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历史论文中学历史教学论文(定稿)
浅谈中学历史教育
历史是过去和现实在永无休止地对话,是过去和现在有某种深刻联系的一门学科。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需要“以史为鉴”、“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使“前车之覆”成为“后车之鉴”。借鉴历史的经验,可以提高人们了解过去、把握现在和科学地预见未来的能力。本文从功能、任务及价值方面探讨中学历史教育。
一、历史学科在中学素质教育中的功能
首先,中学历史教学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在人类社会的科学文化发展过程存在着继承性,因为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在批判继承中发展过来的。毛泽东曾说: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给以批判的总结。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中学历史教学正是本着这样的精神教育我们的学生。南宋末年的爱国将领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宁死不屈的高尚气节,近代太平天国名将陈玉成“大丈夫死则死矣,何饶舌也”的革命精神,值得后世继承发扬。历史教育就是通过学习这些中华儿女的优秀品格来提高学生的思想和情操,使学生得到系统的、生动的、有血有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
其次,学习历史可以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历史思维。学生从组织史料入手,设想当时的历史情景和事件发生的时代,分析当事人的利益、价值和观点以及他们所作的选择,试着分析、找出对那些问题的不同处理所产生的结果和影响,找出那些问题产生影响的历史条件和对当代的影响,从而不断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想象思维。
二、中学历史教育教学的任务
要想弄清中学历史教育教学的任务,我们必须首先弄清中学历史教学是属于历史研究的范围还是历史运用的范围。历史研究是历史学家穷究历史发展变化,尽可能地还原历史的本来面貌的过程。“历史学是历史学家在对人类以往的历史进行系统化整理的基础上,对历史的本质、历史的意义所作出的一种理论解释和精神体验。„„历史学使我们不是简单地只生活在我们自己的时代、自己的国度里,而是生活在一个更为广阔更为漫长的‘历史学时空’里,从而得以同过去以往时代、同所有地域的人进行交流对话,汲取全人类的智慧与经验,把自己短暂局促的个体生命融入到世界历史的无限进程中去,获得对自我的超越和升华。”可见,历史学家们的工作是繁杂的、细致的、目的明确的。对中学生而言,学习历史只是为了运用历史。这种历史的运用包含为其他学科的研究提供规律;对学生及整个社会进行宣传教育,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信息,包括背景、经验等。中学生是要通过历史课的学习,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为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积累经验,为将来认识和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积累足够的历史知识和历史经验,而不是要求他们在中学阶段的学习中就去寻找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
三、对中学历史教育价值的思考
教育的本质是实现人的社会化,使人在适应社会需求的同时发展自己。人在社会活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大都是综合性的,单靠某一学科的专业知识难以解决。近年来教育和课程的综合化趋势正是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反映。历史与许多边缘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主要体现在历史再现了这些学科的发展轨迹。在教学实践中挖掘这种联系,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培养综合型人才具有重要价值。如学习历史必须具备相关的哲学、政治、经济和法律知识;现实的政治都有历史渊源,学习历史不忘关注现实,能很自然地与政治时事联系起来。我们说历史教育的意义不仅关乎社会的稳定和进步,那是因为历史教育最重要的意义还在于它有助于社会的可持续稳定和进步。史学所研究的虽然是过去的人类生活,但时间是永恒连续、前后相继的,过去、现在、未来都统一于时间的向度上,因而史学思维模式在认识现实社会生活中几乎被完整地加以运用。史学思维模式是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所以离开了历史教育,就等于离开了一个很重要的“基础”,没有了基础,一切都是空中楼阁,就难以谈及社会的稳定和进步的可持续性。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世界要和平,人类要和睦,需要各个民族相互了解并相互尊重各自的历史文化传统。中国历史学具有远比儒家学说丰富得多的内涵,它能教会人们以更理智的态度处理相互之间的关系,所以我们必须重视社会成员历史意识的培养。可以设想,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今天不被看重的历史学科,其价值将会日益得以显示,其独特的学科魅力将会吸引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来关注它、研究它。
第二篇:中学历史教学论文
谈谈初中历史教学创新
徐闻二中莫春红
教学创新是现代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和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的客观要求。为了适应历史教学新形势的需要,必须遵照新课标下的历史教学要求,创新历史教学原则、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等等。
一、历史教学原则要创新
历史教学原别的内容具有多层次、多方位联系性的特征,它包括: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同一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横向联系;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之间的联系;历史演变与现实生活、时事之间的联系,等等。这些联系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能更好地认识井分析历史。为适应现代化教育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现代化的思维方式,实现多层次、多方位的历史教学。历史教学原则就必须创新,要采用多维教学法,即多角度、多系统地启迪学生思维。并以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的能力为原则,使初中历史教学承负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任务。
二、历史教学理念要创新
理念是行为的灵魂,是创新的先导,教学理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帅的作用。目前初中历史教学尚未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应试教育没有真正转化为素质教育。然而,新的课程标准的人文性强调历史教学要致力于学生历史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我们应尽快转变教学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及情感体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树立既教书又育人的教学新理念。传统的教学理念过分强调教师“教”的作用,而忽视了学生“学”的手段,这已不能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的要求。初中历史教师要尽快树立并适应新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师中心”的教学理念,树立起“学生中心”的新理念。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上课习惯于“一言堂”。要求学生对知识点死记硬背,这抑制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养成。因此,教师应该树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理念。
三、历史教学手段要创新
教学手段创新是整个历史教学创新的重点。历史教学手段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代和技术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现在的初中历史教材和课程内容都发生了变化,相应地,要求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手段上也必须发挥创新精神。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关键在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新的知识。学生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训练。因为,学生对历史的正确认识,需要发散性及创造性的思维,特别是对历史上因果关系的思考,这是对人的思维水平的考验。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也是训练和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因此,初中历史教师所采用的历史教学手段必须能激发、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此外,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它不仅需要教师、学生来完成,更要借助网络技术与其它媒体才能提高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讲课前要充分准备。不仅是通过语言,还要发掘校本的资源,尽可能地调动学生自己动手,通过网络信息搜集和查找资料等多种渠道获取信息,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对历史资源的进一步探究和开发的能力。以达到历史教学创新的目标。
四、师生关系要创新
传统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管理;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被动地服从。这种师生关系压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师生关系紧张,有时学生会对教师产生抵触情绪,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教师要和学生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首先。新型师生关系中,教师与学生是朋友,教师和学生之间要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师生关系。”其次,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尊重学生,树立平等和民主意识,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协作。最后,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应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核心,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发展。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表独立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总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改善师生关系。建立良好、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这样才能满足初中历史教学新形势的要求。
五、培养创新型教师队伍
教学创新必须依赖创造型的教师。在教学创新中,教师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要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就必须拥有一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虽然目前在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广大的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创新方面做出了很多的努力,但还有一些初中历史教师满足不了新时期教学创新的要求,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还有待提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敢于打破常规的教学,组织开放式的教学,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新时期,初中历史教师若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就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知识。提高个人道德修养,加强师德建设,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总之,初中历史教学创新势在必行。进行创新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所以,一方面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加强各方面的修养;另一方面,相关部门要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努力营造有利于历史教师创新性劳动的环境,并给教师提供必要的进修机会,从而不断提高历史教师的教学水平
第三篇:金桥中学历史教学论文(推荐)
金桥中学历史教学论文
新课程标准下九年级历史教学的思考
张慧堂2011年6月
新课程标准下九年级历史教学的思考
【摘要】:在新旧教学理念激烈碰撞的今天,九年级历史教师如何摆脱原有教学模式,在新授和复习过程中贯彻新课标的要求,而不是教条的应用新课标,需要在备课、课堂教学以及日常的教育学生过程中抓住新课标的精髓,突出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发挥新的评价机制的作用,认真、及时的反馈信息,这样才能圆满完成新形势下的教学任务。
【关键词】:课程标准 学生实际 学习能力 赏识教育 反馈信息
作为九年级历史教师,在完成世界历史的新授课的基础上,还要进行全面复习,担负着成才与成人并重的教学工作;面临着升学的压力,恰逢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九年级教学任务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有人认为,教师的工作就是备课、上课,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在不同理念指导下,过程看似一样,但课堂上已经有了本质的不同,结果就更是南辕北辙了。新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摆脱驾轻就熟的工作模式,创造性的开展教学工作,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中心,组织好课堂教学
“授之鱼不如授之渔”体现的就是新课标强调的要让学生学会学习,这是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努力的方向。因此,课堂上的主角不再是滔滔不绝的教师,而是苦练渔技的学生。首先,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必须按照新课标的要求组织教学,尽可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知识,因此,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学是每一位教师现在必须牢记的原则。学生的学法也要好好设计,要在怎样让学生在课堂学会上精心安排;课堂上操作也要按照计划进行,同时灵活性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对于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情况,要有所准备,坦然面对,同时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意见,激励、表扬那些虽有缺陷但立意新颖的观点,并且巧妙引导,在关心爱护的前提下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其次,必须明确,新课程重视学习行为,学习方法的变革,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但是新课标并不排斥接受性学习。老师应该充当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也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师生之间知识的差异性是谁也不能否认的事实,因此,老师的分析、讲解不能代替学生的学习,但是过分注重学生自己的学习,而忽略了教师在这些问题上的全面知识也是偏颇的。比如,现在的历史课本体例突出了专题性,对于历史发展的脉络没有清晰的线索,而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了解了历史发展的脉络,对于理解相关的主题知识的帮助是不言而喻的,特别是要参加中考的学生,了解或者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对于课本知识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因此,教师在课堂上适度的讲解还是需要的,是不能取消的。当然,必须明确,应该讲解不是要走回满堂灌的老路上,更要避免
1满堂问的教条主义做法。
第三,教学必须考虑九年级的特殊性。目前生员竞争激烈,升学率是家长最关心的事情。如何在贯彻新课标的前提下,抓好优秀生的培养,是每一个九年级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实际上新课标与优秀生培养并不矛盾,但是在新课标呀呀学步阶段,在新旧教学理念激烈碰撞的今天,在与传统教育理念存在千丝万缕关系模式下学习到九年级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急待提高。而学习能力的培养势必要占用课时,并且短期内迅速提高可能性不大。如何在教学中活学活用新课标,同时兼顾毕业班的特殊情况,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统筹兼顾,要做到两手都要硬。
二、适应新的评价体系,大力实行赏识教育
目前,新课标刚刚开始全面推行,与之相适应,学生的评价体系也向多元化发展,更体现了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要搞好新课标要求下的教学,理解、运用好新的评价机制是非常必要的。历史学科中,我开始尝试鼓励学生将自己在课堂上的学到的知识或者是比较新颖的观点,通过查阅资料,撰写出小故事、小论文,给各地报刊杂志投稿,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水涨船高,提高成绩就是水到渠成了,由此还可能给国家培养一个未来的历史研究人才。但是必须明确,赏识教育对挖掘和激励学生的各方面的积极性的确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不能把赏识仅仅理解为表扬加鼓励,这样就走进了为赏识而赏识的怪圈。赏识性批评突出学生这样的感觉:你是好学生,但是你犯了错,没关系,我相信你能改正。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成长。
三、作好反馈总结,逐步完善,不断提高
新课程的教学,千头万绪,目前刚刚推行,而各个学校情况各异,学生千差万别,教师们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是历来教无定法,所以作为担任九年级教学任务的教师来说,虚心学习,扬长避短是非常必要的,更重要的是自己要有课后反思意识。在教学实践中,经常会有很多突如其来的可变因素,某个突发事件,学生的回答激发了自己新的灵感等等,都会对原有的教学设计产生冲击。教师应该把这些都记录下来,对自己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学生的表现、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的反思。结合反馈信息再有针对性的进行二次备课,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对于将来的教学具有深远的借鉴作用。通过自己总结和积累经验,不断循环,就能形成一套能适应学生实际的、能出色驾驭课堂教学的过硬本领,进而拾级而上,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为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初中学业打下越来越坚实的基础,成为受人尊敬的人民教师。
2011年6月
第四篇:2008年池州市中学历史论文
2008年池州市中学历史
优秀论文评选参评论文
论文题目:对课程改革后历史活动课设计的思考
作者单位:石台中学
作者姓名:金 如 兵
内容提要:随着新课程的普及,新课程理念得以不断深入,历史教学方法的革新不容回避,我认为历史活动课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求异思维、主动参与意识非常重要。长期教学实践,积累历史活动课如何开展,以及应注意的事项进行总结,与同仁们共勉。
对课程改革后历史活动课设计的思考
石台中学金 如 兵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普及,新课程理念得以不断深入,历史教学方法的革新不容回避,我认为历史活动课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求异思维、主动参与意识非常重要。长期教学实践,积累历史活动课如何开展,以及应注意的事项进行总结,与同仁们共勉。关键词:活动课创新兴趣主动参与
2001年9月,新课程标准及教材有我国38个地区实施,经过教学实践,我认为新旧课程理念差别明显:旧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单纯追求学生认识的发展,而新课程强调的是培养学生基本技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关注个性的发展。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必须改革,长期以来,诸多历史教师在呼吁、在探索,课堂教学如何活起来?激发学生兴趣,欣赏学生的求异思维。可以肯定地说,若干年后,历史高考试题必须体现探究创新思维,如果平时教学中忽视了,高考就要吃苦头。历史教学法根本性的转变不容回避,重视历史活动课的开展是关键。在二十年的从教中,我不断地摸索怎样设计历史活动课,认真总结其中的成与败,感悟颇多,希望能与各位同仁商榷。
一、历史课活动常见形式
(一)讨论式。可分为不同问题和相同问题分组讨论,组员4至6人为宜。讨论时每人可依据所掌握史料,畅述己见,形成小组观点,进行交流,最后,由教师加以归纳。如:“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一课,探究思考1: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包括手工业生产技术在16世纪以前(明代中叶以前)一直领先于世界,原因有哪些?探究思考2:中国古代的手工业产品为什么能在海外广受欢迎和赞赏?探究思考3: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以后逐渐走向衰落,进而落后于世界,中国手工业也趋于萎缩,其原因有哪些?探究思考4:通过学习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包括手工业发展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师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讨论课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师生互动。
(二)辩论式。教师挖掘教材,设置辩题,精选8名同学,分成正反双方,从教学有效
性看,使课堂真正“活起来”,学生想说就说,说出智慧的火花;想问就问,问出心中的疑惑;想议就议,议出是非曲直。如:“开辟新航路”一课,课堂辩题:有人认为新航路的开辟,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其消极影响是次要的;也有人认为新航路的开辟是历史灾难的又一新起点,殖民掠夺、殖民战争、殖民争霸给人类带来无尽的灾难,因此,其消极影响是主要的。新航路的开辟给人类带来的是曙光还是灾难?同意带来是曙光的同学为正方,同意带来是灾难的同学为反方。
(三)表演式。准确把握历史背景,编制历史短剧,挑选擅长表演的同学,展示历史,生动形象,具有感染力,能较好培养兴趣,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如:“古代商业的发展”一课,(历史短剧表演)剧名:两位“胡商”的中国生意经历;扮演者:请甲乙两位同学分别扮演波斯商人伊万和大食商人穆罕默德;背景:伊万在长安开设了一家“波斯邸店”,专门招待“胡商”。一日,大食商人穆罕默德走进店内,与伊万聊开了。„„
师:同学们,从以上历史短剧中,你对唐代商业发展有何印象?
生1:我的印象是唐代有许多城市商业繁荣,如长安、洛阳、扬州等,特别是唐都长安,街道布局整齐,人口众多,东市和西市里货物繁多,店、铺林立,有许多中国商人和波斯、大食商人在此做生意。
生2:我的印象是以广州港口为中心的唐代对外贸易发展起来了,唐代在此设市舶使向外商征税就是一个例证。
生3:我对唐代商业领域出现了一些新气象的印象较深。唐代出现了柜坊和飞钱,柜坊类似银行,而飞钱类似于汇票。这表明唐代商业活动发展达到一个较高水平。
生4:唐代商业发展中有一个现象大家不要忽视,那就是在农村出现了商业集市。
(四)作业式。用多种多样的课后作业形式将学习活动引向课堂之外,让思维不停止,学习不间断,兴趣不减退。针对学习内容和活动,或写心得,或写历史小论文,或编写调查报告。案例:“新航路开辟”,布置了以下几道作业:⑴用电脑制作新航路开辟过程中主要人物的航线动漫图,并配上说明文字。⑵列表对比新航路开辟后和郑和下西洋过程中物品的交流情况。⑶用“资本主义经济”“科学技术”“国一与皇帝”“宗教”“血与火”“世界”等词写一篇有关新航路开辟的论文。⑷画出新航路开展前后世界各地区的关系变化图。由于这样的历史作业有一定的灵活性、开放性、创造性,学生要完成作业,在作业中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享受成功的果实,就得抓紧学习历史,扩大视野,提高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历史活动开展落在实处,必须重视的问题
(一)教师要善于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教学实践证明,设置问题情景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借助现实生活与历史的联系;利用不同人物对某一问题的不同观点而产生的矛盾;利用反问或假设,使学生原来知识与新知识产生矛盾。在巧妙设计问题情景后,启发学生开展活动,灵活采用不同形式,如正问启发,反问启发,观察启发,类比启发等。
(二)教师要注重自身情绪的调整。师生在活动课中开成良好的情感心理场,直接影响到活动开展效果,教师自身的文化修养,专业素养,情感调控能力决定教师精神状态,平时教学必须有意识地塑造自己,每当走上讲台时,能以饱满的情绪,诱导学生积极融入教学中。
(三)历史活动课开展要把握分寸,恰到好处。其一,不是任何教学内容都能用,都可以开展活动课,要针对某些重、难点;其二,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采用适当的形式;其三,要充分考虑时间的合理分配。
(四)历史活动课要以培养演勇于质疑,敢于分析,积极主动参与的精神为宗旨。总之,我坚信,只要历史教师在实践中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对于培养中学生的历史创新思维,尊重学生主体性参与的地位,让中学历史教学气氛活跃起来,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良方,而且能使新课程改革理念,不断地产生实效,能从容应对未来高考的趋势。
联系方式:
联 系 人:金 如 兵
联系电话:***
第五篇:茶文化论文 中国茶文化,历史论文
茶文化论文
题目:茶文化的核心价值
指导老师:
学号:
姓名:
年级专业班级: 联系电话:
论文完成时间: 上课地点:
实际成绩
论文关键词:茶 文化 核心 价值 中国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分为三部分,分别写中国茶文化的历史,茶文化的价值,当今社会背景下的茶文化的表现形式。
美国作家葛瑞格·摩顿森的小说《三杯茶》中有三句话:“敬上一杯茶,你是一个陌生人;再奉第二杯,你是我们的朋友;第三杯茶,你是我的家人,我将用生命来保护你。”书中主人公摩顿森为了一个承诺,进行着一段漫长的旅程,历经艰苦坎坷,承诺得以实现。而最初让他坚决许下承诺的,竟然,只是源于素朴的“三杯茶”。感慨小说中出色描写的愤怒以及难能可贵的友谊之余,这三杯茶更是发人深思。茶文化源远流长,古今中外,茶似乎早已超出了“饮品”这个名词的限制。在不同的时代背景,更多的时候,茶代表着一种文化及精神价值。在中国,茶的种类繁多,喝法讲究。茶艺茶道成了人们的一门爱好甚至是专业。那么中国茶文化中间又蕴含又怎么的核心价值呢?对人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
一.中国茶文化的历史
(1)什么时候开始喝茶?
茶,本为一种植物,可食用、解百毒、长品易健康、长寿,经长久发展至今,茶品要顺为最佳、所以就有一句茶乃天地之精华,顺乃人生之根本。因此道家里有茶顺即为茗品。唐陆羽在《茶经》中,也提到“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1】中国是茶的故乡。唐代陆羽(728—804)在《茶经》中指出:“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在神农时代(约在公元前2737年),即已经发现了茶树的鲜叶可以解毒。《神农本草经》曾有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解之”.反映的就是古代发现茶治病的起源,这说明我国利用茶叶最少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2)什么时候开始形成茶文化?
茶文化的形成是从知识分子开始的。统治阶级和文人把饮茶作为一种高级享受和精神力量而超出它的一般自然使用价值——饮品,于是便出现了茶文化。从茶传播情况来看,先秦时代是茶文化在巴蜀的发源阶段。到了两汉三国时代茶由巴蜀渐次向外传播,这种传播主要是饮茶生活与茶叶生产相结合的传播。【2】唐代茶圣陆羽著《茶经》,倡导茶道,从此茶道大兴。茶饮之风蔚然,逐渐形成了中国的茶文化。宋代承唐代饮茶之风,茶文化日益普及。宋梅尧臣《南有嘉茗赋》云:“华夷蛮豹,固日饮而无厌,富贵贫贱,亦时啜无厌不宁。”宋吴自牧《梦粱录》卷十六“鳌铺”载:“盖人家每日不可阙者,柴米油盐酱醋茶。”自宋代始,茶就成为开门“七件事”之一。茶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3】
二.茶文化的价值
(1)为什么常说喝茶怡情养性?
怡情养性——谓修养身心,涵养天性。《孟子.尽心上》中写道:“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 喝茶像是道家修行,安静独处一室,两耳不闻窗外事,专心致志。再者,性﹐意思是“性命”【4】。1982年,台湾的国学大师林荆南教授将茶道精神概括为“美、健、性、伦”四字,即“美律、健康、养性、明伦”,称之为“茶道四义”。性——养性是茶的妙用,人之性与茶之性相近
(2)文学作品中茶文化彰显。
苏东坡茶诗
试院煎茶
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
蒙茸出磨细珠落,眩传绕瓯飞雪轻。
银瓶泻汤夸第二,未识古人煎水意。
君不见昔时李生好客手自煎,贵从活火发新泉。
又不见今时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
我今贫病常苦饥,分无玉盌捧蛾眉。
且学公家作茗饮,砖炉石铫行相随。
不用撑肠拄腹文字五千卷,但愿一瓯常及睡足日高时。
诗人在试院中烹茶,听着沸腾的水声,凝视飞雪般的茶末,浮想联翩。想起了李约的煎茶讲究活火发新泉,又想起了潞公饮茶专爱定州花瓷。而自己正处在贫病不得意之时,以砖为炉,石桃煎汤,一副孤清简朴之状。然而只要有茶,能每天睡足就足够。作者感慨自身处境,对饮茶不敢有过高的奢望。表现出随遇而安的处世哲学。诗中对煎茶过程中水泡、水户描绘得极为生动细致,颇负盛名。
再如,纳兰性德《浣溪沙》中:“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纳兰在此用典。李清照的《金石录后序》中记载,李清照夫妇两人互相考,开心时失手弄翻杯子湿了衣服。纳兰借李清照夫妇的故事说自己也曾经与心爱之人玩赌书的游戏,以过去(当时)的快乐生活对比现今的冷清凄凉。由此可见,茶在赋诗作时不可或缺,在当时文人墨客中是极为受欢迎的。
(3)茶和佛。
自古有“茶禅一味”说法,佛即茶,茶即佛,禅机如茶理。事实上饮茶是随禅学的兴起而得以普及的。早在唐宋时期,天心永乐禅寺就有了一套以茶礼佛的仪轨。【5】每逢佛祖诞生日,僧人们都要举行盛大的“浴佛节”,以茶汤沐浴佛身的“洗佛茶”,供香客取饮,祈求消灾延年。这里还时常举行茶会,或“茶宴”,用以招待施主与香客。此外,如供奉佛祖的“奠茶”、按照受戒年限先后啜饮的“戒腊茶”、全寺僧人共饮的“普茶”等等,名目繁多。后来天心永乐禅寺还设置了专职的“种茶僧”、“制茶僧”,专司茶叶管理和制作,并设有“茶头”专门负责烧汤烹茶。寺院门前配有“施茶僧”,为施主、香客、游人惠施茶水,还建有“茶堂”、“茶寮”,专门供僧人们讨论佛理禅道,切磋经论,招待施主宾客。茶不但使天心永乐禅寺实现了自养,也因其提神、解渴静心的功效,为僧侣们打坐修禅提供了必备的身心条件。随着茶和佛的密切渗透,茶渐渐成了参禅悟佛之机、显道表法之具,既充实了佛教的仪轨,又丰富了禅林生活,同时也起到了广结善缘、凝聚十方善信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三.当今社会背景下的茶文化表现形式
(1)广东的早茶。
广州人爱茶。早上见面打招就是问“饮左茶未”,以此作为问候早安的代名词,可见对饮茶的喜爱。饮茶是广州人的一个生活习惯,也是“食在广州”的一大特色。广州人所说的饮茶,实际上指的是上茶楼饮茶,一般有铁观音、菊花茶、茉莉花茶等绿茶。他们不仅饮茶,还要吃点心,干蒸烧卖、虾饺、叉烧包、生肉包、还有皮蛋瘦肉粥。饮早茶被视作一种交际的方式。
(2)茶座
茶座,顾名思义是“品茶的处所”。这在唐代就已出现,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遥郑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声”,记述了当时社会名流一边茶座品茗,一边欣赏歌舞的情景。如今,“文化茶座”片地开花,许多高校里面里面也有不少。诸如某大学“回归茶座”,同学
们可以在那里点上一杯茶,下一盘五子棋,看本书或是其他,怡然自得。再就是,各类茶座、茶馆已遍布大小城镇,成为人们重要的休闲、聚会场所。人们闲暇之余,约上三五好友,品茶聊天,别有一番闲情逸致。与座谈会相比,“文化茶座”更显“非正式”、更加“休闲”。“文化茶座”受到广泛好评,是因为它收效更佳。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平等、自由、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人的思维活跃程度将提高42.6%,语言表达能力将提高60%。【6】 “文化茶座”摒弃会议式的正襟危坐,摒弃仪式化的固定程序,领导与被邀请者,就像普通朋友之间的喝茶聊天、交心谈心、拉家常,大家会放松警惕、头脑更清醒、思路更清晰、语言更流畅,交流变得轻松直接,甚至高效。领导者可以听到更多的真言、诤言。总书记强调,群众路线是党的“三大法宝”之一,要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文化茶座”是中宣部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推出的重大举措。
四.结论
总而言之,在中华各民族生活中,茶是用来喝的、用来表情达意的,是和大众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人们在饮茶中不仅关注冲泡过程,同时把茶的滋味感觉、心理感受和社交很好地融为一体,追求一种极好的生活享受。因此茶文化既是服务于大众的通俗文化,又是能升堂入室的高雅的精英文化。茶是中国的,是中华民族的,更是全世界的。茶可清心、提神、保健、茶有益于身心健康、茶有利于人际交往。茶本身的怡然和质朴,体现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参考文献
【1】茶 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subview/6312/5407319.htm
【2】陈文华 《中华茶文化基础知识》 2003 02
【3】《茶与中国文化》王国安
作者:武永乐http://fo.ifeng.com/chanchayiwei/detail_2011_01/26/4454974_0.shtml
【4】《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王力 岑麒祥2006 商务印书馆
【5】凤凰网佛教 禅茶一味蕴和谐 2011年01月26日 09:16来源:华人佛教综合【6】中国文明网首页 周文君 《清茶一杯问民意 “茶座”为何受好评》2013-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