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上海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简答题猜想二

时间:2019-05-13 08:41: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4上海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简答题猜想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4上海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简答题猜想二》。

第一篇:2014上海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简答题猜想二

2014上海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简答题猜

想二

上海中公、上海中公教师联合制作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1.信息技术对教育有哪些影响?

【答案要点】

(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

(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

(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2.学校文化具有哪些特征?

【答案要点】

(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

(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

(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

(4)学校文化的缩影是校园文化。

3.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要点】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4.教育对生产的促进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要点】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考试党还看了:

上海教师资格考试网:

http://sh.offcn.com/html/jiaoshi/

第二篇:江苏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简答题集萃

江苏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简答题集萃一

1.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与特点。

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相对立的,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教育。素质教育是充分开发受教育者潜能的教育,是以社会文化塑造社会合格成员的教育,是促进受教育者个性化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特点是:①面向全体学生;②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③让学生主动发展。

2.素质教育对广大教师的自我完善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为适应素质教育的实施,广大教师除要具有合格教师必备的基本条件外,还必须具备以下素质:①全面育人的思想素质;②复合的专业知识和智慧;③参与发展和研究的意识能力;

3.简述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从教育领域来讲,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教育能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教育具有道德教化,能力培养,文化传承及创新等多种功能,是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其次,教育能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

学生既具有社会性,又具有个体性,既担任了相应的社会角色和社会义务,又有发展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权利。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能在帮助学生适应社会和张扬个性的同时,实现其社会化和个性化的统一,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

再次,教育本身需要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教育自身也是具有生长性的,也需要改革和创新,只有不断推陈出新,才能保持教育事业的生命力和活力,保持发展和前进的势头。

4.请说出科学发展观核心的实质内涵。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

5.现阶段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是什么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6.“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基本涵义是什么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二是教育本身要现代化,即教育思想,教育制度,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要进行改革,更新,充实和发展。

教育要面向世界,有三层涵义,一是了解和学习世界各国的先进科学技术和教育经验;二是培养学生具备面向世界所需的素质;三是使我国的教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自立手世界教育之林。

教育面向未来,涵义有三:一是教育应与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发展的未来趋势相适应;二是教育应考试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三是探讨教育本身的变革趋势。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既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教育面向现代化”是基础,核心,出发点。

7.教师应具备哪些心理素质

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具备教师职业活动的各种心理素质,以自己优秀的心理素质去塑造新一代的心灵,出色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首先教师要有教师的职业意识素质,面对自身从事教育实践的认识,情感,意志,态度等心理活动有所觉知。这主要指教师要具备明确的教育指导思想,创新意识和奉献意识。

其次教师要有教师的职业情感素质。教师崇高的职业情感是推动积极工作的强大力量,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前提条件。教师的职业情感,主要包括热爱教育事业和热爱学生两个方面。

第三,教师要有优良的职业能力素质。能力是顺利完成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教育活动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多方面的能力;这样才能完成教育教学的各项任务。教师的职业能力应包括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分配注意的能力,丰富的想象力,优秀的思维力,较强的语言能力和相当强的组织能力。

最后,教师必须具有职业兴趣素质。要做好一项工作,离不开对这项工作的兴趣,如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全身心投入,以苦为乐,创造性地完成任务。要做好教师工作就应该有对探索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兴趣,对研究教育教学方法的兴趣,以及对自己所任学科的兴趣。8.怎样理解教育机智

教育机智是教师的心理品质之一。它是指对学生行为表现的敏感性及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快速作出反应,及时采取恰当措施的能力。教师的教育机智表现在四个方面:

(1)因势利导。根据学生的要求和愿望,运用循循善诱的方式进行思维教育;同时,把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引向正确的道路。

(2)随机应变。根据当时的情况,灵活果断地处理意外事情,及时调节和消除矛盾行为。

(3)对症下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教育。

(4)掌握分寸。教育学生时实事求是,说话合度,要求恰当,方式方法适宜。

教育机智是在学习教育理论,总结教育经验,努力参加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取得和发展的。它所依赖的主要心理品质是高度的责任感,对学生的爱护,尊重和公正的态度,冷静沉着的性格和对学生的深刻了解等。

9.简述一个合格教师应该具备的学科教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优化教学能力应在哪些方面努力)。

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能把握知识的形成过程和运用效能,培养学生的知识延伸能力。

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符合教学目标要求,切合相应的社会,生活及学生实际,容量适中,重点难点能恰当解决。

教育理论基础的掌握:面向学生全体,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流畅。术语准确:详略得当,结构合理。

职业素质:仪表举止得体,扣住中心主题,思辨灵活:应对自如,驾驭能力强。普通话(英语语音,语调)标准;钢笔字及粉笔字工整清楚。

10.启发式和注入式是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体系,试对两者作简要说明。

各种教学方法总起来说,以它们指导思想的不同,可归并为两大类:启发式和注入式。这是两种根本对立的方法。

启发式是指教师把学;生作为教学中的学习话动的主体,重视并善于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使之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增强学习的意志,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提示,点拨,使学生积极地动脑,动口;动手,能举一反三,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创造精神。

注入式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考虑学生认识过程的客观规律及他们的理解能力和认识水平,视学生为“容器”,把现在的知识理论灌输给学生。使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机械地呆读死记,“食而不化”。

“启发式”和“注入式”的区别不在于课堂教学中教师讲授多少,提问与否,师生各占用时间的长短,而在于教师在教学中是否把学生放在了主体的地位,是否使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思考。前者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后者则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甚至起到了阻碍学生发展的作用。教学必须废除注入式,采用启发式,才能收到切实的效果.1、教师的特征与职业成就有什么关系?

答:(1)教师的认知特征与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教师的表达能力、诊断学生学习困难的能力以及他们思维的条理性、系统性、合理性与,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并不一定会发生自我应验的预言效应。因为教师期望效应的发笑生,既取决于教师自身的因素,也取决于学生的人格特征、原有认知水平、归因风格和自我意识等众多的心理因素。因此,教师要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具体对待,不可教条。

3、专家型教师与新手教师的差异表现在哪里?

答:(1)课时计划的差异与新教师相比,专家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具有预见性。(2)课堂教学过程的差异专家教师制定的课堂规则明确,并能坚持执行,而新教师的课堂规则较为含糊,不能坚持执行下去。(3)课后评价的差异专家教师和教师关注的焦点不同。

4、教师成长的历程和途径是怎样的?

答:历程:教师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教学效果有较高的相关。学生的知识学习同教师表达的清晰度有显著的相关,教师讲解含糊不清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有负相关,教师思维的流畅性与他们的教学效果有显著的相关,教师在这些方面能力较强,则学生的成绩好。(2)教师的人格特征与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一是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二是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有激励作用、生动活泼、富于想象并热心于自已学科的教师,他们的教学工作较为成功。在教师的激励下,学生的行为更富有建设性。

5、简述罗森塔尔效应的含义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答: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传送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已的行为。但是,在实际教育情境里的教师期望,并不是由假信息诱发出来的,而是由教师通过各种途径的实际观察而获得的确切信息引起的。(意义)在实际的教育情境里学生三个阶段。基本途径:一方面是通过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补充,另一方面是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的素质地。

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进行哪些角色创新?

答:(1)由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型教师转到“激趣、启思、导疑”型教师(2)由命令主导型教师变为指导帮助型教师(3)由被动阐释、执行型教师转向主动研究、决策型教师(4)由单一学科型教师转向综合专家型教师。

第三篇:湖南教师资格考试复习(教育学)简答题汇总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1.学校的产生?一生产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准备.二,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求,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三,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2.古代学校教育特点?一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二,学校教育为统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森严的等级性.三,学校的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学科和治世之术,有明确的保守性.四,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教学方法主要是灌输与死记,同时也注重在实践中学.五,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六,出现专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萌芽,但尚未形成自己的体系.3.现代教育的特点?一,现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生产性.二,现代教育逐步走上了大众化道路.三,现代教育内容日益科学化.四,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五,现代教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4.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 教育终身化,教育社会化,教育生产化,教育民主化,教育国际化,教育现代化,教育多元化.5.教育学研究在当代的发展趋势?.一,学科发展的分化和综合.二,理论导向上的冲突与融合.三,研究方法的多元互补.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6.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一,政治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和教育的享受权.二,政治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三,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制度.四,教育相对于政治经济制度.7.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一培养合格公民,造就政治人才.二宣传思想,形成舆论.三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8.教育对生产力起促进作用?一,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二,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三,人力资本理论.9.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的表现?一教育不能无视生产力发展提供的条件而盲目发展,生产力发展提供的物质条件决定着教育发展的水平和质量.二教育也不能脱离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而加速或滞后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决定了教育发展的需要.三,如果教育的发展与生产力的发展不相适应,需要改造的是教育而不是生产力发展水平.10.生产力如何对教育起决定作用?一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基础性条件.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三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有制约作用.四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内容,手段和组织形式的改革有决定作用.11.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一,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二,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三,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四,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12.教育对文化的作用?一,教育是社会文化得以保存和传递的重要手段.二,教育是促进社会文化交流和融合的重要手段.三,教育是社会文化创造和更新的重要手段.13.学校文化的特征?一,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二,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三,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已任.四,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第三章 教育与个人身心发展

16.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顺序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互补性.第四章 教育目的

21.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一,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二,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三,教育目的的确定必须考虑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四,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建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2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内容?一,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片面发展.二,分析了社会化大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出的客观需求和创造的可能条件.三,提出和论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四,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23.我国当前的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一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三培养现代人的品质.24.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内涵是什么)? 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全面发展说.一,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二,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三,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四,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14.学生文化的成因?一,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17.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表现形式?个体二,同伴群体的影响.三,师生的交互作用.四,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五,社区的影响.15.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一,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具有能动作用.二,教育的身心发展具有非等速,非直线的特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发展不均衡的二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18.遗传的意义?一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

相对独立性表现在:1.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a.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二教育内容的继承b.教育制度/组织形式的继承c.教育理论与经验的继承2.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a.滞后性,即教育相对落后于政治/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b.超前性,即教育的发展水平比现有政治/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对要高,发展速度相对要快

遗传素质是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三遗传在人的发展中作用是不能忽视.19.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一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二,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三,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20.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特殊功能?一,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及各个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二,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三,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而且具有延时价值.四,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第五章 学生与教师

25.学生的本质属性?学生是现实社会的成员之一.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26.学生的义务?一受教育的义务.二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三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四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五遵守所在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27.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教师学科专业素养(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与技能.了解所教学科相关的知识.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了解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教师的人格特点.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28.教师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加工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交往能力.27.教师的人格特征?积极乐观的情绪,豁达开朗的心胸,坚韧不拔的毅力,广泛的兴趣,绝对的善良.28.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教师职业专业化要求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精神,良好的道德修养.29.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A新课程要求我们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伦理关系.为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树立教育民主思想.二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三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B新型的良好师生情感关系应该是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的情感关系.一教师要真诚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二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品味教学成功的喜悦.三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第六章 课程

30.制定课程的理论依据?人本主义与社会再造主义课程论.学科中心和活动中心课程论.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对课程的影响.29.学科课程的优缺点是什么?优点:一.它以其严谨的逻辑结构/系统性/简约性为特点,能最大程度地保证将人类千百年来积累下来的知识有效地传递给下一代.二,它符合学校特定任务的要求,由于大多数教师都曾经接受过学科的训练,适合于教师组织教材的特长.三,按科目组织课程易于编订教材,可以使学习材料清楚地列出,并且易于评价.缺点:一,学校在课程中逐渐形成传统之后,对纳入课程的新科目往往作出抗拒或排斥,以至于对课程改革造成障碍.二,因为重视教材的逻辑组织,课程的编制以学科为中心,只重视对成人生活的分析和准备,容易忽视儿童的需要和兴趣,常常会把非学科的知识排除在课程之外,在进行学习时,远离学习者的现实生活,不利于学生与实际的社会生活联系,不易唤起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阻碍了他们的全面发展.三,学科课程把知识切割成零碎而孤立的科目,忽视了生活是一个整体,使学习者很难理解知识在生活中的用途,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世界,也与当代科学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特点不相适应.四,它常常忽略学生和社会的实际需要,让学生在学习进程中习惯于被动的学习方式,偏重记忆而忽视理解,教师也习惯于采用灌输的教学方法,很少关注问题解决和知识的获得过程.31.简述课程实施的过程结构? 安排课程表(原则:整体性原则/迁移性原则/生理适宜原则),分析教学任务,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规划教学单元和课时,组织教学活动,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32.课程的改革趋势?一是课程结构日趋合理化,二是课程内容日趋综合化,三是课程形式日趋多样化.33.我国原有中小学课程的主要弊端?课程管理僵化,课程结构不合理,课程内容陈旧落后.34.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趋势?一是课程体系三级管理的趋势,二是课程综合化的趋势,三是稳定并加强基础教育的趋势.第七章 教学(上)

35.教学的任务?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36.教学过程的特点(规律/规律性/必然联系/本质联系)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关系: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38.师生在教学中的关系与地位(老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主导者的作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着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建立合作,发展,平等,民主的师生交往关系.39.教师的主导作用的主要体现?一教师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还引着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的作用.二还对培养学生良好学习方式与学习态度发挥着作用.三还影响着学生的个体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40.教学过程结构?激发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41.运用教学过程应注意?视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不要割裂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注意阶段对整体的功用.42.我国中学的教学原则有哪些?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40.建立合作/友爱/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结合)一要创设和谐环境,鼓励学生合作学习.二要引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参与.三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四要引发学生在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培养学生自我调控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同时创设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体验.五要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才能.43.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一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方法.二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三充分运用语言直观.44.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一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二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三让学生动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发扬教学民主.45.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一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二重视组织各种复习.三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37.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一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方法.二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三充分运用语言直观.38.启发性原则?指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核心/思维),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让学生掌握知识.又不简单地/直截了当地把已知的答案告诉他们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教学中重视启发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达到理解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39.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一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二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提问注意:组织问题/提问要用变式/发展学生的思维.三让学生动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发扬教学民主.46.循序渐进原则基本要求?一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二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47.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一针对学生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二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地发展.48.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要求?一引导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要注重联系实际.二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三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四开发必要的校本教材.第八章 教学(下)

53.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缺点?优点:一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二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三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缺点:不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容易肢解知识的整体性,容易理论脱离实践.54.分组教学制的优缺点?优点:较好地照顾个别差异,重视学生的个别性,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缺点:一对学生能力和水平的鉴别不一定科学,却要按能力和水平进行分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发展性.二对学生心理发展的负面影响较大,被分到所谓快班或实验班的学生容易骄傲自满,被分到所谓慢班或普通班的学生容易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三在分组教学的问题上,家长,学生,教

要及时批改和讲评作业.第九章 德育

56.德育的意义?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德育是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57.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58.确定德育内容的依据?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学生的年龄特征.时代特征和学生品德实际.59.中学德育的内容?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60.德育规律?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61.德育原则?导向性原则,正面教育原则,知行统一原则,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62.正面教育原则的基本要求?一,坚持正面说理,疏导思想,以理服人.二,树立先进典型,利用榜样教育引导学生进步.三,以表扬,鼓励为主,批评,处罚为辅.四,正面教育要与纪律约束结合起来.63.知行统一原则的基本要求?一,联系实际,讲清理论.二,组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去分析,评价,解决实践中的德育问题.三,教育学生要言行一致,知行统一.的,明确具体的,序列化的德育要求.三,把尊重爱护学生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65.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 一,要深入了解和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承认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过程性和差异性.二,要根据学生个人特点和品德现实水平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切忌采用成人化,一般化的做法.三,要从学生的实际思想状况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德育.66.贯彻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的基本要求?一,校内各方面的教育影响要协调一致.二,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三,要加强德育的计划性.67.德育的途径?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共青团和学生会组织的活动,课外校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68.德育方法中的说服法?是主要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说理传道,使学生明晓事理,分清是非,以提高道德认识的方法.说服法包括讲解法/谈话法/讨论法/阅读指导法等.运用说服法的要求:1明确目的性.2富有知识性/趣味性.3注意时机.4以诚待人.53.榜样法?以他人的高尚情操/模范行为/优秀事迹等来影响受教育者的方法.榜样有教育者/优秀人物/优等学生等.运用榜样法的要求:1树立的榜样要有典型性和示范性.2选定的榜样要真实可靠,具有导向性.3榜样的崇高和伟大要能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4教育者的形象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54.陶冶法?通过创设良好的情景,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方法.陶冶包括:人格感

者的人格感化.3与启发说服相结合.4引导学生参与情景的创设.55.锻炼法?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锻炼包括:练习/制度/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等.运用锻炼法要求:1坚持严格要求.2调动学生的主动性.3注意检查与评价.56.品德评价法?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受教育者的思想言行作出判断.它是促进对受教育者品德发展的一种强化手段.我国中学通常采取的方式有:奖励/惩罚/操行评定等.其特点是通过鼓励/批评,激发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向积极方向发展.运用品德评价法要求:1要以鼓励/表扬为主,惩罚/批评为辅,切忌体罚/心罚.2要以事实为依据,做到客观/公正.如操行评定要公正/全面/客观/针对性和教育性.3发扬民主,注重实效.49.选择适当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主要依据?师与学校的意见很难达成一致.四由于学生处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学生特点/教学时间,设备,条件.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50.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一教师运用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方法,如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二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直观感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如演示法,实验法和参观法等.三教师指导学生独立获取知识技能的方法,如练习法,读书指导法等51.最有影响力,最有代表性的教学方法的改革有哪些?发现教学;程序教学;范例教学;暗示教学;发现教学四个环节?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提出要解决的课题;教师提供结构性材料,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学生验证假设,交流初探成果;提出原理或概念,并检验假设.选择教学方法的因素?教学的具体目的和任务要求/程的性质和教材的特点/学生的特点/教师本身的素质/各种教学方法本身的功能以及教学时间,设备等其他教学条件.于不断发展变化中,为了确保学生在分组教学中能受到恰当的教育,分组就必须经常进行,情况一变就得重新分组,教育管理上比较麻烦.55.综合课的构成?组织教学,检查复习,掌握新知识,巩固新知识,布置课外作业.56.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怎样评价一堂好课)目标明确.内容正确(要求:知识本身正确.内容处理正确,重点难点突出.要能教书育人)方法得当.表达清晰.气氛热烈.组织严密.上课节奏紧凑.44.作业检查与批改的要求?一作业的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同时要精练/典型,要有助于学生巩固与加深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掌握新知识,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培养应有的能力.二作业的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要有典型性/代表性.三布置作业时要向学生提出明确要求,规定完成时间,培养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四,教师

64.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的基本要求?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等.陶冶法具有自觉性一,要尊重,信赖,爱护学生.二,要根据学校德育任务和学生现有的思想道德水平,提出合理

/愉悦性/暗示性和情景性的特点.运用陶冶法的要求:1创设良好的情景.2教育

第十章 班级管理

68.班级管理的意义(功能)?一,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二,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三,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69.班集体的基本特征?明确的共同目标,一定的组织结构,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70.班集体的教育作用?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71.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的机制?一,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二,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三,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72.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73.如何充分发挥本班任课教师的作用? 一,班土任要在班上养成尊师爱生的风气.二,要定期联系任课教师,经常互通情况.三,调节各科教学负担,妥善作出全面安排.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方面的工作?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第四篇:湖南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简答题

教育学

1、简述学校教育的特点。

答:学校教育具有可控性、专门性、相对稳定性。

1、简述家庭教育的特点。

答:家庭教育具有启蒙性,随机性和经验性,个别性。

2、简述社会教育的特点。

答:对象的全民性;地点的广泛性;内容的实用性;时间的终身性;形式的开放性。

3、简述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答:教育和生产劳动,社会生活具有融合性;教育具有原始性;教育具有同一性。

4、简述学校是怎样产生的

答:生产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准备;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求,为学校答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5、简述古代学校教育的特点

答: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学校教育为统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森严的等级性;学校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学科和治世之术,有明显的保守性;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教学方法主要是灌输和死记,同时也注重在实践中学;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出现专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萌芽,但尚未形成自己的体系。

6、简述现代教育的特点

答:现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生产性;现代教育逐步走上了大众化道路;现代教育内容日益科学化;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现代教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

7、简述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答:(1)教育终身化;(2)教育社会化;(3)教育生产化;(4)教育民主化;(5)教育国际化;(6)教育现代化;(7)教育多元化。

8、简述教育理论建设的原则和要求。答:批判和继承传统的教育理论,立足现实,构建面向未来的教育学逻辑体系;学习和消化西方教育学理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体系;学习相邻学科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建立科学的教育学理论体系;总结和升华教育实践经验,为教育理论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实践基础。

9、简述教育学研究在当代的发展趋势。答:学科发展的分化和综合;理论导向上的冲突与融合;研究方法的多元互补。

10、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答:(1)政治制约教育的领导权和教育的享受权;(2)政治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3)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制度;(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1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答:培养合格公民,造就政治人才;宣传思想,形成舆论;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

13、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答:(1)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基础性条件;(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3)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有制约作用;(4)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内容、手段和组织形式的改革有决定作用。

14、简述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答: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是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人力资本理论。

15、简述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答:(1)科学技术发展对教育者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2)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3)科学发展将促进学习教育专业和结构的调整与更新。

16、简述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答:(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17、简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答:(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的知识结构和教育内容;(2)信息技术改变着教学和教育的观念;(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18、简述文化对教育的作用。

答:社会文化发展提高了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完善;社会文化发展促使学校与社会联系加强;社会文化发展促进教学内容的质量和结构的变化;社会文化发展影响教育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的变革。

19、简述教育对文化的作用。

答:保存、传递,交流、融合,创造、更新。

20、简述学校文化的特性。答:(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4)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的缩影。

21、简述学生文化的成因与特征。答:成因:(1)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2)同伴群体的影响;(3)师生的交互作用;(4)家庭社会经济地位;(5)社区的影响。特征:(1)过渡性;(2)非正式性;(3)多样性;(4)互补性。

22、简述教育相对独立性的表现形式。答: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

23、简述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答:(1)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2)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

24、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答:不均衡性,顺序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互补性。

25、简述遗传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地位。

答:遗传素质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不能夸大。

26、简述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答:(1)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

27、简述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作用。答:价值的发现;潜力的发掘;力量的发挥;个性的发展。

28、简述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答:(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做出社会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29、简述教育目的作用。答:导向、协调、激励、评价 30、简述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答:(1)国家的教育目的;(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3)教师的教学目标。

31、简述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答:

(一)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教育目的是社会的历史性与时代性的动态结合;教育目的受制于生产力和科学文化的发展水平;教育目的随人类的发展而演进。

(二)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

(三)教育目的的确定必须考虑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四)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片面发展;分析了社会化大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出的客观要求和创造的可能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

32、简述我国教育的基本精神。

答: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培养现代人的品质。

33、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答:

(一)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二)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1)德育;(2)智育;(3)体育;(4)美育;(5)劳动技术教育;

(三)素质教育是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四)素质嘉奖业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34、简述学生的本质属性。答:(1)学生现实社会的成员之一。具有人的主观能动性;具有思想感情;具有个性特征。(2)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教育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学生身心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3)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

35、简述教师的职业性质与特点。答:

(一)教师职业的性质:(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2)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教师的神圣使命是教书育人。

(二)教师职业的特点: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1)人类文化的传递着;(2)人类灵魂的工程师;(3)示范者角色;(4)管理者角色;(5)父母与朋友角色;(6)研究者角色。

36、简述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

答:一名教师是否真正具备从事教师的职业条件,能否正确履行教师角色,根本上还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当代教师质量的集中体现。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1)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2)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3)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4)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37、简述教师教育能力的要求。

答:加工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交往能力。

38、简述教师的人格特征。

答:积极乐观的情绪;豁达开朗的心胸;坚韧不拔的毅力;广泛的兴趣。

39、简述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内容。

答:忠于人民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精神;良好的道德修养。40、简述师生关系。答:(1)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2)师生关系在人格是民主平等的关系;(3)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41、简述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方法。答:树立民主思想;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合法权利;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

42、简述隐性课程的特征。

答:潜在性、整体性、持久性、非预期性。

43、简述制约课程的基本因素。答: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知识发展水平;学生的年龄、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能性。

44、简述如何研究学生。

答:对学生的研究通常包括三个方面:(1)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现状,并把它与理想的常模加以比较,确认其中存在的差距;(2)了解学生个体的需要;(3)了解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差异。

45、简述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答:合目的性、合科学性、合发展性

46、简述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的基本特征。答:(1)强制性;(2)普遍性;(3)基础性。

47、简述课程实施的结构。答:(1)安排课程表;(2)分析教学任务;(3)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4)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5)规划教学单元和课;(6)组织教学活动;(7)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

48、简述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答:课程计划本身的特点;教师的特征;学校的特点;校外环境。

49、简述课程评价的功能。答:诊断、修正、决策

50、简述国内外课程改革的趋势。

答:课程结构日趋合理化;课程内容日趋综合化;课程形式日趋多样化。

51、简述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趋势

答:课程体系三级管理的趋势;课程综合化趋势;稳定并加强基础教育的趋势;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趋势;课程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趋势。

52、简述教学概念的内容。答:(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2)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53、简述教学的意义。答:(1)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2)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3)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

54、简述教学的一般任务。答:(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3)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4)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

55、为什么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答: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教学过程又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表现在:间接性,引导性,简捷性,交往性。

56、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答:(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

57、简述教学过程的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答:(1)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58、简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关系。

答: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二者统一在同一教学活动中。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表现在:(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2)发展智力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可相互转化。

59、简述知识与智力的相互转化,应注意的条件。答:(1)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该是科学的规律性的知识。(2)必须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3)重视教学中学生的操作与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能力,提供学生积极参与实践的时间和空间。(4)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

60、简述教学过程的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的规律。答:(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3)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61、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

答:激发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62、简述我国中学教学原则。

答: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63、简述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和特点。

答:一是教师运用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方法,如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二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直观感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如演示法、参观法、实验法;三是教师指导学生独立获取知识技能的方法,如练习法、读书指导法。有如下特点:师生的互动和联系加强;自主和合作学习方法增加;多种方法综合运用。

64、简述教学方法改革与发展。

答:发现教学;程序教学;范例教学;暗示教学。

65、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

答:备课、上课、作业的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66、简述备课的主要内容。

答:钻研教材;了解学习;制定教学方案。

67、简述课的组成部分。

答:一般来说,构成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等。68、简述上好课的要求。

答:上好课的具体要求是: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组织严密、课堂气氛热烈。69、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答:班级授课制的优点:(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

缺点:强调系统的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70、简述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答:综合性,可操作性,灵活性。71、简述教学策略的类型。

答:内容型、形式型、方法型、综合型。71、简述德育的意义。答:(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2)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3)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

72、简述制定德育目标的依据。

答: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

73、简述选择德育内容的依据。答:(1)德育目标。(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征。(3)德育所面对的时代特征和学生思想实际。

74、简述我国学校德育的内容。

答:我国学校德育的内容: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75、简述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答:(1)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2)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3)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

76、简述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答: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学习辅导、生活辅导、择业辅导。77、简述德育过程的规律。答:德育过程的规律有:(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78、简述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答: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79、简述我国德育的途径。

答: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共青团、学生会组织的活动,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校会、周会、晨会及时政学习,班主任工作。80、简述我国德育的基本方法。

答:说服法,榜样法,陶冶法,锻炼法,品德评价法。

81、简述德育的基本模式。答:认知、体谅、社会模仿。82、简述班级管理的功能。答:(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83、简述班级管理的模式。

答:常规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

84、简述当前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答:(1)由于受到分数压力和教师权威的制约,班主任对班级实施管理的方式偏重于专断型。(2)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85、简述如何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答:(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3)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86、简述班集体形成的基本特征。答:(1)明确的共同目标;(2)一定的组织结构;(3)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4)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87、简述班集体的教育作用。答:(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88、简述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答:(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89、简述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答:(1)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2)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3)班主任是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90、简述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与方法。答:(1)了解学生,研究学生;(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3)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教育心理学

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答: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表现在: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提供各种研究方法和角度。

2、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答:(1)具有连续性与阶段性;(2)具有定向性与顺序性;(3)具有不平衡性;(4)具有个体差异性

3、简述少年期的心理发展特征。

答:少年期是11、12岁到1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少年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但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同时,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发展,但仍带有不少片面性和主观性。

4、简述青年初期的心理发展特征。

答:青年初期是指14、15岁至17、18岁时期,相当于高中时期。青年初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他们的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占主要地位的情感是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道德感、理智感与美感都有了深刻的发展。

5、简述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

答:(1)关于学习准备。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学习准备不仅影响新学习的成功,而且也影响学习的效率。同时,学习也会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新的发展又为进一步的新学习做好准备。(2)关于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2岁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所以,我们应抓住关键期的有利时机,及时进行适当的教育,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P16)

答: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0-2岁)、前运算(2-7岁)、具体运算(7-11岁)、形式运算(11-15岁)等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他们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不具有可逆性。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形式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本阶段的儿童不仅能够运用经验-归纳的方式进行逻辑推理,而且能够运用假设-演绎推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具备了补偿性的可逆思维。本阶段的儿童不再刻板地恪守规则,反而常常由于规则与事实的不符而违反规则。

7、简述中学生观察发展的特点。

答:观察事物的自觉性逐步增强;观察事物的持久性不断增强;观察事物的精确度不断提高;观察事物的概括性明显发展;观察事物的方法不断完善。

8、简述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答:有意识记随目的性增加而迅速发展;意义识记能力不断提高;抽象记忆有较

快发展。

9、简述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答: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教学促进认知发展。

10、简述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答:(1)家庭教养模式;(2)学校教育;(3)同辈群体。

11简述如何指导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 答:(1)帮助中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2)帮助中学生获取积极的自我体验(3)帮助中学生提高自我控制力。

12、简述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答:(1)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13、简述性格差异的教育意义 答:(1)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2)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3)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

14、简述学习的概念。

答: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1)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2)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3)学习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

15、简述联结学习的有关理论。

答:(1)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2)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3)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4)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16、简述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答: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简述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答:获得与消退;刺激泛化与分化。

17、简述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

答:强化;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消退;惩罚。

18、简述联结学习论在教育中的应用 答、塑造或促进良好行为:普雷马克原理;行为塑造。消除不良行为:餍足,代价,结合消退和强化。

19、简述认知学习的有关理论。答:(1)苛勒的完形-顿悟说。(2)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3)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20、简述完形-顿悟说的基本内容。

答:(1)学习是对知觉的重新组织,是形成一种完形(2)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

21、简述布鲁纳的学习观和教学观。

答:

(一)学习观:(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总之,布鲁纳认为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最终目的是构建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

(二)教学观:(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2)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22、简述认知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答:重视对关系的了解;重视结构和顿悟的作用;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

23、简述意义学习的条件 答:(1)学生必须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2)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3)学生认知结构中具有适当的观念。

24、试述建构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答:当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1)知识观: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2)学习观: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3)学生观: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

25、简述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答: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是一致的,表现为学习动机可以促进学习;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不是完全成正比的;学生个性不同,二者的关系不同,使得学习效果反作用与学习动机。

26、简述学习动机的有关理论。答:(1)强化理论。(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3)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4)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5)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

27、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答: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由低到高排列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生理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级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

28、简述如何培养与激发学习动机。答:

(一)树立自信心(1)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2)设置合理的目标;(3)进行归因训练。

(二)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1)使任务更有趣;(2)引发认知冲突;(3)合理使用表扬;(4)合适的反馈。

29、述迁移的作用。答:(1)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2)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3)迁移规律对于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

30、简述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答:(1)早期的迁移理论有形式训练说(沃尔夫)、相同要素说(桑代克和伍德沃斯)、经验类化理论(贾德)、关系转换理论(苛勒)等。(2)现代迁移理论主要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提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辛格莱和安德森的产生式论,格林诺情境性理论。

31、简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答:(1)相似性;(2)原有认知结构;(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32、简述如何进行促进迁移的教学。答:(1)精选教材,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5)在真实生活中学习。

33、简述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答:(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2)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5)让学习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34、述知识直观的感知规律。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

35、简述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答:(1)用好正反例证。(2)正确运用变式。(3)科学地进行比较。(4)自觉进行自觉概括。

36、简述错误观念的性质。

广泛性;自发性;顽固性;隐蔽性。

37、简述错误观念转变的条件。答:(1)引发学习者对原有观念的不满;(2)使学习者意识到新观念的可理解性;(3)显示新观念的合理性;(4)使学习者意识到新观念的有效性。

38、简述促进错误观念转变的教学内容。答:(1)诊断错误观念(2)引发认知冲突(3)理解新观念(4)应用新观念(5)反思观念转变过程。

39、简述遗忘的理论解释。答:(1)痕迹衰退说(桑代克)。(2)干扰说。(3)同化说(奥苏伯尔)。(4)动机说(也叫压抑理论,弗洛伊德)。40、简述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答:(1)深度加工与主动参与。(2)运用记忆术。(3)进行组块化编码。(4)适当过度学习。(5)合理进行复习。

41、简述技能及其特点。

答:所谓技能,指通过练习而获得,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技能的特点:(1)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2)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3)技能是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42、简述技能的作用。

答:(1)调节和控制动作(2)技能还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的手段和前提条件(3)影响学习者的个性品质。

43、简述操作技能与心智(智力)技能的形成阶段。

答:(1)操作技能的形成可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2)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对心智技能提出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的三个阶段。

44、简述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答:(1)准确地示范与讲解。(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45、简述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答:提高成绩需要采用新的结构和方法;经过长时间练习后,学生的练习兴趣有所下降,注意力分散,学习动机下降;在个人知识方面,基础知识不牢固的学生很容易遇到高原现象。

46、简述有关心智技能形成的理论。答:(1)加里培林的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理论:他将心智动作的形成分为五个阶段:一是动作的定向阶段,二是物质与物质化阶段,三是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四是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五是内部言语动作阶段。(2)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他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需经过三个阶段,即认知阶段、联结阶段、自动化阶段。(3)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对智力技能提出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的三个阶段。

47、简述心智技能的形成特征。

答:对象脱离了支持物;进程压缩;应用的高效率。

48、简述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答:(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4)创设条件,提供心智技能练习、应用的机会。

49、简述学习策略对解决教学改革的意义。

(1)可以改进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2)能更有效地促进教师的教;(3)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和发展。50、简述学习策略的分类。

答:学习策略可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 策略、资源管理策略三个方面。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视策略、调节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包括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社会资源利用策略等。

51、简述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

答:主体性原则,内化性原则,特定性原则,生成性原则,有效的监控,个人自我效能感。

52、简述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

答:指导教学模式,程序化训练模式,完形训练模式,交互式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模式。

53、简述复述策略的常用方法。

答、利用随意记忆和有意记忆;排除相互干扰;整体记忆和分段记忆;多种感官参与;复习形式多样化;注意复习时间的合理安排;试图回忆;画线。

54、简述精细加工常用的策略。答:记忆术:位置记忆法;缩减和编歌诀;关键词法;谐音联想法,视觉想象,语义联想。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

55、简述资源管理策略的使用。

答:学习时间管理;学习环境的设置;学习努力和心境管理;学习工具的利用;社会人力资源的利用。

56、简述问题解决的过程。

答:发现问题,理解与表征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57、试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答:问题的特征;知识经验;定势与功能固着。

58、简述如何进行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答:

(一)形成有组织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1)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和记忆大量的知识;(2)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3)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

(二)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1)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2)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

(三)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四)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1)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2)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3)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

59、简述创造性与智力的基本关系。

答:(1)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3)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4)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60简述如何进行创造性的培养。答:

(一)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1)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2)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3)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二)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1)保护好奇心;(2)接受学生的想法;(3)重视学生的独特性;(4)提供榜样。

(三)创造性思维策略训练。(1)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2)发散思维训练;(3)学会容忍模糊性;(3)推测与假设训练;(4)自我设计训练;(5)头脑风暴训练。

简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答:

(一)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1)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2)自我意识增强;(3)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4)品德结构更为完善。二)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1)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2)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61、简述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条件。答;(1)外部条件:家庭教养模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2)内部条件: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

62、简述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方法。答:(1)有效的说服——正反面论据;(2)榜样示范;(3)价值澄清;(4)群体约定;(5)赏罚控制。63、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答:(1)情绪稳定、乐观。(2)人际关系和谐。(3)人格完整。(4)正确的自我观。(5)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6)心理行为表现符合年龄特征。

64、简述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答:(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改正和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客观要求。

65、简述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答:(1)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包括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消退法、处罚法、自我控制法等。(2)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包括全身松弛训练法、系统脱敏法、肯定性训练。(3)改善学生认知的方法,如艾里斯的理性

情绪辅导方法。

66、简述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

答:布卢姆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六个层次,形成由低到高的阶梯。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度而分为五个等级: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系统,价值体系个性化。动作技能教学目标指预期教学后在学生动作技能方面所应达到的目标。有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习惯化。67、简述加涅的九大教学事项。答:(1)引起学生注意;(2)提示教学目标;(3)唤起先前经验;(4)呈现教学内容;(5)提供学习指导;(6)展现学习行为;(7)适时给予反馈;(8)评定学习结果;(9)加强记忆与学习迁移。68、简述教学策略的类型。

答:(1)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有:发现教学、情境教学、合作学习。(3)个别化教学。有: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导教学、掌握学习。

69、简述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答:(1)教师的领导风格;(2)班级规模;(3)班级的性质;(4)对教师的期 望。

70、简述群体动力的表现。

答:群体凝聚力,群体规范,群体气氛,群体成员的人际关系。71、简述教师成长的历程。答:(1)关注生存阶段;(2)关注情境阶段;(3)关注学生阶段。72、简述课堂管理的目标。

答:争取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争取更多的学生投入学习;帮助学生自我管理。73、简述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功能。答:为师生调整和改正教学提供充足的反馈信息;学校鉴别学生学业成绩,家长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评价好决策的功能。

74、简述课堂纪律的类型。

答:教师促成的纪律,集体促成的纪律,任务促成的纪律,自我促成的纪律。75、简述教师社会角色。

答:知识的传播者;父母,长者,朋友和管理者;榜样和模范公民;教学的研究者。

第五篇:湖南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试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

1.【精析】D克伯屈首先提出设计教学法。

2.【精析】C入学条件等级森严说明了受教育权的分配不平等。3.【精析】D题干是对班级平行管理概念的阐述。

4.【精析】B布置课外作业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独立学习和 工作的能力。

5.【精析】A此观点体现了教育无目的论。6.【精析】B我国教师的身份特征是专业人员。

7.【精析】c班级建设的设计包括班级建设的目标、实现目标的途径、具体方法和工作程序。其中,又以班级建设目标的制定为最重要。

8.【精析】A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 本要求。

9.【精析】D“双生子”实验说明了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是教育的重要条件。

10.【精析】C结构化策略强调知识结构,主张抓住知识的主干部分,削枝强干,构建简明的知识体系。

11.【精析】A德育体谅模式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13.【精析】B孔子很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4.【精析IA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 本途径。课程能否有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能否为学习者所接受,从而促进其身心发展,都需通过实施才能得到答案。

15.【精析】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 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地更替的,在一段时期内,发展主要表现为数量的变化,经过一段时间后,发展由量变到质变,从而发展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阶段。

二、填空题

16.《普通教育学》 17.学校系统 18.政治经济制度 19.人力资本 20.外铄论 21.教学目标 22.人的全面发展 23.人格特征 24.专业人员 25.课程设计 26.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27.讲授法 28.巩固知识 29.形式型 30.备课 31.道德教育

32.教育方法 33.明确的共同目标 34.专题总结 35.自我实现的需要

三、简答题

36.(1)教育的终身化。终身教育的本质在于,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它是对过去将人的一生分为学习阶段和学习结束后阶段的否定。

(2)教育的全民化。全民教育是近10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使所有人都能受到基本教育的运动,特别是使所有适龄儿童都能进入小学并降低辍学率,使所有中青年都摆脱文盲的运动。(3)教育的民主化。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一方面,它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的自由化。

(4)教育的多元化。教育的多元化是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它是世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映。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管理模式的多元化、教学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标准的多元化等。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包括工艺、设备、程序、手段等)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

37.(1)延长义务教育年限;(2)增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联系,把两者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3)高等教育的大众化;(4)终身教育体系建构。

38。(1)道德素养。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为人师表。

(2)能力素养。与学生交往沟通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管理能力;把握教材的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自我反思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教育科学研究能力。(3)知识素养。精深的专业知识;一定的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广博的文化素养。39.(1)综合性。选择或制定教学策略必须对教学内容、媒体、组织形式、方法、步骤和技术等要素加以综合考虑。

(2)可操作性。教学策略不是抽象的教学原则,也不是在某种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教学模式,而是可供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参照执行或操作的方案,有着明确具体的内容。(3)灵活性。教学策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并参照学生的初始状态,选择最适宜的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并将其组合起来,保证教学过程的有效进行。

40.中学常用的德育方法有: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实践锻炼法;陶冶教育法;自我教育法;品德评价法。

四、论述题

41.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是遗传决定论的观点。爱德华家族人才辈出固然与他们优良的遗传因素有关,优良的遗传素质为该家族成员的成才奠定了可靠的物质基础、生理前提,提供了可能性,但可能性还不等于现实,遗传素质只能为该家族的后代提供发展的物质前提,仅具备这样的物质前提而没有后天的环境影响和教育,缺乏个体的主观努力,是无法使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的。所以,我们只能说,爱德华家族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客观物质条件优越,具有遗传素质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的环境条件。

社会生产方式决定着这个家族的社会地位,使他们获得了发展的优先权。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分工和随之而产生的教育条件,能顺利发展他们的才能,另外良好家庭环境的熏陶、榜样的力量、家长对于子女的期望作用,这都有利于后代的成才。当然,他们的主观努力也是他们成才的重要因素。这些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结合,构成了他们成才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条件。所以,尽管该家族人才辈出,但这并不完全是遗传决定的,不能夸大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42.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一般说来,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传道者角色。教师负有传递社会传统道德、价值观念的使命。教师对学生的“做人之道”、“为业之道”、“治学之道”等也有引导和示范的责任。

(2)授业、解惑者角色。教师在掌握了人类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技能的基础上,对其精心加工整理,然后以特定的方式传授给年青一代,并帮助他们解除学习中的困惑,启发他们的智慧,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技巧,使他们成为社会有用之才。(3)示范者角色。教师的言行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会对学生产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4)管理者角色。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需要肩负起教育教学管理的职责,包括确定目标、建立班集体、制定和贯彻规章制度、维持班级纪律、组织班级活动、协调人际关系等,并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控制、检查和评价。

(5)朋友角色。在某种程度上,学生往往愿意把教师当做他们的朋友,也期望教师能把他们当做朋友看待,希望得到教师在学习、生活、人生等多方面的指导,希望教师能与他们一起分担痛苦与忧伤、分享欢乐与幸福。

(6)研究者角色。教师工作对象的千差万别以及教学内容的不断发展变化,决定教师要以一种变化发展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创新。

2013年湖南省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临考冲刺题及答案(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入相应的括号内)。1.设计教学法的提出者是()A.杜威 B.华虚朋 C.帕克赫斯特 D.克伯屈

2.我国唐朝“六学二馆”等级森严的入学条件,充分说明了社会政治经济影响和制约着()A.教育的领导权 B.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C.受教育权的分配 D.教育目的

3.班主任既通过集体的管理去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这样的管理模式称为班级()A.自由管理 B.民主管理 C.常规管理 D.平行管理

4.布置课外作业的目的是()

A.使学生对所学教材的内容当堂理解,当堂消化

B.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 C.复习已学过的教材,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加深 D.使学生掌握新知识

5.“我们假定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个人能继续他们的教育,或者说,学习的目的和报酬是继’续不断生长的能力”,体现了()的观点。A.教育的无目的论 B.神学的教育目的论 C.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D.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6.我国教师的身份特征是()A.国家干部 B.专业人员 C.公务员 D.自由择业者

7.班级建设的设计最重要的是制定()A.具体方法 B.实现目标的途径 C.班级建设的目标 D.工作程序

8.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不包括()A.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B.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C.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D.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9.格塞尔的“同卵双生子爬楼梯实验”充分说明了()是教育的重要条件。A.后天学习和训练 B.遗传素质 C.教师教学水平D.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

10.强调知识结构,主张抓住知识的主干部分,削枝强干,构建简明的知识体系的是()A.形式型策略 B.问题化策略 C.结构化策略 D.综合型策略

11.体谅模式把()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A.道德情感 B.道德认识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2.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这体现了德()育的 A.疏导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导向性原则 D.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13.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很强调()A.启发式教学 B,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C.因材施教 D.学习与行动相结合

14.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并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是()A.课程实施 B.教学过程 C.课程评价 D.课程标准

15.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互补性 D.阶段性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把答案填 在题中的横线上)。16.从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从独立的教育学诞生的角度说,通常以德国赫尔巴特的__________为标志。

17.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__________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18.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决定教育领导权的社会因素是__________。

19.舒尔茨把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称.20.中国古代的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人所表现出来的善,是外在力量作用的结果,这种观点属于__________。

21.教育目的的层次分为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__________。22.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关于__________学说。23.学生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具有特定的__________的人。

2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对教师概念作了明确界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__________,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25.__________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以及教科书等的系统化活动。

26.美国学者斯克里文针对目标评价模式的弊端提出了__________。27.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__________。

28.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包括引起学习动机、领会知识、__________、运用知识、检查知识。29.教学策略的类型可分为内容型、__________、方法型和综合型四种。30.__________ 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31.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__________和心理健康教育。

32.德育过程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__________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33.班集体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一定的组织机构、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和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34.班主任工作的总结一般分为:全面总结和__________。

35.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性需要、尊重的需要、____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有5道小题,每题6分,共30分)。36.简述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37.简述现代学制改革的趋势。38.教师应具备哪些职业素养? 39.简述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 40.中学常用的德育方法有哪些?

四、论述题(本大题有2道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41.美国康乃尔狄克州有一个嘉纳塞·爱德华家族,这个家族八代子孙共600多人。爱德华一世是一位博学多才的神学家、哲学家、道德家。他的八代子孙中有13人当了大学校长,100多人当了教授,14人创建了大学和专科学校,60多人当医生,100多人当牧师,75人是军官,80多人成了文学家。一人担任过副总统,一人担任过大使,20多人任议员,120多人大学毕业后,有18人成为报社、杂志的主编或负责人。这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家族。有人认为这种现象是遗传素质决定的,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42.试论述教师职业的特点。

下载2014上海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简答题猜想二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4上海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简答题猜想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