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技术学科中基于专题学习网站的应用与思考
信息技术学科中基于专题学习网站的应用与思考
温岭市教研室叶静飞
[摘要] 在新课程改革要求下,专题学习网站的教学方式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本文阐述了信息技术专题学习网站教学的形成背景,通过对专题学习网站应用现状的分析,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 专题学习网站教学信息技术
专题学习网站是在互联网络环境中, 围绕某一知识点形成具有某种组织结构的专题知识, 提供给学习者广泛深入地学习、研究的资源型学习网站。它通过对相关知识的收集、加工和处理,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和协作交流的平台。
当前,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教师大胆开展新的教学探索,这无疑为信息技术的教学注入了源头活水,基于网络的专题交互式平台将成为我们进行课程教学的有力支撑。
一、专题学习网站教学的形成背景
1、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不足
与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相比,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通过文字、图形、音频、动画、视频全方位地展示教学内容。它图文并茂、生动活泼, 往往能活跃课堂,给学生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是,一味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式往往显得单调乏味。
首先,它往往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单纯的幻灯片演示,让学生成了“看电影的人”,知识成了一个一个的画面在学生面前放映,学生形成的只是对知识的感性认识,缺乏理性的思索;其次,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最大的弱点是缺乏交互性,无法发挥学生自主性。
2、建构主义理论的要求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体建构者,它要求学生学会自主探索, 在接受外部刺激的过程中主动形成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建构主义理论为实现专题网站教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专题网站教学则是实现建构主义理论的有效途径。在专题网站中布置适合于学生主体发展的各个环节,必将极大地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主体建构。
二、专题学习网站应用现状分析
专题学习网站的应用现状,可从笔者刚刚组织的2007年高中信息技术优质课评比切入分析。这次优质课评比的主题是视频处理、电子相册制作等多媒体方面的内容。此次评比中,大部分教师正是搭建了相关的专题学习网站进行教学,以便学生在一个开放、互动的网络学习环境中进行自主、协作、探究学习。其效果,笔者归纳出了以下几点:
1、课堂脉络明晰,但主题资源不够丰富、整合力度不够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搭建专题网站进行教学,是一个很好的课堂尝试。一个良好的专题网站能够对整个课堂教学起到引领的作用。实践表明,几位老师借助专题学习网站的平台,显现了教学设计的内容与步骤,使得课堂脉络明晰,结构清楚,教学步骤具有条 1
理性;学生通过浏览教学网站,明确老师的教学意图,师生之间的衔接和配合较为流畅。例如在《玩转电子相册》教学中,老师搭建的网站中包含了基础知识、操作指南、课堂任务、扩展提高、评价等栏目,这些栏目是师生教与学的导航。但是各位老师所提供给学生的资源只是一些相关材料的罗列和软件操作的说明书,比如在教学《奥运宣传片制作》中,教师只给出了软件“会声会影”的几个操作步骤,还比如在教学《我的电子相册》中,教师也仅给出了数码相册软件的视频教学帮助,并且提供给学生的资源仅限于教师制作的帮助。
由此看来,教师提供的资源没有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并且资源的范围狭窄,仅限于本学科。学习网站中也并未提供与外部资源的链接,资源之间没有实现有效整合,这样容易造成学生拘囿于教师划定的范围,不利于拓展学生思维,更谈不上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了。这种方式无异于把教师的课件“搬”到网络上,换了一种方式而已。
2、有探究环节,但缺少必要的引导和过程指导
大部分老师的课堂都设置了学生的自主探究环节,比如某老师在《电子相册》专题网站中给出了任务和操作步骤,学生可以根据此操作说明书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某老师更是采用了完全开放的自主探究方式的教学,在主题确立、材料搜集、软件使用、图像处理合成等方面让学生借助网络进行自主探究,而整个过程中老师始终没有进行引导或在过程中进行必要的指导(比如教师应该在图片的过渡、文字、封面等个性化创作上给予适度的指导)。一方面,这种探究教学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开拓了学生的思路,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发现只有极少数学生(有相当基础的学生)能够适应此教学方式,能够完成相当质量的作品。绝大多数学生还是难以适应这种教学方式,找不到学习目标,迷失在网络中,有些意志力薄弱的学生甚至玩起了QQ和游戏。即使有部分同学最后完成了作品,也根本没有体现电子相册应有的亮点或个性化特色。这种放羊式的基于专题学习网站的教学,学习效果乏善可陈,学生也难以得到高质量的探究成果。
3、有评价但技术不够完善,且评价方式单一化
结合探究式教学,大部分教师都设置了评价体系,但是由于采用的作品上交方式大多是ftp方式,学生上交作品的文件名和扩展名并没有遵循老师要求,随意性很强,所以在评价时,很多学生作品的“超链接”都无法正常打开,给许多认真完成作品的同学带来一些失落感。再比如,有位老师在《电子相册》的评价环节中是这样处理的:老师在大屏幕上播放学生作品,学生在欣赏完之后再进行投票,我们发现学生难以将心中认可的作品号和真正的作品号联系起来,投票的时候觉得无所适从,难以下手。而大部分老师只粗略的拣选了几个“成形”的作品,进行流水式的演示,忽略了学生的个体感受,再加之教师只言片语式的点评,根本没有挖掘作品所表达的深层次的内涵。也有的老师虽然设计了包含详细项目的自我评价环节,但仅仅是在黑板上出示了一下或者发给学生评价表,并没有对自我评价系统进行描述和分析,这样学生可能“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依葫芦画瓢。再加上课后没有回收评价表,使得自我评价也只是流于形式。因此,评价体系是否完善,是否真正起到矫正、反馈的作用,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课堂学习反思和总结的效果。
三、基于专题学习网站的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建议
1、学生学习内容的主题化、资源化
根据信息技术学科性质和具体教学内容,由教师将学习内容转化为各种形式的有价值的问题,并在网络上呈现出来,为学生在课内外的研究性学习设置逻辑起点。
首先,应该对教学任务做一个需求分析,什么样的课适合进行专题网站式的教学。一般来说,如果课堂内容太多,由于其覆盖的知识面过于广泛、知识点太多,难以有条理地进行组织,就不太适合进行专题网站教学;如果课堂内容太少,那么由于知识点过于固定单一,也不太适合进行专题网站教学,要是这类课中使用专题网站进行教学,其效果与幻灯片展示教学并无太大差别。
其次,资源不是软件说明书,不同于一般的网络课件,我们建设的资源应该是多元主体参与、丰富且经过整合的资源。也只有符合学生认知结构需要的资源,才能极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避免了软件说明书式的、幻灯片式的资源堆积。比如在此次比赛中,某教师《我的电子相册》专题网站中提供给学生的资源比较狭窄,仅仅局限于一些常规操作方法和课堂任务布置,学生们最终做出来的作品非常简单、平实,与真正具有非凡美感的多媒体作品还有不少距离。如果教师在建设资源的时候考虑到多媒体作品美学的需要和学生认知定位的需要,多提供电子相册文字、封面、过渡等符合多媒体作品美学特征的资源或样本,那么就能正确地引导学生的美学趋向;多添加外部资源链接,那么学生的目标就会更加明确,就会有的放矢,提交上来的作品也会更具美感,更个性化。
最后,现在的专题学习网站普遍存在资源建设主体单一化现象,忽略了“师生共建”的原则。应该让学生参与资源建设,这样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比如在网站中,我们可以准备个性问题设计环节,让学生把学习过程中的创新和发现也放到网站上,让学生的智慧和劳动能承载和延续下去。
2、“放养”而非“放羊”式的专题网站教学
建立专题学习网站用于引导和组织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不应该是放任自由的“放羊”式,而应该是有张有驰、伸缩自如,教师参与引导和过程指导的“放养”式教学。此次比赛中,多位老师的教学模式往往是:将网站抛给学生,完全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摸索,没有任何引导,所以课堂进行了近一刻钟,好多学生仍然不知如何下手,课堂的有效时间在缩短。其间,学生操作的时候出现了很多问题,如图片的再编辑功能不会使用等,学生之间也没有开展有效的合作,但教师只是不断催促学生动作快点,赶紧上交,而没有进行相应的点拨、引导。如果我们在注意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同时,加以适当的引导和过程指导,及时发现学生的亮点,纠正学生的共性问题,那么效果就会好得多。尤其是多媒体软件本身已经可以满足创意美学的需求,所以应该多加强对学生多媒体作品个性化创作的指导。
3、互动交流和合作探究的自由化
教师运用专题学习网站进行教学,促进了教学模式的转变,课堂也成了互动课堂,网络真正成为学习活动中的载体和学习的工具。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天地,我们可以在此设计师生交流论坛(答疑)、生生交流论坛、聊天室、调查表、电子邮件等。学生可以在专题网站中通过各种方式互动交流解除疑惑,使知识得到升华。
在教师的指导或讲解下,学生主动地获取由教师汇编、整理并放置在网络上的相关资料以及其它网络资料,在获得基本知识之后,在学习过程中围绕着相关问题进行自我探究或集体讨论,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和引导学生的讨论,使教学过程由传统的传承型转变为自主学习探究型。
在网络上,学生可以通过论坛答疑版块向教师提出问题或不同见解,也可以将对问题的回答展示出来,教师可以在此进行答疑;同时,学生之间也可以通过在线论坛探讨问题。通过聊天室或QQ群还可以实现问题的实时讨论。
我们提倡“合作研究”以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品质,平等协作的精神。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不同的是:专题网站教学为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新的形式,突破了前后座位相邻的概念,允许学生自由选择班上的任一同学作为小组合作伙伴,一起来研究讨论问题。
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时刻关注学生在网络论坛上所发表的内容,对学生提出的疑难及时给予指导,在论坛上给学生提供建议性的学习过程指导,把握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向,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地对参与度高、问题提得较有价值、文章写得好的学生给予表扬。
4、评价技术的完善及评价形式的多元化
结合探究式教学,应该设置一体化的作品上交和评价体系,作品上交和评价体系是相互联系的,作品的特点及上交的方式决定了评价体系的成功运作。此次比赛中,各位老师采用的作品上交方式大多是简单易用的ftp方式,这种方式虽然免除了老师编制程序之劳,但是却出现了最后评价体系的“人为瘫痪”(网络地址等原因)。在此,笔者建议设计者在设计上传作品环节时,将学生上传的作品名称自动改为机器IP地址,在评价体系中设置师生可以直接浏览的待评价作品的链接或缩略图,避免作品与评价不能同步实施。这样一来,经过一定时间的积累,专题学习网站的资源也会日益充实起来。
在此次比赛中,大部分教师采取了以表格形式的自我评价,现场的实际效果如何呢?大部分学生都很自信地给自己打了高分,小部分学生尤其是女生,则实事求是地给自己打了低分,其实这些同学是希望通过自评表,让老师看到他们的弱处并给予帮助,若教师置之不理,那么久而久之,像此类自我评价,学生们也会“一笔了之”走过场的。如果我们把自评表“搬”到网站上,利用相关的统计技术及时把学生学习情况反馈出来,作为教师在今后教学过程中的指引参数,这样的评价才会真实有效。
除了自我评价及终结性评价(如作品评价),依托专题学习网站所实现的自主、协作、探究学习,使得教学评价更加关注于研究过程的评价,例如学习伙伴之间的评价、BBS等虚拟社区参与率及贡献等,而这些过程的跟踪与记录都可借助这个学习的平台来实现。
5、网站要体现分层教学的需要
如果说学生在课程上的水平是有差别的,那么在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上,学生之间的差别无疑是最大的。在我们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往往存在着“吃不饱”或“吃不了”的现象,这种错位迫切要求我们采取差别化的教学,即因才施教、分层教学。因此在设
计专题学习网站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分层教学的需要,从充分考虑学生层次差异入手,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分层,使我们的专题网站真正服务于分层教学的需要。我们提供的资源是学生自主探索的知识宝库,他们可从中挑选适合自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学习,并且完成能力范围之内的作业或题目。这样的例子在我们信息技术教学中比比皆是。但在此次比赛中,我们发现老师们设计的专题网站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没有为基础好的学生提供更高层次的平台,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最终课堂作品存在泛化现象,这在某种程度上可归结为分层的落实不到位。
专题学习网站的开发与应用不是一蹴而就的,尤其是在信息技术学科中,其建设的规范性、应用的有效性都是值得长期关注和探讨的话题。专题学习网站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结合传统教学的优势,在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突起,有效地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为培养新世纪的高素质人才发挥积极作用。
第二篇: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实例和思考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实例和思考
(与数学、英语实际教学)
21世纪是信息时代,以计算机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
信息技术是最活跃、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泛的科学技术领域之一。互联网的发展,不仅将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将改变教育和学习方式。我们应深刻认识信息技术的伟大力量,加快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步伐。
第三篇:对学科网站群政治学科资源建设与应用的几点思考
对学科网站群政治学科资源建设与应用的几点思考
武穴中学
王中梅
【摘要】学科网站群的建设与应用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平台,其基础在于资源建设,目的在于应用,最终要服务于教学。本文结合学科网站群中政治学科资源建设与应用的实践,重点对提高政治学科资源质量及推广应用的途径,作出一些有益的思考与尝试。
【关键词】政治学科资源建设,意义,资源质量,推广应用 【正文】
一、对学科网群政治学科资源建设意义的思考。
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括硬件设施、软件平台、教育资源、教师培训等要素),随着教育信息化工程的整体推进,要求教育资源建设也同步向前发展。目前政治学科资源内容主要来自两方面:厂家批量提供和学科教师开发。完全由厂家提供资源缺乏针对性、系统性,对教学缺乏支持,可用性较差;教师制作的资源满足了个别应用需求,但难以系统化、规模化。
学科网站群即可实现将传统以“库”为核心的资源建设模式革新为以“站”为核心的新一代资源建设和应用模式,通过建设集资源共建共享、在线课件开发、学科信息发布,交互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各学科、多层次的学科网站群,构建了一个“学教并重”,“建用并举”的交互式资源建设和应用环境,使资源的建设和使用更符合教师和学 生的思维习惯和使用习惯。同时,网站平台可以预定义一整套灵活的网站运行、管理和激励机制, 使资源建设的组织和管理更为轻松便捷,灵活有效。该管理模式最大的特点是每个学科资源网站只给用户提供某一学科的资源,这些资源与其它学科资源相对分离;教育资源按照学科结构以及教师使用习惯设定不同的栏目及资源内容;在此基础上还提供了基于资源的教学应用工具,使资源服务系统更加专业化;这种管理模式的另一个优势是便于对教育资源内容进行组织与管理——可将每个学科内容细化到一个个知识单元和知识点,因而在遵循规范的前提下便于按学科自身特点采用多种表现形式和管理方式。不同学科的网站可适合不同学科教师和学生的需要。综上可见,学科网站群政治学科资源建设是缓解学科资源匮乏、提高资源实用性的有效途径。
二、对提高学科网站群政治学科资源质量的思考。
学科网站群建设与应用主要有三个环节,可概括为三个字:“建” “用” “研”。要使政治学科资源真正有效的服务于教学,关键在于提高政治学科资源的质量。
1.明确学科资源建设的技术规范。
在教育资源建设中,技术标准的制定是非常重要的问题。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资源将无法共享,各教学系统之间也难以实现互操作。迄今,国际上已有不少国家和组织致力于网络教育技术标准的研究。我国也已从2001 年开始启动了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CELTS)制定项目,该项目以实现资源共享、支持系统互操作、保障网络教育质量为 目标,通过跟踪国际标准研究,引进相关国际标准,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最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体系(CELTS)。
政治学科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的基本结构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
必需数据元素(LOM核心集)。与学习对象元数据规范中的必需数据元素一致,它是任何类型的资源都必须具备的属性标注。开发者必须严格遵循。
◆
可选数据元素(通用可选集)。与教育资源密切相关、并适用于各类教育资源的属性集合。可根据用户需求和开发者自身的工作条件有选择地使用。
◆
扩展数据元素(分类扩展集)。根据每类资源的特点,增补了一些与该类资源的技术特征或教学特征相关的属性。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的基本结构。
2.多渠道整合政治学科资源。
⑴让每一位教师都积极参与学科资源建设。
从我校的实际来看,大多数教师不知道我校承担了“学科网站群建设应用”的课题任务,更谈不上上传学科资源共享,政治学科目前只有课题组指定的两名政治教师进行学科资源的上传与管理。目前学科网站群中政治学科资源主要来自对其他网站的转载,也有一部分是课题组成员原创资源,但数量和质量有限。这种状态下很难保证学科资源的实用价值。因而学校有关领导及课题组负责人应加大力度,做到资源人人知晓,资源人人会创。鼓励每一位教师积极参与学科资源 建设,并对学科网站群中已经使用过的资源作出评价,提出批评和建议,为课题组成员提高资源质量提供切实有效的依据。
⑵让学生尝试参与学科资源建设。
学生也是资源建设主体。资源的作用不仅仅是帮助教师教学,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来学。学生搜集资料的过程实际是开拓视野、体验知识、迁移知识的过程。学生自己搜索素材的过程既是资源积累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因此,学生也是资源建设的生力军,他们和教师都是资源建设的主体。
3.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是提高学科资源质量的重要保证 大多数学科网站群都是采取上传资源加分,下载资源扣分共建共享的方式积累和利用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强制了教师要用资源就得创造资源,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这种利用和积累资源的方式不能较好保证上传的资源都是优质的,同时,还有许多教师不愿意将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上传,让他人共享,但为了得到积分,随意上传一些资源。上传的这些资源很多是粗制滥造,甚至从其他网站转抄他人成果。这样既不能保证上传资源的原创性,又会有同类资源多次重复上传的现象,资源质量难以保证。
学科资源整合的过程不是完成上级任务、应付上级检查的过程,在资源整合上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参与整合资源的积极性。我认为可以尝试采取下列措施:教学科研单位(学科网站群主管单位)每季度针对不同学科、不同类型的资源进行一次评比,进行网上公示;每半年对下载次数多,使用反馈好的资源开发者颁发优秀成 果证书,对于上传资源多,质量高,运用好的学校进行表彰;学校课题负责人定期对本校教师上传资源数量及点击率进行评比,通报评比结果,并对提供优秀资源信息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政治学科特点,结合还应注意资源的时效性,及时删除过时或错误的资源,使资源库保证为大家提供时效性强、实用性高的资源。通过激励机制的建立,保证资源的优质和资源高效利用的目标。
四、对政治学科资源推广应用的思考。
资源建设的目的在于推广应用,怎样使学科网站群中政治学科资源得到充分应用?上文中已提到,课题主管部门和课题实验学校要加大宣传力度,做到资源人人知晓。除此之外,重点应抓好以下“两个转变”。
1.实现教育资源由支持”以教为主“向“学教并重” 转变 目前,政治学科绝大多数资源内容建设围绕以教为主,为一线教师的学科教学提供素材、教案、试题、课件等,帮助教师传授知识,而对学生自主学习、研究等并没有太多支持。随着教育理念从重视教转向重视学,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注重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根据政治学科课程改革的需要,资源内容的设计开发要从原来的“以教为主”转向“学教并重”,即不仅开发素材、课件类资源,更要开发支持自主探究、协作交流和研究性学习的有关资源。资源内容建设要朝既能支持教,又能支持学的方向努力。因此,政治学科资源建设需要大力开发以学为主的教育资源。2.实现从“资源管理为主”向“资源应用为主”转变 目前对教育资源的管理大多采用数据库存储方式, 而资源管理目的并不是为了管理资源数据而管理,而是为了更好地在实际教与学的过程中效地应用这些资源。因此在政治学科资源建设过程中,不能仅仅关注资源数据库的数据管理,更应关注基于数据库管理的资源应用环境的建设。
目前各类教育资源中心对教育资源的管理大多采取了数据库存储方式,其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存储大容量数据,便于资源的快速检索和定位,但其采用的以数据记录为核心的界面视图过于生硬,不符合人们的习惯性认知思维,而且,各学科的资源混杂在一起,干扰信息太多,会导致资源使用的效率低下。比如对于政治教师来说,往往不太希望在他使用的资源环境中看到无关的其他学科的资料;如果他还想利用这些资源管理系统管理自己的资源,比如在100G的资源库中放入一张图片,此时却犹如一滴眼泪落入大海,无影无踪,难以寻觅,他看不到自己的东西,肯定不会有成就感,从而降低了使用资源库的兴趣。
以用户为中心的资源服务体系大多以门户网站作为基本呈现方式,友好的界面和便捷的资源获取方式能提供及时的服务,如信息查询和常见问题解答等。多个门户可对应一个资源数据库,以提供不同的功能界面。如美国教育部支持的ERIC资源库,不仅有丰富的教育内容,还可根据用户需要提供个性化的定制资源服务——既可面向团体用户(如某些学校和科研机构)也可面向个人。与ERIC相关的门 户网站是AskERIC,它既有丰富的ERIC资源支持,又包括各种资源应用服务功能如:在线答疑、资源收集、问题档案、课程计划、邮件列表及16个不同学科的专门知识查询。用户可以在线查找问题的答案,如果对此答案不满意,用户可以发电子邮件给ERIC,它拥有大批专家负责在线回答电子邮件提出的各种问题,一般在两天之内,都会收到答复。
当前,国内的教育资源建设已经开始采用学科群网站形式作为资源用户的前端应用环境,后台则采用数据库对资源存储进行管理。这种模式正体现了资源建设从“资源管理为主”向“资源应用为主”的转变,为学科教育资源的管理与应用提供更有效的平台。
第四篇:中学学科专题网站建设与应用研究 定稿
附件
1编号:
浙江省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
申 报 表
申报类别:□重点课题□一般课题
课题名称:中学学科专题网站建设与应用研究课题负责人:黄剑完成时间: 2012.2成果形式:软件+论文+研究报告单位、职务及职称:临海市塘里中学 政教主任/中教二级 邮编、地址:临海市大洋街道洛河村1-228号(317004)联系电话:***
第五篇: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思考
浅析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课中的运用
叙永县分水中心校:李 勤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指的是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处理和应用的技术,它综合了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传感技术,是一门综合技术。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是依据教学规律而进行的学科教学改革。其宗旨是通过在各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一、对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整合的认识。
经过学习探索,我理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要用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去整合学科课程,二是信息技术既是整合的手段,也是“整合”好的课程的有机要素。整合在它的初级阶段,可能与“计算机辅助教学”相似,但实质上是有区别的。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整合”强调两个方面:一方面信息技术要广泛进入语文学科;另一方面,语文阅读教学要广泛采用信息技术。这种信息技术不是强加的、附带的、可有可无的,它是与语文阅读教学紧密融合在一起的,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有机要素。也就是说,“整合”是二者双向互动的过程。如果语文阅读教学原来的一套东西纹丝不动,肯定只能和信息技术简单“拼合”,或勉强“贴”上去的负担。所谓“整合”,就是必须有所“整”,而后才有二者的紧密融合。
语文阅读教学面对的既是未来的挑战,也是信息时代的空前机遇,更是对构建新课程体系的探索;语文教材面对的是空前广袤的视野,是空前扩展的丰富资源,是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创造所获得的空前便利的条件;语文教师面对的是课堂教学环境和教学模式都将在极大程度上被突破,是师生互动将在过去难于想象的同步、异步等多种方式下实现空前的优化。这一改革,不会割断语文教
学自身发展的历史,它只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起步;但只有充分看到改革的目标、条件、方法都与以往的语文教改迥乎不同,步子才能真正迈出去,迈得高远。
二、探索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整合的体会。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之所以得到了人们的关注,是因为它可以使学科教学声情并茂、知情并重、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在有限的时间内,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加大课堂信息容量,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认识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学习潜力的开发,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课业环境和时空条件。因此,许多专家都认识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改革传统教育模式、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重要途径。
第一,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整合,丰富了语文学习情境。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具有形象直观、内容丰富、动态呈现、信息容量大等特点,它所提供的外部刺激——图片、图像、动画、声音、文字等等是多样而丰富的,小学生对具体形象事物感兴趣的心理特点,应该说是非常有利于他们知识的获取与建构,有利于知识的存储。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材特点及教学需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实物站台、液晶显示仪、网络技术等创设教学的情境,让学生走进情境、体验学习。在美好的情境中去阅读、发现、质疑、思考、探究,领会文章的内容,品位语言文字,体会文本的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
比如我在教学《最后一头战象》这篇文章时,由于这篇文章篇幅较长,我就采用了让学生默读的方法,在默读中把自己不理解的问题、文章的段落层次划分出来。学生快速的就完成了任务,在交流活动中,学生充分利用了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对文章的段落层次进行了正确的概括。在交流活动中,学生畅所欲言提出了自己的发现,最终完成了这篇文章的教学目标。从这篇文章的教学过程中,我充分总结这样的教学方法,把他用在了我所下载的一篇文章的教学中,学生带着短文后面的问题,快速默读短文,在短文中找出问题的答案。
第二,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整合,为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提供学习“媒介”。
小学生的认知由于受年龄、生活经验等多方面的影响,他们理解、感受语言的能力比较弱,尤其对一些抽象的语言文字——离学生生活
实际较远的内容,理解就更加困难。那么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媒介”,突破学习中的难点,转化学习内容的呈现形式。比如我在教学《伯牙绝弦》时,就让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语句来理解课文内容及中心思想。“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这句学生很感兴趣,而且也是这篇文章的重点句子,我就让学生说上这样的句子。有的学生说:当伯牙旨在清风时,钟子期曰:“徐徐兮若清风”,当伯牙旨在月光时,钟子期曰:“皎皎兮若月光”,像这样让学生说句子,不仅让他们理解了排比句的形式,对文章的理解也更进了一层。这样的说句子,还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活经验,学生入情入境,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了课文中去,从而对文章的主要人物、中心思想、主要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在阅读教学中,对文章的重点句子、写得感人的语句要让学生多读、多体会,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融入其中,让学生亲临课文的现场。在这样的教学中我们还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在网上搜集相关的文章或句子进行交流,提高他们的阅读见识。古诗的语言是高度凝炼的,所创设的意境是深远的。如何引导学生来学习古诗,感悟诗人语言之凝练,体会故事之神韵呢?信息技术与古诗教学的整合解决了这个难题。比如教材中安排的《少年闰土》一文,就是让学生“初识鲁迅”,在教学这篇文章是就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等,在教学时除了教学这篇文章中的这些重点地方外,我还利用在网上搜集的与之相对应的文章进行学习。从而让学生更进一步掌握描写人物的方法。这样不但巩固了知识,还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何乐而不为呢。因此,在提高学生的阅读量时,我们可以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信息技术,结合单元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第三,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的整合,为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增加学习信息量。
语文教学如果依靠教科书、教师、学习的参考资料(书本)等的信息,那么是非常有限的,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
用„„”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如教科书、工具书、网络、图书馆„„”现代信息技术体现了很强的网络..
优势,能收集更多的语文学习的信息资源,能将教师、学生、图书馆
及自建的资料库的信息有机结合起来,增大教学的信息量,充分地开发了语文资源。师生双方利用计算机在教学活动中交流、讨论、启发等实现资源的共享。在听、读、说、看、操作活动中,大量信息刺激着学习主体,学习的容量增加了,信息量加大了。同时信息和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由于使学生能获取大量的知识信息,这样就可以更好的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也有利于知识的保持。
第四,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的整合,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由教师主宰: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到教学步骤,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彻底打破了这一局面。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平等地共有、共享人类的学习资源,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方法、策略和发展目标,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了自主学习的天地。
探索和实践仅是初步的,今后,我将继续在这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开拓进取,不断前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语文阅读教学改革将会在网络环境下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