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我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情况的报告
关于我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情况的报告
【字体:大 中 小】 杭州滨江人大 rd.hhtz.gov.cn 2010年11月24日
来源/作者:
区教育局局长 曲杭民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区政府委托,向区人大常委会第32次会议汇报我区近几年来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情况。请予审议。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全区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区学前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基本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其他部门、集体、民办幼儿园为主体,多种体制并存、多元发展的格局。目前,我区共有幼儿园31所(48个园区),小区配套幼儿园13所(19个园区),街道中心幼儿园3所,街道所属幼儿园15所(26个园区);有甲级幼儿园3所,乙级幼儿园18所,丙级幼儿园4所,丁级幼儿园3所。全区在园儿童8558人,较上年增加10.8%,3—5周岁在园儿童7601人,较上年增加13.2%,学前三年儿童入园率为99.9%,全区等级幼儿园在园覆盖率达到85%。园长教师585人,学历合格率为98.8%;园长教师大专及以上学历比例为76.6%;教师资格证持证率为66.7%。
二、所做的工作
(一)理清思路,明确学前教育发展目标
自2007年杭州市召开学前教育工作会议以来,区政府先后多次组织外出考察、深入调研,区教育局就本区学前教育发展现状特别是城乡学前教育和谐发展问题进行全面调研,实事求是地直面区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对照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积极探索研究一条具有滨江特色的学前教育新路子。提出要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灵活运作、规范提升、协调推进”的滨江区学前教育发展新思路,明确2010年争创杭州市学前教育强区的目标任务。并成立了由区长任组长,副区长任副组长,各部门、各街道领导为成员的学前教育领导小组,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09年,区政府召开了“学前教育工作会议暨创建杭州市学前教育强区”动员大会,下发了《滨江区学前教育振兴三年行动计划(2010—2012)》(滨政办[2009]69号),标志着我区学前教育发展从普及、规范阶段进入又好又快发展的新阶段。
(二)完善政策,加快学前教育发展步伐
政策是推进学前教育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区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意见》(杭高新[2006]328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快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区办[2008]34号),为完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加大财政投入、加快幼儿园建设、加强教师队伍,推进区域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保障。随后,区教育局联合财政局出台了《滨江区学前教育经费使用和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滨教【2008】107号)及《滨江区民办、村(社区)幼儿园考核奖励办法(试行)》,对学前教育经费项目、定额标准、使用范围等作了明确规定,并设立了学前教育专项经费。这些政策的出台,有力地保障了我区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三)加大投入,建立学前教育发展保障机制近几年来,区政府共投入1亿多元用于幼儿园的建设和开办,其中7000多万元用于小区配套幼儿园的建设、公办幼儿园的开办装修及设施设备添置;3400余万用于建造、改善中心幼儿园办园条件。09年,通过以奖代拨的形式,对18所改扩建的幼儿园补助97万元,并对5个早教亲子园和16所民办幼儿园年度考核等项目下拨专项奖励经费共计196.5万元,其中民办幼儿园收益率达80.3%。落实了学前教育生均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及专项经费,并有了逐年提升。09年,我区学前教育事业费支出占全区教育事业费的5.33%。逐步建立了以公共财政为支撑的学前教育投入保障机制。
(四)制定规划,促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为促进全区学前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09年,区教育局会同建设局委托杭州市规划设计院,以适度超前的标准,对我区的学前教育的未来发展进行控规设计,初步方案已完成。规划采用以管理单元为平台、各单元内部自我平衡为原则,构建学前教育体系,全区共规划幼儿园62所,其中保留幼儿园21所,在建及待建幼儿园14所,需规划新建幼儿园27所。同时,多次到实地察看,专门召开农村多层住宅配套幼儿园规划调整协调会,对进一步完善农民多层住宅小区幼儿园建设提出调整意见。
(五)加快建设,扩充学前教育发展资源
近几年来,区政府高度重视幼儿园建设。一是抓区属幼儿园建设。对新建商品住宅小区和农转居拆迁安置房小区配套幼儿园做到同步规划、优先建设、提前投入使用,并将幼儿园的建设和开办列入每年的政府实事工程。2007年秋季,首次投入1020多万元开办了钱塘春晓、国信嘉园两所公办幼儿园。随后,相继开办了缤纷、白金海岸两所公办幼儿园,并以分园的形式辐射开办了钱江湾、临江、倾城之恋、滨康、贺田尚城等;二是加强街道中心幼儿园建设。西兴、长河街道分别投入300多万和1300万改造、新建中心幼儿园。今年,浦沿街道启动了浦沿中心幼儿园建设项目,目前已完成招投标工作,近期将开工建设;三是加大村办(社区)幼儿园改扩建工作。近年来,区、街道、社区共投入300余万完成对东冠、新生、杨家墩等18所村、社区幼儿园的改扩建工作,大大改善了农村幼儿园办园条件。
(六)加强培养,促进学前教育队伍提升
为切实解决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问题,今年区政府将我区4所区属公办幼儿园经费形式由财政适当补助调整为财政全额补助,核定公办幼儿教师编制数142名,理顺了幼儿园教职工人事编制关系,先后引进了35名优秀公办幼儿教师。为推进我区学前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区教育局紧紧依托园本培训与园本教研,针对不同层面教师的发展需求,通过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的专题培训,不断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近几年来,我区共有500多位幼儿专职教师完成每人240学分的继续教育工作,分别举办了幼儿园教学园长、教研组长、“0—3”岁婴幼儿早教等专题培训。同时,积极组织业务骨干教师外出考察学习,开拓视野,提升专业素养,更好地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七)规范管理,促进学前教育健康发展
为切实加强对全区幼儿园的管理和指导等工作,成立了区学前教育管理中心,配备了2名专职干部。近几年,区教育局在规范许可制度、办园行为,推进等级幼儿园创建,加强幼儿园招生、收费,以及日常安保、保教常规等管理上,做了大量工作。完成了对28所幼儿园的等级评定工作;妥善解决了广大民众关注、关心的招生这一热点问题;全区幼儿园的保教质量也有了明显提高;特别强化了幼儿园安保工作,召开全区校园安保专题会议,先后多次开展专项检查。全区48所园区(含无证幼儿园)均配备正规保安,安装了监控系统。据统计,共配备保安89名,安装监控探头67个,配置警用器械323件。同时,重点加强了民办幼儿园和无证幼儿园的管理工作。制定出台了《滨江区民办、村(社区)幼儿园考核奖励办法》,对村办、民办幼儿园开展年度考核工作,并对考核合格或优秀的幼儿园给予专项奖励,重点给予扶持,以此推动民办幼儿园的良性发展。在加强对无证幼儿园的监管上,各级各部门采取了定期检查、正面引导、严格控制、堵疏结合等措施有效缩减了区内无证幼儿园办园规模。据统计,经过几年的努力,停办了无证幼儿园12所,依法通过审批6所,另有3所正在积极整改,将进入依法审批阶段,办园数从2006年的32所缩减到了11所。
(八)积极探索,促进学前教育延伸发展
为充分利用区内优质幼儿园的场地、师资等资源,先后在14所幼儿园内挂牌设立早教亲子园, 不断优化婴幼儿健康成长的环境,通过开展定时制的早教亲子指导活动,促进婴幼儿在动作、感知觉、思维、情绪情感、个性、社会交往能力等方面的自然和谐发展。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实践、探索,早教亲子园的工作得到广大家长的认同和欢迎,有效满足了没有“入托”的婴幼儿家庭对早期教育的需求。初步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托幼一体化管理体系。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下一步打算
在上级领导、业务部门的关心与指导下,在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区学前教育工作取得了长足地进展。但学前教育的总体水平不高,与我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对照“杭州市学前教育强区”创建标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无证幼儿园有待整改;二是区域幼儿园配置有待整合;三是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为了尽早完成创建杭州市学前教育强区的目标,我们将紧紧围绕“学前教育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咬住创建目标不松懈
进一步落实创建工作计划,采取有效措施,对创建学前教育强区工作再作一次动员和部署。对各街道和相关部门明确任务指标和要求。同时,对街道及有关部门进行工作指标完成情况考核,包括无证园的整治,布局调整工作、撤并后幼儿分流以及安全、卫生、保教质量等工作均纳入考核内容,确保完成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学前教育强区创建目标。
(二)切实履行好政府职责
加大幼儿园建设力度,继续做好农转居拆迁安置房、新建住宅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移交使用配套幼儿园工作,并落实“交钥匙”工程,大力举办公办幼儿园。以满足当地老百姓对学前教育的需求。同时加快浦沿街道中心幼儿园的建设进度。有计划地对创建省一级、省二级幼儿园进行指导,不断扩大区域优质的学前教育资源。
(三)建立健全经费投入机制
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提高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学前教育经费占全区教育事业费的比例,力争达到8%以上。根据社会事业发展的需要和客观实际,对学前教育经费的投入进行科学的测算,逐年提高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以保障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同时,建立健全学前教育经费分担机制,做到生均公用经费全覆盖,加大对民(村、社区)办幼儿园的经费投入倾斜力度,促进我区学前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四)加强学前教育队伍建设
优质均衡发展学前教育,关键在教师。园长和教师的素质将直接影响幼儿园的保教质量。而目前,滨江区的公办幼儿教师只有35人,队伍相对弱小。随着公办幼儿园不断扩展,园长和教师紧缺状况将进一步突出,实施教师培养工作迫在眉睫。因此,在队伍建设方面我们要做的是:一是抓紧抓好壮大公办教师的骨干力量;二是进一步提高非公办教师工资待遇和依法落实社会保障。三是制定《滨江区幼儿园教师素质提升工程计划》,有计划、分层次地实施幼儿园园长、教师培训,提高幼儿园整体办园水平。
(五)全力整治无证幼儿园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结合区域实际,以“堵疏结合”的方式切实做好无证幼儿园整治工作,努力做到积极、有序、平稳、安全推进。再次明确责任,各街道作为无证幼儿园取缔工作的责任主体,教育局做好相关业务的指导工作;再次细化工作,各街道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细致的人、财、物的分流方案,妥善处理幼儿分流入园、幼儿园安全保卫、举办者、幼师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关系。稳妥、有序地做好无证幼儿园的整治工作。
(六)不断完善政策保障
由于杭州市委、市人大、市政府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市委、市政府已经研究、制定好关于加快推进杭州市学前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一揽子新政。我们将于市级政策出台后,根据区情,积极行动,及时制定出台加快推进我区学前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相关政策。进一步加强教育督导工作,加强对学前教育的专项督导,教育局适时增加专职督学,积极开展教育督导工作。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我们相信,在区委、人大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大力协助下,通过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我区学前教育事业一定会上一个新台阶,为建设创新型和谐社会示范区作出新的贡献。
第二篇:东城区支持学前教育事业发展
《东城区支持学前教育事业发展
专项补助资金管理使用实施细则》政策解读
一、政策制定的背景和意义
为贯彻落实《北京市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东城区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的各项建设目标,根据《北京市市级财政支持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补助资金管理使用实施细则(暂行)》和《东城区支持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专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结合东城区学前教育发展现状,区教委与区财政研究制定了《东城区支持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专项补助资金管理使用实施细则(试行)》,并作为落实《东城区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2018-2020)》重要举措之一,为实现十九大提出的“幼有所育”的教育目标,加快我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
二、政策制定的目标和支持的方向
我区学前补助政策是紧密围绕《东城区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2018-2020)》提出的“新增6000个学位,实现常住户籍适龄幼儿入园率达到85%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以上” 的目标任务,以解决区域内学前教育“入园难”问题为中心,以市区两级补助相互补充为原则制定的,支持学前普惠教育。通过财政补助资金的引导性作用,合理配置区域内学前教育资源,努
— 1 — 力构建多种层次学前教育服务体系。
政策补助重点:一是鼓励各级各类幼儿园扩大办园规模,增加学位供给;二是支持公办性质单位自办园建设,鼓励机关、部门、街道、企事业单位恢复或新开办幼儿园;三是引导和扶持普惠性民办园发展,充实区域内办园力量,均衡教育资源;四是鼓励非教育部门办园招收东城户籍幼儿,缓解区域内幼儿入园压力。
三、政策补助范围和标准
我区学前补助范围惠及区域内所有公益普惠性质的幼儿园,并延伸到新型的办园方式“社区办园点”。(社区办园点请参照市教委等部门印发的《北京市学前教育社区办园点安全管理工作基本要求(试行)》京教学前〔2017〕4号)。具体补助标准:
(一)学前教育生均定额补助,是为了鼓励区域内社会力量办园设立的,补助范围主要是公办性质非教育部门办园(包括街道幼儿园、集体性质幼儿园、部队幼儿园和其他非教育部门公办幼儿园)、注册登记性质为非营利性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和社区办园点,按3至6岁实际在园儿童数补助。纳入财政预算资金保障的幼儿园不再享受生均定额补助。幼儿园收费项目和标准不高于同级公办幼儿园政府指导价。社区办园点收费项目和标准不高于无级类公办幼儿园政府指导价(以下各补助标准均按此收费要求执行)。依据不同办园级类,补助标准为:
市级补助:对示范级和一级幼儿园按照每生每月1000元、二级、三级园按照每生每月700元;
— 2 — 区级补助:在市级补助的基础上对符合条件的幼儿园再增加每生每月500元,同时扩大补助范围,补助范围延伸至社区办园点,社区办园点补助标准每生每月300元。
以一级以上幼儿园为例,市区补助叠加起来,每个幼儿园每生每月可获得1500元补助。
(二)扩大办园规模租金补助和一次性扩学位补助,是为了鼓励和引导区域内所有公益普惠性质幼儿园扩大办园规模设立的。
1.扩大办园租金补助
补助范围主要是区域内所有公益普惠幼儿园(含教育部门办园、非教育部门办园(包括街道幼儿园、集体性质幼儿园、部队幼儿园和其他非教育部门公办幼儿园)、注册登记性质为非营利性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通过租赁场地扩大办园规模给予租金补助。享受租金补助幼儿园包括新租赁场地扩大办园规模的存量幼儿园以及通过租赁场地新举办幼儿园。幼儿园收费项目和标准不高于同级公办幼儿园政府指导价。补助标准为:
市级补助,在上年办园规模(幼儿园办园使用面积和在园儿童数量)基础上,幼儿园通过租赁场地扩大办园规模给予租金补助,对通过租赁场地增加学位增加办园租金的给予最高每天5元/平米的租金补助,实际租金低于补助标准的据实补助;
特殊地区租金高于市级补助标准的,区级专项补助按照财政资金管理相关规定研究处理。
— 3 — 公办性质幼儿园使用其举办单位或主管部门房产办园不纳入补助范围。民办幼儿园租赁教育部门接收的住宅配套教育房产不纳入补助范围。由教育主管部门直接租赁场地用于扩大办园规模的纳入租金补助范围。
2.一次性扩学位补助
补助范围主要是区域内所有公益普惠幼儿园(含教育部门办园、非教育部门办园(包括街道幼儿园、集体性质幼儿园、部队幼儿园和其他非教育部门公办幼儿园)、注册登记性质为非营利性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和社区办园点。补助标准为:
对幼儿园和社区办园点扩大办园规模按每增加一个班给予的一次性补助,市级专项补助标准每生每年1万元,区级专项补助标准每班每年10万元。存量幼儿园和社区办园点享受扩学位补助政策,仅适用当年小班入园儿童数量。
(三)接收本区户籍幼儿定额补助,是为了鼓励非教育部门办园和社区办园点招收东城户籍幼儿设立的,补助范围主要是公办性质非教育部门办园(包括街道幼儿园、集体性质幼儿园、部队幼儿园和其他非教育部门公办幼儿园)、注册登记性质为非营利性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和社区办园点,按接收本区户籍3至6岁在园儿童数补助。
补助标准根据接收本区户籍幼儿比例不同设定,接收本区户籍幼儿比例达到70%以上(含70%),补助标准按照本区户籍幼儿每生每月400元;接收本区户籍幼儿比例达到69%—50%(含 — 4 — 50%),补助标准按照本区户籍幼儿每生每月300元;接收本区户籍幼儿比例达到49%以下,补助标准按照本区户籍幼儿每生每月200元;未接收本区户籍幼儿的不享受此项补助。
四、政策补助使用范围
专项补助资金支持的项目要直接与缓解“入园难”问题,应全部用于幼儿保育教育活动、改善办园条件、教师培训等支出,非教育部门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以及社区办园点可用于编制外人员经费,促进聘用教师待遇与编制内教师同工同酬,不得用于教育部门办园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不得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等基本建设项目以及各类罚款、偿债和捐赠。租金补助应全部用于租赁办园场地租金。
五、政策补助的申报
申请市级专项转移支付补助资金的幼儿园负责每年9月20日前将包含幼儿园和在园儿童基本信息的基础数据录入全国学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将项目预算资金申请报告、申请表(附件1-3)及有关附件资料报送区教委。申请区级专项补助资金的幼儿园和社区办园点负责每年9月20日前将项目预算资金申请报告、申请表(附件4-6)及有关附件资料报送区教委。各预算申报单位要确保申请资金提供数据和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六、政策补助监督与管理
享受政府补助的幼儿园和社区办园点应在门口显著位置、公示栏和招生简章公开幼儿园的等级、收费项目和标准、享受政府
— 5 — 补助政策、补助标准及补助金额。主动接受上级教育、财政部门、各级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的检查与监督。对项目单位弄虚作假、截留、挪用专项经费等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以上是《东城区支持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专项补助资金管理使用实施细则(试行)》的主要内容。
北京市东城区财政局 2018年5月24日
第三篇:区教育事业发展情况汇报范文
一、“十五”期间**区教育事业发展情况
我区现有20所学校,其中城区学校3所,城乡结合部学校5所,地处农村学校12所,共设有245个教学班(其中小学231个,中学14个),在校学生12976人,全区现有教职工763人。目前20所区属小学占地227354平方米(341亩),生均占有17.4平方米,共有校舍面积65420平方米,生均占有5平方米。辖区内另有市属中学9所,其它部门办学校2所,全区共有各类学校31所。
2003年以来,区委、区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思想,全区大力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努力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发展。
(一)加大教育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办公条件
近年来,区政府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积极争取和多方筹措教育经费,千方百计保证教育投入,预算内教育拨款逐年增长,2003、2004、2005年教育经费拨款数分别为2698万元、3100万元、3736万元,从2003与2005年的情况比较看,预算内教育拨款占财政支出比例、预算内教育事业费、生均公用经费均在逐年增长,为全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财力支持。
[找材料 到大-秘-书-网-www.xiexiebang.com-网上服务最好的文秘资料站点]
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对友谊、宁
三、吧浪等12所学校的教学楼进行了改扩建。消除危房面积7795平方米;对三其、马坊、宁一等9所学校的厕所进行了改建,其中新建水厕6座;对三其、朝阳、山川等学校的生活用房、宁四和双苏等校的校园以及友谊、吧浪等校的操场进行了改造;实施小桥大街小学等4所学校煤改气工程,投资66.7万的祁连路小学塑胶跑道现已开工。几年来,共改扩建面积32018平方米,完成基础建设投入3144.8万元,其中中央资金220万元、省资金160万元、市资金321万元、区财政1440万元、社会捐赠款240万元、学校自筹54万元、教师个人集资316万元,区财政投入资金额占总投入资金额的52.34%;二是推进信息化建设,投资50余万元,建成**区教育信息中心,区属20所学校都建成了集卫星地面接收系统和光盘播放系统为一体的远程教育网络,17所学校已安装ADSL宽带,并投入使用,10所学校完成校园网建设,建成了4所学校电子音乐教室。山川、友谊等学校完成了语音室的改造,全区教育信息化呈现出城乡联动、稳步发展、促进教育的良好势态;三是从2004年将预算外收入全额返还教育,弥补学校办公经费不足,为学校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四是提高教师公用经费,从2003年开始,将教师公用经费按教职工人数每人1000元核拨,落实了教师的交通费;五是争取校外活动中心资金120万元;六是千方百计筹措资金,积极偿还教育贷款,2003年以来共还教育欠款和教师集资款300余万元。
(二)“两基”工作得到进一步巩固提高
区政府高度重视“两基”工作,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义务教育法》等法规,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尤其是在“控辍保学”工作中,坚持“防治结合、预防为主、依法控辍、综合治理、实事求是、重在实效”的指导思想,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开展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实现教育目标责任制,区政府与镇、街道办事处、教育局,教育局与各学校分别签订了双向教育事业发展目标《责任书》,制定出台了《**区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在“两基”工作中的职责和要求》、《**区镇(办)“两基”工作细则》、《**区政府关于控制学生辍学的暂行办法》、《**区关于提高和巩固“两基”工作质量的实施方案》等文件。在教育目标责任的实施中,区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督导部门经常深入镇办、学校进行评估和培训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从而保证了目标责任在镇办、学校的实施和落实。
为巩固和提高“两基”达标成果,加强了“两基”档案建设,由区政府牵头,认真组织安排、开展了“两基”(常住、流动)人口文化分户册的建立工作。自2005年7月全区组织300多名教师在各镇办的配合下,深入社区、农村进行入户调查,填写“两基”人口文化分户册。分户册的建立,摸清了底数、为今后“两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决策依据。
坚持依法治教,教育系统结合行业特点,每年利用假期举办校长、党员集中学习活动,通过报告会,专题讲座进行教育行业法律法规的学习,重点学习宪法及与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举办了专业法的学习,注重培养教育工作者的权利义务对等的现代法制观念,不断提高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管理者的法制理论水平,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积极推进校务公开,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一手抓法制宣传教育,一手抓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使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2004年6月19日区司法局组织的法律知识闭卷考试,教育系统参考率达100%,优秀率达80%。在抓好校内法制教育的同时,学校还积极与周边单位进行共建活动,努力改善学校周边环境,把法制教育向社区延伸。尤其是在“控辍保学”工作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加强了《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的宣传学习,提供了群众对接受教育的法律意识和自觉性,认真做学生和家长的思想工作,积极上门动员学生上学,对家长不履行监护人员职责的,由学校出面通知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共同督促其子女入学。二是积极开展贫困生捐助活动,做好贫困生的资助工作,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贫困而辍学。通过机关干部自主、基督教会、香港道教及其他社会各界的资助
硬件条件。2005年我区投资3万元安装了OA办公系统,投资40万元筹建了国家教育信息管理标准化示范区,为20所学校安装了管理软件;投入11万元,建成了**区教育信息中心。我区的远程合作学习研究有二十九个课题被列为省级研究课题,其中五项被确定为省级重点课题,这项课题在我区大面积地开展,不仅得到了省现代远程教育领导小组的称赞,更是对我区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研究尝试的极大推动。目前,教育网不仅成为我区教育信息的门户,更重要的是成为我区教育的功能性平台。通过教育网的开发、运作,抢占教育理论宣传的制高点,为推动我区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进而带动教育的现代化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五)加强学校科学管理
一是学校实行“目标管理”,要求各校不断规范学校管理的流程,健全考核制度,各校对教师个人的工作及各科室的工作均实行了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完善了考核细则;二是强化学校内部管理。各校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坚持人本管理和制度管理的有机结合,能认真分析研究制约学校发展的难点问题,加强学校管理的针对性;三是加强行风建设。针对社会近年来所关注的教育乱收费问题,区教育局严格要求各校实行了收费公示制度,接受上级纪检、审计、物价等部门的监督检查,增强了教育收费的透明度;四是加强民主管理。积极推行校务公开,完善学校教工代表大会制度,学校重大制度均提交学校教工代表大会讨论。
(六)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探索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新机制、途径和方法。区教育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未成年人德、智、体全面发展,加大教育体制改革的力度,既要考核学习成绩,又要考核思想品德养成教育,从根本上扭转学校教育中的重智轻德。同时,建立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学生德育工作的领导;以学校为主阵地,抓好德育工作,健全和完善德育教育工作机制,确定校长为德育工作第一责任人。组织学生开展“做诚信小公民”读书实践活动。开展“民族精神代代传”、“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手拉手”等活动;以家长学校为依托,抓好家教工作,各校组建了家长学校,建立健全家长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并通过设立“家长开放日”等活动、切实办好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开展家庭教育巡回讲座和培训,运用培训、宣传、评优等各种有效手段帮助广大家长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使家长积极参与到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坚持以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中心,结合每年的“公民道德宣传活动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保证言行一致,逐步建立一个诚信、公平、勤劳、健康向上的社会道德氛围,让广大青少年在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中健康成长;建立有时代感的德育课堂和德育实践活动,结合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重大历史人物纪念日、杰出人物、英雄模范事迹等,开展形式新颖、内容鲜活,寓教于乐的活动,加快德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充分利用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抓实学生校外活动。通过参观博物馆、科技馆、西路军纪念馆、军营等活动对学生进行有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陶冶青少年思想情操。与驻军部队共建**区少年军校,已举办了八期,有2000多学员在军营进行了军训和国防教育。积极筹建**区少儿活动中心,为青少年学生提供校外活动场所。
关心未成年人的成长,优化他们的成长环境是各级党政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各部门坚持立足实际、发挥自身优势,各站所长,各负其责,形成了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合力。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共青团区委、教育局联合开展教育活动,区妇联、总工会承担了未成年人维权,加强了家庭教育等方面的重任,司法、法院、公安等有关部门配合学校开展“模拟法庭”、法制副校长、辅导员进学校或动,文化、公安、工商等部门进行网吧专项治理,通过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强化了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净化了他们的成长环境。
二、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发展不平衡,优质教育资源短缺
近年来,我区虽然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但总体上看,教育发展还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一是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在教育教学质量、教学管理和教师整体素质还有一定的差距。二是随着城市容量不断增加,房地产开发,居民小区建设带来的人口增加,城市学校生源压力增大,祁连路小学、小桥大街小学、朝阳小学、光明小学、建北小学和山川学校六所城区学校的生源压力大,最大班额达到73人,教育供求矛盾集中表现在这些地区和学校。
(二)教育投入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区政府千方百计多渠道筹措资金,不断加大投入,对教育的各项投入逐年有新增加,但增幅不大,学校的教学仪器、器材、“九室”及电教设备不足,吴仲、建宁、建青等学校还未改造。
(三)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师资力量不强
缺乏高层次的管理人才,常规管理还在使用简单、粗放的管理模式,学校管理流程尚未达到制度化、规范化;由于村办学校撤并时的部分民办教师按政策转为公办教师,加之市上给我区安置的原西钢十名教师均为
不合格学历教师和教育人事出口不畅等,造成我区师资力量不强,管理人才缺乏等问题,制约了我区教育的发展。
三、完成“十一五”规划的主要对策和措施
(一)建立教育投入新体制,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
一是依法保证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健全财政对教育稳定的投入机制。逐步提高财政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增强农村教育经费投入力度保障教育经费和生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二是进一步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并完善教育多元化投入的有效机制,做好天峻路光明学校的接收、教室配备和招生工作;力争完成原光明小学的改扩建、建青小学的改造、宁大路第二小学综合楼建设等项目;建成**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力争完成1-2所省级标准化学校、3-5所市级标准化学校建设;三是加大对学校图书、实验仪器以及艺术、体育设施的投入,充实办学硬件,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有力的支持;四是进一步改革并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拨付制度。积极探索有利于优先发展教育的财政政策,不断完善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加强对教育经费使用、管理的审计与监督。
(二)建设一支适应我区教育现代化需要的师资队伍
一是努力建设综合素质高的教师队伍,推进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前提的学历升级,通过完善激励机制等方式不断提高骨干教师比重;深入开展以“敬业、爱生、奉献”为核心内容的“师德师风示范校”创建活动,努力建设一个职业道德高尚的教师群体;鼓励和支持教师自主发展,为培养科研型、专家型、创新型教师队伍开启“绿色通道”,采取制定培养计划、完善奖励制度、推广名师经验、授予荣誉称号等方法,促进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
二是实施教师资格制度。严把教师队伍入口关,形成高质量教育人才预备队伍,拓宽吸引优秀人才从教途径,促进教师队伍的优化和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教师管理走上规范化轨道。
三是深化教育系统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确立学校的法人地位,建立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办学模式和具有时代特点的政府宏观管理,学校自主办学的教育管理运行机制。以实行聘用(聘任)制和岗位管理为重点,以合理配置人才资源,优化中小学教职工结构,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为核心,加快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符合中小学特点的人事管理运行机制,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和管理人员队伍;
四是加大教师和校长培训力度。开展教师全员岗位职务培训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培训,强化骨干教师教科研能力培养。健全师资培训的考核评估、奖励制度。继续实行校长持证上岗制度。
五是实施“建名校、创特色、推名师”工程。培养和评选5名名校长、20名名教师、50名学科带头人、100名教学骨干。小学教师大专以上学历占总数的85%。选送10-15名优秀校长、30-40名骨干教师到国内知名院校和先进地区学习深造。
六是建立薄弱边远学校师资优化机制。建立城区学校与边远薄弱学校“一帮一”制、教师到远郊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服务制度,强化农村薄弱学校师资的稳定管理机制,加大城乡教师轮校代教、交流任教的力度,逐步实现教师合理流动的制度化,促使薄弱学校师资不断优化,提高教师资源的使用效益。
(三)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构建现代化教育平台
加快教育现代化特别是信息化建设步伐,完善校园网络,加强教师培训和考核,积极开展教学实践,大力实施信息技术应用和普及工程,促进学校的特色建设和高速发展。
一是重视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建设学习型应用性校园,采取自上而下的培训,更新学校各级领导和全体教师的现代教育观念,采取多种形式的学习和培训形式,从整体上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现代化教育研究应用水平。2010年前45岁以下的各学科教师普遍接受信息技术的中级培训和考核,信息技术专职教师高级培训率达到100%,建设一支能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促进教学改革的教师队伍。
二是继续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建设一个设施良好的应用环境。加强班级现代化设施设备建设,实施“班班通”工程,让每一个教室都成为多功能电化教室;加强校园网站建设,加强学校各科资源建设,通过购置、网络下载与自制相结合的方法不断丰富资料库,积极开发多媒体课件,加快建立教育教学资源库,不断完善教学、科研管理的信息服务功能。
三是实施信息技术应用普及工程,建成**区区域网和《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应用示范区,实现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为全面实施网络行政管理、网络教学、四方(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互动、教学资源共享、教育信息服务做好基础工作;实施强校对弱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远程指导,实现面向全区的优秀课程网上直播和视频点播,使优质教育资源在全区范围内共享,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大力开展应用性研究,培育一批示范学校、学科,探讨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评价体系。
(四)深化教育改革,积极推进教育体制创新
一是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精简高效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转变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的管理手段、职能;落实“以县(区)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加快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进程;健全和完善“校长负责制、全员聘用制、结构工资制”为核心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积极推进学校经费总额包干管理,实行校长任期制。进一步增强竞争激励机制,建立充满活力与生机的教育管理运行体系。
二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健全素质教育目标体系和评估体系,推进以义务教
育课程改革为主线的教学改革实验,积极探索研究性学习,开设研究性课程。
三是加强教育科研工作。加强教研室建设,做好教育科研的规划、指导,引导广大教育工作者结合本职工作开展教育科研工作。坚持理论研究与科学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树立成果意识,认真做好省、市、区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工作,创造一批高质量、高水平教育科研成果。
四是加强教育法制建设。落实各项教育法规,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依法办学、依法治校,充分发挥教育督导机构“督政”、“督学”作用,促进教育法规的落实。
(五)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巩固和提高“两基”成果
一是认真贯彻《义务教育法》,全面落实《**区控制中小学生辍学暂行办法》,学校要积极与镇办配合,摸清本辖区学龄人口底数,及时敦促适龄儿童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对已确认为辍学的学生,学校应及时通知教育行政部门和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并与镇、办做好辍学生的劝学工作,规劝辍学生及时返校学习。
二是加大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要确保《**区贫困学生资助管理办法》的落实,认真执行国家的“两免一补”政策,对家庭经济确有困难的学生实行减、免、缓各种费用,并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帮助贫困学生克服困难,完成义务教育积极鼓励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关心教育事业,面向全社会筹措资金,用于资助贫困学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三是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扫盲工作条例》,按照《**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在“两基”工作中的职责和要求》,学校要为成人教育提供师资、教学场所、教材保障,在各镇、办及农牧、社会发展等有关部门认真组织,利用冬季农闲时间大力开展成人文化技术教育,逐步由单纯扫盲转向文化技术培训,提高全民受教育水平。
第四篇:区教育事业发展情况汇报
一、“十五”期间**区教育事业发展情况
我区现有20所学校,其中城区学校3所,城乡结合部学校5所,地处农村学校12所,共设有245个教学班(其中小学231个,中学14个),在校学生12976人,全区现有教职工763人。目前20所区属小学占地227354平方米(341亩),生均占有17.4平方米,共有校舍面积65420平方米,生均占有5平方米。辖区内另有市属中学9所,其它部门办学校2所,全区共有各类学校31所。2003年以来,区委、区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思想,全区大力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努力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发展。
(一)加大教育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办公条件
近年来,区政府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积极争取和多方筹措教育经费,千方百计保证教育投入,预算内教育拨款逐年增长,2003、2004、2005年教育经费拨款数分别为2698万元、3100万元、3736万元,从2003与2005年的情况比较看,预算内教育拨款占财政支出比例、预算内教育事业费、生均公用经费均在逐年增长,为全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财力支持。
[找材料到大-秘-书-网-www.xiexiebang.com-网上服务最好的文秘资料站点]
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对友谊、宁
三、吧浪等12所学校的教学楼进行了改扩建。消除危房面积7795平方米;对三其、马坊、宁一等9所学校的厕所进行了改建,其中新建水厕6座;对三其、朝阳、山川等学校的生活用房、宁四和双苏等校的校园以及友谊、吧浪等校的操场进行了改造;实施小桥大街小学等4所学校煤改气工程,投资66.7万的祁连路小学塑胶跑道现已开工。几年来,共改扩建面积32018平方米,完成基础建设投入3144.8万元,其中中央资金220万元、省资金160万元、市资金321万元、区财政1440万元、社会捐赠款240万元、学校自筹54万元、教师个人集资316万元,区财政投入资金额占总投入资金额的52.34;二是推进信息化建设,投资50余万元,建成**区教育信息中心,区属20所学校都建成了集卫星地面接收系统和光盘播放系统为一体的远程教育网络,17所学校已安装ADSL宽带,并投入使用,10所学校完成校园网建设,建成了4所学校电子音乐教室。山川、友谊等学校完成了语音室的改造,全区教育信息化呈现出城乡联动、稳步发展、促进教育的良好势态;三是从2004年将预算外收入全额返还教育,弥补学校办公经费不足,为学校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四是提高教师公用经费,从2003年开始,将教师公用经费按教职工人数每人1000元核拨,落实了教师的交通费;五是争取校外活动中心资金120万元;六是千方百计筹措资金,积极偿还教育贷款,2003年以来共还教育欠款和教师集资款300余万元。
(二)“两基”工作得到进一步巩固提高
区政府高度重视“两基”工作,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义务教育法》等法规,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尤其是在“控辍保学”工作中,坚持“防治结合、预防为主、依法控辍、综合治理、实事求是、重在实效”的指导思想,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开展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实现教育目标责任制,区政府与镇、街道办事处、教育局,教育局与各学校分别签订了双向教育事业发展目标《责任书》,制定出台了《**区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在“两基”工作中的职责和要求》、《**区镇(办)“两基”工作细则》、《**区政府关于控制学生辍学的暂行办法》、《**区关于提高和巩固“两基”工作质量的实施方案》等文件。在教育目标责任的实施中,区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督导部门经常深入镇办、学校进行评估和培训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从而保证了目标责任在镇办、学校的实施和落实。
为巩固和提高“两基”达标成果,加强了“两基”档案建设,由区政府牵头,认真组织安排、开展了“两基”(常住、流动)人口文化分户册的建立工作。自2005年7月全区组织300多名教师在各镇办的配合下,深入社区、农村进行入户调查,填写“两基”人口文化分户册。分户册的建立,摸清了底数、为今后“两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决策依据。
坚持依法治教,教育系统结合行业特点,每年利用假期举办校长、党员集中学习活动,通过报告会,专题讲座进行教育行业法律法规的学习,重点学习宪法及与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举办了专业法的学习,注重培养教育工作者的权利义务对等的现代法制观念,不断提高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管理者的法制理论水平,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积极推进校务公开,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一手抓法制宣传教育,一手抓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使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2004年6月19日区司法局组织的法律知识闭卷考试,教育系统参考率达100,优秀率达80。在抓好校内法制教
育的同时,学校还积极与周边单位进行共建活动,努力改善学校周边环境,把法制教育向社区延伸。尤其是在“控辍保学”工作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加强了《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的宣传学习,提供了群众对接受教育的法律意识和自觉性,认真做学生和家长的思想工作,积极上门动员学生上学,对家长不履行监护人员职责的,由学校出面通知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共同督促其子女入学。二是积极开展贫困生捐助活动,做好贫困生的资助工作,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贫困而辍学。通过机关干部自主、基督教会、香港道教及其他社会各界的资助,多方筹集资金资助贫困生。2004年区设立贫困生救助基金,资助贫困生78人,资助金额达12466.49元。自“两免一补”政策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以来,我区贫困生救助范围进一步扩大,力度进一步增强。自2004年秋季至2006年春季,全区23803人次享受免费教科书,8338人次免除杂费、上机费、取暖费,免费金额共计176.49万元。尤其是今年春季开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开始实施,有3761名学生享受免费教科书,6800名学生享受杂费、上机费减免,人数占总学生人数的52,使我区基础教育向实现真正意义的免费义务教育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三是学校实行减、免、缓政策,各校积极开展减、免、缓资助活动,几年来,有300多名贫困生得到不同程度的资助。
近几年,在扫盲工作中,继续坚持“一堵、二扫、三提高”的方针,坚持以堵为主,堵扫结合将扫盲教育和科学技术培训相结合,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扫盲,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区农牧局、社发局、教育局等部门协调配合,采取多种形式,开设多项专业进行成人科技培训活动。社发局把扫盲和农民的生产生活需要、科普推广以及实用技术培训结合起来,积极协调组织有关专家、技术骨干深入农村,以最新的农业科技教育引导农民,农牧局结合冬季温棚生产和春耕生产,结合发展养殖业和特色产业,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镇办和教育督导部门继续依托农民技术学校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学文化与学技术相结合,开展扫盲工作;教育局利用假期开展“小手拉大手”等扫盲活动。培训有固定的教学场所,聘请兼职教师,购买了课本、资料、图片及电教设备等,按计划完成培训任务,增强了广大农民的科技意识,提高了成人的整体素质。既巩固了扫盲成果,又推广了科学文化知识,使农民逐步走上了依靠科学致富的道路,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师资整体水平
教师培训力度进一步加大,各校的师资培训始终坚持立足学校教育教学中心工作,培训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单位自筹一部分、个人负担一部分的办法自筹资金,选派教师参加市教师继续教育中心的在职培训学习,在教师中积极提倡理论培训与教学实践的有效结合,参加市继续教育培训1700多人次;为了及时了解、汲取教育发达地区的先进教育思想,选派了9名校长和257名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小桥大街小学和济南师范附小结为友好学校,并长期接纳小桥大街小学教师到该校培训。实行校长上岗培训制,让正副校长到青海师大进行为期1个月的培训,校长持证上岗率达100。另外,我们还抓好广大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的学历补偿教育,部分学校还出台了旨在激励广大教师自觉参加学历教育的奖励制度,自筹资金奖励学习教育的毕业教师。经统计,目前区属各校45岁以下教师中有80左右已经取得大专、本科学习或正在参加各种形式的学历教育。
针对师德师风问题,切实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入手,在全区教师中开展了以“爱岗爱生、敬业创优”和“牢记誓词、明确宗旨”为主题的师德教育活动。各校普遍开展了“三风”教育活动(校风、教风、学风),坚持双周的政治学习制度、对违反师德规范的教师在年终考核时实行一票否决制,努力使广大教师真正明确“爱岗敬业”的内涵,树立服务意识,增强奉献精神,师德教育落到实处,近几年,我区未发生一起重大师德师风违纪事件,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取得了实效。
教师管理制度进一步深化。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准入制度,面向社会及全区教育系统认定教师资格769人。积极推行“翻进必考”的用人制度,通过竞争择优方式招聘教师,全面推行教师全员聘任制,实行竞争上岗,完善工作考评制度,教育活动得到了充分展现,师资队伍进一步优化。
(四)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
加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积极开展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评价制度,评价方法的改革,大力改革教学模式,建立了校本教研制度、开发了校本课程,形成了课程改革“培训、实验、管理、研究”为一体的良性运行机制。全区根据地域以不同的组合方式划分了三个教研网络片,成立“学科中心活动组”,通过定期组织合作学校的教师互换教学环境,共同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定期邀请合作学校参加本校的各种活动,校际之间比教育看教学、比管理看制度、比学习看效果、比成果看风格,形成了浓郁的教研风气,有效地推动了课改实验。
近年来,我区立足于课题的研究,制定了《**区教科研工作指南》,针对新课程改革综合性和系统性的特点,为确保我区课改的几项实验任务能高质量地完成,为保证实验工作取得有效的研究成果,我们以课题带动的方式推进实验工作。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规划,我们确立了六项实验研究课题的内容,即《关于新课程理念与实践的研究》、《教学方式与学习变革的实践研究》、《三级课程管理、运行和开发的研究》、《学校评价制度改革的研究》、《开发课程资源的研究》、《三维度目标体系整合的研究》,每个课题由教科研员为负责人,由教研员、学科带头人及部分学科骨干教师采用分工负责的方法进行研究。部分课题研究目前已有一定的进展。我区以课程改革为重点,承担了多项市级课改研究课题,同时要求各校根据自身实际选择课题,实验教师再根据学校课题确定个人研究课题,形成了“人人要参与、校校有课题、全区成体系”的科研格局。三年来,全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确立了“高效利用信息技术教育手段,实现我区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目标”的教育发展思路。投入资金932万元用于信息技术建设,购置计算机1018台,建设计算机教师24间,信息技术开课率100,生机比例13:1,多媒体网络教室11间,电子备课室8间,多功能报告厅9间,集卫星地面接收系统和光盘播放系统为一体的远程教育网络覆盖所有区属学校,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深入开展创造了良好的硬件条件。2005年我区投资3万元安装了OA办公系统,投资40万元筹建了国家教育信息管理标准化示范区,为20所学校安装了管理软件;投入11万元,建成了**区教育信息中心。我区的远程合作学习研究有二十九个课题被列为省级研究课题,其中五项被确定为省级重点课题,这项课题在我区大面积地开展,不仅得到了省现代远程教育领导小组的称赞,更是对我区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研究尝试的极大推动。目前,教育网不仅成为我区教育信息的门户,更重要的是成为我区教育的功能性平台。通过教育网的开发、运作,抢占教育理论宣传的制高点,为推动我区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进而带动教育的现代化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五)加强学校科学管理
一是学校实行“目标管理”,要求各校不断规范学校管理的流程,健全考核制度,各校对教师个人的工作及各科室的工作均实行了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完善了考核细则;二是强化学校内部管理。各校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坚持人本管理和制度管理的有机结合,能认真分析研究制约学校发展的难点问题,加强学校管理的针对性;三是加强行风建设。针对社会近年来所关注的教育乱收费问题,区教育局严格要求各校实行了收费公示制度,接受上级纪检、审计、物价等部门的监督检查,增强了教育收费的透明度;四是加强民主管理。积极推行校务公开,完善学校教工代表大会制度,学校重大制度均提交学校教工代表大会讨论。
(六)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探索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新机制、途径和方法。区教育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未成年人德、智、体全面发展,加大教育体制改革的力度,既要考核学习成绩,又要考核思想品德养成教育,从根本上扭转学校教育中的重智轻德。同时,建立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学生德育工作的领导;以学校为主阵地,抓好德育工作,健全和完善德育教育工作机制,确定校长为德育工作第一责任人。组织学生开展“做诚信小公民”读书实践活动。开展“民族精神代代传”、“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手拉手”等活动;以家长学校为依托,抓好家教工作,各校组建了家长学校,建立健全家长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并通过设立“家长开放日”等活动、切实办好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开展家庭教育巡回讲座和培训,运用培训、宣传、评优等各种有效手段帮助广大家长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使家长积极参与到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坚持以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中心,结合每年的“公民道德宣传活动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保证言行一致,逐步建立一个诚信、公平、勤劳、健康向上的社会道德氛围,让广大青少年在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中健康成长;建立有时代感的德育课堂和德育实践活动,结合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重大历史人物纪念日、杰出人物、英雄模范事迹等,开展形式新颖、内容鲜活,寓教于乐的活动,加快德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充分利用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抓实学生校外活动。通过参观博物馆、科技馆、西路军纪念馆、军营等活动对学生进行有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陶冶青少年思想情操。与驻军部队共建**区少年军校,已举办了八期,有2000多学员在军营进行了军训和国防教育。积极筹建**区少儿活动中心,为青少年学生提供校外活动场所。
关心未成年人的成长,优化他们的成长环境是各级党政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各部门坚持立足实际、发挥自身优势,各站所长,各负其责,形成了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合力。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共青团区委、教育局联合开展教育活动,区妇联、总工会承担了未成年人维权,加强了家庭教育等方面的重任,司法、法院、公安等有关部门配合学校开展“模拟法庭”、法制副校长、辅导员进学校或动,文化、公安、工商等部门进行网吧专项治理,通过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强化了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净化了他们的成长环境。
二、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发展不平衡,优质教育资源短缺
近年来,我区虽然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但总体上看,教育发展还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一是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在教育教学质量、教学管理和教师整体素质还有一定的差距。二是随着城市容量不断增加,房地产开发,居民小区建设带来的人口增加,城市学校生源压力增大,祁连路小学、小桥大街小学、朝阳小学、光明小学、建北小学和山川学校六所城区学校的生源压力大,最大班额达到73人,教育供求矛盾集中表现在这些地区和学校。
(二)教育投入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区政府千方百计多渠道筹措资金,不断加大投入,对教育的各项投入逐年有新增加,但增幅不大,学校的教学仪器、器材、“九室”及电教设备不足,吴仲、建宁、建青等学校还未改造。
(三)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师资力量不强
缺乏高层次的管理人才,常规管理还在使用简单、粗放的管理模式,学校管理流程尚未达到制度化、规范化;由于村办学校撤并时的部分民办教师按政策转为公办教师,加之市上给我区安置的原西钢十名教师均为不合格学历教师和教育人事出口不畅等,造成我区师资力量不强,管理人才缺乏等问题,制约了我区教育的发展。
三、完成“十一五”规划的主要对策和措施
(一)建立教育投入新体制,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
一是依法保证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健全财政对教育稳定的投入机制。逐步提高财政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增强农村教育经费投入力度保障教育经费和生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二是进一步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并完善教育多元化投入的有效机制,做好天峻路光明学校的接收、教室配备和招生工作;力争完成原光明小学的改扩建、建青小学的改造、宁大路第二小学综合楼建设等项目;建成**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力争完成1-2所省级标准化学校、3-5所市级标准化学校建设;三是加大对学校图书、实验仪器以及艺术、体育设施的投入,充实办学硬件,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有力的支持;四是进一步改革并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拨付制度。积极探索有利于优先发展教育的财政政策,不断完善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加强对教育经费使用、管理的审计与监督。
(二)建设一支适应我区教育现代化需要的师资队伍
一是努力建设综合素质高的教师队伍,推进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前提的学历升级,通过完善激励机制等方式不断提高骨干教师比重;深入开展以“敬业、爱生、奉献”为核心内容的“师德师风示范校”创建活动,努力建设一个职业道德高尚的教师群体;鼓励和支持教师自主发展,为培养科研型、专家型、创新型教师队伍开启“绿色通道”,采取制定培养计划、完善奖励制度、推广名师经验、授予荣誉称号等方法,促进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
二是实施教师资格制度。严把教师队伍入口关,形成高质量教育人才预备队伍,拓宽吸引优秀人才从教途径,促进教师队伍的优化和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教师管理走上规范化轨道。
三是深化教育系统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确立学校的法人地位,建立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办学模式和具有时代特点的政府宏观管理,学校自主办学的教育管理运行机制。以实行聘用(聘任)制和岗位管理为重点,以合理配置人才资源,优化中小学教职工结构,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为核心,加快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符合中小学特点的人事管理运行机制,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和管理人员队伍;
四是加大教师和校长培训力度。开展教师全员岗位职务培训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培训,强化骨干教师教科研能力培养。健全师资培训的考核评估、奖励制度。继续实行校长持证上岗制度。
五是实施“建名校、创特色、推名师”工程。培养和评选5名名校长、20名名教师、50名学科带头人、100名教学骨干。小学教师大专以上学历占总数的85。选送10-15名优秀校长、30-40名骨干教师到国内知名院校和先进地区学习深造。
六是建立薄弱边远学校师资优化机制。建立城区学校与边远薄弱学校“一帮一”制、教师到远郊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服务制度,强化农村薄弱学校师资的稳定管理机制,加大城乡教师轮校代教、交流任教的力度,逐步实现教师合理流动的制度化,促使薄弱学校师资不断优化,提高教师资源的使用效益。
(三)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构建现代化教育平台
加快教育现代化特别是信息化建设步伐,完善校园网络,加强教师培训和考核,积极开展教学实践,大力实施信息技术应用和普及工程,促进学校的特色建设和高速发展。
一是重视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建设学习型应用性校园,采取自上而下的培训,更新学校各级领导和全体教师的现代教育观念,采取多种形式的学习和培训形式,从整体上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现代化教育研究应用水平。2010年前45岁以下的各学科教师普遍接受信息技术的中级培训和考核,信息技术专职教师高级培训率达到100,建设一支能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促进教学改革的教师队伍。
二是继续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建设一个设施良好的应用环境。加强班级现代化设施设备建设,实施“班班通”工程,让每一个教室都成为多功能电化教室;加强校园网站建设,加强学校各科资源建设,通过购置、网络下载与自制相结合的方法不断丰富资料库,积极开发多媒体课件,加快建立教育教学资源库,不断完善教学、科研管理的信息服务功能。
三是实施信息技术应用普及工程,建成**区区域网和《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应用示范区,实现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为全面实施网络行政管理、网络教学、四方(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互动、教学资源共享、教育信息服务做好基础工作;实施强校对弱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远程指导,实现面向全区的优秀课程网上直播和视频点播,使优质教育资源在全区范围内共享,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大力开展应用性研究,培育一批示范学校、学科,探讨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评价体系。
(四)深化教育改革,积极推进教育体制创新
一是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精简高效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转变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的管理手段、职能;落实“以县(区)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加快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进程;健全和完善“校长负责制、全员聘用制、结构工资制”为核心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积极推进学校经费总额包干管理,实行校长任期制。进一步增强竞争激励机制,建立充满活力与生机的教育管理运行体系。
二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健全素质教育目标体系和评估体系,推进以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为主线的教学改革实验,积极探索研究性学习,开设研究性课程。
三是加强教育科研工作。加强教研室建设,做好教育科研的规划、指导,引导广大教育工作者结合本职工作开展教育科研工作。坚持理论研究与科学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树立成果意识,认真做好省、市、区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工作,创造一批高质量、高水平教育科研成果。
四是加强教育法制建设。落实各项教育法规,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依法办学、依法治校,充分发挥教育督导机构“督政”、“督学”作用,促进教育法规的落实。
(五)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巩固和提高“两基”成果
一是认真贯彻《义务教育法》,全面落实《**区控制中小学生辍学暂行办法》,学校要积极与镇办配合,摸清本辖区学龄人口底数,及时敦促适龄儿童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对已确认为辍学的学生,学校应及时通知教育行政部门和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并与镇、办做好辍学生的劝学工作,规劝辍学生及时返校学习。
二是加大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要确保《**区贫困学生资助管理办法》的落实,认真执行国家的“两免一补”政策,对家庭经济确有困难的学生实行减、免、缓各种费用,并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帮助贫困学生克服困难,完成义务教育积极鼓励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关心教育事业,面向全社会筹措资金,用于资助贫困学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三是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扫盲工作条例》,按照《**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在“两基”工作中的职责和要求》,学校要为成人教育提供师资、教学场所、教材保障,在各镇、办及农牧、社会发展等有关部门认真组织,利用冬季农闲时间大力开展成人文化技术教育,逐步由单纯扫盲转向文化技术培训,提高全民受教育水平。
第五篇:子洲县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子洲县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李文宁 王亚峰
党和政府始终把学前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学前教育有助于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有助于家庭幸福和睦,促进社会健康发展。
一、学前教育基本情况(一)园校设臵和分布。
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前教育园校89所,其中公办幼儿园2所,民办幼儿园2所,附设学前班的九年一贯制学校8所,附设学前班的小学77所。城区现有幼儿园3所,其中公办幼儿园1所,民办幼儿园2所,城区附设学前班的小学4所,乡镇有幼儿园1所,附设学前班的学校16所,附设学前班的农村小学65所。
(二)适龄人口分布及入园情况。
全县3-6周岁人口总计12280名,其中劳动力转移外出学前儿童5526名,境内居住和留守儿童6754名。在年龄分布上,3周岁儿童1672名,未入园;4周岁儿童1683名,已入园403名,入园率24%;5周岁儿童1694名,已入园641名,入园率38%;6周岁学前儿童1705名,已入园1466名,入园率86%。全县在园(班)儿童2510名,设88个保教班,在园教师79名。其中城区在园儿童1330名,开设27个保育班,班均学前生49名。乡镇和农村在园(校)学前儿童1180名,开设61个教学班,班均儿童20名。
(三)幼教条件。
全县学前教育办园(班)条件十分简陋。县幼儿园和县城内2所民办幼儿园设有学前生休息室和学前生餐饮室,其它幼儿园(班)均没有学前生休息和餐饮设施。部分幼儿园(校)有零星的幼儿活动器械,多数附设学前班的学校没有幼儿活动器械。全县幼儿园(班)均没有学前教育功能部室及其保教器材。
(四)师资水平。
全县公办幼儿园园长2名,均为幼师学历,学历达标率100%,均参加岗位培训,岗位合格率100%;民办幼儿园负责人2 名,学历和岗位均不达标。在编专任和聘任教师73名,公办幼儿园(班)在编教师63名,取得幼师学历或相当于幼师学历19名,学历达标率30%;在年龄结构上,51岁以上教师8名,占教师总数的13%;41-50岁的教师35名,占教师总数的56%;31-40岁的教师10名,占教师总数的24%;30岁以下的教师5名,占教师总数的8%。民办幼儿园聘任专任教师10名,其中幼师学历1名,大学专科学历1名,高中学历8名,年龄全部在30岁以下。
二、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也是一个贫困县。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把教育事业摆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特别是“两基”达标以来,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教育事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但由于种种原因,学前教育相比其它各类教育发展缓慢。
(一)管理体制滞后,办园水平不高。
3-6周岁时是孩子智力开发性格形成的黄金时段,因此,学前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一生。目前,全县学前教育没有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县教育局根据国家、省、市有关规定对学前教育进行统一管理。县办1所幼儿园,园长和保教人员由县教育局任用和调配使用,但没有专职保育人员和医务人员。民办幼儿园2所,已通过县教育局审批并注册。乡镇1所幼儿园由乡镇中心学校管理。其它九年制学校和小学附设学前班由学校管理。全县幼儿园(校)还没有省市级示范幼儿园。
(二)经费投入不足,硬件建设落后。
全县有1所县办幼儿园,县财政由于经费困难对学前教育还没有经费预算。学前教育按县物价部门规定的收费标准收费,能够维持正常的收支运转,但办学条件十分简陋。大部分幼儿园不仅校舍不符合规范要求(即幼儿学习、生活分离),而且其中多数幼儿园连最基本的幼儿游乐设施都没有,更谈不上活动场所了。阳光幼儿园距离天然气井十多米,且园舍是临时工棚改造;双语幼儿园是租来的民房,设备很简陋。县职工幼儿园校舍少,且有700多名幼儿,最大班额70人,超过国家标准一倍,还有上百名适龄儿童无法入园。
(三)师资力量薄弱,“小学化”现象严重。目前,幼儿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幼师院校毕业生所占比例太小,相当一部分教师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不少学校学前班基本是每个班只配一名教师,没有分设教养员和保育员,幼儿的保育功能被严重弱化。一些幼儿园和个别附设学前班,为了迎合家长心理,违背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对幼儿的教学也参照小学的做法,注重读、写、拼的学习,个别学前班给幼儿考试排名次,“小学化”现象十分突出,缺乏科学的施教方法,致使幼儿智力得不到良好开发。
(四)办园规模不达标,安全隐患重重。
我县除了一所县职工幼儿园和马蹄沟中心幼儿园外,主要靠社会力量承办,个别下岗职工,社会无业人员为了生计,他们利用私房或租房开办个体幼儿园,因资金不足,办园规模达不到标准,致使安全隐患较多。一是由于幼儿活动室空间小,幼儿多,聚集密度大,如遇特殊情况紧急疏散时易引发安全事故。二是接送幼儿随意性大,无安全制度,在接送幼儿方面没有专门的接送登记册,有的不按时接送,有的随意委托他人接送,有的甚至不接送,路途安全保障差。三是没有专业安全保卫人员,如遇社会闲杂人员强行进入园区,园校方缺乏有效保卫力量予以制止。四是饮食卫生条件差,有些幼儿园根本就没有卫生许可证,没有专门的碗筷消毒柜,碗筷混用,消毒不严,厨师无健康证,防鼠、防蝇等措施不到位,严重影响幼儿健康发育。
(五)城区县办幼儿园发展滞后。
始建于1978年的唯一一所公办的县职工幼儿园,基础设施差,没有洗手设施;锅炉及供暖管道陈旧,需更换维修;门窗破旧,不能正常开启通风;园区狭小,无法满足幼儿活动要求;班额过大,存在不安全隐患。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县职工幼儿园园前的土地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现在的县职工幼儿园校舍少,学生多,本来许多孩子入园就存在着很大的困难,再加上每天都有大小车辆在园区外的空地上随意出入和停放,上学和放学时,车辆就更多了,安全问题就更难保障了。另外,各乡镇党委和政府对幼儿教育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也制约着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建议和意见
(一)加大对学前教育经费的投入,支持学前教育的发展,并新建县第二幼儿园。
一是要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将学前教育纳入公共财政,调整财政支出,财政支出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学前教育的建设与维护、教育活动开支等幼教事业。幼儿园和附设学前班的学校要逐年有计划地从收费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改善学前教育办学条件。二是要支持学前教育的发展,新建县第二幼儿园。加大公办幼儿园建设力度,将其纳入基础教育总体规划,根据实际情况扩大公办幼儿园的数量及规模。为学前教育积极创造条件,在居民聚集的地方或者可利用的闲臵教育资源,新建县第二幼儿园,以缓解当前幼儿入园难的问题。
三是重点解决县职工幼儿园园区狭小的问题。明确县幼儿园园外土地使用权属,筹集资金,改扩建县幼儿园。在县职工幼儿园原有的基础之上,将闲臵在园区外的土地供幼儿园使用,以缓解城区幼儿入园难的问题。
(二)增强防范意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要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形成校方、家长和社会共同参与安全管理的有效预防机制。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幼儿园的监督、检查和管理力度,确保儿童安全。一是在园校门卫的管理上,要配备园校保安人员;上学和放学时,园校方积极与公安部门联系,由公安人员配合园校,保障学生的出入和过马路安全。二是幼儿园进一步完善卫生设施,做好碗筷消毒,防鼠、防蝇、防病等卫生保健工作,要使用符合餐饮业标准要求的灶具、餐具,禁止有毒有害塑料制品进厨房。三是要建立应急预案,各幼儿园要在不断加强安全教育的基础上,进行防火、防震等方面的演练,以进一步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及防范能力。
(三)整顿办园秩序,健全责任制度。要认真贯彻落实幼儿教育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切实加强对各级各类幼儿园的管理,严格收费标准,不断规范办园行为。加大对民办个体幼儿园办园整治力度,对那些管理不规范,安全隐患大,又无证经营的个体幼儿园要坚决予以取缔。同时,要严格办园审批准入制度,不合格者一律不予注册登记。进一步建立健全幼儿安全责任制度,切实把幼儿安全责任落到实处,严防幼儿意外事故的发生。
(四)加强培训,提高幼儿教师素质。
建议县教育局对幼儿师资方面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分批轮岗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学习。发展幼儿教育事业要从培养和提高师资入手,抓紧在职教师的培训工作,同时吸纳从幼师毕业的有专业知识和良好师德素质的学生从事学前教育,克服幼儿教师老龄化问题。教育主管部门要将幼儿教师的培训纳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计划中,要定期对园长(校长)、幼儿教师进行培训(可利用寒暑假);各幼儿园(学校)要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园长的管理水平和幼儿教师的综合素养,尤其是书法、音乐、舞蹈、绘画等技能,从而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
(五)努力培养幼儿良好的思想品德。
幼儿教育实质上是启蒙教育,影响儿童一生的成长和发展,培养幼儿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家庭、校园、社会的共同的责任。一是要努力培育健康文明的家风、校(园)风和社会风气,教师、家长及社会成年人要加强学习,提高修养,以身作则,讲文明语言,做有益之事,为幼儿做表率,树榜样。二是要有针对性的开展一些主题实践活动,以此为载体,让幼儿逐步养成讲文明、懂礼貌、讲卫生、学科学的良好思想品德和生活行为习惯。三是要注重传统教育,让幼儿从小事做起,孝敬父母,尊重师长,友爱同学,成为中华文明、传统美德的继承者。
目前,我县学前教育发展相对比较薄弱,还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学前教育的需求。只有把学前教育同义务教育同等重视,确立学前教育公益性地位,把学前教育真正纳入国民教育系列,才能促进学前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