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如何使历史课堂成为生动有趣的“互动”课堂(推荐)

时间:2019-05-13 02:08: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如何使历史课堂成为生动有趣的“互动”课堂(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如何使历史课堂成为生动有趣的“互动”课堂(推荐)》。

第一篇: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如何使历史课堂成为生动有趣的“互动”课堂(推荐)

如何使历史课堂成为生动有趣的“互动”课堂

在历史教学中,如何使历史课堂成为生动有趣的“互动”课堂,使学生活学、活用历史?这需要教师大胆地尝试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实施多元化教学,激活历史课堂。

一、用音乐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研究证明,青少年学生听觉敏锐,善于模仿,具有音乐的潜能。听歌会促进知识的输入;唱歌还可以增强语感和语言文化的熏陶、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如果在历史学习中配合音乐教学会使记忆过程变得轻松。

在讲《九一八事变》时,一曲《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悲壮深情的歌声立刻激起学生心中的爱国情怀,自然就会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讲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时,一曲《爱我中华》定能让学生为多民族国家的团结繁荣而努力!

二、用语言浸润历史,使学生感受历史历史课堂语言应当讲出色彩,讲出声响,讲出形象来。在历史课堂里,我们应该听得见几千年前陈胜在大泽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振臂高呼,看得见万里之外法国马赛人民高唱马赛曲开赴前线的壮丽画面,感受得到无数民族精英金子般的思想品德„„要把历史讲“活”,就是要把历史人物讲得栩栩如生,通过讲述历史人物的外貌、行为、思想,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就是要把历史事件讲得活灵活现,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因此,对历史课而言,教师语言的生动形象是一条“基本要求”。

三、用影视回顾历史,让学生身临其境

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的运用多媒体,插播一段影视剧,定会让学生身临其境,“真真切切”地感悟历史。如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中,影视作品和教学内容的契合点就较多。如《林则徐》、《鸦片战争》、《甲午风云》、《少年毛泽东》、《西安事变》、《皖南事变》、《地道战》、《大决战》、《开国大典》„„大多数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中发生的国内重大历史活动就有了清晰的印象

用心爱心专心 1

第二篇:初中历史教师教学论文 怎样让历史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怎样让历史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柏拉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是说,无论做什么事情,兴趣是第一要素。有了兴趣,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充分发挥出来,课堂才能变成乐园。那么怎样才能让课堂变得有趣呢?我认为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设计精彩的导语,紧紧抓住的注意力。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欲望,参与教学的程度及其学习的效果,都与教师的导语有很大关系。所以一堂成功的历史课,首先须看课堂导语是否精彩。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导语具有温故知新、承上启下和启发诱导作用。授课前一段精彩的导语,能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导语的形式多种多样,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要因材施教地选择材料,设计导语。设计的导语要精,简洁明快,不能过长;要巧,有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准,找准切入点,使学生的思维能够顺势进入新课的轨道。一个新颖的导语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中学生活泼,好动,大都喜欢猜谜语。我在讲“西汉和匈奴的战争”时,现在黑板上写两条谜语:“保卫庄稼”、“忽然病愈”(打中国古代名将各一)。学生很快才出是“卫青”、“霍去病”二人,教师可趁势引入新课。谜语不但有利于引起学生兴趣,而且也锻炼思维能力,加深了历史知识的记忆。

二、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现在学生参与教学的意识特别强烈,而学生越是积极参与教学,思维活动越积极,对历史现象和问题就越关注,对历史课的兴趣也就越浓厚。因此,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可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如在讲《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关于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可引导学生思考“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有什么作用?”这一问题需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辨证的看待,既“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既有进步性,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又有侵略性,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兴趣,能培养学生辨证思考问题的能力。德国物理学家劳厄曾经说过: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教育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而不是单纯传授知识。所以我在教学中对于课本内容和问题有所侧重,可以让学生自己找到答案的一般少讲甚至不讲。如有关科技文化的历史课,可画出表格让学生自己归纳,教师只简单的进行补充和更正,学生如果有疑难问题可以提出来,让另外的学生解答。这样可使学生充分参与,避免了学生凡有问题都依赖老师给答案而不思考的情况出现,强迫他们开动脑筋,锻炼思维能力。

三、历史教学中引入语文教法:俗话说“文史不分家”这句话不就是说明语文和历史是相互辉映,很难分清的吗?文学作品很多都是反映历史事实的,而历史又为文学提供了可写的素材,二者是相互辉映的。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可适当引用语文教法。如历史教学中可让学生像学语文文章那样归纳大意要点,找出关键词语,这样来记历史知识比死记硬背好的多。也可运用语文中的听写方式来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这样既督促学生学习历史又加强了学生的听力。老师还可以利用学生在语文中学到的跟历史有关的成语,让他们查其含义,接而引出这个成语的来历,既巩固了历史知识又丰富了语文知识,相信学生都会很感兴趣。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破釜沉舟”、“三顾茅庐”等成语故事,上课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己讲一讲,如果时间充足的话还可以让学生编成历史课本剧来演一演,只有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学生才会对历史课感兴趣。

四、运用多媒体手段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初中生在思维特点上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事物的认识处于感性认识阶段,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直观教学。如果在教学中能运用电视、投影、录音、电影录像剪辑、微机等多媒体手段,由无声变有声,由无色变有色,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能给学生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积极思维,会产生积极的作用,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尤其今年学校花巨资给 1 每班配备了电子白板设备,这样老师上起课来更加方便。记得在上《南京大屠杀》的时候,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呈现了大量图片,并且播放了一段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记录片,学生看到这些场景的时候再也没有了往日的吵闹,都呆住了,脸上写满了痛苦,教室里静静的,大家都沉浸在悲伤的气氛中,真是“此处无声胜有声”啊!这目内容,如果老师单纯的用语言去描述,能达到这样的教育效果吗?显然是不行的。所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确实会给我们的课堂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彻底摒弃“划拉背”的陈旧做法,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都爱思、会思、多思,这样我们的历史课堂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土。

第三篇: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关于历史课堂的实效性

关于历史课堂的实效性

一、告别无效提问;演绎课堂精彩

课堂提问作为教学的一种手段,当下被许多教师作为课堂师生互动、教学落实乃至体现新课程理念和落实素质教育的经常性教学举措。在听课过程中,目睹教师在课堂提问环节存在的一些“无效提问”,引起笔者的反思。

上述“无效提问”的策略:首先,教师对课堂即时提出的问题要善于运用“第一等待时间”和“第二等待时间”,特别是一些具有一定思维含量的问题;课堂要求学生即时回答的问题,则应课前布置相关预习。其次,应该提供相应思考的“载体”,实现“论从史出,论从证出”。第三,提问要遵循学生的思维规律,课堂要求学生即时回答的问题,其设问应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层层递进,并允许学生可以置换一个问题作答。第四,不要先请学生起立,再提出所回答的问题,人为制造紧张气氛,影响课堂教学氛围和质量。

解决这一“死问题”的策略:首先,问题的设计应尽量避免学生缺失生活体验及相关问题探究情境、载体的情形,要求学生即时回答的问题不易过大过难。其二,案例中所设计的“问题”,如果教师能够进行适度的学法指导,把其作为一个课后拓展性的探究作业还是可行的。

针对“无效提问”的弊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尝试“生成性提问”。教师创设情境,关注学生的想法,因势“设问”,善用“疑问”,乘胜“追问”,而形成“有效提问”和“生成性提问”。课堂教学也因此而“生动”“有效”并“精彩”。该教学环节的成功,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教学中,只要我们能够立足于“学情”,精心设计问题情境,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问题呈现方式,我们的学生就会产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我们的课堂教学也会因此有效并精彩.二、丢弃形式上的合作;追求课堂讨论之实效

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讨论更是当下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特别是举行各类公开课时经常采用的教学方式。但是笔者在听课中时常看到:课堂小组合作、讨论环节存在追求形式、走过场的现象,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深思考。

合作与交流还应该作为一种方法和能力来培养。首先,在选择讨论问题时,我们应该从教学内容本身出发,要考虑该问题的讨论有无必要?讨论的目的是什么?要选择哪些只有当学生个体操作条件不充分需要帮忙、或独立探索有困难需要相互启发、形成不同意见有分歧需要交换的问题。其次,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讨论,在学生的讨论搁浅或需要教师提供帮助时,教师要及时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或进行适度的点拨、引领。三,教师所提供给学生进行合作、讨论的时间应该保障其真正有效的开展。

让我们一起努力,告别课堂教学“无效提问”,提倡“有效提问”和“生成性提问”;丢弃形式上的合作,追求课堂讨论之实效,共同演绎课堂教学的优质与实效。

用心爱心专心 1

第四篇: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用幽默点亮历史课堂

用幽默点亮历史课堂

【摘要】面对新课程改革和中考压力,如何摆脱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同时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师生共同发展,迎接中考挑战,本人就课堂教学实践体会方面谈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幽默更好地实现课改精神,改变当今中学历史教学“枯燥无味”的尴尬局面,提高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发展。

【关键词】 历史教学

幽默

促进发展

历史教师要学会讲故事,而幽默则是故事中的点睛之笔。教学中的幽默不仅能给课堂带来轻松与欢笑,而且能促进学生启迪与思考,它就是巧妙思考和深刻体会的有机统一。前苏联著名教育家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在教学中,教师如果善于运用幽默,往往能“使整个教学顿时生辉,并能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轻松愉快的气氛,让学生在这种气氛中去理解、接收和记忆新知识”,在谈笑风生中实现教学目标。下面,我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我是如何运用幽默来点亮我的历史课堂。

一、幽默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1、在课堂导入,内容枯燥难学时,幽默是“开胃菜”,可以“活跃课堂,激发兴趣”: 如在讲大跃进时,由于大跃进的原因对初中生来说枯燥又难以理解,所以我先从大跃进的现象入手,边配合图片,边用夸张的语气念了一首顺口溜:“一颗芝麻光溜溜,榨成香油发了愁,全国人民吃不完,只好倒到河里头。一只南瓜如地球,结在五岳山上头,把它放到大西洋,世界又多了一个洲。”,学生哄堂大笑,顺势我问学生:“世界上有没有这样的芝麻和南瓜呢?”,学生齐声说:“没有!”,我告诉学生:“当时类似的宣传画和歌谣是相当普遍的,为什么大家都要说谎呢?”,由此,学生探究的欲望一下子被激了起来,主动的开始翻书找答案,这为我接下来的进一步教学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2、当学生上课疲倦时,幽默是“川菜”,可以“提神醒脑,提高效率”:

历史教学中,课程大多安排在下午,学生们可能会因为内容枯燥而兴趣索然甚至打瞌睡,此时,教师靠单纯的提醒也许效果并不见好。如果我们在这个时候来一段幽默,不仅提醒了学生,而且还活跃了课堂气氛。如在讲工农武装割据内容的时候,因为是下午第一节课,学生们都觉得挺疲惫,个个耷拉着脑袋,当时我心中很是着急,怎么办呢,忽然灵光一闪,想到毛泽东的一句名言,我清了清嗓子说“毛泽东曾经说过井冈山根据地之于部队,就像屁股之于人一样,知道为什么吗?”当即所有同学抬起了头爆笑,然而笑过后仔细思考,发现这个看似不雅的比喻揭示了一个不俗的真理,即红军不能一直处在游动作战中,需要像人一样坐下来休息,革命力量才能发展壮大,因此根据地对红军有着重要的作用。想出这个方法可能有些“下里巴人”的感觉,但是课堂又恢复了正常的秩序,接下来的半节课同学们的听课效率大大的提高了。

3、当学生不守纪律时,幽默是“特色菜”,可以“提醒教育,和谐课堂”:

在课堂管理中难免会出点状况,如果教师能够适时捕捉各种契机,然后及时加以幽默处理,便可避免师生的直接冲突,融洽师生关系,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学记》)。上半学期,八(3)班有一名叫李佳成的学生,上课行为习惯很差,屡教不改。一次,在讲香港回归的时候,我发现他在正大光明的抄别人的英语作业,虽然可气,但我忍了下来,沉声说到:“李佳成同学,你知道香港首富是谁?”,全班的目光一下子都聚到了他身上,齐喊“李佳成”,他很不好意思地站了起来挠了挠头,我继续问:“李佳成,你知道为什么富商李嘉诚在香港回归之后他的事业仍然蒸蒸日上吗?是不是依赖别人的帮助啊?”,“不是。”他咕哝了一句,迅速的把英语作业塞到了课桌里。“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他低着头不说话,此时大家都来了兴致,纷纷举手说:“因为香港实行„一国两制‟,现行制度50年不变”,“因为祖国大陆经济实力强,在全力支持着香港”,“因为李嘉诚有经商头脑”,“李嘉诚是白手起家,都是靠他

自己的努力才有今天”……,就在同学们讨论的时候,接着我语带双关地说:“我真的很希望李佳成同学通过自己的努力,将来也能成为一个亿万富翁,到时,老师脸上就有光啦!”。可见,用幽默的方式,不仅指出了这个学生的错误,还拉近了师生关系。

二、课堂教学中怎样运用幽默

课堂教学中怎样运用幽默,来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呢?

1、上课前,精选“佐料与食材”

俗话说的好: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化为一眼泉。要在课堂中创造智慧幽默,首先应该在平日博览群书、博采众长,特别是要留意和搜寻与课本知识有关的资料(如逸事、对联、诗歌、谚语、民谣、歇后语、漫画、歌曲等),并从中挖掘幽默精华,给教学预设备好足够的精选“佐料”。比如,讲到国民政府黑暗统治时,我找了当时的一些对联和数据,如: ①“这征税,那征税,除却菩萨都征税;英自由,美自由,只有国人不自由。” ②“民国万税(岁),天下太贫(平)。”(刘师亮)

③“为了堵赤字漏洞,国民政府来了个两手抓两手都很硬:一手是增加苛捐杂税,一手是开足马力印钞票。上海5家1分钟就可印制1600万元纸币的印刷厂日夜赶制,仍不能满足需要,甚至还要到英国和美国去印,后来又发行10万元面额的大钞。物以稀为贵,钱多了就不值钱,而是废纸一张,当卫生纸都不够格,太硬。同样的100元钞票,1937年能买一头牛,10年之后只能买三分之一盒火柴。”

2、课堂中,修炼“厨艺”

如何让这些精选“佐料”让菜肴更加美味呢?当然需要一个好厨师。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梅拉别思通过许多实验总结出这样一个公式: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强+55%的面部表情。可见,有了幽默材料远远不够,还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断的推敲和揣摩表达技巧。而教学表达技巧的构成要素包括语音、吐字、音量、语调、节奏、语速、语汇、逻辑以及身态语等十几项,要驾轻就熟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练成,但这是对教师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要求。回顾教学4年,我从当初上课的惴惴不安,到现在胸有成竹,幽默运用也越来越娴熟。幽默教学时教师的眉眼都要动起来,有时需要用到神秘的口吻,有时需要夸张的语气,有时需要用讥讽的态度,有时需要故意严肃,有时需要故意傻笑,而有时甚至需要以上的综合版,如和学生探讨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原因时,为体现清政府腐败无能,我讲了奕经“五虎制敌”浙东反攻战的故事,在讲述中就需要我“翻脸”比翻书还快,所以教师在某种程度上还是一个演技派演员。

当然,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新的问题和新的情况不断出现,严格的遵循“预设”是不可能的,这时教师急中生智下制造的幽默能收到意外的效果。这也需要教师平时的积累和课堂灵活的反应。去年在讲八年级期中复习卷时,学生总记不住清朝灭亡的时间,当时我突然灵光一闪,教了大家一句口诀:药酒一两,清朝完了。至今提及,学生还记忆犹新。

3、课后,完善“菜谱”

对于课上智慧的火花在课后应及时的记录补充,如果不及时把火花捕捉住,它就很可能就此熄灭。记录的形式可以是案例、教学反思、甚至是只言片语。

此外,为具备幽默素养,教师平时可以多看一些有关幽默的报刊、杂志,如《演讲与口才》、《幽默大师》等,养成幽默达观的开朗气质。这样,不仅对教学有帮助,而且对整个人生都大有裨益。

4、厨师备忘录

切记一,运用幽默的首要条件是有正确的师生观。首先,教师不能把嘲讽学生当幽默,与学

生没大没小,乱开玩笑也不是幽默。

切记二,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达成来精选材料设计教案,和教学风马牛不相及的或不能点题的幽默放在教学中就是一种失败。

在此本人有一例败笔,聊以自嘲和他鉴。在介绍古希腊文学时,为增强学生对“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的认识,我特意讲了一个故事:“埃斯库罗斯连死亡都带有悲剧性,传说他是被一只鹰从空中丢下来的乌龟砸死的,因为老鹰为了要吃到乌龟肉,误把他的脑袋当作了石头——原来埃斯库罗斯是一个光头!” 本认为是一个不错的点子,然而今年开学初在分析八年级下册期末考试卷子时,再次提到“悲剧之父”,学生唯一记得的仅是乌龟,老鹰和光头。我的目的是要学生记住人名,而要学生以一个感性的故事记住一个抽象的外国人名,这无疑是不可能的。但让他们记“哀思哭螺丝”的话,往后名字肯定要写错,如何让学生巧记人名,目前我还是无法做到。

切记三,一切为了学生,所以精选的材料必须要通俗易懂。有位教师在分析明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时,引用了一首当时的民谣:“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鹌鹑嘴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刮脂油,亏老先生下手。”(李开先《一笑散》)此民谣用夸张手法,生动形象地再现了统治者的横征暴敛,但是这样的诗句学生一时理解不了,教师要浪费课堂宝贵时间解释整首诗,教学效果也就削弱了。

切记四,在设计教案时,要注意使用幽默的最佳时机,如课堂导入时、学生疲倦时、不守纪律时、课文内容枯燥难懂时等。以上已有论述,不再重复。

切忌教师兴之所至,到处“幽默”,否则就会给人以油腔滑调,哗众取宠之感,因为上课不是教师自我表演,教是为了学,幽默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列宁说:“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一个教师要拥有这样优美健康的品质,除了要有正确的师生观,要有从容、超脱的气度,机智、敏捷的个性,还要不断推敲表达技巧,提高自身修养和学识,精心设计教案,这样才能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创造幽默,深化教学内容,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创造宽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从而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健康、乐观、全面地发展。

第五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尽管古有“教学相长”之说,但我国长期的封建伦理过于强调师之权威和学生在课堂上对师长的绝对尊从,使得“教学”过程变成了教师单向授课的“独角戏”,而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成分很少,形成了历史悠久的“满堂灌”教学模式。以是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教学现象:教师根据教材、考纲设计出一堂内容充实的课,一节课讲了40分钟,学生则“马不停蹄”地记了40分钟的笔记;每次考试结束,教师总要按大纲要求制定一份标准答案,然后按标准来裁定学生成绩的高低;虽然大多数教师会在授课结束时,追问学生一句“大家还有问题吗?”但鲜有学生站起来问个“?”„„这样的教育把我们的学生培养得“勤奋”但不会思考、“谦逊”但缺乏创新。于是,我们的学生成了“工厂生产线上出产的标准零件”。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自觉地投入课堂、与教师进行互动呢?我认为要做到如下几点:

一、师生互动,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苏联的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却了:上课,这是教师和儿童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关系来确定的。”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营造互动氛围的前提。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生的学习伙伴,是指导者和铺路人,教师的最大智慧和最佳艺术是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学生积极投入学习活动,并在活动中充分地表现和表达。

中学生的认识往往带有各种情感色彩,常常表现出的不是用理智来支配情感,而是用情感支配理智,有时甚至用自己的好恶来决定一切。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都有这种体会:一位学生喜爱某位老师,他对该老师所教的学科也会特别喜欢,就会努力学习这门学科,学习成绩也会相应地提高;反之,该学生不喜欢某老师,那么对他所教的课一般也不感兴趣,上课时,往往不能认真听课,成绩也会出现退步。可见情感对学生的认知行为有很大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建立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形成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使学生能够与教师一起选择、设计和完成多种教学活动,做到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提倡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一个欢乐、和谐、宽松的支持性环境中学习,在这个社会群体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智慧光彩。

心理学研究表明,压抑、紧张、沉闷的课堂教学环境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学生往往会产生害怕、烦闷、厌恶、紧张等消极的态度和体验;相反,积极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环境,会使学生产生满意、愉快、互助的态度和体验,从而充分地发挥自主性、创造性和开拓性。正如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所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教学气氛。和谐的师生关系永远是第一教学原则,具体做法有:

1、教师要放下架子,和学生平等对话。

2、教师要放开眼界,关注学生的多元发展,在课堂评价时,不要只评价学生对问题解答正确与否,更要关注学生积极的思维和勇敢的表达,并对此给以鼓励性的评价。

3、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感到课堂是自由的。

4、教师要延迟判断,给学生提供机会,即使学生回答得不正确,也不批评、不讥讽,让学生感受到课堂是安全的。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乐于参与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乐学。如果知识内容能使学生产生兴趣,那么学生就会主动地、兴趣盎然地参与其中。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不仅要把学生的学习由“学会”转为“会学”,还要让学生从“要我学”转为“我要学”,要使学生“愿学、好学、乐学、勤学、独学”。因此教学要用具体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素材引导学生投入教学活动中。因此,教师要精心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怦然心动”,在活动中“百感交集”,感知“豁然开朗”,觉察到“妙不可言”,进而于不知不觉地爱上初中历史课。在调动学生的兴趣上,我尝试了几种方法:

1、用音乐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

研究证明,青少年学生听觉敏锐,善于模仿,具有音乐的潜能。听歌会促进知识的输入;唱歌还可以增强语感和语言文化的熏陶、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如果在历史学习中配合音乐教学会使记忆过程变得轻松。如在讲《九一八事变》时,一曲《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悲壮深情的歌声立刻激起学生心中的爱国情怀,自然就会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讲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时,一曲《爱我中华》定能让学生为多民族国家的团结繁荣而努力!

2、用语言浸润历史,使学生感受历史。

在历史课堂教学这个教学大“舞台”上,历史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与学生(演员)共演一台戏。教师要为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创造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沐浴在情感艺术的享受之中,从而激发学生参与课堂,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在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方法中,语言是最普遍、最直接、最常用的教学手段。历史课堂语言应当讲出色彩,讲出声响,讲出形象来。在历史课堂里,我们应该听得见几千年前陈胜在大泽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振臂高呼,看得见万里之外法国马赛人民高唱马赛曲开赴前线的壮丽画面,感受得到无数民族精英金子般的思想品德„„要把历史讲“活”,就是要把历史人物讲得栩栩如生,通过讲述历史人物的外貌、行为、思想,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就是要把历史事件讲得活灵活现,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因此,对历史课而言,教师语言的生动形象是一条“基本要求”。如果我们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生动描述历史长河中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动人故事去吸引学生,引起学生的共鸣,就能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

3、用影视回顾历史,让学生身临其境。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对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至关重要,但境与人之间的互动同样也应该重视,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的运用多媒体,插播一段影视剧,定会让学生身临其境,“真真切切”地感悟历史,开辟历史课堂教学的新天地,将学生引领到声情并茂的境地,来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思路,激活学生的思维。当学生和教师一同创设并成为情境的一部分,在其中思考、活动达到忘我境界时,便进入一种人境融合的理想境界。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益,才能体现“教育是培养人”的教育本质如在《鸦片战争》这一课,讲到鸦片战争的背景,我就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晚清风云》的内容,随之学生的注意力被充分吸引,思绪完全融进影片之中,学生可以从影片的镜头中,了解中国当时政治、经济、科技等各方面的社会情况。在此基础上,再与学生一起学习分析鸦片战争的背景,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便充分调动起来,纷纷发言,把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毫无保留地说出来,课堂也就充满了活力。

4、用历史资料和文学作品扩展知识,让学生畅游历史海洋

历史知识浩如烟海,其中能收入课本中的只是极少部分。在讲课中,如能适当补充形象具体的名人轶事、历史传说、历史小常识等,既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又可以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因此我在教学中,有计划的补充了一些历史资料。如讲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内容时,介绍了左宗棠少年时就有大志,他在15岁时写的对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书万卷,神交古人”正体现了这一点。左宗棠出兵收复新疆时,已年近70岁,为了收复被俄国占领的伊犁地区,他带着棺材出关,表示誓与俄国决一死战,为曾纪泽的外交谈判作了有利的后盾,在军事与外交的共同努力下,终于收回了伊犁地区。这样通过资料的补充,能像磁石一般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积极参与课堂。

中国的文学在世界上也占有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是中国的古代文学,无数的文人墨客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值得我们去回味和理解,也有助于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如讲到唐朝安史之乱的影响时,教材中只讲到它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怎样使学生能够进一步的认识安史之乱对唐朝社会产生的影响,并能够清晰地凸现当时历史的某些场景呢?我引用了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首诗从“战争中亲人的离别”角度再现了动荡的社会现实,深刻诠释了唐朝盛极而衰的历史场景。这些诗词读来琅琅上口,学生都很爱听、爱读,自然会投入到课堂中来了。

三、讲究方法,让互动落到实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活动中从实际出发,启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来龙去脉,用简单明了和通俗的语言,巧妙引导学生一步步的深入研究。在研究问题的课堂教学中,应先少一些知识再现性问题,多一些思考性问题。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给学生多一些时间和空间,多一些领悟的过程,少一些死记硬背,只有沿着科学的思路,提炼出方法,课堂才会充满着探究的氛围,才会生机勃勃。萧伯纳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两种思想。纵观各种新的科研成果的开发、创新思想的提出,都不是一个人想出来的,都是在一个团体中,各种想法相互交流、碰撞的结果。在教学过程中,更加需要这种交流。而怎么做才能让学生主动地加入到这种交流中来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1、给学生“动口权”

人生来就有求知欲望,青少年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好奇产生问题,创新始于问题。在传统历史课堂教学中,往往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被动的接受问题、剖析问题、解决问题。殊不知,“问题”是“教师的问题”,未必是“学生的问题”,这样表面看是学生解决的问题,不一定有其真正从释疑到训练思维的效果。孔子日:“疑,思之始,学之端。”亚里士多德也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学贵有疑,疑是探索知识的起点,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问才能有思考,才有发现和创造。知识是在思考中增长的,在疑问时创造和更新的。大量教学实践证明,将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让学生充分体验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这比教师主观设计问题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活他们的思维。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根据课文设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如教学《赤壁之战》一文,曹操接到黄盖的诈降信,信以为真、欣喜若狂的部分时,有学生问:“曹操是个生性多疑的人,当时如果他头脑冷静,识破黄盖用的计策,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这一问题的提出,引起了一场大讨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多种答案汇集课堂。这时老师再略作点评,让学生逐步形成“发现问题一一主动质疑一一讨论一一老师评点”的学习模式,让质疑成为他们深入思考的引线。这样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更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习语言的探索者、实践者。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原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

2、给学生“动手权”

荷兰著名历史教育家费赖登塔尔强调:学习历史唯一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有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动手,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去体验、去感悟。如在七年级《同为一家》的教学中,涉及唐与吐蕃等少数民族关系,要想让学生真正掌握和理解,就必须使学生了解相关的背景资料。在这个课例中,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如上网、去图书馆﹚查询相关资料、图片。又在课外交流的基础上,课堂上由每个学习小组推荐大家感兴趣又比较重要的资料,通过投影展示,并且筛选出重要资料,如:“藏族、维吾尔族、满族、彝族、白族的历史与风土人情”,“唐朝时期边疆各族分布示意图”,“西藏风光资料片片断”等三则材料,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给学生“动脑权”

学生敢提、会提问题正是智慧火花的闪现。但是如何激疑、科学设问才能达到我们预定的教学效果? 教师琐碎的无意义的问题,以及为了提问而提问的现象,往往会导致“启”而不“发”。这就需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教学内容,准确把握课堂教学节奏。第一,提出的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思考,有一定的深度。就是说要注意分寸,所提的问题不能低于或过分高于学生的水平。根据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要让学生“跳一跳把果子摘下来”。如果问题太简单,不能引起学生思考,那就等于白说。如果问题太难超过学生的心理认识发展水平,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讲授女皇武则天内容时,我就把对“女皇武则天的认识和评价”这一问题交给学生自主去处理。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从不同的角度对女皇武则天进行评价,有人认为她确实是个治学之才,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也有人认为她一生大搞阴谋诡计,从而夺取政权,其政治经济措施都是倒退而非进步的。充分尊重学生主体,鼓励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批判地对待人类的认识成果,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正是历史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也是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体现。

4、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

在课堂教学中,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一个教师对时间如何分配,直观反映了这个教师的教学观如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自由支配的时间是学生个性分展的必要条件。有的教师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讨论、研究匆匆而过。有的教师把互动合作当成一种点缀,只用了两三分钟时间,还没有等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状态就草草收场,或者为了赶时间忽视部分学生的言论。据统计,有80%以上的教师会提前结束原定给学生互动的时间,马上进入总结反馈的环节,这样会使学生刚刚投入思考的状态瞬间被打破,刚刚萌芽的智慧火花、生生被掐灭,学生的创造力、深层次的潜能受到打击。同时,教师也忽视了对活动的评价,或只是简单地给予“好”、“不错”等语言表扬。

总之,师生互动是历史课堂教学的灵魂。没有互动,教和学就无从谈起;没有互动,历史课堂就会失去光彩。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曾提出:“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我们还需要长时间地探索和实践,来完善今后的历史课堂教学,在师生互动的学习乐园中,融洽相处,不断碰撞,创造火花,从而双双获得发展,共同进步。让历史课堂教学在优化的师生互动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下载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如何使历史课堂成为生动有趣的“互动”课堂(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如何使历史课堂成为生动有趣的“互动”课堂(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历史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历史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 传统的历史教学,以教师的讲为主,或交待事件、人物、过程,或交待历史发展的演变,有时则布置一些枯燥的题目让学生思考、......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历史课堂中的自主学习(五篇模版)

    历史课堂中的自主学习 ——“生生提问”阅读探讨模式设想俗话说:“与其给学生一车猎物,不如给学生一杆猎枪”。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时代潮流冲击下,当历史教学面临着从“教师为中......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如何在历史课堂中指导学生学习

    如何在历史课堂中指导学生学习 历史学科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我们常常会发现:为什么同样的一节内容,同样的学生,不同的老师讲授而效果却大不......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 长武县初级实验中学 韩金花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开拓和探索优质、高效的教学理念,同时,也要运用各种有效手段,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营......

    课堂师生互动教学案例

    课堂师生互动教学案例 ——英语八年级上册 Unit 5 Section A1a 教学内容: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目标: 1. 会用英语发出邀请: Can you come to my......

    数字化教学资源让课堂生动有趣(5篇)

    数字化教学资源让课堂生动有趣 一、数字化资源在英语教学备课阶段的运用当前教学条件下,英语教师可利用的数字化备课资源大概有音像资源(磁带、视频、音频)、图片资源(课件素材......

    浅谈乡土历史在初中历史课堂的运用

    浅谈乡土历史在初中历史课堂的运用 两年前我接到8年前一个学生的电话,“老师,黎平会议是什么时候召开的?”“1934年12月18日”我回答了他,当问及原因才知这天他去参加一家央企的......

    小学教学论文:科学课堂如何使学生动起来

    激发学生激情,张扬学生个性 小学教学论文:科学课堂如何使学生动起来 新课程改革以来,老师们在课堂上就如何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问题作了大量的研究,面对课堂,如何使自己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