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七届中国社会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第七届中国社会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前言 7月16日-20日,青海
民族大学和中国社会语言学会联合召开第七届中国社会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来自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新加坡、日本、荷兰、美国等地区和国家的150余名学者会聚青海民族大学,深入探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保护语言的多样性
等问题。本次研讨会的主题为“语言的多样性”。在四天的会议期间,国内外
与会学者就语言状况、语言规划与政策、语言选择与认同、语言变异、语言教育
等问题开展专题学术报告和深入研讨。大会主旨发言人、上海复旦大学游汝杰教
授纵横古今,描述了中国的语言多样性,预测了语言多样性的未来,指出调查和
记录濒危语言和方言是急迫的任务。宾西法尼亚大学南茜.霍恩贝格 Nancy
Hornberger 教授提出在语言政策民族志研究中,应挖掘“方法论的丰富点”。荷
兰蒂尔堡大学扬.布鲁马特 Jan Blommaert 教授和博士后董洁在共同报告中,提
出了全球化背景下“流动的”社会语言学新范式。北京大学高一虹教授在大会
总结时指出:在全球化的影响不断扩大的当代社会,如何在迅速发展经济的同时
保护语言文化资源特别是濒危语言和方言,如何制定适当的语言政策,是少数民
族地区、多语多方言地区共同面临的挑战。与中国社会语言学学会副会长青海
生,与我母同姓 与前任中国社会语言学学会会长 北京大学高一虹教授合影 下
届社会语言学国际会议主办方 天津商业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田海龙教授(右一)国家语言立法与社会发展研究
吉林大学廖正刚等提要:国家应尽快出台
《中华人民共和国语言文字法》,明确各种语言的法律地位,加强各种语言的权
利保护。鉴于语言是一个生态系统,应颁布《濒危方言保护法》和《濒危少数民
族语言文字保护法》。同时,鉴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又提出了《双语教育法案》、进一步明确了普通话与方言;普通话与少数民族语言;普通话与外语,特别是普
通话与英语之间的关系。颁布《双语教育法案》,明确国内双语和国际双语的法
律地位和权力义务关系,目的是为了提升中华民族整体素质以及国际影响力。高
水平专家 参加人 1.徐大明,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战略研究,教授。2曹逢甫,台湾清华大学 教授 3邹家彦,香港城市大学 教授 4劲松,中国人民大学 教
授 5丁思志,香港大学教授 高水平专家 6王配光 香港城市大学 教授 7郭
龙生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 研究员 8王世凯 渤海大学 教授 9蔡永良 上海海事大学教授 10高陆洋 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 11。。12。。我做分组发言时的部分照片(1)宣读论文分组发言(2)讨论 分组发言照片(3)辩论 分组发言照片(4)答疑 国家语言立法与社会发展研究 复印件 随笔 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的语言学研究,在社会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方面与国内外接轨。吉林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院校。借助吉林大学这个平台,使吉林大学语言学研究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共外语教育学院教师的自信心,“公外教师的科研非常优秀”。
语言学学会会长暨南大学博士生导师郭熙教授(右一)合影树立吉林大学公与新任社会* *
第二篇:第五届中国社会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全国社会语言学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
第五届中国社会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全国社会语言
学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
2007-1-9 9:58:3
3第五届中国社会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全国社会语言学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12月8日至10日在北京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北京大学、墨尔本大学、教育部语用所和中国社会语言学会联合主办,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所承办,卡西欧(上海)贸易有限公司、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赞助。会议的主题为语言与认同、领域语言研究。大会共收到论文250余篇,来自中国、英国、荷兰、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日本、韩国、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香港和台湾地区的约200名正式和列席代表出席了本次大会。
12月8日上午,大会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开幕。开幕式由中国社会语言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所所长高一虹教授主持。北京大学副校长张国有教授向会议代表致欢迎辞。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教授、墨尔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Joseph Lo Bianco教授、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所长姚喜双教授、中国社会语言学会会长周庆生教授、赞助单位代表卡西欧(上海)贸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吉田修作先生和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程朝翔教授分别致辞,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出席开幕式的嘉宾还有对社会语言学在我国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老前辈陈章太、戴庆厦、祝畹瑾和胡壮麟先生。
开幕式后由Joseph Lo Bianco教授和李宇明教授作了大会主旨报告。Lo Bianco教授的报告以“语言教育与社会文化新社区的建设”为题,将语言视为认同的实践,拓展了有关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的现有理论。李宇明教授的报告题目从宏观的社会角度,探讨了语言问题、语言资源、语言权利三大话题。12月8日下午至10日上午,大会进行了分组讨论。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和学者进行了发言和讨论。围绕“语言与认同”的议题包括:语言接触与语言认同、语言态度与语言认同、语言教学中的认同、语言学习与认同、语码转换与认同等;围绕“领域语言研究”的议题包括:媒体语言、网络语言、法律语言、广告语言、其它行业用语、语言环境;其他议题包括:汉语与汉语教学、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方言研究、社会语言学与外语教学、语言与文化、语言与性别、语言与交际;来自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和中文系的一个课题组报告了“基于梵汉对勘的汉译佛经语言研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分组讨论中包括了理论探讨这一议题,祝畹瑾教授等有关社会语言学理论建设的观点引起了热烈讨论。
青年学者在会议上充分展现了他们的研究能力、才华和热情。12月9日下午,中国社会语言学会设立的“青年学者奖”专场吸引了众多参会者。以在校博士、硕士生为主的七位青年学者报告了自己的研究,并当场回应了评委和听众的挑战。12月9日晚,由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生召集和主持的博士生论坛,吸引了30余名博士生与会代表和部分教师代表。本次论坛邀请中央民族大学王远新教授、清华大学赵丽明教授和北京大学高一虹教授作为嘉宾,同学们就学习和
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同专家、学友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12月10日下午,又有三位专家进行了大会主旨报告。来自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Bonny Norton博士做了题为“全球视角下的认同、语言和学习”的报告,从较为微观的角度,讨论了语言学习者的“投资”、“想像社区”和多元认同建构。姚喜双教授做了题目为“播音员、节目主持人的评价要素”的报告,指出各种因素对主持人评价元素的影响。胡壮麟教授做了题为“计算机中介交流的社会语言学思考”的报告,提出了网络时代计算机中介交流中值得探讨的社会语言学问题。
第三篇:第五届中国社会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全国社会语言学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
第五届中国社会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全国社会语言学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
2007-1-9 9:58:33 第五届中国社会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全国社会语言学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12月8日至10日在北京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北京大学、墨尔本大学、教育部语用所和中国社会语言学会联合主办,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所承办,卡西欧(上海)贸易有限公司、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赞助。会议的主题为语言与认同、领域语言研究。大会共收到论文250余篇,来自中国、英国、荷兰、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日本、韩国、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香港和台湾地区的约200名正式和列席代表出席了本次大会。
12月8日上午,大会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开幕。开幕式由中国社会语言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所所长高一虹教授主持。北京大学副校长张国有教授向会议代表致欢迎辞。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教授、墨尔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Joseph Lo Bianco教授、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所长姚喜双教授、中国社会语言学会会长周庆生教授、赞助单位代表卡西欧(上海)贸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吉田修作先生和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程朝翔教授分别致辞,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出席开幕式的嘉宾还有对社会语言学在我国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老前辈陈章太、戴庆厦、祝畹瑾和胡壮麟先生。
开幕式后由Joseph Lo Bianco教授和李宇明教授作了大会主旨报告。Lo Bianco教授的报告以“语言教育与社会文化新社区的建设”为题,将语言视为认同的实践,拓展了有关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的现有理论。李宇明教授的报告题目从宏观的社会角度,探讨了语言问题、语言资源、语言权利三大话题。
12月8日下午至10日上午,大会进行了分组讨论。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和学者进行了发言和讨论。围绕“语言与认同”的议题包括:语言接触与语言认同、语言态度与语言认同、语言教学中的认同、语言学习与认同、语码转换与认同等;围绕“领域语言研究”的议题包括:媒体语言、网络语言、法律语言、广告语言、其它行业用语、语言环境;其他议题包括:汉语与汉语教学、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方言研究、社会语言学与外语教学、语言与文化、语言与性别、语言与交际;来自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和中文系的一个课题组报告了“基于梵汉对勘的汉译佛经语言研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分组讨论中包括了理论探讨这一议题,祝畹瑾教授等有关社会语言学理论建设的观点引起了热烈讨论。
青年学者在会议上充分展现了他们的研究能力、才华和热情。12月9日下午,中国社会语言学会设立的“青年学者奖”专场吸引了众多参会者。以在校博士、硕士生为主的七位青年学者报告了自己的研究,并当场回应了评委和听众的挑战。12月9日晚,由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生召集和主持的博士生论坛,吸引了30余名博士生与会代表和部分教师代表。本次论坛邀请中央民族大学王远新教授、清华大学赵丽明教授和北京大学高一虹教授作为嘉宾,同学们就学习和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同专家、学友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12月10日下午,又有三位专家进行了大会主旨报告。来自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Bonny Norton博士做了题为“全球视角下的认同、语言和学习”的报告,从较为微观的角度,讨论了语言学习者的“投资”、“想像社区”和多元认同建构。姚喜双教授做了题目为“播音员、节目主持人的评价要素”的报告,指出各种因素对主持人评价元素的影响。胡壮麟教授做了题为“计算机中介交流的社会语言学思考”的报告,提出了网络时代计算机中介交流中值得探讨的社会语言学问题。
第四篇:转载 第四届“中国社会与中国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议程
[转载] 第四届“中国社会与中国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
发信站: 南京大学小百合站(Thu Oct 25 17:58:48 2012)
由南京大学社会学院、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南京大学历史学系、哈佛-燕京学社、悉 尼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弗莱堡大学汉学系共同主办的第四届“ 中国社会与中国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将于10月27-28日在新落成南大仙林校区社会学 院河仁楼举办,海内外学者近百人莅临,欢迎旁听。
会议日程如下:
2012年10月27日
9:00-9:50 大会开幕式
地点:河仁楼•孙本文-潘菽讲演厅
主席:周晓虹教授(南京大学社会学院院长)
致辞:
陈骏教授(南京大学校长)
宋林飞教授(中国社会学会会长)
李友梅教授(上海大学副校长)
园田茂人教授(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东洋学研究情报中心副主任)
布朗教授(悉尼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行政主任)
黄仁伟教授(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石之瑜教授(台湾大学政治学系)
吕大乐教授(香港大学社会学系主任)
谢寿光先生(中国社会学会秘书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
10:10-12:00 主题讲演(1)
地点:河仁楼•孙本文-潘菽讲演厅
主席:史明教授(弗莱堡大学汉学系主任)
讲演人:
裴宜理教授(哈佛-燕京学社社长)
主题:Cultural Governance in Contemporary China
陈谦平教授(南京大学历史学系主任)
主题: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
黄光国教授(台湾大学心理学系)
主题:泛文化向度vs.文化系统:研究华人心理的两种途径
郑杭生教授(中国社会学会名誉会长)
主题:中国社会研究与中国社会学学派——以社会运行学派为例
10月28日
14:00-16:00 主题讲演(2)
地点:河仁楼•孙本文-潘菽讲演厅
主席:古德曼教授
(悉尼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学术主任、中国教育部“海外名师”)
讲演人:
景军教授(清华大学社会学系)
主题:生命赠与的未预结局
罗卡教授(巴黎政治大学国际研究所)
主题:Governing China by the Middle?How to Understand the Rising of theChinese Middle Classes
黄树民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所长)
主题:Gauging the Chinese Reality: 40 Years of Research in Rural China 周大鸣教授(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主题:都市化中的文化转型
16:15-17:00 闭幕式
主席:张文宏教授(上海大学社会学院院长)
致辞:
塔尼•巴罗教授(美国莱斯大学)
高承恕教授(台湾东海大学社会学系)
梁在教授(纽约州立大学奥本尼分校)
马戎教授(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答谢词:
成伯清教授(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
还有各种分论坛主题讨论,欢迎大家围观!!
第五篇:两型农村国际学术研讨会议
“两型”农村国际学术研讨会议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长沙市人民政府、中共湖南省委农村工作部、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美国克莱蒙研究生大学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共同主办,旨在深入研究和探讨“两型”农村与生态(后现代)农业的理论与方法,学习国外农村农业发展先进模式,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指导我国新农村建设。会议时间为2009年11月6日—8日,会议地点设在湖南省长沙市通程温泉大酒店(长沙市宁乡县)。会议主题为“用国际的视野发展中国农村,用开放的农业造就世界农民,从更深层次思考中国农业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
2009年11月7日上午,“两型”农村与生态农业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中国农业现代化比较国际研讨会在湖南宁乡举行。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朱有志致开幕词,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张晓山宣读国家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陈奎元贺信,中共长沙市委副书记、长沙市人民政府市长张剑飞致欢迎词,美国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治河致辞,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蔡力峰讲话,中共长沙市委常委、副市长张迎龙介绍了长沙市两型农村建设与生态农业发展情况,宁乡县人民政府县长黎春秋介绍了宁乡县两型农村建设与生态农业发展情况。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局长赵阳,美国加州科技大学农学院院长莱斯特·杨(Lester C.Young),中共湖南省委农村工作部部长刘宗林以及长沙市、宁乡县的部分领导出席了会议。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越南等国家及国内研究“两型”农村建设和生态农业发展方面的知名专家学者共150余人参加了会议。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张晓山,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局长赵阳,美国加州科技大学农学院院长Lester C.Young(莱斯特•杨)作专题学术报告。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
报、湖南日报、湖南卫视、湖南经视、湖南人民广播电台、长沙晚报、长沙电视台、星沙之声等十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
与会期间,全体参会人员参观考察了长沙市望城县光明村、宁乡县关山村等“两型”农村与生态农业发展的典型村庄。
在两天的会议中,与会代表围绕“两型”农村与生态农业发展的主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与会者认为,“两型”农村是体现科学发展观本质要求的全新农村经济社会形态;生态农业是传统的有机农业和现代无机农业的有机综合,是对现代农业的超越。深入研究和探讨“两型”农村与生态农业的理论与方法,借鉴国外农村农业发展的先进模式,可以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指导我国新农村建设。
二、与会者认为,“两型”农业生产体系的建立是当前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现状的必然呼唤。“两型”农业生产体系经历了农业现代化思潮与行动、“绿色革命”思潮与行动、自然农业思潮与行动、可持续农业发展思潮与行动等四个发展阶段,“两型”农业生产体系具有截面功能、优配功能、循环功能,经济功能、生态功能以及社会人文功能,能够产生和谐的截面效益、优配效益、循环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人文效益。
三、与会者认为,“两型”农业生产体系由节约农业、优配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能源农业、文化农业、都市农业、旅游农业等八大类生产体系和若干主体经营领域构成生产经营体系,具备传统农业无可比拟的优质特性和产能效益,必将成为和谐的现代农业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新坐标。
四、与会者认为,“两型”农业生产体系需要市场体系的支撑。没有市场的生命力,“两型”农业生产体系的可行性、持久性就要大打折扣。
五、与会者认为,“两型”农村建设与生态农业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特别是政府要把农村生态涵养发展作为公共
产品来看待,并在土地使用、税收、财政上缴和支出、干部考核等方面,给予相应的特殊政策支持,降低地方“两型”农业生产体系建设的成本。
六、与会者认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需要正确处理好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发展农村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有机农业与无机农业、生态农业建设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合理规划与分步实施等之间的关系。
七、会者认为,大城市的郊区农村,要以建设“两型”都市农业为方向,从而使城郊农村在产业结构、生产技术、资源利用、生活和生态环境等各个方面都出现质的飞跃。生态型都市农业的发展离不开中产阶级,都市农业需要突出生态主题才能吸引中产消费人群,才能得到规模消费群体的支撑,生态型都市农业的多功能性才能得以体现和发挥。
八、与会者认为,“两型”农村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减少农村资源消耗和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为基础,对农村经济发展和村庄建设进行科学规划,在农村建立资源科学利用的机制,加快环境污染控制,创新农村废弃物的再利用技术,探索农业的无害化生产和乡镇企业的零污染排放,改变农民的传统生活方式,最大限度地实现农村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使农村更适合农民的生活。
九、与会者认为,转基因食品是美国实施的一个强有力的世界战略。面对全球化,我们应该有一个应对转基因产品的战略体系。转基因产品一旦进入中国,整个的农业生产体系就会遭到破坏,生态环境就会受到污染。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能关起门来搞“两型”农业,必须全面建立转基因产品对生态农产品冲击的法律体系与市场机制。
本次大会由中共长沙市委农村工作部、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长沙社会科学院、宁乡县人民政府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