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精选合集)

时间:2019-05-13 19:56: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

第一篇: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差异性”问题的探讨

余庆县龙溪小学:陈琼英

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学到知识,还要重视学生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剖析获取知识和解答问题的过程。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避免学生学习的盲目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学生思维活动的智力水平有高低之别,评价思维质量有利于提高思维的智力层次和品位。小学教育应该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小学教师是基础教育的实施者,应该是一个辛勤的园丁,因材施教,认真为每一个学生的成才尽心尽力。

在教学中,我们每次接班都会发现学生的成绩和智力发展因素有关系,而课标中所决定的基本要求,又是针对全体学生的。怎样才能是全班学生在不同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呢?我们教师首先要正确对待学生中客观存在的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有上进的机会。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可采用“统一教学,不同要求”的方法,把全班学生按能力分为三组,采用一些不同的教学方法:

第一组学生:智力好,反应快,接受能力强。对这些学生要适当的提高要求,可引导他们做一些综合运用知识的选作题或遇有思考性的题目,不必做统一要求,教师在课内或课外适当的时机加以辅导。对特别优秀的学生单独指导,单独增补学习内容,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这样既能启发他们开动脑筋、钻研问题,又能扩大他们的知识面,促进他们智力的发展,平时有要求他们挤出一点时间,每天坚持做

一、两道课外题。这样,一年下来,有的学生可以做上四、五百道题了,有的还能做一些竞赛题,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从而培养了一些优秀生。第二组学生:学习成绩中等,占全班人数的大多数。在教学中,教师的主要精力应该放在这些学生身上。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教学进度的安排,既要体现课标的要求,又要切合学生的实际,使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基本要求。老师每次讲课,尽量使他们听得懂、学得会,能够顺利完成作业。此外,除了保证他们学完课标规定的内容外,还注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鼓励他们赶上优秀生,也适当地给他们补充一些练习题,使其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第三组学生:学习成绩较差。对这部分学生,要照顾到他们的个性差异,特别是要抓好这些学生心里素质的提高。首先鼓励他们增强自信心,只要努力学习,那就一定能学好。在教学中,时时把这些学生放在心上,结合教科书,注意进度的快慢,让他们争取都能听懂。在解题上,注意他们每一步的解题思维过程,及时地给他们提示和定向。哪一步错了,马上停下来修正,让他们知道错在哪里,为什么错?是哪一方面的知识没掌握好,这样直到他们懂而知道原因为止。平时给他们更多的“偏爱”,善于保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自尊心,促使他们愉快地学习。课堂上让他们积极发言,发现他们有一点进步就及时表扬,课内练习优先改等。另外,个别学生要对其单独辅导,“开小灶”,耐心辅导,帮助他们增强自信心,使之逐步达到课标的基本要求。

总之,对这些学生,只要有爱心、有信心,就能让他们喜欢数学,从而转变为“先进生”。

第二篇:中学生数学教学心得

数学学科本身很抽象,有时候甚至很枯燥,因而课堂教学应是学科渗透,师生互动思想碰撞,相互交流,师生共同成长的历程。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数学教学心得,供大家参考。

数学教学心得1

近10天的宁大浙江省初中数学90学时解题能力培训已圆满结束,本以为这次培训是走走过场,形式而已,可没想到本次培训给我所带来的教学观念上的洗礼和震撼,是我从教这么多年来未曾经历过的,这么多专家和名教师(他们中有年过60的一辈子从事数学研究的老教授、有50多岁还奋战在教学第一线的特级教师、有宁波市重点中学的一线骨干数学教师、也有从事教学研究指导的数学教研员),他们的解题分析都是结合教学实践,来自于课本,源于学生在解题实践中所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他们的报告都是真金白银,没有虚的东西,他们精彩的解题分析给我们参加培训的老师深深的启迪,不断地敲及我们的灵魂深处。本次培训之旅是一次心灵之旅,是一次教学观念的大洗脑,培训虽然已经结束,但我仍在回味,本次培训也带给我很多感想,一吐为快。

这么多专家和名教师的共同点都是对数学研究充满激情,他们爱数学,喜欢研究习题,沉浸在自已的研究世界里,其乐融融。即使是一道很普通的习题,也可以研究到极致,他们通过对习题的研究,可以得出一系列的变式和拓展问题,(这里我在前面的文章中都有所分析,就不一一展开了)引导学生通过做一题从而达到会一片的目的,以此来减轻学生的解题负担,让学生跳出题海。

他们都有较为先进的教学教学观和学生观,都能设身处地为学生考虑,都是一再呼吁要让学生远离题海,必要的练是要的,但大量重复低效的练习他们都是很反感的。要减轻学生解题负担,唯一的办法是教师加强对习题的研究与分析,通过对习题的研究归类,对学生进行一题多解,多题一解,多解归一的科学指导,以及解题策略的梳理与分析,从而通过典型性一定量习题的训练,就可以达成学生轻负高质的教学效果。

这些名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在习题研究上很勤奋,但在学生的作业布置和批改上都显得很”懒惰”,他们不太喜欢布置作业,也不太想去批改作业,他们更多的是想办法去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互相批改,有问题互相问一下,集体研究一下,我想这才是真的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先进的教育教学观,我们要走“学生路线”,只有真正的把学生调动起来了,我们的老师才会有更多的时间去研究,去享受我们的教学,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反观我们现在的教育教学现状,有很多青年教师,每天都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布置作业和批改上,每天都很忙,那里会想到要去做习题研究和分析,长此以往,把自已搞得很累,学生也基本上搞死了,初一、初二还好,一到初三学生就越显疲惫了,这样的学生到了高中,潜力基本上没有了,很多教师30多一点,就失去了应有的朝气与活力,失去了教学的热情。

轻负高质”的教学效果能否实现,以前我还不敢肯定,最多只是提轻负中质的这一目标,但现在听了他们这些名师的报告,以及他们的现身说法之后,我想这肯定是可以做到的,因为他们这些名师在教学实践中确实做到了(这个不是他们自吹的,有据可查的)。我想要做到学生的轻负高质,首先你教师自身的工作状态要做到轻负高质,要做到教师的轻负高质,唯一的办法是研究、研究、再研究,没有对习题的大量研究,谈何轻负高质,谈何跳出题海。真正的这些名教师也不是我们所想象的这么累,他们在成功的初期搞研究可能会累一点,但积累到了一定的阶段之后,已形成了自已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也很轻松了,实际上和他们交流的过程中,我感觉他们的心态都很好,生活质量也挺高的,<文章来源莲~山课件 >知识面也很广,并不是除了数学之外,其它方面就不懂了,他们的工作状态真的是轻负高质,你想有这样的教师,在他们班学习的学生也不会吃多少苦头。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么好的思想报告,这么精彩的解题分析,我想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要加以领会运用,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可能研究不到他们这种深度,但我想哪怕是尝试性、小范围、浅层次的研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即使做不到轻负高质,就算是能实现轻负中质,对自已而言,也算是做了一件积累功德的事情。

数学教学心得2

时代的发展和要求,数学教学的价值目标取向不仅仅局限于让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处理好知识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平衡与和谐的整合,在知识获得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落实知识。这就需要学生对学习进行自我反思。新课程强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倡导以“主动、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的活动,它是以教材为中心,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的相互作用,使学生获取数学知识、技能和能力,发展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创新意识,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教育改革中教师是关键,学生是主体。同时,教师能力的提高及学生能力的提高,都是在实践的探究中逐步确立。

由此可见,教师与学生要想发展,必须要将实践与探究融为一体,使之成为促进师生发展、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而反思则是将二者有效结合。那么应从哪些方面实现师生互动的反思模式构建呢?

1、要求做好课堂简要摘记。

当前,老师讲学生听已成了教学中最普遍的方法。而要学生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反思,听是远远不够的。要反思,就要有内容。所以学生就要先进行课堂简要摘记。课堂简要摘记给学生提供了反思的依据。学生也能从课堂简要摘记中更好的体验课堂所学习的内容,学生的学习活动也成了有目标,有策略的主体行为,可促使老师和学生进行探索性,研究性的活动。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个人体验,提高个人的创造力,所以课堂简要摘记是学生进行反思的重要环节。

2、指导学生掌握反思的方法。

课堂教学是开展反思性学习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反思性的学习。学生的实践反思,可以是对自身的认识进行反思,如,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及课堂中的内容,都可引导学生多问一些为什么?;也可以是联系他人的实践,引发对自己的行为的比较反省,我们可以多引导学生进行同类比较,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也可以是对生活中的一种现象,或是周围的一种思潮的分析评价,此外学生的反思还何以是阶段性的,如:一节课尾声时,让学生进行一下反思,想想自己这节课都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当天睡前,反思一下今天自己的感受;或是一周反思一下自己的进步和不足等等。具体有以下五种方法:

①在解决问题中反思,掌握方法:解题是学习数学的必经之路,学生解决问题时,往往缺乏对解题过程的反思,没有对解题过程进行提炼和概括,只是为完成任务而解题,导致解题质量不高,效率低下,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整理思维过程,确定解题关键,回顾解题思路,概括解题方法,使解题的过程清晰、思维条理化、精确化和概括化。

②在集体讨论中反思,形成概念:“活动是感知的源泉,是思维发展的基础”。每个人都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来建构对事物的理解,所以认识相对有限。学生通过集体讨论和交流,可以了解同伴的理解,有利于丰富自己的思考方法,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增强迁移能力。概念形成的关键是重视意义建构过程,而不仅仅是单调记忆,所以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集体讨论、争辩,来促进个人反思,实现自我创新。

③在回顾知识获取时反思,提炼思想:在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比较注重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实践、合作探究,主动获取知识。其实,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总是根据问题的具体情景来决定解题方法,这种方法受具体情景制约的,如果不对它进行提炼、概括,那么它的适用范围就有局限,不易产生迁移。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获取知识后反思学习过程,引导他们在思维策略上回顾总结,分析具体解答中包含的数学基本方法,并对具体的方法进行再加工,从中提炼出应用范围广泛的数学思想。

④在分析解题方法中反思,体验优势:学生在解题时往往满足于做出题目,而对自己的解题方法的优劣却从来不加评价,作业中经常出现解题过程单一、思路狭窄、解法陈旧、逻辑混乱、叙述冗长、主次不分等不足,这是学生思维过程缺乏灵活性、批判性的表现,也是学生的思维创造性水平不高的表现。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方法的优劣,优化解题过程,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通过这一评价过程,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思维逐渐朝着多开端、灵活、精细和新颖的方向发展,在对问题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化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以促使学生形成一个系统性强、相互联系的数学认知结构。

⑤在寻找错误成因中反思,享受成功: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时往往不求甚解、粗心大意,忽视对结论的反思,满足于一知半解,这是造成作业错误的重要原因。结果常常出现不符合实际,数据出错等现象,特别是一些“隐性错误”发生频率更高。因此教师应当结合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帮助学生从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角度来剖析作业错误的原因,给学生提供一个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重新理解的机会,使学生在纠正作业错误的过程中掌握基础知识,理解基本概念,指导学生自觉地检验结果,培养他们的反思能力。

3、从课后学习情况的反思及作业情况的自我反思中加强反思能力的培养。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抽些时间回顾所学的内容,摸索知识之间的一些规律和自己在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在作业中也要认真反思,尤其是在批改之后的作业,并要求学生仔细分析自己的对题和错题,写下自己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还可以写下自己的新思路和自己的创新。

4、帮助学生提高反思效果。

在经常引导学生反思时,如每次只是这样简单地做一做,学生很快就会有厌烦情绪,这就需要我们在每次引导学生这样做的时候,给与其大量的鼓励、启示和评价,让学生体会到自己这样做的好处,使他们在这样做的过程中,得到激励和启示,并在后面的学习中获得成功。如:在平时,每次引导学生反思时,我都会大力表扬那些思考认真的同学,对一些同学能在反思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的,就引导大家都向他学习。我经常对学生说:只要是能在反思的情况下比以往有所进步,这就是最大的成功,那么这个学生就是一个勇士了,因为他已能战胜困难,获得胜利了。让孩子们感到自己在不断地反思后,能够不断地成功,能够经常地、认真地反思,那么学生就会在反思中真正领悟生活和学习的思想、方法,优化自己的认知结构,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数学教学心得3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深知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所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始终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在遵循基本教育教学规律的前提下,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潜心做好备、教、改、导、辅教学五环节,密切关注新课改形势下教学发展的新动向,工作中始终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得,力求在教学互动中真正做到教学相长。下面是我教学过程中所得的四点体会:

1、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搞好课堂教学。

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以下工作:在教学工作方面,优化教学方法,按常规做好课前、课中、课后的各项工作,认真钻研教材,课堂教学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并结合学生实际,合理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认知需求和创新欲望,使学生从情感、思维和行为上主动参与学习;针对七年级新生在学业水平、认知能力上参差不齐的现状,我摸索采取分层教学、课堂互动、设置不同评价体系第形式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入,让他们逐步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从而激发学习的内动力。

2、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作。

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保证学生知识水平的充分提高和学习能力的充分发展。学习困难的学生最主要的成因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的教学,不仅仅是帮助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会思考、会发现、会提问”的习惯,而课外又通过认真地检查、批改作业,及时向学生反馈学习成果等形式潜移默化培养学生“会预习、会复习、会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3、做好课外辅导工作是稳步提升教学质量的保障。

和很多老师的感受一样:现在的学生在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学习态度上都出现一定的滑坡,而且这种下滑趋势在短期内似乎还难以逆转。作为刚升入七年级的新生,已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经常不能按时完成基本学习任务,甚至有的出现厌学的情绪;针对这种现状,课外辅导和心理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在课堂上我有意识地通过一些浅显易懂的问题为他们提供发言机会,给他们自我表现的机会,同时对他们在学习中的点滴进步,我都给以表扬和鼓励,使他们重新树立起学习的勇气。这样一来他们也愿意从学习中寻找成功感,从而为整个班级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4、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个人综合素质是顺应新形势下教学发展的需要。

一年的七年级教学,我深感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已受到很大的冲击,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和组织学生,如何在四十五分钟外做好学生的心里疏导,有时显得比教学本身更重要。因此,我们只有不断加强学习,不墨守成规,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注重教学积累和教学实践,不断提高教师个人综合素质,才能顺应教学发展的需要。

数学教学心得4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这可能是每一位家长和教师都关心的话题。带着这样的疑问,我打开了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张平主编的《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教师最需要关注的66个教育细节》一书。

什么才是最好的教育?书的序言部分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最好的教育是“无为”的教育:它不为感知、却又深深影响着人心灵的教育。所谓“无为”教育,是指教育者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隐蔽教育意图的教育情境的熏陶、教育技能的感染、教师自身的示范等为间接教育手段,潜移默化,摒弃单调、枯燥的说教,充分信任学生,因势利导,使学生在没有直接冲突式的说教中自觉接受教育,在获得亲身体验中领悟道理,在以自身为主体的自我教育中达到精神的升华和认识的飞跃的教育。

“无为”教育需要我们教师关注,并从教育的细节入手身体力行。书中从四个部分:做人篇、学习篇、做事篇和交往篇,充分阐述了教师如何有效关注教育的66个细节,如何身体力行地搞好教育工作,成为出色的人民教师。

有位哲人说:“人的一生只在做两件事----做事与做人。”其实,人的一生只在做一件事:那就是做人。因为事是人做的,做事的实质也就是做人。因此,书中的四个部分把做人篇放在了首要位置,学生只有具备了做人的各项品质才能更好地学习、做事,也才能与周围的人和谐交往。因此,教育的首要目的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然后才是传授知识。

编者将教师最需关注的66个细节一一阐述,而在阐述的手法上也避免了枯燥的论述,在阐述一个品质细节前,编者都引用了两句名人名言来概括该品质的重要意义,紧接着运用一些鲜活的真人实例来具体论述,最后,编者提出培养这些良好品质的方法和建议,使这本理论性很强的书增加了不少的文学性和趣味性,大大提高了广大教师读者的兴趣。

书中讲述的教师最需关注的教育细节之四----健康是人生最可贵的,给我的印象最深。我们如何理解健康的含义:英国著名教育家洛克曾说过:“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可见身心健康是人类的共同追求。著名的作家海明威从小就跟着酷爱体育运动的父亲走村串户,穿林渡水。4岁时,他从父亲那得到一支猎枪,之后开始独立活动,开始了钓鱼、打猎和探险的生活,而年幼时的这些经历成了《老人与海》的写作素材。

强身是重要的,教师在教育学生时,更要强调“强心”。我是一名数学教师,也是班主任。作为班主任更要在教学思想上和教学内容中渗透心理教育,预防学生心理问题的爆发。我们班上有个小男孩叫白--很聪明,但就是说话时有些口吃,说上一句完整的话很费劲。经过家访我得知,白--的父母都外出打工,他从小跟着奶奶长大。奶奶没什么文化,年纪也大了,虽然一直对孩子的口吃耿耿于怀,但是却不知道如何是好。在班里,同学们也都总是笑话白--,以至于他都不爱回答问题。我注意到这一点之后,上课时就试着提问白--问题,当他站起来,我就对她说:“白--,你别急,先想好了怎么说再回答。老师和同学们都相信你一定能回答的非常棒。”等白--回答完了之后,我会要求全班同学给他掌声来鼓励他。并且表扬鼓掌的同学们都很有爱心,都是好孩子。渐渐地白--越来越爱回答问题,同学生也不再取笑他,反而关心起他来,课下时总会有几个小朋友围着他教他说话,纠正他、帮助他。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教师最需要关注的66个教育细节》对广大的教师有很强的学习和借鉴意义,作为教师我将细细品味书中提及的每一个教育细节,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贯彻这些教育思想,使我们的学生成为一个健全品格的人。有一句话说得好:有时候,不是我们的学生教不好,而是我们的教育没有做够。

数学教学心得5

学习了著名数学教育专家李光树老师的《小学数学教学论》第一章《小学数学的教学思想》,我颇有感悟,现浅谈一下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既需要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和培养,又要注重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应该说,情感态度的培养比知识能力的培养更重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培养孩子积极思考的态度,使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我从这几句浅显的话语中悟出了许多深刻的道理。

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经济爆炸的年代,社会对孩子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作为新一代的教师,我们不仅要培养出成绩优异的孩子,而且要培养出具有自信心的良好心态的孩子。因为实践证明,良好的心态是成功的第一保障,现代儿童的心理问题已经给我们的教育提出了许多严峻的课题。因此,我认为数学课堂上也要注重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

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重点培养,主要是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学习数学的兴趣。仔细思考了一下这三个方面应该是互相联系、辨证统一的。有了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自信心就慢慢培养了起来,有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就有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如何培养孩子这些方面的情感态度。

首先,在课堂上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在课堂上,教师不能以传统填鸭式的方式教学,要让学生通过操作、实验、交流、讨论等活动,自己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自己总结出结论,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这样慢慢的培养起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

其次,要多给孩子鼓励,多给孩子信心,任何孩子在成长中都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在数学学习中也难免如此。这时,老师不要一味地批评,因为过度地批评会让孩子失去信心,会让孩子缺乏思考的勇气,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只学会接受,没有自己的思考和思想,更谈不上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了。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多以鼓励为主,多给孩子一些信心,相信你的学生是最棒的。

最后,我认为除了在思想、情感上多以积极的心态培养孩子外,还应该给孩子们创设学习数学的良好氛围,让孩子们在一个喜欢数学的环境中学习,受到熏染,培养孩子的兴趣。

自信心是成功的第一步阶梯,作为一个教师,有义务也有责任为这一步阶梯奠基,要让学校成为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摇篮,不要让孩子的自信心被扼杀在了摇篮里。

我要努力让自己的每节课既要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又要注重情感态度的培养。

中学生数学教学心得五篇

第三篇:浅谈数学有效教学中学生课堂参与

内容摘要: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尊重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给每个学生创造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以发挥,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尊重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给每个学生创造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以发挥,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尊重;创造参与;个性差异;自信心

一、在课堂上给学生创造参与的教学过程

随着现代教育的深化改革,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学生发号指令的权威,而是一种互相尊重,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平等、民主的交往和“伙伴”关系,是真正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的实际成长的课堂。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是教师把学生思维相互沟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师生之间的数学交流和住处的转换。让学生通过自主的互动的学习活动,生成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而体现了在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学气氛更加民主化,数学学习的过程及所学习的内容把学生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互相作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主体的一种自动行为,而数学是一门学科,具有严密的逻辑思维性的特点。所以数学学习更需要积极思考深入理解。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曹才翰指出“数学学习是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必须要主体的积极参与才能实现这个过程:从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来看,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就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一马不行百马忧程度,更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加深和利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远期功效。

二、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学生学习数学是由学生自己把要学的东西去发现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发现和创造,而不是把现有的结论灌输给学生。换言之,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效果应以学生主体功能的发挥是否充分来衡量。学生通过自己的再创造,获得的知识才能真正被掌握理解,并能灵活运用,而再创造的过程,正好是学生的一个创新过程。若离开了学生的主动积极参与,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没有了意义。教师的主导要具有科学性、启发性和艺术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亲自参与这些创新活动过程,以达到开发学生的智力与能力,增强创造力,提高思维品质。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有利于学生的参与的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比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时,我先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独立观察,平行四边形的边、角、对角线,自己总结出四边形的边、角、对角线的特征,这样他们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理解及掌握才会更深刻。这个观察思维创造的过程正是体现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

第四篇: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观察是指人对周围事物或现象进行全面、深入的察看,按照事物或现象的本来面目,研究和确定它们的性质和关系的一种心理现象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观察,就是有意识地对事物的数和形的特点进行感知活动,即对符号、字母、数字或文字所表示的数学关系式、命题、几何图形的结构特点进行的察看。

一、发挥教师“指导语”的作用

要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教师事前“指导语”作用明显。从观察功能来看,教师指导语主要有三方面作用:

1、定向作用。我们可以把观察分作定向观察和随机观察。随机观察是指随时随地对日常生活中的人和事进行任意观察;而定向观察则是指有目的的观察。那么观察效果的好坏与观察前的目的性有着密切联系。因此教师事先要明确提出目的和具体要求,指引观察方向,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了解自己的观察任务,做到有的放矢、目的明确。

2、加深作用。学生在观察的时候往往只看到表面现象,许多时候不能洞察到本质。这时教师就要充分发挥指导语的作用,充分考虑如何起到加深学生理解的作用,既要使学生观察到表面现象,又要适时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东西。其次,还要把“到底是怎样的”、“为什么会这样”的问题,引向具体化、深入化,这样才能引导学生由对观察对象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3、提高作用。在观察前和观察中,教师可以对观察的对象进行提示和讲解,这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在观察中得到印证。比如,一些自然景观的特点、一些景点的特色等,事前经过教师的提示讲解,然后学生就可以实地进行观察,并在观察中得到印证,这不但进一步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同时对学生观察思路的开拓也起到了作用。

二、指导观察方法

学会观察很重要,因为作文是客观事物的真实反映。梁启超说:“教师不是拿所得结果教人,最要紧的是拿怎样得结果的方法教人。”因此,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怎样去观察。在此,特别应注重以下三种方法:

1、顺序法。客观事物无论动的、静的,它的存在与发展虽然错综复杂,有时令人眼花缭乱,但都有它的“序”。以静物来说,空间上有远近、里外、上下、左右、前后之分;在时间上也有发展的过程。所以,应该使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根据对象特点,心理上有个观察的“序”,这是准确形成事物表象、提高观察效率的有效方法。其实在名家的作品里就充分体现了“序”。比如朱自清《春》,由树上的花写到地上的野花(上下),《人民英雄纪念碑》也从上写到下,这些都与观察顺序密切相关。当然,观察的顺序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可能由于学生的心理状态不同、观察点不同,顺序也随之而异。总之,观察的顺序应根据目的任务和具体要求以及被观察事物本身的特点和观察者心理过程来决定。

2、比较法。比较是认识客观事物最常用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是“一切理解和一切思维的基础”(乌申斯基语)。毛泽东也曾指出:“有比较才有鉴别”。因此,运用比较法进行观察,有助于顺利完成观察任务,达到观察目的。在日常生活中,对某一事物如果孤立地看,往往不会有全面深刻的认识,但拿它跟同类事物一比,它们的异同、特色就出来了。在观察中,借助于比较,学生很容易确定不同东西中的共同点和相似东西中的相异点,从而了解事物特点,有助于发展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如:将甲老师和乙老师外貌、神态、说话、动作等进行比较,就能更进一步了解两位老师不同的特征,从而就更有利于抓住不同特点进行写作,提高写作水平。

3、想象法。想象是把通过观察感知的东西浮现的表象在头脑中进行组合、加工,形成新形象。想象可以发展思维能力,在作文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观察中,通过想象,可以把时间缩短或延长,把空间缩小或放大。爱因斯坦指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观察时,一定要启发学生想象。想象能使观察插上翅膀,使意境更加广阔。比如:看到奥运会的五环旗,就想象到了各大洲人民的紧密团结;观察到行道树静静地站在马路两旁,净化空气、献出绿荫,就自然想象到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劳动者。所以想象能够使观察力“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能够使观察真正的插上翅膀。

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其理由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实现数学教学目标的需要。《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指导纲要》指出:初中数学教学,必须“使学生掌握数量关系、几何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运算能力、处理数据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心理学告诉我们:感知和知觉是人类认识事物过程的最初级形式,而观察则是知觉的高级状态,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的持久的知觉活动。观察又是一种主动的、对思维起积极作用的感知活动。它不单纯是事物在人的意识中的直接反映过程,还包括积极的思维活动。事实上,在观察过程中,观察者必须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或特征随时进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否则就无法通过观察来研究和确定事物或现象的性质和关系。可见,观察是认识的基础,是思想的触觉。离开了观察能力的培养,学生就不可能具备完整的数学能力与数学素养,数学教学的目标也就不可能直正实现。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需要。素质教育呼唤

其次,着学科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为宗旨,而创新能力必须以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基础和前提。初中数学是一门学习简易的数学运算和图形关系知识及其初步应用技能的课程,以现代公民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作为基本的教学内容。数学教学要根据数学本身的特点,着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处理数据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学信息的表达和交流能力。观察能力对于数学学习中各种能力的培养都具有直接或间接的促进作用。无论是图形的识别、数据之间关系的把握,还是基本规律的发现、综合分析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认真、仔细的观察。同时,数学活动中的观察并不狭义地指直观的考察,需要眼、脑并用,而且观察的对象也并非都具有直观的形象。因此,观察能力,无疑是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再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质量和课堂教学效率的需要。不可否认,现在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着学生学习的质量不高、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弊端。究其原因,当然各种各样,但学生的观察能力滞后,缺乏观察的习惯和基本的能力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原因。试想,一个没有观察习惯、毫无观察能力的学生,怎么能够发现图形之间、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惟其如此,学生数学学习的低质量、数学教学的低效率也就不足为怪了。可见,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改革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之一。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应落实观察的手段,充分显示这一教学观,切实重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那么,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笔者以为可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浓厚的观察兴趣

学习是由内在的心理因素引起的,内在的动机比外驱力更活跃、更持久,更具有主动性,而兴趣则是内在学习动机的集中体现。激发学生对观察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可采用许多方法: 以美引趣。学生对美具有一种近乎天然的向往。数学具有自身的魅力,数学美集中在数学的简单、统一、对称、奇异等方面。数学图形所展现的外在形式美、数学的抽象概括性所体现的简单统一的内在美、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所呈现的对称美、数学思想所表现的奇异美的原则,充分利用数学自身的特征和特有的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并发掘数学中的美,就能激发学生对观察的浓厚兴趣,激励学生求知的强烈愿望。

引导学生观察并解决实际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真正认识观察在以用促趣。解答数学问题的重要作用,更能培养学生持久的观察兴趣。

以成导趣。成功的体验,能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内心激动,使其增强学习的信心。在数学教学中,学生观察的对象是图形、数量关系、逻辑过程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鼓励学生主动观察,为学生创设获得成功的机会和条件。结合教材内容,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数学通过观察发现数学定理、解决数学难题的事例,并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练习,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总结概括出数学概念,发现公式、定理的证明,掌握那些特殊题型的解题技巧,品尝成功的喜悦,调动学生主动观察的积极性。

二、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

在掌握知识经验的初中学生在心理上缺乏观察事物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水平上缺乏观察的能力和数学教学的特点,因此,只有注重对学生观察方法的指导和培养,才能保证观察的正确性。

首先,要引导学生在观察时把握合理的顺序,养成学生从整体到局部,又由局部到整体的观察习惯。发现不合理的观察方法,应通过示范分析及时指出,加以指正。

其次,要引导学生懂得观察的渐进性,养成反复观察、仔细观察的习惯。要真正提示内在规律,需要从不同的数学角度出发,进行广泛的观察:既要观察事物表面的、明显的特点,还要观察内在的、隐蔽的特征;既要观察已知的材料,又要观察未知的、隐含的关系。

再次,要引导学生了解常用的观察方法(如分类观察、从一般到特殊的观察、从特殊到一般的观察、对比观察等等),掌握观察的一般步骤: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制定周密的观察计划,做好有关知识的充分准备;在观察过程中做好观察记录;观察后对得到的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归纳和总结。通过一定时间的训练,让学生能够较为熟练地自主观察。

三、养成良好的观察品质

观察不是消极的注视,不是被动的感知,而是一种“思维的知觉”,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因此,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时,必须十分重视观察的目的性、全面性、精确性、深刻性等良好观察品质的培养。

1、培养观察的目的性

初中学生对观察材料缺乏全部感知的能力,总是有选择地以少数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观察对象叙述的语言要准确,提出观察任务时目标要明确,分析时要紧紧围绕确定的观察目的。例如,在利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中,对要求观察的材料:

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①(X-1)2=2,②X2-2X+1=2,③X2-2X-1=0可提出如下观察要求:

1、①式左、右两边的代数式有何特征?

2、[MSOffice1]②式的左边能否转化为完全平方式?

3、式的左边能否转化为完全平方式?通过提问,让学生有目的、分层次地观察,积极主动地感知观察对象,实现观察目的。

2、培养观察的全面性

观察的全面性,要求通过观察反映事物的全貌以及事物的组成部分和相互联系;在较为复杂结构的图形中全面反映事物的某种属性;指出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感知对象所能发生的各种可能性。在观察中,由于学生缺乏对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全面理解,导致感知的对象不能反映各种可能的现

象经常发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把握事物的基本属性,在初步观察的基础上,分析观察对象内在的规律性,鼓励学生依照一定的程序,深入观察。同时,教师要及时对观察的结果提出自己的观点,与学生相互讨论,对学生观察中出现的遗漏,要分析原因,加以补救,使观察结论全面、完整。

3、培养观察的精确性

观察不能仅仅满足于了解事物的全貌,还要精确把握事物的特征,对不同事物既能发现它们的相似点,又能辨别它们的细微差别。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如列表比较、对比观察等,利用现代教学手段,通过形象直观、富有动感的图片、画面,启迪学生发现观察对象的特征,揭示观察对象的本质。

4、培养观察的深刻性

观察的目的之一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观察必须始终与思维训练紧密结合,尤其要重视对观察对象隐含条件的发掘,通过观察能力的培养,逐步使学生的数学思考意识抽象概括化、思考对象形式化、思考过程逻辑化、思考结果应用化。

总之,数学教学必须十分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要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观察的基本方法,具有良好的观察品质,逐步养成主动观察、善于观察的习惯,使数学教学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第五篇: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沙市区锣场中学李琳

观察是指人对周围事物或现象进行全面、深入的察看,按照事物或现象的本来面目,研究和确定它们的性质和关系的一种心理现象。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观察,就是有意识地对事

物的数和形的特点进行感知活动,即对符号、字母、数字或文字所表示的数学关系式、命题、几何图形的结构特点进行的察看。

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其理由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实现数学教学目标的需要。《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

学指导纲要》指出:初中数学教学,必须“使学生掌握数量关系、几何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

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运算能力、处理数据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心

理学告诉我们:感知和知觉是人类认识事物过程的最初级形式,而观察则是知觉的高级状态,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的持久的知觉活动。观察又是一种主动的、对思维

起积极作用的感知活动。它不单纯是事物在人的意识中的直接反映过程,还包括积极的思维

活动。事实上,在观察过程中,观察者必须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或特征随时进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否则就无法通过观察来研究和确定事物或现象的性质和关系。可见,观察是认

识的基础,是思想的触觉。离开了观察能力的培养,学生就不可能具备完整的数学能力与数

学素养,数学教学的目标也就不可能直正实现。

其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需要。素质教育呼唤着学科教学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为宗旨,而创新能力必须以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基础和

前提。初中数学是一门学习简易的数学运算和图形关系知识及其初步应用技能的课程,以现

代公民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作为基本的教学内容。数学教学要根据数学本身的特

点,着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处理数据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

学信息的表达和交流能力。观察能力对于数学学习中各种能力的培养都具有直接或间接的促

进作用。无论是图形的识别、数据之间关系的把握,还是基本规律的发现、综合分析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认真、仔细的观察。同时,数学活动中的观察并不狭义地指直观的考察,需要

眼、脑并用,而且观察的对象也并非都具有直观的形象。因此,观察能力,无疑是学生数学

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再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质量和课堂教学效率的需要。不可否

认,现在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着学生学习的质量不高、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弊端。究其原

因,当然各种各样,但学生的观察能力滞后,缺乏观察的习惯和基本的能力是其中的一个重

要的原因。试想,一个没有观察习惯、毫无观察能力的学生,怎么能够发现图形之间、数据

之间的内在关系?惟其如此,学生数学学习的低质量、数学教学的低效率也就不足为怪了。

可见,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改革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之一。总之,数学教学必须十分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要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观察的基本方法,具有良好的观察品质,逐步养成主动观察、善于观

察的习惯,使数学教学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下载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培养数学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

    培养数学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 问题意识、问题能力可以说是创造性、创造能力的基础。提问是创造性思维的诱因和动力。早在30年代,陶行知先生言简意赅地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

    关于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训练的探讨

    关于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训练的探讨 思维是人类的一种重要活动。人们对于它的研究、探讨在不断地发展进步,甚至创造出了可以模仿人的思维活动的电脑。在理论上取得的成果也颇......

    学思1+1教学总结——中学生数学学习方法总结

    江西南昌进贤上饶市宜春高安新余萍乡鄱阳奉县丰城永修中小学暑期家教培训辅导班 江西学思教育,江西中小学暑期辅导专业权威机构—www.xiexiebang.com 江西学思教育,江西中小学......

    如何培养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能力范文合集

    如何培养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能力周 斌 【摘要】数学教学的重要培养任务之一是训练思维,只有有目的地挖掘教材中的思维因素,学生积极地开展思维活动,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

    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浅谈

    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浅谈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的改变传统观念、注重教学创新,树立良好的创新意识,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构建良好创新情景来激发学生......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三河小学教师:汪福强 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是信息化社会发展的需要,21世纪是以知识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国......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口算能力初试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初试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口算是数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不借助于计算工具、不表达计算过程而直接通过思维算出的一种方法。在......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一是形象思维的培养,即培养学生观察、选择、获取信息等能力。二是抽象思维的培养,也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