闾丘露薇:北大如何与学生“会商”?(合集5篇)

时间:2019-05-13 19:58: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闾丘露薇:北大如何与学生“会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闾丘露薇:北大如何与学生“会商”?》。

第一篇:闾丘露薇:北大如何与学生“会商”?

闾丘露薇 著名记者

看到北京大学要与学生进行会商的新闻,说实话,一直不明白会商的定义,直到在北大新闻网上找到对学生工作部副部长的采访。原来,会商“就是在学生难以依靠自身力量克服困难,甚至连从事学生工作的老师也力量有限的情况下,由学院组织相关方面,如教学、教务、心理咨询、后勤服务等部门的老师,甚至邀请校外专家,对这些同学的学业情况进行全面深入分析和科学评估判断,从而有针对性地制订并实施帮扶支持计划。”会商的对象,主要面对学业困难学生,同时也兼顾其他需要关爱和帮助的学生,包括学业困难、思想偏激、心理脆弱、经济贫困、学籍异动、生活独立、网络成瘾、就业困难、罹患重大疾病、受到违纪处分等十类。

一些北大学生想不通,这样的举措,为何会成为新闻。为何媒体也好,舆论也好,看不到帮助学业困难的学生这个重点,而是把焦点放在了思想偏激上?其实,之所以会产生争议,是因为北大承担着很多人对于中国大学的期望。北大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令学人向往,不仅培养出一大批有用之材,更是新思想迸发的地方。

也因为这样,思想偏激四个字格外令人侧目。偏激的标准是什么?到底有没有所谓的标准?比如,在一些学工部老师及北大学生看来,对学校食堂涨价几角钱大肆抨击,就属于思想偏激。可问题在于,很多时候不是涨多少的问题,而是涨价的程序问题,程序正确、理由充分,那么,涨两元钱也要比涨二角钱来得正当。如果忽略了学生提出批评的出发点和焦点,只看批评的结果,就把学生归为“思想偏激”,是不是会扼杀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自由表达的空间?

学校拿出马家爵作例子,是想说明,对于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如果缺乏及时帮助会酿成悲剧。这是事实。不过,马家爵的故事,首先是一个极端;其次,如果马家爵的大学教育有所缺失的话,那就是同伴对他的接纳,以及对其穷困的同情。学生需要学校帮助的时候,能够找到相应的机构和人,这是学校应尽的责任。而针对目标学生提供强制性的“帮助”,学生如果没有拒绝的自由的话,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有北大同学说,想不通为何清华发生过硫酸泼熊,铊中毒这样的事件,却没有出现在媒体的风口浪尖上。这位同学没有分清楚,个体行为和建立一个强制性制度的分别,而用毕业生的官衔来联想危机公关,不自觉地体现了这个时代的一个特点:一切从利益出发以及功利性。如果这代表了一批大学生的想法,只能说大学确实成为社会的一个缩影。

大家对于北大的关注和焦虑,是因为还有期待。一名学生给我发信说:我最大的困惑是,有想法让这个国家做出改变的学生聚不到一起。而且,由于教育资源垄断,现在的北大已经极少有农村进来的学生了。他眼中的大学,一边是夜夜笙歌,一边是要被“会商”的同学。而那些快乐的学生,缺乏对这些弱势群体的同伴的同情。这才是真正让人担心的事。

归根到底,大学是培养学生人格和世界观的地方。承担此责任的,当然还是我们的教育工作者。

第二篇:闾丘露薇简介

闾丘露薇简介

闾丘露薇:英文名:Rose。凤凰卫视记者、主持人。生于上海。一九九二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哲学系。后移居香港。一九九九年在香港浸会大学取得传播硕士学位。一九九七年加入凤凰卫视。曾采访多项大型活动,包括克林顿访华,布什访华、江西抗洪、长江水灾、香港澳门回归等,也多次跟踪报道中国领导人外访活动,足迹遍布欧洲、美洲和亚洲,取得过多次独家报道,并且以专业的提问,给领导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01年,美国攻打阿富汗塔利班之后,成为全球首位进入阿富汗腹地喀布尔采访的华人女记者,获得前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当面称赞,“你很了不起,我佩服你。”在2002年2月和2002年底,又两度前往阿富汗采访,成为惟一一位三进阿富汗的华人女记者。2003年3月,美国开始攻打伊拉克,她成为第一位进入巴格达的华人女记者。2003年4月初重返巴格达进行报道。国家主席胡锦涛2003年5月底在俄罗斯外访时,亲自表示慰问,并且赠言“事业要追求,安全要保证”。

此外,还采访了大量政经界领袖人物。主持过的主要栏目节目有:《经贸周刊》、《论衡财经》、《时事直通车》等。

冒着生命危险 首位中国女记者昨抵巴格达

闾丘露薇说,我的目标就是战争最前沿。

本报记者报道凤凰卫视女记者闾丘露薇和摄影师蔡晓江昨天冒着生命危险成功进入巴格达,成为战争打响后第一批进入巴格达的中国记者。

闾丘露薇是在结束“两会”报道后奔赴约伊边境的,她说:“我的目标就是战争最前沿,把第一手消息报告给全球华人观众。”

在约伊边境进行了大量采访,包括最先报道了第一批逃离伊拉克的难民后,23日晚闾丘露薇在安曼边境向总部汇报,她已联系好一辆出租车,并找到了一个在安曼的伊拉克女孩做向导,准备向巴格达进发。随即,她和总部失去联系。昨天凤凰得到消息:她已进入巴格达。

同行的摄影师蔡晓江是22日从香港启程接替在车祸中颈部受伤的陈汉祥,在安曼和闾丘露薇会合的。他进入凤凰工作还不到一年时间,是一位年轻的专职摄影师。闾丘露薇曾三次进入阿富汗,是进入阿富汗的第一位华人女记者,此次又成为进入伊拉克战地的中国记者第一人。这位英文名字为Rose(玫瑰)的女记者,现在在同事中又有了一个新称呼———战地玫瑰。

第三篇:闾丘露薇文章:《说说电视记者这行吧》

闾丘露薇文章:《说说电视记者这行吧》

能够提问,有采访的机会,在我看来,未必就称得上是记者。至少在电视这个行业里面,提问和采访,可以用不同的身份,可以是记者,可以是主持人,也可以是幕后的编导,所以有采访人这个词汇。

谈谈我最熟悉的电视台的新闻记者吧,毕竟做了近二十年。职业要求很简单,会采访提问,会撰稿写报道,会配音,懂得如何使用画面,挑选采访内容,能出镜做串场,能做直播现场连线。经验丰富的,可以独立完成深度报道,比如新闻专题。这类专题,短则几分钟,长则几小时。

我一直觉得出镜记者这个称号是中国特色的产物,听说内地大学里面还有这样的专业,其实我觉得,不如改称为“电视记者专业”更恰当一些。

记者这行,平面,电台,电视,现在又有了网络,入行要求各不相同。有的人文字厉害,但是一面对镜头,就很紧张,或者声音外形不佳,于是和电视电台无缘。同样有的人,文字一般,但是口头表达能力很强,因为电视新闻比较快餐,所以在入行后依然有不错表现。

内地电视台,往往同一条新闻,配音不是出镜报道的记者的声音。我明白这是因为有官方规定,比如普通话必须拿到甲等,只是显示自己的记者在报道现场也很重要,于是就有了这样的结果。

其实为何在聘用记者的时候,加上一个基本要求,普通话要达标呢?

不过最关键的问题是,我不知道别人配音的稿子是不是这些出镜记者自己撰写的,如果不是,那么其实这些出镜记者,连电视记者的基本要求,都没有达到。当然,这是因为他们没有得到应该有的机会。

内地还有一种出镜记者,专门做专题节目,开头结尾的出镜,节目当中的采访等,不过,只要不是节目撰稿,节目最终由编导制作完成,那还是称不上记者,叫主持人更恰当准确一些。

记者是把自己隐藏在当事人和新闻事件后面的,拿电视记者来说,不会利用镜头去塑造记者的细心,体贴,关怀,面对任何人,反打镜头上的表情,都应该是中性的。但是非新闻栏目的主持人就不同,就好像过去一年半,我主持“走读大中华',,我是可以有观点,有情绪,而我的编导们,给了我很多镜头,来帮助体现我的情绪,塑造我的形象,所以,我一再说,这不是新闻栏目。有人说记者采访是“一种抵达”,我想了半天,就是不明白。其实采访一点也不玄乎,就是提问,把事实弄明白,把原因找出来。也因为这样,新闻采访,强调的是要有新闻点,一个人再有名,如果没有新闻点,那就不是新闻记者应该采访的对象。

如果一个记者,做新闻只关心新闻中的人,而不是新闻事件背后的原因,那就变成了一个单纯的倾听者,这是不称职的,记者选择一个个案,是因为这个个案背后能够从点到面的带出一个问题,这个个案遭遇的问题,要涉及到公众利益,毕竟,记者不是电台phone-in主持人,倾听别人的倾诉,同样也不是访贫问苦的官家,或者帮助弱势群体的公益人士。如果只是关注人而不去寻求这个人的遭遇背后的原因,那这样的新闻报道是不合格的。当然,这样做会很安全,也很讨巧,但是最终受益的,是媒体人本身,却不是公众。

一个人悲天悯人,是不是就一定是一个好记者,未必;一个人如果充满了正义感,是不是就一定是一个好记者,同样未必。这样的人,甚至会因为自己的先入为主,不专业,而影响报道的中立客观,误导公众。

但是一个好记者,一定会具有人文关怀的情怀,因为一个人的价值观,决定看问题的角度和深度。

写了一堆,只是想说,行业标准应该不断向上的,是不是?基本概念不应该混淆的,是不是?(《大家》)

第四篇:闾丘露薇离职感言:不想继续重复的生活

闾丘露薇离职感言:不想继续重复的生活

闾丘露薇离职感言:不想继续重复的生活

2015-05-24 导读:5月22日下午,主持人闾丘露薇在微博宣布从凤凰卫视离职,并晒出最后一次录节目的照片。闾丘露薇透露自己有这个决定已经一段时间了,打算在两个月后赴国外攻读博士课程,并陪陪孩子。她在微博里写道:“感谢凤凰这个平台提供的机会,感恩上司们和老板的包容,舍不得的,是曾经共事的同事们,在这里想说:很荣幸和你们做过同事,祝福你们。”此外,她还在自己的“告别长文”中对曾经所引发的一些争议作出了回应。闾丘露薇,1997年开始在凤凰卫视担任记者、主持人。1999年在浸会大学获得传播学硕士学位,2001年,在美国华盛顿现场报道美国总统的就职仪式,并成为全球首位进入阿富汗腹地喀布尔采访的华人女记者。2002年,闾丘露薇成为唯一一位三进阿富汗的华人女记者。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她在巴格达市区进行现场报道。

关于辞职,闾丘露薇写下一篇长文,第一句便感叹道:“告别一个做了整整二十年的职业,告别一家做了十八年的公司,原本以为自己总要有点心潮起伏,但是结果却是异常平静。”闾丘露薇坦言,不想再继续重复的生活,生性喜欢挑战,喜欢压力,因此寻求进步。她将在两个月后开始全职学生生涯,出国攻读博士学位。

不再是媒体人身份,闾丘露薇也对自己在微博上的言说立场进行了微调,她说:“我还没有花太多时间去想,因为分享资讯和观点,不再是我的工作,当然,我可以继续看成是自己的责任,这是我和这个世界互动的方法。”

附:闾丘露薇辞职信:告别一个自己告别一个做了整整二十年的职业,告别一家做了十八年的公司,原本以为自己总要有点心潮起伏,但是结果却是异常平静。是离开的时候了。最后一季的《广告狂人》,Don坐在会议室里面,听着新同事讲述着他的广告创意,那种叙述的方式和语气是如此的熟悉,如果看过前面七季,你会以为那是Don,年轻时的Don。在那个坐满了人的会议室里面,有那么多的Don,更年轻的Don。也因为这样,当Don抬头看着窗外,眼神跟随空中那架飞机漂移,然后起身走出会议室,我觉得那就是我自己:坐在会议室里面,看着年轻的同事们做着自己曾经做过的事情,好像看着以前的自己。可是,现在的自己呢?未来的自己呢?可不可能不要继续重复的生活?是不是可以让自己寻找另外一种可能,找寻一些改变?人生如此漫长,需要不断转变一下生活的方式:给自己一些陌生的事物和挑战,让未来的自己比现在进步?我喜欢挑战,也喜欢压力,因为这样才会让自己有进步的空间。所以,对于两个月后开始的全职学生的生涯,我很期待,也有些焦虑。之前考托福,监考老师指着我说:“家长,请到楼下去等。”我知道,我的年龄,已经让我成为了一名超龄学生,就好像父亲知道了我的决定,第一个反应:“读完博士课程,你可就是五十岁了呀。”当然,父亲不知道这个担忧还有一个前提,我必须要有能力完成课程。一位同事给我的临别赠言:“读不下来了话,就不要读了。”如果和工作相比,回到课堂,面对考试,交作业,写论文,这是我觉得应付起来有些困难的事情,甚至有些担心自己的能力,但是也正是这样,更坚定自己踏出这一步的决心,因为一切都是那样的不理所当然。我不是一个有长远计划的人,所以我并不清楚,在完成学业之后,一定要做什么。但我又是一个善于短期计划的人,我知道,如果未来教书是我的一个选项的话,那必须现在有所付出,拿到博士学位。我也知道,依照我目前的能力,可以做的,都已经做过了,如果未来希望能够更好地回馈社会,必须提升自己的能力,而此时此刻,回到校园充电,同样也是必须要做的事情。告别媒体人的身份,未来在网络中如何言说,我还没有花太多时间去想,因为分享资讯和观点,不再是我的工作,当然,我可以继续看成是自己的责任,是我和这个世界互动的方法。趁这个机会,回应一下那些指责,虽然我知道,有些人对回应不会有兴趣,但是只要有一个人,或者几个人听到,那也值得我写下这些文字:——内地儿童在香港街头便溺的问题。一些人说我歪曲事实,事实上,不管是转发还是我对新闻事件的转述,是准确的。谣言之所以传播得比事实还要快和广泛,在相关信息都是公开,都可供查询的情况下,那就不是造谣者的责任,选择相信和传播谣言的每个人都要负责。为何会这样,因为事实让人不喜欢,因为谣言可以有自我安慰的效果。也有人批评我为何转发相关新闻,这也是很多时候对媒体以及媒体人的批评:那么多新闻,为何偏要报道这些?记者的报道,是否会轰动,到底是因为记者和媒体的炒作,还是因为受众们主宰的二次传播?严肃新闻比不上八卦流行,是媒体的问题,还是受众自己的选择?不要说看不到,在都看得到的情况下,自己到底对哪些新闻,哪些话题更有兴趣?——夸奖美国警察执勤专业,支持记者去军事设施门口拍摄。说到夸奖美国警察的来历,我终于找到了自己的这篇2007年的博客,评论唐笑因为要强行闯入电视台,被门口守卫的武警打了一个耳光,这就是其中提到美国警察的一段:“想起一次在美国采访,有同行不听警察的话,硬是一只脚踏在了警戒线上,结果,被警察一把提了出去,面对这位同行的高声大骂,警察们只当听不到,反正只要不进入警戒线,就不管他们的事情了。这就是执勤的专业。还好只是收走了记者证,不过接下来的日子,这位同行就郁闷的很,因为没有记者证,不能够去采访了。这还算好,好几次在国外采访,原本打算在酒店的大堂拍摄领导人进进出出,结果酒店的保安,(不是警察,确实只是保安)把我们赶出了大堂,因为酒店是私人领地,既然是私人的,就要听从这里主人定下的规矩,不能拍就是不能。”执勤的专业,指的是手法,如果守门的武警够专业,就不会用打耳光的方式,如果铁路警察够专业,就不会有开枪的争议。同样,如果美国的警察够专业,就不会爆发弗格森的示威。用对一种行为的认同,来直接替代到对一群人的认同,这属于偷换概念。至于拍摄中国的军事设施,如果一家媒体声称某一个地方是军事基地,而这个地方在外观上没有任何军事设施的标志,其他的媒体是不加考证的直接引用,还是自己去实地考证更加对受众负责?听到一些网友,甚至是相识的人批评我,说闾丘不再是以前的“战地玫瑰”,变了。确实我改变了,只是,在一些人眼中的“退步”,是我心目中的成长。慢慢懂得,做一个合格的记者,不单单需要敬业、勇敢和专业,还需要思考的能力、独立的精神、面对压力的勇气。道不同不相为谋,我一直想对那些看我不顺眼的人说:我没有能力主导你的选择,看和不看,我都在那里,只要你不关注我,忽视我,我就会在你的生活中消失的。我要去迎接新的生活了,但我一定不会变成你认为或者期待的那个“我”的。在凤凰卫视干了18年,“告别一个做了整整20年的职业”,这对于闾丘露薇来说并不容易。这些年,闾丘露薇在微博经常参与社会广泛谈论的话题,致其毁誉参半,备受争议。这也使得闾丘露薇在告别文章中都不得不为那些批评自己的言论进行辩护:“听到一些网友,甚至是相识的人批评我,说闾丘不再是以前的战地玫瑰,变了。确实我改变了,只是,在一些人眼中的‘退步’,是我心目中的成长。慢慢懂得,做一个合格的记者,不单单需要敬业、勇敢和专业,还需要思考的能力、独立的精神、面对压力的勇气。”闾丘露薇所说的压力缘何而来?这些年她到底说了哪些备受争议的话?

以下就是观察者网为您盘点整理闾丘露薇近年来的10大争议性言论。闾丘露薇

1、评“内地女童小便”事件:孩子母亲打了路人一耳光2014年4月22日,一则视频在网上转发,大陆夫妻带着孩子在香港街头小便,却被港人拦住去路并遭围观者狂拍。在网友上传的视频中可以看出,现场混乱,有路人指责孩子父母,孩子被吓得哇哇大哭。孩子母亲不住安抚哭闹的孩子,情绪激动,对向她指责的人群解释,称自己孩子都快尿裤子了,让我怎么办。并与阻止其离开的路人争抢儿童车。闾丘露薇转发微博时指出,“这条视频只是事件后半部分。孩子当街便溺,有路人拍照,遭孩子父亲抢走相机和记忆卡,孩子母亲打了路人一耳光。片中白衣青年看不过眼报警,并且阻止夫妻离开,双方争执,青年遭人用婴儿车推撞。警察到场调查后,父亲无条件释放,母亲涉嫌袭击被捕,准保释,五月中需到警局报到。”但此篇微博随即招来网友责骂,截至22日上午10时30分,该条微博已有接近三万五千条评论。在评论中,网友几乎一边倒的指责闾丘露薇隐瞒事实,忽略了父母主动带小孩去厕所排队并且在小孩小便时母亲专门用纸尿布接住的细节,但是对于港人拉扯斥喝且拍了小女孩私处的画面并未提及。

2、纽约式闯红灯与中国式过马路是不同的2013年6月,闾丘露薇一篇名为《纽约式过马路》的专栏文章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文中,闾丘露薇称:“在纽约过马路,如果不仔细观察的话,会被简单地评论为‘中国式过马路’。但只要仔细看就会发现,行人闯红灯一定是在确保没有车辆,或不影响 驾车者车速的时候才过马路,而当行人绿灯亮时,车辆一定是会让走斑马线的行人优先。”

3、乌克兰乱局恰恰证明民主得还不够2014年2月25日,自时任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在21日与反对派妥协后,乌克兰形势急转直下。22日,季莫申科重获自由,并到基辅独立广场呼吁示威者继续抗议。当天,亚努科维奇离开基辅,去向不明。他于基辅郊外的豪华住所被曝光。凤凰卫视22日《新闻今日谈》栏目,凤凰卫视记者、评论员闾丘露薇对乌克兰局势进行点评,她表示,乌克兰2004年的“橙色革命”现在看不太成功,因为那只是民主转型的第一步;乌克兰乱局根源在于乌克兰的民主宪政落实不够,总统权力过大;流血冲突最大的责任就在于政府的拖延;如果民主在乌克兰能够真正落实,像成熟的民主国家一样,各方诉求通过和平方式表达,那么就会得到平稳发展。

4、十年之后,伊拉克发展了也民主了2013年9月,“战地玫瑰”闾丘露薇重回伊拉克,为的是纠正人们心中伊拉克水人火热的印象。她称虽然道路有艰难,但伊拉克人民仍在学习如何当家做主人。

5、批评柴静“表演式采访”柴静2013年1月20日晚,闾丘露薇发表博文《说说电视记者这行吧》,称柴静出镜时有“表演”式采访之嫌,且批其“关注新闻中的人,而不是新闻事件背后的原因”,安全讨巧,最终只是让其个人受益。该文一出,立刻引发了各方讨论。21日,闾丘露薇曾在微博上回应称“我对批评个人没有兴趣,看到一些如何做新闻的观念,而有这种观念的的媒体人,肯定不止一个”。22日深夜,闾丘露薇再次发表长微博回应此事:“今天接到不少同行电话,在这里做一个回应,其实也是希望能够不被断章取义,当然,只是希望而已。”她表示,自己并没有“暗讽”柴静,且“同行不评论同行,是不成文的行规”。自己谈论的是电视新闻记者的基本职责。而柴静的工作其实是电视节目主持人。

6、批评“中国人民解放军阻止外媒记者偷拍解放军某部队基地”2013年2月,闾丘露薇批评中国人民解放军阻止外媒记者偷拍解放军某部队基地。结果被网友挖出闾丘露薇在国外遇到类似情况后的态度截然不同,闾丘露薇要求解放军公开军事禁区以消除美国怀疑。闾丘露薇在2007年的博客中提到同行在美国采访时踩在警方警戒线上,结果被警察驱赶的经历。闾丘露薇称赞美国警察的行为体现了他们“执勤的专业”,被酒店赶出去是“因为酒店是私人的领地,就要听从这里主人定下的规矩,不能拍就是不能”。

7、评中国捐助菲律宾:和美国还有很大差距 没有做人常识2013年在菲律宾的风灾发生之后,国际社会的捐款和物资大量涌入,而中国这一次对菲律宾的援助,被一些西方的媒体诟病说,数额太少。2013年11月15日,闾丘露薇称从中国捐助给菲律宾的金额上看,尤其相比亚洲其他国家,显得会很低,所以引起争议。她认为,人道援助是考量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指标,而中国目前和美国比较还有很大差距。闾丘露薇还说,中菲直接的领土争端不应该影响中国的救灾捐助,因为许多民众“没有分清楚政府和政府之间的关系与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这毕竟是一个做人的一个基本的常识。”。

8、评北外女生阴道独白:是社会先行者2013年11月7日,北外女生为宣传话剧《阴道独白》而发布女生“阴道独白”组照,照片中女生举牌称“我的阴道说:‘我要!我想要!’”,报道发出后,大多数网友评价“荒谬”。21日,闾丘露薇发表《有些词不能说》评论此事,对于广大网友的负面评价,她认为这正体现了中国社会问题尤其是女性问题的严重。闾丘露薇批评中国内地法律不完善,政府部门对妇女儿童援助不够,社会存在大量歧视问题,“在国外,这些人可能被告上法庭。”闾丘露薇还认为,晒“阴道独白”的女生们是社会的先行者,她们可以带动更多人,促进“社会共识”和“常识”的产生。

9、评安重根:现在来看就是恐怖主义安重根死刑执行命令的原件2014年1月27日,上海《外滩画报》刊载香港知名媒体人闾丘露薇文章《怎样的他们》。闾丘露薇在文章简述了中国政府为刺杀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的韩国义士安重根建立纪念馆一事,并在文末表示,“谋杀、炸弹袭击,都应该属于恐怖主义,不存在双重标准,不能因为诉求和出发点的高尚,这些行为就变得合理和合法,对不对?”

10、评《环球时报》社评:给恐怖主义找理由2015年1月9日,《环球时报》刊发社评《怒斥恐怖主义不等于争议漫画》,认为“西方多国领导人和主流媒体在评论《查理周刊》事件时刻意突出‘对新闻自由的支持’这一举动值得商榷的。”一天之后,闾丘露薇对《环球时报》在查理周刊遇袭一事上的说法做出了批评。她认为“这份内地报章的思路就是给恐怖主义找理由。”她还借由自己在微信朋友圈上的一个14岁孩子的说法给自己的说法撑腰,认为恐怖主义关系到每一个人的生活:“他现在只有14岁,他就有这样一个回应:很多时候你可能未必认同一些表达,但是你要捍卫自由,不能让坏人用一些他们认同的方式,比如暴力、消灭肉体等,否则整个世界就会由邪恶的人来统治。难以想象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所以这是关系到每一个人的事情。”在凤凰视频的节目中,将闾丘露薇的回击浓缩成一个小标题:《为自由自我设限是为恐怖张目》。其间的针锋相对不言而喻。

第五篇:德育论文(王露薇)

浅谈初中英语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的德育渗透

通河县第三中学 王露薇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教师的责任不仅是培养学生应试、就业,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灵魂、思想有所教育、熏陶,使其成为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并能使其具有能力与责任共存的学生。而且这种责任不单单是班主任及德育教师的责任,而是每个教师都应具有的责任。所以,对于每位教师来说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都及其重要。当然,这种教育不能是简单、空泛的说教,而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使之贯穿其内,渗透其中,巧妙结合,有的放矢。在我所从事的英语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德育渗透分一下几点来进行。

一、认真学习理论知识,不断提高个人专业素质。

要想更好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首先教师本身要对其相关的德育教育等理论进行深刻的学习与研究,然后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究其原因,教师在研读教育教学理论书籍时,不仅能增强自己对学生德育教育方面的能力,而且也是对自身的一种灵魂上的熏陶。新课程针对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提高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传授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而非简单的答案。在日常的工作学习之余,我对《新课程标准》、《中学英语新课程教学法》、《教育新理念》等教育教学理论书籍认真的进行研读,及时做好笔记,同时写好心得体会,领悟其中的精华,使理论在头脑中形成影像,并将其实践于课堂,促进新课程的发展,使其发挥最大效力。

二、结合初中教材的特点,挖掘德育素材,寓德于教。

英语教材是德育的载体,其中不少对话、日常用语、阅读文章都具有丰富的德育修养知识,教师用这样的教材实施教学,在传授英语知识、培养英语运用能力的同时,自然也就渗透了人文性、思想性的教育。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听、说、读、写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教材内容的德育价值,完成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大任务。另外,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找到并确定教材中训练的内容和思想教育内容的结合点,以防止德育空泛化。如,仁爱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7 Topic 2,本单元是围绕“中西方饮食文化”这一话题展开听、说、读、写等多种教学活动。教学核心是了解中西方的美食及不同的饮食习惯,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在Topic 2 Section C的教学过程中,我先是通过让学生观看学生礼仪的短片、出示就餐时的礼貌与不礼貌的对比图片,自然地过度到餐桌礼仪。然后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有关餐桌礼仪及中西方的饮食文化的不同。

三、结合新课改理念,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效性。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课件的出现使教师及学生摆脱了传统教学的观念及模式。对于教师来说,课堂的教学传授容量可以在无形中增加并且信息传输的速度也相当之快。这些优势不仅可帮助教师传递大量的信息而且能对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训练方法。而且因其具有能集成文字、图像、影像、声音及动画等多种信息的功能让学生枯燥无味的语法学习等变得富于趣味性,并能更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易于让学生接受。学生的角色也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成了主动的探究学习者、而教师则变成学生学习中的一个引导者。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比如:仁爱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5 Topic 3,是介绍各种能影响人的情绪的因素的话题。在Section C的教学过程中,我首先是利用多媒体出示有关情绪的PPT图片,复习有关情绪的单词。然后通过出示视频、音频等让学生学习并了解各种能影响人的情绪的因素以及消极情绪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其次,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方法让学生讨论出处理消极情绪的方法以及如何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在本节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的介入,不仅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直观、形象的感知,而且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究的意识。

四、抓住时机,培养良好习惯。

教学既是认知的过程,同时也是情感培养的过程,新课程标准强调参与、体验和情感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的真正统一。新课标在改变我们的教学方式,同时也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及健康的人格,使素质教育得到真正的体现,因此教师应该结合本校、本班学生的具体实际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策略,抓住时机,使学生通过学习既能掌握综合语言技能,又能提升道德情感。

1.尊敬师长、关爱他人教育

现在大多数的孩子自我意识较强,他们往往不懂得关心、爱护别人。教师可在教学活动中有目的地加以引导,以此来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得到良好道德情感的熏陶。如,在教师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引导学生制作贺卡并写上祝福语。如: Happy Teachers’ Day.I am truly grateful to you for what you have done.I love you, Mum.You are the one that we love the most.Have a happy Mother’s Day.(您是我们最爱的人。祝您有一个快乐的母亲节)

2.文明礼貌教育

在学习一些礼貌用语时,在让学生了解外国人的礼貌用语的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白:讲文明、懂礼貌是我们的光荣传统,因而要杜绝打架、骂人等不文明行为。如,在教学 “Sorry./ I’m sorry.”时,可针对学生平时出现的一些不文明行为来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去体会“ Sorry./ I’m sorry.”的正确使用,同时也让学生从中明辨是非,学到一些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方法,逐步养成良好习惯。

3.遵章守纪,讲公共道德的教育。

教师要善于唤起和诱发学生对道德情感的体验,培养学生善良的心灵,使学生真正地感动,以自觉的行动克服一些不良的行为。如教 must/mustn’t时,紧密结合所学语言项目,精心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例句,让学生自己做出判断后在下列句子加上 must/mustn’t,再表达出来:

You must obey the traffic rules.You must finish our homework on time.

When the traffic lights turn red, you mustn’t cross the street.完成这一教学活动后,可趁热打铁让学生用 must/mustn’t自由发言,说出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做好哪些,而哪些是不该做的。此项教学活动既使学生掌握了语言技能,又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

四、树立典范,构建健康和谐的课堂。

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不仅需要认识、情感和意志的支配,而且还需要平时的训练和引导。作为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不同的天赋和智慧,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能根据心理定势、晕轮效应等来判断他们,要做到真诚接纳、关爱、宽容每一位学生,真正做到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以学生的感受为感受,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并把这种理解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能深切地认识到教师的用意,使学生感觉到老师的亲切可信,建立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度。这样学生才能接受老师对他们的一番苦心,学生在课堂上才能信心十足、学习兴趣较浓,并能以愉快的情绪、饱满的精神,产生合作、交流的愿望,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

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德育工作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形成并起到效果的。这就要求教师的德育工作要贯穿于学生成长过程的始终、抓住生活中的点滴、把握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并做到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是学生真正的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下载闾丘露薇:北大如何与学生“会商”?(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闾丘露薇:北大如何与学生“会商”?(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藏与露”话题作文

    “藏与露”话题作文讲评及佳作展示 【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著名作家海明威在谈到他的创作追求时,形象地把自己的写作比做海上漂浮的冰山,用文字表达......

    藏与露作文题目及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著名作家海明威在谈到他的创作追求时,形象地把自己的写作比做海上漂浮的冰山,用文字表达出来的只是海面上露出的八分之一,而......

    形势与政策 北大

    形势与政策论文6篇 形式与政策论文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论文给大家整理了几篇论文大家往下看哦 课程性质和目的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品德课中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对......

    2014北大城市与区域规划

    2014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868城市规划原理试题 一.名词解释1.智慧城市 2.位序—规模法则 3.棕色地带 4.多目标规划 5.土地用途管制 6.城市综合体 7.全球本土化 8.结节区域......

    一位考上北大的学生的肺腑之言

    一位考上北大的学生的肺腑之言 (作者:贺舒婷,高考分数641,现为北京大学法学院本科生) 末名湖边的桃花儿开了,就在前几天。 我曾经无数次梦想过,北大花开的时候,湖边赏花的人群里会有......

    北大青鸟学生自荐书格式[大全五篇]

    北大青鸟学生求职信您好:首先向你致意诚恳的谢意,感谢您百之中抽出时间来查阅我的求职信!我是北大青鸟的一名学生,现在已经二学年毕业。主修.net方向,并致力于成为.net开发工程师......

    高一藏与露作文(五篇范文)

    中国有句话:智者深藏不露。顾名思义,聪明的人是不会轻易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底细的,就像许地山所说的花生,饱有内涵却不外露。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高一藏与露作文范文,希望对大家......

    藏与露生活随笔[精选5篇]

    “藏”与“露”,一对反义词,两个双生字,只字点墨,却在中国的哲学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人生在世,锋芒毕露的愣头青多见,深藏不露的高手少见。可见,“藏”比“露”要难得多,也强得多。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