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推进学前教育及青少年人才培养均衡优质发展的提案1
关于推进学前教育及青少年人才培养均衡优质发展的提案
----------温州市海滨秀龙鞋材有限公司/张秀龙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区基础教育已经基本实现了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从主要满足求学要求、实现“有书读”到全面提升办学质量、解决“读好书”的三大历史性跨越。
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是人生教育的起点,对个人今后发展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区学前教育工作领导高度重视、投入逐年增加、改革不断深化、成效日益显现。但当前学前教育资源不足与学前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依然比较突出,“好上学”和“上好学”两难同时存在,学前教育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
在国务院、省、市、区党委政府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发展学前教育事业的宏观形势下,鉴于目前政府资助力度逐渐加大导致原街道(镇)“转制”幼儿园及中小学校利益欲望增大而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改革和规范这部分小区配套幼儿园及中小学的管理势在必行。为进一步加强改革与发展步伐,全面提升学前教育及青少年人才培养教育整体水平,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好入学、入好学”需求,实现高标准、高质量普及15年基础教育的目标提供了保障。现就进一步加快我区学前教育及青少年人才培养发展提出如下分析及建议: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我区正处于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转型阶段,学前教育
及青少年人才培养资源不足与学前教育及青少年人才培养需求增长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好上学”和“上好学”的“两难”同时存在,学前教育及青少年人才培养教育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主要问题表现在:
1、配臵不到位的问题。
2、优质教育资源短缺问题。
3、学前教育经费保障不足问题。
4、教师队伍建设问题。
1/2
二、建议:
1、坚持科学规划,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认真制定实施“十二五”规划,努力实现学前教育及青少年人才培养的均衡优质发展
2、优化资源布局、多元化筹措资金发展教育,统筹学前教育及青少年人才培养发展
3、切实加强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学前教育及青少年人才培养质量,切实加强校长队伍的管理和培养。
①“一个校长往往决定一所学校”。
②合理调配师资。
③要进一步重视学前教育及青少年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加大优秀教师培养引进力度。
4、依法保障经费投入,确保教育优先发展
5、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①、加快科教园区建设。
②、尽快走集团办学、连锁办学之路。加快职业教育体制改革,打破部
门、条块分割,整合各渠道资金,尽快形成大职教格局。
③、着力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围绕我区阀门、五金机械、鞋业、医疗化工、农副产品深加工、非金属矿开采加工等六大支柱产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依托现有职业院校和骨干企业,建设六大产业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中心,加快培养一批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高技能专门人才。
2/2
第二篇:推进均衡优质发展
推进均衡优质发展提升高中教育品位
——关于农村普通高中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
湖南省桃源县第八中学王用杰校长中学高级教师 内容摘要:教育均衡的根本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受到公平的教育,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即使同一所学校,同一个班级,受教育者享受的也不完全是公平的教育。在区域间、校际间实现教育均衡的同时,如何使农村普通高中实现教育均衡,使每个农村学生都得到健康发展?这应该是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崭新命题,也是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带有根本性的新课题。
关键词:农村高中教育均衡教育品位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而实现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协调发展。教育均衡发展成为教育改革的一大“亮点”、“热点”、“难点”,它的的内涵应包括:不同阶段教育的均衡(即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全面发展); 学生个体发展的均衡(而非只关注尖子生,忽略大多数);师资力量的均衡;区域间教育发展的均衡等。面对桃源教育强县和经济发展进程日益加快和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需求日益提高的形势,我们在发展农村高中教育中,只有抓机遇,抓机制,抓基础,抓思路,实现学校发展标准化、均衡化、优质化、特色化,着力构建农村普通高中教育新平台,才能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为桃源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提供坚实保证。
一、对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的认识
1、所谓的教育均衡实质是指在教育思想公平和平等原则的支配下教育机构、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待遇平等的教育理想和确保其实际操作的教育政策和法律制度,其最基本的要求是在教育机构和教育群众之间平等地分配教育资源,达到教育需求和教育供给的相对平衡,并最终落实在人们对教育资源的分配和使用上。从个体看,教育均衡指受教育者的权利和机会的均等,受教育者能否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均衡发展。从教育机构看,学校在区域间、城乡间、学校间资源配备是否均衡。从教师看,教育均衡指教师的业务水平能否相对提高,达到均衡发展,教师在付出同等劳动情况下能否获得相对均衡的工资待遇和福利待遇,教师能否获得相对均衡的学习与提高发展的机会。
2、教育均衡发展不是平均发展,而是共同发展,不是“削峰填谷”,而是“造峰扬谷”。均衡发展不是说现在教育优秀的地区和学校停止不前等待落后地区和学校来发展,不是把高的好的教育拉下来,而是要根据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具体规划,以更有力的措施扶持薄弱地区、薄弱学校、弱势群体,特别是实现农村高中学校的快速发展,进而办成高水平高质量的教育。
3、教育均衡发展不是划一发展,而是特色发展。不是说我们制定一种模式,所有的地区与学校就照着做,毫无特色、“一刀切”,而是实现优势互补,特色发展,共同提高,教育能做到个性化,办学能做到特色化。
二、我县农村普通高中教育非均衡发展现状及成因分析
(一)、我县农村普通高中教育非均衡发展现状
1、师资配备不均衡示范性高中聚集了全县最优质的教师资源。教师本科 1
学历达标率、高级教师占教师总数的比例都远远高于非示范性高中。
2、教育经费不均衡示范性高中和非示范性高中的生均事业费拨款差距较大,示范性高中在学费的收费标准上要高于非示范性高中,并且还可以通过收取高额的择校费,借读费等获得大量的计划外资金,自我创收能力很强,而非示范性高中自我创收能力弱。
3、办学条件不均衡县里投巨资建设示范性高中,校园美化,实验室、微机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以及各类办公、学习、教学等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非示范性高中,校园布局零乱,校舍老旧,且均有一定面积的危房亟需修缮,实验室、图书、教学仪器设备等均不达标,基本上是为应付检查而拼凑起来的。
4、校际发展的不均衡近年来,示范性高中为了满足社会对优质高中教育的需求和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连年扩招,办学规模迅速扩大,而其他农村高中却生源严重不足,教育资源没有得到优化配置。同时,示范性高中,由于受生源膨胀的影响,班级数量增加过快,班容量增长过大,导致师资短缺、教师负担过重、办学条件不能满足需要,难以保证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也给学校内部管理带来了许多新的矛盾,其结果是示范性高中与一般高中各受其害、无法实现双赢,加大了教育发展的不均衡现象。
(二)、影响我县农村高中均衡发展的原因
1、农村高中学校办学经费严重不足。据统计近十年间,政府除了人员经费以外对高中学校没有任何建设投入,现在有的地方连危房改造也没有能力完成,更谈不上提高教学质量的其他设施的实现了,这些严重影响了农村教育的发展。
2、农村高中学校优秀教师流失严重。由于地处农村,经济难以与县城相比,教师的福利待遇比较差,同时教师的学习机会相对较少,成长锻炼的机会得不到保障,使得教师人人思迁,优秀教师大批流失到县城,使得农村原本薄弱的师资力量更加薄弱,形成恶性循环。
3、农村高中学校生源得不到保障。一方面大批学生流失,造成农村学校生源不足;另一方面生源的质量得不到保障,农村百姓对教育不重视,认识不到位,认为学生的教育完全是学校的事,在家中对学生放任自由,更有留守学生完全无人教育,造成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完全脱节,在这种情况下生源质量是比较差的。
4、农村高中办学没有特色。农村学校由于受资金、办学理念和其他种种条件的限制,农村学校毫无特色,不能根据实际条件寻求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只能停滞不前,保持原状。
5、示范性高中的创建扩招。高中办学规模适度扩大有利干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和适当利用,产生规模经济效益,但规模过小或过大则会产生各种“不经济”的问题。我县由于高中教育资源县域内配置严重失衡,致使示范性高中办学规模过大且仍在持续扩张,而多数非示范性高中却因经费不足而规模过小。这种“规模不经济”的状况,使得教育资源不能得以充分利用,浪费严重。
三、促进我县农村普通高中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
(一)、创新教育观念,提升学校品位
教育均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现在的不均衡是教育均衡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对学校教育而言,教育均衡的基本原则就是端正教育思想,致力于教师水平的逐步提高、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办学条件的改善,从而提升学校品位。
(二)、多渠道融资,改善办学条件。
学校可以积极探求资金来源渠道,创造良好的融资氛围,吸收社会资金。政府部门的教育经费投放可以以农村薄弱学校为重点,并能做到专款专用。在教育资源配备上可以有针对的实施,重点扶持农村弱势高中学校。
(三)、稳定师生队伍,提高教学质量。
1、打造一支精品教师队伍加强对在职教师的业务培训和职业素养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文化品性,建立并健全有特色的教师研训一体化系统,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2、合理流动优质师资资源逐步开展教师交流制度的试点工作,有计划地选派骨干教师定期、轮流到薄弱学校任教、挂职,最大程度上均衡校际之间的师资力量。
3、加大农村教师引进和培养力度学校应引进优秀师范院校毕业生,投身农村高中教育事业。开展以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重点的教师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
4、着力改善农村教师待遇在落实农村教师工资按省定标准发放的同时,积极落实教师医疗、养老保险等,帮助教师解决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后顾之忧,努力让农村教师安心从教、精心施教、愉快执教。对在农村高中任教的一线教师,实行同等条件下优先晋升职称,每年安排专项经费,对农村优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发放特殊津贴。
5、严把农村教师入口关对农村教师队伍严格实行资格准入、竞争上岗、全员聘任、合同管理,初步建立农村高中教师能进能出、竞争择优的良性运行机制。
(四)、改革现有高中招生办法,适当均衡各校招生。
县教育局应出台新的招生办法,既保证遵循教育规律,控制示范学校急剧膨胀,又让农村普通高中有生可招,保证生源质量,整体提升全县教育水平。
(五)、创办特色学校,提高竞争能力。
教育的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辩证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各个学校要在这长期的过程中找寻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发展优势。创办特色学校,积极寻求分类发展的道路,特色发展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个性发展。县情所致,不可能所有的学校都处在一个水平,有区别地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特色学校的创办可以缓解教育经费不足的压力,又可以扬长避短,从而实现农村高中教育真正的均衡和有效发展。
(六)推行“六种”模式,加强校际合作。
推行强化政府“三个保障”的“深圳模式”、实行名校集团化办学的“杭州模式”、实行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寿光模式”、实行优化教育结构的“铜陵模式”、实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成都模式”和推动区域教育均衡的“沈阳模式”。这些模式的经验完全可以吸收运用于桃源县高中教育的发展,从而加强校际合作,整体提升我县的高中教育质量。
总之,农村普通高中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是个沉重的话题,也是一个现实的问题。我们一定要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和谐社会建设基本要求,努力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不断审视思路,调整措施,为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桃源经济建设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人才和知识基础,为提升全县教育整体水平,提升群众对教育满意度,落实教育行为规范年精神做出新的贡献!教育是无声润物的春雨,只有让它均衡撒向桃源大地,才会有满园的春色!
第三篇:学前教育均衡发展初探
学前教育均衡发展初探
甘肃省民乐县南丰学区 陈之喜 魏文
【摘要】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终身教育的启蒙阶段。当前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人们开始关注早期教育的问题,广大家长已经不再满足孩子入托有人看,而是迫切希望孩子能受到良好的早期教育,这是新时期社会对学前教育提出的要求。但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差距依然存在,学前教育不均衡问题比较明显。为了推进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为每一位幼儿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要求学前教育必须均衡发展。
【关键词】 学前教育 均衡发展 途径与方法
前教育均衡发展是指通过法律法规确保给予适龄幼儿以同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通过政策制定与调整以及资源调配而提供相对均等的教育机会和条件,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和科学有效的方法实现教育效果和成果机会的相对均衡。事实上,随着人们对优质教育需求的普遍提升,学校办学的内涵质量越来越成为实现教育公平的关注点,并把目光更多地聚焦在了优质教师上。学前教育同样如此,家长们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教育的第一起跑线上,都会把办园水平作为衡量和选择幼儿园的第一要素。目前由于郊区城乡之间地理、文化和经济背景上的客观差异,优质教师数量不足和分布不均,制约了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一、学前教育不均衡存在的问题:
1.学前教育发展不均衡
从数量上看,尽管幼儿园总量大幅提升,但还不能满足群众的实际需求,其中公办园数量偏少,尚不足幼儿园总数的五分之一。从办园布局上看,公办园和部分优质民办园主要集中在市区、城镇等地,农村幼儿园数量较少。从收费上看,公办幼儿园保教费和民办园保教费不一样,入公办园难、入部分民办园贵的问题依然突出。
2.学前教育发展缺乏经费保障
由于学前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县、乡政府对其经费投入几近于零。没有得到一分财政补助,全部自收自支。农村幼儿园由于收费标准低,部分农村低收入家庭和外来务工子女因交不起学费而欠费,使得农村幼儿园办园经费较为困难。
3.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公办教师资源不足,在编在岗的幼儿教师工资待遇与中小学公办教师差别大,幼儿教师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部分幼儿园教师年龄老化,综合素质不高,这些均直接影响了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高。
4.违规办园的行为仍然存在
少数幼儿园为了抢夺生源,不严格按教育方针政策和国家标准办学,小学化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幼儿园为了节约办学成本,不按要求编班,班额较大,或未按规定配齐保教人员。此外,无证办园的现象比较严重,存在园舍安全、校车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卫生安全等方面的问题。但是由于社会存在需求,在园幼儿难以分流等客观情况,增加了取缔非法办园工作的难度。
为了推进城乡学前教育共同提高,构建城乡一体,教育均衡发展,应该做好以下就几个方面。
一、强化政府责任,彰显教育均衡性
1.转变观念,逐步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范畴 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是幼儿一生发展的基础,它的受益者不仅是幼儿个人、家庭,而最主要的还是国家,它将直接作用于国家未来的生产力和经济增长能力,对提高国家公民素质和整个民族的文化和道德素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发展学前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加强早期教育,提高基础教育的起点,从儿童早期打破贫困的循环圈,是缩小社会差距和经济差异,提高国家经济竞争实力最具前瞻性的战略决策。因此,我们应该转变观念,逐步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范畴,使学前教育具有强制性,这是促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前提,建议上级政府在发达县域开始试点,逐步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畴。
2.创新学前教育管理体制,促使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首先,政府要发挥其宏观调控职能,促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政府作为学前教育的主管部门,要在制度、资源配置、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发挥宏观调控职能,促进县域、城乡、园所之间幼儿教育均衡发展。如政府通过投资兴办幼儿园、扩大现有幼儿园建设规模等来实现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
其次,建立对贫困农村和弱势群体的补偿制度、需要建立贫困家庭幼儿入园的保教费减免政策或补助政策;教育部门应把低收入和进城民工子女的入园问题提上工作日程,鼓励儿童家长和社区的参与,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共同发展以社区为基础的、低成本、正规与非正规相结合的早期教育,使每个孩子都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
再次,督促学前教育质量均衡发展,各部门还应把幼儿教育事业发展,政府投入与经费筹措,落实幼儿教师待遇等列入督导内容,对于幼儿教育的收费也应加强督导,采取有效的监督机制维护幼儿教育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只有政府重视学前教育,拉近城、乡、农学前教育差距,学前教育才能得到均衡发展,孩子们也能够得到健康发展
3.财政投入,保障学前教育经费均衡
在城乡统筹背景下推动学前教育均衡发展,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是极其重要的一步。只有将各种财政资源均等分配到城市和农村的幼儿园中,才能够基本做到教育资源配置均衡,各种经济条件家庭中的幼儿在入园之后才能得到相对均衡的教育过程。因此,首先要增加国家财政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投入,保障农村学前教育健康发展。其次,应努力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引进社会资源,并改善和提高投资效益,优化资源配置。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以中央和省为主,分担学前教育经费的公共教育财政体制,并进一步完善农村学前教育投入体制。
二、规范幼儿园管理,精心打造园所品牌
1.加强园所管理,树立品牌意识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教育品牌已经成为学校赢得家长的信任和求得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而,品牌学校的建设是教育发展的要求,是学校面对竞争必须采取的生存战略。应树立品牌园所建设的意识,在“创新”上求发展,在“特色”上做文章,科学定位自己的核心价值,找准位置,发展个性,彰显特色。
首先,依法办园,体现示范性。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园为目标,围绕幼儿园办园水平的提高这个中心工作,从完善工作机制、健全规章制度、规范教育收费、严格财务管理、加强招生工作管理等方面。
其次,执行课程,体现务实性。“以幼儿发展为本”,让每个幼儿“和谐+个性”的发展。以“新教材”作为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基础性课程来实施,并在实施中根据园情、区情做到创造性使用。同时,从课程管理、课程目标、环境优化、课程内容、组织方式、评价标准等各个方面构建园本化课程方案,并与新课程融合渗透于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旨把幼儿培养成为多视野、明事理、善表达、好提问,促其个性健康发展的一代好儿童。
2.培育优质的教师队伍
推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培育优质的教师队伍是关键。要充分发挥优质教师资源的示范、辐射、指导作用,拓宽教师的培育途径,不断拓展、提升优质教师资源,使所有的优质资源得以最大限度的展示,促进中小幼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要通过各种渠道、各种形式将一批专业技能强、教学水平高、职业道德佳、热爱幼教事业的幼教专业人才,吸纳加入到幼教队伍中,为学前教育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同时,建立帮扶政策,组织园长、幼儿教师到知名度高的幼儿园参观培训。加强现有师资队伍教育技能和道德素养的培训的力度,使之及时接收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教育方法等,以此来不断提高各幼儿园的比较优势和知名度,满足居民不断增长的优质幼儿教育需求,促进我县学前教育均衡、持久、高质量地发。
三、构建城乡合作,共同促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当前学前教育城乡发展不均衡的局面是客观存在的,城市学前教育发展相对发达,乡村学前教育发展相对落后。在这种情况下,除了政府从整体角度为了保证公平和扶助农村学前教育发展而采取的措施之外,合理定位城乡关系,推动城市和乡村学前教育的良性互动,对促进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可以通过城乡结对,城区市级示范或市一级幼儿园与街镇薄弱幼儿园结对帮扶,形成一批帮扶园,以学区互动为主线,充分发挥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的引领作用,定期开展观摩学习;以问题研究为突破口,城乡共研,经验共享;跟进式指导,学区负责人安排经验丰富的城市园园长或教师现场为乡镇幼儿园提供指导服务;公民办教师培训全盘统筹、全员参与;国家级、市级教师高端培训课程兼顾城乡,重点倾斜薄弱园和农村园,形成完善的学前教育培训课程资源库,引领区域学前教育发展;定向交流、菜单式培训等活动,多方位、多角度、多渠道地为辖区内各类型幼儿园提供业务学习、交流共享的平台,提高幼儿园办园质量,有效促进城乡幼儿园均衡发展。
第四篇:保定市关于2011区域性推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通知
关于组织区域性推进学前教育 均衡发展评估检查的通知
各县(市、区)教育(文教)局,青年路幼儿园:
按照保教基【2010】5号文件要求,市教育局今年将继续对各县(市、区)区域性推进学前教育发展进行评估检查,具体要求通知如下:
一、评估内容
按照《河北省城乡幼儿园分类评定标准》和《保定市学前教育均衡发展评估细则》要求,县(市、区)直属园重点查布点推进及省级示范园建设情况,其中,保定市区督查四所直属国办园的规划、布点及建设情况,各县(市)督查两所以上直属园的规划、布点及建设情况,已是省级示范园的按照标准进行督查;农村幼儿园将重点对学前三年教育的普及率、规范化幼儿园所占比例、各乡镇幼儿园合理布局情况,以及保教基础设施中的食堂、盥洗室、水冲厕所及室内外基本设备进行检查评估,并对申报的农村示范园进行验收。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由于2010年部分县(市、区)所查乡镇没有逐园验收,影响了区域推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评估效果,为了保障区域推进的实效性,今年将对2010年已查乡镇中没有走到的园所进行补充验收(已查幼儿园名单以去年通报中的为准)。
二、评估方法和工作程序
(一)、评估方法:
1、评估四分之一乡镇的幼儿园,2010年已经评估过的乡
镇不重复评估(没有逐园查看的乡镇除外)。所到乡镇逐园查看,要求每个乡镇90%以上的幼儿园达到省颁农村二类园以上标准,其中,90%以上幼儿园设有专门盥洗室,70%以上幼儿园设有食堂,70%以幼儿园改建水冲厕所,并有1所幼儿园达到省级农村示范园标准。
2、县(市、区)直属幼儿园为必查单位,按照《河北省城市幼儿园分类评定标准》进行评估。当年接受省“普三”复检的,需达省级示范园验收标准,其它县(市、区)直属园接受省级(一类)示范园复检。
3、各县(市、区)对申报的农村示范园要进行严格把关,并填写申报表,验收时一并交给检查组。
(二)、检查程序
1、听取受检县(市、区)教育局及受检乡镇关于开展区域性推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汇报,全面了解其“普三”巩固提高工作进展及所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制定了哪些巩固提高“普三”成果,促进学前三年教育均衡发展的措施等。请各县(市、区)认真填写附件1、2、3、4的内容,并将县(市、区)及被查乡镇的书面汇报材料,一并交检查组。
2、现场检查。评估组分成若干小组,采用听、看、查、访等方式,实地检查所评估乡镇的各幼儿园及县(市、区)直属公办幼儿园。农村幼儿园将重点对保教基础设施(食堂、盥洗室、水冲厕所、室内外基本设备、适宜幼儿发展需要的玩教具、活动材料及图书配备情况)及幼儿园一日常规进行评估;县(市、区)直属园重点推进省级示范园建设;农村示范园严格按照标准进行验收。
查阅有关档案资料,包括:①幼儿园各项制度;②幼儿入
园体检表;③幼儿晨午检记录;④工作人员健康证明书;⑤儿童疾病与事故登记等。
3、各组汇总整理有关资料,并向受检县(市、区)教育局反馈复检情况和意见。
4、综合评定。评估工作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各组组长要撰写对受检县(市、区)的报告,交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检查报告包括各县(市、区)区域性推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进展情况、具体做法、取得效果、检查工作情况和下一步工作建议等内容,并对检查结果按如下规定做出认定结论:①达标。各项指标90%以上达到《标准》要求。②基本达标。各项指标80%以上达到《标准》,但在某方面存在突出问题。对被认定为基本达标的,检查组要对其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限期解决和何时进行回访的意见。③不达标。按照《标准》评估,各项指标合格率在80%以下。对被认定为不达标,经回访仍不达标的,第二年由市检查组重新检查。
(三)评估时间和联查方式。
全市共组成六个联合评估指导组,成员从各县(市、区)教育局普教科(股)抽调普教科长、幼教干部和省级示范园园长组成,涞水、满城、望都、蠡县、定州、高阳教育局普教科长担任组长,青年路、菊胡同、市直二幼、新华、秀水、育德、河大、农大、涿州一幼、涿州二幼、安新县直幼儿园园长担任副组长。
第一组:涞源、易县、涞水、新市区 第二组:涿州、高碑店、定兴、徐水、满城 第三组:唐县、顺平、望都、南市区、高开区
第四组:曲阳、安国、博野、蠡县 第五组:阜平定州 清苑 北市区 第六组:雄县、白沟、容城、安新、高阳
各组采取推磨检查的方法进行,即第一组成员检查第二组县(市、区),第二组检查第三组,以此类推,第六组检查第一组,各县(市、区)派普教股长或幼教干部参加,评估检查从10月份开始,12月17日前完成评估指导工作,具体到各县(市、区)时间由组长和被查县自行商定。
评估结束后,评估结果将通报全市,并纳入年终对县(市、区)教育工作督导评估,适当时机对先进县(市、区)和乡镇进行表彰。
各县(市、区)要提前做好接受评估的准备工作,实事求是反映情况,不得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要按照党风廉政建设有关规定,接待工作一切从简。
附件
1、县(市、区)学前教育均衡发展情况调查表
2、县(市、区)乡(镇)学前教育发展情况调查表
3、农村幼儿园均衡发展情况调查表
4、农村示范园申报表
5、保定市区域性推动学前教育均衡发展评估细则
6、河北省农村幼儿园分类评定标准
7、河北省城市幼儿园分类评定标准
2011年9月28日
第五篇:深化教育联动机制 推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深化教育联动机制 推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舟山市普陀区教育局
为不断提升城乡教育均衡化水平,缩小城乡、校际间的教育差距,2008年,舟山市普陀区教育局以“共享、共建、共赢”为目标,建立12家覆盖全区中小学、幼儿园,由城区学校、幼儿园牵头的教育党建共同体,积极落实资源共享、区域协作、共同发展的联动工作模式,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了各校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有力推进了普陀教育均衡、优质、和谐发展。
一、完善制度,优化联动模式
按照“办学理念一致、办学特色求同存异,有利于共同发展”的新型教育共同体发展目标,积极创新完善教育共同体系列工作制度,优化共同体联动机制。一是完善共同体学校联席会议制度。每学期召开由龙头学校牵头,共同体校(园)长书记参加的共同体学校联席会议,共同商讨学校工作中碰到的疑难问题及解决办法,制定具体的学期工作计划,明确职责分工。二是完善校(园)内各部门、教研组、学科对口联系制度。以学年为周期,每月组织一次对口教师集中学习、交流、研讨活动。三是建立完善了共同体内教育工作指导员制度,牵头学校选派1-2名业务素质较高的党员或中层领导
2在行政管理、教育教学、队伍建设、学生发展等方面建立相对固定的帮扶关系,优质学校(园)与其他学校(园)实行双向互动,从支教教师、学校(园)管理、办学理念等多重角度进行交流;二是联盟式帮扶,依托一所或几所办学质量较高的学校(园),联合周边较为薄弱的若干学校(园)建立学片,使学片内学校(园)建立互助联盟,实现优势互补、特色发展、整体提升,促进区域教育资源均衡;三是网络式帮扶,通过搭建教育信息资源平台,使核心学校(园)开展的党建、行政管理、教师备课与教学、课程改革、特色创建、师资培养等各项管理与教学活动,利用网络迅速传递到其他学校(园),为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便利,实现城区与乡镇、区域间优质资源共享。同时,积极组织开展“双体验”活动,通过整合城乡资源,建立活动中心,城区学校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定期下海岛、城郊渔农村学校开展“送教下乡”、“送教上门”服务活动,促进共同体内结对学校的内涵发展和教师队伍素质提升。各牵头学校及时了解掌握渔农村学校教育发展情况,推广经验,帮助指导,全面提高共同体单位区域教育工作水平,形成了教育管理互促,学校(园)发展互帮,教师业务互助的良好局面。
4、考评联动。为保证和优化各教育共同体统筹发展,区教育局人事、教育、监察、督导、教研等部门联合行动,定期组织开展共同体工作督导,强调每月至少一次的明查和暗访,检查落实共建共享工作,做好督查记录。同时,制定了《舟山市普陀区教育党建共同体考核和先进集体评选方案》,明确共同体党团队共建、教育教学管理、班主任工作、教师队伍建设、教育资源共享、德育工作6个方面的考核要求,每年组织开展共同体单位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各校尤其是龙头学校考核和校长、书记任免的重要依据,促进了各共同体共建共享优质资源,互帮互助共同发展,有效推进区域教育均衡优质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