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构建和谐教育 促进XX市和谐发展

时间:2019-05-13 19:22: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努力构建和谐教育 促进XX市和谐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努力构建和谐教育 促进XX市和谐发展》。

第一篇:努力构建和谐教育 促进XX市和谐发展

努力构建和谐教育 促进XX和谐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教育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从推进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看,无论是经济的繁荣,社会的公平正义,还是文化活动的丰富,人们之间和谐关系的形成,都源于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而教育则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也是提高人的素质的根本途径。因此,努力推进XX教育和谐发展,既是建设和谐XX的基础,也是构建和谐XX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坚持科学全面发展,着力构建协调发展的内部体系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教育事业实现了高等教育突破发展、普通高中教育跨越发展、义务教育提高发展、民办教育创新发展。但是,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全市职业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依然存在,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仍显不足,城区学校大班额、农村学校发展困难、农民工子女(留守学生)教育缺失等新的问题和矛盾开始显现。从整体上看,教育内部体系还需着眼全局,科学谋划,统筹协调发展。因此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教育发展将切实做到四个统筹、三个加强和两个倾斜。“四个统筹”即各块教育(高教、普教、职教、成教)统筹、各类学校(示范、非示范,重点、非重点)统筹、城乡教育统筹、公民办教育统筹;“三个加强”即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加强特殊教育、加强农民工子女(留守学生)教育;“两个倾斜”即向农村教育倾斜、向薄弱学校倾斜。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实现全市各级各类教育结构、规模与质量的和谐统一,保障各类人群充分地享受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成果。

(一)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加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一是千方百计扩大中职教育规模。一方面通过加快市、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建设来聚集市内各种职教资源,通过发展民办职业教育来补充现有职教资源的不足,通过推进与市外联合办学扩张职教资源;另一方面,通过调整高中阶段教育结构释放资源。指导会区市县重新研究现有公办高中教育资源配置,逐步调整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结构,对一些质量不高、办学艰难的农村普通高中,尝试探索开办综合高中或转办职业中学,以有效利用资源。同时,完善中职招生政策,调整专业结构设置,加强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建设,提高学生实作实训技能水平,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到“十一五”末,实现全市中职在校生规模与普高在校生规模大体相当。

二是全力办好XX职业技术学院和XX电大。职业技术学院是培养XX高等经济技术实用人才的基础,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着XX教育的层次和形象。要以迎接2008年省政府对学院办学评估验收为近期目标,加快学院各项建设,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当前,要克服县县办职教中心“小而全”的思想束缚,大力整合全市各级各类资源,尽快在XX职业技术学院集中建成规模大、实用性强,利用率高的市职教中心(挂区市县职教中心和相关单位培训中心的牌子),以此为依托,大力开展公务员继续教育和各级各类岗前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继续完善XX电大办学条件,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优势,做好教师学历补偿、提高教育和各类非学历培训。

三是切实抓好成人培训教育。激活、壮大现有成人教育资源,形成以区(市、县)、乡镇(街道)成人文化学校、社区和企业培训基础为主干,其他各类成教机构为补充的成教网络。延伸学校教育,充分发挥自学考试、远程教育等各种教育形式的优势,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和培训机构向社区、农村延伸开放,鼓励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参与学习,努力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二)推进学校规范化建设,均衡发展城乡教育、公民办教育。

一是大力改造农村薄弱学校。我市主体教育是义务教育,大头在农村。目前,我市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条件、办学水平与城市、县城相比有较大的差距,即使市区内的学校,也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一些边远乡村还有办学条件差、师资力量弱的薄弱学校,这与义务教育的公平性不相符合。因此,我们将结合国家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利用国家大力扶持义务教育发展的政策机遇,实施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规范化建设工程,通过布局调整、加大投入,大力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同时,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切实改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认真解决好他们的福利、待遇等问题;加大城乡教师交流互动力度,大力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努力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通过三年左右的努力,消除全市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缩小农村学校之间的差距,推进县(市、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是切实解决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认真做好XX市区及区市县县城生源分析预测,通过新建、扩建和整合资源等方式,努力扩大城区学校办学规模,特别要针对生源多的片区,挖掘潜力,增加学校教学班数;扩展城区近郊学校规模,解决近郊失地农民、流动人口子女和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同时,严格执行划片招生政策,适龄少年儿童严格按照户籍划片就近入学;加强学籍管理,引导学生有序流动,城区学校实行限班额、限计划,学校不得突破规定班额。加快推进市政府关于解决市区学校大班额工程,在2007年底前基本解决XX市区学校大班额问题,指导区市县力争在2008年底前基本解决县城地区学校大班额问题。

三是扶持壮大民办学校。近几年我市民办教育迅速发展,已经成为全市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今后全市教育总量新的增长点。由于民办学校起步较晚,发展主要依靠自身机制,因此,民办学校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迫切需要得到更多更大的支持。我们已着手全面调查研究民办教育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将切实加大政策、资金、师资、管理上的投入力度,扶持民办学校持续健康发展。今后一个时期,将以中等职业教育和学前教育为重点,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在“十一五”末,使全市民办教育总量达到教育总量的20%以上,民办普高、中职在校生比重达到高中阶段教育25%以上。

(三)加强弱幼学生群体教育。

一是加强特殊教育。目前,我市有适龄“三残”儿童8000余人,大量学龄儿童随班就读,而在市内专门的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的仅有160余人。今年内,我们将完成XX市特殊教育学校二期工程,使其在校生容纳能力达到500人,教育层次延伸到中等职业教育;同时,争取上级和各方支持,筹备建设市残疾人(学生)职教培训基地,逐步使特校毕业生掌握一门职业技能乃至精通一门职业技能。“十一五”期间,我们还将加强区市县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加上随班就读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满足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的需求。

二是加强农民工子女教育。XX是劳务输出大市,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外出,形成了“留守学生”的特殊群体。“留守学生”年龄小,思想波动大,家庭教育环境特殊,给学校教育和管理带来了新的课题。目前我们已开展了调查摸底、建立台帐等工作,并以学校为主体、关工委等校外教育力量为主线,整合学校、社会、家庭等各方资源,探索加强“留守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路子和经验。同时,市、县教育科研部门将设立专门课题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和办法,保证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和谐发展。

三是加强学前幼儿教育。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市目前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为62%,农村幼儿入园率亟待提高。今后一个时期,按照“各区市县政府重点办好1—2所公办示范幼儿园,各乡(镇)政府所在地办好1所办园条件完备、办园水平较高的中心幼儿园,鼓励和支持农村集体举办幼儿园(班),大力发展民办幼儿园”的思路,统筹协调发展学前教育,逐步形成以省级示范幼儿园为龙头,以乡镇中心幼儿园为骨干,社会力量办园为主体的幼儿教育格局。到2010年,全市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85%以上,基本实现幼儿教师专业化,幼儿园园长全部持证上岗。

二、实施“和谐校园”工程,全力打造持续发展的支撑平台

学校是实施教育、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也是构建和谐教育的基础平台。因此,只有以“建设和谐发展的学校,培养和谐发展的教师,造就和谐发展的学生”为目标,坚持不懈地实施“和谐校园”建设工程,才能真正把和谐发展XX教育落到实处。

(一)坚持以人为本,促进校园人际关系和谐。

一是加强学校领导干部队伍建设,促进班子和谐。建设和谐校园,领导班子既是组织者、推动者,又是示范者、引导者。通过创新选人用人机制,选准、用好学校校长,不断优化学校领导班子的年龄结构、智力结构和心理结构,加强学校领导干部的培训教育工作,努力在全市学校普遍建成公正为人、公平处事、团结协作、廉洁奉公的学校领导班子。

二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职工和谐。教职工是建设和谐校园的主体。推广XX县实施教师“健康工程”“安居工程”等经验,尽快改善农村学校和边远学校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在教职工中提倡宽容、诚信、友善的精神,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个人品质素养;提倡友善、沟通和换位思考,互敬互助,构建宽松、融洽的教职工人际环境。

三是推进依法治校和民主管理,促进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和谐。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建设,不断深化校务公开工作。坚持刚性制度约束与人性化管理的和谐统一,改变单靠“硬性”的行政指令要求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做法,在依法依规、坚持原则的基础上,把各种任务、要求和教师的态度、感情、利益、发展的需要结合起来,以公平的理念创造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激励和分配机制,努力形成一个齐心协力创业干部的和谐团队。

四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和谐。师生和谐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根本。引导教师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和宽容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不仅让学生感受到尊重和爱,还要让学生学会尊重和爱,形成“师生平等,民主和谐,情感交融,交流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使教育过程成为师生交往、互动合作、共同发展的过程。

(二)维护安全稳定,促进校园育人环境和谐。

一是抓好学校安全稳定保障体系建设。抓好学校安全工作,确保师生安全和学校稳定,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第一责任,也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基础。结合实施学校规范化建设工程,全力消除学校危房和设备设施中存在的不安全隐患,建设优美、整洁的校园环境。建立健全学校安全责任制,形成强有力的责任体系,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建立和完善学校日常安全管理制度、安全隐患排查制度、安全预警机制生安全事故应急制度;强化安全教育和安全事故应急预演,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以防为主,重点防范危及师生安全的校舍危房倒塌、校园拥挤踩踏、食物中毒、交通、火灾、溺水等事故;配合有关部门大力整治学校周边环境,优化育人外部环境。建立维护稳定工作的有效机制,形成良好的信访工作秩序,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加强矛盾排查,及早发现苗头,及时加以解决,尽量减少重大信访和越级信访。

二是加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先进校园文化是和谐校园的灵魂。学校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和阵地,必须加强先进校园文化建设。首先,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引导他们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其次,弘扬校园先进文化主旋律,广泛开展创建文明校园、文明班级、争当“五好”小公民活动,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推进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第三,指导各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努力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风格。

(三)抓好教育教学,促进校园教育成果和谐

教育教学质量是构建和谐教育的核心,也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具体成果反映。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坚持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心理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等诸方面的有机统一、协调发展,尽快建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实施和质量评价体系。首先,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客观规律,坚持教书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环境育人,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学生“五爱”的思想感情,遵纪守法、公平正义的做人品格,诚信友爱、宽容豁达的人文素养,文明有礼、勤俭自强的传统美德,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民主法制意识的现代公民。其次,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转变教育观念,推进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求知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掌握适应社会需要和未来发展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努力实现社会需求与学生自身发展的和谐。第三,重视学生健康教育。加强体育教学和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形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懂得关注健康、热爱生命,学会承受和释放心理压力,保持健康心态,调节心理平衡,促进健康成长。第四,加强美育和劳动教育工作。通过学校的音乐、美术等课堂教学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加强学生生产生活实践技能的培养和锻炼,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和适应生活的能力,努力使每一位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和谐人才。

三、立足服务经济社会,努力营造支持发展的外部环境

教育不是一个孤立封闭的系统,而是与经济社会紧密相连,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构建和谐的XX教育,离不开“党政重视教育,群众理解教育,社会支持教育”的和谐外部环境,这就需要教育主动融入XX经济社会发展的洪流之中,需要教育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需要教育对部门、行业帮助支持的积极争取。

(一)积极参与经济社会发展,为建设和谐XX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一是加快培养紧缺实用人才。特别是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办好职业教育,为XX发展资源型工业、新型农业和新兴旅游业培养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一大批懂科技、善经营、会管理并能从事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新型农民。二是充分发挥教育的社会作用。利用城镇普通学校和农村成人学校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及学生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的要求,帮助做好农民遵纪守法、反对邪教、移风易俗、明礼诚信、友爱互助、和谐共处教育,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文化环境。三是积极投入到社会扶贫济困中去。继续创新机制,坚持做好资助中小学贫困学生上学和资助贫困大学生入学工作。发挥教育系统优势,在联系贫困村开展科技培训,提高村民的务农技能和发展致富小项目的能力;同时,尽力提供资金帮扶,帮助贫困户发送生产生活条件。

(二)树立教育良好形象,赢得人民群众的满意和认可。

一是提高教育的公众参与度。市、县教育局将逐步建立和完善重大教育决策实施听证制度和咨询制度,以使各类教育利益相关者特别是弱势群体能够充分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在学校管理的决策活动中,也要逐步建立听证制度、咨询制度和监督制度,保证教师、家长、学生、社区人员等所有教育利益相关者能有机会参与教育的公共治理。二是坚定不移地纠正教育行业不正之风。进一步规范学校收费管理制度,全面落实“一费制”,实行“阳光收费”,坚决治理学校乱收费。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严惩体罚学生、乱订滥发资料、有偿家教等损害教育形象的人和事。三是预防和治理教育腐败。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和校务公开,增加办事透明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严肃查处招生、干部教师调配、学校基建维修工程和大宗物资采买等方面的不廉洁行为。

(三)加强教育对外宣传,争取各级各方的理解和支持。

一是宣传教育政策法规,争取落实到位。特别是涉及教育经费投入、师生权益保障、对民办教育的扶持等方面的政策法规,不厌其烦地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不落到实处不放松。二是宣传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的成绩,以“有为”争取支持。通过多种方式,宣传教育系统克难攻坚、创新发展的典型和取得的显著成绩,以获得各级各方更多的鼓励性支持。三是宣传教育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以主动工作争取支持。对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只要符合科学和实际情况,不回避绕道,主动通报思路和措施,提出解决建议办法,以积极的工作姿态争取上级和部门、单位的支持。

第二篇:努力构建和谐教育 促进XX市和谐发展

一、坚持科学全面发展,着力构建协调发展的内部体系

(一)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加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二)推进学校规范化建设,均衡发展城乡教育、公民办教育。

一是大力改造农村薄弱学校。我市主体教育是义务教育,大头在农村。目前,我市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条件、办学水平与城市、县城相比有较大的差距,即使市区内的学校,也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一些边远乡村还有办学条件差、师资力量弱的薄弱学校,这与义务教育的公平性不相符合。因此,我们将结合国家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利用国家大力扶持义务教育发展的政策机遇,实施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规范化建设工程,通过布局调整、加大投入,大力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同时,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切实改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认真解决好他们的福利、待遇等问题;加大城乡教师交流互动力度,大力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努力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通过三年左右的努力,消除全市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缩小农村学校之间的差距,推进县(市、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三是扶持壮大民办学校。近几年我市民办教育迅速发展,已经成为全市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今后全市教育总量新的增长点。由于民办学校起步较晚,发展主要依靠自身机制,因此,民办学校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迫切需要得到更多更大的支持。我们已着手全面调查研究民办教育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将切实加大政策、资金、师资、管理上的投入力度,扶持民办学校持续健康发展。今后一个时期,将以中等职业教育和学前教育为重点,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在“十一五”末,使全市民办教育总量达到教育总量的20%以上,民办普高、中职在校生比重达到高中阶段教育25%以上。

(三)加强弱幼学生群体教育。

一是加强特殊教育。目前,我市有适龄“三残”儿童8000余人,大量学龄儿童随班就读,而在市内专门的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的仅有160余人。今年内,我们将完成xx市特殊教育学校二期工程,使其在校生容纳能力达到500人,教育层次延伸到中等职业教育;同时,争取上级和各方支持,筹备建设市残疾人(学生)职教培训基地,逐步使特校毕业生掌握一门职业技能乃至精通一门职业技能。“十一五”期间,我们还将加强区市县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加上随班就读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满足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的需求。

三是加强学前幼儿教育。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市目前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为62%,农村幼儿入园率亟待提高。今后一个时期,按照“各区市县政府重点办好1—2所公办示范幼儿园,各乡(镇)政府所在地办好1所办园条件完备、办园水平较高的中心幼儿园,鼓励和支持农村集体举办幼儿园(班),大力发展民办幼儿园”的思路,统筹协调发展学前教育,逐步形成以省级示范幼儿园为龙头,以乡镇中心幼儿园为骨干,社会力量办园为主体的幼儿教育格局。到2010年,全市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85%以上,基本实现幼儿教师专业化,幼儿园园长全部持证上岗。

二、实施“和谐校园”工程,全力打造持续发展的支撑平台

学校是实施教育、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也是构建和谐教育的基础平台。因此,只有以“建设和谐发展的学校,培养和谐发展的教师,造就和谐发展的学生”为目标,坚持不懈地实施“和谐校园”建设工程,才能真正把和谐发展xx教育落到实处。

(一)坚持以人为本,促进校园人际关系和谐。

一是加强学校领导干部队伍建设,促进班子和谐。建设和谐校园,领导班子既是组织者、推动者,又是示范者、引导者。通过创新选人用人机制,选准、用好学校校长,不断优化学校领导班子的年龄结构、智力结构和心理结构,加强学校领导干部的培训教育工作,努力在全市学校普遍建成公正为人、公平处事、团结协作、廉洁奉公的学校领导班子。

二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职工和谐。教职工是建设和谐校园的主体。推广xx县实施教师“健康工程”“安居工程”等经验,尽快改善农村学校和边远学校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在教职工中提倡宽容、诚信、友善的精神,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个人品质素养;提倡友善、沟通和换位思考,互敬互助,构建宽松、融洽的教职工人际环境。

三是推进依法治校和民主管理,促进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和谐。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建设,不断深化校务公开工作。坚持刚性制度约束与人性化管理的和谐统一,改变单靠“硬性”的行政指令要求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做法,在依法依规、坚持原则的基础上,把各种任务、要求和教师的态度、感情、利益、发展的需要结合起来,以公平的理念创造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激励和分配机制,努力形成一个齐心协力创业干部的和谐团队。

四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和谐。师生和谐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根本。引导教师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和宽容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不仅让学生感受到尊重和爱,还要让学生学会尊重和爱,形成“师生平等,民主和谐,情感交融,交流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使教育过程成为师生交往、互动合作、共同发展的过程。

(二)维护安全稳定,促进校园育人环境和谐。

一是抓好学校安全稳定保障体系建设。抓好学校安全工作,确保师生安全和学校稳定,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第一责任,也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基础。结合实施学校规范化建设工程,全力消除学校危房和设备设施中存在的不安全隐患,建设优美、整洁的校园环境。建立健全学校安全责任制,形成强有力的责任体系,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建立和完善学校日常安全管理制度、安全隐患排查制度、安全预警机制生安全事故应急制度;强化安全教育和安全事故应急预演,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以防为主,重点防范危及师生安全的校舍危房倒塌、校园拥挤踩踏、食物中毒、交通、火灾、溺水等事故;配合有关部门大力整治学校周边环境,优化育人外部环境。建立维护稳定工作的有效机制,形成良好的信访工作秩序,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加强矛盾排查,及早发现苗头,及时加以解决,尽量减少重大信访和越级信访。

二是加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先进校园文化是和谐校园的灵魂。学校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和阵地,必须加强先进校园文化建设。首先,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引导他们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其次,弘扬校园先进文化主旋律,广泛开展创建文明校园、文明班级、争当“五好”小公民活动,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推进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第三,指导各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努力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风格。

(三)抓好教育教学,促进校园教育成果和谐

教育教学质量是构建和谐教育的核心,也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具体成果反映。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坚持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心理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等诸方面的有机统一、协调发展,尽快建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实施和质量评价体系。首先,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客观规律,坚持教书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环境育人,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学生“五爱”的思想感情,遵纪守法、公平正义的做人品格,诚信友爱、宽容豁达的人文素养,文明有礼、勤俭自强的传统美德,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民主法制意识的现代公民。其次,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转变教育观念,推进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求知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掌握适应社会需要和未来发展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努力实现社会需求与学生自身发展的和谐。第三,重视学生健康教育。加强体育教学和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形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懂得关注健康、热爱生命,学会承受和释放心理压力,保持健康心态,调节心理平衡,促进健康成长。第四,加强美育和劳动教育工作。通过学校的音乐、美术等课堂教学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加强学生生产生活实践技能的培养和锻炼,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和适应生活的能力,努力使每一位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和谐人才。

三、立足服务经济社会,努力营造支持发展的外部环境

教育不是一个孤立封闭的系统,而是与经济社会紧密相连,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构建和谐的xx教育,离不开“党政重视教育,群众理解教育,社会支持教育”的和谐外部环境,这就需要教育主动融入xx经济社会发展的洪流之中,需要教育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需要教育对部门、行业帮助支持的积极争取。

(一)积极参与经济社会发展,为建设和谐xx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二)树立教育良好形象,赢得人民群众的满意和认可。

一是提高教育的公众参与度。市、县教育局将逐步建立和完善重大教育决策实施听证制度和咨询制度,以使各类教育利益相关者特别是弱势群体能够充分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在学校管理的决策活动中,也要逐步建立听证制度、咨询制度和监督制度,保证教师、家长、学生、社区人员等所有教育利益相关者能有机会参与教育的公共治理。二是坚定不移地纠正教育行业不正之风。进一步规范学校收费管理制度,全面落实“一费制”,实行“阳光收费”,坚决治理学校乱收费。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严惩体罚学生、乱订滥发资料、有偿家教等损害教育形象的人和事。三是预防和治理教育腐败。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和校务公开,增加办事透明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严肃查处招生、干部教师调配、学校基建维修工程和大宗物资采买等方面的不廉洁行为。

(三)加强教育对外宣传,争取各级各方的理解和支持。

一是宣传教育政策法规,争取落实到位。特别是涉及教育经费投入、师生权益保障、对民办教育的扶持等方面的政策法规,不厌其烦地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不落到实处不放松。二是宣传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的成绩,以“有为”争取支持。通过多种方式,宣传教育系统克难攻坚、创新发展的典型和取得的显著成绩,以获得各级各方更多的鼓励性支持。三是宣传教育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以主动工作争取支持。对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只要符合科学和实际情况,不回避绕道,主动通报思路和措施,提出解决建议办法,以积极的工作姿态争取上级和部门、单位的支持。

第三篇:构建和谐交通 促进交通发展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任务,张春贤部长也已在有关会议上明确提出了构建和谐交通的要求。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交通发展的新要求,努力构建和谐交通,不断促进公路水路交通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和谐交通的内涵与特征

所谓和谐交通,就是能够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的交通,能使广大人民群众的交通需求得到满足的交通,能让广大人民群众对运输服务感到满意的交通。具体地讲,和谐交通就是公平共享、法治有序、便捷高效、安全可靠、环境友善的交通。这就是和谐交通的基本内涵。

公平共享,就是要使全社会各地区、各阶层、各群体民众都能充分享受到交通发展与改革的丰硕成果,并使其交通利益都能得到实现、维护和发展,充分体现交通事业的社会性、共用性和公益性。这是和谐交通的价值取向。

法治有序,就是要有完善的法规体系,使所有交通参与者遵纪守法,保证交通的有序运行。这是和谐交通的制度保障。

便捷高效,就是要使交通发展最大限度地提高覆盖率、通达度和机动性,做到能力充分、衔接紧密,保障货畅其流、人便于行。这是和谐交通的基本要求。

安全可靠,就是要使“安全至上”成为全社会所有交通参与者的共同理念,不遗余力地减少交通伤亡、增进公众安全,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实现交通的可靠性,努力实现“零死亡”交通和全天候运输服务。这是和谐交通的发展重点。

环境友善,就是要建设低能源消耗、低资源占用、低环境污染、低财政负担、低使用成本的交通运输系统,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实现交通的发展目标,实现交通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这是和谐交通的必然选择。

构建和谐交通的基本要求

构建和谐交通,要切实处理好四个方面的重大关系。

构建交通行业与社会公众的和谐关系。要把交通发展的目标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提供让社会公众满意的服务,取得社会各界对交通发展的认同和支持;通过信息公开和政务公开,提高社会各界对交通发展的知情度和参与度;通过树立和巩固亲民、负责、为民、务实的行业形象,不断增强交通行业对社会各界的亲和力和影响力。

构建交通行业与外部行业的和谐关系。交通行业是关联度很高的行业,交通主管部门要主动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沟通与联系,通过建立有效的协作对话机制,形成有利于交通发展的外部环境和推动力。

构建交通行业内部的和谐关系。在现行的管理体制下,交通政策的制定主要在中央交通主管部门,但具体执行主要依靠各级地方交通主管部门,因此在政策的理解和贯彻执行中都有可能存在着逐级衰减的现象。要通过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文化创新等途径,激发各级交通部门和每个从业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全行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构建交通运输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严峻的资源约束要求我们必须走资源节约型发展道路,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为我们提供了这种可能。现在的关键问题,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变交通运输的增长方式,要将“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贯穿到交通发展的各个环节。

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构建和谐交通,就要紧紧围绕交通发展的目标和这些要求,努力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

加快发展,为构建和谐交通奠定坚实基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交通发展的主要矛盾仍然是经济社会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运输生产力滞后的矛盾。因此,必须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放松,为构建和谐交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深化改革,为构建和谐交通注入强大活力。目前交通发展中存在的许多不和谐现象,究其根源很大成分在于体制性障碍的存在。构建和谐交通,就必须深化交通管理体制改革,逐步理顺各级政府、管理部门、经营主体的责、权、利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健全法制,为构建和谐交通创造有序环境。当前交通法制化建设还不能适应交通发展的需要,必须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在交通行业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

加强行政能力建设,为构建和谐交通提供根本保障。构建和谐交通的重点是要提高各级交通部门的行业管理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即要着力提高交通运输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统筹规划和协调发展、公共服务和组织保障、运输和建设市场的依法监管、安全管理和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五个方面的能力。

促进交通文化建设,为构建和谐交通增添精神动力。交通文化建设的核心是要树立以人为本、质量为先、服务至上的行业价值观,形成爱岗敬业、求真务实、创新进取、团结协作、廉洁自律的行业精神,为构建和谐交通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和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协调各种关系,为构建和谐交通营造良好氛围。构建和谐交通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应善于处理行业内外的各种关系,将各方力量转化为交通发展的积极因素,共同推动和谐交通建设向前发展。

处理好影响构建和谐交通的问题

近年来,交通行业在政策、规划、建设、科技等各方面都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构建和谐交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和谐社会”毕竟是一个新理念,它的丰富内涵和广泛外延,将会对社会、经济各领域派生出更多更高的要求。因此,和谐交通的建设还有许多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完善管理方式,促进收费公路的健康发展。我国的收费公路政策在过去的20年支撑了公路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它仍是公路建设资金筹措的重要基础和主要手段。但是发展到今天,收费公路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五乱”,即:乱设站、乱收费、乱转让、乱挪用和乱养人。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地影响了公路服务效率,损害了交通形象。《收费公路管理条例》的出台,为我们解决这些问题创造了条件。充分利用宣贯《条例》的契机,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调整费率、产权归位、统贷统还”的思路,依据《条例》的具体条文规定,全面予以调整和规范。

巩固治超成果,建立治超长效机制。2004年,治超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但反弹危险随时可能出现。对交通系统而言,要立足于全行业的力量,建立治超的长效机制。从国内外的实践看,主要措施应包括: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做到治理超限超载有法可依;严格执法,推行“一超三罚”制度;降低收费标准,规范运输市场;提高治超的技术水平,如合理布局检查站点,推广动态称重设备,试点推行道路运政IC卡;总结有关经验,实施货车计重收费。

多方解决农村公路发展的资金问题。现在,农村公路的投入是“还账式”的,随着建成规模的持续增加,农村公路建养体制不健全,建养资金缺少来源的问题将会很快显现出来。解决的思路可以归纳为:明确事权划分,稳定现有渠道,开辟新的来源,确立投入原则。明确事权划分,就是要根据农村公路的基本属性,明确政府是农村公路建养的责任主体,同时要根据农村公路的受益范围、各级政府的财权事权状况,区分不同地区,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责任比例,最终形成中央政府引导、地方政府为主、农村社区为辅、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农村公路投融资体制。稳定现有渠道,就是通过法定的程序,建立农村公路发展专项资金,使目前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稳定下来,形成一个有法制保障的、相对可靠的来源渠道,包括总量和比例结构,并做到数量逐年增长,使用公平合理,监管有章可循。开辟新的来源,是指根据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和农村税费改革的要求,开辟新的农村公路建养资金渠道,提高地方政府的财政供给能力,以适应和满足农村公路的发展要求。确立投入原则,要兼顾效率与公平,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不脱离现阶段实际,不增加农民负担。

努力做好公路建设中的环境保护工作。未来的五年,仍是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时期,环保压力日益凸显,必须给予高度重视。从技术层面讲,有两个问题值得重点关注:工程地质病害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依靠科技进步,通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在设计、施工等多个环节加以预防,才能收到好的效果;第二是生态保护问题,这在西部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尤为突出,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统筹交通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关系,通过科技创新、精心设计、精细施工和严格组织管理,来实现最小程度的破坏和最大限度的恢复,从而达到交通发展与自然的相互协调统一。

第四篇:构建和谐学校促进学校发展

构建和谐学校 促进学校发展

[摘 要] 和谐社会是中国现代化社会的最高价值核心和最高社会境界;构建和谐学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嫠,就是要把学校建成一个能实现师生和谐相处,实现学校和教师、学生的双赢的理想、稳定、融洽的团队,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实现师生关系、干群关系和家校关系的和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和谐社会,和谐学校,团体、发展

胡锦涛主席2005年1月在中共中央党校省部级学习班上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理论。这标志着中国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和谐社会是中国现代化社会的最高价值核心和最高社会境界;和谐社会思想理论是中国人民在21世纪的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继续改革开放,实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思想基础和新的思想理论。

教育发展是实现21世纪人才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学校

是社会结构和社会功能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对学校工作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谐校园终将成为和谐社会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典型和中心”,对和谐社会是强有力的支撑。只有和谐才能发展,只有和谐才能不断创新,构建和谐学校应该成为当前学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理念和学校发展的着力点。如何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构建和谐学校,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学校发展是需要教育工作者进一步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和谐学校的概念

“和谐”一词从字面意思上讲,是配合、和睦、融洽的意思,是多样性相互包容、相互协调而形成的一种状态、境界和目标。“和谐”贵在“和而不同”,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胡锦涛同志提出了“形成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就是一种尊重“不同”、保护“不同”、协调“不同”的理念和意识。

就社会而言,和谐意在建立一个团队。这个团队是我们的未来。构建和谐社会首先是构成社会的各个团体、各个团体的成员要和谐相处,人与自然之间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体现出团体与个人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学校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学校,就是要把学校建成一个能实现师生和谐相处,实现学校和教师、学生的双赢的理想、稳定、融洽的团队。

构建和谐学校体系庞杂,但核心是公平主义,是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问题和如何优化配置校内外教育资源的问题,关键是民主法制。从目的来看,为的是师生能够快乐的教育与学习。从目标来看,意在追求稳定的基础上,着重于激励,着重于营造学校的活力和创造力,踏着稳定的基石,追求学校和谐。从手段来看,必须着眼于启动全校师生的力量。让每一个师生既能增强主人翁意识,爱校乐教(学),奋发努力,又能富有强烈的责任感,为创造团结互助、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学校环境贡献力量,一定要营造出“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要为全体师生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鼓励师生一切事情从自己做起,共同为学校发展锐意进取。

二、和谐学校的特征

1、依法治校、协调合作

和谐学校首先表现出的应是以人为本,教职员工当家作主,教师的独立人格和民主权利得到充分维护和尊重,教师的知情权、参与权、意志表达权、民主监督权和话语权得到充分的维护和尊重。在民主得到充分发扬的基础上,学校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广泛调动。同时,和谐学校还应是服从于国家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法则,切实按民主集中制制定政策,从而在依法治校的基础上实现校内民主,实现团结协作。

2、公平正义、诚信友爱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追求的永恒主题,诚信友爱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和谐学校是要能够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的一个公平正义、诚信友爱的团体;能够抓住影响公平正义的主要矛盾,应对各类矛盾和利益关系呈现出的多元交织和错综复杂的局面;能够实现教职工收入分配的相对公平,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机会、机制公平;能够实现正气上升,教育、教学和管理符合科学发展观、;能够真正实现制度管理和情感管理的有机融合。

3、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和谐学校应是一所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学校。这体现在学校能用科学的方法管理教师,教师能用科学的手段教学,学校能依据市场化法则建立起竞争激励机制。这里特别强调的是一所和谐学校要能摆脱和超越既得利益者的束缚,坚持“四个尊重”,即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新,从而营造一种创新愿望得到尊重、创新活动得到支持、创新才能得到发挥、创新成果得到肯定、创新劳动得到回报的和谐活力氛围。

三、和谐学校的构建思路

1、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构建和谐社会,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和社会协调等各个方面,千头万绪,从其内部联系来看,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切实做到“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五个统筹”。构建和谐学校,就是要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与学校发展统一考虑,寻求更大范围的统筹,学校发展要引领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只有在和谐中才能发展,也只有在发展中才会更加和谐。

2、以实现“三个和谐”为关键

和谐学校首先是人际关系和谐。我国古代名著《大学》开篇即言:“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切,在止于至善”,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师生关系、干群关系和家校关系。

干群和谐

要做到干群和谐,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倡导做到“五要五不”,即:互相信任不猜疑、互相交流不隔膜、互相支持不拆台、互相谅解不指责、互相关心不冷漠。相互之间以坦诚和善待相处,营造既有直率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又有信任与支持的和谐氛围,从而聚合起一种能发挥整体战斗力的优势。(2)提倡做“三种人”:使领导宽心的人,不把难题上交;使下级舒心的人,不把责任往下推;使同事放心的人,不在背后搞小动作。(3)善于“经营”人心:在处理干群关系时,管理者要十分注重把人心当作一项伟大的工程来“经营”,用光明前景激发人心,用丰厚待遇留住人心,用人文关怀温暖人心,用教管结合净化人心,用坦诚相待交换人心,用高尚人格臣服人心。(4)正确处理几种关系:做到校长有权不独揽,支部监督不越权,工会协商不包办,副职执行有主见,中层办事要高效,一切围绕目标转。

师生和谐

师生和谐是学校发展的根本,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前提和关键。尊其师、重其道;亲其师、乐其道。和谐的课堂氛围常常是良好师生关系最直接的体现。所以,教师要像热爱自己的子女一样热爱学生,并且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激励每一个学生,友爱每一个学生,教好每一个学生,依靠每一个学生。同时学校也应该要求学生热爱老师,虚心求教,尊师重道。尊师主要是要尊重教师创造性的劳动,惟有这样才能建立起和谐、民主、平等、新型的师生关系。

家校和谐

要建立和谐的家校关系,学校要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加强家长和学校的沟通与联系。“走出去”,就是要求学校多对学生进行家访;“请进来”,就是邀请家长代表参与学校的管理,参与学校各项制度和发展规划的制订,让家长为学校的发展出谋献策,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学校、了解学生,这样,既能融化阻隔在学生、老师和家长之间的“冰山”,又能加深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和谐的家校关系也得以建立。

3、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基础

构建和谐学校,从根本上说应该着眼于人,这不仅仅是因为社会是以人为细胞组成的,而且因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因此构建和谐学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特别注重关注人的需求,致力人的健全,实现人的发展,千方百计地关心人,团结人,引导人,凝聚人,鼓舞人,使得每位教职工、每位学生在一种愉悦的环境和愉快的心境中充分发挥潜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群体。

总之,构建和谐学校,就是要深化教育改革,提高管理水平,推进教育创新,实施优质教育;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走内涵发展之路。全面建设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的和谐学校,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学校发展的惟一途径。

参考文献:

①《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2005年1月;

②《和谐社会——现代化社会的价值核心和社会境界》,胡应南著;

③《和谐社会一定是法制社会》,宁杰著

④《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进步论》,广东人民出版社

第五篇:构建和谐校园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构建和谐校园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参加甘肃干部在线培训心得体会

姓名:郭建新

1214010491

临夏市南川小学 2012年3月23日我有幸参加了甘肃干部在线教育培训,认真听取了教育专家、学者的讲座,感觉获益匪浅。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情况,简单说一下自己的学习体会: 我觉得要加强学校教育,必须要以《纲要》为依托,明确学校发展方向,贯彻“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构建和谐校园”的工作方针,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身整体素质,是打造“质量型,和谐型”学校的关键。

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认为构建和谐校园是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以人为本,创建和谐校园是全面树立和落实中共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在学校的具体体现。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自己的本质和核心,将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学校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的机构,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和谐的校园,就不会有和谐的社会。从教育的作用来看,学校教育是社会大教育的主体,学校教育生态具有促进人的发展和促进社会发展两大功能,其在启迪心智、传播知识、确立人生价值、实现人类的进化上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理应担负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任,因此,创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我们学校提出构建和谐校园是一种极具有前瞻性的理念,必将给学校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机会和开创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所谓和谐校园,就是民主办学的理念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校的观念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就是学校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各种矛盾得到正确处理,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安全稳定得到长久维护;就是学校领导、管理人员、教师与学生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学校发展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就是学校各项事业实现迅速良性发展,师生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切实的改善和提高;努力实现社会公平,建立良好的竞争机制,实现学校教育各个要素全面、协调、自由、充分发展,良性互动,整体优化的过程。

从以上的概念可以看出和谐校园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有序的校园,应该是文明、向上、创造、竞争的校园,应该是宽松、协调、体恤、包容的校园。

构建和谐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把 “创建平安和谐校园”的目标落到实处,我认为,关键要从细处着手。首先就是人“和”。“和谐”的本意是和衷共济,协调和睦。和谐社会、和谐校园建设最为关键的因素在人,是以“人和”为基本标志的有序发展。教师、学生,大家之间都要和谐相处。其中各级领导班子的和谐是关键,教师关系和师生关系的和谐是基础。培育“人

和”,要从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小事着手,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领导的公正处事,公平待人,工作上多一份要求,生活上多一些关心;教师的宽怀大度,彬彬有礼,多看一点大局,多做一点贡献,多讲一点服从。同事、同学之间,要多一点尊重,多一点宽容,多一点爱心。每一个人对自己要多一点自律,多一点自省,多一点修炼。这样才能形成团结和谐、共促发展的“人和”氛围,营造“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校园环境。学校事情很多,尤其是小学。所以任何时候都是还要讲究“事”和。和谐校园的建设,最终要体现在教书育人事业的发展上。如果教学、教研工作难以发展,教学质量萎缩萧条,前景堪忧,肯定无和谐可言。校园的和谐程度必然要通过校园内发生的每一件事情体现出来,诸如岗位的设置、人员的安排、教学教研活动的实施、校园建设、安全稳定和睦程度等等无一不关系到校园的和谐。只有注重“事”和,做到围绕大事抓小事,事事公正,学校才能兴旺发达,才能充满活力与生机。物质决定意识,同样构建和谐校园要创造“物”和。和谐校园建设如果没有物的和谐肯定是难以为继的。物的和谐既表现为教学、教研设施配置的和谐、教师福利待遇的和谐,又表现为学校规章制度、组织管理的和谐。教学、教研设施配置和谐与否,关键要体现在有利于教学活动有效地开展上,体现在有利于学生培养上,体现在有利于人人身心健康上。相比显性和谐,隐性的和谐更为重要。只有我们的组织管理、规章制度的健全和谐,才能够为维系校园和谐提供有力的保障。

建设和谐校园,优化环境、营造“景”和是重要内容之一。优美 的校园环境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启迪人的思想,塑造人的心灵,愉悦人的身心,激发人的上进,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和谐校园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每一事物都是一道靓丽风景,是展现校园和谐的窗口。透过这个窗口的任何一处景致,就可以感知校园和谐的风貌,透视校园的精神。因此,校园里每一名教师,都要从我做起,树立主人翁意识,热爱校园的一草一木,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关心学校的一事一人,为构建优美和谐的校园添砖加瓦。

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和谐发展,这是我们学校秉承的理念,所以我们在孕育“情”和。和谐校园建设还体现在“情”和上,具体体现在以建设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为核心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方面。通过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用高尚的道德塑造人,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用高雅的文化陶冶人。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创造展现个性和特长的舞台,为个性地伸展提供空间,使和谐校园文化成为最优秀的隐性课程,似“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以最深刻最有效的方式进入每一位教师的心灵深处。

总之,学校的和谐不外乎人、事、物、景、情的和谐只有他们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提高才能有力地促进和谐校园的建立。和谐可以凝聚人心,和谐可以团结力量,和谐可以发展事业。校园奏响和谐的旋律,必将为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注入活力。我们要倍加珍惜已有的团结和谐的局面,始终用和谐的音符推动学校稳定持续的发展,以发展增和谐、以改革促和谐、以公平求和谐、以稳定保和谐,使构

建和谐校园成为光辉的现实。

下载努力构建和谐教育 促进XX市和谐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努力构建和谐教育 促进XX市和谐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推进城乡均衡发展 努力构建和谐教育

    推进城乡均衡发展 努力构建和谐教育 ——船山区燕山小学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2011年度工作总结 目前,我国教育事业站在了新的起点上,义务教育改革发展正处在承前启后的关键......

    促进行业发展 构建和谐交通[最终定稿]

    坚持科学发展 构建和谐交通 泾川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 景广杰 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县交通运输局以“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培育健康有序运输市场,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推......

    构建和谐课堂,促进学生发展

    构建和谐课堂,促进学生发展 ―― 也谈语文教学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内容提要]语文能力是语文素养的核心,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话题......

    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校发展

    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校发展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和谐校园......

    发展推动和谐 和谐促进发展 构建和谐企业

    以发展求和谐 以和谐促发展 全面构建和谐企业 “构建和谐企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教育和谐发展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促进教育和谐发展一年来,第九党支部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系部教学这一中心工作,注重加强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加强党务公开和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努力......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促进教育和谐发展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促进教育和谐发展 ——唐家泊中学党风廉政建设总结 一年来,我校在栖霞市教体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教学这一中心工作,注重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作风建设,......

    安全发展预防为主 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安全发展预防为主 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江陵县实验高中安全工作汇报材料 我校安全工作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学校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心,树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