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生学习压力与其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
农村高中学生学习压力与其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
李小平
【摘要】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我校高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及其心理健康水平等现状的了解,分析两者的相关情况,为我校以及落后地区农村高中阶段的教学提供参考。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高中生普遍感到自身的学习压力较大,主要压力源为考试、升学、家长等因素,其中英语、数学等学科偏难给学生造成较大的学习压力;学习压力非常大的对心理健康水平有较大的影响。
【关键词】高中学生学习压力心理健康水平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我国的素质教育改革了几年,全社会都在呼吁给学生减压,现在正在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但学生,尤其是落后地区农村高中学生的学习压力问题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却不容小觑。一个时期以来,中学生由于压力大而出现的逃避学习的现象非常突出,看电视、玩电子游戏或进网吧等等,严重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学习负担过重,常给中学生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考试焦虑、厌学及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记忆力问题等颇为常见。这些情况在月考、期末、期中、中考、高考、周围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更为集中和突出。
面对中学生尤其是落后地区农村高中学生会面临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如何才能帮助他们正确面对种种压力,尤其是学习压力,并且保持一个良好的学习心境,是我们课题组探讨的初衷。
二、研究的方法与对象
1.研究方法
(1)文献法: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
(2)问卷法:编写中学生学习压力调查表。
(3)访谈法:拟订个别访谈题目。
2.研究对象
(1)问卷调查对象:以整体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漳县第二中学高一/ 4
级至高三级7个教学班140份调查问卷。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100%。
(2)访谈对象:随机抽取漳县第二中学学生若干名。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学习压力的现状分析
从调查数据看,农村中学学生普遍感到自身的学习压力较高。超过65%的学生认为压力较大,其中高三年级最具有代表性。可以说,没有一个学生认为学习压力比较小。在高中阶段,学习压力相对表现出持续性,高一年级由于学生对高中教学的不适应,造成压力水平反而高于其它年级。
从具体学科上看,给落后地区农村中学生造成的压力从大到小依次是英语(40.9%)、数学(35.1%)和理科综合(物、化、生)(25.2%)。
高中学生学习压力普遍过重,究其原因,一是自身压力(70.3%),二是学科教学内容太难(26.7%)。此外,作业多、考试多、休息时间少,也是造成学生学习紧张、压力大的主要原因。据调查,中学生的睡眠时间和休息时间普遍不足。超过半数的学生睡眠不足7小时。有38%的学生抱怨作业太多、太难,占去了他们原本可能休息的时间。
调查中发现,学生的学习压力主要来自于考试和升学的压力,此外,来自家长压力、作业压力和老师压力也占有较高的比例。
2.学习压力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情况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大体与其学习压力呈负相关,不同学习压力的高中学生中,心理健康者比例有所不同,总体而言,学习压力非常大的对心理健康水平有较大的影响。
3.总体原因分析
学习压力大,特别是农村高中学生的高学习压力,也有其特定的社会、自然等促发因素。
首先,社会对高考的高关注度。学校教育受高考指挥棒影响,老师为升学而教,学生为升学而学,导致学生过分看重分数,看重成绩。调查结果显示:有83.4%的高中学生很在意自己的学习成绩。考试前总是担心会考不好,显示出紧张不安与焦虑;考后一旦成绩下降,就丧失学习信心,如
果有几次考试持续失败,就会产生学习上的一种“习惯性无助感”;即使考得好,也有同学会担心某一天会掉下来。
其次,家长对子女期望值过高。一些家长由于种种原因,自己的学习经历十分坎坷,就把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同时,在社会舆论的影响下,家长以各种形式向子女施加压力——进入高一级重点学校;将来能找到好工作;成绩进入班级或年级前几名;成绩有所提高等都对中学生造成了较大的压力。有些家长惯用“棍棒政策”,使子女超负荷地学习,脱离了孩子自身的实际情况。就有25.3%的同学反映,家长对自己的期望过高,加重了他们的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使他们时常处于紧张和焦虑之中。
另外,从高中学生自身发展看,一方面,落后地区农村高中学生的进入高中时成绩普遍较差,随着高中课程教学的逐步深入,学习越来越吃力,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自觉地领悟、体会到社会、家庭对自身的期望,以及自己应该担负的责任与义务,这些都会对他们造成一定的压力;另一方面,正处于青春期的他们,心理承受力差,性情多变,对于学习、生活等各种挫折的应对机制又不健全,不会很好地调节和控制自己,一旦出现问题,即使是很小的问题,便难以承受,容易出现自我否定等消极情绪。人际关系紧张、情绪不稳定及学习适应能力差等问题都是由学习压力等因素引发的心理问题。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1.结论
问卷调查以及个别访谈结果显示,农村高中学生普遍感到自身的学习压力较大,主要压力源为考试、升学、家长等因素,其中英语、数学等学科给学生造成较大的压力;而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上随着年级的增长而降低,且除成绩和家庭两项外,不同年段、性别、文理科等中学生之间的心理健康水平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差异;中学生的学习压力与其心理健康水平之间存在较大程度的负相关,学习压力非常大的对心理健康水平有较大的影响。
2.建议
首先,应从源头上采取措施为学生减压。学校、家庭、与社会都要相应地转变观念,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的各项要求,尤其是在“减负”问题上落到实处,改变对学生(孩子)的评价机制。
其次,家庭、社会与学校要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充分认识培养健全的人格、良好的情绪和适应能力对学生学习活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重要作用;把中学生的心理障碍问题提高到新的高度,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和技术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扰。
第三,建议学校要努力提高教师素质,提升教学水平,教师不能把自己的教学任务转嫁给学生,作业量多且难就表明了这些问题。
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对人的一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青少年时期是精神疾病的多发期,更是不健康行为的孕育期。由于中学生心理活动状态的不稳定、认知结构的不完备、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同步、对社会和家庭的高度依赖等,使得他们有更多的焦虑,因而更容易产生心理障碍。若暂时性的心理障碍得不到及时排除,便会产生不良的反应,很可能影响以后心理的健康发展,甚至会酿成日后难以挽救的心理疾病。
国内相关研究结果显示:中学生感到的压力越大,他们的成就需要越低。相反,感到的压力越小的中学生,其成就需要却越高。当压力大到一定程度时,他们甚至会选择逃避。成绩较差或压力较大的孩子喜欢看电视、玩电子游戏或进网吧,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逃避。相反,如果孩子没感到太大的压力,自然会产生一种胜任感。胜任感会带来一种强烈的自信和愉快,将大大提高学生的成就需要。
所以,我们提倡学校因人而异地给予或引导中学生自己形成适度的学习压力,以确保身心的健康发展。在调查中,中学生们纷纷表达了他们对学习压力的想法、建议和要求:应减少考试、减少作业;不排名次;教学方法应征求学生意见,提高课堂效率;减少竞赛、辅导和一系列补课活动、多安排课外活动……
学生们的建议不无根据,我们希望本调查能引起有关研究人员的关注,为我们的素质教育改革以至于新课程的全面推进提供必要帮助。
第二篇:中学生学习压力形成性的研究
中学生学习压力形成性的研究
一、课题产生的背景
(一)报刊、网络摘录的几则典型案例:
1、生命难以承受“学习”之重,长春十佳少年被“压”脑出血。2、15岁男生难容父母陪读学习压力太大服毒身亡。
3、不堪太大的学习压力 重庆两女中学生跳楼自杀。
4、觉得学习压力太大 班长竟带同学“闯广州”。
5、不堪学习压力过大 湖南一女学生纵火焚校。
6、少年不懂如何缓解学习压力 不堪学业竟割臂自虐。
7、学习压力太大自我排解无效 成都一女生跳楼自杀。
8、“怪味”童谣:一种心理释放。
9、公布排名让她压力很大 初二女生家中服毒自杀。
10、压力太大12岁小学女生自杀身亡。
11、学习压力大,半数中学生支持未成年人性行为。(学生学习的压力可想而知)
(二)从学生的一句话所想到的前不久,我与几位老师听了我校七(1)班政治老师的一堂课,课题是《享受学习》。当老师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学习中的苦于乐时,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说出学习中的乐趣,气氛活跃。不料一男孩站起来用低沉、抑郁的语气说:”老师,我觉得学习中没有乐,只有苦”。我与听课的老师内心不无为之一震。虽然课后我把该班政治老师与班主任请到我办公室,希望他们下去了解一下该生为什么说学习中只有苦,多关注他,但该生的这句话却震醒了我,的确,今天的孩子学习任务太重了,他们能感受到学习中的快乐吗?走进校园他们愉快吗?因此,探究中学生学习压力的形成原因,及时进行缓解,培养健全的人格,是每位教师必须完成的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分析研究,找准中学生学习压力的来源、产生的原因,因人施教,对症下药,提出缓解学生压力的措施和方法,让每位学生都有一个健康的心态,最终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三、研究的内容
1、中学生学习压力的来源有哪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制定出学校缓解中学生学习压力的措施和方法。
四、课题研究的思想与方法
课题研究中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坚持以人为本,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原则和精神,深入调查研究分析,全面落实课题目标。具体方法为:
1、问卷调查法。制定1000份调查问卷,分发给1000个家庭环境不同(指经济环境、父母文化层次、家庭成员数量、住房条件等)、住址地理区域不同(指城市、农村、乡镇、街道、社区等)、年龄结构不同、就读年级不同的学生,让他们认真填好并收回。
2、数列统计法。把收到的1000份调查问卷进行分类统计,运用数理统计法进行数列统计,直观再现中学生学习压力的来源及产生的数量比例。
3、调查分析法。课题小组成员分好任务,要走访一定数量的不同学生家庭,要举行学生座谈会、教师座谈会、家长座谈会等多种调查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各方面压力及形成原因。
4、专家组会诊法。组织资深教师、优秀班主任,心理辅导教师等座谈,进一步分析研究。
五、预计研究的成果
通过以上方法的研究,得出中学生学习压力的来源(显性压力:如课程学习、作业、考试、补习、辅导等;隐性压力:如社会竞争、教师家长的期望、同学间的比较、学生的自我期望等)、产生的原因(如学习压力、作业压力、考试压力、升学压力、家长压力、就业压力、竞争压力、教师压力等),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缓解压力的措施和方法,如音乐减压、活动减压、修建发泄室或发泄墙等,对学生的学习压力进行减压,让每个学生都健康学习。
第三篇: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研究性学习报告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
汉滨高级中学高一十二班
一、确定课题
1课题的背景说明 2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3人员组成、指导老师
二、课题研究基本过程——四个阶段
三、具体内容:
1、心理健康的重要性:(1)有利于学习(2)有利于生活
2、中学生的心理状况如何
四、调查记录
五、成员体会
六、结题报告
一、确定课题:
1、课题的背景说明
中学时期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然而,面对现代社会竞争的加剧,教学的局限,家庭教育的弱化,许多中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心理困扰和障碍,影响着其健康发展。近年来有较多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研究论及目前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是令人担心的。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仅关系到个体自身的全面发展,而且影响着全民族的素质水平与精神文明程度。重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社会环境的优化,以增强其社会适应力,已成为面向21世纪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研究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其成因,找出教育对策,不仅能够使学生顺利地完成学业,而且对于他们的生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意义:(1)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当前教育面临的新课题、新任务。
当前,国际上的各种竞争例如经济、科技、军事等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又赖于教育去培养,所以尽快造就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和广泛适应能力的各种人才就成为教育改革和现代学校关注的中心课题。
而今,我国的中学生正处于新旧体制常常发生碰撞,许多问题不可能尽如人意和适时解决,各行各业的改革都步履艰难的背景下,受应试教育的驱使中学生被迫投入竞争,随着父母离异的、破损家庭的增多,以及社会环境的某些消极影响,造成了中学生的种种心理问题。面对中学生存在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仅仅靠原有的教育教学与德育工作难于应付局面。生所以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教育面临的新课题新任务。
(2)维护中学生心理健康是全面素质教育的要求。
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建立,“科教兴国”、提高“全民族素质”等一系列战略方针的确立,都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时代呼唤高素质,个性健康的人才。素质的核心是心理素质,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发展《纲要》明确了心理素质是素质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研究维护心理健康是全面素质教育的要求。
(3)有利于直接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有效的途径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的心理得以正常发展。心理困惑得到疏导,不良心理与行为得到矫治,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积极性高、思维活跃,学习上没有心理负担与压力,爱学、会学并富有创造性。个性健全发展,能够适应学校、社会的要求,完善自我。在此基础上,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
二、课题研究基本过程
研究时间 研究步骤 研究内容
2012年2月20日~2月25日 准备阶段 选择课题,成立研究小组,明确任务分工,收集有关信息,设计研究计划。
2012年2月25日~2012年3月1日 初步研究阶段 查询资料,进行初期的研究与交流的评价,完成开题报告和开题指导。
2012年3月1日~3月10日 深入研究阶段 进行调查,取得调查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初步分析。
2012年3月10日~3月20日 总结交流阶段 在对课题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整理各类相关数据,得出结论,撰写调查报告、论文、活动小结等,进一步总结整理资料,并对此项活动进行全面的总结、交流和评价。
三、具体内容:
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敢于冒险,敢于探索,善于竞争,善于合作,富于创造是21世纪对人才规格的基本要求。这些品质无一不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
1、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1)心理健康有利于学习
在校园里,在课堂上经常发现有一些悲观的学生,他们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在这种状况下,他们的学习成绩是很差的。在同样的情况下,同样的老师,同样的教室,心理健康的学生学习成绩就很好。他们即使一次考的不好,也不悲观失望。而是冷静下来寻找失败的原因。以便于更好的学习。情绪是加速器,使人的学习活动加速或减速地进行。我们需要积极、快乐的情绪,它是获得学习成功的动力。
(2)心理健康有利于生活
“保持乐观的心态,生活就是美的。”其实这句话就说明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有人说:情绪是思维的催化剂,思维能力可以通过情绪的调节而显示出更高的效应,人也会因此 显得更聪明、更能干。积极的情绪可使人精神振奋、想象丰富、思维敏捷、富有信心。消极的情绪则使人感到生活枯燥无味。
2、中学生的心理状况如何
为了掌握更实际的资料,使研究更具有真实科学性,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对此本组特别设计了一个共计60题的问卷,在本校初一至高三各年级分别抽取一个班进行调查,调查对象共计六个班。收取问卷467份,有效问卷共计450份。调查负责人:乐荣卓 赵佳峰
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调查问卷
题目:
1、我不喜欢参加学校的课外活动
2、我的心情时好时坏
3、做作业必须反复检查
4、感到人们对我不友好,不喜欢我
5、我感到苦闷
6、我感到紧张或容易紧张
7、我的学习劲头时高时低
8、我对现在的学校生活感到不适应
9、我看不惯现在的社会风气
10、为确保准确,做事必须做得很慢
11、我的想法总与别人不一样
12、总担心自己的衣服是否整齐
13、容易哭泣
14、我感到前途没有希望
15、我感到坐立不安心神不定
16、经常责怪自己
17、当别人看我或议论我时感到不自在
18、感到别人不理解我,不同情我
19、我常发脾气,想控制但控制不住 20、我觉得别人想占我的便宜
21、大叫或摔东西
22、总在想一些不必要的事情
23、必须反复洗手或反复数数
24、总感到有人在背后议论我
25、时常与人争论、抬杠
26、我觉得大多数人都不可信任
27、我作作业的热情忽高忽低
28、同学考试成绩比我高,我感到难过
29、我不适应老师的教学方法 30、老师对我不公平
31、我感到学习负担很重
32、我对同学忽冷忽热
33、上课时总担心老师会提问自己
34、我无缘无故地突然感到害怕
35、我对老师时而亲近,时而疏远
36、一听说要考试,心里就敢搞紧张
无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偶尔 时有 经常 总是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37、别的同学穿戴比我好、有钱,感到不舒服
38、我讨厌做作业
39、家里的环境干扰我的学习40、我讨厌上学
41、我不喜欢班里的风气
42、父母对我不公平
43、感到心里烦躁
44、我常常无精打采,提不起劲来
45、我的感情容易受到别人的伤害
46、觉得心里不踏实
47、别人对我的表现评价不当
48、明知担心没用,但总害怕考不好
49、总觉得别人在跟我作对 50、我容易激动和烦恼
51、同异性在一起时,感到害羞不自在
52、有想伤害他人或打人的冲动
53、我对父母时而亲热时而冷淡
54、我对比我强的同学并不服气
55、我讨厌考试
56、心里总觉得有事
57、经常有自杀的念头
58、有想摔东西的冲动
59、要求别人十全十美
60、同学考试成绩比我高,但能力并不比我强 调查结果显示: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1)人际关系问题是困扰中学生最严重的问题。
我们分析了中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的具体内容,发现中学生涉及的人际关系是与同学关系,与父母关系,与教师关系三个方面的问题,从调查可知,中学生的人际困扰中,最为严重的是亲子关系即与父母的关系问题,占53.2%。主要表现为与父母间缺乏理解和信任或者父母管得太严,干涉太多。难以处理好同学关系是中学生人际烦恼的第二大问题,占30.5%。从他们的回答中发现,中学生内心有强烈的交友需要,但却不知如何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摩擦,或忌妒、歧视,或误解、猜疑等。师生关系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师不能公平对待学生,对学生不够理解、不够真诚。这对教师的教育观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2)早恋问题是中学生心理困扰中较为普遍而又严重的问题。
其涉及面较广,既与学习有关,又与人际交往有关。我们把目前困扰中学生的 早恋问题分为"想涉足型"和"已涉足型"两类,从中可知,中学生们有男女交往的需要,但真正涉足恋爱的比例并不大,并且她们都表现为难以处理好男女同学之间的情感交往问题,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方法,这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学习。
(3)学习问题是中学生心理困扰的第三大问题。
从调查结果我们可知道中学生普遍表现学习动力方面的困扰,占73.1%,尤其是学习的外界压力和干扰,特别是学习兴趣,学习负担过重等问题,这是引起中学生学习困扰的重要因素,此外,还表现为对学习方法的选择和适应等问题,占24.7%。教师的教学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是较小的。
根据教师反映和与男女中学生的交流观察,在人际关系问题、早恋问题、社会适应问题及性别和爱美问题等方面,女生都比男生表现得更为突出,女中学生更易受到来自这些方面的心理困扰。因为女中学生感知细腻、情感脆弱、体验深刻,在性格上依赖性强、敏感、多疑,再加上社会对女性的不正确看法,均可能使女生在这些方面产生的心理冲突比男生更为突出,更为严重,因此,在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今天,我们尤其要正确认识女中学生的心理困扰,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切实措施,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四、本组成员体会
汪莎莎:在我的调查中,发现有一些同学有敌意症状。主要表现在不少学生对他人存在着敌意倾向,不能抑制自己的冲动,常为一些小事与人争吵、打架,甚至动刀动棒。在我的调查中还发现有的同学仅因为别人学习好就对他怀有敌意。其实,这是不必要的。因为我们有些东西是无法改变的。比如我们的出身、我们的相貌。还有一些东西我们可以依靠我们自己的努力,是可以改变的,比如我们的学习成绩、我们的现状。这一次的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也让我知道自身的不足,存在的缺点。对于这些,我不再怨天尤人,而是靠自己的努力。我要培养健康的心理,让我的明天更美好。
刘琦:健康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身体健康和没有疾病,而且还包括良好的精神状态、健全的社会适应能力,即身心健康。目前,中学生越来越多地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调查表明,中学生普遍存在着嫉妒、孤僻、神经衰弱、逆反心理等心理行为问题,并且存在心理行为问题的比率是相当高的,约为46%。这个比率现在还一直呈上升趋势。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熊碧莹:我认为学校 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要尊重学生。教师要建立起这样一种信念: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价值和尊严,每个学生都是平等的。尊重学生,一方面有助于自尊心较差、缺乏自信心的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观念和健康的人格,这一点对学生尤为重要。因为我们学校的学生普遍文化基础差,对学习缺乏自信心,而 现在恰恰为他们提供了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从他们踏入学校的第一天起,教师应在鼓励他们继续学好文化课的同时,积极培养他们对专业课的兴趣,加强动手能力的训练。另一方面,只有尊重学生,才能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使师生间的情感交流顺畅,使心理健康教育如春风化雨般为学生接受性和超前性,只要他们心理素质得到提高,就能自觉克服、纠正其心理困扰,而且还能防患于未然。对中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其一是把心理辅导课程化。教给他们一些自我调控的方法,正确认识已有的困扰或障碍;其二是组织心理辅导活动,进行个别辅导与咨询,以及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团队活动中渗透心理辅导内容。
王颂:家庭教育不当也是影响职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如有的学生家庭骄纵、溺爱子女,致使孩子任性、懒惰、自私、依赖性强;有的学生父母不起表率作用,致使学生了养成抽烟、酗酒、赌博等恶习;还有的学生父母离异,学生得不到完整的父爱、母爱,甚至无人管束,致使他们走上犯罪的道路。据调查,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中有35%是由家庭教育不当引起的。通过这次调查我深深体会到和谐的家庭环境是学生健康成长的软环境 由于学生成绩较差,行为约束力较差,但父母却望子成龙,造成他们与家长的隔阂。因此,教师应利用家访、家长会、电话联系等形式努力去融洽家长与学生的关系,让家长树立对孩子的信心。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要合理,及时与孩子沟通,创造自由、平等、和睦相处的气氛。
刘榛:在我的调查中发现有一些同学的人际关系很差,即使学习成绩很好的同学也存在这样的现象,他们不知道如何与他人好好的交往。本来心里也想和别人谈谈,但是却不知道如何开口。因此我认为,加强学生成功的人际交往教育是很重要的。我国著名医学心理学家丁瓒先生曾经说过:“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这说明,一个人在群体中人际关系是否良好,将直接影响到心理健康的发展。要求学生具备大度、真诚等优秀品质。只有具备了优秀品质,才会在人际交往中获得成功。
结题报告
(1)根据以上调查研究的结果,我们对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原因进行分析 第一,生理因素的影响
中学生由于体内激素的作用,在身体技能和形体上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的大脑发育趋向完善,智力提高很快,身高和体重迅速增加,第二性征出现,性意识开始觉醒。这些生理变化会使学生产生神秘感,非常在意自己在异性的眼中的形象,由于世俗文化的牵制和约束而无法表达出来,造成情绪困扰,出现青春期焦虑,如注意力下降,爱出神遐想,对自己的身材或皮肤不满意,情绪起伏明显,从而对学习和身体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第二,心理因素的影响
A.性格缺陷。如过于孤僻、压抑、内向,过于急躁、固执、偏激、多疑,过于自卑或过于自信、好强,娇气、不善交往而游离集体等等是减弱学生抗衡紧张刺激能力,形成不良的心理反应模式,构成人格障碍的重要原因。
B、人际关系紧张,缺乏归属感。首先是与父母的关系存在显而易见的矛盾冲突,父母的监护和学生的独立要求,父母的保守倾向和学生的冒险意识,常常成为他们之间关系失调的原因。其次,学生都强烈地渴望友谊,非常在意自己是否被别人喜欢,是否被朋友接受,对同学和朋友的言语接触很敏感,容易产生嫉妒或争夺别人关心的现象,感到人际关系紧张、孤独。
第三,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这主要指家庭、学校、社会及其文化等个体以外的客观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A、家庭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由于部分家长对学生的期望过高,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容易使学生产生恐惧与畏缩的条件作用,并持续和泛化,以致想通过说谎来讨好家长,逃避惩罚;其次,父母离异重组家庭、工作变动频繁、生活节奏快、生存压力大的现象较普遍,这些都使学生收到的关爱和注意不够,需要学生不停地努力;此外,部分家长对子女过于保护,使他们过分依赖父母,造成社会适应不良。
B、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学校生活丰富多彩,学生减负不少,升大学成了家长和学生最关注的问题。学生放松的弦一下子紧绷起来,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矛盾冲突,学习生活过于紧张,学生主动利用业余时间给自己补课。此外,部分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不会与老师、同学进行沟通和协调,以上这些因素都使学生压抑、烦躁、紧张、缺乏自信心,缺乏生活的乐趣。
C、社会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随着传媒工具的日益增多,各种西方文化、港澳台文化的冲击,现代科技革命带来的巨大变化等使学生原有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及行为反应发生改变,学生喜欢玩电脑、上网聊天,玩游戏机、穿紧身衣和牛仔裤、唱流行歌曲、看卡通书等,而毕业班紧张的学习生活则压抑了这些爱好,使他们觉得生活乏味,苦恼。
(2)教育策略
针对中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的种种表现,提出如下教育对策 第一,加强学习指导,传授学习策略
刻苦学习,掌握知识,培养能力这是学生的主要目的。每一位中学生都渴望在 此方面获得成功,然而正如调查结果所示,这个问题仍然是困扰她们的主要问题之一,他们或是学习方法不当,或是来自父母、教师、社会压力和干扰太大,或是因为学习负担太重等等,使他们不能享受到以学为乐,乐在其中的道理,这样不仅不能达到学习目的,反而严重地影响着其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作为教育者必须加强中学生的学习指导,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培养激发其学习的动机,引导他们找到有效的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教给他们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
要消除中学生的学习困扰,教育者首先必须改变对学生学习的陈旧观点,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建立起学习的自信心。一般中学生在学习问题上都存在着不正确的归因:大多数女生认为学习成绩不好是由于自己能力不够或智力低下造成的,这就严重地挫伤其学习自信心,失去了学习的内在动力。许多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较强的自信心往往能激发其智力活动,使其智力活动的水平达到最佳状态。所以,教师或家长在对其进行学习辅导时,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获得成功的机会。教学活动中,要多采用鼓励、赞扬、期待、肯定等评价方式以建立学习自信心,调动、激发学生以积极情感参与学习活动。有实验证明: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体验到积极的情感,其教学效果比一般情绪状态要高得多。女中学生存在的学习负担过重的问题,其实并非单纯是教学内容和要求偏高、偏多、偏难造成的,而往往与学生学习自信心不足,学习活动中难以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效率不高有直接关系,所以,可以认为中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往往是心理负担过重,只要加强学习辅导,注重学习信心的培养,传授了学习方法和策略,其负担过重问题就会得到解决。
其次,训练或要求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十分重要的,它往往是学习成功的前提。习惯,是一种自动化的行为方式,在学习活动中常常以不知不觉的方式表现出来,促进学习活动;态度,是一种行为倾向,它既有认知、情感成分,又有行为成分,只要有了正确的学习态度,学生对学习活动就会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正确的行为方式,从而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激发、促进其学习活动。
第三,传授学习策略,掌握学习方法是关键。学习方法和策略多种多样,但每位女中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存在着认知和非认知的差异。所以传授学习策略必须加强针对性,一方面教师应针对中学生的不同特点施教;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她们进行学习策略教育,教给她们学习的方法、技巧。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重视传授"条件化"的知识,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教给她们识记材料、加工材料以及监控学习活动的策略等。他们一旦掌握了良好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就能自如地操作学习过程,其学习方面的心理困扰就会随之消失。
第二,实施心理辅导,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中学生产生这些心理困扰,既与社会、家庭、学校教育有关,又与中学生自身生理发展有关。如学习竞争加剧,家庭不和带来的情感受挫,社会消极文化因素的诱导,尤其是中学生青春期的生理心理上急剧动荡与变化造成的烦恼与忧虑,以及部分教师、家长不正确的教育观念造成的心理压力等,这些都需要中学生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然而这正是他们所缺乏的。实施心理辅导已成为当前中小学教育实践工作者和部分理论工作者的强烈呼声。实施心理辅导,可以使他们增强认识自身的自觉性,增强自我激励、调控的心理机能,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有关研究指出,由于心理障碍,至少有10%-40%的中学生在学习上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实施心理辅导一方面要重视对中学生实施心理咨询。现代心理咨询正在由传统的治疗模式向现代的教育发展模式转移。因此,通过心理咨询,对中学生已经存在的一系列心理困扰乃至心理障碍或行为问题进行咨询,加以诱导,可以消除其不利于心理发展的因素。另一方面要加强心理素质教育,培养其健全的和谐的心理品质。加强心理素质教育,能提高中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使其自觉抵制、调整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心理问题。如训练和提高其意志力,扩大其兴趣,培养多种能力,塑造开朗性格,培养高尚情感,树立远大理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等等。它们能使学生抗御过强的精神压力,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心理素质教育往往具有主动性和超前性,只要他们心理素质得到提高,就能自觉克服、纠正其心理困扰,而且还能防患于未然。对中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其一是把心理辅导课程化。教给他们一些自我调控的方法,正确认识已有的困扰或障碍;其二是组织心理辅导活动,进行个别辅导与咨询,以及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团队活动中渗透心理辅导内容。
第三,强化交往教育,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不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是中学生心理困扰的主要问题。他们不能正确处理与老师、同学的关系,尤其是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常令他们烦恼。总认为父母不理解他们或管教太严,干扰太多。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生理心理急剧发展变化。他们有强烈的"成人感",情感丰富却难于驾驭,渴望交往又有较强的闭锁性,这往往是他们产生人际困扰的主要原因。父母的不信任或过分关心,教师的不平等对待等常常使他们在人际交往活动中相互抵触,产生消极、压抑的情感体验。因此,加强交往教育,鼓励学生在交往活动中相互认知,相互沟通,积极主动地获取信息、沟通情感、增进了解、反省自我是十分重要的。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最重要的是通过人际知觉而达到相互认同。当人们通过信息交流,取得了相互了解,满足了交往的需要 时,才能情感交融,行为协调。在对中学生进行交往教育中,必须教育他们克服"以偏概全"、"以貌取人"、"固执己见"、"自命清高"等认识偏向,要努力寻求交往双方的共同点,发现人际知觉中的相似性,做到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和他人,同时认识交往双方对彼此的权力、义务、责任,正视差异,及时沟通。另一方面,作为父母、教师要充分认识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理解他们在交往活动中出现的问题,积极引导,耐心细致地教育,以提高他们的交往意识和交往能力。父母与子女的交往应在和谐、平等、理解的气氛中进行。父母对孩子应给予充分的爱,对她们的思想、品行、交友、身体、学习等方面都要真诚关心和正确评价并提供合理的帮助和适当的指导;成功时肯定,失败或挫折时鼓励指导,应尊重她们的意见,鼓励她们参与家庭事务。作为教师,在师生交往活动中,对她们应有良好的"期待",形成尊重、信任、平等、鼓励的师生关系。同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还要多鼓励女学生经常参与交往活动,多与人交谈、讨论、交流。交往能力的提高只有在交往活动中才能实现。
第四,重视早恋和性教育,引导情感健康发展
早恋问题是目前中学生中比较普遍的心理困扰,尤其是对女中学生影响更大,常常干扰她们的情绪,严重影响她们的学习和生活。一些女中学生不能正确对待男女生情感,产生早恋。一方面是由于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生理、心理出现的一系列变化,在生理上,女中学生的第二性征形成,其性生理基本成熟,心理上,结束了性疏远期,进入异性向往期,她们对性和异性的了解欲望不断增强。另一方面是由于社会、学校教育的缺陷和家庭教育的退化所致。近几年来各种大众传媒中对性的描写和宣扬,强烈地刺激着女中学生的性意识过早活跃,而大多数教师或家长对早恋问题采用粗暴干涉的手段,这严重地刺伤她们的情感和自尊心。一些研究指出,中学生的早恋是客观存在的,有其生理、心理发展的基础,并认为中学生早恋存在着摹仿、崇拜、从众等几种类型。
面对女中学生的早恋困扰,教育者必须全面诱导,及时疏导。首先,必须正确认识早恋,早恋一般是指人在性成熟后,思想还不成熟,心理尚不稳定,经济还不独立时发生的恋爱行为。尽管这种恋爱行为是不合时宜,过早发生的,可能造成她们学习不能集中精力,成绩下降,可能产生各种烦恼和忧伤,造成多疑、紧张等心理疾病,但它却是中学生的一种情感活动。中学生的情感丰富而不稳定并带有文饰性,她们往往渴望友谊,尤其是喜欢与异性交往,要求亲密、信赖、愉快的内心体验,对于这些,教师或家长应持理解和支持的态度,帮助她们建立正确的友谊观。教育者不要虚张声势,要善于观察作出判断,即使出现早恋,要有科学态度,不能视为邪恶,把它看成是"不良行为"或"下流行为"。其次,改变性教育观念,加 强青春期性教育,现代教育者应用全新的恋爱观和性爱观对女中学生进行性知识和性道德教育,既要让她们正视其性意识的出现,又要教育学生懂得人类的性行为不单是生理本能的冲动,而且要受社会、道德、伦理观念的约束,是一种高尚的社会行为,个体从性成熟到性要求得到满意,其间必须通过合法的婚姻,有一相当长的成熟过程,在青春期由于性冲动引起的心理困扰,只有通过理智和自我来调节。心理老师点评:1.学生在这次研究性学习活动中能积极组织、参与,认真调查、研究、分析、总结。2.态度端正,严谨,分析的结果有据可查。3.研究小组通过下发给不同年级的学生问卷中总结发现,学生在不同年龄段和不同的家庭背景下成长所产生的心理问题不同。4.通过调查反馈:我们学校、家庭需重视培养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更应重视心理成长环境的营造。5.营造良好、和谐、积极的社会、家庭、校园、班级、文化环境更能促进学生团结、积极进去、并在相互帮助和相互鼓舞下中共同成长、进步。
指导教师:王建斌 组 长:乐荣卓
小组成员:刘 琦 刘 榛 汪莎莎 刘 倩 乐荣卓
王 颂 李 杰 熊碧莹 赵佳峰 董昱伟
第四篇:关于中学生如何提高作文水平的研究
关于中学生如何提高作文水平的研究
原因之一:阅读量不足,阅读不得法。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中学生到了高中,除了小学初中课本之外,还没读过几本有价值的好书,特别是受到了电视电影多媒体等传媒手段发展的影响,使他们不用读《三国》,也能看三国,不用读《复活》,也能把《复活》讲得头头是道,电影电视等多媒体技术以其多样性、集成性(即能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和交互性的优势吸引着人们,但是这些媒体确实不能代替阅读,现代传媒只是对文学作品通过编导的过程来再现形象或理解感情。阅读则是通过抽象的语言文字把不可以或不便以有形的画面来再现的内容,来再现在阅读者的脑海中,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而阅读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语文学习的目的就是要培养这两种能力。
有的同学读的书也不少,但是写作能力依然不高,究其原因是阅读不得法。一是所选内容不恰当,二是阅读过程中只追求情节或感观刺激,喜欢猎奇性的东西。所以老师应让学生在阅读时从语言学习目的、从写作的目的出发。目的性明确才能增强阅读效果。这就像走路,你给自己规定了一个目的,借助一定的工具很快就可以达到目的地,没有目的的走也可能偶然达到那个目的,但那是很偶然的事。
原因之二:缺乏积累。
调查发现:多数同学在阅读时没有做读书笔记、记日记的习惯,所以积累的材料很少,一到写作文时脑中空空如也。我们应该准备一个阅读笔记本,随时记下身边发生的人和事,写下自己的读书心得,有时阐述一下对某个问题的见解等,这既可以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也可以积累资料,陶冶情操,锻炼提高思维能力。另外,学生还要积极参加学校举行的各种文学活动。如参加征文比赛、影评活动等等。特别还要强调的是,要重视培养阅读写作的兴趣。郭沫若同志说:“兴趣出勤奋,勤奋出天才”。事实上,读名篇佳作,可以享受其意境、情趣和艺术美,写文章,可以抒情达意,这实在是乐在其中,其乐无穷的!
再则涉及到兴趣的问题了,在作文教学中,老师对兴趣的引导不够到位,真正对写作感兴趣的同学少,而凡是感兴趣的同学,写作能力没一个不是不断地提升,这一点是肯定的。越是不会写作的同学,越不爱写作,那写作水平就可想而知了。
原因之三:缺乏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作文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离不开独立的思考,现在特别提倡思维的创新,这一点是现在的中学生最所缺乏的一点。有一个伟人说过,“思考是人生的第一大快乐的事情”,任何一
个文学大家都同时是一个思想家,他们都最能思索,最能创新。由于教育体制的原因,现在很多事情家长包办的多,教师代替的多,使同学失去了很多独立思维的机会,久而久之,他们就不会思考问题,反映在写作中,就是没有自己的独立见解。
原因之四:就是不常写,不练笔。
不管是谁,不管他有怎样的水平,如果不常写文章,他的能力就不会得到长进,对中学生来讲,特别是基础较差的同学,越是差,越是不写,造成了恶性循环。
正像知道了游泳知识并不一定会游泳一样,懂得写作方法也不一定能写出好文章。作文要写得好,还须常练笔。只有勤练笔,才能把从老师、书本那里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写作中去,实现知识向技能的迁移。
第五个方面的原因是缺乏写作技巧。
古人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平”即“直”、“庸”。“直”则“板”,“庸”则“无味”。倘若望之如一马平川,无浪平湖,就不会有多少人去观赏;如果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一粒石子,那么就会激起水波荡漾,荷花摇曳,游鱼沉浮,游人就会驻足观赏,并引起他们的种种联想和感受。写文章也是这样。如果一味地平铺直叙,死气沉沉,读来便会索然寡味,令人厌烦。我们在看同学的作文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作文看完一遍之后,不知道下什么样的评语。说好吧,文章就是一味的叙述,读来像白开水,淡而无味;说不好吧,文章没有离题,而且语句也很通顺。想来,其关键的原因出在文章缺乏技巧上。
针对上面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解决呢?
第一,加强阅读,增加积累
选择阅读内容:学生读什么好呢?当然是好文章,尤其是名篇。首先是课文,它们经专家们精心挑选,能代表各类文体特点,且十分适宜学生们学习,必须首先把这些文章学好。在此基础上,再适当开辟第二课堂,向课外阅读阵地延伸,得益于课外。在阅读过程中,一定要特别注意语言的学习积累,要记下书里的好词佳句。最好是备一小本子,随身携带,随时随地摘录和学习语言。同时,还要贵在一个“积”字,持之以恒。正所谓“涓涓清泉,汇成江河”。只有天天学语文,日积月累,你的语言才会越来越丰富,为写出好的文章奠定基础。遗憾的是学生们却往往忽略了这一点。须知,文章是以语言为第一要素的,语言功底若不过关,写好文章就成了“空中楼阁”了,所以,学习语言始终应是读语文的一项重要任务。古人读语文,就十分重视语言的学习和积累,现当代的很多文人作家也是如此,他们特别重视名篇佳句。这种学习方法确实很值得我们借鉴。
第二,要学会勤思考。
比如说阅读,每读一篇文章,要理解、领会作者如何立意、谋篇、行文,如何开头结尾,如何组织语言文字,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等等。要推敲好词、佳句的妙处,同时,要有“学以致用”的意识,掌握了某些知识,就要思考在什么情况下能派上用场。总之,阅读时要勤思考,只有把学思结合起来,才能尽快提高写作水平。
再比如说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应该怎么处理,在欣赏电影电视时怎么分析评价一个人物等,都能促进思维的训练。
第三,要经常练笔。
要想提高作文水平,我们必须勤写勤练,否则写作水平很难有长进。俗话说:勤写则笔下生花。作为中学生,我们要想提高作文水平,就必须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譬如,每天坚持写写日记了;每读完一篇文章就写写心得体会了;经常写点小文章去发表了,总之,我们只要能坚持天天练笔,作文水平一定会有很大长进。
第四,加强写作技巧的学习。
一篇文章要想取胜,写作技巧是很关键的。写作技巧包含的内容比较丰富,下面我们着重从审题、结构、选材、立意和构思这几方面来组合考虑。
(一)审题
现在作文审题降低了难度,尽管不断提倡开放性、创新性,但降低难度不是没有难度,强调开放、创新不是不要限制和约束。
以1999年全国高考为例,明明文题中有非常明确的表述:
“假如人的记忆可以移植的话,它将引发你想些什么呢?请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作文内容的范围,写一篇文章。”
尽管说得如此明白,竟有考生不分青红皂白大谈记忆移植的可能性的大小,科学性如何,或者干脆一口咬定“记忆根本不可能移植”,对此不惜引经据典,竭尽雄辩高论之能事。实际上,只要对文题及其要求再作一点分析,就很难误入上述的歧途。
总之,审题要以意为主,“不得意,不可以用事,此作文之要也。”
(二)选材和立意
作文,应求真求诚,把读者装在心中,应像“东方时空”一样“真诚面对观众”。材料要能吸引读者,主题应有现实意义。否则,文章就失去了生气,也失去了它的价值。
选材和立意是评价文章的重要方面。选取的材料应从生活中来,确立的中心要注重给人以启示。
⑴作文素材,一源于生活,二来自阅读。没有生活的活水,写作的源泉就会枯竭;没有
阅读的养料,作文之花就不能开放。
文章的材料要从现实生活中去选择和提炼,绝不可以脱离现实凭空捏造。另外,对占有的材料进行比较,选择其中有代表性和表现力的东西,通过个别表现一般。
例:题目《妈妈教我一首歌》
可以从①写母亲的品质。②在我犯了错误时,母亲对我的教导3歌――国歌,在我大使馆被炸的时候,我唱国歌,心中涌起无限自豪。总之选择我与国家共荣辱等角度选择材料。⑵所谓立意,就是作者确定的要在文中表达的思想主张和观点。没有正确的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立意的高下,是文章成败的关键所在,也是一个人认识水平、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立意,最忌人云亦云,要独辟蹊径,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
(三)构思
构思巧妙是作文取胜的前提,要写得精彩,又要写得“机智”,用王蒙的话来说,就是“亏他想得出来“。
机智办法有:
第一:以小见大,平中见奇:洒脱地举重若轻地面对重大题材;热点问题巧妙结合;人生哲理的朴素闪光等。作文最忌平铺直叙,要在自然中求变化,流畅中求跌宕。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引人入胜,扣人心弦。
第二、相反相成构思法
它的基本原理,是依据事物内部相对方面或相互矛盾的方面,在一定条件下联接起来,从而获得同一性,由此来构筑文章结构。
例《警察与赞美诗》中苏比多次想进监狱不成,决心从善,刚做一次善事,却被当成罪犯而进监狱,苏比之所以要进监狱,是因为他是流浪汉,在社会上无处过冬,所以,便想去监狱过冬。教堂的赞美诗消解了他的思想,苏比决心弃恶从善。结果却进了监狱,这就是“欧.亨利笔法”,情节生动,构思巧妙,结尾突然逆转。
简言之,好的文章应具备以下要素:⑴扣题准,不枝不蔓。⑵文化内涵多,体现在思想观点,事例材料和精彩语句上,引用的诗文、典故准确恰当。⑶逻辑思维力强,说理深刻、透彻。⑷语言变化多。句式运用灵活多变,采用多种修辞,能引起阅卷老师的兴趣。掌握以上几点,一篇施展成功的作文就不在话下了。
七、研究的体会和感受
通过此次的研究性学习,我们了解到多数同学在作文方面是很欠缺的。有的同学在一篇文章中的错字别字竟能高达七八个,更有甚者连文体都分不清;还有的同学,能按照题目的要求写出一篇文章,但是文章空洞无味,感觉像流水帐。究其原因是学生缺乏平日积累,造成写作时脑中的材料甚少,一到写作文就东拼西凑,语言显得干瘪艰涩,读来犹如吞咽苦果;也有的同学取材、语言都不错,但读来仍不能令人满意,其原因是没有在写作技巧上下功夫。所以说,要想写好作文,就必须多阅读,扩大知识面;勤于练笔,积累素材,培养写作能力。
此次的研究性学习,我们收获很大。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尝到了写作的艰辛,也深深地懂得:作文要想写好,决不是一日之功,它需要你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毅力。我们只有天天坚持读、写、练,才可能“笔下生花”。
虽然我们自认为作文写的还不错,但是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自己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有待去改进提高。我们会在以后的学习中,把探讨的方法逐步渗透到作文的写作当中去,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同时,我们也会通过平日的学习、实践,不断完善我们的成果,使之更能“切实可行”。
第五篇:中学生如何缓解压力——研究性学习报告
中学生如何缓解压力
——研究性学习报告
大连市旅顺口区55中学
一年十班 刘世芯
中学生如何缓解压力
——研究性学习报告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多。来自家长、同学、朋友、亲戚等等„„各方面的压力如同一座座无形的大山,将我们可怜的孩子压在压力之下。
在谈如何缓解压力之前,我们要先弄明白压力的来源与形成的原因。总的总结来说,中学生的压力主要来源与以下几个方面:
1.同学之间的竞争
在学习上,有优秀生,有差生。优秀生多了,自然而然,就会有竞争。许多优秀的同学生怕别人在学习上会超过他,就会变得十分焦虑,会成天的去担心这件事。随之,就会拼命的去学习,生怕漏了一分一秒,丝毫不敢放松。这种担心恐慌的心理,不但不会成为前进的动力,反而会给学生带来一些心理上的负担,不但对学习没有帮助,反而,学习成绩会因此而下降。
2.考试的压力
不论是好学生还是差生,一面临考试,心里就会恐惧惊慌。平时学习很努力,就是为了考试。可是一到考试,许多学生手脚出汗,坐立不安,拿到试卷后,大脑就会一片空白,拿起笔却不知从哪下笔,看到会的题目,就会紧张的不知道该怎么写了。因为考试的紧张,原本可以考得很好的成绩,因此也会下降的。
3.家长的压力
孩子在学校学习,不论是学习成绩还是什么,家长都是最为关心的。考好了,家长会说不让骄傲,再接再厉。考得不好家长就是一顿批评,甚至会殴打孩子。有的家长,为了孩子不顾一切,去照顾关心,鞭策激励。于是孩子便生长了这样的心理:生怕考不好,辜负了家长的一片心,抬不起头去面对家长。这会大大的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
以上三点是外界影响因素,还有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1.对自身要求过高,成绩目标过高。有的孩子由于种种原因,不得不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努力的去把自己培养成一个所谓的“好学生”、“优秀生”。这不仅会给自身造成不必要的压力,还会失去对自己真是能力的评价,不会给自己制订一个合适的学习计划与目标。
2.有些学生无论怎么学多学不好,在庞大的压力下,他们的心里就会扭曲,就会自暴自弃,误入歧途。他们会理所当然的以为自己不是学习的人,便会把注意力转向别的地方。谈恋爱,上网吧,去酒吧„„许多孩子就这样颓废了。适度的压力会激励一个人,会让他更投入的去学习,但是,压力如果过大,便会扭曲心灵,让人堕落。
缓解中学生的压力,就要针对问题,逐一解决。
中学的学生步入了青春期,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在心理上,青春期的孩子的心理主要有以下特点:
喜欢感情用事,容易冲动。感情丰富,起伏很大。十分想做好事情,有成人感。遇到失败时,十分容易心理失衡,做出过激的事情。男生喜欢张扬自己,表现出成人感,像大人一样。严重的,会学大人抽烟喝酒,甚至赌钱吸毒。女生十分注重外表,喜欢化不适合自己的妆,喜欢穿不适合自己的成年人的衣服。像成年人一样开始谈恋爱,喜欢明星八卦,渐渐地对学习失去兴趣。
缓解中学生的压力,首先要注意他们处于这个时期的心理特点,才能明白他们心理压力的程度与特点。
①泡个热水澡,水温高约在37℃到39℃左右,可有效地放松绷紧的肌肉与神经。最好在这个时候放点轻松的音乐,缓解压力会更有效。
②换上宽松的衣物,以棉质为主的家居服。舒服的衣服给人以轻松感,会让人不自觉地放松下来。
③尽量吃一些清淡的食物,清淡的食物不仅对身体好,会让人更宁静。
④知道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李阳吗,他每天早上都会对着镜子里的自己说:“yes,I can!”(是的,我能行!)这是一种心理暗示,会给人一种很大的动力。不放我们也试试,一到困难的时候,就暗暗地对自己说:“是的,我可以!”这样不仅给自己以自信,更会减少一些压力。
⑤比如发言的时候,我们会很紧张,生怕一张口就会说错话。不妨勇敢地举起手,大声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不用担心会不会错,表达出来就好。
⑥可以找朋友倾诉。如果找家长,有些同学会不好意思,不妨找一两个可信的朋友,吐吐苦水。
⑦压力太大,可用转移法。不开心时,可以进行一些娱乐活动,如:打打球,玩玩游戏等„„ ⑧压力的来源就是苛刻的要求,不如适当地放松放松,不要要求太高。
⑨积极的面对现实。遇到失败时,不要一直郁郁寡欢,可以平淡的面对,多多的说服自己,不要在意。
保持良好的心态,是缓解压力的最好的方法。良好的心态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中学生有必要掌握一些平衡心理的方法,正确面对和缓解心理压力,这将有助于学生获得健康的心理和健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