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充满新意的习作课(共5篇)

时间:2019-05-13 19:51: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堂充满新意的习作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堂充满新意的习作课》。

第一篇:一堂充满新意的习作课

一堂充满新意的习作课

山西省教委教研室 白建华

最近,我听了一堂(两课时)五年级的习作课。这堂课是指导学生将四个几何图形任意组合后展开想象,写一篇小文章。课堂的教学环节是这样的:

第一课时

一、观察周围环境,为习作铺垫

教师首先让学生观察教室,看教室里哪些东西是呈几何形的。在学生举了很多例子之后,教师又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看生活中哪些物品是呈几何形的。学生的发言非常热烈。

二、提出习作范围,准确理解习作要求

经过铺垫,学生对物体的形状与几何图形的关系有了初步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出示了习作的内容,即:△△|○;然后提出了习作要求:把它们任意地组合成图形,想一想,这个图形像什么?然后根据想象写一篇小文章。课堂上教师重点引导学生从三方面理解习作要求;1.要求中的“它们”代表什么?让学生明白“它们”代表的是四个几何图形,并强调不能多一个,也不能少一个;2.要求中的“任意”是什么意思?让学生清楚“任意”就是随意、随便。也就是说这四个几何图形,一是可以随意组合,想组成什么样就组成什么样,二是图形可大可小,可长可短,圆形也可以看成椭圆形:3.要求中的“组合”怎样理解?让学生知道就是将四个几何图形拼成一个完整的图形或互相之间有紧密联系的画面。

三、想、画、着、想、说

这一环节主要是学生活动,分两步进行。首先给学生比较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构思,看看学生准备将这四个几何图形怎样组合,想好后动手画出来。然后再根据画好的图形想一想,这个图形可以表达怎样的意思,或包含怎样的一个故事。同座之间可以互相交流。第二步是在全班学生完成第一步的基础上,根据自愿,让学生将自己想象出的图形画在黑板上,并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学们听。学生们表现得非常积极主动,先后有10余名学生上去将自己组合的图形画出来,并用非常简练的语言说了图形表达的意思。

第二课时

四、学生动手写

在学生写之前,教师提出三点要求:1.交待清楚画的是什么;2.给文章定一个贴切的题目;3.写一篇300-500字左右的短文。在学生写作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及时给予指导。

五、围绕部分学生的习作进行评议

这一环节是分下面几步进行的:

1.请愿意将自己习作读给同学们听的学生到讲台上,先将组合的图形与习作的题目写在黑板上,然后再读自己的文章。其他同学注意听,看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修改;

2.读习作的学生读完后进行自评,主要谈自己认为写得最满意的地方;

3.同学评,主要侧重于用词、语句和交待得清楚与否上面;

4.教师指导,主要是从想象是否合理这方面给予指点。

六、教师总结

教师在总结中强调了两点:1.想象要注意合理;2.平时要多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

听完这堂习作课,感受最深的是这堂课充满新意。

一、形式新

形式方面的新意主要表现在:

1.没有陷入以往的“教师命题、学生写文”的呆板套路,而是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条件或情境,具体内容则由学生自己决定。这就大大开阔了学生的思路。

2.没有以真实、具体为要求写一件事、一项活动、一件物品等,而是围绕几个几何图形的组合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成什么就写什么,对文体没有进行限制。

3.没有看到题目埋头就写,而是想、画、说、写、评相结合,这既符合了习作的思维过程,形式又非常活泼,因此容易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二、内容新

多年来,小学生的习作大多是以写人记事为主的记叙文,写出来的文章大同小异,不仅缺乏时代感,而且很少生活气息,非常呆板。而这堂习作课用一个“任意”将学生的思路松了绑,学生想怎样组合就怎样组合,想象成什么就写什么。从习作的实际情况看,全班 43名学生,习作内容无一篇相同的。即便是同样的图形,想象的内容也完全不同。如围绕这样一个表示一个儿童笑脸的组合图形,一个学生是这样写的:哈,不用挨骂了!

画上这个圆圆脸蛋的小朋友,是个一年级的小学生。他正笑得开心呢!

你也许会问,他为什么这么高兴?原来,今天发听写卷子,他考了个100分。什么,听写得满分没什么希罕?不,你错了,这个100分对这个小男孩来说可是意义重大。

小男孩的妈妈是单位负责人,十分好强、爱面子。他每天放学回到妈妈单位,如果有什么不好的成绩汇报给妈妈,他妈妈就会觉得没面子,不分青红皂白地骂小男孩一顿,然后罚他把每个错字或每道错题写100遍。

这一次次100遍,使才上一年级的小男孩熬了一个个不眠之夜,熬红了双眼,熬没了童年的快乐。更重要的是,他只要一在课堂上打瞌睡,老师就会告诉妈妈,妈妈就更变本加厉地骂、罚,就又要熬夜,又要打

瞌睡„„

今天,小男孩笑了,笑得多么灿烂。可是,这笑是多么令人悲哀、令人心酸啊!救救这一个又一个孩子吧!

另一个学生又是这样写的:

我们的笑

一个圆圈,一张纯真的脸。一条直线,露出了他真诚的笑容。

我们少年儿童,犹如一支含苞待放的花朵,仿佛是东方初升的太阳。

体育锻炼,使我们拥有了强壮的身体,让我们从小种下了一颗保卫祖国的种子。文化课程,使我们懂得了知识,增长了学问,为长大后建设祖国打下了基础。

我们的笑,像绽放的花朵,美化着这个世界。我们的笑,像太阳的光芒,使这个世界充满阳光,充满希望。

我们在阳光下微笑,使这个世界更加美好!

我们幸福地笑着,哈哈哈哈„„

从全班学生所写的43篇习作来看,无论是选定的题目还是所写的内容上,无一篇是相同的,而且构思非常巧妙,可以看出学生的思路非常开阔,想象力非常丰富,知识面也非常广阔。如:

从文体上来看,这些习作也打破了过去千篇一律记叙文的老框框,有童话、小故事、散文、小评论、解说词等。43篇习作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充满了新意。

这确实是一堂充满新意的习作课。而这位教师之所以能在作文教学中创出新意,关键还在于其教学观念新,把作文教学的立足点放在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自主发展上。如果我们的语文老师都能像这位老师一样,那么作文教学一定会真正出现一个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我想写”的可喜局面。

作文教学呼唤真情涌动

——《礼物》习作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会活泼地流个不歇。”《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礼物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本次习作让孩子通过谈礼物,收礼物,体味礼物,将自己的理解、体验和感悟抒发出来。小小的教室,短短的40分钟,孩子们所收获的是一份真实的生活,一份来自生

活的体验,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生活情景中获得情感体验,并将真情实感诉诸文字具体表达的出来,最终达到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的目的。

2、过程与方法:通过点评,促进表达;创设作文情境,激发写作欲望;引导真情体验,提高叙述的生动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谦让、心中有他人的生活态度;通过习作,努力实现为现实生活服务的交际功能。

教学重点、难点:激发学生的习作情趣;创设情景,学生能真实的表达感情;重点点评,使表达趋于细致。

教学过程:

一、接轨生活,让学生感知

1、播放课件,小明过生日收礼物时的情景。

(1)说说小明收到什么礼物,最喜欢哪件礼物。

(2)联系实际说说自己收到过哪些礼物,其中自己最喜欢哪件礼物。

【说明】从学生最熟悉的过生日收礼物时的情景入手,引发了学生的内心体验,唤起了学生的生活经验。用画面链接真实,激发学生产生共鸣,表达真实感受,通过别人收礼物的情景,讲述自己的故事,感受到收到礼物时的那种幸福之感。

二、还原生活,让学生感受

导语:像刚才同学们所说的幸福时刻,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是经常涌现。老师也非常喜欢看到同学们收到礼物时幸福的样子。所以,今天,老师也准备给大家送上一件礼物。老师手中有漂亮的彩纸和普通的白纸,不知大家喜欢哪种?发下来时,你喜欢什么,就拿什么。(注:教师准备的礼物只能发给2/3的同学)

1、分发礼物,让学生按照座位从前往后传下去。

2、让学生举起手中的礼物,并指导学生观察同学们手中的礼物。(这时教室里的同学们发现:坐在最前面的同学基本上拿到彩纸(开心);坐在中间的同学基本上拿到白纸(无所谓);坐在最后的同学基本上两手空空(失望)。)

3、交流分发礼物后的心情:分别请每种情况的同学们1-2个说说自己的心里真实想法。

开心的:我今天真是太幸运了!我一直以自己的个子矮而自卑,今天我终于知道个子矮也有好处——我坐在前面的位置,我先挑到老师送给我的礼物。瞧,这是一张多么漂亮的彩纸呀,上面还带着香味呢!这香味直往我的鼻子里钻,真是心旷神怡呀!(说完他得意地向后面的同学扬了扬手中的礼物。)

无所谓的:今天我收到了老师送给我的礼物——一张白纸。他虽然没有前面同学拿的彩纸好,但这是我第一次收到老师送的礼物。

失望的:上课了,老师说要送我们礼物,我心里可高兴了,因为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从来没有老师送给我礼物。我多么希望能得到老师手中的那张彩纸呀!但我知道希望不大,谁叫我坐在最后。结果不出我所料,我是两手空空也!这真是一位不公平的老师,我可不喜欢他。(最后一句声音很小)

点拨反馈,随机指导:把的心情说得有条理,较具体

板书:开心„„无所谓„„失望„„

【说明】从分发礼物到谈礼物,教师抓住孩子在收到不同礼物时的不同心情这一可遇不可求、转瞬即逝的火花,让孩子在平等交流的氛围中,互相沟通,引发群体思维碰撞,达到共识、共进。这时教师是一个积极的旁观者,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思所想,随时掌握学生的情况,并给予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和精神上的鼓舞。

三、提炼生活,让学生感悟

听了同学们的想法,老师感到很不好意思,因为老师的疏忽让同学们没有得到自己喜欢的礼物,让同学们觉得不公平。不过今天老师向大家介绍一个人,相信大家认识他之后一定会对手中的礼物有新的看法。

1、播放《孔融让梨》,说孔融。

2、联系孔融,谈感受。

3、书写感受、交流评价。

抓住你的想法,马上写下来。(学生写10分钟)

选两份。评价重点:叙述是否清晰;是否有真情。(叙述具体有序的,详细评改;于平凡中见真情的,朗读一下;文采出众的,语言有个性的,亮化一下;格式有突破的,点一点。)

【说明】在思维被激发,写作欲望被激发的前提下,提供给学生自由的空间,尽情地抒写。重视“现场指导”,根据学生写作中普遍反应出现的问题,进行有实例可分析的点化指导,将指导落到实处。同时重视学生现场作文亮点的高度亮化,既是作文成就感的激发,也进行了对作文的指导。

四、提升生活,让学生感动

1、今天的礼物让你想到了生活中的什么事?

2、看着手中礼物有什么感想?

生1:面对手中的礼物,它是多么的漂亮,而我是多么的丑陋!因为在它的面前我的自私被暴晒在阳光下„„

生2:„„我的心能平静吗?我问自己。不能,因为我太自私了,刚才还在为不能拿到一张带有香味的纸而愤愤不平呢!当我拿着你和面对着7岁就懂得谦让的孔融,一种惭愧感就油然而生。

生3:我感谢我的个子,没有让我自私在大众面前“亮相”。但我却高兴不起来,因为我知道我自己是怎么想的,因为的品德是低。今天,老师又一次让我认识孔融,认识了自己。„„

„„

3、今天我们谈了这么多,你知道我们围绕什么谈吗?(命题:板书、礼物)

4、布置作业:整理片段,连接成文。

【说明】引导学生感悟生活,从生活中感受世间万物,体验真情实感,获得为人做事的启迪,这是指导学生作文的需要,更是学生成长的需要。爱因斯坦说过:“学校教育的成功与否,就在于学生将书本知识遗忘之后,还剩下什么样的素质。”相信这堂课对学生心灵的影响,不会只是暂时的!

体会:

生活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是学生习作的重要源泉。引导学生感悟生活,从生活中感受世间万物,体验真情实感,获得为人做事的启迪,这是指导学生作文的需要,更是学生成长的需要。教学生学会感悟生活,是教师对学生最好的写作指导,教学生学会感谢生活是提高学生作文质量的根本所在。本课的习作指导是一种立体化的课堂流程。作文指导、当堂习作、作后评价,都揉和在40分钟里了。学生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写作体验。作前情景创设,是写作欲望的心理铺垫;现场两次片段习作,是情动而辞发;现场点评,是写作价值的一种体现,写作方法的一种导向;并在写作过程培养了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升华了作文的价值。

第二篇:一堂有趣的实验课习作教学设计

《一堂有趣的实验课》习作教学设计

盘州市实验小学

甘茂翠

教学目标:

让学生学会观察,通过仔细观察实验的过程,帮助学生摄取习作素材,获得快乐体验,轻松习作。教学方法:

让学生通过“看、想、说、写”的方法,说一说实验过程中的感受,提高学生参与的主动性,降低作文难度。教学重难点:

把实验过程写清楚 教学准备:

小金鱼

铁架台 酒精灯 烧瓶 火柴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要送给同学们一件礼物,你们想要吗?(想)老师的这件礼物仅供同学们参观,同学们喜欢吗?(喜欢)。

二、新知探究

1、今天,老师送给你们小金鱼,是有任务要完成的,敢接招吗?(敢)

2、请复习一遍我们的写作诀窍,这节课我们完成一次写作 写作并不难,其实是说话,先想后说有条理;你说我来听,我说你来评;你评我来写,我写你来改;咱们共同来把作文写!

3、那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谁能把这可爱的小精灵描写的栩栩 如生。

4、学生观察后汇报

大大的眼睛,胖乎乎的身体,身上的鳞片金灿灿的,尾巴上的白色还带着透明呢!好看极了。

它非常可爱,嘴巴一张一闭,特别有灵性,游的时候,嘴里还会吐出一串珍珠,闪闪发光,可漂亮了。

„„

5、小金鱼可爱吧!这么可爱的小金鱼老师也非常喜欢,不过,老师今天要拿它来“煮汤”给你们吃,同学们舍得吗?说说看。

舍得:说明原因 不舍得:说明原因

同学们都是特别有爱心的孩子,真好!不过老师今天心意已决,一定要拿它做一道“鲜鱼汤”请同学们品尝!

6、请跟老师一起认识这些“餐具”:铁架台、酒精灯、烧瓶、火柴,老师马上就要点火了,此刻,你的心情怎么样?

学生自由说:为小金鱼担心、心情紧张„„

7、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待会儿要把老师“煮汤”的过程说清楚。

8、实验,学生观察,上台摸摸瓶底、瓶口

汇报:水开始冒泡、有热气冒出瓶口、水沸腾了,小金鱼还在安然无恙地游来游去„„

三、拓展

此刻,你想到了什么?

原来,老师是从瓶口放火,瓶口的水烧开了,但瓶底依然是冷水,这说明水的导热性能差,传热主要是靠对流,如果把酒精灯放在瓶底,那就不一样了。

四、写作指导

1、接下来,我们要把这节课的内容写成一篇作文,你觉得今天这堂课怎样?(有趣,好玩,有意思,还懂得了一个道理……),那今天的作文你准备拟定一个什么样的题目:《一堂有趣的实验课》《小金鱼历险记》„„

2、这节课我们主要观察了小金鱼的外形和实验过程,你觉得哪个部分详写?哪个部分略写?(“煮鲜鱼汤”的过程详写,小金鱼的外形略写。)

3、在写实验过程时,我们怎样突出同学们焦虑的心情? 从大家的语言、动作、教室气氛、同学们的表现来写,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把同学们的语言、动作、神态写贴切。

4、谁能把它完整的说一遍?指名学生口述作文,其余学生倾听评价,相机指导学生写出开头和结尾。

五、小结:写作文并不难,只要你留心观察生活,生活中处处有作文。

六、学生写作

板书:习作《一堂有趣的实验课》

开头:外形

实验过程

结尾:这节课明白的道理

第三篇:评课稿: 务本求实 一堂充满情趣的语文课

有效教学——文本解读

务本求实

一堂充满情趣的语文课

-----评胡老师执教的《剪枝的学问》

首先,感谢各位专家与同仁百忙中抽空参加我们实小语文组的教科研活动,同时感谢今天上课的胡老师和顾老师。

今天,跟胡老师学习了一节课,收获颇多。说评课,还谈不上,在这里,仅向大家汇报一下我个人学习这节课的体会。

总的印象:胡老师的这节课是一堂有效的语文课,一节简简单单的语文课,又是一堂充满情趣的语文课。能把这节课上得扎实有效、富有情趣,我觉得最关键的是源于胡老师对文本的有效解读。

关于《剪枝的学问》选为苏教版教材,我想作点说明。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张庆主编曾有这样的一番话:

《剪枝的学问》是一篇既蕴含了科技性知识、又揭示了一定哲理的小短文。有的老师读着读着,联系自己的语文教学,竟恍如有悟,因而便提出了“《剪枝的学问》是否蕴含着编者的一种价值取向,折射了编者的一些语文教学思想?”这样的问题。

众所周知,由于诸多的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语文教学一度陷入了一个头绪繁多、花样复杂的怪圈。无怪乎有些老师不无感慨地说:“语文教学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教了这么多年的语文,到头来不知道语文应该怎么教了。”诚如张志公先生所说,“说法越多,花样越多,头绪越复杂,目的越不明确,结果是教者辛辛苦苦,学者迷迷糊糊,闹到毕业,还是不通。”

怎么来解决这个长期困扰我们的老大难问题呢?最好的办法就是给语文“减负”,给语文教育这棵大树“剪枝”。叶圣陶先生过去曾将语文能力概括为听说读写四个字。其实就这四个字来说,也是不应该等量齐观的。小学生进入学校学习语文,主要是学习书面语言,而兼及学习口头语言。这是因为小学生在入学之前就已经基本上掌握了口头语言,进入学校学习语文是要使口头语言更加规范,而口头语言的规范也是有赖于书面语言的学习的,因此,小学阶段就应着力抓住“读”和“写”来做文章。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充斥学生书包的名目繁多的练习册,充斥课堂的形形色色的机械练习,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也是“减负”的重要对象。总之,用“剪枝”的观点来看,语文教学就是要简化头绪,削枝强干,抓住主要矛盾,抓住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最有用的基础性的东西,目标集中,轻装前进。

这,确实也是我们选编《剪枝的学问》的初衷。

听了以上这番话,大家也一定有了不少新的思考。

张庆先生提倡语文教学要“倡减、务本、求实、有度”,“简单语文”应孕而生。“简单语文”是什么? “简单语文”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凸显,我想胡霞老师的课给我 有效教学——文本解读

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下面,我想以“务本求实

一堂充满情趣的语文课”为题作一个浅显解读。

一、围绕教材特点,有效解读 1.教学设计

线索清晰

《剪枝的学问》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了“我”在桃园和王大伯之间的对话,深出浅入地告诉我们有关剪枝的学问,启示我们“减少”是为了“增加”。全文按事情发展顺序,以“我”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的心理变化为线索,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娓娓道来。胡老师准确把握了教材的这个自身特点,设计课堂教学时以“我”的情感变化为线索的,贯穿全文的教学。教学中,学生随着“我”的情感变化起伏,共鸣共振,在学文中加厚了生活的积累,增强了生活的情趣。整个课堂和谐地融为一体。

2.教学过程

关键凸显

俗话说:“一石激起千层浪”。这话用在语文课上也很恰当。所谓“石”,就是课文中一些关键的词句,教学中胡老师善于引导学生对这些词句进行理解、咀嚼和回味,从而读懂其涵义。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扣准了“种桃能手”这个字眼,学生对王大伯有了深刻的了解,从而为下面的故事发展做了铺垫。文章最后写道;我又惊又喜,不禁想起王大伯去年剪枝时说的那番话,还真有道理呢!胡老师请大家再回读王大伯的那段话,要求读一读,想一想,看一看,你有什么新的感受。关键句段的再读,突破了“剪枝的学问就是减少可以增加”这个教学难点。学生也易于获得!

3.教学方法

朗读串联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由此可见,不同的朗读指导是切实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重要步骤。

胡老师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人物的对话,并且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进行迁移。朗读前,首先要激发学生的情感,感染他们的情绪,根据课文自身的特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体会课文中人物的对话,启发他们想象人物的神态、动作并加以适当指导,学生也就能自然而然地读出句子的语气来。如在指导学生读我着急地问:“王大伯,您怎么啦?干吗要把这好好的枝条剪掉呢?” 2 有效教学——文本解读

这句话时,胡老师首先让大家想一想,当一个人很着急的时候会怎么样?带着这种体验请你读一读,你瞧,这里连续出现了两个问号,可以看出小作者真的是非常着急,你在读的时候能不能把这种又着急又疑惑的心情读出来?在评价时,刘老师抓住学生朗读时的神态。瞧,你的眉头都急得皱起来了,可见你体会到了作者的着急。

在本课的教学中,胡老师精心制作了课件。借助多媒体,看图朗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写得很美,胡老师根据教材自身特点,舍弃了烦琐的讲解,而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学得有效。胡老师先配乐看图范读第四自然段,让学生看得精彩,听得陶醉,随后老师问:同学们,王大伯的桃园美吗?想不想和胡老师一样,也配上音乐,美美地读一读第四自然段呢?同学们兴趣盎然地练读起来。最后,老师指名学生配乐朗读,孩子们纷纷举手主动展示,学生的配乐齐读读得入情入境。这样的教学,老师其实已经随文本带领小朋友一起去欣赏了桃园的美景。

又如在教学第五自然段桃子的多、大、好时,胡老师抓住课文的关键句“啊,只见一棵棵树上挂满了桃子。桃子成熟了,一个个光鲜红润,仿佛胖娃娃的脸蛋。”设计了:

①问:桃子多吗?从哪个词读出来的?显红:挂满、一个个 ②问:桃子大吗?从哪个词读出来的?显红:胖娃娃的脸蛋 ③问:桃子甜吗?从哪个词想出来的?显红:光鲜红润

扣住句中的重点词语,通过课件欣赏,图文并茂的阅读,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学生走进了文本,仿佛身临其境。桃子的大、多、好,深深印在了学生的脑海里。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学生就更能用自己的朗读形象地传递自己的感受了。正是胡老师对教材的特点的准确解读,教学中,读的形式多,读的时间多,因而读的效果彰显。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轻松获得。

二、把握教材文本,深度解读

关于教材的解读感受颇深的是2007年第三期《小学语文教学》钱正权关于教师备课的三种“角色”观:首先是一般读者的阅读,其表现应当是深入其中,披文得意;第二便是教师的阅读,这是关于教什么怎么教的阅读,这需要相应的学科理论与课程视野支持;第三是学生的阅读,教师钻研文本还要站在学生的立场来阅读,“我(孩子)是什么,我需要什么”该是题中之意。有效教学——文本解读

这段话的意思是解读文本时,教师应集读者、教师、学生的三种角色于一身。作为读者,披文入境,深入把握文本内涵;作为教师更多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将自己的“深入”合理地“浅出”给学生;作为学生方面则是考虑如何“浅出”得更有趣味性,更易于接受。

在这节课上,胡老师把对教材的深度解读体现在自己的教学环节中。1.与文本充分对话。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每个学生都应拥有学习和发展的自由。因此,教师必须把阅读的自由、学习的快乐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文本对话,去自主探索,真正实现个性的发展。胡老师在精读课文时,以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采用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例如,在本课中教学一开始,胡老师以“为什么说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呢?”这个主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接下去的教学中,教师又引导学生抓住一些主干性的问题,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由读、指名读、男女生读、引读;在学完课文后,再次有感情地齐读全文,在读中理解、感悟,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理解。这种以“主问题”的形式带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采用了多层次、多方式、循序渐进的读,使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的有效对话得以实现。

其实,在胡老师的教学过程中她还利用了文本,设计了一条暗线,那就是“感受王大伯是名不虚传的种桃能手”,从开头的“初闻大名”到“目睹剪枝”,最后他的话得以验证,“我”也心悦诚服,很多细节都与“王大伯是名不虚传的种桃能手”这句话暗合。这样教学内容更为丰富,学生的感受也比较细腻、深刻。这些设计都源于胡老师对教材的深度解读。

2.为课堂创设情境。

阅读还需教师创设相应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胡老师总能及时捕捉一些有价值的信息,营造一个创意无限的空间,创设恰当的情境,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发散思维,巧妙地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如在孩子们理解了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后,胡老师指着多媒体中的图片问:种桃能手王大伯就站在你面前,你有没有什么问题想问问他呢?孩子们充满了好奇,一个个奇怪的问题诞生了,引出了下文的学习。当孩子们读到:看着满树的桃花,我盼望着这朵朵桃花能早日变成又大又甜的桃子。胡老师适时而调皮地问:朵朵桃花,能变成又大又甜的桃子吗?咱们接着往下看!孩子的阅读兴趣想不上来都不行!当看到王大伯果园里又大又甜的桃子,又阅读了文字时,胡老师时又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夸夸王大伯。孩子们能够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了,一个个独特的词句就从学生的口中迸发出来,学生对于文本的独特见解得到唤醒与张扬,丰富了学生的阅读视野。

3.让学生充分体验。有效教学——文本解读

个性化阅读就是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个性的教学。个性化阅读要求教师重视、珍视阅读教学中阅读主体(学生)对客体(文本)的不同的认识和感受,并为之营造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环境,即条件、机遇氛围,让阅读成为个性释放的过程,让阅读成为张扬个性的舞台,以提高阅读的质量。

在教学中,胡老师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巧妙的运用多种方法,让学生体验了词语的理解过程。如:我怎么想也想不明白,只能皱着眉头,苦着脸,这就叫(一脸疑惑)。在理解“挥舞”一词时,采用动作演示,引导理解:举起手来摇摆。学生在动作体验中获得理解。

又如:胡老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并让学生思考后说说:走进桃园,我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呢?你从哪些词中体会到的?能读出来吗?用这样的设计引领学生走进文本,适时引导学生把自己独特的感受通过自己的说话、朗读表现出来,由此让学生体会到剪枝的学问。例如读王大伯的话,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小作者又惊又喜,惊什么?喜什么?让学生各抒己见。在联系实际交流“减少可以增加”的认识时,教师设计坡度,引导填空,理解、运用,从而悟出“只有去除闲枝废叶,才能留住精华;只有卸去沉重的负担,才能快捷行走”的内涵。胡老师的课不正是这样吗?在个性与个性的碰撞与欣赏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以提高,同时也使更多的学生真正参与到阅读教学活动中来。一节课学生读得用情,说得热烈,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体现。

我个人认为正是由于胡老师深入地解读文本,课堂教学才会有效,语文课堂才能充满情趣!让我们从苏教版教材主编张庆老师提出的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倡简、务本、求实、有度”的八字方针有所启迪,勇于实践探索,相信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会更加扎实、有效!期待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

以上仅是一孔之见,不当之处敬请各位专家与同仁批评指正,谢谢!

第四篇:一堂好课[模版]

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

叶澜教授在他的“新基础教育”中,针对“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这一问题,概括了以下的五个方面:

一是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学生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在过程中产生了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并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强烈需求,而且越来越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是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就面而言,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有效率,其包括了好的、中的、有困难的具有不同的效率;其次,是效率的高低,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这都不能算是一堂好课。

三是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这样的课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在课堂上有师生之间真实的情感、智慧、思维、能力的投入,尤其思维是相当活跃的,在整个过程中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的生成。

四是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由于长期受公开课的影响,一遇到有人听课,容易出的毛病是准备过度,这样教师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上变成把准备好的东西背一遍,表演一下。当然课前的准备对于师生的能力提高,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课堂有其自身的价值,这一价值在于它是一个公共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要有相互的讨论、思维的碰撞,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的构成,并生成出许多新的东西。因此,我是反对借班上课的,而且要淡化公开课的意识,在我们“新基础教育”研究共同体中,大家不提“公开课”这个词,现在又强调,上研究课时,不管听课者的身份有多高,教师尽量要做到旁若无人,因为,你是在为学生上课,不是上给听课的人听的。

五是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任何课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如果是,那么假课的可能性就比较大,这种课是真实的、不粉饰的,因此是值得反思的,需要去重建的。在我们“新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上好了课,总是要反思和重建。我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只要是真实的,总是有缺憾的。但很多的公开课,往往追求要上成一点也没有问题的课,这种预设的目标首先是错误的。

课文分析准确深入; 教师讲解清晰、有条理; 师生互动活跃; 学生积极回答、踊跃表现; 课中的启发点多; 课堂秩序活跃而不凌乱;等等

一、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的课就是好课--高效。我们经常可以在报刊上看到“有效学习”的提法,我觉得这个提法不够确切,因为任何一项学习活动都可以称得上是“有效学习”。既然称得上学习,怎么会无效呢?关键是学习效率的高低之别。也就是说,我们追求的是课堂教学的高效。在原有基础上提高效率就可以称为高效;只要一堂课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就可以做到高效。目标明确是指:这节课需要学生掌握哪些知识,学会哪些技能,通过哪些活动可以让学生获得课堂上的情感体验等;重点突出是指:这节课哪个知识点最重要,每节课只能有一到两个重点,其他知识可用“讲授式”或“学生阅读式”快速地完成,如果一节课的重点有三个以上,那就无所谓重点可言了。一些老师总认为,什么都要老师讲,讲了就心安理得,没有讲就不踏实。实际上,有些知识的巩固可以通过学生自学、练习、测试等形式来实现。如果一堂课什么都要讲得那么细,那么“清楚”,那学生就“不清楚”了。因为,老师所能占用的课堂时间是很有限的,更多的课堂时间应当还给学生去学习、去讨论、去思考。

二、课堂指令清晰气氛活跃的课就是好课--默契。一堂好课应当是课堂教学节奏明快、师生配合积极默契的课,而这样的课一定是有经验的老师上的。如果一位老师无法发出明晰的课堂指令,那么师生默契的配合无从谈起。如果一堂课老师不断地发出模糊不清的众多指令,那么久而久之这位老师的“课堂指令”就慢慢变成“课堂纸令”--无人遵从的一纸空文了。如果一位老师的课堂指令“要求明确、时限清楚、落实到位”,那么这种老师所主持的课堂(主持课而不是上课,上课有上讲台居高临下的感觉)就一定是师生配合默契的课堂。在这种课堂上,师生的思维活动一定是活跃的,因此就可以算是真正活跃的课堂。

三、能够充分利用课堂资源的课就是好课--智慧。一位充满智慧的老师,一定具有我所提倡的“把希望寄托于课堂,把希望寄托于学生”的思维。也就是说,他一定会把大面积提高学习成绩的希望寄托于课堂之内,寄托于学生身上。夸美纽斯建立班级授课制时就强调,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势就是集体性。这也正是课堂授课制取代私塾的主要原因。如果我们把班级课制与因材施教对立起来,那就缺乏教育智慧了。课堂的第一资源就是学生的差异性。如果一位教师至今还不能认识到学生差异性所蕴藏的巨大作用,那他还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师。利用这一课堂第一资源的最有效的办法是:建立学科小先生、建立灵活的学习小组(不要长期固化)、让学习小组长帮助教师进行学习管理,让学科小先生协助教师进行因材施教。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下,教师活得“很轻松、很潇洒、很有成就感”。因为,当你看到“学科小先生们”娴熟的讲课技巧时,你会为所培养的学生中有人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而沾沾自喜。

四、能让学生感到终身受益的课就是好课--难忘。2500多年前,孔子带着一群学生在凉亭歇息,看到一个老人拿着涂有树脂的竹竿在捉蝉,他的技巧非常好,百发百中,简直是出神入化。孩子禁不住问老人:“您捉蝉的本领真高明,有没有什么秘诀?”老人微笑说:“蝉是很机警的昆虫,一有动静就会飞走。因此要先练习拿竹竿时能闻风不动,甚至在竹竿上放两粒弹珠也不会掉下来,就可以开始捉蝉了。如果练到放五粒弹珠而不掉下来,捉蝉就象伸手拿东西一样容易。所以我捉蝉的时候,专心一意,天地万物都不能扰乱我的注意力,眼睛看的只有蝉的翅膀,能够练到这个地步,还怕捉不到蝉吗?”孔子听了频频点头,转身对学生说:“听明白了吗?只有锲而不舍,专心一意,才能把本领练到出神入化。” 对于孔子的学生来说,孔子的“这节课”只用了几秒钟,但这是一节让他的学生终身难忘的课。真可谓世界最短的“名课”。对于安南来说,黑人老师用“白纸与黑点”来让学生懂得做人道理的课让他终身受益。因此,每位教师都要争取上“让学生终身难忘的课”。这是众多教育家追求的最高的境界。如果一位教师能够在他的教学生涯中上一堂让学生终身难忘的课,那是多么令人激动的事啊。

五、思维量信息量延伸量大的课就是好课--欲望。记得多年以前一位老教育工作者说的话:一堂课可以用四个量来衡量--信息量、思维量、媒体使用量和延伸量。这四个量显然是越多越好。我至今回想起来仍觉得很有道理。虽然那位教师没有给我解释这四个量的含义,我的理解是: 信息量--是指学生在课堂中获得的所有信息的总和。它包括文本信息、师生的口语信息、老师的肢体信息等,内容不限于课本与练习,还应当是教材之外、校园之外的大自然与社会生活信息;思维量--是指导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维的时间与深度,是大脑的活动总量。思维量决定于教师或同学所提出的问题的质量。过难的问题与太浅的问题都会让学生的思维量减少,教师有意无意的替代,无疑也会减少学生的思维量。只要坚持我所倡导的两句话就可保证思维量的增加:一是凡是学生能够办到的事教师决不替代;二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去“自由地”学习;延伸量--是指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的量。通过课堂教学,当学生走出课堂时带着多少问题,带着什么问题,还有多少继续学习这门学科的欲望。如果能够有足够的、学生能够承受的延伸量,就能实现新课程所提出的“保持学生学习欲望”的目标

六、提供学生个体表现体验成功的课就是好课--满足。我认为,判断一堂课是否好课,主要看学生的课堂表现而非老师的课堂表演。从这个意义上说,可以把“听课”改为“看课”。在新课程所强调的“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需要得到老师有意识的落实。实现课堂学生情感培养的最佳途径有两个:一是个体表现,二是成功体验。教师在设计一堂课时,要有意识地多安排部分学生个体表现的机会,尽量多地给不同程度的学生创造成功体验的机会。要知道对于学习成绩一般的孩子来说,一次课堂上个体表现的机会也许就会有助于树立孩子的学习信心;一次成功的课堂体验经历,就可能帮助孩子获得学习信心。如果一堂课上,能有一两位学生得到个性张扬的机会,并得到老师、同学发自内心的掌声与赞叹声,你能说比老师多讲一道题目效果差吗?让孩子的望得到满足的课就是好课。

七、多种媒体创设学习情景问题情境的课就是好课--直观。这里所提到的多种媒体并非指“多媒体”,而是教学中老师所使用的多种媒体。包括电脑多媒体、黑板、影音资料、文字资料、教具、挂图、图表、图片、实验器材、小黑板;还有教师的表情、姿态、服饰、手势;学生的大脑、手、口、耳等多种感官。凡是可以影响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东西都可称为媒体。如果老师能够充分恰当地利用多种媒体,哪怕是女老师得体的淡妆与漂亮的服饰,都可以影响课堂学习情景的创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应当成为教师的教学目标;虽然这只是过渡性目标,不是最终目标,却显而易见地改善学生的课堂学习环境。同样,为学生创造提出问题的欲望,创设解决问题的较为直观的问题情境,也是有经验教师的主要课堂追求之一。

八、提供当堂训练当堂反馈的课就是好课--轻松。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方式必须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我认为,这种改变主要应当表现在课堂结构的改变上。没有课堂结构的根本改变,就谈不上教学方式的改变。一节课如果还是老师从头讲到尾,这样的课只会把理解巩固课堂教学内容的希望寄托在课外练习上。这是最令学生讨厌的经典老课的普遍情形。改变的办法很简单:尽量压缩课堂授课时间,挤出时间让学生有当堂训练、当堂反馈的机会。不久前我提出了“三分课堂论”--每堂课教师持续讲课时间不超过15分钟,学生合作学习质疑释疑的时间不少于15分钟,学生当堂训练的时间保证15分钟。这并非机械的划分,而是一种课堂结构的大框架。只有保证课堂时间的大部分是学生学习用的,学生的课外学习时间才会减少,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愉快。这样的课你能说不是好课吗?

九、能解决学生个性化问题的课就是好课--自信。我曾多次强调过,学校德育的最佳途径之一是: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产生的困难,及时解决他们不会做的题目。在公开课中,我们经常看到教师在课堂中巡课,但是“真巡”的份量有多重呢?如果在巡课过程中没有发现任何一位学生的任何问题,这种巡课很有“假巡”之嫌。在课堂训练中,教师要设法利用“学科小先生”的力量和教师个人的力量,来化解学生个性化的问题。也可以把学生的个体问题通过学习小组解决,通过教师的个别指导解决。如果教师能够做到这一点,这样的课就可以算是一堂好课。

十、能响起笑声掌声欢呼声的课就是好课--快乐。一位有经验的教师会不放弃任何一个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调整学生学习注意力的机会。哪怕是课前一句“请同学们看看老师今天的穿着与往常有什么不同”的无聊话语,都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可以起到调整课堂气氛的作用。如果在一节课上能够响起哪怕是一次的笑声、掌声都可以算是好课,要是有欢呼声那就更可以算是好课了。因为,你的这节课至少给予学生一次体验快乐的机会。课堂是青少年成长的地方,是他们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在无法摆脱学习压力的今天,能够产生课堂“三声”的课是难能可贵的。

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

整理 2016.4.18

第五篇:一堂好课

平时我们在公开课或观摩课上,往往会看到教师和学生配合得天衣无缝,这样的课也许是集众人的智慧精雕细作的结果,也许是事先安排好的表演式的“作秀课”,就失去了它真实的一面。

我心目中好课的标准是:

1、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创设一个让学生“激动”的氛围。如:一个故事、一段幽默„„

2、教师平等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即营造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师生形成学习的共同体。

3、真实,有生命力。

4、圆满完成教学目标。

5、教师能体验到成就感,学生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师生皆有收获。

我曾听过余映潮老师的《听听那冷雨》,课堂开始让学生自创有关雨的对联,学生特别积极,都想一试身手。气氛热烈了,学生思维打开了,再开始正文。课文时间和空间跨度大,余老师用丰富的学识把它们串了起来,而且问题启发到位。一节课并未使用多媒体,但学生却很好的掌握了内容,我想这才是真正的好课。

1)课堂气氛要活:

(2)学生思维要活:提供一种让学生“心动”的机会。如:一个有深度的问题,一次面红耳赤的争论„„

(3)所学知识要活:搭建一座让学生“互动”的平台。既要钻进教材,又要跳出教材,为每个学生创造机会,重视知识的灵活运用。

下载一堂充满新意的习作课(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堂充满新意的习作课(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最喜欢的一堂 课2》习作指导教案[精选合集]

    【习作指导教案】 我喜欢的一堂--------课 【习作目标】: 1、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堂课,把这堂课中最难忘的事写清楚,写具体。 2、条理清楚,表达真情实感。 3、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一堂融汇音乐与习作教学的梦想课

    一堂融汇音乐与习作的梦想课 隆昌县第一实验小学 兰平临近毕业,反反复复的考试、评卷让孩子们开始觉得枯燥乏味了。是时候给孩子们加点调味剂了——于是,在作文复习时,我安排......

    一堂充满智慧的语文课(推荐五篇)

    一堂充满智慧的语文课 ----听《半截蜡烛》有感 ------四办徐芳这堂课的智慧在哪里? 第一在于她的教育理念和课程理念。整堂课充溢着老师对孩子的爱和对孩子的充分信任,教师和......

    一堂精彩的习作指导课——《父母的爱》教学案例

    一堂精彩的习作指导课 ——《父母的爱》教学案例 这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单元习作,本单元以“父母的爱”为主题编排了四篇从不同角度阐述父母的爱的课文,每篇都......

    《一堂难忘的活动课》习作指导评析

    《一堂难忘的活动课》习作指导评析 单位:化成小学作者: 邹和平学科:小学语文 一直以来,我一遇到作文课心里就犯怵,不知该如何指导.因为按照以往的做法,无论是讲解各种文体的一......

    《一堂好课》观后感

    《一堂好课》观后感今天老师让我们观看了《一堂好课》,首先是主持人康辉的一番讲话,其中有一个排比句让我铭记在心。人生处处是课堂,人生处处遇名师,古往今来,唯有名师好课,熠熠生......

    一堂特殊的课

    嘿,一堂特殊的课 ——记“家长进课堂”有感 小四班 周妈妈 “妈妈,今天你别忘了要来给我们上课哦!”儿子稚嫩的话语在我耳边响起,瞧他那开心的劲,嗯,我会好好上课的。 “铃铃铃…......

    一堂好课之我见专题

    一堂好课之我见 杭六中 贾琴 新课标、新教材下,对于怎样的课才是好课,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我不敢妄自定论。让我们一起来讨论这个问题。 一、首先谈谈我的认识。 1.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