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政治课教学中的感悟
政治课教学中的感悟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现行的班级教学制度,班级中学生的素质是不均匀的,教学要求要关注每一层次的不同学生。中下面学生的知识面相对较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相对较弱,而内心深处却渴望得到教师的认同,都希望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该怎样上好政治课呢?如何搞好政治课的教学工作呢?
人是有思想的动物,人的一切活动都受思想支配,我们应该从思想入手积极主动的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让他们认识到学习思想品德的重要性,别处,还向学生灌输“功在平时”的思想,由于现在学校的时间都是按排得满满的,学生自己的时间几乎没有了,所以得按排时间给学生看书,给学生时间上的紧迫感,以达到上课时的效率。
事实上,要想让每一个学生都要参与到学习中来,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对于他们的教育心急不得,你越心急越没有用的,相反会起反作用,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倒不如一点点的感化他们,让他们发自内心的想学习或者尊重老师。当老师的要设法调动他们的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把他当成学习的主人,不能把他当成学习的工具,老师不能为了自己的教学成功而不顾学生的情绪,要想法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让每一个学生都愉愉快快的,心情高兴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思想品德课,理论性较强,有的观点很抽象,为了使学生理解必须运用大量的事例去说明、去启发,所以平时我很注意阅读和收集一些与教学有关的资料。学生接触社会少,如果举的事例他们经历过会更好,所以尽量多从学生身边的事例入手。
在对待“差生”的问题上,我想应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决不能歧视,上课提问时,问他们较容易的问题,让他们也尝到成功的滋味,平时多鼓励。不断激励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在对待中上等生方面,我给尖子生单独布置的作业,也给他们机会,可以做完我给批改,虽然增加了我的工作量,但提高了这部分学生的成绩,使他们有可能加入到尖子生的行列,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创造了平等的机会。
最后想说的一点就是:在找学生谈心交流思想时,不一定要把学生叫到办公室,那样会引起学生的紧张心理,效果也不会好,我们可以在上课时,在走廊上,在放学的路上,顺便与学生交流,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又可以加深与学生之间的感情。
第二篇:在政治课教学活动中
在政治课教学活动中,我一直进行一项活动——课前时事报告。时事报告由学生自己选材,自己组织,最后由教师点评。这样有效地把课堂的内容与实际结合起来。既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又扩大了他们的视野,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一种意识。
当我开始上课之前,按照惯例,轮流到的同学都要在同伴的掌声里主动走到讲台,开始自己5分钟的报告。但,有一次上课铃响后,教室里显得挺安静。大家在等待会有人走出来。我环视了一下整个班级。看到一位同学在匆忙地借报纸。没有了掌声,他站起来,读了自己随便找的一则消息。很显然,报告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自己的观点,而他恰恰缺少的就是这一部分。读完后,我说这位同学没准备好,一定有自己的原因。我们希望听到的是他的完整的一个报告。明天的机会还是他,我们大家也要支持他。掌声响了起来。
机会再次垂青的时候,他珍惜了。第二天,根据当时的中、美、俄、日、朝、韩“六方会谈”,他做了关于朝鲜问题的系统的报告。从历史上探寻了朝鲜问题的原因,深入地分析了问题的现状,并前瞻性地预见了朝韩关系的未来走势。报告持续了15分钟,15分钟里掌声不断。报告结束后,我做点评:这位同学很用心,在这个问题上研究的很深入,可能在某些方面是老师也不能及的——并不夸张地说——我挺佩服他。所以我说只要用心就能做好事情。我建议,让我们再一次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他。掌声又一次长久地响了起来。
以后,这位同学一直都很用心,许多事情都认真去做。我看到了他的不断进步——这是一个老师的真正快乐。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就是给自己快乐的机会。
期待在心理学上被称为“罗森塔尔效应”,期待是一种最能触动学生心灵的深沉而挚爱的情感,它对学生能产生奇特的,巨大的鞭策力和感召力。所以选择教育的时机很重要,教室要辩证地看问题,学生犯错误的时候,他自己也能意识到。这时候,他自己原本就心虚,教师恰在这个时候要把握住学生的心理状态变化,恰当地给学生机会,他就会萌生做好的决心。
第三篇:浅析初中政治课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浅析初中政治课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摘要:初中思想政治课是现在中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通过思想政治课的学习。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掌握这一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
关键词:素质教育;情感教学;课堂教学
素质教育是科教兴国伟大战略的具体实施,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基础教育的必然选择。众所周知,中国的素质教育模式自形成初期到现在,可以说是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的。曾一度遭到学生家长的广泛置疑。素质教育是在应试教育严重阻碍现代教育发展的情况下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一种教育模式。不仅如此,素质教育在不断深化、发展中为我们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指明了方向。因此,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中实施素质教育,有着重大的意义。
素质教育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为了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而落实素质教育,首先就要从观念抓起、切实纠正“应试教育”的偏向。提高教师的素质,强化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中心地位。社会逐步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学生呈现出早熟的特点,对身边一切陌生的事物无不充满了好奇心。这样的情况下,教师的帮助,教师的引导就显得犹为重要。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除了要有精湛的业务知识,熟悉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之外,还必须了解学科的发展方向和最新的研究成果。同时还要有较高的教育理论的指
导,树立良好的师德,在教学中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努力成为“立体型”、“学者型”的教师。
无数优质课教学成功的实践都表明,一节深受学生欢迎的课,无不包含着丰富的情感。政治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情感教学,只有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的表现,去激荡学生的心灵,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能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过去,同学们已经习惯了传统的“师讲生授”的教学方法。教师一味的说,学生一味的接受,从来都没有自己的想法。而如今的中学生,已经大大不同于从前,他们拥有着敏锐的思维,强烈的好奇心,并且看问题都有他们独特的视角。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转变立场,从过去的领导者变为激发者和引导者,努力培养出各具特色的新型学生。教学中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有更多地机会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参与,同时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体。不要害怕学生问倒教师,甚至超越教师,作为教师,应当无所顾忌的把思考问题、发现问题的权力交给学生,给学生一个全新的头脑。一个从小就不会用自己的脑子去分析、思考、辨别、批判的人,我们怎能指望他去开拓、创新呢?
那么,如何来培养学生的这种独立思考、创新的能力呢?我认为:一是内引,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课堂,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参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观察社会,分析时事;二
是外联,让学生把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让学生走出校园、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亲身体验社会生活;三是通过与现实生活的对比,鼓励学生经常收听新闻联播,浏览报刊,使学生充分感到政治学科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深化其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政治敏感性,做到学科知识和思想教育的有机结合。
亲身体验和探究性学习,使学生了解生活,走向社会。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才能发现社会、感悟人生,从而培养自己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能力。这样的政治学习才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全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精神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要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就必须更新教育、教学的观念、提高教师素质,优化课堂结构,活跃课堂气氛,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才能有机地把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改变城镇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现状,真正做到在思想政治教学中贯彻实施素质教育。
第四篇:浅谈政治课教学中的学科渗透
浅谈政治课教学中的学科渗透
内容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越来越注重学科间的知识整合,要求充分发挥各学科的特色,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对一个知识点进行全方位的解析和诠释,从而达到对知识的全面理解以及对各方面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政治学科的灵活性与时代性决定了它的渗透性更优于其他学科,充分整合学科知识,加强学科之间的关系网更有利于政治学科学习的实效性。
当今世界是知识经济时代,时代所需求的是高素质的人才,是知识广博又精湛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科间的相互渗透。本人就结合自己几年的教学实际,浅谈以下几点。
一、学科渗透的必要性
首先,这是时代的要求。看今天社会的每一个进步,科技的每一步发展,都是许多行业共同协作的结果。比如我国神舟系列飞船、歼-15的研究制造,就是由中国成千上万名科学工作者以及许多省市协作的伟大胜利。今天的社会需要复合型的人才,需要一专多能,甚至多专多能的人才。一个人某方面知识的匮乏必然影响其它方面的发展。
其次,这是中考的需要。高考已实行政史地、理化生分别的小综合,而中考在有的省市也实行了政史地等科目间的综合试卷。所以,为适应以上需要,我们政治课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有意识地进行学科间的渗透,适应学生可持续的全面的发展。
二、学科渗透的操作
1、纵向的渗透
知识都有前后的连贯性,每个年级的学生都有自己的知识背景、知识结构,笔者在教学中就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现状。比如刚入学的七年级新生对思想政治课是陌生的,我就问他们:“我们大家在小学是否学过一门与这本思想政治课相像的功课呢?”学生便会联想到小学时学过的思想品德课,并且本人在七年级的教学中经常引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的事例,这样学生既发现了知识的连贯性,也起到了自然过度的效果。八年级的学生又要考虑到七年级时学过的思想品质教育方面的内容,这样对于学生学习法律常识,树立法制观念奠定了思想基础。九年级年级的学生在实际的学习中又要经常地联系七年级和八年级的知识,比如学到第三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环境国情时,本人就适时地渗透八年级时学过的法律对环境保护方面的内容,这样既起到了温故知新的作用,又达到了融会贯通的效果。
2、横向的渗透
政治课虽说是一门以德育为主的特殊学科,但它决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与其它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政治课教师应该在备课和教学中渗透其它方面的知识。
首先,要认清政治课与学生正在学习的其它科目的联系,找结合点。比如学到九年级第五课第二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第十课第三框《未来道路我选择》中会涉及诗歌《我用残损的 手掌》和《未选择的路》,我会让学生拿出语文课本对照着学习,升华情感认识。再比如学到九年级政治第五课第一框《灿烂的中华文化》中涉及文化中的瓷器时,我就联系到了与英文的对照,这样问学生:“瓷器用英语怎么说?”学生回答是“china”,于是我就指出英文china有两重含义,一是中国,一是瓷器。这恰恰说明中国瓷器所代表的世界古代先进的科技水平,独领风骚也由此可见一斑。九年级政治课与历史课的联系是最密切的,政治课教学中更应当经常地渗透历史课内容。比如学到九年级第五课中“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时,本人就适时联系学生正在学习的世界历史中西方发生的三次产业革命,以及分析中国落后挨打的惨痛历史教训,这样既让学生通过学科交叉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更能升华学生的情感认识。勿忘国耻,同时懂得国家要强大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就需要开放大门,“引进来”的同时要“走出去”。总之,只要深入钻研,政治课与其它每一科的联系都可以找到,其它各科的知识都可以渗透到政治课教学中。
其次,政治课教学应该渗透课外的社会知识。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政治课是与时事联系最密切的学科,所以无论是教材本身,还是教学过程都应该渗透时事材料,反映国内外最新动态。比如七年级政治中讲到《学会调控情绪》时,教师可及时引用药家鑫的成长经历和犯罪过程来佐证说明,这样既集中了学生课堂上的注意力,又避免了空洞说教,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再如讲到七年级《走进法律》时,可引用重庆市委书 记***和铁道部部长刘志军的犯罪事实和最后惩罚的最新事例,这样的案例学生反映强烈,对这种案例的分析更易说明课本中的原理。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教材的相对滞后,那些已经更新的知识,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渗透新知识,及时增删书上的内容。比如十八大宣示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五位一体”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现用人教版九年级第八课第101页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社会。”还是原来的描述,而九年级学生在学到这个内容时,教师就应该及时更改书上的内容,补充新知识,强调新提法。
三、相应的要求
由于政治课教学需要做到以上诸多渗透,因此,笔者认为应提出以下要求
1、对教材的要求
政治课教材的编写应该考虑到与其它学科的关联性,应避免简单重复,做到互相照应。政治课教材应该年年更新,采用最新的案例来说明。遇到国家大政方针的调整和国内外形势变化时,教材就要及时调整。比如下一学年的新教材应该根据《刑事诉讼法修正案》的相关内容以及十八大内容而调整相应的内容。
2、对教师的要求
要想做到在政治课教学中恰当地进行各种知识的渗透,政治 课教师可以找来学生已经学过的和正在学习的其它科目的课本,仔细研读,这样既了解了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知识结构,也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另一方面,教师要关注国内外时事,了解国家大政方针的调整以及自己所处地方的新闻事件和政府决策,并渗透到教学中,替换掉书上陈旧的案例。学生所获取的信息总量会超过老师,有些问题可以从学生那里得到答案,教师要不耻下问。
总之,教材服务于教学,教学服务于学生。政治课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能够恰当地渗透其它方面的知识,相信定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第五篇:政治课教学中要注意三“不要”
政治课教学中的“三不要”
长沙市岳麓区望岳中学
王晓茗
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要求教师要善于给学生时间、给学生问题、给学生悬念、给学生难题、给学生对手、给学生机遇,使学生能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自身的不断发展。这就给我们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比过去更多更高的要求。作为政治教师,要能达到这个目标,在教学中应当注意三个“不要”。
一、不要讲解太详细
传统的教学是老师把知识点讲得很清楚,很详细,但是,教学效果却又不怎么尽如人意。这是因为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老师说得详尽了,学生就没有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是用“嘴”在“生吃”知识,而不是用脑把它内化为自己的知识。长此下去,学生的心智便会越来越处于疏懒的状态,养成依赖的心理。如果老师的教,造成了学生不想学,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都证明,老师如果在教学时把知识像剥柚子一样,一层一层撕开,喂给学生,实际上就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利,挤掉了学生探究的兴趣。相反,如果我们在政治教学中,给学生制造一些内容的悬念或有意的忽略学生感兴趣的部分,反而会使学生去多问几个为什么,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如:在学习初三活动课的内容《一国两制》时,针对学生的知识层面,我有意识的省去了台湾问题的由来,让学生去思考、讨论提出问题,进而得出答案,学生的探究热情比我想像的还要高。
当然,反对老师讲得太多,并不等于说老师就什么都不用讲,任由学生去漫无边际自由发挥了,我们清楚,教学内容有难易之分、主次之别,老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程度,思维发展状况,带领学生主攻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疑点、要点,对于学生能自行解决的内容可以点到即止,这样,既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握了要点、解决了难点,弄清了重点,又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另外,不要老师在教学中讲得太详细,老师就必须更多地设情境,诱发学生勤于思考。老师要善于经常性,又能恰到好处地置疑设问。设疑为了引趣,学生通过思考、解答、提问,不断培养创新能力;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二、不要占有课堂的全部时间
教学过程中,无论是45分钟,还是40分钟,我们既要在这个时间内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又不能置学生于不顾,完全占有了这几十分钟,使课堂成为老师的天下。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最佳思维状态约为20分钟,课堂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精神状态会发生变化。所以,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注意教学时间的控制,老师在讲述一段后,有意识的停顿,布下空白,给学生一段回味、消化、吸收的时间,这样做,避免了政治课的说教、枯燥,又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课堂教学有了效率,有了生气。比如,在学习党的基本路线的知识时,我发现学生的注意力有了明显的不集中的现象,于是,我马上调整上课的思路,停下新课的讲述,说:党的基本路线制定了几十年,同学们已经是初三的学生了,想必平时看了很多的新闻,听大人们也说了不少,那么,我想请大家说一说实际工作中,我们国家是如何依据基本路线做事的?做了哪些重要的事情?因为联系了学生的实际,学生的情绪立即被调动了起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得非常热闹,课堂也跟着活跃了起来。
三、不要让电脑、投影屏幕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全部代替了你的板书
在现代教学手段日益丰富多样的今天,我们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在课堂上“一点到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源源不断地向学生输出各种各样的画面或大量信息,学生眼睛盯着屏幕,嘴里忙着应答,课堂气氛紧张热烈,这种看似热闹的表面背后却是肤浅,这样的老师实际上舍不得给学生回味、体验、感悟的余地和空间,使人看了之后,不免让人觉得有“穿新鞋,走老路,贴标签”的嫌疑。我们知道,咱们中国画追求“疏可走马,则疏处不是空虚,一无长物,还得有景;密不透风,还得有立锥之地,切不可使人感到窒息。”何况教育,它面对的是个性迥异的学生。我们认为,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可少,它在信息量、视觉效果等方面确实比传统的粉笔和黑板更具有优势,但是,黑板在教师的教学中依然是不可或缺的。其实,富有艺术的板书,它就是教师教学的“浓缩精华”,教学内容的“屏幕”,更像是指引学生掌握知识的“引路牌”,是帮助学生开启思维和想象的“钥匙”。如在讲述党的基本路线的整体关系时,我画了一艘船,利用船的基本结构来引导学生进行辨证关系的学习(船身——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动力系统——改革开放;导航系统——思想基本原则),学生觉得新鲜且很感兴趣,这个板书,虽然字少,但学生有充分的想像空间和余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板书的设计,力求以最少量的字或符号反映出最深刻的内容。那种无论大小知识点,都要全板抄录的做法不值得提倡,它同样使学生失去了思考的空间,不利激“动”学生。一个好的板书,它应当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能让学生在课堂上生发新的问题和疑惑,从而激起学生进一步的联想和思索。
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素质教育让老师感到压力越来越大。所以,作为政治老师,必须不断适应形势的需要,不断去突破、创新。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请你毫不犹豫地在每一节课上尽量留出时间让学生掌握教材吧!这些时间会让你得到百倍的补偿。”讲解吝啬一点,课堂时间大方一点,板书艺术一点,这样,我们的政治课教学才能争得学生的心,赢取学生的爱,提高教学效果。
2004年1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