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术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总结和计划
《书籍装帧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总结和计划
美术系
(结合课程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和研究,完成不少于2000字的教学总结和计划。)
一、课程设置情况(主要包括教学目的、学时学分、教学要求等内容)
《书籍装帧设计》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视觉传达方向的必修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书籍装帧设计的发展历史,熟悉古今中外代表性的书籍装帧设计风格及流派,初步具备书籍装帧设计的鉴赏能力和基本的理论研究能力;系统掌握书籍装帧设计的规律和方法,并对书籍装帧的生产工艺和制作流程有初步的了解;通过实验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和对新材料、新工艺、新潮流的敏感性及对材料和工艺应用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观,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提升专业素质。该课程共80学时,计2.5学分。教学方面要求学生了解书籍装帧设计的发展历史和当前书籍装帧设计的发展趋势,掌握书籍装帧设计的原则和方法,能够对书籍装帧设计进行整体把握,结合具体课题独立完成书籍作品的设计和制作。
二、课程教学改革情况(包括教学内容的完善和优化、教学方式方法的有效运用与改革、考核方式的改革等以及教学效果评价和教学研究中所取得的主要成果)
根据学生所使用教材,在教学过程对中国传统线装书、欧洲线装书以及现代书籍形态加工三部分内容的介绍比以往教学更加详细和深入。通过增加以上三部分内容的介绍使学生对中外传统线装书有了深入了解.该课程主要是以理论讲授、信息收集、专业调研、草图构思、讨论讲评、材料选择、作业制作、课程总结等方面构成综合与多样的教学方法,同时通过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尽量提升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的自评、互评与师生的讨论,教师可以充分的了解学生存在的各种问题,以便及时制定出解决办法,提高教学效果。
考核内容的改革:
通过学习相关资料,对考核内容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原来的考核内容主要是考勤+课程练习+最后作业效果,以次为标准进行评分。调整后实行“2+1”考
核评价。“2”是学生自我展示和设计作品展示,学生自我展示将展现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沟通能力和社交能力,提高学生对表达构图的重视度,而设计作品展示可以展现学生的专业技能,对岗位的理解,展示学生创意思维和效果再现的控制力。
经过教学改革,教学效果逐步提高,任课教师在教学评价中受到学生的好评,通过评价与考核效果看,学生考试的不及格率明显下降,学生能较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形成了良好的教学互动,学生的实践能力显著提高。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
目前,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有;
1、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积极性较差,在理论知识方面掌握不够深入。
2、部分学生电脑软件不熟,作业制作缓慢或效果不佳。
3、教师缺乏印刷方面的知识及实践经验,学生缺乏实践基地的训练。
四、课程改革计划(围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本课程的教学改革计划)
1、深入研究书籍教学的现状,建立适合本专业学生现状的书籍教学体系,逐步完善书籍教学的相关文档与教学资料;
2、加强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请印刷方面的专业人员进行面对面讲解,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大力发展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4、实行“2+1”考核评价,真正做到对学生整体能力的衡量。
2012年6月3日
第二篇:教学模式改革总结
教学模式改革总结
为贯彻落实县教育局工作的文件精神,我校领导班子将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确定为学校教学工作的重点之一,并召开了领导班子和备课组长会议进行专门部署,加强领导。会议强调领导班子和备课组长要带头学习、转变思想、形成共识、率先实验、敢于探索、勇于实践、深入包组、分头推进。这次会议的召开使学校领导干部和骨干教师统一了思想,明确了方向,深刻认识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突破口在课堂,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是名校成功的基本途径和共性的经验,从而为推进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有效的组织保证。
为推进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学校教务处也形成了明确的工作思路,具体开展了以下工作:
首先抓学习,促进教师教学思想的转变。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不转变教学思想,课堂教学改革就流于形式,无法在教学实践中深入推进。转变教学思想也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首要任务,提高教师素质才能真正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经历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更能有效的提高教师素质。转变教学思想的途径是学习,成果在课堂。为此,我校在2010年年初的教师大会上确定了学校的一系列教学指导思想,如将“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的过程
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确定为我校的课堂教学理念;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达标为主题”确定为我校的课堂教学原则,在东街小学“三知四学”教学模式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探索我校的教学模式,同时在平时的跟踪听课中发现 “课堂教学中一讲到底,没有双边活动的”,校长要找其进行谈话,这些工作为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作好了制度准备和思想准备。
其次抓落实,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大胆实验、积极探索。任何教学改革如果脱离了教学实践都毫无现实意义,为改变以往课堂教学改革只流于“高喊口号,原地踏步”的现象,学校要求各备课组在坚持学校制定的系列教学指导思想,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组内展开讨论的基础上确定了本校的教学模式,同时,学校要求全体教师按照各备课组确定的“实验模式”作到“五统一五落实”,即备课组内全体教师要按照“实验模式”的基本要求,“统一落实到集体备课、统一落实到教案、统一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统一落实到研究课、统一落实到听评课”。教导处也按照各备课组申报的“实验模式”的基本要求,重点查教师的上课操作,主要是通过各组每月组织的两次研究课和领导抽查听课进行,每听必评,加强指导,要求教师严格按照“实验模式”的操作程序进行授课,必须扎扎实实地将教学模式改革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去。其次查集体备课记录和教案,看教师是否按照
“实验模式”的基本操作程序进行备课。教务处对检查中发现的突出典型,进行宣传,发挥典型引路带动作用。同时要求各备课组的“实验模式”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要不断丰富、调整、改进、完善。对于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实验模式”操作比较成熟的备课组,学校定期安排教改汇报课并予以表彰奖励,发挥奖励推动作用。
现在,我校的教学模式已初步形成,我们按计划开展了研究课活动,部分学科的课堂教学面貌一新,学生的主体地位上升,课堂实效不断增强。虽然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效初见端倪,但我们也充分地认识到课堂教学改革的干扰因素多、成效周期长,是一个长期渐进性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地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相信课堂教学改革一定会成为学校高水平发展的强劲动力。
2010年11月
第三篇:七年级课程模式改革总结12
七年级课堂模式改革总结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七年级课程模式改革已开展了一年,这一年来在学校领导和全体七年级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学校领导细致入微的指导,全体七年级老师的深入实践、创新求实,确定了以合作型小组为依托的新型课堂模式。在这种新的课堂模式下,真正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理念,营造了“兵教兵、生帮生”的良好学习氛围,实现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的新局面。
一、变革思想寻求发展学习实践明确方向
1、变革思想寻求发展
自学校恢复公办以来,学校的生源发生了极大地转变,以往那些听话、懂事的学生少了,调皮、浮躁的学生在逐步的增加,而且这种局面会逐年上升。面对这样的新挑战,09年7月,校领导首次在学校大会上提出“改革课堂模式,迎接新型挑战”的理念。可是怎么改呢?学生的生源差、学习习惯差?没有理论引领,也没有方法指导?再一个学生家长会站在学校的立场同意改革吗?面对改革可能遭遇的重重困难,很多老师对改革产生了质疑。见此情形校教导处在会上向在场的老师详细介绍了全国知名学校“洋思”、“东芦”和“杜郎口”三所学校的先进做法,并对“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模式做了细致的说明。在听完教务处领导的介绍后,很多老师对这种 “轻负高效”课堂模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会后,教务处要求七年级的全体老师利用暑假认真学习“洋思”、“东芦”和“杜郎口”的课模改理念。整个暑假,七年级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收集整理了不少先进、实用的教学理念。开学伊始,学校就组织召开七年级组会议,提出了先学习、模仿,再创新的课改思路,制定《宜昌市第九中学课堂教学改革方案》,确立以“学教稿”为基础的新型课堂。“学教稿”的确立,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习惯,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2、创建特色小组明确改革方向
“洋思的做法固然切实可行,但那毕竟是人家的东西,只能作为参考,我们必须创建一套适合九中学生的新型课堂模式。”温校长在开学初的动员会上这一番话敲碎了很多准备沿袭洋思做法的老师的梦。的确,学情不同、校情不同怎能用相同的模式来对待。于是,一场新的探寻之路就此展开。学校、教导处、年级组、备课组、每一个参与课改的老师都积极参与进来。外出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网上搜寻全国推广的新课堂模式改革的成果;备课组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总结反思。在经过4个多月的深入研究、探讨,结合学校的学情、校情。七年级备课组的会议上,温校长提出了“二元归类小组合作”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并向在座的各位备课组组长展示了这种新型课堂教学体系,即“三程式”训练、“五段式”法则、“六项”策略和“七项”准则。“二元归类小组合作”的新型课堂教学体系为课堂模式改革奠定了基础,为今后的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
二、学习与创新并举反思与总结同行
1、集体备课常抓不懈努力创建优质课堂
集体备课课堂模式改革的一个重点,根据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的基本环
节。每一周的教研活动是现在七年级教师最为期盼的时间,这个时间是每科老师相互交流、相互探讨、相互学习的最好时机。在交流的过程中,每位老师把本周课堂上探索的有效教学方式与其他老师共同分享,同时研究学生有哪些解决不了的问题。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全体教师共同研究学习目标,制定自学指导,研究学生自学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做到定时、定点、定人员统一筹划,严格把关,不留于形式,讲究实效,做到预习统一,目标统一,讲授内容统一,作业训练统一,检测评估统一,真正抓住了事先研讨,资源共享,技能互补,因材施教四个要素。在扎实推行集体备课的过程中,提高了备课的质量,促进了青年教师的发展,真正做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
2、坚持每周一会推动课改步伐
除了常规的课堂教学,七年级各备课组坚持每周召开一次课改研讨会,涉及的内容主要有课堂教学交流、听课评课、成果展示、创新设想、质疑解惑、总结反思等。每周三、周四、周五的第三节课从温校长办公室门口经过都能听到办公室内的争鸣声和探讨声,这就是各备课组的每周一会时间,虽只有短短的一节课时间,但这节课却让每位老师获益匪浅。“每一周我都盼望能快点召开一周一会,因为我又能学习其他老师的先进做法,又能把自己的困惑和大家探讨了”尤启萍老师如实说。“这一次的会议让我知道我在课堂教学中应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要善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动起手来”张文姬老师如是说。“会议太短暂了,看来我还要会后去向她们再讨教讨教”姚书峰老师如实说。这些背后的故事还有很多,这让我们看到了我们每周一会给老师们带来的实惠,也让我们看到了我们勤于学习的教师团队,更让我们看到未来。
3、长于学习与创新善于反思与总结
为了更好的推进改革,有效推广每个老师的先进做法,让每位在课改一线的老师学会反思和总结。各备课组的老师在课余积极撰写在课改中的先进做法,以课堂为主阵地总结课堂上得失之处,并撰写论文,发表在学校的课改通讯上。教导处张主任把每个老师精心撰写的论文经过细致的整理,快速推广到每位在教学一线的老师手中,使得每个老师能在第一时间吸取到其他老师的先进做法。在本学,我们七年级老师共计发表课堂模式改革论文、教学反思、教育叙事100余篇,这和我们全体七年级教师的勤于思考、善于学习是分不开的。胡本莉老师、程雪琼老师和胡其红老师是我们七年级的备课组长,这三位老师平时的教学任务重,长期奋战在课模改的第一线,但她们每次都是以最快的速度把最新的理念、最实际的做法撰写成文,分享给其他的老师。刘丹老师、高长艳老师是后加入我们课改队伍的,但这两位老师工作热情高、善于学习、长于反思,她们撰写的课堂反思和教育叙事真实、贴切,多次受到学校领导的赞赏。刘芳老师和潘灯老师善于从细节处入手,在学习先进理念的同时结合实际,关注每一个学生在课堂模式改革中的变化,并把这些变化转化成第一手资料撰写成文,得到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发表于《宜昌教育通讯》。改革还要继续,反思还要继续,希望我们老师能积极的思考,撰写更多更优秀的文章。
三、确立小组合作机制提升学生自主能力
1、确立小组合作实现全面发展
开学初,各班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好中差三个互补的原则将班内
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一般4-6人),目的是为了发挥组员之间互帮互助的作用。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一位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随着小组合作模式的展开,诸多问题也应运而生:学生不积极思考,讨论懈怠依赖好学生,时间把握的不准确„„于是,一场颇具特色的小组长培训就此展开。
2、定期培训组长实现均衡教育
由于学生、班级之间存在很多差异,导致每个班的学生的成绩、能力出现差异,不能真正实现均衡教育。为此,各备课组在年级组的组织和学校的统一协调下,召开了学生小组长会议。在语文小组长的会议上,语文备课组组长胡老师细致的为每位在场的组长讲解了组内成员的任务分工,强调在每次组内交流时组长作为组内核心人物应尽到的职责。小组在接到教师的命令后组长迅速将组内成员分为计时员、记录员、中心发言人等多个角色,接着开展独立思考、集体讨论、追问探讨、统一答案、中心发言等多个环节,实现小组讨论的时效性和课堂的高效性。数学组程老师在为数学组长培训时,针对学科间的差异性,制定了数学小组学习的策略,并现场开展了小组讨论的演示,在演示的过程中程老师抓住每一个细节为在场的各班数学小组长进行详细的讲解,并对讨论过程中错误的地方进行纠正,力求精益求精,会后每位组长都获益匪浅。英语组胡老师在组长培训时主要从课堂学生的参与和课后基础知识的落实两个方面展开。强调组长立足这两个方面展开工作,课堂上组长要做到每一位组员会读敢读、能说想说,课后组长在基础落实方面要做到“好生帮差生有人帮、差生想学好有人教”,做到从简单的单词到稍难的句子再到最难的作文能层层落实。会后,胡老师还与在场的组长展开了互动,针对组长在平时工作中的遇到的疑难胡老师给予了细致的指导和帮助。小组长是我们课模改中“兵教兵”的核心人物,是实现均衡教育的关键点,只有正确指导我们的小组长动起来,我们才能实现均衡教育。
3、提升学生能力加大评价力度
合理的评价制度对行为习惯的教育养成起着重要的导向和监督作用。推行课模改过程中,我们在大量实践摸索后,改变了以往单一的教师评价学生的方式,创造性的开展多种评价方式共存的评价制度。生生互评、组长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的推行,不仅从教育细节上落实了课模改理念,也培养了学生互相监督,自我完善的意识。每周五,是各班开展评价的时间。首先是学生在小组内的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学生自我反思、自我完善的一个过程,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可以让学生明确自身存在的不足,从而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完善自我。其次开展小组评价,小组评价是组内成员对某一学生的整体评价,小组评价由组长牵头完成,组长先全面评价该小组的整体表现,接着由组内成员互评,互评是在自评基础上学生又一次自我认识的过程,能更好的促进学生进步。第三、开展班级评价。班级评价是由班级评价小组来实施,班级评价小组主要评价的是班级各个小组的整体情况,他们评价的主要内容是班级进步最大、最优秀小组,这项殊荣是对小组、学生的充分肯定,也是每个小组最关注的评价。第四、开展教师评价。教师评价主要是教师对学生全面的评价,是在班级评价小组的基础上进行修正和最终确定。从自我评价到最终的教师评价,这是一个细致而周密的过程,是学生由他律到自律的过程,是认识自我到完善自我的过程,是自我辐射趋于集体融合的过程。
四、喜迎硕果再创辉煌
从09年7月至今,学校的课堂模式改革已开展了一个学。在这一年里,我们的付出今天得到了回报,下面由我来回报一下2008届学生七年级期末考成绩和我们七年级期末考成绩对比情况:
五、团结协作展望未来
回首这一个学期是忙碌的但更是收获的,学校领导和全体七年级老师挥洒汗水、凝结智慧、团结协作、改革创新,确定了二元归类小组合作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指明了今后学校课堂模式改革的方向。但这只是一个起点,今后的改革中我们可能还会遭遇更多的困难,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全体老师团结一心、积极探索,不久的将来就会是我们微笑的时刻。最后,本学期即将结束,希望我们每位老师利用假期加强自身业务学习,积极探索课改的新方向!
第四篇:教学模式改革典型课程—“英语教学法”课程总结
教学模式改革典型课程—“英语教学法”课程总结
“英语教学法”课程是英语专业本科(教育方向)的学生第三学期起开设的一门必选课。该课程以教授基本的教学理论为切入点,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将教学理论运用到实际教学活动中。
结合该课程的特点,在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每个学期都用课程总学时的30%组织实践课程。本学期,实践课的安排尤其丰富。
1. 到教育学院听专家讲座。我们定期安排教学方法的专家讲座,聘请过大连外国语学院的院长就教学法和教师艺术进行过讲座,也聘请过具备外国专家资格的加拿大教师Ken就如何更好地教授听力课和口语课进行了两次讲座,从英语的本土语言者的角度把教学法的具体运用和教学实践结合到一起,使同学们受益匪浅。
2. 到实践基地进行实践。我校的实践活动集中安排在三个小学,分别是大连市试验小学,大连市五四路小学,大连市解放小学。活动的具体内容是由我校学生上公开课,同时由其他同学听课评课。这类活动实用性很强,对于正在当英语教师的学生而言是个交流的好机会,对于从未当过老师的同学而言,更是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3.邀请中学生到我校参加我校学生的微型课堂观摩课。我们邀请到新华中学初三的学生30名到我校的新二教室进行微型课堂的观摩课,由我校英语专业教育方向的本科学生为他们进行微型授课(即每个内容15分钟)。这个活动可以为多个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也相对比较集中。针对这次微型课堂的观摩课,我们还专门进行了一次教学研讨会,对学生们的教学情况予以研讨,深受广大同学的喜欢。
这门课程的实践的实用意义之一还在于它也是学生进行毕业论文的选题指导之一。英语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是进行教学设计,在公开课上的一些想法和疑问正为学生的论文开题提供了思路,鼓励了他们的教学法研讨。
在这门课程未来的教学中,我们将更灵活,更多样地组织各类实践活动。
第五篇:教学课程改革总结
教学改革总结
2010年初,中央召开第二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并印发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对做好新时期高技能人才工作,做出了新的战略部署和统筹安排。这个大背景为技工院校培养高级人才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技工院校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理论教学与技能操作融合贯通的课程体系,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加快技能人才规模化培养。下面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围绕着三大主题进行改革实践。
一、调整教学计划,加强技能培养
教学计划是技校组织和实施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我校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用人单位的要求,应根据各系部自己的实际情况,对现行教学计划进行修改、补充、调整,以适应学生和社会的需要。
1、调整课程设置,突出综合应用。
技校培养目标是合格的中级技术工人。因此,课程设置不能与大中院校相比,要形成自己的特色,应根据市场需求、行业特点、自身的实际情况,调整课程设置,以学生掌握较高的操作技能和较强的适应能力为主,突出技能训练。以培养学生一专多能的本领为出发点,对原来教学计划中不实用的课程可简化,而对于行业的新产品、新工艺,可增设产品介绍课。如我校开设的汽车维修检测类课程,计算机绘图类课程等,使汽车类专业的学生成为用人单位需要的智能型、复合型的中级技术工人。
2、优化教材,优化教学。
在教材建设方面,为了突出技校教育的特征,贴近学生的实际,我们选择了技校优秀教材。首先,选用符合本专业实际的优秀中职中专教材;其次,若无中职优秀教材,则选用优秀的本科教材,由任课教师对授课内容进行调整,并根据实际情况印制讲义;再次,本校教师自编的校本教材。这样不仅有效地应用于教学,而且为编写教材奠定了基础。
3、加强教学设施,突出技能训练。
技校是以培养掌握技能的中级技术工人为目的,要突出技能训练,我们利用校内实训场地根据专业的性质特点对学生进行模拟演练,通过地区特点和专业特
点进行校外实训,大力发展校企联合,实现工学结合。在实习教学投入上加大力度,如多媒体教室、改善实习环境等等。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保证教学质量
1、教师的师德建设,加强教师的素质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技工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技工学校的教师与普通学校的教师完全不同,一个合格的技校教师,既要具备理论知识,又要掌握技能操作。理论教师应能掌握两门或两门以上课程的教学,并能掌握一个工种的操作技能。为了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我校分期分批地把教师送到高等职业师范院校或有关院校进修,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定期或轮流到工厂去参加生产活动,学习生产中的工艺技术,以丰富教学内容。总之,技校应紧紧围绕专业设置,有目的有计划地加强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从而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有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操作的教师队伍。
2、教学质量管理
通过全面检查制度才能实现对教学质量的监控,实时的跟踪教学质量。教学质量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检查教学准备情况、检查教学进度、检查教师教案、检查性听课、召集教师和学生代表座谈会了解评教评学意见、检查教学计划执行及完成情况、试卷分析等。教学检查的形式分为日常教学检查、定期教学检查(包括期初教学准备工作检查、期中教学检查、期末教学工作检查)以及专项教学工作检查。
3、建立绩效考核机制。
合理的、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竞争意识,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促进教师自主学习的意识,刺激教师综合实力的提高。因此,我校师资的整体教学质量也会相应的提高。
三、开展多种教学活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去年经常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活动,利于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召开了教师的教学经验交流会和学生的学习经验交流会,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学生中开展多种竞赛,形成争先氛围,激发学生积极进取和奋力拼搏的激情。1)、定期举办文体比赛。通过文艺汇演、学生运动会等活动,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促进学校的组织管理水平和教育水平;2)、开展
技能比赛。通过各种比赛,提高学生操作水平,形成学生学技术的良好氛围;3)、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比赛。通过琴、棋、书、画等第二课堂活动的比赛,活跃了学校气氛,陶冶了学生情操,让学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让学校的学习生活给学生留下美好的回忆。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技校必须抓住机遇,切实抓好教学改革,大胆创新,锐意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中级技术工人,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全方位提高技工学校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