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梁海通-相思湖学院校园文化建设若干问题和对策
论相思湖学院校园文化建设若干问题及对策
管理系09汽销班:梁海通学号:109333260111
【摘要】:优秀的校园文化是创建优秀大学的必要条件,一所优秀的大学必有优秀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独立学院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打造富有特色的相思湖校园文化,是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的,本文通过对相思湖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分析,为构建相思湖学院优秀文化提出了具体措施。
【关键词】校园文化;硬件;软件;大学校园
校园文化是指作为学校内部形成的能成为全体师生成员普遍认可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思想道德作风的综合,他是学校可持续发展所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相思湖学院作为近些年独立学院兴起的产物,面临着办学历史短、文化底子薄、师资力量弱、基础设施不完善等不利因素,因此,相思湖学院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构建一个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深入分析研究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加强探索和尝试,对独立学院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相思湖学院香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所新兴的学院,相思湖学院的文化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同时,为了适应发展要求,学院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发展,因而,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
1.文化底子薄
独立学院兴起较晚,建校时间时间相对短,其校园文化缺乏一个长期积累和总结提炼的过程,无论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还是精神文化层面,都存在这一定的缺失。文化底蕴是大学之所以成为大学的重要标志,它是前人在认识和实践中逐步积累的精神财富, 反映了大学的办学理念。深厚的文化基础有利于大学的良性发展。但是, 独立学院在我国还是新生事物,很多学院是由基础较为薄弱的学校改建的, 有的学院甚至是完全新建的, 由于缺乏厚重的文化底子, 独立学院就更需要在办学实践中加强文化建设。
2.文化体系相对不完整
完整的校园文化是一个体系, 它包括物质、制度和精神三个层面。由于独立学院 1
多处于建设的初始状态, 因此制度及精神层面的建设往往滞后于物质层面的建设。这就带来许多问题, 如: 校园文化体系内部, 由于核心价值观念尚未形成, 主流文化与亚文化之间争夺激烈;专业设置因过分强调以社会和市场需要为导向, 往往不能兼顾学科门类的多样化, 导致学校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不对称性等。
3.文化功能相对不健全
“校园文化以其内容的丰富性和开放性、主体的广泛性和形式的多样性已成为当今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能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精神状态、道德水准以及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影响;能对全体师生员工的思想行为产生激励、诱导和规范的作用。”[2] 概括起来, 校园文化大致有教育导向功能、渗透熏陶功能、管理和规范功能、筛选和激励功能以及传播和辐射功能。但是, 独立学院自身文化体系的不健全导致了自身文化功能的不健全, 如: 学生难以获得城市和其他高校特别是著名高校的高密度信息量和先进文化思潮的有效感化。相反, 由于缺乏文化反思能力, 一些不良信息会以自我复制的形式在校园内迅速传播, 对校风建设发生不良影响。又如: 现在国家明文规定, 独立学院毕业的学生不再颁发申请学校的毕业证明, 这导致部分学生的归属感不强, 专业思想不稳定, 失落感明显, 对校园文化管理、规范功能的发挥带来消极影响。以上诸种情况均不利于独立学院的发展和学校育人功能的发挥。因此, 确立科学的文化建设目标,按照科学的方法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就成为独立学院发展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4.培养模式“大众化”
独立学院起步较晚,人才培养模式尚在探索中,大部分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普通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相同或者类似,比如相思湖学院的上课模式跟广西民族大学基本没什么差别。面对与广西民族大学有所不同的生源和校内学风,同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旺旺是不适用的,所以在这方面独立学院的特色文化也难以呈现。
5.优良学风淡漠化
独立学院的学生家境往往比较好,当然不排除有例外的,他们兴趣爱好广泛,思维活跃,求新求异的意识比较强,比较喜欢上实践或者活动等课程,动手能力较强,但对于专业知识或者说是课本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往往缺乏主动性,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而旷课逃课、沉溺于网络、谈恋爱、宅男宅女的学生比例会比其他普通高校高一些。而独立院校又较难能提供一个既学理论又有实践的平台给该类学生学习,缺乏一种让学生学习的动力和良好环境。因此,在学习上形成不了一个你追我赶的优良风气,期末考核不及格率远远高于普通高校。
二、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原则
(一)以办学理念为主导的原则
学校办学理念是表征学校的主体人格, 即通过对学校人格的界定, 确定学校的本质内涵, 凸现学校的自身风格。统一的学校理念, 就是要通过“自我定位”等一系列措施, 加速和强化这个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 学校理念就是学校生存理由、生存动力、生存期望的有机构成。[5] 因此, 可以理解, 正确的办学理念直接决定着一个学校的目标与方向。选择了正确的理念就选择了凝聚全体教职员工的基础性方法, 它能够在学校内部很好地发挥团结协作的精神,它能够在工作中形成一定的团体文化, 这种文化能够发挥巨大的反作用, 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般而言, 成熟的校园文化中必然蕴涵有学校的办学理念。因此, 对于刚刚起步的独立学院来说, 必须坚持以办学理念为主导进行文化建设的原则。学院应确立清晰的办学理念, 明确回答成就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 并将其迅速渗透到校园文化中去, 努力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师生参与共建的原则
校园文化建设不是学校哪个领导或者哪个部门所能完成的, 更不是仅凭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部门的努力就能实现的。“那种认为校园文化建设只是学生管理部门的责任的狭隘意识, 正是目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整体上普遍不尽人意的重要原因, 也是阻碍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障碍。”对于独立学院而言, 学生由于边缘感带来的失落感尤为强烈, 这就要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 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不能简单把学生看成需要教化的“物”, 而要关注他们的需要、情感, 真正理解他们行为背后复杂的心理动机, 才能准确找准自己校园文化建设的切入点。同时, 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 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共建, 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让他们重拾归属感亦显得十分重要。
(三)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日常工作相结合的原则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化工作。而目前高校校园文化“主要偏重于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很少有高校把这类文化活动纳入学校长远规划, 这势必使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系统性和长远眼光, 削弱校园文化在高校完成其培养目标过程中的作用, 也使校园文化不能形成与学校特色相一致的特征”。独立学院作为新生事物, 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任务尤为繁重, 靠一时一刻的活动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因此, 独立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与学校日常工作有机整合起来, 注意避免两种倾向: 一是片面强调校园文化建设的独立性和特殊性, 让校园文化建设脱离学校日常工作。二是认为校园文化工作并非学校的重要工作, 在实践中采取逃避性的“权力下放”策略, 不将其纳入学校中心工作。
三、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
校园文化一般有三个层面, 即物质文化层、制度文化层和精神文化层。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要从这三个方面出发, 做到互相衔接、共同促进。
(一)物质文化的建设
“校园物质文化实质上就是学校文化的物化形态, 比如校园的环境布局、建筑物的造型装饰、教学设施的配置管理、树木花草的种植培育、教室宿舍内部的陈设布置、师生员工的服饰仪表等等。”
1.独立学院硬件方面的建设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一种生机勃勃、稳定和谐、健康向上的环境氛围,本身就具有广泛的教育功能。”很多大学都在提倡“四育人”理念,即“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其中,“环境育人”与校园的硬件环境关系密切。校园外在环境是校园文化的“硬件”,它主要包括校容、校貌、建筑、绿化及各种设施等,是校园文化最直接、最具感官性的反映。
(1)校园建筑规划和建设
文化是孕育建筑的土壤,正是由于文化土壤的培育,才使建筑有了“记忆中的活力”,而不是那种“瞬间的活力”,文化的自身积淀和发展使建筑的内在精神和外在风格得以延续。因此,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立体的绘画。校园群体建筑是一个学校文化品位的主要物质载体和历史传统的象征,因而应当具有比其他建筑类型更高的审美价值、人文含量和教育功能。校园主体建筑尤其应当在“文”与“雅”上下功夫,使之具有良好的文化品格,从而鲜明地体现学校的文化品位与人文精神。建筑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产品,作为人类劳动的最主要创造物之一的建筑,是构成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古老名校的建筑,式样各别。例如,剑桥的校舍,按建筑年代的不同而风格各异,比如,建于15世纪的国王学院是哥特式的;建于19世纪的纽南学院则是维多利亚时代的建筑风格。我国大学校园建筑中同样不乏一些陶冶功能较强的优秀之作。比如,作为近现代中国建筑中名作的清华大学图书馆,是经过80多年,三次建成的,三个部分浑然天成,体现了清华园一贯的文化品格和特有气质,让人感到厚重而明亮,亲切而不陌生,幽静而又有生气,透出浓郁的学院气派。一流大学校园的每一座建筑都是精品。而新的建筑都应当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有着其丰富的内涵,若干年甚至几百年以后,每一所大学都应当是一所建筑博物馆,能够反映其历史文化。
(2)校园的绿化
校园环境既是学生休憩、活动、学习的场所,也是校园人文精神的体现,反映了校园文化品位及师生的精神面貌。可以说,校园的一草一木、每一座雕像都具有文化意义,置身于校园优美的自然环境中,让人们在自然的山水树木、艺术雕塑、纪念场馆、警言语录中耳濡目染,情操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心灵会受到启迪,从而激发大家美好的情感,这是一个学校实现其育人功能的重要条件。
独立学院的物质文化建设要特别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
1.要体现学校主体价值取向。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是确立自己的文化主体地位。因此, 物质环境建设过程中切忌盲目模仿和漫无目的的堆砌, 要力求做到突现学校的主体价值取向, 这个取向往往是与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相一致的, 要力争做到让人步入校园的时候就能感觉到学校的魅力和专业特
色, 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师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要加强整体规划。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将是独立学院快速发展的时期, 而独立学院的建设往往是处于发展中, 所以要防止物质文化建设中的随意性和重复性, 要加强规划, 做到整体规划有弹性和前瞻性。
(二)制度文化的建设
“校园的制度文化是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在形成、发展、完善过程中所形成的管理文化氛围。管理制度的内化、即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被学校师生员工自觉遵守、认真执行, 是校园制度文化的目的和宗旨。”
独立学院的制度文化建设包括三方面:
1.对学生的制度文化建设。针对学生的制度文化建设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基于当前独立学院的发展水平和社会观念的多种因素, 进入独立学院的学生起初往往对学院缺乏归属感和认同感, 在行为上表现出较强的逆反倾向。这对学生的制度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制定制度的时候, 要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 制度文化要体现浓郁的人文关怀, 要针对学生的特点, 多从激励和诱导的角度规范学生行为, 制度切忌刻板生硬, 尽量减少使用惩罚。
2.针对教师的制度文化建设。基于独立学院办学形式的灵活性, 教师管理也应该体现多样化和灵
活性, 这方面部分独立学院已积累了不少经验, 如:针对某些独立学院外聘教师多, 师生互动不足的情况, 学校可以侧重制定一些促进教师与学生交往的规章制度。
3.隐性制度文化建设。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在初创阶段良莠不齐的现象较为明显, 因此学校应该加强隐性的制度文化的建设。可以通过对一些亚文化群体和非正式组织进行管理和规范, 促进多种健康的亚文化群体和非正式组织形成自己的制度文化,从而对显形制度文化的作用进行有效的补充和促进。
(三)精神文化的建设
精神文化层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也是一校园文化区别于其他校园文化的根本标志, 它主要指校园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群体价值观, 包括学校理念、价值观、成才观、治学观等, 往往通过校训、校风、学风等表现出来。精神文化建设在整个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是由于它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另一方面也由于它相对于其他两种层次的文化显得更加不好把握。独立学院的精神文化建设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将学校的办学理念内化为全体员工的自我意识。办学理念是学校精神的集中体现, 它直接关系到把学校建设成什么样的学校, 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而这个理念只有被全体学校的管理人员、教师内化为自我意识, 并外化为行动的时候, 才能形成这个学校统一的育人氛围, 才能表征出这一学校的个性特点。对于初创的独立校园而言, 将学校办学理念内化为全体员工的自我意识是构建精神文化体系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2.要注重校风建设。校风是学校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好的校风是良好的办学资产, 它能够对人起到很好的激励和约束作用, 能使人在其中受到良好的熏陶和感染。独立学院应从提高自身竞争力的战略高度来认识校风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首先, 从领导作风抓起, 发挥表率和感召作用;其次, 强化学风建设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解决学生在学习精力和时间上投入不足的问题;再次, 加强师德即大学教育工作者职业道德教育, 以优良的教风带出优良的学风, 构建教风、学风互动建设的良性循环机制。”[10]从而努力建设起有良好的校风。
3.对学生搞好三种精神教育。独立学院由于培养目标的专业化, 在专业设置上往往不能顾及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因此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要针对这一现实有意识地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学生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的综合教育, 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健全的品格。
4.要通过多种活动提高学生素质。活动有利于将抽象的精神文化具体化, 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学校、班级的认同感归属感, 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独立学院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多种活动。开展活动时要坚持三条原则, 即参与性原则, 多样性原则和教育性原则。把握参与性原则是要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 把握多样性原则是为了满足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把握教育性原则是要明确不是为活动而活动, 活动也是教育的一种方式, 寓教于乐、提高素质才是活动的终极追求。
世界一流大学需要的是创新、是探索未知领域,这是中国的大学教育最需加强的地方。这就要求我们的大学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新的创新机制,采用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去最大限度地开启挖掘人的创新思想、创新能力、创新人格和创新精神,尽快培养和造就出大批高尖端的人才,紧紧把握世界科技发展的趋势,抢抓机遇,加快科技发展,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
参考文献:
[1]杨河.加强校风建设 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氛围[J].求是,2009,(8).[2]秦延红.浅谈大学校园精神[J].中国教育报,2000,(12).[3]李莉.培育大学精神 促进校园和谐[J].光明日报,2008,(1).[4]王荣华.加强校风建设营造育人氛围[J].文汇报,2001,(2).[5]吕洪涛.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光明日报,2009,(6).[6]巫富才.论学校规章制度建设[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7,(6).
第二篇:相思湖学院团员个人总结
团员个人总结
自2003年入共青团到现在已经有八年了,现如今我已是大二的学生了。大二这一年也即将结束,回顾这一年,收获不少。思想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学习上也比较刻苦努力,现将我大二一年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主要情况汇报如下:
在思想方面:
首先,端正思想,提高思想觉悟水平,树立起作为共青团员应该起到带头和模范作用。其次,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团员活动,在活动中学习理论,在活动中实践理论,这样做到学以致用,也符合马克思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再次,按时缴纳团费,不拖后腿,争取为团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此外,努力提高自身思想素质,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严于律己,扬善抑恶、求实创造、与时俱进,将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发扬光大。认真遵守学院各项规章制度,不参加非法组织。认真学习《团的章程》,自觉履行团员的义务,执行团的决议,遵守团的纪律,完成团组织交给的任务,发挥团员的模范作用也是一个团员应尽的责任。本人有良好道德修养,并有坚定的政治方向,积极要求进步。我积极上进,努力向党组织靠拢,并时刻用理论指导自己的行为。在自己的积极努力下大一上学期顺利通过党课考试,正式成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接下来的时间,也为成为一名预备党员而努力。在学习方面:
作为一名大学生,学习乃是我们的天职。大学生活不同于高中,它强调自主学习在学习上。从进校以来学习一直未松懈,有科学的生涯规划,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认真钻研专业知识,刻苦学习,具备了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乐于帮助其他同学,取长补短,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上课时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课后及时完成作业,做到认真复习,并经常去图书馆看各类报刊杂志,不仅陶冶了自己的情操,也开阔了自己的视野。此外,我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帮助老师完成相关的教学内容。
在生活和参加活动方面:
在日常生活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我与室友、同班同学关系良好,大家互帮互助,团结一致。我要进一步提高个人修养,结交更多有志青年,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和水平。生活上我依然保持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充分运用一切资源做到物尽其用。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大学生,参加各种活动是必要的。在参加活动方面,我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参加了系里主办的部分趣味竞技比赛和慰问残疾人士的活动。从这些活动中,不仅丰富了我的大学生活,也提高了我各方面的能力。
当然,我们也不能忘记我们最基本的义务:按期交纳团费。这是团员意识的重要体现。也是每一名团员应该做到的最基本的任务。
我深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知识无止境,学习更无止境。现在我还只是一名团员,我要做的就是不断地适应时代的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地去扩充自身的知识储备,以提高自身的修养。为了在不远的将来能得到党的认可,成为一名真正的中国共产党员,也为了在大学毕业之后能和所有的有志之士一起工作、学习,我将继续积极参加团支部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团结同学,互帮互助,努力学习课堂知识,做好社会实践工作,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大学生。
第三篇:浅谈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浅谈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
题及其对策
大学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是一个学校的精神之所在。校园文化建设是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与办学特色的重要体现,在构建和谐校园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前昆明市内的大部分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水平还不够高,在构建与创新方面存在诸多的困难和疑惑。正视当前校园文化建设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选择性、渗透性和持久性的影响,对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培养跨世纪人才有着深远的意义。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树立校园文化全员共建意识,构筑全员共建的校园文化体系,全体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是有着他的迫切性、科学性和必要性的。一般来讲 ,高校校园文化主要包括三个层次 ,即物质文化层次 ,制度文化层次和精神文化层次.简单来说就是校园环境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 建设。高校校园文化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发挥着如教育引导、激励约束、团结凝聚等许多重要的积极作用。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在成立几十年以来,校园文化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已初具规模 ,初有建树.但仍受多种因素的响和制约,校园文化建设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
首先是物质文化建设有待提高,精神文化建设需大力加强。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是目的,物质文化是实现目的的途径和载体,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校园物质文化,属于校园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见摸的着的东西。完善的校园设施将为师生员工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文、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提供重要的阵地,使师生员工教有其所、学有其所、乐有其所。完善的设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筑和场所,将有助于陶冶校园人的情操、激发校园人的开拓进取精神、约束校园人的不良风气和行为和促进校园人的身心健康发展。虽然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但是其核心内涵仍是校园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因素。建设校园物质文化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可是现在新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却背离了这一宗旨。在新校区建设中,一味地追求规模和现代气息,致使新校区的建筑与旧校区的文化积淀相脱节,大学文化的魅力和个性物质文化的缺失,往往造成学校失去了自身固有特色和竞争力。而且,新校区地处郊区,与外界相对隔绝,校园文化易出现边缘化倾向。校园文化从内在看是一种精神,优秀的校园文化必然要有一种独特的精神指导,它是校园人格风貌和群体意识的集中表现。离开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单纯的物质文化建设就失去了文化建设的意义。精神文化建设隐含在物质文化建设 中,它是校园文化建设中实质性的根本性的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存在的价值意义。目前很多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普遍都偏离了这一宗旨。校园文化存在的价值意义、功能作用无法充分彰现,使得校园文化建设流于形式。在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方面,我个人认为应该突出特色性 ,加强精神文化建设。特定的校园文化反映了学校特定的历史传统、精神风貌、目标追求和办学理念。而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更能提升学校的品位和声誉,对全校师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能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进而提高大学的社会声誉。各高校只有在创建特色校园文化上下功夫,才能扬长避短,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首先要确立学校良好的形象,如学校的社会地位、社会声誉、领导水平、师资队伍和科研水平等,学校独特的礼节、仪式、传统、习惯以及学校的校徽、校歌、建筑、校园环境等符号标志等。其次应具有个性化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另外,大学精神是校园文化的内核,她是大学的灵魂,是大学生命力的源泉,是对大学的生存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思想导向。各高校要通过不断的总结提炼,提出自己的大学精神来引领广大师生员工朝着建设本校特色校园文化而奋进。
其次是空有规章制度,落实力度不够。校园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规范了师生的行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风,才能保证校园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但仅有完整的规章制度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负责将各项规章制度予以执行和落实的组织机构 和队伍,因此,加强相应的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是迫在眉睫的。制度文化建设应包括制度建设、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三个方面,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是确保制度建设落到实处,并使其真正起到规范校园人言行的关键环节,校园文化组织机构的健全和完善,校园文化队伍的勤奋与能干,对正常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
最后是对网络带来的影响研究不够。信息网络以惊人的速度在全球范围内发展和普及,上网已经成为学生的生活方式和校园时尚。它对大学生的政治态度、行为模式、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心理发展等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高校网络已成为学生的“第三课堂”。网络成为了当代大学生开阔视野,扩大交往,更新知识的重要渠道,但网络文化资源的共享性、信息的开放性、环境的无序性使传统文化受到严重的挑战。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了新型的学习方式,但同时也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沉湎于网络世界,荒废了专业学习,甚至还有的学生对参加其它集体活动不感兴趣,这冲淡了校园文化的主题教育意义。一些非科学的世界观、伦理观、价值观趁机欲占领思想阵地,造成了严重的信息污染。.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网络对校园文化建设带来的强烈冲击研究不够,在如何应对网络文化、建立有效的管理化机制上,明显缺乏足够的思想和技术准备。作为学校校园文化的崭新载体,网络使学校校园文化从相对封闭走向全面开放。相对传统的信息传播方法,互联网具有非常显著的优势,并且正在逐步地改变着学校的多种工作方式。按照网络时代的要求,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抢占 校园网络文化阵地,应该是当前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要健全网络管理的制度建设,加强校园网和论坛的监管工作,加大网络道德教育的宣传力度,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网络文化工作队伍,能够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掌握学生的心理、以网络为平台与学生交流,有敏锐的信息意识和较强的信息运用能力,能够对网络文化进行分析、鉴别、判断,能针对网络文化的特点和学生思想问题及时提供有效帮助的开展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另外,随着网络技术和应用的逐步普及,我们相信今后的校园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必将发生质和量的巨变。
校园文化不仅是一所大学的发展目标、办学理念、办学方针、专业特色和人文精神的反映,也是一所大学群体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反映。它既是了解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窗口,又是先进文化的生长点。良好的校园文化还可通过学校所培养的人才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必将对社会主义文化乃至整个社会发挥巨大的作用和影响。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校园文化建设已成为衡量学校竞争力的重要条件。新形势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已成为学校建设的当务之急。
第四篇:中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模版)
近年来,各高校都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加强了校园文化建设,拓展了环境育人的途径。但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
一、目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些问题
(一)大学精神的失落。大学精神是在某种大学理念的支配下,经过所在大学人的努力,长期积淀而成的稳定的、共同的追求、理想和信念,它是大学生命力的源,是大学校园文的精髓和核心之所在,是对大学的生存起决定性作用的思想导向。其基本内容包括自由精神独立精神、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批判精神等几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可是看今日的大学校园大学精神何在?是在发展中消失了吗?还是在发展中迷失了方向?过浓的功利性,使大学把更多的资金、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如何去研制新型的科学技术、如何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实用性成果、如何带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上,而对人文精神大为忽视。不少理工科学生连基本的中国历史常识都不知道,更不用说欣赏中国古典诗词。或许这对他们来说有点苛刻。但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人,不只在于他为社会贡献了多少实用性财富,还在于他如何促进社会和谐的发展。和谐需要的是文明的精神。刘海洋与马加爵的学业水平应该是比较优秀的,但是他们却不能算是合格的大学生,因为他们的价值取向与社会主流文明发生了太大的偏差。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就在于大学一味地突显物质的追求,而忽略了精神的追求。洪堡曾说,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之地。纽曼也说,大学是传授普遍知识的场所。不论是高深学问,还是普遍知识,都是为了人类的进步与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作为研究主体的知识分子,更应该保持陈寅恪先生所说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但是受社会物质化浪潮的侵袭,学术世 俗化倾向凸显。不少教师为了金钱与地位,可以放弃了自己本应遵循的价值取向,把学术当成是谋求获得金钱与地位的路径,大量制造学术垃圾,心态浮躁、急功近利。在这样的校园里,在大学精神失落的校园里,如何让大学生去追求提高人文素养、去热情地追求真善美呢?
(二)运行机制不当。管理者群体本应是大学校园文化 建设的策划者和引导者,但目前不少大学往往把校园文化建设当作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甚至等同于学生业余活动来开展,把校园文化建设仅当作学生管理部门的工作,没有把校园文化建设放在整体办学方向和培育校园精神的大背景下来操作实施。教师本应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导和主力,但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使一些教师缺失了教书育人的职责甚至于使少数人沦为市侩;岗位考核的压力又使教师单纯忙于完成工作量和撰写论文,与学生的思想交流越来 越少,从而使他们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旁观者。学生本应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可现在相当一部分学生更多地将大学教育视为投资或机会。目前的工作机制使大学管理者、教师以及学生未能形成合力,极大地制约了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影响了其功能的发挥。
(三)校训重复雷同。校训集中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特色,它是广大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是学校办学理念、治校精神的反映,是一所学校教风、学风、校风的集中表现,是大学精神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一所大学的校训,最集中地反映了大学人的办学理念和价值取向,表达的是大学管理者对求学者的热切
希望。久而久之,它融入一代又一代大学人的血脉和灵魂,形成为一种大学精神。因此,古今中外名校都很重视校训,并以此长期培育自己的大学精神。但是,不少高校在校训用词上出现严重反复,一些学校的校训不仅用词完全一样,甚至连词的排列顺序都完全一致。付进军老师的统计表明,我国139 所高校,在校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是“求是”,使用的院校有57 所,占41%;其次是“创新” 一词,使用院校为54 所,占38.9%;排在第三位的是“团结”、“勤奋”两词,分别为47 所和46 所院校使用,占33%左右。同时“严谨”、“求是”用的院校也不少。校训严重雷同,无法体现学校的特色和风格,难以对教职工及学生形成强烈的感召力和震撼力。
(四)师德考核流于形式。高校虽已建立教师考核制度,但偏重于对教师教学科研工作的考核,忽视对其政治思想、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等方面的考
核。思想政治工作和教学业务工作仍然存在着“两张皮”现象,在具体的工作目标、任务和要求中未能很好地体现教书育人的联系。在师德考核与教学评估、优秀教学成果评比、学术带头人的选拔、优秀中青年教师的破格晋升等诸多方面缺乏统一的考核办法,甚至自成体系,形成多张皮,不能互相促进。在师德考核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考核内容及指标。久而久之,师德考核就成为一项例行公事,走走形式而已。至于考核成绩,则可以用业务成果来代替,一好遮百丑,谁的业务成绩多一些,谁就被评为师德考核优秀。如果大家的教务成绩都不突出,那么考核优秀的名额就来一个“轮流坐庄”。由于师德考核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现象,因此考核的导向性作用不能很好的得到发挥,甚至还会使教师出现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产生负面效应。
(五)学风建设缺乏长效机制。学风建设出现常抓无长效的局面原因诸多。一是忽视教风、机关作风对学风建设的示范作用。学风建设不是单一的个体,而是与教风、机关作风建设等方面形成统一的系统,在大力加强学风建设的今天,高校学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只重视学生学风,而忽视了教风、机关作风对学风建设 的示范作用,没有把抓学风建设同抓教风、机关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其实教风、机关作风建设的好坏直接会影响学风建设,教风搞不好,就很难搞好学风。而高校对学风历来重视,但对教风、机关作风方面的问题,一般很难恰当处理,客观上给学风建设增加了难度。二是部门间协作性不强,没有形成合力。一种现象就是只有学生工作部门在抓学风建设,其他职能部门则认为与己无关。相关部门,如教务处、组织部、宣传部、图书馆、网络中心等没有参与到学风建设中来,只是学生工作部门进行“单打独斗”,没有形成协调联动,齐抓共管的局面,这显然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三是缺乏行之有效的措施与长效机制。最近几年,许多学校已明显认识到学风建设的重要性,但是在学风建设究竟该如何抓、怎样抓等方面,缺乏必要的系统的可操作的措施。或是虽有可操作的制度措施,却没有落实到实际。如:许多学校在学生一入学就叫喊着“抓学风、促校风”,但是临到毕业也只是发几个文件,开几次会,听几次讲座而已。再者就是缺乏创新,学风建设工作打不开新局面。大多学校在学风建设中都会搞运动式的管理,被一些学生戏称为“严打”,风声一过学生又恢复到散漫姿态。所以,缺乏加强学风建设的得力的、创新的措施导致无法建立良好的学风建设长效机制。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开拓多种渠道重塑大学精神。首先,精心制定和宣传校训,让大学精神深入人心。要积极制定出体现学校明确的办学方向、反映时代要求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校训。这既是学校办学目标的集中体现,又能促进教职工爱岗敬业,团结拼搏的精神的形成,推进莘莘学子刻苦钻研、奋力进取 的治学态度的确立。如北京大学“自由、平等、民主、科学”的校训体现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大学精神和雍容高雅的大学风范;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体现出清华人自强不息、严谨求是、奋发向上的精神;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校训“愿自由之风劲吹”集中反映了斯坦福大学学术上追求真理、倡导学术自由的思想,是其大学理念的真实体现。哈佛大学的校训“让真理与你为友”体现出求真务实的大学文化。要充分发挥大学精神在校园精神中的灵魂和主导作用就必须大力宣传校训。高校应利用校报、广播、板报、电视、网络等媒体多渠道、多形式地宣传校训,使之成为大学精神深入人心、团结全校师生、促进学校发展的强有力的重要载体。其次,不断扩大教师贤良品行及高尚德性的示范效应,让学生感同身受大学精神。从根本上讲,大学教师尤其是学术大师的品行与德性决定了大学精神及校园文化在内容上的崇高性和在性质上的先进性。因此高校应大力打造一支具有胸怀祖国、热爱人民,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教师队伍,并不断扩大优秀教师贤良品行及高尚德性的示范效应,使大学的“思想站起来”。高校应通过多渠道、分层次的开展各种形式的师德教育来提高教师的品行与德性。常州工学院在这方面所作的努力取得了一
定的成效:通过几上几下的广泛讨论制定师德规范;成立由校领导牵头,人事处、教务处、工会、宣传部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师德建设工作小组,形成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协调一致的工作格局;开展式的规范主题教育;定期举办师德先进评选活动,表彰和奖励师德标兵和师德先进个人;对新教师和专职学生辅导员进行师德教育专题培训,举行师德规范宣誓仪式;将师德建设情况作为考核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的重要内容,二级学院、专业系部各自负责其所属教师的师德建设工作,二级学院与其所属的专业系部签订师德建设责任 书,专业系部与其所属的教师签订师德建设责任书,建立齐抓共管的师德建设责任制;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职务聘任、派出进修和评优奖励的重要依据,在教师聘用、职务评聘晋升等方面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在校园内设立师德师风投诉电话、师德信箱,开通网上师德电子信箱,建立学生参与的师德建设监督网络??通过师德师风建设措施,一是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二是扩大教师贤良品行及高尚德性的示范效应,在校园营造出师德至上的氛围,让学生从教师身上感受到了大学精神。再者,引导学生参与课外科技活动和文化艺术活动,培养学生身体力行大学精神。高校应该重视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参与课外科技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批判精神、创新精神、人文精神等,做到真正的身体力行大学精神。如将学生在课外科技文化活动中的表现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范围,将学术科技创新奖学金、社会工作奖学金、文化艺术奖学金等纳入奖学金的评定范畴;设立学生学术科技与创新基金,资助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文化活动;实行实验室、活动中心等场所的开放制度,鼓励学生尽早参与科学研究;成立大学生科技实践创新中心,加大对学生科技实践创新活动的指导;鼓励和倡导有科研任务的教师接纳学生参与科研工作,在教师考核体系中将指导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给学生作学术讲座、报告等作为重要指标,促进全校教师关注学 生的“第二课堂”活动;拨出专款,邀请本地艺术团体和艺术家到校作高水平演出,提升校园文化品味,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这样能够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营造浓郁的学术文化氛围,使学生从中感悟科学的力量和人文韵味,产生追求真理的乐趣。
(二)建立上下齐抓共管的校园文化建设运行机制。要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高校发展的总体规划并作为重点予以特别重视。现阶段,应建立在党委领导下、以行政实施为主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做到条块结合、分层管理,把建设校园文化的工作落到实处。树立校园文化建设的共建意识,学校各部门、广大师生员工共同积极参与。大学内部结构主要由管理者、教师及学生三部分组成。管理者群体在提升大学校园文化层次、构建优秀校园文化上应担负导向性职责,要理清创新理念,明确工作定位,进行制度保障。要明确规定教师的权利和义务,规范教师群体在育人方面的职责,充分发挥教师这一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主力军的作用。学生群体是学校的主体和工作对象,校园文化建设归根到底是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只有充分发动、发挥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的主体能动性,才能达到提高他们素质的目的。因此,解决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问题的一个重要对策,就是要切实进行内部管理体制和机制的调整与变革,处理好三个群体之间的定位、机制、关系、作用方式,构建系统合力,这样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才能形成健全、合理的微观基础。
(三)建设良好学风长效机制,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首先,就是建章立制,强化全院学生的学风建设意识。通过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进一步明确学风建设的指导思想、内容、目标和主要措施,使全校学风建设有章可循。通过建章立制,把英语四、六级考试通过率、计算机等级通过率、毕业生就业率和学生违纪率等作为二级学院、相关部门的业绩考核指标,强化全院师生的学风建设意识。高校还应该加快推进教考分离和考试制度改革,考试形式多样化,以遏制考试作弊等不良现象的出现。其次,就是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学校可以通过建立以奖学金为主导的学生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把学生的精力引导到主动学习和奋发成才上来。如常州工学院通过改革奖学金设置方式,分设综合奖学金、分类奖学金
和专项奖学金:综合奖学金引导学生“学友专长,全面发展”,分类奖学金鼓励学生“学有所得,学有专攻”,其中还新设了学业优秀奖学金、学术科技创新奖学金、精神文明奖学金、社会工作奖学金、文化艺术奖学金、体育奖学金等,各类奖学金奖励面总计达全校在校生的50%,最高奖项奖学金额达5000 元。通过评优树典型,极大的鼓励了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了争先创优的良好风气。再者,就是绿化、美化、净化校园环境,培育正确的舆 论氛围。学校应注重发挥物化环境的育人功能,对校园的绿化、美化都应进行科学规划,只有科学规划,才能营造高品位的校园环境。校园内每一座建筑、每一条道路以及每一个绿化、美化景点不只给人以一种清新的感受,而且应该蕴涵着一种向上的精神,应该有意识的、有目的地在校园营造人文景观,寓人文知识于校园景点、环境布局、建筑风格、绿化美化之中。如常州工学院积极发挥常州历史上人杰地灵、人文荟萃的资源优势,建造了一系列富有教育意义的人文景点,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教育。像“院士语林”(主要汇集常州籍院士的人生感悟、治学格言及对后学的寄语)、“秋白园”(纪念常州籍政治家、文学家瞿秋白)、赵元任先生雕塑(纪念常州籍语言学家、音乐家、科学家赵元任先生)等景点相继建成,大大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涵。此外,应该尽量开设高层次的讲座。请大专家、大学者到校内讲学,内容也应涵盖教育、经济、科技等多个领域,通过营造良好的文化学术氛围,使学生的科技和人文素养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不断提高。学校应该长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风建设活动,通过活动来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严守学习纪律、规范学习行为。高校还应该努力营造正确的舆论氛围,强化正面引导、监督,利用橱窗、广播、班会以及主题活动等多种形式,开展以诚信为主题、以考风、考纪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只有营造出勤学、上进、文明、守纪的良好校园氛围和正确的舆论氛围,学风建设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五篇:浅论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
浅论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人力资源管理11级蒲若如 摘要:独立学院是我国教育业界的一个新生事物,发展至今,仍存在诸多问题,怎样解决这些问题成为独立院校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本文希望对独立院校的文化建设做出发展建议。
关键词::独立学院校园文化文化建设
自从1978年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直稳步进行着,中国开放国门后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本土的文化建设与发展开始了新的探索与思考.在当今世界文化不仅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还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要素.而代表着一国文化素质的关键一点就是所在国国民的受教育程度,而受教育程度在现代社会中的高低判定已不是数十年前的高中毕业就可以直接就业那么简单了,现今的世界已经呈现给世人一种知识爆炸的发展状态,作为国家前沿高等教育的大学已经慢慢融入了人们的生活,但是在改革开放前的时期和改革开放后的一段时间中,大学的数量对于中国的国民高等教育需求仍然是极其紧缺的,出现了大学生被称为“天之骄子”的情况,中国的高学历人才市场也是供不应求,当国家的发展建设与对外交流对人才需求越来越迫切时,民办高校开始出现在国人的视野当中,为许多,自此开始,一批批地民办高校开始脱颖而出,中国的高等教育文化产业从此逐步开始探索着发展。
一、认识独立学院
独立学院的界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于2008年2月22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二十六号令》又有了新的定义,将其定义为“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且其第三至第五条:“独立学院是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公益性事业。,应当符合国家和地方高等教育发展规划。独立学院及其举办者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有关规定,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教育公益性原则。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全国独立学院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宏观管理。国家保障独立学院及其举办者的合法权益。独立学院依法享有民办教育促进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规定的各项奖励与扶持政策。”明确了独立学院建立和发展的要求与管理办法。关于独立学院法律界定和规定的变动说明独立学院的确是新型式
下高等教育办学机制与模式的一次探索和创新;是更好更快增加高等教育资源有
效途径。是应中国现代化发展对人才需求产生的合理教育实体与模式。独立学院
办学经费不由政府做财政性投入,按民办机制运营。从高等学院办学体制改革与
创新的角度看,新型的独立学院与传统的政府办学模式相比,它即是依托名校,又借助社会企业等社会社会办学力量,引入民营机制,是一种实施全新管理模式
和运行机制的新型二级学院。
独立学院作为我国新兴的高等教育力量,数量上已经初具规模。截至二零零
六年五月,全国共有二十五个省市举办的独立学院共313所,在校学生五十余万
人,逐步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教育群体,但是社会中任然存在一些人对独立学院是
“三流本科”的偏见,甚至一些高中毕业的学生宁可复读也不上独立学院。这说
明独立学院在文化的构建和影响在整体上仍较为薄弱,在社会中没有一个让大众
信服的名号。文化的构建与发展创新对于中国现有的独立学院成了一个极大的发
展壮大的契机和挑战。
二、独立学院的校园文化
文化,在广义上讲就是作为群体的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创造的物质财富的凝结,和精神财富的积累,包括精神、行为、制度和物质几个方面;
狭义上讲就是精神生长的能力和精神产品的生产。文化的发展在当今国家的发展
中展现初越来越巨大的力量,美国的麻省理工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等世界名校为美
国的高端技术发展与社会管理输送了大量人才,同时也为美国吸引了国际上的大
量人才前往学校,为美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且拓展出了极大的发展领域。
所以大学文化的影响力可以展示出以个国家的综合实力。
大学校园文化,是指在校园环境中,以大学生为主体,以积极向上、健康
有益的课外活动为主要活动内容,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校园
文化包括三个层次,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它包括大学校园的整体
布局、学科建设、卫生状况、人际关系、精神风貌、道德水准、审美情趣、学识
智能、行为方式、语言风格和生活习俗等方面。大学校园文化的建立和形成,必
须有相应的制度和众多的社团组织来保证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在江服校园,学
生社团是彰显青春活力和人本关怀的集合体,是大学校园文化最积极的创造者,始终为大学校园文化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增光添彩。建设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使之贴近学校的学科建设和培养目标,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也是校园文化具
有无限生命力,对学校成员具有巨大的号召力、感召力的根源所在,也是校园文
化的魅力所在。由此可以总结出吓偶按文化对了独立学院的意义,加强独立学院
校园文化建设,建立具有时代特色和学院特性的先进校园文化,是独立学院在中
国教育市场上提高自身品牌形象和价值并加强市场竞争力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三.独立学院面临的挑战
造成社会公众对独立学院的劣质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独立学院一般来
说学风比普通本科差很多,这是一个公认的事实,因为学风建设是教育工作的重
要内容。学风的好坏现已成为社会评价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一流的学
风才能培养出一流的人才。独立学院学风的问题主要有一下几个原因:
(一)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意识淡薄
这一学风问题在独立学院的学生中表现得十分明显,据统计,46.2%的学生认为
自己学习没有明确的目标;7.3%的学生认为学习只是在完成作为一名学生的责
任,根本处于“无目的”状态,对为什么而学和怎样学习都一脸茫然,完全机械
地应付,以图“过关”。
(二)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纪律松懈。
(三)缺乏社会责任感,思想政治教育急待提高
而要解决这个突出的问题,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以优良的教学质量促进学风建设
(二)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思想政治教育推动学风建设,思想政治教
育是加强学风建设的保障。
(三)加强师德建设与辅导员队伍建设,以高素质的教辅队伍促进学风建设
(四)大力加强建设校园文化,以良好的育人环境增进学风建设。
四.独立学院面临的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独特挑战
(一)文化底子相对薄弱
文化底蕴是大学之所以成为大学的重要标志,它是前人在认识和实践中逐步
积累的精神财富,反映了大学的办学理念。深厚的文化基础有利于大学的良性发
展。但是,独立学院在我国还是新生事物,很多学院是由基础较为薄弱的学校改
建的,有的学院甚至是完全新建的,由于缺乏厚重的文化底子,独立学院就更需
要在办学实践中加强文化建设。
(二)文化体系相对不完整
完整的校园文化是一个体系,它包括物质、制度和精神三个层面。由于独立学院
多处于建设的初始状态,因此制度及精神层面的建设往往滞后于物质层面的建设。这就带来许多问题,如:校园文化体系内部,由于核心价值观念尚未形成,主流文化与亚文化之间争夺激烈;专业设置因过分强调以社会和市场需要为导向,往往不能兼顾学科门类的多样化,导致学校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不对称性等。
(三)文化功能相对不健全
“校园文化以其内容的丰富性和开放性、主体的广泛性和形式的多样性已成为当今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能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精神状态、道德水准以及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影响;能对全体师生员工的思想行为产生激励、诱导和规范的作用。”概括起来,校园文化大致有教育导向功能、渗透熏陶功能、管理和规范功能、筛选和激励功能以及传播和辐射功能。但是,独立学院自身文化体系的不健全导致了自身文化功能的不健全,如:学生难以获得城市和其他高校特别是著名高校的高密度信息量和先进文化思潮的有效感化。相反,由于缺乏文化反思能力,一些不良信息会以自我复制的形式在校园内迅速传播,对校风建设发生不良影响。又如:现在国家明文规定,独立学院毕业的学生不再颁发申请学校的毕业证明,这导致部分学生的归属感不强,专业思想不稳定,失落感明显,对校园文化管理、规范功能的发挥带来消极影响。
五.独立学院文化建设的目标
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是确立独立学院的文化主体地位。这要求独立学院辨清它与作为申请者的“母体”的文化关系。独立学院往往是以“母体”为依据申请下来的,在管理上还要受母体的限制,在名称上也往往有“某某大学某某学院”的称呼。但在办学定位上,国家明文规定“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应主要面向地方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要努力创造条件加快发展社会和人力资源市场的短线专业”,这就必然要求独立学院在专业上与“母体”互补,不能承袭母体的衣钵,相反,要求独立学院走特色办学之路,这就决定了独立学院在文化上应确立自己的主体地位。
同时,独立学院与母体的关系还不同于一般高校与其所建的新校区之间的关系,也不同于合并高校之间的各老校区关系,大学新校区可以通过文化移植的方式完成文化构建,合并的大学可以通过文化融合来形成新的校园文化体系。独立学院不能走这样的路:因为大学新校区的建设以及不同大学的合并往往是基于原有大学的发展需要而形成的,但独立学院在形成之后就具有很大的独立性,尤其是在独立发展方面无固定模式可以借鉴,这种独立性要求独立学院确立自己的文化主体地位。
六.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
校园文化一般有两个方面,即物质文化层和精神文化层。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要从这两个方面出发,做到互相衔接、共同促进。
(一)物质文化的建设
“校园物质文化实质上就是学校文化的物化形态,比如校园的环境布局、建筑物的造型装饰、教学设施的配置管理、树木花草的种植培育、教室宿舍内部的陈设布置、师生员工的服饰仪表等等。”独立学院的物质文化建设要特别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
1.要体现学校主体价值取向。
2.要加强整体规划
(二)精神文化的建设
精神文化层是校园文化的核心,也是一校园文化区别于其他校园文化的根本标志,它主要指校园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群体价值观,包括学校理念、价值观、成才观、治学观等,往往通过校训、校风、学风等表现出来。精神文化建设在整个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是由于它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另一方面也由于它相对于其他两种层次的文化显得更加不好把握。
参考文献
[1]李书琴.《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特性与策略》
[2]2008年2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6号令》第一章
[3]太湖学院《论独立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
[4]陈华云.《浅析独立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
[5]周三多.《管理学》(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