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实验学校情况汇报
组建华罗庚实验学校,易地新建新校园是金坛市委、市政府积极实施“科教兴市”发展战略,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工程,顺应教育改革需要而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我市致力打造教育品牌,提升办学品位的创新之举。XX年8月,华罗庚实验学校由华罗庚实验初中与底蕴深厚的百年老校原金坛市实验小学强强合作组建而成。
现将组建后学校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学校现状:
学校现占地面积130亩,现有建筑面积达4万多平方米。四幢教学楼与东区体育馆、科技综合楼既古朴典雅,又浑然一体。校园内,树木四季常绿,绿草如茵,花卉飘香,错落有致。徜徉在校园中,处处整洁如新,使人赏心悦目。整个校园,既洋溢着浓浓的现代气息,又焕发着盎然的生机和蓬勃向上的活力。清华大学教授、华老的女儿华苏参观了校园后夸奖说:“你们的校园是全国最美的校园之一。”建校初,学校有63个教学班,2964名学生,198名教职工,现在学校已发展为有班级83个(小学52,中学31),学生4446名,教职工261名。
二、工作回顾
作为华老的母校,我们的办学目标是:常州一流,省内知名,人民满意。我们的工作的指导思想、策略和思路是:弘扬一条主线----“华罗庚精神”;做到两个坚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培养个性特长”的办学思想;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立校”的管理理念;发扬三种精神——领导的“甘为公仆,服务师生”精神、教师的“享受教育,追求卓越”的奉献精神、学生的“立志拼搏,全面发展”的求学精神;强化四种意识——育人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管理意识。要做到上述四个方面,最关键的是在于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有了好教师就有了好学校和好学生,故尔我们主要的工作都是围绕这一核心展开的:
(1)狠抓师德建设。以弘扬华老精神,我们要求教师做到为人师表讲奉献,立足岗位干事业,要想干、会干、干成事业,要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继承与创新、眼前与长远的关系;做有德、有识、有为、有责之人,要求全体教师树立崇高师表形象,严格遵守市局师德“八不准”规定;目前为止,在师德师风上,我们学校做到了零举报。
(2)狠抓能力提升。优秀学生呼唤优秀教师,高教学质量呼唤高素质教师,为了帮教师树立新型教育观、人才观,明确当前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新要求。学校不仅通过业务考核、民意测验等手段,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还重视抓紧、抓细、抓实教研组和年级组的日常工作,组织开展经常性的听课、评课、示范课、研究课活动和送课下乡等校际交流。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来拓宽教师培训的思路,激发教师的荣誉感、幸福感和进取心。我校还充分发挥名教师集中的优势,主动为青年教师“牵线搭桥”,以师带徒的形式提高年轻教师的教学水平。
(3)狠抓教育科研。要求领导带头,服务老师,坚持以教科研为先导,以动态管理为把手,各项课题研究已逐步走向了科学化、系列化、规范化。主课题《实施促进式教学,构建双赢课堂的研究》已被立项为江苏省重点课题。另有一项中央电教馆立项课题,四项省学会课题。学校干部带头主持课题研究,各教研组主动承担课题研究,每位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现已形成了“以教带研,以研促教,教研成风”的局面,促进了师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4)狠抓整体提高。学校千方百计创造条件成就教师,鼓励教师不断学习,更新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坚持每周四、五两天开设校级公开课活动,还创设时机,欢迎学生家长来校听课,并让教师结合课例做好个案分析与反思,在实践中提高整体素质。在教师分工上,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和知人善任的原则,充分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使教师个人特长得到展示。为及早形成贯穿教育全过程的动态式的多元评估和科学鉴定的激励机制,出台了“关于学校内部管理分配实施方案”等制度,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校的和谐发展。
因为措施得力,学校师资雄厚。261名教职工中,有江苏省特级教师2人,常州市特级教师后备人才2人,常州市学科带头人32人、常州市青年骨干教师39人。获全国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华杯赛”金牌教练等国家荣誉20人,获江苏省级教学基本功大奖赛、江苏省德育工作先进个人等省级荣誉21人,每年教师发表论文百余篇。在各类竞赛中,师生屡屡获奖。学校开办以来,社会各界都给予了高度评价。
另外,我们还狠抓了均衡化发展。校内:分班均衡;师资搭配均衡。校外,由我校牵头,带动片均衡化建设,不定期召开校长沙龙会,共同交流学校情况,取长被短,共同发展;资料共享,凡我们有的教学及考试资料,只要兄弟学校有需要,我们全部提供。送教下乡,每学期,我们都要派出最优秀的教师送课给兄弟学校。
同时,我们还狠抓了特色建设。
三、学校取得的荣誉
学校连续被评为全国群体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先进少年军校、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江苏省心理教育实验学校、江苏省少年数学奥林匹克培训基地、江苏省示范家长学校和家庭教育先进集体、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文明学校、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爱国卫生单位、江苏省平安创建先进集体、常州市绿化达标单位、常州市德育工作先进学校、常州市学习型先进集体、常州市课程改革先进学校和金坛市名学校等。
四、“华杯赛”准备情况:
我市将承办“华罗庚诞辰100周年”及第15届全国“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以下简称“华杯赛”)总决赛工作。本届“华杯赛”总决赛在金坛举行,对全市人民来说,是一大喜事、一大盛事。对在金坛普及数学知识,推动金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将起重要作用。同时,也是金坛走向全国,全国了解金坛的极好契机。为此,我校高度重视,立足高远,以最大的努力、最大的决心来筹备本次活动,成立了以校长吕水庚为组长、副校长张和忠、孟国伟为副组长的第15届全国“华杯赛”培训领导小组,成员由曹开华、王建平、赵建华、李逸组成,下设办公室,由曹开华任主任。先后召开多次全体成员会议讨论、制定培训方案,落实具体措施,争取培训经费保障,力求在大赛中再创辉煌。
五、今后工作打算
1.安全是保障,我们将进一步做好师生及校园的安全工作。
2.质量是生命,我们将进一步把好质量关,在中考和小升初考试中再创辉煌,做到让领导放心,力争让家长满意。
3.特色是名片,我们将进一步打造双赢课堂,做到既减负又增效,走高效率轻负担之路,让学生当学习上的“司机”不做学习上的“乘客”。
4.活动是载体,精心策画好我校承担的第十五届华杯赛有关活动,搞好华老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
5.规划是蓝图,制定好学校下一下三年主动发展规划。
6.愿景是力量,今后,仍将坚持传承与创新的结合,建设精神的乐园;坚持以人为本与科学管理的结合,营造制度文化;坚持传统与现代的结合,营造书香文体;坚持“国本”与“校本”的结合,建设课程文化。同时,我们还将进一步打造“细节”文化,倡导大家用心做事,做好小事。
六、请市政府帮助解决的问题
(一)校园西侧地段情况:
按我校校园建设规划,西侧地段拟建学生宿舍区。由于拆迁原因一直未能实现。现地段内有二住户和改制后的原棉麻负责人占住原办公楼办公经营。原金坛房屋拆迁总公司对二住户做过拆迁动员工作未果,就一直搁置至今。原棉麻公司因政府答应划拨土地问题未解决,经邓行副市长协调搬到原土产公司办公楼办公。原棉麻公司大楼一直未交给学校,2010年下半年吴连成又将房屋租给别人,并多次与学校发生纠纷。
如果以上事情不解决,可能会存在以下问题:
1.学校规划建设的完整性得不到落实。
2.时间拖长了,几任校长以后,后继者情况不清楚,原棉麻公司的大楼,学校无法得到,原先支付拆迁费400万元又不可能要回头,大楼最终成为吴连成的!
3.学校安全问题:学校为拓展学生活动场地已多次与
对方发生纠纷;围墙未能建好,经营者可自由出入校园,隐患难除。
(二)学校经费问题
学校尚需更新和添置大量图书,经费缺额较大。
实行绩效工资后,因为班级人数多,教师心理压力大,请市政府考虑增加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底数。
总之,我们坚信:在上级领导的悉心关怀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学校一定能抓住机遇,开拓创新,坚定不移地走素质教育之路,绘现代教育蓝图,以一流的设施、一流的管理、一流的师资、一流的质量和一流的特色,与时俱进,努力打造“常州一流,全省知名”的现代化生态校园,为金坛的教育争光添彩!
第二篇:光明实验学校汇报材料
南光明实验校车安全检查汇报材料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开学初,我校董事会召开了专项工作会议,成立了接送工作领导小组,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先后召开校委会、行政会、班主任会,加强对全体学生交通安全的教育,进一步提高师生的交通安全意识,特别是乘坐校车的学生,并且要求告知家长乘坐校车的要求。
我校还利用升国旗仪式、板报、主题班会等,就校车接送问题,对全体师生进行再教育,广泛宣传,深入教育,确实提高认识。
二、细心安排,严格要求。
全校26个教学班
1360
名学生,其中53名学生家长接送,1名走读。全校共有
1317
名学生乘坐安接宝公司标准化校车,共41个车次。每辆车都安排负责任的老师接送,严格按国家各项要求去做,要求接送老师监督司机安全行车,不得超速,并严禁超载。要求老师认真如实填写行车日志。并在每大周按时召开接送工作专题会议,三令五申工作纪律,确保学生接送安全。
三、加强教育,完善制度。
我们不仅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而且下发《告家长书》,使广大家长提高法制安全意识,使全社会都来关注学校学生安全,接受教育,养成良好的交通安全习惯。
学校进一步完善学生交通安全教育长效机制,制定了《光明校车安全检查制度》,定期检查。发现问题,立即与有关部门联系,进行整改,以防患于未然。
以上是我校的接送工作,以后,我们将更进一步加大此项工作力度,不断完善方法措施,做到万无一失。确保学生安全,社会和谐。
光明实验学校 2016年10月25日
第三篇:东北育才实验学校汇报材料
传承育才精神 创建实验特色 努力打造老百姓家门口的名校
东北育才实验学校
——辽宁省基础教育强区暨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材料
建设教育强区活动开展以来,我校牢固树立“以评促建,精益求精”的思想,将创强工作与学校中心工作和五年行动计划密切结合,严格规范办学,不断减轻师生负担,在“建强”过程中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学校长期发展的实践之路,不断努力打造老百姓家门口的名校。
一、学校概况
东北育才实验学校是在国家建设“沈阳经济区”大背景下,响应辽宁省委、省政府“沈抚同城”战略,在沈阳、抚顺两市的大力支持下,由东北育才学校于2008年创办的一所优才教育实验学校,是沈抚新城“大教育”战略的重要实施者、示范者,是东北育才学校优才教育理论的创新和实践的重要载体。
目前,学校小学、初中部共64个授课班,学生人数2259人,任课教师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达到100%,其中研究生33人。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教育专家、特级教师、东北育才教育集团总校校长兼党委书记任东北育才实验学校管委会主任;特级教师、东北育才教育集团总校副校长任东北育才 实验学校校长兼党总支书记;多名辽沈教育名家长期驻校,深入一线督导;大批育才本部经验丰富、业务一流的优秀干部教师承担学校一线管理、教育和教学任务,更有多名育才本部把关教师长期兼课、指导;在专家和名师带领下,事业心强、亲和力好、精力充沛、理念新颖的年轻教师队伍迅速茁壮成长,深受学生喜爱。
学校具有区域领先的硬件设施。学校共占地278亩,建筑面积9.35万平方米,绿化总面积达到7万平方米,另设有大型生态园一个;各类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一应俱全,设有标准的田径场、各类球场和综合体育馆;综合实践基地、图书馆、阅览室、信息艺术中心、国际交流中心和报告厅,选修课教学楼内设25个专业教室和名师工作室,为全校各学段学生服务;主要教育教学场所由封闭式连廊沟通,确保各天气和气候条件下学生正常学习生活。
二、学校创建工作情况
“建强”工作开展以来,我校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关怀下,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秉承“传承育才精神、创建实验特色”的办学目标,以促进沈抚新城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为方向,紧紧抓住建设教育强区活动这一契机,加强管理,重在落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学校进一步完善了《学校制度管理汇编》《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汇编》《后勤管理制度汇编》等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 和奖惩办法,并狠抓制度落实。同时,分别与各学部部署好教学德育质量管理目标,做到了各项工作有落实,人人有责任,日日有检查,周周有反馈,学校教学、管理工作更深层次地步入了规范化,科学化轨道。
2.科学决策,高效运行。
“建强”工作开展后,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学习讨论活动相关文件,部署创强工作,细化责任分工,下发了“创强”目标责任分解表,形成定期汇报、定期总结、定期跟踪督办制度,学校全体教职工在创名校、建强区过程中,齐心协力,干劲十足,充分发挥各自所长,在创强工作过程中群策群力,各项工作及时完成,效果显著。
三、学校创建工作成果和经验
1.加大硬件设施投入力度,创建一流环境。
在前期投入的基础上,学校利用寒暑假期间,在全校范围内对所有硬件设施进行了重新维护,扩建了学校卫生保健室,增建了选修课专业教室,对教室墙面重新粉刷,对校园路面等进行了维修,检修了供热管道。2013年冬天,随着强降温天气的影响,学校领导决定提前半个月供暖,为师生营造了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
2.丰富课程类型设置,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小学部加强以优才教育寄宿制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建设,构建英语特色、科技特色和艺术特色课程,实现学生多元发展、全面成长,为培养领袖素质的人才打好基础。开设、完 善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探究型课程和自主体验型课程。将德育活动、学科实践活动等纳入课程之中。通过拓展型课程的模块化推进疏通其他三类课程间的内在关联。管乐队、舞蹈队、合唱队使孩子的艺术潜质得以开发;阅读、书法校本课程给学生打下良好的人文素养;跆拳道、轮滑、篮球、乒乓球、拉丁舞、街舞、儿童舞蹈、国画、水彩、软陶、素描、科技、主持表演、围棋等19个门类,38个授课班级的兴趣选修课使学生在全面和谐发展基础上个性得到张扬,潜能得到挖掘。学校定期举办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开发了学生的艺术智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领袖素质、合作精神、公平竞争意识和审美能力。
初中部坚持单科引导,能力迁移:开设英语、数学兴趣课程,通过能力迁移,牵动各学科快速提升,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和特殊的提高;坚持开发潜能,超越常态:以整体优化为原则,从多元能力入手,充分开发学生大脑潜能,使其得到超越常态的发展;尊重个性,多元发展:强化艺体修养,开设30余门校本选修课程,建立学生社团,着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搭建教师成长平台,打造学术型专家型精英团队。高水平的教学教育活动离不开一支高水平的教职工队伍。建校几年来,学校围绕创名校,出名师,助成功,共发展的目标,以老带新,以强带弱,高度重视教职工的综合素 质能力提升。以业务培训为抓手,请进来,走出去,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培训累计达二百余人次;以开展教师岗位大练兵等特色活动为契机,先后到沈阳等市优秀学校听名师授课,交流心得;围绕科研课题,先后举办了优秀教师示范课、骨干教师研讨课、青年教师汇报课等活动,尤其是名师工程的创新实施,进一步发挥了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形成了老年教师不停步,青年教师迈大步的良好氛围,促进教师向科研型、专家型教师迈进。2008年至今,有多名教师获评青年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数十篇论文在市级以上刊物上发表,专题教育课题顺利结题,科研课题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4.加强理论实践创新,服务教育教学活动。
理论创新无止境,教学实践也无止境。几年来,学校以科研理论创新为抓手,着力打造优质课程、特色课程,营造创新性课堂氛围,逐步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模式。国本课程、校本课程和兴趣课程等课程设置特色鲜明,成绩显著,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升。教师们更是将科研成果推广应用到教学实践当中,课堂氛围热烈欢快,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爱上学习。总体来说,学校学术氛围日益浓厚,教研教改成绩斐然,逐步形成了以科研带教研、以教研促教改、以教改促教学的教科研风气。教育模式由“经验型”转向“科研型”,教师由“教书匠”转向“学者型”,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5.以人为本,探索寄宿制学校管理模式。
学校针对寄宿特点实行全方位的人文管理、全天候的精细服务。学生食堂为A级卫生单位,除正餐外,还提供间食、水果,由专业营养师科学配餐;学生寝室由学校自主供暖和热水,各层设有浴室,每天通风、定期消毒;配备驻校医生和专业救护车;实行科学的作息,确保体育运动和充足的睡眠时间,在小学配备专业生活教师负责孩子起居,保证学生身体健康;安保人员和设备24小时执勤。学校注重家校合作、亲子沟通。通过家长委员会、校长接待日、校园开放日、校报、教师博客等形式邀请家长参与学校民主管理,通过节日感恩、心灵日记、角色换位等形式增进寄宿学生亲子交流和家庭观念。
建校五年来,东北育才实验学校取得了突出的办学成果,学生家长、社会对学校的满意率和美誉度大幅提升。初中毕业生超过1/3直升集团高中,参加中考学生成绩稳居沈阳市前列,小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处于沈阳市领先;多名教师获评市区骨干教师和先进工作者,获得省市各级教科研课题、论文和公开课一等奖;学生积极参与教科文组织、环境规划署等国际组织活动并获奖,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屡获大奖,学生多次受邀参加辽宁省电视台青少春晚;《光明日报》高度赞扬学校重视学生全面发展,满足更多学生家门口上名校的需求,《华商晨报》、《辽沈晚报》、《抚顺日报》、辽宁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对我校特色活动和演出给予报道,东北 新闻网专稿报道学校的建立发展是沈抚两市落实同城化战略的一项重要成果。
四、存在问题
1.学校专业教室需进一步完备,学校基础档案建设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
2.教师专业发展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结构需要进一步改善。
五、解决措施
1.在上级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进一步完善专业教室设施配置,以“建强”活动为契机,加大学校档案建设管理工作力度。
2.请进来,走出去,扎实开展好教职工队伍培训工作,做好师德师风日常教育活动,进一步推进教师队伍水平内涵式发展。利用体制优势在文化、年龄、学科等方面引进优秀师资。
我校将以创强工作为契机,再接再厉,坚持创强工作与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相结合,坚持规范办学、减轻负担与提高效率相结合,解放思想,锐意进取,不断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为沈抚新城教育先行,为区域教育均衡和教育公平做出应有贡献!
第四篇: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汇报材料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汇报材料
佛山市顺德区勒流江义小学
21世纪是知识化、信息化、现代化的世纪,教育面临的新任务、新压力、新挑战、新机遇将是前所未有的。如何把握好学校发展前进的航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创建21世纪现代教育的新模式,这就需要我们更新教育的理念,转变学校的管理,创新教学的方法,改进教学的手段。落实三个代表的精神,以先进文化发展为方向,坚持素质教育的核心,实行优质教育、特色教育、人文教育、科研促教,把江义小学办成跟上社会前进步伐的现代化学校,这是我们江义小学全体师生的追求。通过多年的打拼,我们在创建现代教育技术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特简要汇报如下:
一、树立现代教育技术的先进理念。
以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打好小学教育坚实基础的总的育人目标为方向,培养“爱祖国
爱人民
爱科学
爱劳动”、“心灵美
语言美
仪表美
行为美”、“自强
自主
自律
自爱”、“有理想
有道德
有文化
有纪律”的品德高尚的学生。培养具有科学的学习精神、科学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具有坚实基础、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聪明活泼、自主发展的学生。培养体魄强健、初具技能、追求艺术、个性鲜明、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学生。
通过营造勤奋、灵活、谦逊、进取的学风,业精、技专、慈爱、严谨的教风,博学弘文、强身健体的校风,以抓成功心理,促自主发展为方向,深化教育科研,实现适应社会、人人成才的成功教育。
提出“依托教育科研平台,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打造艺术教育特色,培养适应社会人才”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先进理念,为我校现代化教育进行定位。
二、打造一支现代教育先进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这支队伍不但体现在高学历上,更重要的是要以“三个代表”的精神、以超前的观念,明确引领文化科技前进方向的重任。具有创新意识,掌握现代教育的科学技术,掌握现代教育的科学方法,掌握现代教学的科研能力。具备现代教育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成为现代教育的强者。
一是抓好教师的学历层次提高。虽然我校教师的学历达标率已是100%,但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我们就高起点、高要求、有计划地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要求每个教师都制定学习计划、进修计划,在原有基础上向更高层次发展。通过几年的努力,我校大专、本科率毕业以上的由原来2000年的45%提高到现在的95%,其中本科率由3%提高到12.5%。
二是抓教学研究,抓教学理念,抓教学理论的学习总结。从教学的原则、方法、规律到教材的要求、内涵、发展变化以及纵横联系、“双基培训”、综合素质与个性特长的培养等,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以及驾驭课堂的能力。并以级科组为重点,每学期人人都上公开课,进行述课、评课,在教学经验方面施行以老带新,在电化促教方面施行以青促老,在教学实践中总结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方法,互相观摩学习交流提高。在教学交流活动中我们营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激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参与教育科研,制订教研专题,提高业务能力。
三是抓教研交流。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型的教研活动,开阔视野,吸取先进经验,比如到佛山九小、大良西山小学、大良实验学校、容桂瑞英小学等听专家讲学,请区教研室的教研员到校指导,与杏坛、伦教等有关兄弟学校交流,承担勒流镇的教研试验课等,学校多形式多渠道地为教师教育、教学、教研创设最有利的条件。
四是抓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为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跟上现代科技发展的需要,学校有重点地强化教师信息技术的训练,把电教手段教学作为教师的基本技能之一进行岗前培训,把能否运用电教手段教学作为学校教师优质课的评价标准。组织教师全员参与学习计算机知识、参加初级、中级的计算机培训,并已取得初级过关率100%,中级过关率达88%,高级计算机技能培训正在进行中。我们还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学习电教教学课件的制作、电教平台的操作、使用方法,进行网络信息技术的专项培训,使教师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
此外,学校还通过组织优秀教学骨干参与教学科研、学习教学理论、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总结教学经验等措施,走出去、请进来,启动名师工程等共培养了市、区、镇级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16人,占教师人数的35%。
三、采取倾斜政策,加强现代教育的硬件建设。
从江义小学新校的规划建设开始,学校领导班子就以超前的意识,高规格、高档次按现代化教育的要求提出学校的建设蓝图,争取村委、政府各界热心人士的大力支持,兴建了占地面积48亩,生均占地面积34.8平方米,建筑面积16860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18平方米,均超过省一级学校的标准要求的现代化新校。学校现有功能室场分别是:图书室1个,电子阅览室1个,自然实验室1个,仪器室1个、电脑室2个、语音室1个、美术室1个、音乐室1个、风雨活动室(礼堂)1个、体育训练馆1个、队部室1个、科技劳作室1个、软件制作室1个、舞蹈室1个、多媒体电教室2个、网络主控室1个等。课室与教辅室之比超过1:0.8,常规教学仪器均超过省一类标准要求。为加快信息化进程,2003年至2004年,镇、村两级共投入200多万元建设校园网,建了18个电教平台,1个电脑室和1个学生电子阅览室,并为每个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2005~2006年又增建了6个电教平台,现在按24个教学班的规模配置电教平台。现正计划申请投标新建一个跟上现代化教育进程的电脑室。
以上这些设施设备的硬件建设,的确为我校的教育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通过科研兴教,科研兴校去全面落实现代化的管理。
我们以《在增强成功体验中,促进小学生自主发展的行动研究》课题研究为龙头,带动全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在构建教育科研平台过程中,我们按《学校德育对策研究》《学科教学对策研究》《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对策研究》《学校管理对策研究》等几大方面进行专题性的研究。每个专题组做到机构健全,分工明确,研究内容具体,按计划、分阶段地推进研究。廖伟明校长是课题组的主持人和策划者,带头搞科研;曹富信副校长亲抓课题教研工作的落实,对各课题组进行督导,负责课题的档案资料管理;各中层干部分担各专题的组长,落实学校各阶段的教研任务,组织开展各项专题教研活动。我校教师依照课题实施方案规划,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从点滴开始积累教研素材,在教研活动中,交流教改经验,在教研总结中,不断提高教研水平。
顺利完成了《在增强成功体验中,促进小学生自主发展的行动研究》教育科研课题的结题工作后,在全面总结“十五”规划的教育科研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深化拓展课题成果,成功地申报了“十一·五”规划《通过目标评价,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和谐发展》的课题,已经区级科研办、教研室批准立项,现已按计划全力推进该课题研究。
《德育目标评价实验可行性研究》经广东省教育厅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正式列入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为:TJW07002,粤教科规办函[2007]4号)。
五、发挥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优势,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自我校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以来,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增大了教学的信息量,提高课堂效率。教师通过网络环境进行教学改革实验,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指导学生学习,建立多媒体课件库,为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使教师在落实新课标的课程改革中。学校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为教师在网上交流学习提供了提高课堂效率的平台。特别数学科组根据教学实际应用上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研讨活动,并定期开展制作多媒体课件的相关软件应用学习培训,不断提高教师自身水平。其次,在信息技术课中,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当作学生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讨论,解决问题和构建知识的认知工具,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能力和目的。在课堂教学中,强调更多的是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协作学习。让学生开展评价活动,参与自评与组评相结合,评出优秀的学习小组,不仅掌握一定运用信息技术能力,也学会了进行协同学习,与他人交流,共享信息,并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加大参与程度。最后,我校开展了各式各样的信息技术活动及比赛,在活动和比赛中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战技能,例如,电子报及电脑绘画的比赛,编程画图的比赛,学科资料搜集活动等。并对优秀的作品进行颁奖,从而激发了学生创作的热情,使学生“乐学”,“好学”,并提高学生如何灵活运用信息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现代化教学硕果累累。
1、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开展,为我们确立了“依托教育科研平台,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打造艺术教育特色,培养适应社会人才”办学理念
2、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开展,教育科研加快了师资队伍的优化和素质的提高。
3、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开展,完善了学校办学设施。
4、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开展,提高了我校的办学品位。
5、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开展,开展德育目标评价实验,实现了德育工作的创新发展,2003、2004年被评为镇德育先进单位。2005年我校创新地制订了《江义小学德育工作管理规范》,经有关专家评价,该规范使德育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方面带有一定的示范性,得到了省教育厅的认可。2005年5月8日广东省教育厅向我校颁发了“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实验学校”证书。
6、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开展,促进小学生自主发展的课题研究获顺德区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
7、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开展,初步构建了我校“在增强成功体验中,促进小学生自主发展”的教育模式。学校不断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各学科的优秀率、合格率连续几年名列镇的前列。
8、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开展,打造了我校的艺术教育特色。校园文化建设跨上了新的台阶,学校的美化、绿化和净化创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2003年被评为区、镇的“绿色学校”。艺术教育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2003年被评为“全国先进艺教集体”和“第五届粤港澳少年儿童美术书法大赛集体特等奖”;2003、2004、2005、2006、2007年分别获镇中小学生文艺汇演一等奖和二等奖;2003、2004、2005、2006年分别获镇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一名或第二名;2005年勒流镇英语手抄报比赛获特等奖3名;获镇英语剧汇演一等奖;获全国小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2名,二等奖6名;获镇环保杯大赛二等奖1名。
9、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开展,促进了学校领导和教师教研水平的提高。廖伟明校长多年来被评为镇优秀校长,2004年荣获佛山市先进教育工作者、顺德区优秀校长的光荣称号。他所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以人为本,民主治校》、《推进集约办学,实现五个转变》、《发挥人才资源优势,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分别在《教师报》和《新世纪教育论坛》上发表。教师的教育教学论文层出不穷,分别在《教师报》、《顺德教育》上发表,一批优秀论文获全国“德才杯”优秀教学论文一等奖。我们收集了各专题组的论文,编印了《在增强成功体验中,促进小学生自主发展》的专题论文集。专题论文集是学校教育教学科研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我校开展教育科研的最好案例,最好的素材。
10、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开展,为我们塑造出品牌学校的发展蓝图。2005年6月6日、7日我校又顺利通过了国际ISO9001-2000的质量审核认证,使我校“以人为本,科学管理,依法治教,民主治校”的管理体制得到切实执行。这是我校现代教育走向国际社会迈出的一大步。
综上所述,我校在打造现代教育技术强校的过程中,成绩是应该肯定的。我校计划在“十一五”期间教学改革方面要紧紧把握现代教育的契机,大力发展优质教育,扎实推进科研兴校、科研促教,落实广东省教育厅交给我们的“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研究实验”的任务,努力深化新课标改革,抓好学校“五·三·一·一”工程目标评价实验,继续花大气力落实校本教研,继续抓好教师素质的提高。特别在推进信息技术方面,拟申报“信息技术与特色教育的相互促进作用的研究”,要在信息技术方面多出成果、多出人才,更希望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有关专家多多指导。
2007年9月20日
第五篇:滨湖实验学校学雷锋汇报材料
贵池滨湖实验学校开展学习雷锋精神
争当四好少年活动汇报材料
为了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致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60周年贺信》精神,牢牢把握少先队组织属性,切实履行新的历史条件下少先队工作的根本任务,把党中央的关怀和胡锦涛总书记的殷切期望传达到全体少先队员之中,团结、教育、引导广大少先队员自觉按照党的要求健康成长,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在德、智、体、劳、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争当热爱祖国、理想远大的好少年,争当勤奋学习、追求上进的好少年,争当品德优良、团结友爱的好少年,争当体魄强健、活泼开朗的好少年,时刻准备着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智慧和力量。按照局团委的统一部署,结合3月弘扬雷锋精神月,我校团委大队部开展了‚争当四好少年,弘扬雷锋精神 ‛的系列活动。
1、3月5日上午大课间活动时,学校举行了‚争当四好少年,弘扬雷锋精神,‛的启动仪式,葛四清副校长在国旗下宣读了倡议书,引领同学们感受国家领导对少先队、少先队员成长的重视,倡议各班召开‚争当四好少年,弘扬雷锋精神‛的主题班会。
2、3月5日雷锋纪念日,我校各班都召开了‚弘扬雷锋精神,争当四好少年‛的主题班会。通过活动,同学们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了胡锦涛总书记致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60周年贺信精神,了解了‚四个好少年‛的要求,懂得了‚四个好少年‛的具体内涵,理解了争当‚四好少年‛的重要意义;明确了少先队与共青团、中国共产党的特殊关系,从而树立远大理想;通过活动,同学们更深刻地领会了雷锋的钉子精神、艰苦朴素精神、助人为乐精神、奉献精神,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开创全体队员‚争当四好少年‛的校园氛围。
3、3月12日星期一升旗仪式,在庄严的国旗下,吴宏富校长又一次向同学们诠释了雷锋精神及‚四好少年‛的意义和内涵。使同学们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争当‚四个好少年‛与自身成长的密切关系。14、充分利用了学校的宣传阵地。
(1)利用红领巾广播站介绍、宣传好少年的事迹以及雷锋的日记、故事等,让同学们了解这些少年及雷锋的高尚的道德品质。并号召同学生争做‚四好‛少年、雷锋式的好少年,为创建文明和谐校园作出贡献。
(2)在橱窗内制作了‚牢记重托争当‘四好’少年‛、‚雷锋精神 永放光芒‛、‚弘扬雷锋精神 构建和谐校园‛的宣传展板,营造了校园宣传氛围,使同学们时刻牢记‚四好少年‛的要求,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努力奋斗。
(3)各班出刊了一期‚学习雷锋精神 争当四好少年‛的黑板报。板报内容丰富,形式新颖,为班级营造了浓厚的氛围。
5、延伸争当‚四个好少年‛的活动内涵,鼓励学生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庭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遵守社会公德的好公民,融入大自然,做个热爱大自然的好朋友。
通过系列活动,同学们深刻领会了争当‚四好少年‛和弘扬‚雷锋精神‛的深远涵义,进一步明确了自我人生目标,坚定了自身成长信念,同时决心要把争当‚四好少年‛作为自己努力的方向,长大后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多做贡献。
二〇一二年四月十六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