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蔡山镇中心小学未来五年发展规划
蔡山镇中心小学未来五年发展规划
(2012年—2017年)
一、现状分析
我校地处蔡山镇中心,地域优势明显,办学历史悠久。一直以来,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在镇委镇政府的关心与支持下,通过全体教职工不懈努力,学校在探索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创建特色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㈠有利条件
1、生源优势。我校地处蔡山镇中心,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城镇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相对于农村小学而言要高,城镇儿童所接受的学前、家庭教育比其他学校儿童要优。
2、教学改革意识较强。近年来,学校坚持以探索新课改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改革,优化课程配置、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以及确立现代教学理念等一系列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3、特色教育目标明确,工作扎实,实效明显。近年来我校开展了黄梅挑花、黄梅戏、器乐等兴趣小组,并接受了中央电视台对我校的采访。校风校貌有了显著的改善,为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
4、学校师资队伍总体比较稳定。教师敬业爱岗、务实上进,专业基础也比较扎实。各学科的教师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具有勇于探索、勤于实践的品质。㈡存在问题
1、校园面积小、办学条件较简陋,班生额超大,教室不足,没有电子备课室、语音室,各种配套设施不齐全。
2、师资队伍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如何在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中迅速培养一批观念先进,师德高尚,业务过硬并有一定影响的骨干教师,亟需加以重视。
二、目标定位
根据县教育局“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奏响“规划十二五,促进教育均衡”主旋律,牢固确立“善待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成就每一位学生”的办学理念,精心打造人文校园、书香校园、活泼校园,走“出名师、育名生、塑名校”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让师生在富有创造性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得到主动和谐发展,把学校办成环境优、师资强、质量高、有特色的现代化学校。总体目标:坚持“质量立校、教研兴教、全面育人、创建特色”的指导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广聚教育资源,深化教育改革,彰显办学效益。以创建现代名校为目标,以形成特色为突破,以全面发展为根本,扎实开展课程改革,把学校打造成一所学生自我教育,教师主动发展,教育质量优良,管理富有特色,文化氛围浓厚的示范学校。
一年目标:强化学校的“三风”建设,创建“文明、乐学、求实、创新”的校风,“博爱、严谨、创新、奉献”的教风,“爱校、文明、乐学、创新”的学风;建立能适应新一轮课改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形成科学性、主体性、民主性、发展性、自主性“五性”结合的教学格局,达到教育教学秩序规范、充满活力,学生行为习惯良好、奋发上进,校园环境优美、富有人文气息,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力争上游,确保顺利通过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衡发展评估。
三年目标: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基础设施和教学仪器设备;建设“突显特点、活泼健康、积极向上、激励进取、展示自我”的校园文化,创建优良的育人环境;建立学校教育教学“四大基地”,即红领巾演播基地、红领巾读书基地、红领巾绿化基地、电脑小能手培养基地,发挥其育人作用;创建符合本校实际的、能够形成一定规模与社会影响的、能够人人参与持之以恒的特色活动项目;积极创建“文明学校”、“课改先进单位”、“平安校园”等。
五年目标:创建 镇小办学特色,形成品牌板块。建设以走廊文化、墙上文化、班级文化、“校园之星”文化、演播文化、艺术文化、人文文化为特点的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使校园环境达到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传承黄梅挑花等艺术文化;通过五年的努力,在创建目标和素质教育诸方面,形成鲜明的特色和完备的操作系统,办成“师生高素质、教学高质量、文化高品位”的现代化学校。
三、主要措施
㈠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管理模式
1、加强班子队伍建设。着力建设一支事业心、责任心、进取心强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班子成员要树立全局、合作、服务、责任和榜样意识以及超前意识、到位意识和科学创新意识,要以正确的思想引导人,以高尚的人格熏陶人,以实际行动带动人,形成一个“理论学习好、团结协作好、廉洁自律好、工作实绩好”的强有力的领导集体,不断提升管理水平,提高办事效率。
2、构建现代学校管理体系。坚持以人为本,倡导“研究先于决策,服务大于领导,协调多于控制,观念重于方法,环境优于制度”的管理理念,构建现代学校管理体系,形成以“落实目标责任”为核心,以“规范管理、目标管理、民主管理”为主要内容,以“科学、民主、高效、和谐”为基本特征的、科学高效的岗位目标管理办法;形成科学的考核、评价和激励等方面的管理机制;坚持以法治校、以情育人,构建人文校园,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师生校园生活质量。通过科学规划,建章立制,有效管理,使学校管理水平有大的飞跃,形成切合我校实际的管理特色和管理理论,力争创建县级示范小学。
3、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与创新。真正把校长负责制、岗位责任制、考核奖惩制落到实处。按教育局的部署和要求,积极稳妥地搞好学校内部人事制度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实现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逐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4、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营造“绿化、美化、净化、艺术化、教育化、人文化”的校园环境;营造“文明、和谐、拼搏、创新”的校园文化氛围;营造“博爱、民主、严谨、合作”的教师工作氛围;营造“乐学、自主、活泼、奋进”的学生学习气氛;倡导“求知、敦行、立志、报国”的校园精神;注重内奠基础,外树形象,打造人文校园、书香校园、活泼校园。
㈡狠抓队伍,锤炼师资综合素质
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着眼点,以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为中心,以培养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为重点,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健全奖惩机制,建立一支适应新形势下教育教学要求的新型教师队伍。
1、加强师德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师德建设、敬业精神教育的主题活动,牢固树立现代教育的思想和观念,大力宣传和推广师德先进典型,完善师德评价制度,期末对教师的师德进行全面的、综合的评价,每年推出1-2名师德先进典型,通过召开现场展示会、演讲报告会等形式对先进典型加以宣传和推广,形成“领导当楷模、党员做示范、教师创榜样、学生树形象”的良好德育氛围。
2、实施名师工程。以“名师工程”为载体,以业务培训为关键,建立教师业务进修制度,加大校本师资培训力度,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现代化教学水平;建立教师外出学习交流制度,组织教师参观一流学校、拜访一流名师、学习一流经验,以达到“采百花之蕊,酿自家之蜜”的目的;不断完善教师苦练内功的教学比武制度,通过开展优质课比赛、说课竞赛、课件制作比赛等教师岗位练兵活动,强化教师基本功,使教师具有良好的知识素养、理论修养和扎实的专业技能,能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出色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在三年内确保60%的教师能胜任县级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教学,培养省、市、县级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
3、建设骨干队伍。以学科带头、骨干教师为龙头,开展以构建素质教育教学模式为主要内容的校本教研活动,鼓励教师积极撰写论文,争取每年在县、市、省、国家级的刊物上发表论文的教师达总数的20%左右。培养学者型、专家型教师,要求教师能根据学科特点、教育对象,在学校统筹规划下,承担相应的教育科研任务,每年确定1-2项科研项目。
4、加强进修培训。加强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培训,鼓励和提供条件让教师学习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操作技能,要求每位教师在2年内熟练掌握现代化教学技术,45岁以下的全体专任教师五年内能够熟练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达到中级计算机操作技能的考核要求;能根据教学需要自行设计各种辅助教学课件;能掌握网络知识,自由地上网交流、获取信息;能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设施资源、网上教育资源和信息技术手段,借助校园网熟练地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进一步强化信息技术的功能效益,优化教学方法、丰富教育内容。
㈢深化课改,提高教育科研水平
学校要以新课改为契机,坚持课题研究“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强化课题建设,吸取教研科研一体化的成功经验,建立高效的教育教学运行体系,使课堂有人文精神、生活气息和感性经历,并不断总结新课改课堂实践的理性经验。
1、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进一步明确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新课改目的、意义、要求与实施办法,把教师的思想统一到新一轮课改的认识上来。转变观念,树立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的价值观、人才观、质量观,提高对规范化教学管理的认识,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新方法,形成“围绕课堂抓考核、围绕质量抓教研、围绕科研抓提高、围绕特长抓竞赛”的工作特色,使实施新课程与提高质量有机地结合起来。
2、加强教学目标管理和教学过程管理。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注意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教师角色的转变,每位教师要研究教学过程与方法,不断形成自己的特色与个性。通过教代会、校务会等形式,广泛建立民主的、科学的、和谐的,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决策的教学管理机制,加强监督,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将教师的教学研究、教改实验、课堂教学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现代教育水平以及师生关系等纳入考评内容,做到真抓实干,杜绝形式。实施全面质量监控,形成规范的质量监控的分层负责、分层管理(教师自控、教研组互控、学校调控、社会协控)。强化督查评估力度,基本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确保各科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3、加强课题研究。不断完善教研与备课制度,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一是学校将进一步完善与健全课题研究、教学研究制度;二是通过开展各级的课题研究,不断提高我校课题研究的水平与能力;三是广泛吸收青年教师参加课改
实验,让一批朝气蓬勃锐意创新的年轻教师脱颖而出,增强教师队伍活力;四是多学科、多层面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通过活动与研究,不断培养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总结与撰写能力、,力争各学科有不同级别的学科带头人。加强教研组建设,逐步形成立体型教研工作机构,形成造血型的教研工作模式,把学校的各类有关教学信息传递给教师,为课堂教学提供服务指导,通过教研组全体组员的教学观念、知识、技术的更新,使教研工作规范、创新、有效。
4、建立、完善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坚持客观、全面、公平、有效的原则,对教学管理中的各层面实施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和绝对评价、相对评价、自我差异评价。建立“关注全体、师生平等交往、师生与生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课堂教学结构的评价。㈣面向全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深入改革学生管理制度。以培养“会做人、会求知、会劳动、会健体、会审美、会生活、会创造”的高素质现代人、文明人为育人目标,对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地位、内容、方式、方法、途径、层次等问题进行探讨,不断完善一套重视流程管理、讲究实效的学生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为学生营造健康的活动空间。构建学生发展性综合评价方案,通过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特长表演等,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评价内容涉及校内外,涉及德智体等各个方面,贯彻全过程。注重学生学习习惯与学习态度的评价,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科学分析学生的学习成效,淡化分数评价意识,注重学生个体成绩发展过程的评价、能力形成的评价、学习方法与学习效率的评价,要求学生能比较客观评价自己,正确对待他人评价,善于根据评价调整自己的行为。加强家长学校与社区德育工作站的建设,积极通过家长学校与德育工作站各项活动,宣传学校工作,积极取得家长与社区对学校各项工作的支持与理解,共创学校佳绩。
2、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与养成教育。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与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和《公民道德纲要》,以开展多种形式活动,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在学生中扎实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通过开展文明班级、读书笔记、艺术节、科技宣传月、学雷锋等系列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与文明习惯。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的作用,积极有效地开展书香校园、大手拉小手、雏鹰行动、研究性学习、学雷锋见行动、社会实践等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教育活动,不断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与祖国的思想,培养学习探究与体验的热情。
3、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地方的旅游、德育基地、乡情教育、地方文化等教育资源为载体,以培养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的民族精神为目标,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营造良好校园文化,丰富师生的精神文化生活,陶冶师生情操,提高素质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展示学校精神风貌。开展争创“文明班级”、“优秀班级”等系列活动,引入竞争机制,创造良好的学风、和校风。把优美的环境设施与校风、班风、学风的培养、学校的办学理念、目标结合起来,促进教育资源建设与内涵发展的有机整合。
4、认真抓好学生的法治教育。积极开展法治安全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以《社会治安条例》、《未成年保护法》、《预防未成年犯
罪法》教育,交通安全教育,消防教育,游泳安全教育,等教育,食品卫生教育为重点,根据季节特点,有重点地举行活动,确保学生安全健康成长。
5、引导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注重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经常反思的习惯,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积极开展小制作、小发明等科技创新活动、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6、关注学生的心灵世界,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持之以恒,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效应,帮助学生形成自信、自尊、自强、自律、勤奋的健康心理。设立心理健康辅导室,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活动,对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进行解答和帮助,培养学生参与竞争的勇气和面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
㈤拉动项目,打响办学特色品牌
加强特色学校建设,是加强学校内涵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提升学校品位的重要举措。打造学校特色品牌,努力在内涵建设上求发展,以赢得师生、家长及社会的广泛认可。
1、施行五个特色建设策略,即:以营造氛围来推动特色建设;以教育科研来支撑特色建设;以师资建设来保障特色建设;以课堂教学来彰显特色建设;以课外活动来丰富特色建设。
2、以素质教育为主旋律,以课堂为主渠道,以基地为依托,推展多元化教育,扩大美育效果,真正收到以艺辅德,以艺增智,以艺滋体,以艺怡美,以艺补劳的整体效果,培养学生学习文化的兴趣,用文化艺术点燃当代少年儿童的心灵,全面构建“优势+特色”的名牌学校。
3、充分挖掘教育资源,立足学校实际,扬长避短,选准特色项目,采取有力措施,逐步形成艺体、信息教育或其它方面的办学特色。一是提升办学特色层次。二是扩大办学特色领域。根据时代要求和本校的实际,使更多方面成为我校办学特色。
㈥改善条件,打造人文精品校园
我校目前基础设施离实施素质教育、实施新课改的要求差距较大,自然、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科技教育设备、校园网络等设备和建设相对滞后,完善我校的硬件设施建设,添置各种仪器设备的任务还相当艰巨。学校将设法在资金困难的情况下,通过多渠道集资的办法,在五年中逐步改善办学条件的力度,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并在此基础上努力实现办公无纸化、备课电子化、教学网络化、家校联系一体化,营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创造良好教学环境,使我校整体办学条件居于全镇乃至全县一流水准。
1、争取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校园“班班通”工程。
2、不断完善多媒体、图书阅览、校园广播等专用教室建设,继续添置充实教学仪器设备,确保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3、在注重硬件建设的同时,加强教学软件建设。以校园网配套为重点,实现校园联网(所有办公室、教室),建成学校信息资源中心。搞好信息媒体设备的装备,每个备课组一台计算机,使每一个教室都能通过网络进行远程教育、多媒体教学。所有教师和学生都能随时借助网络自由获取信息、沟通交流,实现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开展家校一体化的网络教学实验,使教育教学活动由校内向家庭、社会延伸,真正实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一体化、网络化。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新的五年,镇小全体教职工将克难奋进,争创办学一流佳绩;与时俱进,续写镇小辉煌篇章。
第二篇:中心小学五年发展规划
***中心小学五年发展规划
1、搞好学校基础建设,建立环境优美的,学习氛围浓厚的“学习型”学校。
2、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3、取一流教学质量,打造“龙安区名校”。
4、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加强教师学习。简析:
1、新课程改革在全市已全面铺开,这是当前教育改革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课改实验不仅仅是课本的改变,它包含着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培养目标、教学评价等许多方面内容。这是教育发展中的一次大革命,为此,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成为学校工作的一项最重要内容。我们把它作为五年规划的一项内容。
2、**中心小学地处**镇南部,配备有高素质的教师。各方面办学条件较好,争取一流教学质量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坚信:学校没有’
差生’,学生只有差异。
3、争取**镇、**区一流教学质量是我们五年规划的目标。学校的每一项工作都力争每学期上台阶,五年见成效。
4、教育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没有改革就没有发展,在改革中创新,在改革中前进。学校内部管理是一门科学,只有良好的运作机制,才能使学校稳定健康的发展。
5、教育教学要讲究两个效益,一是教师的教学效益;二是学生的学习效益。
6、办特色学校是一个较长远的规划,当学校文化底蕴达到一定程度,学校才能显示出其特色,我们学校的特色将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快乐的学习,发展自己”。
第三篇:芒场镇中心小学未来五年发展规划
南丹县芒场镇中心小学未来五年发展规划
(2016年1月——2020年1月)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教育正面临一场新的调整和变革,为了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求得更好的发展,创建学校品牌,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特制定五年发展规划,作为芒场镇中心小学未来五年发展的办学指引。
一、背景分析
(一)学校现状
芒场镇中心小学是一所全日制公办小学,1905年建校。学校占地面积7千多平方米,终极规模为20个教学班,现有14个教学班,学生486人。现有专任教师40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14人占 35 %;小学高级(副高级)教师3人,小学高级教师 35人。
(二)办学优势。我校我校被评为 学校,还先后获得 先进学校、等市级以上荣誉20余项。
芒场镇中心小学有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为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提供了保障。学校语文、英语、综合科组均被评为“ 先进教研组”。
学校地处芒场镇中心地段,是镇经济最活跃的地带,社区环境、学生家庭环境相对优越,社会和家长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期望值很高,对学校的教育行为高度关注。
(三)面临的挑战与此同时,学校发展中也存在诸多不足,办学现状与名校梦想之间的差距突出表现在五个“不适应”:一是队伍不适应(管理团队——尚处于磨合期,创新思路、创新方法不足。教师团队——观念转变不够;学识眼界不宽;教育技艺不高);二是育人模式不适应(育人目标的细分和阶段性实施不清晰;育人活动的系统性、层次性尚未解决);三是课程与教学不适应(不少课堂效益不高;教育科研水平不高);四是质量不适应(“学生综合素质”总体含金量不高;特别优秀的学生较少;学生特长培养未起步;师生 品位尚需提升);五是办学硬件条件不适应(专用室场与办学规模的扩大不匹配;教学设施、设备亟需更新;数字化校园建设、校园文化建设还需加快完成。)
二、发展思路
(一)学校发展的基本定位
教育现代化、信息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旨在培养和造就新一代优秀人才,所以学校管理和运行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大背景和教育发展的规律,适应现代人才培养的需求,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改革的能动性。为此,要通过规范办学、创造性办学,建立起现代学校制度和课程体系,塑造精品课堂,让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最终经过五年的努力,实现学校的良性循环,较好地形成和提炼芒场镇中心小学的办学风格和特色,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品牌美誉度,成为芒场教育的标杆,办成南丹县的窗口学校。
(二)学校发展的基本内涵
教师——有尊严的活着。具体要求是具备“三爱、三好和三高”,其中三爱是指爱学生、爱学校、爱教育。三好是指育人好、教学好、合作好。三高是指质量高、效益高、品位高。
学生——有底气的学习。具体要求是具备“三学、三强、三有”:其中“三学”是指善学、乐学、勤学;“三强”是指体魄强、创新强、动手强;“三有”是指有能力、有特长、有特质。”
学校——有名气的办着(在南丹教育内有响亮声誉、社会上有良好口碑)。
(三)学校文化的基本理念
秉承“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的宗旨,我们确立了“阳光.朴素”办学理念,以儿童为中心,努力构建一个阳光、友好、自然、平等的生态教育环境,构筑师生共同发展的平台。让师生在丰富多元的校园学习生活中兴趣得到激发、习惯得到培养、能力得到提升、个性得到张扬。
三、发展目标
(一)办学目标(终极)定位
将我校办成与社会相适应的、能与全县先进教育对话的县内一流的学校,让每个孩子享受学习成长的快乐,让每个教师过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二)培养目标(终极)定位
培育有根基的人,就是培养每一个孩子都具有朴实的品德根基、扎实的知能根基、较深的文化根基。
四、重点发展项目
(一)着力队伍建设,凝聚团队力量,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
1.发展目标:以“服务、表率、执行”为主题,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思想作风正、教育思想端正,服务意识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行政队伍;完善校本培训体系和工作机制,建设一支有崇高职业道德、良好人文素养、过硬业务能力的教师队伍,努力实现“人人善教”。在教师队伍建设中,要注重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课程观、学生观和评价观,要突出发展教师的教学能力、研究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要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新教师向合格教师发展,合格教师向骨干教师发展,骨干教师向品牌教师发展。
2.具体措施:(1)行政队伍建设
①强化行政领导成员的学习、教育和培训,提升办学治校能力。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升行政的思想政治素质。二是加强业务技能培训,针对不同岗位职责要求,分类进行培训,增强干部推进学校发展的工作能力。三是围绕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模式、教学模式、管理服务模式等方面的改革,开展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提高行政办好精品学校的理论自觉和行动自觉。特别是要不断增强干部开拓创新的能力,要解放思想,勇于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和条条框框束缚,发展上善于谋划新思路,工作上敢于探索新举措。四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让教师“走出去”,参与高层次的培训提升、教育教学考察学习或经验交流等。
②做好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和使用,使芒场镇中心小学的管理队伍梯队呈现。(2)教师队伍建设
①积极探索教师队伍管理的新机制与新方法。在教师队伍管理中,既要重用人机制,又要重营造人文和学术氛围;既要重管理,更要重建设;既要重使用,又要重培养。要创造教师得以充分发展的环境,让教师成才、成名。
②加大教师校本培训力度。树立“培训即福利”的思想,不断增加经费投入,最大程度地保障教师素质提升的需要。根据需要每年选派一批骨干教师到教育发达地区进行提升培训。
③充分利用会议和集体学习时间,分享有关国内外教育发展最新动态与成果、教育新政策与新法规、知名学校的办学经验、本校发展的新战略和新举措,不断引领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强化学习意识,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
④以学科组为引领,以备课组为基本单位,深入开展以学科教学为主线的课改研究与实践,着力提升课堂质量和教师专业化水平,引导教师逐渐形象自己的教学风格和个性。
⑤引导教师主动读书、主动分享,丰富教师的文化生活,提升精神境界和人生修养,用人文呵护心灵,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
⑥对教师队伍现状进行科学分析,并结合教师个人发展愿望和规划、职称等级、年龄特征等因素,对教师进行分类指导、分层培训和分级管理(包括合格教师、骨干教师、品牌教师等三个层级),力争让每一位教师都得到最好的发展。
⑦充分发挥好“三个平台”的作用:一是“双师教学”平台;二是骨干教师研课坊;三是“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平台(主要依托校外名优教师,充分发挥他们在教改实践和教育科研中的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实施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研讨互助式培训,助推中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⑧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考勤管理制度》、《教师绩效考核方案》和《教师奖励制度》,突出用新课程理念、信息技术应用来评价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主要观其在课改中的态度、实践、创新、成效。评价时既要坚持德才兼备,又要注意个性差异;既要加强教师自评,又要发挥其他教师、学校领导、学生、家长的评价作用,努力做到评价的“公开、公平、公正”,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反馈信息,不断改进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3.预期成效:
(一)加快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形成一支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构建起由合格教师、骨干教师、品牌教师和卓越教师组成的“金字塔型”教师发展梯队,让每一位教师在每个阶段皆有所成。
(二)整合德育工作体系,坚持“养成教育是德育之本”、“体验参与是德育之魂”、“家校合作是德育之源”的理念,为培育有品德根基、知能根基、文化根基的人夯实基础。1.发展目标:
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统一性与多样性协调发展;个性彰显,差异发展;集体与个体均衡发展;各类学生同步发展;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建立“生活化德育”、“文明体验课堂”,逐步形成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三自主模式”的德育教育机制,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
2.具体措施:
(1)学校要坚持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抓手,以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为重点,以班级特色建设为切入点,以习惯教育、礼仪教育、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为着力点,以阳光体育活动为载体,以班主任队伍建设为保证,以家校合作为支撑的德育工作思路。实施“生活化德育”、“体验式教育”、“三自主管理”的德育教育机制。
(2)推行班主任工作承诺制
对孩子微笑──任何一个孩子不会受到冷落和歧视;与孩子交谈──每一个孩子都能和老师平等对话;帮孩子明理──让每一个孩子在体验中辨别真、善、美;教孩子求知──能耐心解答孩子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让孩子自主──尊重孩子的意志,张扬孩子的个性;给孩子机会──每一个孩子的特长都能得到充分展示;为孩子着想──帮助有特殊困难的学生完成六年学业。育人,是 教师的天职,班主任的首职。要做好这项工作,务必要全身心投入,全方位重视,全过程负责。
(3)加强“礼仪教育”和“习惯养成教育”。
培育课堂礼仪规范、校园礼仪规范、家庭礼仪规范和社会礼仪规范。习惯养成教育重在:学习好习惯、礼貌好习惯、卫生好习惯、饮食好习惯、阅读好习惯、安全好习惯、运动好习惯、劳动好习惯。
(4)完善德育工作体系。一是明确德育目标;二是内容形成序列;三是优化德育途径;四是构建德育课程;五是落实德育措施。
(5)建立科学的德育评价机制。评价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自评、互评、师评、校评、家长评、社会评相结合,最终引导学生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探索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教师德育工作绩效考核、班主任工作评估等三项德育评价机制。
(6)建立家校合作、社区协同的共育机制。
①不断完善和创新家委会和家长学校运行模式,充分发挥家委会的作用,努力构建并实施制度化、课程化、多样化的家长课程,积极普及家教知识,大力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教观和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构建和谐共进的家校教育氛围,促进优良家风的形成。
②加强学校与社区的合作,积极利用社区教育资源,通过志愿服务活动、社会实践等形式增强社区和学生的参与意识、公共服务意识,形成共建社区、共享资源的良好态势,最大限度地实施人力和其他社会资源的优化整合利用。3.预期成效:
使学生初步掌握锻炼身体的基础知识和正确方法,养成讲究卫生和关注身体健康的良好习惯,具有健康的体魄,能自觉提高文化、艺术修养,做一个有兴趣特长、有一定审美能力、生活品位高的人。在劳动技术教育方面是学生初步掌握一定生产劳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文明习惯方面,做到礼仪规范,仪表庄重,举止得体。总的预期目标是 品德高尚,学业优良,身心健康,能力全面,有理想有追求,有鲜明的个性,积极进取,善于合作,乐于助人,能应对各种挑战,具有新视野和现代公民意识的“中心学子”。
(三)构建科学、完善的镇中心小学“阳光.朴素”课堂教学体系,提升教育质量。
1.发展目标:构建科学、完善的“阳光.朴素”课堂教学体系,一线教师能够娴熟运用“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理念开展日常教学;打造一支热爱学习、观念创新、能力过硬、个性突出的专业教师队伍;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最优质的服务。2.具体措施:
(1)定期进行教师的理论学习、专题研讨、问题聚焦、经验分享等多种形式的体验式校本研修活动,将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以学习促实践,以实践助学习,学用结合,提高研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组织专任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开阔眼界,吸纳一切先进的教学思想与科学的教学手段,让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大幅提高。
(3)开展常态课、研究课、实验课等的展示与交流,大力倡导任课教师积极参与课改研究的磨课、观课和议课中去,教务处将教学常规检查改为推门听课,并将相关数据纳入管理考核之中。
(4)加强学科组、备课组的微课研究,同伴互助,智慧同行,促进团队成员共同成长。
(5)探索网络化教学,将信息技术与个别学科教学有机结合,将“前置学习、探究学习、巩固学习”作为“阳光.朴素”课堂教学的新常态。3.预期成效:“阳光.朴素”课堂教学体系建设完成,有系统的课堂教学目标、理念、模式、变式、物化成果,并形成课改品牌形象;教师中获县级、市级骨干教师的人数逐年递增;县级学科带头人有所突破;教师参加县级赛课或技能大赛并获奖;教师撰写的论文或文章能在市、省级教育报刊上发表。努力开发校本课程,实施“国家课程校本化”战略,构建契合培养目标的现代课 程体系。
1.发展目标:学校和教师要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现行国家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本校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在保质保量完成国家课程教学的基础上,通过校本课程的开设,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师生的创新能力,提升个人人文修养,以实现“培育有根基的人”的培养目标。
2.具体措施:
(1)严格执行国家课程并按照新课程标准、课程理念、课程功能实施课堂教学,注意把握其在以上方面以及教学方式上的最新发展和变化。重点要根据校情和学情,深入研究“阳光.朴素”课堂教学模式并使其具有推广示范效应;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有关要求,精心研究教学设计、作业布置、日常检测等,让学生学得轻松、学有乐趣、留有潜力。同时要抓好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管理和评价工作。
(2)精心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要制订出《芒场镇中心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科学统筹校本课程的实施进程,条件成熟可以探索低年级包班授课,启动全科育人模式。中高年级可以探索大课制、走班选课制的学科教学。综合学科要全力依托教师专业特长、地域文化特色开发校本课程,寻求专家指导,完善课程体系,推广应用。在实施过程中,要同步建立与完善校本课程的评价机制(包括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
(3)整合校内其他课程资源(社区活动、艺体节日、主题活动等),构建“阳光.朴素舞台”,力争形成活动的序列化和特色化,为学生才艺展示提供广阔平台。3.预期成效:
接受新课程理念,实施“阳光.朴素”课堂教学,使学生的视野拓宽、思维发展、创新进取,培养一大批基础宽厚、思想活跃、人格健全、具有创新精神的长安中心学子;打造一批有课程新理念、有课程建设能力、有开拓精神的学科教师,让一部分教师成为课程建设的优秀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 并获奖,学生文章能在县、市级刊物上发表;学校综合评价位居南丹县前列。
(五)坚持“科研强校”战略,充分发展教师的研究能力。
1.发展目标:形成一支强有力的科研骨干队伍,教师具有良好的科研意识,学习研究氛围更加浓厚;扎实推进各层面科研课题的研究,建立课题之间的统筹体系,加强课题的整合力度,形成课题之间的优势互补,最终使每个课题都对我校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并具有推广意义。
2.具体措施:统筹、规划学校教科研工作,形成学校科研框架;建立健全教育科研工作激励机制,让全体教师立足课堂,提高参与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分层次提出要求,发挥骨干引领作用,主动申报并承担市、区各级重点课题研究,重视教科研成果的总结、提炼与推广。
3.预期成效:现有的县级课题要顺利结题;通过课题研究有效解决制约教育教学的一些瓶颈问题;教师的科研能力得到较好发展,形成一批研究型、反思型、创新型的优秀教师。
(六)推进教育信息化
利用网络技术,实现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智力资源的共享与传播,使学校实现教学、管理、服务三位一体的信息化集成。重点推进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力争走在信息化背景下区域教育发展的前列。通过教师外派交流、培训、课程建设、承办大型研讨交流活动、校际交流等途径,促进教育信息化水平的发展。
1.发展目标:校内教育教学的数字资源日趋丰富并得到广泛共享;信息化环境下育变革的促进作用充分显现。
2.具体措施:取得上级支持,对学校信息技术硬件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建设智能化教学环境,提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和软件工具;加强以“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为主题的培训、研讨和应用实践。
3.预期成效:专任教师普遍能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进行鼓励性、发展性评价;倡导网络校际协作学习,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逐步普及专家引领的网络教研,提高教师网络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 性,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的良好习惯,发展兴趣特长,提高学习质量;增强学生在网络环境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积淀学校文化
1.发展目标:主要通过实践“阳光.朴素”教育,不断丰富学校文化内涵,使之入脑入心并内化为全体教职员工的自觉行为。2.具体措施:
(1)持之以恒地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创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干群关系、同事关系和师生关系、家校关系。
(2)不断完善学校的规章制度,做到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公平、公正、公开地实行民主管理、自主管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和人文关怀的管理。
(3)坚持“校园文化自己创”的理念,优化校园文化设施建设,改造校园环境,特别是重视对“学校文化、理念、价值和精神”的标识设计和对全体成员的心智启发作用,使学校成员以理解学校的目标和追求为己任,达到高度的认同。通过师生的共同参与、互动体验来塑造属于芒场镇中心小学自己的“阳光.朴素文化”。
(4)发挥少先队组织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育人文化,如课程文化、教研文化、教师文化、班级文化、学生文化、环境文化等,同时加强校内外文化交流。
(5)建设紧扣主题而又富有个性的班级文化。在班级形象设计,班级特色创建,班级制度建设,班级活动设计,班级工作评价等方面,充分体现“追求卓越,塑造个性”的教育理念,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活动中促进学生的发展。
(6)推进办公室文化建设。在符合学校的整体文化氛围与文化建设的方向的前提下,鼓励教师发挥特长、展示才艺,丰富办公室文化内涵,努力营造愉快、合作、和谐、文明、高效的办公室氛围,创建学习型、和谐型、健康型办公室,教师之间彼此尊重、团结协作、取长补短、和谐奋进,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行动上“合拍”,形成强有力的教师团队。3.预期成效:
初步达成全体师生对学校优秀文化建设的一种认同,自觉承担起弘扬和传承学校文化的责任。全体教师传道授业德才兼备,导学得法育人出新;全体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传承创造与时俱进。学校行政管理要实现“以人为本,班子务实,科学规范,宽严相济”;队伍管理要实现“志向高远,爱生敬业,潜心治学,精心育人”;教学管理要实现“立足课堂,注重规范,讲求方法,突出效益”;学生管理要实现“从严要求,狠抓细节,铸成合力,疏管并举”;后勤管理要实现“服务到位,效益优先,工作精细,协力育人”;环境管理要实现“整洁美观,功能清晰,文化厚重,氛围和谐”。2.具体措施:
(1)完善学校主体建筑的“阳光.朴素”建设。
(2)完成各个功能室的建设,以最大可能地满足校本课程实施的需求。
(3)完成校园网络的网速升级,建成“数字化校园”。
(4)完成图书室、阅览室、灯光球场、舞蹈室、跑道等建设与改造工作。
(5)各个场所的文化建设、相关标识、标牌、制度、职责等更新到位。3.预期成效:建成一所环境精致、干净整洁、文化浓郁的数字化学校;全体后勤员工有责任感,全心全意做好服务工作。
(九)筑牢安全防线,构建平安和谐校园。
1.发展目标:安全管理制度和各类应急预案不断完善;教职工岗位安全工作责任感全面增强;学生安全教育全面而有效;防范化解风险和事故处理能力进一步提高。
2.具体措施:全面梳理各项制度,修订完善应急预案,安全职责层层落实到岗位和个人;开发1本安全教育校本教材,并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季节变化、社会形势等,突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积极组织开展有关应急演练和技能培训,提高师生应急自救、互救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坚持常态化隐患排查与整治,不留安全盲区和死角;定期进行安全工作例会和专题会议,研判安全工作形势与环境,制定应对措施,未雨绸缪。3.预期成效:学校不发生安全事故、重大责任事故或重大群体性事件;学生犯罪率为零;安全文化氛围更加浓郁。
五、保障措施。
(一)思想保障
发动和组织全体教职工或教代会成员认真讨论《学校五年发展规划》,集思广益,统一认识,凝神聚力。
(二)组织保障
1.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规划的制定、论证、实施、评估等。
2.召开教代会,《规划》需经教代会讨论通过;一经通过,认真落实;同时要突出重点,制定实施方案。每年检测《规划》实施情况,针对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控和修订。
(三)后勤保障
发展目标:学校办学的硬件环境显著改善,形成优美、精致、干净、书香的校园环境;校舍、校产、食堂、财务管理等规范到位,为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可靠保障,为师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优质服务。
(四)经费保障。积极争取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加大资金投入,保障教师培训、科研、课堂改革、课程建设、特色打造以及校园环境改造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芒场镇中心小学 2016年3月
第四篇:中心小学五年发展规划
毛山东乡中心小学五年发展规划
(2013年——2018年)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势在必行。为了在今后五年内更快、更好地促进学校的发展,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创新管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促进学校持续、健康的发展,特制定我校五年发展规划。
一、学校基本概况
学校于2012年9月成立,现有教学班12个,在校生313名,教职工47名,其中旗级教学能手3人,市级以上骨干教师7人,学校占地面积37641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5132.94平方米。
二、学校的办学经验和存在问题
(一)办学优势
学校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坚持“创建教师家园、学生乐园”的办学目标,以实施新课程,打造新型教育,发展师德教育为载体,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坚持以新课改为切人点,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建立健全各种激励机制,细化岗位责任制,量化工作成效,严格规范师生的“教”与“学”的行为,积极发展教研活动。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模式。建设了一支充满活力、敬业爱生、作风踏实、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
(二)存在问题
1、教学设施欠缺,教学资源匮乏,学生的活动器材等都不到位。教师宿舍、办公室比较落后,功能库室短缺。目前,学校还没有电教平台,大大制约了教师水平的发挥。
2、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年龄老化,发展不均衡,学校暂时没有体育、音乐专业教师。
3、教师的教研意识淡薄,主动发展意识不够强烈,专业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4、学生家庭情况迥异,学生素质参差不齐。
5、德育工作缺乏长效管理和评价机制,形式单一,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有待加强。
三、办学理念与目标
(一)学校“三风”:
校风:诚信 唯真 知礼 励学
教风:乐于奉献 勤于钻研 爱生敬业 严谨笃实
学风:乐知 缜思 善问 求实
(二)办学理念:以人为本,求实创新
(三)办学宗旨:让每个学生活泼、快乐地成长。
(四)办学思路:依法治校、科研兴校、特色立校、质量强校。(五)办学模式:课堂教学严谨扎实,课外活动丰富多彩
(六)办学特色:强化行为养成教育,突出艺术特色品牌
(七)发展策略:创农村小学教育特色,树农村小学一流名校。
(八)办学目标:创建教师家园、学生乐园。
四、学校五年发展具体目标
(一)总目标
围绕素质教育的实施,积极改善办学条件,规范内部管理,优化师资队伍,深化课程改革,加快文化建设。建优美环境,树优良校风;创优异成绩,育“四有”新人。努力塑造良好教育形象。力争用五年的时间把学校办成一所“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师德高尚、学风端正、特色突显、质量上乘”的规范化学校。让每一位教师都施展才华,让每一位学生都充分发展,让每一位家长都收获希望。打造农村一流教师,培养农村一流学生,创办农村一流小学。
(二)具体目标
1、学校基本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目标:
加强学校基本建设,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生长环境。有计划地添置体育器材;完善各办公室设施,创造良好办公环境;装备多功能室,添置多媒体教学平台;确保教育教学的高效率。申请筹建教师宿舍,学生食堂、宿舍综合楼。进一步绿化美化校园,努力构建具有文化内涵、人文精神的校园文化,打造书香飘逸的校园,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2、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在五年内,加强培训学习,把学校的环节干部培养成一支观念新、思维活、方法多、管理严、责任强、觉悟高、学识博的领导队伍。在教师中倡导五种精神:热爱学校的主人翁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创新探索的科研精神。并加强师德教育和业务能力学习,塑造一支安于工作、乐于奉献、勤于学习、善于沟通、精于合作、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教师队伍。实施名师工程,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培养骨干教师。鼓励各科组积极搞好科研工作,形成人人积极参与科研的良好氛围,建立一支素质好、观念新、理论强,有积极进取精神的科研队伍;鼓励并支持教师进修学习,提升教师的学历层次,争取大专学历达90%以上,本科学历达30%以上。努力建设一支理念先进、业务精良、勤学善思、敢于创新、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
3、学生发展目标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诚信、唯真、知礼、励学”的校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纪律习惯、文明习惯、安全习惯,形成“乐知 缜思 善问 求实”的学风;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努力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新、学会合作、学会发展。
4、德育工作目标
加强学校德育常规工作管理,完善德育评估体系,调动全体教师的育人积极性。根据学生的特点,整体优化德育过程,加强学校德育的“三化”建设。即内容层次化:低、中、高年级段分别采取不同的德育内容,不同的评价标准,制定不同的目标,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连贯性和实效性;管理精细化:加强德育工作的常规管理,细化管理过程;方法科学化: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主体验,进一步增强学生自主参与活动的热情,使学生体验到活动的乐趣、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努力实现德育工作的新突破。
5、教学工作目标
继续深化课程改革,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鼓励并支持教师学会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积极进行教学研究,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的教学水平;抓好体卫艺教育,拓展学生的个性特长的发展。力争五年内把体卫艺教育做实做强,成为学校特色教育项目。在教学管理、质量检测、教学评价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五、主要措施:
(一)加强班子建设,完善管理机制
1、加强学校班子队伍建设,着力建设一支事业心、责任心、进取心强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形成一个团结协作,廉洁自律,富有创新精神的领导集体。
2、根据班子成员的情况,具体分工,实行班子成员负责制,做到分工不分家,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3、物色班子成员的后备力量,加强对年轻人、骨干教师的培养,补充领导班子的战斗力。
4、构建现代学校管理体制,以“规范管理、目标管理、民主管理”为主要内容,形成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坚持以法治校,以德育人,构建人文校园,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师生校园生活质量。
5、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形成激励机制,使学校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度可依,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6、通过科学规划,有效管理,力争使学校管理水平有较大的飞跃,形成切合我校实际的管理特色。
(二)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师队伍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创设师德评估细则,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按学校要求制定个人发展规划,把师德列入教师考核。
2、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在青年教师中开展大练基本功和“拜师学艺”活动。青年教师每学期要上一节汇报课。每学年进行一次基本功竞赛。年终学校评选优秀师徒。
3、深入推进“名师工程”。搭建平台,创造条件,促进中青年教
师的成长,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写一篇论文,推荐优秀的论文和教师成功的教育教学方法上传教育信息网。采用“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体验反思”的方法,积极发展校本研修。
4、建立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建立教师学习制度,学校每周组织集中教师学习一次,每学期教师至少学习1本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并做好笔记,促进教师养成读书习惯,做学习型、发展型教师。
(三)改进德育方式,增强德育实效
1、以养成学生养成教育为主题,做到班班定目标,周周有要求,日日有评比,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文明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安全习惯和责任感,发挥学校校风对教学质量的支撑作用。
2、继续发挥家长的作用,形成家、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氛围。
3、继续探索班级管理模式,通过一系列活动,把班级还给学生,自主管理,让每位学生学会参与班级管理,发挥学生的潜能,让班级充满民主、和谐、平等的氛围。
4、建设一支良好的德育队伍,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制定班主任工作细则,进行管理工作考核,经验交流等,建立一支德育工作的研究队伍。
5、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举行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活动,解决学生学习、生活等心理问题。
(四)培养骨干教师,强化科研立校
1、建立学科教研组织,选拔师德好、业务能力强、勤于钻研的骨干教师,担任各学科教研小组的组长。
2、建立健全学校教科研管理机制和评价机制,定期召开教研组长会议,加强教科研工作的过程管理。
3、各教研组要有本组的教学研究专题,组织本组教师进行实践研究,按要求完成相关研究工作。
4、建立科研奖励制度,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五)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强化教学常规管理。严格执行《毛山东乡总校教学常规》,坚持
每月一次的教学工作常规检查,抓实教学质量监控和考试成绩的分析、推进课堂教学管理,认真组织同级听课,实行学校领导随堂听课制度,大力加强校内督导。开展课堂教学行为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反思教学行为,转变教学观念,提倡启发式和探究式教学,积极组织和调动学生参与有效课堂,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改革教学评价方法。通过对评价过程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全面性原则的研究,使评价由单一到全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建立健全教学奖励制度,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六)重视安全教育,争创平安校园
1、成立机构,建立健全各项安全制度和各项安全应急预案,加强管理,加强演练,定期检查,及时整改,层层落实,责任到人。
2、健全对学校师生人身安全的防范措施,切实唤起教师责任意识,把问题和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确保师生生命财产的安全,严格落实学校封闭管理,做好来客、师生离校登记制度。
3、召开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开展安全教育知识竞赛,办安全教育主题墙报,挂安全教育标语,树安全教育警示牌。
4、值班领导、教师加强课间巡视检查工作,安全领导小组成员,定期开展对学校及周边进行全方位的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置、上报。
5、加强节假日、夜间值班巡查,努力打造平安、和谐校园。
6、加强对师生安全知识教育和安全演练,提高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和安全避险能力。
六、学校发展的保障体系
(一)内部保障。
1、思想保障。组织学校教职工认真学习讨论《学校五年发展规划》,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形成齐心协力,荣辱与共的局面。
2、组织保障。学校本着目标清晰,责任明确,组织高效的原则。组建完善的组织机构,各部门目标明确,责任到人,形成合力。
3、制度保障。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制度管理规范化、经常化。
4、资源保障。完善软硬件设施建设,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
(二)外部保障。
1、政策保障。学校发展规划的落实,发展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各级各部门的支持,广泛吸引社会教育资源,让各级各部门的领导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力争实现学校又快又好的发展。
2、经费保障。学校要力争上级部门的支持,加大资金投入,保障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3、队伍保障。学校的主动发展关键在教师。教师的配备至关重要,期望能得到各级领导对本校教师结构的特别关注,配备体育、美术专业教师,不断补充新鲜血液,使学校始终处于良性循环状态。
六、分工作目标达成度
新形势新目标鼓舞人心,新课改新跨越催人奋进。学校五年规划是我们发展的蓝图,昭示着学校的美好明天。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坚信,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我们以求真的态度,创新的精神,明确目标,团结一致,扎实工作,永不满足,认真完成我校五年发展规划的各项目标,开创毛山东乡中心小学教育事业的新篇章!
第五篇:招生办未来五年发展规划
西安海棠职业学院招生办
未来五年发展规划(2010年—2015年)
招生办自2006年以来,在学院各位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改变招生模式和招生政策,经过所有招生人员的共同努力,从原来的招生千余人规模,到现在招收四千余名学生,成绩逐年稳步提高,为学院跨入万人高校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从长远角度来看,招生办依然需要进一步改进。
随着生源数量的逐年降低,以及国家教育政策对民办高校的调整,加上正在准备我院申请本科高校,都为招生办未来发展提出了挑战。
未来五年,是充满机遇与挑战的五年,我们必须树立战略观念,坚持持续发展的思想,以巩固现在成绩为主,以开拓新基地为着力点,力争打造海棠学院一个又一个新的招生奇迹!
第一部分
现状概述
一、招生办发展的基础
招生办目前有主任1名,副主任2名,常设人员8名,非常设人员100余名。
历尽多年风雨,磨砺了海棠人的意志;近三年招生的成功,赋予了海棠人新的智慧。
在过去的3年中,我们在继承原有招生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更新颖,更适合海棠招生的新模式,激发了海棠人参与招生,招多学生的理念,并增加了以下主要沉淀:
1、招生规模大发展。不仅招生学生规模发展了,且更注重对招生队伍的内涵建设,突出老师参与招生资源和学生参与招生资源。同时增加了普招科以及招生期间所设立的各小组:火车站接待组、网络咨询组、QQ回访组、电话咨询组等。
2、招生制度大改革。打破了原有个人直接招的结算制度,实行了区域招生结算原则,避免了名额纠纷,同时加大奖励制度,充分调动了学生和员工参与招生的积极性。
3、招生类型大改变。除了原有的招生模式外,根据实际情况,增加了成教、双学历、订单模式,尤其是随着联合办学模式的开展,计划外生源逐年增加。
4、招生培训大深化。加强招生人员业务培训和自身内涵建设,培训知识的全面性,注重人员品德和刻苦教育。
在继承原有招生办传统的基础上,将努力打造“让学院每年招生都上一个台阶,让每一个参与招生的员工都获得丰厚奖励,让每一个参与实践的学生都获得丰厚回报”的“三个让”思想。
二、招生办发展面临的挑战
1、招生竞争加大后的类型转变和包装
2、未知区域以及空白招生领域的开发
3、打造稳定、高效、优秀的招生团队
4、招生模式和政策的不断优良以及宣传的特色化
三、制定本发展规划的依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陕西省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西安海棠职业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
第二部分
规划和发展目标
坚持海棠“三个让”为思想,以创新为动力,生源为主线,以“让学院满意、让家长放心、让学生渴望”为目标,抓队伍、抓管理、抓创新,强化业务培训和纪律养成的主题发展核心。
未来五年发展目标:
一、队伍建设
目标:打造开拓创新、务实高效的招生领导班子,建设一支理想坚定、思想过硬、业务熟练的招生队伍。
1、具备省级招生管理人员至少25名,并以每年2人的培养速度递增,常规招生设点人员300人。
2、严格建立招生业绩岗位责任制。
3、建立员工招生与待遇晋升制度。
4、培养专业招生讲师50名。
二、区域开发
目标:在原有5个省外一类基地,3个二类基地以及省内重点生源地的基础上,开发出3—5个省外一类基地,并以每年1个的数量递增。
1、整合资源,抽调精兵强将补充到二类基地中。
2、调整管理机构,引入先进招生思想。
3、每年开发一个空白市场。
4、吸引外部优秀人才开发市场。
三、机构改革
目标:在现有管理机构基础上,增加科室,成立中招科—负责中专,五年制招生录取工作、成招科—负责成教招生宣传工作、策划科—负责招生思路的策划和创意。
1、合理划分招生类型,成立专门的负责部门
2、设立招生常务组,参与招生集体管理
3、建立跟踪人员考核,随时调整招生职责和区域
四、招生类别
目标:在现有统招、成教、双学历、订单招生类型的基础上增加招生类型。
1、科学讨论,市场分析学生以及家长心理。
2、大力推广联合办学的优势。
3、计划外招生类型的回炉包装:如试点本科、精品本科、职教等
五、招生宣传
目标:跟踪专业媒体,开辟宣传渠道,创新宣传思路
1、创新招生资料。
2、创新宣传模式
3、媒体投放的新颖性和及时性
六、内涵建设
目标:加强业务培训、员工素质、纪律教育、爱校爱岗。
1、形成独特的海棠员工招生培训体系。
2、任何设点人员都必须通过招生办综合考核
3、必须具备一定的思想品德和个人修养。
七、生均成本降低
目标:资料的精简、广告投放、设点布点、计划内录取等
1、整合资料,避免浪费
2、加强广告投放的监督和管理,由专门的科室负责
3、设点时先论证后设点,避免亏损点
4、解决好计划内录取的各种费用问题。
八、招生专业
目标:根据海棠学院特色以及社会实际情况,调整现有专业结构
1、主打医学类专业,并加大医学类专业的数量,形成集群。
2、设置外语类专业
3、职业性比较强的专业开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第三部分
目标实施要点
一、加强优质合作办学,寻求招生模式的新发展
适当放大合作办学的区域,真正意义上实现优质资源共享的原则,以满足学生多层次,多角度上学的需求,以及学生对渴望名校的心理,这是未来招生竞争下的必然选择。
在努力开拓新的招生思路的同时,我们也不能闭门造车,应积极寻求新的模式,重点在“创新”上下功夫,处理好以下关系:
1、现有特色和优势如何与联合办学的优势融合
2、计划内如何带动计划外的招生
3、如何每年创造出新的招生思路
4、新的区域如何保证效益
二、加强员工内涵建设,探索现代招生的新途径
我们在构建招生管理体制的同时,重点在于探索现代招生市场的新途径,以探索“学习性招生”“发展性招生”,最大限度的发挥在校员工和学生的招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应处理好以下关系:
1、如何稳定每年成绩较好的招生队伍,不至于流失或者被挖
2、如何转变大多数学生对学校的爱校热情不高问题
3、如何加强招生员工的整体水平
二、重视招生政策的调整,引领民办院校招生新格局
随着招生竞争的日益加大,各个学校对招生政策的规定都有自己的看法,我们不能墨守成规,一定要检验现有的招生政策能否吸引更多优秀人员加入团队。应注意以下:
1、招生人员所获得利益是否低于其他院校水平
2、招生政策能否起到保护员工利益的作用
3、对高层以及基层的职权和分工以及利益分配是否合理
第四部分
规划实施的保障
为保证规划的实施,招生办在三个方面寻求机制的保障:
一、建设一支高素质、业务精的招生队伍。
招生队伍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招生工作的开展。要真正将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落到实处,我院的招生队伍必须是
一支善于学习,勤于思考的队伍。一支勇于实践,乐于吃苦的队伍 一支在健全的招生考核机制监督下,不断完善,不断进取的队伍。
二、发扬集思广益的招生代表大会的管理职能
“开放、多元、民主、和谐”是我院招生工作的未来设想,在这种愿景的引领下,我们学院的招生工作中,应充分发扬民主,发挥各个处室招生员工代表大会的管理职能,以确保未来五年发展规划的顺利实施。为此,我们拟建立以下两项制度:
定期报告——招生办每个月召开学院招生代表大会,向全体招生员工报告招生进展情况,以接受全院招生员工的民主评议和监督。
问责制度——招生人员有权就招生工作中未能开展或没有做好的工作,向有关职能科室或个人进行问责
三、加强大区负责人的培养和领导作用
招生办要以招生业绩和管理能力为杠杆,加强大区负责人的培养步伐,培养出德、能兼备,同时又爱岗爱校的管理层人才,以保证招生办五年规划的顺利实施。
随着我院申请本科高校脚步的日趋临近,招生办要紧紧依靠和大力争取学院各部门支持和帮助,在不断加强处室内部管理的同时,积极扩大优质资源,做大做强海棠品牌。为海棠年招生规模达6000人而不懈努力!
西安海棠职业学院招生办
2009年9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