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网民交往文化趋势分析思考
网民的交往文化是人们在互联网上以语言为媒介的交往行为以及由此反映出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心态等方面的总称。
一
中国网民的交往行为主要是通过新闻跟帖、bbs发言、贴吧讨论、人肉搜索、qq聊天等方式来进行的。他们在这些场合中针对某一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寻找同道的盟友、攻击意见相左的“敌人”、探求复杂事实的真相。
长久以来,中国网民的交往行为和交往理性屡遭诟病、饱受质疑。因为前几年中国网民的交往行为更多地偏向了“群体极性”,换句话说,他们虽然达成了一致的见解,然而,这种见解却是偏颇的、非理性的,最终使得事件的发展偏离了应有的轨道。2005年“卖身救母事件”中,在众多斥责和谩骂以及由此引发的网民自发调查的压力下,陈易没能及时将捐款打入医院的账号,从而导致母亲未能手术撒手人寰;2006年的“铜须门事件”中,涉嫌与人妻有染的当事人的地址、电话被愤怒的网民通过人肉搜索公布到网络上,谴责之声不绝于耳,连累其父母及所在学校也受到批评甚至威胁……这种种的狂热、激愤甚至无视当事人正当权利的行为以及由此折射出的中国网民非理性、情绪化的心态,成为人们对中国网民交往文化的主要印象。正是因为网民在这些事件中不理智的表现,他们被某些研究者冠以“网络暴民”的称呼。
二
不过,2007年发生的“厦门px事件”和“华南虎事件”却让世人看到了中国网民理性、科学的一面。
2007年3月15日,《中国青年报》发表了《106位全国政协委员签名提案建议厦门一重化工项目迁址》的报道。其后,这篇文章及相关报道被转载到厦门当地的社区网站“小鱼论坛”上,一时成为厦门网民热议的话题。5月27日、28日,“还我碧水蓝天”qq群的发起者吴贤在群里呼吁成员带着“反对px,保卫厦门”的横幅和黄丝带,于5月29日中午12时到厦门世贸商城前集合。由于警方提前获知消息,集会被及时制止。5月30日,厦门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暂缓“海沧px项目”的开发建设。但由于缓建措施不够明晰,6月1日、2日,厦门市民以“散步”的形式在厦门市政府门前表达了反对诉求。12月5日,厦门市政府启动公众参与程序,广泛听取公众意见,最终接纳民意,决定迁建漳州。
在这一事件中,网络承担了合理的交往媒介责任。在传统媒体沉默时,网络媒体及时发布了有关事件的消息,传播了px项目的相关知识,协调了民众的交往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起到了斩断“葡萄藤”蔓延渠道、安抚市民情绪、引导市民行为趋向理性的作用。在此次网络交往过程中,很多网民尤其是充当意见领袖的网民都保持了理智的态度。事件发生时,被网民称为“精神支柱”的专栏作家连岳在其博文中不失分寸地强调了市民知情权的重要性,言简意赅地解释了px项目的危害性,除此并无激烈的“延伸”或抨击。而在厦门市政府作出迁建漳州的决定后,连岳又及时地对此次事件进行了总结,对此次市民与政府的真诚对话在中国民意表达进程中的意义做出了揭示。
如果说“厦门px事件”是因为网民涉及到自身利益,而不得不讨好政府以期得到问题的解决,因而表现出理性的话,那么,“华南虎事件”中网民在没有这样压力的情况下所表现出的理性就更真实地反映了中国网民交往文化的原始生态,更令人欣喜。
在“华南虎事件”中,网民交往行为的理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网民把质疑的重点放在了事实的真伪判断而非道德判断上。不管是各路高手多角度的分析,还是针对年画的人肉搜索,最终目的都直指照片是否经人合成。在事实非常明了的情况下,网民们也没有像以往一样针对当事人进行无休止的人身攻击和恶毒谩骂,而是有节制地将矛头指向了政府公信力及其在此事件中所体现出来的体制弊端;其次,网民是在“有理有据”的前提下对照片的真伪做出质疑的。网民运用科学的手段、专业的精神,使得“平面老虎”最终无所遁形。
三
在哈贝马斯那里,人类以语言为媒介,以真诚对话为形式的交往行为被赋予了极高的评价,被认为是推动世界和谐发展的动力。如果说在现实世界中,人们的交往行为由于年龄、职业、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差距,民主氛围、表达机制、意识形态等方面的规约而形成了千百年来以理性、节制为主要特点的交往文化的话,那么,人们通过敲打键盘、点击鼠标而进行的自由平等的网络交往则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期待。在这个低门槛、易操作,并且不在意人们身份、地位、职业等外在条件的世界里,哈贝马斯所谓的真诚对话成为可能。去年,网络世界中又发生了诸多大事,其中不乏理性的表达,但窥探“艳照”的心理、抵制家乐福的提议、审判“范跑跑”、“郭跳跳”的呼声也在不时地提醒着我们:建立健康、有序、理性、和谐的网络交往文化依然任重而道远。
第二篇:2014电梯趋势分析
2014年电梯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发布日期:2013-12-18 来源: 中国升降机网 查看次数: 1431 作者:本站 核心提示:临近岁末,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在即将过去的2013年,电梯行业整体回暖。2014年电梯行业的发力点将是哪些领域?而2014年1月1日就要正式实施的《特种设备安全法》,将给电梯行业带
临近岁末,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在即将过去的2013年,电梯行业整体回暖。2014年电梯行业的发力点将是哪些领域?而2014年1月1日就要正式实施的《特种设备安全法》,将给电梯行业带来哪些影响?面对新的行业环境,电梯中小企业又应如何布局?带着一系列的疑问,《中国政府采购报》的记者日前专访了中国电梯协会秘书长张乐祥。
他的乐观、专业、务实,是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所感受到的。乐观,是他对电梯行业始终怀着一份积极的态度。务实,是他始终站在行业高度来看待电梯企业的发展。而专业,则源于他在电梯行业经年累月的耕耘。
农村市场将成重要发力点
12月10日,记者终于见到张乐祥时,他刚刚从杭州回到廊坊。而他告诉记者,第二天一早还要赶往长沙。“忙,说明电梯行业发展得好。”他如是说。
事实的确如此。2012年电梯行业首次出现增量不减,增长率下降的情况,增长率为15.8%.一时间行业内持谨慎态度的人占了大多数。然而事实证明,今年电梯市场形势要好于去年。“2013年的增长率,估计能达到18%左右。”张乐祥表示。
在张乐祥看来,现阶段国内电梯市场仍是新梯市场,新梯销售仍占据着整个市场的绝对优势。销售对象主要是房地产行业和基础设施等。电梯属于下游产业,一般情况下,主体建筑完成后,电梯工程才会开始实施。而近期房地产市场的良好表现,给电梯行业带来了利好。
与此同时,市场的热点仍集中在二三线城市和小城镇。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未来,农村市场将对整个行业起到巨大推动作用。”张乐祥十分看好这个新兴市场。
此外,老梯更新也将成为市场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张乐祥表示,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将有相当大的一批服役时间达到15年的老梯面临更新。这个市场虽然目前规模并不大,但未来将成为市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召回、跟踪将成制造单位大考验
展望过去,是为了更好地把握未来。“2014年电梯业前景是乐观的。”张乐祥充满信心地说。而新的一年,还有一件电梯行业的大事。《特种设备安全法》将在2014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特种设备安全法》的好多内容在此前实施的《特种设备安全条例》中已经涉及,关键还是要看执行。”张乐祥认为,“对行业的冲击,短期的我认为不会很明显,但是从长远来看,冲击肯定会有。”
其中,新法的实施对电梯制造单位的影响,将是最大的。《特种设备安全法》第二十六条明确提出,要建立缺陷特种设备召回制度。“电梯不同于汽车等产品,它是在工地现场组装。一旦召回,就意味着要去各个工地换件,这对制造单位来说将是非常大的难题。”同样是2014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正案,张乐祥认为,严格程度更甚于前者。制造单位在召回不合格产品的同时,还要承担召回造成的损失。“电梯是典型的消费品,用于个人消费者,不创造利润。召回造成的损失将是无法估量的。”张乐祥表示,对制造单位的另外一个考验是跟踪制度的确立。《特种设备安全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电梯投入使用后,电梯制造单位应当对其制造的电梯的安全运行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和了解。“此条规定也意味着制造单位要为安装维保单位提供安装维保资料,如何能够
提供既科学又经济的维保方案,比如说什么时候更换什么部件,这一点是电梯制造单位的弱项。”张乐祥表示。
中小企业应转向安装维保服务
提到电梯制造单位,就不得不提到国内近来表现活跃的自主品牌企业。据记者了解,截至目前,6家电梯上市企业中有4家是内资企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国电梯制造企业的成熟,因为国内电梯企业大多规模较小。据中国电梯协会统计,截至2012年底,整机制造企业达到了450多家。新的形势下,这些企业的发展之道应该如何呢?
曾有业内人士表示,中小电梯企业应该专注于研发。对此,张乐祥给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中小企业盲目地搞一些投资研发,是没有必要的,属于低端重复,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成本。他更表示,站在行业的角度来看,每个部件有5-6家企业在技术上进行研发,其他企业完全可以通过技术引用。毕竟技术是可以复制出无限份的,所以重复的工作没有必要进行。
张乐祥坚持认为,中小企业应该把精力放在应用上。比如,如何做好安装和维保,怎么样来进行工程管理,如何通过物流整合市场。尤其是明年开始实施《特种设备安全法》后,对电梯制造单位的安装、维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之下,中小企业更应该积极向安装维保服务业转换,提高自维保比例。事实上,不少中小企业已经开始扩大维保数量,建立培训中心,采取校企合作,培养专业人员,设立电梯零部件的配送中心,建设电梯维保4S店,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第三篇:军人交往案例分析
近几年来,一些干部战士,由于交往不慎重,贪图小利,受不法分子引诱而走上犯罪道路的明显增多。
(举几名战士和干部因乱交往而犯罪的例子,说明乱交往的害处。)
某团战士夏忠开、陈嘉胜经不起地方不法分子“给好处”的引诱,参与抢劫“的士”司机,被判处有期徒刑9年。
普宁市原市委常委、武装部长方若芒,热衷于吃喝玩乐,搞庸俗交往。在地方不法分子周某的支持下,他假冒部队“技侦站”建造生产窝点,非法复制光盘,生产假烟,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省军区警备处原参谋康国萍更加离谱,他在社交方面胆子很大,什么人都敢交,什么场合都敢去,什么花样都敢玩。他与地方老板叶某乱交往,经常一起赌博、看艳舞和人妖表演。结果,他是拿了人家的手软,吃了人家的嘴软,犯了受贿罪,被判处无期徒刑。
有人为康国萍等人算了三笔帐。
一是经济帐,他们是得不偿失。康国萍贪污20万,判了无期。他入狱前年收入约5万元,工作30年,收入超过150万。以150万换20万,损失有多大,可想而知。
二是进步帐,他们是咎由自取。方若芒从令人羡慕的市委常委、武装部长位置上跌下来,一夜之间沦为阶下囚。从部长到罪犯,从“人上人”到阶下囚,差距有多大,教训有多深,损失有多惨!大家不妨算一算。
三是亲情帐,他们是愧对亲朋。他们一样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本应在家享受天伦之乐,却要呆在牢狱中,短的三五年,长的一辈子。亲人恨啦,恨难消;亲人痛啊,痛在心。面对亲朋好友,悔有多深,苦有多长,只有他们自己知道!讲我认为,平等又讲服从,这是我军人际关系区别于其他人际关系的一个基本特点。
首先,谈谈我军人际关系中的平等问题。无论是干部还是战士,所有军人在政治上一律平等,既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也没有亲疏远近之别。上下之间、官兵之间、兵兵之间都是以革命同志和阶级兄弟的平等身份相互进行交往的;二是军人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每个军人都享有相同的民主权利,都要承担相同的义务。军人在诸如选举、批评、建议’等权利上,在保卫国家、为人民服务,遵纪守法等义务上,地位都是平等的,三是军人生活待遇上的平等。在过去战争年代物质生活十分菲薄的情况下,我军实行军事共产主义,官兵生活待遇一样,“有盐同咸,无盐同淡。”和平建设时期,我军虽在干部中实行薪金制,但广大战士还是供给制,官兵生活待遇大体上是一致的,四是军人人格上的平等。军人之间没有人身依附关系,保持各自人格的独立和尊严,军人在交往中,必须尊重他人的自尊心和情感,不允许打骂士兵、打骂群众、虐待俘虏等侮辱人格现象的出现。总之,在我军人际关系中,平等是第一原则,可以说,没有平等就没有我军的良好交往,没有平等,就不会出现我军的和谐人际关系。
再谈军人交往的服从问题:
服从命令,听众指挥,是每个军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是调整军队内部下级与上级,个人与集体,局部与整体关系的准则。服从指遵照或听从某种要求的思想和行为。从古至今,无论什么军队,都把服从看成是军人的首要要求。一是要认识“服从”是建立军队内部正常交往秩序的必要条件。军队是武装集团,调节内部关系的一个重要手段靠纪律和命令。如果没有服从,纪律和命令就不能得以推行,军队内部秩序就无法建立,整个军队就会成为“一盘散沙。”二是要认识“服从”是军人应具备的起码“武德”。军人从入伍的第一天起,就开始了“服从”素质的养成,培养服从习惯,锻炼服从意识,这是由老百姓到合格军人的最主要的转变。因为军队不是一般的社会团体,而是执行战斗任务的武装集团,自觉地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是我军完成任务的可靠保证。所以每一个官兵都必须在饮食起居、举手投足、言行举止、礼节礼貌上时刻注意规范自已,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军人的“服从”要求。三是要认识“服从”是战争对军人的客观要求。打仗需要统一指挥、统一步调,军人只有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才能协调一致,形成合力,夺取战争的胜利。特别是未来战争是诸兵种合成作战,参战部队如不服从统一指挥,就根本无法保证合得拢、展得开、正象诸葛亮所讲的:法之不信,金之不止,鼓之不进,虽有百万之师,无益之用。所以,作为一个军人,服从命令听指挥,是一种不可动摇的意志,这是残酷的战争对军人的客观要求。
夏忠开、方若芒和康国萍等人的沉重教训表明,乱交往、滥交往,是产生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我们一定要引以为戒、谨慎交友!
关于军人交往的案例分析
学院五队:申海洋
2010-4-25
第四篇:文化思考
文化创新的思考
文化的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创新,创新是文化的本质特征。在当代中国,无论是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需要,还是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无论是在激烈的国际文化竞争中赢得主动,还是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都需要我们大力推进文化创新。推进文化创新,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要求,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推进文化创新,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建设一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文化人才队伍。
第一,立足伟大实践,在投身火热现实生活中推进文化创新。对于文化来说,生命力来自实践,创造力源自生活。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蕴含着强大的精神力量,火热的现实生活饱含着丰富的文化创造源泉。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改革创新的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波澜壮阔,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丰富多彩。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大发展,为宣传文化工作者施展才华提供了无比广阔的舞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伟大实践,为我们进行新的文化创造提供了无比丰富的内容、题材和主题。包括理论工作者、新闻出版工作者、文学艺术工作者在内的所有宣传文化工作者,都应当自觉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融入亿万人民群众开创美好未来的历史进程。要真正沉下身子,走进乡村、社区,走进校园、军营,走进工矿企业、建设工地,走进改革开放第一线和社会生活的广阔天地,感受时代的脉动,把握发展的主流,体验人民群众奋发向上的精神,在深入生活中感悟生活,在深入实践中激发灵感。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当作大学校、大课堂,善于从波澜壮阔的现实生活中汲取养分,在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中进行文化的创造,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描绘当代中国的历史画卷和中国人民的精神图谱,讴歌伟大的时代和伟大的实践。
第二,植根历史文化,在继承优良传统中推进文化创新。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发展,都是在既有传统基础上进行的文化传承、变革和创新。如果离开传统、割断血脉,就会迷失方向、丧失根本;如果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就会失去活力、走向衰弱。几千年来,中华文化一脉相承、薪火相传,成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柱。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应当清醒认识我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以礼敬自豪的态度对待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要认真挖掘提炼传统文化的有益思想价值,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阐发,作出通俗易懂的当代表达,使优秀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发扬光大,让人民群众获得文化熏陶、精神滋养。应当指出的是,继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是回到过去,守旧复古,而是用新的思想、新的精神丰富我们的文化宝库,不断创造符合当代精神和时代潮流的新文化。要坚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从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结合上进行新的文化创造,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气息,使传统文化焕发出时代的光芒。
第三,着眼群众需求,在服务人民大众中推进文化创新。服务人民大众,是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也是文化创新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坚持大众立场、树立大众视野、立足大众需要,才能永葆文化创新的活力,使文化之树常青。我们党领导文化建设的实践表明,一切有成就有作为的理论家、新闻出版家、文学艺术家,都是走同人民大众结合之路的。现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更加呈现出多层次多方面多样性的特点。要更好地担负起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神圣使命,必须准确把握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新期待,在走进群众、服务群众中实现文化的新创造。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真诚关注民生,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深入浅出地阐释和回答人民群众关注的现实问题,更好地析事明理、解疑释惑。要深入群众的日常生活,走进群众的心灵深处,真诚表现普通群众的喜怒哀乐,热情讴歌普通群众的精神风貌,使精神文化产品更好地反映人民主体地位和现实生活。要进一步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始终牢记人民群众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本,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个人的情感融入到人民群众的大情大义之中。人民群众是文化建设、文化创造的主体,也是精神文化产品的消费者、评判者。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接受不接受、认可不认可作为最终衡量标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进行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自觉接受群众的评判、市场的评判,努力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文化精品。
第四,紧跟世界潮流,在吸收借鉴各国优秀文明成果中推进文化创新。历史证明,越是博采众长,更多地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成果,中华文化就越能茁壮成长。自古以来,中华民族有着善于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优良传统。当今世界,中外文化交流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上展开,这为我们兼容并蓄、向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我们在吸收借鉴中不断推进文化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者,作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者,吸收借鉴外来文化,应该有更大的气魄、更宽的眼界。凡是人类社会创造的优秀精神财富,凡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新成果,我们都要积极地学习了解、借鉴吸收。学习借鉴,不是简单模仿、照抄照搬,而是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要从我国文化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对外来文化作具体分析,既大胆吸收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和优秀成果,又始终坚持自己正确的理想、信念和原则,既植根于民族文化的沃土,又顺应世界文明进步的潮流,着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使中华文化始终立于世界文化发展的潮头。文化的世界眼光,既包括面向世界、感知世界,也包括走向世界、融入世界。要积极参与各种文化的对话与交流,密切关注国际文化市场需求,适应世界各国受众的思维方式和接受习惯,努力创作体现一流水准、代表中国形象的精品力作,努力打造国际知名的文化品牌,推动我国文化产品更好进入国际市场,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第五,掌握现代科技,在实现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中推进文化创新。人类文化的发展,始终是同科技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和促进了文化的发展。上个世纪以来,半导体、集成电路、计算机、互联网的广泛运用,大大推动了文化样式的创新,精彩纷呈的广播影视节目、丰富多样的电子文化产品,无一不是文化与科技结合的产物。现在世界上有影响的影视精品,都有很高的科技含量,给观众以强烈的视听冲击和震撼。要充分认识科技进步对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自觉站在科技发展的最前沿,善于用科技手段强化文化产品的艺术表现,用技术含量提升文化产品的艺术魅力,努力实现技术与艺术的完美融合,实现样式和载体的极大丰富,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具吸引力、感染力。近年来,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广泛应用,不断推动传统文化产业改造升级,动漫游戏、数字影视、手机报纸、网络出版、有声读物等方兴未艾,展现出新兴文化产业的巨大发展空间。要密切关注新的文化业态,了解和掌握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在推进新兴文化产业特别是数字内容产业发展中作出自己的贡献。传播力决定影响力,而传播力的强弱又取决于先进技术的应用程度。要积极利用现代高新科技手段,充分发挥互联网等新兴传播技术即时快捷、覆盖广泛、互联互通的特殊优势,拓展传播渠道、提高传播效率,扩大优秀精神文化产品的社会影响,让我们的文化插上科技的翅膀飞得更高、传播得更远。
第五篇:啤酒节的文化与趋势
啤酒节:大众畅饮文化的盛宴
文/张镜天
话说啤酒节
喧闹的盛夏已到,许多城市已经或将迎来一个相同的节日——啤酒节。
啤酒这一舶来品,从初来到风靡只有百年。中国已经连续多年生产消费啤酒世界第一。
啤酒节源于德国,已有100多年的历史,1810年巴伐利亚加冕王子路德维希和特蕾瑟公主10月完婚,庆祝活动上人们聚集到慕尼黑城外的大草坪上,唱歌、跳舞、观看赛马和痛饮啤酒。从此,这个深受欢迎的活动便被延续下来,流传至今。截至到2008年,除因战争和霍乱中断外,慕尼黑啤酒节已举办了174届。
中国的啤酒节最早是从1991年青岛开始的,青岛国际啤酒节到今年已经举办了18届;燕京啤酒节(原名顺义啤酒节)自1992年开始举办、每年6月6日至8日举行,取其“六六大顺”之意,为期三天。大连“中国国际啤酒节”也举办了8届;哈尔滨啤酒节举办了4届;广州国际啤酒节已连续举办四年,参会品牌丰富,还有西安啤酒节、天津啤酒节等等。
有人要问:中国到底有多少啤酒节?笔者粗粗算来,要以百计。原因简单,这与中国众多的啤酒企业有关,而初始啤酒节只是啤酒企业营销的需要。营销这 个功能在目前也并
没有削弱。华润雪花啤酒厂遍布全国,于是就有长春雪花啤酒节、岳阳雪花啤酒节、合肥雪花啤酒节等等。金星啤酒是河南省强势啤酒品牌,郑州、漯河、开封等都有金星啤酒节。四川是群雄逐鹿之地,啤酒节办的很是火爆。与它地不同,四川是由政府出面来主导各地啤酒节。四川省商务厅决定,今年5月—9月在全省组织举办“2009四川消夏啤酒节”。各市州人民政府和省商务厅主办,啤酒生产企业协办。
国内的啤酒节举办的时间都集中在六七八月份的啤酒销售的旺季,所以大家都要争先恐后地频频露脸。各个啤酒节的内容形式五花八门,但效果不尽相同,有的办得风生水起,有的却在惨淡经营。究其原因,笔者以为文化是最主要因素。
一个城市文化的集成慕尼黑啤酒节之所以闻名,不仅因为它是全世界最大的民间狂欢节,而且也因为它完整地保留了巴伐利亚的民间风采和习俗。华丽的马车运送啤酒;在巨大的啤酒帐篷里,巴伐利亚铜管乐队演奏着民歌乐曲和令人陶醉的情歌雅调,人们开怀畅饮。整个城市弥漫着喜庆欢乐文化气氛,同时也表现出日耳曼民族的热情、豪放、充满活力的性格。
许多城市都在举办啤酒节。但并不是围上一个圈子,摆几个桌子,设几摊小吃就能挂出啤酒节的旗号。美国著名城市学家伊里尔.沙里宁说过:“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的确,一个城市是有属于自己的文化和气质的。可以说,每个城市都存在着一个或几个人文的认同符号,它可以是历史的,可以是地域的,也可以是最有特色和潜力的。
有的啤酒节不成功,原因在于没有摆脱低劣的模仿和浮华的炒作,或是只想圈钱。看看一个城市的啤酒节,也能看出一个城市在文化上的追求。
青岛啤酒节之所以越办越火,并在国内众多啤酒节中堪称翘楚,除了政府主导和经济的物质基础外,青岛的城市文化和百年啤酒文化内核的相互融合,以及市民和游客在文化上对节日的认同感和亲和力,都是啤酒节不断走向成功的重要基础。
浙江诸暨市举办“西施故里啤酒节”在众多的啤酒节里并不显眼。啤酒节上,刘兰芝英文小品、新唐伯虎传、古越佳人(西施故事情节)、纪念西施生日饭、淘箩门口放荷灯(太平神鸟迎接新生命降生配音乐朗诵)、穿古装手端啤酒表演、街舞民俗舞表演„„让更多游客了解西施故里三千年吴越文化与啤酒文化的结合。展现了一个江南古城独特的文化风韵。
四川消夏啤酒节把四川美食作为重点推出;漯河金星啤酒节、保定“电谷之夏”蓝星啤酒节,则以各自的优势产业食品工业、电力工业为基础,同样显示了地域特色文化优势。
办一个平民的盛宴
啤酒是大众平民的饮品,啤酒节说到底是一个平民的狂欢节。怎样吸引大众消费者来参加啤酒节,是每一个组织者绞尽脑汁的课题。很多厂家提供当日生产的新鲜啤酒,免费让参与者品尝。用各种比赛,评选来吸引大众参加。
青岛啤酒节门票分界10元、20元,门票除能进入观看演出外,还能免费领取一定数量的啤酒。广州国际啤酒节的门票,前两年只要5块钱。2009年淄博市绿兰莎啤酒节上,山东华狮(绿兰莎)啤酒有限公司将现场流动性提供当日最新鲜的原浆、黑啤、棕啤、纯生啤酒以及各种绿兰莎瓶装啤酒;“2009中国安徽雪花啤酒节”在合肥举行啤酒节开幕式将有共300大桶的雪花啤酒免费享用。
古希腊先哲亚里士多德说过,人类聚居在城市中是为了生活,而留在城市里不走,则是为了过更好的生活。一个夏日里惬意尽情地欢聚一堂,免费品尝最新鲜的啤酒,使更多的人趋之若鹜。
青岛啤酒节有这样一个镜头:一位耄耋老者在青岛啤酒城的一角,坐在一个自带的小马扎上,手持长笛,吹奏着一支轻扬的乐曲。这只是千百万个参与者之一,他们没有留意一个节会的举办能给他们生活的城市带来多大的经济收益,但他们却在亲身体会这个节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多少温暖,带来多少快乐,带来多少爱。
以往曾有某啤酒节门票价格不菲,收费也贵,一杯扎啤40元钱,一条鱿鱼15元。尽管有政府出面宣传,这种拒普通消费者于门外的作法,不仅倍受诟病,啤酒节也很快失去人气。如果仰仗啤酒节来增加啤酒销售额,不仅幼稚,而且短视。青岛啤酒节消费啤酒不到青岛啤酒集团总产量的千分之一,但啤酒节期间整个餐饮业异常火爆,五星级酒店入住率达到90%以上。重要的是:青岛啤酒品牌在青岛消费者心中已经根深蒂固。
大趋势: 中西合璧 经济文化共赢
有哲人说“文化创造力的强弱与多元文化的频繁交流、密切互动紧紧相连,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是不可能产生伟大创造的。”国内的许多啤酒节吸取了国外啤酒节的文化元素,结合本地的文化特色,造就了大众喜欢的啤酒节。
纵观许多成功的啤酒节,更多地引进了国外啤酒节文化元素。比如满载着啤酒的花车、演奏着德国民族乐曲的巴伐利亚铜管乐队在大街上巡游;能容纳几百人甚至上千人的啤酒大
棚人声鼎沸;嘉年华大型游乐场上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这些国外啤酒节上的热闹场景,在中国成功的啤酒节上都能见到。
当然一个城市的啤酒节不能离开这个城市独特的文化韵味。青岛作为一个接受外来文化先驱的海港城市,世界各地的音乐在这里汇响。每年8月,青岛泛着酒花的芳香,文艺演出也攀至巅峰。以啤酒节为核心的演出就有近200场。中瑞大提琴乐团、德国音乐大师班、叶登民吉他独奏音乐会、„„国内外的艺术名家几乎不约而同地聚首青岛,举办各种室内音乐会,开办多种展览,或者混迹在游客中,独自享受啤酒节的乐趣。
哈尔滨啤酒节举行哈尔滨啤酒纯生佳丽甄选活动,通过全市范围内业余选手的选秀大赛,为啤酒节增添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成都啤酒节在活动的每一晚,都有超人气的金牌DJ率领豪华的演出阵容,根据大家的年龄和喜好,奉上“流金岁月”“乡村田园” “校园民谣”“影视金曲”“绝对原创”等主题音乐表演。随着动感劲爆的音乐响遍全场,绚丽斑斓的烟花在夜空下不停地绽放,让现场的气氛掀起一拨又一拨的高潮。
金威啤酒节已在西安举办多次。去年他们根据青年人的特点,举办了首届天驹杯街舞大赛,吸引了众多年轻人参与。与天驹集团厂商联合,共同营造啤酒节气氛。
漯河金星啤酒节的策划人员设计了综艺之星大奖赛、酒王争霸赛、世界杯球迷争霸赛;综艺之星大赛是无门槛选秀活动。在当地引起了众多年轻人和儿童的支持和参与,效果很好。啤酒节本身是一种很好的营销手段,虽然销售啤酒不一定有多大的数量,但作为一些地域强势品牌,却有增强消费者忠诚度的良好效果。
啤酒节另一个发展趋势是与经贸展览活动相结合。
燕京啤酒节成功地举办了招商引资经贸洽谈会。
哈尔滨啤酒节不但有哈尔滨啤酒文化论坛、啤酒企业专场展销活动日、酒文化展览。还有哈尔滨精品房地产项目展示会、名车展示会、华夏美食节、旅游产品交易会、北大荒绿色产品展销会、精品服装产品展销会等经贸展会。
历史和传统造就了城市的特色和个性。日常性和季节性的文化活动也在延续影响着城市文化。啤酒节是大众畅饮文化的盛宴,也在丰富着传承着每一个地域的文化传统,只有具有鲜明特色和文化气质的城市,才能有属于自己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