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内涵发展(范文)

时间:2019-05-13 19:24: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内涵发展(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内涵发展(范文)》。

第一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内涵发展(范文)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内涵发展长铺镇中心小学陈文丰校长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软实力、内驱力、生命力,是学校师生的教学活动、生活活动而产生的特殊的社会文化体系。它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是学校精神风尚的物质反应。良好的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教育功能,能较好调节、激励师生的思想行为,培养良好的群体意识和集体精神,使校园人文精神得以振奋和升华,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学校规范化管理,建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着力发展学校内涵,优化育人环境,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历史文化建设,彰显和久深邃的传统公园

校园历史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师生创造、积淀并共同遵循的办学思想、价值观念、学校作风与传统、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的总和,以及体现上述内容的各项物质载体和行为方式。一所学校没有历史文化,犹如鲜花缺少水份的滋养,就失去了发展的潜力,失去了生存的活力,更失去了精神与灵魂。校园历史文化既是一种历史积累,也是一种历史沉淀,更是一种历史绵延,具有强大的惯性,带有鲜明的学校特征和时代特征,是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努力、不断实践、不断探索的文化成果。如何总结和创新学校的历史文化,如何继承和发扬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的优秀传统和鲜明特色,是舒活学校发展脉

1络的重大工程。特别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学校历史文化不断地被注入人的思想和情感,不断地被融进社会与生活的内容,其内涵更丰富,外延更宽广,更体现了现代社会中教育的开放性、包容性和继承性,更彰显了学校发展中源远流长的历史精髓和独具特色的博大情怀。

二、加强人文文化建设,构筑和融温馨的幸福家园

学校人文文化,是学校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在长期的文化创造过程中积淀、整合、提炼出来的,反映广大师生员工共同的理想目标、精神信念、文化传统、学术风范和行为准则。主要体现在:办学理念是人文文化的灵魂——在分析学校办学传统、办学优势、挖掘学校文化内涵的同时,结合现代办学的总体趋势和要求,逐步提炼、形成学校鲜明的办学理念;校风、教风、学风是人文文化的中心内容,是社会考察评价学校的基本着眼点;校训是人文文化的集中体现,是对全校师生进行训导、激励的信条和法典,具有至高的权威性。

学校的人文文化还体现在舆论宣传阵地。加强校史资料的挖掘、收集、整理和陈列,呈现学校的艰苦创业的人文精神。积极挖掘学校自身的闪光点,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广大师生开拓奋进、敢为人先的风貌精神,使全校师生员工自然产生强烈的荣誉感、自豪感,进而形成学校人文景观。

三、加强环境文化建设,营造和润雅洁的书香花园

环境文化通过校园物质“环境”而存在。它是一种有形和无形的精神氛围,弥散在师生之中,以特有的形象向师生灌输着某种观念、思想和价值倾向,更以特有的形象符号感染着学生,有着强大的内在力和明确的导向性。

(一)、精心设计“物质”文化。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的教育应当使每一堵墙说话。”美的环境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它有利于学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激发灵感,启迪智慧,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学校在进行校园外表形象具体设计和布局的时候,要遵循高品位原则,尽量做到:设计式样新颖、制作工艺精细,布局合理,格调高雅,赏心悦目,寓意深刻,美观实用,便于教学和维修。从每幢建筑物的外观形状到每间教室的内部装修,从校园的整体布局到花坛里一草一木都要精心设计,艺术构思。教学设施尽量包含较高知识量的艺术水准,从中渗透出学校高雅的文化品位。校园“物质”文化景观凝聚着历史的、文化的、社会的信息,集中反映了一所学校的文化价值观念和教育目标的价值取向,学生在与其无数次的“视界融合”中不断得到陶冶和塑造,心灵得到净化,道德得到升华。

(二)、创建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文化。如每周一举行升旗仪式,举行班级集体宣誓,举办学校运动会及文艺汇演,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组织学生进乡村、厂矿、福利院进行社会实践和考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大家在交往中相互尊敬、相互理解、相互合作,使整个校园形成和谐统一体,从而促进学校各个方面得以良好地发展。

(三)、创设快乐课堂文化,让学生愉悦成长。课堂是学生校园生活的主战场,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阵地。为实现学生快乐学习、快乐成长,积极改进课堂教法,情感式批语,无劣质评价,课本剧大

阅读的实施,使学生自主乐学,师生关系和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愉快教育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启发式教学语言,创造和谐的氛围,突出主导与主体的关系,让学生走自己的路,教师给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氛环境,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四、加强管理文化建设,搭建和谐灵动的成功乐园

(一)、构建教师管理文化。教师是一个具有较高知识层面、有着鲜明的思想个性、有着强烈自尊心和成功欲望的特殊群体,就是这个群体,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如此迫切地呼唤“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理念。他们的自尊心需要呵护,积极性需要保护;他们渴望真诚的沟通、人性的关怀和人格的平等。实践证明,只有建立一套“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文化制度,才能成就一所好学校;只有以道德引导为核心的人本化管理文化,才可以使教师产生和谐共振,凝聚强大的学校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凝聚强大的工作责任心、自觉性和创造性,把振兴学校、促进发展变为教师的自觉行动。

春风化雨,温情浸润关爱。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为管理者应该是教师的主心骨,生活的贴心人,学校应该成为教师情感的依托之所,成功的归属之处。为此,建立倾听制度,了解教师的心声,关注教师的需求,解决教师工作、生活上的困难,搭建与教师沟通的温馨桥梁,就成了学校管理文化的关键所在。树立“教师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的理念,关心教师关心到细微处,成长教师成长到最大处,让来自关爱的力量促使教师工作能量的全部释放,从而主动积极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为学校的发展分忧担责。发展成就未来。会

教学仅是教师工作的手段,会发展才是我们的目标。我们着眼于人的发展,构建教师学习化管理机制,拓展班主任培训和青年教师培训两条主渠道,为老师们提供充电的良机,让每一位教师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二)、构建学生管理文化。学生管理文化是全体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处世过程中所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和文化取向,是永不泯灭的内化在心灵深处的取向文化。它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更重要的是内化为学生思想深处的精神动力。

润物无声,激情迸发活力。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心灵的陶治,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当学生满意所处的校园环境时,他们无形中会产生一种自豪感,会自觉将学校的要求转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几年来,学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用名人名言来武装人,让学生心向名人,以实际行动践行名言;用校园媒体引导人,让学生遵守《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细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用升旗仪式鼓舞人,让学生坚定信念;用人文景观感染人,使学生身在校园、胸怀世界;用环境来熏陶人,做到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生命树,是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教育成功的最肥沃土壤,对教师的敬业奉献有着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积极培育校园四大文化,牢固树立“德育为首,教学为主,素质为重,文化为源”的理念,打造富有浓郁文化气息的殿堂,彰显教育无穷魅力,在提升内涵、进位争先的征途上不断续写教育教学新的时代篇章。

第二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不断提升学校内涵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不断提升学校内涵

铜川市印台区频阳逸夫小学

付艳凤

频阳逸夫小学创建于1994年,校园占地面积5332平方米。学校南邻区政府,北依姜女祠,地理位置优越,布局合理,环境优雅。现有12个教学班,附设2个学前班,共有学生600余名,教师42名,其中市、区级教学能手9名,区级学科带头人一名。近年来,借 “双高普九”、“创强复验”之东风,学校加大硬件投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营造优美和谐的育人环境。近年来,我校先后获得“陕西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陕西省优秀示范家长学校”、“陕西省快乐教学先进集体”、“铜川市规范化管理学校”、“铜川市实验教学示范学校”、“铜川市文明校园标兵”、“铜川市庭院绿化先进单位”、“铜川市信息技术先进单位”“陕西省交通安全示范学校”等荣誉。

一、搞好“三化”工作,建设优美校园。

近年来,我校坚持“提升学校内涵、打造特色频阳”的办学目标,积极筹措资金,优化育人环境,提高教学质量,建设校园文化,促进学生发展。自“两基”国检、“普实”、“双高普九”以来,学校的硬件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2009年先后投资一百余万元硬化了学校操场,铺设了150米沥青环形跑道,建起了标准化旗台;教室课桌凳全部更换。学校新建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语音室、电子备课室,完善了实验室、美术室、图书室、科学仪器室、体育器材室、图书室、少队部等一部十七室。各部室设施配备均达省颁标准。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为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010年在上级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投资20余万元实施了采暖工程,2011年完成了旱厕改水厕项目,学校给各办公室更换了办公桌椅,给教室、部室全部安装了防护网,加高了办公楼护栏;2012年按照区教育局“三化”工作的要求,我校在打造校园文化方面集思广益,狠抓落实。在教学楼顶面向街道方向安装了“频阳学校”四个霓虹灯大字,在学校大门上方制作了LED灯。每到夜幕降临的时候,红光闪烁的“频阳学校”四个大字异常醒目,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学校还在校园绿化带栽种了12棵龙爪槐,现已长出稠密的嫩叶。另外,学校还购置了一些花卉盆景,在办公楼前摆放了两盆枝叶繁茂的铁树,给各办公室添置了绿萝、红掌、吊兰等盆景。

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洁净优雅的校园环境就象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它能陶冶学生的情操、美化心灵、启迪智慧。走进校门,门厅右侧亚格力红底白字的教育方针和左侧的“校风、教风、学风”无声但醒目,激励和鞭策着频阳每一位师生。站在校园里,一览干净整洁的操场、四季常青的雪松、还有刺梅、盛开的月季点缀于冬青之中,柳树成荫让人心旷神怡、美不胜收。

二、加强精神文化建设,提升学校内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的教育应当使每一堵墙都说话。我们把校园北边围墙设计制作成文化墙,古人一个个勤学励志的故事吸引着师生驻足观赏。学校在校园东边制作了六个阅报栏,每月的德育活动主题、健康教育知识宣传尽在其中。办公楼下“教师简介”“名师风采”、“阳光承诺”三个专栏,彰显着频阳教师敬业爱岗、忠诚教育的精神风貌。办公楼正面张贴着“严谨治学、爱生奉献”的校训。在此基础上,精心打造特色楼道文化,办公楼每一层楼梯墙面上悬挂温馨警示标语牌,教学楼上下楼梯墙面悬挂着几十副学生的美术作品,教室走廊里挂上名人画像。我们让美的景色、美的文化、美的行为、美的心灵,充满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使学生在美中受到熏陶、感染。学校设计了校徽,组织学生学唱校歌,要求每一位师生熟记校风、教风、学风,激发了全体师生的爱校热情。

为了落实《印台区教育局关于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要求》,加强师德修养,使教师具有丰富而独立的精神世界,做到精心教书,潜心育人。每周五,学校利用全教会组织教师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教师们声情并茂的诵读和独到的内心感悟,激励大家面对工作压力和烦恼时保持乐观、豁达的胸怀,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工作和生活。继教师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后,我校在学生中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每天早操后由优秀的语文教师引领全体学生诵读中华经典诗词,稚嫩而整齐的诵读之声让诗韵缓缓流淌在生机勃发的校园中。此次活动引起了学生们浓厚的兴趣,为校园文化建设增添了新的内容。

从2010年起,印台镇教育办在全镇教师中推行《教师日行感言》,教师们将自己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酸甜苦辣点点滴滴记录下来,一是缓解了工作压力,二是提高了教师自身的文化修养。另外,学校还组织编写了校本教材——《特色频阳》,创办了校刊,每学期一期,目前已创办四期,向社会各界宣传频阳学校的发展,展现全校师生的精神风貌,搭建师生写作的平台。通过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使整个校园无不彰显着频阳浓厚的文化氛围。

三、加强制度文化建设,提高办学效益。

几年来,学校在制度的完善和创新中,进一步强化管理机制,把制度文化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先后修订完善了《频阳逸夫小学教师量化考核评估细则》、《教师常规教学管理制度》、《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方案》、《班级量化考核评估方案》;制定了《教学质量奖惩办法》、《教师绩效工资实施细则》、《中层管理人员目标责任书》,建立了教师业务档。并将所有制度装订成册,形成《频阳逸夫小学制度汇编》。同时建立学校管理网络体系,实行层级管理,副校长管各处室,各处室分抓各项工作,形成了事事有人管、处处有人查的良好格局,确保各项管理制度落实到位,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章可循并有序、有效开展。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校德育活动坚持以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为重点,以主题班队会为抓手,以重大节日为契机,通过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坚持开展读书活动,要求学生每学期读一本好书,并开展讲故事比赛或读书交流会。每学期组织一次全校性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学校还利用每周一班队会活动时间,开展以安全和行为习惯养成为主题班队会。学校先后组织开展了“安全伴我行”“学会感恩”“我健康我快乐”“如何守规则”“崇尚科学 拒绝邪教”等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思想、学习、文明礼貌、劳动等方面的常规教育。另外,学校还发挥重大节日宣传教育的作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活动。每年三月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活动,四月召开学校田径运动会,五月以国际劳动节和母亲节为核心,开展以感恩母亲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六月开展庆“六一”文艺活动和新队员入队活动及优秀少先队员、优秀少先队干部表彰活动。九月份以教师节和中国抗日战争纪念日为契机,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活动月活动,十月份国庆节开展以“童心向党”为主题的诗朗诵或歌咏比赛,十一月份以中国消防宣传日为契机,开展安全知识教育、安全疏散演练等活动,十二月份开展庆元旦歌咏比赛或游园活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但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发展个性的舞台,而且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尽管我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距离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要求相差很远。我们将立足于学校发展目标,进一步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第三篇:【修订稿】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河南省济源一中文化建设交流材料

(2012年9月)

河南省济源一中是河南省首批示范性高中,始建于1926年,校区占地515亩,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在校学生6000余人,教学班108个,教职工近600人,现有特级教师6人,高级教师120多人,90余人完成研究生课程进修。

学校文化,是指学校特有的精神世界和环境氛围,是学校办学传统、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方式的集中体现,是校长、教师和学生共有和共享的精神和信念,它凝聚在学校所拥有的理念、制度、管理、行为、校风、教风、学风等深厚底蕴之中,能够形成一种优良的教育环境和强大的综合实力。近年来,济源一中致力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努力提高学校办学品味,使济源一中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在物质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等方面成效显著,探索出了一条富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之路。

一、大投资,大手笔,建设高雅温馨、怡情益智的校园物质文化

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良好的园区文化氛围对帮助中学生确立高尚的人生理想、健康的人生哲学、乐观的人生态度都是极其有益的,它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所呈现出的教育功能、示范功能、凝聚功能、创造功能、熏陶功能等,为当代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格与正确的价值观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4年,济源市委市政府斥资3亿元,对济源一中进行了整体搬迁,实现了学校历史上的最大一次跨越式发展。新校园总面积515亩,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校园规划科学,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布局合理。教学区内三栋U字型教学楼自南向北一字排开,各年级分布相对独立;按国标配备了理化生实验室、劳技实验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和多功能学术报告厅;教学区教学设施齐全,建立了校园广播站、电视系统和校园局域网。科技馆、图书馆、艺术楼各一栋,音乐教室、美术画室、琴房、练功房等各类艺术教学设施一应俱全。运动区按国标建设有田径场、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等,高规格建设了体育馆、游泳馆,各类健身设施一流,能充分满足学生文体活动的需求。生活区有学生食堂三幢,拥有座位7000多个;有学生公寓楼6栋,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学生生活环境宽松、安全、优美。

济源一中因地制宜全面规划,建设资源节约、绿色环保的生态花园式学校,让校园环境与周边自然环境实现和谐对接。行道树以栽植高大乔木为主,园区绿化重点栽植观赏花木,注重高、中、低层次搭配。近年来,学校自筹巨资,栽树8000余棵,品种达150余种,校园绿化面积达99000平方米,绿化率达45%以上。现在的济源一中校园,竹林掩映、花木飘香、绿草如茵、水波荡漾、清风抚柳、淡月映竹、曲径通幽、奇石共赏,具有现代气息的宏伟建筑与优美的自然景观浑然一体,集观赏性与休闲性于一体,达到了景中有景的效果,既体现了环境育人的理念,又提高了园林的整体功能水平,为广大师 生提供了优美、舒适的学习、工作环境。

济源一中在学校环境建设中,营造朴素与雅致的交融、自然与庄重的搭配、沉静与灵动的呼应的校园环境文化,建立雕塑等校园文化标志物,与学校建筑文化、景观文化有机融合,形成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体现环境育人的功能。学校在主要道路两旁广置名人胸像雕塑,布置有成就的校友长廊,在校园醒目位置雕刻了《竞帆》、《滨海明珠》、《冲刺》等雕像,使学生处处感受名人风范,学习校友风采,在良好的校园人文、自然环境中陶冶情操。校园内“启慧路”、“红烛路”、“兼济路”、“腾飞路”、“求知路”纵横交叉、错落有致,“毅园”、“畅志园”一南一北,遥相呼应。校园处处布满着游园景观,假山亭台、绿草如茵,小桥流水、杨柳依依,曲折的回廊、优雅的拱桥、飘香的丹桂、婆娑的棕榈,小型园林映衬着学校恢宏典雅的建筑群,逶迤流淌的人工河与河边垂柳相映成趣,文化石、雕塑点缀其间,环校的透视墙使校园显得开放豁朗,使济源一中在恢弘大气之中透出几分妩媚与灵动,无不表现出这所学校的文化特性——端庄、典雅,富有人文气息。

走进济源一中,南广场那座“放飞理想”的雕塑,昂然昭示着一中人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从校长、到教师、到普通学生,言行中处处闪现着“放飞理想”这种共识,随便问任何一名济源一中师生“你来济源一中干什么?”,回答的都是这执著而坚定的四个字。在行政楼西侧的墙壁上,挂满了各种闪耀的奖牌,记录着济源一中人执着追求的足迹,诉说着济源一中恒久不衰的辉煌;在校园内路灯的灯 杆上、教学楼走廊的墙壁上,随处可见催人奋进、发人深省的名言警句,让人置身其中,灵魂得到净化,精神得以振奋。

济源一中校园里的一尊雕塑、一幅壁画、一株花草,设置巧妙,安置合理,收到很好的艺术熏陶效果。学生们生活其中,有意无意地在思想观念、心理素质、行为方式、价值取向诸方面都受到熏陶、感染,从而实现学生时代良好性格的塑造。

二、高品位、高层次,建设文明健康、优雅和谐的校园行为文化

(一)规范科学,与时俱进,彰显制度文化效应

制度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内在机制,主要包括学校的传统、仪式和规章制度,是维护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保障体系。

近年来,济源一中按照“全面、规范、科学、可行”的要求,班子成员就制度文化建设问题进行研讨,建立健全学校管理制度系统,修订完善学校德育、教学、科研、服务、活动、卫生、安全等系列管理制度,全体教职工的岗位职责目标和评价方案(细则)和其它各种奖惩制度100多项,为促进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提供了方向和制度保证。

济源一中坚持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着力强化民主管理、人文管理和软性管理,注重营造师生和谐发展的制度文化构建。在制度建制修订上,充分发挥教代会、学代会的作用,在有关学校发展、师生切身利益等重大决策问题上,实行网上公示和听证会制度,让师生充分发表意见,参与讨论修改,然后再实施,并在实施中逐步完善。这种人性化制度形态的校园文化把“软文化”与“硬制度”溶于一炉,师生在制订、讨论、修改过程中明确制度的重要性,懂得遵守制度的必要性,从而自觉遵守制度,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全面发展,彰显个性,构筑特色德育文化

近年来,济源一中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个体发展需要的统一为出发点,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中心,以体艺为突破口,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形成了“一个主体、两个特色、三条主线”的行为文化建设模式。

“一个主体”,即以学生为主体。济源一中通过让学生参与兴趣活动小组和学生社团等各项文化活动,配备专业指导老师,引导学生成立自治机构,使学生在参与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两个特色”,即体育、艺术特色的形成。学校充分重视体育艺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把它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突破口。一方面,开齐开足了国家规定的体育艺术教育课程,将体育艺术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另一方面,加大体育艺术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建设了现代化的艺术中心、田径场、篮球馆、游泳馆等,铺设了一流的塑胶场地、足球场等,购置了钢琴、电子琴、架子鼓、大提琴等一大批乐器,为艺术团成员配备了各种演出服装、道具,配备了灯光和音响设备,使学校成为全国体艺办学设施最为齐全的学校之一,为实施素质教育、强化体艺特色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体艺 特色的形成,有力地推动了校园文化的全面实施,为使全校学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一中校园里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三条主线”,一是以重大节日和社会热点为主线,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如“唱红歌、迎国庆”、“向愚公家乡好少年学习”、“清明祭扫烈士墓”等,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二是以美育节、体育节为主线,广泛开展声器乐、健美操大赛,春季田径运动会、篮球赛等各种各样的文体活动,对学生进行生动的审美教育,弘扬民族传统和艺术精神。三是以校园科技活动周和心理健康宣传周为主线,成立了美术、摄影、书法、心理俱乐部等十几个兴趣特长小组和学科竞赛小组,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活动和科技创新大赛,为全校师生营造健康、和谐、幸福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抓创新,促和谐,铸就内涵丰富、特色发展的校园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育人目标的高度概括,是校园的点晴之笔。我们认真总结提炼本校优良传统,紧密结合时代精神,既体现对学生发展的关爱,又体现对教师发展的关注,遵循“坚持方向、发张内涵、强化特色、贡献社会”的学校目标,努力构建团结和谐、开拓进取、求实创新的校园精神文化,丰富和发展了学校的教育内涵。

(一)挖掘积淀,践行理念,打造深厚校史文化。

校史是一所学校办学育人历史和发展轨迹的真实写照,是办学经验、教训、智慧等方面的长期积淀,是学校文化的映射和风格特色的集中表现。济源一中始创于1926年,近90年来,学校三移其地,两度搬迁,多次更名,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发展道路,今天已成为在省内外享有很高声誉的一所知名学校。走进济源一中校史馆,开放式校史文化带来了浓郁的环境文化气息,营造出了环境育人的良好氛围。高一新生的第一课,不是坐在教室里上课,而是在高年级同学的引领下,有组织地参观校园及校史馆。让每个新生在参观中接受学校历史文化教育,接受人文熏陶。广大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热爱学校、热爱生活、蓬勃向上的力量,从而美化学生的心灵,陶冶情操,启迪心智,起到积极的心理暗示、激励和鞭策作用。

经过一代又一代一中人的精心培育、薪火相传,济源一中形成了“以人为本 温馨服务 团队精神 跨越发展”的办学理念、“团结勤奋、文明进取”的校训、“朴实无华、德才并重、同舟共济、争先恐后”的校风、“爱生如子,面向全体,严谨规范,科学民主”的教风和“尊师爱校,谦和勤勉,追求卓越,崇尚创新”的学风。济源一中的精神文化对内是凝聚力、向心力,对外是核心竞争力和品牌。现在不仅成为全校师生的共同理想,还成为了一面引领学校开拓创新走向成功的旗帜。

校歌、校徽等作为学校的一种象征,是学校办学理念、科学和人文精神的艺术化体现,是学校办学历史和传统的积淀和浓缩,发挥着学校对内凝聚人气、激励斗志,对外塑造品牌、展示形象的重要作用。2004年10月,由济源一中原校长范亚平、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李毓珊作词,中央民族歌舞团一级作曲李沧桑谱曲的济源一中校歌问世。济源一中校歌不仅具有历史的厚重感,而且显示出奋发向上的时 代气息,旋律雄壮激昂、气势磅礴,充分显示出了一中人继往开来、勇争一流、再创辉煌的精神面貌,深受全体师生的喜爱和广泛传唱。这首校歌是济源一中精神的象征,充分反映了一中人传承历史、开拓未来的决心和勇气,昭示出济源一中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和拼搏向上的进取意识,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成为济源一中广大师生众望所归的灵魂家园和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战斗号角。

八十多年风雨砺洗、蕴积涵育,一代代一中人践行学校理念,挖掘校史积淀,求实创新,严谨治学,励精图治,甘于奉献,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建校以来,为革命和建设事业培养各类毕业生5万余人,济源一中也因此被誉为济源人才培养的摇篮。

(二)团结协作,共同发展,经营品牌团队文化。

教师教师团队合作文化是学校的核心文化,并起着引领作用。2011年10月29日,在《教育时报》社主办的首届河南省“最具智慧力班主任”颁奖典礼上,济源一中“8+1”团队荣获团体特等奖,团队成员杨兵被评为“河南省最具智慧力班主任”。

这是济源一中多年来加强团队文化建设所结出累累硕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济源一中强化班主任队伍和“名师团队”建设,创新团队研修模式,积极搭建平台,鼓励团队共同探究、共同合作、共同成长,进行专题校本研修。“8+1”团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鲜明特色,在省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由于团队带动,2010年8月17日全国首届班级自主化教育论坛在我校成功举办。“8+1”团队荣登《班主任之友》杂志封面,被《人民日报》、《河南 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

团队文化建设日趋成熟。济源一中把名师看作最大财富,贯彻“名师强校”战略,制订并实施了《济源一中名师培养办法》,鼓励教师冒尖、出格,营造浓厚的成名成家氛围。学校设立了“人梯奖”,每年开展“教坛新秀”评选,形成了以名师为龙头,以学科带头人为中坚,带动了全体教师专业化发展。

(三)创新管理,开展“创模”,激活创新文化魅力。积极推动创新文化建设,让创新意识深入人心。济源一中面对这所超大规模的巨型学校,迅速更新观念,破解发展难题,用管理创新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一是结构创新——条块化。济源一中采取了“统一领导、条块联动”的管理措施。校党委对学校全面工作的统一部署和领导,将学校的整个管理层面分为行政、教学、德育、后勤4个方面,全校分为三个年级部,每个年级部按照力量均衡的原则分为两个教学部。二是组织创新——扁平化。济源一中逐步弱化教务处等职能部门的管理权,使其职能由管理逐步向服务转型。三是过程创新——精细化。济源一中提出了 “学校OEC管理法”,即总账不漏项,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事,管事凭效果,管人凭考核。

济源一中实行捆绑式考核,把对教职工个人的考核与对教师本人所在的备课组、处室的考核联系在一起,把对各处室、各教学部的考核与分管副校长的考核联系在一起,从而调动起每个教职工、每个部门的积极性,形成了互帮互助、你争我赶的良好局面,营造出积极主动、团结向上的干事创业氛围,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健康、协调发 展。

创新文化建设,最难的是课堂,如何使课堂成为生命化的课堂,是创新文化建设不可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把教学自主权还给教师,激活了教学创新的动力,师生共同构建幸福课堂。济源一中提出: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标,提倡教师,取百家之长,酿自家之蜜,深入开展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活动,以教师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实践中涌现出了“动感课堂”、“三步教学法”等,百花齐放,争奇斗妍。在“创新教学模式”的推动下,近年来济源一中已有近70位青年教师在全国、省优质课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居全省同类学校之首,学校收获着创新文化建设带来的累累硕果。

春风化作雨,润物细无声。近年来,济源一中先后被评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科研兴教示范单位、“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河南省文明单位”、河南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先进单位、河南省师德师风先进校、河南省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河南省学校文化建设百佳学校等省级以上荣誉称号60余项,初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学校文化体系,使学校管理产生巨大的整体合力,极大地增强学校教育能量和办学自信,推动学校事业的不断发展。

第四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_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文化是人类文明与科学的象征,是人类美德和智慧的表现,而学校则是传承文明和创新文化的重要阵地。校园文化是一种环境,也是一种氛围,是一种需要长期培育、苦心经营的教育氛围。优美的育人环境、浓郁的文化气息,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资源,是催生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生命发展的深厚土壤。它对人的行为有规范作用,对人的心理有调节作用,对人的心灵有净化作用。只有优秀的校园文化才能孕育出优秀的教育品质,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才能成就教师的人生价值。从而让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使教师科学幸福工作,最终实现学校的和谐跨越发展。

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具有独特品质魅力的校园文化,是提升学校教育内涵的一个重要方面。学校教育内涵包括人本发展、全面发展、特色发展、和谐发展、效能发展等诸多方面。我们只有深刻挖掘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要素,渗透拓展并践行到学校工作的各个层面,才能真正实现学校的内涵发展。

抚顺市育才中学始创于1932年,1995年正式更名,70多年的风雨兼程,近一个世纪的物换星移,积淀了育才中学丰厚的文化底蕴。近年来,学校在“小以成小,大以成大,无弃人也” 的办学理念指引下,丰富发展了徐桂英校长在1995年的“让每一堵墙都说话,让每一个角落都育人”的环境育人思想,提出了“让每一堵墙都说话,让每一个角落都育人,让每一个人都成‘材’”的师生共同发展的环

境育人新理念,笃行“有教养、能适应、求和谐、创特色”的办学目标,致力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努力提高学校办学品味,使育才中学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在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等方面成效显著。

一、注重物质文化,奠定内涵发展基础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它可以使师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积极的暗示、感染和熏陶。我们充分发挥其环境育人、服务育人的功能,加强校园硬件建设,使师生在其间耳濡目染、日积月累,形成观念、化为行为,培养健康、良好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一)、合理规划,创设和谐育人环境

我校以建设“环境优美、功能齐全、文化浓厚、恬静雅致”的校园环境为目标,遵循“科学设计、合理规划、实用经济、舒适整洁”的原则,通过学校建筑物造型、绿色植物造景、人文景点设置,来塑造校园的整体形象,把校园整体规划为“四个区”,即艺术区、活动区、生态区和教学区。

艺术区:有构思巧妙的校门、古典诗词装点的围墙、造型美观的教学楼、硬化平坦的柏油路,以及别具一格的雕塑,处处都透射出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展现出育才中学的精神风貌;同时,学校环境以灰白色调为主,体现出高雅素洁、稳健久远、协调和谐的校园文化格调。

活动区:有宽阔平整、坚韧而有弹性的多功能塑胶运动场、种

类繁多的室内外体育健身器材,运动又休闲的乒乓球馆和健身房,无处不让人轻松愉悦,无处不让人留连忘返。

生态区:校门两侧有白桦挺立;教学楼周围有绿草相绕、树墙相环;植物园里有鲜花留香、白鸽展翅,自然环境与办学理念和谐一致,让学生感受到了强烈的人文气息。

教学区:是师生工作学习的场所,这里有醒目的校训、温馨的提示,有造型别致的插花、古朴典雅的壁挂、古色古香的盆景„„徜徉其中,看到的是勤奋的身影,听到的是琅琅的书声,感受到的是艺术的陶冶、激发出的是前进的动力。

如今,各种环境要素错落有致,相得益彰。师生漫步校园,树木苍郁,清风拂面,花香醉人,美景润心,情随景生。这样的情,这样的境,对师生来说,不仅有美与和谐的享受,也是心灵的净化与洗涤。

(二)、全力投入,优化现代教育资源

为了给师生提供一个优良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我们不断增收节支,多方筹措资金,进一步完善设施,修缮教学楼,更换教室桌椅,重建校门,大面积培植草坪、铺设步道转、硬化路面,建设塑胶运动场,配置大量健身器材,修建乒乓球馆、教师健身房,为全校师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休闲运动场所。

同时,我们大量投入,更新完善教育设施和教学设备,如今我们拥有两处独立的多功能厅,具备各类专业教室,其中,阅览室3个、理化生实验室4个、心理咨询室1个、音美活动室各1个、舞蹈教室

2个、微机备课室1个、微机教室2个、教职工活动室1个、多媒体教室22个。我们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还购买了新的办公桌椅、新建了理化生实验室、艺术合唱室、舞蹈室,购置了大量图书,如今,阅览室全天向师生开放,师生共同漫步书林,成为育才中学一道亮丽的风景。

另外,我们还加大信息技术教育的投入,积极营造“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进取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我们拥有现代演播室、计算机网络主控室、两个学生计算机室、电子备课室、电子阅览室等;育才中学的网站也已经开通两年,实现了教育信息的畅通、教学资源的共享。信息技术装备的投入,大大增强了校园设施中的科技含量,提升了学校的办学档次和品位,也为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新课程改革奠定了基础。

更加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以前瞻的眼光、独到的视角,建有抚顺市唯一一个史地专业教室,每个教室足可容纳一个班的学生上课,立体的写实教学,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我们还建有抚顺市唯一一个校史展室,置身其中,在了解校情的同时,又可以受到“爱家乡、爱学校”的教育,毋庸置疑地会增强师生对学校、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如今的育才中学占地面积26892平方米,绿化面积6000余平方米,拥有南北两座教学楼,基本建设体现了“人本发展、和谐发展”的教育内涵,为校园文化建设搭好了骨架,为学校的内涵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铸就精神文化,丰富内涵发展要素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育人目标的高度概括,是校园的点晴之笔。我们认真总结提炼本校优良传统,紧密结合时代精神,既体现对学生发展的关爱,又体现对教师发展的关注,遵循“品位、特色、怡和、创新”的学校目标,努力构建团结和谐、开拓进取、求实创新的校园精神文化,丰富和发展了学校的教育内涵。

(一)、拓宽渠道,提高整体师资水平

马克思说: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现代校园文化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活的因素,利用他们可以影响一大批的学生,从而使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发挥更大的教育功效,又可以使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同时也能成就自己。

近年来,我校为提升师资水平,把学校作为教师不断进步、终身学习的主阵地,把校本培训作为提高教师素质的主要途径,扎实开展了富有育才特色的校本培训活动,卓有成效。

学校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先后聘请专家来校做专题讲座,并组织骨干教师到北京育才学校参观、学习、考察,让大家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也带动了更多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成长。同时开展老带新的“青蓝”工程,帮助青年教师少走弯路,尽早进入教师角色,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

多年来,学校逐步建立和完善了校本培训制度,积极开展课堂

研讨、教科研案例分析、组织听评说课活动、现代信息技术培训、教师基本功大赛、教学大家谈等等。已开展了六个学期的“三同展示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一次次的演练,一次次的磨砺,让每一位教师深深感受到了成功的快乐,也让学校看到了丰收的希望。下学年,学校计划开设三者“论坛”,分别为“仁者”、“智者”、“学者”三论坛,我们期望通过这些活动能够对全体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校本培训的不断探索,激活了教师的智慧和思想,提高了教师的技能和素质,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精神需要。学校现有各级骨干教师29人,新抚区名师2人,占教师队伍的四分之一,他们相继获国家级、东三省、省级、市级、区级优秀课100余节,在2006年抚顺市教师基本功大赛中,关志伟老师一举夺取了“抚顺市语文学科状元”的桂冠,在2008年,我校佟明义和赖英慧两位老师分别摘取全国数学竞赛、辽宁省化学竞赛一等奖的桂冠,我校班主任在辽宁省班主任技能展示会上勇获团体第一名,从2006年以来,关志伟、赖英慧两位老师先后分别把抚顺市教育系统唯一两枚“五一劳动奖章”收入囊中。

学校始终注重调动一切能够调动的积极因素,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促进其效能发展。高素质的教师必然会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几年来,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社会满意度逐年提升。

(二)、科学育人,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

“人无弃人,物无弃物”。学校始终坚持朴素的“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一切”的办学宗旨,面向全体学生,采取多种形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质的提高,让学生在汲取知识的同时也在快乐成长。

1、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开展主题教育

几年来,我们坚持以“人文精神为指导,科学精神为基础”的方针,积极启动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努力营造一个“以美促德,以美益智”、艺术品位高雅、个性风格独特的育人环境,建构了六大系列的主题教育,使学生在有限的空间里能够接受到无限的美育。主要包括:

一是以“播种良好习惯,收获健康人生”为主题的“养成教育系列”,主要分布在教室、南一楼及草坪的文化牌上,其内容包括《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十不准、十做到”的内容,还有“中学生十个好习惯”、“中学生礼仪仪表”及“三大三爱”的内容等等,使学生理解“习惯就是素质”的内涵,从而养成遵纪守法、言行规范、文明自律、全面发展的良好习惯。

二是以“秉承传统文明,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的“传统教育系列”,主要体现在教学楼内展板风格的古朴典雅,内容包括南楼壁面的“八心八德”、南二楼的“传统美德”、北楼2-4的浮雕画、中楼梯壁面的古代诗人词人及其诗词等等,是师生了解、学习、传承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的园地。

三是以“培养健康心理,提升生命质量”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

育系列”。主要分布在南三楼,内容包括中学生应如何面对挫折与失败、中学生的人际关系之道、中学生如何培养健康的心理、如何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如何克服考前焦虑等等,学生通过学习、吸收、内化,可以正确认识自己,养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四是以“陶冶艺术情操,展现艺术特长”为主题的“成功教育系列”,主要分布在桃李园、撷趣园和教学楼展室内,其内容主要以学生作品及活动场景为主。在这里学生可以感受成功的幸福、品味实践之乐、畅谈人生理想、憧憬美好未来。真正发挥了“学习的场所、实践的基地、创新的乐园”的育人功能。

五是以“打造书香校园,塑造健康心灵”为主题的“经典文化教育系列”,主要分布在北教学楼,其内容主要是一些经典的古诗词。有《水调歌头》、《村居》、《春夜喜雨》、《过零丁洋》、《赠汪伦》、《望庐山瀑布》、《江城子》等几十首。把这些经典古诗词就放在学生眼前,让他们无时无处不受到经典文化的影响、熏陶和感染,让学生从小就与圣贤同行,伴经典飞翔。在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中净化灵魂、升华人格,让学生认同并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进而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六是以“深刻解读课标,提炼知识精华”为主题的“基础知识学习系列”,主要分布在北教学楼1-4楼,主要内容涉及语文、数学、物理和化学,同学们在有意无意的注意中,能够掌握很难刻意识记的知识点,帮助记忆,巩固知识。相信任何人来到展板前,都会不虚一行。

2、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活跃校园文化

(1)、坚持主旋律,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时事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增强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多年来,我们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与改革开放和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结合起来,以开学典礼、升旗仪式及重大节日、重大纪念日、重要活动为契机,开展了“秉承传统文明,弘扬民族精神”和“国不可辱、民不可欺、我当自强”教育活动;在“七一”或“十一”,开展“红色之旅”征文比赛等活动,增强了学生勤奋学习、爱国爱校、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加强社会主义公共道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我们开展了“塑造文明学生形象”活动,开展了“爱父母”、“爱学校”、“爱老师”、“爱老、敬老、助老”为主题的征文比赛、演讲比赛,大力开展实践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坚持“爱心救助”、“社区援助”、“一助一”、“环保卫士”、“学雷锋讲奉献”活动。这些活动引导学生崇尚团结、学会感恩、友爱、互助、奉献的精神,弘扬了助人为乐的优良传统,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3)、全员参与校园文化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应使每个人都是校园文化主旋律中的一个音符,因此,我们在引导教师积极参与的同时,还在学生中开展了“校园文化知识竞赛”、“班级文化建设”、“文明班级评选”等活动,激发了他们爱我校园、美化环境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4)、用先进文化覆盖整个校园。我校充分利用育才之声广播站、读书征文比赛,法制、安全、交通知识讲座等丰富多彩的形式,使校园到处充满浓郁的人文气息和学术氛围。还有优秀班级评选、主题班会等活动以及广播站每周的“校园漫步”、“名作欣赏”、“文化沙龙”等节目,都深受广大学生喜爱。另处,我校还在各班级每学期进行一次优秀学生评选活动,包括: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优秀团干部等等。这样既弘扬了先进文化,营造了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又使先进文化覆盖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甚至还影响了不少学生家长。

(5)、开展多彩的校园活动,丰富文化生活。文化艺术活动对于丰富学校文化生活、营造文化氛围、展现学生风采、陶冶学生情操有着重要作用。多年来,我们加强了学生艺术团体的建设,成立了学生“追梦”话剧团、“晨曦”合唱团、“佳星”舞蹈队、“文轩”书画社等兴趣小组;针对初中生心理特点,开设了以“心语小屋”为名的心理咨询室,安排具有专业水准的心理教师,定期进行心理讲座和心理咨询,开通“心灵之约”热线电话,为学生排解心理困扰,释放心灵压力。

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我们每年都举办文体艺术节,广泛开展各种竞赛活动,如诗歌朗诵会、合唱比赛、舞蹈比赛、球类比赛,及书法、绘画比赛等等,开发了学生潜能,张扬了学生个性,让学生得到了展示自我的机会,体验到了实现自我价值的喜悦。尤其是2006年的第二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汇报演出,是近年来我校最高水平的一次汇演。组织、选项、表演,都是史无前例的精彩,在场的市区领导交口称赞,辽宁电视台、抚顺电视台、抚顺日报社等多家媒体给予高度关注和评价,从而提升了学校的影响力。

(三)、发展特色,彰显独特育才个性

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在先进办学理念和科学教育思想的指引下,凭借雄厚的师资力量、完备的教育设施及优化的育人环境,形成了国防、体育、艺术三大特色教育,确立了明确的发展目标,脚踏实地的开展工作,培养了大批名优教师和富有特长的学生,积极营造国防校园、运动校园和艺术校园。独树一帜的规范的特色教育,传承了校园文化,凝聚着师生的品格,体现了育才师生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我校三大特色教育不但个性独特,而且师生参与面广,发展稳定。1995年开始,我校把国防教育作为一项特色内容,成立了抚顺市第一所少年军校,10多年来,我校以少年军校为有效载体,以军训、课间操、国防运动会、课堂渗透为主要形式,使国防教育蓬勃开展,成效显著。

特色之二是体育教育,90年代我校就享有“辽宁第一操”的美誉,极具特色的大课间和课外体育活动是我校10多年来一贯坚持的传统,曾获得“省课间操活动先进学校”的殊荣,近年来,学校更是把体育工作作为学生健康成长的突破口,坚持“健康第一”,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发扬传统田径项目,提高了学生健康指数。

从2005年起,我校以文体艺术节为主要形式,确立了艺术特色

教育,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丰富了校园文化。

我校的特色教育是内在教育力量的综合体现,具有可圈可点的示范性。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少年军校示范校”、“全国国防教育先进单位”、“全国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辽宁省美育教育名校”等荣誉称号。

一大批教师在全国、省、市、区级教学评优课中表现不俗,学生在各级学科竞赛中亦成绩优异,成绩的取得凝结着几代育才人的辛勤汗水和集体智慧,使我校成为社会普遍认可的窗口学校。

(四)、提炼精神文化,培育育才校园精神

我校注重营造民主、平等、向上的学习氛围,建立宽松、和谐、愉快的学习环境。提倡心灵美、语言美、仪表美、行为美。鼓励师生善于学习、勤于钻研、敢想敢为、勇于创造,形成一个积极高效的整体育人环境。

学校已形成一种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情感交融、协力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尊重学生人格,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意识与自主精神。每个教师都力求成为一名服务者,用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优秀的个性品质和良好的艺术修养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感染学生,以渊博的知识、优雅的教学艺术来开发学生潜能,让学生在融洽的师生氛围中健康的成长。

同时,我们注重强化教师的教学过程,要体现全过程愉快、全方位和谐。第一,改革课堂教学,创造一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使学生能充分显示自己的潜能。第二,重视情感教育和心理品质培养。第三更新教学手段,整合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多媒体现代化教育手段,给学生一种全新的感觉,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第四,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审美情境,达到教学过程与审美过程的和谐统一。

建设良好的校园精神文化,把师生的意识形态提到最高境界,还体现在校风、校训、育才精神上,精心打造学校的精神品位和文化底蕴,培育育才校园精神,即自信、自强、自豪。

我们的校风是重德 精业 严纪 创优 我们的校训是尊师爱校 学会做人 努力成才

三、完善制度文化,提供内涵发展保障

如果把校园文化建设看成一个整体,比作一个完整的人,基本建设是躯体,环境建设好比外衣,精神建设是眼睛,那么,制度建设就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大脑和灵魂。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即是广大师生的行为准则,又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俗语说: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建立规范有序的管理机制,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是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实现教育目标的必要保证。我们学校始终强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约之以规”,铸造出刚柔相济的“合金”式规章制度,使之既能起强制作用,又能发挥激励规范的作用。我校建立健全了科学的管理制度,做到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学校重大事项的决策和实施,能够按章办事,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学校管理实行民主管理、自主管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近几年来,我校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班子成员经

常学习有关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文章,多次就校园文化建设问题进行研讨。并在此基础上,合理规划,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制订了《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教育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精神文明创建实施方案》、《文明班级评选方案》、《党风廉政建设实施意见》、《师德教风建设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安全工作的实施方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实施方案》等,为促进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指明了方向,为学校的内涵发展提供了保证。学校基本形成了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生动活泼的制度环境,促进广大师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总之,我校通过建设具有自己特色的校园文化,有力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促进了学校的内涵发展,为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提升注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我们还将继续探索校园文化建设之路,更深刻全面地解读教育内涵,更有效地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实现教育内涵,不但“让每一堵墙都说话,让每一个角落都育人”,而且“让每一个人都成‘材’”。

最后,我引用宋代朱熹的《观书有感》一诗与大家共勉,同时,也用这首诗来表达我对学校内涵发展与校园文化关系的理解: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以上是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一些做法和思考,不当之处,敬请领导和专家批评指正。谢谢!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抚顺市育才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经验介绍

一、注重物质文化,奠定内涵发展基础

(一)、合理规划,创设和谐育人环境

(二)、全力投入,优化现代教育资源

二、铸就精神文化,丰富内涵发展要素

(一)、拓宽渠道,提高整体师资水平

(二)、科学育人,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

(三)、发展特色,彰显独特育才个性

(四)、提炼精神文化,培育育才校园精神

三、完善制度文化,提供内涵发展保障

第五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魏传光

关于学校内涵发展的概念,目前尚无确切定论,但一所名校的成长离不开其深厚文化底蕴的积淀,正所谓“名校的一半是文化”,它体现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方面、更体现在精神文化方面。物质文化反映了学校建设的外在美观程度,制度文化体现了学校管理的优质化,而精神文化则成为学校的“主心骨”,体现了学校成长的价值和实质,也就是我们平常从管理学角度所讲的“环境反映文化”、“制度决定成败”、“学校精神创造持久生产力”。可见,我们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关键在于抓好学校的文化建设,在于铸造学校的“精神和灵魂”,这样的学校才是创办优质教育的窗口,结合本校的实际发展状况,我认为,要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应因地制宜,因校而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

一、让“办学理念”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航标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一所学校要树立自身的品牌,必然要求具有科学的办学理念。

学校内涵的发展,首先要从教育思想的源头抓起,从本校的实际出发,全体师生共同提炼学校的办学思想,形成“人本化、前瞻性”的办学理念,并发展成师生共同的愿景。积极宣传倡导学校精神,以此激励师生努力进取。并从学校的办学传统和现实教育资源中提取有特点的基因,使之升华为学校共识的价值标准。并积淀为学校优良的教育传统和校风、教风、学风,以此引导学校、教师、学生的良性发展。

我校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切实加强学校文化建设,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认真落实五年规划,努力实现“把孙镇一小办成全市教育现代化的窗口、教育科研的基地、素质教育的典型”的总体办学目标。

二、让“文化建设”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丰厚底蕴

文化建设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本质所在,学校的高楼大厦和管理的规范化并不能体现其存在的价值,其文化底蕴深厚程度及文明传承的历史才真正体现出其存在的全部意义,也代表着学校内涵发展的历程;这好比一个健康 的人,他仅仅有健壮的体魄(物质条件),合理的习惯(生活规范)还不够,还必须有良好的精神风貌和理想信念,它才真正代表着这个人的生命和价值,我们才说这个人有“内涵”。

学校文化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实现:

1、要注重学校精神文化建设,增强学校凝聚力。精神文化建设要与学校办学理念相统一。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敢于争先的进取意识;爱岗敬业的师德风范;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是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2、注重制度文化建设,增强学校的影响力

制度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发展的动力系统。办学行为的规范、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序运行与创新,都必须依靠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它是一个不断朝着民主管理和依法治校相结合的方向迈进的历程。制度文化又是学校的基础文化,也是学校内涵发展所必需的内容。在制度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做到:制度要健全、要合理、要体现严肃性、要体现延续性、要以人为本、要因事而宜,因人而宜。并且善于用制度规范人,保证学校有一个健康的工作秩序;用制度激励人,以调动和保护教职工的积极性;用制度培育人,以增强教职工的遵纪意识、守法行为。

3、环境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有形载体,学校环境文化是一种潜在的课程,是学校内涵的外在表现,建设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对学校的环境文化进行整体规划。坚持环境文化建设的“文化品味、人文精神和时代气息”,力求“突出特色与个性,突出人文与科学”,努力融情感陶冶、人文关怀、生命价值于其中,以适应新课程对学校环境文化生命性的要求。

重点进行两方面建设。一方面是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建设“整洁、规范、和谐、文明”的校园。另一方面是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准确把握学校文化建设方向,坚持民族性和时代性相结合,实现“让每面墙壁说话,让每个角落育人”,让“激励、关爱、和谐、文明”在整个校园里“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真正实现环境育人,催人奋进,鼓励创新。

三、让“教师的成长”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基石

教师的发展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基础,是促进学校和学生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学校内涵发展的主要积绽者,没有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

木;没有教师的发展,学校的发展也失去了有形的支撑,成了空中楼阁。在教师发展方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校本培训工作,“抓全员培训,重骨干示范,促整体提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①.深入实践“快乐教学”理念,构建“快乐课堂”教学模式,总结推广“快乐教学”方法。

②.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分层互动、研训一体”的校本研修模式,有效推动教师个性发展。

③.完善校本课程体系和综合实践活动体系,广泛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建立学生个性发展评价机制,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

④.建立教学活动体系,包括专题教育活动和九项精品文化活动,丰富学校文化生活。

⑤.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学生体质达标率逐年提高。

2、加强对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以不同类型的教研会及优质课评选活动为平台,以各种“教学新秀”、“能手”评选活动为契机,开展着有成效的培训提高工作,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示范作用,打造名师;

四、让“德育活动”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活力

活动是学校的生命,德育活动是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它从学生的角度体现着学校内涵发展的外在形式:

①.构建生活情境德育模式,探讨基于现实生活的德育方法,走进学生心灵,引领学生的精神世界走向真、善、美的崇高境界。

②.深入开展行为习惯教育,以《习惯银行》课程实施和传统教育训练为抓手,加强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学生行为文明达标率达到90%以上。③.加强班级建设,营造浓厚的班级文化氛围,鼓励班主任争创德育特色班级,班级管理提高到新的水平。

4.完善德育活动体系,统筹安排好各种专题教育活动、常规教育活动及九项精○品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活动的育人功效。

五、让“教学及科研工作”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动力

教育教学是学校存在的基础,教育科研是学校内涵发展的不竭动力。

(一)、加强对常规教学工作的过程管理:抓好备课,上课、批改、辅导、考核等工作;

1、要强化校长周例会制度,指出上周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部署下周工作。

2、要强化校级领导听课、评课、指导工作。要深入教研组指导教师教研工作。

3、要强化课堂巡查,建立课堂巡查制度,制定巡查记录,确保教师正常授课。

5、要强化常规检查,包括定期和不定期检查,使教学过程得到有力保障。

6、要强化课内外训练,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下大力气开展教育科研活动,为学校内涵发展提供支撑点,要加强过程管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抓好课题承担教师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课题实践能力; 二是开展好“小问题、大教研”活动,建立好教科研工作的切入点;

三是开好各种教研会,给教师提供展示教研成果的舞台,促进教研活动的良性发展;

四是抓好课题实施教师的课题日常实践工作,做到实施过程中实施方法的科学规范,确保课题实施的质量;

五是做好课题实践教师实践材料的收集整理工作,阶段总结工作,以确保课题实践成果的积累和完善。

六、让“特色校建设”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亮点

学校的特色化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必然表现形式,同时它也为学校内涵的发民增添了亮丽的风景,是学校内涵的真正灵魂,创建特色化学校的寻求途径并不简单,也不雷同,应经历这样一个过程:

1、进行准确的自身定位,从而形成鲜明个性,固化并彰显出特色,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是一所学校生存和发展、创建品牌的基础。

2、要建立特色化的培养模式,并保持长时间的相对稳定,首先要打好学生质量的基础,这是学校的真正品牌,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建立稳定的培养模式、形成自己的课程体系,这是学校的质量承诺得以兑现的过程保障。它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规格与质量。“培养模式”是一所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千万要避免人云亦云,把无色当特色。

3、要在即定目标的指引下坚定不移的进行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它的特色校创建的保障,总之,学校内涵的发展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要在不断的总结、规划、探索和实践中固化形成。

下载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内涵发展(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内涵发展(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强学校文化建设 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加强学校文化建设 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山阳县高坝店镇第一初级中学申请五星级文化校园申报材料 一、基本情况 山阳县高坝店镇第一初级中学,是一所全日制公办初级中学。坐落在高......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发展的软实力(本站推荐)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发展的软实力 郭秀华 (常州铁道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办公室江苏常州213011) 摘要: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软实力的充分体现,高职院校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办出......

    立足本职工作提升学校内涵发展

    立足学校实际 提升学校内涵发展 马莲渠中学何跃兵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强国必先强教。优先发......

    学校内涵发展[最终定稿]

    学校内涵发展的认识重庆市江北区蜀都小学〃陈戈亮办教育就是要办有品位的学校,有品位的学校是内在发展较好的学校,学校内涵发展是增强教育强势发展的血液,循环于学校整个躯体之......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提升学校办学品质

    实施“广东省提升500所普通高中办学水平和特色学校建设”之校园文化建设材料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办学品质 湛江农垦实验中学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提升学校文化品位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提升学校文化品位 南城中心校校园文化建设汇报材料 根据高平市教育局关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南城中心校注重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几......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泾川县2008年优秀科技论文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办学品位泾川二中荆玮21世纪不仅是一个创新的世纪,也是一个文化的世纪。文化弥漫于我们生活的周围,社会上的每一个人......

    努力提升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五篇范文

    努力提升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我校始终遵循国家教育方针,确立了明确的办学指导思想和育人目标,学校有明显激励作用的校训,有言简意赅的校风、学风、教风的文字表述,形成了鲜明的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