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书活动之教育论文30

时间:2019-05-13 19:53: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师读书活动之教育论文30》,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师读书活动之教育论文30》。

第一篇:教师读书活动之教育论文30

让人文之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培育人文精神

张巧平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在1996年就提出“语文学科是一门应用学科。抽掉人文精神,只有在形式上兜圈子,语言文字就失去了灵魂和生命,步入了排列组合文字游戏的死胡同。”《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就是要培养思想感情和人格,教育人正确看待自己,协调自己与他人、家庭、集体、国家乃至与自然的关系。正确理解个人所承担的责任,并不断追求个人道德和精神上的完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充分挖掘课文隐含的人文价值,努力创设和谐、融洽、欢快的人文氛围,引导学生在张扬个性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人文个性和人文精神,力求使每一位学生达到心灵纯洁、身心健康、智慧发展的人生完满。

一.立足课堂,培育人文素质。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语文课本的篇篇文章都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无不富于人文精神。它们不仅是文章的范本,也是立身的范本。立足课堂,进一步把人文精神贯穿在教学的始终,方能使课堂散发人性之美。

1.以‘情’为纽带,让课堂洋溢着浓郁的人文色彩。

法国雕塑家罗丹认为:“艺术即情感。” 在教学中,我经常凭借情感来渲染特定的情境,让学生从中受到情的感悟、理的启迪。在教学《麻雀》前,我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母爱的文章、名言、诗歌、歌曲等,激起学生对母爱的无限崇敬之情,为学习课文定下了情感基调。教学伊始,伴着舒缓的钢琴曲,我深情地向学生们讲述了“藏羚羊的跪拜”的故事,当藏羚羊为了保护肚子里的孩子给老猎人下跪的时候,学生们的眼里闪动着晶莹的泪花,他们懂得了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都是神圣的。接着我适时导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同样讲述了一个母爱的故事,让我们再一次感受麻雀母子那挚真挚纯的爱吧!”情境的创设,在学生的心中激起情感的涟漪,他们很快进入了课文情境,用充满激情的朗读赞美了麻雀伟大的母爱。随后,学生们纷纷朗诵了赞颂动物和人类母爱的感人故事、诗歌,情感再一次升华。当响起“烛光里的妈妈”的歌曲时,学生们眼含热泪用一句话表达了自己对妈妈的感恩之情。课堂上洋溢着“母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的人文魅力。整节课师生都沐浴在荡气回肠的“人化”情境之中。显现出了浓郁的人文主义色彩,这何尝不是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呢?

2.活化教学环节,在多样化的学习中渗透人文精神。

古希腊生物学家、散文家普罗塔戈曾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在课堂上,我注意活化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挖掘文本的人文精神内涵,点燃学生头脑的火把,放飞他们的思维,使他们感受人文精神的魅力,体验到创造的快乐和幸福。

(1)以读为本。

《新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言为心声”,语言学科培育情感,我充分利用文章中的精彩片段,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全身心地诵读,激活语言,让语言所抒发的感情溢出纸面,从而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共鸣。我在教学《山沟里的孩子》时,自始至终贯穿了以读为本的原则。在导入课文后,我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逐段朗读: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山沟的孩子起早贪黑地去上学?为什么起早贪黑去上学?从哪些精彩词句看出 1

来?这是让学生注意文章中哪些词句精彩,哪些地方能体现山沟的孩子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接下去紧扣精彩词句,指导学生读课文,读懂意思,读出形象,读出感情,读出韵味来。读的方式也有变化,或教师引读,或学生自读。学生的读,有集体读、分组读、男女分读,个别读,比赛读。尽量扩大学生读的面,这样,课堂上不断地传来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学生通过对这些生动感人、撼人心腑片段的诵读、揣摩、品味,体验所描绘的情境,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使自己仿佛置身于那偏僻的山沟,感受着那里的孩子披星戴月,翻山越岭去上学的辛苦历程。对他们为了山区早日脱贫,祖国更加富强而刻苦学习的精神有了认识。学生的心灵被强烈地震撼了。

(2)角色体验。

小学生很愿意模仿故事式课文中的角色,通过表演课本剧,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还能在课文的情节空白、浓缩处,拓展想象,在富有创造性的表演过程中培养想像力,增强自信和勇气。我在教学《蜀僧》时,引导学生排演课本剧。我启发学生在课文原有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想像和尚在去南海的路上可能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内在的人文积淀不断激发,他们不仅牢固地掌握了课文语言,而且领悟出其中的道理。那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的人文精神在自由的想像中潜移默化地感染着所有的人。

(3)即兴练笔。

有的课文,我要求学生根据一段文字材料,运用想象力,加以引申和补充,使之成为形象丰满的立体图像和绚丽多彩的画面。例如《李时珍》一课,有一段描写李时珍不怕严寒酷暑,翻山越岭采集药材的描述,虽寥寥几笔,但却十分感人。我以《采药》为题,引导学生想象当时采药的环境,李时珍遇到的困难,他又是如何想、说、做的描绘出来, 表现李时珍为编写《本草纲目》不畏艰难困苦的精神。通过续篇,学生的个性再一次得以充分的张扬,字里行间映射出一颗颗面对困难,毫不畏惧的美好心灵。

3.以创新精神为本,尽情展示人文之美。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创造是每个人身上所潜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时刻要扩张、发展、成熟,而且一旦有了某种机会就会主动自我表露。没有阅读创新能力的训练,阅读教学就失去了它的人文光彩。教学《小珊迪》一文,“我”在小珊迪临死前,对他说:“我会永远照顾小利比的。”此处,我启发学生想像“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怎样做?”学生们有的说:“我会把小利比接回自己家,让他和我们一起生活。”;有的说:“在我的资助下,小利比读了许多书,成为了有作为的人。”;有的说:“我会经常带他到小珊迪的墓前去,教育小利比要向他哥哥一样,做一个诚实的孩子。小利比在我的教育下,经常去帮助那些孤儿,长大后成为了福利院院长。”一个个充满爱心的答案,洋溢着关爱他人的人文之美。又如《麻雀》一课,有的学生对结尾“我急忙唤回我的猎狗,带着它走开了。”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猎人把狗带走了,可是小麻雀仍旧不能自己飞回树上,老麻雀也叼不动自己的幼儿,再遇到危险怎么办呢?我因势利导,发动学生对结尾进行修改。在交流中一个个充满创意的结尾诞生了。有的说“我急忙唤回我的猎狗,又捧起受惊的小麻雀,轻轻地把它放回窝里。”;有的说“我担心小麻雀再受伤害,爬上树,把小麻雀的窝搭得结结实实的。”;有的说“我放回小麻雀,看到老麻雀飞回窝里,才放心地离开了。”;有的说“我把鸟巢搬到一个避风的地方,让它们的家又安全又舒适。”这种海阔天空的想象,展现了学生纯洁、善良的心灵,在创新活动中闪现着人文精神的美丽。

二.课外拓展,召唤人文内蕴。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说过: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他强调的是学生必须与生活,社会相融,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高素质的人。在教学《语言的魅力》一文后,我布置学生搜集生活中有魅力的语言,寻找社会这个大课堂中的真善美,进一步感受“语言不是

蜜,却能粘住一切”的内涵。最后我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有哪些不美的行为,用有魅力的语言写提示牌告诉他们。学生们通过社会调查写出了富有魅力的语言:“我在流泪,帮我把眼泪擦干好吗?”(节约用水);“你丢下的不是粮食,而是自己的一颗良心”(爱惜粮食);“我在睡觉,别碰我好吗?(爱护花草)”;“除了你的脚印,什么也别留下”(不乱丢废弃物)等。这些语言无不感动着人的精神世界。语文是生活的反映,并服务于生活。引导学生去发现和体会实践中那些散发着魅力的人文素材,用心感悟那些高尚、高雅的情感,从平常事中体验到不平常的人文精神。从而使他们的性格得到陶冶,形成健全的人格。

“人文教育是塑造人类灵魂的教育,是塑造民族灵魂的教育,没有强大的人文精神支持就没有崇高的献身精神,就难有‘留取丹心照汉清’的业绩。”因此,作为教师,要把人文素质的养成渗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和社会实践中,在语文知识教学、语文能力训练贯彻人文精神,潜移默化,春风化雨,人文之光自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充满崇高的理想情操,充满创造力、想象力的语文学科真正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学科。

第二篇:教师读书活动之教育论文55

胸怀教育理想,追寻理想教育

——读《我的教育理想》教育论文

宋俊

“生命是一张弓,那弓弦就是理想,就是梦。”读了《我的教育理想》这本书,我深深体会到,要让我们辛苦而繁杂的教育工作变得有声有色,离开了理想这根弓弦,是无法办到的。教育事业本身就是与“理想”有关的事业。对于教育事业的研究,如果只有理性的驱动,而没有基于对事物深刻认识所生发出来的极大热情,换言之,没有远大的理想,则难以创造性地把这项事业做成功。朱永新先生说“教育是一首诗”。在书中,他用诗的语言讴歌教育,表达他的教育理想:“教育是一首诗/诗的名字叫热爱/在每个孩子的瞳孔里有一颗母亲的心/教育是一首诗/诗的名字叫未来/在传承文明的长河里/有一条破浪的船”。读这首诗,我感悟出:正是有了教育的理想,有了对理想教育的孜孜追求,我们的教育工作才有了不断前进的动力;而对教育事业的挚爱则是维系这动力始终不竭的能源。记得朱永新先生写过很多篇关于理想教育的文章,也由此引发不少的质疑。不少人认为理想和现实是存在鸿沟的。更有不少人把“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作为现实与理想的矛盾来看待,认为素质教育是理想性教育,应试教育是现实性教育。本书中,朱永新先生很好地阐述了他的观点:他认为,不应当把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绝对对立起来。首先,考试是当代生活的普遍现象,考试是取消不了的,应试也是人的素质之一。其次,素质教育中的素质应当一分为二,一是人本身所具有的素质的教育,二是社会所需要的素质的教育。素质教育不是不要为上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而是应当比应试教育做得更好,输送的人才各方面更优秀。师生在到达理想的彼岸的过程中,需要热爱理想、追求理想。教师不仅要把理想播在孩子们的心中,也要播在自己的心中。师生同是理想人,才能梦想成真!他认为,理想的实现始终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新的目标,新的理想不断出现。热爱教育的人也应是不断追寻教育理想的人。只有这样,我们的工作才有活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去寻找自我的生存空间、发展空间,真正地享受教育。当然,教育理想不应脱离现实,也不能脱离现实。对此,朱先生认为,教育理想是教育者在忧患中挖掘的希望,在批判中创造的新生,在直面现实中的新追求。教育是对平庸的挑战,教育是对成功的跨越,教育永远服务于今天,更为明天而准备。教育理想还是对教师个体的不断定位和规范。个体的教育理想不断规范教师的教育行为,丰富他的教育活动,提升他的教育品位。他说得多好啊!当我们树立了这样的教育理想,我们的理想就闪耀着人文主义的智慧与献身精神的光芒,我们的精神和心灵就得到洗礼!

读了《我的教育理想》让我知道,如何对平凡的教育事业进行理性的思考;如何让平凡的教育人生插上诗意的翅膀。他让我知道,如何在平凡的岗位上,胸怀教育理想,努力追寻理想教育。

第三篇:教师读书活动之教育论文34

论文

读书,读书,再读书

育才小学:李玉花

《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一开始就提出了值得教师深思的问题:“为什么在一年级就开始出现落伍的,考试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了二、三年级甚至有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学生呢?”是这些学生太笨,是他们上课不专心听讲,还是从教师自身寻找原因?

作为教育者,我们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性?是否做到了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弱势群体。学生再幼稚,也有他个人的思想和情操,有他独特的思维和心灵。他们不是我们恩赐或施展个人魅力的对象,更不是等待我们塑造的苍白魂灵。我们应该多一份关爱,多洒一些阳光给那些“落伍”得“无药可救”的后劲生。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到,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走到他们跟前,看看他们有什么困难,提出专门为他们准备的习题。学习差的学生脑力劳动的效果如何,不能要他们光听别的学生流利的回答,记黑板上的内容,而要设法使他们独立思考,因为思考的过程已经包含对知识因素的利用。要促使他们在每一节课上,在脑力劳动中哪怕获得一点点进步也好。

书中还谈到这样一个问题: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啊!是啊,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们这样谈论“我忙,没有时间啊。”平时我也这样地抱怨。试想:每天都要备课、课前准备、上课、批改作业、课后辅导,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搞课题研究。教师和所有的人一样,要做家务,也要教育自己的子女,这些都需要时间。那么教师的时间到底从那里来呢?苏霍姆林斯基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解决了这个时间问题,答案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多读书。确实,我们在自己所教的那门学科里,学校所发的那本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基础知识,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知识的海洋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原来,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

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到:提高教师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是教师的精神需要。因此,我想对自己及老师们说一句:读书,能使你的知识变得更丰富,若干年以后,“教科书在你眼里看来就浅易得像识字课本一样了”。今后,我要象要求学生那样要求自己: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第四篇:教师读书活动之教育论文12

心灵的震撼

——读《赏识你的学生》教育论文

魏元柏

真正拿起这本书来读,大概是十一月份吧。这份迟到的礼物,居然给了我强烈的震撼,书中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让我禁不住热泪盈眶,时时停下来掩卷遐思。偶尔还感觉自叹不如,胸口隐隐作痛。虽然我教了近二十年的书,算一算和成百上千的学生打过交道。可我感觉自己还像个什么都不懂刚出道的黄毛丫头。捧着这本书,我领略着“和学生一起成长”的滋味。

一、教育是一份爱人的事业孩子天生是要被关爱的,被呵护的,所以爱孩子是教师的天职。爱孩子已成为绝大多数教师的信念和习惯。关键是要让孩子们懂得你在爱他,让孩子们“感受被爱”,这就需要教师的智慧,从而不会出现“一片真心为你好,可我又受不了”的尴尬局面,或者是“恨铁不成钢,反而生锈还差不多”的无奈与悲哀。在《赏识你的学生》一书中深受启发的故事是苗壮的《师恩浩荡》。班主任张老师是这样来爱一个自卑胆小甚至有结巴缺陷的学生的 :“苗壮,咱俩约定一下好吗?当你对老师提问的问题有把握时,你就举左手,老师就会请你第一个发言,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分享你的成功;如果你没想好问题而又想举手,你就举右手,老师就会请别的同学来发言,你也可以分享一下别人的成功,你看这样可以吗?”再看学生的反映:“我的泪眶而出”;“一晃十六七年过去了,张老师也老了。但是在我的心目中,她依然是那样的美丽”。读到这里,我为张老师自豪,为苗壮有这样的恩师而幸运。用通俗点的话说是张老师的苦心得到了回报,她的付出是值得的,因为她善于运用爱的语言使学生懂得了真爱,继而让学生在充满爱意的激励中,洋溢着创造的激情和奋斗的动力。所以,爱人、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要爱,更要会爱,才能奏响爱的旋律,才能爱满天下。

二、教育是一项沟通的艺术 人是灵魂的载体,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理解至关重要。单位同事间要沟通交流,才能互相理解,和谐相处。婚姻家庭的双方要及时交流沟通才能互相信任,默契无痕。其实,对待我们的学生,同样需要平等对话,才能走近一个个多姿多彩的生命。请看《让孩子摆脱噩梦》中李老师所说:“所有送到这里的孩子,心灵都受过有意无意的伤害。而伤害他们的往往是老师或是他们的父母。她说:“并没有什么绝招,我只是和学生平等地、真诚地对话,总是给学生以希望,帮他们找回自信。”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要让孩子摆脱伤害,必须真正地走近孩子的生命,理解孩子,千万不要把理解当成了剥夺和占有,把学生当作工具来控制、操纵。否则无法沟通、交流,最终受伤害的是“孩子”。不可思议的是“老师”反而成为罪魁祸首。由此,我深深感受到:教育是一门沟通的艺术,教育,必须站在理解与对话的平台上。

三、教育是一门以“尊重”话题的哲学“爱学生”和“尊重学生”的含义是有区别的。“爱学生”意味着喜欢学生,欣赏学生,像妈妈对待自己刚出生的孩子般呵护学生的成长。给他们以实际帮助,陪伴、促进学生的成长。“尊重学生”则意味着要把学生看成和我们自己一样的人。“尊重学生就是尊重自己”可以把它看成是我们教师的座右铭。尊重学生就是必须考虑学生个性的独特性、差异性,真正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尊重学生的个性,意味着不用升学与否这一把尺子来衡量学生是否成材。而是尊重不同个性学生未来的不同发展,尊重学生还意味着低下身子和孩子交流以朋友身份友情提醒学生缺点。让我们一起来重温故事“报复与报答”中的话吧:“我请你办点事”“T老师从来不在大庭广众批评人。你犯了天大的错误,她也不点名……她批评你的时候都是讲道理,从来不会骂你,侮辱你。”这一切的一切就是尊重。读到这里我感觉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即使是教育也是倾向于俯视学生,把学生做为自已管理的对象罢了。可见,尊重学生既是我们教师举手投足间的小事,又是潜意识中难以做到的大事。不禁令人感叹:教育是一门高深莫测而又耐人寻味的关于以“尊重”为话题的哲学。合上这本《赏识你的学生》,心灵得到了一次净化,感觉到教师真正是一项神圣的事业。我将铬记一位母亲对世界的期盼“世界啊,今天早晨,我,一个母亲,向你交出她可爱的男孩儿,而你们将还我一个怎样的人呢?”;我将用永驻的童心、赤诚的真心、温柔的爱心去开启和诱导他们。也只有这样,我们才会让每一位母亲放心地把她的孩子交到我们教师的手上。最后,让我们一起祈祷:愿我们的教师个个都成为德艺双馨的艺术家!

第五篇:教师读书活动之教学随笔30

工 作 以 爱 为 基 调

万培芳

这里的爱,是教师对孩子的爱,爱孩子——是教育赋予教师的义不容辞的职责。这种爱是教师工作中的需要,是你对孩子的责任,而非赏赐。这是我对教师“爱”的理解。

教师对学生的爱重要吗?当然重要,有句古话叫“亲其师,信其道”。我很喜欢这句话,因为以我十几年的工作经验来看,学生只有和你亲了,信服你了,你的课才能上得精彩,你所教的知识才能更好地被学生接受,你对他所讲的道理他才能听在耳里,记在心里。

那么,学生怎么样才能亲其师呢?首先,你必须把他当作一个平等的人去爱他,站在他的角度和他谈话。比如,我们班有个女孩子叫李##,三年级我刚刚才教她的时候,是个不爱写作业的女孩子。有一次,为了逃过我的检查,她竟然把其他同学的作业本拿来,擦去别人的名字,换上自己的名字。这件事情,让我很吃惊,因为她才三年级,竟然可以做出这样大胆的事情,如果我不及时加以教育和疏导,那后果不堪设想。于是,我开始着手处理这件事情,首先,我想到,她能够做出这样的事情,说明她是个很聪明很大胆的孩子,她完全有能力把学习上的任务完成掉;第二,说明她很在乎老师的检查,怕自己被老师批评,怕自己过不了关;第三,我找了原来教她的杨老师进行了了解,以前她也有不写作业的习惯,但次数不多。我想,也许是初上三年级,她对三年级的作业还不怎么适应,所以用不写作业来逃避学习的压力。了解情况后,我和她好好的谈心,告诉她“改姓名”这种事情的幼稚性,我告诉她,老师能认识每一个孩子的字体,谁写的字一看就知道。“不信你考考我!”我和她玩找本子的游戏——我把一大堆本子放在她面前,对她说:“你随便拿一本,不给我看他的名字,我只要看他里面的字就能知道这是谁的本子。”几本作业本下来,她信服了。我说:“所以听老师的,千万不要做这些以为别人不知道的事情。你以为别人不知道,其实别人全都知道,做人一定要光明正大,你没写作业就没写作业,跟我说一声就成了,我给你时间补,好不好?以后别做傻事了。”从头到尾,没有指责,没有生气,没有抱怨,一 1

个简单的小游戏让她知道了做人的道理。就从这样事情过后,她真的没再想过要欺骗老师。真的,有时候我们必须蹲下来,站在孩子的高度去想问题,很多的孩子做某些错事的时候,并不像我们想得那么坏,他只是无意识的犯错,我们要以一颗宽容的爱心去对待这些孩子的错误,当然,爱不是纵容,作为教师的我们还真的一定要重视这些小错,要及时地处理掉,帮孩子改掉这些无心的错,千万不可以让它形成习惯。当然三年级的她,有时候她还是会偷点小懒,但每次我都会让她把作业补好,不让她少一次作业——习惯是慢慢养成的,我们要给孩子时间,用自己的耐心等待她的转变。果然,到了四年级,她几乎不少作业了,她已经不再是我们班的困难学生。前几天,她妈妈来教导处给她开卖月票的证明,感叹道:“老师,我家李佳闻像变了一个人,天天一回家就写作业,连她自己都跟我们说,妈妈,我现在学习一点也不累了。”

爱孩子,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要做一个细心的老师。每天,孩子有这么长时间在学校里,每天都在发生着许许多多的事情,作为教师,细心会让你捕捉孩子的心灵深处,和他情感达成一致。记得有一次,我们班有个孩子周末作文写得不够好,我便把他叫到讲台上询问情况,他说:“我不会写,没有人教我。”我问:“妈妈呢?”“妈妈和爸爸离婚了,早离开我们了。爸爸天天在外面做生意,也没时间管我。”我在这里和这个孩子谈话的时候,我发现,底下有一双亮亮的眼睛开始盯着我,他放下了写作业的笔,这么专注地听讲台前的谈话,一定有他的原因。等把那个孩子的问题处理好时,正好下课了,我把那双亮亮的眼睛找来,他就是我们班的“小胖子”吴鸿。我关切地问:“为什么这么关心我和谢齐恒的谈话呀?”亮晶晶的眼睛红了,他哭了,说:“老师,我妈妈也不要我了。我爸爸也不管我,是我爷爷带着我……”我在心里叹息,但我没有当着他的面叹息。我摸摸他的小脸蛋,说:“妈妈离开你们有她的原因,等你长大了,你就知道了。至于爸爸,当然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工作,这样才能养活你和爷爷呀。你应该高兴才对,因为你爷爷把你带得这么好,长得胖乎乎的,这么可爱,学习也不错啊。”吴鸿说:“我爸爸才不是挣钱给我们用呢,他从来不给爷爷钱。”我说:“哦,这样啊!不过,虽然这样,你也不能

恨爸爸。你还要劝爷爷别生气,爸爸一定有他的难处。好好学习是你报答爷爷最好的方式,每次考试考得好,爷爷最开心了,是不是这样的呀?”小头直点,眼泪已经不知不觉干了。后来,我也和他爸爸接触过,把他儿子对他的抱怨告诉了他,至于他是怎么做的,我其实也没有过多的权利去干涉,但我教会了这个孩子宽容地对待别人,教他学会了不抱怨。吴鸿在这学期的一次语文单元测试中,取得了班级第一的好成绩,说明他爷爷还是很尽责的,我还教会了这个孩子感恩——他用他的好成绩报答了爷爷。的确,细心让我们和孩子的心越走越近,他自然而然地更加“信其道”了。

爱孩子,离不开耐心、细心,这又让我想到了校长推荐我们看的那篇文章的题目“细节的浸润”,的确,我们要用我们的耐心和细心去浸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灵。

下载教师读书活动之教育论文30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师读书活动之教育论文30.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师读书活动之教育论文4(5篇可选)

    读书伴我成长 ——读《育人三部曲》教育随笔 贺国友 多年前,我读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看到这样一段话,它使我刻骨铭心:“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 我们......

    教师读书活动之教育论文45(合集5篇)

    教 育 需 要 爱 育才小学 汪丽艳近日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不得不为李老师的人格魅力所深深折服。真实而感人的事例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脑海里,只觉得做他的学生实......

    2013年教师读书活动之教育现象剖析材料15

    如何教育好特殊学生育才小学张春玲 特殊学生,一般无外乎以下几种:学习成绩差、不遵守校纪校规、家庭情况特殊。他们一般都有很强的自卑心理,为了不让别人瞧不起他们,他们往往采......

    2013年教师读书活动之教育现象剖析材料105篇

    教育现象剖析 欧锦霞 阅读不单纯是一种基本技能,而且是一个复杂的智力发展过程 我在五年级的文学阅读课上,听了两个学生的朗读。他们的朗读很单调,毫无表情,而且据我的感受来说,......

    2013年教师读书活动之教育现象剖析材料21(精选合集)

    用爱对待“后进学生” 育才小学 陈凌霞 爱,是教育的前提;但是,对“后进学生”来说,这种“爱”应该是真诚的。换句话说,教育者对“后进学生”的爱,决不应是为了追求某种教育效果而......

    2013年教师读书活动之教育现象剖析材料14

    后 进 生 转 化 工 作 ---读翟天文的《小学班主任》 育才小学肖静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其工作的对象是正在成长的一代新人。因此,班主任......

    2013年教师读书活动之教育现象剖析材料27

    ----- 读《新教育之梦》教育现象剖析 育才小学 王惠莲 拜读了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梦》一书,由于我对教育事业的执著,和对自己梦想的一种实现,读书中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

    2013年教师读书活动之教育现象剖析材料28

    素质就是培养习惯 ------读《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教育现象剖析 曾东玲 很久以前,我就有幸拜读了关鸿羽所著的《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一书。它是国内第一套系统的养成教育专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