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湖南省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心理学》临考冲刺题及答案

时间:2019-05-13 18:01: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3年湖南省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心理学》临考冲刺题及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3年湖南省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心理学》临考冲刺题及答案》。

第一篇:2013年湖南省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心理学》临考冲刺题及答案

共5页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1.20世纪60年代初,由()发起课程改革运动,自此,美国教育心理学逐渐重视探讨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

A.维果斯基

B.桑代克

C.布鲁纳

D.乌申斯基

2.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抽象逻辑思维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的时期是()

A.童年期

B.幼儿期

C.青少年期

D.成年期

3.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要是掌握()的过程

A.直接经验

B.简接经验

C.直接经验为主,间接经验为辅

D.运动技能

4.维果斯基认为教学与发展的关系应该是()

A.发展要走在教学的前面

B.发展和教学齐头并进

C.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

D.发展和教学相互决定

5.教师成长为专家教师的基本的、重要的途径是()

A.经验积累

B.获得知识

C.实施培训

D.教学反思

6.下面有关操作技能的特点正确的是()

A.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

B.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

C.物质性、外显性、简缩性

D.观念性、内潜性、展开性

7.有人常常没有理由地一遍又一遍地做出某一种行为或某一系列行为,这属于(A.抑郁症

B.恐怖症

C.焦虑症

D.强迫症

8.第一个对问题解决过程进行实验研究,并明确提出解释的理论叫做()

A.试误说

B.顿误说

C.定位说

D.发现说

9.下列选项中属于问题解决的是()

A.无目的的幻想

B.穿衣等自动化的操作

C.比较

D.发明创造

10.品德形成的标志是()

A.道德信念

1)

B.道德评价能力的形成C.价值内化

D.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11.儿童在知道“菠菜”、“萝b”和“洋葱”等概念之后,再学习“蔬菜”概念,这种学习是()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归属学习

12.激发、维持和指引个体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称为()

A.学习需要

B.学习期待

C.学习动机

D.学习态度

13.注重训练的形式而不注重内容的学习迁移理论是()

A.关系转换理论

B,经验类化理论

C.相同要素说

D.形式训练说

14.对有效完成任务所需的技能、策略及其来源的意识称为()

A.元认知能力

B.元认知策略

C.元认知计划

D.元认知知识

15.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匠心,想出不同寻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同辈的新奇性意见,表明其思维具有()

A.变通性

B.独创性

C.流畅性

D.指向性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16.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_________两个方面。

17.学生性格差异主要是指性格的特征差异和性格的_________。

18.在西方心理学的学习分类中,加涅先后提出的_________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影响较大。

19.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行为的_________。

20._________是指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

21.理性知识是对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反映,其形式包括概念和_________。

22.就有效的操作技能而言,模仿需要以_________为基础。

23.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的教学形式称为_________。

24._________指按照材料的特征或类别进行整理、归类组织的方法,又叫群集策略。

25.习惯上,人们用_________、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分别指称严重程度由低到高的几类心理健康问题。

26.教师期望应通过四种途径影响课堂气氛:接受、_________、输入和输出。

27.最早研究群体动力的心理学家是_________。

28._________指以少数学生为对象,在较短时间内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并摄制成录像,课后进行分析,这是训练新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

29.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称作_________。

30.陆钦斯的_________实验是定势影响迁移的一个典型例证。

31.错误观念即个体日常直觉经验中与科学理论相违背的_________。

32.对教师的_________,指人们对教师在学校情境中执行教育任务情况的一种比较固定的看法。

33.研究显示,中学的_________年级是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期。

34.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理辅导的重点是_________。

35.根据斯金纳的强化观,教育中使用的“警告”,属于___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有5道小题,每题6分。共30分)。

36.简述操作技能形成中练习曲线的共同趋势。

37.简述奥苏伯尔关于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理论。

38.简述资源管理策略的一般内容。

39.抑郁症有哪些表现?

40.简要介绍迁移的几种类型。

四、论述题(本大题有2道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41.根据遗忘发生的规律,谈谈怎样复习才能有效避免遗忘。

42.论述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

一、单项选择题

1.【精析】C 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体系出现了某些变化。60年代初,布鲁纳发起了课程改革运动,自此美国教育心理学逐渐重视探讨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

2.【精析】C青少年期(中学阶段),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抽象逻辑思维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

3.【精析】B学生的学习与人类的学习有共同之处,也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有:①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掌握间接经验的过程,因此,它与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不同。学生在学习中有时也有新的发现,但主要还是学习前人已经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②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是以掌握一定的系统的科学知识为目的的。③学生的学习也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但由于其主动性、积极性并不是由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过程激发起来的,需要教师注意调节。

4.【精析】C维果斯基提出“最近发展区”,认为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

5。【精析】D略。

6.【精析】A操作技能具有物质性、外显性、连续性、展开性、协调性和稳定性等特点。与之相对的是心智技能内有内隐性、观念性和简缩性特点。

7.【精析】D常常没有理由地一遍一遍地做出某一种行为或某一系列行为,属于典型的强迫症。

8.【精析】A试误说是第一个对问题解决过程进行实验研究,并明确提出解释的理论。

9.【精析】D问题解决是指具有一系列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其基本特点是目的指向性、认知性和序列性。

10.【精析】D品德具有稳定性,只有经常表现出一贯的行为规范,才标志着品德的形成。

11.【精析】A上位学习,又称归总学习。即把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概括性较低的下位概念或命题归人新获得的上位概念或命题中去,从而使新知识总括已有知识。

12.【精析】C本题考查考生对学生动机概念的掌握。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学习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13.【精析】D形式训练说以官能心理学为依据,认为内容是会忘掉的,其作用是暂时的.只有通过形式的训练而达到的官能的发展才是永久的,才能迁移到其他的知识学习中,终生受用。

14.【精析】D对有效完成任务所需的技能、策略及其来源的意识称为元认知知识,故选D

15.【精析】B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匠心,想出不同寻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同辈的新奇性意见,表明思维具有独创性,故选B。

二、填空题

16.社会环境17.类型差异

18.学习层次19.主观判断

20.心向与定势21.命题

22.认知23.变式

24.聚类组织策略25。心理困扰

26.反馈27.勒温

28.微格教学29.惩罚

30.量杯31.认知体系

32.定型期望33.二

34.预防35.负强化

三、简答题

36.技能形成必须经过一定的练习。练习的主要作用是促使技能的进步与完善,它包括加快技能完成的时间、改善技能的精确度和使动作间建立更完善的协调。

练习与技能进步的关系:

(1)技能水平随练习而提高。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操作活动的速度加快,准确性提高,这是操作技能形成的一般趋势。

(2)练习过程中的高原现象。在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有时练习到一定时期,会出现进步暂时停顿的现象,称之为高原期。出现高原现象的原因很多:在长时间的技能训练中学习的热情下降、身体过分疲劳、旧的技能结构的限制等。

(3)练习成绩的起伏现象。在动作技能随着练习而提高的总的发展趋势下,存在着时而上升、时而下降的起伏现象。学习活动越复杂,波动越明显。这种现象的出现,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

(4)技能形成过程中存在个别差异。

37.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

38.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策略,有助于学生适应环境并调节环境以适应自己的需要,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重要的作用。

(1)学习时问管理。①统筹安排学习时间。②高效利用最佳时间。③灵活利用零碎时间。

(2)学习环境的设置。首先,要注意调节自然条件。其次,要设计好学习的空间。

(3)学习努力和心境管理。包括激发内在动机;树立为了掌握而学习的信念;选择有挑战性的任务;调节成败的标准;正确认识成败的原因;自我奖励。

(4)学习工具的利用。善于利用参考资料、工具书、图书馆、广播电视以及电脑与网络等。

(5)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善于利用老师的帮助以及通过同学间的合作与讨论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39.抑郁症是以持久性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过度的抑郁反应,通常伴随有严重的焦虑感。焦虑是个人对紧张情境的最先反应。

抑郁症的表现:一是情绪消极、悲伤、颓废、淡漠,失去满足感和生活的乐趣;二是消极的认识倾向,低自尊、无能感,从消极方面看事物,好责难自己,对未来不抱多大希望;三是动机缺失、被动,缺少热情;四是躯体上疲劳、失眠、食欲不振等。

40.迁移的类型主要有:

(1)正迁移与负迁移。这是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即迁移的影响效果不同而划分的两种类型。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和阻碍。

(2)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这是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与概括水平而进行的划分。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3)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这是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而进行的划分。一般迁移也称普遍迁移、非特殊迁移,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具体迁移也称为特殊迁移,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以迁移到新情境中去。

(4)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与重组性迁移。这是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而进行的划分。

四、论述题

41.根据遗忘规律,避免遗忘的复习方法主要有: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过程最初进展得很快,以后逐渐缓慢,过了相当的时间后,几乎不再遗忘,也就是说,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合理的复习方法包括及时复习、分散复习和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1)及时复习,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在学习20分钟以后,知识就被遗忘了42%一天以后,遗忘就达到了66%,如果过了很长时间,直到考试前才复习,就几乎等于重新学习了,所以,新学习的材料一定要注意及时复习,至少要在当天加以复习,以减缓遗忘的进程。

(2)分散复习,分散复习是相对于集中复习而言的,集中复习就是集中一段时间一次性重复学习许多次,分散复习就是每隔一段时间重复学习一次货几次,对于大多数学习而言,分散学习的效果优于集中复习,因为分散复习可以降低疲劳感,可以减少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进行分散复习。

(3)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研究表明,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的效果优于单纯的重复阅读,单纯重复阅读的记忆效果之所以不如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主要在于前者不利于及时发现学习中的薄弱点,因而在重复学习时有一定的盲目性,而后者则可以及时发现学习中的薄弱点,从而在重复学习时,便于集中注意力,有针对性地加强薄弱点的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如英语、语文)中应注意教育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边阅读边背诵,将阅读与背诵交替进行

42.综合有关研究,可以将问题解决的过程分为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四个阶段。

(1)发现问题。从完整的问题解决过程来看,发现问题是其首要环节。只有存在问题时,人们才有可能产生解决问题的认知活动。能否发现问题,这与个体活动的积极性、已有的知识经验等有关。

(2)理解问题。理解问题就是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摒弃无关因素,并在头脑中形成有关问题的初步印象,即形成问题的表征。在表征问题上,人们经常借助于外在的具体的形式,如画图表、路线图等,使表征更明确、直观。

(3)提出假设。提出假设就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与方案,选择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操作步骤。常用的方式主要有两种:算法式和启发式。能否有效地提出假设,受到个体思维的灵活性与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影响。

(4)检验假设。检验假设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来确定假设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符合科学原理。检验假设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直接检验,即通过实践来检验,通过问题解决的结果来检验。二是问接检验,即通过推论来淘汰错误的假设,保留并选择合理的、最佳的假设。

第二篇:2013年湖南省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临考冲刺题及答案

2013年湖南省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临考冲刺题及答案(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 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 填入相应的括号内)。1.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权威型、放任型和()

A.专政型 B.指导型 C.民主型 D.溺爱型 2.实验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兴起的用自然科学实验法研究儿童发展及其与教育关系的理论,12.在个体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遗传素质 B.家庭环境C.学校教育D.社会人文地理条件

13.综合实践活动在课程管理权限上璃于()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C.学校课程 D.不清楚 14.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为核心来建立管理机制。A.学校 B.教师 C.教育内容 D.学生

15.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其代表人物是()A.赫尔巴特 B.裴斯泰洛齐 C.梅伊曼和拉伊 D.狄尔泰

3.“跳一跳,摘桃子”是讲教学目标的设计要()A,难度适中 B.便于检测C.集体目标与个人目标结合 D.一般目标与具体目标结合 4.关于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说法错误的是()A.生产办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C.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与改革

D.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受教育权

5.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

A.重要力量 B.主要力量 C.内部动力 D.外部动力

6.教师的根本任务是(),全面实现教育目的。A.关心学生的学习B.教书育人 C.班主任工作 D.教学

7.循序渐进原则要求教学要()

A.温故而知新 B.不凌节而施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D.学而时习之

8.对被评价对象作出鉴定,区分等级,了解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这属于()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绝对性评价D.相对性评价

9.根据课程制定者的不同,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

A.省级课程 B.地级课程 C.县级课程 D.学校课程

10.注入式教学最本质的特征是()

A.教师从头讲到尾 B.以讲授法为主C.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D.把学生看做是知识的容器 11.教育目的可以发挥的作用是()

A.导向、规范和权威作用 B.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C.激励、评价和统一作用D.宣传、引导和激励作用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法国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把答案填 在题中的横线上)。

16.规定着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其关系的制度叫__________。

17.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对教育的__________作用,其次能为教育指明方向。

18.中国近代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壬寅学制”及“__________”。

19.__________的成熟程度制约着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20.美国心理学家霍尔说:“一两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体现了__________(理论)的观点。

21.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__________为核心。22.1985年,《__________》指出:教育要为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各级各类合格人才,“所有这些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

2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一章第三条对教师概念进行了全面、科学的界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__________,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24.教师的__________是当代教师质量的集中体现。25.__________既是课程设计和实施的终点,又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继续向前发展的起点。

26.课程研究与教学研究同样重要。课程论侧重研究__________,教学论侧重研究“如何教”。

27.__________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进而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韵方法。

28.__________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 的基本准则,它贯穿于各项教学活动之中,它的正确和灵活运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29.选答型试题可以分为是非题、多项选择题与组配式试题三种。这一类型的试题评分标 准固定,阅卷教

师评分时无主观判断,故统称__________。选答型试题制作标准化,可以用电 脑阅卷。

30.钻研教材包括钻研课程标准、教科书和阅读有关的参考书。__________是教师备课的指导文件。31.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是__________。

32.陶冶主要包括人格感化、__________和艺术熏陶等。33.班级目标管理是一种以__________为中心的管理,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调动被管理者的 积极性。

34.班级管理的对象是班级中的各种管理资源,包括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其中主要 的管理对象是人,即__________。

35.班集体形成的基础是____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有5道小题。每题6分,共30分)。

36.简述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37.简述近代教育的变化特点。

38.什么是教师的专业发展?其途径有哪些? 39.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有哪些?

40.选择教育研究方法需考虑哪些因素?

四、论述题(本大题有2道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41.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式是什么? 42.19世纪末,美国西部有个“坏孩子”,他把石头扔向邻居的窗户,把死兔装进桶里放到学校的火炉里烧烤,弄得学校臭气熏天。9岁那年,他父亲娶了继母,父亲对继母说:“你要注意这孩子,他在我们这里最坏,让我防不胜防,头疼死了。”继母好奇地走进孩子,对孩子进行了

全面了解后,对丈夫说:“你错了,亲爱的,他不是最坏的孩子,而是最聪明的孩子,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发挥他聪明才智的地方罢了。”继母很欣赏这个孩子,在她的正确引导下,孩子很快走上了正路,后来成为美国著名的企业家和思想家,他就是戴尔•卡耐基。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什么样的启发?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精析】C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权威的、民主的、放任的。2.【精析】C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拉伊和梅伊曼。3.【精析】A“跳一跳,摘桃子”是讲教学目标的设计要难度适中。4.【精析】D生产力对教育有促进和制约作用。而受教育权决定于政治经济制度。

5.【精析】C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习动机。6.【精析】B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7.【精析】B循序渐进原则要求学习要按步骤,分阶段进行,而不能凌节而施。

8.【精析】D相对性评价是对被评价对象做出鉴定,区分等级,了解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9.【精析】D根据课程制定者的不同,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校本课程)。

10.【精析】D注入式教学最本质的特征是把学生看做是知识的容器,其他三项都不是从本质上描述的。11.【精析】B教育目的作用主要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评价作用。

12.【精析】C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学校教育。

13.【精析】A综合实践课程在其课程管理权限上属国家课程。

14.【精析】D为了确保学生的持久发展,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学生为核心,建立一套能够持久地激发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管理机制。

15.【精析】C18世纪普鲁士颁布了多项教育法令,规定了国家强迫义务教育的各方面具体要求和措施,如l763年的《普通学校章程》。1885年普鲁士实行免费初等义务教育。

二、填空题

16.学校教育制度(学制)17.动力

18.癸卯学制19.遗传素质20.遗传决定论(创新能力)21.创新精神22.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23.教书育人24.专业素养25.课程评价26.教什么27.实验法28.教学原则29.客观性试题 30.课程标准31.陶冶法 32.环境陶冶33.自我管理 34.学生35.明确的共同目标

三、简答题

36.人是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人的发展。(1)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

(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3)环境对个体的影响具有一定的自发性和偶然性。(4)人可以发挥或培养其主观能动性以抵御环境带给人的消极影响。

37.①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②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③教育的世俗化;④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治教。

38.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通过不断接受新知识和增长专业能力,逐步成为一个相对成熟的专业人员的发展过程。教师专业发展是一种“动态”发展的过程,教师的态度、价值、信念、知识技能等方面不断需要调整、修正、重新审视、评估、接受挑战和考验。教

师专业发展一般要经历四个阶段:适应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专业化阶段。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有:(1)教师积极反思。(2)教师成为研究者。(3)学校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基地。(4)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管理制度,包括建立职业准入制度、从业教师的基本管理制度等。39.(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40.从宏观方面,选择研究方法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要考虑研究的目的和内容;要考虑研究方法的可行性。要考虑研究者本身的研究能力,凡研究者力所能及、能胜任的方法,才是适当的方法。

四、论述题

41,当前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有:

(1)由于受到分数压力和教师权威的制约,班主任对班级实施管理的方式偏重于专断型。长期以来,班主任一直在从事着程式化的教育教学工作,工作是高强度的。他们最关心的是两件事:一是如何使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确保班级的成绩在学校中的排名靠前或不落后。二是让学生听从老师,以维护教师的权威不受损害。老师必须实施班级控制,以确保班级的教与学不受干扰。因此,班级管理成为教师实施个人专断管理的活动过程。

(2)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在班级中设置班干部,旨在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与民主作风,学会自治自理。在班级管理中,班干部特殊化、多数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缺乏自主性是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解决的办法是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的机制。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的机制具有如下特点:

(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在现代社会的学校教育中,班级活动完全是一种培养人的实践活动,在这一实践活动中,学生既是对象,又是目的。因此,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既是班级活动的出发点,又是班级活动的最终归宿。班级管理的实质就是要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尽可能的开发。

(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学生为核心,建立一套能够持久地激发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管理机制,确保学生的持久发展。

(3)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以训练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为主的班级管理制度改革的重点是:适当增加“干部”岗位,适当进行“小干部”轮换;按照民主程序选举干部;使小于部从“教师的助手”变成“学生的代表”;把学生的注意力,从当干部引向当“合格的班级

小主人”;把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教育活动转变为学生的自我教育,即把班级集体作为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42.所谓的差学生是指那些不能达到基本的教育要求,德、智、体等全面发展水平较差或发展不平衡的学生,学生都是可教育的,没有哪个学生天生就不想学好,世界上只有教不好学生的老师,决没有不可教育的孩子。没有努力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而怀有爱心的教育,其力量是无穷的。从上面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发:(1)平等、公正地对待他们,尊重、理解、信任他们,使他们主动地接受教育;(2)一分为二地看待他们,用发展的眼光去寻找教育的切入点;(3)给差生以高尚的教育,转变差生并不困难,使他们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第三篇:湖南省2009年教师资格认定中学教育心理学试卷

湖南省2009年非师范教育类毕业申请认定 高中(中专)及以下教师资格考试试卷

教育心理学(中学)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卷的选择题栏内。

1.1 9世纪末.美罔心理学家桑代克通过对()的学习研究,建构了科学教育心理学的体系。

A.动物

B.人类

C.学生

D.儿童

2.在教育心理学领域中,研究最多,研究时间也最长的部分是()A.教学过程

B.学习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 3.下列()属于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A.认识定义的符号

B.熟练的运用定义

C.叙述定义的含义

D.背诵定义 4.教学应适应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观点是()提出的。

A.皮亚杰

B.布鲁纳

C.维果茨基

D.埃里克森 5.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中学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A.发展勤奋感

B.培养主动性

C.形成亲密感

D.建立自我同一感 6.学乍对自已认知能力的意识属与自我意识中的()A.心理自我 B.生理自我 C.社会自我D.理想自我 7()不属于智力群体差异表现。

A.性别差异

B.年龄差异

C.种族差异

D.水平差异 8.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学习的是()A.杯弓蛇影

B.蜜蜂采蜜

C.望梅止渴

D.近墨者黑 9.语文课学习作文的写作规则,这类学习主要属于()A.言语信息学习

B.动作技能学习

C.智慧技能学习

D.认知策略学习10.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后,掌握了“四边形”的概念。这种学习是()A.连锁学习

B.概念学习

C.辨别学习

D.规则学习11.学习源于对学习内容或结果的兴趣而发的学习动机,属于()A.内部动机

B.外部动机

C.间接的、远景性动机

D.直接的、近景性动机 12.“闻一知十”属于学习中的()现象。

A.定势

B.功能固着

C.迁移

D.创造性 13.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A.直觉思维

B.形象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合思维 14.采用两难故事研究儿童品德发展问题的心理学家是()A.柯尔伯格

B.皮亚杰

C.埃里克森

D.班杜拉 15.“三个和尚没水喝”表现的是社会心理效应的()A.社会助长

B.社会惰化

C.群体极化

D.从众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卷的填空题栏内。16.教育心理学实验研究法有__________、自然实验研究。

17.教师的教学能力可分为教学认知能力、教学__________和教学监控能力三方面。18.在个体心理的发展阶段中,初中阶段正好处在少年期,高中阶段正好处在__________。

19.在影响中学生人格发展的因素中,随年龄增加,__________的影响越来越强。20.学生的认知差异主要表现为 __________差异和认知能力差异。21.条件学习有经典条件学习和__________ 条件学习两类。

22.奥苏贝尔认为,学习过程中新旧知识的同化主要有三种方式,即__________学习、总括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23.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只是一种解释或假设,具有__________性。

24.班杜拉将人们事先对自己是否能成功从事某种任务的估计称之为__________。25.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可因学生的__________而异。26.贾德通过“水下打靶”实验提出了迁移的__________ 理论。

27.在课堂教学中,借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呈现直观材料,这种直观方式属__________直观。

28.根据技能的分类,“默读”主要属于__________技能。29.阅读时的“划线”策略,属于认知策略中的 __________策略。

30.在问题解决中常用的两种一般问题解决策略是:算法式和__________式。31.观察学习和__________学习是品德学习的两种基本形式。32.在个体品德的构成中,道德__________是其品德的核心部分。33.心理健康教育是通过心理辅导、__________、心理治疗及普及心理有关知识来增进人们的心理健康。

34.在群体与个体的关系中,群体对每一成员的吸引力被称之为__________。35.学生在课堂表现出的问题行为,一般可分为品德性问题行为和__________ 问题行为。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的简答题栏内。

36.简述促进知识概括的主要方法。37.简述动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38.简述中学生品德发展中自律性的主要表现。39.简述心理辅导中常用的行为改变方法。40.简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41.简述专家型教师需具有的主要知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的论述题栏内。

42.联系实际谈谈,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43.有些学校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专门开设了学习策略课程,但发现这对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作用并不明显。试用“学习策略的训练原则”来分析之。

湖南省2011年非师范教育类毕业申请认定 高中(中专)及以下教师资格考试试卷

教育心理学(中学)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精析】A 桑代克自1896年起,开始从事于动物的学习研究,并依据研究的材料,在1903年著书《教育心理学》。它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体系也由此确立。

2.【精析】B 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也是研究得最多、时间最K的部分。3.【精析】B 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4. C 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观点,最近发展区是指学生现有水平和即将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5.【精析】D 中学生处于青少年期,埃里克森认为该阶段的基本任务主要是建立或发展自我同一感。

6.【精析】A 心理自我指个人对自己心理属性的意识,认知能力属于心理属性方面的内容。

7.【精析】D 智力的群体差异指不同群体之间的智力差异,包括性别差异、年龄差异和种族差异等,水平差异属于个体差异。

8. D 根据学习的特征:表现为行为的变化;引起的变化相对持久;反复经验引起,可判断只有D项符合。

9.【精析】C 加涅根据学习结果对学习进行分类.智慧技能的学习即学习运用概念、规则办事的能力。

10.【精析】B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中,概念学习是指学会认识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并对同类事物的抽象特征做出反应。

11.【精析】A 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是内部动机,学习兴趣属于内在的需要。12.【精析】C 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闻一知十”是典型的迁移现象。13.【精析】C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

14.【精析】A 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方法是两难故事法,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15.【精析】B群体对个体活动起到的促退作用称之为社会惰化,“三个和尚没水喝”是其影响表现。

二、填空题

16.实验室实验研究 17.操作能力

18.青年初期 19.同伴20.认知方式 21.操作22.类属(下位)23.主观24.自我效能感 25.个性

26.经验类化 27.模象28.心智 29.复述30.启发 31.亲历32.认识 33.心理咨询34.群体凝聚力 35.心理性

三、简答题

36.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的基本方法有:(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概括的目的在于区分事物的本质和非本质,抽取事物的本质要素,抛弃事物的非本质要素。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概括时,不仅要注意抽取本质的一面,也要注意抛弃非本质的一面。为此,必须配合使用概念或规则的正例和反例。(2)提供变式。理性概括是通过对感性知识的加工改造而完成,感性知识的获得是把握事物本质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在教学实际中,要提高概括的成效,必须给学生提供丰富而全面的感性知识.必须注意变式的正确运用。(3)科学地进行比较。概括过程即思维过程,也就是在分析综合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因而,区分对象的一般与特殊以及本质与非本质的比较过程,对于知识的概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为了促进知识的获得,在实际的教学情境中,教师应该启发学生去进行自觉的概括,鼓励学生自己去总结原理、原则.尽量避免一开始就要求学生记忆或背诵。

37.(1)准确地示范与讲解。准确的示范与讲解有利于学习者不断地调整头脑中的动作表象,形成准确的定向映象,进而在实际操作活动中可以调节动作的执行。(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练习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通过应用不同形式练习,可以使个体掌握某种技能。(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般来讲,反馈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内部反馈,即操作者自身以外的人和事给予的反馈,有时也称结果知识。(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动觉是复杂的内部运动知觉。它反映的主要是身体运动时的各种肌肉活动的特性。有必要进行专门的动觉训练,以提高其稳定性和清晰性.充分发挥动觉在技能学习中的作用。

38.(1)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中学阶段是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形成、并以此指导行动的时期。(2)自我意识增强。在品德发展的过程中,中学生更加关注自我道德修养.并努力加以提高。可以说中学生对自我道德修养的反省性和监控性有明显的提高,这为产生自觉的道德行为提供了有效的前提。(3)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由于不断地实践、练习,加之较为稳定的道德信念的指导,中学生逐渐形成了与道德伦理相一致的、较为定型的道德行为习惯。(4)品德结构更为完善。中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三者相互协调,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动态结构,使他们不仅按照自己的道德准则去行动,而且也逐渐成为稳定的个性心理结构的一部分。

39.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有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消退法、处罚法、自我控制法等。

(1)强化法。根据学习原理,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2)代币奖励法。代币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筹码、小红星、盖章的卡片、特制的塑料币等都可作为代币。

(3)行为塑造法。这是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原理而设计的培育和养成新反应或行为的一项行为治疗技术。主要是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

(4)示范法。示范法是通过求诊者观察和模仿来矫正其不良行为与神经症反应的。1967年由班杜拉等人建立。其基本原理是:人的各种行为,无论是适应性行为还是不良行为,都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获 得的。冈此.同样的方式也可以改变不良行为,或重新学习适应性行为。

(5)处罚法。处罚的作用是消除不良行为。处罚有两种:一是在不良行为出现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如否定评价、给予处分),二是在不良行为出现后.撤销一个愉快刺激。

(6)自我控制法。自我控制是让当事人自己运用学习原理,进行自我分析、自我监督、自我强化、自我惩罚。以改善自身行为。

40.(1)相似性。相似性的大小主要是由两种任务中含有的共同成分决定的,较多的共同成分将产生较大的相似性。并导致迁移的产生。

(2)原有认知结构。原有的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迁移方式,原有认知结构的特征直接决定迁移的可能性及迁移的程度。原有认知结构对迁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这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第二原有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对迁移起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三,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策略以及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元认知策略,也影响着迁移的产生。

(3)学习者的心向与定势。心向与定势常常是指同一种现象.即先于一定的活动而义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两种:促进和阻碍。

此外,诸如年龄、智力、学习者的态度、教学指导、外界的提示与帮助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迁移的产生。

41.知识是教师生存的基石。没有深厚扎实的知识基础,就无法胜任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以下四个方面的知识基础是提高教师素质所必需的。

(1)掌握精深的专业知识。在本学科方面具有精深的专业造诣是教师知识结构的核心,此外还要具备一定的与本专业相邻的学科知识,以便适应学科分化与综合的需要。

(2)广博的知识领域。具备渊博的知识,对于教师做好教书育人丁作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教师教育教学的效果。

(3)必备的教育科学理论。教师只有熟悉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个别差异,切实按照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所揭示的规律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4)丰富的个体实践知识。个体实践性知识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获得的对学生学习风格、兴趣、需要、潜力、困难的洞察力和全套教学技术和课堂管理技能。这种知识是教师在对本体性知识深刻了解的基础出通过一定的教学情境、时间与经验而形成的。

四、论述题

42.第一,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1)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教师应给学生创造一个能支持或容忍标新立异者或偏离常规思维者的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曲”,即给学生创造较为宽松的学习心理环境。(2)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在可能的条件下,应给学生一定的权力和机会,让有创造性的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干自己想干的事,为创造性行为的产生提供机会。(3)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应使考试真正成为选拔有能力、有创造性人才的有效工具。在考试的形式、内容等方面都应考虑如何测评创造性的问题。第三,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4)保护好奇心。应接纳学生任何奇特的问题,并赞许其好奇求知。好奇是创造活动的源动力,可以引发个体进行各种探索活动,应给予鼓励和赞赏,不应忽视或讥讽。(2)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对学生所提问题,无论是否合理,均以肯定态度接纳他所提出的问题。对出现的错误不应全盘否定,更不应指责,应鼓励学生正视并反思错误,引导学生尝试新的探索,而不循规蹈矩。(3)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应重视学生与众不同的见解、观点,并尽量采取多种形式支持学生以不同的方式来理解事物。对平常问题的处理能提出超常见解者,教师应给予鼓励。(4)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非逻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成分,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猜测,进行丰富的想象,不必拘泥于常规的答案。(5)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通过给学生介绍或引导阅读文学家、艺术家或科学家传记,或带领其参观各类创造性展览、科学博物馆、与有创造性的人直接交流等,使学生领略到创造者对人类的贡献。

第三,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1)发散思维训练。训练发散思维的方法有多种,如用途扩散、结构扩散,方法扩散与形态扩散等。(2)推测与假设训练。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对事物的敏感性,促使学生深入思考,灵活应对。(3)自我设计训练。这是一种灵活性较强的训练课程,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及其知识经验,并要注意从活动中激发学生创造的积极性。(4)头脑风暴训练。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迸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43.尽管学习策略影响学习效率,人们在学习时也常使用各种策略。.但是,学习策略的价值是受具体情境制约的,表现出具体性、个体性等。为此,在学习策略的教学和训练中,必须遵循其基本原则;这些基本原则主要有:

(1)主体性原则,即任何学习策略的训练和使用都有赖于学生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充分发挥。要向学生阐明策略教学的目的和原理,使其领会,同时,教他们何时、何地与如何使用策略。而且要给学生充分的运用学习策略的机会,并指导他们分析和反思策略使用的过程与效果,以帮助他们进行有效的监控。(2)_内化性原则,即学生学习策略的学习,不但要不断重视学习的实践,还要逐步将新策略与自己头脑中已有的有关策略知识整合在一起,并内化自己的学习能力,以能在新的情境中加以灵活,熟练地应用,形成新的认识和能力。(3)特定性原则,即学习策略一定要适合于学习目标和学生类型。针对学生的发展水平来确定所学的学习策略。同时,还要考虑学习策略的层次,必须给学生大量的各种各样的学习:策略。(4)生成性原则,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利用学习策略对学习材料进行重新加工(即高度的心理加工),生成某种新的东西。策略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使学生在策略学习过程中领悟到什么是策略、策略运用的有效性,能有意识地去发现策略、总结策略,从而生成适合自己的新策略。学生能生成新策略也就标志着他们真正的“学会了学习”。(5)效能性原则,即一定要给学生一些机会使学生感受到策略的效力,还要让学生有信心学好学习策略,树立学习策略的个人效能感。同时,教师要在学生具体学习时,不断向学生提问和测查,并根据这些评估给学生定成绩,促进学生使用策略,以体验到使用学习策略的收获。特别是高中生,他们已积累了很多属于自己的学习策略,对于新的学习策略不愿去尝试,除非能给学习成绩带来很大的提高。

第四篇:2014教师资格教育心理学真题答案

2014年3月15日教育心理学考试答案全套版

1A教学

2D强化

3D11到15

4A外在 不稳定 不可

5A形式训练说

6C过度

7D整合8A监控

9B流畅

10B

11D心理

12B知识应用

13B有意

14C80-90%

15生存

16.斯金纳辩证思维

18.认知策略

19.自我实现

20.可分辨性

21.变式

22执行具有内潜性

23.组织策略

24算法式,25道德行为价值辨析强化法

28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

29意义逻辑意义

31认知内驱力

32常模参照评价

33:学生

34:练习

35:最近发展区理论

36.简述影响学生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

答:(1)家庭教养模式;(2)学校教育;(3)同辈群体。

37:简述促进知识概括的主要方法。

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正确运用变式;科学进行比较;启发学生自觉进行概括38 简述加里培林关于心智技能的形成阶段

心智技能的分阶段形成原型定向(实践模式,方向,知道该做什么)

原型操作(行动)

原型内化(物质外显展开—观念内潜简缩)

简述影响品德学习的内部条件。⑴认知失调:是态度改变的先决条件。⑵态度定势:常常支配着人对事物的预料与评价,进而影响着是否接受有关的信息和接受的量。⑶道德认知:道德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取决于个体头脑中已有的道德准则和规范的理解水平和掌握程度,取决于已有的道德判断水平。⑷个体的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年龄等因素也对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试述加里培林关于心智技能形成的阶段。答:1活动的定向阶段2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3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4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5内部言语活动阶段。简述培养学生良好思考问题习惯的主要方法

1.设置悬念,创设问题情景。2.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探索问题3.自主探究,学后质疑37: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正确运用变式;科学进行比较;启发学生自觉进行概括

41论述题(记得一定要先写观点是否正确,基本按照这个写自己一定要稍微改动下,不然阅卷不给分)

观点错误。

智力是通过改变自身、改变环境或找到一个新的环境去有效地适应环境的能力。创造力是知识、智力、能力及优良的个性品质等复杂多因素综合优化构成的。智力偏向先天性因素,可以通过开发来提高。创造力与后天的教育有关,可以通过不断地培养来提高。智力会影响创造力,但并不是创造力的全部,同时创造力的提高也会促进智力的开发

1、认知失调。

2、态度定势。

3、道德认识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取决于个体头脑中已有的道德准则和规范的理解水平和掌握程度,取决于已有的道德判断水平。

42(1)调适的是学生 学习动机障碍问题

学习动机水平低是学习心理障碍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他们在学习态度、动机、意志以及自我意识方面存在较多的障碍,他们的能力更多地因学习动机的不足而抑制。

(2)和学生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是为了找到个体学业失败的根源;提供难度不大但有趣味的问题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点滴进步等是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第五篇:教师资格教育心理学真题

2012年北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试卷

(2007年3月11日)启用

考试时间:9:00——11:00 姓名———— 准考证—————座位号——————

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 所选项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 2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埃里克森认为(B)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

A.学前期

B.学龄期

C.青年期

D.成年早期

2.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认为,有机体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与其 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出条件反应,这一现象称之为(A)。

A.泛化

B.消退

C.获得

D.分化

3.下列属于常见的心智技能的是(C)。

A.驾驶汽车

B.洗衣服

C.解两步应用题

D.听到声音

4.下列策略中不属于精细加工策略是(D)。

A.举例

B.类比 C.提问

D.画线

5.一个人在解决问题时能触类旁通,说明这个人的思维具有(B)。

A.流畅性

B.变通性

C.独创性

D.新异性

6.艾里斯的ABC 理论中“C”指的是(C)。

A.个体遇到的主要事实、行为、事件

B.获得正向的情绪效果

C.事件造成的情绪结果

D.个体对 A的信念、观点

7.研究表明,记忆效果最好的过度学习程度是(B)。

A.100% B.150‰

C.200%

D.300%

8.关系转换说强调哪个因素在学习迁移中的作用(A)。

A.对各要素之间关系的理解

B.学习任务之间的共同要素

C.不同学习活动所具有的共同的原理和概括化的经验

D.认知结构变量的特性

9.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联系的各种子目标的过程是(C)。

A.教学事项

B.教学目标

C.任务分析

D.个别化教学

10.教师针对个别学生采用谈话、观察等方式收集资料而进行的评价属于(D)。

A.总结性评价 B.配置性评价

C.正式评价

D.非正式评价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 10 分。把答案填写在横线上。

11.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与测量、解释与说明、预测与(控制)的作用。

12.认知方式可分为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

13.布鲁纳提倡的教学模式是(发现学)。

14.一般来说,学习策略可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等三个方面。

15.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的方法叫做(行为塑造)。

16.课堂教学环境包括课堂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

17.布鲁姆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

18.成败归因理论中,归因的三个维度有内外性归因、稳定性归因与(可控性归因)。

19.贾德的经验类化理论强调(概括)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

20.知识直观包括(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三种类型。

三、判断说明题先判断正误,再简要说明理由。本大题共 4个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21.小学生也具有逻辑思维能力。

【正确】有些小学高年级进入形式运算阶段,而且小学生具有逻辑思维能力,只是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持。

22.专家之所以比新手高明,是因为专家拥有更多的专业知识。

【错误】专家不仅拥有某一领域的大量知识经验,而且组织非常合理,并且在需要的时候可以迅速提取,加以应用。

23.群体规范并非是群体中的每个成员都必须遵守的标准。

【错误】群体规范是群体中每个成员必须遵守的思想和行为标准。群体规范或者是由领导者倡导、明文规定、群体成员认同与遵守的准则或是由成员间约定俗成的结果,受模仿、暗示、顺从等心理因素制约的。

24.在同化性迁移中,决定迁移的关键成分是在最初的学习中建立起来的。

【正确】。因为原有经验结构在迁移过程中不发生实质的改变,只是得到某种充实。

四、简答题

本大题共 4个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25.画出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的练习曲线示意图,并说明其意义。

26.简要说明影响态度和品德学习的外部条件有哪些?

家庭教养方式(2 分);社会风气(1 分);同伴群体(2 分)。

27.简述作为教师应具有的教育能力。

教师应具有的教育能力有:

(1)全面了解学生的能力

(2)正确评价学生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生存教育的能力

(4)教师“身教”的能力

(5)指导学生与人交往,师生互动的能力、后进生转化的能力

每项 1 分,缺少一项扣 1 分

28.简述知识学习的类型。

(1)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可以把知识的学习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

题学习。(2.5 分)

(2)根据新知识与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的观念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根据新旧知识之间的关

系,知识的学习又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学习。(2.5 分)

五、论述题

本大题共 2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

29.请选择三种学习策略的训练方法进行介绍,并就其中一种方法举例说明。

对指导教学、程序化训练、完形训练、交互式教学或者合作学习训练方法中的任意三种进行

详细概述,每概述一种(4分);就其中之一举例说明(3分)。

30.分析归因理论,并结合实际论述这一理论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启示。

(1)人们在做完一项工作之后,往往喜欢寻找自己之所以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不同的人对自

己的行为结果会从不同的方面去考虑,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归因。(2分)

(2)归因与学习动机的研究表明,个体对成功和失败原因的解释影响着与成就有关的行为。(2

分)

(3)它把人们对成败的原因按照内外性、稳定性、可控性等维度进行的分类,具有很大的概

括性。(3分)

(4)它对归因成就动机和行为的影响作用的研究结论也是有相当的科学性的。(3分)

展开论述(5分)

2008年3月2号教育心理学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 2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桑代克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他撰写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发表于【

C

】年。

A.1868 B.1897 C.1903 D.1921

2.下面对心智技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C

A. 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B.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完成 C.动作结构具有展开性

D.通过有意识的反复练习而形成

3.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的最高层次的需要是【

D

A.生理与安全

B.社交与自尊

C.求知与审美

D.自我实现学习

4.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大约为【

C

】个组块。

A.5±2 B.6±2 C.7±2 D.8±2

5.在学期即将结束时,教师为了解学生本学期的学习情况而进行的考试属于一种【 B

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配置性评价

D.非正式评价

6.下面不属于元认知策略的是【

B

A.计划策略

B.组织策略

C.监视策略

D.调节策略

7.由于过去的反复经验而使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具有某种倾向性或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这种现象即【

A

A.定势

B.顺应

C.变式

D.同化

8.在【

C 】时期,自我意识从效仿他人的评价发展到独立地进行道德评价。

A.幼儿

B.小学

C.中学

D.大学

9.教育心理学的实验研究应该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避免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伤害。教 育心理学研究应该遵循的这种原则被称为【

D

】原则。

A.客观性

B.发展性

C.理论联系实际

D.教育性

10.即使不给予强化或奖励,学习也能够发生。这种学习被称为【

B 】

A.替代学习

B.潜伏学习

C.试误学习

D.意义学习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 20 分。把答案填写在横线上。

11.知识直观主要有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

12.埃里克森认为,青年期面临的主要矛盾是(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13.研究表明,教师对于期待影响的反应的敏感性不同,可概括为过敏型教师(反应型教师)、抗敏型教师三种类型。

14.成就动机理论将个体的成就动机分为两类:力求成功和(避免失败)。

15.教育心理学采用的实验研究方法通常有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

16.操作技能的学习需要经过定向阶段、模仿阶段、和(整合阶段)熟练阶段。

17.元认知有三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成分,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 和调节。

18.道德认识的三个主要环节是道德知识的掌握、(道德信念的确立)、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

19.研究认为,成员对(群体目标的认同)、群体的领导方式、群体内部目标结构和奖励方式是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

20.斯金纳认为,凡是能够提高反应概率或者反应发生可能性的手段,都可以称为(强化)。

三、判断说明题本大题共 4个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6 分。先判断正误,再简要说明理由。

21.场独立型学生比场依存型学生的问题解决水平高。

【错误】。(1分)。认知风格或认知方式是个体偏爱的加工信息的方式,无优劣好坏之分,不 能决定学习或问题解决水平高低。(3 分)

22.陈述性知识回答“做什么”和“怎么做”。

【错误】。(1分)。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有意识地提取线索,因而能用言语直接陈述的知识。主要用来回答“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3分)

23.认知策略有多种,每一种策略都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错误】。(1分)。认知策略有很多种,每一种策略都有其适用的特定条件,在学习的不同阶段、对不同类型的学习内容及其不同的学习者,各种认知策略的适用性不尽相同。(3分)

24.技能是习惯。【错误】。(1分)。技能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确保某种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而习惯是指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和特殊倾向。所以技能不是习惯。(3分)

四、简答题

本大题共 4个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24 分。

25.简述影响自我效能感的主要因素。

(1)根据班杜拉的观点,自我效能感是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活动(或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1 分)

(2)影响因素主要有四种:

成败经验(1分)对他人观察(1 分)言语劝说(1分)情绪和生理状态(1 分)对上述四个要点有适当解释或展开论述(1 分)

26.简述如何协调学校非正式群体和正式群体的关系。

(1)要不断巩固和发展正式群体,使班内学生之间形成共同的目标和利益关系,产生共同遵守的群体规范,满足学生的归属需要和彼此间的相互认同,巩固班集体。(3 分)

(2)要正确对待非正式群体,具体可针对积极型、中性型、消极型的非正式群体采用不同的引导方式。(3 分)

27.简述专家和新手在解决问题上的差异。

专家和新手在解决问题上的差异表现在:

(1)专家不注意中间过程,新手需要很多中间过程。(2 分)

(2)新手先明确目的;专家或立即推理,或搜集信息。(2分)

(3)新手更依赖正确的方程式来解决问题,专家更多地利用表征和自觉。(2分)

28.简述教师在编制测验的是非题时应注意的问题。

(1)措辞严密,引发学生的慎重思考

(2)少用否定句

(3)避免同时考察两个概念

(4)平衡答案种类

(5)保持题目长度相近

以上各点全答出给 6 分,每少一点扣 1 分。

五、论述题

本大题共 2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29.结合实际分析在教学中应如何促进学习迁移。

(1)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1分)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

(2)改革教材内容,促进迁移(2分)

(3)合理编排教学内容,促进迁移(2分)

(4)改进教材呈现方式,促进迁移(2分)

(5)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2分)

每个要点要有观点有说明

(6)举例 1 分

30.阐述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保持。

(1)深度加工记忆材料(2分)(2)有效运用记忆术(2分)(3)进行组块化编码(2分)(4)适当过度学习(2分)(5)合理进行复习(2分)每个要点2分,有观点1分,有说明 1 分。

《教育心理学》试卷(2009年3月1日)启用

考试时间:9:00——11:00 姓名———— 准考证—————座位号——————

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 所选项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1.思维的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在皮亚杰所描述的(B)阶段表现得最为明显。

A.感知运动

B.前运算

C.具体运算

D.形式运算

2.个体的某种品质或特征给人以清晰、鲜明的印象,以致掩盖了对他的其他品质和特征的 判断,这种现象称为(B)。

A.近因效应

B。晕轮效应

C.投射效应

D.刻板效应

3.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提出了(B)迁移理论。

A.关系转换说

B.相同要素说

C.形式训练说

D.认知结构说

4.在教学活动前,教师为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和个别差异以及安排教学所进行的评价称之 为(C)。

A.形成性评价

B.标准参照评价

C.配置性评价

D.诊断性评价

5.学生经常利用画表格的方式来对学习内容进行整理归类,这是运用了(D)。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模式再认策略

D.组织策略

6.下列(C)不属于操作技能的特点。

A.物质性

B.外显性

C.观念性

D.展开性

7.个体在单位时间内对事物反应的总量体现了创造性在(D)方面的品质。

A.可逆性

B.变通性

C.独创性

D.流畅性

8.学生掌握了“铜”、“铁”等概念之后,再学习“金属”概念,这种学习是(A)。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派生类属学习

9.老师经常用发小红花、小卡片等方式鼓励学生的良好行为,这种改变学生行为的方法是(C)。

A.示范法

B.系统脱敏

C.代币奖励法

D.认知调适法

10.在韦纳的归因理论中,努力属于内部、(B)因素。

A.稳定、可控

B.不稳定、可控

C.稳定、不可控

D.不稳定、不可控

二、填空题

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 20 分。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11. 个人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称为(职业倦怠)。

12.个体的自我意识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13.根据知识表述形式不同,可以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14.在团体辅导中,(同理心)是领导者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对成员的一种移情性理解,并把这种理解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

15.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

16.在技能练习的中期,练习成绩出现的暂时停顿现象称为(高原现象)。

17.在测验中,代表测验的稳定性和一致性程度的指标是(信度)。

18. 一个人熟知某种物品的惯常用途后,很难想到该物品的其它用途,这种现象称为(功能固着)。

19.群体规范是群体中每个成员必须遵守的思想和(行为)的标准。

20.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把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活动的主观判断称为(自我效能感)。

三、判断说明题

本大题共 4个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 6 分。先判断正误,再简要说明 理由。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1.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是知识直观。

【正确】 知识直观就是学习者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教材直观信息进行加工,从而获得感性 知识的过程。知识直观是领会和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是学生由不知到知的开端,是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

22.心智技能不必通过外部言语表现出来。

【正确】心智技能具有内隐性和简缩性。心智技能是借助内部言语进行的,不必像操作技能那样把每一个动作实际外显出来,也不必用外部言语将每个动作逐一展现出来。

23.定势对问题解决总是起积极作用。

【错误】定势对问题解决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如解决一般问题时,定势可能 会起促进作用,而对特殊问题,定势很可能起阻碍作用。

24.处罚法能消除不良行为,强化法能培养新的适应行为。因此,两者结合使用会更有效。

【正确】两种方法的作用不同,在消除不良行为的时候应该同时培养新的适应行为,所以两 者结合效果会更好。

四、简答题

本大题共 4个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24 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5.简述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答:(1)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随任务难度的不同而不同。

(2)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学习动机强度较高可使学习成效达到最佳水平。

(3)学习任务比较困难时,学习动机强度较低可使学习成效达到最佳水平。

(4)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成效之间的关系呈倒U型。

26.简述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

答:(1)改革教材内容,促进迁移。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促进迁移。

(3)改进教材呈现方式,促进迁移。(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27.简述学习策略中资源管理策略所包含的内容。

答:资源管理策略主要包含四个内容:

(1)时间管理策略:学习者统筹安排时间、高效地利用时间和灵活利用时间;

(2)环境管理策略:将环境设置为有利于学习的状态;

(3)努力管理策略:为了维持自己的意志努力,不断地进行自我激励;

(4)社会利用策略:善于利用各种社会的物质和人力资源帮助自己学习。

28.简述标准化成就测验的优越性与问题。

答:标准化成就测验的优点

(1)客观性

(2)计划性

(3)可比性

问题

(1)测验内容过于狭窄、形式过于单一

(2)脱离情景,脱离真实世界

(3)被滥用

(4)不能评价解决问题能力

五、论述题

本大题共 2小题,每小题 1 0 分,共 20 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9.阐述教学中如何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简要描述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学习理论从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之后的进一步发展。

(2)建构主义强调已有经验、主动建构、自我发展。(或从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等任一 方面阐述)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

(1)支架式教学: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概念框架(或外部支持、脚手架)

(2)情境教学: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基础上的教学(或抛锚式教学)

(3)探究学习:基于问题解决活动来主动参与、体验,以建构知识

(4)合作学习:通过讨论、交流、观点争论等相互补充、共享集体思维成果、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

30.结合实际论述在品德培养中教师如何避免奖励与惩罚所产生的负面心理效应。

(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无论奖励还是惩罚,其前提是要将学生视为具有独立的人格的人。

(2)标准一致:家庭和学校对学生的要求一致,避兔因人而异,教师的评价和学生的评价应一致。

(3)程度要相称,刺激物应恰当:防止过轻、过重。同时,奖励应是受奖者所渴望的。

(4)惩罚必须与说服教育相结合:惩罚应在学生认识错误的基础上实施。

(5)充分考虑惩罚的教育效果:避免用类似经济制裁、侮辱和体惩这类简单的方法。

(6)要避免奖惩的饱足状态:不宜连续采用奖惩,可使用斯金纳的不定期强化的原理。

(7)结合实际举例。

《教育心理学》试卷(2010年3月7日)启用

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 所选项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1.1903 年(C)撰写的《教育心理学》一书,标志着西方教育心理学体系的确立。

A.华生

B.斯金纳

C.桑代克

D.杜威

2.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并在头脑中确立有关这种活动方式的初步映像,这是心智技 能形成的(B)阶段。

A.原型选定

B.原型定向

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

3.测验的正确性、准确性指的是测验的(B)。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4.知识遗忘的进程是(C)。

A.先慢后快

B.均衡递减

C.先快后慢 D.逐渐加快

5.处于不同层次概括水平的两种学习之间的影响属于(B)。

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C.顺向迁移

D.逆向迁移

6.在某个时期内,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个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 没有影响。这个时期称为(A)。

A.关键期

B.发展期

C.转折期

D.潜伏期

7.个体根据家庭、社会的期望和要求而行事,不考虑行为所产生的直接和明显的后果,这 属于道德的(C)水平。

A.前习俗

B.中习俗

C.习俗

D.后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A)。

A.情境学习

B.接受学习

C.潜伏学习

D.机械学习

9.目标手段相互依赖理论认为,个人的行为目标或手段与他人的行为目标或手段之间如果 存在相互依赖关系,其间就会发生相互作用,形成合作、竞争和(C)三类目标结构。

A.互补

B.相似

C.独立

D.吸引

10.借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典故,将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作皮格马利翁效应的是(D)。

A.贾德

B.汉斯·塞里

C.加涅

D.罗森塔尔

二、填空题

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 20 分。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11.儿童已有发展水平和在他人帮助下所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为(最近发展区)。

12.皮亚杰认为在儿童的道德认识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中,影响其发展的两个因素是认知能力和(社会关系)。

13.心智技能也可称作认知技能或智力技能,它是借助(内部言语)在头脑中完成的智力活动方式。

14.1984 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其宣言中指出,健康应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几方面。

15.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

16.桑代克和伍德沃斯反对迁移的形式训练说,而提出了迁移的(相同要素说)。

17.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 程的复杂的方案。

18.根据评价实施的时间不同,可将教学评价分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19.学校中群体的心理功能主要表现在归属、认同、支持和(塑造)四方面。

20.教师对于自己影响学生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称为(教学效能感)。

三、判断说明题

本大题共 4个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6 分。先判断正误,再简要说明理由。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1.所有的行为变化都是由于学习引起的。

【错误】。因药物、疲劳、疾病等因素也可引起行为变化。

22.操作技能的模仿必须在定向的基础上进行。

【正确】。操作技能的形成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定向是第一个阶段,模仿以及后续的阶段必须在定向的基础上进行,否则有盲目性,制约操作技能学习效率。

23.直接检验方式是检验假设的唯一方式。

【错误】。通过实践检验假设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

24.价值辨析观点更强调价值本身,而不强调价值观的获得过程。

【错误】。价值辨析强调的不是价值本身,而是强调通过辨析、获得价值观的过程。因为价值观念是人自身的一种内在价值,不易清醒地意识。为让其发挥作用,则需对其辨析。

四、简答题

本大题共 4个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24 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5.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1)学与教的要素

列举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等。

(2)学习过程

列举出动机阶段、选择阶段、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作业阶段、反馈阶段等。

(3)教学过程

(4)评价/反思过程

26.简述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1)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3)不平衡性

(4)差异性

27.简述知识掌握过程中模像直观的优点和局限性。

优点

(1)模像直观是对事物的模像进行直接感知的一种方式。

(2)可以根据需要,人为突出重点与本质要素,有利于学生形成有关事物的一般表象。

(3)可以克服实物直观的某些局限性,扩大范围,提高直观效果。

局限性

(4)模像不是实物,通过模像直观获得的知识有时易与实际事物脱节

28.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

(1)对现实的有效知觉

(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

(3)自我控制能力

(4)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5)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

(6)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五、论述题

本大题共 2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9.结合实际阐述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对上述各要点有适当解释或展开论述。结合实际举例说明。

30.请结合实际说明元认知策略在学习中的运用。

(1)元认知是对自身认识的认知,是个人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及结果的意识与控制。元认知包含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和调节。

(2)计划策略,结合实际说明。

(3)监视策略,结合实际说明。

(4)调节策略,结合实际说明。

《教育心理学》试卷(2011年3月6日)启用

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 所选项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1.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前运算阶段处于(B)。

A.0—2 岁

B.2—7 岁

C.7 一11岁

D.11—15 岁

2.在托尔曼的迷宫实验中,白鼠在没有获得强化前,学习已经存在,只不过未表现出来。也就是在未受奖励的学习期间,认知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这种现象称为(C)。

A. 操作性行为 B.辨别学习

C.潜伏学习

D.获得

3.提出自我效能感理论的著名心理学家是(C)。

A.奥苏伯尔

B.斯金纳

C.班杜拉

D.韦纳

4.下列现象属于学习迁移的是(A)。

A.温故而知新

B.学而时习之

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D.书山有路勤为径

5.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知识属于(A)。

A. 陈述性知识 B.操作性知识

C.策略性知识

D.条件性知识

6.下列活动属于心智技能的是(A)。

A.阅读

B.跑步

C.唱歌 D.写字

7.谐音联想法属于学习策略中的(A)。

A.精细加工策略

B.复述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

8.分析问题、抓住问题关键、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是问题解决的(B)。

A.发现问题阶段

B.理解问题阶段

C.提出假设阶段

D.验证假设阶段

9.个体由于过去的经历而对面临的人或事具有某种说不出多大理由而较执著地肯定或否定 的内心倾向,这是一种(C)。

A. 认知失调 B.功能固着

C.态度定势

D.情感障碍

10.很多因素影响着人们之间的沟通,一个人兴趣盎然地讲述着足球比赛的精彩之处,而另 一个人却听得无精打采,这是人际沟通障碍中的(D)。

A.地位障碍 B.文化障碍

C.语言障碍

D.个性障碍

二、填空题

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 10 分。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11.教育心理学家加涅提出了八阶段学习过程,具体为动机、选择、获得、保持、回忆、概括、作业和(反馈)。

12.心理发展的四个特征为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和(差异性)。

13.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是效果律、练习律和(准备律)。

14.将强化分为正强化、负强化的心理学家是(斯金纳)。

15.认为心理的各种官能可以通过不断训练得以提高,并且被提高的官能可以自动迁移到其他情境。持这一观点的学习迁移理论是(形式训练说)。

16.认为遗忘的发生是因为学习者不想记而将其压抑到潜意识之中,这一遗忘理论是(动机说)。

17.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了解原型的活动结构,从而使主体明确活动的方向。这一阶段属于心智技能形成的(原型定向)阶段。

18.为了掌握预测、提问、解释和总结等四种策略,教师和学生不断地互换角色的学习策略训练模式是(交互训练)模式。

19.深知教师职业辛苦,经济待遇不高,还是乐于从事教育事业,这是教师职业心态中的(事业)型教师。

20.教学评价是一种系统化的持续过程,包括确定评价目标、搜集有关的资料、描述资料、(形成价值判断)以及做出决定等步骤。

三、判断说明题

本大题共 5个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先判断正误,再简要说明理由。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1.学习迁移的概括说认为两个学习活动存在共同成分是学习迁移产生的关键。

【错误】学习迁移的概括说强调概括化经验在迁移中的作用,而不是两个学习的相同要素;认为两个学习活动存在共同成分是学习迁移产生的关键的是相同要素说。

22.儿童元认知发展经历了从有意识到无意识再到自动化的过程。

【错误】儿童元认知发展经历的是从无意识到有意识再到自动化的过程。

23.技能就是程序性知识。

【错误】技能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确保某种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是经验,而不是关于经验的知识。

24.知识经验越多,创造性思维产生的可能性就越大。

【正确】已有知识经验是确保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的必不可少的要素。

25.教师资格考试是一种常模参照评价。

【错误】教师资格考试是以考生是否达到某种标准来判断考生的考试结果的,是一种标准参照评价,而不是常模参照评价。

四、简答题

本大题共 5个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6.简述席尔瓦和汉森的学习风格分类。

答:(1)感官一思考型(掌握型学习者)

(2)感官一感受型(人际型学习者)

(3)直觉一思考型(理解型学习者)

(4)直觉一感受型(自我表达型)

27.简述认知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1)学习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

(2)学习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期待

28.简述精加工策略的内涵。

答:(1)能帮助学习者将信息存储到长时记忆中,把新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建立联系,以 此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学习策略。

(2)联想法、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利用已有知识

29.简述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

答:(1)自我中心阶段(2—5岁)

(2)权威阶段(5—8岁)

(3)可逆性阶段(8一10 岁)

(4)公正阶段(10一12 岁)

30.简述促进师生沟通的心理学原则。

答:(1)真诚自由地表达真正的自己,表现出开放和诚实,表里如

一、真实可靠。

(2)尊重与接纳相信学生是有价值的人,并帮助学生相信自己的价值,无条件接纳学生 有朝向更好方向发展的无限可能性。

(3)同理心,教师要放弃自己的价值参照系,从学生的立场、利益、处境出发,去把握 其内心世界,体验和理解其内心世界,并有效地将这些感受传递给学生。

五、论述题 本大题共 2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31.请结合教学实际论述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1)有意义学习指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和 实质性联系的过程。

(2)其条件是:新学习的材料具有逻辑意义;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具有适当的观念;学习者具有积极的学习心向和实际的学习行为。

(3)渐进分化、综合贯通。

(4)有意义学习的重要教学应用是“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

结合实际举例说明。

32.请结合实际论述如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提高学生知识贮备的数量与质量。加以论述。

(2)教授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加以论述。

(3)提供学生多种解决问题的机会。加以论述。

(4)培养学生认真思考问题的习惯。加以论述。

结合实际举例说明

《教育心理学》试卷

(2012年3月25日)启用

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 所选项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1.儿童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是.A.1一2岁 B.3--4岁 C.5---6岁 D.7一8岁

2.德国格式塔心理学派诞生的时间是.A.1906年 B.1908年 C.1910年 D.1912年

3.根据归因理论,属于外部、稳定和不可控的因素是.A.疲劳 B.能力 C.运气 D.任务难度

4.“触类旁通”所反映的迁移类型是。A.特殊迁移 B.普遍迁移 C.负迁移 D.近迁移

5.程序性知识的基本单元是。

A.组块 B.图式 C.知识网络 D.产生式

6.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应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执行。这一阶段属于心智技能形成的。

A.原型定向 B.原型操作 C.操作定向 D.原型内化

7.因怀疑自己解题错误而重新审题,因阅读遇到障碍而反复阅读。这种学习策略属于。A.精细加工策略 B.复述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

8.历史试卷中有一道题目是“请回答辛亥革命发生在哪一年?”这是一个。A.常规性问题 B.结构不良问题 C.有结构的问题 D.创造性问题

三、判断说明题: 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2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师如何教的科学。22.组块编码是促进知识理解的策略。

23.利用各种表格将学习内容进行结构化,是一种重要的精细加工策略。24.“知名科学家都是年长男性”是一种刻板印象。25.心理健康是一种状态而不是一种过程。

四、简答题: 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26.简述联结主义学习的主要观点。27.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28.简述学习迁移的形式训练说。29.简述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区别。30.简述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31.请结合教学实际论迷学生认知发展与教学的辩证关系。32.请结合实际论述学生道德情感体验的培养途径。

2012年3月25日上半年北京市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

《教育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D 3.D 4.B 5.D 6.B 7.D 8.C.9.A 10.B

二、填空题

11.赫尔巴特 12.同化 13.刺激的分化 14.附属内驱力15.司法型 16..痕迹衰退说 17.操作模仿 18.资源管理 19.交互作用 20.激励

三、判断说明题

2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师如何教的科学

【错误】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科学。

22.组块编码是促进知识理解的策略。

【错误】组块编码指是在信息编码过程中,利用长时记忆中存储的知识经验,对进入短时记忆系统中的信息加以粗止、是有利于知识保持的策略。

23、利用各种表格将学习内容进行结构化,是一种重要的精细加工策略。

【错误】学习中通过画各种表格对学习内容进行组织,是在知识一与知识之间建立联系,是一种组织策略。

24.“知名科学家都是年长男性”是一种刻板印象。【正确】刻板印象是对某一种对象有一种固定的看法。25.心理健康是一种状态而不是一种过程 【错误】心理健康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过程。

四、简答题

26.简述联结主义学习的主要观点

答:(1)学习的实质是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2)强化在刺激反应联结的建立中起着重要作用。27.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答:(1]生理的需要(2)安全的需要(3)社交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6)缺失需要和成长需要 28.简述学习迁移的形式训练说,答:(1)由官能心理学派提出的。(2)各种官能可以通过训练得以提高(3)能自动迁移。29.简述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区别.答:(1)操作技能的活动对象具有物质性,心智技能的活动对象具有观念性。(2)操作技能的活动结构具有展开性,心智技能的活动结构具有减缩性。(3)操作技能的活动要求不同(或操作技能的进行具有外显性,心智技能的进行具有内隐性.30.简述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

答:(1)发现问题(2)理解问题(3)提出假设(4)检验假设

五、论述题

31.请结合教学实际论述学生认知发展与教学的辩证关系

(1)学生的认知发展制约着教学的内容和方法。(2)适当的教学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3)有效的教学应该既适应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又要促进学生向更高水平的发展。理想的教学应该落实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上要点,如果没能结合教学实际进行洽当的举例说明,扣分。

32.请结合实际论述学生道德隋感体验的培养途径。

(1)知情结合,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适当解释或阐述.(2)以美育情,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内容.适当解释或阐述.(3)真情感化甲硕苗些学生的道德情感发展适当解释或阐述,举例说明.

下载2013年湖南省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心理学》临考冲刺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3年湖南省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心理学》临考冲刺题及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