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职业压力研究综述
教师职业压力研究现状综述
摘 要: 教师职业压力及其应对一直是教师心理研究中一个重要的课题,过重的压力影响到教师的生理及心理健康,甚至影响到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并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造成影响,因此把握教师职业压力与应对研究脉络,了解已有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成果,对于进一步了解和研究教师职业压力与应对的现状和特点具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教师压力;压力来源;应对
一、教师职业压力的定义
关于教师职业压力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的30年代。早在1933年Hicks就对600名教师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17%的教师“经常神经紧张”,而11%的教师忍受着神经失常的痛苦。从20世纪50年代,塞利首次进行心理压力研究之后,“压力”(stress)一词广泛用于社会科学领域。到了60年代,更多研究开始涉及教师由于工作问题而产生焦虑不安的事实。1977年,Kyriacou和Sutcliffe在《教育评论》杂志(Educational Review)中发表了教师压力综述文章。在该文章中,作者将教师职业压力定义为由于工作造成的一种令人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包括紧张、失望、焦虑、愤怒、压抑等。此后,教师压力成为了世界性的研究课题。
此后,不同的学者对教师职业压力有不同的定义方式。例如,Litt 和Turk在1985提出教师压力是指当教师的幸福受到威胁时,所要解决的问题超过其能力范围时,所产生的不愉快情形与困惑;中国台湾学者周立勋(1987)将其定义为教师在教学工作时对潜在的工作情境因素或要求评估为威胁或有碍工作表现而产生的负面的情感反应;台湾学者程一民(1997)将其定义为教师在学校工作中,与人、事、物互动过程中所产生的负面情感;国内学者吕秀华(1998)则认为是因教师工作的因素所导致的紧张,使得教师感受不愉快或负面的情绪;而徐富明(2000)更多的倾向于是教师由于工作的原因,如工作时间过长、负荷过重、班额过大、学生行为不端而导致身心疲劳过度、神经紧张、挫折等的一种不愉快的消极的情感体验。
虽然研究者对教师职业压力界定的具体表述不尽相同,但其实质是基本一致的,即认为教师职业压力是指由于自身素质或外界各方面的原因而使教师产生的不愉快的负面情感体验,也称教师的工作压力。
二、教师职业压力的负面影响
适度的压力是维持正常身心功能的必要条件,具有唤起、调整、加强等功能是主体应付生活的基本条件。但过强、持续时间过长的压力会导致身心失调,产生生理、情绪、行为、认知等方面的不良反应。教师职业压力对教师本身产生的消极作用,主要表现在心理、行为和生理方面。
1.对心理的影响
1994年,市级重点研究课题:《上海市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运用国际通用量表,对上海市3055名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试调查,结果发现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48%;其中12%有明显心理症状,2%较为严重,其余有轻度的心理症状。2005年,武汉市对7城区1300名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工作压力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武汉市中小学教师的心理问题检出率达40.4%,明显高于国内正常成年人。
2.对行为的影响
工作压力会导致教师的消极行为增多,主要有:行为冲动、易冲动、暴饮暴食或食欲不振、吸烟喝酒等。此外,工作压力致使教师在工作方面出现一些不良反应,这主要包括旷工、改行、提前退休等。2006年,香港当地组织“城市智库”向14所学校的382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80%教师表示工作压力大,更有25%承认企图伤害自己。香港教统局的数字显示,03/04学年至05/06学年间,中学教师流失率由3.9%增至
5.1%。
3.对生理的影响
2002年,广东省教育工会对19所高校8417名教师的健康状况调查发现,广东省高校教师随着年龄的提高,健康状况逐渐下降,患病率不断上升。其中50岁以上教师的患病率达到50%,30岁至40岁的教师则多处于亚健康状态,比例为79.17%,而30岁以下年龄组的亚健康发生率也不低,为69.12%。北京慈济健康体检中心于2004年6月至2005年6月为新东方、北京师大附中等17所学校共7000多名教师做了健康体检,结果显示仅有42人体检结果正常,占总人数的0.6%。
三、教师压力的研究现状
1、教师压力的研究方法
大量关于教师压力的研究采用了定性的方法,研究者通过访谈法、个案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研究教师压力源、压力中介变量和压力结果,少数研究采用定量的方法研究教师压力问题,研究者通过针对教师压力源、压力结果设计实验、用具体的手段对教师压力中介调节因素进行干预或训练。
2.教师压力的研究内容
2.1 教师压力主要来源的研究
基里亚克总结了六种教师的重要压力根源、时间紧迫感、社会地位低、学生无纪律、工作环境差、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同事间的冲突。库伯列出了一个完全简明的六种工作压力源:有特点工作的压力、角色压力、人际压力、职业发展、组织结构和发展、家庭工作相互作用[1] Elaine研究发现:教师个体的角色准备、职业态度、健康状况 职业自信心和自尊心是重要的压力来源[2]林小群研究认为:学生因素、家长因素、工作因素、考试压力、职业期望、学校组织气氛、自我发展需要是教师职业压力的主要来源[3]。虽然各个研究者对教师压力的来源进行的不同的研究,但是从他们的研究中可以看出他们对教师压力主要来源的认定具有很大相似性,综合起来有以下几部分即 组织和工作的特点,工作之外的家庭社会因素和个体因素。
2.2教师压力应对策略的研究
应对(Coping)作为压力过程的中介调节要素之一,在众多有关压力处理的策略研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Folkman 与 Lazarus 将应对定义为:“所有认知和行为上对要求的掌握、减少和容人的努力,将应对方式分“以问题为中心的应对方式和以情绪为中心的应对方式” 马塞尼将应对分为斗争应对与预防应对。国外关于教师压力应对的研究表明:教师常用的压力应对策略有,尽量适当的处理问题、避免对抗、工作后尽量
放松、采取行动来解决问题、控制感情、给特别的工作更多的时间、与他人讨论问题交流感情、有一个健康的家庭生活、提前打算和优先解决问题认识自己的不足[4]。陈德云提出了:开设教师压力管理培训研讨班、理性一情感疗法、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模式、校长为缓解教师压力而努力等四个应对策略[5]。
四、人口统计变量与教师心理压力的关系研究
人口统计变量是指教师的年龄、性别、学历、教龄、学校和教学岗位类型等教师个人资料。
1.教师心理压力的性别差异研究
Trueteman和Punc(1992)的研究发现,女教师受到压力和压力源的影响显著大于男教师,但是经过心理干预,女教师的心理压力感更容易得到缓释[6]。宋利国(2004)关于初中教师心理压力情况的研究表明,女教师在工作负荷因素上的压力比男教师大[7]。丁凤琴(2006)对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压力情况的研究表明:在学生因素与家庭人际因素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教师的学生因素与家庭人际因素比男教师高,且差异显著[8]。边保旗、樊富珉2006年对中学教师的心理压力情况的调查表明,教师压力的性别差异显著,学校压力、素质压力、制度压力和需求压力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男教师要显著高于女教师[9]。可见,不同研究的性别差异研究结果可能完全相反或有所区别,这是由于研究的样本不同,年级不同,或研究的方法或工具不同导致的。
2.不同教龄的教师心理压力的差异研究
在教龄方面,Kyraeon 1989年的研究表明不同教龄的教师的压力水平不存在显著性差异[10]。但我国岳民庆(2007)的研究表明,不同教龄教师的压力水平与有显著的差异[11]。王沛、张国礼(2006)研究结果表明:教龄小于或等于5年的教师的压力水平要显著地高于教龄为11-15年以及大于25年的教师;教龄为16-20年的教师的总体压力显著地大于教龄为11-15年、教龄大于25年的教师,而其余的教龄段之间在总体压力感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12]。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问卷调查的样本不够大,或研究的区域有所不同,或研究的学校不同,有的是大学段,有的是高中段,有的是初中段,有的是小学段。因此,年龄与教师的心理压力研究要针对不同的区域,针对不同的年段进行研究。
3.学历与教师心理压力的关系研究
陈华(2002)、李军兰、李金碧(2005)、陈庆、张雪梅、岳民庆(2007)的研究都证实了这一观点[13]。也有研究表明学历越高,压力越大。许延礼、高峰强(2003)、宋利国(2004)的研究证实了这一观点[14]。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学历越高,成就感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越强烈,如果得不到应有的满足就会产生较大压力。
4.学校类别、学校级别等和教师心理压力的关系
在学校类别方面的研究表明,中学教师的压力要高于小学教师,初中教师的压力要高于高中教师。王沛、张国礼(2005)的研究表明:小学教师的总体压力显著低于初中和高中教师,而初中教师和高中教师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15]。孙杰远、李青(2005)对黑龙江省、四川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三省区小学和初中教师的调查表明:在不同城市和不同中小学校任教的教师心理压力存在显著差异[16]。
在学校级别方面,邵光华和顾泠沅(2002)的研究表明: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教师在对教师心理压力感的认知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但在自我压力感方面差异显著,普通学
校的教师承受的压力更大[17]。
五、教师压力研究的评价及建议
教师职业是一种全球普遍性的职业,教师压力也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研究的热门话题。虽然对教师压力的研究已涉及研究方法与内容、压力来源、解决策略等方面,对教师心理压力影响因素的研究也提到了教师个人、学校、社会等一些方面,但还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不足,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研究对象范围不够广泛
关于中小学教师压力的相关研究较多,其他教师群体如高校教师、幼儿教师、私立学校、职业学校、少数民族学校的教师的相关研究较少。不同群体的教师,他们的工作对象、工作环境及所面临的压力等是不一样的,因此他们的压力状况会存在差异。但在现实的调查研究中,很多研究者却以某个群体教师的压力状况来判断教师压力的整体状况,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我们应该加强不同群体教师压力的研究多做一些横向的比较,揭示不同群体教师压力中存在的共同性与特异性。研究方法缺乏多样性
国内外有关教师压力的研究多数用定性的方法,探索产生教师压力的来源、教师压力应对策略、压力对教师身心健康与行为的影响等问题;同时这些研究通过因素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揭示了教师压力产生的来源,教师压力与教师身心健康及行为的相互关系;另外有少量研究用定量的方法,研究教师如何用合适的方法或策略进行压力应对。我们需要结合定性与定量的方法,先调查后实验,通过现象揭示教师压力的本质,总结教师压力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研究内容不够全面
目前有关于教师压力的研究内容多集中于压力源、压力后果及压力源与压力后果两者关系的研究;对于压力应对的研究涉及较少,现有的一些研究中研究者多数采用SCL-90这样的症状检核表,将压力应对方式的测量结果同消极后果的测量结果进行相关分析,评价哪些是“积极的应对方式”“哪些是消极的应对方式”我们主张在什么环境条件下处理什么具体问题或情绪困扰采用何种指标进行评价,何种应对方式是积极的,何种应对方式是消极的。也就是说,我们应该研究在某种情景中某些人运用某种应对方式是最好的,而不是片面的将逃避或回避、否认看成是“消极的”。
另外,研究学校组织如何采取有效的干预策略来减少教师的压力也是非常必要的;在教师压力研究中需要特别关注的最有趣的一个方向,可能就是成功处理压力的措施在教师职业发展过程中所起作用的研究,比如如何解决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教师压力研究仍需努力
教育改革在不断地进行,在不同时期、学校的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和评估程序在不断地变化、学校如何管理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教师的工作业绩也在不断变化。对于教师压力研究来说,我们需要更新以往研究中的数据,探索压力发展的趋势和变化,特别要注意学校里正在引起需要强调的高水平压力(如中小学教师的学生升学率、高校教师的科研业绩考核等等)的变化,对在因处理变化时所产生的压力方面需要进行特殊的研究,以便这样的研究能给教育政策制定者提供一个关于各种教育改革是如何影响教师压力过程的建议。
参考文献:
[1]PhillipL.Rice.石林 等译.压力与健康[M].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2]赵立芹 张海燕.教师压力成因分析[J].外国教育研究 2004 31 2 38-40.[3]林小群 等.中 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压力源结构模型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5 25 3 44-51.[4]邵光华.国外教师压力研究总述[J].比较教育研究 2002 11 20-24.[5]陈德云.教师压力来源分析与应对策略[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6]Kay Wilhelm,Jodie Dewhurst Savellis,Gordon Parker.TeacherStress An Analysis of Why Teachers Leave and Why TheyStay[J].Teachers and Teaching:theory and practice,2000,3(6).[7]宋利国.西部初中教师职业压力探因.伊犁教育学院学报[J].2004,17(3):47-51
[8]丁凤琴.中小学教师与工作相关的压力源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26(10):27-30
[9]边保旗,樊富珉.中学教师的压力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1):48-50
[10]Joseph LaBeau.Chronic career stress:What it looks like and what to do about it[J].PM.Public Management,2003,10(85),8-12.[11]陈庆,张雪梅,岳民庆.关于小学教师职业压力与主体性相关因素的调查及对策研究[J].河西学院学报,2007,23(1):72-74
[12]刘晓明.职业压力、教学效能感与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2):56-61
[13]陈庆,张雪梅,岳民庆.关于小学教师职业压力与主体性相关因素的调查及对策研究[J].河西学院学报,2007,23(1):74-75
[14]许延礼,高峰强.高中教师工作压力、心理健康及其关系的研究[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2003,19(5):72-76
[15]杨冬梅,周晓晔.缓解教师职业压力的学校层面分析[J].辽宁师专学报,2004,(4):79-80 [16]孙杰远,李青.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职业压力的调查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41(1):99-103
[17]邵光华.国外教师压力研究综述[J].比较教育研究,2002(11): 20-24.
第二篇:教师职业压力研究综述
教师职业压力研究现状综述
摘 要: 教师职业压力及其应对一直是教师心理研究中一个重要的课题,过重的压力影响到教师的生理及心理健康,甚至影响到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并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造成影响,因此把握教师职业压力与应对研究脉络,了解已有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成果,对于进一步了解和研究教师职业压力与应对的现状和特点具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教师压力;压力来源;应对
一、教师职业压力的定义
关于教师职业压力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的30年代。早在1933年Hicks就对600名教师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17%的教师“经常神经紧张”,而11%的教师忍受着神经失常的痛苦。从20世纪50年代,塞利首次进行心理压力研究之后,“压力”(stress)一词广泛用于社会科学领域。到了60年代,更多研究开始涉及教师由于工作问题而产生焦虑不安的事实。1977年,Kyriacou和Sutcliffe在《教育评论》杂志(Educational Review)中发表了教师压力综述文章。在该文章中,作者将教师职业压力定义为由于工作造成的一种令人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包括紧张、失望、焦虑、愤怒、压抑等。此后,教师压力成为了世界性的研究课题。
此后,不同的学者对教师职业压力有不同的定义方式。例如,Litt 和Turk在1985提出教师压力是指当教师的幸福受到威胁时,所要解决的问题超过其能力范围时,所产生的不愉快情形与困惑;中国台湾学者周立勋(1987)将其定义为教师在教学工作时对潜在的工作情境因素或要求评估为威胁或有碍工作表现而产生的负面的情感反应;台湾学者程一民(1997)将其定义为教师在学校工作中,与人、事、物互动过程中所产生的负面情感;国内学者吕秀华(1998)则认为是因教师工作的因素所导致的紧张,使得教师感受不愉快或负面的情绪;而徐富明(2000)更多的倾向于是教师由于工作的原因,如工作时间过长、负荷过重、班额过大、学生行为不端而导致身心疲劳过度、神经紧张、挫折等的一种不愉快的消极的情感体验。
虽然研究者对教师职业压力界定的具体表述不尽相同,但其实质是基本一致的,即认为教师职业压力是指由于自身素质或外界各方面的原因而使教师产生的不愉快的负面情感体验,也称教师的工作压力。
二、教师职业压力的负面影响
适度的压力是维持正常身心功能的必要条件,具有唤起、调整、加强等功能是主体应付生活的基本条件。但过强、持续时间过长的压力会导致身心失调,产生生理、情绪、行为、认知等方面的不良反应。教师职业压力对教师本身产生的消极作用,主要表现在心理、行为和生理方面。
1.对心理的影响
1994年,市级重点研究课题:《上海市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运用国际通用量表,对上海市3055名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试调查,结果发现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48%;其中12%有明显心理症状,2%较为严重,其余有轻度的心理症状。2005年,武汉市对7城区1300名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工作压力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武汉市中小学教师的心理问题检出率达40.4%,明显高于国内正常成年人。
2.对行为的影响
工作压力会导致教师的消极行为增多,主要有:行为冲动、易冲动、暴饮暴食或食欲不振、吸烟喝酒等。此外,工作压力致使教师在工作方面出现一些不良反应,这主要包括旷工、改行、提前退休等。2006年,香港当地组织“城市智库”向14所学校的382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80%教师表示工作压力大,更有25%承认企图伤害自己。香港教统局的数字显示,03/04学年至05/06学年间,中学教师流失率由3.9%增至5.1%。
3.对生理的影响
2002年,广东省教育工会对19所高校8417名教师的健康状况调查发现,广东省高校教师随着年龄的提高,健康状况逐渐下降,患病率不断上升。其中50岁以上教师的患病率达到50%,30岁至40岁的教师则多处于亚健康状态,比例为79.17%,而30岁以下年龄组的亚健康发生率也不低,为69.12%。北京慈济健康体检中心于2004年6月至2005年6月为新东方、北京师大附中等17所学校共7000多名教师做了健康体检,结果显示仅有42人体检结果正常,占总人数的0.6%。
三、教师压力的研究现状
1、教师压力的研究方法
大量关于教师压力的研究采用了定性的方法,研究者通过访谈法、个案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研究教师压力源、压力中介变量和压力结果,少数研究采用定量的方法研究教师压力问题,研究者通过针对教师压力源、压力结果设计实验、用具体的手段对教师压力中介调节因素进行干预或训练。2.教师压力的研究内容 2.1 教师压力主要来源的研究
基里亚克总结了六种教师的重要压力根源、时间紧迫感、社会地位低、学生无纪律、工作环境差、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同事间的冲突。库伯列出了一个完全简明的六种工作压力源:有特点工作的压力、角色压力、人际压力、职业发展、组织结构和发展、家庭工作相互作用[1] Elaine研究发现:教师个体的角色准备、职业态度、健康状况 职业自信心和自尊心是重要的压力来源[2]林小群研究认为:学生因素、家长因素、工作因素、考试压力、职业期望、学校组织气氛、自我发展需要是教师职业压力的主要来源[3]。虽然各个研究者对教师压力的来源进行的不同的研究,但是从他们的研究中可以看出他们对教师压力主要来源的认定具有很大相似性,综合起来有以下几部分即 组织和工作的特点,工作之外的家庭社会因素和个体因素。2.2教师压力应对策略的研究
应对(Coping)作为压力过程的中介调节要素之一,在众多有关压力处理的策略研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Folkman 与 Lazarus 将应对定义为:“所有认知和行为上对要求的掌握、减少和容人的努力,将应对方式分“以问题为中心的应对方式和以情绪为中心的应对方式” 马塞尼将应对分为斗争应对与预防应对。国外关于教师压力应对的研究表明:教师常用的压力应对策略有,尽量适当的处理问题、避免对抗、工作后尽量放松、采取行动来解决问题、控制感情、给特别的工作更多的时间、与他人讨论问题交流感情、有一个健康的家庭生活、提前打算和优先解决问题认识自己的不足[4]。陈德云提出了:开设教师压力管理培训研讨班、理性一情感疗法、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模式、校长为缓解教师压力而努力等四个应对策略[5]。
四、人口统计变量与教师心理压力的关系研究
人口统计变量是指教师的年龄、性别、学历、教龄、学校和教学岗位类型等教师个人资料。
1.教师心理压力的性别差异研究
Trueteman和Punc(1992)的研究发现,女教师受到压力和压力源的影响显著大于男教师,但是经过心理干预,女教师的心理压力感更容易得到缓释[6]。宋利国(2004)关于初中教师心理压力情况的研究表明,女教师在工作负荷因素上的压力比男教师大[7]。丁凤琴(2006)对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压力情况的研究表明:在学生因素与家庭人际因素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教师的学生因素与家庭人际因素比男教师高,且差异显著[8]。边保旗、樊富珉2006年对中学教师的心理压力情况的调查表明,教师压力的性别差异显著,学校压力、素质压力、制度压力和需求压力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男教师要显著高于女教师[9]。可见,不同研究的性别差异研究结果可能完全相反或有所区别,这是由于研究的样本不同,年级不同,或研究的方法或工具不同导致的。2.不同教龄的教师心理压力的差异研究
在教龄方面,Kyraeon 1989年的研究表明不同教龄的教师的压力水平不存在显著性差异[10]。但我国岳民庆(2007)的研究表明,不同教龄教师的压力水平与有显著的差异[11]。王沛、张国礼(2006)研究结果表明:教龄小于或等于5年的教师的压力水平要显著地高于教龄为11-15年以及大于25年的教师;教龄为16-20年的教师的总体压力显著地大于教龄为11-15年、教龄大于25年的教师,而其余的教龄段之间在总体压力感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12]。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问卷调查的样本不够大,或研究的区域有所不同,或研究的学校不同,有的是大学段,有的是高中段,有的是初中段,有的是小学段。因此,年龄与教师的心理压力研究要针对不同的区域,针对不同的年段进行研究。3.学历与教师心理压力的关系研究
陈华(2002)、李军兰、李金碧(2005)、陈庆、张雪梅、岳民庆(2007)的研究都证实了这一观点[13]。也有研究表明学历越高,压力越大。许延礼、高峰强(2003)、宋利国(2004)的研究证实了这一观点[14]。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学历越高,成就感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越强烈,如果得不到应有的满足就会产生较大压力。4.学校类别、学校级别等和教师心理压力的关系
在学校类别方面的研究表明,中学教师的压力要高于小学教师,初中教师的压力要高于高中教师。王沛、张国礼(2005)的研究表明:小学教师的总体压力显著低于初中和高中教师,而初中教师和高中教师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15]。孙杰远、李青(2005)对黑龙江省、四川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三省区小学和初中教师的调查表明:在不同城市和不同中小学校任教的教师心理压力存在显著差异[16]。
在学校级别方面,邵光华和顾泠沅(2002)的研究表明: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教师在对教师心理压力感的认知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但在自我压力感方面差异显著,普通学校的教师承受的压力更大[17]。
五、教师压力研究的评价及建议
教师职业是一种全球普遍性的职业,教师压力也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研究的热门话题。虽然对教师压力的研究已涉及研究方法与内容、压力来源、解决策略等方面,对教师心理压力影响因素的研究也提到了教师个人、学校、社会等一些方面,但还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不足,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研究对象范围不够广泛
关于中小学教师压力的相关研究较多,其他教师群体如高校教师、幼儿教师、私立学校、职业学校、少数民族学校的教师的相关研究较少。不同群体的教师,他们的工作对象、工作环境及所面临的压力等是不一样的,因此他们的压力状况会存在差异。但在现实的调查研究中,很多研究者却以某个群体教师的压力状况来判断教师压力的整体状况,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我们应该加强不同群体教师压力的研究多做一些横向的比较,揭示不同群体教师压力中存在的共同性与特异性。2 研究方法缺乏多样性
国内外有关教师压力的研究多数用定性的方法,探索产生教师压力的来源、教师压力应对策略、压力对教师身心健康与行为的影响等问题;同时这些研究通过因素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揭示了教师压力产生的来源,教师压力与教师身心健康及行为的相互关系;另外有少量研究用定量的方法,研究教师如何用合适的方法或策略进行压力应对。我们需要结合定性与定量的方法,先调查后实验,通过现象揭示教师压力的本质,总结教师压力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3 研究内容不够全面
目前有关于教师压力的研究内容多集中于压力源、压力后果及压力源与压力后果两者关系的研究;对于压力应对的研究涉及较少,现有的一些研究中研究者多数采用SCL-90这样的症状检核表,将压力应对方式的测量结果同消极后果的测量结果进行相关分析,评价哪些是“积极的应对方式”“哪些是消极的应对方式”我们主张在什么环境条件下处理什么具体问题或情绪困扰采用何种指标进行评价,何种应对方式是积极的,何种应对方式是消极的。也就是说,我们应该研究在某种情景中某些人运用某种应对方式是最好的,而不是片面的将逃避或回避、否认看成是“消极的”。另外,研究学校组织如何采取有效的干预策略来减少教师的压力也是非常必要的;在教师压力研究中需要特别关注的最有趣的一个方向,可能就是成功处理压力的措施在教师职业发展过程中所起作用的研究,比如如何解决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4 教师压力研究仍需努力
教育改革在不断地进行,在不同时期、学校的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和评估程序在不断地变化、学校如何管理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教师的工作业绩也在不断变化。对于教师压力研究来说,我们需要更新以往研究中的数据,探索压力发展的趋势和变化,特别要注意学校里正在引起需要强调的高水平压力(如中小学教师的学生升学率、高校教师的科研业绩考核等等)的变化,对在因处理变化时所产生的压力方面需要进行特殊的研究,以便这样的研究能给教育政策制定者提供一个关于各种教育改革是如何影响教师压力过程的建议。
参考文献:
[1]PhillipL.Rice.石林 等译.压力与健康[M].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2]赵立芹 张海燕.教师压力成因分析[J].外国教育研究 2004 31 2 38-40.[3]林小群 等.中 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压力源结构模型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5 25 3 44-51.[4]邵光华.国外教师压力研究总述[J].比较教育研究 2002 11 20-24.[5]陈德云.教师压力来源分析与应对策略[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6]Kay Wilhelm,Jodie Dewhurst Savellis,Gordon Parker.TeacherStress An Analysis of Why Teachers Leave and Why TheyStay[J].Teachers and Teaching:theory and practice,2000,3(6).[7]宋利国.西部初中教师职业压力探因.伊犁教育学院学报[J].2004,17(3):47-51 [8]丁凤琴.中小学教师与工作相关的压力源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26(10):27-30 [9]边保旗,樊富珉.中学教师的压力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1):48-50 [10]Joseph LaBeau.Chronic career stress:What it looks like and what to do about it[J].PM.Public Management,2003,10(85),8-12.[11]陈庆,张雪梅,岳民庆.关于小学教师职业压力与主体性相关因素的调查及对策研究[J].河西学院学报,2007,23(1):72-74 [12]刘晓明.职业压力、教学效能感与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2):56-61 [13]陈庆,张雪梅,岳民庆.关于小学教师职业压力与主体性相关因素的调查及对策研究[J].河西学院学报,2007,23(1):74-75 [14]许延礼,高峰强.高中教师工作压力、心理健康及其关系的研究[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2003,19(5):72-76 [15]杨冬梅,周晓晔.缓解教师职业压力的学校层面分析[J].辽宁师专学报,2004,(4):79-80 [16]孙杰远,李青.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职业压力的调查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41(1):99-103 [17]邵光华.国外教师压力研究综述[J].比较教育研究,2002(11): 20-24.
第三篇:教师职业压力管理的实施策略研究(推荐)
教师职业压力管理的实施策略研究
——员工援助计划在教师职业压力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教师职业压力过大已成为一个普谝的社会性问题。如何通过教师压力管理来帮助教师更好的应对过大的职业压力,已是教育管理者和广大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员工援助计划(EAP)是一种新兴的压力管理模式,是当今企业界常用的员工压力管理服务,在教师职业压力管理中引入EAP服务,帮助教师缓解职业压力,使之转化为教师进步成长的动力,提升教育效能。
[关键词]:教师 职业压力 压力管理 员工援助计划
前言
职业压力(Occupational Stress)是近年来工业管理心理学和职业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热门课题。自20世纪70年代英国学者基里亚科(Kyriacon)和萨克利弗(Sutcliffe)首次发表文章提出教师职业压力的概念。近30年来,世界各国对教师职业压力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过都已系统的对教师职业压力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而对于教师职业压力的国际性关注源于一个公识,即教师职业压力可能给教师自身带来消极影响。
在我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教师职业压力问题日益明显和突出。在近几年来对教师有关的调查表明,我国一部分教师职业压力过大,并已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教学工作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湖南师范大学的孙慧于2002年对湖南省不同类别学校的260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34份(收回率:90.0%),结果发现:88.3%的教师感到有职业压力,其中37.7%的教师表示压力较大或很大。大量研究表明,高度挑战性的工作、纷乱的工作、独断的领导形态、无效的沟通状况、严重的疏离感以及变革的高度不确定性等学校组织特征都可能成为教师的压力来源.过度的职业压力会造成情绪衰竭、离职率高等各种现象。
由此看出,过大的职业压力不仅会影响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同时对教师的身心健康也造成严重的危害。如何摆脱过大的职业压力,如何使教师学会对职业压力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应对,引起教育界与整个社会的共同关注。员工援助计划(EAP)是近年来流行于工商企业界的一种以制度化和法制化建设为基础的职场压力管理服务,在工商企业界的应用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现尝试如何就员工援助计划(EAP)引入学校组织,作为教师职业压力管理的心理干预计划做有效的探讨。
一、员工援助计划(EAP)的概述
(一)员工援助计划的含义
员工援助计划(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s),它是组织为帮助员工及其家属解决职业心理健康问题,由组织出资为员工设置的一套系统的长期福利与支持服务项目。通过专业人员对组织的诊断,建议和对员工及其直属亲人提供的专业指导和培训,咨询,旨在帮助解决员工及其家庭成员的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提高员工在组织中的工作绩效以及改善组织氛围和管理。员工援助计划(EAP)的核心是透过对员工深层的关怀来提升他们心的力量,促进他们新的成长。其不仅在于直接疏解员工的工作压力,而且更在于提供预防性的咨询服务,提供人文关怀,提高员工在组织中的工作绩效。
员工援助计划(EAP)的主体部分就是专业人员采用心理调适法和行为纠正技术,缓解员
工及其家庭成员面临的精神压力,破除其面临的心理障碍,帮助其摆脱不良心理和行为习惯。而其主要解决的问题有:员工的压力,情绪等心理和行为问题;帮助员工提高心理健康意识;帮助组织消除或减少导致员工心理行为问题的原因;防范员工心理行为问题的产生。员工援助计划(EAP)包括预防,发现,解决心理行为问题三个过程,其中渗透着重视人,尊重人,以人为目标等人本管理的理念,充分展示了心理学在组织管理中的作用。
(二)EAP的起源发展及其相关问题
1.EAP的起源
EAP起源于20世纪20-30年代的美国企业。当时,美国有些企业注意到员工的某些个人问题,特别是酗酒影响了工作的绩效,于是有的企业聘请专家帮助员工解决这些问题,建立了企业酒精依赖项目(OAP),诞生了员工援助计划的雏形。20世纪60、70年代,美国社会的酗酒、吸毒、滥用药物等问题日益严重,家庭暴力、离婚、精神抑郁越来越影响员工工作表现,于是OAP向EAP转变,范围扩大,内容也更加丰富,提供更多的服务以解决更广泛的个人问题。20世纪末至今,EAP在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已成为和员工发展计划(EEP)等结合在一起的综合性服务项目,其中内容涉及到心理健康、生活方式、压力管理、裁员危机、职业生涯发展、组织与管理风格设计等各个方面。
2.EAP的发展
(1)EAP在国外的发展
EAP在欧美国家十分普及。早在1991年,《财富》杂志评选出的世界50
0强企业中有90%的企业和12000家小企业设置了EAP。到2001年,在美国有17%的公司提供了EAP。英国大约有1137个组织提供EAP,覆盖员工2200万人,大约占英国工作人员总数的10%。随着社会的进步,企业的发展,全球网络化的盛行,EAP很快在世界各地流行起来。同时随着EAP的发展,其应用领域也从企业向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和军队等领域扩展,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2)EAP在国内的发展和进入中国企业的现状
EAP在我国开展较晚,它主要是由一些跨国公司引入的,而我们国内的公司认识EAP还不足十年,EAP的中国化过程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在2001年3月,国内诞生了第一个完整的EAP项目——联想客服部的员工援助计划。而在我国的政府部门和军队也有一些类似项目,2000年。深圳市公安局建立了心理服务中心,为警察提供心理咨询和其他服务;2004年,一些EAP项目在上海徐汇区政府全面启动;目前,北京市公安局也在易普斯咨询公司的帮助下积极筹建民警心理服务中心,将在年内完成。这意味着在国内EAP也逐渐为政府、事业单位管理者所关注。
1.EAP的主要内容
(1)个人问题
健康问题:员工压力过大,必然会对员工的身体造成一些器质性的变化。EAP帮助员工进行日常工作减压,恢复规律性的生活习惯。
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紧张同样会给员工带来职业压力,员工的工作场所是一个开放性的社会场所,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人际关系紧张。EAP提供对员工进行个别或团体的心理调试,以降低员工的人际紧张程度,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网。
情感困扰:员工是社会,是有情绪感情的人,难免会遭遇情感的困扰。EAP适时帮助员工进行心理疏导,解决其情绪困扰,这样既有利于员工的自我成长又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促进企业发展。
(2)工作问题
工作要求:企业要发展,必然会给员工定下目标和要求,然而过高的目标和要求同时也会给员工带来压力。因此,EAP适时关注员工,关注员工的情绪状态,工作表现以期适时给
予帮助,顺利完成目标。
工作中的人际关系:企业是一个团队,只有团队配合工作,企业才会发展。而员工的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同样会给员工的心理造成影响。EAP适时针对员工压力源产生的根究,对员工的人际关系进行适当的心理调试,解决人际关系问题。工作压力及其相关问题:压力也有性质之分,积极的压力会使员工奋起,消极的压力会使员工无力适从。EAP面队员工压力的挫折应对。适时对员工提供全员培训,增强员工的心理素质,纠正其不合理信念。
二、在教师职业压力管理中EAP的引入
(一)教师职业压力现状分析
有研究表明,压力是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诱因,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应对压力的策略和方式。杭州市教育研究所对杭州市随即抽取的31所中小学的调查显示,76%的教师感到职业压力大,13.25%的教师不太喜欢或很不喜欢自己的职业,50.8%的教师表示如果有机会会考虑换工作,只有49.2%的教师表示喜欢这一职业,愿意终身从教。国内其他一些学者的调查也表明,半数以上的教师觉得压力较大或很大(徐长江,1998;陈华,2002;陈富明,2002)。2005年8月,中国人民大学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和新浪新闻频道联合进行“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8699名教师接受调查其中超过80%的教师反映压力较大。2006年8月,中国人民大学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和新浪新闻频道联合进行“中国上班族工作和谐指数”调查研究,其中教师工作不和谐的感觉最强烈。这既印证了国内外学者的出的教师属于高压力职业的结论,也表明了我国的教师职业压力状况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压力产生的机制则是:当压力源切实关系到教师自身利益或工作方式,而教师自身又无法有效地加以控制时,压力源就转变为压力事件。因此,教师感觉职业压力大,是教师没有有效的对压力进行控制、管理,而使压力扩大化、深入化,影响教师日常的教学与生活。
(二)教师职业压力管理
在教师的职业压力管理中,职业压力可看作是一个系统过程的产物,包括个体受到外部压力源的刺激,感受到压力以及个体产生一系列的身心及行为反应,是一个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的过程。在这个管理体系中,更多的是运用心理学和医学的方法,对教师进行职业压力减缓,让教师在专业人员的帮助下学会充分了解压力源、症状的基础上,监督、疏导和控制压力源所带来的对自身的负面影响,转化为积极的压力管理策略。著名心理学家罗伯特说:“压力就如一把刀,他可以为我们所用,也可以把我们割伤。那要看你握住是刀刃还是刀柄。遇到压力时。如果握住刀刃,就会割到手;如果握到刀柄,就可以用来切东西”。
(三)教师职业压力管理中引入EAP的可行性
压力无处不在,针对我国教师普遍存在过高职业压力的现状,如何进行有效的压力管理,如何学会一套有效应对压力的方法,从而起到缓解、调节和分散的作用,并使教师有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在国外,教师职业压力管理得到了相当高的重视,并在学校导入成功企业的专业人员为学校“把脉”。由于员工援助计划的核心就是减轻员工的负担,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核心力,减少员工的压力和心理负担对企业造成的不良影响,所以可以将其引入到教师职业压力管理中。在知悉教师职业状况的情况下,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疏导,无疑有助于更好的对教师职业压力进行疏导和消解。同时导入EAP的主题部分,即专业人员采用心理调试的方法和行为纠正技术,缓解员工及其家庭成员面临的精神压力,破除面临的精神障碍,帮助其摆脱不良心理和行为习惯。
因此,企业管理中EAP的工作主体,工作方式,介入到教师职业压力管理是有可行性的,它与教师职业压力管理具有类同的方法,即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帮助教师进行心理调试,以达到缓解职业压力的效果;同时,EAP还乐意进行行为纠正,改变教师在较大的职业压力下形成不良行为习惯。从学校管理的层面,对教师职业压力管理进行制度的规范化、方法的规范化,更加科学有效的帮助教师疏解职业压力。
三、EAP在教师职业压力管理中的实施策略
(一)EAP的操作方式
学校组织中EAP的导入,可分为内部EAP和外部EAP相整合的模式进行。
(1)内部EAP即通过建立由组织内部相关人员(如:心理咨询师、人事管理人员)组成的执行小组。采用专业心理调试的方法来评估、处理。
(2)外部EAP即通过由外包专业的EAP服务公司来承担。通过内部EAP的把脉和诊断之后,外部EAP通过指导学校组织结构变革,领导力培训等手段改善教师工作的软环境,建立支持性的工作环境。
(二)宣传和推广EAP
首先在学校引入EAP解决教师职业压力管理,要让主体即教师克服对于EAP的陌生感和不信任感。其次搞好职业心理健康宣传,让教师明了自身的职业特色,职业阻碍,职业心理问题等;明了自身职业压力的来源,更加有效的解决压力事件。EAP认为是压力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可利用多种渠道方式进行宣传和推广。如:心理知识讲座、海报简介、拓展训练等多种形式引导教师多这套压力管理系统进行全面的深入了解,并接受解决自身职业压力问题;有效的解决自身压力问题。
(三)EAP的具体侧重解决的问题
EAP是一种心理管理技术,被称为“精神按摩器”,通过长期的疏导和调控,使对象获得一种强大的心理承受力,以应付周遭多变的环境。在教师职业压力管理中引入EAP,可针对教师群体的独特性而侧重解决某些具体问题:
1.教师职业压力
通过个体心理咨询来解决,如:热线电话、面对面的咨询、网络沟通等多种多样的方式。重视教师心理卫生工作,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增强教师的抗压能力和耐压能力。
(1)学校层面:做到以人性为前提,以情感为纽带,以精神为依托,建立人性化的管理体制和环境能。如:为教师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定期为教师举行心理健康教育,创设教师过度压力和不良情绪的疏导渠道,建立专为教师开设的体育、娱乐中心,工作中多一些鼓励、赏识和信任,少一些批评、惩罚和责难。同时,为教师树立良好的榜样。
(2)教师层面:教师在自身地角度上讲,要意识到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管理压力地关键在于自身地学习、进步与调节。许多教师认为教师的职业压力问题使社会造成的,使由于自己生活或工作地环境不理想所致。如此归因,并不利于教师对职业压力的自我调适,并直接影响到教师应对或驾御压力的积极性。能够对职业压力有正确的认识,是职业压力状态下的教师自我调适地前提。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教师是否感受到压力的不是外界而是教师对压力的反应;一种心理体验,即教师对外界因素的认同和解释,对职业压力的自我调试才是缓解职业压力的关键所在。
(3)社会层面:教师从事教育事业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教师职业压力管理不仅与教师的自我调适有关,同时与学校的管理和社会环境也有密切的联系。减轻教师职业压力,建构社会支持系统,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形成共同关注教师职业压力的大环境,改善与教师职业压力相关的机制。如:加快教师职业专业化建设的进程,提高教师职业的专业意识;提升教师的地位及声望,包括社会地位、经济地位和教师形象;提供职业教育与培训等。
2.教师职业生涯发展
在企业中,EAP为员工职业生涯设计和指导的前提就是建立职业生涯成功的员工的胜任特征模型。转入引用到教师职业压力管理中,其可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在学校管理体系中的组织战略设计、招聘录用、绩效管理、人才规划。教师自我继续教育与培训、薪酬层次设计等多个方面,体现管理体制的要求,为教师生涯设计提供依据。这样做可以使教师更易适应职业生涯发展的变化和转换,更会去寻求职业生涯转换时期的支持,以解决突发的情绪,行为不适症状。
3.教师人际管理与沟通
教师职业压力过大的一个症状即情绪的不稳定,人际关系紧张混乱。而当压力来临时,对教师的人际管理就十分重要了。首先,让教师明了压力的来源,寻根求固,从根本上解决职业压力事件。其次,缓解因压力引起的人际关系紧张,调整教师自身的认知策略,平衡心态,纠正不良行为,以做到良好的调适。多与他人分享、沟通,交流经验,发泄情绪。同时,学校领导对教师群体的关注,关注教师人际交往,关注教师自身需求与发展等问题,缓解教师人际关系。
(四)紧急服务
EAP为教师生活中各种突发、紧急、重大事件提供专项服务,如危机事件干预和紧急应激心理支持。
教师面对的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外的事情,而那些不可预测的、具有创伤性后果的事件将对教师心理产生的不良影响。这时教师就就需要有一种外在支持,能够让他们更清楚、客观地面对这种突发事件,了解自己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EAP提供由经过训练的专业人员组成的危机干预团队来提供服务,当危机事件发生时,危机干预团队迅速地激活,并建立起团队和管理层的联系系统,在教师产生负性的创伤之前进行积极的干预,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这些危机事件的负性影响并避免不必要的损伤。
日常工作生活中经常会发生一些使教师感到紧张或不快的事件,这时,教师便会产生应激。应激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积极的应激能提高人们的活力,但在消极应激的状态下,教师可能会不思饮食,引起营养不良,从而使抗感染能力下降;或不愿向他人诉说,进而不与他人交往,从而引起抑郁症。应激长期积累会导致怒火爆发,从而造成工作、家庭关系的紧张,这种感情上的紧张会带来精神上的痛苦,往往会导致酒精和药物的滥用,最终造成灾难性的后果。EAP提供紧急应激心理支持,帮助教师缓解不良情绪困扰,调整心态,减轻过大的职业压力,为教师提供心理咨询与疏解策略。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教师职业压力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与支持。运用企业先进管理模式,引入教师职业压力管理,是大势所趋。通过员工援助计划的引入,解决教师职业压力问题,是对教师职业压力进行有效管理的良好手段,有一定的现实推广性。
参考文献:
[1]邵光华.国外教师压力研究综述[J]比较教育研究,2002.(11)
[2]徐长江.中学教师职业紧张状况及原因的调查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6)
[3]赵立芹.张海燕.教师压力分析及解决策略[J].外国教育研究,2002.(12)
[4]姚立新.教师压力管理.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1).14
[5]操太圣,卢乃桂.学校变革进程中的教师压力管理,教育发展研究.2006.6A
[6]郭朝晖.企业员工援助计划(EAP)的应用效果及导入[J],科技与管理.2006.(2)
[7]刘亚林.EAP(员工援助计划)研究综述[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6)
[8]姚立新.教师压力管理.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1).104
[9]姚立新.教师压力管理.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1).99-100
[10]李楠楠.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EAP.暨南大学管理纵横.2005.2A
[11]姚立新.教师压力管理.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1).106-107
[12]姚立新.教师压力管理.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1).105-106
第四篇:幼儿教师职业压力与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2016
年 3
月 31 日
目录
标题
........................................................................1 中文摘要...............................................................1 英文摘要...............................................................2 1.问题的提出..........................................................3 1.1 研究背景..........................................................3 1.2 研究意义..........................................................3 1.3 研究目的..........................................................4
2.研究过程与方法......................................................42.1 研究内容..........................................................4
2.2 研究方法..........................................................4 1.文献法.........................................................4 2.问卷法.........................................................4 2.3研究对象..........................................................4 2.4研究工具..........................................................5 2.5统计方法..........................................................5 3.研究结果的统计......................................................5 3.1幼儿教师职业压力现状的统计结果....................................5 3.1.1幼儿教师职业压力各维度的统计结果............................5 3.1.2幼儿教师职业压力源的差异分析................................6 3.2幼儿教师幸福感现状的统计结果......................................7 3.2.1幼儿教师幸福感各维度的统计结果..............................7 3.2.2幼儿教师幸福感的差异分析....................................7 3.3幼儿教师职业压力与幸福感的相关性的统计结果........................8 4.分析与讨论..........................................................8 4.1 幼儿教师职业压力的讨论与分析......................................8 4.2 幼儿教师幸福感的讨论与分析........................................9 4.3幼儿教师职业压力与幸福感的相关关系的讨论与分析...................10 5.结论...............................................................10 6.对策与建议.........................................................10 6.1社会方面.........................................................11 6.2幼儿园方面.......................................................11 6.3幼儿教师自身方面.................................................12 7.结语................................................................12 参考文献..............................................................14 致谢..................................................................15 附录..................................................................16
沧州师范学院2016届毕业论文(设计)
幼儿教师职业压力与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李梦矾 指导教师:袁锦芳
摘 要
目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幼儿教育事业也在不断的发展,现今幼儿教师这一角色越来越被社会重视,随之而来的与其相关的职业压力、幸福感等问题越来越被社会所关注。
幼儿教师的幸福程度是其工作态度好坏、工作质量高低的决定性因素;幼儿教师幸福感水平越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越高,这间接影响着儿童的身心健康,甚至会对幼儿的一生造成重大影响。为了祖国的下一代,也为了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如何让幼儿教师的获得幸福感应该受到社会的重视。
方法 本研究以沧州市的幼儿教师为研究对象,并对其发放问卷,回收处理后得到128份有效问卷,使用数据统计最常用的IBM SPSS Statistics 19.0软件来统计、分析。
结果 根据数据分析获得目前幼儿教师职业压力和幸福感的实际情况,进而发现两者之间的关联:
1、幼儿教师的职业压力是中等偏低的水平。
2、幼儿教师的压力感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社会、幼儿园管理和幼儿教师。
3、幼儿教师的幸福感是中等偏高的水平。
4、幼儿教师的职业压力与幸福感呈负相关的关系。
结论 根据调查结果,本文从社会、幼儿园和个人三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 幼儿教师 职业压力 幸福感
第1页
幼儿教师职业压力与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Research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occupational stress and well being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
Limengfan
Directed by Associate Prof.Yuan Jin-fang
Abstract
Objective
With the developing of the society, the preschool education is also developing.Kindergartional teacher i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the current society.It is associated with professional pressure and happiness, in addition ,such as the well-being of the problem more and more.Happiness is decisive factors in the early childhood teachers’ attitude that the work is good or bad and quality of work.The well-being of preschool teachers become good, leading the higher the level of their psychological health indirectly influences the health of children's mental and physical health, even serious effect of children's lives.To the next generation of the motherland and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preschool teachers should be emphasized the importance of the society.Methods In this study, Cangzhou kindergarden teachers are model and give them questionnaire in the process of the search,and the effective portion 128 is obtained after the recovery,This study uses IBM SPSS Statistics 19.0 software for data statistics and analysis.Results
According to the data analysis and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occupational stress and well-being of preschool teachers, it is possible to fi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ccupational stree and happiness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 First ,the pressure level of the early childhood teacher is medium to low.Second ,the stress of preschool teachers is from three areas mainly: the society and management of kindergarten ,besides, preschool teachers.Third ,the level of well-being of preschool teachers is on the high side.Finally ,the occupational pressure and sense of well-being of teachers is a typical negative correlation relationship.Conclusion As a result of the survey, this paper makes suggestions from the social,preshchool teachers and kindergarten.Key words
early childhood teacher occupational stress well-being
第2页
沧州师范学院2016届毕业论文(设计)
1.问题的提出
1.1研究背景
今年来,幼儿教育事业飞速发展,致使幼儿教师这一角色越来越被社会重视,随之而来的与其相关的职业压力、幸福感等问题越来越被社会所关注。幼儿教师的幸福程度是其工作态度好坏、工作质量高低的决定性因素;幼儿教师幸福感水平越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越高,这间接影响着儿童的身心健康,对幼儿的一生造成重大影响。为了祖国的下一代,也为了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幼儿教师的幸福感应该受到社会的重视。通过研究发现,影响幸福感的主要因素是职业压力
[1]。此研究对幼儿教师职业压力与幸福感的现状进行分析,进一步深入探究幼儿教师职业压力与幸福感的关系。
潘朝霞、徐青青对幼儿教师发放了职业幸福感问卷并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大多数幼儿教师获得了一般幸福感。阿拉坦巴根、刘晓明运用自编的调查问卷得出,随着年龄的增加,幼儿园教师职业压力呈现出整体上移的趋势,出现负偏态分布[4]。刘文[5]、刘晓年[6]、曹婧[7]认为幼儿教师职业压力主要来自社会、幼儿园和教师自身。王云认为幼儿教师压力需要社会、幼儿园和家庭等互相协调来缓解才能最终改善教育质量[8]。王爱军在《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现状调查及应对研究研究》一文强调社会、幼儿园、幼儿教师自身是缓解幼儿教师职业压力的三个突破口[9]。李秋梅提出幼儿教师压力的来源与缓解策略是分不开的,压力来自哪儿,缓解的途径就会出自哪儿[10]。郭雨鑫、李名璐在《论教师职业幸福感影响因素与策略》[11]中指出应该从社会地位、工资、考评制度和心理健康几大方面来提升幼儿教师幸福感。谢蓉、增向阳提出良好的环境,人性化的校园管理无疑是一种缓解幼儿教师职业压力的有效途径[2]。朱薇娜在《关于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的几点思考》一文指出,优秀的教学成果和创新的教学方法能够提升幼儿教师的自信和满足[12]。在《幼儿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一文中徐浩认为和谐的师幼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和获得幸福感的重要方法[13]。陈璐认为幼儿教师的职业压力与幸福感呈负相关[1]。
1.2研究意义
理论上,本研究主要对幼儿教师的职业压力与幸福感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分析,为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提供参考和依据,同时丰富其相关理论。
实践上,意在深刻全面揭示幼儿教师的职业压力与职业幸福感的关系,进而
第3页
幼儿教师职业压力与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从而对幼儿园及幼儿教师的工作提供实践性指导。
1.3研究目的
分析幼儿教师职业压力与幸福感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改善幼儿教师的生存状况,消除当今幼儿教育行业中所存在的不良状况,促进幼教事业的顺利发展。
2.研究过程与方法
2.1研究内容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完成如下研究内容:
1、研究幼儿教师职业压力现状。
2、研究幼儿教师幸福感现状。
3、探究幼儿教师职业压力与幸福感的关系。
4、提出改善对策和建议来缓解和提升幼儿教师的职业压力与幸福感。
2.2研究方法
1、文献法
通过对搜集查阅到的硕博论文、书籍、期刊等材料的分析和归纳整理,对当前幼儿教师职业压力与幸福感的现状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和了解,进而确定概念和主题、理清论文思路。
2、问卷法
拟采用陈璐编制的《幼儿教师职业压力与幸福感的调查问卷》里的幼儿教师职业压力问卷和幸福感问卷,选取沧州市里五所公立幼儿园和三所私立幼儿园,在所选取的幼儿园中随机选择150位幼儿老师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发放、收集调查问卷并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分析,了解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压力与幸福感。
2.3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沧州市幼儿教师为研究对象,在沧州市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136份,回收率为90.67%,获得128份有效问卷,有效率为94.1%。
表1 调查对象分布表(n=128)变量 性别
年龄
组别 男 女 20岁以下 21-25岁
第4页
人数 13 115 9 78
百分比(%)10.2% 89.8% 7.0% 60.9%
沧州师范学院2016届毕业论文(设计)
所教年级
所教幼儿数量
工作年限
幼儿园性质
26-30岁 31-35岁 托班 小班 中班 大班 25人以下 26-30人 31-35人 36人以上 一年以内 一至五年 五至十年 公办 民办
9 13 25 47 43 24 31 57 16 42 56 30 82 46
25.0% 7.0% 10.1% 19.5% 36.7% 33.6% 18.8% 24.2% 44.5% 12.5% 32.8% 43.8% 23.4% 64.1% 35.9%
2.4研究工具
本研究对幼儿教师职业压力的调查参考的是天津师范大学陈璐硕士论文中的《教师工作压力与幸福感调查问卷》[1]。因本研究的特殊需要,对原问卷做了适当修改,目的是使其与幼儿教师的实际情况更贴切。问卷的信度为0.934,说明该问卷具有较高信度。问卷共分为三部分:个人基本情况,工作压力部分和幸福感部分。个人基本情况涉及到了性别,幼儿教师年龄,所教年级,幼儿数量,工作年限和幼儿园性质几个方面。工作压力部分有六个纬度,共17道题。其中六个纬度有:教育教学改革(1-3题),幼儿(4-6题),幼儿园管理(7-10题),工作特征(11-12题),职业发展(13-15题),社会(16-18题)。本调查采用Likert 5点计分法,得分越高,表明所承受的压力越大。幸福感部分有两个纬度:正向情感(1-5题),负向情感(6-10题)。量表使用5点计分法,得分越高,表明幸福感也就越高。
2.5统计方法
本研究中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 19.0软件来统计、分析数据。
3.研究结果的统计
3.1幼儿教师职业压力现状的统计结果
第5页
幼儿教师职业压力与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3.1.1幼儿教师职业压力各纬度的统计结果
表2 幼儿教师工作压力总体及各纬度的得分情况
工作压力源总分 教育教学改革
幼儿 幼儿园管理 工作特征 职业发展 社会
N 128 128 128 128 128 128 128
平均值M 2.71 2.69 2.76 2.86 2.76 2.65 2.97
标准差SD 0.67 0.88 0.73 0.62 0.80 0.75 0.98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幼儿教师职业压力总体和各纬度上得分在2.4和3.0之间。社会方面得分最高,在这方面幼儿教师的职业压力最高;其次,就是幼儿园管理的得分仅次于社会方面,表明他对幼儿教师造成的压力也不小;职业发展方面得分最低,说明它对幼儿教师产生的压力是最小的。从总体来说,幼儿教师的职业压力处于中等偏低的水平。3.1.2幼儿教师职业压力源的差异分析结果
表3 幼儿教师职业压力源的差异分析
幼儿教师年龄
20岁以下 21-25岁 26-30岁 31-35岁
所教年级
托班 小班 中班 大班
所教幼儿数量 25人以下 26-30人
31-35人 36人以上
工作年限
N 8 66 29 25 28 33 41 26 36 32 25 35 29
第6页
平均值M 2.93 2.88 2.79 2.13 2.56 2.63 2.68 2.81 2.69 2.77 2.81 2.85 2.89
标准差SD 0.56 0.53 0.61 0.29 0.66 0.79 0.68 0.35 0.58 0.68 0.97 0.66 0.49
F值 6.636**
2.011
0.109
一年以内 5.233**
沧州师范学院2016届毕业论文(设计)
一至五年 五至十年
幼儿园性质
公办 民办
46
2.52 2.33 2.23 2.96
0.83 0.67 0.73 0.62
7.832***(注:*P<0.05,**P<0.01,***P<0.001.)从上表中得出,在幼儿教师年龄方面,20岁以下的幼儿教师的职业压力最大,31-35岁的幼儿教师的职业压力最低;在所教年龄方面,托班的压力最小,大班的压力最大,幼儿教师所教年级越高所承受的压力越大;在幼儿数量方面,25人以下压力最低,36人以上压力最大,幼儿教师所教的幼儿越多压力越大;在工作年限方面,工作年限在一年以下的幼儿教师的压力最大,工作年限在五到十年的幼儿教师的压力最低;在幼儿园性质方面,在公办幼儿园的教师的压力小,民办幼儿园的教师的压力大。
3.2幼儿教师幸福感现状的统计结果 3.2.1幼儿教师幸福感各纬度的统计结果
本研究采用正向情感得分之和,减去负向情感,最终得分体现幸福感的情况。
表4 幼儿教师幸福感各纬度得分情况
幸福感 正向情感 负向情感
N 128 128 128
平均值M 3.91 3.68 2.86
标准差SD 0.47 0.53 0.65 从上表中得出,正向情感的水平是中等稍高的;而负向情感的水平是偏低的。3.2.2幼儿教师幸福感的差异分析结果
表5 幼儿教师幸福感的差异分析
年龄
20岁以下 21-25岁 26-30岁 31-35岁
所教年级
托班 小班
N 8 66 29 25 28 33
第7页
平均值M 2.31 2.88 3.12 2.37 2.87 2.72
标准差SD 0.46 0.55 0.49 0.31 0.67 0.81
F值 6.638***
2.036 幼儿教师职业压力与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中班 大班
所教幼儿数量 25人以下 26-30人
31-35人 36人以上
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年限 一年以内 一至五年 五至十年
幼儿园性质
公办 民办
26 36 32 25 35 29 49 50 82 46
2.68 2.59 2.56 2.48 2.39 2.23 2.05 2.13 2.68 3.01 2.32
0.50 0.43 0.62 0.77 0.86 0.53 0.21 0.77 0.67 0.35 0.59
5.832** 5.369**
0.205(注:*P<0.05,**P<0.01,***P<0.001.)从上表的数据中得出,在幼儿教师年龄方面,20岁以下的幼儿教师的幸福感最低,31-35岁的幼儿教师的幸福感最高,在20-35岁这个年龄阶段,随着幼儿教师年龄的增长,她们获得的幸福感越高;在所教年级方面,在托班获得的幸福感最高,在大班获得的幸福感最低;在幼儿数量方面,在25人以下的班级里幼儿教师获得的幸福感最高,在36人以上的班级里幼儿教师获得的幸福感最低;在工作年限方面,工作年限在一年以下的幼儿教师获得的幸福感最低,工作年限在五到十年的幼儿教师获得的幸福感最高;在幼儿园性质方面,在公办幼儿园的教师获得的幸福感高,在民办幼儿园的教师获得的幸福感低。
3.3幼儿教师职业压力与幸福感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表6 幼儿教师职业压力与幸福感的相关情况
职业压力 职业压力源
幸福感-0.489**-0.476**
正向情感-0.501**-0.436**
负向情感 0.569** 0.389**(注:*P<0.05,**P<0.01,***P<0.001.)从上表的数据中可以得出,职业压力、职业压力源都和幸福感、正向情感呈负相关,和负向情感呈正相关。
总体来说,幼儿教师职业压力越大幸福感越低。
4.分析与讨论
4.1幼儿教师职业压力的讨论与分析
第8页
沧州师范学院2016届毕业论文(设计)
调查显示幼儿教师的压力处于中等偏低的程度,这可能是因为幼教这份工作相比于其他工作而言还是比较轻松的,对幼儿教师的身心上造成的压力是较轻的。
在幼儿教师年龄方面,20岁以下的幼儿教师的职业压力最大,31-35岁的幼儿教师的职业压力最低。20来岁的幼儿教师刚刚进入职场,没有太多经验,仍需要适应从学校到社会的这种变化,有的幼儿教师还要处理男女感情问题,面对这些事情,他们又不懂如何平衡和自我调节,压力就出现了。
在所教年级方面,托班的压力最小,大班的压力最大,幼儿教师所教年级越高所承受的压力越大。这可能是因为年级越高;幼儿的自主性越强,管教起来越困难,对幼儿教师的管理水平要求越高。因此,幼儿教师的压力就会变大。
在幼儿数量方面,25人以下压力最低,36人以上压力最大,幼儿教师所教的幼儿越多压力越大。幼儿数量多,在完成教学任务和组织活动时难度变大,平时的管理也会变难。每个幼儿的性格、脾气秉性又是不同的,需要幼儿教师采取不同的方法对待不同的幼儿,幼儿多,工作量越大越繁琐,幼儿教师的压力越大。
在工作年限方面,工作年限在一年以下的幼儿教师的压力最大,工作年限在五到十年的幼儿教师的压力最低。工作年限越长,工作经验越丰富,而且也非常了解了这个职业和幼儿特点,就能自如地处理各种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在幼儿园性质方面,在公办幼儿园的教师的压力小,民办幼儿园的教师的压力大。民办幼儿园里的幼儿教师面临着失业风险,工资报酬低,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等处境,同时,民办幼儿园对幼儿教师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要求也偏高,这些都会增加幼儿教师的职业压力。
4.2幼儿教师幸福感的讨论与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幼儿教师的幸福感处于中等偏高的水平,正向情感的水平是中等偏高的,而负向情感的水平是偏低的。这说明绝大多数幼儿教师觉得自己是比较幸福的,侧面反映出幼儿教师的生存状态还是比较好的,但由于社会对其职业的不认可以及工作中家长与领导对其的一些否定,难免会使一些幼儿教师感到自卑与不满,外加繁重的工作量以及较低水平的收入都深深影响着幼儿教师的幸福感。
在幼儿教师年龄方面,20岁以下的幼儿教师的幸福感最少,31-35岁的幼儿教师的幸福感最多。主要原因应是教师的年龄较大,家庭和生活都相对稳定下来了,工作上也得心应手,这些带给了幼儿教师较大的幸福感;而年纪较小的幼儿
第9页
幼儿教师职业压力与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教师较容易对繁重的工作产生较大反感,从业初期会不习惯来自社会的不认可,生活和感情的不稳定,使其幸福程度相对较低。
在所教年级方面,幼儿教师在托班获得的幸福感最高,在大班获得的幸福感最低。在托班幼儿教师的工作简单,教学任务难度小,幼儿管理起来较容易,获得的幸福感就高;大班就不同了,大班幼儿不管是在知识上还是情感上都有了变化,幼儿教师工作的难度和复杂程度变高,直接影响她们的幸福感。
在幼儿数量方面,在25人以下的班级里幼儿教师获得的幸福感最高,在36人以上的班级里幼儿教师获得的幸福感最低。幼儿数量越多,幼儿教师的工作量就越大越繁琐,工作时间也会延长,留给生活中其他部分的时间就会变少,没时间旅游,没时间逛街聚会,没时间照顾自己的家人,她们的幸福感也就不会高。
在工作年限方面,工作年限在一年以下的幼儿教师获得的幸福感最低,工作年限在五到十年的幼儿教师获得的幸福感最高。工作年限长,经验丰富,能够自如的应对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增强了幼儿教师的自信心,以饱满的热情面对工作和生活,她们的幸福感也会提升。
幼儿园的办学性质方面,公办幼儿园幼儿教师的幸福感要明显高于民办幼儿园的幼儿教师,这主要是因为公办幼儿园的福利待遇较好,工作稳定,工作没有那么繁重,压力相对较小,收入水平,社会地位均高于民办幼儿园。
4.3幼儿教师职业压力与幸福感的相关关系的讨论和分析
幼儿教师的职业压力与幸福感呈负相关。幼儿教师面对的职业压力越大,正向情感减少,负面情感增加,从而主观幸福感会越低。
幼儿教师压力大,身体和心理上都会受到影响.身体上感觉疲倦,体力透支,有心无力,不能充满朝气的对待工作和生活,长时间下去,工作上得不到领导的认可,生活上得不到家人的谅解,何谈幸福。心理上,压力大心理负担就大,总想努力做好,但就是不能使自己满意,恶心循环,打破心理可承受的底线,使自己崩溃。心理上得不到满足也不把好的情绪状态带到实际的生活和工作中,对任何事都失去了兴趣,生活过得没滋没味的,怎么会幸福呢。
5.结论
1、幼儿教师的职业压力处于中等偏低的水平。
2、幼儿教师的压力感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社会、幼儿园管理和幼儿教师。
3、幼儿教师的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
4、幼儿教师的职业压力与幸福感是负相关关系。
第10页
沧州师范学院2016届毕业论文(设计)
6.对策与建议
从本研究的结果来看,幼儿教师的职业压力与幸福感呈负相关,因此可以通过缓解职业压力的方式来提高幸福感,通过以上的讨论分析可知对幼儿教师带来压力影响幸福感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社会方面)社会地位不高,认可度不够;
2、(幼儿园方面)任务繁重,身心疲惫,收入水平不高。
3、(幼儿教师自身方面)自身认识不足,技能缺失,不能较好的胜任工作。
6.1社会方面:
1、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
中国现代的幼儿园教育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然而很多人至今仍然认为幼儿教师仅仅是像保姆一样帮忙照看孩子,很多人不会觉得幼儿教育事业的特殊性,他们不了解良好的幼儿教育将对孩子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幼儿教师实际的社会地位和其职业的神圣感存在很大的反差,这使得幼儿教师对自己事业的不认同,以及对自身价值的不肯定,从而导致其职业幸福感的消失。为此,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十尤为重要的,社会要改变对幼儿教师的看法,尊重幼儿教师以及这个职业。
2、社会和家庭要对幼教事业持支持态度
现今社会总有一些家长对幼儿园及幼儿教师要求苛刻,只要孩子在幼儿园稍有不合意,便要老师来说个明白,给幼儿教师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既然把孩子放在幼儿园,就要相信幼儿教师,即使是家长照顾孩子也难免会出意外,何况老师要一个人看护那么多孩子呢,不能凡是都怪罪幼儿教师,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她们工作的特点。
3、国家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
国家应尽快制定合理有效的法规制度,保障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用法律解决那些解释不清的问题。幼儿教师有了法律的保护,就会减轻她们那些为模糊不清的问题承担的压力。
6.2幼儿园方面:
1、提高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和福利待遇
幼儿教师的待遇普遍偏低而且工时长,工作量与薪资不成正比,这直接影响幼儿教师幸福感的获得。为了提升幼儿教师的幸福感,增加幼儿教师的工资是非常有必要的。幼儿教师整天面对这群孩子,心理上难免产生厌倦,适时组织幼儿教师出去旅游或是给予幼儿教师其他方面的福利都是可以的让幼儿教师在心理
第11页
幼儿教师职业压力与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上得到安慰。
2、开展心理健康培训和在职培训
幼儿园积极开展心理健康培,使幼儿教师正确认识自己,积极面对工作压力。给予幼儿教师更多的在职培训机会,从而提高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使其能较好的应对工作中发生的各种问题,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减轻压力,获得幸福感。
3、改善幼儿园不合理的管理制度,幼儿园完善考评制度
幼儿园要从幼儿教师的切身利益出发,不要用不合理的制度去管理幼儿教师,不要让幼儿教师带着不满的情绪投入到工作中去。对一位幼儿教师的考量应尽力全面,同时减少形式化活动,以保证幼儿教师能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必要的工作中去。
6.3幼儿教师自身方面:
1、幼儿教师要提高对幼教事业的认识
幼儿教师是否热爱幼儿教育事业,严重影响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获得。只有自身热爱自己的职业,才能享受工作,而不是煎熬。
幼儿教师要知道,工作存在压力是必然的,做什么事都会有压力存在。对于工作中所感受到的压力,要积极应对。针对自身的不足,应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素质,从而从容面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减轻自身的压力感。
2、幼儿教师要处理好与周围人的关系
对于社会带来的压力,幼儿教师要与同事、家长建立起融洽的关系,遇到事情时采取恰当的沟通方式,学会对人友好、坦诚、尊重、同情、信赖、与理解,从而改善压抑的工作环境。
3、提高自身专业技能
俗话说如果学生有一碗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为人师表各方面都样拿的出手,尤其现在这么重视幼儿教育,幼儿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才能满足幼儿需要。
7.结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幼儿教育事业也不断的发展,现今幼儿教师这一角色越来越被社会重视,随之而来的与其相关的职业压力、幸福感等问题越来越被社会所关注。经研究得知:幼儿教师的幸福感与职业压力呈负相关。幼儿教师对社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幸福感的提升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幼儿教师幸福感的提高,有助于幼儿教师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幼教事业中,提高我国幼教事业
第12页
沧州师范学院2016届毕业论文(设计)的水平。
第13页
幼儿教师职业压力与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参考文献
[1]陈璐.幼儿园新教师工作压力对主观幸福感影响的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4.06.[2]谢蓉,增向阳.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缓解与职业幸福感的提升[J].学前教育研究2011:45-47.[3]潘朝霞,徐青青.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调查研究[J]幼儿教育,2015:89-90.[4]阿拉坦巴根,刘晓明.幼儿园教师职业压力问卷编制与现状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14:21.[5]刘文,尹华,李想.幼儿园教师工作压力状况及相关人口变量因素调查[J].重活特殊教育,2008:84-90.[6]刘晓年.幼儿教师的职业压力与心理调适[J].教育理论研究,2011:34-36.[7]曹婧.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4:78-82.[8]王云.缓解幼儿教师职业压力之攻略―让教师职业幸福感快乐回归[J].教育探索,2005:312.[9]王爱军.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现状调查及应对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10]李秋梅.浅谈幼儿教师的职业压力和缓解策略[J].家庭教育与学前教育,2013:32.[11]郭雨鑫,李名璐.论教师职业幸福感影响因素与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3013,(3).[12]朱薇娜.关于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的几点思考[J].教育科学周刊,2012:67.[13]徐浩.幼儿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J].科教导刊,2010:23.[14]谭友坤.以职业幸福感促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自我实现的视角[J].基础教育研究,2011:78-80.第14页
沧州师范学院2016届毕业论文(设计)
致 谢
到这里,我的毕业论文基本完成。同时,标志着我的大学生涯即将结束。一路走来,非常感谢那些给予我帮助的人。
在整个论文编写过程中,要特别感谢我的指导老师袁锦芳老师,是她从论文选题、文献综述、开题报告、数据处理等各环节的认真指导和一直以来耐心的帮助我更正论文错误,才使我的论文完成的这么顺利。此外,还要非常感谢教育学院的全体老师,感谢你们的谆谆教诲,使我这四年受益匪浅。最后,同样感谢帮我填写问卷的老师们,谢谢你们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填写我的问卷,你们的认真作答使我获得了较为真实的数据资料,为我的论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附录
第15页
幼儿教师职业压力与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幼儿教师职业压力与幸福感调查问卷
尊敬的老师: 您好!为了解幼儿教师的状况以及为研究提供有价值的资料,望您在百忙中如实填写这些问卷。本问卷采取不记名的形式,调查结果仅供研究之用。
在下列条目中,请您认真填写或打“√”选择。谢谢您的真诚合作。
第一部分:个人基本情况
1、性别A.男B.女
2、年龄A.20岁及以下B.21-25岁C.26-30岁D.31-35岁
3、所教年级A.托班B.小班C.中班D.大班
4、目前所教班级幼儿数量A.25人以下B.26-30人C.31-35人D.36人以上
5、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年限A.一年以内B.一至五年C.五至十年
6、幼儿园性质A.公办B.民办 第二部分:工作压力问卷
请阅读每一项后,弄清楚I-5所代表的意思,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把 相应的数字填在后面的括号内。
1-没有压力,2-压力较轻,3-压力中等,4-压力较大,5-压力很大
1、做展示课、公开课、评优课以及选拔课来改善教育质量()
2、制作课件使教学难度和工作量增加
()
3、教学改革对教师提出了高新要求()
4、班级幼儿人数过多()
5、幼儿出问题担心园、家长归咎于教师()
6、幼儿活动秩序不好、行为习惯欠佳()
7、领导对教师进行教学质量评估()
8、园实行聘任制,同事间竞争更加激烈()
9、园内各项检查、评比、考核多()
10、园里一些不合理的决策使我心情不快()
11、因工作繁忙难以享受生活使我烦恼()
12、因工作琐碎使我照应不过来
13、教育、教学工作得不到领导及有关部门应有的支持与配合()
14、在业务上缺乏有经验教师的指导()
第16页
沧州师范学院2016届毕业论文(设计)
15、缺少能够满足自身需要的进修学习机会()
16、教师工资待遇低()
17、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待遇并没有相应的提高()
18、社会上大多数人都认为幼儿教师只是看孩子的保姆()第三部分:主观幸福感问卷
指导语:用1-5表明您对下列五个句子所描述情况的态度,在符合您实际情况 的等级上打“√”。
1=强烈反对2=不赞成3=既赞成又不赞成4=赞成5=非常赞成 1.我的生活在大多数方面都接近于我的理想。
I----2----3----4----5 2.我对我的生活很满意。
I----2----3----4----5 3.到现在为止,我已经得到了在生活中我想要得到的重要的东西。
I----2----3----4----5 4.再活一次,我基本上不会做任何改变。
I----2----3----4----5 5.我的生活正朝着我想要的方向走。
I----2----3----4----5 6.我觉得自己像个失败者。
I----2----3----4----5 7.我对大多事情失去了兴趣,并且不在乎它们。
I----2----3----4----5 8.我的生活像是千篇一律。
I----2----3----4----5 9.我讨厌现在的自己。
I----2----3----4----5 10.我觉得生活没意思。
I----2----3----4----5
第17页
第五篇:为什么初中教师职业压力最大
为什么初中教师职业压力最大?
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工程师”
工作性质要求他们需要倾注更多情感和心理关照
从相关人士的调查来看,初中老师处于重度焦虑的比例分别为17.1%。小学老师重度焦虑占15.0%;高中老师重度焦虑占11.1%。而职高老师处于重度焦虑仅为2.5%,比幼儿园老师还低了好几个百分点,在六类老师中重度焦虑比例最低。
初中教师职业压力最大
采访中,教育界有关人士分析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 ①初中老师面对的学生处在成长的叛逆期,难以管理。
②高中学生主要面对升大学的压力,而初中学生面临的不但是升高中的压力,升大学的压力也提前转移到初中。
家长们普遍认为,孩子能不能考入好高中,预示着今后能不能考上好大学,无形之中给老师增加了教学压力。
调查显示,小学老师的职业压力仅次于初中老师,而高于高中老师,这多少有些出人意料。
小学老师焦虑主要有以下原因: ①教师兼课多,事务性工作多,②忙于应付各种检查、档案资料的准备;
③小学生自理能力越来越差,家长要求越来越高,④安全问题让每个教师提心吊担;
另外,城市学校老师重度焦虑高达13.0%,而农村或山区老师为4.5%和。有关人士认为,这与城市学生家长对教育的重视度较高、期望值较高有很大关系。老师,再忙也别忘了自己
教师工作有三大特点:说话时间长、站立时间长、伏案时间长。
由此容易产生很多职业病:如咽喉炎、腿部静脉曲张、颈腰椎病和神经衰弱等。下面就为老师们介绍几种常见的保护自己的方式。第一,注意嗓子保护
特别提醒老师们,对于自己咽喉的保护,切勿大意。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讲话时间不宜过长,课间可穿插提问、练习等。特别是患感冒,身体疲劳者。尤其提醒女教师经期更应少讲话,切忌大声喊叫;
2.尽量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不吸烟,不喝酒;
3.患急性和慢性咽炎时要及时就医治疗。
tips:咽炎的一个主要病因就是疲劳,所以教师讲课时要注意控制好音量大小、音调高低和说话节奏。多喝水对于长期讲课说话的教师来说绝对是必要的。但要注意,咖啡和茶对于教师来说不是好选择,因为它们都含有咖啡因,容易使口腔干燥和胃酸增多,对咽喉健康也有不良的影响。
第二,注意下肢保护
站立讲课腿部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血液回流不畅,容易导致下肢静脉曲张。重者下肢可能出现浮肿,乏力,小腿皮肤溃疡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减少站立时间,讲课时可慢步走动;
2.加强肢体锻炼,如打太极拳,做体操,散步等;
3.晚睡前用热水泡脚,既能疏通下肢血管,解除疲劳,又能使你安然入睡。第三,注意颈椎、腰椎保护
伏案久坐易患颈、腰椎疾病和痔疮,伏案备课或批改作业还易使体质变弱,视力下降,工作紧张易患神经衰弱和失眠。
这就要求老师们要定期上医院为自己做体检,伏案时间不宜过长,中间做些扩展胸部,扭转腰肢、脖颈,活动四肢等运动。下面给老师们一点小小的建议—颈椎操 办公室也可以做噢!动作一:仰头望掌
锻炼要诀:双手上举过头,掌心向上,头尽量往后仰,仰视手背。注意事项:手臂尽量伸直向上,否则达不到效果。锻炼效果:舒缓肩颈部肌肉,促进血液循环。动作二:旋肩疏颈
锻炼要诀:双手手心向下搭肩,由后往前旋转,再由前往后,各30次。注意事项:运动时颈部肌肉一定要放松,舒适为度。
锻炼效果:活动颈椎关节和肩关节,保持关节的灵活度,缓解肌肉痉挛和疼痛。动作三:头颈相抗
锻炼要诀:两手交叉贴于颈部,头向后仰,手向前使力,形成相抗效果。注意事项:动作宜缓慢协调,切勿盲目追求速度与力度。锻炼效果:增强肌肉韧性,使颈后肌肉力量得到加强。动作四:左右伸展
锻炼要诀:头部缓缓向左肩倾斜5秒,返回中位;再向右肩倾斜。
注意事项:双肩、颈部要尽量放松,动作以慢而稳为佳,切忌用力过猛。锻炼效果:促进颈椎血液循环,恢复关节、肌肉弹性。动作五:前俯后仰
锻炼要诀:双手叉腰,先低头使下颌向前胸靠近,后抬头后仰。注意事项:动作宜缓慢协调,不可盲目追求速度与力度。锻炼效果:增强颈肌肌力,维系颈部软组织的自然弹性。教师是„蜡烛‟,要照亮别人,燃烧自己。可自己都枯竭了,还有能量给别人吗?
因此,老师要先照顾好自己,才能教出好学生。” 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