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结合的原则
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结合的原则
(一)目的性原则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决定了我国学校、家庭、社会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统一的组织领导,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方针目的,保证了我国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一致性。其中最根本的一条是贯彻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的,共育新人。无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都要根据各自的特点和条件,认真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采取具体有效措施,互相配合,步调一致地共育新人。学校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重智轻德忽视体育和劳动教育的倾向,家庭和社会教育也要克服纠正,既要重视智育,更要突出德育,也要加强劳动教育,以及关心学生身体健康,以促进年轻一代的全面发展,使之成为社会主义一代新人。
(二)主导性原则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联系中,学校要起主导作用。一方面学校是专门教育机构,是专门研究教育问题的;另方面,我们的学校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它有根据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明确的教育目的,有既体现社会的要求,又反映时代精神和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系统的教育内容,有健全的班级和团队等完善的组织形式,有通过教学和各种活动有计划地进行教育的系统措施,还有经过专业训练、具有一定教育经验和教育水平的校长、教师,学校完全可以对学生施以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排除和抵制来自社会或家庭的某些不利因素。学校教育还具有可控制性,教育者可以根据教育目的对各种客观影响进行选择和调节,使其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学校教育可以利用其调控机制联合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实行有效的调控,注意趋利避害,充分利用和发挥他们对青少年成长的积极影响,尽量排除和克服消极因素的影响。家庭、社会的影响同学校教育影响相比,往往是先入的。“先人为主”的规律表明,先入的东西,思想上没有阻力或阻力较小,容易被接受和巩固。后入的东西,若同先入的东西相抵触就会被拒绝。要实现后入的思想来转变先人的思想,就需要花费更大的力气和更长的时间。那么,学校怎样防止和克服社会和家庭先人的消极影响呢?有效经验表明:其一,学校应经常摸清社会和家庭影响中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通过同社会和家庭的密切配合,充分利用其积极因素,抑制其消极因素,把学校教育同社会和家庭影响的矛盾减少到最低限度,争取先人和后人的影响尽量在方向上一致起来。其二,可以利用“先人为主”的规律,使学校的教育走在社会、家庭影响的前面,变学校影响的后人为先入。这种抢先“打预防针”的教育,可以使学生碰到后入的社会和家庭的消极影响时,具有“拒腐蚀、防污染”的能力。其三,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和主导作用,利用青少年可塑性较大的特点,对先人的错误思想进行矫正和“改造”。
(三)双向性原则学校、家庭、社会互相结合,形成教育社会一体化。必须实行双向服务的原则,才能使三方面教育优势互补,充分发挥三结合教育的合力作用。
第二篇: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管理制度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工作机制
为切实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现制定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工作机制:
1.建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管理系统
(1)学校教育方面由校长为首,教务处主任、少先大队辅导员、班主任代表共同组成。其职责是宣传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协调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关系,对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进行指导,主动沟通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信息渠道,交流教育信息。
(2)家庭教育方面,由热心教育工作并有一定威信的家长组成家长学校,其职责是参与学校教育管理,共同监督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并提出建议和意见,传达学校教育信息,成为学校与家庭联系的纽带。
(3)社会教育方面,建立村委教育组织,由村委行政部门分管宣传教育的领导为首,其职责是配合学校教育抓好青年学生的社会教育、宣传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组织有意义的社会教育活动、创造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方面组成的管理系统中,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协调其他两方面的工作。
2.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协调途径
(1)互相访问
学校同家长就教育孩子问题互相访问、交谈是教育好学生不可缺少的途径。家庭和学校间的互相访问既可交流学生情况,全面了解学生,也可在此基础上研究教育措施、统一教育口径,达到提高教育效果的目的。具体形式有:
①进行个案家访。目的在于针对当前学生情况,同家长研究现代家庭教育方面的问题,了解当前家庭教育的现状,征求对学校工作的改进意见,为学校工作决策提供依据。
②常规性访问(学校教师和班主任的常规性工作)。教师、班主任代表学校就教育孩子问题对家长进行访问。目的在于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沟通、相互配合,商讨教育策略,明确教育目标,协调统一教育影响,提高教育效果。
③家长访问学校(家长会),其目的在于商讨教育策略、明确教育目标、协调统一教育影响,提高教育效果。
④家长访问班主任,其目的在于向学校通报学生在家的表现、了解学生在校的情况、征求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建议。
(2)通讯联系(学校校信通)
家庭和学校之间通过家校联系卡、电话、E-MAIL等方式实现双方的联系、互通教育信息的途径。
(3)召开家长座谈会
召开家长座谈会是学校与家长联系主要的且具有高效率的途径。家长座谈会包括全校性的、年级的和班级的三种类型,其中较多的采取班级的家长座谈会。
(4)开办家长学校
开办家长学校目的在于提高家长素质,从而提高其教育子女的水平,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家长学校的教育内容一般有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讲授、教子有方的家长经验交流,探讨子女教育中的共同性问题等。家长学校授课的教师由校长、教导处主任和有经验的教师担任,也可邀请有教子经验的家长承担。
3.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协调的途径
(1)学校的社会宣传、社会服务工作。学校主动地安排、组织社会宣传和服务性工作,这是学校与社会教育做到配合协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学校要向社会宣传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宣传教育的功能与作用,宣传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协调配合的重要性以及学校自身的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和现在进行的主要工作等,以争取社会各界尤其是社会教育机构对学校工作的了解、理解,从而与学校教育工作协调配合,支持、帮助学校搞好对青年学生的教育工作。学校要利用自身的优势适当开展社会宣传服务性活动,宣传党政部门的方针、法规及中心工作和进行科技传播等,强化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学校同社会之间的关系,增强社会对学校工作的信任感,从而有利于学校与社会教育的协调配合。
(2)加强学校与社会宣传部门的联系,开展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学校与社会联系途径是广泛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将学校的重大事情及将要开展的活动及时向村委反映,以争取通过宣传媒体向社会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学校、支持学校。二是学校要争取社会宣传的配合支持,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健康向上的活动,寓教于各种有益活动之中,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
(3)建立稳定的社会教育基地。学校把那些对学生具有教育意义的单位作为教育学生的基地。这些单位是教育学生的好教材、活教材,学校要加强同这些单位的联系,充分发挥这些单位的教育作用,要依托这些单位建立起长久的、稳定的社会教育基地。
(4)聘请校外辅导员。本着就地、就近的原则,在一些重点联系的单位中,并经这些单位的同意聘请校外教育辅导员。聘请校外辅导员的条件是:他们在所在单位具有较高的声望、有专长、关心教育、热爱青少年学生,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教育能力。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工作领导组
组
长:申国玉(学校校长)副组长:申子元(村支书)
成员:申新建(村委主任)
宋爱荣(业务主任)
张胜建(村医)马雪玲(班主任)
郝新民(班主任)申洪丽(班主任)牛建正(班主任)许
英(家长代表)
第三篇:家庭社会教育工作总结1
家庭、社会教育工作总结
2015—2016学上学期
为了进一步加强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实效,一学期来我校的“三结合教育”从学生的发展角度,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成长搭桥铺路为目标,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架起教育的桥梁。德育工作由此也上了一个新台阶。
一、学校教育
1、规范升旗仪式,认真做好国旗下讲话。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全体师生都认真参加,仪式安排规范、严肃,讲话人员、讲话内容事先由学校少先大队部和政教处结合当月相关教育日、以及学校不同学期应有的德育、安全教育等相关内容相结合,将其系统化,内容均进行实况录制,然后编辑并在《育才有道》微信平台道德文化讲堂视栏目发表。升旗仪式已成为我校德育教育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抓好课堂教学。我校一贯追求的教育理念是“幸福教育”“快乐课堂”。首先,我们从教师的教育观念抓起。每周例会我校都要进行一次《道德讲堂》讲座,要求教师从职业道德、守法爱生等方面进行自我提升,更新德育观念,努力做到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适时的德育教育,保证每位老师做到平易近人、善解人意,能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其次,我校每周一次的班会课由政教处牵头,结合学校德育、安全教育等相应安排确立教育主题,做好教育实录;并通过政教处后期查看学生具体表现验收是否达到相应成果。让每一位学生从小树立做一个有道德、有理想、讲安全、遵纪守法、品学兼优的人。
二、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三大支柱,而家庭教育是最具情感的教育,又是最潜移默化的教育。对一个人来说,家庭教育不仅是启蒙教育,同时也是人的终身教育。因此,我们十分重视对家长的沟通与教育。
1、平时及时与家长联系:一方面我们每个年级全部通过现代化技术手段-微信,建立了家校、家长与教师交流平台。学校每期的家庭教育指向、方法,都很好的对家长如何进行家庭教育形成引导与帮助;同时,家长在遇到困惑时也能向我们教师和学校进行反馈,寻求帮助。另一方面,除了加强平台信息交流外,我们还通过每个学期最少举办两次家长会的形式,将学生在校情况通过面对面与家长取得沟通,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2、学校关心爱护弱势群体家庭子女的教育,思想上积极引导,学习上耐心辅导,生活上全力帮助特困户,对困难家庭,学校组织教师进行慰问,给予关心与帮助。
三、社会教育
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过程,是人的社会化过程,家庭是基础,是人的社会化的摇篮;学校教育是主体,是人的社会化的基础;社会教育是依托,是人的社会化的扩大。
在社会教育这一方面,学校组织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如每学期,校委会定期组织我校三、四、五年级先队员参加了爱城市环境卫生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使队员们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培养了队员们积极参与,敢于实践的能力。重阳佳节,政教处组织高段学生分别到我市的三处敬老院为孤寡老人表演节目、送礼物、打扫卫生等等。通过这样的教育形式是学生增加社会责任感、学会尊敬老人奉献爱心,让自己学到的德育教育得到升华。今后我们会继续认真落实、开展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尽力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健全的人格,都能健康地成长。
岫岩满族自治县前营镇胡家堡村小学
2016年1月
第四篇:家庭社会教育工作总结2012—2013学第二学期
家庭社会教育工作总结
(2012—2013学第二学期)
学校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办学宗旨,在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教育活动中,我校从本校实际出发,对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影响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以学校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依托,积极探索教育新领域,构建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大平台。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一、统一思想,转变观念,构建“三位一体”教育机制。
1、转变观念,抓学习。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必须从小抓起,从基础教育抓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需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密切合作,形成合力,把“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认真组织教师和家长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让大家充分认识到办好家长学校是构建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一体化的需要,是学校整体改革的需要,是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需要,努力构建“同心、同步、同向、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大德育模式”。
2、建章立制,抓管理。成立家长学校委员会,校长为主任、副校长为副主任,行政班子成员及各年组长、优秀家长以及共建单位领导为委员,班主任、辅导员任家长学校成员,开展活动。做到:有计划、总结、教材、教师、主题,把家长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工作之中。
二、坚持不懈,协同互动,凸显“三位一体”活动成效 在“三结合”教育工作中,我校坚持“一个中心,两个结合点,六种基本形式”,协同互动、讲求实效,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
三、存在问题与困惑
1、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强调学生的考试成绩,学校、教师、家长重视学生的考试分数,制约了学校各项活动的开展,束缚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有时还会因为学习成绩不理想扭曲了学生的人格和心理。
2、家庭结构中有不少单亲、留守型家庭,家庭结构不完善,给青少年教育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3、校园安全、学生安全的警钟应长鸣,但学生参与校外、社会活动也不能少。要注意安全,又要开展校外教育,学生的安全难以保障。安全责任如何认定?
4、我校家长农村家庭、外来务工家庭较多、因而文化较低、家庭教育素质较低,家校配合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第五篇:家庭社会教育工作总结2011—2012学第二学期
家庭社会教育工作总结
(2011—2012学第二学期)
假如学校教育是一艘航行中的巨轮,那么家庭教育就是和风顺水,只有在和风顺水的合力之下,航船才能安全而顺利地到达理想的彼岸;否则,迎风逆流而上,则举步维艰,事倍功半。当今如火如荼的学校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时代的最强音,而素质教育实质上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整合,其中缺少了任一方面教育的配合和支持,素质教育就难以为继,寸步难行。多年来,我校致力于家庭教育工作,在其内容、机制、载体、效力等方面不断探索,勇于实践,创造了家庭教育工作的新佳绩。现将家庭教育工作总结如下:
1.思想重视,组织落实,加强领导,有序推进。
在校长室和党总支的领导下,成立了由政教处、教务处和年级组长组成的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由政教处负责开展。在家长自荐和年级组推荐的基础上,推选产生家长委员会委员、正副会长。每年根据家长学校工作章程和家长委员会工作章程以及学校教育工作、家庭教育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制定家庭教育工作计划、家长学校工作计划和家长委员会工作计划,有力推进,认真总结,不断使我校家庭教育工作上新水平。
2.建立与家长的常态性联系和合作,及时沟通,有效反馈,密切合作。
班主任在通过认真填写学生成长手册经常性地与家长联系的同时,自创了家校联系册,不仅保持了与家长进行学生学习方面的联系,而且进行学生思想纪律等方面的联系,真正实现了学校
老师与家长之间的有效互动。
3.邀请家长来校参加各种教育活动,让家长全面了解学校教育发展情况及要求,深入了解孩子在校情况,有的放矢,形成合力。
坚持在每学期定期召开家长会的基础上,学校不断向家长们传递着学校的发展信息、学生的成长进步情况,更有义务和责任向家长们传播家教的科学理念和方法,尤其是邀请一些优秀家长与家长们交流,起到了启发、引领的作用。学校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家长会,在这场初二年级学生家长大会上,家长委员会会长、初二(4)班崔晏宁同学的父亲崔鸿钧和家长委员会委员、初一(1)班张毅成同学的母亲分别从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和培养孩子自主自立能力等方面畅谈了自己的家教经验体会,两位优秀家长的成功经验和现身说法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家长,家长们听得认真,记得详尽,颇受启发。通过这样的面对面交流,共同探讨独生子女教育的特点和规律,进一步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为家校合作开辟崭新天地。
家庭教育是当代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教育力量,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我校将在区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理念为指导,大力开展素质教育,进一步架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位一体”教育体系,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努力培养一大批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