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区教育事业发展情况汇报范文
一、“十五”期间**区教育事业发展情况
我区现有20所学校,其中城区学校3所,城乡结合部学校5所,地处农村学校12所,共设有245个教学班(其中小学231个,中学14个),在校学生12976人,全区现有教职工763人。目前20所区属小学占地227354平方米(341亩),生均占有17.4平方米,共有校舍面积65420平方米,生均占有5平方米。辖区内另有市属中学9所,其它部门办学校2所,全区共有各类学校31所。
2003年以来,区委、区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思想,全区大力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努力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发展。
(一)加大教育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办公条件
近年来,区政府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积极争取和多方筹措教育经费,千方百计保证教育投入,预算内教育拨款逐年增长,2003、2004、2005年教育经费拨款数分别为2698万元、3100万元、3736万元,从2003与2005年的情况比较看,预算内教育拨款占财政支出比例、预算内教育事业费、生均公用经费均在逐年增长,为全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财力支持。
[找材料 到大-秘-书-网-www.xiexiebang.com-网上服务最好的文秘资料站点]
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对友谊、宁
三、吧浪等12所学校的教学楼进行了改扩建。消除危房面积7795平方米;对三其、马坊、宁一等9所学校的厕所进行了改建,其中新建水厕6座;对三其、朝阳、山川等学校的生活用房、宁四和双苏等校的校园以及友谊、吧浪等校的操场进行了改造;实施小桥大街小学等4所学校煤改气工程,投资66.7万的祁连路小学塑胶跑道现已开工。几年来,共改扩建面积32018平方米,完成基础建设投入3144.8万元,其中中央资金220万元、省资金160万元、市资金321万元、区财政1440万元、社会捐赠款240万元、学校自筹54万元、教师个人集资316万元,区财政投入资金额占总投入资金额的52.34%;二是推进信息化建设,投资50余万元,建成**区教育信息中心,区属20所学校都建成了集卫星地面接收系统和光盘播放系统为一体的远程教育网络,17所学校已安装ADSL宽带,并投入使用,10所学校完成校园网建设,建成了4所学校电子音乐教室。山川、友谊等学校完成了语音室的改造,全区教育信息化呈现出城乡联动、稳步发展、促进教育的良好势态;三是从2004年将预算外收入全额返还教育,弥补学校办公经费不足,为学校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四是提高教师公用经费,从2003年开始,将教师公用经费按教职工人数每人1000元核拨,落实了教师的交通费;五是争取校外活动中心资金120万元;六是千方百计筹措资金,积极偿还教育贷款,2003年以来共还教育欠款和教师集资款300余万元。
(二)“两基”工作得到进一步巩固提高
区政府高度重视“两基”工作,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义务教育法》等法规,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尤其是在“控辍保学”工作中,坚持“防治结合、预防为主、依法控辍、综合治理、实事求是、重在实效”的指导思想,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开展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实现教育目标责任制,区政府与镇、街道办事处、教育局,教育局与各学校分别签订了双向教育事业发展目标《责任书》,制定出台了《**区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在“两基”工作中的职责和要求》、《**区镇(办)“两基”工作细则》、《**区政府关于控制学生辍学的暂行办法》、《**区关于提高和巩固“两基”工作质量的实施方案》等文件。在教育目标责任的实施中,区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督导部门经常深入镇办、学校进行评估和培训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从而保证了目标责任在镇办、学校的实施和落实。
为巩固和提高“两基”达标成果,加强了“两基”档案建设,由区政府牵头,认真组织安排、开展了“两基”(常住、流动)人口文化分户册的建立工作。自2005年7月全区组织300多名教师在各镇办的配合下,深入社区、农村进行入户调查,填写“两基”人口文化分户册。分户册的建立,摸清了底数、为今后“两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决策依据。
坚持依法治教,教育系统结合行业特点,每年利用假期举办校长、党员集中学习活动,通过报告会,专题讲座进行教育行业法律法规的学习,重点学习宪法及与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举办了专业法的学习,注重培养教育工作者的权利义务对等的现代法制观念,不断提高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管理者的法制理论水平,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积极推进校务公开,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一手抓法制宣传教育,一手抓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使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2004年6月19日区司法局组织的法律知识闭卷考试,教育系统参考率达100%,优秀率达80%。在抓好校内法制教育的同时,学校还积极与周边单位进行共建活动,努力改善学校周边环境,把法制教育向社区延伸。尤其是在“控辍保学”工作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加强了《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的宣传学习,提供了群众对接受教育的法律意识和自觉性,认真做学生和家长的思想工作,积极上门动员学生上学,对家长不履行监护人员职责的,由学校出面通知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共同督促其子女入学。二是积极开展贫困生捐助活动,做好贫困生的资助工作,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贫困而辍学。通过机关干部自主、基督教会、香港道教及其他社会各界的资助
硬件条件。2005年我区投资3万元安装了OA办公系统,投资40万元筹建了国家教育信息管理标准化示范区,为20所学校安装了管理软件;投入11万元,建成了**区教育信息中心。我区的远程合作学习研究有二十九个课题被列为省级研究课题,其中五项被确定为省级重点课题,这项课题在我区大面积地开展,不仅得到了省现代远程教育领导小组的称赞,更是对我区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研究尝试的极大推动。目前,教育网不仅成为我区教育信息的门户,更重要的是成为我区教育的功能性平台。通过教育网的开发、运作,抢占教育理论宣传的制高点,为推动我区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进而带动教育的现代化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五)加强学校科学管理
一是学校实行“目标管理”,要求各校不断规范学校管理的流程,健全考核制度,各校对教师个人的工作及各科室的工作均实行了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完善了考核细则;二是强化学校内部管理。各校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坚持人本管理和制度管理的有机结合,能认真分析研究制约学校发展的难点问题,加强学校管理的针对性;三是加强行风建设。针对社会近年来所关注的教育乱收费问题,区教育局严格要求各校实行了收费公示制度,接受上级纪检、审计、物价等部门的监督检查,增强了教育收费的透明度;四是加强民主管理。积极推行校务公开,完善学校教工代表大会制度,学校重大制度均提交学校教工代表大会讨论。
(六)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探索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新机制、途径和方法。区教育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未成年人德、智、体全面发展,加大教育体制改革的力度,既要考核学习成绩,又要考核思想品德养成教育,从根本上扭转学校教育中的重智轻德。同时,建立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学生德育工作的领导;以学校为主阵地,抓好德育工作,健全和完善德育教育工作机制,确定校长为德育工作第一责任人。组织学生开展“做诚信小公民”读书实践活动。开展“民族精神代代传”、“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手拉手”等活动;以家长学校为依托,抓好家教工作,各校组建了家长学校,建立健全家长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并通过设立“家长开放日”等活动、切实办好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开展家庭教育巡回讲座和培训,运用培训、宣传、评优等各种有效手段帮助广大家长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使家长积极参与到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坚持以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中心,结合每年的“公民道德宣传活动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保证言行一致,逐步建立一个诚信、公平、勤劳、健康向上的社会道德氛围,让广大青少年在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中健康成长;建立有时代感的德育课堂和德育实践活动,结合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重大历史人物纪念日、杰出人物、英雄模范事迹等,开展形式新颖、内容鲜活,寓教于乐的活动,加快德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充分利用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抓实学生校外活动。通过参观博物馆、科技馆、西路军纪念馆、军营等活动对学生进行有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陶冶青少年思想情操。与驻军部队共建**区少年军校,已举办了八期,有2000多学员在军营进行了军训和国防教育。积极筹建**区少儿活动中心,为青少年学生提供校外活动场所。
关心未成年人的成长,优化他们的成长环境是各级党政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各部门坚持立足实际、发挥自身优势,各站所长,各负其责,形成了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合力。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共青团区委、教育局联合开展教育活动,区妇联、总工会承担了未成年人维权,加强了家庭教育等方面的重任,司法、法院、公安等有关部门配合学校开展“模拟法庭”、法制副校长、辅导员进学校或动,文化、公安、工商等部门进行网吧专项治理,通过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强化了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净化了他们的成长环境。
二、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发展不平衡,优质教育资源短缺
近年来,我区虽然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但总体上看,教育发展还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一是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在教育教学质量、教学管理和教师整体素质还有一定的差距。二是随着城市容量不断增加,房地产开发,居民小区建设带来的人口增加,城市学校生源压力增大,祁连路小学、小桥大街小学、朝阳小学、光明小学、建北小学和山川学校六所城区学校的生源压力大,最大班额达到73人,教育供求矛盾集中表现在这些地区和学校。
(二)教育投入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区政府千方百计多渠道筹措资金,不断加大投入,对教育的各项投入逐年有新增加,但增幅不大,学校的教学仪器、器材、“九室”及电教设备不足,吴仲、建宁、建青等学校还未改造。
(三)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师资力量不强
缺乏高层次的管理人才,常规管理还在使用简单、粗放的管理模式,学校管理流程尚未达到制度化、规范化;由于村办学校撤并时的部分民办教师按政策转为公办教师,加之市上给我区安置的原西钢十名教师均为
不合格学历教师和教育人事出口不畅等,造成我区师资力量不强,管理人才缺乏等问题,制约了我区教育的发展。
三、完成“十一五”规划的主要对策和措施
(一)建立教育投入新体制,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
一是依法保证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健全财政对教育稳定的投入机制。逐步提高财政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增强农村教育经费投入力度保障教育经费和生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二是进一步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并完善教育多元化投入的有效机制,做好天峻路光明学校的接收、教室配备和招生工作;力争完成原光明小学的改扩建、建青小学的改造、宁大路第二小学综合楼建设等项目;建成**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力争完成1-2所省级标准化学校、3-5所市级标准化学校建设;三是加大对学校图书、实验仪器以及艺术、体育设施的投入,充实办学硬件,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有力的支持;四是进一步改革并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拨付制度。积极探索有利于优先发展教育的财政政策,不断完善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加强对教育经费使用、管理的审计与监督。
(二)建设一支适应我区教育现代化需要的师资队伍
一是努力建设综合素质高的教师队伍,推进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前提的学历升级,通过完善激励机制等方式不断提高骨干教师比重;深入开展以“敬业、爱生、奉献”为核心内容的“师德师风示范校”创建活动,努力建设一个职业道德高尚的教师群体;鼓励和支持教师自主发展,为培养科研型、专家型、创新型教师队伍开启“绿色通道”,采取制定培养计划、完善奖励制度、推广名师经验、授予荣誉称号等方法,促进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
二是实施教师资格制度。严把教师队伍入口关,形成高质量教育人才预备队伍,拓宽吸引优秀人才从教途径,促进教师队伍的优化和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教师管理走上规范化轨道。
三是深化教育系统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确立学校的法人地位,建立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办学模式和具有时代特点的政府宏观管理,学校自主办学的教育管理运行机制。以实行聘用(聘任)制和岗位管理为重点,以合理配置人才资源,优化中小学教职工结构,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为核心,加快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符合中小学特点的人事管理运行机制,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和管理人员队伍;
四是加大教师和校长培训力度。开展教师全员岗位职务培训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培训,强化骨干教师教科研能力培养。健全师资培训的考核评估、奖励制度。继续实行校长持证上岗制度。
五是实施“建名校、创特色、推名师”工程。培养和评选5名名校长、20名名教师、50名学科带头人、100名教学骨干。小学教师大专以上学历占总数的85%。选送10-15名优秀校长、30-40名骨干教师到国内知名院校和先进地区学习深造。
六是建立薄弱边远学校师资优化机制。建立城区学校与边远薄弱学校“一帮一”制、教师到远郊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服务制度,强化农村薄弱学校师资的稳定管理机制,加大城乡教师轮校代教、交流任教的力度,逐步实现教师合理流动的制度化,促使薄弱学校师资不断优化,提高教师资源的使用效益。
(三)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构建现代化教育平台
加快教育现代化特别是信息化建设步伐,完善校园网络,加强教师培训和考核,积极开展教学实践,大力实施信息技术应用和普及工程,促进学校的特色建设和高速发展。
一是重视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建设学习型应用性校园,采取自上而下的培训,更新学校各级领导和全体教师的现代教育观念,采取多种形式的学习和培训形式,从整体上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现代化教育研究应用水平。2010年前45岁以下的各学科教师普遍接受信息技术的中级培训和考核,信息技术专职教师高级培训率达到100%,建设一支能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促进教学改革的教师队伍。
二是继续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建设一个设施良好的应用环境。加强班级现代化设施设备建设,实施“班班通”工程,让每一个教室都成为多功能电化教室;加强校园网站建设,加强学校各科资源建设,通过购置、网络下载与自制相结合的方法不断丰富资料库,积极开发多媒体课件,加快建立教育教学资源库,不断完善教学、科研管理的信息服务功能。
三是实施信息技术应用普及工程,建成**区区域网和《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应用示范区,实现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为全面实施网络行政管理、网络教学、四方(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互动、教学资源共享、教育信息服务做好基础工作;实施强校对弱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远程指导,实现面向全区的优秀课程网上直播和视频点播,使优质教育资源在全区范围内共享,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大力开展应用性研究,培育一批示范学校、学科,探讨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评价体系。
(四)深化教育改革,积极推进教育体制创新
一是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精简高效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转变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的管理手段、职能;落实“以县(区)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加快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进程;健全和完善“校长负责制、全员聘用制、结构工资制”为核心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积极推进学校经费总额包干管理,实行校长任期制。进一步增强竞争激励机制,建立充满活力与生机的教育管理运行体系。
二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健全素质教育目标体系和评估体系,推进以义务教
育课程改革为主线的教学改革实验,积极探索研究性学习,开设研究性课程。
三是加强教育科研工作。加强教研室建设,做好教育科研的规划、指导,引导广大教育工作者结合本职工作开展教育科研工作。坚持理论研究与科学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树立成果意识,认真做好省、市、区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工作,创造一批高质量、高水平教育科研成果。
四是加强教育法制建设。落实各项教育法规,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依法办学、依法治校,充分发挥教育督导机构“督政”、“督学”作用,促进教育法规的落实。
(五)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巩固和提高“两基”成果
一是认真贯彻《义务教育法》,全面落实《**区控制中小学生辍学暂行办法》,学校要积极与镇办配合,摸清本辖区学龄人口底数,及时敦促适龄儿童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对已确认为辍学的学生,学校应及时通知教育行政部门和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并与镇、办做好辍学生的劝学工作,规劝辍学生及时返校学习。
二是加大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要确保《**区贫困学生资助管理办法》的落实,认真执行国家的“两免一补”政策,对家庭经济确有困难的学生实行减、免、缓各种费用,并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帮助贫困学生克服困难,完成义务教育积极鼓励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关心教育事业,面向全社会筹措资金,用于资助贫困学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三是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扫盲工作条例》,按照《**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在“两基”工作中的职责和要求》,学校要为成人教育提供师资、教学场所、教材保障,在各镇、办及农牧、社会发展等有关部门认真组织,利用冬季农闲时间大力开展成人文化技术教育,逐步由单纯扫盲转向文化技术培训,提高全民受教育水平。
第二篇:区教育事业发展情况汇报
一、“十五”期间**区教育事业发展情况
我区现有20所学校,其中城区学校3所,城乡结合部学校5所,地处农村学校12所,共设有245个教学班(其中小学231个,中学14个),在校学生12976人,全区现有教职工763人。目前20所区属小学占地227354平方米(341亩),生均占有17.4平方米,共有校舍面积65420平方米,生均占有5平方米。辖区内另有市属中学9所,其它部门办学校2所,全区共有各类学校31所。2003年以来,区委、区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思想,全区大力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努力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发展。
(一)加大教育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办公条件
近年来,区政府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积极争取和多方筹措教育经费,千方百计保证教育投入,预算内教育拨款逐年增长,2003、2004、2005年教育经费拨款数分别为2698万元、3100万元、3736万元,从2003与2005年的情况比较看,预算内教育拨款占财政支出比例、预算内教育事业费、生均公用经费均在逐年增长,为全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财力支持。
[找材料到大-秘-书-网-www.xiexiebang.com-网上服务最好的文秘资料站点]
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对友谊、宁
三、吧浪等12所学校的教学楼进行了改扩建。消除危房面积7795平方米;对三其、马坊、宁一等9所学校的厕所进行了改建,其中新建水厕6座;对三其、朝阳、山川等学校的生活用房、宁四和双苏等校的校园以及友谊、吧浪等校的操场进行了改造;实施小桥大街小学等4所学校煤改气工程,投资66.7万的祁连路小学塑胶跑道现已开工。几年来,共改扩建面积32018平方米,完成基础建设投入3144.8万元,其中中央资金220万元、省资金160万元、市资金321万元、区财政1440万元、社会捐赠款240万元、学校自筹54万元、教师个人集资316万元,区财政投入资金额占总投入资金额的52.34;二是推进信息化建设,投资50余万元,建成**区教育信息中心,区属20所学校都建成了集卫星地面接收系统和光盘播放系统为一体的远程教育网络,17所学校已安装ADSL宽带,并投入使用,10所学校完成校园网建设,建成了4所学校电子音乐教室。山川、友谊等学校完成了语音室的改造,全区教育信息化呈现出城乡联动、稳步发展、促进教育的良好势态;三是从2004年将预算外收入全额返还教育,弥补学校办公经费不足,为学校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四是提高教师公用经费,从2003年开始,将教师公用经费按教职工人数每人1000元核拨,落实了教师的交通费;五是争取校外活动中心资金120万元;六是千方百计筹措资金,积极偿还教育贷款,2003年以来共还教育欠款和教师集资款300余万元。
(二)“两基”工作得到进一步巩固提高
区政府高度重视“两基”工作,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义务教育法》等法规,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尤其是在“控辍保学”工作中,坚持“防治结合、预防为主、依法控辍、综合治理、实事求是、重在实效”的指导思想,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开展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实现教育目标责任制,区政府与镇、街道办事处、教育局,教育局与各学校分别签订了双向教育事业发展目标《责任书》,制定出台了《**区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在“两基”工作中的职责和要求》、《**区镇(办)“两基”工作细则》、《**区政府关于控制学生辍学的暂行办法》、《**区关于提高和巩固“两基”工作质量的实施方案》等文件。在教育目标责任的实施中,区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督导部门经常深入镇办、学校进行评估和培训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从而保证了目标责任在镇办、学校的实施和落实。
为巩固和提高“两基”达标成果,加强了“两基”档案建设,由区政府牵头,认真组织安排、开展了“两基”(常住、流动)人口文化分户册的建立工作。自2005年7月全区组织300多名教师在各镇办的配合下,深入社区、农村进行入户调查,填写“两基”人口文化分户册。分户册的建立,摸清了底数、为今后“两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决策依据。
坚持依法治教,教育系统结合行业特点,每年利用假期举办校长、党员集中学习活动,通过报告会,专题讲座进行教育行业法律法规的学习,重点学习宪法及与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举办了专业法的学习,注重培养教育工作者的权利义务对等的现代法制观念,不断提高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管理者的法制理论水平,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积极推进校务公开,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一手抓法制宣传教育,一手抓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使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2004年6月19日区司法局组织的法律知识闭卷考试,教育系统参考率达100,优秀率达80。在抓好校内法制教
育的同时,学校还积极与周边单位进行共建活动,努力改善学校周边环境,把法制教育向社区延伸。尤其是在“控辍保学”工作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加强了《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的宣传学习,提供了群众对接受教育的法律意识和自觉性,认真做学生和家长的思想工作,积极上门动员学生上学,对家长不履行监护人员职责的,由学校出面通知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共同督促其子女入学。二是积极开展贫困生捐助活动,做好贫困生的资助工作,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贫困而辍学。通过机关干部自主、基督教会、香港道教及其他社会各界的资助,多方筹集资金资助贫困生。2004年区设立贫困生救助基金,资助贫困生78人,资助金额达12466.49元。自“两免一补”政策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以来,我区贫困生救助范围进一步扩大,力度进一步增强。自2004年秋季至2006年春季,全区23803人次享受免费教科书,8338人次免除杂费、上机费、取暖费,免费金额共计176.49万元。尤其是今年春季开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开始实施,有3761名学生享受免费教科书,6800名学生享受杂费、上机费减免,人数占总学生人数的52,使我区基础教育向实现真正意义的免费义务教育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三是学校实行减、免、缓政策,各校积极开展减、免、缓资助活动,几年来,有300多名贫困生得到不同程度的资助。
近几年,在扫盲工作中,继续坚持“一堵、二扫、三提高”的方针,坚持以堵为主,堵扫结合将扫盲教育和科学技术培训相结合,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扫盲,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区农牧局、社发局、教育局等部门协调配合,采取多种形式,开设多项专业进行成人科技培训活动。社发局把扫盲和农民的生产生活需要、科普推广以及实用技术培训结合起来,积极协调组织有关专家、技术骨干深入农村,以最新的农业科技教育引导农民,农牧局结合冬季温棚生产和春耕生产,结合发展养殖业和特色产业,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镇办和教育督导部门继续依托农民技术学校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学文化与学技术相结合,开展扫盲工作;教育局利用假期开展“小手拉大手”等扫盲活动。培训有固定的教学场所,聘请兼职教师,购买了课本、资料、图片及电教设备等,按计划完成培训任务,增强了广大农民的科技意识,提高了成人的整体素质。既巩固了扫盲成果,又推广了科学文化知识,使农民逐步走上了依靠科学致富的道路,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师资整体水平
教师培训力度进一步加大,各校的师资培训始终坚持立足学校教育教学中心工作,培训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单位自筹一部分、个人负担一部分的办法自筹资金,选派教师参加市教师继续教育中心的在职培训学习,在教师中积极提倡理论培训与教学实践的有效结合,参加市继续教育培训1700多人次;为了及时了解、汲取教育发达地区的先进教育思想,选派了9名校长和257名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小桥大街小学和济南师范附小结为友好学校,并长期接纳小桥大街小学教师到该校培训。实行校长上岗培训制,让正副校长到青海师大进行为期1个月的培训,校长持证上岗率达100。另外,我们还抓好广大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的学历补偿教育,部分学校还出台了旨在激励广大教师自觉参加学历教育的奖励制度,自筹资金奖励学习教育的毕业教师。经统计,目前区属各校45岁以下教师中有80左右已经取得大专、本科学习或正在参加各种形式的学历教育。
针对师德师风问题,切实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入手,在全区教师中开展了以“爱岗爱生、敬业创优”和“牢记誓词、明确宗旨”为主题的师德教育活动。各校普遍开展了“三风”教育活动(校风、教风、学风),坚持双周的政治学习制度、对违反师德规范的教师在年终考核时实行一票否决制,努力使广大教师真正明确“爱岗敬业”的内涵,树立服务意识,增强奉献精神,师德教育落到实处,近几年,我区未发生一起重大师德师风违纪事件,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取得了实效。
教师管理制度进一步深化。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准入制度,面向社会及全区教育系统认定教师资格769人。积极推行“翻进必考”的用人制度,通过竞争择优方式招聘教师,全面推行教师全员聘任制,实行竞争上岗,完善工作考评制度,教育活动得到了充分展现,师资队伍进一步优化。
(四)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
加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积极开展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评价制度,评价方法的改革,大力改革教学模式,建立了校本教研制度、开发了校本课程,形成了课程改革“培训、实验、管理、研究”为一体的良性运行机制。全区根据地域以不同的组合方式划分了三个教研网络片,成立“学科中心活动组”,通过定期组织合作学校的教师互换教学环境,共同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定期邀请合作学校参加本校的各种活动,校际之间比教育看教学、比管理看制度、比学习看效果、比成果看风格,形成了浓郁的教研风气,有效地推动了课改实验。
近年来,我区立足于课题的研究,制定了《**区教科研工作指南》,针对新课程改革综合性和系统性的特点,为确保我区课改的几项实验任务能高质量地完成,为保证实验工作取得有效的研究成果,我们以课题带动的方式推进实验工作。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规划,我们确立了六项实验研究课题的内容,即《关于新课程理念与实践的研究》、《教学方式与学习变革的实践研究》、《三级课程管理、运行和开发的研究》、《学校评价制度改革的研究》、《开发课程资源的研究》、《三维度目标体系整合的研究》,每个课题由教科研员为负责人,由教研员、学科带头人及部分学科骨干教师采用分工负责的方法进行研究。部分课题研究目前已有一定的进展。我区以课程改革为重点,承担了多项市级课改研究课题,同时要求各校根据自身实际选择课题,实验教师再根据学校课题确定个人研究课题,形成了“人人要参与、校校有课题、全区成体系”的科研格局。三年来,全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确立了“高效利用信息技术教育手段,实现我区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目标”的教育发展思路。投入资金932万元用于信息技术建设,购置计算机1018台,建设计算机教师24间,信息技术开课率100,生机比例13:1,多媒体网络教室11间,电子备课室8间,多功能报告厅9间,集卫星地面接收系统和光盘播放系统为一体的远程教育网络覆盖所有区属学校,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深入开展创造了良好的硬件条件。2005年我区投资3万元安装了OA办公系统,投资40万元筹建了国家教育信息管理标准化示范区,为20所学校安装了管理软件;投入11万元,建成了**区教育信息中心。我区的远程合作学习研究有二十九个课题被列为省级研究课题,其中五项被确定为省级重点课题,这项课题在我区大面积地开展,不仅得到了省现代远程教育领导小组的称赞,更是对我区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研究尝试的极大推动。目前,教育网不仅成为我区教育信息的门户,更重要的是成为我区教育的功能性平台。通过教育网的开发、运作,抢占教育理论宣传的制高点,为推动我区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进而带动教育的现代化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五)加强学校科学管理
一是学校实行“目标管理”,要求各校不断规范学校管理的流程,健全考核制度,各校对教师个人的工作及各科室的工作均实行了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完善了考核细则;二是强化学校内部管理。各校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坚持人本管理和制度管理的有机结合,能认真分析研究制约学校发展的难点问题,加强学校管理的针对性;三是加强行风建设。针对社会近年来所关注的教育乱收费问题,区教育局严格要求各校实行了收费公示制度,接受上级纪检、审计、物价等部门的监督检查,增强了教育收费的透明度;四是加强民主管理。积极推行校务公开,完善学校教工代表大会制度,学校重大制度均提交学校教工代表大会讨论。
(六)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探索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新机制、途径和方法。区教育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未成年人德、智、体全面发展,加大教育体制改革的力度,既要考核学习成绩,又要考核思想品德养成教育,从根本上扭转学校教育中的重智轻德。同时,建立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学生德育工作的领导;以学校为主阵地,抓好德育工作,健全和完善德育教育工作机制,确定校长为德育工作第一责任人。组织学生开展“做诚信小公民”读书实践活动。开展“民族精神代代传”、“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手拉手”等活动;以家长学校为依托,抓好家教工作,各校组建了家长学校,建立健全家长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并通过设立“家长开放日”等活动、切实办好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开展家庭教育巡回讲座和培训,运用培训、宣传、评优等各种有效手段帮助广大家长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使家长积极参与到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坚持以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中心,结合每年的“公民道德宣传活动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保证言行一致,逐步建立一个诚信、公平、勤劳、健康向上的社会道德氛围,让广大青少年在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中健康成长;建立有时代感的德育课堂和德育实践活动,结合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重大历史人物纪念日、杰出人物、英雄模范事迹等,开展形式新颖、内容鲜活,寓教于乐的活动,加快德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充分利用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抓实学生校外活动。通过参观博物馆、科技馆、西路军纪念馆、军营等活动对学生进行有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陶冶青少年思想情操。与驻军部队共建**区少年军校,已举办了八期,有2000多学员在军营进行了军训和国防教育。积极筹建**区少儿活动中心,为青少年学生提供校外活动场所。
关心未成年人的成长,优化他们的成长环境是各级党政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各部门坚持立足实际、发挥自身优势,各站所长,各负其责,形成了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合力。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共青团区委、教育局联合开展教育活动,区妇联、总工会承担了未成年人维权,加强了家庭教育等方面的重任,司法、法院、公安等有关部门配合学校开展“模拟法庭”、法制副校长、辅导员进学校或动,文化、公安、工商等部门进行网吧专项治理,通过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强化了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净化了他们的成长环境。
二、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发展不平衡,优质教育资源短缺
近年来,我区虽然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但总体上看,教育发展还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一是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在教育教学质量、教学管理和教师整体素质还有一定的差距。二是随着城市容量不断增加,房地产开发,居民小区建设带来的人口增加,城市学校生源压力增大,祁连路小学、小桥大街小学、朝阳小学、光明小学、建北小学和山川学校六所城区学校的生源压力大,最大班额达到73人,教育供求矛盾集中表现在这些地区和学校。
(二)教育投入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区政府千方百计多渠道筹措资金,不断加大投入,对教育的各项投入逐年有新增加,但增幅不大,学校的教学仪器、器材、“九室”及电教设备不足,吴仲、建宁、建青等学校还未改造。
(三)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师资力量不强
缺乏高层次的管理人才,常规管理还在使用简单、粗放的管理模式,学校管理流程尚未达到制度化、规范化;由于村办学校撤并时的部分民办教师按政策转为公办教师,加之市上给我区安置的原西钢十名教师均为不合格学历教师和教育人事出口不畅等,造成我区师资力量不强,管理人才缺乏等问题,制约了我区教育的发展。
三、完成“十一五”规划的主要对策和措施
(一)建立教育投入新体制,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
一是依法保证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健全财政对教育稳定的投入机制。逐步提高财政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增强农村教育经费投入力度保障教育经费和生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二是进一步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并完善教育多元化投入的有效机制,做好天峻路光明学校的接收、教室配备和招生工作;力争完成原光明小学的改扩建、建青小学的改造、宁大路第二小学综合楼建设等项目;建成**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力争完成1-2所省级标准化学校、3-5所市级标准化学校建设;三是加大对学校图书、实验仪器以及艺术、体育设施的投入,充实办学硬件,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有力的支持;四是进一步改革并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拨付制度。积极探索有利于优先发展教育的财政政策,不断完善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加强对教育经费使用、管理的审计与监督。
(二)建设一支适应我区教育现代化需要的师资队伍
一是努力建设综合素质高的教师队伍,推进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前提的学历升级,通过完善激励机制等方式不断提高骨干教师比重;深入开展以“敬业、爱生、奉献”为核心内容的“师德师风示范校”创建活动,努力建设一个职业道德高尚的教师群体;鼓励和支持教师自主发展,为培养科研型、专家型、创新型教师队伍开启“绿色通道”,采取制定培养计划、完善奖励制度、推广名师经验、授予荣誉称号等方法,促进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
二是实施教师资格制度。严把教师队伍入口关,形成高质量教育人才预备队伍,拓宽吸引优秀人才从教途径,促进教师队伍的优化和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教师管理走上规范化轨道。
三是深化教育系统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确立学校的法人地位,建立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办学模式和具有时代特点的政府宏观管理,学校自主办学的教育管理运行机制。以实行聘用(聘任)制和岗位管理为重点,以合理配置人才资源,优化中小学教职工结构,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为核心,加快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符合中小学特点的人事管理运行机制,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和管理人员队伍;
四是加大教师和校长培训力度。开展教师全员岗位职务培训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培训,强化骨干教师教科研能力培养。健全师资培训的考核评估、奖励制度。继续实行校长持证上岗制度。
五是实施“建名校、创特色、推名师”工程。培养和评选5名名校长、20名名教师、50名学科带头人、100名教学骨干。小学教师大专以上学历占总数的85。选送10-15名优秀校长、30-40名骨干教师到国内知名院校和先进地区学习深造。
六是建立薄弱边远学校师资优化机制。建立城区学校与边远薄弱学校“一帮一”制、教师到远郊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服务制度,强化农村薄弱学校师资的稳定管理机制,加大城乡教师轮校代教、交流任教的力度,逐步实现教师合理流动的制度化,促使薄弱学校师资不断优化,提高教师资源的使用效益。
(三)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构建现代化教育平台
加快教育现代化特别是信息化建设步伐,完善校园网络,加强教师培训和考核,积极开展教学实践,大力实施信息技术应用和普及工程,促进学校的特色建设和高速发展。
一是重视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建设学习型应用性校园,采取自上而下的培训,更新学校各级领导和全体教师的现代教育观念,采取多种形式的学习和培训形式,从整体上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现代化教育研究应用水平。2010年前45岁以下的各学科教师普遍接受信息技术的中级培训和考核,信息技术专职教师高级培训率达到100,建设一支能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促进教学改革的教师队伍。
二是继续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建设一个设施良好的应用环境。加强班级现代化设施设备建设,实施“班班通”工程,让每一个教室都成为多功能电化教室;加强校园网站建设,加强学校各科资源建设,通过购置、网络下载与自制相结合的方法不断丰富资料库,积极开发多媒体课件,加快建立教育教学资源库,不断完善教学、科研管理的信息服务功能。
三是实施信息技术应用普及工程,建成**区区域网和《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应用示范区,实现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为全面实施网络行政管理、网络教学、四方(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互动、教学资源共享、教育信息服务做好基础工作;实施强校对弱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远程指导,实现面向全区的优秀课程网上直播和视频点播,使优质教育资源在全区范围内共享,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大力开展应用性研究,培育一批示范学校、学科,探讨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评价体系。
(四)深化教育改革,积极推进教育体制创新
一是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精简高效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转变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的管理手段、职能;落实“以县(区)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加快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进程;健全和完善“校长负责制、全员聘用制、结构工资制”为核心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积极推进学校经费总额包干管理,实行校长任期制。进一步增强竞争激励机制,建立充满活力与生机的教育管理运行体系。
二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健全素质教育目标体系和评估体系,推进以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为主线的教学改革实验,积极探索研究性学习,开设研究性课程。
三是加强教育科研工作。加强教研室建设,做好教育科研的规划、指导,引导广大教育工作者结合本职工作开展教育科研工作。坚持理论研究与科学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树立成果意识,认真做好省、市、区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工作,创造一批高质量、高水平教育科研成果。
四是加强教育法制建设。落实各项教育法规,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依法办学、依法治校,充分发挥教育督导机构“督政”、“督学”作用,促进教育法规的落实。
(五)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巩固和提高“两基”成果
一是认真贯彻《义务教育法》,全面落实《**区控制中小学生辍学暂行办法》,学校要积极与镇办配合,摸清本辖区学龄人口底数,及时敦促适龄儿童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对已确认为辍学的学生,学校应及时通知教育行政部门和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并与镇、办做好辍学生的劝学工作,规劝辍学生及时返校学习。
二是加大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要确保《**区贫困学生资助管理办法》的落实,认真执行国家的“两免一补”政策,对家庭经济确有困难的学生实行减、免、缓各种费用,并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帮助贫困学生克服困难,完成义务教育积极鼓励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关心教育事业,面向全社会筹措资金,用于资助贫困学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三是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扫盲工作条例》,按照《**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在“两基”工作中的职责和要求》,学校要为成人教育提供师资、教学场所、教材保障,在各镇、办及农牧、社会发展等有关部门认真组织,利用冬季农闲时间大力开展成人文化技术教育,逐步由单纯扫盲转向文化技术培训,提高全民受教育水平。
第三篇:区教育局教育事业发展工作总结
区教育局教育事业发展工作总结
2015年,xx教育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紧紧围绕全区教育工作重点,不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教育事业内涵发展,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1.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实施校安工程20个,其中加固17个,重建3个,涉及12所中小学校。加快公办幼儿园建设。新建和改扩建幼儿园13所,回购2所,新增市优质园、省优质园各2所。学前教育列入全省综合改革实验区,特殊教育学校迁建工程全面启动,53所学校通过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市级评审,全面完成高中布局调整和初高中分离,xx中专成功创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xx分院。2015年,改造30所学校运动场地;建成硅pu篮、排球场54片;新建校园网33个、新增电脑1300台、60%的学校建成数字化校园;通过省级教育基本均衡复核督查;教育现代化省级测评为82.27分,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教育内涵不断丰富。德育工作特色开展。坚持立德树人,在全区中小学生中继续开展“中国梦”系列主题教育,全面实施《XX市中小学德育三年行动计划》,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歌曲传唱和“我与美德有约”系列活动,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在全区各中小学校全面推开。姜灶小学特色文明礼仪教育从省少工委授予的“特色项目”升格为“品牌项目”;韬奋小学荣获全国“首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项目学校”;xx小学的“新三好”创新工作在全国德育年会上作了经验交流。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以普通高中布局整合为契机,优化教师结构。全区900多名教职员工分流有序,安排到位,550多名教实现了异校交流。继续坚持“区管校用”的教师管理制度,修订了《xx区中小学教师和校长交流工作意见》,全年区级教师交流占比17.2%,共有53名校级领导岗位做了调整。全年累计招录教师140名(接收定向、免费师范生29名,区级统招66,公办幼师55名)。2015年,全区还评出了区级学科带头人98人,骨干教师173人,教坛新秀61人,区教学能手243人。艺体工程成果丰硕。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在全区中小学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全区共有校级艺术社团450多个,校校有社团、班班有兴趣小组、人人有活动项目。成功举办xx区第六届校园艺术节,获8个市一等奖,3个省一等奖,央视少儿频道分3次播出xx专场节目。艺术教育电视片《馨艺南xx》,获全国中小学校园影视“最佳电视片银犊奖”。2015年11月,在第四届江苏省青少年音乐“小茉莉花奖”声乐大赛颁奖会上,“金沙风”教师合唱团携手学生登台亮相,展现了我区艺术教育的风采。体育特色项目“一校一品”工作扎实推进。高中学校四项体能测试全市第二,张芝山小学全国跳绳比赛总决赛一等奖第2名,2个项目获亚洲比赛资格。川港小学荣获2015XX市少儿击剑比赛男子佩剑、女子花剑冠军。实验小学入选2015年第一批全国学校体育工作示范学校。十总中学等11所学校被教育部列为2015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市最多。
3.教学模式日臻成熟。教学管理日趋精细。加强教学巡视工作,出台《加强教学巡视工作意见》,组织教学巡视5次。对教学“六认真”进行全面检查和考核,建立教师退出课堂机制。认真落实“推门听课”制度,引导教师认真对待每一堂课,课堂效率得到提高。举办xx区小学“学的课堂”建设现场展示活动,确定金沙小学、东社学校等5所学校为XX市课改实验学校。调整、充实中小学教学协作区,建立了学前教育教学协作区。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名师之路和校长发展沙龙开展得有声有色。xx高中与南京大学牵手,建立了“创新型人才培养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刘桥中学发挥优秀学生的带头作用,建立互助互学的“合作共生组”;育才中学将教师“悟教”和学生“悟学”相结合,促进了课堂教学质效的提升;金乐小学启动名优教师培养工程,迈出名师培养的新步伐。教学成果再创新高。高考本科上线率57%,比去年增长4.11个百分点(市均2.8);中考生均总分升至全市第四名,2所初中跻身全市前20名。xx中专学生技能大赛,夺得国家级银牌1枚,省级1金8银17铜,获奖面、获奖层次和奖牌数大幅度提升,实现我区职业教育20多年来的新突破;对口高考本科率近40%,创历史新高。2015年,全区教师参加省以上竞赛获奖31项,其中,获省二等奖以上15项,平潮音乐教师钱晓慧荣获全国第七届中小学音乐教师基本功全能比赛和器乐两个一等奖;全区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获省二等奖以上392项;平潮中学学生李正辉获全国数奥竞赛银牌;姜灶小学朱天玺同学被评为“全国优秀少先队员”“江苏省十佳科学小院士”。xx高级中学被评为江苏省首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教育部首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平潮高级中学的“生涯发展辅导课程基地”通过省级评审。师训驱动专业发展。全区举办了“教育名家讲坛”、“特级教师论坛”、名校长讲坛等活动。教育科研“手拉手”活动,分别在22所中小学校安排89节研讨课,开展56场专项研讨,充分发挥了名师的示范、辐射作用;“校长发展沙龙”先后在西亭小学、石港小学和xx高中等3所学校开展学校管理现场诊断活动,提升校长素养和学校管理水平,着力推进教师培训。全区共有15人次参加5项出国培训;17人次参加9项国家级培训;374人次参加52项省级培训;7387人次参加20项市级培训;20081人次参加94项区级培训。
4.教育形象稳步提升。师德建设持续推进。以师德为抓手,全面启动“xx好老师”评选等系列师德师风建设活动,1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人被评为省优秀党务工作者,1人被评为感动南通教育人物,2人喜获XX市园丁奖,12人被评为市师德标兵,67人被评为市优秀教育工作者,101人获得“xx好老师”称号,xx中专德育组和实验小学艺术教育教师团队被评为XX市优秀教师群体。平潮实验初中独臂女教师陈小平的先进事迹被省内外多家媒体所关注。安全管理常抓不懈。严格落实学校安全责任制。修订完善了《xx区学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切实开展安全生产“三项行动”,认真组织学校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学校及周边治安整治,对部分学校整治工作进行督查。严格做好校车审批工作,会同公安、交通部门研究推进校车标准化建设,基本实现专用校车100%的目标。加强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组织学校集中开展非法接送学生社会车辆排查,共排查非法营运车辆33辆。加强教育法治建设,创建XX市依法治校示范校15所、先进学校16所。教育满意度稳步提升。围绕教师是否认真上课、是否从事有偿家教等12个方面,向城区6所中小学校共发放问卷4695份,回收3978份,回收率达85%,很满意占80.61%,较满意占18.2%,不满意占1.19%。
5.依法治教顺应新常态。纪检监察认真履职。转变职能,聚焦主业,认真履行纪检监察、查案执纪职能,共立案11件,对11名学校领导和教职工进行了调查处理。其中,开除党籍1人,党内警告1人,降低岗位等级1人,行政记过3人,行政警告5人。认真办理重要纪检监察信访件,对近20名校长、单位负责人和教师进行诫勉或提醒谈话。财务内审不断强化。2015年,共完成审计项目25个,审计资金总额达6.89亿元,查出有问题资金总额127.12万元,提出的审计建议72条,被采纳49条。我局推荐的审计项目被江苏省教育厅评为“江苏省教育系统内部审计优秀审计项目”。有偿家教从严管理。制定《暑期整治违规家教工作方案》,签订远离违规家教承诺书,公布举报电话,设立举报箱,形成治理违规家教的高压态势。成立明查暗访小组,对城区各居民小区、校外培训机构开展明查暗访活动,对查实的3名在校外培训机构从事有偿补课的教师,经查实后进行了严肃处理,并在全系统进行了通报,另对12名教师进行了提醒或诫勉谈话。
在总结成绩和经验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区教育发展中的一些困难和不足:一是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还没有牢固确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举措和方法还没有确定;教育的核心素养内涵还未完全明晰。二是不少学校的办学目标模糊或滞后,有特色、有文化、高品质的学校还在探索中,校长创新能力,管理能力、人格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师德师风和教师的教育情怀还需着力培育。三是学前教育资源总量偏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尚有短板,校际间师资质量、教育教学质量的差距还比较大,群众择校的愿望还比较强烈;四是教育现代化建设推进乏力,硬件、软件与国家教育信息化标准存在较大差距;五是绩效考核与岗位设置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意识亟待提升、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第四篇:教育事业汇报
关于教育事业发展情况的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我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58所,其中:普通高中1所,职业中专1所,初级中学5所,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小学21所,幼儿园26所。现有在校学生25476人,其中普通高中2602人,职业中专1986人,初中6021人,小学11370人,幼儿园3497人,在职教职工1687人。近年来,我市教育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地正确领导下,在酒泉市教育局的关心支持下,教育系统全体教职员工紧紧围绕整体工作部署,把握中心,突出重点,真抓实干,各类教育和谐发展,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现将全市教育事业发展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近年来的教育工作进展情况
一是致力于统筹发展促均衡,“两基”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我市“两基”工作于1994年通过国家验收,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办学目标。1995年以来,随着疏勒河和“两西”移民工程的实施,我市先后成立了4个移民乡,新增移民人口3万多人,新增文盲3947人,全市“两基”工作面临新的任务和挑战。2009年,我市全面完成了东乡族乡1936名文盲的扫盲工作任务。按照国家、省市 1
“两基”国检的有关要求,2011年以来,我市扎实开展了“两基”迎检工作,市财政一次性补齐了两基缺口资金1094万元,按标准为各级各类学校配齐、配足了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确保了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相关部门齐心协力,齐抓共管,成功扫除文盲1328人,确保了扫盲指标全面达标。结合“两基”国检,拆除危房13916平方米,全面消除了D级危房。在此基础上,教育部门攻坚克难,全力以赴做好“两基”迎检各项准备工作,全面加强档案资料建设,并以“两基”国检为契机,提升了学校“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水平,进一步完善了中小学学籍管理、综合素质评价、教学过程管理等环节,启动了义务教育监测工作,移民乡镇“四率”指标迅速提高,“两基”工作顺利通过了省督查组的评估验收并得到了督查组的高度评价,为全市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是致力于全面育人提质量,教育综合改革取得了新成效。2012年,我市将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提高教育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全面启动了以高效课堂教学改革为中心的教育综合改革。市财政每年专列教师培训经费50万元,用于教师业务培训工作。去年以来,采取“引进来培训、走出去”学习结合的办法,先后邀请北师大课堂教学论博士吴效峰,全国十佳名气校长赵丰平等10多位专家来**讲学,选派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600多人次赴山东昌乐二中、杜郎口中学、河北衡水 2
中学、宁夏一中等课改10余所名校参加实操班学习,两年共培训教师15000多人次,人均培训达8次以上,有效转变了教师的教育理念。在考察学习、实践操作的基础上,重点就昌乐二中“271”教学模式进行研讨,提出了以初中课堂教学转型为突破口,带动中小学全面实施高效课堂的改革思路和措施,通过骨干引领,教学研讨,先行试点,全面跟进等做法,在全市中小学全面推行“271”高效教育综合改革。适时邀请昌乐二中、宁夏一中、康杰中学专家报告团来**,就“271”课堂实际操作、班级小组建设、课堂组织管理、导学案编写、集体备课等关键环节进行现场辅导和系统培训。全市中小学按照市教育局《关于整体植入271高效教育模式的实施意见》,结合学校、教师、学生发展实际,积极探索符合本校实际的改革思路和措施,加强高效课堂配套制度和评价制度建设。积极推广课改成功经验和成果,先后举办了高效教育综合改革研讨会、教育改革成果汇报暨经验交流会,全市小学语文、中学数学、幼儿园优秀教育活动观摩评选和音乐教师基本功大赛等活动。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课堂教学竞赛,有1人或省一等奖,3人获省二等奖,3人获市一等奖,2人获二等奖,充分展示了高效课堂改革的成果和我市教师先进的教育理念、扎实的教学功底。经过两年的努力,我市各学校初步建立起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课堂 3
教学新模式,广大教师改革的信心进一步坚定,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明显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进一步激发,课堂教学效率进一步提升。
三是致力于破解难题创新业,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发展取得了新成绩。抢抓国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政策机遇,编制完成了《**学前教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努力破解城市幼儿入园难、农村幼儿园保教质量不高等问题。加快普及三年学前教育,投资1000余万元,完成了老市区幼儿园、市一幼、市二幼、四个团场等幼儿园维修改造工程,开设了二幼分园,市三幼、民族乡中心幼儿园主体工程现已完工。全面实施了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紧跟高中教育发展前沿,组织**一中高一教师全员参加了国培计划,邀请宁夏、山西课改专家对**一中教师进行了系统培训。围绕高考知识和热门考点,邀请专家分科指导备考方法,把握备考方向。2012年,**一中高考二本以上上线212人,较上年增加53人,上线率26.7%,较上年提高4.3个百分点,其中重点上线42人,实现了翻番目标,**一中共有193人被二本以上院校录取,是2004年建校初录取人数的10倍。学校办学声誉不断提升,2011年中考成绩排名前700名的考生中,绝大多数报考了**一中,生源质量明显改观。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优化中专专业设臵,强化技能培训,联合省内外30多家 4
大中型企业在中专举办了校企合作洽谈签约仪式,现场签约300余人,应届毕业生全部妥善安臵就业。
四是致力于强化保障优民生,学校办学条件有了新改善。按照国家、省市关于中小学教育布局调整和校舍安全工程实施的要求,坚持“分片适度集中”的思路,全面实施中小学校安工程和幼儿园建设工程。2012年,实施了9个新、续、扩建项目,完成投资1.13亿元,**三中、**一中、中专、市二小等建设项目建成投入使用,撤并中小学、幼儿园17所,新增“一乡一校、一乡两校”办学模式7个。**三中挂牌招生,办学规模近3000人,新市区周边乡镇团场初中学生全部集中到**三中就读,小学生全部集中至原乡镇和团场学校就读。整合教育资源,将油城学校230名高中学生整体整合至**一中,初高中分离办学全面完成,将老市区1111名中小学生整合组建了油城学校,242名幼儿整合组建了油城幼儿园,解决了老市区学校布点分散、运转困难等突出问题,提高了办学效益。2011年,实施了**三中后勤服务楼,**小学明德楼,**中心小学教学楼,**一中运动场,市三幼、**乡中心幼儿园新建等29个新、改、扩建和设施设备购臵项目,完成投资8400多万元,目前,**中心小学教学楼、教育信息中心已投入使用,**三中后勤服务楼,**中学餐厅、**小学明德楼、团场学校校舍维修改造、**一中运动场、赤金中学餐厅全面完工投入使用,市三幼可完成主体工 5
程。克服教育项目建设投入大、资金严重不足的巨大压力,两年共向上争取无偿项目资金3900多万元,有力支持了学校项目建设。
五是致力于服务大局建和谐,教师队伍建设有了新气象。出台了《**市中小学教师中长期培训规划》和《**市名师培养工程实施方案》,制定了《教育系统教职工调配工作实施意见》,平稳分流老市区超编教师72人,为**三中选拔调配教职工208人,将原**一中高中部28名教职工整合至**一中,将原**一中和老市区三所小学91名教职工、三所幼儿园34名教职工分别整合至油城学校和油城幼儿园,为中小学配备生活教师96人、安保人员53人,为273名民办教师落实生活补贴28.13万元。成功承办了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教材培训会议,来自七县市的1100名教师参加培训,成为市政搬迁以来教育系统首次承办的全区性大型活动。加大紧缺学科教师引进力度,面向陕师大、西北师大、西南大学等本科院校引进优秀毕业生16人,接收省招教师8人、支教团研究生4人到基层任教。积极争取落实教师待遇,2008年上岗的44名农村特设岗位教师全部按期转正并纳入事业单位编制管理,为高中教师落实了绩效工资。制定了《**市中小学教师读书工程安排意见》,启动了“校园读书工程”,为学校添臵了图书16万册,为学校领导和教师精选 6
确定必读书目,定期组织必读书目考试,掀起了校园读书的新高潮。
六、致力于强化管理提质量,学校常规管理有了新提升。坚持以优化教育管理为重点,不断提高教育内涵发展水平。努力向常规管理要质量,向养成教育要质量,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向教研教改要质量,向教育活动要质量。牢固树立向管理要质量的思想,要求全体教育管理者不断更新管理理念,健全管理措施,强化管理责任,不断加强学校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及四大班子分管教育领导定期对寄宿制学校进行专项督查,有效解决了学校管理中的一些不足、漏洞和薄弱环节。积极开展标准化学校创建活动,全市有3所学校被命名为酒泉市标准化学校。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工作,市委、市政府及政法、公安等部门定期组织召开全市综治维稳工作会议,重点安排部署校园安全保卫工作,明确相关单位、部门的工作任务和职责职责。定期对校园安全工作进行督查,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整改,并为学校配备专职安保人员和安保器械,定期组织各学校开展师生安全防护应急演练,强化了与家长、社区的联系沟通,不断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努力净化育人环境。坚持向教育活动要质量,注重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开发,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活 7
动,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缓解师生的心理压力,有效保证了学校正常秩序,保障了师生的生命安全。
三、当前**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是移民团场教育发展滞后。我市现有四个整建制移民乡,四个农垦团场,建有各级各类学校17所,因移民乡建乡时间晚,受企业办学体制限制团场学校多年来投入严重不足,导致移民农垦团场教育基础设施薄弱,学前教育、成人教育发展滞后,影响了人口整体素质和教育发展水平的提升。二是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任务较重。按照省市全面普及三年学前教育的要求,我市于今年全面启动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仅2011年用于学前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就达到1000余万元,但受硬件设施、师资力量等因素影响,目前农村三年学前教育普及率只有82%,与酒泉市政府下达的95%的目标还有差距,今后仍需我们做大量细致有效的工作。三是布局调整任务尚未全面完成。近年来,尽管我们在教育布局调整和项目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因全市教育基建项目负债较多,受资金等因素制约,新一轮教育布局调整和校舍安全工程后续建设任务依然繁重,困扰着既定目标任务的如期完成。四是教育综合改革的配套体制和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广大教师投身教育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还需进一步调动和发挥,学校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管理等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稳定工作形势不容 8
乐观,今后仍然需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大量细致有效的工作。
三、下一步工作的思路和打算
一是优先发展移民团场教育。积极落实移民团场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优先保障经费投入,优先师资力量配备,加大社会救助力度,缩小城乡办学差距,全面提升“四率”质量。二是加快布局调整和资源整合。按照省市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小安工程建设的要求,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加快校安工程建设力度和推进步伐,切实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提高校舍安全等级标准,为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保证。三是继续加大高效教育改革力度,进一步优化工作方案,建立教育综合改革的配套措施,严格教学管理和课堂管理办法,提升课堂教学实效,努力实现教育高效。四是建立分层管理体系,严格落实分工负责制,突出过程性评价和综合评价,进一步干部作风,树立服务意识,提高服务的质量,切实落实“一线工作法”,进一步调动机关干部和广大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做到各项工作有安排、有落实、有效率、有质量。五是加强教育教学管理,不断完善管理体制,创新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学校班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学校管理水平,提高办学质量,推动全市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第五篇:发展教育事业
发展教育事业 振兴乡域经济
—谷金楼迎接市政府评估督导教育工作情况汇报
(2007年5月22日)
各位领导﹑专家:
你们好!首先我代表乡党委﹑政府热烈欢迎各位领导和专家们莅临我乡检查指导教育工作!谷金楼乡位于县城东北10公里处,辖25个行政村,人口3.66万,耕地4.1万亩。目前,全乡教育系统现有教职工264人,各级各类学校19所(其中:小学6所,教学点12所,初中1所);在校学生2351人(其中:小学在校生1551人,初中在校生800人)。
近年来,我乡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教育事业也得到了持续协调发展,围绕新课改,加强常规教学管理,开展了一系列促进教育教学提高的活动,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发生了变化;同时狠抓了“四项制度”的落实,对校长担课、听评课、研究教学、参与教研情况进行了不定期督查,突出了教学的中心地位,并积极开展了“阳光课堂活动月”,“质量效益年”活动,教育教学质量连创新高。撰写论文获国家级奖11篇,省级23篇,省级课题2项,在全国初中数理化竞赛中,共有6人获国家级奖,11人获省级奖;在全国小学奥林匹克竞赛中,有2名学生获国家级奖,5名学生获省级奖;多次被评为全县教育质量管理先进单位,共获国家、省、市、荣誉称号5项。
一、指标完成情况
(一)教育改革与发展方面
1、义务教育。2004-2006连续三年,6-12周岁适龄儿童入学率均达100%,13-15周岁适龄少年入学率分别为129.41%、160.01%、137.7%,6-15周岁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分别达90.5%、92.9%、95.5%;近三年,小学辍学率分别为2.29%、1.34%、0.46%。
2、成人教育。2004-2006年青壮非文盲率达100%,脱盲巩固率达100%。近三年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人数分别为900人次、1100人次、123人次,分别占青壮年劳动力总人数的3.2%、5.16%、2.22%。
3、民办教育。我乡共有一所小学民办学校,在校生500余人。
(二)教育经费投入与管理方面。
1、财政对教育拨款情况。2004-2006年,全乡经常性收入分别为214万元、119万元、165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44.4%、38.6%;财政对教育拨款分别为323万元、327万元、456.5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1.3%、39.6%。年生均教育事业费,2004年至2006年,初中分别为609.1元、1046.3元、1286元,小学分别为1057.3元、1644.6元、1901.7元。年生均国拨公用经费,2004至2006年,初中分别为17元、28.6元、36.9元,小学分别为17.7元、25.8元、52.1元。年生均教育事业费和生均国拨公用经费,均达到省定标准,并逐年增长。
2、教师工资发放情况。2002年,农村教师工资统一上划县财政发放,全县教师工资发放标准城乡统一,无拖欠教师工资现象。
3、贫困家庭子女就学帮扶专项资金发放情况。根据国家“两免一补”政策,2004年共发放救助金4.38万元,救助贫困生1189人;2005年共发放29.5万元,救助贫困生2248人;2006年共发放19.1万元,救助贫困生1461人;2007年全
乡农村中小学全部免除学杂费,对贫困生的救助工作正在进行。
(三)办学条件方面:
1、教学建筑建设方面。小学、初中、生均建筑面积分别为7.9平方米、6.59
平米。初中配有标准卫生保健室,食堂改造也都达到上级规定的标准。
2、学校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配置方面。全乡中小学在教学仪器、图书、体育、音乐、美术、电教、劳技等器材配备和实验室建设反方面,基本达到了省定标准。
3、危房改造情况。2004-2006年,全乡共投入危房改造资金150余万元,改造建设中小学校舍3千余平方米。
(四)教师队伍建设方面:
全乡小学专任教师164人,学历达标率100%;初中专任教师79人,学历
达标率100%,同时,所有中小学教师全部持有教师资格证,教师资格证合格率
100%。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科学规划。按照《南乐县教育事业2003-2007年发展规
划》,明确了我乡教育事业发展方向、目标和举措;成立了以乡长为组长,分管
教育工作的副乡长为副组长,乡财政、文化、公安、卫生等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
为成员的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向政府与有关部门一把手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并把
目标管理的完成情况作为年终考核、评先、奖惩的重要依据。
(二)加大投入,多办实事。乡党委政府始终把增加教育投入,发展教育作
为义不容辞的责任,成立了教育经费保障领导小组,建立了以财政投入为主体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教育投入全额纳入了财政预算,确保实现“三个增长”。
(三)深化改革,统筹发展。一是深化办学体制改革。认真执行《民办教育
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落实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各项措施。二是深化教学改革。
坚持以素质教育为主题,制定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实施
方案》,把素质教育贯穿于各类教育之中,使学生在科学文化、劳动技能、身体、心理及实践、创新能力等方面全面提升。三是积极推进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1、调整中小学生布局。小学由原来的25所调整为18所,形成了布局合理,规模适
当的均衡发展布局。
2、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在师资分配上,也向农村薄弱学校
倾斜。
3、深化教育结构改革。坚持“三教统筹,协调发展”。
(四)加强安全管理,保障安全措施。几年来,全乡中小学校没有发生一起
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五)依法治教,加强督导。积极推行校务公开公示制度,在干部推荐、职
称评聘、招生、收费等工作中,坚持条件、程序、结果三公开,主动接受群众监
督。严格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杜绝了学校财务违纪现象的发生。为了坚决遏
制中小学乱收费,乡中心校签定责任书,严格执行“三严格、三统一、六不准”的收费管理制度,确保“一费制”收费政策真正落实到实处。同时,加大学校收
费检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三、存在问题和下步打算
在上级政府正确领导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我乡教育事业取得了较大发
展,但与上级的要求和广大群众的愿望还有一定差距,概括起来主要是:
1、尽
管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的需
求;
2、部分学校教学设施相对比较落后;
3、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在适应新形势、掌握新知识和深化教改等方面还需要一步加大力度。
这些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我乡教育事业的发展,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责任,举全乡之力,聚全乡之财,全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进一步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依法保障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多方筹措教育经费,整体改善办学条件。
(二)严格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确保校园安全稳定,杜绝各类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三)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教师培训机制和学校管理人才培养机制,优化教师队伍和教育管理者队伍,提高中小学办学水平。
(四)强化教育督导,促进我乡教育快速协调发展。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