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于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质量管理理论的办学思想浅析
文章
来源莲
山课件 w ww.5 Y K j.Co M 6
基于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质量管理理论的办学思想浅析
——凝聚人文精神 构建和谐校园
长春市第八十七中学 马廷芳
摘要:在课程改革和“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颁布的背景下,新时期的教育实践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本文将结合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质量管理理论,浅析从本校实际出发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并以校长角色和学校管理为重点,讨论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议题。
关键词:办学思想;人本主义心理学;质量管理;校园文化
“教育”是一门具有自身理论基础和实践范畴的社会科学。从学校的教学活动而言,教育要遵从学生和教师的心理发展规律和认知水平,是一项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人”的活动;从学校的管理活动出发,校长和学校主要管理人员需要在合理的制度安排下开展有效的管理行为,从管理上保证办学质量。在校长长期的教学和管理实践探索中,长春市八十七中学结合了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质量管理理论,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办学思想,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出发,浅析办学思想的合理性与实践意义。
一、“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学校发展的出发点
教育的中心是“人”,长春市八十七中学领导班子为谋求学校发展,确立了“以人为本,以管理为财富,以质量为保证,教孩子三年、想孩子三十年”的办学理念和“自主发展、人文见长”的校园文化口号,而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最核心的就是“以人为本”,也正好契合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重要理念。
人本主义心理学在教育领域中,注重对学生与教师本身的潜能、特性、价值、创造和自我实现,通过激发个体的主动性与自主选择的能力充分发挥自我潜能,建构与完成自我实现的人生。积极关注学生及教师在学校中得活动与作用,通过对教育教学模式的探究,促进师生自主发展和人文素养的提升。其中,以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为代表的理论,更注重通过满足人多层次、由低级到高级的需要,来激励人的动力、促进积极性的发挥。
要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首先就是要明确做什么样的人。本人认为,校长应发挥“人本”理念践行的表率作用,然后推及教师和学生,做一个学习的人、老实的人、踏实的人。
1、做学习的人——办学思想确立的文化积淀。
做一名有思想、有智慧的校长不是说出来、喊出来的,而是通过学习滋养出来的。学习可以丰富自己现代教育理论知识,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管理观念,提高自己对教育教学的服务能力与指导能力,具体地说学习有助于提升自己对校长岗位的认知能力、学校发展的创新能力、国家政策的领悟能力、落实计划的条理能力、组织研修的实施能力、上下沟通的协调能力、处理事务的洞察能力、中层干部的授权能力……很好地体现这些能力就会使校长在引领团队发展中展示出智慧优势,就会激发团队成员由衷的佩服、尊敬,他们会和你的想法、理念主动碰撞,追求共识,这种共识达成的过程其实就是学校办学思想形成的过程。
2、做老实的人——办学思想内化的坚实土壤。
老老实实做人不是老好人。试想一个老好人校长领导一所学校,何谈教学秩序的保证、办学方向的明确、核心价值取向的统一,更何谈办学思想的内化?“做老实的人”就是做明明白白的人,真真切切的人,敢爱敢憎!敢爱,就是回归人的性情。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世界上有两个事物叫人敬畏,一是满天星辰,二是性情力量。性情中人能把情感自然而然地表露出来,没有伪装和矫情,没有雕饰和做作。因此我们校长要学会袒露真情,不要认为校长是一个“官位”,一种“官职”,就摆“官样”,就冲“官气”,就端“官架”,就显“官威”。从一定意义上说,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是培养有血有肉、敢爱敢恨、活生生的“真人”。要完成这一任务,校长首先要做一个“真人”。“真人”看起来也许不那么完善,但他充满魅力。我们都做过多年的普通教师,站在被管理者的角度我想说我们都喜欢真真切切、自自然然的校长。敢憎,不仅是一种个性,也是表达价值观的一种途径,更是一种管理态度。
3、做踏实的人——办学思想形成的有效途径
“思想”是一种意识形态、无形的,真的让它成为一种在引领学校发展中,教职工共同认可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主动遵循有形的品质却是漫长而艰难的。它不是一蹴而就的简单过程。它需要领导团队与广大教师上下一起努力,共同追求!那么我认为作为一所学校的带头人——校长所表现出来的“踏踏实实做事”的风格应该体现的是一种道德品格,是一种做人处事的原则;“踏踏实实”是一种状态,更是一种精神。我体会它向人们展示的具体含义是:人在平平淡淡的一生中,要干成一番事业,没有全身心的投入,没有积极热忱的情怀,是不可能完成的。因此学校对中层以上的领导提出的工作要求就是在处理好学校常规管理与突发任务的基础上,坚持做到(1)认认真真听课。听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对所听课内容提前预习,听课之后坚持同学生进行交流,努力践行新课程改革理念,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指导水平。(2)实实在在评课。把深入课堂听老师的课当成是一次学习交流的机会。听课后,能实事求是提出自己的看法,真心与老师交流。评课时,多从建议的角度出发,避免“你好我好大家好”一团和气式的评课,真正从有利于研讨,有利于教改的角度看待问题。当然,我本人力求让老师们理解由于自身离开讲台一段时间了,发表意见常常不能切中关键之处,这还有待于今后不断学习,不断提高。(3)兢兢业业履行职责。工作中以切实求进的精神,认真对待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及一线教师反映的问题。从学校工作计划的制订到每周工作安排,从平时的日常管理到教职工的月考核工作等等,都要认真对待、积极实施,确保学校工作的有序推进。
为了进一步落实“人本”为核心的办学理念,2006年3月以教职工代表大会的方式通过新时期学校办学理念并通过“构建一个规划”(《长春市第八十七中学“十一·五”发展规划》和《长春市八十七中学“十二·五”发展规划》)、运行一个课题(“自主发展、人文见长”系列课题)、实施一个工程(《师生人文素养拓展工程》)、落实两个策略(教学策略、德育策略)为载体开展一系列校本研修活动。在各项方案及活动的设计中,我们首先要着眼于这所学校的背景文化、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的健康成长,使学校的所有成员感受到研修活动的实际操作性、专业引领性及人文管理性,以此来促进教师的参与性、主动性、积极性。
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规范下,通过相关举措的计划与实践,有效激发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以“做学习的人、做老实的人、做踏实的人”为行为标尺,在校长的头脑时刻保持清醒、班子成员保持协作、全体教师众志成城的条件下,学校必然会营造出和谐奋进的良好氛围,学校发展必定走上良性轨道。
二、“以管理为财富”是学校发展的支撑点
在倡导“以人为本”、创建“人文校园”的特色发展中,学校的良好秩序离不开合理、高效的管理,而管理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制度。制度有显性制度和隐性制度之分,显性制度自然是成文的规定、规范和计划等,而隐性制度则主要是指由由文化价值观、伦理道德观和主导意识形态所影响的个人在处理与他人关系时的行为标准。
通过以“制度解读”为主题的校本研配活动,长春市八十七中展开了全校教师都参与的大讨论,在本人参与讨论的过程中对制度形成了一个共识:“制度”不是校长为管制老师而设立的,而是在特色学校建设中学校为每位教师提供的一个共同的行为标准,这样才能创设一个公平、公正的合作环境,从而确保教师个人事业发达,学校办学效果显著。学校也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从“和谐校园”、“人本”的人文层面出发,形成了一套具有学校自身特色的显性制度和隐性制度体系。
在显性制度方面,除了学校常规的管理制度,我们还实施了如优教优酬制度、新的奖惩制度和分区管理等一系列特色制度。
为向社会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八十七中学的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逐渐增长,教职工自行压担子,工作热情极其高涨,不少教师带病坚持工作,小病不休,大病拖延治疗。学校领导出于关怀,又在方案中提出了每月给教工半天“弹性假”(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和保障群体性活动的正常进行的情况下,请假半天不扣钱)的充满人文关怀的举措,督促教师注意健康,及时休息和调整身体、情绪,以便以更充沛的精力、体力投入到紧张的教育教学当中,这大大激发了教职员工以校为家的热情。教师们起初由羞涩的姿态请弹性假,再到大方自然地申请半天休息,到后来主动放弃弹性假以百倍的热情投入工作,这些转变充分凸显了软性制度的作用。
同时,在校园面积大、年级众多不便管理的背景下,我校以“精细化管理”为载体,建立了一套统筹兼顾、化整为零的科学管理系统,实行条块工作分管领导负责制与管理职能分工制度相结合的管理制度,主管校长分年级、分区管理,各年级在管理上既分工明确又相互配合,在活动上既相互照应又自成体系,在区域上分A、B、C区互不干涉互不影响。学校虽然规模大、人数多,但由于管理到位而做到了大而不散,多而不乱,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开展井然有序、互不影响。
在隐性制度的建设上,长春市八十七中学的领导班子和全体教师共同努力形成了今天的校训、校风、教风和学风。
在新的领导班子成立后,首先采取调研的方式每天做到“三坚持”,即每天坚持深入教研组,每天坚持深入课堂,每天坚持深入学生中。这样的做法主要出于两点考虑:一是我个人及班子其他成员都是八十七中学的新成员,与教师的彼此了解是我们产生信任的基础,只有相互信任才有维系情感沟通的土壤,而良好的情感有助于积极态度的形成和增强行为的动力,所以我们想通过深入课堂尽早熟悉我们的教师,建立起相互信任,借以缩短新班子与广大教师之间的心理距离。其二,这所学校伴随着新校迁址,教师队伍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队伍由三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学校内部改革之后保留在校的老师,另外两部分由面向社会招聘的骨干教师及新毕业的优秀大学生组成。整体来看,教师队伍的普遍特点是:年轻化,学历层次起点高,骨干教师群体大。但由于学校大量新成员的加入,新老教师之间专业成长的文化背景不同,使教师群体缺乏一种同心圆式的核心价值取向。我们主动深入快速了解大量信息,通过信息的处理、分析、筛选、优化、提炼,概括出学校既有传承性又有可持续发展的纲领性的指南。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及早确立了校训及三风内容。
校训:内外兼修 知行合一
校风:书香润物 民主润心
开放润目 和谐润校
教风:以信修身 以爱育人
以智施教 以勇践行
学风:品高而博爱 思敏而乐学
体健而尚美 志恒而求索
通过制定这些文化气息浓郁的“隐性制度”,学校上下教风严谨、学风浓厚,师生精神面貌为之改观,达到良好的管理效果。而“显性制度”和“隐性制度”的结合,更是为学校活动的有序进行和和谐发展造就了坚实的基础。
三、“以质量为保证”是学校发展的制高点
学校作为一种具有特殊社会功能的组织,最重要的是有效发挥其社会期望的价值、保证社会投入的产出——高质量的办学水平、优质的教学资源和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学生,这就离不开“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是指为了实现质量目标,而进行的所有管理性质的活动。在质量方面的指挥和控制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在长春市八十七中学的管理运营中,质量管理更是在质量管理模型的框架下(如右图),形成了以“三个关注”为核心,包含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科学评价体系、有效教学模式等模块在内的质量管理体系,将有效质量管理模式与学校质量管理实践相结合。
1、关注“一支队伍”
高质量实现学校的办学目标,建设一支积极向上、业务精、素质高的教师队伍是关键。从学校工作的特点来看,教职工是学校办学的中坚力量,校长的办学思想靠广大教职工去贯彻落实,学生的健康发展有赖于教职工去共同努力。特别是我们八十七中学于2003年异地新建之后,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教师队伍人数的增多,青年教师比例的增大,校本培训与研修就成了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项目。新班子组建后经过学习、研讨、思考达成共识,未来的八十七中学应在一个大的“教育观”引领下形成“自主发展,人文见长”的办学特色,为此学校启动了“师生人文素养拓展工程”,主要通过整合学校和社会多方面文化、艺术资源,构建阅读、观摩欣赏、交流研讨、参观考察等系列培训,帮助教师提升人文素养和育人水平。结合交流研讨培训,教科研室、教导处每学期都联合组织开展“过四关、争四杯”教师专业技能岗位练功活动,教师通过参加系列的校本培训与研修,既丰富了对教育这项特殊工作的情怀,又提升了学科教学实践能力。更为重要的是使学校教师队伍呈现出高品质发展的良好态势,确保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2、关注“一块阵地”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构建 “有效课堂”是每所学校共同追求的课堂模式。我认为有效课堂的特征就是在民主、真实、朴实、扎实基础上追求高参与、高认知、高情意,<莲山 课 件>让学生获得更多知识体验的同时品享到学习的快乐。我们对老师规定了构成“有效课堂”的三个基本点:有效备课、有效施教、有效评价。
(1)有效备课:基本程序是个人初步备课→集体研讨→修正教案→重点跟综→课后交流(反思)
个人初备:解读课标,摸清学情(既要关注学生的智力因素:学生原有知识基础、智力水平、能力水平,又要关注非智力因素: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制定教学目标,完成备课提纲。
集体研讨:集体备课时要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思路,备课组每位教师说出各自的备课提纲,扬长避短,统一思想,达成共识。
修正教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完善和丰富教案内容,使之充实并切合实际。
重点跟综:学校教学领导小组通过跟踪听课、跟踪学生来考证集体备课落实情况。
课后(交流)反思:这是个体与集体相结合的教学活动,每位任课教师根据同行们授课后交流的信息,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发扬优点,改善不足,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2)有效施教:它的流程是有效组织——有效教学→有效学习。
有效组织主要看学生的体验性、探究性;
有效教学主要看学生知识量、思维性;
有效学习主要看学生参与性、达成率;
(3)有效评价:注重两个环节课上→课后
课堂上强调针对性——用赞美的语言激励学生,用委婉的语言批评学生,用具体的语言启迪学生打开思路。
课后强调多元性——学生交流、作业设计、检测跟
3、关注“一种机制”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我校“自主发展人文见长”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 件>能否长期有效运行决定着学校教学质量能否持续改善和提高。而学校管理的重点就是针对教学全过程进行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为此学校通过完善的管理制度、高效的反馈体系、性量结合的数字化教学质量评价模式等措施形成了“四三二一”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四查:(1)全面教学检查(2)课堂教学抽查
(3)试卷考评测查(4)毕业生质量调查
三评:一年一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自评;一年一次的教学质量评估;三年一轮的中考评估;二考: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考核、《教师考核一览表》;一员:学生(教学信息员)。
通过以上对“一支队伍”、“一块阵地”、“一种机制”这“三个关注”,我们牢牢抓住教育质量这一生命线,学校办学业绩受到上级领导的赞许,受到广大家长和社会的认可。自2005年以来,中学部和小学部在区质量监测中稳居第一名,中考成绩屡创新高,考入四大校学生持续攀升,高中过线率名列长春市前茅,中考学生巩固率名列长春市榜首,同时,在学生素质教育活动中,也积累了丰厚的成果。
总而言之,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应具有传承性、时代性、现实性、前瞻性,它要推动学校健康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需要校长引领和团队智慧,也同样离不开上级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指导与关注。同时,更不开科学理论的规范和指导。作为校长,必须不断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丰富自己的管理思想,把自己的全部到教育热情和精力毫无保留地倾入在教育这片沃土上,撒播在自己所热爱的充满浓郁的人文气息的校园中。
参考文献:
1.熊川武,《学校管理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2.程振响,《学校管理新视野》,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刘海波,《学校核心能力建设》,天津教育出版社,2003
4.罗国英,中国质量管理协会,《全面质量管理基本知识》,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5.车文博,《人本主义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
文章来源莲
山课件 w ww.5 Y K j.Co M 6
第二篇:人本主义心理学
一、历史背景
(一)社会背景
美国人民在满足物质生活的基础上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表面的经济繁荣与严重的信仰危机、精神危机的矛盾
(二)哲学背景
人文主义重视个人的价值,维护个人的尊严和权力 人性论,人性本善论
现象学通过对人“纯粹意识内的存在”的研究揭示人生活的本质
存在主义人的自由、选择和价值是中心问题,人是有目的的(三)科学背景
生物学
有机体生命的实现倾向
精神病学和心理治疗
从人类自身本性中发掘其潜能和价值
(四)心理学背景
对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批评
对精神分析的批评与继承
格式塔心理学的影响
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立及基本理论
(一)代表人物
1、奥尔波特
生平及主要著作
《人格特质:分类与测量》《人格:心理学的解释》 《生成:人格心理学的基本看法》
《人格的模式和成长》
2、罗杰斯(Carl Ransom Rogers,1902-1987)生平及主要著作
《咨询与心理治疗》《受辅者中心治疗》 《论人的成长》《学习的自由》
3、马斯洛生平及主要著作
《动机与人格》《存在心理学探索》
《宗教、价值观和高峰体验》
4、罗洛·梅生平及主要著作
《焦虑的意义》《人寻求自我》《存在心理学》 《心理学与人类困境》《爱与意志》
(二)研究对象
研究健康人的心理或健康人格
研究人类中出类拔萃者或精英
(三)研究方法
整体分析方法
人是一个整体、一个系统
现象学方法(罗杰斯)
对意识经验的直观描述
个案研究法(奥尔波特)
通过对个别对象案例分析找出其特殊规律,并依此
提出对同类案例的推论和解释
(四)基本理论
1、人性本善论(理论支柱)人是一个独特的有机体,有能力指引和改变生命历程的主导或设计 人性中的恶是由环境影响造成的,当提供了适当的成长和自我实现的环境和机会时,人的本性就是善的 美德追求本身就是一种奖赏,能够得到一种更深刻的幸福感和内在生活的丰富感
2、需要层次论(动机理论)需要是动机产生的基础和源泉,动机引起的行为包含有意识的和潜意识的 人的动机是综合性活动 人类的需要是一种内在的、高级的需要 需要的性质决定动机的性质 人类需要有基本需要和成长需要两类 人类需要成等级系统 低层次需要是高层次需要的基础 各层次需要的产生和个体发育密切相关
3、自我实现理论(核心)自我实现是一个人力求变成他能变成的样子,即完美人性和个人潜能的实现 需要层次论是自我实现论的心理动力学基础 自我实现者拥有的15种人格特征 通向自我实现的八种主要途径 自我实现有健康型自我实现和超越型自我实现两种类型 自我实现者能更多的体验到高峰时刻的出现(高峰体验)
4、受辅者中心治疗法(罗杰斯)任何一种生物体只要被赋予了生命,就会表现出一个明显的生长、发展、活动的趋势,一种求生存、求强大、求茂盛、求完满的趋势(实现倾向)动员当事人主体内在的潜能进行自我解释,改变对自我和对他人的看法,产生自我指导的行为,达到自我治疗的目的 成功的咨询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咨询者真诚一致;咨询者无条件积极关注受辅者;咨询者设身处地的体会受辅者的内心世界
5、教育改革论(《学习的自由》罗杰斯,1969)主张教育目标应该是促进变化和学习,培养能够适应变化和知道如何学习的人 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提出“学习是成长”的学习理论,主张在做中学、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如何学习主张良好的师生关系或教师态度是教学的重点
第三篇:人本主义及其主要思想
人本主义教育是现代西方一种重要的教育思潮。20世纪中叶以来,它阐发了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发展学生的自我潜能和价值为目标的人本主义教育观。人本主义从根本上讲就是以人为本。在教育史上,许多教育家受人本主义思想影响,提出过各种人本主义教育学说。综合中西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可以这样概括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人本主义教育基于对人的“终极意义”的追求,对人的价值的关怀和自我理解的关心,它强调人的情感体验,注重学生的内心世界、主观世界的发展变化,把学生当作一个活生生的、有个性的、有生命价值的主体来看待,深入挖掘主体的内在需要、情感、动机和主观愿望,从满足主体生存需要的角度来开发其学习的潜力。近几十年来,人本主义教育理论通过在中小学和大学进行的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等,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人本主义理论要求有一种新的教育,培养“丰满的人性”、“全面发展的人”以适应急剧发展的需要。其主要观点为:
(1)目的观: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强调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个性的发展,培养有个性的人。许多人本主义教育家认为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帮助发展人的个体性,帮助学生认识到他们自己是独特的人类并最终帮助学生实现其潜能。由于人的经验和个人体验的不同,每个
学生都是有个别差异的,因此,人本主义教育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个人价值观。人本主义教育认为,教育和教学就应该使学生发展得更像他们自己,而不是相互类似。
(2)课程观:人本主义教育把课程的重点从教材转向个人。以往由专家精心设计,注重教材思想结构的分解课程,无视学习者的心理特征,致使知识支离破碎,让人难以整体把握。因此,人本主义教育提出课程的“统合”观:一是学习者心理发展与教材结构逻辑的吻合;二是情感领域与认知领域的整合;三是相关学科在经验指导下的综合。“统合”强调知识的广度而非深度,关心知识的内容而非形式,弥补了传统课程的不足。
(3)师生观: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能不能为学生创造出一种自由学习的氛围。而这种氛围的实质乃是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在这种特殊关系中,教师不再是传统教育中的权威、管理者和控制者、组织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是不成熟的群体,通过教育教学活动,可使其得到不断的发展并走向成熟,但学生又是一个充满情感、活力、个性的生命群体。他们在人格上、地位上,与老师是平等的,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人格、地位也是平等的。所以,人
本主义教育提出要转变角色,建立平等、民主的全新师生关系。每一个学生都是具有他或她自己感情的独特的人,而不只是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角色应有别于传统教学,教师不是握有知识的权威,他不过是一位愿意帮助学生探索可能答案的人,正如罗杰斯所描述的那样,教师应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鼓励者和帮助者。
(4)教学观:人本主义教育强调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校应该以学习者为中心,努力适应学生的各种需要,发挥他们的各种潜能,使他们能够愉快地、创造性地学习,以培养心理健康的人。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教学方式上,强调个别教学,轻视集体教学,为了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应尽可能采用个别化的教学形式。总之,西方现代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从“人的本性”出发,要求教育给学生更多的关爱,更重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和人的尊严,创造最好的条件促使每个人达到他所能及的最佳状态,帮助个体发现与他真正的自我更相协调的学习内容和方法,提供一种良好的促进学习和成长的气氛,使学生体验到学习过程的愉悦性,帮助学生逐步达到“自我实现”的理想境界。
第四篇:人本主义心理学--自我实现
人本主义心理学
起源: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起源主要来自两个领域。一是欧洲的存在主义哲学,二是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和马斯洛的研究
特点:加入了存在主义的哲学思想,强调自由、个人决定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强调人的正面本质和价值、人的成长和发展
主要理论:
马斯洛——需求阶段、自我实现理论
罗杰斯提出的个人中心治疗和同理心等治疗理论
马斯洛:
美国著名哲学家、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和比较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和理论家。
主要理论:
需求层次理论、自我实现理论
自我实现的简介:
“一个作曲家就必须作曲,一个画家就必须绘画,一个人能够成为什么,他就必须成为什么。”——《动机与人格》
“自我实现”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一部分,是该理论中人最高层次的需要。它指的是人对于自我发挥和自我完成的欲望,使人的潜力得以实现的倾向。
自我实现者的特征:
1、洞察力:可以摆脱生活中的概念、陈规,发现周围的真相,对人和事具有准确的判断;对于不确定、未知的情况、事物没有常人的恐惧感。
2、接受性:用非批判性的角度来看待许多事物,可以和自己的缺点和睦相处,并接受人性或者现实生活中的缺点,不会经常地被困与羞耻感、罪恶感和焦虑感当中。
3、自发性:他们具有更多表达性的行为,更少的目的性的行为,他们行为的动机可以说是为了个性的发展而不是匮乏性的动机。
4、以问题为中心:把注意力更多的放在自身以外,更加关心一些非自私性的问题。
5、超然独处:一般的“内向”或“外向”这样的二分法不能用来衡量他们的行为,他们可以保持平静不受周围人事骚动的影响,坚持自己对情境的解释;具有更多的客观性。
6、自主性:自我实现者的动机是成长性的动机,而不是匮乏性的动机,所以他们不那么需要通过向外界索取来满足需求,这样的特点使他们具有一般人不具有的独立自主性。
7、清新的鉴赏力:时常带着敬畏、惊奇的眼光观察日常的生活,对于一些看似平淡普通的事情会使他们兴奋、惊奇和激动。
8、人际关系:他们的朋友圈比较小,但关系更为深刻,和少数的几个人保持者非常密切的关系。
9、手段和目的:他们常常能够既享受“到达”的乐趣,有能够欣赏“前往”本身的乐趣。
10、幽默感:他们的幽默往往更具有哲理性,主要使笼统地取笑人类的愚蠢、得意忘形或者妄自尊大。
第五篇: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非指导性”教学的特点及原则
1.“非指导性”教学的特点
1)重视构建课堂氛围。罗杰斯认为和谐的人际关系比教学技能、课程计划、视听教具等更加重要,他要求促进者创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积极的心理状态,创造学生乐于学习的气氛,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身心愉快。
2)强调情感因素。“非指导性教学”重视情感因素,要求促进者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平等交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使教学进入学生的情感世界。
3)重视学生的潜能。学生有发展的潜能和内趋力,有思考和自学能力,促进者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潜能的发挥提供自由和帮助。
4)教学应围绕个人目标和小组目标进行。学生个人选择的学习方向不同,提出的问题也不相同,但通过讨论可以统一起来,形成小组成员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从而确定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就是围绕这些目标开展的[2]。
5)促进者的工作应不断变化。在教学初期,促进者主要是接受和理解学生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然后促进者自由地参加小组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澄清学生的思想,必要时可以对学生进行讲授,但不是以先知者的身份担负指导学生学习的任务。
1969年,罗杰斯在其《学习的自由》一书中系统阐述了他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即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
对于学习理论,罗杰斯强调意义学习。
罗杰斯把这种教学方法称为“非指导性教学”。“非指导性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创造出一种良好的学习情境,无论是在学习活动的准备阶段,或是进行阶段,还是结束阶段,学生都是主体,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另一个自我。为此,罗杰斯对教师提出了四个条件:“第一,有信任感:充分相信学生的潜能;第二,诚实:表里如一,真诚待人;第三,尊重他人:重视学生的经验、情感和意见;第四,同情心: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给学生非条件的积极关注”。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特点:
(1)教师对自己要有足够的安全感和自信,也要能充分的相信学生,相信他们的自为、自律、向上和成长的能力;
(2)教师和学生以及其他成员共同对学习进程负责;
(3)促进者提供学习的材料,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如兴趣、基础等)制定学习计划;
(4)教师要带头学习,以形成一种具有促进学习作用的氛围;
(5)教学的关注点主要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上而不是教学内容上;
(6)学习的程度和价值首先由学习者自己评价,教师的评价只是一个不同的参考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