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院2013年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选编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
2013年校园文化优秀成果选编
前 言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是驱动学校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基石。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时期,努力建设体现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近年来,我院响亮地提出了‚文化育人‛、‚文化强院‛理念,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事关学院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纳入‚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出台了《校园文化建设实施纲要》,明确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内容架构,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学院的发展定位、专业建设结合起来,与学院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结合起来,与渭南的地域文化结合起来,逐步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使学院成为具有高尚道德精神、浓厚人文氛围、幽雅校园环境和较高文化品位的高职院校。经过不懈努力和探索,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涌现出了一批特色鲜明、影响广泛的优秀校园文化项目。
按照省委教育工委《关于报送2013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的通知》精神,近期,学院对全院的校园文化建设项目进行了调研和总结,形成了这册《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选编》。共收录校园文化建设成果17项,参与作者34名。在此基础上,经有关专家评审,推荐3项参加省上的优秀校园文化建设成果评选。希望全院师生从这本册子中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目前,高职教育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其主要特征是重视内涵建设,强化学校软实力,认为办学校就是办文化,即通过文化建设教化人、熏陶人、塑造人,实现高职育人目标。为此,学院将进一步积极探索校园文化的新载体、新形式,充分利用文化品牌的影响力、引导力和辐射力,带动和培育一大批极具个性魅力的校园文化项目,使更多的师生从中受益,并使学院成为一个适应师生发展和成长的学习共同体,一个传承、创造文化,引领职业文化与行业文明的文化组织和人才基地。
‚春雨润物细无声,于无声处孕芳华。‛让我们在校园文化的孕育下,净化灵魂,升华人格,完善自己,共同构筑我们的精神家园!
编 者 二○一三年五月
目 录
六大板块 建设高职校园文化
-----卢百龙 凤红伟 弘扬时代主流文化 创建校园文化品牌
-关骥 史改侠 杨静选 职苑大讲堂 彰显校园文化魅力
-----张小青 王晓莉 高屋建瓴 扎实践行 构建职业教育办学理念新文化
-----------张学义 追求师范精神 建设特色文化
-----蔡小伦 苏雪梅 传承雷锋精神 锤炼青年高尚品格
------------------------------杨瑞侠 赤保民 苏向丽 建设现代大学制度视域下的高职院校制度文化
-----------郭楚伟 塑造特色制度文化 推进学院民主管理
-----------赵永强 建设校园廉政文化 办人民满意教育
------------------------------王秦勇 韩文平王养柱 紧扣专业特点 弘扬中医药文化-------------------刘丽宁 张英杰 徐虎军 史俊卿 贺志有 依托学科优势 实现以弘扬护理文化为核心的职业教育梦
-------罗峰 吴亚飞 职苑文化的靓丽彩虹
-------张战友 张成 铸造国培品牌 建设校园文化
-----吴运胜 雷建文 开发古籍资源 传承百年文化
-----------刘秀慧 奏响时代旋律 彰显社团特色
-----张春兴 李新莉 创新理念 精心规划 建设校园绿色文化
-----------杨宇清 低碳理论在我院校园建设中的实践和探索
-----------马继平
六大板块 建设高职校园文化
卢百龙 凤红伟
校园文化是大学的灵魂,是大学赖以生存发展的根基。加强富有高职教育特色的大学文化建设,对于培育学生的职业文化素质,凝聚学院实现长期生存和具备持续发展的潜力,推动地域文化和社会文化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渭南职业技术学院紧扣六大板块,建设高职校园文化,收到了良好成效。
一、落实理念,科学谋划:明确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路和目标
我们渭南职业技术学院自2005年成立以来,经过八年的发展,已设立8个二级学院30多个专业,全日制在校生达到近万人。在学院不断发展,社会认同度不断提高的同时,我们深感文化建设的滞后与迫切。与大多数兄弟院校一样,我院在校园建设方面存在着先天不足。作为由几所中专学校升格而成的高职院校,‚文化底子薄‛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其发展之初,出于对高技能高质量的强调和对办学规模扩张的追求而忽视校园文化建设,更是一种不应存在的历史必然。如果不大力发展校园文化,学院的文化存在价值和持久生命力将面临严重挑战。我们清醒的认识到,实现集中办学、加快专业建设、扩大办学规模、建设崭新美丽的新校园,只是向大学迈出了我们的左脚。只有迈出文化建设的右脚,我们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学。只有切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通过文化建设提升大学品位和格调,提高大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才能实现学院的和谐发展和科学发展。
学院党委响亮地提出了‚文化育人‛的理念,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事关学院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纳入‚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确立了以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为前提,以制定文化建设战略规划为关键,以加强组织领导为保障的校园文化建设思路,出台了《校园文化建设实施纲要》,明确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内容架构,力图在充分吸取优秀的校园传统文化基础上,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学院的发展定位、专业建设结合起来,与学院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结合起来,与渭南的地域文化结合起来,逐步形成具有鲜明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使学院成为具有高尚思想道德精神、浓厚人文氛围、鲜明创新风气、幽雅校园环境和较高文化品位的高校。
二、建构体系,精心实施:六大板块建设高职校园文化 经过实践,我院逐步确立了以构建‚历史传承文化、办学理念文化、组织管理文化、绿色低碳文化、景观环境文化、行为规范文化‛为基本内容的校园文化体系。
(一)历史传承文化
我院历经百年变迁,文化底蕴厚重,在兴办师范教育、医学教育、农学教育、工学教育的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精神理念文化、行业实践文化、实用感性文化积淀。这是维系学院进一步发展的精神纽带,也是实施校园文化建设的宝贵财富。我们高度重视校史资料的搜集、整理和编写工作,组织编写了学院校史丛书,建设了校史馆。记写编发学院大事记,及时记载整理学院建设发展的工作资料。大力推进校史教育制度化,积极开展重大节日、纪念日和重要校史人物纪念活动,激励师生爱国、爱校、爱专业,主动传承学院历史文化精神。加强与校友的联系,积极宣传在各行各业取得较大成就的校友的先进事迹,提升校友文化价值。
(二)办学理念文化
我们确定了包括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办学定位、发展目标、发展战略等十四个方面的办学理念体系,编印成册,发放到每位师生。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使学院办学理念固化在物化宣传上,生长在师生灵魂里,实践在师生行动上,弘扬在自觉传承中。同时,重视学院标识系统的推广工作,在学院的各种仪式、庆典活动中推广形象识别系统建设成果,使学院在精神理念、战略目标、典礼仪式、视觉标识、各种物质用品规范以及建筑风格方面达到高度协调一致。
另一方面,加强校园文化载体建设。进一步规范校园广播、宣传橱窗等常规文化载体的建设及校内出版物的发行。充分发挥校园网的宣传导向作用,积极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形成网络文化建设工作体系。加强与周边社区及相关单位的联系,通过志愿者服务、文艺进社区等形式,使校园文化载体向社会延伸,增强校园文化的辐射功能,扩大学院的社会影响。
(三)组织管理文化
我们认为,确立文化管理的理念,将管理思想和模式根植于文化之中,努力将制度控制的力量升华为师生自主管理的自觉文化行为,是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具体实践中,我们一是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坚持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完善二级管理体制,积极探索建立科学决策、民主管理的工作机制和现代学校管理机制,以及科学规范、以人为本、学术为先的管理体系。二是加强规章制度建设。重视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干部人事和学生工作等方面的制度文化建设,制定内部管理制度400多个,编印了学院《制度汇编》,使各项工作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三是编发《案例剖析》,对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涌现出的典型事例或出现的错误、失误、延误现象进行剖析,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四是加强法制教育,增强广大师生的制度意识,倡导依法办事、按规则办事,加强对依法治校工作的监督。
(四)绿色低碳文化
一是以‚倡导低碳生活,构建绿色校园‛为主题,以构建绿色教育体系、践行绿色环保理念、实施绿色低碳校园示范工程建设为基本内容,大力宣传绿色低碳知识,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生活,使学生加深对低碳的认识,将低碳理念融入日常生活。二是充分利用园林园艺类专业、旅游类专业和医药类专业的师资优势和教学资源,开设环境人文、绿色技术、工业生态等课程,建构多层次绿色教育课程体系。三是注重绿色低碳材料和技术的应用,积极推进节水、节电、节气、节材工作,学生餐厅使用无动力排烟系统,校园内安装太阳能路灯,冬季采用地热供暖。
(五)景观环境文化
学院抓住新校区建设的有利时机,统一规划,分步推进,逐步完善,在发掘学院历史文化意蕴,凝练学院大学精神,融通地域文化和时代特色的基础上,形成了景观环境文化建设的主题和基本思路。一是重视校园人文景观建设。在校园的公共场所布臵具有丰富内涵的雕塑、长廊、名人名言等文化景观,尤其是以渭南地域历史名人为重点的景观建设工程,营造高尚健康的文化氛围。二是不断完善学生公寓文化设施,建设温馨和谐、特色鲜明、格调高雅的公寓文化,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引导学生形成集体观念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六)行为规范文化
行为规范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着力点和切入点,也是沟通各个层次的关键环节。它通过师生员工具体的教学活动,实践交流、教育宣传活动、生活方式等展现出来,是对学校所倡导的价值观念的具体体现。一是完善师生道德建设体系。修订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一日常规》、《师生文明礼仪规范》等20个文明公约和礼仪规范,编印了《师生文明手册》。通过学院网站、院报、编印宣传读本等形式,在全院师生中广泛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文明礼仪规范宣传活动,使基本道德规范深入人心,指导实践。把‚渭华起义‛纪念馆、习仲勋陵园、中国航天博物馆、桥陵等作为师生德育教育基地,定期组织参观学习,使大家切身感受渭南历史文化的丰厚,增强爱国主义情怀和奉献精神。二是在师生中开展‚不文明现象‛问卷调查活动,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三是重视校园文化活动建设。以大学生主题教育、文体科技节、运动会、专业知识技能竞赛、中华经典诵写讲等活动为主线,大力开展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营造寓教于乐的校园文化氛围,拓展学生素质,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具有我院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和文化品牌。
三、及时总结,循序推进:建设高职校园文化的成效和体会
编写校史丛书、筹建校史馆、校史教育制度化,使文化传统一脉相承;办学理念体系的形成、学校形象识别系统的构建、‚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确定,凝聚了全院师生团结自强,奋发有为的精神意志;内涵建设不断深化,二级管理模式基本成熟,管理制度体系的日趋完善,先进科学的管理制度文化激发了全院师生的创造活力;构建绿色教育体系、践行绿色环保理念、实施绿色低碳校园示范工程建设,进一步彰显了‚倡导低碳生活,构建绿色校园‛的主题;饱含文化底蕴的人文景观、温馨和谐的公寓文化,营造了优美高雅的育人环境;持之以恒的文明教育,丰富多彩的论坛文化、节会文化、社团文化,体现的是当代大学生的青春风采,彰显的是职业文化的独特魅力。
经过全院上下不懈努力,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品位显著提升,有力地推动了学院整体事业的快速发展。学院2009-2012年连续4年目标责任考核被渭南市委、市政府评为良好等次。2009—2012年连续四年被省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命名为精神文明建设‚创佳评差‛最佳单位和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2010年被渭南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2011年,被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命名表彰为‚陕西省文明校园‛。2010年和2012年荣获全省高校类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2011年荣获全省高校类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三等奖。在全国世纪金榜杯感恩书信大赛中,我院2名教师、3名学生的作品荣获一等奖。在2013年全省高校新闻评奖活动中,我院师生2篇新闻作品获得一等奖,3篇新闻作品获得二等奖。在省委教育工委组织的学雷锋征文活动中,我院荣获组织奖,有4篇学生作品获奖。
在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实践中,我们的主要体会是:
(一)领导重视是关键。校园文化建设由院党委统一领导,成立了校园文化建设指导委员会,负责校园文化建设的统筹、检查、督促和落实。院党委定期召开会议,对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进行研究、谋划和部署。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各部门、二级学院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小组,专门负责抓好文化建设工作,并结合部门工作实际,制定校园文化建设实施细则,组织落实。
(二)完善机制是保障。学院制订了《校园文化建设十二五规划》。按照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每年制定具体实施计划。采取措施,保证校园文化建设必要的经费投入,鼓励多渠道筹措学校文化建设资金。各部门、各二级学院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本单位文化建设的投入,形成全校上下齐抓共管和全员参与的良好局面。学院建立了校园文化建设目标实施与考评制度,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单位工作考评体系,把单位和个人在文化建设中的表现情况作为考核、评先表彰的重要内容。
(三)凝练特色是重点。校园文化应该在‚特色‛上做文章。我们体会到,培育高职校园文化特色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要发扬学校的优良传统,以形成传承与创新相融合的特色文化体系。二是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办学优良传统、学科特点、办学优势等确立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提升学院的品位与水平。三是要挖掘特色,力求做好一个品牌,做精一个品牌。
【作者简介】
卢百龙,男,汉族,生于1964年2月,本科学历,讲师。现任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宣传统战部部长。
凤红伟,男,汉族,生于1969年8月,本科学历,讲师。现任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宣传统战部副部长。
(此文获渭南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
弘扬时代主流文化 创建校园文化品牌
关骥 史改侠 杨静选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重要体现。基础课部自2010年成立以来,一直按照学院提出的‚文化立院‛的办学理念和打好‚文化牌‛、‚服务牌‛、‚质量牌‛的兴校强校战略,结合部门实际,严格执行《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实施纲要》,紧紧围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理想主义,加强对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努力创建健康、高雅、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全面改善和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充分发挥部门的育人功能,在学生第二课堂、选修课等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做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找准自身特点和着力点,明确目标和工作思路 学院基础课部、思政课部、体育课部承担着全院的公共基础课、体育课和部分公共选修课的教学任务,对学生进行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身体素质等综合素质,使学生真正具有应变、生存、发展能力,以适应市场变化的要求。结合学院‚文化立院‛办学理念和打好‚文化牌‛的校园文化建设方略,如何找准本部门的着力点,突出自己的特色,形成为广大师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教育模式和途径,为师生提供深厚文化沃土和底蕴的文化营养?如何通过教育和引导,形成影响学生终身和未来发展的校园文化特色和品牌?这是摆在基础课部广大教职员工面前的重要课题和挑战。
党的十八大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为我们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弘扬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我们的工作目标就是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者、践行者和宣传者,在学生中张扬个性、尊重差异、创建包容多样的校园文化。但是,是非、善恶、美丑、荣辱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我们要旗臶鲜明、态度坚定。把课堂教育、课外活动和校园文化创建活动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塑造健全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就成了基础课部全体教职员工共同的目标和使命。
当务之急,就是广泛征求意见,认真调研、精心组织、科学安排、形成共识、狠抓落实。从领导到普通教职员工,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从部内会议研究到组织实施,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先后进行了多次动员、安排和部署。召开会议研究建设规划、实施方案、活动内容、时间安排,成立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定期组织开展活动。制定《基础课部校园文化建设实施细则》、《学生第二课堂安排计划》、《学生选修课安排实施方案》等文件,从制度上明确了创建目标、组织机构、工作任务、完成时限等内容及各相关部门的责任和具体要求。力争高标准、严要求、高质量地组织实施,扎扎实实开展好每一个环节的落实工作,加强监督检查,不定期召开工作交流会,促进各项活动的扎实推进和开展,确保取得实效。
二、实施“三大工程”、彰显独特文化风采和魅力 大学作为国家人才培养的前沿阵地,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通过教育、引导,感化学生,加强其自身修养,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空间。为此,我们结合部门实际,先后实施了‚三大工程‛,极大彰显了基础课部校园文化建设的独特风采和魅力。
一是实施‚师德育人‛工程,瞄准着力点。教职工是文化建设和校风建设的主导力量,我们坚持把师德建设作为教风建设、学风建设的着力点来抓。在组织教职工深入学习和讨论的基础上,制定了《教职工职业道德规范》和《教职工文明守则》,明确了教职工的言行规范。制定了教师师德考评细则,严格管理、监督和考核,把教师的师德表现与年终考核评优有机结合。不断完善奖励机制、约束机制和评价机制。宣传师德先进,树立典型,形成一种团结向上、拼搏进取的良好风尚。今年4月基础课部和宣传部、团委联合组织了一场以‚弘扬传统文化,培育时代精神‛为主题的中华经典诵写讲比赛,我部王天明老师和关骥老师的表演更是将中华太极文化和书法艺术融合为一曲动人的乐章,与会师生尽情享受了中华经典文化的无穷魅力。
二是实施‚文明养成‛工程,选定切入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切入点,以职业素质培养为着眼点,在师生中大力开展以‚文明养成‛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从具体事情抓起,从一日常规管起,从一言一行做起,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充分运用图片展、心理知识竞赛等方式对学生开展健康心理咨询服务和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人文知识教育,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集体、关心他人的良好行为习惯,杜绝不文明现象的发生。不断完善学生的性格、气质、修养等内在品质,引导其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自觉参与到和谐校园建设之中。充分利用重大节日及各种纪念日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创建活动,唱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主旋律。几年来,先后开展了学生第二课堂、体育选修课等汇报会、表演赛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同时,认真贯彻和落实学院《关于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在课堂教育环节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实践和探索,注重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建立思政校外教学实习基地2个,让学生深入农村、工厂、企业,在实践中受到磨练和成长。结合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学会工作,积极开展教研活动,不断探索和创新教育新方法、新途径。在课程设臵上,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教会学生正确规划人生,提高自我评价的科学方法,让学生在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评价中健康成长。去年,思政课部荣获院级精品课程一门,院级优秀教学团队一个。今年三月,参与了陕西省大学生‚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示范课程的创建工作。坚持每学期邀请校外专家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教育他们认清形势,明白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三是实施‚活动载体‛工程,抓住兴奋点。适应青年学生的心理特点,坚持寓教于乐的原则,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文娱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之中,使学生在参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把校园文化创建活动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和第二课堂活动有机结合,并逐步规范化、经常化。创建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发挥育人效用和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实践中,结合部门实际,我们全面贯彻落实高校体育工作会议和国家阳光体育运动精神和要求,努力落实和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大力推进体育大课堂和‚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创建积极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品牌,提高学生身体健康素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根据‚我阳光、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阳光体育精神,先后开设了花样跳绳、形体训练、体育舞蹈等阳光体育科目,组建了太极拳队、武术队、轮滑队、健美操队、瑜伽队、田径队、篮球队等15个各具特色的学生运动队。学生们兴趣浓厚,踊跃参加,特别是由我部和院团委组织的‚金秋杯‛篮球比赛更是活跃了班级的体育运动气氛,增强了班级凝聚力,丰富了校园生活,促进了各班级之间的交流,体现出他们浓厚的运动兴趣和渴望。同学们感叹道:‚是基础课部的老师给了我们机会,让我们强壮了身体,净化了心灵,使我们时刻生活在健康和愉悦的境界里,感觉到了生活充满阳光。‛我们克服课时多、任务量大等困难,每月努力举行一项全校性体育赛事,成功举办了羽毛球、健美操、乒乓球、轮滑、武术等比赛。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又发挥了学生的体育特长,还培养出一批学生体育骨干。以体育老师为主体的太极拳赛事,更是彰显了华夏几千年的文明传承,展现了基础课部教职工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和风采。
三、成效与收获
几年来,基础课部坚持对师生进行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弘扬时代主流文化,实施‚三大工程‛,创建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体育文化品牌,彰显独特的文化风采和魅力,取得了良好效果。
2012年3月,李红老师荣获渭南市第二届青年科技一等奖、渭南市‚五一巾帼标兵‛;2012年7月,基础课部荣获陕西省教育厅‚师德建设先进集体‛称号。2012年12月,我部老师撰写的5篇论文三人获学院一等奖、二人获二等奖。关骥和冯志斌老师撰写的论文《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需要坚持‚六大原则‛》荣获第11届陕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优秀论文三等奖。达芳菊教授获2008—2011年度陕西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先进个人奉献奖。史改侠同志参与的课题荣获2013年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随着部门体育健身行动计划的实施,使师生形成了天天有锻炼、周周有活动、月月有比赛的良好局面,使学生们在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中感受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带来的乐趣。也使学院师生文体活动迈上了新台阶。在我院的评估工作、‚迎接德促评审团‛、学院‚党代会‛、陕西省‚阳光体育工作检查‛、‚大学生国防教育工作检查‛、‚省级精神文明校园验收‛等大型活动中,各运动队的出色表现,受到各级领导和学院的肯定与好评,成为我院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文化品牌。这不仅增强了师生的体质,还获得了竞赛成绩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为学院争得了荣誉。两次组织教职工参加渭南市冬季群众长跑比赛,获得一等奖三人,二等奖两人;组织学生参加了陕西省第二十三届、二十四届职业院校学生田径运动会,获一等奖三人、二等奖两人、三等奖五人,两次取得‚体育道德风尚奖‛。特别是在二十四届职业院校学生田径运动会上,我院第一次跻身二十八个代表队前八名,是我院参加此项运动以来的最佳成绩;组织学生参加了2012年陕西省大学生健康活力大赛,在20个代表队中,获高职院校组第二名;2013年3月,体育部荣获中华全国总工会‚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光荣称号,并受到表彰奖励。
四、体会和思考
经过辛勤努力,基础课部在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促进了师生思想的高度统一,凝聚了师生力量,推动了自身发展,为我院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创造了良好的氛围,为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做出了一定的成绩。基础课部通过对学院人文环境的创建,对校园文化的组织和参与,有力地推动了学院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学生的言行,陶冶着学生的情操,有力地促进他们健全人格及世界观的形成。
在创建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也对此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思考。首先,面对新形势、新环境,应该组织专门的队伍对校园文化建设进行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和探索,积极探索校园文化建设的新途径、新载体,最大限度地挖掘校园文化的思想性、知识性以及社会价值,不断提升校园文化的品质品味,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功能作用。其次,在引导学生重视自然科学、技术、工程的同时,还要举办一些有关哲、史、美、文、体、艺等内容的活动,营造能促进学生文理交融、全面发展的人文环境。再次,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和组织一些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想政治、文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创造一些学生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校园文化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热情,让广大学生在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得到锻炼,增长才干。
积极健康、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在师生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心理人格、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方面有明显的促进、导向、激励的功能,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视野意义深远。校园文化建设对于素质教育的作用更是不可低估,它能给予学生情感的精神食粮,使学生做到道德提升、人格发展、快乐生活。对于提高师生员工的凝聚力,培养良好的校风,培育“四有” 新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校园文化是催生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终身发展的深厚土壤,是学校人文传统和优良校风的根本,是推进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必由之路。校园文化还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校园文化建设应根据学校历史、特色、需求,结合现实情况去打造一个教育品牌。今后,我们将继续不懈努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把我院建成示范高职院校做出更大贡献。
【作者简介】
关 骥,男,生于1963年9月,本科学历,讲师。现任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基础课部(思政课部)主任。
史改侠,女,生于1966年3月,本科学历,副教授。现任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基础课部副主任。中华全国医古文学会会员。
杨静选,女,生于1963年1月,本科学历,教授,篮球国家一级裁判、田径国家一级裁判,国家体育指导员。现任渭南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副部长。(此文获渭南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
职苑大讲堂 彰显校园文化魅力
张小青 王晓莉
‚职苑大讲堂‛由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宣传统战部主办,学生处、团委和各二级学院党总支协办,从2009年学院实现实质性合并不久设立,迄今已经度过4年的发展历程,成为学院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平台,校园文化建设的知名品牌。
一、工作目标与思路
‚职苑大讲堂‛以‚传播先进文化,培育时代精神‛为宗旨,以‚讲堂‛为平台,实施文化传播与教育。在报告人员的选聘上,体现了高品位、高水平、代表性、典型性特点,聘请省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专家学者和在相关专业、行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典型人物来院,有针对性地举办专题讲座和交流。在报告和交流内容的确定上,强调三个结合,历史传承文化与时代精神建构相结合,高品位的文化精品与渭南地域文化相结合,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精神培养相结合。既保证报告交流的品位,又紧密结合学院文化建设的客观实际,突出‚需要性‛和‚适应性‛。使广大师生感到讲得精,讲得新,讲到了心里,说到了点子上,对于促进工作、激励修身、优化修业具有十分贴近的指导作用。截至目前,‚职苑大讲堂‛共举办活动近50场次,参加报告交流的师生多达40000人次,覆盖面涉及全院每位师生。
二、实施过程与方法
(一)制定方案,规范活动管理
2009年10月,学院制定了《渭南职业技术学院‚职苑大讲堂‛实施方案》。该方案强调举办‚职苑大讲堂‛的意义在于启发师生思维,拓展文化素养,营造文化氛围,打造文化品牌。对主讲嘉宾及讲堂内容做出了明确规定。要求建立统一的工作机制,科学实施活动安排和师生组织工作,及时做好宣传报道。要求办好‚职苑大讲堂‛,必须坚持‚四定‛规则,即定期召开评审会,对征集的选题进行认真评审;定期召开协调会,及时分析解决活动中的各种问题;定期公布大讲堂公告,提高师生知晓率;定期向上报活动计划、活动状况和工作总结。
为促进‚职苑大讲堂‛活动系列化、常态化、精品化,成为学院的文化品牌,院党委提出了‚四个明确‛的管理要求。一是明确讲堂的主管地位。由宣传统战部对‚职苑大讲堂‛进行综合管理。负责落实讲座计划,协调落实场地,完成讲座信息发布、宣传和资料积累以及其它有关事项。二是明确讲堂活动登记制度。每次活动均填写《渭南职业技术学院职苑大讲堂活动登记表》。三是明确讲堂的举办地点。‚职苑大讲堂‛设立相对固定的活动场所,主讲堂设在学院大学生活动中心。四是明确讲堂的举办时间。原则上每月举行一次。通过校园网、海报等方式提前发布讲堂活动海报。五是明确讲堂的经费管理。学院设立‚职苑大讲堂‛专项经费,保障了活动的经费需求。
(二)五个专题,演绎讲堂文化
近年来,‚职苑大讲堂‛陆续开展了若干专题讲座,讲座内容有深度、有广度,突出时代感、超前性,开放性和针对性。报告和交流内容可分为以下几个专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专题
先后邀请渭南市委党校王四海教授、渭南师范学院严安政教授和我院思政课部主任关骥副教授、机电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王云侠教授为师生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党史知识讲座。邀请中国心理学会会员,中国教育学教学研究会会员,渭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学院教学名师、学术带头人,‚国培计划‛、‚省培计划‛顾问秦文孝教授来院作‚新生如何适应大学生活‛的理想信念教育报告。安排宣传统战部部长卢百龙、思政课部副教授王天明为师生作‚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报告。党的十八大召开后,邀请省委教育工委宣讲团专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赵长兴来我院作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专题讲座,组织9名学院领导分别为各二级学院师生和老干部作专题辅导。‚陕西大学生在线‛、‚陕西教育网‛、‚安徽教育网‛、‚渭南市人民政府网站‛、《渭南日报》、渭南电视台先后报道了我院‚职苑大讲堂‛组织开展十八大精神宣讲活动的情况。
2.高职教育改革专题
先后两次特邀教育部资深评估专家、湖南省教育厅原高教处处长易建华教授来我院‚职苑大讲堂‛为师生作办学理念体系和迎评促建方面的报告,邀请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王津教授作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专题讲座,组织校内专家、教授就高职院校管理改革、学院内涵建设、专业建设等对师生进行系统辅导。每年组织专人以讲座的形式对新进研究生、博士生就学院管理改革、教育科研的方法与规律、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改革等进行专题辅导。这些讲座、报告的举办,帮助师生学习理解全新的教育理念,牢固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对各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3.文化科学专题
特邀中国音协主席、西安音乐学院院长赵季平来院指导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与师生交流。邀请省委教育工委宣教处处长许文学来‚职苑大讲堂‛作‚做一名有文化的大学生‛报告。邀请渭南日报社编辑中心主任王海明、渭南人民广播电台‚环境热线‛主持人杨柳就校园新闻写作、怎样做一名优秀的节目主持人作了形式新颖、切合实际的辅导交流。安排思想政治课部王天明副教授作了《红楼梦诗词欣赏》专题讲座。2012年11月22日,由九三学社开展的‚庆祝第二十四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暨‚百名专家进学堂入乡村‛活动在我院举行。我院图书馆副馆长刘秀慧博士受邀作了题为‚国学与和谐社会‛的专题讲座。特邀留美华侨、中医专家陈镇江先生为我院师生作‚中医在美国的历史和现状‛专题学术讲座。邀请兰州军区323医院主治医师、国家高级营养师郭秋媛教授受邀作了‚营养与健康‛知识讲座。邀请卫生部专家、陕西养生与健康协会副会长、渭南市中医药协会会长周忠民为师生作养生报告。邀请西安交通大学二附院小儿科知名教授、研究生导师李瑞林教授受邀作了‚让宝宝走向卓越,使教师更全面‛专题讲座。邀请医学院青年教师徐虎军、医学院博士后张文信等同志作医学、农学、建筑、旅游等方面的专题报告,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
4.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专题
先后邀请杨凌本香农业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省青联副主席燕君芳,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财务会计研究室主任、挂职渭南市政府副秘书长、国家第十二批博士团成员李明,金华集团总裁助理、行政人事总监、省青联常委王方等专家,分别就青年就业指导、青年创业指导等方面作了专题讲座。2012年11月1日,学院招生就业处邀请渭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职业介绍中心副主任卢小勇来我院做大学生职业与创业指导专题讲座。
5.心理健康教育专题
2010年11月、2011年11月连续两年,我院学生处邀请健康心理学硕士,陕西师范大学健康教育咨询指导中心主任,国家一级心理咨询师毛志宏副教授来我院为师生做大学生心理健康讲座。2012年11月21日,邀请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学院心理咨询室专业老师孙战民副教授作了题为《心理学,心理健康和成长》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三)凝练特色,彰显文化魅力
经过多年砥砺,我院‚职苑大讲堂‛臻于品牌,彰显五大特色:一是计划性。学院将‚职苑大讲堂‛纳入整体建设发展规划,在经费、人员、场地等方面予以保障。在实施过程中,每一场讲座‚讲什么‛、‚谁来讲‛、‚怎么讲‛等事项均有研究与策划匹配。二是系统性。表现于科学门类的系统性,在突出人文科学重要地位的同时,注重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融合;表现于知识结构的系统性,虽然每一场讲座皆具独立性和灵活性,讲座内容在地位上有主次之分、在分量上有轻重之别,但每个计划段的总体联系均具备知识结构的系统性。三是针对性。‚职苑大讲堂‛的选题与演讲,针对学生实际特点,适中把握了讲座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现实情况和现实需要,‚职苑大讲堂‛力求点化生命润泽灵魂;针对时代特点,‚职苑大讲堂‛坚持以回应实际诉求、满足实际需要为指归。四是艺术性。‚职苑大讲堂‛从选题到演讲、从策划到宣传,十分注重艺术性,把增强受众的吸引力放在突出位臵。五是渐进性。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和辐射源,在大讲堂开办过程中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规模由小到大,内容由浅到深,层次由低到高,效能由弱到强,现逐渐形成体现时代精神、品位高雅的校园文化特色品牌。
三、活动成效 ‚职苑大讲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功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好评。
1.推动了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进程。通过开展‚职苑大讲堂‛活动,拓展了校园文化交流平台,加强了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强化了学生主人翁意识,营造出了‚文化育人‛的良好氛围,从而有效地推动了校园文化建设的进程。
2.搭建了起师生沟通的平台,提高了学院的影响力。目前,我院正处于内涵建设、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阶段,积极开展‚职苑大讲堂‛活动,广开师生间的沟通渠道,加强师生在学习、生活上的沟通与交流,有利于学院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从而提高了学院的影响力。同时有利于增强社会各界支持学院办学的热情,全方位、多角度实现校企联合、合作,凝聚各方力量,推动学院全面、快速、可持续发展。
3.迎合了提升学院办学水平的需要。创造一个宽松的学术氛围,丰富师生的精神生活,是高职院校全面实行职业化教育、寻求自身快速发展的需要。‚职苑大讲堂‛活动既在创新意识上保持了与校园文化发展的同步性,也在寻求突破并保持‚讲堂‛文化优良传统上展示出自身特色。在学院谋求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弘扬讲堂文化,不失为提升学院发展水平的一条有效途径。
4.对于特色人才培养具有特殊意义。高职院校要以学生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但人文修养的培养也不可忽视。高品位的校园文化以其较强的渗透力、影响力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修养,而‚职苑大讲堂‛作为一种校园文化活动,对学生起到了陶冶情操、砥砺德行、磨练意志的作用。在学院开展‚职苑大讲堂‛活动,倾力打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品牌,增强高职院校的育人功能,有助于促进青年学生成为既具有专业能力,又具备与所学技能相适应的人文修养的新型人才。
【作者简介】
张小青,女,生于1968年11月,本科学历。现任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宣传统战部办公室主任。
王晓莉,女,生于1984年5月,毕业于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硕士,助教。现任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宣传统战部干事。(此文获渭南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
高屋建瓴 扎实践行
构建职业教育办学理念新文化
教育研究室 张学义
所谓办学理念新文化,是相对于中专中师办学理念而言的,其灵魂在于‚职业教育‛的内涵。渭南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渭南职院)成立于2005年底,实质性整合肇始于2009年下半年。就是说,渭南职院在经历了2005年至2009年7月之间近3年的徘徊之后,真正起步于在‚高等职业‛教育轨道上运行至今只有不足4年的时间。起步的第一难题在于,刚由4所中专中师学校组合起来的渭南职院绝大多数教职员工在教育思想上同样处于彷徨阶段,亦即对于什么是高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在教学中如何把握、怎样当好一名职业院校的教师、渭南职院如何走出中专教育的窠臼、渭南职院如何尽快走上正确的职业教育的轨道而避免陷入中专教育套路等诸多关键性的理念问题,大家四顾茫茫一筹莫展。面对现实而不回避困难,敢于应对而力求有所突破,是任何有所作为敢于担当者在困难面前的必然姿态!学院党政一班人深刻意识到:构建并扎实践行正确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新文化,是首要的突破口,也是校园文化建设中要长期坚持的最基本的文化行为,更是渭南职院生生不息不断壮大的第一文化元素。近4年的文化实践,我们始终把文化理念的意识植入和教育行为结合并行,不仅完成了学院职业教育办学理念新文化体系的构建,也培育了广大师生的文化承担精神,不断取得职业教育办学理念新文化的新成果。
一、精心编制学院办学理念体系
一所学校如果没有一个科学的办学理念体系,就是一所没有灵魂的学校。办学理念体系是一个包含着内在动态的实践性整体。因此,精心编制出我们学院的办学理念体系,从而使学院广大教职员工从中专中师办学的套路中解放出来,建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上的新文化,成为学院的当务之急。在一年多的艰苦探索过程中,我们一是参考国内成熟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理念体系;二是从‚类‛的特征上把握,加深学习对职业教育的理解,努力提高自身的认识水平;三是广泛征稿。这样以来,使他们的认识与理解,不断接近对职业技术学院一类学校办学理念的科学把握。至2010年,《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办学理念体系》最终定稿出台。
现在定型的办学理念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九个部分:办学指导思想;办学定位;办学宗旨;办学思路;发展战略;教育思想观念和教育教学工作思路;管理理念;一训三风;校标理念。所谓办学理念体系,就是为办好某类(所)学校,该校全体师生员工一致奉为思想行动宗旨的符合教育教学规律、本身为一种逻辑关系所紧密联系的呈递进和互相支撑关系的概念群。如果从概念群的角度去划分,我们学院的现在执行中的办学理念体系,可以做如下分类:1.总括性概念群(办学指导思想);2.载体性概念群(办学定位、办学宗旨、办学思路);3.在可操作性概念群(发展战略、教育思想观念和教育教学工作思路、管理理念);4.是浓缩性概念群(一训三风、校标理念等)。
有了这样一个办学理念体系,从此学院的办学有了思想指南,全体教职员工在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的系统化上有了一个文本根据,通过广泛深入的学习理念体系活动(人手一册,进行考试比赛,研讨等),从思想上深化和强化了全体教职员工职业教育思想理念,为新组建的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尽快从中专中师的教育理念升华为职业教育办学理念,有一个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科学编写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
从实践变革的角度看,理念体系还只是观念性的东西,对于学院的整合、创建等办学实践行为而言,还有待在现实运作中实施和完成。因此,编制出能充分体现办学理念体系思想的《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便是顺理成章的重要工作。
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着手编制,正值《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陕西省关于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实施意见》、《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等一系列重大规划陆续出台,为了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上述重大规划,认真总结学院‚十一五‛以来办学的成功经验和历史教训,切实以科学发展观和改革创新精神统领学院发展未来,提出学院‚十二五‛发展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措施策略,推进决策民主科学,实现学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学院在组织师生学习文件,深刻领会精神的基础上,开始了学院规划的编制工作。从2010年6月,学院开始筹备规划编制工作。2010年7月,《学院‚十二五‛规划处室任务提纲》于网上传达,并初步征求处室、二级学院意见。2010年9月,学院2010年第13次党委会议,会议研究讨论了教育研究室提交的《学院‚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2011年5月,经学院2011年第4次党委会议研究通过,正式确立了学院发展规划文本。
纵观发展规划的形成,主要体现了两个特点: 1.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把学院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学院发展规划是在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指导下,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落实国家、省、市有关规划纲要,联系社会、学院发展实际,参阅省内外成功高校办学经验基础上,经过学院师生广泛讨论、党政专题研究和有关专家指导形成的。文本力图体现规划编写的发展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前瞻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实事求是地总结学院取得的成绩,客观分析学院所面临的挑战和形势,科学提出学院未来发展的目标任务,突出‚和谐建院、质量立院、特色兴院、人才强院‛的办学理念,统筹‚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数据尽量客观、真实、准确,方法力求先进、科学、有效。
2.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真实反映学院的客观实际和发展的内在要求。规划工作从部署到形成,经历了大半年时间之久,期间进行了广泛动员、深入讨论,又在调查研究、反复征求各方意见基础上,加强论证、接受指导、数易其稿,倾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凝聚着各方的智慧和心血,使得规划的编制过程真正成为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过程,成为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过程,充分体现出学院重大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和透明度,真实反映了学院的客观实际和发展要求。
从学院文化建构的角度看,十二五发展规划正是办学理念体系的在具体的办学实践中的实施蓝图和目标体系。文化不唯是理念性的抽象表达,文化必须有坚实的支撑。学院的十二五发展规划,是学院办学理念体系和职业教育办学实践的有机结合的成果。有了这个规划,学院办学理念体系中所包含的文化因素,具体渗透在学院教职员工的教育实践当中,办学理念体系所具有的思想理念和渭南职院的办学实际有了一个良好的契合,构建学院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新文化,就有了一个良好的生长基础。
三、竭力培育学院文化主体
学院办学理念体系,无疑是学院文化整体中根本的部分。它引领着全体教职员工投身教学全过程的主导思想,影响着学生们在校园生活中的成长过程。它既是师生头脑深处的思想根据,也是教师‚育人‛和学生‚习得‛过程中的思想动力。因此,全体师生无疑成为学院文化的主体,成为实践学院办学理念的承担者,成为不断构建学院职业教育理念新文化的主体力量。但是,从中专中师教学模式到职业教育模式的超越是一个艰难、痛苦的蜕变过程,必须有继承有扬弃有升华,使广大教职员工最终在继承与扬弃中培育和生成学院职业教育办学理念新文化的坚实主体!
1.作好历史文化的传承工作、组织编写五卷本《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校史》丛书。从2005年宣布组建渭南职院起,四所中专中师从渭南教育格局中成为过去时。中专中师的办学历史从此定格在这一刻。但是渭南职院是在原四所中专中师基础上整合而成的,四所学校曾经在渭南教育历史中产生过非凡的教育辉煌。历史不能抹去,因为历史本身是富有价值的教育资源。重视历史承传更有利于职业教育新使命的承担,因此,学院党委及早动手,组织力量着手校史丛书的编写。丛书分大荔师范卷、中医学校卷、渭南农校卷、蒲城师范卷和渭南职院大事记。目前,共计一百万字的五部书稿初稿编撰已经完成,其中《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大事记》一书可望在2013年6月中旬面世。
注重老领导老干部老教师的传承作用。老干部及离退休老教师是学院的宝贵财富,即使在学院建设初期繁忙复杂的局势面前,学院也没有放松和老干部老教师之间的积极互动。规定每年为他们办好十件事,每年都把原中专中师学校时期的老领导请到学院进行座谈交流慰问。规定中层干部和老干部老教师结对子建立服务关系。这些长期坚持的做法,赓续了办学传统中的优质资源,刷新了学院在职业教育办学理念上的丰富性。
注重利用中专办学资源的转化工作。学院教职员工的主体来源于原四所中专中师学校,他们带着中专中师的办学理念投身于高等职业教育的行列中。因此转化工作势在必行。几年来,我们通过二级管理模式的推行和不断完善,使广大几教职员工既保持了中专时代一级管理模式里良好的教育品质,又在职业教育理念下高校二级管理中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
创办《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校友通讯》。四所中专中师学校的办学历史加起来超过二百年。四所学校为渭南培养的大批毕业生都是我们的校友。这是我们学院最可宝贵的社会教育资源。2012年年底,学院决定成立校史办公室,从校史资料收集编撰和校友会的角度开展工作。这一工作虽然启动不久,但可以预期的是,她在承传历史,丰富办学理念,转化学院文化成果等方面,将有很大的作为。目下,《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校友通讯》创刊号将于2013年5月底面世。
2.在中青年教师中大力开展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培育活动。理念的培育包括文本学习和教育行为深化两方面。一是集中开展学习学院办学理念检查、比赛、考试、演讲等活动,使学院的办学理念体系在刚出台的时段里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二是结合教师的课程教学、学生管理、教研科研等方面用办学理念的尺度去衡量和要求,特别是通过接受国家的人才评估、争取德助贷款、争创市级省级文明校园等一系列广大教师广泛深入参与的活动,使办学理念比较牢固地植入广大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思想意识之中。
四、大力弘杨学院办学理念新文化
1.以《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为载体,精心作好深化办学理念文化精神的舆论、理论平台。创办于2010年的《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季刊),以‚传播职教理论、探索社科人文、研究理工农医、发掘地方文史、广纳名家力作、扶持学术新秀‛为办刊宗旨,已经出刊11期。
2.以教与学为主要途径的文化理念的宣传、濡化工作。学院创办院报《渭南职院》,创建学院门户网站,创办学生社团刊物,成立多种教师、学生文化社团,开展每年一届的科技活动月、文化艺术节活动,持续开展以‚弘扬国学‛为总主题的学术报告会等。这些具有‚职业教育文化含量‛的具体、生动、活泼的方式方法,进一步强化了办学理念体系作为文化意识在师生中的濡化过程。
五、阶段性的办学理念文化成果
学院文化构建工作是长期的、艰巨的和富有魅力的事业,是永无至境的工作。办学理念新文化构建工作的魅力正在于‚新‛字上。学院全体教职员工正是面对职业教育这全新课题的挑战,激发出旺盛的应战志趣;文化主体的积极承担精神也催促师生扎实践行的文化品格。从不足4年的办学收效,我们已经取得办学理念阶段性的文化成果。
学院的文化建构从学院办学理念体系的确立,使学院全体教职员工在职业教育办学新的历程中有了一个新的教育实践思想依据,她像种子一样,在教职员工的心里生根成长,不断和中专教育理念发生碰撞和转化,且向着符合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办学旨向上发展和成熟。学院的十二五发展规划,是学院办学理念体系的外显,也就是在实际的职业教育办学过程中赋予办学理念以实践的品格,与此同时,作为学院主人翁的全体教职员工,必然成为办学理念体系的实践主体。理念的东西在不断的实践中自然发生一种提升,从中自然产生一种形而上的东西,自然会成为多数(大多数)共同认同的价值追求。其富含的文化因素会不断增加、系统,其实践性因素也自然会反哺文化的意蕴。可以不夸张地说,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学院办学理念已经不仅仅是文本性的字句,而是深入到每个教职员工头脑和心灵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新文化的一种素养,一种品格,一种具有实践支配功能的形而上,一种动态的不断生成新的文化因素的学院文化之根。其阶段性的文化成果不仅表现在理念体系等一系列文本本身,更重要的是培育出一支具有职业教育办学理念新文化品格的文化主体,且文化主体在具体的职业教育实践中不断生成与创新中塑造和刷新着渭南职院新的文化群像,不断体现着渭南职院在渭南职业教育大格局中的龙头作用!
【作者简介】
张学义,男,生于1963年2月,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学士,副教授。现任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研究室主任。(此文获渭南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
追求师范精神 建设特色文化
蔡小伦 苏雪梅
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的核心和载体,是人才培养的沃土和基本因素,也是学校生存发展的重要根基。近年来,师范学院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中不断探索人才培养的模式和思路,结合专业特点,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师范精神为核心,逐渐形成了以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满足学生精神文化需要和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重点的多元文化发展格局,开创了校园文化建设新局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实效。
一、工作目标和思路
作为培养未来教师的摇篮,师范学院始终把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名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种师范精神作为永远的追求。在这一理念指导下,确立了‚管理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的教育思路,从‚培养学生和教育学生‛的目的出发,通过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把师范精神与明德、笃行、精技、强能这一校训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探索高品位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二、实践过程与方法
(一)开展思想教育活动,教学生学会做人
1.开展系列性思想教育主题活动,解决学生在学习、交往、成才、情感、就业等思想和生活上的困难、困惑,同时,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促进其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健康素质协调发展,为其构筑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系列思想教育主题有‚生命安全教育‛,使学生树立起积极、健康、正确的生命观,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爱情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尤其要学会理性地处理好因爱情而引起的一系列矛盾与选择;‚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自我认知、自我评价和自我调适;‚责任感教育‛,教学生学会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学院负责、对社会负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文明养成教育‛,包含道德素质教育和行为养成教育两个层次的含义,培养文明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学风教育‛,以班级学风建设为基础,以狠抓学习态度为重点,加强学风教育;‚感恩教育‛,对受教育者实施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促进个体的自身发展、增强社会的信誉度等;‚诚信教育‛,鼓励学生以诚信为处世做人原则,从道德操守着眼,从日常生活入手,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不断塑造大学生的诚信新形象。
2.结合重大事件、传统节日、纪念日等,在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如清明节到烈士陵园的扫墓活动。纪念‚九•一八‛、‚情系灾区、珍爱生命‛学生征文活动、国庆节的‚祖国在我心中‛诗歌朗诵比赛;‚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募捐活动等一系列主题活动,从不同的角度,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3.抓好开学典礼和奖学金颁奖典礼,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力度。在开学典礼上隆重表彰一批为学院赢得荣誉、表现突出的优秀个人和团体,用身边的人和事为新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引导他们把握成长的方向,鼓励他们树立挑战自我战胜自我的决心。通过组织全院学生参加奖学金颁奖典礼,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在热烈的掌声中,既让领奖者体验到一种成就感和荣誉感,也能鼓励广大的青年学生积极进取,在良好的氛围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
4.开展诵读经典活动,提升学生思想素养和文化素养。‚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没有阅读就不可能有个体心灵的成长,不可能有个体精神的完整发育。‛为了加强和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师范学院开展一系列的经典诵读活动,要求学生每天坚持早晨15分钟诵读经典,晚上30分钟抄写自己喜欢的名师经典,每周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一次阅读交流,每学期开展一次经典诵读比赛、诗歌创作比赛和硬笔书法大赛,给学生搭建展示才华的平台。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让学生在读经典、读名著的过程中体会诸子百家的深邃,唐诗的浪漫、汉赋的潇洒、宋词的凝重,让国学的精髓如春风化雨浸润学生的心田,从而净化心灵,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文化修养,为建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丰富学生文娱活动,教学生学会做事
1.抓好品牌活动建设,展现特色育人文化。师范学院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结合自身特点和学生专业特点,逐渐创立了四个自己的品牌活动,健美操大赛、文艺表演、师生书画展和诗歌朗诵比赛。这些活动既陶冶了学生的艺术情操,锻炼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又展现了师范学院人才培养特色。
2.丰富学生社团活动,指导学生成长成才。师范学院积极组织开展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的学生社团活动,满足学生精神文化的不同需要,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品牌活动为重点,以大众化活动为基础,以对外交流活动为延伸的活动原则。依据这一原则,师范学院既在本学院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大众化的迎新生文艺晚会、诚信感恩演讲赛、经典诵读比赛和师生书画展、健美操大赛等品牌活动;也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校外的各种庆典活动和比赛活动,如参加‚世纪金榜杯‛全国书信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和国培教育结业仪式汇报演出、庆贺渭南测控站组建四十周年‚土塬牧歌‛文艺演出等活动。丰富的社团活动和文化体育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和锻炼的舞台,宣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净化了校园文化,推动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3.开展专业性竞赛活动,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师范学院目前办学层次多,专业分布广,逐渐形成了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主的办学体系。结合学前教育特点,学院每年定期开展钢笔字、粉笔字和简笔画、手工制作大赛、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和青年歌手大赛等专业性竞赛活动,积极为学生展示自我搭建良好的平台,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组织各种公益活动,促进对社会的关注,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学校积极搭建活动平台,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深入开展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组织青年志愿者走进福利院、敬老院、社区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成立学生实践小分队,深入学校周边乡镇、农村,普及科学知识,宣传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知识,尽最大努力为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提供必要的帮助,引导学生把对党和祖国的感恩化作实际行动。
三、活动成效及经验
(一)取得的成效
1.人才培养成绩显著。几年来,师范学院培养出了一支教学经验丰富、富有敬业精神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成绩显著,如李增善老师的作品《独遣春光》在‚第三届全国院校美术大赛‛中获三等奖,同时他的作品《短日照菊》被选入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纪念郭沫若诞辰120周年全国书画展‛;雷立英、杨洁老师在‚外研社杯‛全国职业学校语文、英语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均荣获二等奖;苏雪梅老师被评为院级优秀辅导员、十佳辅导员和陕西省优秀辅导员等,这些优秀教师为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师范。常小英、周丽娟、刘文涛三名同学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陕西赛区中获专科组二等奖。‚世纪金榜杯‛全国书信大赛活动中,陕西赛区内,我院6篇参赛作品全部获奖,其中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在学院举办的中华颂经典诵讲比赛中师范学院参加的六名学生全部获奖,分别取得一、二、三等奖。有3名学生获国家奖学金,20多名学生获励志奖学金;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97%以上。
2.学生思想境界显著提高。倡导积极健康的主流文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引导他们用正确的价值取向去对待生活、社会和人生。鼓励学生学习圣贤‚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情操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雅量。团结协作、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良好的风气蔚然成风。
3.学生综合素质明显增强。学院坚持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精神严格要求广大师生,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重视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的结合,学识与技能的结合,坚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学生不但要做一名有知识的人,更要做一名有文化的人。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学生的综合素养明显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高涨,参与各种活动的意识显著增强,良好的学习风尚愈来愈浓。
(二)取得的经验
1.学生活动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要与时俱进。从学生实际出发,建设符合他们心理特点的校园活动和符合时代主题的校园文化,让每个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2.学生活动要密切结合学生的专业知识。发挥学生专业优势,在活动品质上下功夫,各项活动要精心策划,倾力举办,致力于办广大学生喜闻乐见、积极参与的、对学生的成长成才最有效的特色校园文化活动。最后,要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创建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每次活动结束后,学院团委组织学生会对每次活动进行评估,针对存在的不足,从运作方式、活动内容和项目设计等方面找原因、找差距,为以后的活动做足充分准备,推进校园文化活动不断创新。
【作者简介】
蔡小伦,男,生于1979年5月,教育管理硕士研究生。现任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党总支副书记。
苏雪梅,女,生于1971年12月,教育学硕士,讲师。现任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辅导员。
(此文获渭南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三等奖)
传承雷锋精神 锤炼青年高尚品格
杨瑞侠 赤保民 苏向丽
医学院是渭南职业技术学院的重点二级学院,开设中医、中药、针灸推拿三个专业,在校学生1000余人。近年来,认真贯彻落实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十二五‛规划》,以学习雷锋活动为载体,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积极传承‚明德、笃行、精技、强能‛的校训精神,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丰富了学院‚行为规范文化‛的内涵,为建构具有渭职院特色的校园文化增添了一抹靓丽的光彩。
一、工作目标和思路
(一)将传承雷锋精神作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教育引导青年学子坚定理想信念的一项重要举措。开展特色鲜明、富有内涵的主题教育,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传统道德教育。
(二)将传承雷锋精神升华凝练为学校精神文化的重要内容。把大学生行为规范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重要功能,让学生在乐于参与的活动中,将雷锋精神内化为自己的精神内涵和道德品格。
(三)将传承雷锋精神与时代特征、专业学习结合起来。给传统的学雷锋活动注入新的内涵,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思想教育和技能实践活动,引导青年学生做到学而不厌,练就过硬本领。
二、实施方法与过程
(一)开展主题教育,把学习雷锋活动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雷锋用平凡的累积,彰显了生命的要义;用人性的光辉,给世间增添了温情;他把忠诚、善良、无私、敬业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全人类共有的道德价值演绎到了极致。开展学习雷锋活动,就要用雷锋精神武装青年学生头脑,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雷锋精神。
1.组织召开‚春风中的雷锋情‛主题班会。
从三月份开始,在班会内容中持续安排了《向雷锋同志学习》内容,以宿舍为单位组织观看六集纪录片《永远的雷锋》,使同学们对雷锋的成长历程、雷锋精神有了全面细致的理解。今年的3月5日是第50个‚学雷锋纪念日‛,各班级召开‚春风中的雷锋情‛主题班会,大家畅所欲言,崇尚雷锋高尚品德,感悟雷锋时代精神。
2.坚持开展‚学雷锋周‛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坚持将每年3月5日所在周次定为‚学雷锋周‛,先后以学生干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青年志愿者等为骨干,进行上街为市民义诊、美化校园环境、举办雷锋图片展、组织征文等有益活动,更好地践行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热爱劳动的雷锋精神。
3.举办‚发现身边不文明现象‛主题教育。为了提高师生文明素质,营造和谐优美的学习生活环境,先后通过橱窗宣传、板报评比、调查问卷、主题班会,举办‚养生与健康‛和‚口语交际的素质与能力‛讲座等形式,让大家从身边小事做起、从我做起,自觉告别不文明行为。同时重视班级文化建设,形成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带动院风院貌的根本好转,为创建‚省级文明校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4.发挥学生干部、党员在学习雷锋活动中的模范带头作用。
医学院有一支政治坚定、品学兼优、遵规守纪、按章办事、务实灵活的学生干部队伍,他们和学生党员一起发挥着引领示范的作用。在搞好校内活动的同时,积极践行尊老爱幼的雷锋精神。2012年5月,预备党员及部分积极分子共35人,带着他们精心准备的节目,去临渭区老年公寓慰问演出,给老人们带来了欢乐。2013年4月,由学生党员发起并组织了‚捡起一片爱心,帮聋哑儿童圆梦‛公益活动。他们在学校收集饮料瓶、旧纸箱等废品,将卖出后所得现金购买文具,捐给聋哑学校的儿童,目前他们的公益基金已累积接近500元。‚六一‛前夕,他们将带着文具和爱心与渭南曙光聋哑学校的儿童共度节日。
(二)创新活动模式,把学习雷锋活动与开展传统文化和道德教育相结合。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升华,是我国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就是要激发人们思想道德建设热情,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氛围。
1.开展学习《弟子规》和‚经典诗文朗诵‛等传统道德文化教育。
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文明素质,把他们培养成孝敬父母、友爱兄弟、谦逊待人、诚实守信、团结他人而又向往高尚品德的人,组织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每两周集中学习《弟子规》全文及解读,每月写一篇读后感,集中交流讨论一次。
将传统教育经典与现代道德教育规范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增长见识、丰富才华,感悟经典、品读文化魅力,我们举办了经典诗文朗诵赛,推荐的四组选手在学院组织的‚中华经典诵写讲‛比赛中表现出色。这些活动让更多的学生把恭敬辞让、宽以待人、孝敬长辈当成了自觉的行为,做到了言有礼、行有规。
2.开展‚感恩‛主题教育。
感恩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加强感恩教育已成为学校德育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现实和迫切的需要。
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助学金是党和政府构建和谐社会,解决贫困学生上学难问题的重要举措,是对当代学生的关爱。结合奖助学金的评审发放以及《弟子规》的学习,先后举办感恩主题班会、征文比赛等活动,在全国‚世纪金榜杯‛感恩书信大赛中喜获佳绩,15名同学获奖。此举让同学们明白了国家政策给予的支持和关怀,更让大家懂得了回报祖国、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感恩师长的道理,树立‚知恩图报为荣,忘恩负义为耻‛荣辱观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3.结合专业特点,开展医学生誓言宣誓仪式。中医是我国的传统医学,弘扬传承中医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使命。中医类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将中医事业发扬光大,而且作为将要步入医学殿堂、担负医生使命的后备力量,有着对人类非凡的意义,对社会重要的承诺。2012年10月为全体学生举行‚医学生誓言‛宣誓仪式。同学们高举右拳,神情庄严地许下神圣誓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参加仪式后,大家难掩激动的心情,纷纷表示: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积极践行誓言,传承优良传统,奋发努力,不断进取,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三)紧扣时代主旋律,把学习雷锋活动与学生成长成才和实现‚中国梦‛相结合。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总书记习近平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新时期的主旋律,要求我们必须以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
1.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用青春和热血践行‚中国梦‛。
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在北京隆重开幕,同学们通过各种途径收看、收听大会的盛况,他们关心实事政治,
第二篇: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
磨练意志 实现自我熔炼团队 激扬青春
----经济与管理学院团队拓展训练
校园文化是高等院校生命力的重要体现,建设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是高等院校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工作。校园文化工作也以体现校园风貌、校园气氛和校园精神的载体,是将大学的历史传承、文化底蕴和核心价值具体而准确的表达。更好更优质的加强高校校园的文化建设,对形成优良学风、校风,加强人才全方位培养,进而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更有深远意义。
经济与管理学院为丰富我校的校园文化,在“笃实,励学,图强”的学校校训和“应用为本,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引导下,自2001年将团队拓展训练这一新型的体验式教学模式引入到学院的日常教学安排中。历经十年,锲而不舍,精益求精。在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全院师生共同的努力下,至今已经产生了许多行之有致的作用,对提高大学生素质,创建和谐的校园,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 引入团队拓展训练,走出校园文化建设新思路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发展与演变和面对社会飞速发展所带来的压力,大学生团队精神成为反映当代大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团队拓展训练这种新型的体验式教学模式对学生各方面尤其是团队精神的提高及未来职业生涯发展均有相当程度的影响。团队拓展训练历史悠久可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其历史价值对于现世社会同
样具有借鉴作用。团队拓展训练所推崇的学习理念,运用体验式学习课程模式,在学校教育中获得认可,并且得到广泛传播。
十年来,我学院以拓展训练为载体,以加强学校团队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丰富校园文化为目标。通过这一教学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磨练战胜困难的毅力,增进对集体参与意识和责任心。从本质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这十年间,我学院将团队拓展训练作为一项丰富校园环境文化的重要内容,至始至终不懈努力,倾力设计精心的活动,利用一些自然条件和人工设施,以训练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通过野外课程和场地课程为主要的训练项目,并结合以体能活动为引导,从而引发认知,情感,意志力的综合评判,使学生向能力极限挑战跨越,从而达到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的训练目标。并以团队拓展为契机,努力打造结合知识性、思维性、教育性为一体的校园文化。
二. 多管齐下,提升团队拓展训练巨大价值
1.制定详细的教学方案。学院领导集体、学生工作辅导员以及各专业教研室教室深入到企业和拓展训练学校进行研讨,寻找出能够在学生拓展训练中借鉴的经验。并以此为基础专门召开了座谈会,认真进行了讨论和敲定。学院拓展训练涉及所有学院全部专业,每一学年根据本专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编排教学计划并且合理利用学生在校期间生活学习时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十年来,近八千余名师生参与了团队拓展训练。其参与之多,人数之重,为学校团队建设贡献出一大力量。
2.开展丰富多彩的拓展内容。学院的拓展训练课程以野外训练和场地课程为主,主要包括远足露营,登山攀岩,野外定向等。包括组建团队“破冰”系列游戏的基础项目,是学生打破隔膜,互相熟悉,更好的融入团体中。提高项的“动力火车,穿越电网,信任背摔”让学生有了更强的团队精神,着重的磨练了学生的作战技巧和抗挫折能力。在升华项目中的合力跳绳,合力颠球,不倒森林等比赛项目以及求生墙的高难度挑战项目,学生更加认识到了团队荣誉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还不断丰富拓展的内容,增加了让学生学会感恩、知道感恩的内容,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3.组建优秀的教练团队。营造良好的氛围,激发学生的热情。在各教研室挑选德行兼备的教师和深受学生喜爱的辅导员老师组成优秀的教练团队,在每期团队拓展训练作为带队的教练,并取得广大学生的好评,其中市场营销教研室的王贺老师获得了“金牌教练”的荣誉称号。同时我学院选取风光秀美的棋盘山风景山我作为拓展训练基地。棋盘山景色宜人,自然唯美,学院将此作为团队拓展训练的基地,在每年的七月,九月,学院学生便会到棋盘山风景区开展为期三天的团队拓展训练,让师生们可以观赏优美的风景和感觉自然的风光。
4.编写《团队拓展训练》一书。学院在自己编写的《团队拓展实训手册》基础上,于2011年6月,由我学院副院长刘庆君和王贺老师携手主编《团队拓展训练教程》一书,并且由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在团队拓展训练期间,人手一本。书中编写的团队拓展训练的起源,介绍使学生深入了解的历史及发展,户外拓展的注意事项,心
里意志力,工作是盈利的测评。让学生们得以很全面仔细的做好一切充足的准备。并附和训练笔记,自我评价以及训练报告,让学生永久的记录下团队拓展训练中的艰辛和收获。其中优秀作品在《应用技术学院报》进行刊登并且在师生间进行交流。
5.多方合作,团队拓展训练更上一层楼。我学院的团队拓展训练已经和管理培训紧密结合在一起,突破了起初狭义的拓展训练概念和范围。短短的十年发展,备受推崇,逐渐被其他院系采纳,并与我学院合作共同组织拓展训练,我们不断的总结和创新。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受到学校各部门的好评。
三、收获高效人生,构建和谐校园。
1.符合现代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在现在的社会,作为独生子女的大学生,大多数都会存在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不足,团队意识薄弱等问题,在加上社会竞争日益的激烈,压力越来月大,大学生得心理障碍比例有逐年上升趋势,而拓展训练在高校教学的应用,使大学生在应对挑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的磨练意志,熔炼团队。明白了当一个人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是知难而进还是全身而退,不同的选择就会有不同的结果的道理。而这些优秀的品质正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
2.有利于改变传统教育观念和方式。我国传统教育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有意识地将教学内容延伸到精神的层面,太不注重学生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等素质全面协调发展,而致重视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并将此作为教学的目的。虽然目前我国高校
已对此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和创新,特别是随着素质教育新理念的提出和高校体育课内容的相继提出,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是对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的作用能力有限。拓展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使学校与社会、与大自然紧密联系。不仅突破了长期以来形成的封闭的格局,而且丰富了我国高校课程体系,符合现代的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3.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对人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没有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难以胜任挑战性极强的工作,而且自身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也会因为心理原因而无法充分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增强学生的适应社会的能力。拓展训练就像一个安全的、充满真诚并富有挑战的心理实验场,在培养人的健康心理素质方面显示出了特有的价值。训练时,在一些特定的环境和气氛,学生要不断克服自己的心理恐惧感和挫折容忍力,充分认识到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战胜了自己这个世界上也就再没有什么困难的事情。从而达到提高士气,调节自我调控能力的效果,塑造出冷静、果断、坚忍不拔的良好意志品质。
4.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当今社会,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创造力是衡量科技人才质量的标准,而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又是素质教育中的重点。激发想象潜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拓展的重中之重。电网等项目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而设计的。活动中没人会教你怎么做,你没有在书本上学过这样的知
识,要完成这些任务只能靠自己,需要发挥想象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拓展训练给了人们一个激发自己创造性思维的空间,一个培养自己实践动手能力的场所。
5.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以及互相关爱、互相信任等优良品格。当代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家长娇惯和纵容,或多或少的有些任性、独立、自私的不良习惯,通过拓展训练能让学生在参与中体会团队协作的魅力。明白了个人的能力故然重要,但只有优秀的团队才会无往而不摧的道理。同伴间的相互关爱和信任,对学生的优良品格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在完成拓展训练任务后分享经验的时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以前对团结就是力量没什么深刻的体会,这一刻我才知道什么是团结什么是团队精神”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经过大家的努力都获得了成功。拓展训练让每一个队员在同一目标下一起体验成功与失败,在这种气氛下每个学生愿意敞开心扉建立彼此之间的互相信任、理解、关爱。
6.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现代的大学生处在多重压力的包围中,这常使他们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学习上感到困惑压抑,生活上娇气十足。人际关系方面感到孤独寂寞,在挫折面前表现得懦弱。因此在深化教育改革、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增强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拓展训练是连接学校与社会实践的桥梁,通过拓展训练,可以有效的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为其日后更好的走上社会、融入社会生活提供有益帮助。
第三篇: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申报材料(修改)
目 录
前 言..................................................................................................1
一、工作目标和思路..........................................................................2
二、材料节具体内容..........................................................................2
(一)以“材苑揽胜”讲坛为平台,弘扬材料文化......................2
1、科技前沿知识,拓宽视野.......................................................3
2、材料行业高管论人生经历,了解企业....................................3
3、大师品材料,文化熏陶...........................................................3
(二)以专业比赛、培训为契机,培养动手能力..........................4
1、水泥轻舟制作——水泥轻舟大赛............................................4
2、“我型我塑”陶艺大赛.............................................................6
3、材料性能设计与制备大赛.......................................................7
4、大型仪器操作+开放性试验项目..............................................8
5、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8
6、上海中技桩业、重庆国际复材等奖学金支持下的专业竞赛...9
(三)以本科生导师制为依托,推进学生科技创新......................9
1、走进实验室——认知材料科学研究........................................9
2、开展本科生、导师双向选择——让学生走近科学研究........10
3、以导师课题为依托,结合“挑战杯”、创新杯、本科生自主创新项目,开展科学研究................................................................11
(四)以文体活动为载体,形成朝气蓬勃的院风.........................11
1、寝室文化设计.........................................................................11
2、新生运动会............................................................................12
3、乒乓球赛...............................................................................12
4、毕业生欢送晚会....................................................................13
三、材料节工作成效及获得的经验.................................................14 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申报材料:
依托学科优势,开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材料文化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才思飞扬”材料节工作总结
前 言
我们激情奔放,我们优势突出,我们团结奋进,我们同舟共济……我们材料学院全体师生借助“才思飞扬”材料节这个平台营造了一种“求真务实,突出特色,锐意创新,全面发展”的学院文化氛围。自2003年以来,材料节已创办九届,并始终以创文明学院、科技学院为目标,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师生文体活动,为学生搭建舞台,让学生展示自我,挑战自我,用优秀的作品激励人心,陶冶情操,塑造美好心灵。
材料节以广泛开展学生文化科技活动为基础,先后成功地举行了 “我型我素”陶艺制作大赛、“走近科技创新”、材料性能设计与制备制备大赛、“导师制”等丰富多彩的文化科技活动,各项活动均取得了丰硕成果。同学们积极参与各种科技活动,展现了各自作为理工科学生的素养和对科研的追求,使我们学院充溢着浓厚的科技学术氛围。在我们所创造的学术环境中,我们学生的文化修养和科技知识又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和加强。通过开展多种科技文化活动,繁荣了校园文化、倡导了精神文明、塑造了学生的优良品格、陶冶了学生的高尚情操,使同学们崇尚科学、崇尚文化、热爱艺术、热爱人生、学会做人、学会处事、学会学习、学会生活。
“才思飞扬”材料节是武汉理工大学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大程度上推动提升了我校教育的质量和品位,是传播材料科学前沿知识,深化材料学科专业思想,推动学生自主创新活动,展现大学生风采的舞台。我们始终坚信,“才思飞扬”材料节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和完善,已经逐步形成一个成熟的活动,在促进学校文化建设发展、传承优秀思想文化、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有着非凡意义。
一、工作目标和思路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向全国青年学生提出三点希望:“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三个结合”高屋建瓴,为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指明了实践路径。
“才思飞扬”材料节秉承这一核心思想,遵循其中人才发展的一般规律,依托我院强大的学科优势,发挥学科强有力的特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践行“三个坚持”——坚持科技育人,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坚持文化育人,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坚持实践育人,营造学院学术氛围。
坚持科技育人,以自主创新的科学思想为中心展开活动。将活动建立在材院各专业知识和需求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科技前沿领域,走近专业科学领域与行业,增强学生创新意识。通过各类专业知识能力竞赛丰富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好习惯。
坚持文化育人,建设以“厚德博学,追求卓越”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在各类比赛中,关注学生对理论基础的掌握,营造“严谨治学,求真务实”的学风,以坚实基础培养高端人才。在各项活动中,平衡学生在德、智、体、美各方面的素质,在全面发展中实现个性成长。
坚持实践育人,增强本科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工科学生素质。用不同类型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蓬勃的活力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实际中运用真知,发现新知,增长实干。
二、材料节具体内容
(一)以“材苑揽胜”讲坛为平台,弘扬材料文化
为了让材院低年级的学生尽早了解材料、学习材料、研究材料,进一步帮助学生培养专业兴趣,全面发展,材料学院组织学院知名教授博导及材料领域的精英每周都与本科生“亲密接触”,讲授材料科 学前沿知识及其进展。讲座课程由8~16个独立讲座组成,各讲座之间又具有一定的系统性。
1、科技前沿知识,拓宽视野
“材苑揽胜”讲座力求通俗易懂、生动有趣,以科学普及的形式向大学生展示材料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进展,材料合成、制备和生产中的技术创新,材料生产企业的重大技术进步和高速发展历程。
2、材料行业高管论人生经历,了解企业
一些系列的讲座由材料领域著名企业家担任主讲,让学生对相关企业有更多了解,对材料科学与企业生产、社会应用的结合有了更多认识,行业领军人物丰富的经历更是给了大家无尽的激励。
3、大师品材料,文化熏陶
每一个讲座特邀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某一方向的首席教授、国内一流材料科学家或著名企业家担任主讲。教授们以通俗易懂的教授方式向本科生介绍各种材料的发展、应用、特点等,让学生体会到材料科学的趣味与奥秘。首席教授和知名学者领衔本科教学,一流科学家 精辟讲解拓展学生视野。
(二)以专业比赛、培训为契机,培养动手能力
1、水泥轻舟制作——水泥轻舟大赛
水泥轻舟最早诞生于1969年的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现已成为全球高校间极富影响的比赛,风靡全球。顾名思义,水泥轻舟便是用新型水泥制作而成的船,我们创意性地将这一新创作与中国传统龙舟赛相结合。从科技创新与体育运动相结合,从多角度考察作品结构和性能。同时,不仅广大高校师生可以积极参与,一些业界,行业协会和社会各界都可参与或观摩竞赛,每次比赛都能造成不小的社会影响。
(1)促进学科发展
在我国校建立混凝土轻舟团队不仅可以起到诱导学生从事健康向上的课外活动,也有利于培养一批对水泥混凝土有研究兴趣的优秀学生,进而促进高校水泥混凝土材料学科的研究和教学水平的提升;(2)增强体育实力
建立水泥轻舟对可望形成我校的一项有特色的体育赛事,创建了以大学生为主体的课外科技活动与体育竞技平台,提升我校在体育赛事方面的影响力。
(3)繁荣校园文化
国外很多高校都有自己的一些校园文化节,一些知名高校的文化节传承多年,成为高校校园文化的标签.我国的多数高校目前还没有形成、发掘和建设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传统,制约了我国高校的健康发展。结合我国传统的龙舟文化,建立这样的一种有龙舟文化特色的水泥轻舟赛,增强了校园的文化底蕴,是维系高校的长远发展的一种精神的力量,对高校文化的建设具有很深远的影响。
(4)增强学生综合素质
团队的建设给学生提供了多学科交叉的条件下协作和相互学习的机会,给学生提供了从事研究、设计、交流、体育比赛的创新平台,增加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挑战,也增加了学生学习和从事课外活动的兴趣和热情,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尝试,其成功的实施将给类似团队的建设提供的范例。
(5)增强了交流能力
在实施过程中增加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增加了学生和国外的学生团体的交流,增加了国内高校之间的交流,增强了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增强了当代学生与传统艺人之间的交流,培养了学生的交流的能力。武汉理工大学水泥轻舟队和国外一些高校的水泥轻舟对取得了一些联系,交流轻舟队制作和比赛的技艺。
2、“我型我塑”陶艺大赛
“我型我塑”陶艺大赛是一项面向全校学生的活动。比赛之前先由专业的陶艺老师向大家介绍陶艺发展历史和陶器的制作流程,并展示了拉坯过程,提出了一些陶器制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之后大家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亲自动手进行练泥----拉坯工序。通过对学生在制作过程的表现和所做陶胚在工艺和创意等方面的评定,选出三十名优秀选手进入复赛完成陶器的上釉、烧结成型等过程,评选最后获奖者。比赛体现出如下特色:
(1)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突出时代性
中国的陶瓷文化渊源流长,它的内涵丰富,功能广泛,彰显着鲜明的民族特征,我们鼓励大家在原始的设计中充分展现时代特色,在每期的比赛中都涌现出极具代表性的作品。08年,学生们或捏出精致的福娃,或用制作纪念“玉树”地震的泥条盘;10年,作品中出现了世博会中中国馆造型;11年,一名艺设的同学创意性地雕刻了辛亥革命纪念浮雕。这些充分显示了学生对传统的热爱和对时事的关注。
(2)在发挥学科特色的同时突出开发性
陶艺大赛有着鲜明的材院特性,但立足专业,面向全校。旨在让更多学子了解陶瓷文化,感受动手乐趣。一位管院男生连续三年参与 比赛,每次都积极准备,并连续三年获得优秀作品奖。
(3)在强调理论学习的同时突出实践性
陶瓷工艺十分精湛复杂,原理也十分考究。学生在亲历制作陶艺的过程中强化了陶瓷制作的原理,通过现象观察对陶瓷各项性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应用知与行的统一对陶瓷各方面功能的改善和应用提出更贴切的想法。
(4)在展现严谨学风的同时突出趣味性
在整个比赛过程中,学乐并行,比赛者自由发挥自己的兴趣、特长构思自己喜欢的作品,寓教于乐,将严谨的材料制备工艺和生动的生活情趣结合起来,使材料学科所赋有的乐趣淋漓尽致的展现在大家面前。
3、材料性能设计与制备大赛
材料制备大赛以贴近本科教学为原则,强调理论与创新并重,突 7 出学以致用,由本科生根据组委会要求自行提出材料制备方案,组委会根据学科分类安排导师提供相应的科研条件及必要的学术指导,待材料制备完成后通过答辩的方式评选优秀作品。
(1)理论基础与动手实践相结合
学生综合运用各方面知识,全面考虑材料多方性能,根据学科理论,发散性地提出目标材料及制备方法。在此基础上,自行将设计付诸实践,参与到材料的制备和加工过程中,逐步修改、完善,最终完成制备。在比赛过程中,不仅要求同学们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要求同学们勇于实践探索,培养同学们将理论基础和动手实践相结合的求知精神。
(2)团队合作与个性思维相结合
本项比赛要求同学们能够打破传统观念,在材料设计理念和制备方法上能提出独树一臶的观点,强调独创性与新颖性;同时由于比赛周期短、任务重,注重发散个性思维,所以需要集中团队力量,拓展同学们的思维角度,从而培养了大家的团队意识。
(3)专业指导与自主学习相结合
在比赛的过程中,各学科的教师积极为参赛同学提供必要的学术及技能指导,帮助同学们克服难关;同时同学们自己主动求知,以结果推过程,以过程求结果,独立自主,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4、大型仪器操作+开放性试验项目
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对大型科学仪器实行开放、共享的新型管理制度,选取部分实验针对本科生开放,对学生进行仪器操作培训,组织本科生进行大型仪器操作申请,并由专业老师进行讲解指导,供本科生进行实践操作。充分利用本学院现有实验室等物质资源及师资力量,积极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学以致用,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教学的应用性及实战性
5、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
国际焊接工程师(International Welding Engineer,简称IWE)培训由材料学院与哈尔滨焊接技术培训中心通力合作举办,主要针对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系学生,针对的各类焊接工程人员的不同特点,对学生进行焊接及相关过程(焊接工艺、材料焊接、焊接结构、生产应用等)以及相应的国际(ISO)、欧洲(EN),美国、德国(DIN)标准与规程方面的培训,并介绍国内外最新焊接技术及发展方向。在培训之后进行笔试和口试,结业后将获得国际焊接工程师证书。
(1)与国际接轨,符合时代特色。IWE是ISO14731所规定的最高层次的焊接技术人员和质量监督人员,是各大焊接企业取得国际产品质量认证的重要条件之一。由于国际焊接工程师可以负责焊接结构设计、工艺制定、生产管理、质量保证等各方面的技术工作,在企业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国际焊接工程师的需求量与日俱增。这一培训与很好地与当今社会需求进行了对接。
(2)强大的教学团队,全新的培养模式。教师由经验丰富的欧洲及国际焊接工程师、焊接质检师、焊接技师组成,并聘请经验丰富的各大学及企业中的专家任课。该培训应用理论教育与就业前培训相结合、专业教育与工程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培训课程采用国际标准,注重培养学生们对于理论背景的了解和思维体系的构建能力。
6、上海中技桩业、重庆国际复材等奖学金支持下的专业竞赛 该竞赛是在上海中技桩业、重庆国际复材等奖学金支持下举行的专业知识竞赛以及新型材料创意比赛。每届竞赛会根据我院材料研究发展的动态、当前行业发展的状况、企业需求制定主题与比赛具体形式。比赛凸显学生实际探索中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与创新思维。内容多样,让更多学生参与其中。
(三)以本科生导师制为依托,推进学生科技创新
1、走进实验室——认知材料科学研究
为促进材料学院大一本科生对本学院科技创新力量的了解,材料学院学生会组织了一批大一本科生参观实验室——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硅酸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研究与测试中心、生物材料与工程研究中心。希望借此机会,让学生们开阔眼界,激发同学们的科研兴趣,以求让同学们对我院的科技创新实力有所认 识,进一步活跃学院科技创新气氛。
2、开展本科生、导师双向选择——让学生走近科学研究 自2006年起,我院每年组织大
一、大二的同学申报导师制。通过学院牵线搭桥,经导师与学生双向选择,学生进入导师课题组,参与科研项目,近距离接触科技前沿,参与科技创新,并在导师指导下参与学术比赛。现我院已经形成 “以学生为主线,育人为本,学术至上的”导师制本科生科研体系。
这一本科生导师制的推行中形成了独特的以研带本的理念,即让研究生以其丰富的人生阅历在学术上辅导本科生,在实验中指导本科生,为本科生树立榜样,使得本科生有机会接触到高素质人才,潜移默化中提高本科生的综合素质。
同时作为整个科研团队的组成部分,本科生为团队注入了新生力量,为团队的发展做出贡献。并且许多优秀的学生在本科毕业后留在课题组继续深造,都发展为科研团队的中坚力量,将自己的未来规划 与科研紧密相连。
3、以导师课题为依托,结合“挑战杯”、创新杯、本科生自主创新项目,开展科学研究
导师制中,学生走近导师的科研项目中,近距离接触科技前沿,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挑战“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新杯”科技文化节之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和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活动”、“拜耳聚氨酯创新应用设计大赛”等。
(四)以文体活动为载体,形成朝气蓬勃的院风
1、寝室文化设计
寝室文化设计大赛以美化学生生活环境,丰富大学生宿舍文化生活,构建和谐宿舍、和谐校园为目的,从寝室的卫生整洁度,遵章守纪,所展现的思想面貌、学习风气、室员关系及宿舍独特元素对寝室进行评比。活动有以下亮点:(1)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督促学生注重生活卫生安全问 11 题,美化生活环境。
(2)让学生在寝室的装饰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文化底蕴和对美的品味。
(3)充分调动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促进寝室成员的交流与了解,让其在相互协作的过程中关系更融洽。
2、新生运动会
新生运动会是一场在学校老师的支持帮助下由大一新生自主举办,自主参与,自主管理的体育比赛,从各项赛事、入场式、啦啦队、新闻报道全由大一学生自行发挥。比赛以各班级为参赛单位,分田赛、竞赛和趣味性比赛,将个人比赛、团体项目、入场式、啦啦队、新闻得分计入班级总分做最终班级比赛结果依据。
新生运动会通过自主来强化各班级、各协会、各部门的团结互助精神,参与运动、增强体质的健康意识,公平竞争、不断超越的进取精神。学生的能力在自主的组织过程中,对自我能形成更深入的认识,能力得到多角度的提高。
3、乒乓球赛 “材思飞扬”乒乓球比赛的举行是为响应大学生运动会的号召,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阵。初赛采用淘汰制,决赛为3局2胜11分制,比赛规则以国际比赛要求为准,07-10级学生均可自由参赛。
(1)弘扬国粹,丰富校园文化。乒乓球虽起源欧洲,但在我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开展乒乓球赛是对国粹的弘扬,对校园文化内涵的丰富,给我院乒乓球爱好者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机会。
(2)项目特色,发扬体育精神。乒乓球比赛以其独特性十分考验大家的反应能力,决策能力和敢打敢拼的进取精神。同时在比赛中很能体现“友谊第一”的风尚。
(3)形式多样,调动大家积极性。比赛既有单打也有双打、混双,有个人比赛也有团体比赛,选择多样,让大家更乐于参与,全身心投入。同时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4、毕业生欢送晚会
为了让即将毕业的材院学子留下最美好的回忆,为了表示我们全院对他们的怀念之情,同时也是为了让他们能够通过这台晚会体会到 13 自己在大学里所学必有所用,能够以自信、乐观的心情去面对自己的人生而举办。晚会将一种欢快和庄重的氛围贯穿始终,有以毕业生参与为主的游戏类节目、谈话类节目等,非毕业生为主的歌唱、小品、舞蹈等节目供之欣赏。并邀请学院老师与各级学生一起互动
三、材料节工作成效及获得的经验
材料节自开展以来,各项活动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学生中取得良好的反响。
1、“材苑揽胜”高水平起步
10-11学年的“材苑揽胜”讲座中我们邀请到傅德春博士和德国BYK公司的游宇斐教授主讲助剂对UP/FRP工艺及品质的影响,授级高级工程师陈博和材料学院副院长董丽杰主讲树脂基复合材料前沿成型技术等 期讲座。由于条件有限,每期讲座中稍晚来的学生都只能站在教室后面或外面听。
讲座中,大家还踊跃向主讲人提问,并提出自己的想法请主讲人指导。讲座增进学生对专业内涵和专业发展方向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学习热情和创新意识,帮助大学生树立热爱专业并立志为之努力奋斗的坚定信念。
2、各专业比赛标新立异
我校水泥轻舟赛发起人之一为我院副教授沈卫国博士,他是中国水泥轻舟赛事委员会主席。2008年5月28日武汉理工大学水泥轻舟队成立。历时10个月,队员们制作了三只水泥轻舟,属全国首创。2009年由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发起水泥轻舟比赛,并组建了中国第一支队伍。后逐步发展为高校学生团体之间进行的水泥轻舟设计、制作和竞速的综合赛事。
相比水泥轻舟赛专业性,陶艺大赛面向所有学生,显示出更强的亲和力。今年的比赛共 名学生报名参赛,其中非材料学院学生占 %,最终比赛一等奖 名、二等奖 名、三等奖 名。优秀的 烧结成型作品共 件。自该活动开展以来,已有近人参与其中,不仅在材料学院,甚至在整个理工大学都形成了极大影响力。
同时,为期两个月的“材料性能设计与制备”大学生科技竞赛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比赛分为无机非金属材料、金属材料和高分子材料三个大组,其中无机非金属材料共有14个小组,金属材料和和高分子材料分别有9个小组和8个小组。大赛设臵了以技术方案以及材料的合成处理为考察点的技术创新奖3名,突出贡献奖6名,竞赛优秀奖12名及最佳团队奖3名。各参赛学生能够结合本专业知识,学以致用,增强了对本专业知识的了解,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
在大型仪器培训操作与开放实验方面,继08年无机非0601班李海飞获得我校首个本科生大型仪器操作认证证书后,我院本科生获各类高端仪器(如XRD、PVD、EDS、STEM/EDS、MTS陶瓷试验系统等)操作资质认证书者 名。
3、导师制引导学生科技创新
在以导师制为核心的系列活动中,绝大多数本科生都表现出了很大的积极性,平均每年参与导师制的人数占各班总人数2/3以上。
09年我院共有40余组同学申请了自主创新基金本科生项目,经过学院自主创新研究基金管理指导小组对申报项目的初步评审,以及学校的最终评审,我院共有35组项目成功立项,审批基金共计102800元。
10年在沈卫国老师的指导下,我院徐清芳、连昊光、孙涛、方芬的研究项目“低碳混泥土的优化设计获”获“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活动”二等奖。
同时我院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参与了每一届“挑战杯”,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尤其今年赵云龙、赵石水、方若翩的作品获第十二届“挑战杯”特等奖,是我校学生首次获得该项比赛特等奖。
4、文体活动丰富多彩,促进学院文化多元化
“寝室文化设计大赛”中,各寝室发挥智慧,竞相展现独特的风格,或典雅静谧,或热烈奔放,或活泼清爽,或古色古香。无论何 种特色,大家都不约而同注重到营造寝室家的温馨和学习氛围,用融洽的关系带动学习,将良好的学风融入生活点滴。
新生运动会、乒乓球赛、学生的参与度非常广。校运会由大一学生自己组织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各项比赛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为学院选拔下一届校运会人才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依据。
材料节闭幕式“毕业生欢送晚会”也取得了不菲的成效:(1)培养艺术氛围,为文艺人才搭建舞台
五月上旬,学院分团委学生会组织学院文艺人才进行晚会节目初选、彩排,大部分晚会节目属于学院大一大二同学原创,自编自导自演,节目艺术性较高;部分节目为学院在各种比赛中优秀节目展演,成为学院文艺工作的一个重要平台。
(2)回首校园生活,激发毕业生爱校情节
毕业生班级每年会在毕业前以他们独特的形式,或为母校留下祝福、为自己美好的大学生活画上句号。毕业生们的热情与真诚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同时,晚会上学院老师表演的节目,拉近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
(3)师生共聚一堂,展望未来美好人生
晚会现场院领导及毕业生班级辅导员和毕业生们一起一同观看晚会,重头戏“许愿仪式”更是让不少毕业生潸然泪下。许愿仪式上,一段记载了材料学院毕业生四年大学生活点点滴滴的视频勾起了在场毕业生无尽的回忆,而23个班级代表对学校、对学院、对全体毕业生的真挚祝福,则饱含了对大学生活的留恋与不舍,以及对新生活的信心十足。学院领导抱着承载了毕业生深深祝福的许愿瓶与毕业生代表合影留恋,并送上了学院对于毕业生同学的祝福,祝愿毕业生事业有成,家庭幸福,常回家(武汉理工)看看。
“才思飞扬”材料节以活动为载体,依托材料学院强大的学科优势,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为学院营造了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敏于创新的风气,提升了我院乃至学校 的教育质量,达到了举办材料节所追求的目标。我们坚信,在学院领导的深切关怀下,在广大师生的积极参与中,“才思飞扬”材料节一定会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在促进学校文化建设发展、传承优秀思想文化、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2011年11月6日
材料学院分团委学生会
第四篇: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申报材料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加速学校教育发展
--安顺开发区实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申报材料
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地处安顺城区南马大道中段,前身为开发区南马小学,属村级完小,共十二个教学班,两百多名学生。随着开发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安顺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开发区教育局领导的重视下,开发区南马小学于2005升格成为区属九年一贯制公立学校--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在的开发区实验学校已经拥有31个教学班,近90名教职工,1700多名学生。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除了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传道、授业、解惑”以外,校园文化建设对未成年人的人格塑造同样起着不可估量的重大作用。通过近十年的探索,我校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凝聚全体师生的共同智慧,逐步形成了稳定的管理文化、教研文化、思想教育文化、教育理念文化、礼仪文化、楼道文化、班级建设文化,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 工作目标与思路
(一)工作目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青少年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关系着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盛。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他们付出艰辛的努力。故而,他们需要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坚忍不拔的毅力、诚实进取的品质、洁身高雅的情趣。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到知识,还可以对他们的毅力、品质、情趣锻造造成积极的影响,让他们厉行做人做学问,真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思路:
我校将校园文化定义为显性文化与隐性文化,通过两种文化的交叉渗透,双管齐下,塑造学生的人格。显性文化是直观的、看得见的文化,如:楼道建设文化、礼仪文化、思想教育文化、会议室布置、班级建设文化等;隐性文化是存在于理念中的,通过思考、剖析、改进,促成自身进步的文化,如:管理文化、教研文化、办学理念、校风、教风、学风等。
二 实施方法与过程
前文已经提及,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分为显性文化建设和隐性文化建设,具体表现为:
(一)显性文化:
1.楼道文化:布置楼道,形成文化长廊。学生在学校学习,很多时候都要在楼道经过、停留。于是,学校领导决定将之布置成文化走廊。一楼,内容为体育健康;二楼,内容为中小学语文;三楼,内容为英语知识;四楼,内容为理化生体系。每层楼除了学科知识外,还应有与学习态度、品德修养相关的知识。让学生在俯仰之间完成对知识的吸收、品质的净化。
此外,我校对教师参加例会、学生参加考试的六楼会议室也进行了进行的布置,在梁柱上贴上了很多文化气息浓郁的条幅,内容包括学校建设、师德修养、教学技巧、教育目的等,师生置身其中,潜移默化之中就完成了灵魂洗礼、蜕变。
2.礼仪文化:斥资一万余元修建起以“礼”、“学”为主题的文化墙。做成四副凸面浮雕,内容为:恣蚊饱血、张良拜师、凿壁偷光、孔融让梨。第一幅让学生明白亲情里不仅需要父母对自己的付出,也需要自己对父母付出,恪守孝顺之道;第二幅教育学生应该尊敬老师,谨守尊师之礼;第三幅让学生知晓虽然生活条件好了,但是艰苦求学的品质不能丢,坚守求学之法;第四幅教导学生懂得兄弟姐妹之间的谦让,维护姊妹之谊。
另外,学校组织编写了礼仪校本教材--《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文明礼仪教育读本》。首期印发数量达到4000余册,全校师生人手一本。在这本教材中,详细道出了学校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的相关内容:学校礼仪细致到升国旗仪式、课间操、文明用语、聆听老师教诲、同学相处之道、布置班级、进入教师办公室、厕所文明等方面;家庭礼仪具体到向人敬茶、勿扰邻居、对父母说晚安、为家庭做家务、孝敬长辈、家庭成员相互关爱、调节家庭摩擦、保持家的整洁等方面;社会礼仪深入到与人交谈、待人接物、彼此认识、文明交流、肢体文明、着装恰当、维护公共卫生等方面。这本教材既为课堂教学深入文明礼仪教育、主题班会传递文明礼仪提供了依据,也会学生自觉学习文明礼仪知识提供了载体,为他们养成文明、健康、礼貌的习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思想教育文化:学校将思想教育贯穿于整个学年,每年都邀请上级领导、专家学者到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内容涵盖: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美德教育等多个方面。如:2008年邀请华再东老师到学校做感恩教育;2009年邀请知心姐姐到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2011年邀请赏识教育专家项老师到学校做感恩教育;2012年邀请周弘老师到学校做“童心向党。快乐成长、做美德少年”专题教育;2013年邀请黄峰梅老师到我校做亲子教育讲座。除此之外,我校每年都会在清明节组织学生祭扫烈士陵墓、在建党节组织学生传唱红歌、在国庆节组织学生举行文艺汇演、在“9.18”国耻日进行融入教育、在“12.9”举行纪念活动,让学生感知祖国百年来的兴衰荣辱,知晓“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从而发奋图强、报效祖国。
4.班级建设文化:班级文化是凝聚集体力量、促进班级各成员共同进步的基础,良好的班级文化可以营造出一个竞争而不攀比、活跃而不混乱、相互学习而不是相互妒忌的健康向上的集体。我校一直强调班主任要爱护学生,耐心、细致的教育学生,替学生排忧解难;同学之间要宽容,能包容他人与自己不同的一面,相互学习、相互关心、相互体谅;树立“班级即是家”的理念,班级环境所有成员一起爱护、维护,班级卫生人人有责打扫;每学期根据学校的要求,班级成员集思广益、群策群力,认真布置好学习园地。
(二)隐性文化:
1.管理文化:学校依据自身实际,制订了“三宽、三严、三尽”的管理文化。“三宽”即是:环境宽松、思想宽容、待人宽厚;“三严”即是:制度严密、管理严格、纪律严明;通过多教师的“三宽”、“三严”,最终达到教师工作上的“三尽”:尽心、尽力、尽责。在具体管理上,实行“四制一管理”,“四制”为:校长负责制、岗位聘任制、目标责任制;“一管理”为:民主管理。
2.教研文化:我校将教研理论融入到学校的教学实践之中,经过长期探索,形成了教研活动“一二三四五”模式,具体为:
一个方向:每次教研活动确定一个教研主题,这个主题最好能反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难题或难解的困惑。
两点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是行动的指南,对教学活动有指导作用,但不能空谈理论,它必须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真正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三个关键:教师享有确定主题的参与权,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研主题的确立者理所应当是教师而不是教学管理者;教师在教研活动中享有选择权,教研主题的分块细化必须由教师完成,在教研活动中,教师有权选择展示什么、怎么去展示,表达什么、怎么去表达;教师要做好教研讨论前的准备工作,在教研活动之前,教师对自己的观点、表述,讨论中会遇到的争辩、回应应提前做好准备。
四个目的: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加速学校教育发展。
五点要求:每次教研活动必须实现确定主题并通知组员,以便做好准备;每次教研活动必须做到全员参与,如有教师请假要注明原因;每次教研活动中,教研组所有组员必须一一发言;每次教研活动必须要有详细记录;每次教研活动必须由教研组长撰写活动小结,真正做到有所收获。
3.教学理念文化:经过多年的探索,我校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教学理念文化,包括校风、教风、学风、办学理念四个方面。校风为:诚实、进取、博学、高雅,其中雅具体表现为:姿态优雅、举止文雅、形象儒雅;教风为:乐业、爱生、善教、启智;学风为:乐学、多思、立德、聚能;办学理念为: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依法治校,民主管理。
三 工作成效与取得的经验
(一)工作成效:学校成立以来,坚持“教研兴校、质量强校、特色立校”的办学宗旨,以管理求质量,以质量求声誉,以声誉求发展,开拓进取,锐意创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结出累累硕果,近几年来学生的中考成绩在开发区名列前茅,部分学科更是取得了排名第一的好成绩。此外,此在历年的区级、市级体育竞赛中,我校每次都会有大量学生获奖。2012年在纪念安顺开发区成立二十周年暨开发区首届校园文化艺术节上,我校在广播体操、小学组学生朗诵、小学组学生绘画、中学组教师朗诵四个项目中荣获一等奖,中学组学生朗诵收获二等奖,在手工制作、书画比赛中也收获了荣誉。
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学校还积极向上级申报素质教育项目,争取获得全面发展。2007年首批被评为安顺市“安全文明校园”;2008年成为了开发区“青少年阳光体育俱乐部”的承办单位;2009年被评为安顺市“绿色学校”;2009年被安顺市评为“民族文化进校园示范学校”;2010年我校被确定为安顺市国家教育招生考试定点考点单位;2011年在“青春动力杯”全省中学生英语情景剧表演大赛中荣获初中组三等奖,同年被评为市级示范家长学校;2012年成为贵州省语言文字工作规范化示范性学校;2013年在全省“安全文明进校园建设优秀成果”评比中荣获三等奖,又与安顺市民族中学结成了“友好协作学校”,并成为了青少年税法宣传教育基地。
(二)经验介绍: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做法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推广:
1.学校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宣传到位,而且措施得当,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2.注重联系师生的实际,让他们成为主动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
3.注重细节,文化墙和文化走廊的建设,有利于师生对文明礼仪的潜移默化。
4.编纂校本教材,让教育有据可查,有理可依,深入细致开展。
5.显性文化与隐性文化双管齐下,全面塑造全体师生的健康人格。
第五篇:关于2011年全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
江 西 省 教 育 厅
赣教社政字〔2011〕50 号
关于 2011 年全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 评选结果的通报
各普通高等学校: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充分展示我省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总结交流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经 验,促进高校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在今年下半年,我们组 织开展了全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活动,全省共有 48 高校推荐了 52 项成果参评。经组织专家评选,本着“公平、公正、公开”和择优的原则,共评出一等奖 7 项,二等奖 9 项,三等奖 13 项。现将评选结果通报如下: 一等奖(一等奖(7 项)
1、南昌大学: 《爱乐赣剧 雅俗共生——南昌大学推进雅俗 艺术进校园的实践探索》
— 1 —
2、九江学院: 《保护“非遗” 传承文明——九江学院大力开 展九江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活动》
3、江西师范大学: 《江西师范大学“青春红歌会”大型主 题校园文化活动》
4、江西科技师院: 《实施文化精品战略 打造红色校园文
化---以系列主题教育为抓手,打造红色校园文化育人新模 式》
5、华东交通大学: 《华东交大“外文大合唱” :唱出来的思 政品牌》
6、南昌工程学院: 《搭建网络互通平台 畅通心灵沟通渠道》
7、九江职业技术学院: “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 《 二等奖(二等奖(9 项)
1、江西财经大学: 《魅力蛟湖课堂——江西财经大学整合 校友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2、景德镇陶瓷学院: 《用“行为艺术”打造校园文化时尚 元素》
3、南昌航空大学: 《依托红色资源 培育时代新人——记南 昌航空大学“行走的课堂”红色文化体验活动》
4、江西农业大学: 《科技创新文化搭建大学生实践成才平台》
5、江西理工大学: 《紧扣时代脉搏 关注青年需求 加强思
— 2 —
想引领 倾力打造人文社科知识讲坛—— “八角论坛” 精品工程》
6、赣南师范学院: 《谷雨诗会》
7、宜春学院: 采集道德之光,《 引领学子前行—-宜春学院 运用身边道德典型做好大学生德育工作》
8、东华理工大学:《 构建国防生思政教育九大工程 提 升校园文化内涵促进融合发展》
9、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融合地勘文化、红色文化、客家文化、攀岩文化等元素,建设“登高涉远”为核心标志的 校本文化》 三等奖(三等奖(13 项)
1、赣南医学院 : 《在实践中成才在服务中成长-—赣南医 学院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三进”教育引导大学生成长成 才举措和成效》
2、上饶师范学院: 《上饶师院扎实有效开展青年志愿者服 务活动》
3、江西蓝天学院: 《让青年学
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江 西蓝天学院开展评先活动扎实有效》
4、南昌理工学院: 《军魂拓展大学生成才》
5、江西服装学院: 《发挥专业特色 构建特色校园文化》
6、江西警察学院: 《打造忠诚教育的文化长廊》
7、南昌大学科技学院: 《孕育思辩风气·营造思辩氛围》
— 3 —
8、江西教育学院: 《依托专业技能大赛平台,创新校园文 化建设载体》
9、江西渝州科技职业学院:《竞赛彰显实力 文化铸就品
牌-—江西渝州科技职业学院树“竞赛文化”特色品牌》
10、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发掘红色资源,依托红色 优势,搭建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
11、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创新载体,探索育人新途径》
12、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军训教官队---校园文 化建设一道靓丽的“橄榄绿”风景线》
13、江西青年职业学院:《江西青年职业学院青蓝志愿者 实践育人模式探索》
二○一一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主题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成果评选
通报
江西省教育厅办公室
2011 年 12 月 30 日印发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