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市场管理出现的问题及建议
1、卷烟零售网络不健全
由于农村特殊的地理环境,大多数居民居住较为分散和偏僻、交通不便,除公路沿线人口较为集中和场镇所在地设有零售点以外,其它较为偏远,路况较差的地方没有合法的卷烟零售点,这是一个现实存在也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
2、经营行为不规范,无证经营现象较为突出
经营行为不规范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已经取得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的卷烟零售经营
户,由于其口岸较好,经营规模较大,通常以变向批发卷烟的方式带动副食,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对其零售价格是否到位很难直接督查与监管,致使无证户履打不绝;另一类是由于许可证“含金量”的提高,对部份不符合布局规定的零售商户未予办证。这类商户的经营规模一般较小,地理位置较偏僻,是专卖管理力量相对薄弱的地方,成为假冒卷烟及乱渠道烟“流通”的主要环节,同时其灵活性也相当高,如遇专卖执法检查,在几分钟内便能将店面收拾得一干二净,从而使执法人员无从下手。
3、消费水平低,供需矛盾突出
农村市场的卷烟消费主体主要是农民和一些弱势群体,其经济收入决定了他们的消费档次和结构偏低,而低档牌号卷烟计划受宏观调控影响,货源紧缺,无法满足市场需求造成供需矛盾突出,无形中为低档牌号假冒伪劣卷烟腾出了空间,提供了生存的土壤。
4、经营业主法律意识淡薄,消费群体维权意识较差
一方面,作为农村现有卷烟零售户受教育的层次一般不高,法律意识淡薄,法制观念不强,不论合法与否,他们经营的目的就是获利。所以,在农村市场上乱渠道进货的行为较为普遍,销假的现象也较为突出;另一方面,作为农村市场卷烟消费者与零售商户相对居住较为邻近,一般较为熟悉,就是买到假烟也不会向有关部门检举揭发,选择自己承受。还有少部分消费者因为假烟价格较低,自己又未认识到假冒卷烟对自身的危害性,自愿选择购买假
烟,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不法经营的“邪气”,同时为执法部门及时有效查处带来了难度。
5、农村市场专卖执法力量相对薄弱,为假烟腾出了市场空间
由于农村市场相对较为偏远,是专卖执法人员不易经常涉及的地方,加上低档牌号卷烟市场供应不足,这种现状和消费需求正好被不法分子利用,瞄上农村这块大市场。他们利用极为隐密的方式形成组织严密、分工明确、行动快捷、手段狡猾的售假网络,将贩假活动延伸到农村每个角落。同时,农村大部分违法经营商户所售假烟根本不上柜台“暗箱操作”,为专卖查处带来极大困难,即使查到一部分,也只是治标不治本。
二、改变现有状况的几点思考
1、扩大网络、确保农村市场的占有率
农村市场消费档次尽管不高,但需求量相对较大。所以,作为烟草行业要从具有10亿人口的农村市场实际出发,将网络的触角不断扩张、延伸,形成覆盖城乡、信息畅通、运行高效、完善稳固的绿色通道,我们的资源才不会流失。同时,通过网络的扩展和延伸,更好服务客户,方便消费者,假冒伪劣商品就会自然失去它的市场。、调节农村市场卷烟供需平衡,确保农村市场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
首先是要加强市场调查,及时、准确、有效掌握市场动态。根据市场需求,对现有库存卷烟进行合理调节,尽量满足市场需求;其次是积极组织适销对路适合农村烟民消费口味和档次的产品,确保不断档、不脱销,彻底改变目前的低档烟供应不连续,价格不稳定或牌号杂乱不规则的状态。
3、强化宣传,提高商户守法经营的自觉性和消费者维权意识
卷烟打假离不开广大干群的理解和支持,作为烟草执法部门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共同参与卷烟打假工作,努力营造全民打假氛围。首先是要对一些典型案例进行曝光,通过新闻媒介舆论监督的方式加大对农村违法经营卷烟的震慑力度;其次是加强对打假举报奖励政策及举报方式的广泛宣传,既能调动广大干群共同参与打假的积极性,也能保证消费者和烟草部门顺利沟通,以便执法部门能够及时查处和打击涉烟违法犯罪。
4、部门联动,增强打假合力
(1)、加强与公安、工商及相关执法部门的协作配合,以弥补专卖执法的某些缺陷。由于法律、法规赋予烟草执法权力的局限性,在查处无证经营和一些大要案件时,仅凭烟草专卖执法一家是难以查办的,只有在相关执法部门的协助下,形成打假合力弥补执法缺陷,才能有效地打击涉烟违法分子,震慑犯罪。
(2)、认真履行政府卷烟打假长效机制,确保打假工作不留盲区和死角。近几年来,各级烟草与当地政府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打假机制,我们要充分发挥政府打假工作职能,尤其是要进一步探索村级卷烟市场管理工作的新途径,将管理的触角进一步延伸,弥补执法部门的管理盲区。
5、强化市场日常监管,提高市场净化率
首先是要不断提高烟草稽查人员的业务素质,增强案件侦破能力及真假烟的鉴别能力,以便及时有效打击违法经营;其次是基层专卖所(稽查队)要加强对卷烟市场的巡回检查力度,不让违法犯罪分子有机可乘,同时要对辖区所有卷烟零售商户分档造册,准确掌握其经营动态,做到心中有数,防止违法经营反弹;三是要加强线人培植,广泛收集案件线索来源,加大对大要案的查办,从源头上遏止不法卷烟,做到打假治源,标本兼治。
总之,加强农村卷烟市场专卖管理任重而道远,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坚持做到宣传、服务、管理“三到位”,不留盲区和死角,规范有序的农村卷烟市场秩序指日可待。
第二篇:市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市场管理出现的问题及建议
1、卷烟零售网络不健全
由于农村特殊的地理环境,大多数居民居住较为分散和偏僻、交通不便,除公路沿线人口较为集中和场镇所在地设有零售点以外,其它较为偏远,路况较差的地方没有合法的卷烟零售点,这是一个现实存在也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
2、经营行为不规范,无证经营现象较为突出
经营行为不规范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已经取得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的卷烟零售经营户,由于其口岸较好,经营规模较大,通常以变向批发卷烟的方式带动副食,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对其零售价格是否到位很难直接督查与监管,致使无证户履打不绝;另一类是由于许可证“含金量”的提高,对部份不符合布局规定的零售商户未予办证。这类商户的经营规模一般较小,地理位置较偏僻,是专卖管理力量相对薄弱的地方,成为假冒卷烟及乱渠道烟“流通”的主要环节,同时其灵活性也相当高,如遇专卖执法检查,在几分钟内便能将店面收拾得一干二净,从而使执法人员无从下手。
3、消费水平低,供需矛盾突出
农村市场的卷烟消费主体主要是农民和一些弱势群体,其经济收入决定了他们的消费档次和结构偏低,而低档牌号卷烟计划受宏观调控影响,货源紧缺,无法满足市场需求造成供需矛盾突出,无形中为低档牌号假冒伪劣卷烟腾出了空间,提供了生存的土壤。
4、经营业主法律意识淡薄,消费群体维权意识较差
一方面,作为农村现有卷烟零售户受教育的层次一般不高,法律意识淡薄,法制观念不强,不论合法与否,他们经营的目的就是获利。所以,在农村市场上乱渠道进货的行为较为普遍,销假的现象也较为突出;另一方面,作为农村市场卷烟消费者与零售商户相对居住较为邻近,一般较为熟悉,就是买到假烟也不会向有关部门检举揭发,选择自己承受。还有少部分消费者因为假烟价格较低,自己又未认识到假冒卷烟对自身的危害性,自愿选择购买假烟,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不法经营的“邪气”,同时为执法部门及时有效查处带来了难度。
5、农村市场专卖执法力量相对薄弱,为假烟腾出了市场空间
由于农村市场相对较为偏远,是专卖执法人员不易经常涉及的地方,加上低档牌号卷烟市场供应不足,这种现状和消费需求正好被不法分子利用,瞄上农村这块大市场。他们利用极为隐密的方式形成组织严密、分工明确、行动快捷、手段狡猾的售假网络,将贩假活动延伸到农村每个角落。同时,农村大部分违法经营商户所售假烟根本不上柜台“暗箱操作”,为专卖查处带来极大困难,即使查到一部分,也只是治标不治本。
二、改变现有状况的几点思考
1、扩大网络、确保农村市场的占有率
农村市场消费档次尽管不高,但需求量相对较大。所以,作为烟草行业要从具有10亿人口的农村市场实际出发,将网络的触角不断扩张、延伸,形成覆盖城乡、信息畅通、运行高效、完善稳固的绿色通道,我们的资源才不会流失。同时,通过网络的扩展和延伸,更好服务客户,方便消费者,假冒伪劣商品就会自然失去它的市场。、调节农村市场卷烟供需平衡,确保农村市场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
首先是要加强市场调查,及时、准确、有效掌握市场动态。根据市场需求,对现有库存卷烟进行合理调节,尽量满足市场需求;其次是积极组织适销对路适合农村烟民消费口味和档次的产品,确保不断档、不脱销,彻底改变目前的低档烟供应不连续,价格不稳定或牌号杂乱不规则的状态。
3、强化宣传,提高商户守法经营的自觉性和消费者维权意识
卷烟打假离不开广大干群的理解和支持,作为烟草执法部门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共同参与卷烟打假工作,努力营造全民打假氛围。首先是要对一些典型案例进行曝光,通过新闻媒介舆论监督的方式加大对农村违法经营卷烟的震慑力度;其次是加强对打假举报奖励政策及举报方式的广泛宣传,既能调动广大干群共同参与打假的积极性,也能保证消费者和烟草部门顺利沟通,以便执法部门能够及时查处和打击涉烟违法犯罪。
4、部门联动,增强打假合力
(1)、加强与公安、工商及相关执法部门的协作配合,以弥补专卖执法的某些缺陷。由于法律、法规赋予烟草执法权力的局限性,在查处无证经营和一些大要案件时,仅凭烟草专卖执法一家是难以查办的,只有在相关执法部门的协助下,形成打假合力弥补执法缺陷,才能有效地打击涉烟违法分子,震慑犯罪。
(2)、认真履行政府卷烟打假长效机制,确保打假工作不留盲区和死角。近几年来,各级烟草与当地政府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打假机制,我们要充分发挥政府打假工作职能,尤其是要进一步探索村级卷烟市场管理工作的新途径,将管理的触角进一步延伸,弥补执法部门的管理盲区。
5、强化市场日常监管,提高市场净化率
首先是要不断提高烟草稽查人员的业务素质,增强案件侦破能力及真假烟的鉴别能力,以便及时有效打击违法经营;其次是基层专卖所(稽查队)要加强对卷烟市场的巡回检查力度,不让违法犯罪分子有机可乘,同时要对辖区所有卷烟零售商户分档造册,准确掌握其经营动态,做到心中有数,防止违法经营反弹;三是要加强线人培植,广泛收集案件线索来源,加大对大要案的查办,从源头上遏止不法卷烟,做到打假治源,标本兼治。
总之,加强农村卷烟市场专卖管理任重而道远,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坚持做到宣传、服务、管理“三到位”,不留盲区和死角,规范有序的农村卷烟市场秩序指日可待。
第三篇:当前农村集贸市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当前农村集贸市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农村集贸市场是目前农村牧区商品流通的重要渠道,是广大农牧民群众获取日常生产、生活必须品、出售农畜土特产品的重要交易场所。对方便广大农村消费群体、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创收和增收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对农村集贸市场管理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动员全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共同解决。
一、当前农村集贸市场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市场开办者“第一责任”难落实。市场开办者本应是市场经营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对市场物业管理、商品质量、交易秩序、清洁卫生和消费者投诉等负有第一责任。但实际情况是:绝大多数农村集贸市场开办主体不明确,多以挂靠地方政府或村委会,极少数归个人所有,归个人所有的,市场开办者唯利是图,只是关心自己的收入,对于其它问题一概不过问,只要有收入,不管场内经营者是无照经营也好,假冒伪劣也好,市场开办者都可以视而不见。客观上,有的市场开办者为了减少管理成本,一般雇用临时人员来管理市场,这些管理人员文化水平低,缺乏管理经验,又未经过专门培训,很难胜任管理市场的工作。
(二)经营项目繁多,存在安全隐患。一是质次价廉的商品充斥市场,这主要是因为农村消费者属于低消费群体,买东西只图便宜,而且识假辨假能力差,为其销售这类商品提供市场。二是食品经营问题多。在农村集贸市场内,食品经营户以大量天然经营的方式存在,经营食品极其落后,卫生条件根本无法得到保障,过期食品充斥市场,一整治就溜之大吉,整治结束后死灰复燃,在日常监管中和管理人员搞猫捉老鼠的游戏,为有效监管带来诸多困难。三是经营场地卫生条件差,经营场地和经营设施简陋,卫生条件极为恶劣。
(三)无照经营行为普遍存在,埋藏重大安全隐患。由于大多数经营者以“赶场”或走村串户的方式推销商品,有门面固定从事商品经营的相对较少,使无照或证照不齐而从事经营活动的人较为普遍。目前,绝大多数农村集贸市场,没有
相关检验检疫部门对上市的(除定点屠宰猪肉以外)的畜产品(包括牛羊肉及熟食制品,禽类胴体及熟食制品)水产品等食品进行检疫检验。致使这些肉食品得不到有效的质量保障,存在着重大食品安全隐患。
(四)相关部门对市场的监管不力。表面上,市场监管涉及商务、公安、环保、畜牧、城管、卫生、工商等多个职能部门。实际上,各个部门的具体职责是什么,各地都没有进一步明确,各职能部门没有对号入座,即使知道自己的职责,也因为市场监管点多、面广,责任重大,也不愿意在市场管理上花精力、下功夫,有时遇到问题还相互推诿扯皮,很难形成市场监管合力。况且在人们的潜意识里,认为管理市场应是工商部门的事,一有市场方面的工作,不管是清洁卫生、还是占道经营,不管是污水处理、还是乱搭乱建,一概由工商部门去处理,这些原因造成了市场管理越位、错位、缺位的现象突出。
(五)有特色的专业化农村集贸市场不多。在市场竞争中,特色、专业化是提高竞争力和吸引力的主要手段,农村集贸市场的建设需要特色,需要专业化。这有利于推动农村的专业化生产、商品化经营,深化农村区域经济和社会生产的分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带动区域经济的增长。但目前,农村集贸市场普遍为综合性的低层次的农副产品和日杂市场,市场建设大众化,而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专业化市场却很少。这就导致了市场的建设难以对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区域经济的增长起到显著的带动和引导作用。
二、对策建议
(一)落实第一责任,抓好前沿管理。市场开办者是市场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落实好市场开办者第一责任人制度,是市场管理的前沿阵地。深入走访调查,摸清情况,与地方政府、村委会加强沟通,讲清利害关系,进一步确立市场主体,落实第一责任。召开座谈会,向市场开办者宣传第一责任的相关内容,使市场开办者明白自己不仅要抓好市场的物业管理,更重要的是履行好市场第一责任人责任;通过与市场开办者签订市场管理责任书,明确市场开办者对市场内经营户证照、市场内安全、计量、维权、卫生等有督促和管理责任,对市场内的硬件和软件设施有建设和维护的责任;组织市场开办者学习教育,提高其觉悟,提高其社
会责任感,自觉投入市场建设,使其明白,管好市场,就会实现目标一致,互利双赢。
(二)调动各方面投资农村集贸市场建设,扩大农村集贸市场功能。农村集贸市场的建设不可能单单依靠政府,更多的要依靠社会各界的力量,要多方面、多渠道、多层次筹集资金,鼓励个人、集体、外商多方投资于农村集贸市场的建设。同时,市场建设要在满足使用功能和投资许可的基础上,以高起点、高标准、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式样新的要求,完善水、电、通讯、仓储、停车场等设施的建设,加快交易手段的现代化,尽可能地提高市场建设的档次。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与建设,将农村集贸市场迅速从传统市场转变为现代市场,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提高入场经营者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政府各职能部门要通过各种手段,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加强对各类农村集贸市场的规范和指导,只有让经营者先知法、懂法,最后才能守法,才能在全社会倡导诚信经营;只有让广大消费者知道自己有哪些合法权利,怎样才能有效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才能在全社会掀起打假治劣的良好氛围;只有落实了市场开办者的第一责任,知道自己所应负的责任,才能改变对农村集贸市场监管的被动局面。
(四)注重有特色的专业化市场的建设。专业化市场对于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十分重大。但是,它的建设决不能脱离其区域基础而盲目建设。因为其具有较高的要求:需要较广阔的腹地、较高的门槛购买力、较佳的区位和相对较完备的基础设施条件。因此,应慎重考虑,在经过综合比较和优选的基础上,注意发挥区域优势,有步骤、谨慎地加快专业化市场的建设。
(五)加强农村集贸市场的管理工作。农村集贸市场管理的有序化和规范化是市场机制运行良好重要标志,也是市场生存发展和兴旺发达的重要保障。因此,各地应制定出台《集贸市场管理办法》,建立以苏木乡镇政府牵头,城管、工商、卫生、经贸、环保、消防、建设、公安等职能部门参与的联合市场管理机构,对集贸市场按属地管理原则进行有效管理。充分发挥市场巡查人员的作用,定期或
不定期地加大对农村集贸市场的巡查力度,重点检查主体资格、商品进货渠道、产品质量、产品价格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堵住假冒伪劣的源头。同时,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和自我保护意识,打击不法商贩和违法经营者,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公平竞争,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当前农村集贸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从改革开放至今,我县农村集贸市场的发展己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这种变革是随着农村形势的发展、农民基本需求的不断提高以及农村产业结构的转变而发生的。事实证明农村集贸市场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充分的发展空间。然而,在这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中,随之而来的是一些监管难点。为了加强农村集贸市场的监管,笔者针对农村集贸市场进行了调查、研究,下面就以峰高镇集贸市场为例阐述自己的几点思考:
一、农村集贸市场存在的几个问题
1、业主纯商业运作,监管不规范。峰高镇集贸市场于2002年由政府建成后以招标的形式转让给私人业主进行经营管理,这种措施减少了政府人力财力的消耗,也有利于政府将资金投入到其它的基础设施建设。但由于业主实行的是纯商业运作,以赢利为最终目的。就使得市场的监管方面不够规范,各种商贩只要交钱都可以进入市场,商品的质量也得不到保证。
2、无照经营者充斥着集贸市场,商品质量低劣。据调查,该集贸市场逢场天一般有两百多户商贩,但其中只有七十多户是在工商所登记,有执照的,其他一百三十户都是摆地摊、推销药品和江湖郎中的无照“游击户”。而且商品质量比较低劣,假冒伪劣商品居多,以洗发水、洗洁精、蜂蜜、和食用油等农村常用日用品尤为突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证。
3、集贸市场布局不合理。市场内的商品没有形成科学、合理地划分好种类区域,常常是畜产品和蔬菜在一个区域;日用品和熟食品在一个区域。在逢场天或过节的时候,有些商贩还将商品摆放在市场的入口甚至街上去了。这样既为消费者的购买造成了不便,影响了市容,也加大了市政管理的难度。
4、卫生状况差。市场内仅三名管理人员,其中两名都是开票收费的,而清洁人员仅一人。7700平方米的集贸市场连平时打扫都很吃力,更不要说人流量是平常几倍的逢场天,清洁卫生根本无法维持。果皮、废纸、鸡鸭血、泥水使整个市场肮脏不堪。
5、消费者的安全消费意识淡薄。与城市居民日趋成熟的消费理念相比,农民安全消费意识十分淡薄,其中固然有识别假冒伪劣商品的水平不足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对假冒伪劣商品可能造成的危害性认识不足。由于对危害性认识不足,低廉的价格往往成为农民在购买使用商品时最主要的因素,也就是说,即使明知所购商品是假冒伪劣商品,也在“一分钱一分货”、“只要能用就好”、“便宜就好”等心理作用下,购买使用这些假冒伪劣商品。更有甚者,在工商行政执法部门销毁假冒伪劣商品时,一些农民还不顾执法人员的阻拦,哄抢未被完全销毁的假冒伪劣商品。
二、对策与建议
1、加强宣传力度,引导农民参与打假维权行动。广大农民作为农村市场的主要消费群体,农村市场的打假维权离不开农民的积极参与。因此,通过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农民认识到使用假冒伪劣商品将损害自身权益,从而提高鉴别假冒伪劣商品的能力,增强抵制假冒伪劣商品的自觉性。(1)采取适合农村特点的宣传方式。根据农村宣传的条件及受众的特点建议采取在农村集贸市场、村委会等群众聚集的地方,定点分发宣传册、宣传单;在村委会、集贸市场的宣传栏、黑板报上进行宣传,同时对一些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典型案件进行宣传等方式,以提高宣传效果。(2)针对农民的需求提供咨询服务。根据农民的需求,有的放矢地进行宣传,可以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春耕时节,组织力量进行种子、农药、化肥、地膜等方面的知识宣传,提高农民鉴别假种子、劣质农药化肥、“三无”生产用具的能力;而在中秋、春节等节假日,举行大米、食用油、糖果等食品方面的知识宣传,提高农民对食品安全的认识。(3)建立面向农村的宣传阵地。目前我县有电视台和电台,建议充分利用这些宣传的平台,以固定的电视栏目,建立面向区域内农村、农民的宣传阵地,使这些宣传媒体成为农民群众普及法律知识、了解市场信息、提高产品鉴别能力的窗口。
2加强监管力度,建立符合农村实际的监管办法农村地域广阔,市场分散,相比之下行政执法力量显得薄弱,而农村市场的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受教育水平相对较低,法制观念相对淡薄,一些村规民约深入民心。因此,对农村市场的监管有别于对城区市场的监管,在借鉴对城区市场监管办法的同时,迫切需要建立起一套符合农村实际情况的监管办法。(1)加强集贸市场监管力量。农村市场的监管力量相对薄弱,除工商部门在乡镇设有基层所,在农村实施市场监管外,其他行政执法力量由于在乡镇没有派出机构,面对地广大农村市场,监管力度相对很小。而一个工商所的人员编制一般都在五至六人左右,负责辖区内企业和个体户的登记变更、商标广告合同等日常工作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对商品质量监督有限。因此,建议对涉及农村市场监管的工商、卫生、药品食品、技术监督等职能部门进行行政资源整合,综合行使农村市场监管的行政执法权,在人员、经费、设备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彻底消除农村市场的监管盲区。(2)改革农村市场监管方式。由于我县部分集贸市场实行了像峰高镇集贸市场那样转让给私人业主进行管理经营,业主出于从自身利益的角度考虑,不可能组织太多的监管人员。因此,建议分管部门应加强引导,逐步建立起农村市场的自我监管、自我约束机制。如在市场内各相同行业建行会组织,强化经营者的职业道德教育,加强了相互监督,推动市场向安全、文明、健康的放心市场发展。因此,在依靠行政机关依法监管的同时,逐步在农村推广建立市场自律组织,依靠以德监管,加强市场生产经营者的自律行为,推动农村市场走向规范。(3)增加农村市场监管手段。农村市场相比城区市场比较不成熟,城区市场施行的有效监管办法,在农村市场却举步为艰,如索证索票制度在农村市场难以施行。建议一是要根据市场内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情况,制定处罚细则,加大处罚力度,避免这些经营者钻法律的空子,逃避处罚;二是要推广农药残留快速检测办法,加强对集贸市场销售的农民自产自销的农产品的检测;三是健全12315维权网络,在集贸市场聘用素质较高、办事公正、有较高威望的人为协调员,方便消费者投诉,及时调解市场纠纷。(4)加强卫生监管力度。干净、卫生的集贸市场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商家,并保证消费者能在舒适、安心的购买环境内购物。建议相关部门和业主协商要求增加市场内清洁人员数量及改善清洁维持状况。制定细致明确的处罚制度,如要求商贩进入市场前先交一定数量的卫生保证金,管理人员随时检查,如果发现其摊位卫生太差就进行处罚等方式对市场的卫生进行规范。
3、加强引导扶持,推动市场内商贩走上规范化轨道由于农村市场商品品种相对较少,可供选择的余地较小,这往往造成了许多生产经营者既是假冒伪劣商品的生产者、销售者,同时也是假冒伪劣商品的消费者,在侵犯别人合法权益的同时,自身的合法权
益也受到侵犯。因此,建议开展针对农村生产经营者的诚信教育,加强引导与扶持,推动市场内店铺、摊贩走上规范化轨道。建议简化审批手续,减免税费,将市场内店铺、商贩变无照经营为有照经营。农村地理和卫生条件等客观因素与农民对审批手续抵制和逃避纳税等主观因素,使得当前许多市场内小店铺、商贩办理不了或不愿办理经营许可证。因此,建议针对农村市场的实际情况,简化对市场内小店铺和商贩的审批手续,并给予减免税收等政策支持,鼓励这些小店铺甚至“游击”商贩办理经营许可证,使之从无证经营向有证法经营转变,从而纳入正常的监管范畴,引导其走上合法经营、诚信经营的道路。通过加强宣传,提高农民的思想意识,自觉抵制假冒伪劣商品,积极参与打假维权行动;通过整合行政资源,改革监管手段和监管方式,建立适合农村市场特点的监管办法,加强对农村市场的监管力度;通过政策的支持与引导,使市场内店铺和商贩从无证非法经营向有证合法经营转变,使农产品经销商成为农村市场合格产品的提供者,消除了假冒伪劣商品生存的土壤和销售的渠道,农村市场将日趋成熟,逐步走向规范化轨道。
农村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买方市场日益繁荣。当前,不少农村市场的发展速度趋缓,有的地方甚至停滞不前。为了解影响农村市场发展的原因,寻找加速农村市场发展的新路子,最近,省农调队就农村市场发展的有关问题对全省小城镇进行了一次调查。
一、农村市场现状
2001年全省小城镇共有1072个,辖27207个行政村及2482个居民委员会,3032.5万农户,总人口达3670.6万人,其中:镇区人口有885.2万人;共有集贸市场2212个,比上年增加79个,其中:综合市场1772个,农副产品批发等专业市场440个;集贸市场成交额达437.05亿元,比上年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1.02亿元,增长10.3%;还有一些村级小市场不包括在内。在这些市场中,市场基础设施还很不完善,有相当部分市场没有固定的门面和摊点,面积狭窄,市场交易量不大,商品交易品种不全,市场覆盖率不高等,严重阻滞了我省农村市场的发展。
二、农村市场发展缓慢的原因
(一)农民购买力不强。这是制约农村商品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
1.2001年,我省的农民人均纯收入2299.46元,同比增长4.7%,可支配收入2264.71元,同比增长4.9%;最低的镇人均纯收入不足1300元。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未来增收预期不稳,延缓了农民的即期消费。由于近两年农产品供求格局的变化,大宗农产品、畜产品价
格低迷,已使农产品总量扩张不能为农民在农业中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乡镇企业吸纳就业能力减弱,外出务工环境趋紧,使农村非农产业难以支撑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加之农民对未来增收的预期不稳,产生即期消费紧缩的倾向。消费支出的停滞,导致目前农民的总体消费水平仍然较低,生活消费仍未摆脱以必需品为主的生存型消费模式,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从90年代以来一直在0.55-0.58之间波动。生产投入的下降,不利于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最终还会影响到农产品的供给。
2.农村市场的非均衡分布,加大了开拓农村市场的难度。既有消费需求又有购买能力的农村居民只是少数,多数农民有消费欲望但购买力不足。虽然农村市场空间很大,但是,从购买力的分布和农民的消费行为分析,真正既有消费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即能形成有效需求的仍是少数,绝大部分农村居民购买能力较低,难以形成对市场的旺盛需求,购买力不足是影响农民即期消费最主要的原因。
3.同比外出打工人数较多,本地劳动力不足,发展后劲不足;打工资金回流消费增长缓漫,回乡服务本地经济建设少。(二)产品结构不合理
不少生产者和经营者,把开发新产品和推销商品的着眼点放在城市市场,追求高附加值,特别是耐用消费品的设计多数是以城市需求为基础,造成城市市场与农村市场商品结构趋同性问题十分突出。
(三)流通组织滞后
由于种种原因,农村部分干部的市场观念、市场意识淡薄,只重视抓生产而忽视流通组织的建设。农民盲目生产、无序流通、销售不畅。近年来经常出现柑桔因销路问题而烂果枝头的现象。再有,各种农产品市场建设规模小,没有形成网络,配套设施差,服务功能严重不足,市场带动作用很弱。
(四)信息服务薄弱
主要体现在信息不足,真正用于农民生产、生活信息指导不多,信息质量不高,鱼目混珠的现象时有发生,令农民不敢轻信;信息网络不够健全,使一些信息无法送到农民手中。农村信息服务发展滞后,农民不能得到必要的生产指导和市场销售信息,产销之间的联系度不够通畅,时常出现农副产品积压和卖难问题。
(五)农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如农民的家用电器和各种农用机械及农用汽车近年来增加很多。但农村的供水、用电、道路建设和电视信息接转等基本问题,未能尽如人意;第三产业又难有作为。因此制约了很大部分商品的普及和在农村市场的开拓。
(六)假冒伪劣商品多,影响购买积极性
主要集中在食品、日用品、农业生产资料上,农民的自我保护意识相对较弱。
三、加快农村市场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一)用市场的观念引导广大农民逐步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
要让广大农民深刻懂得农村市场这种规律,作为卖方市场,农民要知道自己生产什么产品更好,效益更高。作为买方市场,农民要知道自己购进什么更有利于自己的生产效益和生活质量提高。
(二)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步伐,转变农民生活方式
城市化滞后是我国农产品和工业品双重过剩的症结所在,因此,农村城镇化是中国启动内需的重要内容。通过农村城镇化,转化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民生活方式,提高消费水平。同时,人口的流动和迁移,将带来交通和市场的繁荣,推动第三产业发展,扩大就业领域。国家应不失时机地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积极探索小城镇发展模式,吸引各种投资主体参与小城镇的开发建设。如果由财政支持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能够侧重于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小城镇的电网、道路、供水等与生产和生活有关的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和解决农村就业问题的效果将比较显著,而且有利于消化目前“相对过剩”的生产能力。
(三)加强农村市场培育,建好、用好农村集贸市场
当前还有相当一部分集镇的市场设施跟不上日益发展的农村交易的需要,有些集镇没有按规划建设农村贸易市场。因此,在农村电网改造基础上,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速市场建设,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功能,在广大农村依据市场规模形成梯度规模的网络体系,使其为开拓广大的农村市场发挥更大作用。
(四)发挥和开发交通优势,为城乡物质快速流转创造更多的便利
要把现有的交通优势发挥好,要进一步开发出潜在的交通优势,为城乡和外界等物质的快速流转创造更多的便利。
(五)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消费水平
减轻农民负担最根本的是压缩“需求”。应下决心精简机构、规范政府行为,做到权力与金钱的彻底分离;在加强机构改革的同时,结合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干部政绩考核。农民只有丰收,产品能够销售出去,并卖个好价钱,才能实现扩大消费的行为。因此政府必须加强宏观信息指导,使农民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种植结构。建立大市场,提高农副产品的产销比重,减少自产自食,扩大农村内部相互间的服务领域,促进第三产业更快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从而达到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消费水平的目的。在买方市场条件下,经济增长的核心是市场份额问题。因此,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是新形势下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要抓住当前农产品比较充足的有利时机,以提高农产品品质为中心,调整优化结构。目前,我国农业效益低,主要低在农产品加工滞后。有关部门要尽快研究多种多样的农产品加工产品,尽快推广实用加工技术。按照市场需求,更新品种、提高品质,通过产业化延伸产业链条,解决优质农产品开发和大规模生产问题,实现农产品加工增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六)工商联手,共同开拓农村市场
开拓农村市场,不仅是政府和商家责任,更主要是厂商。厂商必须以做蛋糕、培育市场为主,深入农村市场调查研究,才能生产出适合农村需求的产品,才能找到打开农村市场之门的金钥匙,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农村市场过剩与短缺并存矛盾。
第四篇:存在问题及建议
存在问题及建议
吕梁市会计学校
1、学校近三年招生情况为2010年570人,2011年736人,2012年730人。学校现在校生规模为2023人,其中,中职教育开设会计、计算机及其应用、财政、物流管理等10个专业,在校生598余人;挂靠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开设会计与计算机操作技术2个高职专业,在校生1020余人;与吕梁学院联办经济系开设的财务管理与会计电算化2个专科专业,在校生405余人。学校现在存在的问题是专任老师严重不足,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师生比例,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学校现有专任教师97人,其中专业课54人,基础课43人,由于结构不尽合理,导致本学期专业课外聘教师11人,基础课外聘15人以满足教学需要,建议给予增加教师编制。
2、学校现有内设机构及科级职数多于编办核定的职数是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建议给予理顺,同时,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建议增加教学与学生管理内设机构和科级职数。
3、学校经费只能满足日常教学使用,不能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2011年学校总收入1700万元,财政负担940万元,学校日常经费支出1480万元,财政负担率为65%左右,2012年全年预计总收入1500万元,其中财政拨款1200万元,收取各种学费300万元,预计总支出1800万元,尚有资金缺口300万元,建议财政每年给予一定数量的专项补助款用于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进而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二0一二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第五篇:电子商务存在问题及建议
电子商务是指在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和增值网上以电子交易方式进行交易活动和相关服务活动,是传统商业活动各环节的电子化、网络化。电子商务是利用微电脑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进行的商务活动。我管会在进行调查之后发现如下问题并提出了建议:
一、存在问题
一是中小企业对参与电子商务的积极性不高,大多数企业还把竞争焦点
定位于实体市场,没有充分认识到知识经济时代抢占网络信息虚拟市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二是电子商务的应用只停留在信息发布的层面上,经济效益不明显。
三是开展电子商务的环境条件尚未完全成熟,特别是中小企业在电子商务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方面还没有形成一整套规范的、成熟的、完善的服务体系。
此外,电子商务发展所需的社会环境如消费者的购物心态、信用机制、法律法规等还不成熟。
二、发展建议
电子商务以其开放性、全球性、高效率、低成本等优势,在商务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建议根据“政府推动,企业主导,行业管理,市场运作”的指导原则,进一步推进我县电子商务发展力度。
(一)加强宣传推介。一是面向普通群众开展网络购物强势宣传,营造浓厚氛围,促进消费方式多样化。二是面向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培训活动,逐步提高企业对互联网的应用水平和基本技能。
(二)加大对电子商务的政策支持。一是加强产业引导,建设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电子商务培训、项目咨询、技术指导、市场推广、产业政策解读等综合服务;二是加大资金扶持。设立企业电子商务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和引导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电子商务企业以及电子商务应用项目发放贷款,支持创业投资资金投入企业电子商务领域,吸引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企业来我县发展;四是实施电子商务税费优惠政策。对企业建设独立电子商务应用平台,可按项目当年实际投资额给予适当资助;对于中小企业通过第三方电子商务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应用,可对首期网络服务年费给予一次性资助。
(三)加强电子商务人才培训。鼓励和引导企业要积极引进人才,善待和培养人才,给人才有一个发展的空间;同时,企业也要重视现有员工的电子商务技能培训。重视人才开发,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素质,以适应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
(四)促进网络营销。要大力促进商贸流通企业与互联网网商的交流沟通,着力推进网上商店、网上商城的快速建立和规范运行。支持本土商贸流通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发展网上商城,强力整合我县商贸流通领域优势资源;要大力促进县与其他地区关于电子商务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电子商务发展的水平。
(五)规范网上交易行为。要根据《商务部关于网上交易的指导意见(暂行)》的有关规定,会同相关部门加强对网上交易行为的管理,不断完善网上交易的信用评价体系和风险警示机制,切实维护广大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三、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基本原则
政府推动与企业主导相结合。完善管理体制,优化政策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充分发挥企业在开展电子商务应用中的主体作用,建立政府与企业的良性互动机制,促进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协调发展。营造环境与推广应用相结合。加强政策法规、信用服务、安全认证、标准规范、在线支付、现代物流等支撑体系建设,营造电子商务发展的良好环境,推广电子商务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应用,以环境建设促进应用发展,以应用带动环境建设。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相结合。把电子商务作为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相结合的实现形式,以技术创新推动管理创新和体制创新,改造传统业务流程,促进生产经营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重点推进与协调发展相结合。围绕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问题和关键环节,积极开展电子商务试点,推进国民经济重点领域的电子商务应用,探索多层次、多模式的中国特色电子商务发展道路,促进各类电子商务应用的协调发展。加快发展与加强管理相结合。抓住电子商务发展的战略机遇,在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应用的同时,建立有利于电子商务健康发展的管理体制,加强网络环境下的市场监管,规范在线交易行为,保障信息安全,维护电子商务活动的正常秩序。发挥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的整合优势,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有效支撑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
加大电子商务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用多种形式,加强电子商务的宣传、知识普及和安全教育工作,强化守法、诚信、自律观念的引导和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各界对发展电子商务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企业和公民对电子商务的应用意识、信息安全意识。
利用商贸流通业知名的地区品牌和整体商誉,整合现有电子商务资源,结合电子商务发展的政府服务和商贸物流信息指引需求,建设“乐从商贸网”官方资源服务平台,集中发布乐从商贸经济信息,宣传推介乐从电子商务平台,权威发布
政务信息,提供地区出行指引、网上商贸电子地图、餐饮住宿、交通租赁等服务业资讯。同时计划由政府牵头建立相关的非营利性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转型期的方向性指引和顾问服务。结合乐从电子商务应用的实际需求,建立乐从电子商务卓越中心,扩展政府服务功能,及时收集商贸流通或电子商务法律法规环境的变化信息,定期征询专家意见,对调整法规进行解读,并制定适用性执行指引,同时协助企业与政府的沟通。
庞口市管会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