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学科教学建议(模版)
《初中学科教学建议》以学生“想学、能学、会学”为核心诉求,以“教学设计,匹配一致;精讲多练,互动生成;善用媒体,讲究效率;持续激励,乐学乐教”为教学指导思想。从教学的准备、组织、过程、评价等方面对老师的教学流程设计作最基本的要求。
初中学科教学建议(历史与社会)
一、分析需要,明确内容
1.领会教材编写意图,把握历史与社会教材知识结构和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2.了解学生的身心特点及生活经历,把握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个体差异。
3.根据历史与社会教材内容与初中学生实际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学习标准,确定目标
1.了解历史与社会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整体把握本学科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
2.了解历史与社会课程的总目标和分目标,明确内容标准的学习内容及其要求。
3.综合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确定并正确叙写三维教学目标。
三、设计教学,凸现综合1.强调学科的相互渗透与整合,培养学生从历史、地理或政治等角度综合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2.注重地图、图表等与文字有机结合,采用多样化教学(教学形式、方法、手段多样化)。
3.与教学目标相匹配,在充分考虑生成的基础上实现课堂活动预设。预设时应由易到难、层层递进。
四、创设情境,激活思维
1.创设具有针对性、现实性和有效性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重视问题设置的指向性和价值,设置的问题应体现探究性、开放生活性。
3.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科学的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究。
五、引导学习,解决问题
1.引导学生从历史与社会教科书等相关书面材料中提取信息、获得意义。
2.引导学生从历史与社会教科书等相关材料或生活经历中发现、提出问题,并尝试解答问题。
3.引导学生就某一问题自由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以解决问题或生成新的问题。
六、清晰讲授,凸击要点
1.告诉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并为学生提供行组织者。
2.缓慢而清晰地讲解(如用举例、图表和示范等方法来解释和澄清),使学生能按逻辑的顺序逐步理解所学内容。
3.主要讲授历史与社会学科的规律方法、重点难点、易错易混易漏点。
七、选编习题,归纳总结
1.精心选择或编制切合历史与社会课标要求的习题,当堂巩固所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2.认真批改历史与社会作业,及时反馈学生的成绩和问题。
3.集中归纳,开放总结,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愿望。
八、多元评价,促进发展
1.评价主体多元化,鼓励并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
2.评价方法多样化,学会课堂观察,尝试档案袋评价。
3.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和调控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二篇:英语学科教学建议
加强我校初中生英语听说能力教学的建议
为了应对教育部近期出台的高考英语科目评估方式改革和切实实现我校培养迈向未来的国际精英的教育目标,我校英语教学,尤其是初中阶段英语学科教学以及相关教学活动为了实现学科特色和提高学生应用英语能力,更加强调英语的社会功能及其工具性,根据许校长对英语学科的长远规划,需要深化英语科教学改革,不断提高英语教学水平,尤其是提高我校初中学生应用英语能力,现就我校初中和小学学部进一步加强学生英语听说能力教学提出如下建议:
一、深化课程改革,全面落实《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初中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其主要目的是为学生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打基础,为他们继续学习英语和未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英语课程承担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听说读写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进一步促进思维发展,为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也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 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因此,确保英语课程的实施是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前提和基础。
1.落实课程方案,确保学生英语学习时间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在课程设计思路中明确指出:在九级目标体系中,一至五级为义务教育阶段的目标要求,其中二级为6年级结束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五级为9年级结束时应到的基本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从3年级起开设英语课程的学校,4年级应完成一级目标,6年级完成二级目标,课时安排应尽量体现短时高频的原则,保证每周三至四次教学活动。7至9年级分别完成三级、四级、五级目标,周课时按照国家课程计划执行。各年级应该在开足、开齐、开好英语课的基础上,尽量给学生提供英语学习的氛围和时间,保证学生每天都有学习英语的时间,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这是为切实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2.开设英语听说校本课程(需要另立方案),凸显我校英语特色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校本课程可以很好地拓展知识面,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我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师资优势、环境优势和资源优势开设“视听”、“英语口语交际课”等形式多样的英语校本
课程,内容可涉及英语歌曲、口语交际、英美文化、原版动画配音、短剧表演、课本剧表演等。
我校初中学部要特别重视英语听说校本教材的开发。校本教材是校本课程的物化形式,可以扩大学生课本之外的知识和学习空间。对其他优秀学校已开发的优质英语校本教材,我们需要学习借鉴, 总结经验,丰富完善,创新呈现形式。
学校要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气氛尤其是英语口语交际氛围。为此我校与美中国际教育集团以及其他教育机构合作长期聘请外教(下学期4位,9月开学10位)为学生提供英语口语课,从而提升英语教学的语言环境,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应成立相应机构(国际交流部,或者国际交流中心)长期设计规划和加强英语口语课程体系建设。3.丰富课程资源,拓展英语学习渠道
语言学习需要大量的输入,丰富多样的、语言地道的课程资源对提升学生听说能力尤其重要。我校应根据教和学的需求,提供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英语学习资源。(如高一年级天天读播放的OMG美语,VOA Special English)创造性地利用和开发现实生活中鲜活的英语学习资源,积极利用音像、广播、电视、书籍、杂志、报纸和网络信息等,拓展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
二、优化课堂教学,强化课堂听说能力训练 1.面向全体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不同的学习经历、学习水平、学习优势和学习风格,尊重学生个性,充分利用学生的潜能,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发展空间。教师应努力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步骤,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堂互动,鼓励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探究、合作等方式学习和运用英语,尽可能多地为他们创造语言实践机会,引导他们学会自主学习。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给予及时且有针对性的指导,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语言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选择恰当的时机和灵活的方法妥善处理语言实践中出现的错误。在小学阶段,教师尤其需要注意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初中阶段,教师应在教学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自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认识自己学习的优势与不足,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坚强自信团结进取的健康品格。因此我们要注意各学部尤其是小学,初中两个学部的衔接以及平时的多沟通交流。切实落实好不同学部以及不同年级之间的顺利过渡和衔接。
2.注重语言实践,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英语教师要具有培养语言运用能力的意识,了解语言运用能力的内涵,尝试各种培养语言运用能力的方法。给学生创造运用语言的机会,让学生能够介绍、描述周围的人和物,描述生活经验和经历,表达情绪、情感、观念,还要引导学生运用语言完成具体的任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尽可能与学生使用真实的情境、真实的内容、真实的语言和真实的交流形式进行交流,减少机械的记忆、模仿、背诵等活动,为语言实践活动提供充分的时间保障。
3.理清教学思路,合理设计听说教学活动
在听说教学中,英语教师要理清听说教学思路:一是在热身准备阶段做好认知与语言知识上的准备;二是在呈现阶段利用读图或视听方式通过情景创设引入核心语言,也可渗透对话中新出现的情景语言;三是在练习阶段,在呈现完整对话后通过层层递进的活动对语言进行操练和巩固强化,然后进行跟读、自读、分角色朗读、表演等练习活动;四是在运用拓展阶段通过设置任务型活动,让学生用语言做事情,提高综合运用语言能力。教师要注意归纳总结、查漏补缺。
要重视课堂听说活动的设计。英语教师所设计的活动要有明确的交流目的、真实的交流意义和具体的操作要求,要为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使学生能够通过语言实践内化语言,提升语言运用能力。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要尽可能接近现实生活中语言使用的实际情况。活动应包括学习语言知识和发展语言技能的过程,应使学生通过接触、理解、操练、运用语言等环节,逐步实现语言的内化和整合,从而提
高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活动应能激励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特别是能激励学生用英语获取、处理和传递信息。
4.根据教学实际,合理利用教材中的听说活动并根据具体情况设计适合学生的听说活动。
按照《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修订后的英语教材非常重视学生听说能力训练要求,设计各种各样的听说活动,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听说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可从视听入门,先培养语感,培养兴趣,然后通过视听让学生积极模仿,再进行一些内容递进、形式丰富的口头练习,促使学生提高听说能力。在进行听的活动前,教师应明确听力任务,强化听力策略指导,精心设计听后活动,从而提升学生听说能力。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模仿能力强的特点,让学生在课上多听录音,并注意模仿升降调、连读和不完全爆破等语音现象。
5.使用英语组织教学,营造良好听说氛围
英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使用英语组织教学,扩大课堂语言输入, 营造英语教学气氛,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小学起始年级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配以动作、表情或适当的解释说明, 必要时可用汉语点拨。课堂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敢于开口, 表达中不怕出错, 乐于感知并积极探索尝试使用英语。对学生的提问、回答、小组合作、任务学习等活动尽可能用英语来组织。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要
注重:营造合理的语境,做好充分的语言支撑和示范,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操练、准备,适时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我,并给予学生激励性评价。
6.强化英语阅读教学,以阅读促听说
阅读不仅可以扩大语言输入量,培养学生英语思维,提高学生英语综合素养,拓展文化视野,对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水平也大有裨益。小学学部须落实新课标的阅读要求:
三、四年级能在图片帮助下读懂简单的小故事;
五、六年级能看懂贺卡等所表达的简单信息,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七年级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4万词以上;八年级课外阅读应累计达到10万词以上;九年级课外阅读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为此,小学初中可以开设英语阅读课,帮助学生选择英语课外阅读材料(如英语报纸,杂志,英语著作简写本等),指导学生进行课外英语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并采用多种形式不断丰富学习内容。
三、创新课外活动,提高学生英语听说水平1.构建竞赛活动平台,展示学生听说素养
为了切实展示学生的英语听说水平,学校或者学部应大力开展英语竞赛活动。如我校可设立卓同教育集团青少年英语口语大赛。此项活动拟每学期举办一次,分别设立小学低段、小学高段、初中组,必要时延伸设立幼儿组和高中组, 通过
初赛、复赛、决赛选拔优秀选手,并对其进行表彰。成绩优秀者在升学时可适当降低录取分数。同时也是为每的CCTV英语风采大赛选拔选手和做长期的系统性的赛前准备。最短争取在一年之内有我校学生能够入围省级一等奖,最好能够进入央视。
各学部,年级,或者班级(同层次)也可以组织开展学生英语能力综合素养展示活动,展示活动须涵盖听、说、读、写、演、唱等不同层面内容,让学生各自亮出自己的特长和综合素养,力求形成百花齐放、百“生”争鸣的局面。2.组织特色课外活动,锻炼学生听说能力
英语课外活动是课堂活动的延伸和拓展。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需求,结合遂宁(安居)经济文化发展实际,积极开展各类型课外活动。可以采用班内选拔、班级对抗、年级PK、校内大赛等形式,组织拼词、书法、唱歌、讲故事、短剧比赛等活动;可以开展英语角、英语墙报展示、演讲会、英语展演活动、英语主题班会、校园或班级刊物、英语作品展示会和英语进社区活动等交流性课外活动;可以举办英语故事会、英语文学社、英语剧社、英语合唱团、英语读书俱乐部和英语书画协会等社团性课外活动;学校还可组织综合性活动,如英语文化节、英语开放周、美国文化周、英国文化周等。还可以由即将成立的国际交流中心开展有组织的国际学生交流活动,如体验美国夏令营,体验英国冬令营等。
四、强化教学能力,提升英语教师素质
要建立一支素质优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专业化英语师资队伍。各学部应重视对英语教师的师资配备,选取优秀的英语专业毕业生充实到英语教师队伍中来, 实现英语教师专业化。
同时要采取多种手段,如平时集体备课,教研节导学案编写大赛,赛课活动,翻转课堂培训,新教师培训,邀请名优教师座谈,专家教授开讲座等促进英语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还可以结合自身优势, 年级为单位实施初中和小学学部英语教师口语培训工程。培训可采用周末授课或暑期集中方式,力求在提高教师听说教学技能的基础上,强化他们听说的意识和能力,引导他们把外在发展需求转化为内在发展需求,通过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质来应对外在发展需要。培训中要根据新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制订培训标准和内容,包括听说训练的目标、听说训练的内容、听说训练的方式、听说训练的评价等。注意突出听说训练的特点,通过集中培训与个人实践活动等方式,提高教师的反思和质疑能力,促进听说技能的提升。
要举办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大力提升英语教师教学技能。教学技能是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有重要影响。每一位英语老师都应具备英语教学相关的教学技能。为促进教师大范围地提高课堂教学技
能,要积极组织英语教师全面锻炼课堂教学技能,并且适时组织各学部各年级英语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内容可涉及课堂教学相关技能,如听、口语表达、简笔画、板书、唱、读、写作、教具制作、教学设计等。优秀教师将择优推荐参加区、市、省、全国教师技能大赛。
同时应组织邀请专家团队对英语教师进行培训,逐步建立有我校特色的英语教师口语培训基地,实施初中、小学英语教师英语口语达标工程,制定我校初中、小学英语教师英语口语达标标准,开展英语教师口语达标活动。
五、打造英语校园文化,形成良好英语教学氛围
学校要加大英语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一批英语特色项目。1.打造立体校园文化,创建英语特色校园
学校要重视英语校园文化建设。使用双语标语牌和标记,设立学生英语作品展览、创办英语板报(也可以在班级展示栏进行展示,但是最好是设立单独区域),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学校可建立英语广播站,(也可以利用校园电视台这个平台由林红/杜林台长负责制作与学生学习,生活或者成长有关的英语节目),每天固定英语广播时间,培养一批英语播音员,给学生提供听的内容和听的氛围,也给学生提供英语展示的平台。要利用校园广播播放英语故事、英语歌谣、英语歌曲、英语短文等,也可以播放高年级学生的英
语作品。学校还应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特色的师生英语活动。尤其是有多名外教联合参与的文化活动。
2.添置英语读物,拓展学生学习渠道
在图书馆和阅览室添置一些适合各年级学生阅读的、高质量的英文读物或英文报纸,在教学区适当位置设立英语书吧,并开展校内、年级内或班级内英语读书交流活动。以此来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渠道,巩固学生课内知识,开阔学生英语学习的视野。
六、构建科学导向机制,创新多元评价方式 1.设置多元评价方式,实施科学、合理的评价
优化评价方式(需另外特别拟定具体评价方式,此处可部分引进米敬黄主任编写的《遂宁市安居育才中学初中英语校本质量评估体系》),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强调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使评价在培养学生自信和保护学生自尊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教师应根据实际课堂教学的目标,设计合理有效的评价活动,及时把握课堂教学目标的落实,观察和了解学生的学习进程和学习困难,为下一步调整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提供依据。教师还应积极指导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使学生通过参与展现自己学习进步的各种评价活动,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
终结性评价应着重检测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着重考查语言的使用,而不是知识的记忆。考查形式尽量接近现实生活中语言使用的实际情况,评价标准侧重意义的表达,兼顾语言形式的准确性。口试要重点考查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际策略的使用。听力测试应着重考查学生理解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避免单纯辨音题等脱离语境的题型。终结性评价要以具有语境的应用型试题为主,合理配置主观题和客观题。对语言知识的考查不能孤立地考查知识点,更不能考查对知识的机械记忆。初中阶段的终结性评价应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认知特点,尊重学生的生活经历、经验,选择适当的内容和形式,做到客观、公正、实用。
2.加强英语教学管理,切实强化质量意识
各学部,年级,备课组应当加强教学管理,强化质量意识。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观念,完善评价机制,采取有效的评价措施,支持和激励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根据许校提出的要求,应该在各年级英语教学评估的学业教学质量调研中增加英语口语抽测。学校在教学管理中开展学生听力口语测试,实行师生教学的捆绑式评价,学生的听说水平即是教师听说能力的体现,要将其纳入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考核中,并在对教师的评估中突出分值和地位,以评价形式促进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
3.加强督导检查,全面提升英语教学质量
学校,学部,年级三级从各自不同角度要加强导和评估督力度,在教学评估中和常规教学检查中有重点地、系统地查看相关教师和学生听说训练的措施、具体办法和最终效果。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此处需要落实),通过政策激励和物质激励的方式,对在提高英语教育教学质量和加强学生听说能力方面表现突出的学部,年级和老师进行表彰和鼓励。
第三篇:小学学科教学建议
小学学科教学建议--科学
(2008年省教研室主任会上印发)
小学科学是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主要课程。学好科学课程将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发展。学习小学科学的主要方式是观察和实验,通过学生的亲自探究获得知识、培养兴趣和科学态度。根据我省的实际情况,参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提出以下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与设计
第1条认真学习《小学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课程的性质、目标,理解课程的基本理念,了解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
第2条阅读教材,整体把握本册教材内容,要注意季节性较强的内容,可按季节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进程。
第3条阅读教学参考用书,补充掌握相关的学科知识。
第4条分析学生已有的认识水平和探究水平,了解学生的兴趣和学习习惯,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及班级状况等,以便分析利弊,采取对策。
第5条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学期教学计划。教学计划要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教学进度应细致安排,教学能按计划进行,尽可能不拖延或超赶进度。
第6条设计分课时教学方案。课时目标要依据课文内容和学情分析准确定位,表述应具体明确,具有操作性。逐字逐句研读本课教材文本,了解教材中活动设计安排的意图,并与教师用书结合起来研读,确定本课的核心探究活动。教材上的观察、实验活动,教师在上课前要亲自做一遍,保证课堂教学顺利实施。在教学开始前,通过抽测、访谈、作业等方法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特别要了解学生的前科学概念水平。根据教学的需要,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材料,阅读资料,提前进行观察记录。
第7条精心准备有关的教学器材,器材必须充足和典型,避免两手空空进入教室进行教学,保证学生观察、实验活动顺利进行。
第8条器材要适合学生的学习,要突出探究活动的重点和本质。可以对教材中的设计做适当的改进,提倡开展自制教具,提高教学效率。
二、教学组织与实施
第9条进行观察、实验等活动进行时,学生往往控制不住自己,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此时教师要及时掌控学习纪律,让学生在有组织的环境下有序学习。
第10条在以观察、实验为主的课堂教学中,一般师生占用时间分配大约为1:1,即学生自主的活动时间在20分钟左右。这就要求教师少讲精讲,指导有效,把时间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第11条课堂中器材的出示和回收,应该精心安排。一般不需要把一节课的全部材料都放在桌上,可以按照教学环节的展开,先后呈现器材,达到以器材调节学生的注意力、以器材引领教学活动的效果。
第12条倡导探究式教学。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足的器材和时间,保证学生获得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
第13条探究不是惟一的学习模式,在学习中要灵活运用视频、课件、资料、讲解等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进行教学。
第14条积极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进行教学,实现信息技术与科学学科教学的整合,一些活动可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
第15条要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处理好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之间的关系。一般情况下,要保证学生的分组实验顺利进行。如因条件所限,也要创造演示实验的条件。在课堂上尽量避免教师讲实验,学生听实验。
第16条对观察实验活动,应根据学生动手水平,进行必要的指导,避免成为没有指导的探究活动;也避免指导过度,使学生成为教师指令下的探究活动。
第17条重视探究过程的科学性。科学课的重要特性表现在对证据的追求和对证据的尊重。要注重证据,突出科学本质,突出证据来源正确,证据运用恰当。因此要让学生及时地把有关的数据收集起来,做到所收集的数据的准确性,不能随意修改数据,同时让学生明白实验数据要经过多次实验得出。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地分析数据,在各种可能的解释中选择最合理的数据,并把数据转化为证据。
第18条探究从问题开始,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提出质疑;要设置问题情景,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对某一问题进行假设时,一定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做假设时一定要符合逻辑、有一定的依据,而不是凭空想象、随意猜测。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如果教师一时不太清楚,应该抱着虚心学习的态度,与学生一起探究、一起提高,切忌信口开河。要博学多识,避免出现科学性错误。
第19条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又要关注学生科学概念的构建,尽量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小组学习是科学探究中常采用的一种组织形式。在组织教学时,要做到让学生分工明确、人人参与,各司其责,同时相互合作,角色定期进行互换.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及时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求同存异、用事实说话。提倡在证据基础上的争论,尊重证据、尊重民主。
第20条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和操作活动,要及时作出反馈和评价,使学生明白自己的言行是否到位,帮助学生作出调整。课堂教学中的评价以激励为主,使用批评教育的手段要慎重。评价的手段和方法是多样的,需要注意的是奖励实物的方法不能经常采用,以免造成学生的依赖心理和不必要的成本开支。
第21条科学课堂的书面作业不能太多,根据配套的课堂作业本,一般在课堂上用5分钟的时间完成课堂作业。一些观察、实验记录单均可视作科学课的课堂作业。
第22条小学科学一般不布置书面的课外作业。种植、饲养、制作等活动与学生准备学习材料、寻找相关资料、课外的观察记录,均可视作科学课外作业。要鼓励学生自主的课外研究,并给予积极的评价。
第23条做好实验开出率的记录工作,及时整理保养教学仪器,做到定位入柜存放。提倡课外开放实验室,进一步发挥教学仪器的效益。
三、学习测试与评价
第24条布置的作业要及时批改和反馈,学生所做的每道作业都要批改。除了运用一些约定俗成的符号进行批改外,能通过合适的批语达到提醒、帮助和激励学生的目的。要组织课堂讲评与矫正,对优秀作业要予以展示,提倡对学生作业登记记录。
第25条评价学生的科学学习,不仅要关注科学知识检测,还要指向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实践的评价,对学生的科学学习态度、习惯的评价和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第26条学习态度与习惯的测评主要采用行动观察法,观察平时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合作、交流的表现状况,及时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对学生的突出表现要进行及时的记录。
第27条科学知识的测评,主要采用笔试法,倡导等级评定。每一个单元学习结束要进行科学概念的阶段性评价。每学期要有终结性的笔试评价。命题内容要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不出现怪题、偏题。
第28条科学探究能力的测评,主要采用作业(作品)法、现场操作法和档案袋评价法。可以依据学生的小论文、小制作、小发明、科学学习记录本、科学报告等进行评估;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现场实验操作。提倡建立学科学生成长记录袋。
四、课外活动
第29条要指导学生开展种植、饲养、制作等活动,结合课堂教学,经常提醒、督促、帮助学生完成周期较长的活动,从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毅力。
第30条提倡组织和指导学生的课后实践活动,积极开展科学考察、动手制作、饲养栽培、搜集和处理信息、撰写考察报告和小论文等课外科技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注重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促进全面发展。
第四篇:常州市英语学科教学建议
常州市英语学科教学建议
常州市新北区圩塘中心小学 刘建琴
依据《英语课程标准》,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
中学英语教学必须十分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们应当认真执行《英语课程标准》,同时,为了执行国家课程的本土化、校本化,鼓励学校依据以上课程标准,结合自身特点,制定出适合本校学生的英语课程方案。下面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提出常州市英语教学的教学建议。
一、课前
1.每学期初,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和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及根据本校特点制定的学校课程方案,明确各个学年段应达到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的具体目标和要求;了解学期的教学总体目标和要求;认真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知识和能力渐进的层次;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学生学习英语的情况,并以《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学期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应包括:
(1)学期教学总体目标(含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
(2)教材内容及学生情况分析;
(3)学期的总体设想、教学资源、具体措施及学科活动(包括课内、课外各种形式的活动);
(4)教学进度;
(5)评价的方式、内容、时间等。
2.认真备好每一堂课。根据整体教学目标,认真组织资源和教学内容,精心钻研包括教材在内的教学材料,正确把握教学材料的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重点和难点,设计好课堂教学过程,写出分课时教案。教案内容包括:(1)教学目标;(2)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已具备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提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对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做出充分的预设;(3)教学过程和方法;(4)时间分配;(5)板书设计;(6)学案、教具及多媒体的使用;(7)作业设计。
3.认真执行集体备课制度。在个人认真备课的基础上,每段教学内容教学前,或在遇到教学难点时,备组课要开展有效的集体备课活动。事先拟定活动的中心内容和形式,做好活动的记录,保证活动的质量。
4.形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观念。教师要提高解读教材的能力,根据学生的学情灵活地整合教材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还应该积极利用其他课程资源,特别是广播影视作品、录音录像资料、多媒体光盘资料、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源、报刊杂志等的教学时间和精力权重,依据教学目标,平衡好各种材料,最优化资源使用效率。
二、课堂教学
1.教师上课应当语言文明、准确、清晰,力求生动;板书规范、清楚;精神饱满,教态亲切;应满腔热情地对待教学工作,对待学生。
2.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定向”、“激励”、“评价和“反馈”作用;要根据目标设计问题情境并将问题情境转化为活动情境,从而在良好的活动情境中完成教学任务;充分利用好教案,既要按照课时计划与教案上课,又要不拘泥于教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地展开教学活动。利用好学案和课堂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要注意活动的多样性、实效性和科学性。有重点、有条理地上好每堂课。
3.教学中要正确处理讲与练的关系。讲解要简明扼要,深入浅出。讲解时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注重输入。同时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适量的机械训练,并逐步过渡到意义训练。练的形式多样化,有实效。教师要将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设计语言技能训练。要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学习知识、提高技能。在学生内化语言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输出,以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每堂课必须有明确的训练主项、充实的内容、紧凑的环节、有效的方法。要正确地把握教学的“三度”(深度、广度、密度)。
4.教师要尽可能地使用英语组织教学,语言得体流畅、语音语调节奏自然,以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使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和语言活动中进行大量的语言实践并有意义地运用语言。
5.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共同基础,同时要注意分层教学,分类指导。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和个性化体验,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6.创设运用情境,教好语言知识。
(1)字母及语音教学。让学生多听、多看情景比较真实、语音比较地道的音像资料,要求学生模仿,使他们能逐步做到语音语调正确、自然、得体、流畅,字母要求书写规范。
(2)词汇教学。对不同的词汇和习惯用语要有不同的教学要求,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从识记、理解、运用和交际等不同层面对词汇和习惯用语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对于主动词汇,既要学生会读、会拼,又要他们会在真实的交际中正确使用;指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英语接触,增加他们的被动词汇,并尽可能多地帮助学生将被动词汇转化为主动词汇。要采用不同渠道、不同方式展示词汇的含义、结构和用法,强调在真实语境和语篇环境中让学生学习新词汇。在强烈的第一印象下,对所学词汇进行深度处理,掌握正确的词汇意义、结构和用法。然后设计多种多样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及时练习和运用所学词汇。及时对学生词汇掌握情况进行检查,重视英语词汇的文化内涵,重视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词汇学习策略。
(3)语法教学。提倡提供真实语境,然后学生体验发现语法现象和规律。合理运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语言知识学习英语语法,适当进行语内、语际比较。注重创设情景,引导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等方式练习和运用所学语法项目。将语法学习与逻辑思维、语言语境、意义功能、语体特点、情感态度、文化因素等联系起来。正确对待学生的语言错误,鼓励学生在交际中大胆尝试所学的语法知识和结构,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7.采用多种方式、发展语言技能。
(1)听、说、读、写四种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但它们又都有其各自功能、特点和发展规律,因此,既要重视各专项技能训练,也要重视综合技能训练,尽可能将专项训练和综合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
(2)听和读这样的输入性的技能的训练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采用猜测、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方法帮助理解,利用比较、假设、因果、转折和承上启下等话语标记促进理解,借助具体的题材、体裁等语境因素和篇章结构特点提高理解的正确性。在听的训练过程中,可以采用听--口答、听--笔答、听--仿说、听--填表、听--记提纲、听--讨论等多种练习形式。在读的训练过程中,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技能和学习语言基础知识,并采用精读和泛读相结合的办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说和写这样的输出性技能的训练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分析和综合、抽象和概括、比较和分类、归纳和演绎等方式组织并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在说的训练过程中,可以采用问答、看图说话、复述课文、扮演角色、命题谈话、专题讨论等练习方式,启发学生运用自然得体的语音、语调、重音、节奏、语速等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意图。在写的训练过程中,可以采用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看图写话、课文缩写和仿写、短文改写、按提纲和关键词写作等练习形式,并指导他们学会构思,学会选择适当的词语和结构等。
(4)运用交际性的课堂教学方法,设置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的综合性教学活动,提供使用语言的动机,激发学生使用语言的欲望,同时将听说读写各种技能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达到在真实交际中练习综合运用能力的目的。技能教学不但要与语言知识教学相结合,还要有更高层面的、含有文化、策略、情感态度等丰富内涵的实践活动。
8.大力提倡开设选修课和校本课程。有条件的学校,特别是各高级中学,都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开设选修课和校本课程,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开发学校、家庭、社区等各个方面的资源,尊重学生的意愿,帮助学生选择选修内容,配好相关教材,安排授课教师,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
三、课后教学活动
1.作业布置要有目的、有重点,要依据教学内容,加强计划性和系统性,同时还要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提高灵活性和针对性。作业可分口头、书面两种。初中作业量以中等学生二十分钟左右可以完成为宜。高中作业量可适当增加。作业要及时检查、及时反馈。书面作业须全批全改,批改要规范,不同类型的作业用不同的评定方式,错的地方要求学生订正;提倡面批,做好批改记录和讲评工作。
2.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要经常进行调查分析,及时做好提优补差工作。辅导形式要多样,以个别辅导,小组辅导为主;辅导要讲究实效,有针对性;要分层次,分专题;重点放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身上,取消全班讲解式的辅导,更不要加班加点,加重学生负担。教师更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指导学生根据他们自身的具体条件选择最有效的学习策略,采用科学的途径,提高学习效率,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3.开展课外学习活动,增加学生英语接触量。教师要指导学生拓展课外阅读,推荐健康有益、适宜学生实际水平的英语读物,使学生能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各级课外英语阅读量。要指导学生采用词汇摘记、周记等形式来扩大巩固词汇。开展各种适合学生语言水平和年龄特点的课外活动,各年级至少每学期开展一次。其形式可为演讲、辩论、唱歌、对话表演、单词竞赛、书写比赛等。要鼓励帮助学生成立课外兴趣小组,办好墙报和搞好“英语角”等活动。
4.坚持课后教学反思,适时进行教学自我调查。提倡每堂课后教师记录和反思教学中的得失、经验和教训,作为以后教学的参考。同时,根据教学内容和某一阶段教学效果的情况,对自己使用的教学方法进行自我调查,了解学生的意见,不断提高教学实效性和艺术性。要坚持互相学习,互相听课,每位教师每个学期至少听课10节;每学期上公开课或研究课一节;每学年写教学论文或经验总结一篇。
四、评价与测试
1.评价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形成性评价,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终结性评价应着重检测学生综合语言技能和语言应用能力。在评价方式上教师可采用考查、观察、交谈和学生自我评价以及相互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课内外学习行为、学习态度和学习策略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发展潜能等进行全面综合性的评价。等级、分数等量化评定方式要和宽松、开放式的质性评定方式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中鼓励使用成长档案袋。评价结果要有利于树立和巩固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发展;还要有利于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有利于促进英语课程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2.考试命题应以《课程标准》和教学方案为依据,既要考查知识,更要考查能力。采取考教相结合的原则,教什么、考什么。试题覆盖面要广,难易适度,针对性强。
3.考试分口试和笔试两种形式。必须重视听、说、读、写能力测试,初高各年级在期中、期末考试中都应包含听力测试项目。初
一、初
二、初
三、高
一、高
二、高三各年级每学期都应进行一次口试。笔试应避免单纯语法知识题;要增加具有语境的应用型试题;适当减少客观题、增加主观题。
4.考试前要帮助学生订出复习计划,指导、检查、督促、辅助学生认真复习;考试后,要认真及时批阅试卷,做好统计、分析,并对后续教学计划进行必要的调整。充分重视评价的反拨作用,对学生要注重其自身的纵向评价,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成功和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第五篇:浙江省初中英语学科教学建议(2012)
浙江省初中英语学科教学建议(2012)
一、教学准备与设计
第1条认真学习《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了解初中英语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和总目标,了解课程标准对教学和评价的建议。
第2条明确课程标准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方面的目标要求。准确把握这五方面在三 ~ 五级的分级标准要求,分期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第3条加强文本解读。通读整套教材,了解教材的设计思路、知识体系和整体结构,领会编写意图。细读单元(模块)内容,明确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其在全册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研读课时教材内容,制定具体、清晰、可实现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文化)目标,明确重点难点。
第4条通过课堂观察、谈话、作业、检测等途径,了解学生已有知识水平、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了解学生学习本课内容所需的前期知识和学习方法,确定每堂课教学起点。
第5条开展集体备课活动。两人及以上的备课组要积极开展集体备课活动,通过主讲人讲课、集体讨论修改、个人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对教案进行调整等步骤开展备课,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第6条坚持用英语授课。确保使用规范、易懂的教学用语。模仿课文录音,确保呈现准确的语音语调。
第7条布置学生的练习自己要先做一遍,把握难度,了解可能出现的问题并设计解决预案。及时做好课后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二、教学组织与实施
第8条根据教学目标、学生认知水平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景。情景设计要坚持“新旧结合、以旧出新”的原则,努力寻找新旧知识的结合点,激活学生已有知识。要体现情景的真实性、趣味性和直接性。
第9条根据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原则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活动设计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可操作性,体现语言的实践性和交际性,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帮助学生有效达成学习目标。
第10条立足文本。既确保教学内容的落实,又要有一定的拓展,使拓展活动与文本内容形成有机的联系。
第11条要为学生的讨论、交流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最大范围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特别要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尽可能为他们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第12条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围绕一堂课的核心语言和能力目标,运用听、说、读、写等多种语言实践形式,引导学生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合作,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学习策略。
第13条适时发展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拓展学生视野,提高他们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
第14条 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的过程中学会倾听和交流,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鼓励学生完整回答问题。对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错误应给予客观的评价和恰当的纠正,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第15条体现不同课型的差异。听说课着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读写课侧重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复习课要注意语言知识巩固与语言技能培养的结合。
第16条合理运用教学辅助手段。遵循简便、有序、有效的原则,真正发挥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设备辅助教学的作用。
第17条板书应体现教学重难点。确保板书正确、规范,力求整洁、美观。
三、作业与评价
第18条作业布置应目的明确。既关注语言知识的巩固和语言技能的提高,又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
第19条精心选编作业。针对学情分层布置作业,确保每天都有必做和选做作业。作业难度和量适中,减少机械性抄写,增强作业的趣味性。作业形式应多样,做到口头作业与书面作业相结合,巩固性作业与拓展性作业相结合。同时加大对预习作业和口头作业的检查指导。
第20条及时批改。记录、分析作业中常见的典型错误,做好个别辅导和查漏补缺工作。
第21条评价应贯穿整个教学活动。要以尊重、理解的态度,利用对话、问答、练习等形式,及时对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方法、过程、效果等进行评价。要用激励性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用描述性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第22条期末或学年考试应包括口试、听力考试和笔试等形式。口试考查学生口头运用英语的能力,听力考试着重检测学生获取和理解信息的能力,笔试考查在语境中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和读、写技能。建议口语测试占试卷比例不少于10%,听力测试占试卷比例不少于20%。试卷难度控制在0.75-0.85左右。
第23条评价主体应多元化。鼓励学生、同伴、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评价。评价的形式要多样化,如课堂学习活动评比、学习效果自评、学习档案、问卷调查等。
四、教学资源
第24条营造校园英语环境。努力为学生提供多种原汁原味的视听读材料,用足用好图书馆、语言实验室、校园网络、宣传窗、黑板报等教学设施,拓宽学生英语学习的渠道。
第25条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通过朗诵、唱歌、演讲、表演、制作英语小报等活动,为学生的语言学习提供展示、交流和体验成功的平台。
第26条鼓励学生交流学习资源。组织学生建立班级英语图书角或图书柜,充分发挥已有资源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