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新课程理念看教学反思
从新课程理念看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是在不断实践、大胆的创新中进行的,每个教师都处在探索提高阶段,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教学反思尤为重要。反思实际上是一种研究活动,是对过去行为再认识的过程。教学反思,是教师实施教学和研究的基本手段,在教学反思中教师将自己的教学活动和课堂情境作为研究对象,对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进行有意识的分析与总结,认识和找到自身教学的不足,适时积累经验,以不断提高教学的质量。
从新课程理念出发,教师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反思:第一,反思态度。也许有人会心生疑窦,反思已经是在努力查缺补漏了,何来态度好坏之分?其实,现在的教学反思除了部分都是能自动自觉之外,很多是由于学校的大力提倡,甚至明文规定篇幅字数而写,质量参差不齐。有些寥寥几笔,纯属应付;有的东拉西扯,反思不到点上;即使有洋洋洒洒一大篇者,也不过是重复他人之言,毫无实际意义和价值。这样的反思,与我们的初衷相去甚远。长此已往,徒费时间笔墨而已。我想,反思贵在真实。反思的落脚点应是我们自已的教学行为。教学进程完毕。我们有什么想法有什么疑问,与组内的教学老师一起研究讨论,随机刻录即成。千万别把它当成一项任务、一种负担。用心感悟、用心反思,这才是反思的真谛所在啊!第二,反思内容。反思教学内容固然非常重要,但与之息息相关的教学行为与现象更值得我们深究。比如,我们时常感叹现在的孩子变得功利,不用奖品吸引不给什么鼓励就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可反思即知,这种现象未必不是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无意识的引导造成的。一个教师所呈现出的每堂课都与他自身的人文积淀有关。学识浅薄,无以支撑,自然会和优秀课例产生差距。坚持用一颗反思之心来看人待事,对我们的教学都是不小的促进。第三,反思效果。对教学效果的反思,除了了解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外,还要分析学生是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与策略,以及在听课的同时是否积极思考。回答问题和参与讨论,是否能与其他同学合作学习等。教师通过课常观察。个别访谈。形成性测验等多种方式,及时了解自已的教学效果。反思这些方面,对自已的后续教学有很大的好处。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而教师素质的高低是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任何知识都是不断更新的,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培养出时代需要的人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更要有超前意识,具有前瞻性,积极应对新课程带来的挑战,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以适应新课程发展的需要。
第二篇:从新课程理念浅谈儿童水墨画教学
从新课程理念浅谈儿童水墨画教学
少儿美术教育的目的,不是把所有的学生都造就成艺术家,而是着眼于素质和品位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品位和艺术敏感。少儿美术尚未受到一系列规则原理为指导的系统训练的影响,显示出原始的、未开化的特性,其精彩之处在于率直、天性、非理性。表现出对色彩、线条、形式、形状等元素的直觉。对于儿童来说,只要学会正确的执笔方法,初步了解水墨的浓淡变化和水分的控制,具有简单的造型能力,儿童完全可以像用其他媒材一样,在宣纸上自由挥洒,表现出色彩的绚丽多彩、水墨的干湿浓淡变化,在水、墨、色的交融中抒发自己的所思所感。
儿童水墨画教学是我多年探索的课题。在实际教学中(课堂教学及国画兴趣班辅导中),我注重用现代教育理念来进行水墨画教学,打破传统水墨画从临摹梅、兰、竹、菊入手的僵化模式,注重绘画与生活的联系。通过水墨游戏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个性,完善人格。重视通过水墨游戏活动,培养儿童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一、在游戏式练习中让学生,逐步掌握水墨画的笔墨技巧。
每个画种都有自己的形式特色,而这些特色是因为使用各具特色的材料而产生的。对儿童的辅导要强调掌握水墨画的技法精神,重视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不能像对成人培训一样苛求。但在水墨画最基本的用笔、掭墨、蘸水、调色等基本方法,要认真对待并使之养成良好习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儿童的模仿能力很强,老师要多进行身教示范,设计好学习的形式和内容,激发起儿童对绘画的兴趣。
1.让儿童体验线条之流畅美
初学水墨画,让学生动手勾画长短、粗细不同的直线、波浪线、折线、弹簧线及螺旋线等,可以增强学生对毛笔的控制能力,体验到柔软的笔毛在宣纸上画过时产生的顺畅感,初步获得对用笔方法的感悟。可以利用线条构成一些图形,增强学生的练习兴趣。(如图
1、图2)
2.让儿童体验笔墨之层次美
儿童对浓淡变化的墨色充满了好奇心,老师适时引导点播,用小魔术等方法,鼓励他们自己试一试,调一调,边涂抹边体会,边练习边掌握,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感知水和墨的调和方法。
3.让儿童体验用笔之变化美
中侧锋、顺逆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师可将毛笔从中锋到侧锋依次示范,让学生观察线条的变化并尝试练习。可以设计一些趣味的装饰画来调动儿童的练习兴趣。图3就是要求学生在四个小三角形内用不同的图形来装饰,如动物的脚印、皮毛的斑纹、树干的纹理等,在轻松的游戏中领会用笔的变化之美。
二、巧妙设计练习形式,以新颖的结构形式教学代替单一化形式教学。
多样的练习形式可以调节课堂气氛,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疲劳:而且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成为练习的主人。我将水墨画练习分成以下七种形式,使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1.演示练习作基础
范画演示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练习方法,但应避免那种照葫芦画瓢式的全步骤演示方法,把着重点放在有难度的笔墨演示上。这样不仅可以节省时间,更重要的是将学生从单纯的机械模仿变为有独立个性的意象练习,充分发挥他们的想像力和创作潜能。
2.儿歌助记促兴趣
在学习中常常出现这样的一个问题,儿童容易将已学过的知识遗忘。为此我将儿歌融入水墨画教学,调动多种感官来加深印象,活跃课堂气氛。如在画熊猫时,我将作画方法编为:中白云笔淡墨画,左右两笔椭圆大,浓墨画上绒绒耳,八字眼睛两边画,小笔浓墨画嘴巴,大笔再把前肢加,后肢两笔画在下,行笔流畅水分大。(图4)
在作画时播放一些优美的背景音乐,也容易使儿童进入角色。
3.以点带面提效率
鼓励学得较好的显示当场作画示范,这样既提高了表演者的绘画水平和心理调控能力,对其他同学也是一种鼓励和鞭策。是一种儿童自我教育和提高的练习形式。
4.小组合作融气氛
一个学习单元结束后,我采用这种同学间相互切磋的练习形式,两人或多人合作,一人画一部分,在共同研究、相互学习的基础上合作完成一幅画。如荷花可一入画叶,另一人画花,以达到优势互补,取长补短的效果。同时也可培养儿童团结合作的精神。
5.师生结合解疑问
练习中儿童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色墨渗化过分),也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偶然现象或效果,教师不妨接着画几笔,借题发挥,因势成形,使之成为妙趣横生的形象。反之,也可以老师先画上几笔,让学生接着画。经过这种练习,促使学生应对学习中出现的预料外的变化,提高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6.写生、默写和创作激兴趣
要加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和表现,必须具备独特正确、敏锐细致的观察力。进行写生练习对提高儿童的眼手脑协调能力帮助很大。如盆栽是儿童较为熟悉的观赏植物,我专门设计了——个单元练习,让他们仔细观察植物的枝、茎、叶、花、果的特征,用勾线染色的方法加以表现。(图5)使自己的独特感受和技法应用融为一体。默写和创作也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藉以培养即兴挥写的艺术表现技能,一般以小品形式出现,笔墨要简练,富有诗意和韵味。
三、精心选择教学内容,让每个儿童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儿童画水墨任何内容都可以归于他的笔端,甚至是成人不好表现的内容,他们都能挥洒自如。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接受,而是积极的建构,学生对知识的内化是在他们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基础美术教育不是专业美术教育,而是一种生活美术教育。它所包含的内容应该有利于学生未来的生活和学习。
1.传统题材出新意,生动活泼见情趣
教学中以听一听、讲一讲、议一议、画一画、评一评、创一创等活动,积极创造调动儿童内在情感和动机的情境,在多层面参与中,建构起新的知识,实现传统题材与学生实际情况的新链接。
2.现实生活找题材,挥毫泼墨乐趣多
要真正在教学中实现自主学习,有效合作、多元创新,直面生活是一条有效途径。现实生活是儿童画取之不尽的源泉,要运用启发、引导的方式刺激孩子的绘画愿望。儿童使用毛笔作画时容易克服物象画得较小的问题,而且出现一些奇特的布局和效果。
3.古诗配画乐陶陶,幅式多样形式新
儿童对琅琅上口的古诗情有独钟,用水墨画来表现诗歌境界也十分契合。教师要鼓励儿童积极调动中国画诸多的审美因素加以表现,包括题诗、题字、用印等,使作品不仅是一幅画,更是一首诗、一曲优美的歌。
求变、求异是儿童的天性,中国画的表现技法丰富,幅式多样,如扇面、斗方、屏条等也可让儿童尝试,运用全新的构图形式来拓宽视野。经常有针对性地让学生欣赏一些古今大师的优秀作品,举办水墨画展评交流等,都无疑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很有帮助,并进一步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创作能力。充分发挥美术教育审美、认识、教育的功能。
水墨画教学必须应时代的要求,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用新课程、新课标的要求代替旧的教学观念,在弘扬优秀的民族艺术形式这个基础上,结合更广泛的艺术语言,发展传统艺术,完善儿童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下一代的文化艺术修养和创新精神。
第三篇:从新课程理念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从新课程理念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
用新课程理念构建中学历史高效课堂
略论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
浅谈新课程下高中学生历史阅读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历史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备课新思维的探索与思考 历史教学论文-新课改下农村中学历史课教学的出路
高中新课程改革下历史课堂教学的困惑与对策
关于新课程理念下历史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思考 新课程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和对策
新课改背景下如何进行学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第四篇:从新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理念上说
从新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理念上说,启发式教学是指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的教学过程中,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领会知识,陶冶品德情感,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创新和实践,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启发式教学有着深刻的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基础,是我国传统教学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它反映了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充分体现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关于“课程改革的目标、教学过程”等方面的精神实质。当前,在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全面推广的背景下,我们很有必要返璞归真,继承与创新地运用好启发式教学,让新课程改革充满着生命力。
那么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几下几个方面: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如在教学《24时计时法》时,我先给同学们说昨天啊老师被风吹得差点成了雕塑,为什么呢?因为老师的一个好朋友要到南溪来玩,说是7点钟到,结果我一大早就起床到车站去接她,结果等了一天也没接到,同学们替老师分析分析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学生马上开始思考,是怎么回事呢?是老师听错了还是老师理解错了。由此激发学生兴趣引入今天的课程。
2.组织讨论,激发兴趣
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我给学生出了一道这样的题:小明今年a岁,爸爸比他的3倍小11岁,猜猜小明今天可能几岁?A.5岁B.12岁C.50岁 学生开始作答,有的同学认为三个似乎都行,有的又开始有疑问了,究竟爸爸几岁呢,孩子们急切想知道答案。于是我让小组讨论,并分别说出原因。孩子讨论的热火朝天。终于大家发现A时不可能的,那时爸爸太小了,才2岁,不可能,C也不行,那时爸爸都100多岁了,按照现在人类生存的极限,爸爸可能活不了那时,最后同学都认为是B。这个和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题,通过学生讨论,在欢声笑语中得出答案。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疑问开始解答,一方面提升了学生的兴趣,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3. 采用游戏,激发兴趣
游戏是孩子最感兴趣的活动,通过游戏让学生动起来,不仅能把教学内容渗透在游戏中,还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对教学内容产生了兴趣。
在学习《东南西北》后,我采用听口令做动作游戏来巩固联系方向如:面向东点点头……面向西,踢踢腿……面向北相对的一面,拍拍手……如此下来学生在参与了游戏,又都认识了方向。
4. 动手操作,激发兴趣
在教学完轴对称图形后,我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个轴对称图形,学生大胆发挥,制作出不同的形状,最后我还让同学们当评委,评选出最没的图形。这一教学,不仅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还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学生要有兴趣,要靠老师的启发和引导,教师应从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做好呢学生的指导者,引导者,启发者。
第五篇:美术课程教学理念
摘要:新课程改革中的美术教育教学,是由原来的注重知识点和技法训练向现在注重审美教育的转变,把教材与现实生活融会贯通。在教育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即一切都是为学生服务,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未来服务,以学生的一生的发展为落脚点。新课程改革下的美术教育教学是综合的审美教育,教师是学生成才的纽带和哺育者(服务者)。
关键词:审美现实生活综合纽带
美术新课程改革一个重大突破就是由原来教学中注重知识点和技法训练向现在注重审美教育的转变,这是我从事中学美术教学以来感受到的一个最大变化。要想正确深入地进行新课程改革,就必须分析课程设置有什么不同,就要分析当前义务教育的实质,就必须不断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技术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才能把握时代的脉搏,才能完成每个学期的教育教学任务,才能把教材与现实生活融会贯通,真正实现美术教学中突出学生为主体,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美学观念和人生价值观念,从而使三个目标得以真正落实。
新的美术教材由原来注重知识点和技法的传授向注重审美教育转变,这一点我感受最深。以前的天津版教材是以知识点和技法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如教材基本上是由中外美术作品欣赏、素描写生训练、中国画临摹训练、水彩画写生、色彩知识、构成练习、速写训练、手工艺制作和摄影取景与构图等几大板块组成。初中美术六个学期的教学就是这几大板块由浅到深、循序渐进的过程。新教材我已经是第三次使用了,而且我任教七、八两个年级,所以我对新教材的认识就多一点。这两年来,每到寒暑假我就随教研室的教研员去市教研室进行培训学习,因此对新课程内容的设置和新课程理念有更多的认识和理解。我认为新课程改革的人教版教材从内容设置上突出了工艺装潢美术、环境艺术设计和艺术欣赏在教学中的地位。这就表明新教材强调了美术教学侧重了义务教育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联系,实现美术教育由传统的艺术家培养向培育生活课堂的大众人才化转变,新教材侧重对学生的审美教育,使学生在教育阶段形成正确的美学观念和人生价值观念。
当个画家是我一生的梦想。小时候,我们村里放露天电影,纪录片《画家范曾》在我幼年的心灵上烙下了深刻的印记。从那个时候起毛笔、白纸和颜料就一直与我相伴。在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的人都是普普通通,艺术家犹如浩瀚大海里的一滴水,是极为罕见的,因此我画了将近三十年的画,仍然是一个普通的爱好者而已。我对新课程改革中由以前注重知识点和技法训练向现实生活课堂的转变颇有感触,义务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所以作为一名中学美术教师,就要从观念上认识到基础美术教学不是把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为小艺术家,而是让学生通过学校的美术教育,使之利用所学到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服务于现实生活。新教材中的工艺装潢美术、环境艺术设计的比重增大,正是知识、技能课堂向现实生活课堂转变的显著标志。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课堂就是生存环境,包括室内环境和室外环境。中学美术教学就是要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手和审美意识来美化环境和保护环境。人教版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材每个学期都设置了将近60%的工艺美术设计和环境美术的活动单元,这就为充分实现了生活课堂的美术教学开拓了广阔的空间,使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在了一起。
在这两年多的新课程美术教学中,学生和领导曾多次询问为什么现在的美术教学与以前的不一样了,不但别人有这样的感觉,就连我本人也感触颇深。在新课程改革前,每个学期伊始我都向主管教学的领导开具一张购买教学用具的清单,如铅笔、橡皮、墨汁等等。每节课我都要拿着范画和写生用品进入教室。现在的美术教学不是这样的了,每一节课之前我都要准备详细的文字资料和多媒体教学软件。教师从表面上看轻松多了,很少带写生物品了,很少带示范用具了,但是教学任务一点也没有减轻。那是因为教师要用丰富的材料和形象生动的多媒体图片来实现生活课堂的美术教学。好多学生曾经问过我,老师为什么美术课很少画画了。我用很简单的观念语素告诉学生们:现在的义务教育阶段中学美术教育不是把大家培养成为小艺术家,而是让大家通过美术课堂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例如欣赏一幅画),用自己的手表现自己的美(自然、社会)和美化自己的现实生活(居室)。
不同的时代造就了不同的人,学生很快就融入到新的美术课堂中去了。我的学生时代是梦想成为艺术家的时代,我和我的同学们夜以继日的画呀画呀。我的学生的学生时代是提高自己审美意识和美化自己生活的时代,我和我的学生们在课堂上共同认识美、研究美,在课余用我们自己的双手和聪明才智来美化教室、美化我们的校园……
新课程新的美术课堂。以前天津版的义务教育中学美术教材是以中外美术欣赏、素描写生、国画技法、色彩知识、水彩画技法、静物写生、手工艺制作、美术字书写等几个板块组成的,六个学期的教材就是这几个板块循序渐进的过程。美术教学围绕着智育、德育、情感三个层面展开,上好一节课教师就是要组织好教学的环节、做好引领示范作用、辅导好学生完成当堂的作业、展示成果、将德育渗透于其中。新教材从表面上看减轻了压力,学生很少画画了,教师很少作示范了,但是我们的美术教育教学向纵深发展了,把教师驾驭的课堂变成了教师和学生们共同参与的课堂了。由以前的教师引领示范、指导变成了教师与学生共同认识美、挖掘美、研究美、表现美。真正实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课堂的参与者,是学生的服务者,为学生解惑、引导的服务者。
新课程改革的课堂由以前的梦想课堂转变成现实课堂。以前评价一位教师要看他的教态,看他的驾驭能力,看他有没有可能成为教育专家等;评价一位学生要看他的成绩如何,看他有没有成为一名艺术家的可能;美术教学成果要看作业质量,看小组活动效果,看艺术节获奖情况等等。新的课程教学是一个综合的美育课堂,是以美术为基础的审美培养的课堂;是以美术为主,结合文学、音乐、体育等为一体的综合课堂。例如欣赏古希腊的瓶画《阿喀琉斯与埃阿斯对弈》①,必须与《荷马史诗》结合起来,让学生了解特洛伊战争,了解希腊神话;欣赏人体美术绘画,必须让学生知道人体美术的起源和东西方文化观念的差异,这就涉及到美学和伦理学;欣赏古希腊人体雕塑,必须了解人体雕塑与奥运会起源的关系和力学的知识。美术是视觉艺术,它是静止的,因此要打破它的孤寂性,最好与听觉、流动的音乐相结合,使之协调统一。淡雅的任伯年花鸟画与清新、典雅的古筝曲完美地结合,后印象派强烈视觉冲击的梵高自画像与悲愤、激昂的贝多芬交响曲的相互感染等等。新的课堂是学生自主的课堂,教师应从引领主控者变成引导、服务者,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如《劳动是人类生存的源泉》②,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在激流中前进》和《粮食》两幅油画的学习,深刻感悟到劳动对人类生存、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教师要由课堂的管理者变成以身示范、关心爱护学生、传播人类文化和经验的长者或哺育者(服务者),成为链接学生由人之初的孩童成长为具有健康审美意识、较强适应时代能力人才的坚实桥梁。
总之,新课程改革下的美术教育是由传播知识、技法训练的教学方式转化成使学生成长为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较强的美化现实生活能力和形成积极进取人生价值观的新的教育教学模式。教师由传道、授业、解惑转变成为服务于学生,以身示范
使之成为适应代时代要求的合格人才的纽带和哺育者。
基本理念
1.以学生发展为本,是学生形成基本美术素养
2关注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3加强综合性学习,在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
4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弱化甄别与选拔能力,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教学内容包括
1.本《标准》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分成四个学习领域,即“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学习分成四个学段,即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第四学段:7~9年级。
2.如何处理四个学习领域在课时总量中比例关系的建议。
3.对内容标准基本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说明。
4.对四个学习领域的范围、意义、学习目标及教学方式的说明。
5.分学段提出各学习领域的内容标准以及相关教学活动建议和评价建议。
一、内容说明
本《标准》的四个学习领域,在比例上不作具体的规定,各地可根据情况灵活安排。
各学习领域分别由标准、教学活动建议和评价建议三部分组成。标准是课程总目标的具体化,体现出与总目标的对应关系。教学活动建议针对标准提出一些更为具体的、可操作的内容和学习方式。这些具体的内容和学习方式具有可选择性,各地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和采纳其中的建议,实施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向目标发展。评价建议则提出检测标准达到程度的要点。总之,目标、内容、学习方式和评价四方面构成了美术教学的完整过程。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说明
“造型·表现”领域是指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学习领域。造型是具有广泛含义的概念,但在本学习领域中指的是运用描绘、雕
塑、拓印等手段和方法,创作视觉形象的艺术创作活动。表现则是通过美术创作活动来传达观念、情感和意义的过程。造型与表现是美术创造活动的两个方面,造型是表现的基础,表现是通过造型的过程和结果而实现的。本学习领域在低年级阶段强调感受、体验和游戏性,看、画、做、玩融为一体,模糊学科门类界线。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学习的深入,美术学科知识的轮廓将逐渐适度地显现。
通过“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第一,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基本造型要素,并能运用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对比与和谐、多样与统一等组织原理进行造型活动,激发想像力和创新意识。
第二,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第三,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设置“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旨在突出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淡化过于强调学科特色的倾向。本学习领域不是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而是要贴近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的材料,探索各种造型方法;不仅关注学生美术作业的结果,还要重视学生在“造型·表现”活动中参与和探究的过程。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说明
“设计·应用”领域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环境,培养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本学习领域中“设计”一词包括与学生生活有关的现代设计基础和传统工艺。
通过“设计·应用”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第一,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并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第二,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合理利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活动,提高动手能力。
第三,了解艺术形式美感及其与设计功能的统一,提高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
第四,养成事前预想和计划的行为习惯以及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
在义务教育阶段设置“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形成设计意识和提高动手能力。因此,在这一学习领域的教学中,应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避免学科知识专业化倾向。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社会,加强趣味性、应用性,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创造欲望。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说明“欣赏·评述”领域是指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除了通过欣赏获得审美感受之外,还应用语言、文字等表述自己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的感受、认识和理解。
通过“欣赏·评述”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该达到以下目标:
第一,激发参与“欣赏·评述”活动的兴趣,学习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
第二,逐步提高视觉感受能力,掌握运用语言、文字和形体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的基本方法,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
第三,逐步形成崇尚文明、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教学,应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努力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克服以往以教师讲述为主的弊端,积极探索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同时,着重
培养学生掌握美术欣赏最基本的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述的能力,并以此作为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
应该说明的是,评述并非是一种高不可攀的行为,其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并具有不同的程度(例如学生在一起谈论艺术就是评述的一种方式),每个学生都可以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作出自己的评述。
“欣赏·评述”教学也可以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艺术与社会、艺术与历史、艺术与文化的关系,涵养人文精神。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说明
“综合·探索”领域是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它分为三个层次:①融美术各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欣赏·评述”)为一体;②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综合;③美术与现实社会相联系。三个层次之间又有着不同程度的交叉或重叠。
通过“综合·探索”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第一,了解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差异与联系,学习灵活运用各学科的知识设计探究性活动的方案,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并以各种形式发表。
第二,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发展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开阔视野,拓展想像的空间,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功感。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教学,要求教师寻找美术各门类、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连结点,设计出丰富多彩的“综合·探索”领域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研讨和探索,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美术与其他学科、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跨学科学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