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校门口交通安全问题的研究》听证词
公民教育实践活动
关于学校门口交通安全问题的调查与研究
一、我们的问题
各位听证员、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们是南京财经大学附属小学四(3)班的学生。我叫**,我叫**,我叫**„„
首先,让我们组来汇报——我们的问题。在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开始时,大家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利用课余时间走进社区、走上社会,用我们的眼睛观察社会,发现问题。我们在全班同学搜集的问题中归纳出包括空气污染、机动车不守交规、学校门口交通安全问题等几个大家最关注的公共政策问题。最后,在我们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全班投票表决,在同学们提出的众多选题中,我们选出了离同学们每天的学习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关于学校门口交通安全问题的研究”,作为这次公民法制教育实践活动研究的课题。
我们学校和金川河相邻,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学校大门开在狭窄的东妙峰庵巷里,要想从学校到达宽阔的铁路北街,必须得穿过窄小的东妙峰庵巷、走过金川河上的小桥。
每天到了放学时间,全校23个班级、一千多名学生排着路队陆陆续续走出校门时,就能发现家长们挤在窄窄的道路两边和金川河的桥头翘首以盼;路上早已停满了接送孩子的自行车、电瓶车,甚至还有汽车。有时再遇上经过此处的其他社会车辆,东妙峰庵巷里真是堵得水泄不通,常常使得班级路队要和汽车抢路走,原本只有50多米的路程往往要走上几十分钟,学生安全令人担忧。
看了这些现象,我们不由得想到,学校门口的交通拥堵,应该也是家长为之头疼的问题。为了进一步了解家长的想法,我们又分别对问题相关的主角——家长、学生以及学校老师进行了采访。据我们调查统计,100%的家长都认为学校门口的交通拥堵严重或非常严重,学校老师也很重视这个问题。大家认为造成这种拥堵现象的主要原因是⑴人车太多。⑵家长等候没有秩序,车子随便停放。(3)学校门口个别小商小贩一到上学放学高峰期时就会出现。(4)学校门口缺乏相应的交通管制,路边可以随便停放附近小区居民的私家车,各种各样的车辆在任何时间都可以自由经过学校门口。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有些同学还没有从心里认识到拥堵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他们一离开班级队伍就四处乱跑,反而增加了安全的隐患。而令人觉得可喜的是学校领导已经注意到学校门口的交通拥堵情况,并加强了对于学生们的教育,也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但目前来看还是不够的,还需要从根本上解决学校门口的交通安全问题。
我们全班同学经过民主分组后,便开始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一系列活动,希望通过我们的调查研究,能够改善我们学校门口的交通状况,让同学们每天平平安安进校门,平平安安出校门。我们组的汇报完毕,下面请听证员提问。
谢谢听证员,接下来请下一组同学为大家汇报。
二、现行政策
各位听证员、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叫**,我叫**,我叫**„„,下面请听我们组的汇报。确定了班级研究的问题后,我们通过多种渠道、运用多种方式搜集相关的政策法规。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指导下,经过分析得出优缺点如下:
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三章第三十四条规定:
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院门前的道路没有行人过街设施的,应当规划人行横道线,设置提示标志。
该条政策的优点是:明确规定了学校门前应当设有人行横道线、提示标志牌等交通安全设施,保障师生安全。
该条政策的缺点是:规定不够细致明确,未能说明学校门前多远距离是设置交通安全设施的范围。此外,现实情况是很多学校处于小街小巷的特殊地理位置,对于这种无法设置交通安全设施的地点,政策中没能针对具体情况进行规定。
2、《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章第五十六条和第五十九条分别规定:
机动车应当在规定地点停放。禁止在人行道上停放机动车;在道路上临时停车的,不得妨碍其他车辆和行人通行。
非机动车应当在规定地点停放。未设停放地点的,非机动车停放不得妨碍其他车辆和行人通行。
这两条政策的优点是:对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停放做了明确规定,特别指出了临时停车的注意事项。
政策的缺点是:第一,虽然规定了禁止随便停放车辆,但现实生活中违规停车的现象屡见不鲜,虽有法律规定,但“有规少管”。第二,法规指出车辆应在规定地点停放,但像学校这种周边缺少停车场、家长接送孩子临时停车的问题,并没有提出有效解决方法。第三,法律规定的“不得妨碍其他车辆与行人通行”的字句过于模糊,对于如何界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观标准,给执行造成一定困难。
3、《南京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第二章第八条规定: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督促对中小学校,幼儿园的交通安全教育,严格校车管理制度,落实交通安全责任。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中小学校,幼儿园门前的交通秩序的管理,中小学幼儿园应当给予协助。
该条政策的优点是:对学校门前的交通秩序管理进行了专项规定,强调了重要性,并明确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为责任单位。
该条政策的缺点是:第一,政策中缺少对周边车辆及人员的约束规定。第二,在如何加强管理方面太过笼统,没有细则化。第三,缺少具体的配合管理措施。
4、《义务教育法》第三章第二十三条规定: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依法维护学校周边秩序,保护学生,教师,学校合法权益,为学校提供安全保障。
该条政策的优点是:
对学校周边的秩序提出了要求,有了法规约束,为学生和教师的安全提供了保障,维护了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合法权益。
缺点:缺乏对学校周边交通秩序维护及其责任管理部门的规定,同时,在这条法规中,也没有具体的可执行措施。
我们组的汇报完毕,下面请听证员提问。
谢谢听证员,接下来请下一组同学为大家汇报。
三、我们的方案
各位听证员、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叫**,我叫**,我叫**„„,下面请听我们组的汇报。针对大家的调查与发现,我们班的同学又走访了学校校长室、交警大队等单位,听取相关负责人的情况介绍,请他们提出分析意见,并且结合我们自己的研究,提出班级方案。
首先,在采访了学校主管校园安全的王校长和魏主任后,我们整理出学校为保障同学们上学、放学安全已经采取的措施:
措施一在靠近校门一侧路边设置隔离杆,防止附近居民的机动车违停阻挡上学通道;在地面画置黄线,提醒同学们沿线内行走上学。
措施二每当上学、放学高峰学校派出保安和护导老师维持秩序,并邀请家长义工参与路队管理。
措施三加强各班路队管理,将路队接送点设置在宽阔的铁路北街上,要求同学们到达路队点再解散,倡议家长不要拥堵到学校门口。
在此基础上,我们又提出了自己的设想:
方案一上放学高峰期间巷内机动车禁行
早上7:00----8:00是上学的高峰期,而下午3:00---4:00是放学的高峰期。在这两个时间段东妙峰庵巷里学生、家长和接送的车辆十分密集,社会车辆来来往往,最易发生交通事故。建议交通管理部门在此期间对东妙峰庵巷实行社会车辆禁行。
这个方案的优点是:能够有效控制上学、放学时间学校门口的车流量,将道路让行给学生和家长,有效保证安全。
缺点是:东妙峰庵巷内有诸如八中、小天使幼儿园、挹江门卫生院、财经大学宿舍等多个单位和小区,如果禁行,该时间段要进出这些地方的车辆都将无法通行,会造成居民生活不便。
方案二开辟学生专用通道
可以在现有路面一侧黄线区域基础上开辟出一条学生上学、放学的专用通道,供路队通过。学生专用通道附近竖立警示牌,提醒过路行人和车辆注意。
这个方案的优点是:专用通道可以有效地将人车分流、学生与家长分流,保障学生通行的畅通和安全。
缺点是:东妙峰庵巷本身是个狭窄的巷道,两辆车并行都十分困难,如果再开辟出一条足够宽的学生通道,必定会对车辆通行造成影响。
方案三将东妙峰庵巷设置为单行线
由交通管理部门规定,学校门口的巷子车辆只能由东向西或由西向东单向行驶。
这个方案的优点是:机动车单向行驶能避免上放学高峰期会车给学生通行造成的阻碍,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巷内通行的机动车数量。
缺点是:东妙峰庵巷的单行限制势必会造成其他临近几条小巷的通行压力,并且机动车的单向行驶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校上学、放学交通安全问题。
方案四学校分年段采取错时放学制度
这个方案的优点是:分不同时间放学,可以避免学生和家长人流高峰的出现,有效缓解学校门口道路拥堵的问题。
缺点是:不同年段在不同时间放学,对学校来说,安排课务有一定难度,并且这样会使得学校放学时间段拉长,不太便于管理。另外,错时放学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放学期间校门口的交通安全问题,但同学们上学的安全却无法顾及。
四、我们的行动
各位听证员、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叫**,我叫**,我叫**„„,下面请听我们组的汇报。设计出班级方案之后,我们希望获得相关政府部门的认可,也希望寻求更多的人对我们这次活动的支持,因此立即行动起来,我们的行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学校内部加强宣传与发动,号召全体师生齐心协力,为解决拥堵问题而努力。为此,我们执笔起草了面向同学的倡议书,面向学校领导和老师的建议书。他们的建议书和倡议书分别由我们组的同学发放到学校领导、老师和同学们手中。我们在倡议书中号召全体同学学习交通安全知识,遵守交通规则;放学时排好路队到指定地点解散,并说服家人在指定地点等候;尤其告诫同学
们不要在学校门口的小摊上逗留。
我们还在建议书中诚恳地向学校领导和老师提出了几点建议:
1、建议各个班级坚持组织好放学路队,加强路队纪律教育,监督同学们一律到指定路队点才能解散,不得中途离队。
2、建议学校校长室和各年级组对放学路队加强监管与检查。
3、建议学校红领巾岗哨同时担负起对于放学路队检查与评比的责任。
4、建议在不影响学校课务安排的基础上,能一定程度地采取错时放学的方法。
我们以板报和演讲的形式在校园里广泛宣传,使同学们充分认识到拥堵现象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与严重危害,从而自觉自愿地做一个守秩序,重安全,讲公德的好学生与好公民。让大家都积极参与到我们班的行动中来,为维护学校门口交通安全出一份力。
我们行动的第二个方面主要体现在:向家长发起倡议,号召家长和学校密切配合,一致行动,为创造安全有序的校门口交通环境而努力。为此我们执笔撰写了《给全体家长的一封信》,并由我们组的同学在上学、放学时散发到家长手中。在信中,我们恳切地表明,只有良好的上学、放学秩序才能有效地保障同学们的安全,家长们与其不放心地拥堵在学校门口,不如有序地在路队点接送,这样才是对自己孩子和其他孩子安全负责任的做法。
行动的第三个方面是向相关政府部门积极谏言。我们将制定的班级方案以电子信件的形式发送到南京交管局局长信箱,同时,我们还与负责管理学校门口交通安全的南京交警五大队积极联系,反映我们的想法,提出我们的疑问。
第四,我们还把行动落实在我们自己身上,主要体现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以我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路队纪律影响其它班级;以我们讲安全、守秩序的自觉行为影响家长的行为。
我们的所有行动得到了大家的支持,这给了我们更大的信心,将行动继续进行下去!我们组的汇报完毕,下面请听证员提问。
第二篇:“校门口交通拥堵现象研究”方案设计指导
“校门口交通拥堵现象研究”方案设计指导
活动背景和设想:
每天早晨上学高峰时间,校门口马路边停放着送孩子上学的各种机动车辆,同时夹杂着非机动车及人群,造成了交通的不畅,每当这个时候,大小机动车车辆都要被迫从人群中挤出去,直接威胁学生的人身安全;下午放学时,围在校门口的私家汽车、接学生的营运车、电动车、自行车和行人,再加上蜂拥而出的学生流,把门口的马路挤得水泄不通;这样相似的一幕幕在我们学校门口上演着,校门口交通苦不堪言已经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话题。
本次活动,为期两个星期10个工作日学生在自行自主进行实践活动.就整个“关于校门口交通拥堵问题研究”的综合实践活动而言,历时时间至少一个月,学生需要经历这样的过程:选题与初步方案设定——自然观察,调查研究等一次活动——方案制定(本课为这一段的指导,主要是方法指导)——二次活动,以及成果撰写——活动交流与评价,本节课为方案设计指导课,通过活动,设计一份相对科学的活动方案,课后再请学生开展正式开展课题研究类实践活动。活动旨在通过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掌握调查、观察、随机和定人采访等一些发现并解决问题的方法,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使他们懂得:作为一个社会人,关注一些不良社会现象并积极努力去改进它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活动目标:1.学生通过自行观察、调查,访问等实践活动,了解校门口的交通存在问题,本节课请学生将自行活动中运用的方法和得到的现象以归纳的形式表达与交流。
2.通过课堂活动,指导学生掌握抽样问卷调查、定点定时观察、随机和定人采访等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为学生更有效的开展此类综合实践活动提供帮助。
3.本课时,不仅要培养学生关注社会不良现象的责任心,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引导学生用科学的视角看待并解决问题;更强调:通过合理的方法指导,锻炼学生成功开展科学研究并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
活动准备:1.教师课件制作
2.学生初步运用调查、观察、采访等方法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关注校门口交通状况
活动过程:
课前活动“我的发言台”
各小队介绍自己
一.谈话导入,提出问题
1.出示校门口交通拥堵照片,学生观察后思考:校门口这条马路存在什么问题? 学生活动:甲、乙、丙„„
2.揭示课题:我们在思考——校门口交通拥堵现象研究指导
校门口为啥这样堵呢?
二.学生课前活动汇报,教师方法指导
(一)1.小队一:采用“观察记录法”,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情况汇报
2.教师指导:“观察法”
在自然状态下想要了解一些真实的情况,采用“观察法”是一种很正确的方法。观察法在运用时,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观察要有目标,这个目标可以作为观察内容的标题;
2)对被观察者的情况记录可以设计一张观察表,注明观察的时间、地点、观察者;
3)观察表中的栏目由“观察的具体时间”和“被观察者的实际情况记录”两部分组成;
4)观察表的下面还可以添加这样一个栏目“我们的分析与思考”,用于观察结束后观察者对观察到的内容的分析以及提出的建议等。
(二)1.小队二:运用“问卷调查”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汇报
2.教师指导“问卷调查法”:
1)问卷调查一般由“写在前面的话(导语)”和“调查问题”两部分组成2)导语要简明扼要,交待清楚此次调查的目的要求,并要向接受调查问卷的人表示感谢;问题表述要明确有针对性
(三)1.小队三:在校门马路上随机采访情况汇报
2.小队四:小队成员定人采访情况汇报。
3.教师指导“采访法”
1)萧山日报小记者现场采访指导同学
2)高棋奇指导同学写“采访方案”
3)采访方案示例出示
三.运用方法,设计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小队一:运用“观察法”设计活动方案
小队二:运用“调查法”设计活动方案
小队三:运用“采访法”设计随机采访计划
小队四:运用“采访法”设计定人采访计划
四.各小队讲解活动方案设计思路
五.教师小结
第三篇:校门口的交通调查和建议
校门口的交通情况调查和建议
为了准确了解我校门口的交通基本情况,维护教学服务,保护学生人身安全,请您认真填写,感谢您的理解与合作!
一、基本情况调查
1.您所在单位:
2.您孩子在的年级:
3.您感觉学校门口交通速度如何:
□ 很快□ 快□ 一般□ 慢□ 很慢
4.您孩子的怎样上下学?
□ 接送
□ 独立上下学
5.您经常在校门口接送孩子地点是(可多个):
6.您是否通过交通工具接送孩子上下学?
□ 是用什么方式:
□ 否
7.您是否在学校规定地点接送孩子?
□ 是□ 否
8.您感觉校门口的交通是否对学生人生安全构成威胁吗?
□ 是□ 否
二、校门口交通情况调查
9.您是否愿意孩子单独上下学?
□ 是□ 否
10.您会选择什么方式接送孩子上学?(可以多选)
□ 自行车□ 三轮车□ 轿车□ 步行
□ 其他
11.您接送孩子上学时,希望优先通过以下哪种方式?
□步行
□ 人力车
□ 动力车
12.您对学校门口交通满意吗?
□比较满意□ 基本满意□ 从不满意
13.您希望学校门口在上下学时,是否同意临时车辆禁行吗?
□ 是□ 否
14.您是否愿意将自己的孩子送到上校门口指定地址集合?
□ 是□ 否
15.您认为目前校门口交通主要问题在哪:
三、校门口交通服务调查
15.您在校门口交通中最希望获得谁的服务(可多选)
□ 警察□校园保安
□ 志愿者□ 教师
□ 其他
16.请您按满意程度对目前维护校门口交通的参与人员排序(填写1,2,3……)
□ 警察□校园保安
□ 志愿者□ 教师
17.您希望以何种方式参与校门口交通建设:
□志愿者□ 自觉遵守规定
□ 参加校车□ 培养孩子独立性
□ 其他
18.您对校门口交通有什么建议:
第四篇:农村儿童交通安全问题(定稿)
贵州偏远地区农村儿童上学交通问题及对策
贵州由于自然环境和山区村寨居住分散等客观原因,造成部分农村学生上学路途远、乘车难,加上近年来大规模的“撤点并校”,贵州适龄儿童就学面临的困难更大,交通安全问题更突出,不少原本能就近人学的农村儿童及其家庭陷入求学困境,并由此滋生出许多农村教育新问题,关注贵州农村儿童上学交通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一、贵州农村儿童上学交通现状
(一)贵州农村儿童上学存在乘车难的问题
据统计,贵州目前有农村小学12071所,九年制学校440所,全省农村小学生42.3万人,其中寄宿生只有21.43%。除去家住校点村寨的小学生,保守估计全省至少有超过20万的农村小学生上学面临交通问题。
我省地理位置特殊,山地和丘陵占全省总面积的92.5%,是全国唯一一个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这给贵州的交通造成极大的不便。十一五期间,随着我省农村公路建设投入不断加大,我省农村道路建设快速发展,“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的目标有望在2012年实现。但是由于资金限制及山区村寨居住分散等客观原因,农村公路整体技术等级较低,一些边远地区的村寨目前尚未通车,相当大一部分农村儿童存在上学乘车难的问题。有些地方虽然家校直线距离并不远,但是由于许多村没有公路通中心校,学生到学校往返要步行十几里甚至二三十里,既费时又危险。有些地方交通虽然便利,学生能够乘坐交通工具上学,但是出于经济困难、过往客车少等原因,很多学生只能乘坐农用车或自己骑自行车上学。农村孩子上学的交通安全问题成为家长和学生的一块心病,家长普遍反映每天孩子一出门就开始担心,一直到看到孩子安然无恙的回来,一颗揪着的心才落下来。我省农村儿童上学乘车难的问题十分突出。
(二)贵州农村儿童上学交通安全问题突出
近来各类接送学生车辆安全事故频发,农村儿童上学交通安全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全国各地的农村不同程度地存在学生上学交通安全隐患,贵州由于经济发展落后,这种情况尤为严重,农村学生上学交通安全形势十分严峻。由于上学路程越来越远,小小年纪的学生,不得不长途跋涉,在学校和家庭间奔波,造成了交通安全方面的新情况、新问题。
目前,我省农村接送学生的交通工具五花八门,安全隐患突出。为了解决学生长途往返的问题,学生家长伤透了脑筋,想方设法动用现有的条件和交通工具。由于远离学校,学生的交通费用持续攀升,从而加重了家长的负担,为了节省费用,又没有合法车辆可乘,一些家长选择骑自行车或驾驶摩托车接送孩子,而大部分没有家长接送的学生只能乘坐农用车、微型面包车、机动三轮车、摩托车三轮车、拖拉机改装的“小客蓬”等低等级、不合格的运输车辆上学,交通工具可谓“五花八门”。因为这些车辆的价格便宜,且招手即停、非常方便,成为学生的“首选”。但是这些接送学生的农用车大部分车辆手续不全、车辆状况不良,存在较大事故隐患,直接危及学生安全。部分车辆驾驶人属无证驾驶,并且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守法意识淡薄。一些接送学生的司机在利益驱动下,忽视安全,效益至上,只追求利润,严重超员超载,甚至病车上路,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后果不堪设想。另外,部分低龄学生独自骑自行车上下学,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我省农村儿童上学交通安全形势十分严峻。
二、贵州农村儿童上学交通问题成因
(一)“撤点并校”导致许多儿童上学远、乘车难
近年来,随着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和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农村学龄儿童大量减少,为了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对农村教育资源进行整合,自2006年起我省教育部门开始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对农村中小学进行布局调整,主要是撤并生源减少的农村小学,把学生集中在乡镇中心小学。“撤点并校”出发点是好的,目的是让教育资源集中利用,让农村孩子享受更好的教育,但这一政策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十分突出,其中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导致很多农村学生上学路途变远。以黎平县高屯镇潭溪、猫耳塘、姜家屯、牛栏冲、富家榜几个村为例,以前这几个村都设有村小,学生就在家门口上学,近年来,由于村里学龄儿童大量减少,当地教育部门出于整合优势教育资源、集中力量办学的需要,陆续把猫耳塘、姜家屯、牛栏冲、富家榜小学点撤销,一同并入学生人数较多的潭溪小学。考虑到学生上学路途远,每天坐车上下学不方便,潭溪学校在4-6年级的学生中实行寄宿制,学生只需周末回家,而低年级的学生由于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学校不提供食宿,不得不每天往返十几、二十几公里去上学,给学生的学习生活造成了极大的不便。猫耳塘、姜家屯、牛栏冲、富家榜这几个村虽然有直通潭溪村的乡村公路,但却并没用符合安全标准的直达客运车,家长们只有利用自家的农用车或摩托车接送孩子,长年累月家长不堪重负。而村里大部分的留守儿童,没有家长接送,上学乘车难的问题更突出。村里只能选择让在村里和县城间跑客运的小型面包车每天接送孩子,每个孩子一次2元钱,一个6人坐的面包车每天要挤满20几个孩子。由于早上8点至9点,是客运高峰,从村里到县里办事的人比较多,面包车师傅还惦记着回来跑这趟生意,结果每天6点不到就把孩子送到学校,接着再返回去接送其他的乘客。这些学生每天5点就要在村门口等着跑面的的师傅来接他们上学,如果错过了时间,就只能自己走路去。学校是8点上课,6点就到学校的学生们因进不去教室,只有在教学楼前面的操场坪等待,大冬天亦是如此,为此学生家长都叫苦不迭,却又无可奈何。试问:天寒地冻的先冻了两小时,孩子们那还有心思和精力好好听课?
上述的几个村只是我省的几个普通的农村村寨,其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便利程度在贵州都属于中等水平,在这几个村小学生在“撤点并校”后上学乘车难的问题尚如此突出,那些位置更偏远、发展程度更落后的村寨,小学生上学乘车难的问题就可见一斑了。
(二)农村寄宿学校发展缓慢,学生走读交通压力大
据了解,有些地方撤并校点后,为方便学生入学,修建了一批寄宿制学校,让学生们寄宿在学校,就不用每天辛苦的往返于家与学校之间,即节省了学生的时间和精力,又缓解了学生们的交通压力,这也不失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但是,我省农村寄宿制学校的覆盖面与寄宿条件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受地理条件、经费投入和监督、管理制度不完善等等各种因素的限制,我省农村寄宿制学校在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面临着许多的困难,如资金缺口大、基础设施有待完善、师资力量薄弱、安全问题等等,阻碍了农村寄宿制学校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一些地方尚未建立起寄宿制学校,就是现有的寄宿学校,寄宿条件也远未达标。
首先,农村寄宿制小学数量少,满足不了广大学生的住校需求。当前,贵州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主要是在寄宿制初中建设上,农村乡镇寄宿制小学建设尚在起步阶段。以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例,全州162 所农村初中均建有学生宿舍、食堂、厕所等设施,但农村小学基本没有学生宿舍和食堂等配套措施,只有少数乡镇的小学挤出部分教室安排少数学生住校,远远满足不了一些小学生——特别是留守小学生的住校需求。其次,现有寄宿制小学寄宿条件较差,学生仍然选择走读。我省农村现在已在建的寄宿制学校中,有许多也存在着生活设施不配套、条件不达标的情况。有些农村寄宿学校因为食堂设施未能配套,缺乏学生生活管理人员,食堂只能代为学生蒸饭,绝大多数孩子都是自带干粮、油辣椒解决就餐问题。寄宿制学校的住宿条件也很艰苦,大部分寄宿学校达不到“一人一床”的住宿条件,很多学校都是“大通铺”,有的学校无力建学生宿舍,用闲置教室、库房、地下室来充当学生宿舍,解决学生的住宿问题,宿舍内拥挤不堪,三人二铺、二人一床现象普遍存在,有的宿舍人数多达几十人。基本食宿尚如此成问题,更别说学生的日常管理了。农村寄宿学校基本无专职后勤管理人员,管理也不规范。有的寄宿小学生年纪小不会自己照顾自己,经常尿床,怕别人笑话,不敢把湿被子拿出来晾晒,晚上又进入尿湿的被子中睡觉。撤并后的学校由于就学条件太差,一些低年级孩子家长不放心让孩子在学校寄宿,让然选择让孩子走读,一些学生甚至在家长的要求下辍学回家。上学难的问题造成农村孩子普遍推迟入学年龄,加重了孩子的体能消耗和心理负担,增加了农户教育成本,资源的集中并没有带来预期的效益,反而造成资源的闲置或短缺。华中师范大学的一份调查显示,很大比重的农村学生不喜欢寄宿制学校,上学路途远已经超过经济贫困、学习困难,成为农村儿童辍学的第一原因。
(三)农村山区公路技术标准较低,农村交通监管不到位,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差,也带来了更多的安全隐患。
虽然随着“村村通”工程的大力实施,农村的交通状况有了很大改善,很多边远山村都通了公路,但是这些道路技术标准普遍降低,交通安全设施缺乏,路况较差,尤其是下雨天更是满路泥泞,积水严重,车辆通行不畅。接送学生的农用车颠簸在崎岖的山路上,安全状况令人堪忧。由于乡村道路普遍缺乏规范的交通标志,加之部分车辆无牌无证,给农村交通监管带来很大困难。尤其是近年来农村各种车辆的数量飞速增长,而交通民警的数量却几乎没有增加,导致警力严重不足,监管执法工作难以全面开展,交通违法行为长期得不到有效整治,事故多发。此外,由于农村地区学校、家长对学生交通安全不重视,广大农村地区小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十分欠缺,导致学生们交通安全意识非常淡薄,学生普遍缺乏交通安全知识,在步行、骑车、乘坐交通工具时,自我保护能力差,处置交通问题的经验不足,甚至,随意穿越公路,在公路上嬉戏、打闹、玩耍,这也是农村小学生的交通事故多发的一个原因。
三、解决贵州农村儿童上学交通问题的对策
(一)审慎对待村小合并,保证小学布局合理
一些地区在布局调整时没有充分考虑当地的人口分布、学生密度和地理环境等问题,盲目撤减农村中小学和教学点,导致部分农村小学生上学路途较远,有些学生往返要步行十几里甚至二三十里。以前学生在自己村子上学,每天在家里住宿、吃饭,回家还可以帮助辛劳的父母做些家务及农活。而撤点并校后,中心校离家远了,许多学校又不具备寄宿条件,孩子们每天要坐班车,或骑自行车到学校。一方面,孩子上学的费用比就近上学高出了四倍到十倍之多,成为农民最沉重的负担。另一方面,更为严重的问题是孩子每天往返于学校,增加了学生的交通安全问题。所以,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应本着适度的原则,成熟一所、合并一所,稳步推进,不能搞“一刀切”,而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校点拆并过程中,应该先准备后拆并,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合理布置中小学。如果政府能够承担最边远、最贫困的山区群众在集中资源办学中增加的基本教育费用,通过创办寄宿制学校、解决群众上学不方便的困难,可以适当撤并一些学生少,师资力量弱的学校;如果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就应该保留一些交通不便,条件艰苦的地方的教学点。校点撤并不应只追求普遍意义上的办学规模和效率,而应致力于真正缩小边远地区与发达地区的教育差距。
(二)建立政府为主体的校车经营模式
大规模的村校撤并,使得许多学生往返学校的路程延长,加上现在农村学生多为留守儿童,更增加了交通风险。鉴于如今越来越多的孩子需要校车接送的现实情况,政府部门必须切实承担安全责任,在农村儿童往返学校这条路上撑起保护伞,避免孩子们沦为超载、非法营运、报废交通工具的牺牲品。各地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研究建立学生班车经营模式。有条件的地区,可设立解决农村学生交通问题的专项资金,采取政府补贴、学校购置专用接送学生的校车,实行有偿服务,同时实施优惠政策,最大限度降低学生校车营运成本,并给予乘车学生适当的交通补贴。对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可规范农村学生接送车,由学校负责包租车况良好的车辆,聘用责任心强、安全可靠的驾驶员接送学生;同时合理制定客运车辆的运行时间,针对学生上学、放学时间和往返规律,对客运班车的运营时间、路线、停车点进行科学设计,使班车运营尽量与学生的往返时间相吻合,逐步满足学生往返的要求,这样,既可增加运输部门的收入,又可确保农村学生上学平安。在解决农村学生乘车难问题上,可借鉴呼伦贝尔有关部门提出的“六定一签”工作制度。即定校车(包括学生租用车辆)管理制度、定校方主管责任人、定驾驶人、定车型车辆、定载客人数、定交警责任人;“一签”即交警大队要与校方责任人、责任民警、运营责任人签订责任状。如此,农村儿童交通安全才能彻底走出“血的教训”。
(三)进一步加强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和管理
积极发展农村寄宿制学校,是提高农村学生学习条件,缓解农村学生交通压力的一个有效措施。2011年8月8日,贵州省启动了“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攻坚工程”。文件提出在 “十二五”期间将基本解决贵州全省农村中小学生就餐难和学生、教师住宿难的问题,缩小城乡教育差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让广大农村孩子早日受益。这让我省广大农村中小学师生看到了希望,各地要抓住契机,结合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攻坚工程”,因地制宜,积极发展推广农村寄宿制学校,改善住宿条件,提高后勤管理水平,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在校住宿免收住宿费,切实减轻学生家庭负担。通过鼓励学生在校住宿的方式,减少学生上下学频率,缓解交通压力,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几率。
(四)加强农村儿童上学交通安全监管
在农村儿童往返学校这条路上,涉及教育、交通、公安、质检等多个部门,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失,都可能是致命的。安全责任大于天,各部门要切实履行好职责,保障农村学生上学安全。交通安全管理职能部门要对接送学生车辆的交通秩序进行严格的管理和规范,不符合安全要求的车辆坚决予以查纠,针对“撤点并校”后存在的违法运载学生现象突出的问题,交警部门要从重处罚,坚决打击无客运资质的面包车、三轮车、摩托车和农用货车等,同时重点做好说服教育工作,对驾驶人员讲清危害,避免出现反复,以维护学校周边正常交通秩序,确保学生安全。学校方面则要做好交通安全宣传工作,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黑板报以及开展交通安全知识讲座等形式,培养学生交通安全意识,教育学生自觉抵制超员车、货车、农用车、拖拉机和非法营运车,并养成良好的交通习惯,放学回家时不在马路上嬉戏打闹。同时也要提醒学生家长高度重视孩子的安全问题,在处理孩子安全与费用问题上,一定要将安全问题作为最高选择,宁愿多花钱让孩子乘坐安全的交通工具或让孩子寄宿在学校,也绝不能为了省钱让孩子乘坐不合格的交通工具,以免发生“甘肃校车事故”这样的悲剧而遗恨终生。
第五篇:交通安全问题的自查报告
昌图四高中关于交通安全问题的自查报告
根据《辽宁省教育厅转发交通运输部、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往返学校水上交通安全的通知》(辽教电【2011】111号)、《转发省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转发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湖南省永顺县“10.16”重大道路交通事故情况的通报>的通知》(昌安委办明电【2011】6号)、《转发省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转发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10.23”重大道路安全事故情况的通报>》(昌安委办明电【2011】7号)文件结合本学期初教育局行政会议上刘刚副局长的精华精神,我校积极开展了以道路交通安全为主题的自检、自查,现将自检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制
为保证安全教育活动长期有效的开展,学校建立了“学校交通安全教育领导小组”,负责 组织和安排学校交通安全教育工作,把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列入学校的重要议事日程。学校交通安全教育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商讨学生交通安全工作的落实情况,确保学生的交通安全。
二、深入扎实的开展学生交通安全知识的宣传活动
学校定期邀请交警同志到学校给学生现身说法,利用大量的交通事故的事实,教育学生 树立法律意识,遵守交通规则,坚决做到“红灯停、绿灯行”,在没有红绿灯的路段,要走斑马线和人行横道,做到“一站二看三通过”,牢记交通事故的惨痛教训,确保出行安全。利用校园内的黑板报、广播、法制报告会、班(团)会、安全教育课等多种途径,宣传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并通过播放录像材料,对学生进行反面警示教育,我校召开了以安全教育为题目的主题班会,学生通过“关爱生命、安全出行”的签名活动、图片展览等形式在校园内掀起了人人遵守交通规则的活动热潮,较好地发挥了学校安全教育的作用。
三、大力加强学校周边安全环境的政治。
敬请城管、公安交警部门配合对学校周边的摆摊设点进行清理和取缔,坚决取缔校门外 临时出现的小商小贩占地或流动经营,保障学校周边的交通畅通无阻。由于我校毗邻国道102线,路上车辆较多,车速较快,对我校3000多名师生周日下午放假出行带来了重大的安全隐患,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在每周日下午放假时都积极联系交警帮助到现场梳理交通秩序,学校并派出专人由校长亲自带队到国道线交叉路口协助交警组织学生安全通过马路,确保学生的出行安全,并保证常态化管理,每逢节假日必有专人到现场配合交警保证道路畅通和师生的出行安全。
学校周边的交通安全的维护和治理工作,是我校搬迁至县城以来的头等大事,是家长反映强烈的社会问题,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学校领导一直高度重视,责任十分重大,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希望各个领导部门能多管齐下、统筹布局,确保学生的交通安全问题无风险,保证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昌图四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