二对学生心理发展的负面影响较大,被分到所谓快班或实验班的学生容易骄傲自满,被分到所谓慢班或普通班的学生容易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三在分组教学的问题上,家长,学生,教

要及时批改和讲评作业.第九章 德育

56.德育的意义?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德育是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57.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58.确定德育内容的依据?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学生的年龄特征.时代特征和学生品德实际.59.中学德育的内容?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60.德育规律?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61.德育原则?导向性原则,正面教育原则,知行统一原则,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62.正面教育原则的基本要求?一,坚持正面说理,疏导思想,以理服人.二,树立先进典型,利用榜样教育引导学生进步.三,以表扬,鼓励为主,批评,处罚为辅.四,正面教育要与纪律约束结合起来.63.知行统一原则的基本要求?一,联系实际,讲清理论.二,组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去分析,评价,解决实践中的德育问题.三,教育学生要言行一致,知行统一.的,明确具体的,序列化的德育要求.三,把尊重爱护学生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65.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 一,要深入了解和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承认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过程性和差异性.二,要根据学生个人特点和品德现实水平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切忌采用成人化,一般化的做法.三,要从学生的实际思想状况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德育.66.贯彻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的基本要求?一,校内各方面的教育影响要协调一致.二,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三,要加强德育的计划性.67.德育的途径?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共青团和学生会组织的活动,课外校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68.德育方法中的说服法?是主要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说理传道,使学生明晓事理,分清是非,以提高道德认识的方法.说服法包括讲解法/谈话法/讨论法/阅读指导法等.运用说服法的要求:1明确目的性.2富有知识性/趣味性.3注意时机.4以诚待人.53.榜样法?以他人的高尚情操/模范行为/优秀事迹等来影响受教育者的方法.榜样有教育者/优秀人物/优等学生等.运用榜样法的要求:1树立的榜样要有典型性和示范性.2选定的榜样要真实可靠,具有导向性.3榜样的崇高和伟大要能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4教育者的形象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54.陶冶法?通过创设良好的情景,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方法.陶冶包括:人格感

者的人格感化.3与启发说服相结合.4引导学生参与情景的创设.55.锻炼法?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锻炼包括:练习/制度/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等.运用锻炼法要求:1坚持严格要求.2调动学生的主动性.3注意检查与评价.56.品德评价法?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受教育者的思想言行作出判断.它是促进对受教育者品德发展的一种强化手段.我国中学通常采取的方式有:奖励/惩罚/操行评定等.其特点是通过鼓励/批评,激发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向积极方向发展.运用品德评价法要求:1要以鼓励/表扬为主,惩罚/批评为辅,切忌体罚/心罚.2要以事实为依据,做到客观/公正.如操行评定要公正/全面/客观/针对性和教育性.3发扬民主,注重实效.49.选择适当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主要依据?师与学校的意见很难达成一致.四由于学生处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学生特点/教学时间,设备,条件.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50.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一教师运用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方法,如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二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直观感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如演示法,实验法和参观法等.三教师指导学生独立获取知识技能的方法,如练习法,读书指导法等51.最有影响力,最有代表性的教学方法的改革有哪些?发现教学;程序教学;范例教学;暗示教学;发现教学四个环节?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提出要解决的课题;教师提供结构性材料,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学生验证假设,交流初探成果;提出原理或概念,并检验假设.选择教学方法的因素?教学的具体目的和任务要求/程的性质和教材的特点/学生的特点/教师本身的素质/各种教学方法本身的功能以及教学时间,设备等其他教学条件.于不断发展变化中,为了确保学生在分组教学中能受到恰当的教育,分组就必须经常进行,情况一变就得重新分组,教育管理上比较麻烦.55.综合课的构成?组织教学,检查复习,掌握新知识,巩固新知识,布置课外作业.56.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怎样评价一堂好课)目标明确.内容正确(要求:知识本身正确.内容处理正确,重点难点突出.要能教书育人)方法得当.表达清晰.气氛热烈.组织严密.上课节奏紧凑.44.作业检查与批改的要求?一作业的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同时要精练/典型,要有助于学生巩固与加深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掌握新知识,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培养应有的能力.二作业的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要有典型性/代表性.三布置作业时要向学生提出明确要求,规定完成时间,培养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四,教师

64.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的基本要求?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等.陶冶法具有自觉性一,要尊重,信赖,爱护学生.二,要根据学校德育任务和学生现有的思想道德水平,提出合理

/愉悦性/暗示性和情景性的特点.运用陶冶法的要求:1创设良好的情景.2教育

第十章 班级管理

68.班级管理的意义(功能)?一,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二,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三,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69.班集体的基本特征?明确的共同目标,一定的组织结构,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70.班集体的教育作用?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71.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的机制?一,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二,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三,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72.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73.如何充分发挥本班任课教师的作用? 一,班土任要在班上养成尊师爱生的风气.二,要定期联系任课教师,经常互通情况.三,调节各科教学负担,妥善作出全面安排.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方面的工作?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第四篇: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第四章综合练习(论述题)

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第四章综合练习(论述题)

1.结合我国现实,说明人口数量和人口质量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

答:第一,人口数量指一定阶段内某一区域内的人口总量。人口数量决定着教育需求,进而决定着教育事业发展的可能规模,影响着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一个人要在社会中生存,必须接受相应的教育,社会承担相应的教育责任,开办学校提供受教育机会。因而,社会中人口的数量越多,教育的规模应该越大,以适应社会成员的受教育要求。同时,人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必然会消耗一定数量的资源,教育的规模越大,所需的资源越多。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人口的数量对教育事业的发展速度和质量会产生明显的影响。由于历史上对人口缺乏合理控制,我国人口基数庞大,应受教育的人口数量远远超出其他国家。有限的国内资源,尚不发达的生产力水平,过大的人口数量使我国的教育事业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发展步伐缓慢。过高的教育人口数量使我国的学生平均教育经费长期处于较低水平,也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造成很大的不利影响。

第二,人口质量是指人口总体的身体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人口质量一般以受教育程度来衡量。一个社会的人口质量制约着教育事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一定社会的教育需要根据社会总人口的文化素质状况制定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确定各级各类学校的规模和招生人数。如果人口原有素质较低,教育就会承受更大的发展压力,就需要提高发展速度和扩大发展规模。人口的质量还制约着教育的质量。一定社会的人口质量决定看教育环境的优化和教育资源的科学调配和合理利用,决定着师资的来源和构成。我国的人口质量与发达国家乃至发展中国家相比是较低的,文育和半文盲在总人口中占有很高的比例,这些都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极为不利。由于上述种种原因,我国当前在普及义务教育过程中必然会遭遇重重阻力。

2.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说明生产力水平越高,社会对于教育目的的要求越高。

答: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问题是由政治和经济制度直接决定的。但由于政治经济制度必然地建立在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之上,因而教育目的的确定不可避免地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历史的发展汪明,生产力水平越高,社会对于劳动者的素养要求越高。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社会统治者,当时的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不直接反映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其原因在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要求每一个劳动者都拥有高度的科学知识素养。

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机器大工业发展起来以后,生产劳动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对劳动者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以至于接受一定程度的学校教育成为进入劳动过程的不可缺少的条件。因此,近代以来世界各国都致力于发展学校教育,学校开始将与生产劳动直接联系的劳动者和各类技术、管理等人员列为其培养目标。我国的社会主义教育目的被确定为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劳动者,同样反映了现代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需要。3.举例说明,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影响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

答:第一,传播和继承人类已有的生产经验是教育活动最初的价值取向,这一价值取向决定了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制约着教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在古代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知识经验的积累比较贫乏。因而,教育内容主要是传授直接的生活经验和生产经验,学校开设的文章来自赤峰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chifeng.offcn.com

课程门类很少,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相对比较简单,主要是哲学、宗教、道德、语言等人文学科以及统治阶级所需要的统治术,与生产力直接联系的自然科学和技术方面的课程内容也权为贫乏。近现代,生产力的发展所引起的人类科学知识的不断积累,既为教育教学内容的丰富和更新创造了可能,同时又要求教育培养出来的人能够适应当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发展需求。因此,学校中自然科学和生产技术方面的内容大大增加,学校的课程门类不断增多,形成了完整的学科体系。

第二,生产力的发展也影响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在古代社会,落后的生产力以及由此决定的简单的经济组织形式,决定了学校教育只能采取个别施教,师生之间口耳相传单相授受,学生呆读死记的方式。进入工业社会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改变,学校教育的组织形式有了革命性的变革,出现了班级授课制。相应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也出现并不断强化着科学化、现代化的走向,幻灯、电影、电视、录音录像、电子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在学校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历史证明,只有具备了现代化的生产技术手段,才会有现代化的教育手段。

4.举例说明,文化发展对于学校课程发展的影响作用。

答:第一,文化的发展促进了学校课程内容的丰富。古代文化的发展比较缓慢,相应地,古代教育的内容也比较单一。中国封建社会学校教育内容始终以“四书”、“五经”为主,其原因就在于封建文化的封闭保守和凝固不化。近代以后,文化的发展对课程的日益丰富所带来的影响越来越明显。人类自然科学领域的突飞猛进使学校教育内容产生巨大变化,自然学科的知识逐渐增多,并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现代社会,人类文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为了适应社会文化发展的新要求,世界各国纷纷删除或压缩原有中小学课程中陈旧过时的内容,增设新的富有时代气息的课程内容。

第二,文化的发展促进着课程结构的变化。随着人类文化不断的飞跃性变迁,普通教育的课程结构经历了多次大的改变:最早是以军事体育、音乐为主,着重于身体和行为训练的原始结构;然后是以语言文学、伦理道德教育为主的古典结构;最后是以科学教育为主题的近现代结构。随着社会文化的继续发展,课程结构也必将不断发生新的变化。5.根据下面三段文字材料,分析政治经济制度与教育之间的关系。第一,我国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目的主要是把地主阶级子弟培养成为国家政权中的士大夫和实际掌握地方政权的绅士。第二,北魏太武帝拓拔焘曾下令禁止劳动人民进入私学学习,私学教师违背这一规定将被处死,设立私学者满门抄斩。第三,在资本主义国家的高等教育中,财产的多寡成为能否接受教育和受教育程度深浅的重要标志。据调查,美国上层阶级的子女中80%进人大学,下层阶级的子女上大学的只占4%。法国工人占总人口的49.8%,其子女上大学的只占大学生总数的10.2%;上层阶级占总人口的4.5%,其子女上大学的占大学生总数的57%。

答:由这三段文字材料可知,教育与政治经济之间存在看密切的联系,社会政治经济对教育具有直接的制约作用。

第一,社会政治经济制约着教育目的。在阶级社会,教育总是受到社会政治力量的控制,教育是政治统治的强有力的工具,教育目的的选择是由政治经济决定的。换言之,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但培养具有什么样的政治观念、政治态度的人,是由社会政治具体决文章来自赤峰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chifeng.offcn.com

定的。在古代的阶级社会里,学校教育的目的主要集中于培养明贵贱、别尊卑,自觉维护等级制度的统治人才,这符合了统治阶级的统治需要。

第二,社会政治经济决定总教育的领导权。统治阶级为了保证教育按照自己的统治需要培养人才,进行社会教化,必须把教育的领导权把握在自己手中。具体来说:

(1)统治阶级可以通过国家权力机构颁布政策法令,实现对教育的控制或管理。

(2)可以利用经济力量,通过发放教育经费等形式,实现对教育的领导。

(3)可以利用思想宣传上的优势力量来影响或控制教育。材料二中记录的正是国家通过政权力量控制教育领导权的一个典型。

第三,社会政治经济影响和制约着受教育权的分配。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所提供的基础性条件的制约,受教育机会是有限的。在阶级社会中,社会政治经济决定了受教育机会的分配。在古代社会,受教育权的差别直接体现着社会政治地位的差别。近现代社会,受教育权的差别则更突出地体现在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别上。由于经济地位的不平等,资本主义社会并未真正实现“教育机会均等”,与富裕家庭的子女相比,相对贫穷的家庭的子女受教育机会要少得多。

文章来自赤峰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chifeng.offcn.com

第五篇: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综合测试题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综合测试题

教育学综合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题(每个3分,共12分)

1、素质教育——

2、知行统一原则——

3、课程计划——

4、教育合力——

二、单项选择题(从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将番号填在横线上。每个1分,共10分)

1、____ 制度的确立,标志着人类社会对学校教育需求的性质已发生变化。

A.学校教育 B.现代教育 C.终身教育 D.义务教育

2、个性发展的核心是____能力的培养。

A.思维 B.想象 C.创造 D.记忆

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这句话反映在教育领域说明教师劳动具有____

A.连续性 B.复杂性 C.创造性 D.示范性

4、小明写了保证书,决心今后要遵守《中学生守则》,做到上课不再迟到。可是冬天天一冷,小明迟迟不肯钻出被窝,以致又迟到了。因此,对小明的教育应从提高其____水平入手。

A.道德意志 B.道德认识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

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体现了____教学原则

A.启发性 B.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 D.直观性

6、____是全部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A.教育制度 B.教育目的 C.教育规律 D.教育系统

7、学校各项工作的基础是____工作

A.教学 B.德育 C.班主任 D.后勤

8、课外校外教育活动不受教学大纲、学科局限,体现了____

A.形式上的多样性 B.活动上的自主性 C.组织上的自愿性D.内容上的广泛性

9、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____。

A.教学计划 B.教学规则 C.教学大纲 D.教科书

10、测验编制的中心环节是____

A.确定测验题目 B.编拟题目 C.合成测验 D.制定编题计划

三、多项选择题(从备选答案中选择2-4个正确答案,将番号填在括号里。每个2分,共10分)

1、教师的知识素质包括()

A.精深的专业知识 B.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

C.丰富的教育理论 D.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2、中小学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根据()

A.教学目的 B.教师的知识水平C.学生的年龄特征 D.教材特点

3、有学生对班主任说放在笔盒里的10无钱不见了,下面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全班同学互相搜查 B.教育同学加强防范意识

C.希望拿钱的同学悄悄把钱放回原处 D.让可疑的同学坦白交待

4、新时期基础教育中德育的突出特点有()

A.德育的主体性 B.德育的开放性 C.德育的传递性 D.德育的复杂性

5、教育评价的功能有()

A.测定功能 B.诊断、激励功能 C.指导功能 D.导向功能

四、判断题(正确的用“V”表示,错误的用“X”表示,并填在括号里。每个1分,共81、愉快教育的本质就是要培养教育对象认知结构和人格结构中构成创造力所需要的一切特质。()

2、全面性原则就是要求班主任事必躬行,面面俱到。()

3、教育目的应该是测评教育质量的最终标准。()

4、正面教育就是对学生只能表扬,不能批评。()

5、中小学生的学法指导的根本目标是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6、学校管理中应强化校长的人本观念。()

7、在复杂多变的教育情境中,教师的创造才能集中表现为他的教育机智。()

8、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五、填空题(每个1分,共10分)

1、童年期是培养 的关键期,其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帮助儿童。

2、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 和 为重点。

3、教师的职业道德的核心和基本原则是。

4、我国近代最早的学制是,我国当代学制改革的主要文件是《 》。

5、品德评价法有四种主要方式:、批评和惩罚、评比竞赛、。

6、制定教学计划的首要问题是。制定有关课程总体规划的指导性文件是。

7、班主任要用 的眼光看待学生,要有 意识。

8、学校教学工作管理的中心任务在于。

9、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应坚持 的教育价值观,造成学生负担过重的根本原因是。

10、教育在现代化的发展中具有战略地位、地位、地位。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青年期教育主要应该注意哪三个方面?

2、课堂素质教育应该遵循哪些教学原则?

3、我国中小学德育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4、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5、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有哪些?

6、简述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

六、论述题(10分)

德育在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中有什么意义?请结合当前实际说明为什么要加强中小学生的德育?

七、案例分析题(10分)

有个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上课时特别爱举手回答问题,甚至有时老师问题还没说完,他便把手高高举了起来,让他起来回答时,他又不会。老师课下和这位同学聊天,问他原因,该生说:“班上的同学总笑我成绩不好,说我傻,我不服气,所以老师提问时我总举手,是想向大家证明我不笨。”老师了解了原委后,并没有批评这个学生,而是和他订下君子协议:“以后老师提问时,如果真会回答,你举左手;如果不会,就举右手。”在以后的课上,老师抓住该生举左手的机会,让他回答,并好好地表扬了他。从那以后,这个学生在学习上很有起色,不久就跨入了先进生的行列。

1、你认为这位教师的做法如何?试作分析。

2、这个案例给了你当好一个教师的哪些启示?

《中学心理学》第二次自检自测思考练习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A;

3、C;

4、B;

5、A;

6、B;

7、C;

8、C;

9、D;

10、C;

11、C;

12、D;

13、B;14C;

15、D;

二、判断正误

1、×

改为:信息加工理论认为,人在解决问题时主要采取手段--目的分析方法。

2、√

3、×

改为:发现问题是问题解决的开端。

4、×

改为:产生式系统是信息加工理论用以表达问题解决过程的概念。

5、√

6、×

改为:斯腾伯格的智力三重理论从动态过程研究智力的组成要素。

下载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第七章综合练习(简答题)[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第七章综合练习(简答题)[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湖南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简答题

    教育学 1、简述学校教育的特点。 答:学校教育具有可控性、专门性、相对稳定性。 1、简述家庭教育的特点。 答:家庭教育具有启蒙性,随机性和经验性,个别性。 2、简述社会教育的特......

    2014上海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简答题猜想二

    2014上海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简答题猜 想二 上海中公、上海中公教师联合制作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1.信息技术对教育有哪些影响? 【答案要点】 信息技术改变着......

    教育学综合练习三

    教育学综合练习三(6-8章) 名词解释: 1. 课程 2. 学科课程 3. 隐性课程 4. 课程计划 5. 课程标准 6. 国家课程 7. 课程评价 8. 教学 9. 教学模式 10. 教学方法 11. 发现式学习 1......

    教育学简答题

    1、 教育:教育是把人类积累的生产斗争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智慧、才能与品德,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发展,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 智力活动:主要是指人认知事......

    教育学简答题

    教育学简答题 1. 简述现代教育的主要特征 现代教育胡公共性。现代教育的生产性。 现代教育胡科学性。 现代教育胡未来性。现代教育胡国际性。 现代教育胡终身性 2. 简述我国......

    教育学简答题(整理汇总)范文合集

    1简述教师专业化需要的基本条件· 教师专业化应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的条件:专门的知识技能 以奉献和服务精神为核心理念的职业道德 具有为学生和社会所公认的复杂知识......

    教育学 简答题(范文)

    教育学 简答题/ 案例题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配合的途径? 答:.①学校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校外社会教育机构组织的活动,关心了解学生在校外的表现;②学校应经常向校外教育机构......

    教育学简答题

    一、教育学的价值是什么? 1、启发教育裎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2、荼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3、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养坚定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