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今年是我第一次带初中毕业班级的语文教学
2012-2013上九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今年是我第一次带初中毕业班级的语文教学,压力不小,但是信心十足。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基本完成了开学初制定的的一些教学任务,学生不断的培养自己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不断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但在这学期几次的考试中,语文成绩一般。总结如下:
一、根据计划,我认真抓了课堂内的效率。
课堂效率尤为重要,本学期努力抓了课堂内的效率,增强课堂内的容量,提高课堂内的训练效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教学内容,后段运用多媒体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布置的作业也较简单,也是分不同的要求,好的要完成得“好、准、快”,中间的要完成得“好、准”,中下的只要完成好就行。
二、在基础知识方面,提倡自学。
毕业班级的学生,自学的能力必须练出来,要依据教师教的方法,以个人完成任务为主,团结协作为辅,在平时的生活中主动积累并逐渐形成习惯。促使他们积极归类知识,在多看多说中掌握。
三、在古诗词的积累方面,狠抓背诵。
除教师在课堂上指导他们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诵外,重要的是督促检查他们灵活运用方法去巧记,注重实效,抓重点,突破难点,对诗词作适当的归类,对一些名句则多角度地训练和思考,在实际的语言中灵活运用。
四、在阅读训练方面。
运用浏览、略读、细研等方法,在多读中整体感悟,快速理解课文。在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后,深入重难点,细细体味,在团结互助协作中多方研讨,尽量让文本成为他们提高语文水平的一个工具,而不是他们一定得记住的死知识。
五、在写作方面。
首先写作需要练笔,每周要按老师的要求完成一至二篇练笔,在多写多练中增长能力。再次,注重总结和归纳,在老师的归纳总结性的习作评讲中得到提高。最后要充分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及时发现他们的长处,顺势引导,在相互模仿中得到提高。
总而言之,在今后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进取,争取取得好成绩。
2011-12-27
2012-2013九年级上学期班主任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的班主任工作。通过一个学期的工作实践,使我深刻体会到,要当好一个合格的班主任的确不容易。在此我对本学期的班主任工作进行一下总结: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严抓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班主任工作可以说是比较琐碎、繁杂的,需要面面具到,我总是不厌其烦、耐心工作,学生每取得一点进步,都是对我的最大安慰,为此付出艰辛,我认为是值得的。严抓学生着装、发型、纪律和劳动卫生等日常行为,亲临指导,力作模范,要求学生比学校规定的时间提前十分钟到位,我首先起到了带头作用。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生们在日常行为规范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
二、认真按时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有疑难、有问题时,能及时处理,平时也经常向有经验的老师讨教经验和方法。我从一开始就十分注意了解学生,明确工作重点。利用好每一节班会课,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我着重抓班风的形成。为了树立良好的班风、学风,从一开始就严格要求学生,并注意通过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例如,我积极发动和指导学生参加学校的比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加强了班里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了班级凝聚力,使班风逐渐形成。
三、重视班干部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影响和带动班级各项工作的开展。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得力肋手,是班级管理的骨干力量,为了让他们发挥主力和辐射作用,我及时对他们的工作责任心和工作热情给予肯定,时时要求他们以身作则,学会塑造自身的班干部形象,从而树立威信。同时,我还认识到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班主任自身素质的提高和管理能力的加强是管理好班级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我十分注意自己素质的提高,经常阅读一些有关班主任工作方面的书籍文章。在我的影响和全体学生的努力下,取得一定的进步。
总之,一学期的班主任工作使我学到了许多,能力也得到了加强。但是,由于本人经验不足,心有余而力不足,有些工作还没有做到位,还做得很不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敬请领导谅解。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希望在下一学期继续努力,搞好教学,抓好班级,争取在中考中获得好的成绩。
2011-12-27
2012-2013上七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学生大多数是十二、三岁的少年,处于人生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他们好奇、热情、活泼、各方面都朝气蓬勃;但自制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大部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很多事都得在老师的督促下才能完成在生活、学习上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对父母和老师仍有很大依赖性。在学习和生活中一碰到具体的困难,则很自然地希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帮助。全班只有几名学生能主动去学习,很少用老师操心。
本学期,我根据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制定了自己的工作计划,平时严格要求自己,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下面就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进行一下总结: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课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作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尽量讲得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认真批改作业, 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四、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
教学中的困惑:在学习过程中,好的学生能积极讨论、发言、学到了很多知识,发展了他们的能力,但也有个别学生,混水摸鱼,什么都没有学到,这样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两极分化日趋严重,今后还应在这方面多下功夫。
2011-12-27
第二篇:7我是班级值日生教学设计
7.我是班级值日生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今天我值日 这种情况怎么办 教学目标
1.知道值日生的职责,学习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2.学习采用讨论、商量、请教的办法解决问题 3.体验做值日生的不易。
教学重难点 体验做值日生的不易 教学准备 教学ppt 教学过程
活动一 今天我值日 1.绘本故事 教材26页
2.讲讲我们班的值日生都做些什么工作。活动二 这种情况怎么办 1.绘本故事,教材27页故事
2.说说自己在工作中都遇到哪些问题。3.讨论:怎样解决遇到的问题。4.小结:经当好值日生真的不太容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羊羊值日 夸夸我班的值日生 教学目标 1.明白怎样做才是合格值日生 2.通过讨论获得合格值日生的要求 3.争做合格值日生,培养服务他人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怎样做个合格值日生 教学准备 教学ppt 教学过程
活动一 羊羊值日
1.绘本故事“羊羊值日”,认真听认真想:你喜欢羊羊吗? 2.怎样才算一名合格的值日生?勇挑重担,不怕脏,不怕累,遇事大家商量,做事公平公正,为全班服好务。活动二 夸夸我班的值日生 1.绘本故事,教材29页。
2.我来夸夸班上值日生。鼓励学生说完整的话。让被夸的同学体验到价值感和成功感,课堂小结。
第三篇:五年级语文《我是猫》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我是猫》教案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日本著名作家夏目漱石先生的代表作《我是猫》中的一个精彩片断。(板书课题)看到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
1.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在课文中画出生字、新词。2.交流自学生字、新词的情况。重点指导:
(1)属于左右结构的生自有哪些?(2)哪些字的字形容相混淆?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理清层次。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想一想:全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讲了什么内容?(引导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理清课文层次。)第一部分:(1、2自然段)写“我”看见厨房没有人,决定抓住机会吃了那块年糕,并由此发现了第一条真理。
第二部分:(3、4自然段)写“我”人不见一个人影,咬了一口年糕不能动时,又发现了第二条真理。
第三部分:(5、6自然段)写“我”为了摆脱那年糕,使出种种伎俩,最终直立起来已经不是猫了,又发现了第三条真理。
第四部分:(7、8自然段)写在人们的嘲笑下“我”无奈地演完一场丑剧。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新词。2.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导入新课。
(可以通过听写等形式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
二、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回忆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默读思考,自主学习。学习要求:
1.默读课文,思考:猫在头吃年糕的时候发现了哪几条真理?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现的?你觉得哪些情景最可笑?为什么? 2.画出相关的语句,并尝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你还有什么不懂得问题?(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读自悟,自主学习。)
四、交流汇报,深入学习。
1.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第二题,梳理猫发现三条真理的过程。
第一条真理:难得的机缘,会使所有动物敢于干出他们并非情愿的事来。
(这条真理是在猫看见年糕时发现的,它当时的心理活动是:若想吃,趁此刻,如果坐失良机,只好胡混光阴,直到明年也不知道年糕是什么滋味。)第二条真理:所有的动物,都能直觉地预测吉凶祸福。
(这条真理是在猫吃年糕的时候发现的,它当时的心理活动是:还不快吃!假如有人来才好呢!)第三条真理:临危之际,平时做不到的事这时也能做到。
(这条真理是猫在拔年糕时发现的,它当时的心理活动是:最重要的是忍耐,便左右爪交替着伸缩。唉,这太麻烦,干脆双爪一起来
第四篇:《我要的是葫芦》语文教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语文教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语文教学设计1
我上小学时就有这篇课文了,也就是至少前就存在了(我20xx年小学毕业)。为什么她的生命力如此强盛,重编教材都要把她保留下来。她到底有什么样的教育含义以至于打动了大家的心。我读了几遍,并没有觉出什么高深的含义来。那个读书人只要葫芦不管葫芦叶生命的作法是错误的。小孩子们都知道没有葫芦叶也就没有葫芦的道理,都觉得这是一个很低级的错误。这篇课文是不是太幼稚了呢?
况且,当我第二次和学生一块学习这篇课文时,还是一头雾水,不懂这个寓言的寓意,第二课时,我们进入了课文评价阶段,你认为这个种葫芦的人做得对不对,为什么?学生意见自然一致,“不对,没有叶子葫芦就死了。”我觉得课文似乎已经不用再进行下去了,我没什么可引导的了。我就讲了一些生物知识:我们来总结一下植物生长的规律:发芽、长叶、开花、结果。为什么不是最后才结果呢?你认为叶子对植物来说有什么作用?叶子对于树木相当于人类身上的哪一种器官呢?是像树木的眼睛、还是耳朵、还是嘴巴?叶子是用来吸收阳光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所以就像是植物的鼻子和嘴巴一样,(当然,植物的根系也是嘴巴的功能)你想想,若果没有这些鼻子和嘴巴,植物还能生长吗?植物一旦不能生长,植物上的果实更没法存活了。植物虽然能在冬天寒冷的时候不用叶子,但是她却不能一年或几年不用叶子,那样的话,她会饿死的。所以说,叶子跟果实是有关系的。葫芦叶跟葫芦也有很大的关系。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事物也是存在紧密联系的。比如说,我们每个学生都想要双百分,想要高分数,但是你却从没想过要上课认真听讲、没想过认真完成作业、完成老师的要求,你没有认识到这些事情跟你想要的高分数的紧密联系,如果你做不好认真听讲和做作业,你就不会考高分数。就好像你不治葫芦叶上的蚜虫就得不到葫芦一样。这时候,李佳辉开始说他的盼头了:我爸爸说如果这次考试能考95分,就给我买一百多元的遥控飞机,姑姑还给我美好几百元的东西呢!简直就是洋洋得意!我马上结合他的表现说事:但是,李佳辉,你看你现在的表现,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学习,你觉得这样做能考到高分数吗?他也承认了自己的错误。看来我的引导还是很有针对性的。我真会胡拉乱扯。
《我要的是葫芦》语文教学设计2
《我要的是葫芦》是一篇寓言,讲一个种葫芦的人十分喜爱小葫芦,但葫芦叶上生虫了,他认为叶子上的虫子和他要的葫芦没有关系。结果小葫芦掉光了。这则寓言说明,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我们要正确全面地看问题。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用实物“葫芦”让学生感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利用课文形象的插图,让学生观察、说话,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观察听说能力。从而让学生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感受植物生命的繁衍不息。
其一,抓重点段,引导学生带着中心问题:“长得那么好的葫芦,为什么会变黄、落了呢?”质疑,使学生产生强烈求知欲。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种葫芦人和邻居的不同态度,最后,让学生在理解文本,感悟语言的基础上懂得植物的生长需要各环节的联系。
其二,抓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通过评读、个人读、分角色读、齐读、赛读、范读等不同方式的阅读,比较句子中的不同语气,从多个角度引导孩子体会种葫芦人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词句。
其三,利用多媒体投影仪,播放课文插图,让学生在观察中走进课文情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小葫芦的可爱,学生发自内心地对小葫芦产生喜爱之情,朗读时自然地加入了自己的真实情感,为后文与邻居的对话情感打好铺垫。
课堂的整体气氛及效果都还不错,对语言点的落实及把握也能够落实到位。由此课我得出阅读教学应立足于培养孩子阅读文章的兴趣,引导孩子品味语言,积累语言,发展语言,从而达到自能读书的目的。
《我要的是葫芦》语文教学设计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葫、芦”等11个生字,会写“棵、盯、治、怪”4个左窄右宽的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葫芦的样子,体会种葫芦人对小葫芦的喜爱之情。
3.学习课文第一、四自然段,思考葫芦的变化,初步体会植物生长过程中枝、叶、果实等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一、观赏葫芦,引入新课
1.出示葫芦图片或实物:板书“葫芦”,念好轻声。
2.了解葫芦自古以来的功用、葫芦文化。
(课件出示相关葫芦制品、葫芦工艺品图片。)
3.教师范读课文,请学生猜故事名字。
4.教师补充板书课题,学生读好课题。
设计意图:
通过初步了解葫芦,感受人们对葫芦的喜爱。
二、初读正音,整体感知
1.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争取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
2.动笔圈圈本课生字,同桌合作互读,归类识字。
3.教师和学生合作串读课文,相机正音,反馈评价。
随文识字:“藤”是后鼻音,借助插图,了解藤的特点,由“葫芦藤”拓展生活中常见的丝瓜藤、南瓜藤等帮助识记汉字。“哇、蚜、盯、慢”都是左形右声的生字,可以在初读中随文识记。
三、图文对照,梳理因果
1.学习第一自然段第一至三句。
(1)学习课文第一句: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
思考:句子中“一棵葫芦”和课题中的“葫芦”意思一样吗?
(2)结合观察第一幅插图,联系上下文,明白“一棵葫芦”是包含:葫芦藤、葫芦叶、葫芦花、小葫芦。
(3)感受葫芦的生长顺序:
①思考:这棵葫芦长得怎么样呢?
动笔画出短语:(细长)的葫芦藤、(雪白)的小花、(可爱)的小葫芦。
②用“△”标出一连串的动词。
③利用查字典,选义项的方式,理解“谢”在文中的意思。
(教师相机板书:种了葫芦;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小花;挂了小葫芦。)
(4)指导朗读,规范学生语言。
①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读出对葫芦的喜爱之情。
②借助以下关键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自己的种植经验,尝试有序表达。
出示词语:种了、长满了、开出了、花谢以后、挂了。
设计意图:
探究葫芦所代表的意思不同,帮助学生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通过学习“细长的葫芦藤”等短语,积累语言,初步感受课文把内容写得清楚、具体的方法。
2.学习第一自然段第四至五句,感受种葫芦人对葫芦的喜爱之情。
(1)指导有感情朗读句子: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体会种葫芦人对小葫芦的喜爱、满意之情。
(2)关注种葫芦人的行为,抓住关键词“每天、看几次”,指导重音朗读,体会种葫芦人内心的喜爱与渴望。
3.学习第四自然段。
(1)导语:可是,没过几天,原本长得这么好的葫芦却有了很大的变化,这棵葫芦怎么了?
(2)自由读,同桌交流。
(3)比较发现,感受表达的生动。
出示句子:
小葫芦变黄了,都落了。
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都落了。
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4)指导重音朗读,抓住“更、慢慢地、一个一个”,感受蚜虫、叶子、小葫芦三者之间的联系。
设计意图:
体会用词的准确性,理解小葫芦逐步变化、逐步掉落的过程。
四、书写指导,练习写字
学写汉字“棵、盯、治、怪”。
(1)学生看范字,归纳“左窄右宽”的结构特点。
(2)教师提醒“棵、怪”中的穿插笔画位置。
(3)学生书写、组词。
(4)反馈交流。
五、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11个生字,会写“谢、想、言、邻”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对比插图,联系上下文,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
1.创设情境,玩葫芦游戏。
(1)填上合适的词语。
(2)选择几个自己喜欢的词语,说几句话。
2.复习第一、四自然段。思考课后题:种葫芦的人想要葫芦,为什么最后却一个也没得到?
设计意图:
在教学中,不能孤立地教学生字,让学生机械识记生字是很吃力的。这个环节既可以穿插在读词语和说短语的过程中,还可以拓展到具体语境中去,这样既能理解,又帮助学生运用。
二、着眼“葫芦”,探究联系。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请学生思考:那个人看到叶子上的蚜虫,心里怎么想?
指导朗读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感叹句可以反映出他对蚜虫不屑一顾的态度。
(2)请学生观察插图中人物的神情、动作。思考:“盯”能不能换成“看”?体会种葫芦人眼里只有小葫芦。
(3)理解“自言自语”的意思,联系生活经验说一说。
(4)抓住反复的语言“快长啊,快长啊!”,指导学生读出种葫芦人自言自语的语气和热切期待葫芦快快长大的心情。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过渡语:邻居看到了葫芦叶子上的蚜虫时是怎么说的?用横线画出邻居说的话。
(2)指导重音朗读“别光盯着、快治一治吧”,从中体会邻居急切的态度。
(3)思考:种葫芦的人为什么奇怪?他是怎么想的?用波浪线画出那个人说的话。
(4)朗读一组句子: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5)出示课后第二题,比较两组句子有什么不同,同桌讨论交流。
相同之处:这两组句子,上下两句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
不同之处:第一组第一句是感叹句,第二组第一句是反问句;每组中上一句所表达的语气比下一句更强烈些。
三、比较变化,发现寓意
1.两幅插图做比较,进行发现学习。
(1)那个人的表情、动作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2)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是叶子是绿绿的,一是叶子是枯黄的,有的叶子有小孔。
(3)葫芦所在位置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在发现不同点的过程,帮助梳理蚜虫、叶子与果实的关系。
(教师随机板书:蚜虫—叶子—小葫芦。)
2.总结寓意。
3.拓展续写练习。
设计意图:
读图也是阅读能力的培养,教给学生精读的方法,可以图文结合地研读,从而更加有理有据地进行表达。
四、书写指导
1.出示:“谢”,引导学生观察,教师范写,点明三部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笔画之间的穿插。评价反馈。
2.出示:“言”和“邻”,提醒“言”第一个长横与中间两个短横是等距的;注意“邻”右耳旁适当写得大一些,使得左右匀称,学生自行练习并组词。
《我要的是葫芦》语文教学设计4
教材说明: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二年级上P63页的一篇课文。(教材附后)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构建了开放且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正如《我要的是葫芦》一课,语言生动形象,十分贴近儿童生活,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本课选自第四单元,这一单元的主题是让学生学会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而这篇寓言讲述的是有个人种了一课葫芦,他一心盼望葫芦快快长大,但是却全然不顾葫芦叶子上的蚜虫,最终导致蚜虫越长越多,那些可爱的小葫芦一个个全落下来的结果。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明白,任何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学习生字和积累词汇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并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学生特点:
对于刚刚升入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和丰富的想象力,并具有初步识字、朗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但对于学习方法的掌握还有待逐步提高,需要老师加以积极有效的引导。尤其是认识的字特别容易混淆,很快反生。而本课的生字大多是形声字,偏旁表意的特点十分明显。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采用创设情境等多种方式,让他们在学中乐,乐中学。
教学目标:
1、能准确认读“葫、芦、哇”等生字,并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理念:
《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本着“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创设情境、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教学准备:
《我要的是葫芦》相关图片、字卡和课件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趣
1、齐读课题,板书:葫芦。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指出“芦”单独读时是第二声,比如芦苇的芦。但和葫交朋友时放在后面,我们就读轻声。齐读词语:葫芦。
2、那么这小葫芦长在什么上面呢?有个人他就种了一棵葫芦,咱们快快拿起书本翻到63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一读吧!
二、随文识字
1、读完后谁来说一说这小葫芦长在什么上面?(板书:葫芦藤)其中“藤”字是后鼻音,指导读准。知道葫芦藤长什么样吗?瞧,老师这就有一(棵)葫芦。(课件演示“一棵葫芦”的图片,引导:“棵”是木字旁,表示的是植物)再出示一个小葫芦,同学们这能说是一棵葫芦吗?对,这是一个葫芦。
2、学生自由说一说:在图中你看到的这棵葫芦它有着怎样的葫芦藤,怎样的叶子和小花?还可以怎么说?课件出示:的葫芦藤、()的叶子、()的小花。
3、请同学们到书中找找课本上是怎样用优美的语言来描写葫芦的?出示句子: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指导读该句。
4、是啊!这葫芦就像一个个小灯笼挂在上面,真有意思。(点击:“挂”)老师这也有个小葫芦,谁能帮帮我把它挂上去呢?其他小朋友注意他的动作。(引导“挂”要用手,所以“挂”字是提手旁)这个字你还会记吗?(引出:哇、蛙、洼……)师相机板书。
5、“哇”,这是个语气助词。你们知道还有哪些语气助词吗?(啊、呀、吧、呢……)相机板书。
6、小结:咱们能想到这么多字,可真了不起。以后我们也要多多观察,善于积累,这对我们日后的学习很有帮助。
7、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你们喜欢吗?种葫芦的人喜欢吗?你从课文中哪句感觉到的?出示句子: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这个“每”字你在哪见过?如果给它加个偏旁它会变成什么字?(引出:霉、海、梅、莓……)指导读该句。
8、还有哪可以看出种葫芦的人很喜欢这些小葫芦呢?
出示句子: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的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你从哪个字、词或句感受到了他十分喜爱这些小葫芦?
A、“长的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大南瓜有多大?学生比划一下。那赛过大南瓜又有多大呢?指导学生读好这句话,可加上动作。
B、“快长啊,快长啊!”
指名读,其他同学评价。指导读出急切的语气。
C、“盯”字。
请一个学生上台来演一演,该怎么看这个小葫芦才叫“盯”?说说你是怎么看的?其他同学也学着他的样子盯着这葫芦看,并说说你们是怎么看的?(引出:要用上眼睛所以这个字是目字旁)再次齐读该句。
9、这个种葫芦的人是冲着葫芦大喊吗?他是怎么说的?“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师引说:当我写作业时遇到难题时,我会自言自语地说(“怎么这么难啊?”……)当我一不小心踩进了水坑,溅得满身是泥时,我会(自言自语地说:“真倒霉。”……)当我看见外面下起了倾盆大雨时……(我会自言自语地说:“妈妈忘带雨伞这该怎么办啊”……)引导学生说。
10、现在你们就是那种葫芦的人,自己和自己小声地说一说吧!接着,老师读该句的旁白,同学们边盯着这葫芦边自言自语的说。
11、(播放课件:蚜虫的图片)糟糕,叶子上开始生蚜虫了,那些可怕的蚜虫顺着藤慢慢地爬了上去,而且越来越多。这些可怜的绿叶就这样被蚜虫一口一口的撕咬着,在他们的身体上已逐渐形成了多少千疮百孔!而这种葫芦的人并不是没有发现。当他起先看到叶子上出现一些蚜虫时他的反应如何?(出示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出示句子: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12、看到这样,如果你是他的朋友,或者你只是个过路的人,你会焦急吗?那你会怎么说或者怎么做呢?同桌之间互演。之后汇报练习成果。
13、书上也有一个好心人来劝说他了,一起来读一读吧!
出示句子:“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
这个好心人是谁呀?(课件出示:邻居)如果把“邻”字的偏旁去掉是个“令”字,这个基本字它还可以跟其他哪些偏旁交朋友?(随机出示字卡:令、零、铃、玲、领……)这个基本字和大多数偏旁加在一起组成新字后他的读音都是后鼻音。咦,这和邻居的邻在读音上有什么不同,谁发现了?(它是前鼻音)齐读词语三遍:邻居。
14、邻居是什么意思?(住处附近的人家)这位同学就坐在他旁边的位置。这叫……(邻座),隔壁班叫(邻班),在我们附近的国家叫(邻国)
15、对于邻居好心的劝告,种葫芦的人听了没有?因为他认为……
出示句子:“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谁能给他换种说法但意思不变?
出示句子:叶子上的虫不用治。齐读这两句话。
16、叶子上的虫就真的不用治吗?(课件出示:文中两副插图,形成对比)你发现了有些什么变化?学生自由说。
17、为什么这些长得好好的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一个一个都落了呢?学生自由说。
观看动画:养分传送的过程。(引导学生认识到小葫芦的生长和它的根、叶是密不可分的,它要靠根、叶给它传送养分)所以叶子都被蚜虫吃掉了,小葫芦还能长得成吗?
18、当种葫芦的人看到那么可爱的小葫芦结果全都落了,他的心情会怎样,你能感受到吗?他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三、拓展延伸:
续编故事:第二年春天当万物复苏时那人他又种了一棵葫芦。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这时如果叶子上又出现了蚜虫,他会怎么做呢?
教学反思: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我们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就必须扎扎实实地给学生打好语文这个基础,而识字是语文教学的第一关。但是面对繁重的识字任务、繁琐的识字,怎样省时高效地使学生掌握呢?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随文识字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由字到词,再由词到句。并通过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语文课上“我能说”、“我能演”、“我能做”,使他们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例如:请同学上台来挂葫芦,其他同学观察他的动作,从而使学生意识到“挂”要靠手,所以是提手旁。然后再想想还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学生们很快想到了“哇、畦、洼”等生字,从而拓宽了学生的识字面,并使以前所学知识得以巩固。再如:教学生字“邻”时,先让学生说说可以换哪些偏旁,学生回答有“领、零……”然后通过字卡演示出他们的读音。很快他们就发现“令”这个基本字和大部分偏旁交朋友时都是后鼻音,而邻居的“邻”却是前鼻音。当学生对该字的特殊读音有了认识后,再通过扩词“邻座、邻国”等来加深对义的理解。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努力抓住一条主线:引导孩子们顺其自然地识字,并在识字活动的基础上渗透汉字文化及人文教育。想象是孩子的天性,只有喜欢想象才会有所创造。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几个想象说话的环节。如:“当看到那么多蚜虫时,如果你是种葫芦人的朋友或者只是个过路的人你会说些什么?”以及最后续编故事:“第二年春天他如果又种了葫芦,当再次生了蚜虫时他会怎么做?”通过这样的大胆想象,不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和语言,同时也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以培养。
此外,低年级学生对人物的感知通常要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通过课件创设情境向学生们展示了葫芦的可爱,蚜虫的可怕等,从而激活学生们的思维,使之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当然,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其中部分生字还可以让学生多组词从而加深对义的理解。而且在教学中,学生随时都可能有即兴语言的表达,如何围绕教学目标,及时地促进学生,我觉得在这点上做得还不够好。我想在日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多加磨练,并多多汲取其他老师好的做法。教与学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希望经过努力,学生能在我的引导下轻松愉快地进入语文这个灵动而充满激情的世界!
《我要的是葫芦》语文教学设计5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二年级上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让学生学会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篇寓言主要是让学生明白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在教学设计中,围绕单元目标,结合本课的特点,从观察两幅插图的不同为切入口,分别学习课文第一、四两个自然段,了解现象及结果的基础上探究原因,学习二、三两个自然段。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过程中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倡导自由、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通过学生自由朗读、同桌合作读、分角色朗读、个别展示朗读等,使学生在不同的阅读实践中自主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内化为学生的语言积累。既调动了学生主动地参与阅读,又培养了创新思维和语文能力。
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也是新课标所提倡的。因此,我在这节课中把课文的两幅插图并列出现,让学生在观察中找不同,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再从图到文,学习课文。在观察的基础上,训练口语,发展想象,以培养创新能力。
施教过程中也发现自己存在着许多不足。首先是教学反馈及应变能力有待提高。课堂上,随时有学生当堂的生成,即兴语言的表达,如何围绕教学目标,充分肯定,及时促进学生,今后还有待提高。其次,语言过于生硬,不够儿童化。这点在试教过程中反映尤为明显。在师傅沈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正式上课时进步不少。例如将呆板的介绍蚜虫,转变为教师模仿蚜虫的语气进行自我介绍,调动了课堂氛围,增添了不少乐趣。最后,希望教学语言能够再精炼一些,语言的指向性要更明确,语言的目标性要更明了。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继续努力,继续学习!
《我要的是葫芦》语文教学设计6
《我要的是葫芦》是一篇寓言故事。讲一个人种葫芦,不管理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课文生动有趣,便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易于学生理解。文章第二自然段有这么一句话: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在教学这个部分时,我请一个学生来解释一下什么是“自言自语”,这个学生由于预习不够充分,一时语塞满脸通红,其实这个这个词从字面也可以了解大概意思,于是我就拿出一个小葫芦,对这个学生说:“那就请你上来,给我们演一下这个种葫芦的人吧?”他摆脱了这一尴尬局面,也松了一口气,接着上台,做出盯着小葫芦的样子。我让其他同学评议,有的同学说,他虽然做出了一动不动的样子,但没有做出自言自语的样子,表现种葫芦的人着急的心情,然后我顺势指导他们读种葫芦的人说的这句话,然后我再问那位学生,“这句话是种葫芦的人在对谁说的?”学生们纷纷说:“对葫芦说的”“对自己说的”,在其他学生的提议示范下,他最终准确地表现出了种葫芦的人自言自语的样子,在学生的掌声中走下了台。我就抓紧机会说:“这种自己对自己说话,就是自言自语,老师就曾有过这样的体会:有一次,我的笔不见了,我自言自语地说:我明明放在桌上的,怎么一会儿功夫就不见了?同学们,你们是否也有过这样的体会?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纷纷应用
“自言自语”说出自己的经历。
这样,我通过巧妙地创设情境,使得课堂气氛活跃了,这一小插曲,反而使学生对自言自语这个词语理解的更为深刻了.。
看起来,这是一个很小的教学环节,但由于我处理的灵活富有创意,因而就有了特别的意义。首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相信学生会感谢老师给他解了围。其次,通过这次表演,不但这个学生,全班所有学生都对这个词语印象深刻。第三,调剂了单调的课堂氛围,用短短的几分钟的时间,让孩子表演一下词意对于活跃课堂气氛作用很大,可以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保持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我要的是葫芦》语文教学设计7
在《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中,我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通过品读、评读、个人读、分角色读、齐读、选择读、引读等不同方式的阅读,从多个角度引导孩子们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词句。
让孩子们在读的过程中思考领悟,最终达到“豁然开朗”“柳暗花明”的境界。在日积月累的训练中,让孩子们养成结合语境理解字词以及主动阅读的习惯,从而提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学习中学生读书的兴趣很高,感情很投入,读得特别到位,教后我感到非常满意,学生的表现让我很兴奋。我觉得这堂课上得扎实,主要利用了观察法和范读法。观察法。
在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时,我没有对课文进行繁琐地分析,而是结合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观察图面说说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小葫芦的可爱,学生发自内心地对小葫芦产生喜爱之情,朗读时自然地加入了自己的真实情感,为后文与邻居的对话情感打好铺垫,后文的感情朗读水到渠成,不用再进行指导朗读技巧,学生却能掌握并熟练运用朗读技巧来传递感悟到的文字间包裹着的思想感情。
范读法。除了运用多媒体教学外,教师的范读也起到不小的作用。老师范读时的情感就直接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一些朗读的技巧渗透到教师的读中,学生在无意地模仿中就学会了朗读的技巧,在多次地练习里形成朗读的技能。这样做比纯粹地教给学生空洞的朗读技巧的效果要理想得多。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的愉快(精神的愉悦)。
在这堂课上,我范读的地方不少,但是并没有妨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学得很自主。
教学的内容比形式更重要,范读、谈话,这些传统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运用得当,同样让学生学得自主。在课改的今天,在崇尚新形式的课堂上,却得不到好效果的困惑里,我们该反思什么才算真正的自主学习。
《我要的是葫芦》语文教学设计8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课前交流)
听你们的班主任说,你们是最聪明的小朋友,那这个谜语你们能猜出来吗?
说我是丝瓜
我比它圆
说我是梨子
我比它大
我中间细,两头圆
小的时候,我可以做成一道美味
年老时,我可以用来做药和装酒
还能吹出动听的乐曲!猜猜我是谁?
(葫芦)
孩子们,果然聪明,一下子就猜到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个关于葫芦的小故事,孩子们读课题《我要的是葫芦》。
咦?怎么葫芦不高兴啦!原来是你们把它的名字叫错了,葫芦的芦字儿单个读二声,它们合在一起的时候应该怎么读?
(注意轻声)声音很洪亮,如果把那个葫芦的芦字读得再轻点就更好了。(师范读生跟读)
二、复习生字
小朋友们,这一课的生字你还能认识吧? 如果你还认识,就准确的,大声的叫出它的名字,叫两遍。
孩子们读得都很认真,老师现在要把你们带进葫芦园去摘一摘小葫芦。(给生字组个词语)。
孩子们刚才都自己给生字组了词,老师也给每个生字都组了词。看,这是什么?(葫芦)。葫芦两头圆,中间细,多可爱啊?想要吗?(想)你把它读准了,这葫芦就送给你!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小朋友们表现得这么棒,这些生字娃娃现在都跑到课文中去了,你还能认识吗?(能)
2、我请大家轻声的读这篇课文,读准字音,还要把课文读流利。读完了就坐好。
3、现在老师要请四个小朋友站起来读读,听的同学当小老师,如果发现他读错了,就等他读完后帮他纠正过来。
4、请孩子们再去读读课文,注意刚才纠正的地方。请大家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谁还能用简单的话来说说)
(谁能流利的说说)
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叶上长了蚜虫,他不治,后来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
四、精读课文
<一>、一自然段
1.师:孩子们这棵葫芦一开始长得怎么样呢?
生:长得很好。
师:你们从哪里知道答案的?
生:第一自然段
2.师:请孩子们去自由的轻声的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用横线勾出描写这棵葫芦的句子。
生汇报成果。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课件出示)
3.你们是找的这些句子吗?老师找的也和你们一样。我们一起来把找到的句子读读。
4.这是一棵怎样的葫芦?(可爱)
可爱在哪些地方呢?(找文字)
长满绿叶,长满是什么意思?说明叶子长得很好,很多。
雪白的小花,(雪白,洁白)
挂了几个小葫芦,挂上去,风一吹,和我们打招呼呢!
5.你能不能把葫芦的可爱读出来给大家听听。
6.还有谁想来读读,让人一听就喜欢上这可爱的葫芦。
7.老师从你们的朗读声中觉得葫芦太可爱了。老师也想来读读,请孩子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8.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想不想去看看?(想)(师指导观察图片)
欣赏完了这棵葫芦,你们能把这些句子补充完整吗?
(图文课件)
的葫芦藤上长满了,开出了几朵的小花,花以后,藤上了几个。多么的小葫芦哇!
(把刚才填完整的句子认真的读一遍。)
9.孩子们,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你们喜欢吗?还想不想再读读?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把这棵可爱的葫芦记在心里吧!
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我们喜欢,那个种葫芦的人比我们小朋友更喜欢。他每天都要去看几次,越看越喜欢。
10.这棵可爱的葫芦如果继续健健康康地生长,小朋友想一想,到最后,它会长成什么样呢?
(会长得很大很好,长得塞过大南瓜,会结出很多很多的果实)
〈二〉、四自然段
1.结果是不是像小朋友想的那样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课件出示葫芦变黄,一个一个的都落了)(板书:落了)
2.孩子们,你看到了什么?(小葫芦变黄了,这么多可爱的葫芦最后一个一个都落了)
3.孩子们,学到这儿?你有什么问题吗?
(为什么葫芦都落了?)(它是因为什么原因落的呢?)
〈三〉、二自然段
这些答案都在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中,有没有信心把答案找出来(有)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1.知道什么原因了吗?
⑴叶子上长了蚜虫他不治)
⑵(邻居劝他他也不治)(板书:蚜虫)
2.他看见了蚜虫,心里怎么想的?又怎么说的呢?请同学们轻声的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直线勾出想的句子,用波浪线勾出说的句子。
谁来告诉我他想的句子:
有几只虫子怕什么!
师:通过这一句,你觉得那个人看着这几只虫子的态度是什么。
生:(不怕)(不在乎)
3.那你再来读读,把他的不怕读出来。
4.孩子们,看这个标点符号是什么?(感叹号)(感叹句)
5.那我们要怎么样才能把这一句读好呢?既要读出感叹的语气又要把他的不怕读出来.请自己练习练习.(生汇报)
6.孩子们真会读书,老师听出来了,那个人根本不怕这几只蚜虫.
7.小朋友们,你们怕不怕这些蚜虫?(怕)
老师也很怕,因为蚜虫可厉害了,这种害虫专门吃叶子,而且它们会慢慢的把叶子吃光的.
8. 蚜虫这么厉害,可那个种葫芦的人根本没把蚜虫放在心上。看见叶子上的一些蚜虫,那个人说了些什么?是怎样说的?
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小葫芦,你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9.盯:一动不动的看,说明那个人的眼里只有小葫芦。(指导写)
10.他盯着小葫芦说了什么?(请一个孩子起来读)
11.孩子们,这句话是对谁说的?对自己说的。(自言自语)
师: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
生:自己对自己说话。
师:咱们平时大都自言自语过,同学们把那个人说的话读一读,体会体会,然后说一说怎样读才算是自言自语。
(学生练读,师巡视指导)
生:声音不能高。
生:速度要慢一些。
师:说得好!自言自语是自己对自己说话,当然声音要低一些,速度要慢一些。另外,读时还要注意那个人说话时是一种什么心情。大家练一练,看谁既能读出那个人自言自语的语气,还能读出他的心情。
12.(学生练读后汇报)
师:不简单!你能一边读,一边体会课文中的感情,让我们为他鼓掌(师生鼓掌)。不过,老师
想补充一点,那个人说的话,其中有两个感叹号,表示他心里特别(高兴)(着急)
10.哪些小朋友能演出来?拿上小葫芦,没有的可以用双手。
〈四〉、三自然段
1.种葫芦的人眼里只有小葫芦,根本不管叶子上的蚜虫。可有一天他还有谁看见了?(邻居)
2.(小朋友们邻居就是住在他家旁边的人,我们一起来写写这两个字。)
3.邻居是什么态度呢?请同学们仔细的听对话!(课件)
4.邻居看到了蚜虫说了什么?
5.通过这句话你们觉得邻居的心情怎样?(着急)
(着急叶子上的蚜虫)蚜虫越来越多,邻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谁想来读读邻居说的话。还有谁也想来劝劝?(生朗读)
6.是啊,快治治吧,再不治就来不及了。
7.种葫芦的人听了邻居的去劝告,他的反映是什么?(奇怪)
心里顿时冒出两个大问号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8.孩子们,他为什么觉得奇怪?
那个人心想,叶子上生了虫子,关葫芦什么事,所以他认为叶子上的虫(不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9.我请小朋友起来分角色朗读一下(两组)
(孩子们刚才朗读得真好,像个小演员在拍电影似的。)
(读得真棒,我还以为那个邻居和种葫芦的人来到我们课堂上了呢。)
我知道大家都还想读读,现在老师读旁白,女生读邻居说的话,男生读种葫芦的人说的话。
10.叶子上的蚜虫不治,他要得到葫芦吗?(要不到)
11.为什么要不到?
(因为叶子是来给葫芦输送营养的)(孩子就是你说的这个道理)
葫芦叶与葫芦的关系可大着了,孩子们看图,这些小小的葫芦叶,通过太阳公公的帮助,制造出营养,输送给小葫芦,让小葫芦快快长大。
那个人却不明白这个道理,不久之后,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一个一个的变黄,都落了!
12.孩子们你现在知道葫芦落了的原因了吗?(用因为所以结合板书练习说话,总结出原因)
13.他那么喜欢小葫芦,可他的小葫芦却都落了,你们猜,他看着这些落了的葫芦,他的心情会怎么样?(难过,伤心,失望,后悔)
14.他可能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用(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可能会地说:)的句式想象说一句话。
同桌之间相互讨论一下,师下去指导。
(教师用幻灯片打出这一句式,生汇报。)
生: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可能会后悔地说:都怪我不好,要是我当初听了邻居的话,我肯定可以收到葫芦。
生: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可能会伤心地说;如果我治了叶子上的蚜虫,我的小葫芦就会长得比大南瓜还要大呢。
生: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可能会自责地说:我真糊涂,我真傻!我当初要是听邻居的劝告,现在不就收到很多大葫芦了吗
15.那我们以后生活中做事情也因该要怎样?
五、课外拓展
学会了这么多道理,老师心里真的很高兴,我们的小朋友变得更加懂事和可爱了。想想,如果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个葫芦,结果会怎样?请孩子们编一个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朋友,老师们听!
下课,孩子们再见!
附板书:
h lu
23、我 要 的 是 葫 芦
蚜虫
叶子 落了
《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
《我要的是葫芦》是西师范版二年级一册第六单元中的课文,是一篇阅读课文,课文共四个自然段,主要讲述了一个种葫芦的人,眼睛只盯着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也不治,结果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一个一个都落了。故事告诉我们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只顾结果忽略了过程
以下我就以我自己上的《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片段进行评析,从而反思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与落实。
片段一:
师:请孩子们去自由的轻声的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用横线勾出描写这棵葫芦的`句子。(生汇报)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课件出示)
师:你们是找的这些句子吗?老师找的也和你们一样。我们一起来把找到的句子读读。
师:这是一棵怎样的葫芦?(可爱)
可爱在哪些地方呢?(找文字)
长满绿叶,长满是什么意思?说明叶子长得很好,很多。
雪白的小花,(雪白,洁白)
挂了几个小葫芦,挂上去,风一吹,和我们打招呼呢!
师:你能不能把葫芦的可爱读出来给大家听听。
师:还有谁想来读读,让人一听就喜欢上这可爱的葫芦。
师:老师从你们的朗读声中觉得葫芦太可爱了。老师也想来读读,请孩子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师: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想不想去看看?(想)(师指导观察图片)
欣赏完了这棵葫芦,你们能把这些句子补充完整吗?
(图文课件)
的葫芦藤上长满了,开出了几朵的小花,花以后,藤上了几个。多么的小葫芦哇!
(把刚才填完整的句子认真的读一遍。)
师:孩子们,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你们喜欢吗?还想不想再读读?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把这棵可爱的葫芦记在心里吧!
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我们喜欢,那个种葫芦的人比我们小朋友更喜欢。他每天都要去看几次,越看越喜欢。
师:这棵可爱的葫芦如果继续健健康康地生长,小朋友想一想,到最后,它会长成什么样呢?
生:会长得很大很好,长得很大很大;
生;长得塞过大南瓜;
生:长得塞国大西瓜;
生:会结出很多很多的果实
在这个片段中,我以文本为主,让孩子们自己找到描写葫芦的地方,先从文本中体会葫芦的可爱,训练学生的朗读,读出葫芦的可爱。再观察图片,通过多媒体生动形象的展示,孩子们的朗读情绪高涨,然后进行填句子,为达到诵读的目的做铺垫。在这个片段中,我从文本到图片,从抽象到形象,训练孩子的朗读能力,让孩子们真实的感受到葫芦的可爱,在喜爱的情绪中展开诵读,从而也达到了积累这些优美词句的目的。
片段二:
我的小葫芦你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师:孩子们,此时此刻那个种葫芦的心情怎么样呢?
生:很好;
生:很好,很开心;
生:很兴奋;
生:急于心切;
我请孩子们带着自己的这些感受来读这个句子。这样孩子们既表演出了盯和自言自语,又读出了自己体会到的心情。
任何的朗读行为都是基于一定的理解基础。没有理解便读不出语言文字背后所蕴藏的感情色彩。但我们知道对于二年级的孩子只是使孩子喜欢阅读,培养阅读的兴趣,并没有要求具备一定的朗读技巧,故教师这时应起到一定的榜样示范作用,使学习渐渐地积累起朗读的技巧,这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我觉得这是我这一堂课中所不足的。通过这堂课,我明白了做为教师应充分尊重孩子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由于自己太年轻,教学经验不足,课堂驾驭能力不成熟,导致了课堂时间没把握好。最后的环节是扩散思维,以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为开头续遍一个小故事,没有完成。这堂课学生学习和朗读的氛围都很浓,但是我有很多次都没有抓住孩子的闪光点来进行启发,没有给予他们更大的想象空间。孩子们在学和读的过程中,我没有注意到个性评价,没有对他们取得的进步给予即时的肯定和赞美。但我相信,通过我今后不段的努力,我一定会慢慢的走向成熟,在孩子们学习的过程中做一名恰如其分的给予者和引导者。
《我要的是葫芦》语文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 葫 芦 藤 盯 临 邻”
2.正确的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第一节。领悟小葫芦的可爱,体会感叹句的语气。
3.能正确书写“挂”和“哇”。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习14课<我要的是葫芦>.齐读课题。纠正读音。“芦:”读葫芦一词时要读轻声。跟老师再读,想一想怎么记。
1.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谁要葫芦?葫芦长得怎么样?)
二、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过渡:同学们你们想要知道的问题都藏在课文里。请你打开课本,认真地读读课文。看谁读得最认真,能第一个找到问题,并举手告诉大家。
读课文时要求:
(1)把树叶姐姐里的生字读正确,想想怎么记并把生字宝宝的朋友一起划下来 。
(2)给课文标号小节序,划出你最喜欢的词和句.。
(3)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检测自学效果。
1.认读词语
葫芦藤 葫芦 好哇 盯着 蚜虫 自言自语 邻居 赛过 奇怪
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带点字的?(识字方式交流)
现在这些词语宝宝躲到课文里了,你碰到还认得它吗?我们来小组开火车读。老师其他同学做评委,你们可要仔细听了,评一评他们读得怎样?
指小组读,读后评议。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同学们读得真不错,评委也评得很认真。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葫芦园去看看吧。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要求一边读一边思考:葫芦开始长得好吗?你从哪里知道的,把有关的句子划下来,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读,师巡视.。
反馈出示: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一朵朵雪白的的小花。花谢后,藤上挂满了一个个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2)再读读这句话,,说说你有什么发现?(葫芦长的很好:葫芦的花是白色的:小葫芦长的很多:葫芦是先长叶,再开花,最后长小葫芦的 )
(3)你是从哪里读懂的呢?(长满绿叶雪白的小花 挂满了葫芦)
(4)挂是什么意思,你能换个词说说吗?比较一下,长和挂那个词好呢,为什么?)
(5)朗读体会.(自由读,指名读,男女赛读)
这么可爱的小葫芦,种葫芦的人发出了怎样的赞叹?
课件出示: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哇字怎么记?应怎么读呢?谁来试试?(朗读指导,体会感叹号的语气)
你们还从哪里知道种葫芦的人对小葫芦的喜爱?(每天 看几次)理解每天。你能用每天说个句子吗?
学生说句,师生评议.。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葫芦吗?(喜欢)请你们用喜欢的心情美美地读读课文第一自然.。
五、学写生字” 挂和哇”
同学们读得真好听,我相信我班的小朋友字也写得!你们瞧这两个双胞胎字宝宝真等着我们把他们写漂亮呢!
(1) 出示“挂 ”和“哇”
(2) 比较这两个字的异同点.
(3) 观察字的笔画位置和注意的笔画。提手旁的横稍短略斜,竖要挺直偏右,偏旁右侧宜齐平,右边是两个土。第一个土的第二横写在横中线,第二个土的第二横跟提手旁的竖位置齐平。
(4)描写,临写,比较,修改练写.,展示评议。
六、,小结延伸。
(1)指名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2)这节课我们不仅学会了课文中的生字,能把课文读正正确,还知道了葫芦的生长过程.小葫芦长得很可爱。那么这可爱的小葫芦后来到底怎么样呢?我们到下节课再去探究好吗
《我要的是葫芦》语文教学设计10
课件《我要的是葫芦》是一篇讲读课文,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短小精悍,语言活泼生动,人物形象鲜明,是孩子们喜爱的一篇课文。今天我讲这篇课文是这样设计的:
教学《我要的是葫芦》一课,我从课题入手,出示大屏幕(葫芦的图片)让学生介绍自己对葫芦的了解,读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让学生明白让学生用“我要的是,而不是”句式说话,让学生产生质疑,纷纷提出:那个人结果得到了葫芦吗?那个人为什么得不到葫芦?学生带着问题走入课文。
在《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中,我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进行理解:“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通过学生品读、评读、个人读、分角色读、齐读、选择读,引读等不同方式的阅读,从多个角度引导孩子们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词句。
刚开始时叶子长得怎样?葫芦长得怎样?过了几天,叶子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变化告诉我们叶子葫芦之间究竟有什么密切的关系?明确了这么一条线,当学生学完第一自然段时,通过看图——学文——品文,引导得出:因为叶子长得好,所以葫芦才长得可爱。当学生学完3、4自然段时,我又引导学生小结:因为叶子长了蚜虫,所以葫芦才一个一个都落了。最后通过这种变化对比,学生明白了叶子与葫芦之间的密切联系。
《我要的是葫芦》中种葫芦的人让人觉得可笑、可气,又可怜。可笑的是他的无知愚昧,可气的是他不听邻居的劝告,可怜的是他那么喜爱葫芦,结果却一无所获。
这节课学生理解了课文,我顺势进行课题训练:“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学生结合本节课内容进行续编故事,把说和写结合起来,效果很好。只是在本节课没有时间写,孩子们回家完成此项训练,学生写的内容真好。
《我要的是葫芦》语文教学设计11
教学内容: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4课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课文讲的是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他置之不理,邻居好心劝告他也不听,后来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结果小葫芦都落光了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事物之间有密切联系,要联系的看问题。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同学,有一定的识字积累和阅读体验,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懂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但要明白叶子和葫芦的关系,其中蕴含什么道理有一定困难,所以要注意引导学生在朗读中读懂课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过程与方法:
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教学重点:
1.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用反问句,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教学方法:
多种方式朗读,引导学生质疑,注重联系实际,注重鼓励评价。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葫芦实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生字词语趣味读。
2.课题葫芦大声读。
【设计意图】:趣味读生字,可以在复习知识的同时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二、学习课文品读感悟
1.初读课文,正音指导。
2.边听边想,概括故事。
从前,有个人种了,后来叶上长了,他不治,最后。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在朗读中了解内容,走进课文。
三、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一)看图比较,找出不同
1.火眼金睛找不同,引导学生看图比较不同。
2.请同学回答,可从表情、叶子,葫芦上比较。
这两幅图为什么会不同呢?让我们赶紧去课文里找找答案吧!
(二)前后对照,提出问题
1.一起认识可爱的小葫芦。
(1)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葫芦长得怎么样?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学生交流,课件突出: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
(3)这是一棵怎样的葫芦?它可爱在哪些地方呢?
这棵可爱的葫芦最后长成什么样子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2.小葫芦的掉落。
(1)孩子们,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葫芦都落了?
(2)齐读课文,体会感情。
(三)探究问题,朗读感悟
1.知道什么原因了吗?
(1)叶子上长了蚜虫他不治。
(2)邻居劝他,他也不治。
2.他看见了蚜虫,心里怎么想的?又怎么说的呢?
(1)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思考意思,练习句式。
(2)蚜虫这么厉害,可那个种葫芦的人根本没把蚜虫放在心上。看见叶子上的一些蚜虫,“那个人”又说了什么?是怎样说的?
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3.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种葫芦的人眼里只有小葫芦,根本不管叶子上的蚜虫。可有一天还有谁看见了?(邻居)邻居看见之后,他们进行了怎样的对话?
(1)同桌分角色练习朗读,边读边体会他们的想法。
(2)学习句子,指导学生体会意思。
①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想一想邻居为什么这样说。)
②那个人感到很奇怪,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他为什么会觉得奇怪呢?
③学习反问句: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④句式迁移,练说反问句。
(4)同学们认为他想得对不对?叶子上的虫到底要不要治呢?
小结:叶子和葫芦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种葫芦的人只想要葫芦,却没想到叶子对葫芦的重要作用。叶子绿,葫芦就长得好;叶子黄了,葫芦就会落下来。
(5)再读课文,感悟内容。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是本节课学习的重难点,在多种方式的朗读,葫芦实物的呈现,联系生活的讲解,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能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明白道理,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蚜虫,叶子和葫芦的关系。
四、总结全文交流收获
1.种葫芦的人那么喜欢小葫芦,可他的小葫芦却都落了,你们猜,他看着这些落了的葫芦,他的心情是什么样的?他会说些什么呢?
2.学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学生自由说,老师引导学生懂得“要多听听别人的劝告,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我们不能孤立的看问题”的道理。
【设计意图】:在老师的引导下,带领学生学会自己总结课文,说一说所学所获,锻炼总结概括的能力。
五、布置作业巩固提升
想一想,如果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结果会怎样?请大家编一个小故事。可以在我们的看图写话本上画一画,写一写。
【设计意图】:续写故事,是对课文的一个巩固,更是更高一层次的运用,通过想象用自己的双手绘出写出一个新的故事,学生的兴趣大,乐写会写。
《我要的是葫芦》语文教学设计12
一、教材分析:
首先说说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教材第三册的一篇看图学文。这篇寓言故事生动有趣,简短精悍,讲一个人种葫芦,不管理却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
葫芦是一种非常可爱的植物。我们知道植物的生长一般要经历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使学生懂得在这一过程中,前一环节直接影响着后一环节,要想得到好果实,就得细心呵护植物各部分的生长,不能只注意结果。该寓言故事就是想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之所以选择这篇课文,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喜欢读寓言故事,另一方面则是故事富含哲理,可以引发学生对生活的理解,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学情分析:我所教授的班级是二年级的孩子,他们聪明活泼,领悟能力强,善于表现自己,这些都有助于他们很好的理解课文。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确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续编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与课文有关的事理。
为了达到预期目标确定了如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是:
1、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植物叶子与果实之间的联系。
2、教学难点是让孩子们自己领悟到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二.教法与学法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故事性较强,考虑到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设计了情境创设法、采用变序阅读法等教学方法,既使学生的语感得到训练,个性得到张扬,创造性也得到培养。又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通过读读、找找、画画、想想、说说等方法让学生充分阅读,自主探究。另外,由于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学生很喜欢读,因此,教学中采用不同形式的读,再加上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能使学生更好地去领会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以及中心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人物的神态、语言都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淋漓尽致地再现出来。
三、教学预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是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语文的乐知者呢?我觉得首先应该在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环节上下功夫。我根据低年级孩子喜欢的动画的特点,因此,在上课伊始,教师利用课件出示跳动的葫芦,让学生欣赏,学生的兴趣一定会激发起来。同时让学生说说在社区的植物园里或自家的花园里所见到过的葫芦有哪些了解。同时,老师引出课题并引导学生学习“葫芦”二字。这样,学生在说的过程中会不知不觉地了解更多的有关葫芦的知识。然后老师再进行简单介绍,补充有关葫芦知识。告诉学生:葫芦的茎又细又长,会绕着竹竿或木杆向上爬,这根茎也叫藤。藤的两侧长着许多心形的叶子,开的花是白色的。结的果实叫葫芦。它的形状像两个球连在一起,中间细,表面光滑。它可以用来盛东西,也可以放在柜子里供人们观赏,多可爱啊!特别是当介绍到许多人还把葫芦制成工艺品时,学生对葫芦一定会充满兴趣,从而转入对课文的学习。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根据课标中指出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优良的阅读情境,同时让学生在读中解决一些简单的基础问题。因此,这一环节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请教同桌多读几遍,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看课件听读课文后并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感知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首尾对比,照成悬念
我们知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怎样让如今的课堂成为充满爱意的课堂,体现创意的课堂,就要在“教与学”上下功夫。这里教师主要是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打破了按课文顺序分析的常规教学法,采用变序阅读法,先学习课文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再重点阅读中间两段感悟理解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而不管叶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这样就突破了课文的重难点。
在把课文读通读顺后,教师用简捷的语言即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进葫芦园吧!引入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再请学生找找,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小葫芦长得可爱?在此基础上教师顺势引出更喜欢葫芦的人是种葫芦的人。通过他每天都要去看几次葫芦突出葫芦的可爱。在此基础上老师提出如果你也有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你希望它秋后长成什么样啊?这一问题看似简单,但能点燃学生说的欲望之火,同时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人们的愿望都是美好的,在学生们美好憧憬中教师又要不失时机地追问课文中这棵可爱的小葫芦到底怎么样了?过渡到学习第四自然段。在读的过程中使学生充分地体会到惋惜、难过。
新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低年级段课本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定的插图。这些插图使教科书图文并茂,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更重要的是这些插图可以作为课堂教学最为直观的教学辅助用具。而后课件出示课文中的两幅插图,直观形象,在对两幅插图对比中感悟种葫芦的人伤心之情,达到使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同时也起到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的目的。而在惋惜难过之时教师引导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小葫芦为什么会慢慢变黄而且一个一个都落了呢?产生了新的疑问“是呀,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一个一个都落了呢?”,发现问题使他们对下面的学习充满了期盼,再一次激发他们继续学习课文的兴趣,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四)、理解过程,深究原因。
对新提出的问题请小朋友在第二、三自然段中寻找答案。在这里教师引导学生自由读、画出种葫芦人与他的邻居的对话;汇报所画的句子;同桌分角色练读;分角色汇报读等环节理解感悟葫芦变黄而且落了的原因。此环节能充分有效地发挥学生的潜能,更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读、画、说是循序渐进、环环紧扣的。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学生发自内心地去探究课文。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让学生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词句。让孩子们在读、说的过程中思考领悟,最终达到“豁然开朗”的境界。在此出示输送养分的课件。出示直观形象的课件的目的是使学生在视觉上感受到葫芦的叶子与葫芦之间的密切联系,并且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还可以缓解学习造成的疲劳。
(五)、回归主题,悟出道理。
我们知道学的目的是为了会用。语文教学要教会学生学习基础知识,也要教会学生学习做人的道理。为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一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说说自己在生活中见过或听说过不听劝告、不懂科学的人,因为看问题不全面而造成了不好的结果的事例。这个问题既加深了学生对本课所学道理的理解,而且也能让学生活学活用,把学习从课堂延伸到了日常生活中。
总之,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知识基础,充分放飞学生的思维,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努力使朗读教学和识字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稳妥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六)、拓展交流,续编故事
学了课文之后,教师让学生说说如果第二年种葫芦的人又种了一棵葫芦,他一定会注意什么呢?通过拓展延伸,使学生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又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知识。
(七)、布置作业,学以致用。
这里主要设计了三项作业题:
1、画一画你心目中的葫芦。
2、收集有关葫芦的资料。
3、把这个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其他小朋友听。
作业的设计,形式多样,不但为了巩固课文内容,而且还能把所学的知识延伸到课外,为的是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良好效果。
五、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我要的是葫芦》一文的板书属于图文并茂式,在设计上力求体现抓重点词课突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文中蕴函的道理突显课文的中心。能用较为清晰的思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我要的是葫芦》语文教学设计13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我感受到自己的课堂调控能力在提高,进步,当然更待进一步提升。例如,在教学的后半部分教学上的拖延,由于当时忘词了,所以感觉好像绕弯子了!我体会到了学生的精彩就是课堂的最大的精彩。教师的教学要立足课堂,立足学生,课堂教学才会赋予生命的魅力。
本节课孩子们的表现要比平时课堂表现要好。但是通过我对孩子们长期以来的观察及了解,个人认为本节课孩子们并没有展示出他们最出色的一面,没有把最好的效果展示出来。这给了我在教学中新的思索。希望通过课下的学习,我能够找到进一步挖掘和展示孩子们优异一面的突破口。
《我要的是葫芦》语文教学设计1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认读字“葫、芦、藤”等六个字,会写八个生字;区分形近字“治、抬”“哇、挂”。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情境创设法、变序阅读法培养学生语感。
2.通过读读、找找、画画、想想、说说、演演等方法让学生充分阅读,自主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种葫芦的人认为叶子上的蚜虫不可怕、不用治是葫芦落的原因,从而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知道种葫芦的人认为叶子上的蚜虫不可怕、不用治是葫芦落的原因。
教学难点:
懂得生活中的事物都存在着联系,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三、教学策略
采用情境创设法、变序阅读法等教学方法,使学生的语感得到训练,个性得到张扬,创造性也得到培养;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通过读读、找找、画画、想想、说说、演演等方法让学生充分阅读,自主探究。另外,由于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学生很喜欢读,因此,教学中采用不同形式的读,使学生更好地去领会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课题,认识“葫、芦”二字,注意指导“芦”的读音。(轻声)
范读课文,听清楚生字的读音。
(二)学习生字
1.小声读课文,读准字音,不丢字,不添字。
2.出示课件:读词语、读生字、读句子。
3.同桌交流记字方法。
4.集体交流识字方法。
(三)初读课文
1.自己再轻声读课文。
2.要注意把句子读通读顺,不好读的句子可多读几遍;边读边画出自然段的序号。
3.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语句,可在旁标注出问题。
(四)指导书写
1.指导认清难字的字形并指导书写。
言:两个短横一样长。
每:上窄下宽,竖折向左斜,折要平。
怪:右上角上“又”,下面是“土”不是“工”。
2.“哇、治、慢、挂、邻、”可让学生独立分析字形,看字帖练习写。
(五)复习词句
1.导入,齐读课题。
大家认真看老师画的这是什么?师画葫芦藤。读词语:葫芦藤。
2.选一选,把生字送回家。
瞧,细长的葫芦藤上挂满了小葫芦,这还有两对葫芦兄弟呢,你能分辨它们吗?那快来认一认吧!指名领读生字。
光会读还不够,看谁能把这葫芦兄弟送回家!齐读句子,出示生字。
3.刚才,我们还学习了八个会写字,从大家的书写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下面,请你当个小医生来诊断一下错误吧!出示课件:小小诊所。(学生作业中写错和写得不美观的字)
【设计意图】在写词语之前教师创设情境“小小诊所”这一学生喜欢的形式,在学生发现问题后,教师进行二次指导生字,不是盲目复习,而是有针对性的复习。
(六)前后对比,读好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刚才,同学们写词语特别认真。我们还知道了小葫芦长得十分可爱,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人的葫芦园里,去看看那些小葫芦吧!
打开语文书,快读一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小葫芦的句子。把你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2)读了这三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出示课件:你发现这是写什么?颜色、形状。
叶子绿绿的,花是雪白雪白的,多美啊!叶子跟葫芦有什么关系?你再读读。
谁愿意按照书上的内容把这绿绿的叶子、雪白的花朵和小葫芦贴在板书上?
老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后总结:你看葫芦啊是先长满了绿叶,再开出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就挂起了几个小葫芦。
(3)出示实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可爱的小葫芦,快看!你们喜欢吗?
快来夸夸它吧!看来你真是喜欢小葫芦,谁再夸夸它?
你们这么喜爱小葫芦,那种葫芦的人喜欢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谁能再读读第一自然段。
这么可爱的小葫芦,我猜呀,这棵葫芦一定能长得赛过大南瓜,是不是呢?
【设计意图】抓住“细长、长满、绿、雪白、可爱”等词语让学生体会葫芦的可爱;抓住“每天、几次”体会种葫芦人对葫芦的喜爱。通过抓住“长、开、谢、挂”这几个字渗透葫芦生长的各个部分都紧密相连,为后面突破重难点作铺垫。
2.前后对比质疑。
(1)那结果怎么样呢?谁来说说呀?
(2)很多同学都提出了一个问题呢。小葫芦为什么变黄,一个一个都落了呢?
快读读二、三自然段找找答案吧。
3.学习第二自然段。
(1)引读:是啊,有一天,种葫芦的人看见叶子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想──生: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换句话说就是“有几个虫子不可怕。”课件出示句子,自己读读这两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有几个虫子不可怕。你发现什么了?
大家看,同样的意思,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加上不同的标点,读的语气就不一样了。
为什么他心里想“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2)看来他心里只想着葫芦,眼里只有葫芦。于是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
“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谁想读读这句话?师拿出小葫芦,谁愿意表演一下这个种葫芦的人?
你为什么用这样的语气?
你为什么一直目不转睛地看着葫芦说呀?
哦,怪不得“盯”是眼目旁呢!你们可千万别写错呀!
你在跟谁说呀?(跟自己说)这就是“自言自语”。
【设计意图】通过表演读使学生理解“盯”“自言自语”,体会种葫芦人当时的心情,从而读出语气。此教学环节体现了随文识字的教学理念,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更加活跃有趣。
(3)咱们合作读读第二自然段吧,我来问,你们读。
他看见什么?想了什么?他又说了什么?
正在种葫芦的人满怀希望时,他的邻居看见了,他们之间又说了什么?一起看看第三段,指名读第三段。
【设计意图】通过问读的形式,渗透写作顺序,为后边拓展说话做准备。
4.学习第三自然段。
(1)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什么了?指名读。
你想告诉他什么?注意指导读好“光”。
(2)引读:可是那个人感到很奇怪,他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生读)
种葫芦的人你奇怪什么呀?
课件出示: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这两句又是意思一样,什么不同?谁能自己读读这两句话?
这两句,哪句更能突出种葫芦的人感到奇怪?谁再读读?
(3)让我们分角色来读读第三自然段。
(七)合作探究,总结全文
1.孩子们,还记得吗,在种葫芦的人种下这棵葫芦后,出示课件: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而现在──(生读)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
出示课件: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老师读)现在却──(生读)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设计意图】前后对比读文,再次强调葫芦的生长过程,使学生体会事物之间是存在着联系的。
哎──这么可爱的小葫芦都落了,多么令人惋惜啊!让我们再读读最后一自然段。
2.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呢?
谈话总结:太感谢你们让我知道原来葫芦的叶子和果实是有联系的,叶子生蚜虫,葫芦也会长不好。不仅葫芦是这样,其实,任何事物之间都是存在着联系的。
3.分角色朗读课文。
(八)课外延伸
第二年,这个人又种下一棵葫芦,他吸取了前一年的教训。有一天,种葫芦的人发现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他想了什么?说了什么?于是,他又是怎么做的?最后的结果怎样了?
请你按照看、想、说、做的顺序说一说吧!
先自己小声说说,再指名说。
【设计意图】语言实践与阅读紧密结合。让学生按照文中第二段的写作方法“看、想、说、做”说一说,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我要的是葫芦》语文教学设计15
章阅读教学应立足于培养孩子阅读文章的兴趣,引导孩子品味语言,积累语言,从而发展他们的语言,达到自能读书的目的。因此,在教学中教者应始终把语言的学习、体会、感悟作为重点,注重学生的个人感受,且能结合各自生活的实际赋予其不同的内涵。而对语言感受的最重要手段就是“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可见“读”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多读可以训练学生的语感,多读可以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多读可以丰富孩子的表象。可谓是一举多得,事半而功倍,何乐而不为呢?但这所谓的“读”必须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下,匠心设计下,有针对性去阅读。是为着更深层次的理解课文,更深层次的感受语言而选择的最佳途径。
在《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中,我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通过品读、评读、个人读、分角色读、齐读、选择读、引读等不同方式的阅读,从多个角度引导孩子们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词句。让孩子们在读的过程中思考领悟,最终达到“豁然开朗”“柳暗花明”的境界。在日积月累的训练中,让孩子们养成结合语境理解字词以及主动阅读的习惯,从而提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篇:新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我是中国人》教学设计
《我是中国人》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我是中国人》是入学教育单元“我上学了”中的第一课。这一课是全册书的开始,通过引导学生认识“我是中国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书中采用图配文的方式——天安门、五星红旗和56个民族的孩子身着各自不同民族的服饰背着书包去上学的场景图,配合“我是中国人”的文字。通过观察和读句子,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二、学情分析
从幼儿园大班到小学一年级,这一阶段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学习活动主要是游戏。他们在阅读方面表现为初步开始学习借助图画阅读。在观察能力方面,他们主要表现为能整体观察画面,并能透过图画知道图画上主要表达的内容。与此同时,也能观察到图画中的细节。因此,《我是中国人》一课在教学中,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图画。图画中的天安门、五星红旗,他们早已认识,而56个民族的孩子是观察的难点,他们在观察时会只停留在都是“小朋友”的表层,对于具体服饰所对应的民族认知上比较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在教学时,不必拘泥于非要学生把图中每个孩子代表的民族准确无误地说出来,只要初步了解我国是一个有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就行了。
三、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画,知道天安门和五星红旗是我们祖国的标志,初步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2.通过听读句子,知道中国是我们的祖国,感受作为中国人的自豪。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能清楚响亮地说:“我是中国人”“我的祖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学难点:初步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五、教学时数 1课时
六、教学准备
1.了解班级里学生的民族所属情况。
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同学们,首先欢迎你们进入小学开始了学习生活。今天,我们在第一次的语文课上,将要学习入学教育的第一课《我是中国人》。
(板书:我是中国人)① 你知道我们的祖国,它的名字叫什么吗? ② 中国是我们祖国的名字。这个名字是简称,有谁知道它的全称? ③(板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生认读祖国的全名。④ 练习说话: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导入新课,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二)学习课文
1.认识“五星红旗”和“天安门”。①观察书中图画,说一说:五星红旗是怎样的? ②你看到了怎样的天安门? ③音乐,律动。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前国旗升。
④ “天安门”、“五星红旗”是我们祖国的标志。你还知道我国的标志有哪些?(适当补充介绍:国徽、国歌)⑤ 创设情境,模拟升旗仪式的情景。
引导学生注视着国旗徐徐上升,在国歌声中,向国旗行注目礼。
⑥小结:我们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无比自豪,让我们光荣地喊出:“我是中国人”(板书)。作为一个中国人,今后我们要爱护我们的国旗、国徽,认真地唱国歌。
2.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①仔细观察图画上人物的打扮: ·数一数:图上有几个小朋友? ·想一想:从小朋友不同的打扮上,你认出来他们分别是什么民族的?能说几个就说几个。·说一说:认识自己的民族,用“我是()族”说话。·小结:我国是一个是由56个少数民族组成的国家。②他们背着书包去干什么? 他们背着书包去上学。对,我们这个单元的主题就是“我们上学了。”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书上的图画、模拟升旗仪式、音乐律动等多元的学习活动展开教学,调动起学生的多种感官,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让学生知晓自己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树立学生的公民意识。】(三)作业设计 1.画一画:
在下面的方框内,画一画我国的国旗、天安门。
【设计意图:采用学生喜欢的“画一画”的形式,对学习知识进行复习与巩固。】(四)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