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中学历史教学的困境及其对策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的困境及其对策
新罗区龙门中学蒋晶晶
摘要:中学历史课教学,特别是初中阶段的历史课教学,不受学校、家长、学生的重视,使从事历史教学的教师也产生困惑、失落,更使得中学历史课教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困境、改革
中学历史课教学作为基础学科教育,历来被高搁冷落,不受学校、家长、学生的重视。在几年历史教学中,笔者有着深切的体会。在一些学校,课程安排中没有开设历史教学。即使有,也仅仅是走过场的形式。去年,我区历史科目要进行中考,这就使一些初三没有开设历史教学的学校措手不及。临时抱佛脚,短短两个月,世界历史二册教科书,;囫囵吞枣地给学生灌输下去。结果可想而知,成绩千差万别,并不理想。平时一遇课程紧张,历史课可以随意被停课,占用,这种现象再普通不过。而更让历史教师无限尴尬的是,在学生的心目中历史课是可有可无。学生家长一听是历史老师反映学生情况嘴也变得笨拙,态度也不再热情。在教师的业绩考勤中也让历史教师无可奈何,感到无限失落。
究其缘由,笔者认为有以下三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受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长期以来,评价一个学生的品德的好坏,能力的高低,都与分数挂勾。这使得分数成为学生的命根。中考、,高考成为学校教学的指挥棒,片面追求升学率,及格率成为各学校重视的指标。分数使得各学科有了主科和副科之分,在学生心目中有了三六九等之分。不容置疑,作为社会学科的历史科就被搁置冷落于一旁。学校在课程活动中鲜有历史兴趣小组的设置和有关历史科目活动的举行。历史教师也就成为清水衙门,肩无多大重任,迷失了奋斗方向。业绩荣誉也无从谈起。使从事历史教学的教师产生了困惑与失落。
二、历史教育观念陈旧落后。我们要承认传统上我们习惯于让学生记忆真理般的历史内容,不允许有“问”和“疑”,记忆就是最终的目的。这种教学,除了应付考试,没有任何用处。历史学对人的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就被简化为考试和空洞的政治道德说教了。这样的历史教学怎么可能让学生感受到“每一时代的人类在反思自己往昔经历的过程中,对历史之本质和意义的一种理性追问和情感体验”?怎么可能让学生感受到“历史是人类的精神故乡,是人类生命力的水源头”?加上课堂上讲究“师道尊严”和“上下尊卑”,学生的个性被压抑,泯灭,潜能得不到开发,历史的魅力荡然无存,成了苍白和死的。历史教学就成了枯燥,无用之学了。
三、历史教学手段简单枯燥。在旧的历史教学观念下教师往往在教学方法上以教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基本停留在“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巴”的操作上。忽视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感受,体现不了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不了学生的自主性,调动不了他们的参与性,激发不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再而历史是远离现实生活,尤其远离现实的经济生活,与当今讲经济讲实效的时代相比 1
较,它的内容与数、理、化、外,诸科比较,毕竟不是那么深奥难懂,对学科重要性的收益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因而这不仅造成了众人对历史学科重要性的认识不足,而且对它的教学困难性也同样缺乏足够的认识,这正是当前中学历史教学面对的现状和困境。
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正处于转轨和探索阶段,逐渐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如何改革、转变当前中学历史教学的现状和困境,笔者以自身教学实践的初步体会,浅谈如下几点问题,以求抛砖引玉,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一、确立正确的历史教育思想是前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的言传身教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目的。一名历史教师,如果自己轻视历史课教育。只是一张嘴一本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机械式上课,枯燥无味地灌输说教,甚至马马虎虎应付了事,不知为何而教,不知应教会学生哪些思想品质和能力,这样的教师怎么会让学生喜欢,让学生转变观念,爱上历史课呢?那么,作为一名历史教师该树立怎样的教育思想呢?
中学历史教学,不仅以其所传授的历史知识担负着文化教育的任务,而且在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和能力培养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一部中国历史,就是一本闪耀着中国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历史见证,就是一部内容丰富的爱国思想和爱国行动的实录。展开世界历史,更是一本博大精深的人类文明发展史册。古往今来,大凡有识之士无不重视历史,总是讲史学教育提到亡国兴邦的高度来认识。清人龚自珍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隳人之枋,败人之纲,必先去其史,绝人之材,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梁启超曾感叹:“史界革命不起则吾国遂不可救。悠悠往事,惟此为大。”“历史使人明智”倘若我们有这样的认识,职业荣誉感就会油然而生。认识到我们从事的教育不是讲述陈腐的万年之谷,而是先祖千百万年遗留的人类文化精髓和来自灵魂深处的传统。后来之人,不忘前师之事,要以古鉴今。从而我们就会感到自豪,产生一种敬业精神,不断鞭策和激励自己为完成本职工作而兢兢业业,不因从教“历史”而愧色。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二、转变教育观念是关键
首先是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历史是贯通古今,纵横中外,囊括各门学科知识的综合性学科,这是它与其他学科所不同的突出特点。“历史不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作为一名历史教师不仅要系统掌握史学理论和史学知识,同时还要了解掌握相关的社会科学知识(如政治科目)和一些自然科学知识(如地理、生物、数学等)。历史讲求真实,不能指鹿为马,是事而非,用“大概”“好像是”来蒙混过关。教师知识面的广度和深度如何,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育功能的发挥。只有教师站得高,学生才会看得远,学得深。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学历史教师应具备有教高的专业理论知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才能灵活多变地处理学生在课堂中提出的“奇思异想”;必须具备有较敏锐的观察力才能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精神状态、知识结构,及学习是要求和愿望,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地进行历史教育。
其次要努力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历史教育的功能很多,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可以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也可以让他们学会怎么做人等等。
然而,最重要的是要通过历史教育让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也就是使学生了解祖国和民族历史发展的进程,辽阔的疆域是怎样形成的,多民族国家是怎样形成的,中华民族为人类作出了哪些贡献,还要使学生了解我们国家的文化及其历史渊源,懂得什么是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什么是国家和民族的尊严等等。有了这些最基本的认识,才能形成正确的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也才有可能对祖国和民族产生炽热的爱,真正培养起爱国主义情怀,愿把自已的一生献给祖国,献给中华民族。当祖国和民族遇到危难,或是遇到国内外别有用心的攻击时,能够挺身而出,坚定地维护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历史教育对青少年学生的人生起步将产生决定性的影响,甚至影响他们一生所走的道路,所以,历史教育对青少年学生尤其重要,任何时候,都只能加强而不能削弱。
三、创新教学方法是手段
究竟怎样的历史教学,才最具有生命力,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呢?笔者认为重视不断改革新教学方法,必须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具体必须做到如下“四多”。
1.多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热情,拓展思维空间。
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改革传统教学方法,要使似乎平淡的历史教学一波三折,形成悬念。我们历史老师不应把学生看作只是接收器。只是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只是长篇累牍地告诉学生现成的答案和结论,甚至满堂灌。而是应该多创设问题情境,提供让学生自己思考的空间和时间。中学生毕竟是青少年,好奇心和追求真知的愿望终究是热切的。教师要鼓励学生疑问好学,让学生自行设计问题,自我组织答案。只要不是故意乱说、乱做,都是允许的。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热情,在学生遇到思维障碍时教师要耐心给予释疑解惑适时的以恰当的方式进行点拨,使学生能保持兴趣,在难题中寻找答案,杂乱中理出头绪。较好地保持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
2.多运用直观教具和形象语言,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枯燥无味的说教,只会让人乏味,更不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现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为电化教学开辟了广阔的途径,预示着光辉的前景,同时也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教师备课除了深入钻研教科书外,还要考虑如何多运用直观教具。要熟悉掌握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要多利用历史地图、图表,要学会操作幻灯机、录音机、录像机等。现代化电子音像技术能把已逝去的不能重演的历史现象有血有肉地复现出来。例如:讲述埃及的金字塔时,从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影像中的金字塔后,先进行小组讨论总结,由学生自己对金字塔的了解先作简介,再由老师具体评析金字塔的高度、构造等。当时在没有先进交通工具情况下,230万块每块2.5吨重的石块是古代埃及奴隶在监工鞭打下冒着烈日暴雨用木棒运输,整个建造工程整整用了三十年的时间完工。每年法老征去服役的劳动人民有十几万人。金字塔是埃及劳动人民用血、汗和白骨堆垒起来的,是古代埃及劳动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也是奴隶主法老残暴统治的历史见证。图形结合、声形并茂的讲述及小组的讨论,从而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当学生的兴趣、吸引力被激发起来,他们就会展开思维的翅膀。
3.多教学生记忆方法和分析问题的技巧,为思维空间的拓展提供一把钥匙,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
中学生在长期历史教学中误导形成了一个概念:“历史就是死记硬背”,谁更勤,记忆力好,就能学好历史。在他们看来,只有理科类科目才能训练思维能力。加上今天初中历史结业考试 的走过场和高中会考的形式松弛和内容容易的特点,已使学生更加深信这种偏向,所以平时不重视历史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分析能力的培养。考试来了,就临时抱佛脚,突击几天应付,张冠李戴,不求甚解。其实这是大大抹杀了历史科的能力培养的功能,历史教师应重视这一点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并逐步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一些方法。“给人之鱼不如授 之以渔”,如在指导学生记忆重要年代时,可帮助学生有目的有方法地记忆。例如:383年淝水之战,646年日本大化改新,676年新罗统一朝鲜半岛,1661年郑成功进军台湾,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818年马克思诞生,1919年五四运动„„,这是数字特征记忆法,此外,还有很多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掌握过程中发现规律,找到历史学习是乐趣,获得成功的情感满足。
4.多鼓励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
第二课堂具有灵活多样性、自主性、新颖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它与课堂教学是一种平行的渠道,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历史教师应重视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应配合学校教育计划,争取各方的支持,制定活动的思路、奖励办法,让第二课堂活动丰富多彩有效地开展。举行课外阅读演讲比赛;举办参观历史博物馆、乡土调查、访问革命前辈;组织历史游艺会;指导学生看历史题材的电影和电视等。通过这些“寓教于乐”“寓教于理”的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扩大历史知识面,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学和实践活动的能力。
要改革当前中学历史教学的现状和困境,还有诸方面需要研究探讨,以上只是笔者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和做法。不过最重要的条件笔者认为是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和教学观念的更新转化。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应重视确立自己的正确教学思想,转变、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不断改革创新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教学方法,从而促进中学历史科教育改革的深化与发展。
摘自: 陈相武《中学历史教材教法》 主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8月出版
骆志煌:《改革历史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创造个性》,《福建教育》1997年1期
吴颖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998年5期 张红军:《历史教师要敢于创新》,《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1年3期
王宏志:《历史教学的重要性和时代性》,《光明日报》2001年11月27日
陈彬玲:《让学生愿学,乐学,会学》,《龙岩市新罗区教育学会论文集》2002年3月
第二篇:中学历史教学困境的分析与对策(本站推荐)
中学历史教学困境的分析与对策
何新平
(江苏省包场高级中学,江苏 海门226151)
摘要:从学生、教师、教材三方面介绍了当前历史教学面临的困境,分析了产生困境的原因,并为化解中学历史教学的困境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通过引导学生重视历史课学习、培养业务精干的历史教师队伍、加强教师对知识的整合,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学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并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困境分析与对策
以史为鉴,中学历史课可以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历史课的学习,使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通过历史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使学生从小树立社会责任感。当然,学好历史,对于学生升入理想学校也不无益处。
然而,纵观当前中学历史教学,很多的教育部门、学校、教师和学生不重视历史课,使得中学历史教学面临着困境。
一、中学历史教学困境及产生原因
1、读史无用论泛滥,学生轻视历史学科
自2007年南通将历史纳入中考科目以来,历史学科地位较之以前有所提升。但历史学科只有50分,中考总分是670分(文化分),这也就意味着历史学科的分数在中考总分中所占的比重是很小的,而且学生总是习惯性的认为历史学科在考试之前突击性的背背就行,平时也不需要重视。所以,历史学科在初中依然享受着“副科”的待遇。江苏高考模式决定着学生“血拼”语数外,只重视语数外,不重视物、化、生、政、史、地六门选修科目。学生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语数外必听、物化选听、生政史地随听”。也就是历史课是随便听听的,可听可不听。不仅学生对历史科目不重视,学校对历史科目也不重视。在周一至周五白天课时安排上,历史学科一般安排三课时或四课时,而且大部分安排在上午第一课、第四课,或者是下午第一课、第四课。学校的不重视使学生更加不重视历史学科,上课时,有些学生打呵欠、睡觉,或做小动作。学生的状态反映着学生的态度,决定着上课效率。历史课上课效率低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轻视历史教学,师资力量薄弱
由于历史学科被当作“副科”看待,有些优秀的历史教师改教其它学科或改行从事其它行业,造成人才流失。特别在农村初中,历史课往往是由语文、数学等非专业的老师兼任,这些非专业的老师缺乏必要的历史素养,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往往是一划了之、一背了之。由于对课程标准的不重视,有些该划的没划到,该背的没背到;由于历史知识的归纳整合能力欠缺,使学生无法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如长此以往,那可真的是“毁”人不倦了。
3、编写教材存有不足,忽视学生原有知识储备
就目前使用的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来看,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专题史编写体例让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茫然无措。专题史的学习必须要在学生已经基本掌握通史的基础上展开,但由于目前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造成高中历史教学难以顺利开展。人教社历史室的专家已意识到这一问题,到2007年修订教材的时候,对教材目录进行了重新调整,在坚持专题史体例的同时,也兼顾了时间先后顺序问题。但学生的时间观念依然淡薄,涉及到时间类的题目,错误率依旧很高。二是专题史编写体例造成知识点重复。如“孙中山和辛亥革命”,2007版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必修二第10课“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必修三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选修四第四单元第1课“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都有所涉及,这样会让学生感到困惑。
那么,如何突破历史教学的困境?笔者认为应该从这样三个方面入手:
二、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对策思考
1、引导学生重视历史课学习
(1)从历史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认识学习历史的重要性。如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由必修课和选修课构成。必修课分为历史(I)、历史(Ⅱ)、历史(Ⅲ)三个学习模块,包括25个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学习专题,分别反映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等领域的重要历史内容,而这些内容与语文、政治、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历史课的学习,可以进行学科间知识的渗透,进行知识的迁移,从而有利于学生的整体提高。如在讲授辛亥革命历史背景的时候,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引用了鲁迅的作品《药》,介绍了茶馆主人华老栓买人血馒头为儿子小栓医病的故事,从而说明辛亥革命脱离了人民群众,其失败是不可避免的。今年高考语文一考完,有个学生碰到我就说,高考语文涉及到《药》,多亏在历史课上认真听了鲁迅的作品《药》的相关知识,语文成绩较之以前应该有所提高。最后,他感谢了我,我也感到由衷的高兴。
(2)从学习历史的作用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历史的重要性。列宁说:“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的确,对历史无知的人没有真正的信仰,没有信仰的人,不知羞耻为何物,也不可能担负起任何责任。如果我们忘记历史,我们必定忘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如果我们忘记历史,我们必定忘记“大屠杀、慰安妇”的悲剧。到时,人将不人、国将不国,满城尽披太阳旗了,那将是一个民族的悲哀,一个国家的悲哀。有人问,会有这么严重吗?那你还记得某明星的“太阳旗”事件,某地的“太阳旗”事件吗?这些事件难道还不足以惊醒我们?因此,重视历史课教学,使学生树立不忘国耻、励志前行的信心,增强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从升学的角度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历史的重要性。自2007年历史纳入南通中考科目以来,其重要性已不言而喻,虽总分是50分,但也决定着学生能不能上高中,能不能上重点高中的命运。高中科目中,历史作为选测科目,其地位较以前有所下降。但如果学生不认真对待历史学科的话,那极可能达不到B级以及B级以上的等级。也就意味着学生语数外分数考得再高,也不能被重点大学录取,甚至不能被本科院校录取。所以,为了能上理想学校,学生还是要好好学习历史。
2、培养业务精干的历史教师队伍
(1)开展“送教下乡”: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农村初中教育资源不足,师资力量薄弱,成为制约农村初中教育快速发展的关键问题。这一问题,历史学科表现的尤为明显。为解决这一问题,农村初中在招聘一些优秀的高等师范院校历史专业毕业生的同时,需教育部门多开展优秀教师、骨干教师“送教下乡”活动。通过这一活动,有利于加强城乡教师的交流与沟通,有利于缩小城乡教育发展之间的差距。如我曾有幸听了一节东洲中学孙树华老师在余东初中上的一节“送教下乡”课。上的是七年级上册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其中讲到“张骞通西域”一目,涉及到张骞的写法,孙老师为了防止学生将“张骞”写成南通状元“张謇”,他特别提醒张骞通西域,他是骑着马去西域的,所以“骞”字下面是一个马字,而张謇是清末状元,状元能言善辩,所以“謇”字下面是一个言字。通过这一形象的讲解,我想学生不会再混淆“张謇”与“张骞”了,学生学得轻松,效果又好。
我想通过”送教下乡“受益的不仅仅是学生,农村初中的教师从中也接受到教育新理念、新知识和新方法。对其业务水平的提高大有裨益。当然,初中历史教学水平的提高,也为高中历史课教学的顺利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推进“青蓝工程”:青年教师与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签订“青蓝合同”,明确师徒关系,开展传、帮、带活动。师傅无保留的传授教学经验,徒弟每周至少听师傅1-2课。这样,有利于缩短青年教师的成长周期,也有利于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示范作用。
(3)举行优质课大赛。如我校每年都要开展“南回杯”优课评比,上半年是教龄在1-5年内的教师参加的比赛,下半年是教龄在6—10年内的教师参加的比赛。在开展优课评比的过程中,教师精心准备、精心上课,精心说课,全体教师认真听课,有力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成长。
3、加强教师对知识的整合,提高教材的适用性
(1)有效整合:有效教学需有效备课,有效备课则需对教材进行有效整合。整合就是将整体的各个局部重新加以整顿组合,以达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整合教材的过程中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托,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如在复习“孙中山和辛亥革命”这块知识的时候,可以以植树节引出孙中山,从而让学生回忆其一生的主要贡献,再以此引出“辛亥革命”。通过这一整合,梳理了必修、选修中相关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既有利于教师的教,也有利于学生的学,从而有利于高效课堂的实施。
(2)寓教于乐:长期以来,现行的历史教科书都是将内容繁多的历史史实,以叙事体或阐述体的枯燥形式展现给学生,造成学生把握要点难,记忆要点更难,影响了学习兴趣,拖累了总成绩。这就需要教师采取各种方式对教材进行处理,化枯燥为有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我在讲十月革命的发展过程时,将其概括为“二月革命掘沙皇,《四月提纲》指方向;七月流血抛幻想,十月革命现曙光”的口诀。这样学生很快记住了十月革命的过程,学得轻松又有效。
以上分析了初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困境,并为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积极思考对策,希望有较好的推广作用。
第三篇:中学历史教学
《中学历史教学》第1~12期目录
第1、2期
2007年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优化设计
主编:朱世光
朱可
戴加平
专题一
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朱世光//01-02—04 专题二 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制度/朱可//01-02—09 专题三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戴加平//01-02—13 专题四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黄怀球//01-02—17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对外关系/周长森//01-02—21 专题六 人文主义与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制度/毛宏良//01-02—25 专题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毛宏良//01-02—29 专题八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周长森//01-02—33 专题九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朱世光//01-02—37 专题十 中国古代的经济文明/朱可//01-02—41 专题十一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戴加平//01-02—45 专题十二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难探索/朱能//01-02—49 专题十三 走向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与经济全球化趋势/朱世光//01-02—53 专题十四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朱能//01-02—57 专题十五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周葳//01-02—61 专题十六 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和亚洲国家经济的发展/周葳//01-02—65 专题十七 中国社会主流思想的演变/黄怀球//01-02—69 专题十八 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与对外交往/朱可//01-02—72 2007年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优化设计参考答案//01-02—76 新时代的历史观·导言/黄仁宇//01-02—01 学术茶座
呼吁尊重中华传统文化——从“昭君出塞”、“寝则同床”、“孟姜女”、“聊斋”谈起
(二)/臧嵘//01-02—81 教学研究
鸳鸯绣出凭君看,欲把金针度与人——2006年广东省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观摩与交流研讨会综述/鲁力//01-02—84 教材分析
我们到底可以拥有什么样的历史教材?/周建定//01-02—89 国家统一与世界近代史的主线/张彦//01-02—93 新课标教材中的“宜侯矢铜簋”及其他/徐丙利等//01-02—104 马尔萨斯的“人口论”与马寅初的“新人口论”盛全生//01-02—109
高考研究
热点·重点·冷点·冰点——考点分级,增强历史高考复习的针对性/段家次//01-02—95 如何上好高三历史试题评讲课/王红兵//01-02—98 高考历史新课程复习线索表解
(六)/陈伟国//01-02—99 试题集锦
纪念孙中山诞辰140周年/曹朴//01-02—102 初中园地
初中历史教学现状亟待关注/潘金传//01-02—105 历史博览
“爱国者”的歧路三例/粟真//01-02—106 历史英文:美利坚民族:美国历史迫近的危机(3)/陈其//01-02—110 图说历史
邮票图说世界通史
(九):佛教诞生/黄牧航//01-02—112 世界文化遗产:历史名城罗马和“城墙前”的圣保罗大教堂/(封面)2006年广东省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观摩与交流研讨会掠影/(封二)
第3期
中国学校制度之批评/傅斯年//03—01 学术茶座
华夏文明的广泛传播与江南黄帝祠的修建/李凭//03—04 呼吁尊重中华传统文化——从“昭君出塞”、“寝则同床”、“孟姜女”、“聊斋”谈起
(三)/臧嵘//03—08 教学研究
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以“文革”史的教学为例/周凌,陈杰//03—12 从纪连海老师上央视百家讲坛说起/傅元根//03—17 小议乡土文化教育中学校和家庭的互动关系/赵东亮,巫云龙//03—19 公开课应不应该“作秀”?/展会//03—43 教材分析
简洁·清晰·生动·深刻——谈《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对历史课堂教学的启示/夏武荣//03—21 郡县制度起源研究的新进展/周群,李耀均//03—23 如何理解两个“最早”——《汜胜之书》与《齐民要术》/刘梨//03—11 对新课标教材中梭伦像的疑惑/刘琴//03—22 对“长乐未央”瓦当的解读/谯全春//03—45 何为“有理、有利、有节”/温晓霞//03—52 高考指导
追寻历史知识的真正意义——《2007年高考(广东卷)历史科考试大纲的说明》分析/黄牧//03—26
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实现科学备考——2007田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解读与最后阶段的复习对策/林桂平//03—33 2007年山东新课程《考试说明(文综历史)》解读/宋景田//03—37 高考历史新课程复习线索表解
(七)/陈伟国//03—40 试题集锦
浅析高考“考古文物类”选择题/于云雁//03—42 创新性试题汇编(16)/潘勇,孙美艳//03—44 初中园地
2006年全国中考试卷特点简析/张炜//03—46 师爱无价/蔡文华//03—49 历史博览
中学历史教科书没有写到的严复的那一面/马执斌//03—51 《文物讲读历史》序/朱启新//03—53 历史英文:美利坚民族:美国历史迫近的危机(4)/陈其//03—54 图说历史
大权在握/胡胜章//03—07 相煎何太急?!/史秀鱼//03—25 邮票图说世界通史
(十)荷马史诗/黄牧航//03—56 世界文化遗产:历史名城佛罗伦萨//03—(封面)学者选介:聂幼犁教授//03—(封面)读者来信//03—50
第4、5期
2007年高考历史综合模拟题 文科综合历史试题模拟训练 主编:赵鸿超 李栋山
文科综合历史试题模拟训练一//04-05—04 文科综合历史试题模拟训练二//04-05—06 文科综合历史试题模拟训练三//04-05—08 文科综合历史试题模拟训练四//04-05—10 文科综合历史试题模拟训练五//04-05—12 文科综合模拟试题 主编:李栋山 赵鸿超
文科综合模拟试题一//04-05—14 文科综合模拟试题二//04-05—19
文科综合模拟试题三//04-05—24 文科综合模拟试题四//04-05—29 文科综合模拟试题五//04-05—34 历史单科模拟试题 主编:王溅波 赵士祥
历史单科模拟试题一/李赛娥//04-05—39 历史单科模拟试题二/饶超英//04-05—43 历史单科模拟试题三/陈叙通//04-05—47 历史单科模拟试题四/黄永友//04-05—51 历史单科模拟试题五/赵士祥//04-05—56 历史单科模拟试题六/赵士祥//04-05—60 2007年高考历史综合模拟题参考答案//04-05—64 中国:传统与变迁/费正清//04-05—01 学术茶座
“浓妆淡抹总相宜”——陈寅恪与中国通史/代继华//04-05—79 教学研究
网络环境下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初探/吴磊//04-05—81 关于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有效性的思考/徐为章//04-05—84 在高中开展历史漫画创作活动的尝试/刘琴//04-05—86 教材分析
中国传统上对农民等级的划分/邰英盛//04-05—89 高中课标教材选修Ⅰ教师教学用书拾疑/刘剑//04-05—92 关于人民版历史必修第一册12处表述的商榷/周仕德//04-05—93 过渡时期的几个易混易错问题/冯红梅//04-05—94 中国近代史规谬三则/曾润虎,何青//04-05—80 “太平天国”的“国”字为何少一点?/王鸿娣//04-05—111 高考指导
开放了,还要不要戴上“标准”的紧箍咒?/施福荣//04-05—95 高考备考与应试中的心理调整/林起汛//04-05—97 网络阅卷环境下文科综合主观试题的答题规范/李永达//04-05—99 高三历史学习中如何处理试卷/胡胜章//04-05—91 试题集锦
高考主观性材料题创设浅析——以2006年文科综合(全国卷Ⅰ)第37题为例/蒋兆强//04-05—100 创新性试题汇编(17)/邢新宝,杨富丁//04-05—103 初中园地
初中历史开卷考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任岩兵//04-05—96
关于“鹿延第四将带器械”铜版上的阿拉伯数字/黄波//04-05—88 对《卡尔·本茨和他制造的汽车》一图的质疑/蔡宝芳,张秋香//04-05—106 历史博览
司马迁的教训/冯一下//04-05—105 谈谈罗斯福新政中的“倒牛奶”现象/谢璇娟//04-05—107 容闳——中国近代留学教学的先驱/李积权//04-05—108 历史英文:美利坚民族:美国历史迫近的危机(5)/陈其//04-05—110 图说历史
阿尔萨斯和洛林:法德恩怨的见证/吕琮//04-05—85 邮票图说世界通史
(十一):爱琴文明/黄牧航//04-05—112 世界文化遗产:吴哥古迹//04-05—(封面)学者选介:姬秉新教授//04-05—(封二)
第6期
目录
一个旁观者眼中的邓小平/史景迁//06—01 学术茶座
是总统制还是会制?——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治体制相关问题辨析/杨秀习//06—04 教学研究
小组学习与社会调查/赵亚夫//06—08 新课程标准下历史学习动机的调查与分析/梅莉莎//06—11 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断想——以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Ⅰ教材为例/朱可//06—14 论“相似诱导”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苏全有,申艳红//06—17 我为什么不问?/潘金传//06—54 历史教学中的“四节课“/黄庆华//06—51 谈学生课上睡觉/阚新红//06—49 教材分析
浅谈“学习延伸“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以人教版《历史·必修2》为例/冯荣国//06—19 关于先秦时期的历史纪年/汪永臻//06—18 正确看待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王宗信//06—22 对课标教材中程颢、程颐像的疑惑/胡永霞//06—21 全面理解“摊丁入亩“/武旭辉//06—24 再谈“太平天国“的”国“字为何少一点/陆瑞//06—23 张之洞应高“暑两江总督“/孔媛媛//06—07 浅析“大跃进“时期农村工作中左倾思想泛滥的原因/付亦农//06—25
哥白尼学说的最大意义是什么/李国权//06—27 关于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几个问题/刘堂裉//06—10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科书中外大事编年(1)/刘琴//06—28 高考指导
近三年文综高考历史试题与初中《历史与社会》的关系/张志胜//06—32 试题集锦
中国古代典型易错解析/刘森//06—34 世界史双语试题汇编/温才荣//06—38 巧用书信设题一例/潘勇//06—26 初中园地
2007年广东省初中历史优质课观摩暨教学研讨会综述/周朝阳//06—41 真实·趣味·智慧——一堂《历史与社会》公开课的启示/周云华//06—44 关于《世界历史》的两点疑问/段寒冰//06—33 一项至今难以超越的古代中国科技成就/马执斌//06—46 换个角度看李广/史海威//06—48 讥讽袁世凯窃国的对联/宋晓东//06—50 一种特殊的交通运输工具——木炭车/易春梅//06—52 历史英文:古今文明(1)/陈其//06—53 图说历史
曾经把苏联变成历史的人走了/易卉,任俊琴//06—55 关于“门罗主义“的一幅漫画/刘卫萍//06—40 邮票图说世界通史
(十二):古代希腊/黄牧航//06—56 世界文化遗产:京都、宇治、大津的文物古迹和花园//封面 2007年广东省初中历史优质课观摩暨教学研讨会掠影//封二
第7期
灯下杂谈/吴晗//07—01 学术茶座
从《新时代国文大观》看民国初年的中学历史教学/张齐政//07—04 教学研究
历史意识及其在历史教育中的价值/陈志刚//07—07 关于社会生活史教学的思考/范何勇//07—11 试论历史教学设计的现实性与理想性/潘金传//07—55 教材分析
从历史必修Ⅲ看高中历史课标与中学历史教材的得失/周道贵//07—14
对“俄国农奴制改革”提法的质疑/冯一下//07—17 浅析法国大革命领导机构名称的变化/邢新宝//07—18 陈连升牺牲在何处?/方光禄//07—37 对《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一图的质疑/卓伟//07—43 爱琴文明始于何时?/王宗信//07—45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科书中外大事编年(2)/刘琴//07—19 高考指导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历史//07—23 2007年高考历史试题(广东卷)简评/鲁力//07—27 体现新理念,蕴涵新精神——2007年高考历史试题(广东卷)阅卷教师八人谈/叶炳健等//07—34 坚持探索改革,克服缺陷不足——2007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Ⅱ历史试题分析/孙双武,沈清//07—38 认真研究2007年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做好新高三的历史教学和复习工作/王国华//07—40 2007年全国高考文综卷Ⅰ和文综卷Ⅱ历史部分之比较/杨俊龙//07—53 初中园地
必须在乎的几个课堂细节——《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调研手记/施福荣//07—42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地图教学/梁颖群//07—44 让历史风采重现——浅谈初中课堂中历史情境的创设/罗美素//07—46 关于山顶洞人距今的时间/张志胜//07—16 历史博览
百年服饰折射中国朝代变迁/陈倩仪,蒋湘桓//07—48 探体育用语之源 彰人文奥运理念/曹靓//07—47 世界上君主制国家还有哪些?/朱新昌//07—50 历史英文:古今文明(2)/陈其//07—51 图说历史
走向联合的欧洲/张波//07—54 错综复杂的巴尔干漩涡/史秀鱼//07—13 邮票图说世界通史
(十三):古希腊的哲学家和科学家/黄牧航//07—56 世界文化遗产:乌尔内斯的条木教堂//07—封面
《时代》周刊封面人物——周恩来/唐加寿//07—封四 教坛精英:胡军哲//07—封二
第8期
史料择别与辨伪学/翦伯赞//08—01 学术茶座
毛泽东核心领导地位的确立经过/张国镛,陈一容//08—04
教学研究
天堂里没有恐怖——《天堂此时》电影沙龙教学故事/李冰//08—08 用心、用情感受中学历史教学/胡军哲//08—12 回首过去 展望未来——高中历史第一课讲什么?尹燕聪,侯召生//08—14 主题:课堂教学的灵气/刘俊利//08—16 课堂讨论法在高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崔向阳/08—18 历史课堂上的四种互动/张荣才//08—23 教好历史的“四诊法”潘金传//08—36 教材分析
人民版教材编写存在的不足——以必修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为例/陈伟国//08—20 “官撩资本”概念解析/郭景纯//08—22 试析新课标下的高中通史教学/毕茂荣//08—30 “行已有耻”还是“行己有耻”/沈丽平//08—38 关于“交子”与纸币/赵启莲//08—44 关于人教版教材所引《引享文集》中的一段史料/刘志昂//08—34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何时?/卓伟//08—07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科书中外大事编年(3)/刘琴//08—24 高考指导
2007年高考全国文科综合卷Ⅰ历史试题品读/汪瀛//08—28 新课改理念在高考命题中的渗透及启示/林桂平//08—31 正本方可清源——从高考卷看教学存在的问题/桂俊//08—35 2007年高考全国文综卷Ⅱ管窥/范鸿波//08—37 全球史观下“三过程一体化”高三复习模式的构建/林沙沙//08—39 新课标、新考纲下的高三历史教学策略/李泳筠//08—42 初中园地
一节幸福的课/王建新//08—45 “两弹一星”到底指的是什么?/喻维勤//08—52 二战期间在欧洲战场上的中国记者/朱新昌//08—54 历史博览
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评晚清重臣曾国藩/蒋兆强//08—46 华盛顿纪念塔中的中文碑——一道高考题引出的话题/曹靓//08—49 银元中的一段历史变迁/赵鸿超//08—50 南宋宫廷的讽谏戏/郭友刚//08—15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家庭与婚姻/余海琳//08—51 历史英文:古今文明(3)/陈其//08—53 图说历史
战争的代价/吴新风//08—55 “群丑”还是“群美”?/刘玉广//08—17 邮票图说世界通史
(十四):雅典卫城/黄牧航//08—56 世界文化遗产:艾斯雷本和维腾堡的路德纪念场所(封面)如此相似/张齐胜//08—封四 名师选介:汪瀛//08—封四
第9期
历史主义贫困论·序/波普尔//09—01 学术茶座
中日两国早期现代化道路比较:19世纪后半期/赵自勇//09—04 教学研究
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话语霸权与对话教学/陈志刚//09—08 历史漫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史教学为例/任俊琴//09—11 浅析美国原始资料教学的特点/吴朝阳//09—15 现实关怀——中学历史教学的“源头活水”/史丹丹//09—18 情景·实践·创新——与曹庆文、龚洁两位老师商榷/王叶军//09—21 历史亲教师如何促成自身的成长?/刘梨//09—26 历史教学中的听、说、读、写/王必闩//09—52 教材分析
读课本——历史学习急需要重新重视的一个问题/桂俊//09—23 中国近代租借地的99年租期从何而来?/杨锦銮//09—25 何处是江南?/欧榆韦//09—27 关于美利坚合众国诞生的标志性事件/丁红军//09—28 人民版《历史》必修第三册指瑕/黄元罗//09—20 新航路开辟的七步学习法/李怀清//09—37 中国成为世贸组织正式成员的时间/焦庆//09—49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科书中外大事编年(4)/刘琴//09—29 高考指导
近两年文科综合高考模式下历史试题的特点及2008年命题趋势预测与对策/陈银洲//09—33 “专题式”选择题何去何从?——全国文综卷Ⅰ、Ⅱ一个值得关注的变化/王露忠//09—38 合作学习在高三历史复习中的运用/张书林//09—41 2007年文综卷Ⅰ学生答题问题及教学建议/张叠//09—43 烟标中的历史/徐继宽//09—45 初中园地
最后的盛世,最值得探讨的问题——由研讨课《最后的盛世》引发的思考/施福荣//09—48 常识的魅力/周良梅//09—42 怎样理解“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喻维勤//09—14 历史博览
对质疑穆罕默德“求学问尤当去中国”的探讨/马执斌//09—50 关于“战国铜壶金银错宴乐图”/韩增科//09—24 “军人魂”佩剑的兴替/尚磊//09—40 陈梧桐《洪武大帝朱元璋传》简介/杨润平//09—54 历史英文:古今文明(4)/陈其//09—53 图说历史
战争的戏剧性/胡之柳//09—55 联合,或死亡/刘玉广//09—10 邮票图说世界通史
(十五):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黄牧航//09—56 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蒂卡尔国家公园//09—封面 名师选介:朱可//09—封二
第10期
士与中国文化/余英时//10—01 学术茶座
1946年沈崇事件:南京政府的对策/左双文//10—04 教学研究
中学历史教育之痒/汪瀛//10—10 网络教研,鲜活挡不住/刘京平//10—12 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整合的实践策略/王泳//10—14 中学历史教学回顾性提问的设计/王俊伟//10—18 公开课——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催化剂/万成银//10—21 历史课堂语言浅议/杨麒//10—51 教材分析
浅析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历史教科书第3版的亮点——以人教版历史必修1第3版与第1、2版对比为例/刘松柏//10—23 如何构建专题教学背景下的历史时空概念/宗加银//10—26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对华交涉全权代表称谓正误/梁建//10—29 如何理解孙中山在护国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刘学林//10—30 以诗纪史话“两税”/张耀军//10—32 何处寻访“丹徒市”?/方光实禄//10—39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科书中外大事编年(5)/刘琴//10—33 高考指导
社会史对高考历史试题的影响/冯一下//10—37 高中历史复习中拓展型知识的应用策略/朱可//10—40 2007年广东高考历史卷特点及应用策略/杨芳//10—42 似曾相识气温图——2006年、2007年两道高考历史题之比较及启示/张小华//10—44 错题本——提高成绩的捷径,师生交流的平台/代俊侠//10—22 电影经典台词设题举例/于京凤,李道海//10—25 高中历史新课程学习提纲/吴安京//10—46 初中园地
驱动内源,因材施教/何启国//10—52 “三限”中考复习训练法/贾兴岽//10—54 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建立时间小议/孟凡永//10—09 历史博览
狗事杂记/刘降有//10—53 图说历史
朝鲜战争/张波//10—55 这把破扇子,哪能抵挡得住外来的狂风骤雨!/史秀鱼//10—11 邮票图说世界通史(十六):亚历山大帝国/黄牧航//10—56 世界文化遗产:遗址城大津巴布韦//封面 读者来信/马天鹰//10—13 “两岸四地中学史地课程研讨会”在澳门召开//封二
第11期
中国史通论·绪言/[日]内藤湖南//11—01 学术茶座
何炳松外国史教科书选材思想的的现实启示/张天明,赵海红//11—04 教学研究
评价—堂历史好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与张显传、李宪老师商榷/陈志刚//11—08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历史教师素养
(一)历史教师的“史德”/徐赐成//11—13 历史课改亟待教师理念的转变/吴自兴//11—16 从杂志缝里找文章/潘金传//11—19 新历史课堂中五种常用课型简介/杨德志//11—53 教材分析
从“黄老刑名之学”到“独尊儒术”——西汉学术思想之变迁/王珺//11—18 浅谈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刘剑//11—20 后期新文化运动两个易错问题的辨析/王俊伟//11—22 “土地私有制”还是“国家授地制”——关于商鞅变法中秦国土地制度的疑惑/黎吉标//11—50 难寻难觅说“交子”/冯一下//11—17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出自谁口?/杨晓晨//11—48 谈谈“绝对君主制”与“专制君主制”的区别/庞玉姬//11—36 关于岳麓版课标教材的几处表述问题/刘斌//11—38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科书中外大事编年(6)/刘琴//11—24 高考指导
高考复习在课堂——再谈文科综合中历史科复习策略/胡军哲//11—28 2007年高考历史常识题举例/张波//11—33 专家争鸣与高考命题的动态/王涛//11—35 解读材料解析题的难度系数/夏东平//11—37 歧义重重的邮票题材试题/沈为慧//11—39 徐州市2008届高三摸底检测·历史/陈伟国//11—40 初中园地
历史教学中生成生动态教学资源的捕捉和利用/汤准田//11—45 莫把“祆教”当“袄教”——明末顾大韶的祆教考证/孙常凤,董光奎//11—47 “史书记载”是这样的吗?——兼谈昭君和亲的历史作用/王爱军//11—49 郑板桥的《兰竹图》印反了/莫宇苍//11—12 历史博览
恪尽职守的循吏/刘隆生//11—51 何谓“韵目代日”?/张保玉//11—54 图说历史
“火山口上”的美国外交/吴新风//11—55 马歇尔计划和西欧经济的恢复/吕琮//11—07 邮票图说世界通史(十七):古代罗马
(一)/黄牧航//11—56 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奈贾高原上的岩画//封面
读者来信:与你同行——致《中学历史教学》/贾兴岽//11—32 名师选介:周明学//封二
第12期
论教育之宗旨/王国维//12—01 学术茶座
教材所述“二十一条”第五条质疑/刘玉广//12—04 “二十一条”中“第五条”质疑/李佩岳//12—04 “二十一条”的来龙去脉/肖自力//12—04 教学研究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历史教师素养
(二)——历史教师的“史观”/徐赐成//12—07 有感于一份截然不同的教学诊断/陈春露//12—10 美国中学教材《世界历史》(学生版)体现的“全球史观”及其启示/刘松柏//12—12 对课程改革背景下历史教学的冷思考/李强//12—14 善待学生的“插嘴”/陈水土//12—19 老师也是“顺毛驴”/韩新萍//12—45 教材分析
走出关于康乾时代的认识误区——兼与操璐璐老师商榷/徐德厚,蒋运文//12—17 浅析雅典的选举方式及希腊城邦的规模城邦的规模/臧书磊//12—20 “权力”与“权利”辨析/陈登鹏//12—21 关于中国最早实行复种制的地区/张继斌//12—37 北魏相州在何处?/唐剑锋//12—22 何谓“盟旗”/贾文治//12—50 内蒙古自治区为什么成立于建国前?/李健//12—39 初、高中不同体例历史教材衔接、整合的策略与思考——以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伟大的抗日战争”一课为例/王露忠//12—23 人教版《历史》必修①新、旧教材主要观点的变化/杜海军//12—27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科书中外大事编年(7)/刘琴//12—30 高考指导
也评2007年高考全国文综卷历史试题——兼与何凡、周明学老师商榷/王俊伟//12—34 高三历史教学提高学生选择题成绩的几点尝试/李明雨//12—38 联系《十七大报告》解读高考历史考点/卢虹//12—40 小议历史高考题中的解题指导语/张应进//12—26 革命歌曲巧设题/李道海,于京凤//12—47 初中园地
感谢周杰伦/莫宇苍//12—44 浅谈初中生的收藏爱好与历史学习/胡卓尔//12—46 历史博览
陈公博留下的文字资料澄清了中共“一大”的历史谜团/苗体君,窦春芳//12—48 孔子、孔庙与潮州红学宫/王忠雄//12—51 琉球半岛为何未纳入中国版图/姚焕成//12—54 开国大典为何没留下完整的影像资料/宋仲明//12—09
历史英文:古今文明(5)/陈其//12—53 图说历史
香港回归/易春梅//12—55 一战前的巴尔干局势/吕琮//12—11 邮票图说世界通史(十八):古代罗马
(二)/黄牧航//12—56 世界文化遗产:巴黎苏利桥和第纳桥之间的塞纳河沿岸的迷人风光//12—封面 教坛精英:徐赐成//12—封二
第四篇:中学历史教学
中学历史教学
《中学历史教学》是国内中学历史教学圈内公认的四大学术刊物之一(陕西师大的中史参和天津的《历史教学》排头两名,华南师大《中学历史教学》和苏大的《中学历史教学研究》排后两名,此排名不含其他属于高校级别的专业历史刊物)。是一份面向广大中学教师和学生的历史杂志,自1956年创刊以来,忆走过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在国内中学历史教育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刊物一贯
《中学历史教学》
坚持反映中学历史教学与高考的最新动态,贴近中学历史教学的实际,对广大师生有着切实的帮助。
第五篇: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1全年目录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1年第1~2期目录 ◆笔随心舞◆
不觉春风换柳条 新年我们新设想 /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杂志社(1)●环境与课程 ◆专家视点◆
如何看待学生基础差的问题 / 赵亚夫(4)三论30年历史高考的得与失
——高三历史教学应该是素质教育 / 李晓风 张增强 成学江(6)◆课程论·教学论◆ 教学目标陈述方式刍议
——从课程目标取向说开去 / 勾爱珍 张汉林(32)
高中历史课堂激情教学摭谈 执笔:罗士祷 杨红霞 指导:梁仁华(48)◆特别关注◆
“发现身边的历史”首届全国中学生历史写作大赛公告 /(封二)活力·张力·深意
——全国中学高效课堂案例研修展示邀请赛暨颁奖大会小记/ 陈 穗(17)寒香团簇九重葛
——参加“全国中学高效课堂案例研修展示邀请赛暨颁奖大会”有感/ 卢元杰(19)在鉴赏中分享 在分享中反思
——从参加全国中学高效课堂案例研修活动说起 / 杨家平(21)活动助推专业成长 且行且思深化教研
——兼谈《圣雄甘地》一课的教与学 / 赵庆东(23)“2010基础教育回眸”历史学科风云榜(26)
2010中学历史教育大事回眸 / 王雄 邓惠 梅冬 张娟娟 徐渭清 夏辉辉 彭禹 沈为慧(109)◆他山之石◆
家庭与社区口述史研究性学习案例及其分析 / 章丹萍 郑耿标(34)●知识与资源 ◆史学简论◆
从俄国到土耳其:泛突厥主义的蜕化变质考查 / 张来仪(27)中世纪西欧的“二元”政治制度 / 侯学华(106)◆中外文摘◆ 未来的谎言
——兼论我们该如何应对 /【美】詹姆斯·洛温(28)◆学术驿站◆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学历史教科书的发展 / 石 鸥 赵志明(13)◆阅读与思考◆
阅读拓宽视野 史料支撑思想
——从《重读近代史》说起 / 莫翠鸾(43)◆教材评解◆
在整体把握中选择素材 在全面认识中组织内容
——以高中历史教科书文艺复兴内容为例 / 潘树林(37)是“动力织布机”还是“水力织布机”
——兼谈历史教材关于卡特莱特的表述 / 刘东明 赵翠琴(41)◆备课参考◆
雅典城邦政治下妇女是公民吗 / 杜海军(102)●动态与交流 ◆人教走廊◆
基于学情分析和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
——以人教版必修3第17课《毛泽东思想》为例 / 刘 强(80)例说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
——由学生的“秦始皇吃过葡萄”回答说起 / 刘向荣(83)◆岳麓谈新◆
不同政体下的古代中国人和雅典人 ——穿越时空的对话 / 余春玲(92)
关于“古代中国人和雅典人”的教学感悟与教后反思 / 余春玲(99)关于克里斯提尼改革和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确立的理解与思考 / 李 凤(97)●学生与教学 ◆教学设计◆ 思想的突围
——关于《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的教学处理 / 徐赐成(39)◆课例述评◆
构建生活史教学“大课堂”的探索
——从《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一课的设计与实施说开去/ 孙玲玲(45)◆教学叙事◆
基于课堂观察的问题剖析和感悟
——我看历史“角色体验”教学 / 汪 瀛(86)《伟大的抗日战争》教学随想 / 祝旭东(104)◆学子风笛◆
当下高中历史教育的“四大缺失” / 潘 鹏(10)●学习与评估 ◆高考导学◆
基于专题整合的主题复习教学策略 总策划 / 姚锦祥 古代中国和古希腊罗马的制度文明 / 孟 殷 姚锦祥(51)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体制的确立和中国的民主革命 / 戴加平(58)古代中国的经济、科技和生活 / 蒯 泓 杨 杰(66)
殖民体系和两极格局的发展及其对中外关系的影响 / 朱 能 姚锦祥(72)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为例 / 孙武军(88)◆征题精选◆ 征题精选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试题设计
(一)/ 宋景田(112)试题设计
(二)/ 王俊伟(112)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试题设计
(一)/ 宋景田(113)试题设计
(二)/ 王俊伟(114)试题设计
(三)/ 温才荣(115)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试题设计
(一)/ 宋景田(116)试题设计
(二)/ 王俊伟(117)试题设计
(三)/ 黄小波(118)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 王俊伟(119)
近三年台湾高考历史选择题选编 / 邢新宝 张宇宙(119)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1年第3期目录 ◆笔随心舞◆
全球化是药方还是诅咒?/【美】查尔斯·W·凯格利(1)●环境与课程 ◆专家视点◆
四论30年历史高考的得与失
——试题存在的问题及对中学教学的影响 / 李晓风 张增强 成学江(4)◆焦点观察◆
还张衡地动仪和科学复原的真实 / 张衡地动仪科学复原课题组(12)◆课程论·教学论◆
历史人物的复习教学设计与实施 ——以孔子为例 / 戴加平(44)●知识与资源 ◆史学简论◆
孙中山是何时提出“节制资本”主张的 / 冯一下(8)◆学术驿站◆
中西史学的产生及特征之比较 / 王成军(16)◆备课参考◆
邮票上的中美关系 / 董运动(59)●动态与交流 ◆岳麓谈新◆
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第23课
《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一课教学设计 / 刘庆亮(39)历史课堂教学要突出教学主线和情境创设 / 仇世林(43)◆人教走廊◆
人教版必修3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学设计 / 黄卫军(50)◆编读往来◆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中国历史教育最优信息资源期刊
——从2010年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全文转载率说起/ 杨辉祥(18)《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杂志隆重推出高考专刊 《摹效与超越:高考备考历史新题集萃》/(封二)●学生与教学 ◆课例述评◆ 让历史课“神入”历史
——以《中世纪西欧封建制度》一课为例 / 周其意(9)◆教学叙事◆
秦朝“三公”职权分设与“三权分立” / 叶瑞碧(48)●学习与评估 ◆高考导学◆
基于专题整合的主题复习教学策略 / 总策划 姚锦祥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道路探索 / 李 杰 陈 静(19)苏联和中国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建设与改革 / 徐 雁 张汉林(26)世界市场的形成及其对中国的冲击 / 唐 琴 季 芳(32)◆命题研究◆
“社会转型期”高考历史试题特征及备考启示 / 戴世锋(57)◆征题精选◆
试题设计
(一)/ 魏 飞 赵庆东(61)试题设计
(二)/ 邓吉贵 钟垚博(62)试题设计
(三)/ 聂忠凯 郑平涛(63)试题设计
(四)/ 方晓鸣(63)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1年第4期目录 ◆笔随心舞◆
最危险的污染:核污染的世界简史 /【英】克莱夫·庞廷(1)◆焦点观察◆
现阶段高考历史命题改革的主攻方向 / 冯一下(4)◆专家视点◆
五论30年历史高考的得与失——关于试题价值观目标展现的思考 / 张增强 李晓风 成学江(8)
◆课程论·教学论◆
高位目标引领历史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以人教版必修2《英国工业革命》一课为例 / 张 帆(29)◆备课参考◆
近代集中在中国的犹太人 / 薛雅云(35)◆人教走廊◆
基于人教版“五四运动”内容的复习教学设计 / 王昌成 沈为慧(25)◆岳麓谈新◆
岳麓版必修Ⅰ第三单元第9课《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教学设计 / 黎建军(32)◆动态扫描◆
本刊选聘“特约编辑”“特约通讯员”公告(封二)
“发现身边的历史”首届全国中学生历史写作大赛(封二)◆课例述评◆
在情境叙事中推动历史学习的有效认知——人民版《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学实录 ∕ 束鹏芳∕授课、记述(14)
实现知识分类 关注教材重组 推进有效学习—— 从束鹏芳老师执教的《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说起/陈 辉(18)◆教学叙事◆
基于学情的高三试卷讲评策略探索——从一道材料解析题的抽样分析说开去 / 程 玲(21)◆教学设计◆
人民版必修第二册《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一课教学设计 / 聂 静(59)◆高考导学◆
研读“考试说明” 把握备考方向 / 郭 弘(12)
也谈高考历史复习的高效策略——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为例 / 蔡长春(23)基于专题整合的主题复习教学策略 总策划 / 姚锦祥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改革与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 罗安琪(37)古代中西方的传统文化 / 蒋华强 汤永成(44)近现代中西方的科学技术 / 陶建萍 邓 焰(52)◆征题精选◆
试题设计 / 刘立春(62)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1年第5期目录 ◆笔随心舞◆
战争、技术及20世纪史 /【英】大卫·艾杰顿(1)◆专家视点◆
六论30年历史高考的得与失——关于试题“素养立意”的再思考 / 成学江 李晓风 张增强(4)◆思想之旅◆
一场未完成自我使命的运动——关于新文化运动的思考 / 李明海(8)◆课程论·教学论◆
提升教学智慧 打造灵动课堂——中学历史“三史法”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 贲新文 刘建峰(49)◆阅读与思考◆
重新认识“德先生”——读《民主是一种现代生活》/ 陈伟壁(11)◆观点与素材◆
辛亥革命的五个拐点 /(22)◆教材评解◆
关于“中央集权制”的几点思考 / 陶 涛(23)◆备课参考◆
从龚自珍诗文看鸦片战争前夕清朝社会状况 / 刘建伦(54)◆岳麓谈新◆
岳麓版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第13课《太平天国运动》一课教学实录 / 李树全(14)有效突破与有效教学——从《太平天国运动》一课教学设计与实施说开去 / 李树全(20)◆人教走廊◆
人教版必修1第五单元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设计——从“关注人类命运”角度挖掘资源选择方法的思考 / 杨春华(28)
因“材”施“教” 化“教”为“导”——从杨春华老师《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设计说开去 / 唐 琴(32)◆动态扫描◆
本刊选聘“特约编辑”“特约通讯员”公告(封二)
“发现身边的历史”首届全国中学生历史写作大赛(封二)◆课例述评◆ 不同视角下辛亥革命史教育价值刍议 / 吴建红(33)◆教学叙事◆
基于课堂观察的分析与探讨——历史教学应当遵循历史主义 / 冯 波(52)◆高考导学◆
基于专题整合的主题复习教学策略 总策划 / 姚锦祥近代中西方思想解放潮流 / 陈晓霞 黄爱芳(37)
19世纪以来世界与中国的文学艺术 / 袁廷虎 卞姗姗(44)◆征题精选◆
试题设计
(一)/ 张汉林(56)试题设计
(二)/ 宋雪梅(59)试题设计
(三)/ 郭永森(62)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1年第6期目录 ◆特别关注◆
“全国中学教学设计创意大赛”历史学科投稿说明(封二)“发现身边的历史”首届全国中学生历史写作大赛最新进展(封二)
本刊推进新课程历史高考研究八大选题征稿公告 /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杂志社(1)●环境与课程 ◆专家视点◆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在教育部高中新课程远程培训的寄语或感言 / 聂幼犁(4)◆课程论·教学论◆
浅议高中历史教学课件的“拿来主义” / 陈国清(38)◆他山之石◆
美国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书中的阅读教学设计 / 张彩莲(45)●知识与资源 ◆学术驿站◆
30年来我国历史教育比较研究的进展与思考 / 周仕德 陈德运(7)◆史学简论◆
试析1949~1952年中国历史的阶段特征 / 孙燕玲 叶 夏(10)◆备课参考◆
写意人物画之意与境的历史寻踪 / 杨 悦(26)历史虚无主义的“告别革命论” / 邓秋萍(43)◆中外文摘◆
法国是如何发现中国的 /【法】雅克·布罗斯(12)◆生活考古◆ 中国古代旗帜的方色 / 秦建明(17)◆阅读与思考◆
中学历史课堂应致力于灵魂教育
——读《探寻历史背后的真相:读史》有感 / 陈年冬 刘玉广(18)◆教材评解◆
必修二内容解析与教学重点面面观 / 李海英 吴福生 许 敏(51)●动态与交流 ◆动态扫描◆
第二届“廿一世纪华人社会的历史教育”研讨会综述 / 戴世锋(29)◆人教走廊◆ 人教版必修1第9课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教学实录 / 徐 雁(32)◆岳麓谈新◆
青铜文化知识与高中历史教学
——从河南博物馆展出的青铜器素材说起 / 王建为(41)●学生与教学 ◆课例述评◆
例说“故事材料”的重要特征与教学运用 / 何成刚 沈为慧(20)◆教学叙事◆
历史概念教学的意义与策略 / 周 明(54)●学习与评估 ◆征题精选◆
试题设计
(一)/ 徐 彪 刘新宇 杨丽君 杨桂萍 漆志忠(56)试题设计
(二)/ 韩湘萍 李 勇(61)试题设计
(三)/ 曾国明(64)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1年第7期目录 现代史学的研究及于人生态度的影响/李大钊(1)后现代主义与史学研究断想/井建斌(4)
中英历史教科书“副课文系统” 比较分析/刘 亭 杨向阳(6)运河号子“邪许”考辨/秦建明(12)
理解与超越:围绕史料展开教学设计比赛的实践性认识/夏辉辉(14)“剪锦成屏”:在逻辑梳理中确定主题选择方法
——关于“洋务运动”教学设计中史料运用的思考/毛经文(16)循环运用材料 突出教学主题
——《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一课教学设计/张宏杰(20)量体而裁衣 浅导而深入
——基于材料的《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课堂教学设计/马燕辉(22)在追问与阐明中构建有灵魂的历史课堂
——《推动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洋务运动》一课教学设计/袁晓勇(25)运用多元材料 重构历史认识
——《洋务运动》的教学设计及实践反思/李小萍(27)
新中国统一高考历史考试大纲的嬗变与思考 /刘克明 张华中(30)《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教学设计/孙晓萱(32)例说历史课堂语言的艺术性/郭锦田(36)网络在历史课堂质疑教学中的应用/陈夕灿(37)水本无华,相荡乃生涟漪
——基于学习与思考、实践与反思的对话/沈为慧等(38)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以人教版必修1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为例/昌庆钟等(40)2011年全国文综卷(课标)历史试题特点之我见/汪 瀛(43)“指挥棒”在“悄悄地变脸”
——2011年全国文综卷(课标)历史试题评析/马东博(45)2011年全国卷(大纲)历史试题特点分析与教学启示/黄玉兴(46)2011年北京卷历史试题特点分析与复习策略/曹卫东等(48)2011年广东高考历史试题特征分析/谭方亮(50)见微知著 纵横拓展 推陈出新
——2011年广东卷历史试题评析及教学建议/王溅波 朱命有(52)突出新情境内涵 关注思维层次性
——2011年四川文综第37题评析/郭子其(53)2011年高考江苏历史试题特点评析/马 斌(55)独具匠心出亮点 华丽转身有遗憾
——从2011年山东文综第27题说开去/刘茂森(56)试题设计
(一)/宋景田(59)试题设计
(二)/ 梁君华(59)试题设计
(三)/吴继存(59)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1年第8期目录
关于祖国统一的教学:基于普世价值观引领的思考/王晓荣(4)历史移情的内涵及其教学策略/郑耿标 章丹萍(7)
可探究·愿探究·会探究: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实践性认识/周百鸣(11)墙内开花墙外香 ——从《海国图志》在晚清与日本的“不同命运”说起/朱修庆(14)Seminar在世界现代史教学中的运用 /宋永成(16)《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教学设/计郭 蕾(18)军民情谊:“长征”教学的新视角/ 何成刚 沈为慧(21)围绕重点难点优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认识
——以人教版必修3《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一课为例/李 娜(25)利用校史整合内容进行专题复习的教学设计
——以《从沛中首任校长李昭轩一生看中国现代化历程》为例/苗 颖 刘晓兵(27)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在中国的传播/张创东 刘凯华(30)中学历史:“同题异构”及其课堂教学策略/ 刘喜山(32)生活·探究·参与:澳大利亚历史教科书第一课的启示 / 翁省会(34)分析试题特点 确定复习策略
——从2011年高考江苏卷历史试题说起/李 华(36)2011年高考浙江卷试题特点与高中历史教学指向性分析/方 霞(39)关于高考历史选做题命题依据的思考
——从2011年全国卷(课标)第48题说起/仁 山(41)基于高考试题特点的历史课堂教学启示
——从2011年全国卷(课标)第41题说开去/李树全(42)一道特点鲜明的开放性试题
——2011年全国卷(课标)第41题评析/全志聚(44)如何才能走出开放性试题的答题困境
——以2011年全国卷(课标)第41题为例/杨兆贵(45)关于2011年广东卷第14题的几点思考/冯高峰(47)我说2011年北京卷第17题/马立秋(48)诗性的预构 理性的俯瞰
——2011年高考浙江卷历史试题评析/董洪励(49)2011年浙江卷第14题评析/ 王露忠(50)能力无涯 知识有界
——例说安徽卷“三新”高考试题的知识考查/何学保(51)2011年安徽卷第14题解答方略/杨 燕(52)独特的视角 高深的寓意
——从2011年安徽卷第35题说起/郑 婷(53)利用乡土历史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
——以《广州沙面欧式建筑的特点及保护》为例/帅诚江 王惠华(54)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任永民 朱命有(56)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朱命有 任永民(57)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朱命有 任永民(59)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试题设计
(一)/ 任永民 朱命有(6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试题设计
(二)/许兴东(63)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1年第9期目录 我们应该了解后现代史学吗/冯一下(4)行走在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路上/刘俊利(9)考试大纲之“题型示例”
——与2011年高考广东文综历史试题/毛经文(11)回望过去中小学的精彩
——读钱穆《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有感/朱志浩 张炎林(15)改革开放以来中学历史教材研究述略/ 余柏青 匡林林(16)课堂教学:在“情境”中体悟历史的探索与思考/ 沈玉林(20)
另一类五四青年:从萧公权《问学谏往录》的相关叙述说起/ 高怀举(23)明清两朝“海禁政策”的学术研究与中学历史教学/ 苟德仪 杨宇忠(24)国家资本主义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演进过程/ 王晓荣(27)我看到的法国历史教育和初中历史教科书/刘汝明(29)《辛亥革命》教学设计“123” / 魏誉宁 李 渡(33)
例说传统板书与电子板书在历史课堂的运用与作用/ 邢新宝(37)基于批判精神培养的历史与社会教学思考/ 刘 健(39)
从历史角度阅读《阿Q正传》从文学角度理解辛亥革命结局/ 张 叠(40)从国际关系学视角看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教学/ 李兵兵(41)《辛亥革命》教学设计与实施
——运用多元史观进行复习教学的尝试/李 君(44)静以臧往 动以知来
——2011年高考上海历史试题的特点分析及教学启示/张子辉(49)我说2011年高考山东文综卷第27题/ 毕延芳(51)
从2011年全国文综卷(课标)选择题的特点说开去/曾国明(52)关于卢梭自由观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的思考/刘志远(53)“步步为营”: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反思/高从武(55)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试题设计
(一)/ 艾平华 朱命有(56)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试题设计
(二)/ 刘道梁(58)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苗 青(58)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苗 青(59)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试题设计
(一)/ 任永民(60)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试题设计
(二)/ 刘 莎(62)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试题设计
(一)/ 任永民(62)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试题设计
(二)/ 杨淑华(63)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1年第10期目录
“全国中学教学设计创意大赛” 投稿火热进行中 /(封二)中史参:绝不屈就于低俗的历史教学诉求/(1)清末明初:新教育视野中的国民意识(上)/杨向阳(4)高中历史: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教学对策/鲁东海(12)从历史的角度看文学艺术 从文学艺术的角度看历史 ——关于文学艺术史教学策略的思考/张汉林(14)雅典民主制的多元解读/ 倪学勇(29)辛亥革命的最大历史功绩是什么/罗士祷(55)
西风渐染:从“断发易服”看近代中国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田革 孟凡明(38)应谨慎对待教科书中人物插图的左赶右迁问题/蔡伟胜(54)岳麓版必修Ⅲ第一单元第4课《宋明理学》教学设计/林小静(34)与孔子同行
——人教版“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复习教学实录 执教/ 石爱华 观察评述/ 张莉(41)
“加”“减”并重:优化文学艺术史内容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陈德(17)从阅读到思考:初二历史阅读课的实践与反思/张馨月(23)历史课堂:角色扮演脚本构建与课程目标意识提升/戴文君(27)关于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中高三通史复习的思考/ 刘金军(20)初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中情景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杨有德(30)
用教育眼光审视高考试题不应只是期待 2011年新课程高考历史试题考查风向分析/徐赐成(45)
守正出新 白璧微瑕
——2011年高考浙江卷第39题特点分析与教学启示/明文文(49)基于全球史观的试题分析与复习策略 ——从2011年历史高考说开去/蒲艺果(50)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郭光勇 梁西明 朱本升(57)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王昌成 苏峰 施海涛 季长征(5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理/ 石爱华 何凌(61)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1年第11期目录
清末民初:新教育视野中的国民意识(下)/杨向阳(4)
全国历史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大连)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开幕辞/姬秉新(11)当开开便好 清高合时宜
——全国历史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年会祝辞 /沈为慧(12)唤醒理性的历史教育
——全国历史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年会闭幕辞/赵亚夫(13)史学盛会 教师幸事
——全国历史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大连年会概览/郭弘等(16)革命与建国:为了百年后的中国
——高中历史必修一《辛亥革命》一课的设计与思考 /王 雄(17)亢奋·茫然·顿悟
————听王雄老师《辛亥革命》一课后的心路变化故事/李惠军(23)《从大连近代看中国百年变迁》一课的设计思路 /杨晓军(28)听杨晓军老师《从大连近代看中国百年变迁》一课有感/杨艳君(30)流动如海——记全国历史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大连年会 /徐赐成(31)好的历史课是讲出来的——由大连年会现场课引发的思考 /成学江(33)
大道至简 践行维艰——全国历史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大连年会侧记/赵剑峰等(35)学者气派 大家风范——聆听高端报告的收获与思考/王 磊(37)
真诚探索 执著追求——参加大连年会教育沙龙的思考与感受/卢元杰(39)观王雄老师《辛亥革命》一课有感 /孙 梅(41)大巧若拙 大直若屈
——全国历史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年会学术沙龙小记 /伍学文(42)
以谨慎的态度教历史——读《老师的谎言:美国历史教科书中的错误》有感/古素华(57)课文栏目内容与教学考关系的分析与思考 /范鸿鸣(43)用“内在理路”把握思想史教学的实践性认识
——以宋明理学和民末清初的儒学思想为例/卢元伟(45)科学·理性·思辩:历史课堂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以《1787年美国宪法》一课为例 /余佩霞(47)
五十年机变百出 五十年开拓进取——读《织田信长》有感/吴树桐(49)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高思强等(59)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杨亚丽等(61)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1年第12期目录 ◆笔随心舞◆
西方学者论教育 / 西塞罗等(1)◆教研动态◆
教育部“全国中学教学设计创意大赛”本月底截稿 / 本 社(1)战略合作八刊进校 编读互动教研相长 ——陕西师大出版总社基础教育研究院8种期刊
社长主编战略合作学校互动教研活动侧记 / 严 讯(封三)
●环境与课程 ◆专家视点◆
中学历史课程改革若干问题 / 杨宁一(4)
互促共进:学科能力研究与测量目标建设 / 吴四伍(5)◆特别关注◆
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2011武汉年会剪影 / 史 嘉(封二)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2011武汉年会 历史新课程高考改革研讨会综述 / 陶 涛(7)论历史科高考命题的专业化倾向
——基于现象成因分析的复习教学建议 / 黄牧航(9)域内方外:指向历史高考的教学策略摭谈 / 束鹏芳(12)关于高考备考策略的思考 / 李晓风(18)提高复习课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 刘汝明(20)◆焦点观察◆
高校自主招生历史试卷的体例、特点以及备考策略 / 林晓杰(22)
●知识与资源 ◆教材评解◆
价值与冲突:中国历史教科书中“美国历史”的叙述分析 / 鲁东海 朱 煜(26)◆备课参考◆
宋代两京饮食服务业发展背景探析 / 刘树友 康 琪(50)吕后的政治智慧 / 庞友海(52)
●动态与交流 ◆岳麓谈新◆
岳麓版必修Ⅰ第四单元第15课
《辛亥革命》设计意图与教学实录 / 李树全(33)阅读改变观念 思考提升教学
——《辛亥革命》备课札记 / 李树全(40)◆教研之窗◆
关于主题式教研活动的探索与思考 / 闫 璟(47)◆人教走廊◆ 用有意义的问题引领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从人教版《开辟新航路》一课的教学说起 / 陈建云(53)
●学生与教学 ◆教学设计◆
角度:课堂教学中史事解释和事理提炼的关键 / 刘百海(25)◆课例述评◆ 课以载道 史以证实
——从北师大版八年级上《辛亥革命》教学说起 / 张 艳(42)◆活动素描◆
例说如何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影视剧中的历史人物 / 王红光(55)◆教学叙事◆
例说历史课堂教学小结的运用与意义 / 周照正(59)
●学习与评估 ◆评估论衡◆
基于主体互动的历史试卷讲评课的探索与思考 / 阮巧玲(29)◆命题研究◆ 以小见大须防以偏赅全
——从一道选择题说开去 / 张俭平王 春(31)
关于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卷(大纲)第19题的思考 / 史联盟(49)◆高考导学◆
复习教学要在“理”上做文章
——以2011年高考江苏卷第23题为例 / 李南亮(58)◆征题精选◆
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
/ 赵剑峰 李广元 况卫华 刘春利 许 发(60)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 赵剑峰 董运动 田 磊 刘秀焕 夏东平(62)
《中学历史教学》2012全年目录
中学历史教学2012年1、2期目录 教学研究
全盘西化的理由(节选)陈序经(1)历史课堂教学中学术观点的引入刘建伦(98)
让学生成为历史学习的主人——以《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为例刁利琼(101)挖掘历史课程资源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王凤席(104)
2012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设计
第一编“考试大纲”串讲、辅导——古代部分陈伟国(4)近代部分(11)现代部分(19)
第二编通史复习指要——中国古代史复习指要陈伟国(28)中国近代史复习指要(上)王凤席(35)中国近代史复习指要(下)杜彬峰(40)中国现代史复习指要杜彬峰(46)世界古代史复习指要杜彬峰(51)世界近代史复习指要徐妍(54)世界现代史复习指要高振平(60)
第三编训练试题设计——中国古代史综合训练
(一)陈伟国 赵加军(62)中国古代史综合训练【二)赵加军 韦玉(65)中国近现代史综合训练
(一)赵加军 韦玉(68)中国近现代史综合训练
(二)陈伟国 张淑亚(71)中国近现代史综合训练
(三)陈伟国 张淑亚(74)世界史综合训练
(一)陈伟国 张淑亚(78)世界史综合训练【二)王凤席 韦玉(81)世界史综合训练
(三)韦玉 杜彬峰(85)中外历史综合训练张淑亚 陈伟国(89)
图说历史
《历史倒车还能开多久?》一文图片释读有误邵长坤(100)谁的“北伐”?陈伟壁(103)
邮票图说世界通史(五十九):宗教改革
(三)黄牧航(128)
教材分析
关于高中课程标准历史教科书对中国“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界定陈卫华(106)如何理解“存天理,灭人欲”及“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廖怡丙(108)再论顾炎武的“天下”之意曾芳玲(110)
朝贡贸易不等于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陈树志(121)
高考指导
命题传承与数据分析——新课标历史高考命题述评
(一)张炳伟 韩建峰袁兆桐(112)高考复习如何突破重点、难点谭方亮(117)
初中园地
司马迁“三句教”出自《报任安书》陈鹤(122)构建精彩生成演绎有效课堂赖海波(123)浅谈中学生民主、法制意识的培养黎璎(125)
历史博览
从两则政治笑话看苏共亡党亡国原因刘征(124)辛亥革命和孙中山纪念邮票折射出的时代意义张聿军(126)
无
2011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改革新阶段成果展示交流会掠影(F0002)
中学历史教学目录2012年3期目录
无
我对历史的看法(节选)黎东方(1)
刘晓兵(F0002)
学术茶座
从“我是阿根廷迷”谈历史老师的兴趣张元(4)
教学研究
春在枝头已十分——2011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改革新阶段成果展示交流会综述鲁力(7)
对“过程与方法”问题研究的回顾与思考刘翌青 周仕德(13)
中学历史骨干教师省级培训的实践与反思历史教学中走活三步棋:懂、会、通在继承中创新,在求实中前进--高中历史教材建设之探索基础年级教学中如何整合教材资源的思考--同课异构公开课《辛亥革命》观后感中学历史骨干教师省级培训的实践与反思张光华 常宏(19)
历史教学中走活三步棋:懂、会、通杨晓侠(21)
图说历史
敬祝进步陈伟壁(18)
邮票图说世界通史(六十)宗教改革
(四)黄牧航(64)
教材分析
也谈河姆渡原始居民是怎么蒸饭的黄彩红(22)在继承中创新,在求实中前进--高中历史教材建设之探索叶德季(23)
基础年级教学中如何整合教材资源的思考--同课异构公开课《辛亥革命》观后感范从华(29)
材料选择、呈现方式、探究质量与联系技巧——以人教版必修3《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为例费元度(32)
"全球史观"主题教学模式在必修二复习总结中的运用安华宇(36)
历史博览
避讳与"庄青翟"改姓陈鹤(31)
龙年思索:我们该是谁的传人?刘隆有(59)
初中园地
河姆渡原始居民“杆柱式”房屋探疑邹宝刚(35)这样的虚拟设计"华而不实"傅元根(57)
高考指导
特点与趋向--新课标历史高考命题述评
(二)郑志伟 田家伟袁兆桐(38)史料题的解析初探李进(43)
高三历史教学中选修内容处理之我见武松健(47)历史试题编制的能力结构与认知调控卢佰选(50)高三复习中训练往年高考主观题的策略唐丽红(53)基于全球史观的备考策略蒲艺果(55)
中学历史教学2012年4、5期目录
无
谈学术文章的写作任继愈(1)2012年文科综合课标卷历史试题模拟训练(4)2012年文科综合课标卷历史试题模拟训练二(7)2012年文科综合课标卷历史试题模拟训练三(10)2012年文科综合课标卷历史试题模拟训练四(13)2012年文科综合课标卷历史试题模拟训练五(16)2012年文科综合课标卷历史试题模拟训练六(19)2012年文科综合课标卷历史试题模拟训练七(22)2012年文科综合课标卷历史试题模拟训练八(25)2012年文科综合课标卷历史试题模拟训练九(28)2012年文科综合课标卷历史试题模拟训练十(31)2012年文科综合课标卷历史试题模拟训练十一(34)2012年文科综合课标卷历史试题模拟训练十二(37)2012年文科综合课标卷历史试题模拟训练十三(40)2012年文科综合课标卷历史试题模拟训练十四(43)2012年文科综合课标卷历史试题模拟训练十五(46)
学术茶座
“太平天国运动”的教学应对李庆忠(57)
教材分析
也谈列强为什么没有瓜分中国王振华(61)这个“有”字不能省崇尚俊(68)这里不该用“决策”许强陆(72)
“五七国耻”也是“五九国耻”安耀辉(75)
应该是《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胡全俊(77)制礼作乐: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最显著表现冯一下(82)是“闭关锁国”还是“海禁”?苗颖(84)不同语境下的历史概念辨析温才荣(85)关于“万世师表”匾额的题写时间张苏法(86)
对人教版卢梭社会契约思想的再认识张兆金 万维其(87)
卢梭不否定私有制,不主张代议制——兼与向勇老师商榷税光华 王建华(89)关于人民版《商鞅变法》课文的几点商榷邵长坤(91)关于计划经济体制的教学设计瞿丽霞(93)缗≠络邸艳红(102)
是“物体”还是“动体”?李永康(104)是“唐”还是“绛”?安耀辉(112)
也谈瓦特改良蒸汽机在工厂投入使用的时间于卫(119)
教学研究
《魅力历史的非常道——非常道I、II》对高中历史教学的启示刘畅(62)例说乡土历史教学资源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刘建伦(65)
从研究视角的专业阅读到目标引领的问题设计——以《巴黎和会》为例谈历史阅读的实践转化许彩仙(69)
如何优化历史课堂教学——谈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技术的结合运用梁征(73)激活思维,培养能力赖广斌(76)
写“身边的历史”——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好形式刁利琼(78)积极开展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陈美嫦(80)
历史博览
“科学"一词何时传入中国?温兆军(88)“焚书坑儒”的“儒”指哪些人?胡洪(95)侵华日军为什么没破坏中山陵?袁凤英(110)唐玄宗为何被奉为“梨园领袖”?王学岩(114)孔子“骂人”辨析兼及孔子的师道和为人徐金超(123)孔子是帅哥还是丑男刘红影(125)初中园地
对唐朝状元之误解严中润 陈德运(92)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与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研究张洁 杜雪梅(115)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与《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之比较李应平(120)
千家万家夜灯起,机声轧轧满城市陈鹤(122)
高考指导
问题与不足——新课标历史高考命题述评
(三)荆立霞 韩越袁兆桐(96)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要突出“三重”陈春露(100)
此题答案真的不惟一?——《2011年全国文综卷第25题商榷》的商榷陈树志(103)两种类型的高考历史观点评论题及其解法段家次(105)
横看成岭侧成峰——挖掘真题丰富信息,拓宽学生广阔思维田国华 戴加平(108)基于《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复习的思考李萍(111)
注重“改革史”教学——综观近7年广东卷主观题得出的启示王英俊(113)
图说历史
脑子里的馅儿姜素宇(127)
邮票图说世界通史(六十一):宗教改革
(五)黄牧航(128)刘俊利(F0002)
中学历史教学2012年6期目录
无
中华民族格局形成的几个特点费孝通(1)学术茶座
略谈历史认识过程的三个阶段冯一下(4)
教学研究
历史想象与虚拟教学的“真实”边界——帕帕迪、王氏与张九奴形象背后的历史哲学思考丁翀(7)
历史课堂教学基本功修炼徐赐成(11)
注重历史前概念,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陈丽(15)历史课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的困惑与对策王珍英(17)对实施高中历史活动课的思考李志珍(19)
初中园地
宋代的翰林院与学士院陈鹤(14)
炮烙之刑到底是什么样的酷刑?陆宗高(28)
由内容标准管窥新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之变化梁维滔(50)初中历史教学自主学习的思考汪艳(53)浅谈历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邓燕敏(56)
图说历史
《大西洋宪章》陈伟壁(20)
邮票图说世界通史(六十二)“无敌舰队”的覆灭黄牧航(64)
教材分析
以管窥豹——从教科书目录看德国中学历史教学概况吴朝阳 邹之嬅(21)
立足学情,找准方向--谈对大危机原因的教学认识兼与胡军哲老师再商榷尹海峰(29)借《百家讲坛》之"技"解思想史教学之"难"--以人民版《百家争鸣》为例史善庆(32)中学史料教学反思黎璎(34)关于京剧的两个问题郭祥贵(55)欧元究竟何时正式启用?陈松林(57)是与中国还是与英国接壤?娄丛(60)
历史博览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谁提出来的?刘振修(35)于小故事,蕴大历史——《马丁·盖尔归来》读后徐洋(58)
历史变革与西方歌剧的发展-从文艺复兴到意大利统一的完成张芳(61)
高考指导
教师阅读与考试命题胡军哲(36)有效训练:请远离垃圾题周明学(42)
新材料命题须谨慎——以章太炎征婚广告为材料的几道习题商榷张裕伟(44)加强教材的阅读指导.提高历史复习备考效益吴美娟(48)
封二
金明强(F0002)
中学历史教学2012年7期目录
无
新旧史料的检讨(节选)董作宾(1)桂俊(F0002)学术茶座
美国中学与大学历史学教育若干特点简介姚昱(4)
教材分析
“并人”一词不妥樊兆龙 杨玉凤(7)
细节更需细推敲——历史教学中的几种常见细节错误浅析苗颖(20)《厘金:解体自然经济、打开中国市场的真正黑手》一文商榷税光华(23)例说知识结构图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沈君飚(25)自治区成立时间的表述问题陈松林(29)蔡伦封侯是因为造纸吗?王红珍(41)地图中“苏联”名称质疑赵亚娟(56)
教学研究
浅议历史想象的分类、属性和思维特点霍建山(8)
课堂的出彩之道:“放开”与“开放”——由四堂《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评优课想到的周云华(11)
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幽默所需关注的几个问题陈雪松(16)浅谈中学生历史教材阅读能力的培养黄春平(18)
图说历史
袁世凯骑木马王长雨(17)斯大林的“保卫”战陈伟壁(44)
邮票图说世界通史(六十三):英国的斯图亚特王朝黄牧航(64)
历史博览 “包税制”简释曹中原(19)
《辛丑条约》的赔款怎么规定?刘振修(54)照片未必可信赵崎(62)
尼克松有再度访华并会见毛泽东吗?黄叶坤(63)
高考指导
平实中蕴含着深刻——2012年广东高考文综(历史)试题评析刘金军(27)2012年高考广东文综卷第38题第2问考生答题分析鲁力(30)
自然中求和谐,平淡里见精神——2012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历史试题概论徐赐成(32)“材料”与“设问”如何有效开发——评2012年江苏高考历史卷第23题沈春华(35)注重基础·回归传统·风格朴实——评2012年山东高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刘茂森 宋景田(38)
2012年浙江高考文综卷历史试题的特点及其教学启示桂俊(42)高三历史主观题试卷讲评课模式初探徐奕霞(45)历史数据图表选择题分类及解题策略沈阴珍(48)
初中园地
《北京条约》开放汉口、南京为通商口岸了吗?赵含清 黄元罗(31)试析《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特点冯一下(51)着眼细节提升效果——提高历史课堂效率的几种方法尹恒勤(55)巧用心理效应激活魅力课堂赖海波(57)
利用《评价标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三国鼎立》一课为例曾小连(59)利用标题,提高教学效率孙太忠(61)
中学历史教学2012年8期目录
无
史术(节选)柳诒徵(1)杨志冲(F0002)
学术茶座
国民政府的“和日”外交(上)左双文(4)
历史博览
玄奘为何不南游?代洁(7)
《三国演义》卷首词的由来于卫(29)
一本别开生面的教学参考资料——晚清时事漫画《帝国崩溃前的影像》刘建伦(56)中学历史教学中女性平等意识的培养略论——以中国史为例詹坚固(61)大危机下美国妇女婚姻观的变化王军(63)
教学研究
历史课堂讲授法的优化——学习聂幼犁教授《辛亥革命》展示课范从华(8)白璧微瑕——聂幼犁教授《辛亥革命》示范课商榷曾凡亮(12)新课程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影视史学的运用周新征(14)
试论开展乡土历史研究的策略——以《南海特色风俗历史研究》为例康文举(16)在设疑与释疑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杨星(18)茶几是西式家具吗?陈松林(19)
试论高中历史教学生活化的策略贺满芳(20)
教材分析 中学历史教科书语言表述的典范——评张荫麟《中国史纲》余孟孟(22)史实有争议 运用应谨慎——以雅典六一汉的税赋负担为例杨志冲(26)对家庭手工纺织业解体过程中两个“分离”的理解周明学(28)
在阅读中重访:历史教学资源的拓展性开发与运用——以“英国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为例杨春华(30)
关于照片《毛泽东在读书》宋晓兰 陈鹤(32)商鞅改变了“刑不上大夫”的传统吗?陆宗高(51)
初中园地
关于“新政”一课材料使用的疑问陈兰芳(25)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国古代史板块”研读笔记冯一下(47)初中历史教学中因材施教的尝试卜秉雄(52)浅谈历史学习中学法习惯的养成陆翔(54)
高考指导
2012年全国文综卷(课标)历史试题评析与教学启示胡军哲 武松健(33)也谈高考历史选作题的命题依据--从新课标全国文综卷第48题说起樊兆龙(38)风景这边独好--2012年广东高考历史试题的亮点分析谭方亮(40)2012年浙江省文综卷历史主观题改进商榷徐金卫(42)
练在讲之前,讲在关键处--一种有效应对历史学业水平考试的复习策略李彩艳(45)
图说历史
新中国初期的“一边倒”方针和联苏抗美战略李剑(55)邮票图说世界通史(六十四)英国内战黄牧航(64)
中学历史教学2012年9期目录
无
中国人的精神(节选)辜鸿铭(1)焦鹏(F0002)
学术茶座
国民政府的“和日”外交(下)左双文(4)
教材分析
秦汉时期的州并非行政区划侯智林(6)对人教版梭伦插图的质疑黄鸿(16)
刀耕火种播种是翻土还是挖坑?陈松林(19)
开学第一课:谈高中历史统筹全局导学法——以2010年岳麓版必修I教材为例曾纪洪(20)
高中“民本”思想教学初探凌喜发(22)
有关“大危机”的几个“是”“非”问题赵邵俊(26)甲骨文中的“蚕”及“蚕神”刘剑(29)美国总统“届”与“任”的区别邸艳红(30)
浅谈历史人物评价的教学——以“英国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一课为例朱小荣(31)关于郭巨埋儿故事应用于历史教学的争议谷志峰(33)孔子用什么来教育学生?刘振修(63)
教学研究
多写点真实、亲切、有效的教学论文陈春露(7)非常历史课——《中华文化的四十七堂课——从北大到台大》对高中历史教学的启示刘畅(11)
问题探究法在课外自主学习中的运用实例谢万顺(15)
有效历史课堂需要有效的教学思维--以岳麓版必修II《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一课为例张光洋(17)
“一分为二”的教学误区李应平(56)
历史博览
造纸术是蔡伦发明的吗?王学岩(10)是校场口还是较场口?胡全俊(28)
“神威无敌大将军炮”真的无敌吗?孙士承 孙杰(38)那些令人敬仰的教师王峰(60)
高考指导
“变”与“不变”:走向成熟与稳定——2009至2012年安徽高考文综卷历史试题印象林桂平(34)
材料分析立论题的命题技术研究——以2012年江苏高考历史卷第22题为例仲尧明(39)关于高考历史试题语文化的思考樊兆龙(42)
从2012年高考历史试题感受历史备考思路沈承尧 谢从德(45)浅谈主题教学与高考备考黄永友(48)
图说历史
言论自由,一网打尽陈伟壁(41)
二十世纪初中国的禁烟陈树志 岳红芳(62)光荣革命黄牧航(64)
初中园地 《天津条约》与《北京条约》的内容不能合而为一李振环(44)观看广州市汇景中学的两堂演示课张元(53)
历史故事在教学中的运用--以《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一课为例陆虎(57)
中学历史教学2012年10期目录
学术茶座
博与通(节选)刘祚昌(1)
陈诚是否不欢迎蒋介石到台?
(一)左双文(4)
高考指导
请看这道垃圾题王峰(6)
高考历史命题改革的新动向——基于对2012年试题的观察与分析冯一下(35)从一份学生作业引发的对历史考试评价的思考徐金卫(39)从一道高考题浅谈命题的逻辑刘晓兵(44)
渗透“思想力”培养有“思想力”的学习者——以“‘评价秦始皇’一轮复习”为例范从华(46)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时间轴教学法初探——以人教版必修一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为例赖基贵(49)
教学研究
面对中学历史教学的遐想陈伟国(7)历史课堂中的“伪现象”举证陈杰(12)
全人教育观在“学案导学教学法”中的体现——以《抗日战争》一课为例詹明静(17)关于历史教学中材料运用的思考郑海涛(20)教材分析
再论蒙毅之死陈松林(11)
1977年参加高考的人数最多么?胡全俊(21)
例说以全球视野来观察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刘建伦(22)
苏格拉底之死能证明雅典民主政治产生多数人的暴政吗?林凯吟(25)高中人教、人民、岳麓三个版本历史教科书栏目设置的对比分析叶德季(26)痛苦中纠结.纠结中思考——高一《历史》(必修一)新课程怎么上?邹远航(30)《细节更需细推敲》一文相关观点商榷税光华(33)官本船制度和元朝的海禁陈树志(34)
是“波罗行动”还是“阿波罗计划”?赵邵俊(38)再谈这个“有”字叶敬宝(58)
无
从《亚历山大大帝铜像》插图没有马尾巴说起宋仲明(29)殿试制度的创立者是武则天吗?于卫(32)
用史料为课堂添彩——例说初中历史课堂史料教学的策略焦鹏(52)美国的“全国历史日”活动改变着我田慧(56)
初中园地
无声电影史上的奇迹——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张彬(48)五族共和为何没有壮族?黄彩红(55)
随意阅读。有意记录——阅读于教学的效用和启示周凌(59)王安石变法:动机与效果背离曹中原(62)图说历史
重返联合国陈伟壁(63)
邮票图说世界通史(六十六):法国绝对君主制时代
(一)黄牧航(64)毛经文(F0002)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2全年目录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12年第1~2期目录
◆笔随心舞◆
龙的传人应懂得龙文化真谛 / 任鹏杰(1)
●环境与课程
◆焦点观察◆
中国近代史教学的几个问题 / 袁伟时(4)◆专家视点◆
中国主流思想演变脉络及其阶段特征 / 冯一下 刘松柏(18)◆思想之旅◆
历史教育:人文价值观·公民意识
——基于中学历史教师学科素养的思考 / 柴松方(25)◆走近名师◆
成长在梦想的路上 / 胡柏玲(28)◆课程论·教学论◆
执著与理性:课改赋予历史教师的使命 / 陆 安(35)
基于“学习参与度”的课堂观察与有效教学策略 / 李 杰 蒋启章(106)◆他山之石◆
英国普通中等教育证书(GCSE)历史学科考试试题简析 / 程金华(109)
●知识与资源
◆阅读与思考◆
2011年暑期读书札记 / 黄牧航(14)◆人物春秋◆
“创意”推动历史之“创意”改变世界
(一)/ 陈 其(23)◆教材与教学◆
苏格拉底为什么不能避免死刑 / 周仕德(95)关于混合经济和福利国家制度的分析与思考
——从人教版《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课的教学说起 / 刘 芃(123)◆史学简论◆
清末新政的内容与影响 / 许小青 孟凡明(90)美国宪政制度建构的政治思想溯源 / 侯学华(127)◆ 备课参考◆
戈尔巴乔夫与苏联解体 / 张 毅(118)
辛亥革命和孙中山纪念邮票所折射的时代意义 / 张聿军(125)◆ 关键词解析◆
例谈课堂教学中历史概念的深度解读 / 高思超(113)例说汉字结构蕴含的“民本”思想 / 茅佳清(120)
●动态与交流
◆教研之窗◆
突破地域的活动 跨越南北的交流
——哈尔滨与东莞高中历史教师网络在线备课侧记 / 郎文涛(104)◆人教走廊◆
在过程中回望 在回望中感受
——人教版《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 郑婷婷(84)学养与风格成就灵动、个性的历史课堂
——观郑婷婷老师《抗日战争》一课有感 / 刘计荣(88)◆岳麓谈新◆
岳麓版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第21课 《新文化运动》课堂实录 / 华春勇(97)
●学生与教育
◆课例述评◆
要多一点审慎 / 邹玉峰 李惠军(38)◆教学设计◆
基于“关注民族命运”的专题整合复习尝试
——从“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教学设计说起 / 许国庆(81)◆教育叙事◆
基于课例研究的设计、实录、反思的意义分析 / 黄小平(93)◆ 创新课堂◆
从初高中衔接的角度看教学内容定位与实施途径
——以“美国的独立”和“美国1787年宪法”为例 / 邓 焰(79)历史的话语·话语的历史:史实、叙事与心灵空间
——以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为例 / 梅 冬(102)历史课堂:培养学生独具慧眼的路径选择 / 杨晓侠(112)◆学子风笛◆
新航路开辟对中国的影响研究
指导老师 / 汪 瀛
课题主持人 / 汪永益
课题组成员 / 谭俊鹏 易可为 吴耀华 文佳丽 刘钰婵 张晟程(115)
●学习与评估 ◆高考导学◆
例说多角度历史观点题的命题方式和考查目标 / 朱文琪 姚锦祥(40)历史高考能力考查取向与塑造 / 徐赐成(44)思想的力量
——必修三“近代前期的思想解放”主题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 李付堂(58)
有效活动:凸显高三历史课价值与魅力的重要途径
——从李付堂老师“近代前期的思想解放”课例说起 / 宋艾玲(61)《数字背后的历史——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学实录
/ 朱徐峰(63)
关于高三复习课教学效率的思考
——从朱徐峰老师公开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说开去 / 方 霞(68)
主题概念下的高考历史命题走向及其教学策略
——以2011年高考江苏历史卷主观题为例 / 马 宁(70)◆评估论衡◆
明确目标 把握方向
——考试大纲之12条能力浅析 / 梁爰如(73)◆ 征题精选◆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叶德季 黄文明 何学保(130)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试题设计
(一)/ 郭锦田(132)试题设计
(二)/ 方 威(133)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试题设计
(一)/ 张明中 郭建华(134)试题设计
(二)/ 方 威(135)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试题设计
(一)/ 全志聚 贾学会 王金辉 程 慧(136)试题设计
(二)/ 方 威(137)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 全志聚 贾学会 王金辉 王海迎(139)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 全志聚 贾学会 王海迎(140)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试题设计
(一)/ 魏 飞(142)试题设计
(二)/ 方 威(144)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12年第3期目录
◆笔随心舞◆
可恨的教育把人变成了压扁的豌豆 【英】诺曼·道格拉斯 /(封二)◆特别关注◆
本刊教学设计与课堂实录征稿选题公告 /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杂志社(1)
●环境与课程
◆专家视点◆
例说深彻解析历史概念的路径选择 / 王继平赵亚夫(4)◆焦点观察◆
重视辛亥革命性质的新表述
——“历史教学中的辛亥革命”专题研究之一 / 冯一下(7)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修订中的几个问题 / 汪 瀛(11)◆他山之石◆
德国中学历史教学实践中的“历史意识” / 孟钟捷(43)◆课程论·教学论◆
关于“历史有效教学”的再认识 / 张 莉(51)高中历史教学应关注学生的深层思维
——从高考试题要求说开去 / 郭子其(61)
●知识与资源
◆人物春秋◆
“创意”推动历史之“创意”改变世界
(二)/ 陈 其(9)◆备课参考◆
战火中诞生的国歌 / 史玲芳(27)◆教材与教学◆
15~17世纪主要国家融入世界市场的方式概述 / 刘正涛 王文军(49)
●动态与交流
◆岳麓谈新◆
关于知识目标设定与落实的思考
——从2011年湖南省历史说课比赛谈起 / 雷建军(45)◆人教走廊◆
关于中学历史教科书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的认识与思考 / 芮 信(55)◆编读往来◆
《摹效与超越:高考备考历史新题集萃》(2012版高考专刊)创新亮点 / 本 社(1)
●学生与教育
◆创新课堂◆
复习教学:把握核心考点的实践与思考
——以“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为例 / 俞锦霞(21)◆教育叙事◆
中学历史教学与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 / 陈维亚(25)◆教学设计◆
高考历史同心圆复习模式的建构与运用
——以“近代化”专题为例 / 王新国(47)◆学法指引◆
在提升综合能力和理解基础知识间寻求平衡
——从学生的反馈看复习教学的有效性 / 夏武荣(52)
●学习与评估
◆评估论衡◆
试说高考试题对历史课程价值的体现与导向
——以近三年高考四川文综卷为例 / 杨 杰 李 冰(15)◆命题研究◆
社会史观教学与经典材料研习之我见
——从江浙高考历史卷引用的同一句话说开去 / 殷 俊(58)◆高考导学◆
高中历史专题内容的三步复习法
——基于同一专题内容整合的角度 / 郑宇明 姚锦祥(17)
古希腊和罗马历史复习教学的理路分析与价值挖掘 / 徐赐成(28)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发展及其对文明进程的影响 / 朱 能(38)◆征题精选◆
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历史足迹 / 肖云豹 赵庆东(65)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 邵永银 赵庆东(67)读史设题 / 孙绍辉 王春燕 任俊琴(69)综合演练 / 朱命有(69)
《中学历史教学》2012年第4-5期合刊目录
2012年文科综合课标卷历史试题模拟训练 李栋山等(4)谈学术文章的写作 任继愈(1)
“太平天国运动”的教学应对 李庆忠(57)
魅力历史的非常道——非常道I、II》对高中历史教学的启示 刘 畅(62)例说乡土历史教学资源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刘建伦(65)从研究视角的专业阅读到目标引领的问题设计
——以《巴黎和会》为例谈历史阅读的实践转化 许彩仙(69)如何优化历史课堂教学
——谈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技术的结合运用 梁 征(73)激活思维,培养能力 赖广斌(76)
写“身边的历史”——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好形式 刁利琼(78)积极开展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陈美嫦(80)制礼作乐: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最显著表现 冯一下(82)不同语境下的历史概念辨析 温才荣(85)
对人教版卢梭社会契约思想的再认识 张兆金 万维其(87)
卢梭不否定私有制,不主张代议制——兼与向勇老师商榷 税光华 王建华(89)关于人民版《商鞅变法》课文的几点商榷 邵长坤(91)关于计划经济体制的教学设计 瞿丽霞(93)也谈列强为什么没有瓜分中国 王振华(61)这个“有”字不能省 崇尚俊(68)这里不该用“决策” 许强陆(72)
“五七国耻”也是“五九国耻” 安耀辉(75)
应该是《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胡全俊(77)是“闭关锁国”还是“海禁”? 苗 颖(84)关于“万世师表”匾额的题写时间 张苏法(86)缗≠络 邸艳红(102)
是“物体”还是“动体”? 李永康(104)是“唐”还是“绛”? 安耀辉(112)
也谈瓦特改良蒸汽机在工厂投入使用的时间 于 卫(119)
问题与不足——新课标历史高考命题述评
(三)荆立霞 韩 越 袁兆桐(96)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要突出“三重” 陈春露(100)
此题答案真的不惟一?——《2011年全国文综卷第25题商榷》的商榷 陈树志(103)
两种类型的高考历史观点评论题及其解法 段家次(105)
横看成岭侧成峰——挖掘真题丰富信息,拓宽学生广阔思维 田国华 戴加平(108)
基于《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复习的思考 李 萍(111)注重“改革史”教学——综观近7年广东卷主观题得出的启示 王英俊(113)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与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研究 张 洁 杜雪梅(115)《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与《全日制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之比较 李应平(120)千家万家夜灯起,机声轧轧满城市 陈 鹤(122)对唐朝状元之误解 严中润 陈德运(92)
孔子“骂人”辨析兼及孔子的师道和为人 徐金超(123)孔子是帅哥还是丑男 刘红影(125)
“科学”一词何时传入中国? 温兆军(88)“焚书坑儒”的“儒”指哪些人? 胡 洪(95)侵华日军为什么没破坏中山陵? 袁凤英(110)唐玄宗为何被奉为“梨园领袖”? 王学岩(114)脑子里的馅儿 姜素宇(127)
邮票图说世界通史(六十一): 宗教改革
(五)黄牧航(128)世界文化遗产:卡皮瓦拉山国家公园(封面)教研员风采:刘俊利(封二)
《中学历史教学》2012年第6期目录
中华民族格局形成的几个特点(节选)费孝通(1)略谈历史认识过程的三个阶段 冯一下(4)历史想象与虚拟教学的“真实”边界
——帕帕迪、王氏与张九奴形象背后的历史哲学思考 丁 翀(7)历史课堂教学基本功修炼 徐赐成(11)
注重历史前概念,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 陈 丽(15)历史课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的困惑与对策 王珍英(17)对实施高中历史活动课的思考 李志珍(19)以管窥豹
——从教科书目录看德国中学历史教学概况 吴朝阳 邹之韡(21)立足学情,找准方向
——谈对大危机原因的教学认识兼与胡军哲老师再商榷 尹海峰(29)借《百家讲坛》之“技” 解思想史教学之“难” ——以人民版《百家争鸣》为例 史善庆(32)中学史料教学反思 黎 璎(34)关于京剧的两个问题 郭祥贵(55)欧元究竟何时正式启用? 陈松林(57)是与中国还是与英国接壤? 娄 丛(60)教师阅读与考试命题 胡军哲(36)有效训练:请远离垃圾题 周明学(42)新材料命题须谨慎
——以章太炎征婚广告为材料的几道习题商榷 张裕伟(44)加强教材的阅读指导,提高历史复习备考效益 吴美娟(48)由内容标准管窥新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之变化 梁维滔(50)初中历史教学自主学习的思考 汪 艳(53)浅谈历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邓燕敏(56)宋代的翰林院与学士院 陈 鹤(14)
炮烙之刑到底是什么样的酷刑? 陆宗高(28)
于小故事,蕴大历史——《马丁·盖尔归来》读后 徐 洋(58)
历史变革与西方歌剧的发展——从文艺复兴到意大利统一的完成 张 芳(61)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谁提出来的? 刘振修(35)《大西洋宪章》 陈伟壁(20)邮票图说世界通史(六十二):
“无敌舰队”的覆灭 黄牧航(64)世界文化遗产:沙特尔大教堂(封面)教坛精英:金明强(封二)
中学历史教学2012年第7期目录
《中学历史教学》2012年第7期目录
新旧史料的检讨(节选)董作宾(1)
美国中学与大学历史学教育若干特点简介 姚 昱(4)浅议历史想象的分类、属性和思维特点 霍建山(8)课堂的出彩之道:“放开”与“开放”
——由四堂《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评优课想到的 周云华(11)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幽默所需关注的几个问题 陈雪松(16)浅谈中学生历史教材阅读能力的培养 黄春平(18)细节更需细推敲
——历史教学中的几种常见细节错误浅析 苗 颖(20)
《厘金:解体自然经济、打开中国市场的真正黑手》一文商榷 税光华(23)例说知识结构图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沈君飚(25)“并入”一词不妥 樊兆龙 杨玉凤(7)自治区成立时间的表述问题 陈松林(29)蔡伦封侯是因为造纸吗? 王红珍(41)地图中“苏联”名称质疑 赵亚娟(56)平实中蕴含着深刻
——2012年广东高考文综(历史)试题评析 刘金军(27)
2012年高考广东文综卷第38题第2问考生答题分析 鲁 力(30)自然中求和谐,平淡里见精神
——2012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历史试题概论 徐赐成(32)“材料”与“设问”如何有效开发
——评2012年江苏高考历史卷第23题 沈春华(35)注重基础·回归传统·风格朴实
——评2012年山东高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刘茂森 宋景田(38)2012年浙江高考文综卷历史试题的特点及其教学启示 桂 俊(42)高三历史主观题试卷讲评课模式初探 徐奕霞(45)历史数据图表选择题分类及解题策略 沈丽珍(48)
试析《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特点 冯一下(51)着眼细节 提升效果
——提高历史课堂效率的几种方法 尹恒勤(55)巧用心理效应 激活魅力课堂 赖海波(57)利用《评价标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以《三国鼎立》一课为例 曾小连(59)利用标题,提高教学效率 孙太忠(61)
《北京条约》开放汉口、南京为通商口岸了吗? 赵含清 黄元罗(31)尼克松有再度访华并会见毛泽东吗? 黄叶坤(63)“包税制”简释 曹中原(19)
《辛丑条约》的赔款怎么规定? 刘振修(54)照片未必可信 赵 崎(62)袁世凯骑木马 王长雨(17)
斯大林的“保卫”战 陈伟壁(44)邮票图说世界通史(六十三):
英国的斯图亚特王朝 黄牧航(64)
世界文化遗产:伊凡诺沃岩洞教堂(封面)教坛精英:桂俊(封二)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12年第8期目录
◆笔随心舞◆
怀念本刊创始人史念海先生 / 本刊编辑部(封二)唐宋两代文人对历史的看法不大相同 / 金克木(1)皮亚杰认为教育是智慧价值与道德价值的同舟共济 / 【英】乔伊·帕尔默(1)◆特别关注◆
《摹效与超越:高考备考历史新题集萃》(2013版)/ 本刊编辑部(26)
●环境与课程
◆课程论·教学论◆
“史料教学”:基于共性规则的个性化研读 / 刘俊利(6)心理历史学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例说 / 徐金卫(16)◆焦点观察◆
谁在“塑造”学生心目中的哥伦布
——教师价值取向与学生历史认识的调查与分析 / 罗永学 夏 玲(9)
●知识与资源
◆阅读与思考◆
在对照中找寻“真实”的历史
——读《太平杂说》有感 / 黄叶坤(4)◆教材与教学◆
历史教育要重视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
——以“鸦片战争”教学为例 / 尤克光(53)梳理经济史教学内容的途径与方法 / 宋晓亮(65)
●动态与交流
◆编读往来◆
唤醒有生命的历史教育
——《中史参》伴随我成长 / 黄文明 何学保(21)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中史参》与我的专业成长之路 / 胡欣红(22)结缘与成长:我看《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 陈 穗(25)◆岳麓谈新◆
岳麓版必修Ⅰ第12课教学设计
鸦片战争:两种文明的较量 / 谢芳青 徐晓玮(49)◆人教走廊◆
政治素质:历史必修一教学的应有之意
——以人教版“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为例 / 陈 龙(59)
●学生与教育
◆创新课堂◆
2012年高考对“社会转型”的内容考查与复习策略
——以“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为例 / 戴世锋(56)◆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开篇课的设计与实施 / 史曼丽(62)
●学习与评估
◆命题研究◆
数据材料植入历史教学的问题与思考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说开去 / 左卫星(13)◆ 评估论衡◆
高考试题评价:但愿来自一线师生的话没白说
【编者按】一件事情总是被做好,人们可能不再用过多心思去关注它,因为不担心做不好。高考试卷试题却总是备受关注,说明了什么?至少说明没完全做好。本来,“考试领导教学”是很自然、很正常的事,可是有的命题专家坚决否认这一事实,是不是不愿担当“导向”责任?未可知。这些年,不少地方的读者反映他们学校历史学科的高考成绩总比其他学科低,导致教师抬不起头、学生很沮丧。这究竟是谁的问题?能不能全怪师生?倘若不能创造支持学科教育发展的环境,而是老去伤害师生教学历史的信心和自尊,结果将如何?毋庸讳言,这对于历史学科教育的发展来说,毕竟不是一个好兆头。虽然这话听起来有些不客气,但我们在这里选登文章时,还是尽可能挑“说好的”来说。高考关乎基础教育走向,这么大的事,大家认真讨论是很有必要的,历年的讨论,总出现一些非常有价值的意见,可是被采纳的究竟有多少,或许尽人皆知。创造一个交流、沟通、协商的有效机制和良好环境吧,互相帮帮忙把事情做好,而不是互相埋怨。我们对包括命题改革在内的高考改革,总是抱有美好的期待。对此,我们当然还要拭目以待!从高考试题看能力考查与存在问题
——以2012年浙江文综卷历史试题为例 / 朱 可(27)2012年浙江卷试题的历史底蕴与考查走向 / 方 霞(32)指向月亮的手指不是月亮
——2012年高考北京文综卷37题第(3)问评析 / 张汉林(33)2012年北京卷历史试题考查特点与教学启示 / 贾海燕(34)体验与开放:2012年江苏卷22题的特点与启示 / 俞静娟(37)还原历史的“另一面”
——从2012年江苏卷第6题说起 / 王 生(38)
2012年广东文综卷两道非选择题引发的思考 / 朱命有(40)中学历史教学应返璞归真
——由2012年安徽文综卷历史试题说起 / 沈为慧(41)
平实而不平淡:2012年福建文综卷历史试题特点评述 / 温才荣(44)新趣·内涵·深广:2012年高考四川卷37题之我见 / 郭子其(45)基础·个性·平稳:2012年重庆文综卷历史试题印象 / 庞友海(47)◆ 征题精选◆
综合演练 / 李 凤(68)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12年第9期目录
◆笔随心舞◆
历史的意义与价值皆在现在与未来 / 唐君毅(1)
历史意识绝非滥用历史将过去当代化 /【法】阿尔贝特·施韦泽(1)
●环境与课程
◆思想之旅◆
史学:穿越时空的生命关照 / 丁林兴(4)◆特别关注◆
“刊庆论道·全国中学教研与论文写作研修会”掠影 /(封二)
《摹效与超越:高考备考历史新题集萃》(2013版)已出版 /(72)学术盛宴 精神洗礼
——聆听高端报告的感受与思考 / 田雪莲 孟 伟(14)相遇与相蚀
——我看王生老师“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一课 / 张 轩(16)了解·理解·同情
——听杨奎松教授报告有得 / 伍学文(18)践行课改使命 促进课堂重建
——全国历史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南京年会的感悟与思考 / 李付堂(19)◆课程论·教学论◆
历史教学应减少定性的结论 / 卢元伟(41)
历史程序性知识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 刘艳萍(66)
●知识与资源
◆观点与素材◆ 长征途中的同龄人
——让学生在小红军故事中感悟成长 / 李宏伟 杨作峰 宋东江(11)◆教材与教学◆
历史课堂要把学生感兴趣的知识讲清楚
——关于“陶片放逐法”几个问题的回答 / 刘东兴(35)◆备课参考◆
别样的雅典奴隶 / 武其芳 姚焕成(46)
●动态与交流
◆教研之窗◆
且行且思:提升教研指导力的实践性认识 / 鲍丽倩(22)◆人教走廊◆
我眼中的战争史好课
——以人教版“走向世界大战”一课为例 / 陈国清(38)◆岳麓谈新◆
岳麓版必修Ⅱ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 相龙刚(49)◆编读往来◆
在学习中进步 在实践中成长
——我与《中史参》的故事 / 李树全(52)化作春泥更护花
——《中史参》引我命题与创新 / 董运动(54)为有源头活水来
—— “走近名师”促我成长 / 王先进(56)
●学生与教育
◆教育叙事◆
回望千年,我该把学生引向何方
——“汉武帝时代”课前的多元联想与阅读思考 / 田颖城(8)◆课例述评◆
美的巡礼 智的飞跃
——例说《美的历程》对文化史教学的启示 / 刘 畅(43)◆教学设计◆ 历史背后的推手
——“解放战争”教学设计 / 沈为慧(58)谁持彩练当空舞
——从沈为慧老师“解放战争”一课教学设计说起 / 何 凌 吴平(62)
●学习与评估
◆评估论衡◆
高考试题评价:但愿来自一线师生的话没白说 历史教学指南的“信号灯”
——2012年全国新课程卷第40题评析 / 王邵励(24)由高考试题试题看“改革意识”的引导
——从2012年全国新课程卷说起 / 华春勇 史小军(27)要重视学生解答选择题的思维过程
——从2012年全国新课程卷24题的调查说开去 / 李隆启(29)动机·行为·效果
——关于2012年高考历史选择题考生感受的调查反思 / 匡志林(30)2012年高考安徽历史试题的特点及教学启示 / 李广元(33)2012年高考上海历史卷第37题评析 / 逯成武(34)◆命题研究◆
多元评价背景下高考历史试题的创新与思考
——以2012年高考北京文综卷第16题为例 / 李林川(63)◆征题精选◆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 尹正驰(68)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 / 余春玲(70)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12年第10期目录
◆特别关注◆
坚守良知办好刊 / 本刊编辑部(封二)
众所周知,钓鱼岛自明朝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 【日】井上清(1)
●环境与课程
◆焦点观察◆
也谈历史课堂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
——以“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为例 / 吴永青(13)◆课程论·教学论◆
史论结合:探寻“逻辑和历史的一致性”
——从“中国古代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说起 / 杨春华(31)◆成长感悟◆ 师路心语话成长
——从应对课堂“异类”回答说开去 / 郭 蕾(39)
●知识与资源
◆学术驿站◆
历史教育学研究著述提要
(四)/ 赵亚夫 陈德运(4)◆观点与素材◆
别样视角观察新航路开辟 / 贾雪枫(7)玄奘为何西游而不南游
——从学生的课堂疑问说起 / 代 洁(52)◆教材与教学◆
人地关系理论与高中历史教学
——以“古代希腊”为例 / 袁从秀(16)
古代中国的田庄手工业经济形态分析 / 秦东仁(22)◆阅读与思考◆
美苏争锋中苏联是如何反击美国的 / 彭 亮(36)◆备课参考◆
珍珠港事件美国阵亡人数初探 / 金 飞(65)
浅说颜真卿《多宝塔感应碑》书法雕刻艺术 / 李芝岗(67)
●动态与交流
◆编读往来◆
低头思考 抬头走路
——我的成长与《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 陈维坚(25)◆岳麓谈新◆
岳麓版选修四第三单元第7课
“克伦威尔与英国革命”教学设计与实施 / 田雪莲(27)◆人教走廊◆
人教版必修2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教学设计 / 孙国平(44)历史教科书封面蕴含的人文信息举隅 / 张华中(49)
●学生与教育
◆教育叙事◆
“走进五四”与“走出五四”
——基于历史意义与教育价值的探究与反思 / 白 贤(11)◆活动素描◆
“历史课堂十分钟主题活动”的探索与思考 / 谢金梅(19)◆课例述评◆
关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性认识
——以岳麓版“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教学为例 / 李 静(23)◆学法指引◆
培养学生历史论证思维能力的路径选择
——从新课程高考试题说开去 / 杨志才 郭仁贵(41)
●学习与评估
◆ 命题研究◆
选择题:设问类型归纳与命题趋势分析
——以近六年全国新课程卷历史试题为例 / 尹爱华(33)把准命题脉络 提高复习效率
——2012年高考必修三命题特征及2013年复习策略 / 谭方亮(58)◆评估论衡◆
“承古萌新”:2012年江苏历史卷的特点和取向 / 刘喜山(54)高考试题解答中的主要问题与应对策略
——从2012年全国新课程卷的答卷情况说起 / 张 岩 王 鹏(62)◆高考导学◆
基于整合的选修模块复习教学策略 / 姚淑云(56)◆征题精选◆
试题设计
(一)/ 陈向群(68)试题设计
(二)/ 李荣萍(71)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12年第11期目录
◆特别关注◆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新栏目开始全面征稿 / 本刊编辑部(封二)
《摹效与超越:高考备考历史新题集萃》(2013版)已出版 /(封四)
●环境与课程
◆焦点观察◆
美国对日本天皇及天皇制度的庇护
——兼论日本的“有条件”投降 / 项福库(8)爱国不需要理由但需要理智 / 胡欣红(13)◆课程论·教学论◆
用“大历史观”引领课堂教学的实践性认识 / 李哲治(18)“以学定教”:高中历史教学的应然选择 / 钦国强(22)
●知识与资源
◆学术驿站◆
历史教育学研究著述提要
(五)/ 赵亚夫 陈德运(4)◆阅读与思考◆ 难以谢幕的帝国
——读尼尔·弗格森《帝国》有感 / 鲁东海(10)◆教材与教学◆
教科书应及时反映史学研究成果
——以中国古代史内容为例 / 韩光辉(30)
关于“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教学的思考 / 王晓荣(32)◆备课参考◆
从经济理论与历史背景角度解读罗斯福新政 / 王得众(41)近代服饰变革的社会影响初探 / 高振平(66)
●动态与交流
◆人教走廊◆
体验·构建:综合探究课的设计与实施
——以“寻根问祖话姓氏”为例 / 张 健(34)滴水藏海 以小见大
——用教科书注释丰富初中历史教学的实践性认识 / 徐维兵(39)◆教研之窗◆
走区域联合道路 创历史教研特色 / 陈福山(64)◆岳麓谈新◆
岳麓版“综合探究”课的探索与思考
——以“调查改革开放以来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新变化”为例 / 王少涛(47)
●学生与教育
◆教育叙事◆
中学历史教学与人性教育问题的思考
——从“猪八戒”是什么化身的争议说起 / 徐渭清(15)◆创新课堂◆
借助“苹果”认识与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 白 杨(25)◆教学设计◆
人民版必修第三册“顺乎世界之潮流”教学设计 / 韩海林(43)运用图表缩短时空跨度的教学设计探索
——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为例 / 沈素英(62)◆学子风笛◆ 用治史的眼看历史
——高三历史复习之我见 / 熊卓然(54)
●学习与评估
◆命题研究◆
“局内人”还是“局外人”
——我看2012年全国新课程卷第26题 / 齐 畅(20)
历史学科思想方法在高考试题中的呈现及其分析 / 潘明剑(59)◆高考导学◆
年鉴学派理论对高中历史教学的启示
——从高考试题的变化说起 / 景生进(28)
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的特点、类型及教学策略 / 胡军哲(56)◆评估论衡◆
要重视试题材料与考查目标的关联性
——以2012年全国新课程卷第34题为例 / 朱启胜(52)◆征题精选◆
试题设计 / 徐 彪 刘新宇 杨桂萍 杨丽君 漆志忠(68)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12年第12期目录
◆特别关注◆
本刊新栏目开始全面征稿 / 本刊编辑部(封二)
《摹效与超越:高考备考历史新题集萃》(2013版)已出版 /(封四)◆笔随心舞◆
高雅文化和低俗文化的分野 / 【美】泰勒·考恩(1)卢梭论“错误的教育” /【美】罗伯特·C·拉姆(21)
●环境与课程
◆专家视点◆
历史时间与历史思维 / 冯一下 康 琪(8)◆课程论·教学论◆
e-学习环境下的中学历史教育初探 / 刘克明(22)
比较置疑:历史课堂“问题教学”的策略优化 / 俞静娟(45)◆他山之石◆
雅尔塔会议“三巨头”:一张标志性图片的诞生 /【德】米夏埃尔·沃布林/著 孟钟捷/ 译(14)
●知识与资源
◆学术驿站◆
历史教育学研究著述提要
(六)/ 赵亚夫 陈德运(4)◆备课参考◆
围绕“开元通宝”的交流与探究
——从一节公开课历史知识的讲述说开去 / 刘兴法(63)◆教材与教学◆
高中课堂培养学生自主思维的实践与思考
——从探究式教学的关键环节说起 / 王宏伟(36)
胡佛“自由放任”政策教学分析 / 张兆金 万维其(43)
●动态与交流
◆教研之窗◆
说课应注意的几个重要环节
——以高中历史为例 / 郭井生(24)◆人教走廊◆
中国近代史是否“止于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
——初中历史“战略大决战”一课引发的思考 / 刘向荣(49)◆岳麓谈新◆
“异端”观点:一种多元视角的历史书写 / 郑辟楚(39)
●学生与教育
◆课例述评◆
在历史形象中想象与归纳
——以人教版“工业革命发生的条件”为例 / 黄 伟(11)浅谈情感教育策略在高中历史课堂的运用 / 周生民(47)◆创新课堂◆
诊断与示范:从医学角度认识历史上重大改革问题的探索 / 杨兆贵(34)◆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初中历史教学设计
——以人教版“灿烂的宋元文化”为例 / 金春琴(52)基于批判性思维的教学设计特点与意义
——以“鸦片战争”一课为例 / 武其芳(58)◆教育叙事◆
从课堂观察看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 / 阮巧玲 崔路明(60)◆活动素描◆
让学生在模仿中理解和感悟历史
——“文物模型制作”与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
/ 王红光 吕正媛 孙 敬 刘 爽 栗国英 康育杰(28)◆学子风笛◆
历史学家的价值判断
——读卡尔《历史是什么?》有感 / 陆燕南(19)
●学习与评估
◆命题研究◆
历史试题命题失误举隅 / 陈 杰(31)
例说图片素材在选择题中的合理运用 / 代政洪(62)◆高考导学◆
从儒家政治理想看明末清初的思想发展
——人民版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复习教学设计 / 董远远(54)
增强高三讲评课效率的实践性认识
——以2012年高考广东卷主观试题为例 / 黄海珍(66)《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0年上半年目录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0年第1~2期目录 ◆笔随心舞◆
岁首 /【日本】长谷川如是闲(封二)
新年心语:“桃李端须著意栽” / 本刊编辑部(1)老虎 / 【英国】布莱克(封三)●环境与课程 ◆专家视点◆
高中历史科学生学业评价系列讲座(18讲)黄牧航 导 论 /(7)
第1讲 什么是学业评价?/(9)
第2讲 教育测量、教育评价与高考 /(11)第3讲 学业评价与高考/(12)第4讲 教育评价的功能/(14)
第5讲 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上)/(16)第6讲 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下)/(19)第7讲 表现性评价/(21)◆焦点观察◆ 名师是怎样炼成的
——普教系统历史名师培养探讨 / 杨向阳(28)试论中学历史课程的“方法”目标 / 冯一下(32)◆课程论·教学论◆
学习能力培养:试论历史新课程教学策略
——以“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为例 / 王继平(103)
历史选修课程实施中的“异化”现象及矫正建议 / 王 生(112)问题解决理论指导下的历史问题分类和解决过程 / 杨桂萍(117)历史课堂:重视常识教育 提高人文素养 / 刘莉华(121)●知识与资源 ◆史家讲坛◆
20世纪西方新史学的发展轨迹 / 王加丰(4)◆中外文摘◆
历史教育:有些事情大错特错 /【美】詹姆斯·洛温(24)◆史学简论◆
1963~1965:民权运动的高涨
——美国黑人社会地位演进系列
(四)/ 陈 其(38)◆备课参考◆
瞭望世界的新视窗
——换个视角看传教士 / 王新香(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