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海:世界学前教育组织召开第65届国际学术研讨会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上海:世界学前教育组织召开第65届国际学术研讨会
作者:
来源:《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13年第10期
以“学前教育机会与质量”为主题的世界学前教育组织第65届国际学术研讨会2013年7月11日上海召开,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出席并致辞。千余名国内外专家学者和学前教育工作者参加会议。
刘利民在讲话中指出,扩大和改善幼儿保育和教育,让每个儿童享有人生良好开端,已成为各国政府从儿童早期打破贫困循环圈、培养人才、提高综合国力的重要战略之一。未来10年将是中国学前教育加快发展,实现基本普及的关键时期。面对不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要努力寻找破解之策,进一步增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着力扩大普惠性资源;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努力破除发展障碍;进一步加强监管,全面提高学前教育质量;进一步加大社会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广大家长的科学育儿能力。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3-07-14
第二篇:世界学前教育组织召开第65届国际学术研讨会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世界学前教育组织召开第65届国际学术研讨会
作者:
来源:《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13年第09期
以“学前教育机会与质量”为主题的世界学前教育组织第65届国际学术研讨会日前在上海召开,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出席并致辞。千余名国内外专家学者和学前教育工作者参加会议。刘利民在讲话中指出,扩大和改善幼儿保育和教育,让每个儿童享有人生良好开端,已成为各国政府从儿童早期打破贫困循环圈、培养人才、提高综合国力的重要战略之一。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实施学前三年行动计划和国家学前教育重大项目,各级政府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各级财政投入的力度、各项政策措施出台的密度和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扩大的速度前所未有,入园难问题逐步缓解。中国政府始终把提高幼儿园保育质量作为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努力促进规模与质量协调发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刘利民指出,未来10年将是中国学前教育加快发展,实现基本普及的关键时期。面对不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要努力寻找破解之策,进一步增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着力扩大普惠性资源;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努力破除发展障碍;进一步加强监管,全面提高学前教育质量;进一步加大社会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广大家长的科学育儿能力。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3-07-14
第三篇: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召开
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召开
6月10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在青岛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了题为《弘扬“上海精神” 构建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这次峰会是上海合作组织实现扩员以来举办的首次峰会,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17年来,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取得了重大成就。我们以《上海合作组织宪章》《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为遵循,构建起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建设性伙伴关系。这是国际关系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开创了区域合作新模式,为地区和平与发展作出了新贡献。今天,上海合作组织是世界上幅员最广、人口最多的综合性区域合作组织,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已经成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上海合作组织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强劲合作动力,根本原因在于它创造性地提出并始终践行“上海精神”,主张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当今世界,国际关系民主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安全稳定是人心所向,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是各国人民共同愿望。我们要进一步弘扬“上海精神”,提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观,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秉持开放、融通、互利、共赢的合作观,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破解时代难题,化解风险挑战。中方愿同各成员国一道,携手创造上海合作组织更加光明的美好未来。
(2018年6月11日《人民日?蟆罚?
第四篇:Bngoow第二届世界华文旅游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印象
生命中,不断地有人离开或进入。于是,看见的,看不见的;记住的,遗忘了。生命中,不断地有得到和失落。于是,看不见的,看见了;遗忘的,记住了。然而,看不见的,是不是就等于不存在?记住的,是不是永远不会消失?
第二届“世界华文旅游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印象
2009 年9月的香港,迎接国庆 60 周年的新闻已不时见诸报端,恰逢此时,第二届“世界华文旅游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这里召开.这是近年来华文旅游文学创作和研究的一次难得的盛会.应邀参加研讨的学人 40 余位,分别来自内地、港澳和海外.基于近年国内旅游文学研究的低位运行和全国性研讨的相对沉寂,因此这次国际研讨会便更加受到创作者和研究者的重视,也更加引起文化界的注目.开会那天,与会嘉宾、学人、记者、院校师生和旁听者济济一堂,超过了百人.较之笔者此前曾经参加过的旅游文学研讨会,我的突出印象是,这次会议的研讨有着更加宽广的视野,也有着更加新颖的视角.由于此次研讨是以提供入选论文为基础的,因此与会学人都得到了平等的发言机会,在与大家分享了各自的成果与心得的同时,也推进了更深的交流,带来了更多的启迪.会议的显著特点,是参会学人的研究明显地超越了此前内地研究偏重古典文学的倾向,从而展现出了旅游文学的古代、近代、现代、当代“四代并重”的格局.而与会者的各自研究中,既有对于中国旅游文学宏观脉络的梳理,又有断代文风的汇说;既有不同作家创作的类比析论,又有相同流派作品的差异品评;既有旅游文学的界说探讨,又有作家自我创作的体验心声;既专注到旅居他乡华人的海外咏叹,也研究到外国作家的中国游思hh真是林林总总,纷纷芸芸.一
会议在理论探讨上,对旅游文学的概念有了明显拓展.会中,学人除了使用“旅游文学”这一固有用语外,还提出了或使用了“行旅文学”、“旅居文学”、“行走文学”、“漂流文学”、“流放文学”以及“文史游记”等等的名称.如果对这些名称进行认真的思考,就可以发现,原来这些称呼并不都是“旅游文学”的别名或分支.因为,人们提及“旅游文学”时,往往不免会联想到通行的“旅游”一语的定义;而这里的“行旅文学”、“旅居文学”、“行走文学”名称的所指,却不是当今“旅游”一语所能包容的.如暨南大学王烈耀教授就指出,不同于“旅游”的“旅居”,首先是没有“旅游”那样的时段限定,而“旅居”的目的也大多不是为了去消费,反倒是去赚钱去打拼,既有别于世界通行的“旅游”的经典定义,感受也往往与旅游者大相径庭,因此,“旅居文学”反映出来的认识深度和个人体验,也就与此前“旅游文学”有着许多不同.同济大学喻大翔教授所专文论述的,是近20 年“文史游记”在内地的兴起与发展,他所总结的“文史游记”的“游写内容不再以自然为中心,而是以人物及文史为中心”的特点,不只道出了“文史游记”与人们心目中的“旅游文学”的差异,也启发着人们去思考如何来理解不断丰富着的“旅游文学”的范畴.这正好与暨南大学蒋述卓教授会上阐述的华文行走文学的文化功能构成了不谋而合的呼应.再如关于旅游文学的文体样式,此前人们一般多认为是散文,是游记,更广一些也就扩及到诗歌.这次的研讨会是 2006 年第一届会后的第二届,继续着上届研讨会白舒荣有关“游记游走于传记和小说之间”的分析和潘耀明“旅游小说”的界说,在这次会上,苏州大学汤声哲教授也毫不隐晦地指出,小说也是旅游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香港教育学院霍玉英博士也认为,旅游文学可以是虚构的,可以是跨越时空的印象重组.会中探索旅游文学的“虚”与“实”的,还有香港岭南大学陈惠英等多位学人.如国际文化交流策划人周樱、香港理工大学林绮雯,也都在阐述中对旅游文学中“纪实与虚构之旅”给以了充分的肯定,同时周樱还对作品中表达“独立知识分子”良知的一些旅游文学表示了她的赞扬.有突破意义的,还有研究者对“旅游元素”或“旅游文学元素”的认定和关注.如北京大学的孔庆
东教授,便就中国武侠小说空间广阔的特点提出了“武侠小说的旅游元素”;与此同声的是加拿大华裔作家协会的陈浩泉会长,他也同时指出了“小说、戏剧等形式的作品,同样可以有旅游文学的元素”.在具体分析时,孔教授又指出,成功作品的“旅游元素”具有“给读者带来整体上的空间移动感”的效应,同时也批评了一些作品“作者迷失在其所描写的景物中”的问题(如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陈会长是屡有作品问世的作家,所以他以自己的作品为基点,进而详释了自己如何将“旅游文学元素”服从于情节需要和映衬人物心境的技巧.二
对中国游记的记述方式、创作规律和作家写作意图的研究,在这次会上也同样十分引人注目.复旦大学文学院院长陈思和教授主持了这届研讨会的总讲评.他在讲评中首先对笔者参会论文给以了的肯定,这让我既感动又惶恐.我提交研讨的论文是 《 中国游记的记述类型与 〈 徐霞客游记 〉 的里程碑意义》,如香港树人大学何祥荣博士对潘岳《西征赋》的忧惧意识与政治抱负的解读;香港教育学院郭思豪博士所披析的谢灵运山水诗的旅游文学内涵;浙江大学林家骊教授就南朝沈约、谢�的东阳、宣城山水游览诗所作的文化思考;著名画家、美术评论家谢春彦就李白、杜甫诗游的新说;香港教育学院邓城锋博士从游记看苏轼抒解失意情怀之方的探视;香港大学詹杭伦博士对秦观游汤泉的赋与诗的详析;香港岭南大学汪春泓教授对清代赵翼纪行诗、征旅诗的文学价值的凝炼;澳门大学谭美玲博士从沈复的《浮生六记.浪游记快》中所揭示的清代中叶广州“花艇”文化的内涵;hh
还值得提出的,是这些研究却没有停留在某人某时的园囿,却多深化到旅游文学的更宽的领域,如林家骊教授的文化思考就延伸到了前人所称的“地以文而显”的人文传承规律的探究,画家谢春彦对李杜诗游的析论中又着重比较了二人与毛泽东诗词、朱德诗词之异同.值得注意的,还有香港科技大学陈建华博士思考的晚明时期旅游与人生与文学的关系,他认为,中国晚明时期游记之所以能够呈现出姿彩各异的个人风格,汪老所说的“约而能深,博而不腐,尤重风景的人文意义,而非只记山川,述里程”,正是旅游文学得获成功的要津.五
此前,曾有内地学者把香港称为“文化的沙漠”,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判断,错误的产生或许在于香港回归之前两地信息的不畅以及文化载体传递的不顺.从前面述及的香港高校参加此次研讨会的学人“队伍”,就可以看出,中文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岭南大学、香港教育学院都有自己的学人来参会,也就是说,都有自己的学人在研究旅游文学,而且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也是让人颇为惊讶的.如果是内地的一个只有几百万人口的地域,怕也难得找到如此的阵容.即如此次研讨会的邀请函,其所用的,也是中国传统函件的标准格式,以“敬启者”开头,以“此致 某某某某”作结.如果回看内地常用的“此致 敬礼”之类的套语,大概也会让港人笑掉大牙的(因为在“此致”的后面,应该是提行顶格书写的信函接受者,也就是说,这份函件你要送到哪个单位,或者送给谁;这个问题,吕叔湘先生在其《语法修辞讲话》里早已说过,而吕先生的这一具有指导性的实用著述,是1951 年经过《人民日报》连载,其后又出版、再版乃至重印再三的).或者应该这样说,香港虽然有着多元文化的发展,却又在一定程度上依然保留着中华文化较为完好的文脉.这次的研讨会,是由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明报月刊》、世界华文旅游文学联会、澳门中华文化艺术协会、香港作家联会联合主办的.因而港澳和内地的许多文化名人都应邀作为嘉宾与会,甚至连续多日到会听会也不觉厌烦.有启迪意义的,是这个研讨会的立意并不只是为了推动港澳的文学创作与研究,而是要繁荣全球华文的旅游文学.旅美作家王性初《打造华文旅游文学的话语权》道出的,也许就是发起单位共同的初衷.海南《天涯》杂志李少君会上论及的当代中国旅游文学的全球化背景,浙江作家卢文丽所说的“只要人在行走,旅游文学就能够永远流传下去”的断语,也许就是他们的补充.香港中文大学张双庆教授是该校联合书院冯国培院长发起和组织这两届会议的主力和负责人.由于任务繁重而未及为自己准备好论文的张教授,虽也不无遗憾地与朋友悄悄讨论自己原有的构思,却又在十分高兴为大家张罗会议进程的同时,开始了第三届研讨会的筹备.会议的另一发起者和组织者潘耀明先生,既是香港《明报月刊》的总编,又是有着 20 余部作品的著名作家.世界华文文学杂志社社长白舒荣的《架设沟通人类心灵的桥梁》,探索的就是潘耀明(笔名彦火)的旅游文学创作.她在详析了潘文写作特色和文学贡献之后,还引用了潘耀明《那一程山水》跋里的一句话“旅游事业发展到今天,已经十分蓬勃发达了.旅游文学应该是大有可为,他将磅礴于文学之林而卓然蔚成一株魁伟的大树.”应该说,学人们一次次地汇聚研讨,也正是对这棵绿树的照料与培育.会中令人久久难忘的,还有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吴玲瑶会长诙谐灵动演绎的《旅游文学里的幽默》(以其创作 40 余部作品的根底),军旅出身作家阎阳生细致真切地对其“老三届”旅游文学的追忆,谭美玲博士等演讲时图文并茂的 PPT ,更有谢春彦老师的现场作画,杨剑龙教授的即时赋诗;此外,还有宴会时一台台几乎人人都卷入的才艺表演会上会下,如此生动活泼又多姿多彩的交流,或者也从一个侧面映衬出了旅游文学这株生命之树的常青.
第五篇:中国消防协会火灾科学与消防工程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中国消防协会火灾科学与消防工程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
作者:
来源:《科技传播》2014年第01期
2013年11月16日~2013年11月17日,2013火灾科学与消防工程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消防性能化规范发展研讨会在武汉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消防协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主办,武汉大学承办,湖北省消防协会、台湾中华消防协会、香港城市大学协办。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方正教授主持了开幕式,中国消防协会秘书长高伟为大会致辞,并介绍了中国消防协会近年来开展的学术活动,武汉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侯祚勇、湖北省消防总队许功副总队长分别致欢迎词。本次大会共收到英文论文稿件103篇,经审查录用91篇,论文将在Elsevier出版社出版的论文集Procedia Engineering上向全世界发行。来自两岸三地的30多所院校及科研单位的110多位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加拿大工程院院士、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Venkatesh Kodur教授,英国华威大学Jennifer Wen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刘乃安教授应邀分别在大会上做特邀报告,38位本领域专家学者在会上进行了相关学术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