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纲要作业
1131043李怀续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感
随着年尾的临近,各门课程都开始慢慢地结课,在总结复习之余,回望大二上半学期的所有课程,中国近代史纲要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课程之一。
我个人觉得每周四的中国近代史纲要课都是一次让自己思想得到启迪的时刻,是自己的知识又一次增长的机会。首先,我很感谢有一位兢兢业业的老师,老师认真投入地授课,一丝不苟的教学,让我们能够学习到很多东西。其次,老师讲课是带有感情投入的。在讲到民族英雄的大义时,老师是那么的慷慨激昂。而讲到如何对待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时,老师又是那么的理性、冷静客观的分析国家间的政治关系。对于重点难点老师总是反复地强调着,在这里我感谢自己有这么一位尽职尽责的老师,感谢自己能够拥有这样的一次学习的机会。下面是我对大二上半学期纲要课的感想与体会:
1.没有历史的人生是可怕
我必须坦诚地承认,由于自己生活和学习的环境,自己很少或者纯粹地说,是从没有接触过历史这门课,假如说有,那也应该是在电影中回味曾经的历史情节吧,而这不过是为了打发空余时间的一种娱乐方式而已,今天学校的课程中给了我们一次重新学习中国近代史的机会,虽然它的本意并不是为了让我们学习历史(因为在校方考虑,历史我们是学过的),但是我们还是在课本的讲述与老师的讲解中,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路线、历史脉络在头脑中理清、理顺了。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近代屈辱史,它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新中国成立期间,中国人民历经苦难,饱受战争忧患,用血泪谱写了一首首催人泪下的英雄诗篇。
然而,历史正在被遗忘,现在的人们在不断地追求物质丰富与内心虚荣满足的同时,而忘了去学习历史,不得不说这样这样的人生是可怕的。为什么说,没有历史的人生是可怕的呢?正如唐太宗李世民说的,因为一个没有历史的人是不会思考的,他没有原来的经验作为他反思的基础。一个没有历史的人是不智慧的,遇到事情他没有过去的事例作为他思想的一个启蒙,没有历史的人是愚蠢的,因为没有历史,他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将变为个人的历史,他总是在不断地实践,总结自己的经验,最后白白的藏送自己的青春,来为他人谱写历史。没有历史的人,在做事的时候没有一个准则,仅仅凭借自己的一时只想就贸然行动,往往失败多于成功,而最后他还自欺欺人地有了所谓的经验之谈。没有历史的人,不可能创新,他们没有创新所依赖的历史条件,即使有了所谓的创新也是建立在虚无主义上的。通过读中国近代史纲要这门课的学习,使我对历史的重要性有了新的看法,过去不喜欢历史,感觉都是一些过去的事了,有必要老生常谈吗?社会要求进步,人类在不断繁衍,那有功夫浪费在这个上面
啊!但现在不这么认为了,因为我知道学习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前进,是为了继承前人留下的智慧成果。
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通过老师对太平天国起义,义和拳起义,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运动的讲解,我深刻地认识到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要发动占全国人口大多数的人民。然而,今天的中国是幸运地,它的文化从古到近像一条蜿蜒不断的河流在历史的长河中得以流传下来,不像古印度、古巴比伦等国家。而这种幸运是建立在那些被称为“中国的脊梁”的人身上的。假如不是“中国的脊梁”我们有怎么可能拥有一个和平幸福的现代生活呢?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穿过时空隧道,用于今天的生活依然不为过时。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是否应该关心一下国家大事呢?中国早在2001年就已经加入了WTO,我们的国家宪法中也明确规定了公民的权力与义务,作为一名中国公民,作为一名有理想有抱负的新社会青年,我们是否应该要有走向世界的眼光,为我们中华民族的繁荣强盛贡献一份自己的微薄之力呢?答案是肯定的。
3.牢记历史,奋发图强
在课上老师讲到,近来的钓鱼岛问题,南海问题等等有关中国海域领土受到攻击的事件比比皆是。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历史是一面镜子,在这面镜子中我们能够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改正问题,同时也给我们以警醒,让我们时
刻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正如有句话说的好“不要以为世界是一场梦,要看到它时刻都在震动”我们时刻要有一种危机意识,我们国家正在慢慢地崛起,但并不意味着我们的国家已经强盛,同样,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奋发图强起来,要时刻珍惜我们现在所拥有的幸福。要有民族危机意识,个人危机意识,只有这样才能走在世界的前列,才能处于人生不败之地。
学生:李怀续
学号:1131043
班级:套路二班
要 作
班级:套路三班
学号:1131043
姓名:李怀续
纲业
第二篇:2011-12-2纲要作业
纲要课2011-12-2学期社会实践作业
一.论文内容:(100分,占总成绩的10%)
请从河南的二七纪念塔、碧沙岗公园、郑东新区等景点任选一处,并根据课程所学内容写一篇观后感或调查报告,论文题目自拟。
二.具体要求
1.时间:第12周以班级形式随堂交任课教师;
2.内容:能够体现近代中国革命或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3.字数:文章全部内容控制在1000字左右(手写); 4.纸张:河南工业大学规定使用的绿色方格作业纸; 5.抄袭、胡编乱造或不按要求进行者,作业成绩为“0”分; 6.原始资料:作业后面附能反映本次活动的照片、访谈记录等原始材料。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社会实践作业
报告名称:
年级专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评阅教师:
任课教师姓名 提交时间: 2011—2012 学年 第2 学期
第三篇:近代史纲要作业
读后感
《辛亥革命的前前后后》作者 金冲及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1年10月第一版
辛亥革命已经逝去了112年,但是这场惊天地气鬼神的革命并没有随时间的流逝而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反而几乎上过初中的人们都会潜意识的认为这是一场失败的革命,尽管各自的认识并不一定相同,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增多,对于问题的看法也有了自己的一些简单和浅薄的看法,尤其在看了金冲及先生的这本《辛亥革命的前前后后》,更是对这场有这话时代意义的革命有了新的看法,并对自己以前所接受的关于这方面的知识及老师的讲解有了不同的观点。就像中学的老师们老是讲袁世凯的狡诈,这场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革命派的软弱性等,尽管也讲了一些如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让民主共和的观念更深入民心等,但当我们听到这段历史时总是喜欢关注这些负面的影响,浅谈这些积极地进步。但是现在,我只能说历史的发展有其必然性,也有其偶然性。
在这本书我看到了这场起义发生的社会环境。首先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们先后发动了各样的起义,但最终都是以失败为终,尤其是广州起义更是对孙中山等革命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革命的中坚力量几乎损失殆尽,革命者的情绪转入到了极度的低落,这是有情可原,但同时也反映了革命者的某种真实的情形,就是没有意识到这场他们认为彻底改变中国的革命是具有长远性的,不是瞬间的,这也就导致了辛亥革命取得成功后在和北京袁世凯谈判时南京国民政府中那么多人选择了妥协,因为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辛亥革命只是个开端,并不是建设繁荣富强中国的大门,至少我认为辛亥革命的胜利仅仅是推开了一扇门或者更少。同时此时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守旧派依然掌握着训练有素的当时中国的精锐之师,而且这支军队的高级军官们都对袁世凯有着绝对的忠诚,至少说并不打算反叛他,这就是说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对袁世凯只有两个选择投降或对抗,或者选择根本没有实际意义的妥协。另外,还要看一下此时的国际社会,首先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派的最终追求和当时的整个世界可以说格格不入,因为当时的世界估计不会有一个国家希望在孙中山的领导之下变成一个繁荣富强的国强,因为这不符合他们在中国的利益,即便是孙中山上台执政也不符合他们的意义,他们找的是自己利益的代表,而不是一个代表中华民族的代言人,这就注定中国此时的革命者此时是孤独的,寂寞的,而且是有着巨大压力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当时的1912年无论如何都不应该发生这场推翻清王朝的革命,甚至在形式上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所以说辛亥革命是个历史的偶然。
但是历史往往不会沿着人们的思维而走下去,就像历史给李煜开了个小玩笑,李煜却给历史开了个大玩笑。这就说明任何历史现象的出现总是有着它隐藏的原因。同样是广州起义的失败,让一部分革命者们看清在东南沿海的任何再次行动都几乎不太可能成功,而这群有着救国救民的志士们不得不再次寻找神州大地上还有那一片土地可以滋润革命的树苗。找来找去他们把目标锁定在了武昌,这个湖北当时的省会。首先,在地理位置上,武昌靠近长江,利用长江的航运可以很简单到达长江的下游,也就是革命者抛头颅洒热血的江浙一带,向西接近自古就有天府之国之称的云贵平原,向北威胁着六朝古都的南京,可以说武汉的地理位置很重要。另外,我们可以从革命者们发动的起义中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他所依靠的主要是接受过新思想的青年或者新式在训练的军队,如黄兴广州起义依靠的一批海外华侨,秋瑾的大通学堂,陈锡麟的安庆巡警学堂等,此时的武昌也具备这样的条件,自从洋务运动的开始,主政湖北的张之洞大兴办学,培养出了一大批的接受过新思想的青年知识分子,他们也有着报国卫民的思想,再加上革命者们向武昌的靠近,无疑对这群报国无门的知识分子来说如降甘露,天时地利人和,于是一批新型的革命团体就在武昌这块土地上兴起。当然这样的一群知识分子们虽有才华,但当时的中国却没有给予他们实现抱负的机遇,饥饿贫困无疑是他们的代名词,于是他们就进入了军队,因为此时中国操练的新军对他们敞开了怀抱。可想而知,一群接受过了新思想有着报负的年轻人们会老实安分的为清政府们镇压革命吗?此时更好的是四川的保路运动如火如荼,没有被清政府的杀人魔头陆尔丰所吓倒,于是清政府只有调鄂军入川镇压,这就造成了武昌旧军力量的削弱,新军的人数优势体现了出来,此时的武昌需要的只是个导火索而已。于是惊世的辛亥革命就这样爆发了而且取得了初步的胜利,前来镇压这场起义的荫昌大人不过是个纨绔子弟,毫无胆量,只有败退,迫使清政府重新启用了阴谋家袁世凯。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辛亥革命的爆发和成功并不只是偶然,还有着它的必然性。
当然上面说的这么多只是辛亥革命的前奏,当然了一场王朝末代的革命并不是这么简单的就爆发了,就这么简单的结束了,爆发的前夕当然还有一定的舆论准备,这就是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保皇派和以陈天华,邹容为代表的革命与不革命的大论战,最终中国需要革命占得了上风。于是这场惊天地的革命带动了十几个省的独立,让清政府的统治基础近乎土崩瓦解。当然辛亥革命也走到了它人生的中年,此时的斗争就是以袁世凯为首的守旧派们和名义上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的政治军事斗争,深谙政治的袁世凯利用革命党当中一些人意志不坚定,进行拉拢分化,如站在革命派一侧的张謇等;并利用各种手段迷惑革命者,让他们以为中国即将进入了欧美的民主政治,让他们畅想着党派的运动,如宋教仁等。此外袁世凯用以打促谈的方式,逼迫孙中山接受他的条件。政治上分化孙中山的阵营,军事上进攻武汉三镇,外交上孤立新成立的中华民国,所以说我们通常说辛亥革命的失败在于革命者们的软弱性,我只能说这是因素,但我认为这并不是主要的因素。就在这样的方式下,最终以南方政府接受袁世凯为大总统,在北京宣誓就职为结束。辛亥革命的中期就这样昏暗的结束了。在我看来,此后的护国运动和二次革命都是辛亥革命的延续并把它们归为辛亥革命的后期。
一场革命的失败总让让人有着无尽的哀叹和惋惜,但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首先我们必须要意识到这场革命不一定有资产阶级意义,但最终他的领袖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所以我们将它归为资产阶级革命。但我们通过对比英法美的资产阶级的革命,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英美国家,发生资产阶级革命,首先出现了以孟德斯鸠,卢梭等著名的资产阶级大思想家,在思想指导上对当时的资产阶级有着引导作用。另外,英法美的资产阶级革命依靠的中坚力量是资产阶级,所以欧美的资产阶级革命是具有明确资产阶级思想的资产阶级者领导的一场社会制度的变革。反观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首先中国并没有欧美那样坚实的资产阶级基础,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资产阶级的掌握的资产。另外,我们可以很明确的发现同盟会的主要成员大多数是留洋的学生,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者就是个角色的错位,更何况这群人中和封建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就造成了革命的不彻底性。此外他们只是未经世事锻炼的感性学生,这就表明了他们革命目标的模糊性和易妥协性,这也就是后来辛亥革命初步成功后的盲目乐观,和在和袁世凯谈判时的软弱性。最大的关键,当时的孙中山似乎意识到了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家还是以农业为主的,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是农民,占总人口比例最大的也是农民,但这样的重要革命却没有这个重要角色的参与,就像一场主角缺席的电影一样,在中国的近代史中播放了一遍,留给人无尽的遐想和猜测。
这样的一场革命最终以袁世凯窃取了胜利的果实而结束了,但是它的影响也就随着这个阴谋家的上台而结束了吗?我想没有。如果有的话,我们这个国家还会有共产党的成立,并最终缔造了一个新中国吗?也就是辛亥革命的失败,让中国的知识分子们感觉到了前途的迷茫,迫使他们重新思考中国未来的方向倒是在哪里,中国的社会到底是该走哪一条路。也就是在这样的迷茫期,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五四运动的爆发,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给中国的知识分子们提供了里一个版本的建国方案,即建立一个工人的国家,随着苏联走上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最终也是一场失败。无论是孙中山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们还是早期的中国共产党,我们都可以发现,当时的中国就像一个人,他活着不假,但他活的不是自己,而是别人,他就像别人的一个影子而已。两个政党提出的革命道路就是完全复制别国的革命,也许他们并没有注意到,一个人要想活出精气神,首先他活的是自己,他是他自己,他不是别人的复制品,同样一个国家更应该如此,因为中国的国情和其他国家的国情并不一样。正如习主席说的一样: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试试才知道。此时的中国革命也就是在选鞋子的过程。
第四篇:中国近代史纲要作业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1894年,在决定中国在亚洲地位的甲午大海战中,中国败了,败的如此难以接受,败的如此痛入骨髓。虽然这场战争早已消逝在时间的洪流里,丧国辱权的时代也早已成为过去,也许我们会感叹历史的惨烈,但它不会因为后人的意志而改变,它还是会沿着原有的轨迹前行,我们能做的就是从那些历史中学习教训,学会经验,牢记耻辱,警钟长鸣。
影片从主角邓世昌的童年讲起,从尊重还原历史的角度,向世人揭示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
清朝末期闭关锁国,外国列强们则都在进行着自己国家的大改革及大发展,落后就要挨打似乎成了清朝面临的必然事实,李鸿章作为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人之一,积极倡导近代海军及建立北洋水师。
在建立近代海军时期,邓世昌怀着救国的志愿进入当时的福州船政学堂。1877年,一批少年学子怀着强国之梦登上海轮远赴英国,进入皇家海军学院,在那里他们学习先进的科学技。转瞬间,那些少年学成归来,驾驶着清政府用重金购买的铁甲巨舰驶回祖国,他们的同学中就有一批日本留学生同样带着强国之志,同样驾着日本政府购买的军舰向遥远的东方驶去,年轻的天皇正等待着他们,以加速他同样是学习西方的“明治维新”应李鸿章的要求,这只舰队去日本长崎“串门”时,仇恨的日本民众和中国海军士兵发生血腥的冲突。长崎事件极大地刺激了日本政府,天皇率先捐款,举国之力发展海军,尤其是发展新式的快速炮,使海军实力迅速提高,而在隔海相望的中国,一座富丽堂皇的林园已近完工,为了慈禧太后的六十寿辰,海军军费被大肆挥霍。没有新式战舰的补充,没有炮弹的补给。
日本终于按捺不住侵略扩张的野心,伺机向中国发动战争。1894年,黄海上,中日双方海军主力展开队形,爆发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蒸汽机铁甲舰队的大海战。正如电影台词上讲的:“一场海战能够决定两个国家的命运”而在这场决定命运的决战中,日本的快速炮显现出绝对的优势,而中国海军的炮弹却经常命中敌舰却不炸,北洋舰队的军舰连连被击沉,关键时刻,“致远号”突然冲出层层弹雨,裹挟着浓烟烈火,直向日军主力“吉野号”冲来,在弹尽重伤之时,水柱如林的海面上传出邓世昌的吼声:“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在与之敌人同归于尽之前就被敌舰队上的上百门快速炮的集中轰击下爆炸沉没。悲忿交加的邓世昌也光荣殉职。
刘公岛,北洋舰队在港内进行最后的苦战,日军攻占了陆上所有炮台,将炮口转过来猛轰港内的中国军舰,所有人都望眼欲穿地盼望陆军的救援,然而几路援军全推脱不前,甚至转头逃跑!孤守一个月的北洋舰队终于弹尽援绝,军心遣散,刘步蟾等人拒绝了日本同学的劝降,亲手炸沉了自己的军舰后自尽身亡,一支曾威震东方的强大舰队灰飞烟灭。总结这次的失败主要有这些方面的原因。
1.独裁的制度
晚清的体制是君主专制,慈禧太后大权在握,所以不管是改良派还是保守派都得讨好她,李鸿章虽然想发展海军推动改革,但为了维持自己在朝廷的势力,也必须拉拢太后。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天皇的权力要受到体制的很大束缚。在日本这种民主的,充满活力的体制下,各种力量能够互相制衡,避免了少数人的专制之祸。令人欣慰的是,我们国家吸取了这个沉重的教训。近二十年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在实践中取得了许多重大进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不断完善和发展。2:一味求和,丧失战机
俗话说,先发制人。可是我却被清政府的懦弱和顽固不化击败得体无完肤。在变幻莫测的战局中,战机很重要。清政府一味求和,保存实力,固执己见,还寄希望于列强调停来避免战争,那种自恃清高的态度着实令人气愤。当敌人准备充足,谋划得当时,才发现自己的军队还没开始准备,那时已经晚了。我们应该牢记这个教训,我们不穷兵黩武,但是我们的军队会时刻准备,整装待发。如今,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同时,军队建设也不能落下,而对主权问题,亮剑,迎战是我们第一,唯一的选择。
3:贪污腐败
在国家面临危难之时,清政府的官员居然可以安之若素的醉生梦死,抽取军费节省弹药,着实令人发指。结果战争来临,弹尽粮绝,面对敌人的进攻只能等死。这种国家之事与己无关的思想似乎注定了这个民族的失败。腐败时每一个政府都要面对的问题。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有清官就有贪官,贪官就像蛀虫一样隐藏在社会这颗茂密的大树里,暴风雨来临之际,大树出人意料的轰然倒下,全拜他们所赐。所以不论是以前还是如今,反贪官反腐败必须是一项重要的任务。4:闭关锁国,科学技术弱后
北洋水师的先进舰船和武器都是从外国购买的。一个国家要想保卫自己的安全,必须要大力发展科技!。不能依赖别的国家,只有掌握了自己的核心技术,才能真正的独立自主。
甲午战争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铭心的国耻,清政府的腐败,将士的英勇和悲壮这些盖棺的定论,更多的是反思发生这一切是为什么,更多的是在百年之后的今日越来越热的钓鱼岛争夺背景下,假如中国再有一次海战,中国能取胜吗?
第五篇:《中国近代史纲要》作业
《中国近代史纲要》作业
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进行了诸多艰辛的探索。例如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新中国成立等。各阶段探索及其结果如下:
1、太平天国运动——农民阶级的救国方案:1851年1月,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853年3月,正式宣告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建立。太平天国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腐的统治根基。太平天国运动以失败而告终。
2、洋务运动——封建地主的救国方案:19世纪60年代初兴起的,主张学习西方武器装备和科学技术,兴办洋务。主要的官员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因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对外国具有依赖性.企业的管理也具有腐朽性。洋务运动以失败告终。
3、维新运动——民族资产阶级改革派的救国方案: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人采用:向皇帝上书。1895 年“公车上书” 著书立说。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开始变法。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但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戊戌维新运动也遭遇了失败。
4、辛亥革命与建立中华民国——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救国方案: 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已彻底放弃了抵抗外国侵略者的念头。1905年孙中山和黄兴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它的成立标志着张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911年4月27日,广州起义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立了湖北军政府。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封建帝制覆灭。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并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沉重地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观念开始深入人心。辛亥革命以失败告终。
5、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的失败,使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必须进行思想革命才能真正救国。1919年5月4日前夕,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刊载文章,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专制、愚昧和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的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也失败了。
6、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活动失败,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的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7、国民大革命:
8、抗日战争:
7、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随着革命心道路的开辟,中国革命开始走向复兴。
8、新中国成立: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国人民
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了国家的主人。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纪元。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最终于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二、在经历一番艰苦卓绝的探索之后,历史和人民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