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信息大学:三学期制与实习的完美结合
三学期制与实习的完美结合中国信息大学自2003年改制重组以来,每年都在进行着或大或小的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改革。我们不禁要问:学校为什么要在改革方面做出如此大的努力呢?
作为一名2012级的学生,我自然没有学校领导的眼界和高瞻远瞩。我只能从自身的角度和见识简单谈一谈中国信息大学的教学改革对我个人产生的影响。
学校的教学改革使得中国信息大学形成了独有的特色。当然,关于我提及的特色,也许会有同学提出反对意见。例如“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教学”,可能就会有人对“让学生走上讲台”这一做法不甚理解,甚至觉得花钱就是来听老师讲课的。我曾翻阅过中国信息大学从前的教学历史,课堂上同学们的发言机会确实多,但在讲台上讲课是没有过的。改革后,老师们为了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适当的给我们提供了一些讲课的机会。所谓适当,是老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课前预习,通过查找资料做好准备,在课堂上由学生做一定的表述讲解。这样,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正是这样一个环节,使课堂不再是老师的天下,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满堂灌式的知识填鸭。我们有了主动获取知识的动力,有了自我展示和锻炼的平台。我迫切希望,每一位中国信息大学的学子,都能够把握机会,踏上学校为我们准备的讲台,让更多的人分享你的才华,同样,也能够在课堂中寻找到你的快乐。
第二篇:浅谈上海大学三学期制以及师生的教与学
浅谈上海大学三学期制以及师生的教与学
上海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系 徐茂元
摘要:上海大学的三学期制度作为一种独特的新型的教学管理制度,与传统的两学期制相比,有明显的优势,但在全国进行全面推广,还需有相应的配套设备与制度的支持。本文通过对实施三学期制多年的上海大学进行分析,表明三学期制有利于教师精简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师生在三学期制下如何进行教与学,推行三学期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需要通过提高教师素质、加大宣传力度等措施解决。
关键词:上海大学;三学期制;师生的教与学
绪论
学期制改革是高校教学管理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高校据以进行教学组织和管理的框架。近年来,我国高校学期制改革的浪潮悄然兴起。而三学期制是目前进行学期制变革的多数高校采用的一种学期制模式。在推行三学期制过程中,先后出现了不同的形式,起了不同程度的作用。
在中央提出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背景下,上海作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以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四个中心为标志的经济建设快速发展。上海大学也呈现出加速发展态势。根据教育部推进质量工程、培养创新性人才的精神,上海大学结合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战略定位,确定了“拆除四堵墙”办学理念:一是拆除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墙;二是拆除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墙;三是拆除各学院和各专业之间的墙;四是拆除教与学之间的墙。办学特色:培养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的人,坚持“三制”即:学分制、选课制、短学期制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行成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
上海大学的钱伟长老校长说:我们培养的学生,首先应该是一个全面的人,是一个爱国者,一个辩证唯物主义者,一个有文化艺术修养的人、道德品质高尚、心灵美好的人。其次才是一个拥有学科专业知识的人,一个未来的工程师、专门家。通过学校的教育,我们希望学生能学到一种正确的学习方法、正确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也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所学的课程也好、专业也好,都是一种载体,学生通过这些载体来掌握这些方法。
在高等教育领域,我国大学做出了积极的变革。本文通过对三学期制度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有什么优缺点,上海大学三学期制在发展中还面临哪些问题以及如何解决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传统的两学期制与上海大学的三学期制度
(一)传统的两学期制及其弊端
学制是一个国家的学校教育制度。它往往是根据各国的国情来决定。学制通常实行学年制度,而学年制度中每一学年又包含若干学期,有的两学期,有的三学期,有的四学期。我国传统的学期制采用的是两学期制,即一个学年分成春秋两个学期,中间有寒假和暑假隔开。每一个学期的时间基本一致,教学时间为20周。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教育教学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与国际高等教育交流的增加以及我国高等教育在向大众化教育阶段迈进的历史进程中,传统的两学期制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进一步的改进。
传统的两学期制存在种种的弊端和不足,首先是学生自主选择的发展空间狭小,不利于其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高。传统两学期制下单科课程时间的过长容易导致学校教程总量不足,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课程选择和发展的需求,许多学生由于学校课程开设少,选课范围受限,难以选择或学习自己想修学的课程。各门课程时间的冗长也使得学校无法根据社会需要、学科发展和学生需求灵活安排多样化的、及时反映社会现实需要与学科前沿的课程,也难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社会实践和参与科研的机会。这既使得学生自主选择空间狭小,自主性发展受限,难以接触和及时了解学科发展前沿,也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增强,特别是容易导致学生对社会缺乏了解,这是造成部分高校学生实践能力和现实问题解决能力差、社会责任感弱的重要原因,也是造成部分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就业困难的直接原因之一。
其次,传统两学期制教学时间冗长,使教师更新知识、教学研究和国际交流等的时间、精力受限。两学期制中的课程一般贯穿整个学期甚至一学年,教学时间冗长,如若一学期有1—2门课,许多教师不得不将大部分的时间、精力集中于备课、讲课,因而既缺少进行教学研究的时间,不利于教师更好的反思和改进教学内容和方式,影响教学能力的有效提高,同时缺乏进修提高的机会,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访问和研讨的时间受限,并且客观上投入学术研究、课题研究的精力较少,因而难以及时了解学科前沿,知识更新较慢,导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相对陈旧、落后,科研能力难以提高,教师心理也产生多种冲突与压力。特别是在传统的两学期制的背景下,每学期开设的课程及其时间长短相对固定,缺少变化和更新,导致部分教师满足于现有课程的重复性教学,而不主动努力追求自身知识的更新和学术前沿的追踪,缺乏开设新课程的压力与自我完善的动力,不能有效改进教学内容与方式。
最后,传统的两学期制下高校教学和管理体制缺乏灵活性,难以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各种教育资源。①传统的两学期制妨碍了高校对国内、外优秀师资资源的有效利用。许多高校教师一方面受本校教学任务的牵制难以流动,另一方面受课程时间冗长的影响,很难抽出足够长的时间到对方学校进行一学期的交流教学,因此,国内高校间的优质师资难以实现真正有效的流动和共享。同时由于国外多数大学实行三或四学期的短学期制,与我国两学期制时间不一致,影响了我国高校国际学术、师资交流的有效开展。②传统的两学期制下的教学时间集中于春、秋季,且多采用传统课堂教学方式,课程时间又冗长、拖沓,不利于高校充分、高效的利用和合理配置校内的教室、实验室、设备一起和科研资源等各种教育资源。
(二)上海大学的三学期制
目前我国进行学期制改革的高校为数不多,但上海大学的三学期制作为一项独特的教学管理制度,在钱伟长老校长的倡导下,上海大学推行独特的教学管理制度——短学期制,即把传统的一学年两个学期改革为三个理论学习学期和一个实践教学学期。这一制度又被称为三学期制。他起始于钱伟长任职于原上海工业大学校长时期。在他的带领下,上海工业大学以积极的改革精神探索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要求新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于1985年开始试行三学期制,即每学年设置三个理论教学学期,每个理论教学学期内10周为理论教学,1.5周考试;实践教学学期与暑假可以通用,集中安排金工实习、电工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和社会实践等环节。每学年内,学期之间安排0.5周间隔假时间,用于教学休整。春节假
(寒假)在第Ⅱ学期中随春节日期而变动”如下图
这种学制安排较为灵活,不仅可以根据节假日灵活安排放假时间,也可以及时根据学生的需求来调整课程的设置。有助于学生更多的接触社会,提高实践能力。但严格来说,上海大学的学期制不应该称为三学期制,而应该称为短学期制。因为上海大学还有一个实践教学学期,这与国外大学采取的将一学年划分为三个学期的做法是有区别的。此外,在实施的目的上,上海大学的短学期制与国外大学的短学期制也是不同的。国外大学是为了给学生提供灵活的入学时间,而上海大学却有更大的追求(后文论述)。但他们也都有共同之处,那都是与一学年两学期相比,它们都是时间较短的学期。
在上海大学的课程教学计划中,大学本科课程一般分为五大类: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选修)课、各类选修课和实践教学环节。学生理论课程的学习主要集中在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夏季短学期主要用于实习和课程设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经过调查,本研究认为上海大学短学期的课程设置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分段教学:短学期制下每学期只有12周左右,对于一些强调系统性的基础课程,这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上海大学采用了分段教学法,将基础课程拆分1—6学期的课程。例如大学英语A,在传统的两学期制下为四个学期的课程,上海大学将其拆分成六个学期的课程。其他专业基础课也是如此。②开设课程增多,增加了选修课的选择度:就上海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而言,学院一共提供了91个学分的专业选修课,学生从中选择30个学分,选择度超过了3:1;除此之外,学院提供了69个学分的任意选修课,学生从中选择至少18个学分的课程,选择度也超过了3:1。③课程设置灵活:上海大学的短学期制包括三个理论教学学期和一个夏季学期。夏季学期用于实习、调查等,可以集中时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效率。
二、上海大学推行三学期制的必要性和意义
上海大学在钱伟长老校长的理念下,培养能够“无师自通”的人,“一个能够独立地到一个未知领域里工作的人”。学生毕业后面对的都是未知的领域,是课本知识所无法提供答案的领域。随着20世纪末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的无穷增长对人类学习方式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大学必须对这些挑战做出回应。其中之一就是,大学必须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方面做出行动,与之相对应的是,大学教师必须精简课程内容,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上海大学推行三学期制,打破了中国传统的两学期制,具有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上海大学在实践中坚持三学期制已经18年历史,期间曾经历过师生的不理解和来自学生家长乃至整个社会的压力,甚至直到现在还依然会有一些不同的意见评论这一教学管理制度。上海大学顶住了压力坚持了下来,并在实践中不断的改进相关措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作为一项教学管理制度,它体现了钱伟长治校的理念。
上海大学推行三学期制,有利于构建多元化的课程体系,实现课程结构的整体优化。一方面,要求教师必须精简教材内容,精讲知识要点,精简一些陈旧、冗长的课程内容,去除一些过时的课程科目,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行成自学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学生从疲于应付考试的背书状态下解放出来;另一方面通过增设三学期制,可进一步根据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增开一些动态、新型、多样的短期课程,如学科前沿性的短平快的专题或讲座式课程,同时可增设旨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的社会实践、研究型课程。通过调整和重构课程设置,促使学校课程结构体系更为灵活、多元,日趋完善,实现整体优化。
上海大学推行三学期制,对于上海大学的学子珍惜时间,勤奋学习具有促进作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三学期制不容的学生放纵自己,先玩玩到考试时再背一背书应付考试的做法在这种制度下行不通。在这项制度下,上海大学学子再也不能无忧无虑、懒洋洋的过大学生活,必须有紧迫感,必须提高教学、科研和学习的效率。另外,“实践教学学期”还有一个效果,就是让学生拥有足够的参加社会实践、实习的时间。要求学生把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并从实践中开拓新思路。三学期制是上海大学培养“无师自通”的人才的基本途径。同时推行三学期制扩大了学生选课的范围,有利于学生额自主学习,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其知识、经验与能力结构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并且为他们跨院、跨系选修多种课程和专业创造了机会,利于拓展他们的知识面,也为他们开展多种社会实践和参与课题研究提供了空间和时间的保障,因此有助于其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增强其社会适应性与竞争力。另一方面,学期的缩短也有利于促使学生从学期伊始就进入积极、紧张的学习状态,在客观上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上海大学推行三学期制,有助于教师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与发展。一方面,实行三学期制,教师可以相对灵活的选择教学时间,这样有了更充分、整段的时间从事教学研究和科研,也使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国内、国际学术交流与研讨,开展国内外合作研究;另一方面,原有课程的课时缩减之后,促使教师为完成应有的教学工作量必须主动、努力地开设一些新的课程。为了能够开设出适应社会需要、学科发展需要和学生需求的新课程,教师必须首先对所教学科有独到的研究,形成自己的观点,才能教好书,此外还要更为积极的获取学科前沿信息,主动更新自身知识、能力结构,不断提高教学和科研素质。
上海大学实行三学期制,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充分协调,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在三学期下,能够更好地利用各种优质教育资源,充分挖掘和发挥本校师资潜力。同时,更多的吸纳国内外的优秀教师、专家学者来学校进行学术交流、授课与讲座,为学校的教学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办学效益。此外,学期制改革后,学校课程总量增加,每日课程内容更为丰富,课时安排更为紧凑,能使学校师资、教室、实验室、科研设备等各种教育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
三、在三学期制下师生的教与学
三学期制下应该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三学期制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正如钱伟长老校长所说:只有有创造性的教师才能培养有创造性的学生,教师的教学必须建立在其科研基础之上。作为老师要相信学生,学到一定基础,自己能学,将来用到这些再学,并不是将来用到的现在一定给,老实讲,不是认为样样东西都要在学校里学好,可是必须晓得怎么学,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三学期制是真正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符合现代知识爆炸条件下社会对创新人才需求的现实。
三学期制下的教学欲求师生互动,教师实施教学时,就应该充分了解教学对象,弄清学生的实际学情,因材施教,向着教学目标共同进行,互动变化。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使师生真正互动起来呢?
(一)促使学生由知识接受转变为探询知识的“学者”。
就是要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在某一方面或某一观点上达到“高水平”。教师要对所教学科有独到的研究,形成自己的观点,才能教好书,不能泛泛而谈。教的过程中首先要布置好学生去收集关于所教方面的资料。可以向学生提供网址、前沿教材书籍、期刊等去查。教师也可以补充这方面的资料,把资料提供给学生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他从未了解的领域有所涉猎,既增加了知识,又提高了水平,从而让自己能够在课堂上与教师对话。
对于每个知识点的学习,事先布置几个小组提前对该知识点进行准备工作,到上课时提前讲出来。再让师生进行集体讨论。上课时,教师可对该知识点做一些精到的讲解。在课堂上着重激发学生理解记忆。对于每一节课需要学生探究的问题先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回去查资料,参考书,寻找答案。当学生对所学课程做好充分预习以后,至少对于上课时老师的提问他能有话可说,而不是缄默不语。即使回答不完整,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补充。在充分预习的过程中,学生学的越多才能越会提问题,否则不要说质疑连起码的提问也答不上来。预习要把它当课上起来,先是课堂上预习,逐步过渡到课下预习。全面的指导下学生才会预习,才会去学习。胸有成竹了,上课时,学生才敢与老师对话交往,才能互动起来。
(二)教师变换角色
教师应该是什么角色呢?首先,教师应该是问题的发现者。这个“问题”当然指学情。只有发现学生学习内容上的缺失,才能“有的放矢”。了解学情不应该是肤浅的片面的,而应该是深入的、全面的。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需有意的采用适当的方式方法,诱导学生暴露思维,亮出真实的自我。其次,教师应该是问题的引导者。教师由授业者转变为指引者,点拨者,探讨者。学生在启而不发的时候,教师往往心急,从而包办代替。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能力比单纯地让他接受知识难得多。在学生的水平达到能探讨的层面时,对于学生的讨论,老师可以赞许、分析,最好不要把标准答案讲出来。宁可多花时间放手,切不可赶时间硬灌。时间一长哪一种方式能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不言自明。再次,教师一定要做好“平等中的首席”。切不可轻视任何一个学生,鄙视任何一个可笑的观点,有闪光点就要肯定,即使是否定也要做得很艺术,否则再想他开口就难了。平等交往的前提就是尊重,理解,鼓励。教师不可期望太高,不用标准答案去套。
(三)交往中教师一定要注意情境创设
既要不露声色也要有创意,能激发学生的交往欲。每一节课教师一定要设置一个配合教学目标的能力题。日积月累,集腋成裘,能力就培养出来了。
教学过程中的交往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的建构,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能力培养大有好处。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看到学生的成长有什么比这更让教师快乐的呢!
四、上海大学三学期制的反思
上海大学自1994年实施三学期制以来,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也已经实现了改革的构想,为学生个性化和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平台,有效的缓解了教师的教研矛盾,提高了学校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学校在新时期的办学水平。18年的摸索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三学期制实践模式。但在改革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宣传不到位,部分师生观念没有转变
三学期制的实施过程中,相关机构部门没有很好的宣传三学期制,部分师生对其不是很了解。三学期制的改革是全局性的改革,是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的整体转变,然而当前的三学期制改革过程中,作为参与主体的部分学校的管理人员、师生等没有转变观念,认为三学期只是缩短时间,没有什么变化,还是按传统两学期制的教学和学习模式进行。课程开设没有根据时间和目的来调整上课方式,同时教学方法也以讲授式的填鸭式教学为主,这些都不利于三学期制的有效实施。
(二)教学质量有待提高
三学期制下,一些老师对于讲授的课程没有相应的调整,依旧采用原来的教学大纲,只对授课内容进行删减。这导致课程的完整性遭到了破坏,同时也使学生在短时间内难以消化课程知识,学生来不及消化和思考,师生课内外的交流和互动环节被严重压缩,许多课程的学习变成了走马观花,学生对三学期制的教学效果不甚满意。教学质量下降,师生对三学期制绩效产生怀疑。
(三)资源紧张状况依然存在,后勤保障力度不够
三学期制的实施有助于缓解学校资源紧张的状况,然而学校的资源紧张的状况仍然存在。学校的软硬件建设跟不上高校扩招的速度,知识学校教育教学资源紧张,而三学期制的实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资源紧张的问题,解决资源紧张问题更为有效的措施是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学校的软硬件建设。从当前三学期制的改革来看,后勤保障不足是影响和制约三学期制有效实施的主要因素。暑期实践教学学期学生就餐问题、基于高温天气的降温设备问题及自习场所开放、宿舍热水供应等问题,这些都有待进一步研究与协调。
(四)监管部门缺位,配套制度不够完善
在三学期制运行过程中,课程实施情况的监督、课程考核的监督、学生出勤率的监督及教学信息员等制度的管理执行不到位,致使部分教师上课随意、部分学生缺勤及课程流于形式等问题的出现。那些照本宣科的教师和教务处之间形成共谋——威慑住那些不想听这种课的学生,学生宝贵时间就在这样的环境下被无情的浪费了。
针对上海大学三学期制改革实施中暴露出的诸多问题,未来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三学期制。
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转变观念。
目前,就大学生而言,一方面学生确实感受到了三学期制带给他们的收获,他们也能理解钱伟长老校长为何坚持推行这样的教学管理制度。另一方面学生对教师的水平还不太满意,他们对那些违背钱伟长老校长推行三学期制的初衷的做法表示反对。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和行政人员应当加深对三学期制内涵的理解,用改革的思路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用敢于突破常规的精神探索行政管理工作如何更好的适应三学期制的内在要求,从而理顺行政工作与三学期制之间的关系,更好更快的培养人才。另外学校要加强宣传力度,促使师生观念的改变。
其次,培养高水平的教师。
只有高水平的有创新能力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有创新性的人才。我们国家的大学生是在中国应试教育下考入大学的,他们的学习态度、兴趣、自学能力等方面没有受到良好的训练,而是习惯于老师给他们提供问题和答案,自己背过后应付考试就行了。因而,在实践中我们推行三学期制,会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不适应这一教学管理制度的要求。完善三学期制的优势,需要我们围绕这一制度做系列工作。最根本的是,努力提高上海大学教师的科研水平,没有高水平的教师,就会出现教室上课时只会对着PPT照本宣科,然后学生把笔记本上的讲课内容照搬到考试卷。这样是无法实现钱伟长老校长培养“能在未知领域独立探索的人”的期望的。学校要进一下增加引进国内外名师课程,加强学术交流,为师生提供精神食粮。
再次,需要进一步完善三学期制下的相关配套制度及较大经费投入力度,增加教学资源。三学期制的改革是全局性、整体性的高校学制改革,其改革趋向是高效运行模式的整体转变。因此应促使学校整体制度的转变,加强三学期制的配套制度的研究和制定,以保障三学期制改革的有效进行,如:后勤保障制度、人事制度、评价制度、工质制度、休假制度及行政管理制度等。三学期制的实施能有效缓解教学资源紧张问题,但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此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进行软硬件建设。如:增加图书馆的图书资料,扩大图书馆的规模,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空间和时间选择与安排;针对夏天炎热问题,应在教室和学生寝室等学生学习生活场所安装空调等以保证学生学习生活的正常进行;加大暑期社会实践学期支持力度,为更多师生进行暑期调研和社会实践提供资金、资料等方面的保障等。
然后,学校还应该强化监督与管理。
制度改革的关键不仅在于制度的设计、推进和完善,更重要的是制度的执行力。针对三学期制实施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应强化监督和管理,增强制度执行力,保证制度的有效性。在课程评价方面,应确保课程的有效性,保证公平性,遏制不正之风。在社会实践方面,应转变部门的职能,应以提供服务、指导和普遍公平的平台为导向,充分给予学生自由选择权,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最后,学校还要建立专门的网络信息板块,提供透明、全面的信息。
从目前来看,三学期制的信息模式主要是通过选课系统、口口相传及教师引导等模糊化信息拓展模式,这些显然是不够的。应将对三学期制的信息网络化、专门化、透明化、全面化,在校内网络上设立专门的板块,解决三学期制的相关信息,如课程开设信息、辅修第二学位信息、社会实践支持信息、讲座信息等。
结语
教育改革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任何制度设计也都不可能是完美的,三学期制的推行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共同加强研究,切实推进,以实现上海大学办学效益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虽然制约上海大学推行短学期制的因素依然大量存在,但要实现这一独特的教学管理制度的更大优势,我们须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的精神走向未来。
参考文献:
[1]王福友.钱伟长与上海大学短学期制[J].改革纵论,现代大学教育,2010年第3期:93-98.[2]潘玉民,玄月.短学期制背景下的档案实践教学——以上海大学文学院档案系为例[J].档案学通讯.2007(3):63-64 [3]严怡,何晓阳.三学期制:高校学期制改革的反思与前瞻[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12,10(2):177-180 [4]李永东,李智兰.完善高校三学期制的建议[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9(3):172-176 [5]邓学国.高等学校推行“三学期制”的必要性[J].科技资讯,2007,35:111-112 [6]陈霞妹.浅析我国高校实行“三学期制”的利与弊[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8,21(5):91-93 [7]周伟,唐安国.短学期制课程设置的利弊分析——以上海大学的调查为例[J].大学.研究与评论,2008.6:34-38
第三篇:中国信息大学:大学“实习”时间需要延长
据媒体报道,在近期落幕的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百年院庆“中国经济学教育论坛”上,北大校长助理炮轰“实习影响大学生学业”,甚至呼吁在场全国各高校经济学院负责人共同禁止学生参加实习,以矫正这种“变态工作需求”:“大学生实习太无聊,严重影响课业,希望能禁止;80%的大学生实习是跑腿打杂,很少有人被单位最终接纳就业。大学教学、学生学习的秩序却遭到了冲击......”。
一语激起千层浪,该助理言论一经媒体报道迅速引发舆论热点,网友各种吐槽纷纷出台。如反对该提法的腾讯网友“西风古道”认为:教育本身是问题,不实习与实际工作更远,建议大三前半年实习,学生也能明白学习的目的和方向。
新浪网友“报人卢元强”:课堂里学的那些玩意,刚毕业哪里用得上?不实习,把孩子们都关在校园里管傻了!新浪网友“BC小木哥”:这个论调就是胡说八道想当然。跑腿打杂照样是在学习待人接物,接触社会的第一步是从底层做起,没人什么都会,也别指望别人一开始就会重用你。现在不实习,到找工作的时候两眼一抹黑,和谁竞争?
新浪网友“小小葱的哈尼”说:我觉得大学生至少要有一年实习时间,就算是跑腿也比在学校里吃喝玩乐收获多的多。
新浪网友时间认为:轻视体力劳动,轻视跑腿打杂,眼高手低,正是许多中国大学生不适应社会需要的通病,是应该改变的,也是可以通过实习有所改变的。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跑腿打杂”也是大学生的份内工作,或者说,大学生也需要“跑腿打杂”,大家都做,大学生为什么不能做?
支持该助理言论的网友也有自己的认识。腾讯网友“林教头”说:确实是这样,实习制度就是给企业提供廉价劳动力的,如果没有硬性规定,鬼才会去,工资低得可怜,甚至没有,做最无聊的打杂的事,学到什么了?新浪网友“风舞扬”认为:为实习而实习,取消也罢!新浪网友“微中子”:大部分实习就是招聘廉价劳动力,没啥必要„„。
对此,我国知名民办大学,位处北京的中国信息大学也对此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中国信息大学副校长张子刈认为:“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来说,实习不但需要,而且要在正确引导的前提下,尽量延长时间,加大力度!以适应社会实际需求。现在应试教育与社会需求存在很多矛盾,‘学不能用、供需错位’是普遍现象。如果再不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理论与实践脱节会越来越大,光读‘死书’的大学读了有何用?实习不是达不到作用,而是社会和学校如何去正确引导,给予大学生以更大的空间和信任。学习是终身事情,不是说不实习的大学便能读完一辈子的书,重要的是在大学中要学会学习、学会自主学习、学会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是人一生成长的基础!”
信大的同学们也在实际的学习和工作中深有体会。
如2009级新闻专业的林琳同学谈起在钢铁网站做编辑时的实习经历说道:“经过三个月的历练,当我选择离开公司的时候,我已经能熟练从事钢铁网站编辑的工作。发布钢铁信息报价、把信息报价上传到网站、评价每天的钢铁市场,我都能有条不紊、按部就班地完成。但是我知道,作为职场新人,安逸的环境造就不出优秀的员工,自己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不能安于现状,选择好的公司意味着接受优良的企业文化和开明的人际关系,这些经验,是我在学校不曾学过和接触过的最宝贵的财富。我想,这也许就是成长,让我迅速转换成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张子刈对此评价说:“实习要有好的制度保障和正确的引导,不然就会成为变成‘形式主义’。在这方面我们已经有比较好的改革实例。比如信大‘三学期制’改革已成功实现新突破!我们在授课时间基本未变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单学期学习时间,实行‘长假短学期’,高效学习、集中‘放假’,将实习期延长到近四个月,并及时‘跟踪’实习进展,反应非常良好。一方面学生有相对充足的时间融入工作环境,另外实习单位也不必担心时间过短资源浪费。我们很多学生都是在实习中被用人单位相中,希望毕业便能够加入进来!”
“另外,信大‘毕业设计改革’要求学生们的毕业作品(论文)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并在大三时便开始进入‘撰写’周期,其实‘论文’就是将书上所学在社会实践工作中的实际应用总结。目前很多信大毕业学生成功进入工作岗位,包括和一些名牌大学生在职位竞争中处于优势,最有力的‘武器’便是大学期间完成的毕设作品。”张子刈说道。
信大2008级新闻专业的杨方源同学面试中国在职教育网时的情景仍历历在目:“在经过前期面试官的几轮面试后,我终于走进了总经理办公室,进行最后的一轮决定性的面试。和总经理进行一番论答后,他让我整理一些我的作品通过邮箱发给他看,然后他再做最后的定夺。当时的面试时间正赶上第一次答辩前夕,所以我拿着我为答辩准备的3万字的论文稿件发给他,他回复的邮件我还记忆犹新‘从你的这么多字的作品当中可以看出,你是一个有想法的学生,文字功底扎实,我们就是需要你这种有才能的员工,希望我们的公司能给你带来更好的发展!’,最终,我顺利拿到了这份公司的offer。”
知名主持人,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袁岳也在自己的新浪微博上写道:“实习不否定学习,只是让你学的更活,但学习不能替代实习是因为大学教程严重脱离社会需要与真实职业状态,大学如中小学般的教学考试状态让人很难适合职场,实习可缓解这等教育导致的严重低能现象。全球无论名校与否,实习共识概莫例外,实习模式也应完善,这是大学领导要做的工作而非遮眼禁止!”
第四篇:中国信息大学:我的“多面手”实习生涯
假期时间出来打工对我来说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不过说道今年的打工经历还真是有让我心中一暖。
假期初始找工作并没有想象中的一帆风顺,开始以为凭借自己的一些计算机和音响设备上的一些专业技能可以找到一个很合自己胃口的工作,没想到工作这一找就是小半个月,时间浪费的越多心中就越是着急,甚至心中竟出现不打算找工作的想法了。
就在我为找工作犯愁的时候,去年工作单位的经理听说了我在找工作主动找到我,问我有份酒店助理的工作要不要试试,这种瞌睡遇枕头的事情我当然没有理由拒绝了。于是第二天就去面试了,酒店名字叫做隆泽园大酒店,酒店不大,但也是三星级酒店,仿古风格,内部装修也独具一格。
当天面试很成功,但是工作条件有些“苛刻”,原来酒店为了节约成本,要求员工承担多项任务,比如我悲剧的身兼N职:助理、前台接待、会议调音、网管,甚至在有大型会议的时候还要充当一下停车场保安!但对于假期时间出来兼职的学生来说有工作就比没工作强,我也只能接受了。
这种混乱的工作模式在最开始的时候一度让我无法适应,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情,甚至会忘记领导安排的工作任务,为了能够尽快转变,我开始向酒店老员工学习,在交流中我发现老员工之间的关系都特别好,他们会将每天的工作互相探讨,然后重新分工、合作完成。
这种工作模式有机地把不同部门的不同工作结合在了一起,而且还能深化同事之间的关系,就好像整个酒店是一个大家庭,大家都在为自己的家庭工作一般,为了融入这个大家庭,我也开始和同事们共同交流,互相协助,在之后的工作时间里,我把同事的工作当做自己的工作来完成,同事们也帮助我一起完成我的任务。大家齐心合力工作效率不但提升的飞快,热烈的气氛也让我们忘记了工作的劳累。
酒店的每个员工都要与客人直接接触,每个人的表现都会直接反映出酒店的服务和管理水平。酒店就像一个大家庭,在工作中难免会发生些不愉快,所以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我时刻留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主动和各位同事处理好关系,尊重别人的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了尊重。
回首我来酒店的这三个月,新奇与欣喜同在,感动与感谢并存,三个月时间虽然短暂,但对我而言收获是丰硕的。在这里经历的每一件事,接触到的每一个人,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这种提升与学校里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令我受益匪浅。
更重要的是,几个月的工作让我深深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比如在服务上缺乏灵活性和主动性,由于害怕做错而不敢大胆去做;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不能冷静处理事情等等。这些都是我这个寒假不可多得的人生财富,让我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继续进步,补齐短板,成就辉煌!
第五篇:中国信息大学:与信大同行——中国信息大学夏令营文艺晚会
2010年7月10晚7点30分,伴随着一支《ring ring ring》舞蹈,中国信息大学迎来了2010年“相聚信大,拥抱北京,成就未来”主题夏令营大型文艺晚会的开幕。参加本次夏令营活动的领导主要有常务校长李江萍、经济管理学院院长谢谢、信息工程学院院长苗福、学生处处长王艳辉等。
经过两天的北京之旅,来自全国各地的500余名营员从不同视觉感受到了北京的韵味,同时也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国信息大学。“与信大同行”,信大所有工作人员和营员们一起去共同感受北京,拥抱北京。今晚风雨操场里又是一片灯火辉煌,为了迎接2010年新生的到来,信大的合唱团和招办人员一直在努力地准备着这场文艺晚会,为了能更好的让2010级新生感受到信大的与众不同,他们每天都排练到很晚才结束。
青春的激情让我们活力四射,那美妙的青春随着时间的流逝在慢慢变老,一首《娃娃脸》让在场的观众真切的感受了青春的激情。“你是清晨,第一缕霞光,为我照亮前程,点燃梦想”,这是信大06级李琨和07级刘振华共同自创的歌曲《第一缕霞光》,他们将这首歌曲送给2010级新生,希望他们能够成为中国信息大学2010年第一缕霞光,照亮自己的前程,共创信大的辉煌。黄中海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个精彩的口技,让在场的观众开怀大笑,一段快板更是突出了自己能带给大家欢乐的一面。
参加晚会的不仅有在校的学生,还有参见夏令营活动的营员,他们积极的参加到本场晚会当中,一起体会大学生活。在校的老生为各地营员带来了精彩的表演,同时2010级夏令营营员刘佳利为大家带来了一支《toc toc toc》给晚会的精彩内容又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采;经管学院系主任丁钊老师把自己的千金也带来了,为在场的观众演绎了一支优美的舞蹈《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优美的旋律和绚丽的舞姿,场下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唤起了营员们激情澎湃的心。晚会的中间一部分穿插了学生的互动环节,学校的两个吉祥物是整场晚会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吸引了观众的目光,虽然一天的活动营员们都很累,但是晚会上同学们的激情并没有因此减少,一场k歌大赛提升了整场晚会的气氛,最后同学们依依不舍的离开舞台。
《千手观音》
《千手观音》
“大家还记得05年春晚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表演的《千手观音》吗?”主持人说到,今天我们也请到了北京艺术团的千手观音演员们来校演出。牵手观音的演出将晚会掀起到了最高潮,让在场的观众真切的感受到了千手观音这个伟大文化艺术的魅力。
“爱,因为在心中,平凡而不平庸,世界就像迷宫,却又让我们此刻相逢”,全国各地500名营员相聚在北京,相聚在信大,与信大同行,共同去感受信大的每一寸土地,热爱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分真情。伴随着《爱因为在心中》歌曲的高潮,我们结束了2010年中国信息大学夏令营文艺晚会。
中国信息大学学子为2010级新生带来的不仅是欢乐,更多的是让学弟学妹们了解信大,感受信大的学子的这份真挚的友情。北京欢迎你,信大欢迎你,今天的信大以你为骄傲,明天的你会以信大为自豪。
采访手记
晚会结束后,记者跟随着营员来到宿舍楼下,参加今天晚会的一共有5个营员,他们为信大学子展示了自己的才艺,记者找到今天演出的李浩同学,他是来自河北邯郸的,他演绎的是一个B—box口技,前几天排练的时候,记者看到他一直在风雨操场观看,在7月8日晚他找到了合唱团的李琨学长,他的才能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通过和李浩同学的简单交谈,记者了解到他学B—box口技刚三个月,时间虽然短但是经过自己的刻苦训练,为大家展示出了最好的一面。他来到信大第一感觉是学校的接待人员很热情,之后他又说到“学生的公寓很好,很多从远处来的学生到这里能有一个好的环境休息一下,很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这些好的环境,晚上的夜景也突出了咱们信大的不同色彩,学生公寓在灯光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绚丽。我也很感谢学校给我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如果有机会来到信大,我希望自己能成为像李琨学长和各位学姐那样有实力的人,同时祝愿信大未来发展越来越好。”
记者通过和新生两天的接触,真切地感受到了他们对大学生活的憧憬,希望在大学里锻炼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不断的追求完善自己的人生,漫步在信大的校园里,他们在享受着大学给他们带来的乐趣,信大是他们的选择,相信他们能让自己的大学生活绚丽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