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高校综合优势 促进产学研合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最终定稿)

时间:2019-05-13 02:25: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发挥高校综合优势 促进产学研合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发挥高校综合优势 促进产学研合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第一篇:发挥高校综合优势 促进产学研合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发挥高校综合优势 促进产学研合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一、强化大学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功能是历史的必然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流,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快,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初见端倪,世界经济结构正处在新一轮深刻的调整之中。由此,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主要是以科技和经济为主的综合国力的竞争,且日趋激烈。在其发展战略中,各国都在努力探索科技、教育与经济的有机结合、良性循环的发展模式与途径,以图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增强科技创新并促进其持续发展的能力,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抢占知识经济的制高点。显而易见,作为观念、智慧、知识、技术、人才之源的高等学府,在这个时代的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与推卸的责任,并面临充满机遇的广阔舞台!然而,如何才能促进产学研合作,充分发挥高校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功能与作用呢?不言而喻,就特定历史时代而言,观念、政策、组织、体制创新是技术创新的保障与动力。本文将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介绍我校如何通过观念、政策、组织、体制等方面的创新来整合我校所拥有的各种优势,促进产学研合作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

二、厦门大学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潜力与优势

厦门大学作为教育部与福建省、厦门市重点共建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具有学科综合、人才密集、技术先进、信息量大等优势,而且地处发达的东南沿海经济特区,与台胞、侨胞有广泛的联系,其学科实力优势和“侨、台、特、海”优势,决定了厦门大学在培养和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在科技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及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等方面具有做出应有贡献的潜力与优势。

(一)学科实力和优势

1.高水平的国家重点综合性大学

厦门大学目前是我国五个经济特区和众多侨乡中唯一的教育部直属综合性大学。近八十年来,经过几代厦大人的艰苦努力和辛勤创业,学校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爱国爱校的光荣革命传统和““侨、台、特、海”的鲜明办学特色,在海内外享有良好的声誉。众多蜚声中外的专家、学者曾在这里执鞭授业,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建校迄今,已先后为国家培养8万多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其中不少人已成为蜚声中外的专家、学者,一部分已成为各领域的杰出人物,绝大多数成为我国各条战线的骨干,如,两院院士中,在厦门大学习、工作过的达53人。改革开放以来,厦门大学迈入新的发展时期,学校根据地处经济特区的优势,提出了“立足特区、面向全国、发挥优势、主动服务”的办学新思路,在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方面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较为成功的部省“共建”之路。1995年6月,厦门大学“211工程”建设通过了部门预审;1997年4月,通过了专家立项、审核,被确认为是一所“学科门类较为齐全,办学特色鲜明,基础研究力量和师资队伍较强,在国际上有影响的高水平的国家重点大学”。

2.国家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一个重要基地

1996年3月,教育部首批批准厦门大学建立研究生院,标志着厦大已成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一个重要基地。近20年来,已授予博士学位、硕士学位4000多名。学校设有16个学院,成为一所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管理科学、艺术教育科学、医学科学等学科门类较为齐全的综合性大学,其中包括33个系、52个本科专业、92个硕士学科点、27个博士学科点和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财政学(含货币银行学)、会计学、统计学、高等教育学、中国古代史(含经济史)、物理化学、动物学等7个学科专业被评定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化学、生物学、应用经济学、海洋科学、工商管理、理论经济学等6个一级学科设立博士后流动站。化学、生物学(含海洋生物学)、历史学、经济学被列为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有8个学科列入“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分别为:物理化学与应用化学、现代动植物生物学、海洋资源与环境、信息光电子材料与信息技术、高等教育学、东南亚问题和台湾问题研究、经济理论与管理、国际经济法及台港澳法。此外,还有10个学科被列为省级重点学科。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314人,专职科研人员350人;现有中科院院士7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8人,博士生导师130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2人,教育部学部委员4人。专任教师中,博士学位275人,占21%,硕士学位580人,占44%;教授282人,副教授511人。1984年至今学校共派出752人次出国留学,已学成回校工作582人,回归率77.3%(不含未到期的61人)。中青年教师中有8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3人被列入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2人被列入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11个学科设立“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闽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

3.东南沿海地区的一个重要科研基地

厦门大学是东南沿海地区的一个重要科研基地。全校设有40个研究院、所、室,有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细胞生物学和肿瘤细胞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现代分析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洋环境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文科文献信息中心等。改革开放以来,厦大在自然科学领域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300多项,“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中荣获全国化学化工类第一名的好成绩;1996、97、98、99年共被SCI收录论文分别为86、103、139、140篇、分别名列全国高校第12、15、12、14位。高新技术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开始呈现良好态势,一些科技成果已经转化并形成产业,还有一批前景看好的项目正在推出。先后两次组团参加深圳“高交会”,共签约15个项目,协议金额2亿多元;主动介入深圳虚拟大学园,成立了“厦门大学深圳发展研究院”;厦门大学科技园已于2000年4月开始启动。

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八五”、“九五”期间有460多项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其中1999年在国家社科基金优秀成果奖(建国后首次文科科研成果国家级奖励)的151项获奖成果中占6项,囊括了福建省的全部奖项,名次仅次于北大、人大,列全国高校第三名。厦大的台湾研究、南洋研究、海洋研究、特区研究等也颇具特色,堪称独树一帜。一批国家文科重点研究基地已建或在建(已建成4个,即东南亚研究中心、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会计发展研究中心、台湾研究中心,在建1个,即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在保持特色、发挥优势的同时,人文社会学科紧紧围绕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展开研究,充分发挥了学校作为福建省和厦门经济特区“人才库”、“智力源”的作用。

4.广泛而良好的校际合作关系

厦大已先后与英、美、日、法、俄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46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自1980年起已成功举办30多次国际性学术会议,每年均派出数十名教师到国外开展合作研究、进修和参加学术会议、先后接待外籍专家2000多人次来校任教、讲学或研究。在对台交流方面,厦大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难以替代的人文优势,学校广泛开展与台港澳学术界及民间各界的交流,先后与台湾24所高校、63个研究所和34家新闻媒体建立学校联系,成为祖国大陆对台教育、科技、文化交流最为活跃的高校之一。

(二)“侨、台、特、海”优势

厦门大学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由华侨创办的大学。80年来它培养出来的学子遍及天涯海北及各行各业。厦大又位于美丽的海滨城市厦门岛南端,与台湾有着割舍不断的地缘、血缘关系。目前厦大是我国五个经济特区和众多侨乡中唯一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所有这些都赋予厦门大学海内外交流、国内国际合作、产学研合作和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优越条件。

三、近年来厦门大学为发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潜力与优势所做的创新与改革

为了充分发挥自身学科实力优势与“侨、台、特、海”优势,发掘产学研合作和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潜力,并求得自身的进一步发展,厦门大学近年来在观念、政策、组织与体制方面正在做着积极创新与改革,为走产学研合作的教育道路奠定了基础,并初见成效。

(一)观念创新:倡导产学研合作的教育与科研模式

世纪之交,我国社会经济在体制模式和发展模式上都处在深刻的转型之中,与此同时,国际

社会经济也呈现出了几个意义深远的发展趋势,如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这些变化与趋势意味着21世纪的社会经济发展的环境是市场化的、市场竞争是全球化的和激烈化的、竞争焦点在于科技与人才方面的竞争。各国要想在21世纪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和全球竞争中获得主动地位,就必须要加快本国的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进程。而后者又依赖于“创新性、综合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相应的体制与政策创新,从而必然赋予高等教育以更高的要求甚至全新的使命:1.高等教育必须面向社会并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2.高等教育应重在“创新性、综合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我校深切地认识到这一全新的使命,因此近年来主动更新观念,积极倡导产学研合作的教育与科研模式。

(二)政策创新:鼓励科研横向合作与促进成果转化

为鼓励科研横向合作与促进成果转化,学校出台了《厦门大学鼓励创新创业转化科技成果的暂行规定》、《厦门大学鼓励进入“厦门大学科技园”创业转化科技成果的若干规定(试行)》,对创新创业转化科技成果人员实施了股权激励、工作量减免、编制保留、岗位考核、职称聘任、资金资源支持等多方鼓励与扶植。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着产学研合作与科技成果转化的步伐

(三)组织创新:创办厦门大学科技园,构筑成果转化平台

为了整合官、产、学、研、资、介、贸各方优势与力量,创办大学科技园成为转化科技成果的必然选择。大学科技园依托并发挥高校在教育、科研方面的力量,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一流的服务功能和良好的创业环境,可以整合利用高校在新思想、科研成果、技术、人才等方面的生生不息的资源优势,社会在资金、市场、信息等方面的资源优势,政府在土地、政策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吸引、鼓励和扶持学校、社会科技人员和国外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转化科技成果,孵化、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中小企业及产业,并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为学校及地方产学研事业和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增长点。

(四)体制创新:以公司制企业为主体,以市场机制转化成果

要成功地实现产学研合作与科技成果转化,就必需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从成果项目的选择到成果项目转化方式和转化主体的选择都要尽可能地由市场来决定。市场选择的项目才可能是有转化价值的项目;市场选择的转化方式才可能是最适合转化项目的方式;市场选择的转化主体才可能是最适合转化项目的主体。我校的产学研合作与科技成果转化基本上都是以市场选择合作与转化项目,以有限公司制企业为转化主体,以市场机制为转化方式,从而使政、事、企真正分开,摆脱行政等非经济手段的干预,使产学研合作与科技成果转化面向市场,走向市场,适应市场,最终成为市场。

四、近年来厦门大学发挥自身潜力与优势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所取得的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我校的科学研究在重视基础研究的同时,着重加强高新技术与应用开发研究,强调产学研合作,以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已任,围绕福建省、厦门特区建设的需求,开展科技攻关、企业新产品开发、软科学研究、技术咨询与服务、工程设计以及环境评估与治理和政府重大决策咨询服务方面的研究工作。近十年来,我校在自然科学方面承担全省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委托的科研项目 418项,经费 2405万元;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承担政府和企事业委托项目196 项,经费300万元。这些项目的完成与实施使学校的科研更贴近市场的需求,促进了我校的高新技术与应用开发研究的发展,并成为福建省、厦门特区建设发展重要的技术创新和高层次决策咨询基地。

(一)以多种方式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是重点高校的中心任务之一。多年来,我校根据各类科技成果的成熟程度及所处的不同研发阶段,采用不同的方式,促进其向生产力转化。如由企业委托开发的科技成果直接在委托方产业化;已完成中试或具备成熟生产工艺的科技成果,有偿转让给具有市场开发能力的企业生产;仅完成小试的高新技术成果,寻求具有较强融资和市场开拓能力的企业联合开发;学校组织资金和人力自主开发某些具有学科特色和市场潜力的高新技术成果。目前我校已有一批

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商品化,并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二)创办了厦门大学科技园,构筑起成果转化平台

我校的科技成果多有待于中试,为了整合官、产、学、研、资、介、贸各方优势与力量,我校决定创办大学科技园以构筑成果转化平台。厦门大学科技园,按照“统筹规划,以人为本,市场推动,扩大开放”的建设与运作机制,依托和发挥厦大人才、智力、科技优势及台海区位优势,建设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科技园旨在构建良好的创业环境,扶植在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环保技术和新材料等领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中小型企业,培育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科技园一期工程由学校与思明区政府共建,目前已进驻5家企业;二期工程拟由福建省省政府、厦门市市政府和厦门大学共建。

(三)为地方科技经济社会发展出谋献策

利用综合性大学学科齐全,文理工交叉的优势,承接软科学研究项目,为地方政府及职能部门的决策、规划、计划提供科学依据,增强其决策和规划的科学性,提高其组织管理水平。近十年来,我校承担福建省各地市,厦门特区各类软科学课题30多项,经费达150万元。这些软科学课题多数在广泛调查研究获取大量数据的基础上,以系统工程等科学方法,将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为政府和有关决策部门提供相关的规划和决策方案,使其更具科学性及可行性。如《福建省科技进步与产业结构》、《厦门教育城规划》、《厦门市菜篮子工程》和《平潭县2000年科技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等等,均已被相关部门采纳,并在贯彻实施中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二篇:发挥外事职能优势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摘要:近年来,南安外事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外事为民”,地方外事服务中央整体外交、服务地方经济的理念,正确认识和把握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探索外事服务地方经济的切入点,积极扩大对外开放,推动“神秘封闭向透明开放转变,由偏重政治向政经并举转变,由被动管理向主动服务转变”,使地方外事工作更加走近基层,贴近民众。本文阐述了南安地方外事工作服务经济的情况、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外事服务地方经济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外事;服务;经济

一、南安外事工作服务地方经济情况

(一)借助友城交流平台,深化经济文化合作交流。以民族英雄郑成功为纽带,1995年南安与日本平户缔结友城关系,两市除官方友好互访外,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开展了合作交流,同时还积极探索两市青少年间的联谊交流事宜,不断寻找互利共赢合作平台。同时,南安外事部门通过海外侨社、上级外事部门等,积极探索与澳洲、欧美等经济互补强的发达国家(地区)缔结友城,以求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二)搭建经贸活动平台,不断扩大对外经贸成果。几年来,南安借世界南安青年联谊会、世界南安同乡联谊会、国际郑成功文化旅游节、凤山文化旅游节等涉外平台,积极开展对外经贸合作,取得令人瞩目的业绩。在首届南安·国际凤山文化旅游节和北京第十届世联会签订了27个投资项目,总投资约504L元。

(三)主动服务,加强因公出国(境)管理。严格贯彻执行各级外事会议、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因公出国(境)管理和服务,杜绝公款出国旅游不正之风,促进全市对外交往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四)提升服务水平,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1、简化手续。对全市明星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侨资企业等800多家进行分类整理,研究确认因公出国(境)重点扶持企业,简化出国(境)审批手续。

2、减轻负担。停止收取护照签证代办费,鼓励民营企业循因公渠道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开展商贸活动。

3、优质服务。推行一站式窗口服务、重点团组专人跟踪落实等,3年来,有21家企业136人次循因公渠道,成功前往美国、卡塔尔等国参展,达成金额可观的贸易协定。

4、构建平台。“6·18”期间,主动对接“日本国技术成果展”通知我市相关项目的产业企业,构建技术创新、学习交流平台。

二、南安地方外事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外交、外事观念难以适应“大外事”格局需要

当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国际交往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部门和单位主动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外事工作已经成为日益社会化的工作。但是,长期以来地方外事工作上形成了一些错误的观点,认为外事部门的工作就是“迎来送往”的礼宾接待以及办办证照手续的简单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没有多大关系;有的把“外事无小事”与发展地方经济对立起来,认为接待国(外)宾责任重大,凡事都有上级指示,只要照办,不出差错就好;有的认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是经济部门的事,对外事部门是软指标,有无成效无关紧要……

(二)外事工作者的素质制约着外事工作的发展

在具体工作中,如何充分利用外事资源,促使其转化为经济效益,关键取决于外事工作者,其个人修养、知识水平、思维思路及工作状态等直接影响着地方外事工作,而大部分地方外事工作者水平良莠不齐,外语水平有限,难以适应当前对外交流合作需要。

(三)民营企业对外交流合作的强烈愿望受限

南安规模以上民营企业920多家,随着经济转型的加速,民营企业“走出去”国际化发展战略意识渐强,很多民营企业家把目光投向海外。目前,他们可循因私、因公渠道出国(境),大部分国家对因私商务考察申请把得严,签证通过率低;因旅游受时间、地点、项目限制,循旅游形式商务考察与目标要求差距大,效果大打折扣;循因公渠道出国(境),各级文件对出访人员身份、出访目的、路线行程、考察成果等要求十分严格……很多企业家到国外发展的良好愿望被迫推迟,甚至耽误。

三、南安地方外事工作思路探索

(一)在认识中转变观念

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相互依存达到空前的紧密程度,真正形成了全球化分工、全球生产布局、全球消费的高度全球化时代。在后危机时代,经济一体化将继续深化,外事工作将贯穿于这一过程对外交流的始终,在招商引资、对外贸易、国际交流、民间交往中都有“外事”的影子。这就要求外事干部要转变观念,立足全局,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化等待服务为上门服务、改单一服务为多种服务,在服务中拓展服务的内容和服务的空间,在服务中发挥外事管理、协调、参谋的职能。

(二)加强对外宣传工作

1、借助涉外活动平台,宣传南安政策环境、优惠措施,增强外商投资信心,构建有利南安发展的外部环境,加强与境外社团联系合作,邀请海外企业家来南安参观考察。

2、融外宣于招商引资和外经贸合作中,争取更多国外企业家到南安投资,借团组出访宣传南安经济状况,引导重要外宾和国际友人参观考察重点企业、重点项目。

(三)发挥外事部门职能优势

1、进一步简化因公出国(境)团组、港澳多次往返通行证审批手续,缩短办结时间,提供优质服务;推介APEC商务旅行卡,为民营企业循因公出国(境)广开便捷渠道;畅通“请进来”的绿色通道,当日办结符合条件的外国人入境申请。免费看电影(www.xiexiebang.com tang)

2、对出国(境)从事招商选资、技术与设备引进、项目推介、经贸洽谈、参(办)展、签署重要协议(合同)的团组及与当前“扩内需、保增长”任务密切相关的其他出国(境)团组优先审核办理,并在出访计划安排上适当倾斜;对重大出访项目、重要出访团组提前介入、跟踪服务。

3、加强与涉外部门的沟通联系,进一步掌握企业经济发展动态,在对外交流中着重推介南安各项特色产业。

(四)加强外事干部队伍建设

外事工作政策性强,关系国家形象,全面提高外事干部队伍的素质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外事工作人员着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提高服务水平,要努力加强学习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全局意识、进取意识。要致力于外事工作的长远发展,通过学习培训、实践锻炼,加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文化素养培训和技能训练,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第三篇:发挥统战优势服务经济发展

发挥统战优势服务经济发展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委统战部的正确指导下统战部始终围绕经济发展这个中心,充分发挥统战优势,积极服务经济发展,用发展聚人心,汇力量,为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发挥统一战线人才荟萃的优势,积极参政议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全面的智力支持

发挥统一战线人才荟萃的优势,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献计献策,是统一战线服务经济社会的最佳切入口。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也是统一战线为构建和谐社会献计献策的最佳工作平台。我们充分发挥利用好这一优势,乘势而上,走上经济发展建设主战场,结合我县人士建言献策“直通车”,使党外人士的真知灼见能迅速、直接地反映给各级党政领导。近几年来,我县统一战线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围绕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产业发展、金堤河治理、饮水安全、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县城建设、道路建设、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台前,以及老百姓关心的热点难点等问题,每年都选择二到三个课题,组织统一战线中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深入调研,积极建言献策,提出了许多有价值、有影响的意见建议,受到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一大批合理化建议转化为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成果。经过多次开会的讨论,也提出一些具体化建议。促进了经营环境的根本好转,在发展地方经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发挥统一战线联系广泛的优势,积极引资引智,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力量支持

统战部门联系广泛,各界朋友众多,具有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的先天优势。我们始终坚持“在围绕中心中定位,在服务大局中尽责”的宗旨,立足本职,发挥统战工作联系广泛的优势,积极服务招商引资工作。一是积极服务招商引资和产业集聚区建设,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在引进高级技术人才方面,做好宣传方面的工作。为中牟县的发展尽心尽责。努力为本县的发展引进优秀的人才,为中牟县的发展尽一份力量。

三、发挥统一战线协调关系的优势,积极化解矛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稳定的环境支持

统一战线联系面广、包容性强,回旋余地大,在协助党委、政府促进和谐保持稳定方面能够发挥特殊重要的作用。我们牢固树立“民族宗教无小事”的思想观念,一手抓引导,聚集力量促发展,一手抓管理,促进和谐保稳定,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一是加强对民族宗教工作的领导。根据工作需要,及时调整了县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二是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民族工作制度。三是依法加强对宗教工作的管理。认真落实宗教工作十项制度,举办宗教法律法规知识竞赛,开展“爱国爱教建小康活动”、“勤劳致富好教民”评选活动,引导信教群

众把信教同发展经济、勤劳致富相结合,把弘扬教规教义与弘扬社会正气,投身两个文明建设相结合,充分发挥信教群众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多次结合公安部门,积极协调政法、公安等相关部门,深入各乡镇开展非法宗教活动排查,切实做好抵御和防范宗教渗透工作,认真落实信息报告、突发事件处理、责任追究等各项规章制度,推进对宗教活动场所的规范化管理。

四、发挥统一战线大团结、大联合的优势,积极凝心聚力,共建和谐社会。

大团结、大联合是统一战线的主题,统一战线在改善民生工作中具有较强的亲和力。统一战线成员分布在各行各业,激励和引导统一战线特别是从事经济工作的统一战线成员立足本职,无私奉献,是新时期新阶段统一战线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另一新的途径。可以通过媒体的广泛宣传作用,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还可以通过树立榜样的作用,发挥社会正能量。通过典型示范,积极引导的方式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大团结大联合的优势,共建和谐社会。

第四篇:服务基层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服务基层、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叶集农村合作银行基层金融服务工作二三事

“重重别墅重重楼,程控电话连九州,家家小康户户富,城里有的这里有。”

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代表,叶集区的发展只是我国新农村建设成就的一个缩影。叶集区的发展,就是信用社扶持乡镇企业的崛起发展、带动当地脱贫致富的典型例子。“臭水沟,烂泥塘,几条洪沟穿村过,墩台上面搭土窝;天灾人祸年年有,村破家穷常挨饿”。目前该村的经济发展事实,见证了今夕巨变。叶集区尤桥村民陈启莲说:“我家开办的木材加工生产,长期处在规模上不去,生产加工成本高的经营状态下,现在好了,我们求助信用社,信用社扶持了我们的生产,解决了我们资金瓶颈上的难题,现在经营规模上去了,收入更是连年翻番,以前非常羡慕城里人,可是我们现在比城里人都幸福,他们又特别羡慕我们”。

从“吃不饱”到“万元户”叶集区孙岗乡清水村四组的陈为民如今已经73岁了。陈为民告诉我,在他14岁的时候,他的父母和弟弟在公社里,集体一起干,一起吃大锅饭。那时日子太苦啦,根本就吃不饱。1978年,我国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按照每户人口多少分摊土地到每家每户。当时,陈为民已经成婚,一家六口人分得了8亩地。更让陈为民高兴的是,现在国家取消了农业税,而且按照耕地面积给种粮农民补贴。陈为民感慨地说:“现在6亩地种的粮食不但可以养活一家人,而且能够

拿到市场去卖,有时候一年能有近万元的收入,国家的补贴惠农资金全部都在信用社领取,随到随取,方便快捷,现在到信用社办事服务态度更好了,办事速度更快了,工作效率更高了,咱乡下人也能享受了专业银行的服务”。这是陈为民在叶集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支行办理业务的简单评价。

从“高利贷”到无抵押低息贷款,一直以来,叶集区信用合作社的工作重心朝向农村小额贷款。实施农民小额贷款后,每个工作日一大早,信用社门口就有前来贷款、还贷的农民。据社主任介绍,虽然农民的基本收入有了保障,但是遇到大事或急事需要用钱的情况,也曾经使很多农民束手无策。在信用社大厅里遇见杨光亮,杨光亮是孙岗乡孙岗村地道的农民。他说:“年前,大儿子考上省级重点大学,但是为了至少5000元的学费、生活费却愁煞了,万般无奈之下找到镇上放高利贷的,并找镇上亲戚做保,几经周折,但是每月却要支付200元的高额利息。就在这节骨眼上,俺儿子找到你们信用社,跟我说信用社可以办理助学贷款,可以在信用社贷款,月息只有千分之七,听到这个消息,心里也踏实多了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下了。”

信用社所管辖乡政府领导说:“我们乡已经有近40%的农民前往信用社办理过贷款。刚开始时,大多数人贷款是去买化肥、农药,现在农业上的钱不愁了,老百姓贷款搞养殖、盖房子。只要贷款人有第二职业,小额贷款的最高限额是50000元。而且按照政策,不需要抵押。” 叶集区三元乡农民吴开宝高兴的说:“在信用社的支持下,我们因地制宜,不再像从前那样前怕狼后怕虎,畏缩不前,而是加快了农业结构调整,已经从传统种养业转向现代农业,通过信用社创业贷款的支持下,我引进良种母猪500多头,养仔猪100多头,开挖了15亩鱼塘,从事立体生态养殖。形成了规模化的生态农业、高效农业项目。这得感谢信用社为咱农民服务,贷款门槛降低、手续简化、融资方便,拓宽增收渠道,也增加了我们的收入”。

今年四月,本人在做社会调查时,走访了行政事业单位从事工会工作的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当时走访的目的,希望他们提出对我们农合行金融机构产品服务的意见和建议,以及给我们提出服务创新的工作思路,但在座谈访问中有几位老职工,分别讲述了他们在工作实践中得到我行大力支持的事实。

“年前叶集区市容局下属绿化所经营承包的苗圃地,50余亩,投入了桂花、香樟、杜鹃、雪松、高杆冬青、小叶黄杨等一批市政常用的绿化苗木,由于租地、购苗、雇工、养护用去了大量资金,导致今后连续四年租地经费没有着落,面对已签订的合同,已上马的苗圃基地,试验区分管领导和局领导在年底时几十户群众纷纷追要租地款,由于苗木投入周期长,见效慢两年多来只有投入没有收入,区分管领导同局领导找到你行信贷部,很快就给予解决了二十八万元的五年期租地费用,我们的苗圃基地在苗木生长的第五年就还清了贷款,该苗木基地生产的苗木除三分之二用于本区市容建设,还有三分之一销往到合肥阜阳等地,此

项金融支持,一方面解决了群众与政府的矛盾,一方面解决了采购外地苗木的大量资金投入,为政府节省了经费,同时还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老局长生有感触的说:如果没有信合银行的大力支持,当初的苗圃地建设遇到的资金问题将成为一个解不开的难题,租地退不回去,小苗又不能销售,是信合银行的信贷资金促进了我区的绿化工作”。

在叶集信用社各分支机构的大厅里,我们处处看到一片繁忙景象,有的办理保险业务,有的领取工资、补贴,有的缴纳医保、水电费、交通行政罚款费;有的通过ATM刷卡跨行交易手续费收入,有的前来安装POS 机。一系列多种多样的服务形式和方式,见证了信合业务60年来从“小米加步枪”,到跟随金融现代化运作的质的飞跃,叶集信合目前正在以人为本,服务经济发展的道路上披荆斩棘,乘风破浪。正以新的姿态庆祝信合成立60周年并向建党90周年献礼。

第五篇:发挥农机专业服务合作社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发挥农机专业服务合作社优势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旬阳县农机局作者: 韦祖勇卢清虹

旬阳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川、陕、鄂交界处,北依秦岭,南距巴山,汉江横贯其中,将县境内天然分割成南北两大自然区。县域面积3554平方公里,总人口45.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9.27万人,全县有可耕地70万亩,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劳力紧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尽快把先进的农机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解决好劳动力紧张、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的问题,成为农机工作者积极探索的新课题。2007年8月,旬阳县庙坪农机服务合作社应运而生,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

一、旬阳县庙坪农机服务合作社现状及运行方式

旬阳县庙坪农机服务合作社成立2007年8月15日,是安康市农机行业唯一的专业合作社。是由旬阳县庙坪乡高坪村徐优财、刘发进等52户农机户发起的组织,2007年9月经旬阳县工商局审批注册,严格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组建而成,内部管理制度健全,拥有社员102人,注册资金17万元,以农机专业户为主,种粮大户、农机修理工、农机经营共同参与。合作社拥有固定资产45.7万元,农机具92台套,其中耕作机械20台,小型联合收割机6台,喷灌设备6套,植保机械25台,大中型拖拉机6台,小型拖拉机4台,挖掘机1台,农用低速规载货汽车9辆。主要从事农机作业服务、技术服务、农机具购买、农产品销售、农产品加工、农机运输、贮藏以及农业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服务等。农机服务合作社社员以资金、机具、技术等方式入社,实行民主管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盈余返还。合作社建立了章程,设立了社员大会和理事会,明确社员的权利和义务。在服务中,严格做到“五统一、五保证” 即统一作业价格质量,保证用户满意;统一技术培训,保证队伍素质;统一完善各类档案,确保机具完好和作业能力;统一制定操作规程,保证安全生产;统一机具调配,保证作业井然有序。合作社自2007年以来服务区域不断扩大,经营收入逐年增长。从2007年服务于庙坪乡周边农户,到2009年底作业服务于庙坪、双河、红军、蜀河、仙河等乡镇;农机作业面积由2007年的4000余亩扩大到2009年底的2.5万亩,作业面积增长了6倍,作业收入由2007年的户均1120元到2009年底的户均3000元,增长了168%。

二、农机服务合作社在发展中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改变了传统耕作观念。传统耕作方式以一家一户为单位,规模小,不利于机械作业。在建立了农机服务合作社后,农忙季节前,农机合作社就与种田农户达成农机作业协议,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对事前预约的农户实行统耕、统防、统收等机械化作业,既解放了农村劳动力,增加了农民收入,又争抢了农时,提高了作业质量。

(二)实现了农民和农机经营者“双赢”。由于机械化耕作、收割比牛耕和人工收割收费低。在旬阳县,一般机耕较人工耕作每亩节约支出约30元,机收节约50元。因此机械化作业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实现了农民增收。在建立了庙坪农机服务合作社后,2007年仅机耕、机收两项,就为农民节支36万元。同时外出务工者也不再因农忙返乡而节约了路费和多挣了工钱。个体农机者参加农机合作社后,作业市场由合作社统一负责,扩大了作业区域,延长了作业时间,从而提高了机械利用率,增加了作业收入,合作社也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

(三)推动了农机化的发展。合作社的成立,不仅提高了农机具的利用率,使农机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运用,而且由于农民带资入社,带来了农民更多资金投入发展农机事业。杜绝了过去个人购置中的单一和重复购置现象,避免了一些一次性投入资金大,难以确保作业收入的现象,使农机配置向农业生产全过程发展。如购置一台联合收割机需5.5万元,投入大,作业面积还不能保证,但是通过合作社的形式购买,就保证了机械的有效利用时间,规避了风险。

(四)有利于农机化作业示范园区的建设。农机作业示范园区是新型农业机械推广示范的有效场所和有效载体,是推动农业生产的有效形式,利用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将农机田间作业的耕、耙、播、收、管全程体现出来,既发挥了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又推动了农机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发展。我们抓好的庙坪农机作业示范园区就是在庙坪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建设起来的。2008年我们争取了省财政对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10万元的资金扶持,并利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为庙坪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购置小型联合收割机4台,拖拉机2台、微耕机10台,整修了机耕道路0.5公里,建设合作社机库150平方米,配备了作业信息自动化设备,从而推进了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增强了为发展区域经济的能力。

三、农机服务合作社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健全管理制度,规范运作机制。为更好地完善民主决策机制,规范内部管理制度,合作社建立了社员大会、社员代表大会制度;设立了理事长、理事、监事等职务,并建立了民主理财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现金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等,按照会计核算要求建立台账,并由专人担任会计、出纳等职务,严格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操作运行。

(二)加强技术培训,提升服务质量。为切实提高农民朋友的农机操作水平,以庙坪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为载体,每年都对合作社社员进行两期培训,不仅培训农机管理知识、农机市场发展规律,而且进一步培训农机法律法规知识和农机技术操作知识,同时在“三夏”“三秋”农机作业之前,对参加农机作业的社员还要进行作业培训,对农业机械进行全面检修,以提高合作社社员的技术操作能力和知识水平,使之安全生产。每年利用农机作业示范园区召开农机作业示范现场会,邀请县直有关部门、乡镇有关领导、乡镇农业服务站站长参加,将新型的农业机械进行演示示范,不仅收到良好孤效果,而且得到了社会的认可,通过培训班、现场会等形式,不仅推介了新型农业机械,而且扩大了庙坪农机服务合作社的社会影响。

(三)建立信息网络,实现资源互通。通过合作社这个载体,将产粮大户与农机作业大户进行信息互通,努力为社员提供技术信息、作业市场信息,及时帮助社员解决工作中碰到的热点、难点问题,同时积极对外宣传合作社的优势,与外地产粮地区联系,扩大合作社的知名度,利用地区季节差,鼓励引导社员进行跨区作业。

(四)参与项目实施,促进农机推广。在08、09年蜀河镇晏家庄、郅家湾、庙坪乡的小流域治理和低中产田改造项目,农机服务合作社积极参与项目建设,利用合作社的拖拉机拉运沙石,耕翻土地,逐渐建设成了庙坪农机作业示范园区和三官农机作业示范园区。并利用合作社的机械为庙坪晏开喜养牛场进行饲料加工,在示范园区内实行统一耕种、统一收获、统一田间管理,取得了显著效果,引导农民运用现代化农业机械进行农业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全县农业机械的推广使用。

四、推进农机服务合作社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是要加强领导,鼓励其在实践中发育成长。农机部门应当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指导、协调、服务的任务,把推进农机服务合作社规范化建设作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来抓,对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从现状和实际出发,引导发育,帮助成长。

二是要加大宣传力度,组建更多的合作社,让更多的农机户加入到合作社中来。要让农民朋友充分认识到专业合作社建设的意义,把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原则,进一步推进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提高合作社的运行质量。三是要提高合作社的经营管理能力和社员的素质。庙坪农机服务合作社的发展尚处在初级阶段,力量较弱,作为政府部门和主管单位,应当进一步做好引导帮助工作,争取科技管理人员参股,提高合作社经营管理水平和社员素质。四是要加强引导和政策扶持,推动合作社可持续发展。农机服务合作社的发展,需要有关部门的扶持,要利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机遇,抓住有利时机,加大对合作社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要利用国家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视,来发展壮大自己,要实践中锻炼出面对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其组建情况和发展趋势,逐个分析,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适时邀请专家培训政策法规、经营管理和农机新技术等有关知识,提高农机合作社的市场竞争力。

旬阳县庙坪农机服务合作社的建立和发展,提高了旬阳县农业机械的利用率,将分散的农业机械和分散的农户紧密地联系起来,实现了农业机械的共同利用,促进了农业作业服务的社会化和市场化进程,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保进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下载发挥高校综合优势 促进产学研合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最终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发挥高校综合优势 促进产学研合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最终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发挥统战优势 促进非公制经济发展

    发挥统战优势 促进非公制经济发展 屏山县政府办课题组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党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目标轨道是创新驱动、内生增长。扩大内需......

    04发挥财政金融职能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发挥财政金融职能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当前金融危机波及全球,政府财政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重视金融工作。在进行投资救市、拉动内需的同时,可综合运用招商引资、税收减免、产业补贴......

    发挥税收调控作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发挥税收调控作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发挥税收调控作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2007-02-02 21:54:54近年来,淮南市地方经济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地方税收收入也随之出现了大幅增长,地区经济......

    强化服务职能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强化服务职能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物质和文化财富的不断积累,人们讲环保、求质量,特别是对人身健康、财产安全方面的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的......

    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调查地点:广西桂林 调查时间:2010年8月10日 调查课题: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情况调查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采访调查、网上调查关键词:高校服务......

    发挥人大代表作用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精选五篇)

    发挥人大代表作用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发挥人大代表作用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关于发挥人大代表在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服务和促进科学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吉林市龙潭区人大常......

    发挥基层交管职能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发挥基层交管职能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大邹中心交通管理所 徐天友 在局党委开展读书活动中,近期读了《兴化百科》。《兴化百科》是一扇能从中透视兴化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窗口,读后......

    发挥高校优势 为名牌战略服务(最终版)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发挥高校优势 为名牌战略服务 作者:张同彬 李 莹 王连森 来源:《科学与管理》2005年第03期 摘要:加快实施名牌战略,培育自主名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是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