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校现状分析及工作规划与展望
四小教学总体总做现状分析
及今后工作规划与展望
我校位于县城关喜峰南路东侧,2006年8月开始筹建,2008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是县委、县政府为实施教育资源整合而兴建的一所国办寄宿制小学,兴城镇南部照燕洲、台头、北观、城西峪、西庄、南观、三十二岭等7所村办小学撤并至迁西县第四小学。学校服务于兴城镇14个村以及城区内丰泽家园、锦绣家园、鑫凤家园三个居民小区。学校的投入使用,改变了迁西兴城镇南部农村小学布局分散、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的状况,进一步优化了教育资源,提高了办学效益。
学校占地45.3亩,建筑面积10456平方米,总投资3200万元,绿化面积3300平方米。学校现有24个教学班,1468名在校生,其中住宿生1218名,教职工108名。学校分为教学区、运动区、餐饮区、住宿区、园林景区五大功能区域,布局科学、合理。
建校伊始,我校就确立了“一年求规范、两年谋发展,三年创特色”的办学目标,确立了“立足山城,拥抱世界”的办学理念,坚持“质量与创新共求,博爱与严谨共融”的办学原则,以“引领成长,奠基未来”为校训,“勤勉、励志、笃学、向上”为校风,“严谨、务实、求真、创新”为教风,“乐学、勤学、活学、博学”为学风,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学校把双语教学作为办学特色,并通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升学生素质,打造自己的品牌。
学校教育教学装备精良,各类专用教室一应俱全。美术教室、音乐教室、舞蹈教室设备完善;实验室仪器设备达到省级一类标准,能够满足学生分组实验要求;数字化实验室配备了数十几台笔记本电脑和先进的教学仪器,能让实验数据在电脑上立即呈现,使一些困难的问题得到解决,微机室装备了72台计
算机,能够满足信息技术教学的需要。校园网、校讯通已全面开通,促进了学校、教师和学生家长的沟通。所有的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教学、实物投影设备,实现了“班班通”;多功能教室能容纳300人开展活动;各年级办公室的电脑、打印机一应俱全,给教育教学提供了必要的保障。体育设施设备齐全,有一个运动场,两个篮球场、30多个乒乓球台和20多组健身器材,能够满足学生体育锻炼的需要。
学校以人为本,不断强化阵地建设。名人诗词、警句、书画作品在走廊、墙面都能得到欣赏。学生自己的绘画、诗词也可以张贴在墙上,学生时刻处于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之中,使同学们的文化修养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我校不断强化少先队阵地建设,天天坚持红领巾站的广播,新闻动态、好人好事、名人故事、学习方法等等,这里成了学生了解社会、掌握知识的窗口,同时开展队会,国旗下演讲等活动,让同学们明辨是非、积极进取,努力成为新时代的优秀学生。
教师素质是一个学校的魂。我校每学期都要开展业务培训,分科分类进行学习,加强教师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在现代化教学方面进行多媒体使用、制作幻灯片、利用网络进行教学活动。加强“一字两话”的培养,开展教师基本功比赛以及教学座谈会等,使教师们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定期进行学科、年级组研讨活动,教师各抒己见,发现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在浓郁的学习氛围中,教师们的业务水平不断进步。同时学校还开展了集体备课活动,分年级、分学科集体进行探讨,集中大家的智慧上好每一节课,课前集体备课,课中及时发现问题,课后反查找不足,分析自身存在问题。力争我校的每一节课都成为精彩的公开课。
科学的管理制度为教育教学提供必要的保证。严格各种规章制度,制度始
终“公正、公平、公开”,严格考核方案和全面的评价机制,自觉接受家长、社会的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氛围。
虽然我校在硬件建设、教育教学有了一定进步,但和一些名校还有很大差距。我校力争以后校园文化要有内涵、教师专业有提升、学生发展有特长、打造名师队伍,争创迁西的特色学校
具体规划如下:
1、加强我校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内涵。
以校训、校风、学风为载体,形成我校特有的精神文化 ;以环境建设为载体,营造环境优美的校园文化。利用校园四周的墙壁建立名人文化长廊、科技长廊,励志长廊,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以完善制度为载体,形成学校的制度文化。使我校的校园文化,漂散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渗透在教师、学生的观念、言行之中,渗透在老师的教学、读书、做事的情感之中。
2、为教师提供平台,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我校教师队伍年轻化,他们有活力,有激情,有创意。但缺乏从教的经验、缺乏职业自信,迫切需要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将抓好以下工作。抓好教研活动,积极有效地开展活动,提高教研水平。“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进一步强化教研组的基本功能,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坚持“一个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强化教研组的基本功能,提升教学水平;教学研究焕发生机与活力,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3、利用现有条件,努力发展学生的特长。
今后广泛开展各类艺术教育活动,突出艺术教育的位置,注重发展学生的体育爱好和专长,选拔骨干队员,成立田径队,坚持常年训练。继续开设特色课堂教育,学校增设书画、棋类、主持、科技创新等兴趣小组。给学生展示的平台,激发学生荣誉感,增强自信心,让一些优秀美术、书法作品展示在学校文化长廊、班级展示栏中展出。除了组织学生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类比赛外,在校内还要扩大宣传,激励学生,组织更多的活动,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4、打造名师队伍
近年来,学校的骨干教师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脱颖而出,他们的能力和素质与学校的培养是分不开的.今后,我校将按《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和《骨干教师培养计划》,积极为教师们搭建进步的平台,进行一帮一的活动.进一步打造一批校级名师、县级名师乃至市级名师,从而发挥他们的引领作用。为提高我校的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育事业任重而道远,我校将立足本土、放眼未来,坚持高标准、高质量,把学校建设成现代化的窗口学校。
第二篇:中国粮油仓储现状分析与展望
中国粮食仓储现状分析与展望
2010年,粮食仓储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粮油仓储物流设施建设不断加快,“农户科学储粮专项”成为惠农工程新亮点,颁布实施《粮油仓储管理办法》,仓储规范化管理活动取得新成绩。
一、粮油仓储设施情况
本全国纳入统计范围的粮食仓储企业18326户,仓房总仓容39255.6万吨,油罐总罐容1408.0万吨,简易仓房容量3421.6万吨,罩棚1508.7万平方米,地坪20242.1万平方米。全国共有1224户企业配备了铁路专用线,铁路专用线总长度1599.9千米,有效长度901.7千米;973户企业拥有专用码头,拥有泊位数2041个,泊位总吨位365.3万吨;具备散粮接收能力58.9万吨/小时,散粮发放能力53.1万吨/小时。初步分析:
一是粮食仓储企业总户数有所增加。粮食仓储企业户数同比增加331户,增长1.8%。全国国有企业数量同比减少587户,减少4.3%;非国有企业数量同比增加918户,增长21.0%。纳入统计的国有企业由于改制、重组、兼并、出售等方式在逐步减少,而纳入统计的非国有企业呈现出逐步增长、不断发展壮大的趋势,而且增长的速度明显快于国有企业递减的速度。纳入统计的非国有企业主要包括新增企业、国有企业改制企业以及原来纳入统计范围的企业三种情况。
二是全国粮食仓储企业仓容量继续增加。全国总仓容、有效仓容分别较上增加2831.3万吨、2469.8万吨,增幅分别为7.8%、7.6%,增长幅度较大。主要原因:一是2010年各地加大了粮食仓储设施的投资建设力度,改善了粮食流通设施条件。特别是一些民营企业,加大了建仓的力度,出现了很多小规模的仓储企业。二是统计范围扩大,纳入统计的企业增多,特别是纳入统计的非国有企业增多。
三是油罐罐容增加较多。油罐罐容同比增加229.6万吨,增长19.5%。主要是各地重视油罐设施的建设,加大力度,投资建设油罐设施。另外,中纺集团公司油罐纳入统计范围,使得罐容有所增加。主要粮食物流设施稳步发展。
四是主要保粮设备进一步完善。本全国各企业共有14179.2万吨的仓房装备了环流熏蒸系统,占有效仓容的40.6%;有19167.6万吨仓房实现了计算机测温,占54.9%;有26588.9万吨仓容实现了机械通风,占76.2%。另外,全国各企业共配备检化验仪器设备22.3万台;通风机18.3万台,输送机械12.7万台,其他移动式设备3.6万台;汽车衡2.0万台;运粮汽车10774辆,火车皮4446节,船舶43艘;谷物冷却机1082台;烘干设备6125台(套),烘干能力7.6万吨/小时。
二、粮油物流体系建设取得突出进展
一是粮油物流体系建设投资保持稳步增长。落实国家扩大内需政策措施,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工作方案。2010年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466个项目,建设粮食储备仓容1290万吨,储备油罐141万吨。继续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用于重点支持118个粮食现代物流项目建设。多次对有关建设项目进行现场检查,确保了扩大内需中央投资项目建设效果。
二是仓房改造和受灾地区仓储建设中央补助力度加大。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安排2010年仓库维修补助资金,支持15个启动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省区的仓房维修。积极应对玉树地震、吉林洪灾等自然灾害,落实了仓储设施建设纳入灾后重建规划,保证了灾区粮食收储安全和粮食供应。积极争取中央财政专门增加补助资金,对13个省(区、市)汛灾损失的粮食仓房进行维修改造。
三是“农户科学储粮”实施专项范围进一步扩大。落实国务院领导批示精神,加大沟通协调力度,在全国23个省区正式实施农户科学储粮专项,为138万农户配置标准化科学储粮装具。组织召开“农户储粮研讨会议”,落实工作方案和地方配套措施。这是建国以来国家第一次大规模对农户家庭储粮设施建设给予中央投资支持。“农户科学储粮”专项的实施,减少了粮食损失,增加了农民收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被农民誉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惠民工程”。
三、认真贯彻落实《粮油仓储管理办法》,加强仓储规范化管理和安全生产
一是颁布并大力宣贯《粮油仓储管理办法》。在上年工作的基础上,以国家发展改革委令形式颁布《粮油仓储管理办法》,制定并颁布3个配套规范性文件,建立了粮油仓储单位备案、储粮事故报告制度、熏蒸作业备案制度等管理制度,粮食仓储工作实现了从粗放到精细的转变。在成都、福州举办了2期《粮油仓储管理办法》宣贯会议,强化依法加强粮油仓储规范化管理的意识。
二是粮油仓储规范化管理和安全生产取得新成效。针对全国粮食清仓查库中发现的问题,开展了以提高仓储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为目标的粮油仓储规范化管理活动。5月在青岛成功召开“全国粮油仓储企业规范化管理活动总结会议”,认真总结规范化管理活动经验,授予北京市西南郊粮食收储库等326户企业“全国粮油仓储规范化管理先进企业”称号。9月在济南召开了“粮食仓储行业节能减排技术交流会议”,推广交流节能减排新成果。根据储粮化学药剂管理、烘干、洪涝灾害等安全生产面临的问题,及时发出各种通知,加强指导与培训,营造了行业安全生产良好氛围。
四、稳步推进代储资格认定和仓储设施建设标准等工作
一是研究制订《中央储备粮代储资格延续申请办法》,修订发布了《中央储备粮代储资格认定办法实施细则》。开展了2批中央储备粮代储资格认定工作,先后授予部分企业中央储备粮代储资格,资格仓容和罐容有较大幅度增加。
二是继续做好部门本级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和工程建设标准、设计等管理工作。开展了《粮食仓库建设标准》、《植物油库建设标准》、《粮油仓库工程验收规程》的宣传培训活动。
三是完成了粮油仓储设施、投资统计工作。3月份召开了2009粮油仓储设施及投资统计汇编会议,分析了粮油仓储设施统计数据变化情况,编印了《2009粮油仓储设施、投资统计统计资料汇编》。
五、2011年粮食仓储工作展望
2011年,粮食仓储工作将着重于:颁布实施“十二五”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加快推进粮食仓储设施和物流体系建设,继续推进“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完善粮食仓储标准体系,深入推进粮油仓储企业规范化管理活动;强化行业安全生产,做好代储资格认定工作。
一是加强粮油仓储和物流体系建设研究。针对仓储设施地区布局不平衡、局部地区仓容相对紧张、基层粮库陈旧老化严重、散粮运输推广进度缓慢、农户储粮条件改善任务艰巨,如何规划引导,优化布局,加快建设“北粮南运”通道、建立粮食现代物流信息平台,大力推广大农户储粮新装具等。
二是推进粮食仓储设施和物流体系建设。颁布实施“十二五”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等专项规划,加大部门衔接沟通力度,落实重点项目和政策措施。完成粮食储备仓容和储备油罐建设,以及2010年粮食现代物流项目、主产区仓房维修改造和13个受灾省区因灾受损仓房维修建设任务。加大在建项目检查力度,做好项目验收工作。做好有关规划“十二五”期间项目储备和前期工作,完善仓储设施布局,提升安全储粮功能。加强与铁路、交通等部门的协作,推进散粮火车“入关”运营,建设“北粮南运”物流主通道,推进“四散化”流通。
三是加快“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建设进度。加强“农户科学储粮”组织管理和协调力度,严格控制投资,确保装具质量,做好农户技术指导和服务,确保在夏粮收获前138万套标准化装具全部投入使用。修改颁布《“十二五”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建设规划》,落实2011年农户安排方案和地方配套资金。依靠有关科研院所和国有粮食企业,推进农户储粮技术服务体系的建立,并在粮食主产区开展种粮大户新型储粮设施建设试点。
四是继续完善粮食仓储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加强仓储规范化管理和标准体系研究,全面提升粮油仓储企业规范化管理水平。开展《“一符四无”粮仓管理办法》、《食用植物油储藏技术规范》《粮油储藏技术规范》的起草修订工作。深入贯彻《粮油仓储管理办法》,继续推进粮油仓储企业规范化管理。开展备案制的研究和探讨。
五是加强代储资格认定和安全生产工作。开展《中央储备粮代储资格认定办法实施细则》宣贯,加强对资格企业的监督检查;按规定程序开展中央储备粮代储资格认定工作。紧抓粮食安全生产工作,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做好仓储设施、投资建设统计基础性工作。进一步扩大非国有企业统计范围,完善统计方法,加强统计分析。
第三篇:净水器行业现状分析与展望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水污染越来越严重,饮用水安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这样的情况下,家用净水器是解决终端用水的最佳选择,净水器在我国也将会有着非常广阔的市场,这是很多人所看好的!
净水器行业现状分析
1、净水器厂商现状分析
目前大多数净水器生产厂家都是一些小作坊式经营,没有专业的设计人员和生产设备,没有正规的生产场地和检测方法,没有完善的管理方法和营销体制,以买配件组装为主,质量没有保障,服务没有保障.净水器产品的主要生产厂家集中在上海、江浙及广东地区。
现在厂家对消费者的需求研究不多,对净水器产品的未来走向及行业的认识深度不够,所以虽然目前市场上的净水器产品种类繁多,但都是你抄我,我抄你的做法。不仅是对产品,对净水器的市场营销,大多数厂家也都处在摸索阶段,没有哪个厂家在此方面有成功的经验和模式。而且很多厂家都是短期行为,没有长远的规划和市场竞争策略。目前净水器行业还没有形成所谓的品牌,整个行业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2、净水器市场分析
净水及净水产品在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尤其是饮水机、纯净水、瓶装水产品等更是发展迅猛,但净水器的销售市场却始终不尽如人意。虽然市场年年也在增长,但显然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市场份额不大,也没有一个知名品牌,消费者对此类产品的认知度也偏低。什么原因制约了净水器市场的发展?
目前制约净水器市场发展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净水器国家标准不完善,没有通一的标准来规范。
目前,净水器标准除城镇建设行业标准《CJ 3023-93活性炭净水器》、《CJ 3026-94 饮用水一体化净水器标准》之外,几乎没有其他方面的检验衡量标准。由于缺乏标准指导,造成消费者无所适从。
B.产品定位有局限。
目前国内多数厂商将净水器的宣传定位为保健美容。美容给人的感觉总是没有大众化.我们应该将净水器定位在厨房家电类,将产品和厨房家电如电饭锅、电开水壶等放在一起宣传.这样,无形中消费者会将净水器和电饭锅当作同一类产品,从而提高普及率.C.消费者对净水器缺乏认识。
通过对消费者的咨询和商场的调查发现,多数消费者对净水器一无所知,对净水器的净水功能持怀疑、观望态度。这是制约净水器行业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
D.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销售管理不规范
作为提供与人息息相关的饮用水的产品,净水器的卫生要求不可忽视。有很多的杂牌净水器产品,从外观到结构都无法达到起码的卫生要求,甚至有的活性炭净水器动一动就有碳粉掉落,有的净水器外壳及内壁粘满灰尘。作为产品销售终端--商场对净水器产品的管理也不规范,有的商场净水器产品专柜类似杂货铺,甚至有的商场没有净水器产品专柜.E.净水核心技术掌握不足,滤芯制造缺乏统一的标准,滤芯的更换成为净水器发展的瓶颈。国内多数厂商只能制造活性炭滤芯,而对中空纤维、反渗透膜、超滤膜等净化先进技术掌握不足,只能依靠供货商.同时,滤芯的制造也缺乏统一的标准,一旦购买的某个品牌的净水器后,后续的滤芯更换只能购买同一个厂商的产品,消费者失去了自由选择的权力。部分消费者担心生产商不生产时,昂贵的净水器便失去用处;或者可能在滤芯价格上被厂商任意宰割。F.市场缺乏强有力的品牌支持,缺乏权威性的宣传与引导。
净水器是一个新兴行业,国内知名品牌如海尔等均没有涉足净水器的制造,国人熟悉的国外品牌如松下等没有进入中国市场。净水器市场正处在战国时代,各个品牌产品都说自己是国内外
知名品牌或者是采用国际先进技术制造,而市场对此又没有相应的监督机制,行业中也没有让消费者认同的宣传与引导方案,一些厂商在宣传中增加了一些人为的不真实的宣传与欺骗行业,加大了消费者的怀疑态度。
G.其他类似用途的产品如瓶装、桶装水、饮水机等的竞争也是制约净水器发展的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根据以上分析,净水器行业者或许应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一:研究市场发展的动向,加快产品自主产权的开发与完善;二:产品的定位与品牌建设;三:从行业角度出发,引导消费观念,开发产品市场;四:大力研究并应用先进的净化技术,解决净水器发展的各种问题;五:提升与完善公司软硬件设施,以适应国家标准的要求,在行业中立稳脚!
第四篇:两岸关系现状与展望
自古以来台湾就是属于中国的领土,国际社会也普遍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然而由于国、共内战和美国的介入,1949年以后两岸一直处分离状态,两岸治权统一成为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体中国人的一件大事。50多年的两岸关系有两大重要变化,一是两岸人民由老死不相往来发展到相对自由的交往,二是台湾当局由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转变为否认“一个中国”原则。21世纪的今天,两岸人民往来十分频繁,两岸经济与文化趋向融合,虽突破了诸多政治僵局,但很多政治难题仍然存在,但是我们坚信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终将归于祖**亲的怀抱。
一、两岸关系现状观察
现状由历史发展而来,解读现状必须从历史开始。胡锦涛是这样描述的:“1949年以来,大陆和台湾尽管尚未统一,但不是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分裂,而是上个世纪40年代中后期中国内战遗留并延续的政治对立,这没有改变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这是对两岸关系现状的客观解说,也是实行维持两岸关系现状政策的基础。
事实上,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一直是两岸人民的共识。
据台湾媒体报道,岛内有关方面最近曾就两岸关系进行
108项民调,主张两岸维持现状的占64.9—,肯定两岸关系目前缓和趋向的占52.2—。两者,一是对两岸维持现状的肯定,一是对当前缓和趋向的认可。
从目前看,各方在“一个中国”问题上,至少表面上是比较一致的。中国政府是最坚定的,不会有任何退让;美国政府也一再重申坚守“一个中国”政策;现台湾当局,既承认“九二共识”,也坚持说它是“一中宪法”,两者本质上都是认同“一个中国”的。但实质上要求确实不同的。
台湾方面要求的现状,是“不统、不独、不武”;美国方面要求的是“不统、不独、不战”; 两者基本上一致。而中国大陆方面要求的,则必须是 “一个中国”。因为,两岸虽然还未统一,但“同属一个中国”的现状并无任何改变。还有,两岸实行的也是不同的社会制度,因而,“一国两制”实际上也是两岸的现状。尽管民进党千方百计把“一国两制”污名化、妖魔化,但就是无法驳倒这个客观存在的事实。
总之一句话,我的两岸“现状观”,就是要把两岸“客观存在”的现状,也就是“一国两制”,转化为“主观认同”,即通过两岸平等协商,使之共识化,合法化,完善化,正常化,从而使两岸关系持续的和平发展和共创两岸人民的永久福祉。
三、两岸关系未来展望
多年来两岸各方面的交流不断增强,随着两岸的经济,文化,政治的往来,两岸人民更加的相亲相爱,两岸关系趋向融合。
在一个有关海峡两岸问题的学术会议上,中国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常务副秘书长辛旗,就两岸关系未来发展与他进行了交谈。
海峡两岸的对话不仅仅是学术对话,更是历史的对话、民心的对话、未来的对话”。辛旗先生做专题发言“登高望远,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所谓“历史的对话”就是两岸在中华民族近代史悲情方面要有设身处地的体谅;所谓“民心的对话”就是相互理解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愿望,以民为本,遂民所愿;所谓“未来的对话”就是根据两岸现状,寻找实现现代化和国家统一的交集点,保证稳健、和平地推进这一进程。
辛旗先生说,“天下太平”是中国历代追求的政治理想,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是和平统一,和平是根本,和平是百年大计,和平统一应当成为两岸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而维护统一首先要推心置腹地理解中国这一丰厚的历史、现实、文化、政治多面向的观念,承认各地中国人取得的正面成就,无论政治观念的差异有多大,祖国大陆和台湾取得的成就都是中国人的成就,都是中国人的经验。
最后,我坚信,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只要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中华儿女团结奋斗,两岸关系终将朝着和平稳定的方向发展,台湾问题一定能够早日解决。
第五篇: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展望
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展望
在学校新三年发展规划中,不论是主要目标和任务,还是软件和硬件建设,都有与信息化建设有关的内容。就学校校园信息管理系统、网站建设与维护、电子档案、网络建设的现状和问题,谈谈自己的想法。校园信息管理系统
1.1 华网的系统。起步早;教职工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学生成绩管理上海领先;公告发布正常。
1.2 功能未充分发挥;有安全漏洞;不能满足发展的要求。1.3 购买新的管理系统(二次开发、开放接口、电子签名)
1.3.1 集成办公(通知、发文、活动安排、协同办公)1.3.2 教务管理(学生进到出、教务常规、教材、远程教学)1.3.3 学生管理(考勤、违纪、宿舍)1.3.4 人事管理 1.3.5 财产管理
1.3.6 一卡通(胸卡、图书馆、校内消费、门禁)网站建设与维护
2.1 主页有特色;新闻更新正常;专题栏目有水平。
2.2 人员兼职;网站静态;很多栏目更新不及时;英文版不合格;部门主页更新周期太长。
2.3 至少一人专职;网站动态;栏目更新可考虑责任到人;内外网合一;英文版(要研究栏目、内容、发布流程等);BBS?。3 电子档案
3.1 刚起步,水平不高;有一些影像素材和电子文档;防磁柜已买。
3.2 归档制度细化不够;影像素材没进档案室;无平台。3.3 数码照片、音视频资料等进档案室;调档电子化;建立多媒体数据库,2005年后的档案阅档电子化(PDF);增强建立电子档案的意识。网络建设
4.1 网络服务器端设施先进;功能较全;信息点全覆盖。4.2 出口带宽不够;楼层交换机进入报废期;电子阅览室名不符实;学生宿舍没开放。
4.3 接入上海教科网(不小于34MB);增加UPS功率和供电时间;提供网络硬盘服务;学生宿舍开放(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