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迁安市县教育局2012年基础教育工作汇报(推荐)
迁安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工作汇报
2012年10月8日
我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68所。其中,普通高中5所,初中27所,小学10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民办学校1所,特教1所。幼儿园164所,其中民办园23所。全市在校生87913人,其中,基础教育阶段在校生81942人;在园幼儿23065人,其中,民办园4432人。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创建教育强市”的总目标,坚持“幼教抓普及,小学抓调整,初中抓规范,高中抓管理”的整体发展思路,通过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市基础教育工作呈现出均衡发展、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大投入,扩充资源,加快学前教育发展
1、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推进三年行动计划。针对我市学前教育发展现状,我们制定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按照计划,2012年投入5295万元,新建幼儿园7所;2013年投入7187万元,新建幼儿园6所,改扩建8所。为保证行动计划的落实,我们已建议市政府比照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每年530元的标准,在财政预算中增设学前教育阶段公用经费项目,同时分年度补充学前教师缺额。2012年拟增加46名,2013年增加100名。
2、落实上级文件要求,抓好幼儿园建设工作。根据三年行动计划,城区第三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和第四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改造项目均已完工并正式投入使用。与此同时,启动实施了农村小学增设幼儿园项目11个,其中:闫家店乡于家坎小学增设附属幼儿园项目已于2011年已完成路面硬化、厕所改造,幼儿活动室改造、警卫室、道砖、绿化等正准备立项招标;杨店子镇驿南府学校增设附属幼儿园项目已完成预算,准备采购立项、招投标;太平庄乡尚庄小学已列入校安工程,幼儿园建设纳入小学建设工程,目前正在跑办手续;沙河驿北铺小学增设幼儿园项目土建已完工,准备采购 1
设备;扣庄乡陈官营小学、东牛山小学、任庄小学增设附属幼儿园项目,夏官营镇五道沟小学、杨各庄镇桲林小学增设幼儿园项目也已开始施工;夏官营镇花庄小学、杨各庄镇徐流营小学已列入校安工程,计划待小学建成后再实施增设幼儿园项目,目前未动工。
利用布局调整后闲臵校舍改建幼儿园11个,其中:迁安镇陈庄村委会旧址和闫家店乡完全小学改建幼儿园项目已完工;闫家店乡东峡口完全小学改建项目2011年已完成食堂、寝室改造,其余楼内装修、建警卫室、围墙、厕所、大门等已开始施工。马兰庄镇印子峪小学改建幼儿园项目已完成招投标。马兰庄镇东马小学、夏官营镇大榆树教学点、迁安镇毛洼学校、迁安镇三李庄小学、五重安乡小崔庄学校、大崔庄镇步步川小学、蔡园镇新庄小学改建幼儿园项目均已开始施工。
二、统筹兼顾,多措并举,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1、加快教育资源整合步伐,优化城乡学校布局。新建第三初级中学于2009年9月投入使用;第三实验小学扩建项目已投入使用;第四实验小学续建项目综合楼已经完工;新建第五实验小学于2011年9月投入使用;第六实验小学教学楼主体已完工。蔡园镇中学整合项目和孟官营中心完全小学整合项目已经完工;杨店子镇中学整合项目已投入使用,杨店子镇小学及幼儿园整合项目主体已经完工;马兰社区小学、幼儿园整合工程已于2011年投入使用。2012年,投资1.49亿元的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全面启动,对24所学校8.65万平方米校舍进行加固改造或新建。
2、开展对口帮扶,促进市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落实城区学校对口帮扶农村学校办法,从硬件建设、班子建设、师资队伍、教育资源共享等方面对帮扶的学校给予支持,坚持开展送课下乡活动,帮助农村教师提高业务水平。我们还进一步拓宽帮扶范围,不仅要求每所城区学校对口帮扶一所农村学校,每所优势学校对口帮扶一所薄弱学校,各镇乡内部的优势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也开展了帮扶活动,全市先后有106所学校相互结成了帮扶对子。此外,在全市
组织实施作风建设“双百千”(百名干部下基层、百名校长入课堂、千名教师进家庭)工程,组织机关干部深入基层,深入学校,了解真实情况,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组织校长深入课堂、教研组,研究指导教学工作,促进教育教学水平提高;组织教师深入学生家庭,与家长交流,家校共同育人。
3、规范办学行为,不断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召开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管理现场会和学校管理工作会议,组织了学校拉练观摩活动,促进了学校管理水平的提升。印发学校管理论文集、班级管理论文集,推广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的若干规定》,开展基础教育管理工作先进个人评选活动,努力提升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水平。截至目前,我市基本消灭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始终保持100%,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达到99.3%,初中在校生年巩固率达到98.7%。今年9月,我市高标准通过河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验收。
三、深化改革,强化管理,抓好普通高中工作
1、搞好试点,扎实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我们以建昌营高中为试点,在吸收洋思中学和杜郎口中学先进课堂模式的基础上,推行了“三模九步”高效课堂新模式,即:把整个课堂划分为基础训练、能力提升、当堂检测三个模块,将课堂操作细化为明确目标、基础运用、成果展示等九步操作流程,坚持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边推进。在实施过程中,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新思路,推进校本课程和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完成综合素质测评,更新对师生的评价理念,开展好研究性学习活动,加强教师的校本培训,从而使学校教育教学发生了较为深刻的变化。
2、严格落实三限政策,规范普通高中办学行为。规范管理,强化检查,在招生、暑假安排及教育教学管理中落实有关规定。各普通高中招生严格执行2012年招生文件规定,按照中考成绩进行统一录取;同时,严格执行“三限”政策。一是“限人数”,201
2年一中招生1277人,其中择校生占招生总数的16.67℅;二中招生1273人,三中招生1280人,其中择校生均占招生人数的17%。二是“限分数”,今年一中公助生最低分543,择校生最低分541;二中公助生最低分465,择校生最低分434;三中公助生最低分数484,择校生最低分453。三是“限钱数”,各校严格执行省、市高中收费政策,严格执行物价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和项目,规范收费行为,切实杜绝乱收费。迁安市内,一中、二中、三中公助生免除学费,择校生每生三年收费9000元。从检查情况看,各校不存在跨范围招生、提前招生、不依据中考成绩录取、单独组织考试等情况。
四、以人为本,促进公平,全面推进其他工作
1、坚持内涵发展,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以内涵发展为导向,坚持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并重,不断强化质量意识,创新培养模式。一是认真抓好开放式素质教育试点工作。我们把第四实验小学确定为开放式素质教育试点学校,建立了奖励扶持机制,专门成立了指导组,定期对整个实验教学的计划、过程和结果进行指导评价。在抓好第四实验小学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将开放式素质教育的做法向扣庄学校、马兰庄镇小、闫家店小学、明德小学等学校进行了延伸。试验开展以来,得到了广大学生和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二是在全市中小学全面实施“一校一品牌、一生双爱好”工程和“阳光体育工程”,广泛开展体育艺术“2+1”和大课间活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在唐山市实施“一校一品牌、一生双爱好”工程推进会上,我市的学生课间活动得到与会人员一致好评;选送的“阳光体育运动”案例获得国家级一等奖。在唐山市2012年中学生春季田径运动会及第八届青少年运动会上,我市代表队均获团体总分第一名。三是积极筹办中小学科技节,反映和展示学校科技创新活动的新作品、新成果,提高广大师生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在第27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共获国家级奖励1个,省级奖励24个、唐山市级奖励352个。
2、关注特殊群体,促进教育公平。一是不断提升特教工作水平。为改善特教办学条件,我们实施了特教学校改扩建工程,项目计划总投资411万元,总建筑面积2311.78平方米;与此同时,加强校本培训,采取老带新、结对子的方法,培带新教师;为每名学生制定个别化教学计划、写清成长记录;坚持注重康复、补偿缺陷,培养学生劳动技能。截至目前,全市三类残疾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8%,特教学校先后荣获“唐山市特殊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唐山市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二是积极开展民族学校、老区村帮扶工作。投资25余万元,为建昌营镇回民小学兴建7间幼儿园教室,缓解了该校幼儿园校舍紧张的局面;投资1053 万元,异地新建徐流营小学,该项目已于 2012年6 月开工建设,预计2013年5月完工;投资40 万元,在徐流营小学增设幼儿园,改造面积 20平方米,该项目已于 2012年8 月开工建设,预计2013年7月完工;投资50万元,实施青山院小学食堂改造项目,改造面积 340平方米,项目于 2012年8 月开工建设,预计2013年7月完工。三是实施义务教育关爱工程,依法保障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我们明确规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与当地学生享有同等权利,享受平等待遇;安排流动人口子女免试、就近入学,保障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实现了外来务工子女100%就近入学;完善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落实困难家庭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切实帮助贫困家庭学生接受义务教育; 建立留守儿童数据资料信息库和留守儿童成长档案,全方位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为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创造了良好条件。
近年来,我市基础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先进地区相比、与上级领导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还有不小差距。今后,我们将认真严格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深化改革,强化管理,为推进我市基础教育事业持续、快速、均衡发展做出不懈的努力!
第二篇:教育局基础教育工作意见
2015年全县基础教育工作要以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三要”和“两个行为”为工作载体,紧紧围绕县教育局提出的“6个一”发展战略,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目标,大力实施“质量兴教工程”,制定并实施第二个“教育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全面完成2015年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突出抓好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工作主调。
一、工作目标
紧扣县委、县政府和市教体局工作主线,全面落实县教育局党委、行政工作部署,以“六个用”的新常态推进新发展,着力完成“123”工作目标。
(一)坚持一个根本,即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贯彻落实《市少先队活动课程分年级实施计划》,通过开展多形式德育课程和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培育和践行以“中国梦”为主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制定并实施《县学校学生德育教育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及本实施方案,认真开展市、县“美德少年”评选活动,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积极打造书香校园,家校联动,德智兼修,知行合一,全面完成2015年“学校学生德育工作强化年”各项工作目标任务。
(二)突出二个关键,即以质量提升和均衡发展为关键环节。坚持质量为核心,制定并实施第二个《县教育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大力实施“质量兴教工程”,全面完成2015年质量目标任务。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质量巩固并保持全市第一方阵位次,并不断缩小与市内教育质量先进区(县)差距;高中教育稳中求进,努力提高本科上线人数和重点本科上线人数,实现“数量和质量”双突破,保持全市高中教育质量评价考核现有名次,努力实现全县教育质量“保4争3”的总体目标。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确保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整体达到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实现学校管理、质量均衡提质增效,并顺利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
(三)深化三个重点,即以推进课改工作、落实教育信息化及技术装备建设、创建星级素质教育特色学校为重点工作。积极实施以“ms—eepo有效教育”为主要模式的课堂教学改革,圆满完成实验试点学校第二阶段工作任务,总结阶段成果,启动第三阶段课改工作,推进全县中小学校课改年级各项工作,提升课改成效。大力实施以“三通两平台”为主要标志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创建示范点,实施全覆盖。加大创名升位工作力度,积极申报创建市级星级素质教育特色学校。
二、主要工作
(一)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实施学生德育教育提升工程。
全面加强学校德育工作,贯彻实施《县学校学生德育教育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夯实德育常规管理,完成2015年“学校学生德育工作强化年”各项工作目标任务。
1.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文件精神,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开展评选市县“美德少年”活动为载体,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学校、进课堂、进头脑活动,推动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管理育人。坚持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各类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机渗透,落细、落小、落实,实行每个季度召开一次现场会制度,建立并完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长效机制。
2.强化学校学生德育工作管理考核。认真落实2015年“学校学生德育工作强化年”工作任务,制定并实施《县学校学生德育工作评估考核方案(试行)》,建立学生德育教育工作考核“两单制”(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坚持每年对学校德育工作评价考核。建立学校学生德育教育激励机制,设立学校德育工作专项考核经费,表彰奖励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
3.强化德育主题教育。通过组织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法制教育、公民意识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道德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三心”教育、“三爱”教育、“三节”教育等系列主题教育和“墨香书法展示”、“寻访红色足迹”、“少年向上,真善美伴我行”、“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等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广大中小学生树民族之魂,做有德之人。加强主题班会(队)课程的实施与管理,贯彻执行《市少先队活动课程分年级实施计划》,坚持开展主题班会评比活动。重视各类仪式教育,切实提升师生道德素养。
4.强化德育阵地和队伍建设。加强学校德育组织建设,重视学校共青团、少先队和班主任队伍建设,建立科学合理的班主任工作评价机制,进一步提高班主任工作津贴标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依托现有素质教育阵地资源,深入推进高雅艺术、优秀传统文化、“四大文化品牌”(戏剧文化、民俗文化、竹文化、奇石文化)进学校,打造特色校园文化,优化育人环境。加强学校少年宫建设工作,提高使用效益,推进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工作,提高德育阵地建设和队伍建设水平。
(二)坚持质量提升核心意识,大力实施质量兴教工程。
巩固提升第一个“教育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4)”教学质量成果,全面实施第二个教育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继续实施《县振兴高中教育十大行动计划》,进一步健全质量提升激励导向机制,优化质量提升过程管理,努力提升全县教育质量管理水平,促进全县教育质量持续提升。
1.学前教育。大力实施第二个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完成2015年学前教育建设项目。积极提高幼儿入园率,力争全县3-6岁幼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81%以上,学前一年毛入园率达到90%以上。全面完成《县推进<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施的工作方案》和《县0-3岁早期教育实验工作方案》工作任务,深入开展幼儿游戏活动研究和其他课题研究,加大幼儿园“去小学化倾向”工作力度,切实规范小学附设幼儿园保教行为,完善学前教育保教质量考核与激励机制,建立动态现场会、视导等质量提升帮扶制度,努力提高保教质量,全面提升办园水平。
2.义务教育。牢固树立质量中心意识,建立质量巩固、提升长效机制。坚持“常规为本,落实取胜”的工作理念,积极实施并不断完善学校、督导区、县三级教学常规督查通报制,贯彻落实“学校管理一日常规”、“教师工作一日常规”、“班主任工作一日常规”、“学生在校一日常规”工作要求,提升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效能。建立质量预警机制,对在学期市、县教学质量监测中成绩下滑及靠后的,以及当年毕业年级较薄弱的学校,提前警示督促,提高工作的针对性与时效性。建立考风考纪督查复核制度,公平实施教学质量考核,以优良的考风促进优良的教风、学风。继续强化学校管理人员深入一线教学和管理意识,坚持实施薄弱学校重点视导制和学校管理人员教学质量和工作量通报制。贯彻落实质量考核末位轮岗交流制,加大质量考核结果在绩效分配、职称晋升、评优评先、教师调动、公招等方面的运用。建立并实施优质生源输送专项考核制度,坚持召开学校优生培育工作例会,积极探索优生培养工作模式,加强优生培育,促进义务教育质量持续提升。强化学校生源巩固工作,建立控辍保学工作机制,实施学校生源巩固考核、交账制度,落实生源巩固相关工作要求,切实提高普及程度各项指标。
3.高中教育。贯彻落实全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协同提升计划,持续推进《县振兴高中教育十大行动计划》,完善中学拔尖创新人才试点培养机制,提高拔尖创新人才试点班管理工作水平。强化高中学校优质生源招生激励考核工作机制,加大优质生源吸纳力度,建立并完善初中生源校拔尖创新人才送生考核方案,切实提高高中入口质量。积极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加大新高考背景下的课程实施研究工作,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强化高中学校目标管理,明确高中学校工作目标任务,加大工作考核激励力度,充分调动高中学校教师工作积极性,提高出口质量,力争2015年高中升学本科上线人数取得新突破,完成市、县下达的高考质量目标任务。
(三)坚持创名升位工作理念,大力实施内涵发展提升工程。
1.积极推进高中教育集团化、特色化、多样化发展。加快推进南屏实验学校建设,积极争取启动中学扩建工作,优化全县高中教育资源布局。扩大对外开放与合作交流,大力实施“走出去、请进来”工程,加强县内高中学校与市内学校及成都七中、成都树德中学、成都外国语实验学校等省内高中名校的交流与合作,深化中学与西南政法大学、学院的战略合作,探索实施职校、中学等学校与台湾等地区及国际中小学交流、合作,全面提升县内高中办学水平。以“创名升位、内涵发展”为抓手,推进全县高中教育持续协调发展。
2.全力推进义务教育星级素质教育特色学校和星级幼儿园创建工作。继续开展一星级、二星级素质教育特色学校和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幼儿园、县级示范性幼儿园的评审认定工作,在此基础上,积极申报争创三星级及以上的素质教育特色学校和四星级幼儿园,确保星级素质教育特色学校和星级幼儿园创建成功。
(四)坚持以改促教工作策略,大力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提升工程。
全面深化以“ms—eepo有效教育”为主要模式的课堂教学改革实验,以课改为抓手,着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益,积极打造高效课堂,为质量提升提供根本保障。继续扩大“ms—eepo有效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验范围,在全县中小学校课改年级全面实施课改工作。建立课改学校团队,开展“ms—eepo有效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系列活动,全面完成试点学校第二阶段实验工作,启动实施第三阶段操作系统的实验工作。继续实施好中期评估和阶段性考核表彰奖励工作,继续抓好对课改实验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提升教师驾驭“ms—eepo有效教育”课堂教学能力。切实加强对试点实验学校课改推进工作的管理,重视多方面、多角度、多形式地对课改实验推进工作经验的总结、交流及推广,充分发挥课改试点实验学校的引领、示范作用,组织开展好各层次课改教学研讨活动,营造浓厚的课改氛围。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加强新高考的研究与指导,继续开展新修订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研究和培训,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五)坚持教育均衡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学校办学水平提升工程。
1.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迎检工作。巩固并提升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学生巩固率达94%以上。均衡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和质量水平,积极开展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市级复查迎检工作,进一步明确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职责任务,全面启动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接受省检的各项准备工作。
2.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制定并实施《县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bt招商项目,全面完成“三通两平台”建设任务,实现教育信息化建设全覆盖,加强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深入开展基于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积极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在线使用课堂和微课建设,积极探索“翻转课堂”改革,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优化教育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大学校装备建设、管理、运用考核工作力度,对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指标开展自查,摸家底、找差距、抓整改,配齐所需的教学仪器设备。
3.强化教育合作交流,探索建立校际间协同提升发展机制。积极开展县内教育交流活动,强化乡镇中心幼儿园对其他公民办幼儿园、普通高中和单设中学对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心校对基点校和村小、优质学校(园)对薄弱学校(园)的引领示范作用,探索建立学校联盟,落实校际间协同发展提升机制,开展学校间帮扶、交流、学习、合作等形式的捆绑发展工作,推动办学水平较高学校(园)和优秀教师通过共同研讨备课、研修培训、学术交流、开设公开课等方式,共同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质量提升,不断促进薄弱学校的转化提高,实现全县各类教育均衡发展。扩大对外开放与合作交流力度,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华东师大慕课联盟、东北师大微课联盟合作,深入推进课改工作。
4.大力提升特殊教育水平。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特殊教育的文件精神,落实工作要求,实施全县特殊教育三年提升计划,加快推进特殊教育发展。努力提高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水平,积极探索学前特殊教育及职教特殊教育,进一步巩固提高义务教育阶段残疾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加强随班就读建设工作,加强对特殊教育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管理与指导,积极推进特殊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注重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注重学生的潜能开发和功能补偿,增加必要的职业教育内容,强化生活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增强教育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大力提升全县特殊教育水平。
5.关爱留守学生。加强学校“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和管理,加强学生“亲情电话室”使用与管理,提高全县寄宿制学校留守学生入住率,解决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管理问题。建立并完善留守学生教育帮扶制度,落实教育帮扶责任,总结推广留守学生教育帮扶工作成果,落实留守学生“三个优先”的工作要求,重视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全县留守学生教育帮扶水平。
三、保障措施
通过建立“四个规范”工作机制为保障,严格依法办学、依法治校,进一步规范“两个行为”,促进全县基础教育健康发展。
(一)规范“两个行为”。切实规范校(园)长办学行为和教师教学行为,不断提高管理人员工作水平。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严格执行上下班签到制,治理“庸、懒、散、浮、拖”。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标准,确保各学科开齐开足课时。严肃清理教育乱收费、乱办班行为,着力纠正违规补课、有偿家教、违规征订教辅材料等行为,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进一步规范小学学科任教安排,坚决纠正中、高年级学科教师只担任一个班语文或数学科教学现象。强化艺体课教学管理,实施“艺体专业教师回归计划”,坚决纠正艺体教师主要承担非艺体学科教学现象。加强村小管理与指导,完善村小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将村小课程安排、教学常规管理考核纳入完小管理范围,建立完小教师到村小支教、走教制度。
(二)规范教辅材料使用管理。严格按照国家、省、市的相关规定,做好教辅材料的选用、征订、管理和使用工作,严格执行省、市、县相关文件精神和工作要求,坚持在市定《教辅目录》内学生和家长自愿选用原则以及教辅材料代购服务的各项规定,切实做好教辅材料的代收费结算和清退工作,全面规范教辅材料使用行为。
(三)规范教育教学常规督查。完善教育教学常规督查考核机制,加大教育教学常规督查力度,督导区教育督导组坚持至少每学月一次督查学校常规管理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学校至少每学月两次检查教师教学常规,认真记载,加强考核,提高学月教育教学常规督查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完善常规督查结果通报公示制,加大督查结果的运用,切实规范教育教学常规管理。
(四)规范招生和学籍管理。规范学校招生行为,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免试就近入学原则,切实做好进城和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保障工作。加强中小学学籍系统建设工作,规范学生学籍基本信息,确保学生学籍信息准确完整,做好学籍信息全国联网运行对接工作,规范学籍系统运行维护工作,提高学籍系统管理水平。
第三篇:迁安市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材料(模版)
突出科技引领作用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工作发言材料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建设城乡一体化示范村、实现城乡等值化发展为目标,突出“生态、节能、环保”理念,增强科技示范带动作用,探索新农村建设科技支撑新模式,扎实开展新农村示范村创建活动。目前,我市现有徐流口、山叶口、白羊峪、唐庄子、寺后5个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村,其中徐流口、山叶口村为省级示范村,白羊峪、唐庄子、寺后三个村为唐山市级示范村。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规划,就是编制发展建设规划,指导创建工作。我们按照省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要求,本着方法科学、特色突出、实用性强原则,聘请了河北农大为徐流口村制定了科技先导型新农村建设规划;聘请省信达城乡规划设计院为山叶口村制定了村庄发展规划;聘请省信达城乡规划设计院、省社科院为唐庄子村制订了村域发展规划和科学发展示范村规划;聘请北京清华大学为白羊峪村编制了旅游总体规划和科学发展示范村规划。同时,我们还组织有关专家对相关规划进行科学论证,使规划更能体现先进性、前瞻性和实用性。
二、抓完善,就是不断完善村庄基础设施,改善农民生活环境。
按照新农村示范村建设规划,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搞好道路建设、“三化”建设、基础设施和村容环境建设等工 1
程,真正实现村庄面貌的大改观。一是实施道路硬化绿化工程。几年来,对试点村230多公里主次街道全部实施高标准水泥硬化,两侧均镶嵌了路沿石;累计完成村庄绿化31万多株,真正形成了“村在林中,房在树中,人在绿中”的绿化效果。二是实施旧房改造工程,唐庄子、徐流口、山叶口等村先后改造旧房1300多户。三是搞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深入推进农村“四清四改”(清理围墙院落、清理垃圾粪便、清理边沟污泥、清理乱堆乱建和改水、改厕、改灶、改路),村村建有垃圾存放点、卫生保洁队和村规民约,形成了长效保洁机制。四是加快村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实施了村民中心建设、文化广场建设、生活垃圾填埋场达标建设、太阳能路灯安装等项目。目前,各试点村均已完成了村民文化活动广场建设工作,建设农民文化活动中心4个,农民文化书屋5个,为村民生活、文化、科技提供良好条件,进一步提高了村民幸福指数。
三、抓推广,就是积极推广节能新农居,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本着突出“生态、节能、环保”理念,我们积极发挥科技职能作用,围绕新农村能源的开发、利用,研发、引进、推广沼气池、保温炕、太阳能路灯、秸秆气化炉等新技术,探索农居改造新模式,使农民群众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发生了彻底的改观。一是沼气池和卫生厕所建设。我局积极组织农民培训建池技术,并派技术员巡回指导,试点村新建沼气池1500多个,建标准化卫生厕所1100座,既实现了循环利用,节约了生产成本,又清洁卫生,有力地带动了农村改水、改厕、改厨
和庭院的净化绿化美化。二是推广节能吊炕技术。我们通过研究开发,推出了美观、实用、节能的新型保温吊炕,彻底改变了农村传统土炕的旧式构造,突出了节能特点。节能吊炕建设已经遍布全市各个镇乡,仅沙河驿镇唐庄子村就建设保温炕270余铺。截至目前,全市共建节能吊炕3万余铺,其中试点村建节能吊炕1800余铺。三是安装太阳能路灯。太阳能路灯安装是使农村“亮”起来的一项节能、环保工程。我局扶持市宏森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研制出了单科LED光源的太阳能路灯,克服了现有路灯亮度低、寿命短等缺点。目前,试点村已安装太阳能路灯400余盏。同时,该技术并已被推广到滦县、丰润、遵化等邻近县(市、区),为新农村建设增添了靓丽一景。四是推广秸秆气化炉。我们以徐流口村为试点,先后安装220个,收到良好的效果,弥补了冬季气温低沼气供应量不足的缺陷,实现了农户做饭“无煤化”。所用燃料全部采用压缩快形式,不仅解决了柴草乱堆乱放的问题,而且压缩燃料体积小、燃料时间长、热量高、燃烧充分,烟气排放量小,完全可以改变农村烟熏火燎的生活方式,真正实现了环保、节能。
四、抓培育,就是突出科技项目引领作用,发展壮大农村经济。
结合我市农业产业结构现状,我们充分发挥科技部门的职能作用,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积极为试点村牵线搭桥,共实施科技项目5项,引进推广农业新品种15个。这些项目的实施,不仅增强了农业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三农”能力,还切实解决了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优化结构、提质增效、节支增收以及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农业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一是豆制品精深加工项目。徐流口村充分发挥豆制品加工的传统优势,建立了龙泉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并成立了豆制品加工产业研发中心,主要开发机制豆片生产、大豆蛋白肉、休闲豆制品,取替传统的手工作坊式生产,成功开发出“徐流口锅烧”豆腐干等系列新产品;从重庆引进熟食制品加工技术,有效地改善生产环境、提高加工质量,打造产量与品牌效益。全村有45家农户长年从事豆片加工业,形成了豆制品加工专业村,“徐流口豆片”远销京、津、唐等地区,成为该村农民致富的主产业。二是富硒杂粮生产技术开发与示范。该项目依托中国国际生态产业研究院等单位,引进谷子、大豆等优良品种,并进行富硒示范栽培,种植了200亩富硒花生、25亩富硒谷子、30亩富硒大豆。同时进行了富硒玉米、富硒西瓜、富硒鸡蛋等试验,有9项产品经国家食品监督检测中心检验,达到国家富硒产品标准。三是甘薯精深加工项目。由寺后村千龙食品厂与北京食品加工厂合作,进行方便粉丝、甘薯果脯、膳食纤维等产品的开发研究,并引入了甘薯自动化生产线。目前,全村粉条加工厂达到32家,年效益在1300万元以上。四是白羊峪现代农业观光园建设项目。该项目投资500万元,占地200亩,建成日光温室大棚5个,冷棚5个,生态餐厅1500平方米,栽植有机葡萄、紫色甘薯、彩色花生、鲜食玉米等20多个品种,已成为唐山市集采摘、餐饮于一体的标准较高的生态餐厅,被国家农业部定为“农业科技示范场”项目。五是唐庄子村现代养殖项目。现已建成了2个存栏4万只的现
代化肉鸡养殖场和1个存栏200头的奶牛养殖场,养殖场内实施大型沼气池建设项目,可形成“养鸡——沼气——有机农业”生态良性循环。畜禽的粪便作为原料填入沼气池中,产生的沼气用来烧水做饭,取暖照明,发酵后剩余的沼液作为大棚菜的有机肥料,这样既对养殖场内的动物粪便进行了无害化处理,又实现了经济循环。
五、抓提升,就是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强化科技服务水平。
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一直是我局的重点工作,几年来,我们在5个省市新农村建设试点村里分别建立了村级服务站,建有培训教室、图书室,为其配备了触摸屏、电视、电脑等设备,并购图书12500册。承担起农业新品种推广、农业物资供应、技术指导、农民培训工作。几年来,共举办培训班15次,培训农民3500人次,发放资料1500余份。
美好的蓝图已经绘就,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按照领导的讲话精神,重实践,求突破,促发展,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在迁安、唐山、河北省乃至全国竖立科学发展标杆,勇当科学发展排头兵。
第四篇:迁安市教育局团委学雷锋活动方案
迁安市教育局团委
关于学雷锋活动的方案
为弘扬雷锋精神,倡导社会文明新风,深化学雷锋活动,教育局团委特制定学雷锋活动实施方案。具体安排如下:
1、主题班会,各学校以班为单位召开主题班会,制定本班的活动方案,成立活动小组。
2、升旗仪式,校大队部向全校师生发出“完善自我,服务他人,奉献社会”倡议,“学雷锋活动月”正式拉开帷幕。
3、充分利用学校的橱窗、黑板报等宣传阵地,开展宣传造势。同时举行“雷锋精神伴我成长”主题板报比赛,各班围绕该主题出一期主题班报,校少先大队于3月15日前进行集中评比。
4、校园广播站播读雷锋日记、校内外学雷锋先进事迹材料,播放学雷锋主题歌曲等,营造学雷锋活动氛围。
5、各校的活动小组结合环保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培养青少年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优良品质,深入到社区开展学雷锋活动。
各活动小组的活动过程要形成活动照片及文字材料,于3月25日上传到党办邮箱qajyjdwb@163.com。
第五篇:区基础教育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同志们:
市委、市政府召开这次全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对深化全市基础教育改革,加快实施素质教育步伐,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意义十分重大。我区作为中心城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切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显得更加重要。我区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深入研究区情,优化配置教育资源,认真落实“十一五”基础教育规划,确保我区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一、进一步完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
强化科教兴区观念,切实把基础教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谋划,狠抓落实。科学制定全区基础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全力抓好中小学校建设和管理。优先安排财力,用好教育附加费和各项教育经费。进一步完善教育执法责任制,依法治理农村中小学生辍学,规范中小学校收费,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二、增加教育投入,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有效的资金保障
按照“财政多投、社会多筹、收费专用”的原则,实行预算内外统筹安排资金,确保教育财政拨款、教师工资和生均教育经费逐年增长。拓宽融资渠道,制定优惠政策,积极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捐资助教,多方筹措教育经费。加强教育费附加的征收,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把教师工资作为最重要的保障对象之一,确保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及时足额拨付学校办公经费,保证教育教学活动正常运转。加强教育基建投资管理,支持学校建设。积极推进十四中迁建工程。加强教育设备投资管理,实现教育设备投资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三、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大力推进“普九”巩固提高工作
在高标准通过省政府“普九”达标验收的基础上,继续加强教育教学设施建设。改革义务教育学制,实行“五四”学制向“六三”学制的过渡,保留九年一贯制学校。以2005年秋季小学一年级为重点,搞好新课程大纲教材的培训实验和教研。在学前教育领域,积极实行公退私进,鼓励社会力量办园,重点加强农村幼儿园的建设,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特殊教育方面,进一步规范****小学辅读班的建设和管理,建一所独立的特殊教育学校,实现特殊教育专门化,2007年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九年义务教育。通过城乡中小学对口支援等形式促进城乡教育教学交流,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做到教师、教材、专用教室、课程计划四统一,2006年全区中小学全部开设信息技术课。小学英语课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开,实现小学全部开设英语课,并做好小学与初中英语课程的衔接。
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
探索建立新型学生评价体系,小学实行等级制和激励性评语,尝试无人监考和满意考试,中学部分学科实行开卷考试。以信息教育、心理教育、英语教育等课题研究为载体,深入开展教学科学研究。积极构建教育信息网,到2007年,建成一个各校相互联通的区域教育信息网,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以心理教育实验为手段,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品质、学习方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广科学的教学方法,大力开展英语教学实验。把现有的社会实践基地建成集学生训练、科技教育于一体的活动中心,深入开展中小学社会实践。
五、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强化学习培训,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强化师德建设。全面开展教师职务培训、校级干部提高培训、教师基本功和学历培训,系统学习新教学大纲、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理论、学校管理、素质教育等有关内容。到2006年,全区小学教师专科学历达到98%以上,中学教师本科学历达到98%以上。从今年起用3年时间,对区内国家、省、市、区级骨干教师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使他们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骨干力量。强化对中小学教师的资格认定、招聘录用、职务评聘、培养培训,改革中小学校长的选拔任用和管理体制,实行校长任期制,推行校长职级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编制标准,规范学校内设机构和岗位设置,推行教师双聘制,实现教师职务聘任和岗位聘任的统一。
六、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基础教育健康发展
健全完善基础教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度、考核制度、表彰奖励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