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业管理(高水平运动员)

时间:2019-05-13 18:10: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公共事业管理(高水平运动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公共事业管理(高水平运动员)》。

第一篇:公共事业管理(高水平运动员)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高水平运动员)指导性培养(教学)计划

一、学制与学位

计划学制:四年。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学位。

二、培养目标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高水平运动员)培养具备现代公共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的方面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体育专项技术与技能,能够在公共事业管理部门、体育领域从事管理及教学工作的中高级应用型人才。

三、培养要求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高水平运动员)学生主要学习现代管理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科学管理方法、管理人员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掌握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能从事公共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具有规划、协调、组织和决策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该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现代社会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3、熟悉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以及制度;

4、掌握电子政务和办公自动化的理论、技术与方法,具有适应办公自动化所必须的计算机技能;

5、具有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能够使用英语进行交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四、主干学科公共管理

五、专业主干课程

管理学基础、公共管理学、公共行政学、政治学原理、公共经济学、公共政策学、人力资源管理学、社会保障概论、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六、毕业与学位授予条件

1、毕业标准:学生在校期间,德智体三方面完成培养计划要求,取得相应学分,其中: 一级运动员:

(1)必修课学分≥95.5(理论)+19.5(实践);

(2)学科基础选修课学分≥4;

(3)专业特色选修课学分≥4;

(4)体育竞赛学分≥5;

(5)体育训练学分达到规定要求;

二级运动员:

(1)必修课学分≥105.5(理论)+23.5(实践);

(2)学科基础选修课学分≥8;

(3)专业特色选修课学分≥6;

(4)人文素质公共选修课学分≥6(其中理工类学分≥4);

(5)艺术类限定性选修课学分≥2;

(6)体育竞赛学分≥1;

(7)体育训练学分达到规定要求;

(8)达到素质拓展学分要求。

2、学位授予条件:符合学校关于授予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条例要求。

191

第二篇:高水平运动员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摘 要]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通过研究现状和文献资料了解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就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取分析专家学者的意见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为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和就业提出合理化意见。[关键词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就业;对策

本文通过查找分析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招生机制、培养模式的研究、学训研究、就业研究、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择业问题、影响因素的研究这几个方面的专家学者的观点来分析当下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存在的问题。1.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招生机制

1987年,国家教委下发了[关于部分普通高校试办招生高水平运动员工作的通知]后,全国共57所大学创办了高水平运动队,时至今日(2016年底统计)发展到275所高校。经过近二十多年的实践证明高校创办高水平运动队是可行的,高校运动队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在试办过程中也产生了种种矛盾和困难,运动队的“高水平”并未得到体现,办队的初衷也没有圆满实现,与国外的高水平运动队仍存在一定差距。

《现行体制下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招生现状研究》[1]一文中李檀,王建认为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以来,虽然因家教委赋于部分高校特殊招生运动员的权利,但缺乏有力的监督机制,部分高校利用这个权力招进来一些“关系生”、“后门生”。同时高水平运动员的招生普遍存在一种“借鸡生蛋”的现象。各省市现役运动员在高校挂名、在高校保持学籍,但是并不在学校学习,或把退役队员招进来参加比赛,不需要花费太大的精力培养,就可以取得“优异”的成绩。实质上,这些队员并不是真正的大学生,也不是高校培养的,只是双方(校方和运动员)受利益的驱动而被动的结合。

《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学习管理的若干问题综述》[2]一文中,陈瑞梅认为在现有运动员成长环境中要扭转“重”训练、“轻”文化的现象,应分步采取措施,加强级学校招生环节的管理法制化,杜绝竞技化的单一发展。根据目前适当降低文化分录取标准是有必要的,但应当有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逐步接近直到消除与普通大学生的文化差异。

《中美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招生机制的比较研究》[3]一文中,张勇,范英华把中美两国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招生的不同之处进行了比较和研究,文中将管理机构进行了比较,中美高水平运动员招生都有专门的管理机构。美国宏观控制招生的机构是美国大学体育联合会(NCAA)。它对招生的各个方面都做出了严格的规定,各高校都是在它的管理和监督下进行招生的。我国高水平运动员招生由国家教育部进行宏观管理。国家教育部下发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OO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工作通知》(教学厅(2OO4)2O号)文件附件1《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办法》规定,具有招生资格的高校负责具体的招生过程,各省招生办公室对招生学校的测试工作进行监督。

对运动员资格审查进行了比较,中美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对其资格都有严格的审查。美国更注重文化成绩的审查,由NCAA资格审查委员会全权负责,其他任何机构无权干涉。正是由于在招生过程中对文化水平的要求,才能保证招收学生的整体素质,真正做到体育与教育的结合。而中国的资格审查则更注重体育成绩的审查,考生资格由各招生学校负责审查,没有全国统一的资格审查机构。

对招生程序进行比较,美国的招生程序有严格的时间规定,招生学校与学生的接触形式要严格按照各个阶段的规定。这样就保证了学生在中学阶段,尤其是中学最后两年的正常学习。中国由于在招生程序中没有全国统一的资格审查和体育测试,各个学校的自主权利过大。高中学生为了增强升学的保险系数,在高

二、高三年级时,不断的参加各个学校的体育测试,增加与学校招生负责人的接触,疲于奔命,势必影响正常的学习。与我国培养合格的高水平运动员的初衷相背离。

对招收高水平运动员预科生进行了比较,美国在NCAA的统一管理和监督下进行招收高水平运动员预科生,协会对于预科生的招收有严格的标准和程序;在2O05年以前,中国有资格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高校招收预科生,但自2OO5年起,招生学校不再招收预科生。

综上所述,国内有关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相关研究中,对于招生培养中的问题仅限于将招生的机制说明,并未指出其不足之处,应该如何改正。将中国高校高水平运动员与美国高校高水平运动员进行对比也是比较片面的。

2.对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培养模式的研究

国家教育部在1986年颁布的有关文件中就明确指出了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目标:l995年到2O世纪末,使体育教师、体育场馆、设施、科学研究、体育管理等达到较高水平,学校体育运动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能承担世界大运会的部分务.教体艺[2005]3号文件又特别指出:普通院校规定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目的,是为国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水平体育人才,目标是完成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及国际、内重大体育比赛的参赛任务,为国家奥运争光计划和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高校学分制视野下江西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学训矛盾”研究》[4]一文中,张锐等人认为,大多数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目标都仅定位于国内教育系统举办的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和各类单项协会举办的比赛,如江西师范大学男女足球队和南昌大学男子足球队参加全国大学生足球联赛、江西师范大学和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健美操参加国性比赛、华东交通大学参加CUBA,宜春学院参加全国毽球比赛.但绝大多数都没有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和国际重大比赛的计划,有的连参加全运会都从来没有想过.之所以会这样,一方面目前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生源质量还达不到文件所要求的目标,另一方面是现有体制下,存在于高等院校高水平运动员培养中的“学训矛盾”无法克服,从而阻碍了各高校现实中的目标定位。

《上海市部分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培养现状》[5]一文中,石颖、杨学军通过对高校管理人员的调查,80%的人认为培养目标是促进高校体育的开展;75%的人认为是提高运动成绩,为校争光;70%的人认为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40%的人认为是输送高水平竞技人才。

《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培养目标与运行机制的研究》[6]一文中认为,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培养的机制仍然处在不断的发展中,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是中国职业化运动员的基本保证,从人的全面培养角度看,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不但能夯实我国整个竞技体育的基础,而且能使运动员身心得到健康成长,运动员的身份管理将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培养的管理将日益有规律可循。

《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培养的影响因子分析》[7]一文中,杨剑、季浏把运动员的培养影响因子进行了六个方面的归纳,为生源因子、教练员业务能力因子、条件因子、支持因子、信息因子和个体因子。综上所述,国内文章中主要讨论了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目标,成长方向,成才方式,主要还都限于理论研究,具体提出能付之实践的文章相对较少。

综上所述,国内文章中主要讨论了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目标,成长方向,成才方式,主要还都限于理论研究,具体提出能付之实践的文章相对较少。

3.对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学训研究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学训关系”的研究》[8]中提出了,高校高水平运动队面临的最大或最难解决的问题,当属大学生运动员关于学习与训练这一对立统一的矛盾问题。竞技体育特别是高水平竞技又有其自身的规律。首先, 它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训练过程, 运动训练具有早期性、专门性和连续性的特点, 大学开展高水平竞技体育必须遵循运动训练的规律。同时, 还需要注意的是大学开展高水平竞技体育是在一个特定的年龄区间进行的, 这个年龄区间要受到大学学制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大学开展高水平竞技体育, 必须从大学教育和运动训练这两个基本点出发, 从而实现大学教育和竞技体育在全新理念下的结合———“体教结合”,并在“体教结合”的基础上达到所要追求的境界——“脑体平衡”, 培养出不同层次的大学生运动员。然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 运动员的学习与训练却存在着不同层面的问题。

《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专业学习管理研究》[9]一文中,陈建民、熊茂湘等总结了当前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专业学习的现状为,各高校高水平运动员都是按教育部明文规定招进高校的,有的还是专业队运动员或退役队员,与其他文化考生相比较,他们的文化基础相对薄弱。进人大学后有的运动员的专业文化基础还要从零开始,他们的专业文化学习的负担较重,进人大学毕竟是以学业为主,今后要走上社会,要适应社会,就必须成为一名全面合格的大学生。所以,在校学习期间他们负有学习专业文化和参加各级体育比赛的双重任务,目前,许多高水平运动员做不到齐抓共进,此失彼现象普遍存在。

《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自主学习能力研究》[10]一文中,刘斌、孙洪涛、张绍臣对当前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自主学习能力进行了统计。能够自我激发学习动机的只有4.4%,有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的只有6.5%,能够合理安排自己学习时间的学生运动员只有8.5%,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学习结果的占23.4%,能根据训练或比赛调整学习计划的占34.7%,73.4%的学生的学习是完全由教师来限定的,47.6%的学生的学习是靠家长或教练员以及老师来驱使的。

《美国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文化学习的管理对我国高校的启示》[11]一文中,范果、郑燕飞将美国高校高水平运动员与中国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文化学习进行比较,总结了中国高校针对高水平运动员“宽进宽出”、“一校两制”、“特殊记录,专门记案”的方法,主要是从训练的角度为运动员减轻压力。

综上所述,国内对于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学习和训练矛盾的研究相对较多,对于他们的学习时间,学习方式,学籍管理都进行了讨论和研究,有的文章还对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切实有效的办法,并已经开始执行,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4.对高校毕业生及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就业研究

冯进在《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12]一文中,将现在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观因素总结为:1.在就业过程中,讲条件,重待遇,功利主义色彩浓厚;2.依赖心里严重,竞争意识不强;3.不关心时事,忽视对就业环境和政策的了解,缺乏明确的职业目标,“走一步,算一步”的意识表现较为突出;4.知识和能力素质的欠缺。

《树立科学就业观,积极应对大学生就业难题》一文中,植秀成、秦明红、何春兰总结了大学生应该怎么面对现在的就业问题,大学生应该与时俱进,更新就业观念,应该先从心理上就业,以成熟的就业观作好知识和技能上的准备,注重在校期问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对于就业市场要多研究、及早接触,真正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合理规划自己的发展目标和职业生涯,正确把握和分析毕业生就业市场,这样才能够人人增加自身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密切关注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行业企业的发展前景,了解社会用人单位的选才要求和用人标准,准

[13]确把握自己的实际和用人单位的实际,找到最佳结合点,确立个人就业目标。

《影响上海市部分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就业的因素及对策》[14]一文中,王利民等总结了影响上海市部分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就业的因素为:运动员的性别、高校对运动员就业的关心程度、高校知名度及地方就业政策、运动员的文化素质和运动员所从事的项目特色等。用人单位要更新观念,高校应为学生就业搭建平台,高校所办运动队要有特色,发挥自身优势,鼓励自主创业,加快体教结合的步伐。

黄时华、张娟《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文化学习及职业生涯规划》[15]中,对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职业生涯规划提出了建议。科学地进行自我评估和机会评估,考察周围的环境,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明确职业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与措施。

5.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择业问题、影响因素的研究

樊钉在《变革中的中国大学生就业制度》的研究中,从就业制度自身纵向历史变化和横向影响就业制度的其他因素两个维度,描述了就业制度及其制度管理体系的基本情况。并对以往相关研究中尚未发现以及虽已发现但尚未形成系统花的各种制度化、非制度化管理因素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并进行了初步的改革远景分析。

程延园等的《毕业生就业协议制度研究》一文,通过对毕业生就业协议功能的分析,剖析了我国目前就业协议实际存在的问题,研究了就业协议与我国劳动合同制度的矛盾。认为总长期发展看,就业协议应与劳动合同合二为一。

丁打建、张珂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预期的实证分析——以北京地区部分高校为例》一文中,采用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结合的方法,利用调查数据,以北京为例,分析了本科毕业生就业预期的水平、构成及理性程度、影响毕业生就业预期的主要因素及影响后果。结论指出别业生就业预期水平显著偏高,其构成与现实需求结构不符,毕业生的学校、专业、学习成绩、性别、家庭所在地、在校消费水平等变量都会对毕业生的就业预期产生影响。

根据上述文献所述,学术界的很多专家、学者对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就业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相关分析,对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招生、培养、学训矛盾的研究也比较多。还有部分学者对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方法,但也是针对自己的过往经验或者是针对比较特殊的省市进行。而对于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就业问题所涉及的研究还相对较少。综合各方面招生、培养、学习训练等因素影响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就业的文章比较少。因此,我认为应该将影响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就业的各种因素综合归纳,找到能够从本质上解决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就业问题的途径。

参考文献

[1]李檀,王建.现行体制下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招生现状研究[J].教育艺术研究.[2]陈瑞梅.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学习管理的若干问题综述[J].体育承认教育学刊,2005.8.[3]张勇,范英华.中美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招生机制的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4,28.[4]张锐等.高校学分制视野下江西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学训矛盾"研究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6.[5]石颖,杨学军.上海市部分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培养现状[J]教练园地.[6]周雷 凌平.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培养目标与运行机制的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3.2.[7]杨剑,季浏.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培养的影响因子[J].体育学刊,2002.5.[8]王亮,裴伟民.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学训关系”的研究[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7.1,1.[9]陈建民 熊茂湘等.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专业学习管理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4.[10]刘斌 孙洪涛 张绍臣.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自主学习能力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8.[11]范果,郑燕飞.美国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文化学习的管理对我国高校的启示[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6.8.[12]冯进.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J].国情观察,2009.7.[13]植秀成 秦明红何春兰.树立科学就业观,积极应对大学生就业难题[J].中国教育发展研究杂志,2009,6,6.[14]王利民等.影响上海市部分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就业的因素及对策[J].教练园地.[15]黄时华,张娟.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文化学习及职业生涯规划[J].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杂志,2006,3.

第三篇:公共事业管理

期末作业考核

《公共事业管理》

包括本科在内的各科复习资料及详细解析,可以联系屏幕右上的“文档贡献者”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公共事业

2.政府

3.狭义的社会事务

4.公益性研究

5.卫生事业

二、论述题(每题15分,共75分)

1.我国公共事业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2.谈谈你对事业单位社会化的理解。

3.政府为什么要管理教育事业?

4.现代公用事业主要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5.政府介入现代公用事业产品市场的必要性。

第四篇:公共事业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现代管理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一般管理方法、管理人员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掌握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能从事公共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具有规划、协调、组织和决策方面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科学、经济学、社会科学等现代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具有适应办公自动化,应用管理信息系统所必须的定量分析和应用计算机的技能;

3.具有进行质量管理、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进行统计分析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4.熟悉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以及制度;

5.具有较强的社会调查和写作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主干学科:公共管理

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管理心理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管理经济学、公共关系、公共财务、管理定量分析、应用统计、管理信息系统、行政管理学、行政法、领导科学、公共政策分析、组织行为学、高等数学、会计学、市场营销学、财政学、行政法学、公共伦理学、管理文秘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社会调查、企事业单位实习等,一般安排6周~8周。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教育学、文学或医学学士

相近专业: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就业方向: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共服务系统的办公和管理工作。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教育学或管理学学士。

1、什么是公共事业管理责任?与公共责任是何关系?其基本性质、特征和内涵是什么?公共事业管理责任,是指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在管理过程中必须承担和履行的职责。公共事业管理责任是一种公共责任,或者说是公共责任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表现,公共性以及以这一公共性为基础的效率标准是其最基本的特征。从以公众对政府的希望和要求来认识并划分行政责任的观点角度看,其内涵包括回应、弹性、胜任能力、依据正当的法律程序行为并负责、廉洁。

2、什么是公共事业管理责任机制?基本内涵是什么?

公共事业管理责任机制,即指通过什么途径和方法使得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真正承担起应担承担的责任。公共部门的责任机制,核心就是监督和制约,因而还在政府作为公共事业管理唯一主体的发展阶段时,人们就对如何建立完善的行政责任机制进行了研究,而随着公共事业的发展和公共事业管理责任范畴的形成,目前一般从正式与非正式、内部和外部两个相互联系的途径或方面出发,来对公共事业管理责任机制进行构建。

3、公共事业管理责任的行政控制机制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包括:公共组织自身的责任机制、行政监督检查、行政监察、审计、行政复议

4、公共事业管理责任的立法控制机制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包括立法机构对公共事业产品生产和提供责任法律的确立和立法机构对行政机构公共事业管理责任的控制

5、公共事业管理责任的司法控制机制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主要有行政诉讼机制和行政赔偿机制

6、公共事业管理责任的公民参与控制机制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有公开听证、民意调查、资讯委员会、利益群体等基本方式

7、什么是公共事业管理伦理?什么是政府组织伦理和非政府组织伦理?

公共事业管理伦理,是公共事业管理主体作为特定的社会化角色在进行公共事业管理活动中的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

政府组织伦理通常也称为行政伦理,是行政管理领域中的角色伦理。政府组织伦理或者以政府组织系统为主体,或者以政府组织为主体,是针对政府组织行为和政治活动的社会化角色的伦理原则和规范,是以“责、权、利”的统一为基础,以协调个人、组织与社会的关系为核心的政府组织行为准则和规范系统。

非政府组织伦理是指非政府组织在从事其组织活动,即公共事务或与维护和增进社会公共利益有关的活动时,所应遵守的伦理原则和伦理规范。

8、公共事业管理伦理的内容构成是什么?

第一、公共事业管理伦理意识(包含伦理准则意识、伦理责任意识和伦理目标意识)第二、公共事业管理实践伦理

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维护公共服务活动正常运行所需的伦理规范,是由政府或其他社会权威机构设计、制定和推广的;二是指对于政府倡导的这些公共服务活动中的伦理规范,除了用社会舆论、自我评价等软约束手段支持外,还要为其设定政策优化的硬约束手段,使这些伦理规范真正成为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在公共服务中的普遍化行为方式。

9、公共事业管理伦理的基本内涵有哪些?

第一、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

第二、以公众为本提供服务

第三、严格遵守和执行法律

第四、勇于承担公共责任

第五、高尚的敬业精神

10、公共事业管理伦理在公共事业管理责任机制中有什么作用?

公共事业管理伦理对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有着导向作用、规范作用和选择作用

11、如何推进公共事业管理伦理的建设?

推进公共事业管理伦理建设的途径是道德建设驱动自律和制度建设推动自律。

A、道德建设驱动自律

即:通过提高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的道德修养,使其能够超越一切外在监督和制约,以事业心、使命感、社会责任感人生理想和价值观为基础,自觉地遵守公共事业管理伦理规范和要求。

B、制度建设推动自律

即:通过相关的制度设计,来推动公共事业管理者遵守公共事业管理伦理规范和要求,逐步达到自律。

这一机制实际上是将伦理建设与公共事业管理结合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建立完善的法律框架

第二、公共事业管理的责任履行机制

第三、行为守则

第四、公民参与

第五篇:公共事业管理

公共需要:指满足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诸如社会公共秩序的维护、防治水旱灾害、环境保护、国防建设等等。

特点:1公共需要是社会成员在生产、工作、生活和发展过程中的共同需要。2公共需要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3公共需要是发展变化的4公共需要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公共事业:特指那些面向全社会,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基本目标,直接或间接为国民经济和社会提供服务或创造条件,并且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社会活动。

公共事业的特征:①公共性②专业性③非营利性④基础性

公共事业管理的特征:①基本目标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的各种公共需要②具有一定的强制性③非营利性④服务性

公共事业管理的特征:①计划职能②组织职能③协调职能④控制职能

公共事业管理的手段:①法律手段②行政手段③经济手段④宣传教育手段⑤技术手段

政府体制的局限性:①政府的主管发展努力同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要求有距离②政府行为存在低效率③政府活动易滋生寻租行为,出现不公现象④政府在解决垄断、外部性问题上可能造成新的垄断、外部性问题⑤政府调节功能是有限的事业体制的职能优势:①相对独立性②非营利性③低成本、高质量④专业性⑤接近性⑥灵活性⑦在培养互助精神、维护良好的社会价值等方面有优势

事业体制的局限性:①筹款不足②志愿活动的狭隘性③志愿组织的家长作风④志愿组织的业余性

公共事业组织的类型: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

公共事业人力资源:在公共事业领域内从事管理、生产和公共服务工作,具备民事行为能力个权利能力的人员的总和,外延上包括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后勤服务人员。公共事业监管存在的问题:①组织缺位②角色冲突③双重俘获④约束软化

加强公共事业组织监督管理的必要性:①公共事业存在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②确保公共事业组织履行公共责任的需要③治理公益失灵的客观要求

完善公共事业组织的监管体系:①改善政府监管②加强社会监督③完善事业组织的自律机制 教育:①广义的教育是指所有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②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

教育管理过程的基本内容:教育预测 教育决策 教育计划 教育组织 教育评价

教育管理在现代教育系统中的主要作用:①保证教育活动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②监督和调节教育活动③有效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资源使用效率

集权制高等教育体制的优势:①可以使高等教育的发展得到统一规划和调配,是高等教育能为社会发展做出较大贡献②可以有效的监控全国高等教育

集权制高等教育体制的弊端:①体制较为僵化,容易使高等教育缺乏灵活性②更容易产生重大问题

科技活动的分类:①基础科学研究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③应用技术研究④公益性研究就技术推广

科技管理的特点:①具有很大的灵活性②具有整体性和协调性③具有长远性和预见性 科技管理的原则:①系统性原则②能级性原则③灵活性原则④前瞻性原则

决策 教育计划 教育组织 教育评价 教育管理过程的基本内容 教育管理在现代教育系统中的主要作用:①保证教育活动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②监督和调 教育管理在现代教育系统中的主要作用 节教育活动③有效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资源使用效率 集权制高等教育体制的优势: 是高等教育能 集权制高等教育体制的优势 ①可以使高等教育的发展得到统一规划和调配,为社会发展做出较大贡献②可以有效的监控全国高等教育 集权制高等教育体制的弊端 教育体制的弊端: 容易使高等教育缺乏灵活性②更容易产生重 集权制高等教育体制的弊端 ①体制较为僵化,大问题 科技活动的分类: 科技活动的分类 ①基础科学研究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③应用技术研究④公益性研究就技术 推广 科技管理的特点:①具有很大的灵活性②具有整体性和协调性③具有长远性和预见性 科技管理的特点 科技管理的原则:①系统性原则②能级性原则③灵活性原则④前瞻性原则 科技管理的原则


下载公共事业管理(高水平运动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公共事业管理(高水平运动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公共事业管理

    各类考试历年试题答案免费免注册直接下载 全部WORD文档 中国自考人(.cn)——700门自考课程 永久免费、完整 在线学习快快加入我们吧!浙江省2011年7月自学考试公共事业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指政府对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主要目的的各项公共事业的发展进行规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活动。 P7 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力量......

    公共事业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本科)集中实践环节实施细则 为落实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与北京大学医学部联合举办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公共事业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

    请思考:2009年国务院决定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以来,到现在已经2年过去,为什么地方还没有全面实施,原因何在? 1.实施绩效工资涉及广大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政策性强,工作任务......

    公共事业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本科类) 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其它公益事业等公共事业管理单......

    高水平运动员的报名条件及办法

    .高水平运动员的报名条件及办法 经教育部批准,全国268所高校(我省19所)具备招收高水平运动员资格。高水平运动员的资格审查工作,仍由市、县招办负责;经市、县审查符合报名条件的......

    2018年浙江大学高水平运动员招生简章[精选]

    2018年浙江大学高水平运动员招生简章 出国留学网高考网为大家提供2018年浙江大学高水平运动员招生简章,2018年浙江大学高水平运动员招生简章 为了推动浙江大学校园体育文化和......

    2012年天津大学高水平运动员招生简章

    2012年天津大学高水平运动员招生简章 为发展高校体育事业,推动学生体育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按照教育部相关要求,2012年我校继续面向全国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具体细则如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