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薄弱学校改造思路
红沙梁乡人民政府
对薄弱学校的改造计划
薄弱学校建设要在充分自我诊断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进行软硬件建设,尤其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在学校管理、师资建设、学生教育、办学条件、教育环境等方面加强建设力度深度,使学校走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特色之路。基础教育的发展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近几年,虽经各级行政部门几番努力及治理,但群众还是呼声不断,这从一个层面上反映了公众对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的不满,及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而“实施教育公平,构建和谐教育”又是现阶段上上下下各方面构建和谐社会的共识。加快推进薄弱学校的建设,是政府立足基础教育的现状,创建和谐教育的重大举措;是为实现教育公平,满足公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等以人为本的体现;并将从一定程度上解决制约基础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从学校来看:加强薄弱学校建设、提升办学水平,又是对市场经济下学校整体利益的提升及维护和发展教师个人利益的需要,是对弱势群体——学生关注关怀的需要。所以,实现薄弱学校的“脱贫”,是全社会的渴求,是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建和谐社会的必然之路。
生源素质差,学生教不会,管不住。校风不正,教师无成就感,工作消极,人心涣散。从而进一步使教师素质降低,管理难度大,改革步履维艰;社会形象差,声誉差,口碑不好,学生不愿来,家长不愿送。教师的努力在学生面前化为乌有,学校的努力在公众的主观认同、学生生源、教师的人心涣散面前化为乌有。通过多年的积累,“马太效应”的作用,薄弱学校的品牌已然形成并根深蒂固。政府通过让薄弱学校享受特殊政策,均衡师资力量,通过更换校长,以期望薄弱学校能杀出一条血路,化腐朽为神奇,从而实现薄弱“脱贫”,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均衡。
扭转当前薄弱学校的局面,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需要对薄弱学校进行深层次的诊断,找出学校薄弱的根源。公众主观认识上的薄弱校还是薄弱校,公众只看到了学校的硬件建设,并没有看到你在软件建设上的努力。即使你能达到信息上的平衡,公众还是会观望,谁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去做实验品?这是外界的主
观因素。
从学校内部主观因素来说,问题更多。大致分为:一是生源素质与教育理念的偏差,二是管理理念错误因素,三是师资队伍建设不务实,四是人际关系不和谐。
在后进生集中的薄弱学校,教育不遵循、不了解后进生成长的特殊规律,是管理理念与教育理念走上歧途的标志。我们要办什么样的教育?薄弱学校是要解决后进生相对高度集中的教育,要办以德育立校的国民教育,而非精英教育。谈改变薄弱学校的出路,不谈解决薄弱学校的生源素质问题,是不可能找到出路的。追求公众的认可、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升学率;是扩大生源、并提高生源质量。我们如何做的?“拿后进生与优秀生比,不拿后进生的现在与过去比,越比越没有信心;看后进生的缺点多,看后进生的优点少,越看越没有耐心;批评后进生的话多,表扬后进生的话少,越批评越没有爱心;只盼后进生快点进步,不愿后进生出现反复,越盼越没有恒心;只知训斥后进生,不知与后进生交心,越训越没有诚心;对后进生的缺点只知烦心,不作调查研究,越烦越没有匠心”凡此种种。我们不改变这样的教育理念是不可能在薄弱学校建设上有所成效的。
管理机制对人的行为具有导向性作用,从学校内部来看,薄弱学校的根源首先是教师管理机问题,是管理理念不把“以人为本”放到首要位置的问题,是把统治、管理、压制、限制、束缚等放到了学校管理的重要位置的问题。为什么抓表象建设在薄弱学校放在了重要位置?因为它的形象不佳、因为它追求升学率、追求政府与公众的认可与荣誉。这样功利化带来的结果也就可想而知,必然是积极性难以调动,最终使学校整体利益下降。
其次,薄弱学校的生源素质决定了薄弱学校学生管理难度的加大。学生心理品质和道德品质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针对这些个性差异较大的学生,我们不能从因材施教角度出发,而是寄希望于严格统一的学生管理与教师管理去实现大面积后进生的转化,这就造成了我们知识教育与做人教育的分离,当然也就走向了教育的歧途。当我们忙于处理学生这样那样的问题时,有没有想过,到处救火的方式或统一化的管理方式能不能真正的实现大面积的转化,能不能经受住学生出现问题的考验,并扭转社会评价不良的影响。
师资薄弱可以说是薄弱学校共性。要实施科研兴校策略,教师是根本。薄弱
学校需要更新教育理念,占领教育改革前沿,改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式行为,不然与名校的师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而薄弱学校面临的困难比一般学校大的多,如资金问题,使激励竞争机制缺乏必要的支持,积极性难以调动。教师精神上愿望缺乏鼓励,难以实现自我价值,缺乏尊重,最大的苦恼还在于精神上的创伤,能力上的受压抑。得不到发展进修的机会,成绩得不到承认,晋级受挫等。这些会造成教师缺乏进取心,教育科研能力也就无从谈起。在教师待遇上与名校有差距,难留住教学骨干人材。对于师资进修、培训、科研,我们薄弱校的校长会认为资金少,与薄弱校无关,是重点校的事,更是大错特错,错过了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可以说,薄弱学校依然试图期待重新配置教育资源,平衡师资是不现实的,关键是自己培养。渴求优质师资与实际做为的矛盾,教师希望发展实现自我价值与缺乏进取心的矛盾是薄弱学校增强师资力量的主要矛盾。
人际关系不和谐也是薄弱学校遇到的一大问题。由于薄弱学校积累了较多的问题与矛盾,教师之间,领导之间,教师与领导之间人际关系不和谐,致使学校工作又受到人为的影响。有教师受到打击也有领导工作受到人为抵触,学校工作陷于处理人与人的矛盾,解决思想问题,势必影响教育教学的开展,影响到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致使学校改革、学校管理阻力重重。另一角度看,由于学校管理软弱,往往是校长独断专行,不公平不公正现象势必出现,而这一现象的出现又势必会引起新的矛盾。当然,这些矛盾可能没有激化,只是隐而不发,但隐而不发不见得就不出现阻力,由此出现的阻力要克服反而困难更多,因为你不知道阻力来至何方。究其根源,有领导作风问题,有教师素质问题,有情感交流问题,有用人不当问题,有工作方法问题。由此,人际关系不和谐成了束缚学校的情感因素。中国是人情社会,西方式的管理对中国并不适用,由人际关系而引发问题在薄弱学校也并不奇怪,甚至“天高皇帝远”而表现得更为严重。
客观因素,总的来看大致有:一是地域地理位置的影响。受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强校”辐射半径逐渐扩大,生源来源渠道差,生源素质较低。二是由于前几年的学校分级制,及集中力量办优质教育资源所形成的品牌:“重点校”与“非重点校”。这是政府为满足当时公众对优质教育需求所无可奈何之所为,而现在需求增大,政府对教育建设力度不适应发展的需要,反应滞后。三是资金投入少,学校硬件设施不能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五、基于以上诊断,薄弱学校要“脱贫”,就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一]是要有不等不靠、自奋自强的精神,利用市场的力量来解决薄弱学校的问题!要主动抓住人民群众对教育需求不断提高的机遇,办满足群众渴求的教育,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给予什么,市场在任何领域下都有决定性的作用,薄弱校在某些方面不能与重点校、示范校相比,但我们可以建自己的特色,用优质特色教育来赢取消费者的认可。
[二]是高起点硬件及辅助建设。明智的选择就是,加强软件建 设的同时重视硬件建设。要加强硬件建设,改变学校落后的办学设备设施,必须积极争取政府与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加大投入,形成良好的办校氛围。薄弱学校抓硬件建设,一是要充分利用原有教学设备;二是新投入的教学设备要坚持高起点。一般情况下,应尽可能选择先进的新设备,特别是现代教育技术设备。
[三]是要联合多方面的力量、建设良好的教育环境。要取得外部支持,争取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扶持力度,在硬件设施,师资力量与建设,学生来源,升学等方面给予关照,建立网站,提高学校无形资产实力。努力树立育人形象,如通过家长开放日、通过短信、电话与家长建立教育反馈平台,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管理,让家长感到自己及孩子得到了学校的重视。建设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长看到学校的优点与长处。如通过建立学校短信息发布平台,让家长及公众及时了解信息,达到信息上平衡,使之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四]是做好师资队伍建设工作
要与教育主管部门协调好关系,努力争取充实师资,将教学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经验丰富,富有责任心的教师调配给自己,这也是联合多方力量的要求。要占领教育改革前沿,转变教育观念,适应现代化教育的要求。“培训是最大的福利”,要为教师进修、培训提供生活、工作的便利,在物力财力精神上给予保障与鼓励。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的形式,使教师增长见识,开阔视野,为教师的成长提供各种条件与便利。鼓励教师在教育教学上的科研,使教师的进修、学习、科研等充实自己的理念深入人心。
[五]是做好教育理念的转变建设。
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薄弱学校的后进生相对比较集中,要研究学生,尊重学生,热爱学生,把转化后进生放到比培养优秀生更加重要的位
置,使学生受到尊重与人性化的关怀,并把这种理念落实到教育教学中去,就能从一定程度上解决学风、校风的问题。要薄弱学校改变现状,就要我们先从育人角度出发多做工作,把做人教育放在首位,强调学生的做人、明理、自立,改变学生的人生状态。要从学校的方方面面:课堂、教师、备课、环境等等转向育人理念。
[六]是管理理念的转变与团队建设。
调动人的积极性最大的力量是精神不是物质,要充分利用人善的力量与人性的弱点与人性的优点。薄弱学校的建设要充分依靠教师,学校不是一个人的学校,它是教师的学校,是学生的学校,是人民大众的学校,学校管理脱离群众它一定是失败的管理,所以做起来就需要尊重教师,把教师当成学校的主人来看待。要充分集中全体教师的智慧,进行科学决策,实行民主管理。管理是教师的自己管理,教师是管理的主人又是被管理者、监督者,具有权利、义务、监督三位一体的复合性。
构建和谐管理局面。要“以待遇留人、情感留人、事业留人”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让教师有成就感,让薄弱校的待遇不薄。关心教师的物质生活,为教师解决实际问题,以此来发挥人性的优点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薄弱学校普遍存在人心涣散,人心难以凝聚问题,这是改薄建设最大的阻力,必须认真去对待。要建立激励竞争机制和符合校情的规划,洞察校情师情生情公众政府等各方面,认真听取教职工建议并力求调动教职工积极性,赢取他们的理解与支持。事实证明,民主管理,教代会,校务公开,民主评议等是发挥教职工建校热情,凝聚人心的制度保障。人要尽其才,充分发挥每一位教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用人方面,不能只用猪八戒,图其听从领导,顺应领导。更应重用孙悟空,让一些有远见卓识的进入学校建设中来。要关心教师的物质与精神生活,创造条件,激励教师教学教研,为教师提供追求成就显露才华的机会与舞台。学校要坚持维护和发展学校利益的同时维护和发展教师的利益,在维护教师利益的同时也要维护学校的发展和利益。两者只能统一,不能分离。改革要注意讲究方法和策略,要有意识地扩大教师对学校管理工作的参与面,把教师参与学校管理渗变成教师自我管理的意识。教师的发展以人为本,是学校与教师的和谐发展,不是管理与被管理者的关系,不能把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师的发展对立起来。
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是要建立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团队。团队的合力是团队有共同的追求、共同的目标,要达到这些,团队成员之间的联系纽带更重要的是情感。利用和谐的人际关系来建设一支积极向上的团队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必由之路。
六、对待薄弱的态度
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学校存在的问题,它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只有有勇气承认并深刻认识到学校薄弱的根源,才能找出差距,对症下药,不然,改薄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对待改薄工作的态度,不同的思想路线会有不同的决策,这需要我们思考如何对待教育的问题。放到什么样的高度来对待问题,以及有没有改革的勇气的问题,是关系到是否断送学校发展的机遇问题。选择改革的道路和方法必须要顺应教育事业发展的潮流,必须符合教育工作规律的要求,同时也要注意要本着先易后难的进行,要以管理建设为主,积极创造改革条件内外环境,当具备大面积改革时,才能全面推进。要选准突破口,由点及面,由浅入深,由小到大的进行,逐步推进。
第二篇:薄弱学校改造文本资料
贵州省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科改造计划项目
凤冈县第一小学规划
【2014——2018】
一、现状分析.凤冈县第一小学原名凤冈县龙泉一小,位于迎新大道和解放路的交汇处,与凤冈历史文物古迹文峰塔遥相呼应。始建于1915年,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学校占地面积约8392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925平方米。现有20个教学班,在校生1200余人。学校现有教职工61人(含在编支教教师1人)。图书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少先队活动室、档案室、舞蹈室各1间。图书15000册,计算机50台。
存在的问题:办学设施设备陈旧、落后、现有教学楼不能满足教学需要,生均面积7平方米,达不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有关指标;师资不足,教师男女比例严重失衡,老年教师偏多;教学设施设备不能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音乐、美术、科学等学科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还需补充和培养。
二、规划目标及主要任务
(一)规划目标:
根据黔教基发[2014]10号文件《关于编制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项目规划(2014-2018年)的预通知》要求,时下正是县城老城区域规划改造,车站、白塔小区、建材城、彰教园区、326国道环城路建设等,人口不断增加,辐射范围扩大,面对发展机遇,县委县政府和教育局将我校纳入薄弱学校改造的重点项目,按照五年发展规划,到2018年扩建成为3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人数1620余人,寄宿学生1000人的寄宿制学校。我校将按照“十有”和“六化四园”的要求建设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学校进一步扩大办学规模,优化育人环境,完善学校硬件设施,教学仪器设备达到国家规定生均标准,学校建设达到标准化,学校管理达到规范化、精细化。(二)规划任务
根据《贵州省县域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评估指标体系》提出如下申请支持项目:到2018年凤冈县第一小学扩建成36个教学班,预计学生人数1620余人,平均每班45人以内,寄宿生1000人,寄宿率达62%,专任教师81人,规划教职工100余人,1、征地:我校因多种因素需进行整体搬迁,需征地32400平方米,生均20平方米,2、校舍建筑:
设置普通教室36间,微机室2间,办公室15间,音乐教室1间,会议室2间,阶梯教室1间,科学实验室4间,厕所2间,图书室1间,阅览室2间,美术室2间,舞蹈室1间,文印档案室2间,体育器材室1间、后勤保管室1间等,新建教学楼及教学辅助用房总计19250平方米;学生宿舍,学生食堂,学生厕所,锅炉房,学生浴室,卫生室等生活服务用房6630平方米,3、设备设施和场地:
图书17400册预计18万元,计算机80台(含办公电脑30台)计28万元,班班通36间教室共计90万元,教学仪器8万元,音、体、美器材18万元,新建200米塑胶运动场共计150万元。
三、资金和进度安排
县级财政逐年投入,中央、省、市财政奖补。
四、保障措施
成立学校规划领导小组: 组 长:王德明(学校校长)
副组长:王丽书(学校教学副校长)吴华(学校德育副校长)成 员:陈政(学校教导处主任)
毛廷兰(学校工会主席)刘开秀(学校财务人员)邱 芬(学校少先队辅导员)任达顺(学校后勤主任)
职责: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学校行政办公室,负责组织学校规划及协同上级部门完善相关工作。
五、项目方案
由县教育局审核组织实施。
凤冈县第一小学 2014年1月24日
第三篇:薄弱学校改造实施方案
复兴镇第二小学薄弱学校改造方案
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是党中央、国务院聚焦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发展、保障教育公平而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本届政府的重要标志性工程之一,关乎亿万贫困地区学生未来,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为进一步巩固我校“两基”成果,提高义务教育办学水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我校的均衡发展,区教育局根据我校的实际,给我校一个90.03万(10.03万其他新建项目于2014年完成)的新建项目,于2016年6月将开始建设,20万的现代化信息装配项目。根据本次改薄会议精神,我校特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情况
我校是一所两规制学校,共有12个教学班,学生402人,专任教师38人。学校教学设备、仪器、图书严重短缺,不能满足正常教学需要。严重制约了学校的发展。
二、具体目标
以服务教育教学为宗旨,按照“统一标准、均衡配置”的原则,将在我校的现有危房基础上新建一栋300平米两层的教学楼,这幢楼将在2016年6月开工,2016年9月完成并交付使用,这栋楼将新配置两间多功能教室,一间实验室,一间音乐室,一间美术室。这栋楼也将在2018年前将学校急需的信息化装配配置到位并能正常使用。
三、学校改薄措施
1.强化校长及班子成员的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竞争意识,真正用自身人格魅力、专业素养和教育理念引领学校和师生健康发展。我校领导班子成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尽其责,齐心协力,团结协作,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2.全面落实公开公示。公开是最好的防腐剂。我校将坚持“阳光操作”,项目开始后,项目预算安排、工程建设进度、集中采购等所有关键环节,要全方位、无死角的向社会公开,方便教师、家长和社会监督,让这项工作经得起考验。
3.加强项目管理。项目建设和设备采购要坚持质量第一,牢牢把住质量关,要干就干好,做到干一件成一件。要督促施工单位认真做好施工安全工作,特别重视校舍建设时学校师生的安全,制定详细的教学区与施工区隔离等安全施工方案,确保师生绝对安全。要细化招投标活动廉政风险防控措施,不得搞“暗箱操作”、“私下交易”,所有招投标工作都要公开公正地进行,保证有资质的单位公平参与。要严格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加强对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仪器设备采购的指导和监管,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坚决杜绝“豆腐渣工程”和伪劣产品,确保政府的每一分钱用到实处,确保项目建设、设备采购和资金使用情况可检查、可监控和可考核。
相信在上级政府和领导的大力关怀和支持下,我校的改薄工作会有计划,有措施地逐步落实。有相信在上级政府和领导的大力关怀和支持下,我校到2018年会有大变化,新面貌,也相信到那时我校的教学质量会上一个新台阶。
复兴镇第二小学 2015年1月20日
复兴二小改薄领导小组
组
长:
华寿红
副组长:
陆
勇成 员: 马
宁赵
悦
第四篇:薄弱学校改造工作总结
马埠镇2013年
薄弱学校改造工作总结
加强中小学薄弱学校建设,是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迫切需要。近年来,镇政府坚持实施“科教兴镇”的战略和教育优先发展的目标,加快了教育发展的势头,推进了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近年来,我镇由于地理环境和县域内教育发展水平的差异,许多学生家长为了让孩子拥有更好的学习成长环境,纷纷把孩子转到交通方便、教学条件更好的县城学校就读,致使我镇出现生源大量流失的现象。如何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已成为我镇教育发展中的一个不容回避、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为了加快对薄弱学校的建设和改造,在本年一共争取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专项资金60万元,其中:中央45万元、县级15万元,改造项目为:1.上盖小学教师宿舍防漏,修缮围墙。2.芦溪小学新建教学楼围墙及场地硬化。3曾安小学新建篮球场.4中心小学教师宿舍防漏。
同时我们还按照标准化的要求,全面加强中小学教育设备、图书仪器、信息资料、体育器材的购置,同时结合校舍粉刷、学校文化建设等方面,确保资金到位、管理到位、设施到位。经过薄弱学校的改造工程,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们告别了原来光线极差、不能遮风挡雨的老教室;告别了一下课就去打水、生火、做饭,直到上课也吃不到一顿饭的生活;告别了夏天一身泥冬天一身灰的操场;崭新的教学楼、综合楼、学生宿舍楼、学生食堂以及学生操场,让学生们有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活动环境,学生入学更为积极,学生的校园生活更为丰富多彩,更加巩固了学生的入学率。
马埠镇人民政府 2013年12月12日
第五篇:薄弱学校改造工作总结
木里县二00七年
薄弱学校改造工作总结
加强中小学薄弱学校建设,是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迫切需要。近年来,县政府坚持实施“科教兴县”的战略和教育优先发展的目标,加快了教育发展的势头,推进了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但是,但是由于我县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因此,导致我县薄弱学校相应增加。
近年来,我县县由于地理环境和县域内教育发展水平的差异,许多学生家长为了让孩子拥有更好的学习成长环境,纷纷把孩子转到交通方便、教学条件更好的学校就读,致使该县出现了部分教学条件较好的学校特别是县城内学校学生爆满、班额过大而一些边远学校生源奇缺的尴尬现象。如何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已成为该县教育发展中的一个不容回避、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该县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把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为了加快对薄弱学校的建设和改造,在本年一共下达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专项资金1300万元,其中:中央700万元、省级600万元,项目学校分别为:木里中学100万元,下麦地小学99万元,九年一贯制中学部114万元,列瓦小学98万元,芽租小学90万元,项脚小学99万元,西秋小
学100万元,后所小学100万元,克尔小学50万元,桃坝小学100万元,瓦厂中学150万元,固增小学50万元,东孜小学21万元,白碉小学100万元,民族学校29万元。
利用2007年“普九提高片”验收这一契机,加大对村小和城镇薄弱学校的投资力度。按照标准化的要求,全面加强中小学教育设备、图书仪器、信息资料、体育器材的购置,同时结合校舍粉刷、学校文化建设等方面,确保资金到位、管理到位、设施到位。
经过薄弱学校的改造工程,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们告别了原来光线极差、不能遮风挡雨的老教室;告别了一下课就去打水、生火、做饭,直到上课也吃不到一顿饭的生活;告别了夏天一身泥冬天一身灰的操场;崭新的教学楼、综合楼、学生宿舍楼、学生食堂以及学生操场,让学生们有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活动环境,学生入学更为积极,学生的校园生活更为丰富多彩,更加巩固了学生的入学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