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办学规划大全
新集中学办学目标及发展规划
(2010——2013年)
办学目标
坚持“依法治校、以德立校、科研兴校、特
色办校”的指导思想,牢固树立“服务和发展”的办学理念,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让学生有特长、教师有特点、学校有特色,努力把学校办成让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人民满意的新型农村中学。
校园建设
以校舍安全工程为契机,做好校园规划,加大学校建设力度,新建教学楼、学生餐厅、女生宿舍楼各一栋,进一步改善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设计建设好学校新大门,改建操场,绿化美化校园;打造文化校园,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品位;教育教学设备俱全,功能完善。
师资建设
造就一支热爱教育事业、有高尚道德情操,有一定教育理论修养、有较强教育教学能力、有良好的心理品质的教学型与研究型相结合的教师队伍,逐步形成一支以中青年为主体的、结构合理的、高学历的、学习型师资队伍。到2012年,教师本科学历达到95%,中学高级教师占15%,努力造就一批市、区级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骨干教师。
教学质量
牢固树立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的意识,以教师和学生的和谐发展为中心,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全面实施教学过程精细化管理;稳步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全力推进素质教育,凝神聚力抓好教育教学质量,确保教学质量位居全区第一方阵,使学校发展性评价达到优秀级。
管理水平
建立一套符合现代化学校发展要求的现代管理制度,使学校管理工作科学、规范、人本、高效,使管理工作向协作性、自我完善性发展;加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积极营造现代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氛围;进一步完善学校人事制度改革方案和教职工绩效考核方案,进一步调动各岗位人员工作积极性。
特色建设
以“打造智慧课堂,实施高效教学”和“实
施学生自主管理”作为学校发展的“双翼”,用
质量提升和特色创建打造学校品牌,提升学校内涵,2010——2011年,为探索、实施特色创建工程年;2011——2012年,为完善、深化提升年;2012——2013年,为凸显特色、创新展示年,逐步形成较为科学完善的校本教材,使学生学习指导书成为学生学习的“助推器”;使学生真正做
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办学思想: 以学生发展为本; 以教师发展为源; 以学校发展为先。办学目标:
提升质量,突出特色,打造品牌教育理念:让每一个学生都成才教学思想:
打造智慧课堂实施高效教学 管理思想:
科学规范人本高效 育人思想:
全面特长卓越创新
第二篇:办学规划
让每一个生命都幸福成长
高唐县时风中学2013——2016年三年发展规划
第一部分 学校的历史和现状
(一)学校沿革
学校始建于2012年3月,是高唐县委、县政府、县教育局为促进县域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城区教育布局调整,缓解西城区居民子女就学问题而采取的重大惠民举措。学校由国家特大型企业、中国农机第一强—山东省时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建设,计划总投资将达1.6亿元,是近年来高唐县一次性投资规模最大的学校建设项目。2013年9月,学校一期工程正式投入使用,开始招收第一级学生。学校属国办全日制初级中学,由时风集团正式冠名:高唐县时风中学。
(二)学校现状 1.基本现状
时风中学实际占地面积7.43公顷,总建筑面积 33170平方米,学校可容纳60个教学班,3000名学生。现有图书办公楼一栋,教学楼四栋,实验办公楼2栋,艺术楼一栋,各种功能用房齐全,建有400米塑胶跑道的标准运动场,各种内部配套设施正在完善当中。
学校现有七年级新生830人,18个教学班。教职工76人,专任教师69人,高级教师6人,一级教师58人。35岁以下(含35岁)的青年教师24人,占教师总数的31%。教师的学历全部达到部颁标准,其中研究生1人。
2.发展优势
(1)一流的硬件设施。学校严格按照省级规范化学校标准设计建设,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全部达标,学校三区分明,布局合理,馆室齐全,设施先进,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知名的品牌效应。“时风”是中国驰名商标,风靡山东,享誉全国,拥有“时风”品牌可以快速的提高学校的社会知名度和群众认可度。时风集团的企业文化、先进的管理经验可以激发教职工的创业热情,给时风中学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3)积极的政策保障。县委、县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对时风中学的建设、发展予以高度关注,在资金投入、师资配备、招生政策、教育培训诸方面给予了大量的倾斜。
3.制约因素
(1)学校生源基础薄弱。学校位于城乡结合部,周边学校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导致生源文化素质整体不高,外来务工子女又占到了学生人数的20%以上,普遍存在学习基础薄弱,家庭教育监管不力的现实,所有这些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形成严峻挑战。
(2)教师队伍观念落后。教师绝大多数都来自乡镇中学,教育观念相对陈旧,教学及管理方式方法略显滞后,教师之间协作意识有待增强,面对新环境、新形势、新任务,教师存在一定程度的不适应,缺乏应有的足够的归属感,融合的步伐亟待加快。
(3)新建学校百业待兴。学校内部配套刚刚起步,后续建设任务仍很繁重,学校没有文化可以传承,没有经验可以借鉴,规章制度完全需要新建,理念文化需要从头培育,工作千头万绪,一切都需从零开始。
第二部分 学校理念
(一)办学理念:让每一个生命都幸福成长 “让每一个生命都幸福成长”: 理念指向所有教师和全体学生。基于实现“教师幸福的教,学生幸福的学”的美好愿景,学校要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优质的教育、优质的服务,让孩子懂得幸福、感受幸福,在幸福中成长,为孩子的一生幸福奠基。要为教师提供专业成长的舞台,搭建向上的阶梯,助力教师成名、成功,让教师享受职业的幸福。
只有充满幸福感的教师才能全身心投入到育人事业中,进而影响和感染学生,培育珍爱生命、享受成长、追求幸福的学生。只有拥有幸福感的学生才可能自信愉悦的学习,以自己的成长丰富教师的人生价值,成就教师的职业幸福,从而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
教育的起点是人,终点是人生的幸福,而教育过程则是生命的幸福成长。
(二)办学宗旨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个性,激发人的活力,挖掘人的潜能。积极创设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让学校充满成长的气息,让师生拥有成长的品质,办好适合师生成长的教育,实现师生、学校的和谐发展。
(三)校训:务实·竞进
务实:“大人不华,君子务实。”务实是一种脚踏实地的精神风貌,是一种重实践、重体验、知行合一的学习态度,更是一种淳朴质实的道德风尚和美好情操。以务实的风貌,葆有韧性,戒除浮躁,师生才能幸福健康成长,学校才能踏实每一步,超越每一天。
竞进:竞进,展现了学校昂扬的向上士气,蕴藏着自我超越的豪情和追求卓越的信念,“竞进”二字,饱含创新的勇气、开拓的锐气,激励师生以自强自立的心态,以自强不息的精神,不断进取、追求卓越;激励学校葆有竞争的激情,具备非凡的胆略,不畏挫折,勇往前行。
第三部分 发展目标
(一)三年发展目标
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以学生成长为本,以教师成长为本。按照一年规范管理,夯实基础起好步;二年精细管理,提升质量出成绩;三年个性管理,发展内涵显特色的“三步走”基本步骤,大力实施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文化名校战略,充分发挥典型推动、模式推动、活动推动、评价推动的作用,重点打造一特色:书画特色,一品牌:幸福教育,二工程:师生阅读工程和教师成长工程。二项目:特色课程体系建设、数字化校园建设两大重点推进项目。力争把学校建设成为“理念先进,文化厚重,管理规范,特色明显,质量优异,和谐美丽”的现代化优质学校。创建市级教学示范校和市级规范化学校。
(二)中长期发展目标
以让“学生喜欢、教师幸福、家长满意、社会认可”为美好愿景和最高追求,经过积极探索和不懈努力,最终把学校建设成为“区内示范,山东一流,全国知名,接轨国际”的现代化学校,创建省级教学示范校和省级规范化学校。
(三)育人目标
把学生培养成为“崇德、尚美、乐学、博艺”的现代中学生。
崇德:就是崇尚和发扬完美的道德品性,出自《论语·颜渊第十二》:“主忠信,徙义,崇德也。”它和当今学校坚持育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思想相辅相成。同时,学校要把师德建设放在首位,教师只有纯洁自身灵魂,才能更好地“传道、授业、解惑”,才能以一流的师德引领良好的社会效应,培育一流的人才,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尚美:“尚”,即尊崇、注重、追求之意。“美”蕴涵着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等丰富的内容; “尚美”是“美在水城画乡”的文化追求,即全体师生对心灵、语言、行为、环境之美、梦想之美的崇尚与追求。“尚美”不仅是人的天性,更是一种高尚的人生境界。“尚美”与“崇德”互相呼应,互相补充。
乐学:即以学为乐,寓学于乐。源自《论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蕴教师善学乐教,寓教于乐;学生善学乐学,乐中启智。“乐学”,旨在希望全体师生乐于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共同创建学习型、书香型校园。“乐学”是学习的动力。只有乐学,才能把学习看成是一种乐趣、追求和责任,一种通向智慧的幸福的人生旅途。“乐学”,既意味着宽阔的心胸,达观的态度,也是一种学习境界: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工作,在快乐中生活。同时也因学习、工作而更加快乐,更加幸福!
博艺:博艺出自《孔子家语·弟子行》:“好学博艺,省物而勤也,是冉求之行也。”又《后汉书·张衡传》:“吾子性德体道,笃信安仁,约己博艺,无坚不钻。” “博艺”的基本含义是要求学习者学会学习,博通艺文,厚积薄发,成为在艺文方面有所造诣的人。博艺可以摆脱庸俗、唤醒卓异,使人高雅,博艺就是让学生具有身心全面发展的健全人格和综合素养。
第四部分 发展项目
(一)重点发展项目
数字化校园建设
1.责任部门:学校事务部、教师发展部、后勤保障部 2.总体目标
利用先进成熟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数据库技术,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与完备通用的技术规范,构建安全、可靠、可扩展、易维护的基础通用软件平台,实现学校各项工作的信息化;构建数字化校园体系,达到网络覆盖无盲点、学校管理覆盖无盲区、服务对象标示化;提高学校管理效能、减少学校管理成本,为广大师生提供简便、快捷的网络信息化服务,奠定学校教育教学现代化的基础。
3.实施策略
(1)加强数字化校园的规划设计。提出并确定“数字化校园”的体系结构;制定“数字校园”的信息标准与应用标准,以及各系统之间的网络接口标准;制定计算机、交互式一体机、网络布线、主控机房、校园广播、监控设备等标准。
(2)完成微机室、录课室建设、多媒体教室建设。建设两个50台高标准学生微机室和两个录课室和60个多媒体教室。完成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的网络连接,配齐教师专用电脑。
(3)完成校园安防系统、广播视频系统建设。在学校门口、周边、教学楼、办公楼、实验楼、操场、活动区、生活区安装监控设备,并接入学校网络,达到有学生的地方有监控,有隐患的地方有探头,确保校园安全。安装接通校园广播系统、建设会议视频转播网络系统,确保政令畅通,方便教育管理学生,保证教育教学需要。
(4)加快“校讯通”建设。方便教师及时将学生的情况、学校的要求传达给家长,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加强家校沟通,促进家校合作。
(5)加强完善学校网站建设。让网站成为家长了解学校的窗口,成为学校发布信息、工作交流展示的平台。实现信息发布统一规范,栏目更新分级管理。
(6)加强数据平台和资源库建设。争取建设一个为全校提供服务的数据中心平台和教学资源库,包括主机托管、虚拟主机、应用服务、数据存储服务、数据备份服务、数据安全服务等。(7)高度重视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采取措施,有计划地开展对干部、教师、信息管理人员的培养培训工作,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培训和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实现数字化在教学上的高效应用。
(8)全面提高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实现教育行政管理、校务管理信息化。具体包括:图书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学籍管理系统、教务教学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网络服务系统、视频点播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
(9)鼓励教师开发特色资源。建设教师博客、学生博客、课件制作、电脑作品、素材库等,组织有关教师建设符合我校特色的校本教学资源;每位教师达到一专多能,确保“数字校园”建设人才队伍的相对稳定,构建一个具有时风中学特色的数字化空间,扩宽校园网络功能。
(二)特色发展项目 幸福教育
1.责任部门:学校事务部 学生发展部 教师发展部 后勤保障部 2.总体目标
把“学生拥有成长的快乐感,教师拥有职业的成就感、家长拥有对教育的满意感”作为幸福教育的基本追求,让学生因享受良好教育而拥有较高的成长幸福指数,家长因孩子接受良好教育而拥有较高的生活幸福指数,教师因从事快乐工作而拥有较高的职业幸福指数,形成最具幸福感的学生群体、教师群体、家长群体,三年内力争三者幸福指数满意度达到80%以上。
3.实施策略
(1)提炼“幸福教育”的办学理念
以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为价值取向,积极构建“幸福教育”的理论文化体系,不断内化“幸福教育”的办学理念,全方位践行“幸福教育”的办学追求,引导师生树立追求教育幸福和人生幸福的理想信念,掌握实现教育幸福的方法、途径。坚持以“幸福教育”为引领,实现学校的内涵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2)实施学生快乐成长行动
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体差异,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潜能,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求,让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个性发展。
①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提升快乐学习指数。积极打造“幸福高效”课堂,改进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规范办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加强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②开辟“阳光第二课堂”,提供多样化的发展选择。依托“4312”活动普及以及“体艺2+1”项目的开展,全面组建符合学生发展的特色社团、兴趣小组,本着全员参与、自主选择、趣味性专业性结合、师生相长快乐共享的原则,开展各种形式各种门类的活动,为每位学生的健康发展、个性彰显搭建广阔的舞台,培养学生高雅的志趣和综合的素养。
③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通过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活动的开展,拓展学生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的时间与空间。充分利用纪念馆、美术馆、福利院、企业等社区公共资源,建立中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④关爱学生心灵,促进学生身心愉悦健康。依托中学生心理咨询室、快乐聊天室建设和“让心灵沐浴阳光、让身心健康成长”系列活动的开展,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的保护,开发学 生心理潜能和创造力,进行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研究与矫正。加强学习心理指导,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帮助学生学会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与技巧,加强独立性、进取心、耐挫能力等健全人格素质的培养,真正的让学生沐浴阳光,健康成长。
(3)实施教师爱岗乐业行动
引导教师深刻认识教师职业的价值和责任,体会教师职业的神圣和幸福,以感恩、包容、进取之心对待工作和生活,让每一位教师享受职业的幸福和生活的快乐。
①落实教师民主权利。突出教师的主人翁地位,保障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利,重大决策要倾听民意,顺应民声,自觉接受教师监督,激发教师的荣誉感、自豪感、优越感、成就感,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②助推教师自我价值实现。实施“人才递进培养工程”,加大教师培训培养的力度,采取更加宽松的、激励性的政策,帮助教师设计个性化的成长路径,为教师的进步创造更多的机遇,为教师的发展创设广阔的空间,让每位教师的才华得到施展,自身价值得到充分的实现。
③关注教师工作生活。积极创造条件,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提高工作环境的质量和品位。坚持人文关怀,及时了解教师的困难及需求,切实解决思想、工作、生活中的面临的困惑和困难,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
④丰富教师文体活动。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师文化体育活动,鼓励教师共同参与“阳光第二课堂”,指导教师进行闲暇时光设计,组建骑行爱好者、摄影爱好者、旅游爱好者、读书沙龙等群众组织,传播时尚、现代的生存理念,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
⑤塑造教师阳光心态。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提高教师的自我调适能力。定期邀请心理健康专家举办心理辅导讲座,引导教师拥有积极的职业态度,进而增强教师的职业满足感、工作乐趣感、身心轻松感和时代责任感。
(4)实施家长满意提升行动
牢记办学宗旨,促进家校合作,实行开门办学,全面提升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满意度。①重视宣传,让家长了解学校:充分发挥宣传的舆论导向作用,积极宣传学校的重点、热点和亮点工作,全面介绍学校的管理现状,让家长、社会了解学校,了解“幸福教育工程”。
②体察民情,让家长献计学校: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找准、找透当前工作中群众不满意的问题。广泛听取教育教学质量、师德师风建设、学生管理等多个类别的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坚持推行“百名教师访千家”活动,倾听家长呼声,让社会、家长献计教育。
③顺应民意,让家长支持学校:加大对弱势群体帮扶的力度,高度重视残障儿童、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工作,给他们撑起一片爱的天空,同时,确保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贫困而辍学。
④推进合作,实施家校共建共育:推进家长委员会建设,建立家长资源库,完善特聘家长进学校工作机制及“家长义工义教”制度,丰富学校课程资源,加强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为幸福加码。
(5)内涵发展推进行动
结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和学校实际,制定推进计划和方案,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为实施“幸福教育”奠定坚实基础。
重点实施“幸福教育”的10 项推进计划。即:德育教育推进、质量提高推进、课程建设推进、特色创建推进、文化建设推进、评价改革推进、和谐平安校园建设推进、课题研究推进、办学条件改善推进。
(三)基础发展项目
1.队伍建设
(1)责任部门:党支部 学校事务部 教师发展部
(2)总体目标
遵循教师和干部成长发展规律,创新管理和培养机制,以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为核心,进一步提高管理队伍素质,努力建设一只政治坚定、业务精通、务实高效、敢于担当、团结协作、勤政廉洁的学校管理团队,以提高师德修养和业务能力为核心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3)实施策略
①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加快管理队伍培养
坚持“重德才、重政绩、重公论”三重原则和“公开选拔、公平竞争、公正录用”三公原则,实行副中层以上干部竞聘上岗制、后备干部推荐制、干部述职制和任职考核制。建立起管理干部梯队培养制度,开展管理干部梯队培养课题研究,快速充实壮大管理队伍,不断提升管理队伍实力。
②加强师德建设,以师德建设引领发展方向
制定切实可行的师德师风考核细则,完善师德师风个人档案,严格执行师德红线“八个严禁”和“考核20条”,把师德建设纳入教师的考核之中。开展各种形式的师德教育活动,学生、家长评教活动,每学年开展一次师德标兵评选。
③加强职业设计,用规划引领自身发展
要求教师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制定个人三年发展规划,确定个人成长路线图,激发职业发展的自觉性,在学校和业务团队的帮助协作下落实规划发展目标。
④加强共同体建设,促进教师共同提高
完善教师评价体系,多维度考核教师工作,实现教师个体与团队的紧密结合,促进团队成员的相互协作,共同提升。重点建设年级共同体、班级共同体、备课组共同体、教研组共同体,围绕共同体开展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实行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⑤加强教师五项全能基本功训练活动,提高教师岗位实际能力。
制定五项全能基本功训练方案,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训练、展示、比赛活动,每学年组织一次达标过关考核活动,使每位教师都能教师掌握基本的教师礼仪、流畅的硬笔书法、流利的教师口语表达、熟练的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和一两项个人才艺,进一步锤炼教师的教学功底,树立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为教育教学奠定坚实基础。
⑥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策略,定期邀请专家、名师到校进行专题培训,利用时风中学大讲堂和微培训、教科研论坛等形式开展校本培训。为教师外出学习创造更多机会,提供资金保障,每学期至少组织两次外出学习活动,帮助教师转变理念,开阔眼界,转变教育教学方式。
⑦实施名师带动战略,加快骨干教师的培养
加强名师工作室建设和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教学能手的管理,利用名师和骨干教师的教研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其引领、辐射作用。开展每年一次的校级骨干教师、优质课或者教学能手评选活动,⑧完善教师管理机制,调动教师积极性
完善教职工岗位职责,落实教职工聘任制、岗位目标责任制,开展一年一度的“德能勤绩”千分考核,科学评价考量教师的工作,激发教师工作的热情。
2.德育工作(1)责任部门:学生发展部(2)总体目标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德育队伍,构建完备的德育教育体系,积极探索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规律,创新工作方式,丰富德育内容,追求德育实效,力争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较好的社会公德、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高雅的审美志趣、较强的法制意识、远大的理想志向的社会公民,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学校里快乐地学习,享受成长的幸福。争创市级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市级和谐平安校园。
(3)实施策略
①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
完善班主任聘任和量化考核制度,加强班主任培训,通过班主任沙龙、外出学习、班主任主题论坛等形式提高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水平,举行班主任创新教育案例评选、经验交流促进经验共享。鼓励班主任进修国家级心理咨询师,每学年组织一次优秀班主任评选,进行表彰。
②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形成德育教育的合力
建立家长委员会,创办家长学校,每学期至少召集一次会议,开课一次。定期召开家长会,开展家长进课堂、我为学校献一策、百名教师访千家等活动。同时,充分挖掘各种资源开展法制共建、社区共建活动。
③完善全员育人导师制,形成全员育人的格局
学期初每位教师以自愿申报和班级调整相结合的方式与学生结对子,对承包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辅导,成长导师每月与家长至少沟通一次,与学生交谈2次,活动情况记入《成长导师工作手册》,检查结果纳入考核。开展《我与我的成长导师》征文评选。
④加强学生干部管理,发挥学生干部的辅助作用
加强学生会、团委会、班委会的建设,每学年进行一次学生会、团委会、班委会的换届改选,学校公布并发放聘书。每学期至少组织2次班干部培训、1次班干部论坛,加强学生干部的沟通交流,提高工作管理水平。推行值周或值日班长制、班务承包制,每学期组织1次校级优秀班干部评选。
⑤加强德育课程规划建设,深化活动育人功能
围绕爱国情怀、规则与法、习惯养成、感恩教育、培养责任、传统文化、生命意识、身心健康、幸福教育、梦想教育十大主题进行课程的开发和德育活动的设计,同时重点打造入学、退队、毕业三仪式,组织开展好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三节活动,结合重大节日开展专题教育活动,开展好各种学生社团活动,积极打造“阳光第二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具有鲜明时风特色、时代精神的课外活动。
⑥完善中学生综合素养评价办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
积极落实中学生综合素养评定政策,创新评价办法,推行“三三九”学生评价模式,由本人、同学、教师三个评价主体,从“常规性评价”“主题性评价”“标志性成果”三个层次,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行为养成”“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标志性成果”等九个纬度的评价,发挥好评价的导向作用。
⑦开展德育优秀班级创建活动,发挥典型的带动作用。制定相关方案细则,开展德育管理特色班、文明礼仪示范班、班级文化示范班等各种形式的创建评比活动,每学年进行1次表彰。
⑧完善、落实各项安全制度和措施,打造“和谐平安校园”
增强全员安全意识,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实行“一岗双责”制,逐级签订安全责任 书,完善教育、排查、防范、演练、应急、处置等各种制度及措施,加强特殊人群、特殊时段的管控和周边环境的治理。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妥善处理学校管理中的热点问题、敏感问题,确保学校的平安稳定。
3.教学与教育科研工作
(1)责任部门:教师发展部(2)总体目标:
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深化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策略的改革,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力。加强常规教学管理,着力打造幸福高效课堂,创新校本教研机制,提高教研的有效性,落实课程的管理与开发,确保教学质量和综合效益逐年快速提高,提高学校的声誉度和认可度,实现生源质量和教学质量的良性循环。
(3)实施策略
①规范教学常规管理,提高常规教学的有效性
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使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考试与评价和课后反思等工作有章可循,加快实现常规管理精细化、个性化的步伐,加大教学常规的检查、展示与评价的力度,开展常规教学有效性的专题研究,提高常规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②健全学校教学质量监控机制,落实堂堂清、单元清、月月清
认真落实教学质量的全程、全方位监控,实行学情会商制度。提高质量分析的科学性、规范性、导向型和技术性,加强课堂达标的抽查检测,真正为课堂教学要质量,及时发现整改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促使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③打造高效幸福课堂,构建个性化教学模式
总结借鉴先进学校经验,积极开展高效课堂的探索与实践,在“先学后教、多学少教、小组合作、当堂达标”16字方针的指导下,逐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教学模式,进而形成各个学科各种课型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加强小组合作的应用和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运用,开展各种形式的赛课、示范课、汇报课和听评课活动。
④加强学科组建设,提高学科教研水平
重视学科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选拔与任用,加强学科组的建设与管理。以学科组、备课组为单位开展以集体备课、专题研讨为核心的校本培训活动,落实学科捆绑式评价,促进学科组的团结协作,形成竞争合力。实施优势学科带动战略,重点打造2-3个优势学科。加强学科课程的规划,形成学科理念、目标和实施策略,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⑤统筹整合资源,建设科学的课程体系
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设置方案,积极开展地方、校本课程研究,通过国家课程校本化和校本课程个性化的实施,拓展学生特长培养途径和方法策略,充分挖掘校内外教育资源,促进校本课程建设和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学校要成立由专家、骨干教师、社区代表、家长代表组成的“学校领导小组”,共同规划和领导学校课程建设工作,从制度管理到具体规划,从开发到实施,从评价到落实进行全面的引导和监督。在加强学科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同时,增强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目标性,为配合阳光第二课堂的开展,重点围绕传统民俗、科学探究、人文素养、身心素养、艺术修养、体育运动六个大项进行课程开发,通过校本课程的系列化、特色化建设,提高教师的开发能力,增强学校的育人功能。同时,把书画课程的开发当成重点来抓,尽早形成学校书画特色。编辑学校特色校本教材《走进时风》。⑥实施课题带动战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采取“基于问题台帐的多元合一”的课题研究模式,本着“问题即课题、过程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整体思路开展课题研究,争取人人参与课题,人人出研究成果。在解决实际 问题的同时,实现学校和自身的共同发展。每年争取5个县级,2个省级课题立项。
完善教育教学成果的评价激励政策,促进教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带动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的水平快速提高。
⑦实施阅读工程,构建书香校园
通过阅读工程的实施实现“三个发展”“三个转变”,即教师的三个转变:转变育人模式,将阅读感悟用于指导学生成长;转变阅读态度,将阅读发展成自我专业成长的习惯;转变品味意识,将阅读提升为提高自我文化品位的途径。学生的三个发展: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改善学生的个性品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加强学校图书室、阅览室、班级图书角、开放式书架建设,开展读书沙龙、读书报告会、经典诵读等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采取各种激励措施推动读书活动向深度发展,力争使每一个时风人成为读书、爱书人。
4.文化建设
(1)责任部门 学校事务部 学生发展部 教师发展部 后勤保障部(2)总体目标
以“育人”为主旨,以“文化切入”为主体思路,以师生为主体,以时风企业文化、高唐地域文化为土壤,以制度、环境、活动为载体,以学校理念和视觉形象系统设计为核心,全面建设具有时风中学特色的学校文化体系,积极创建教学相长、师生共同发展的学校文化氛围,实现文化引领下的学校可持续发展。
(3)实施策略 ①制度文化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创建“规范化、精细化、个性化”的管理体制,完善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规则章程,确保学校工作的高效运转,逐步将制度规范内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以全民落实教代会制度为重点,积极打造学校民主文化,培养民主精神,增强民主意识。
②物质文化建设
本着“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整体构建学校广场文化、教室文化、办公室文化、功能室文化、走廊文化、运动场文化、绿色生态文化等校园文化体系,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营造自由、健康、活泼、向上的文化氛围。
③精神文化建设
确定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发展愿景,逐步形成学校的核心理念、办学宗旨、三风一训、发展愿景、阶段目标。设计校徽、校旗、校服,创编校歌、宣言等。逐步弱化制度管理,实施典型带动,大张旗鼓的表彰师生中的典型,突出精神文化引领作用。
④行为文化建设
在全体教职工当中倡导“五不”文化即:不拖拉,追求力行,不推诿,追求担当,不等待,追求主动,不抱怨,追求乐观,不放弃,追求坚持的行为文化,积极鼓励班级、学科组等管理团队建设富有特色的团队文化。
⑤活动文化建设
借助各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促进文化功能的实现,发挥文化的引领作用,增强文化建设的实效。
5.后勤管理
(1)责任部门 后勤保障部(2)总体目标
坚持厉行节约、勤俭办学的原则,执行量入而出、略有结余的财务管理政策,进一步提高后勤服务水平和保障水平,加强财务管理,提高队伍素质,发挥学校资源的最大效能,确 保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3)实施策略
①加强学校财务管理。建立完善后勤服务职责、业务标准、工作程序及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财务、校产等各类管理档案,杜绝财务流失,防止浪费,实现财务学校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
②完善学校硬件建设。完成操场看台、停车场、自行车场地、学生活动区和绿色生态园的规划和建设。
③绿化美化校园环境。完善校园的美化、绿化,提高绿化的品味和档次,建设绿化主题园区,实施立体化绿化,实现三季有花,四季有绿,创建一个集自然美、艺术美、人文美于一体的校园文化环境,达到现代化建筑、人文景观、校园文化于一体的和谐统一。
④完成学校配套建设。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快内部配套建设步伐,科学设计,严把质量,确保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⑤改善教师办公生活条件。继续完善办公设施,提高办公环境的现代化和人性化水平,实施便民工程,采取一系列措施,为教师提供全方位的优质的后勤服务。征集并按计划为师生办好10件实事。
第五部分 实施保障系统
(一)组织保障
学校成立三年发展规划监控与评价领导小组和实施小组,具体负责规划的实施和管理。
(二)经费保障
学校将加强资金的使用管理,有重点的加大对教师培训和教育科研等方面的投入,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和企业的支持,完善学校配套设施建设。
(三)政策保障
争取政府上级有关部门给予政策支持,改善教师学科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提高教师整体水平,增强教师活力。同时,给予新建学校更多的学习机会,搭建更多的研训平台。
第六部分 自评机制
完善自评体系和自评制度,每学期末开展一次自下而上的自查和自评,学校评价领导小组对各处室的自评结果进行汇总、复评,不定期邀请教育专家、县教育督导室、学生家长委员会成员来校进行指导、督导,及时校正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对办学规划进行适当调整。
第三篇:学校办学规划
学校办学规划
(2012年—2014年)第一部分发展背景分析
一、学校概况
我校现有学生1293人,班级30个,生源呈稳定增长趋势,教职工103人,其中84.5%以上为大专学历。学校校舍于2011年进行了重新扩建,目前各功能室设置比较齐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较高,师德师风正,拥有省、市级学科骨干15人,承担过各种科研主持的有2人。学校教学质量有较大的提高。德育工作开展比较有效,班风正、学风浓。学校办学水平有显著的提升。
二、发展优势
1、我校生源呈稳中有升的发展趋势,学校领导班子年富力强、善于思考、精于管理、想大事、能创新、做实事、能干事;教师年轻化、有魄力、经验丰富、工作扎实,教育质量显著。这些都将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内驱力。
2、我校地理位置的独特,靠近县城,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顺势而行、乘势而上的良好机遇,为学校特色建设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3、办学特色逐步凸现,特别是艺术这一块得到很好的发展,特色项目成果明显,促进了学生个性发展。
三、困难与挑战
1、教师对确立新理念,实施新课程的紧迫性认识不足,主动发 展的意识不够理想。
2、教育经费的投入相对不足,教学所必需的硬件设施严重滞后,阻碍了学校事业的发展。
3、学校教科研发展的水平滞后,不利于学校档次的提升。
第二部分指导思想和办学理念
今后三年,我校将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结合地域优势,抓住国际旅游岛这一契机,贴近实际强化德育工作,构建学校特色文化,构建校本特色资源,进一步完善师生人格,彰显传统美德,进一步形成“刻苦学习,要求进步,关心集体,助人为乐,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的良好风尚,使素质教育的实施落到实处,师生素养的提升落到实处。
牢固树立并积极实践“育人为本、严谨治校、敬业为乐、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好学、乐学、思学、会学;尽力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舞台,让他们的长处得以发挥,做到人尽其能、人尽其职、人尽其才;积极打造学校特色,努力向省级规范化学校目标不断发展。
第三部分学校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今后三年,继续深化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于学校文化内涵发展,精化细化学校制度管理,全面提升办学品位,把学校办成有自己特色的乡镇窗口学校,争取到2013年办成省级规范化学校。
二、具体目标
1、事业发展。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实施意见、海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海南省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规划〉的通知》和《万宁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为依据,健全德育、教学、科研、后勤服务等方面的规范管理,逐步形成精细务实的学校管理文化。规范办学,进一步完善安全设施、安全制度和安全工作台账,确保今后三年安全工作零事故;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平台,推行网络环境下的信息交流、常规管理和校务管理。
2、教师发展。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广泛开展师德建设活动。在教师中切实树立“三观”:事业观、生活观、价值观,把师德师风建设与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绩效工资的发放有机结合起来;加大对名优教师的培养力度,加强与兄弟学校的交流与合作,把校本培训与选派教师外出培训、网络培训结合起来;加强师徒结对的学习效率;切实做好退休教师的各项工作。用三年时间完成一轮班主任校本培训,进一步促进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发展;打造班级文化特色,进一步健全班主任学习制度和交流制度。做到“教学五认真”检查规范化、常态化,健全“学校——教研组——教师”三级科研网络,争取在三年内申报市级课题1个,教师课题参与率达30﹪,并且逐年提高成果质量。统计教科研成果,有成果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0﹪。
3、学生发展。根据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的要求,构建德育工作的长效机制,完善德育工作,进一步健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 加强学校德育室的规范建设,把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认真贯彻执行《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三年内,学生违法事件发生率为零。
经过六年的环境熏陶、系统教育和规范自律,把学生培养成身体、心理健康,学习兴趣浓厚,行为习惯良好的好学生、好孩子、好公民。
4、特色发展。主要从课程特色、学校管理特色等领域深入探究。课程特色主要从艺术学科为主进行开发和培育,三年后在古筝、手工和绘画等特色课程上开发,形成稳定的、有成效的校本课程,培养特长学生。还要从其他学科开发特色课程,如:体育、大课间综合课程、学科实践课程等,开发学生的多方面潜在特长,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要在教学管理方面探索出科学的、符合学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个性化管理方法,形成鲜明的教学管理特色。
第四部分 分工作目标
2012年:
1、完善校园整体建设,对校园文化建设进行重新规划,确定新的文化主题,启动形象工程,坚持人文性和教育性,学校的常规管理工作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2、重新整理和制订完善教师发展性评价方案、队伍建设方案、学校考勤制度、教师奖惩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初步形成一支团结、敬业、善研、创新的教师队伍。
3、加强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建设,并与学校工作、班级工作结合起来,落实到工作之中。
4、做好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形成家长与老师、老师与学生、学校领导与教师之间互相沟通,共同管理,创造和谐文明校园。
5、加强师德教育,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制定完善学校师德工作实施方案,建立系统的教师政治学习网络,拓宽教师政治学习内容,特别是每学期开学初的师德教育和期末的法制教育,积极开展师德经验交流会。
6、强化师能训练,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学校定期组织教育教学讲座,充分发挥专业引领来促使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扩大教师的信息和视野;开展岗位练功活动、教学比赛活动、读书活动等。
7、以抓常规教学管理为主线,重过程管理。
8、初步建立学校特色课程领导小组,制定课程评价机制。领导小组由杨泽锋校长为组长,业务校长陈传武为副组长,中层领导任组员。
9、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质量监控领导小组,定期非定期对学科教学质量进行检测。
2013年:
1、以制度管理学校,提升管理的效能。
2、加大经费投入,充实学校软硬件资源,完善校园文化建设。
3、按照学校规划,争取上级经费,到2013年完善学生食堂建设和学生宿舍建设,把校园绿化、净化、美化。
4、进行教师发展性评价、名师队伍建设实施等工作,加强校本培训,加大骨干教师培养力度。初步建成一支具有创新能力、科研素质的教师队伍。
5、抓好学校的特色课程,以乐器古筝特色课程为基础,大力开展本地课程资源。
6、加强名师助教基地校建设,争取校外专家的专业引领,采取“请进来”的学习原则,将与专家的交流活动常态化。
7、加强校本研修工作,采取“走出去”的学习原则,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全员培训和不同层次的学科培训。
8、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指标和质量分析报告制度,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元手段进行检测,教导处每月进行一次质量通报,分析调整教学活动。
9、帮助各级骨干确立不同层次的科研课题。使各项指标初步达到省级规范化学校的标准。
2014年:
1、校园文化建设具独特风貌,建成一支具创新能力的、科研型的教师队伍,形成一批较有影响的区域名师。课题研究成果有成效。教育教学质量在全市平行级学校居于领先地位,乐器古筝特色办学初具规模,学生全面发展,办学效益得到学生、家长、社会的广泛赞誉。
2、不断加大设施建设和活动经费的投入,确保特色课程实施的更有效。
3、抓住教师评聘结合的契机,深入调研,制定完善教学管理办法,并认真实施。
4、加强校本教研工作,在成熟稳定的模式下开展有主题的校本教研活动,全员参与研究。对重点培养对象实行培训倾斜,校本培训压担子,外出培训给机会、提级别,实践给平台。
5、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制定教师礼仪规范,要求教师严以律己,对照执行,形成习惯、提升自身素质。
6、大力开展读书活动,成立校园读书节。经常开展师生读书汇报会,将读书活动与教师专业发展、学生的学科教学结合起来,养成终生读书习惯。
7、完成各班配置班班通工程,强化教师信息化技术培训,为教师熟练掌握与应用现代化教育学提供保障。建立数字化校园,尽最大努力为教师配备个人电脑。
8、积极开展校本教研主题向科研课题的升级研究,科研课题得以广泛推广。
9、经过三年的努力和巩固,要确保学校的各项指标达到省级规范化学校的标准,形成文化治校、文化育人的良好氛围。
第五部分基本策略:
规划的落实,需要学校做好组织保障工作,首先组织学校中层干部,教研组长认真学习,在教师中充分动员、宣传,使教师理解规划的实施对学校发展的战略意义,创造规划实施的良好舆论和气氛。从 领导到教师要通过学习,反思与研讨,转变观念,形成新的教育观、道德观、课程观、教学观、科研观、管理观,为规划的实施提供坚实的保障。
1、组织保障
齐心合力,发挥各自功能,共同服务于学校发展。校长对学校事务全面负责,协调学校对外关系,整合学校办学资源,合理安排学校工作;党支部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支持校长履行行政管理职权,加强党员教育,让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能够及时把优秀教师吸引到组织中来;学校工会要起好教师和行政的桥梁作用,及时向学校反映教师要求,向教师宣传学校要求,做到关心教师,丰富教师文化生活。
2、制度保障
学校本着职权清晰、责任明确、组织高效的原则,组建完善的组织机构。各科室目标明确,职权清晰、责任到人。学校将确实给予各科室相应的权利,避免有职无权、有权无职的现象存在。通过不断完善教代会制度、校务公开制度、岗位聘任制、绩效考核制度等各项制度,推进民主管理和规范管理。
3、后勤保障
加强后勤管理制度,使学校校产管理、财务管理走上规范有序的轨道,为推进教育改革创造条件。合理使用学校有限的办学资金,调整经费使用结构,保障办学条件、教育科研、教师培训、新课程改革、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等各项工作顺利开展,避免资金使用上的无谓浪费和低效。
4、评估保障
为落实规划的实施,学校、年级要制定相应的、学期工作目标和计划,形成较详尽的计划方案体系,把规划内容落实到位。学校根据规划的内容,每学年评估,监督规划的实施,并及时调整、修订规划。
5、社会认同
学校发展规划的落实、发展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学校所在社区的支持。学校将虚心听取有识之士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进一步重视对外宣传工作,充分做好宣传,展示学校的经验、成绩和发展需求,通过家长学校的开办,从而让社会了解学校、认识学校、支持学校,推动学校与社会的和谐互动。
由于学校地处乡镇的实际困难,学校发展与目标的完成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我们力争将学校的远景规划与近期目标同师生的发展需要结合起来,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为目标,科学管理、规范办学,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学校定会越来越有特色,越来越有品味。真正成为一所具有农村特色的素质教育窗口。
第四篇:学校办学思路三年规划实施方案
学校办学思路三年规划实施方案
学校要发展,要提高,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办出特色。现代教育的真谛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因此更需要学校管理者将全新的理念注入管理之中,使学校在当今竞争时代能有自己的立足之地。当然,学校教育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应该有一个长远的发展规划。自85年建校以来,学校始终把狠抓学校管理,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办学思想,并常抓不懈。但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随着校园环境的不断改善,2001年我们抓住校园改建之契机,在原有基础上确立了“以绿色理念为先导,以发展人的个性为根本,以教有所长、学有所得为宗旨,构建一所有创见、有个性、有活力的现代化学校”这一办学思路,确立了“绿色教育”这一办学主旨,并使之发展成为我校的办学特色。为使“绿色教育”落到实处,特制定三年规划。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教育思想及三个代表为依据,以落实素质教育为宗旨,以扎实有效地开展课程改革,提高办学效益为目的,以创办现代化学校为目标,开创我校教育改革和发展新局面。工作目标
从2001年9月至2004年8月,在三年的时间里,本着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实施绿色教育的办学宗旨,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学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培养学生交往与合作能力,获取新知与创新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及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推动课程改革的深入的发展。实施方案
本规划将历时三年,为了确保我校办学思路顺利实施,我们制定了三年实施步骤,采取边学习、边试验、边研讨、边实践、边总结、边创新的原则,力争在三年规划中,一年一个目标,一年一个总结,一年一个提高,一步一个脚印,圆满完成任务。具体内容如下: 确定主题,将“绿色教育”深入到学校的各个领域
2000年,在区教育局的帮助与支持下,我校投巨资将校园环境进行了全面的改造与修缮,形成了花园式的校园风格。实现了我们当时改建校园的初衷。并结合我国著名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提出的“绿色教育”这一新理念,将其当作一种教育资源开发出来,使之升华为我校的办学特色。
绿色教育:就是使学生的发展是在一个安全、无害的教育环境中,得到生动活泼的个性化发展,这种发展是高标准、高质量的。在学校的这个乐园内,崇尚师生人格平等,注重人文关怀,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不断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总之,绿色教育的核心就是素质教育,它是当今为落实素质教育的任务和要求而诞生的,是素质教育百花园中的一枚艳丽的奇葩。抓住契机,确立主题
毫不夸张地说,在香小校园内没有一处裸露的土地,到处绿意盎然。走进香小,徜徉在绿的怀抱,享受绿的温馨,每一个人都会心旷神怡,沉醉其中。教育改革在发展,我们的班子在思考,全体教职员工在思考。针对学校的实际,“学校特色”在孕育、在诞生。启发了我们。正如杨院士所说,“科学求真,人文求善,现代教育应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而形成一体的‘绿色’教育!”这番话给了我们灵感,我们何不借助学校已有的绿色环境将这一理念在我校发展光大呢?通过学习讨论,首先班子达成共识,最后经教代会研究,确定了以绿色理念为指导,以德育教育为主渠道,以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为目的绿色教育观,并使之成为我校的办学特色。
一、“绿色教育”确立主题,建绿色校园
江泽民主席在七一讲话中曾明确提出了建优美环境、陶冶人的心灵的指示。为此我们借校园改建之契机,注重环境育人之功效,大到环境布置,小至点滴行为,处处将绿色理念渗透其中,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陶冶心灵,修炼品格。因为绿化是我校的优势,所以全校上下在教改的实践中都要借助这一优势并且发展壮大这一优势。这个时候我们的班子直接总结了我们的教改实践,我们意识到“绿化”已不仅仅落实在校园栽花种草、美化校园上,而是要开发我们自己的优势资源并升华它,形成一个更大的教育理念,用这种理念推动学校的工作,此时我们班子全体成员及时学习了一些教育专家关于绿色教育的理念,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我们的班子中统一认识、形成共识,“绿色教育形成我校的办学特色。围绕这一特色,发展我校的教改成果,提升我校的教学实效。首先是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加深对特色的认识理解,围绕特色制定具体的计划,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校园布置上,我们突出以绿色教育为主体,渗透人文精神,通过植物物种介绍、分班认养草坪,在草坪上设置爱心提示牌、环保小屋、才艺展示廊等,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之余,感受绿色教育,并且逐步形成了一片广阔的天地,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
二、让教育充满绿色,促进个性化发展
让教育充满绿色,就是向学生倾注人文关怀。教育是一项“塑人工程”,同时也是一项“爱心工程”,教育应充满人文关怀。教师应多给学生一些“微笑”,少一些“冷眼”;多给学生一些“温暖”,少一些“冷酷”。因为,一个会心的微笑,常常使失意者重燃希望之火;一句温暖的话语,恰恰能再树灰心者自信之心。教师的“关爱”将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加油站、风雨征途中的竹杖藜。用心灵赢得心灵,用“师爱”回馈“生爱”。“一个人得到的爱越多,就会越懂得怎样去爱别人”,由爱师进而爱他人、爱集体、爱祖国。
1、了解绿色内涵,实现自我教育 绿色教育涵盖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就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来说,绿色教育就是要给孩子们创设一个“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学习生活空间。让孩子们在这样一片广阔的天地,发展思维,提高智力。首先使“绿色理念”融入全校师生的思想之中,定期的“绿色主题讲座”使每一位教师明白绿色所包容的丰富内涵,是一个教育者所应明确的教育方向,是文明、民主、科学的教学态度,是平等、尊重、宽容等多方面的一个可持续的发展过程,并以此来确定自己的教育观,达到绿色德育的目的。“绿色主题班会”让学生了解绿色理念不只代表着环境的优美,也包含着心灵的健康、人格的尊严,对自身、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在行动上以此为基准,内化为自己的主动追求,做一个充满活力、积极向上、身心健康、充实快乐的人。变严肃的说教于自我的感悟,从而实现“自我教育”的目的。
2、置身“绿色”氛围,力争自主发展
李镇西博士在《爱心与教育》中说过“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童心能够唤醒爱心,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感情,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这句话充分诠释了绿色教育的真谛。学生虽是受教育者,但学生不是受“管教”的对象,师生应有平等的人格。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应摒弃训斥的口吻,远离谩骂的言词,努力营造平等的氛围;为此,我们在管理中强调师爱的作用,将谦和的微笑、欣赏的目光、激励的话语带进课堂,为学生营造一个爱的天地。良好的师德是“绿色教育”得以顺利实施的根本前提。每周二全体会上的“身边案例之我见”的师德接力演讲是我校绿色教育的特色之一,老师们通过自己的亲身体会对发生在身边的实例进行分析,结合现代教育理论确定最佳方法,人人受益;“三个一”(一张笑脸、一个学生的闪光点、一个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及“六心”(关心、爱心、耐心、虚心、童心、公心)是我校教师在“绿色教育”实施中总结出的法宝。因为我们深知,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璞玉,我们所应做的不是打磨掉他们的棱角,而是拂去他们的灰尘,使他们每一个人光芒四射。每一位教师以其自身所锻造的高尚人格,把教育工作升华为一种事业来追求,增强了教育服务意识,以人格塑人格。
3、创设绿色阵地,体验成功喜悦。
“给学生心灵以绿色,赏识每一个孩子”就是要将学生作为一个鲜活的个体来对待,从多个层面看学生,善于寻找和发现“闪光点”,慷慨地赞美学生,以发展的目光看待学生,让每一个孩子都能看到自己的长处,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热情,使学生得以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我们的班级布置也是围绕这一主题,在每个班级中,设立了“成长树”,学习成绩不是衡量孩子是否优秀的标尺,素质教育的宗旨就是使人人都获得成功,因此我们在不同的层次上设立不同的奖项。就像一道台阶,使孩子在每一跳都能得到鼓励,并且一直向上跳。孩子身高、体重、力量的增加也会成为他们骄傲的资本;“今天,你又进步了”则是从“礼貌”“笑容”“谈吐”等每一个细小的环节关注孩子的点滴进步。在班级中我们推出了“夺星行动”,设立了学习智多星、劳动小楷模、守纪小标兵、文明小使者、制作小能手、爱心小天使、运动小健将、小小书画家、班级金嗓子等诸多奖项,让每个孩子都意识到机会面前人人平等,让每个学生都充满自信,都能看到自己身上的优点。我们不苛求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但我们创造条件让每个孩子都能成才。课堂充满绿色,达到轻负高质
课堂是学校教学的主渠道,让课堂教学充满绿色,就是要摒弃满堂灌的灌输式教学;克服我教你听,我讲你背,把学生视为容器的旧有教学观念;改变只以分数论英雄的评价标准。我们之所以用上“摒弃、克服、改变”这样的词语,是因为它们有悖于“人的发展需要一个安全、无害的环境”这一绿色教育的办学主旨,简而言之,就是它有害于素质教育,有害于我们孩子的发展。“绿色教育”需要的是不断唤醒学生的创造潜能,是教育的至上追求。创造教育依赖于创造力丰富的教师,我们的教育者应更新观念、提升素质,创造性地展开育人工作。我们的教学改革就是要把学生从“书山”、“题海”中解脱出来,努力创设创造的空间;让学生发散思维、放飞想象、展开探究,学会创造。
1、以人为本,快乐学习
树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世上没有两个相同的孩子;学校教学要顺应人的本性,适合学生发展的需求,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注入绿色理念,才能使每个学生从学习中感受到收获,体验到成功的快感。现代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人制宜、因人施教,找准每个学生的最佳发展区,张扬他们的个性特长,期待他们人人进步、人人发展、人人成才。而在现今固有的统一教材的情况下,要使每个存在着个体差异的学生都能够学有所得,就要求教师把“绿色理念”带入课堂,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平等、快乐的课堂氛围,使每一个学生成为课堂上的积极参与者。我校自1999年开始进行“创新教学模式”的探索,开展“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等教学实验,实施分层递进等新型教学策略,不断改革、创新,丰富“绿色教育”的内涵。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以自主、愉快的学习气氛贯穿课堂始终;以互动、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创造才能;以合作、交往、互助的学习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只有一次童年的孩子们学习得快乐些、再快乐些”——这是我校低年级开展的“识字教学创新模式”探索中所提出的口号,为了真正顺应儿童的心理及年龄特点,老师们采用“做游戏”、“摆图形”“猜谜语”等形式进行识字教学,使孩子们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对全年级234名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表明: 100%的孩子最喜欢上的就是识字课,孩子们从开始猜教师出的字谜到自己与家长一起编字谜来考老师,兴趣盎然,真正做到了师生互动。这一经验被天津电视台《教育频道》、天津卫视、《今晚报》等多家媒体争相报道,孩子们出色的表现更是令大人们赞叹不已。书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绿色课堂”把童年的快乐还给了孩子们。
2、科研引路,更新理念
加强科学研究,落实课程改革,走创新教学之路是21世纪的教育观。在实施中,我校以建立一种鼓励创新的教育机制为绿色教学管理之目的,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人员,还应该是“求实、求真、求新”的教学研究人员,更应该与学生形成平等、研讨的师生关系,成为学生“学习伙伴中的首席”。首先树立绿色教师观,使教师从“俯视”学生到“平视学生”,直至在某些方面“仰视学生”,真正打破“师道尊严”。其次与现代教学理念结合,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做到轻负高质。学校成立了教科研领导小组,参与了全国科研课题《创造性语文教学规律的研究》和区科研课题《关于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态度的研究》的探究与实验,全校百余名教师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确定了子课题,并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总结,升华,上升为理论,又将其反馈于课堂之上,以此形成良性循环,使教师由单纯经验型向学者型过渡。迄今为止,我校已有多篇论文在全国、省市级报刊发表,并已组织以“创新教学”为主题的学术年会两届。
3、教无定法,求实创新 在教学实施中,坚持“教学有方,教无定法”的原则,鼓励教师根据自身的情况,求实创新、博采众长,以形成自己特有的教学方法及风格,对教学过程不加干涉,不硬行推广某一种教学法,教书不拘一格,育人各得其法;,让我们的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真正把传授知识的过程当成学习交流和自主探索的过程。我们深知,这世界原本没有“差生”一说,只是由于评价标准的差异导致了我们眼中“差生”的产生。因此,在教学质量评价上,不简单用及格率、升学率、排名次、分数高低等指标来衡量教师业绩,而是侧重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这种自由的学术气氛和宽松的教学环境,使教师的才华得以施展,提高了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得到社会认可。
4、多媒体教学,激发潜能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用兴趣的地方,就没用智慧和灵感。课堂教学本身比较抽象、枯燥,旧有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创新素质能力难以提高。多媒体教学技术走进课堂,以其直观生动性使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达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我校今年投资添置了背投,完善了校园网的建设,建立了庞大的教学资源库,供教师在网上调用。组织计算机校本培训,96%的教师取得了计算机高级证书,并根据教学实际开发CAI课件百余个,方便了教师进行以学生为主体的创造性的教学实践,为学生的创造思维创设种种教学情境,将新型教学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使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成为可能,达到了轻负高质的目的。今年12月,我校语文课将参加天津市“现代媒体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优秀课评比。
四、树环保意识,让活动充满绿色,1、贴近主题,树绿色理念
有了良好的校园环境这一前提,在组织活动上,我们力求贴近绿色主题,增强学生环保意识,使学生成为富有丰富心灵的人,为培养“世界公民”做准备。所谓“世界公民”就是使孩子富有爱心、有责任感,学会关怀与分享、合作与慷慨。“关心别人”——把他人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关注实事”——把世界的事当作自家的事。,这就是我们基础教育的学校所要培养的“世界公民”。因此,“提高环境素养、培养责任公民”是我校环保教育中不变的主题。从99年起,开展了“地球像妈妈,我们都爱它”系列主题环保活动。每天,都有“护绿小分队”的学生巡视在校园中,捡拾着被风吹到学校里的白色垃圾,课下,又有三三两两的同学在护理着自己班认养的草坪,这一切已形成了我校独特的风景,曾多次在有线电视和《教育报》报道。特别是在2002年的“地球日”,我校两千余名师生开展了“义卖今晚报,捐种防沙林”的大型主题环保活动,近万名群众参加,并在现场进行了“拒绝一次性木质筷,使用环保小布袋”的千人大签名,赠送路人自己利用废布制作的“环保筷子袋”两百余个,此活动在多家报纸电视台播报,累计为地球村及“百苗林”捐款千余元,把“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意识深植入孩子心中。同时在活动中,注重课堂的延伸,在两节后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的活动,充分发挥美术教室、语音教室、音乐教室、电子阅览室等专用教室的功能,在保证100%学生参与的情况下,使每一个学生的特长得以充分发挥,“玩得开心,乐于参与”是我们课外活动的宗旨,“学得快乐,学有所得”是我们活动的目的。如今我校在历年的各级各类比赛中,有众多学生获奖,仅2002年我校有36人获全国奖、58人获市级奖,190人获区级奖。获奖范围涉及到“古诗文诵读”“绘画”“器乐”“科技制作”“舞蹈”“武术”“声乐”等方方面面。
2、品质培养,现隐性作用 教育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在发挥其显性作用的同时,优美的校园环境又时刻发挥着潜在的隐性教育功能,对学生良好的情感、意志、品质的形成产生了无法替代的作用。正如在高雅的艺术殿堂决不会有人故意喧哗一样,事实证明,幽雅的校园环境,确实保障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促使学生行为规范、谈吐得体、举止文雅,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自2000年操场铺设草皮后,至今,整个操场颜色鲜明,看不到一块口香糖的残迹,更没有人为造成的任何损坏,就连到我校例行维修草皮的工作人员都啧啧称奇。鉴于我校在校园环境和环保方面的突出成绩,2002年,被评为“天津市文明学校”、“天津市绿色学校”,现正在筹备“全国绿色学校”的申报。
四、“绿色管理”,初见成效
为了使“绿色教育”落到实处,我们推出了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大到管理思想的更新,小到学生的点滴行为都提出了人性化的要求。如要求教师,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及个性,做学生健康心理的疏导员。把爱心教育贯穿始终,时刻关注每一个学生,让学生能感受到师爱并能正视自己的不足,做到不耻下问,对学生礼貌相待。与学生平等相处,做学生学习伙伴中的首席。而对学生我们则提出了在学习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帮助一切需要帮助的人,特别提出不使用白雪修正液以及不可降解的塑料袋。不使用纸巾,提倡自带小手帕等等,使每一个人在思想上形成一个“绿色教育”无处不在的共识。但教师又是有着鲜明个性的人,这个意义上讲,制度管理并不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灵丹妙药。更应加强管理者与教师间的沟通、交流,渗透人文精神。为了充分发挥每一位教师的积极性,我校在教学管理上推出了具有较高理智水平的“柔”性管理,为教师提供了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满足了教师的成就感。在充分信任和尊重他们的基础上,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提供了一个创造性发挥教育智慧的空间。在每个学期都要组织一次特色教研会,那就是请老师自己上一节“创意课”,学校不指定授课内容、科目、授课方式,由老师选择最有利于发挥自己特长的,进行展示,课后不进行传统的“领导评课”,而是由老师自己论成败,并可任选几位听课人参与评议,谈笑间,老师们畅所欲言,争论中,老师们悟出真谛。如今我校教师一专多能,并有多人在市区级做观摩课,其中有两人获得第四届市双优课一、二等奖。
在这样的氛围下,教师的师德素养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敬业奉献、互助、团结已形成我校的风气,我们成立了助困基金,定期为我校经济困难生、残疾生提供帮助,送去一份爱心,使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师生间的真情。
短短几年的实践,让我们品尝到了“绿色教育”的初步成果,我们将不断改革、创新,不断丰富“绿色教育”的内涵。一个人最健康的成长方式应该是像绿树一样,沐阳光雨露,经雨雪风霜,吸天地精华,取日月灵光,一天天自然、稳健地成长--所以我们崇尚绿色教育!我们的口号就是:让孩子们像树一样稳稳地、健康地成长!
第五篇:小学学校办学三年规划
蚌山小学南山郦都校区
2016-2019年三年发展规划
前 言
学校发展规划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灵魂,是学校形成规范办学、自主办学、特色办学的基本要求。为了进一步科学引领学校内涵发展、自主发展和创新发展,切实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教育均衡、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学校在认真分析校情的基础上,坚持科学时效、广纳群言、传承历史、实事求是、面向未来的原则,寻找学校发展变革的突破口,使学校的办学目标更具针对性,使近期目标与远期发展规划定位更准确,措施更具体,操作与评估更方便,特制订《蚌山小学南山郦都校区2016-2019年三年发展规划》。
第一部分 学校发展状况分析
(一)学校发展的优势分析
1、学校的基本情况
蚌山小学南山郦都校区现状:蚌山小学南山郦都校区隶属于蚌埠市蚌山区蚌山小学教育集团,位于蚌埠市城南新区,虎山西侧。学校占地面积16587平方米(约合24.88亩),学校总建设面积9198.84平方米;运动场总面积9454.02平方米;包括教学楼、图书室、体育馆、舞蹈教室、音乐教室、书法教室、美术教室、实验室、心理咨询室、塑胶操场等设施,是一所布局合理、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园林学校。在区委区政府关怀支持下,自建校四年来,连续投入500多万元,用来改善办学条件和校舍建设,不断优化育人环境。
学校于2013年9月开始招生办学,截止2016年9月共有四个年级、21个教学班、960余名学生、42名教师,到2019年将是一所拥有六个年级、33个教学班的完全小学。
2、悠久的历史底蕴
蚌山小学南山郦都校区是蚌山小学教育集团的一个校区,蚌埠市蚌山小是一所有着悠久光荣历史和丰厚文化底蕴的老牌名校。学校始建于1917年(民国六年)。学校原名蚌埠私立勤民小学、凤阳县立模范小学、蚌埠公立示范小学、蚌埠工人子弟二小、蚌山一小。1979年定名蚌埠市蚌山小学,同年被定为市重点小学。200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程思远应邀为学校题写校名。因办学成果显著,多次荣获省特色小学、省绿色学校、省文明单位、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市重点小学、市示范小学、市德育示范校等奖项,是安徽省蚌埠市最著名的小学之一。2012年建设蚌山小学南山郦都分校,开辟了蚌埠市第一所名校建分校的先河,2015年,蚌山小学南山郦都分校被统称为蚌山小学南山郦都校区。蚌山小学南山郦都校区以蚌山小学老校为依托,以“一校两翼、各具特色、融合发展、比翼齐飞”的精神为指针,本着“高起点办学、高规范管理、高标准运行”的发展思路,在继承和发扬蚌山小学的光荣传统的基础上,朝着打造文明郦都、绿色郦都、特色郦都的目标不断迈进。
3、教师队伍年轻化
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怀支持下,连续三年为我校招聘36名年轻教师,占教师队伍85%,他们学历高、专业知识扎实,富有朝气和活力,是我校发展的中坚力量。学校干部队伍也十分强大,他们都是来自教学第一线骨干教师,他们业务过硬,爱岗敬业,工作作风顽强,是一个充满凝聚力、感召力和正能量的优秀管理团队。
4、学校管理日趋规范
学校加强了依法治校和民主治校,拥有一支年轻化、知识化的干部队伍,干部队伍年龄及业务结构比较理想,富有朝气,整体水平较高,有一定的理论素养及管理能力。中层干部各负其责,部门工作协调统一,年级组同心,教研组合力。学校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民主和谐、求真务实、凝聚力强的团队氛围已经形成。
5、德育工作特色鲜明
学校的德育工作成效显著,以习惯养成、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读书活动为主要抓手,落实“读书启智、习惯奠基”的办学理念,同时以“文明班级”、“最美红领巾”评比为抓手积极开展校内外各种主题活动,使学校德育教育有层次推进,不断拓展德育活动空间;形成了“自主参与,自主管理”,由“他律”到“自律”的德育工作模式,学校还不断加强了校内外德育工作网络建设,拓展德育基地、组织研学实践,德育成果日益彰显。
6、校园文化主题突出
建校三年来,学校以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着力构建和谐校园,初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积极开展“校园艺术节”、“跳绳节”、“丽都杯羽毛球”比赛等形式,创新活动内容,提升教育质量,逐步形成了优质的物质性文化、制度性文化和精神文化,为学生创造了一流的成长环境、让教育教学走向规范和开放做了大量的努力和探索,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7、体育艺术成果显著。
三年来,学校的体育艺术工作一直是学校的一张名片,三队建设得到健康的发展,且硕果累累;校内体育比赛已经形成体系,业训达到常态化;连续举办五届“跳绳节”和四届“丽都杯羽毛球比赛”,我校跳绳队先后荣获上海第四届国际交互绳大赛A套路第一名、B套路第三、交互绳“8”字比赛第五名和安徽省第二届跳绳锦标赛团体花样冠军及3*40秒交互绳比赛第三名等多个奖项。学校羽毛球队先后获得蚌埠市第十四届运动会羽毛球丁组冠军以及少年行动计划-蚌埠青少年羽毛球比赛和区长杯蚌山区中小学生羽毛球比赛等多个奖项。书画、武术、长笛、合唱、舞蹈等十余个艺术社团活动蓬勃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艺术能力逐年上升,精神面貌、意志品质不断提高。良好的体育艺术工作基础必将成为学校特色发展的突破口。
(二)学校发展的劣势分析
1、师资队伍过于年轻,教师专业知识缺乏。由于我校大部分教师都是近几年新招聘的大学生,在教学管理、专业发展、敬业精神和教学经验等方面存在很多不足,以及年轻教师不稳定等等都为学校的发展和管理带来很多困难。
2、学生生源来源较差,各种习惯较差。我校生源大多来自蚌埠郊区或三县务工人员子弟,家庭教育差异较大,大部分学生没有接受过学期教育或接受过不正规的学前教育,学生自律能力和习惯养成较差。
3、家长层次不一,家长教育从零开始。我校的家长也多来自蚌埠郊区或三县的务工人员,他们学历低、知识浅,为了生计,很少有时间过问孩子,以致造成孩子好的习惯没有养成,学校教育不得不从教育家长开始。
4、基础设施尚未完善。由于学校建设存在设计和施工质量等问题,建校三年来,我校一直处在施工维修建设之中,不完善的教学设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限制了学校的发展,阻碍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学校的健康的发展。
(三)学校发展的机会分析
1、国家和上级主管部门对基础教育的重视,为学校发展注入活力。《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以及“改薄”、“义教均衡”、“国检”、“创强”等一系列利好政策,为基础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学校的硬件建设必将迎来快速发展的春天。教师待遇的不断提高等政策的不断出台和完善也为师资的优化与稳定提供保障。
2、家长和社会对教育的关注与重视,给学校带来发展的空间。在依法治校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家长与社会的教育资源,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打开校门办教育,会同社会力量谋求教育的发展已经成为可能。
(四)学校发展的挑战分析
1、新学校的建设为学校的发展带来挑战。
近几年,上级加大了对周边新学校的建设,一批规格高、施舍完善的学校逐渐建成并投入使用,尤其是几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投入使用,给我校的发展带来严重的挑战,出现优质生源外迁的现象。
2、教师队伍的不足和不稳定性,成为学校发展重要困境。近几年,为了解决学校教师紧缺问题,上级通过招聘区管校用的老师来缓解学校教师不足的压力,但是教师的待遇低,社会地位低,与教师的工作量大、压力大、责任大不成正比,让不少年轻的教师思想很不稳定,造成每学年开学时的教师慌,成为学校办学的一大困境。
第二部分 学校发展战略定位
(一)办学理念
习惯奠基,读书启智。致力于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奠定学生幸福人生。
(二)校风、校训
校风:师正
学优
长智
健体 校训:勤奋 诚实 文明 博爱
(三)育人目标 以修身发展为本
培养学生学会做人 学会健体 学会求知 学会创造 为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打好基础
(四)校树 香樟树
(五)校花 紫藤花
(六)校歌 《蚌山小学校歌》
第三部分 学校发展目标
(一)办学目标
让每一个学生感受成长的快乐;让每一位老师享受成功的幸福。
(二)育人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健全人格和远大理想。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具有自尊自爱、诚实守信、积极进取、经受挫折等心理品质和一定的明辨是非、控制不良影响的能力。
(三)近期目标
完善学校的校舍改造与硬件建设,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培养终身学习与教学研究的意识,形成和谐向上的工作氛围。培养师生特长,发展特色项目,创建蚌埠市教育的新优质学校。
(四)中远期目标
办学条件与教育质量均达到高标准,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成为社会认可、人民满意、教师幸福、学生快乐一流学校。
第四部分 学校发展项目
(一)重点发展项目
1、校舍改造与设备更新。责任部门:总务处
指导思想:依法依规,开源节流,质量第一,安全至上。
工作目标: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加校园改造力度,合理规划、美化校园。
主要措施:多方争取专项资金,节约使用公用经费。目标: 2016-2017学年:完成功能教室的建设,并投入使用。
2017-2018学年:完成教学楼外墙改造。
2018-2019学年:完成厕所、体育馆等辅助设施的改造,进一步绿化、美化校园环境。
(二)基础发展项目
1、师资队伍
(1)着力提升教师师德修养。确立“教师素质,师德为本;教师教育,师德为先”的观念,开展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准则,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的师德教育。
(2)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借助网络晒课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开展课件制作等活动,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
(3)推进校本研修活动,极力打造名师工程。发挥“一带一路”教师帮教工程的推进作用,在系列活动中实现骨干教师引领、师徒结对、实践反思、循环改进的校本研修,激发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内驱力,力争多出名师,使我校名师数量达到15%。
(4)实施专业发展奖励机制。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研讨竞赛活动,引导教师在教学研讨中提升业务能力,在教学竞争中促进专业发展。
(5)搭建平台,开展走出去、请进来交流学习活动。发挥集团化办学优势,建立专项研究机制,开展专题讲座、课堂教学、课题研究、资源库建设等研究展示平台。
(6)发挥特长教师的优势,为有特长的老师积极搭建教学交流、展示自我、提升品质平台。
2、德育工作 责任部门:政教处
指导思想:走德育特色之路,就是在德育工作做强做实的基础上做精做细,特色建设的项目是从我校自身的传统优势出发,充分考虑我校人文氛围和校园环境,着眼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素质,还要适宜于绝大多数师生参与,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能长期坚持与保留,具有延续性。工作内容上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首”的观念,把握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灵魂”地位,以“善走自己路”的特色教育理念,开展以“养成教育”为特色的德育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育人功能。努力创设良好的学校德育环境,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德育工作水平,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和社会实效性。
工作目标:从小学阶段的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年龄特点和学生的成长规律出发,德育目标和特色建设活动的目标按阶段化实施,分别由近期(一年)、中期(二年)、远期(三年)三个阶段来完成。
(1)远期目标:“养成教育”的德育特色享有盛誉,品牌活动具有广泛影响力,校园文化有品味上档次。以学生在校学习满6年为远期目标。
(2)中期目标:出形象,有成果,家长满意,学生优秀。以养成教育,在教师的帮助下以《小学生行为规范》约束行为。初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健全人格和远大理想。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具有自尊自爱、诚实守信、积极进取、经受挫折等心理品质和一定的明辨是非、控制不良影响的能力。
近期目标:以每学期的值周工作和学校各项活动为主渠道,通过常规德育管理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主要措施:
(一)、主题突出,德育特色
开展以“养成教育”为特色的德育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1)开设校本德育课程“养成教育”。(2)组织全校优秀班主任编写校本教材《南山郦都文明礼仪操》,做到人人会背、人人会做、人人自觉做到。(3)按“养成教育”的要求,指导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二)、抓班级文化建设,创文明校风
从常规训练入手,使文明具体化。对学生进行“人要美、学习美、环境美”(1)根据学生身心特点,结合各年级实际,有针对性开展德育活动,使各年级德育内容专题化、规范化。(2)每学期开学的第一个月为“规范教育月”。根据年级德育主题,把小学生行为规范和守则细化成训练表,按时间分月、周、日;按内容分卫生、课间操、路队、文明,然后列出相应的训练要求。(3)多元的激励评价。以学生自评、小组评价、班级评价、班主任评价、学校检查评比等形式,形成“班级递进式”、“学校多样化”的评价模式。(4)创设校园德育文化。开展“最美红领巾”的评比活动,对学校涌现的好人好事进行表扬。(5)建立督导机制。成立”红领巾监督岗”,建立学校值日检查评比制度,对全校各班级学生日常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和评比,并每天对全校各班级的评比结果进行公布,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学生”“三好学生”的评比。
(三)、开展“小社团活动”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对于学生来说,天生我才,各具禀赋。只要我们引导学生,帮助其挖掘出自己的才赋,给予他们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就可以因势利导,一顺百顺。
(1)“红领巾小社团活动”的开展。学校成立13个“红领巾小社团”,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创造性地开展“红领巾小社团活动”。坚持“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教师、定学生”开展红领巾小社团活动。为少先队员们营造了快乐成长的氛围,为队员们搭建了张扬个性、展示自我的平台,从培养、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出发,遵循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各学科中学有所乐,学有所成。
①开展教育性小社团活动。与学校教育内容相结合,组织“数学智慧树”“趣味数学小社团”“科技制作小社团”“小记者”等。同学们利用活动课互相帮助,提高学习兴趣;互相探讨研究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小研究。这种活动没有分数限制,消除了压力,学生自已组织管理,心情放松,学习效果很好。
②开展兴趣类小社团活动。如“书法小社团”、“美术小社团”、“长笛小社团”、“校园合唱团”、“舞蹈队小社团”、“阅读小社团”等,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正当兴趣爱好,弥补了校内时间有限,不能完成此任务的缺憾。
③开展能力培养性小队活动。主要以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为主要目的,如“花样跳绳小社团”、“快乐羽毛球小社团”、“快乐田径小社团”、“快乐篮球小社团”等,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和生存能力,使他们在有趣的活动中获得提高。
④开展拓展性活动。以开展“研学旅行”、“少年消防警校”等多种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定期组织全校师生走出校园,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学习与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
(2)举办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等活动
为了巩固“红领巾小社团”的活动成果,展示师生风采,学校定期举行“红领巾小社团”展示活动,在开展一年一次的“读书节”、“跳绳节”、“丽都杯”羽毛球比赛的同时,开展好两年一次的“艺术节”,不断把各项活动引向深入。
(3)快乐大课间和阳光课外活动
积极落实“少年蚌埠行动”、明天锻炼一小时和蚌埠体育振兴计划,打造拥有集体慢跑、郦都文明礼仪操、跳绳操和各班特色活动为一体的特色大课间活动,落实阳光课外体育活动,确保师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计划实施。
(四)家校联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成立家长委员会,举办家长学校,定时举行家长开放周活动,请家长走进学校,参与学校管理,家校携手,促进学校和家庭教育同步发展。
3、教学工作 责任部门:教导处
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学科教学的特点与规律,不唯“模式”,遵循实际,旨在高效。
工作目标:形成简单易行且行之有效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措施:
(1)开展校本培训,学习新课程理念。(2)组织教研活动,论证新教学模式。(3)走出去,请进来,提高应用能力。(4)开展课堂教学竞赛、展示、观摩、汇报、经验交流等活动。(5)加强课题研究,提升教师教研水平。(6)总结提升,专家论证,形成研究成果。
4、教研工作
(1)大教学管理力度,规范办学行为,提升管理质量。
(2)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加大教学巡查和随堂听课力度,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3)加强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培养,引导青年教师向着研究型教师专业发展。
(4)借助教育集团的优质资源,加强教学互动、护学和校际之间的交流,提升教研质量。
5、学校课程
严格执行国家及课程设置标准,适当安排省级课程内容,结合本校实际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加强羽毛球、跳绳、书法等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完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特长的培养。
6、学校文化
我校将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在好习惯养成教育方面,积极探索,积累经验。通过活动宣传促明理。校园文化重熏陶,以人为本促自省,制度全面促养成,规范管理定习惯,争星评价促发展等方法和措施,使我校好习惯养成性教育取得了显著效果,走出了一条适合我校发展的新途径。
(三)个性发展项目
以羽毛球、跳绳特色为突破口,全面打造体育艺术强校。责任部门:体育组 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蚌埠市体育振兴计划,积极打造“一校一品、一校多品”体育发展战略,以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为目标,以提高参与率为主要任务,培养孩子们的团队精神,推动公平竞赛,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为指导思想。
工作目标:
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普及校园羽毛球和跳绳运动,形成校园羽毛球和跳绳为特色发展项目。
主要措施:
(一)加强对羽毛球、跳绳开展的管理和扶持力度。
(1)成立羽毛球、跳绳体育特色项目管理领导小组,分工合作。校长任组长,统筹规划学校羽毛球、跳绳教育发展思路,制定相关评价、管理制度,统筹安排经费投入,并对学校羽毛球、跳绳教育创设良好的发展氛围。
(2)加强制度化管理,建立一系列羽毛球、跳绳运动管理制度,保证学校羽毛球、跳绳体育特色项目的正常开展。每年都认真制订工作计划,每学期制订具体实施计划,并及时记录好各项活动的开展情况,做到定期研讨,每学期、每做好总结回顾和反思。
(3)营造浓厚的羽毛球、跳绳运动氛围。向广大家长宣传创设羽毛球、跳绳体育特色项目和学生参加羽毛球、跳绳运动的重要意义,以得到家长充分的支持。
(4)加大体育设施硬件的投入,为更好的开展羽毛球、跳绳运动奠定基础。
(5)学校统筹安排羽毛球、跳绳的训练课程,加强特长学生的培养和训练,积极参加省内外的各项赛事,做到以赛促训,稳步推进。
(二)做好羽毛球、跳绳运动的基础教育和普及工作
1、抓普及。各班成立羽毛球、跳绳运动小组,年级羽毛球、跳绳队,学校成立校队,充分利用课堂和课余时间进行护导。班主任、体育教师做好分组、辅导和组织活动等工作。
2、抓基础。利用体育课、阳光体育活动课、大课间等时间进行羽毛球、跳绳基础教学活动。加强特色大课间活动对羽毛球、跳绳运动编排和训练,形成富有本校特色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
3、抓考核。每学年各开展一次“丽都杯”羽毛球考级和比赛以及“跳绳节”活动,以赛促训,全面提高。
4、加强家校共促,促进学生羽毛球、跳绳运动的全面发展。积极发挥家长的监督、促进作用,开展“每天跳绳十分钟”家校活动,逐步把羽毛球、跳绳两项运动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一种自觉坚持的运动。
(三)努力提高羽毛球、跳绳的素质和竞技水平
(1)学校成立羽毛球、跳绳队,常年坚持科学训练。教练组制订好训练计划,做好训练记录,及时探讨研究训练情况,提高训练质量。建好运动员档案,保证资料的完整性。
(2)做好学校羽毛球、跳绳的梯队建设。
(3)经常与兄弟学校开展互访性的比赛,提高球队的比赛经验和战术素养。
目标:
2016年,在各年级、各班普及开展羽毛球、跳绳特色课程,各班组建班级小组,年级成立羽毛球、跳绳队,学校组建羽毛球跳绳队。以学校“丽都杯”羽毛球赛和“跳绳节”活动为载体,加强训练,夯实基础,广泛宣传,营造特色氛围。
2017年,以学校“丽都杯”羽毛球赛和“跳绳节”活动为载体,组织参加区级市级竞赛活动,通过比赛取得优异的成绩,扩大影响力,并提高学生的竞技水平,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力争在区、市级比赛中取得佳绩。
2018年,继续以学校“丽都杯”羽毛球赛和“跳绳节”活动为载体,组织参加区级、市级、省级及国家级区域性比赛,提高学生的竞技水平,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努力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取得佳绩。
2019年,创建省级羽毛球特色传统项目学校和省级跳绳特色项目学校。
第五部分 实施保障系统
1、组织保障
成立实施发展规划领导小组。组长:王莉 副组长:张斌
成员:刘璐、司付会、张怀义等各部门负责人、体育教师、年级组长、各班班主任
规划目标和任务为导向,明确分工,落实到人。校长为实施规划第一责任人,侧重把握战略规划;副组长具体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对规划中诸如课程改革、教学质量提升、校本课程开发、骨干专长教师的培养等具体工作进行实施,形成管理与实施的组织网络。
2、思想保障
通过广泛的学习宣传,深入的交流讨论,在全体教职工对学校三年规划充分认识的基础上,由各职能部门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出职能工作计划,并认真落实规划,力争用最短的时间内统一思想,达成共识。
3、环境保障
通过面向社会的广泛宣传,不断提升学校的社会声誉和办学特色的知名度,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取得各界的支持及参与。
4、经费保障
通过多方努力,力争得到上级财政的大力支持,不断地改善办学条件,增添设施设备,保证学校规划的顺利执行。
5、安全保障。通过强化责任,制定突发事件处置预案,对影响安全和稳定的因素进行全面排查、防范控制、主动化解,确保万无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