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立“五位一体”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
(一)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建立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胡锦涛总书记指出“防治腐败,必须既通过教育引导使人自觉从善,又通过制度约束使人不能为恶,既通过思想道德建设提高恪守制度的自觉性,又通过制度建设增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性。”我们要按照中央《工作规划》的要求,抓住即将在全县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有利时机,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教育,深入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深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切实加强党性修养和从政道德修养,打牢廉洁从政的思想政治基础。要按照县委贯彻落实工作规划的要求,紧密结合干部作风建设活动,以各级领导干部为重点,深入进行理想信念、党风党纪、廉洁从政、艰苦奋斗教育,进一步增强廉洁从政意识,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扎实工作,干净干事。要不断改进教育方式方法,善于运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和现代科技手段,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进一步加大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力度,巩固和加强反腐倡廉“大宣教”工作格局。要把廉政文化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总体部署,深入推进廉政文化进机关、社区、家庭、学校、企业、农村活动,不断增强全社会反腐倡廉意识,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风尚。
(二)加强制度建设,增强反腐倡廉制度的执行力和约束力。制度不完善、管理有漏洞,是腐败滋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必须坚持通过深化改革和加强制度建设,有效规范公共权力运行,努力解决导致腐败滋生的深层次问题,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中央《工作规划》部署了27项制度、20项反腐倡廉国家立法。建立健全和落实好这些规章制度,对构建和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至关重要。要健全党内民主和党内监督制度,完善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健全党内情况通报、情况反映、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进一步完善反腐倡廉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健全对党员干部违纪违法行为的惩处制度,建立健全对国家公务人员和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纪律处分规定,规范纪检监察机关办案工作的具体制度,加大党员领导干部问责制、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的执行力度。要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反腐倡廉的各个环节,科学规划,系统建设,使各项制度规定相互配套、形成体系,既符合实际,又便于操作、利于监督,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要加强对落实制度情况的监督检查,制度一旦建立就要坚决执行,对违反制度、破坏制度的行为,要加大问责和惩处力度,切实增强制度的约束力,提高制度的执行力,维护制度的权威性。
(三)加强监督制约,保证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不受监督和制约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要求,把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战略部署落实到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的各个环节,加强对权力运行的规范和制约,保证权力正确行使。各级各部门单位要严格执行党内监督条例,加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遵守党的政治纪律、贯彻科学发展观、执行民主集中制和廉洁自律规定等方面情况的监督,保证中央、自治区、玉林市和我县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完善干部管理使用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干部考核评价体系,防范考察失真和干部带病提拔。加强对司法权行使的监督,坚决防止和纠正执法不严、司法不公的问题。加大对行政审批权和行政执法权行使的监督力度;促进依法行政。严格执行财税政策和各项规定,进一步规范财政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非税收入、专项资金等方面的管理。加强金融和国有资产监管,确保金融和国有资产安全。要进一步拓宽监督渠道,建立健全监督网络,积极推进党务公开,深化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把党内监督与人大监督、政府专门机关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司法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等结合起来,形成监督合力。
(四)加强纠风专项治理,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强调:“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必须作为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检验反腐倡廉建设成效的根本标准。”纠风工作涉及当前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是维护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的有效途径。我们要按照十七届三中全会的要求,深入开展纠风专项治理,加强对市场价格调控政策执行情况的检查,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和物价稳定;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加快住房改革和建设,严肃查处城镇拆迁中不依法办事、滥用强制手段等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集中整治违法违规征用农民土地及征地补偿安置不到位、“以租代征”等问题,严肃查处征收征用土地和矿产资源开发中的违纪违法行为;着力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建立健全农民工劳动保障机制;强化对社保基金、住房公积金、新农合资金和各类扶贫、救灾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管,保证各类资金安全有效使用;加大环保执法力度,确保环境污染防治政策措施落到实处。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确保“三免一补”和各项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政策落实到位。坚决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加强对支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防止农民负担反弹。认真治理公共服务行业欺诈、垄断、不诚信等问题,维护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继续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下大力气抓整改,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效能和服务质量,不断优化发展环境。
(五)加强查办案件工作,保持惩治腐败的强劲势头。严肃查办违纪违法案件,是惩治腐败和端正党风政风的重要手段。要坚持从严治党方针,对于腐败问题特别是严重违纪违法案件,必须严肃处理,决不能手软。要以查处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的案件为重点,严厉查办、权钱交易和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坚决查处违反政治纪律的案件。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严肃查处招投标、土地出让及房地产开发、矿产资源开发、金融保险、国有资产、安全生产等领域的违纪违法案件。继续深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工作,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坚决纠正不正当交易行为,规范交易活动。进一步健全查办案件协调机制,加强纪检、监察、检察、审判、公安、审计等执纪执法机关的协作配合,形成惩治腐败的整体合力。要加强对新形势下办案工作特点和规律的研究,改进办案方式方法,坚持依纪依法办案,努力提高办案能力和水平。重视发挥查处案件的治本作用,深入剖析博白近年来查处的典型案例,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建章立制,堵塞漏洞,实现查办案件的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及法纪效果相统一。
第二篇:福建省关于加快建立预防和处置医患纠纷五位一体长效机制意见
关于加快建立预防和处置医患纠纷 “五位一体”长效机制的意见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省综治办、省委宣传部、省卫生厅、省公安厅、省司法厅、省民政厅、福建保监局等有关部门制订的《关于加快建立预防和处置医患纠纷“五位一体”长效机制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年九月十一日
关于加快建立预防和处置医患纠纷
“五位一体”长效机制的意见
省综治办 省委宣传部 省卫生厅 省公安厅
省司法厅 省民政厅 福建保监局
(二○一○年九月)
近年来,医患纠纷不断增多,一些地方医患关系紧张的问题比较突出,少数医患纠纷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严重扰乱了医院的正常秩序,侵害了医务人员以及其他患者的合法权益,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建立预防和处置医患纠纷“五位一体”长效机制,是预防和化解医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是创建平安医院活动的重要内容,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卫生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为加快推进全省预防和处置医患纠纷“五位一体”长效机制建设,优化医疗执业环境,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优化医疗执业环境、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为目标,进一步增强做好预防和化解医患矛盾纠纷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强化政府部门职责,加强协调联动配合,加快建立以“医院内部沟通调解、应急处置联动、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医疗责任保险、医疗救助”为主要内容的预防和处置医患纠纷“五位一体”长效机制,努力构建创建“平安医院”工作新格局,为建设平安福建、服务海西发展作出新贡献。
二、主要任务
(一)建立医院内部沟通调解机制。医患沟通是医患之间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前提。做好医院内部沟通调解工作,有利于把医患矛盾纠纷解决在初期,化解在萌芽状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政府有关部门要按照“预防在先,发现在早,化解在小”的工作原则,加强医患沟通,加强警医协作,规范投诉管理,增进医患互信。一是要建立健全医患沟通制度,保证医患沟通有效。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要注重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健全医患沟通渠道,加强医务人员沟通技巧培训,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保障病人及其家属的知情同意选择权,提高患者对疾病诊疗全过程及其风险性的认识,减少医患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矛盾和纠纷;同时要增强医务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证医疗安全,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医患纠纷。二是要加强医院及周边治安管理,保证医疗秩序平稳有序。医疗机构要针对医院人员密集、繁杂,容易受到社会不安定因素的影响这一现实问题,主动联系当地公安机关,加强警医协作;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要专设保卫机构,配足配强安保人员,并积极争取公安机关在医院或周边设立警务室,加强医院内部及周边安全防范工作的监督检查,协助调处医患矛盾纠纷,保障医患双方人身财产安全,对医院及周边发生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形成有效震慑。三 是要设立医患纠纷调解工作室,保证患者投诉有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要按照卫生部下发的《医院投诉管理办法(试行)》,设立或指定专门的部门处理患者投诉,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要设立医患纠纷调解工作室,规范投诉管理,实行“首诉负责制”,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二)建立医患纠纷应急处置联动机制。这是保证医患纠纷突发事件发生时,卫生等政府相关部门能够及时响应,积极介入,协调联动,依法迅速妥善处置,有效控制事态发展的关键。建立应急处置联动机制,需要卫生、公安、综治、维稳、信访等部门和医疗机构密切协助配合。一是要明确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各地可指定各级创建平安医院活动领导小组作为预防和处置医患纠纷的指挥机构,明确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分级响应。二是要制定应急处置预案。根据医疗纠纷引发的突发事件的范围、性质、危害程度和所动用的资源,划分事件等级,明确信息报告程序和渠道,确定分级处置措施。同时要建立健全医患纠纷预警监测网络,加强部门协调配合,保持快捷顺畅的沟通联络,确保医患纠纷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迅速启动预案,依法果断采取控制措施,防止事态扩大,防范“职业医闹”插手医患纠纷,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三是要依法依规处置。各级政府部门要在医患纠纷应急组织机构的统一领导下,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对医疗纠纷引发的突发性事件快速反应,公平、公正处理,及时制止各种过激、违法行为,及时控制事态,疏导教育、努力避免矛盾激化,坚决打击无理取闹、有组织、有预谋的“医闹”行为,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积极引导当事人走依法维权或第三方调解的途径。
(三)建立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通过引入人民调解这一传统的矛盾纠纷解决方式,建立独立于医方和患方的第三方调解机制,把医患纠纷由医院内引导到医院外处理,为医患双方搭建中立公正的沟通协商平台,使医患纠纷得以在平等协商、互谅互让、不伤感情的情况下达成调解协议,得到妥善解决。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省综治办、卫生厅、司法厅《关于在全省建立医患纠纷人民调解组织的通知》和省综治办、司法厅、卫生厅、财政厅《关于加快建立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的补充通知》要求,抓紧建立健全医患纠纷人民调解组织、配备人员队伍、落实场所和经费,保障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工作的顺利开展。一是要建立医患纠纷人民调解组织。加强医患纠纷人民调解组织建设,是有效开展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会同综治、卫生、财政等部门,按照“因地制宜,资源共享,提高效率”的原则,加强指导,推动建立医患纠纷人民调解组织。原则上每个设区市、县(市、区)均应设立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工作机构。设区市医患纠纷人民调解机构负责本级以及辖区内省级医疗机构医患纠纷的调解;县(市、区)医患纠纷人民调解机构负责县级及以下医疗机构医患纠纷的调解,视情况也可承担本辖区内市级医疗机构医患纠纷的调解。2010年底前,全省县(市)建立第三方医患纠纷调解机构数达到95%。二是要组建配备好调解员队伍。医患纠纷调解既涉及医学专业知识,又涉及法学专业知识,对调解员的要求很高。各地可以通过调配和聘任相结合的方式,组建一支既懂医又懂法、专兼结合的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员队伍。要注重吸纳具有较强专业知识和较高调解技能、热心调解事业的离退休医学专家、法官、检察官、警官以及律师、公证员、法律工作者和人民调解员。专职调解员应面向社会招聘熟悉卫生法律法规以及调解业务的人员。要加强培训,不断提高调解员的法律知识、医学知识、业务技能和调解工作水平。三是要建立健全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工作保障机制。医患纠纷人民调解机构调解医患纠纷不收取任何费用,其办公场所、工作经费、人员补贴由当地财政按照省里文件规定予以解决落实,确保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工作“有机构、有人员、有场所、有经费”,保证其能够正常运作。
(四)建立医疗责任保险机制。医疗责任保险对于增强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医疗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化解医疗风险的能力,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保障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的作用。各级卫生、保险监管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积极引导医疗机构参加医疗责任保险,引导保险公司积极进行产品创新,充分发挥保险保障功能,有效化解医疗风险。一是要扩大医疗责任保险覆盖面,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医疗机构购买医疗责任保险,不但是对医疗机构利益的保护,也是对患者利益的负责,是一种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现。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组织公立医疗机构参加医疗责任保险,鼓励和支持其他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参加医疗责任保险。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以设区市为单位,由设区市卫生行政部门采取招标等方式,确定具有资质的保险公司作为医疗责任保险承保公司,由医院出资购买医疗责任保险。2010年底前,实现全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医疗责任保险参保率达到90%。二是要促进医疗责任保险与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工作有机结合。推行医疗责任保险,是保障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发挥最大功效,提高人民调解有效性的关键措施。建立医疗责任保险机制,可以将人民调解的赔付责任落到实处,提高人民调解的效率和成功率;人民调解机制的完善,可以为医疗责任保险依法、公平、合理赔付创造有利条件。保监部门要鼓励、支持和引导保险公司依托医患纠纷人民调解机制,做好医疗责任保险的理赔工作,形成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和保险理赔相互结合、良性互动的良好局面。三是要规范保险条款和理赔程序,提高保险服务水平。医疗责任保险是医疗执业责任保险,应当体现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卫生行政部门与医疗责任保险承保公司在协商制定保险条款费率时,应当坚持“公平公正、保本微利”的原则,合理设计条款,科学厘定费率。保险公司应在各设区市设立医疗责任保险理赔中心,各县(市、区)设立分中心,公布接报案电话,主动参与、及时介入医患纠纷调解,认真履行保险合同,保证在医患纠纷调解结果或法院判决生效后7个工作日内进行赔付,小额赔付执行简易程序,保证患方能够得到及时赔付。
(五)建立社会医疗救助机制。对特殊困难患者实施医疗救助,是奉行人道主义精神、给予社会人文关怀的具体体现,是预防和处置医患纠纷的一个辅助性手段。在预防和处置医患纠纷的实践中,对于经济特别困难的患者,在医疗纠纷处置赔付之后,可视情况实施医疗救助,既要保护医疗纠纷处置的公平性、公正性,又充分考虑患者的实际困难,给予适当的经济援助。建立医疗救助机制,要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积极探索在现有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部门配合,统筹协调,整合资源,运用民政救济、红十字会、慈善机构及民间个人捐助等方式,做好社会医疗救助与相关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衔接,更好地发挥各项制度的整体效能,共同营造一个和谐互助友爱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保障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预防和处置医患纠纷长效机制,关系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关系社会的和谐稳定。今年省政府把认真落实预防和处置医患纠纷“五位一体”长效机制作为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一项重要举措,列入各级政府依法行政工作内容,充分体现了省政府对建立预防和处置医患纠纷“五位一体”长效机制的充分肯定和高度重视。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深刻认识建立预防和处置医患纠纷长效机制的重要意义,以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优化医疗执业环境为目标,切实把“五位一体”机制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周密安排,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医患关系综合治理模式,为医务人员提供良好的执业环境,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为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二)明确部门分工,多方合力推进。建立预防和处置医患纠纷长效机制,需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多方参与,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共同推动。各有关部门要按照部门职责和分工,认真安排和做好有关工作。综治部门要把创建平安医院活动纳入综治工作考评检查范畴,加强对创建活动和预防处置医患纠纷长效机制建设的指导推进,督促检查各项机制建设进展和落实情况。卫生部门要切实发挥在创建平安医院活动中的主抓作用,认真履行卫生行业主管部门职责,强化医疗机构管理和医疗服务监管,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医患纠纷;要主动联系有关部门,积极协调推进各项机制建设。公安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医院及周边的治安管理,指导、支持医疗机构加强内部治安保卫工作,牵头建立医患纠纷引发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联动机制,切实维护正常医疗秩序。司法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会同综治、卫生、财政等部门大力推进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建设,及时总结、交流、推广先进经验,让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工作深入民心、健康发展。保监部门要会同卫生等相关部门积极推进医疗责任保险工作,指导和督促保险公司积极开展医疗责任保险业务。民政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制度,整合医疗救助资源,合理确定救助范围,科学制定医疗救助补助方案,规范流程,简化程序,保障救助对象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救助。宣传部门要加强舆论引导,指导新闻媒体采取多种有效形式,深入宣传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大意义,引导患者尊重医务人员的劳动,理性对待医疗服务可能出现的风险,在发生医患纠纷时走依法维权或第三方调解的途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进一步增强主体意识,强化治安保卫,提高防范能力,狠抓内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医患沟通,积极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其他部门也要根据各自职责,积极支持配合,共同推进预防和处置医患纠纷“五位一体”长效机制建设。
第三篇:浅谈建立密切联系群众长效机制
油田政研会2014年政研成果申报
浅谈建立密切联系群众长效机制
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最大政治优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动摇。在一个企业中也如是,只有广大党员经常服务职工、教育职工、团结职工,才能充分体现党的先进性,始终保证企业上下一心。尤其在我们公司乃至整个集团公司改革转型的关键时期,只有建立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才能使我们企业中的党员干部不脱离群众,才能更有效的扫清改革所遇障碍,才能不断增强企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充分认识建立密切联系群众长效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党员是党的肌体细胞,是群众观察党的形象的窗口。党员只有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才能体现党员的先进性特质。因此,必须注重探索建立党员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
1、建立党员联系群众长效机制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任务决定的。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并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唯一宗旨。党的这一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只有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完成人民赋予的各项历史使命。从实现党的任务看,只有密切联系群众,我们才能获得战胜敌人、克服困难的力量源泉。不管我们党的发展有多么快,党员所占人口比例总是较小的,不管我们的党员有多么优秀,与广大人民群众相比,力量总是有限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要靠制度的完善和机制的健全。
2、建立党员联系群众长效机制突出了社会主义和谐发展的主题。
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建立健全联系群众的制度,保持同群众的紧密联系,是为了更好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发挥群众的聪明才智,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也只有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有稳固的基础。因此,在落实联系群众制度的过程中,要突出发展主题,咬定发展不放松,常思富民之策,长兴富民之举,带领群众尽快走上致富路。
3、建立党员联系群众长效机制是促进企业和谐发展的根本之举。
一个企业是否有生命力,取决于广大基层职工的敬业精神和创造力。好的企业应该是能够调动是全体职工,各尽其能、充满创造力的企业。在集团公司步入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的关键期,特别是在企业改革进程中,各种社会问题、各种利益关系、各种职工诉求不断涌现,复杂交织,对做好现阶段群众工作提出更高要求。
二、构建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的基本原则 构建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也就是建立健全确保密切联系群众得以贯彻执行的制度。不管建立和完善什么制度,都要本着于法周延、于事简便的原则,注重实体性规范和保障性规范的结合和配套,确保针对性、操作性、指导性强。
坚持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党在贯彻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方面有了比较系统的制度规定,大多行之有效、群众认可。比如,领导干部定期接待群众来访制度、定期组织干部下访制度、领导干部接待日制度、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领导干部蹲点制度等,这些都是密切联系群众的好制度,要继续坚持,抓好落实。企业改革转型的过程中,我们党员保持密切联系群众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党保持同群众的密切联系,必须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对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制度,抓紧修订完善,并创造出新的制度形式。
坚持独立性与系统性的统一
独立性是每项制度规定可以单独得以贯彻执行、独立发挥作用;系统性是注重各项制度相互衔接、相互配套。我们要根据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制定相关制度规定。我们党制定的这些制度既前后相衔接,又都有制度的配套措施,注重制度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坚持严格性与可行性的统一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我们党从党的建设长期实践中得到的重要认识和结论,也是保持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必然要求。建立健全密切联系群众的体制机制,只有高标准、严要求,才能得到群众的支持、理解和信任。
三、建立密切联系群众长效机制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教育、提高素质
一要坚持不懈地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切实增强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加强党员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长期任务,各级党支部要始终把这项工作摆在首位,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进一步强化党员意识、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不断增强党员联系群众的自觉性。要定期组织学习党章、党史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提高党员的理论素养,引导他们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党员意识,时刻牢记党员标准,找准自己的行动坐标。要在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宗旨观念和群众路线再教育,切实解决好“为了谁、相信谁、依靠谁”这个根本问题,引导他们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把握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新要求,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结合中央和上级党委的各项工作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引导广大党员不断增强党性观念,自觉克服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脱离群众的思想倾向。同时要把学理论与学先进结合起来,引导广大党员对照先进找差距,不断增强实践党的宗旨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要持之以恒地抓好党员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的实际本领。在新形势下,群众最欢迎有专业知识、有领导能力的党员干部。要提高广大党员服务群众的本领,必须持之以恒地抓好党员培训工作,引导他们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在实践中增长才干。要分层分类抓好党员轮训工作,针对不同岗位特点,确定重点培训内容。对一线井队党员,要加强岗位技能、专业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增强解决实际生产中遇到问题的能力,提高立足岗位发挥模范作用的能力;对机关党员干部,要加强市场经济、企业管理、管理创新等方面的培训,增强适应现代化企业管理的能力,提高服务群众的质量和效率。
三要加强党员学习的宏观管理,确保每名党员“长期受教育”。当前,有部分党员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存在“坐不下来、钻不进去”的浮躁情绪。为此,要切实加强宏观管理,在创新培训方式、整合教育资源、健全管理制度上下功夫。要根据党员的实际需要确定学习内容、设臵培训课程,用现场直观的方式培训党员,用生动形象的事例教育党员,真正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激发党员参学参训的积极性。要进一步健全党课制度、党员学习日制度、中心组学习制度,保证每名党员都要参加学习培训。要切实加强对党员学习的指导和检查,督促广大党员自觉学习、不断提高。
二、创新制度、丰富载体
一要建立党务公开制度,增强党员联系群众的主动性。实行党务公开是健全党群沟通机制、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举措。规范党务公开的内容、途径、程序、时间、范围和责任要求等,建立和完善党务公开制度。对适宜在党内公开的内容,主要通过会议、文件、简报、局域网等途径,及时向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通报;适宜对社会公开的,要通过党务公开栏、广播、电视、公开报刊、公示牌等途径公开。
二要增强党员联系群众的互动性。要建立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引导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运用民主的方法来做好群众工作,把群众的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落到实处,切实维护好群众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民意汇集与沟通制度,拓宽党员与群众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把群众的智慧和正确意见作为决策的基础和依据;建立健全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促进党员干部改进作风,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三要建立民事化解制度,增强党员联系群众的服务性。在改革不断深化和利益格局调整的情况下,各种利益关系日益复杂化。党员干部要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必须建立健全民事化解制度,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在维护企业稳定中的重要作用。要强化党员做好群众工作的责任意识,引导党员干部经常深入群众,及时了解职工诉求,妥善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要把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征求群众意见、为群众解决问题等好经验,结合新的实践进行规范化、制度化,建立健全党员干部定期征求群众意见制度,坚持和完善信访责任制,进一步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力争把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要教给党员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方法,引导他们统筹兼顾不同群体的利益,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教育、协商等手段,处理群众工作中的复杂矛盾和问题。
四要建立义务帮扶制度,增强党员联系群众的实效性。党员联系群众,就是要用实际行动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通过无私地帮助群众,达到宣传、教育、组织、凝聚群众的目的。
三、正确引导、强化监督
一要明确责任目标,增强党员联系群众的责任意识。密切联系群众,是每个党员应尽的职责和任务。机关党员要牢固树立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观念,不断提高本职工作能力,切实改进工作作风,积极参与支援基层、结对帮扶等活动,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中发挥表率作用。作为一名国有企业党员身上肩负了更多的社会责任,经常保持与职工群众的密切联系,积极参加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党员“双带”等活动,在职工群众中发挥好模范作用。建立党员联系群众的责任落实机制,对本单位党员实行“设岗定责”,把联系群众的职责任务进行细化,分解落实到每名党员,使广大党员有责任、有义务、有计划地开展群众工作。
二要加强监督约束,规范党员联系群众的具体行为。在群众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党的纪律,从小事做起,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要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坚持依法办事、文明服务,反对态度冷漠、作风粗暴;坚持吃苦在前、无私奉献,反对与民争利、贪图享乐;坚持勤俭节约、廉洁自律,反对吃拿卡要、以权谋私。要加强党内警示教育,使党员干部在联系群众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廉洁自律意识。要严格党内生活,进一步完善民主生活会制度,引导广大党员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及时解决群众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要把党员自律和他律有机统一起来,切实加强对党员联系群众的检查监督,把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专门机关监督和群众监督、自下而上监督和自上而下监督结合起来,使广大党员经常处于党组织和群众的有效监督之下。
三要注重考评激励,激发党员联系群众的内在动力。制定党员联系群众的具体工作标准,细化群众工作考核评价体系,逐步形成具有指导、评估、督促和监督功能的考评机制。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评价党员工作的根本标准,定期组织群众对党员进行民主评议和民主测评,并把民主评议、民主测评的结果用来教育党员。要通过群众参评、党员互评和组织评审,对每位党员的群众观念、群众工作情况进行综合考核评价,将考核评议结果记入档案,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开。要综合运用党员考评结果,把它作为党员干部提拔使用的重要参考依据,以此鼓励先进、鞭策后进。
建立密切联系群众长效机制是一项长期并且艰巨的任务,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我们必须要始终坚持开门听意见、开门找问题、开门搞整改,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企业活力,构建社会和谐。
第四篇:建立合理化建议长效机制
畜牧公司建立合理化建议长效机制
为进一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增强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的主人翁意识,推进公司健康和谐发展,更好的实现畜牧公司目标任务和长期愿景,经公司班子研究,决定在公司范围内开展以“我为公司发展献计献策”为主题的合理化建议征集活动。
此次活动面向畜牧公司所有员工(包括管理人员、技术员、饲养员),全年征集,每个季度汇总一次并进行评审。征集的范围涉及生产技术、生产流程、生产工具的改进;各类原材料、兽药等成本节约的措施和办法;生猪销售市场的推广;员工生活、员工待遇的提高;员工培训、人才培养等方面。
公司要求广大员工在工作中要勤于思考、善于总结,不断结合畜牧场实际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合理化建议征集活动,使公司创新文化导向不断深入,增产节约,增效节支,搞好安全生产,发挥管理效能,为公司健康有序的发展贡献聪明才智。
第五篇:建立长效机制加强队伍建设
建立长效机制加强队伍建设
[找文章到☆大☆秘☆书☆网()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长效机制,是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需要,是确保党员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的需要,是全面提高党员队伍素质,促进法院各项工作的需要。将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功做法,长期坚持下去,用制度来规范,用机制来保障,对于加强法院党组织和队伍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健全党内学习制度,确保党员经常受教育
把学习作为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基础环节,建立健全常抓不懈的学习教育机制。我院制订了《关于加强干部队伍学习安排意见》等一系列制度,坚持狠抓落实,常抓不懈,促使党员经常受教育,达到强化党员党性意识,增强群众观念和全局观念,提高党员思想觉悟,提高自身能力水平,提高工作业绩的目的。
在学习内容上,一是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主要内容,通过学习,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提高运用理论指导工作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学习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基本路线、方针、政 策,增强党性,发挥做好本职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三是要抓好党员对宪法、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等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努力提高党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学习的“时间、人员、内容、效果”的四落实,使学习更具有针对性,在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上下功夫。
在学习形式上,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把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努力提高学习效果。政治学习以支部为主组织,有详细的学习记录、学习考勤登记,个人有学习笔记本,每人要做到一万余字的学习笔记。建立学习日常抽查和阶段考核制度,院政治处对抽查和考核情况定时予以通报。注重学习实效性,党员个人要结合实际,制定学习计划,把必学内容与相互交流结合起来,通过在支部的学习会上的学习交流,促进党员学习效果的提高;通过采取书面测试和知识竞赛等形式,对学习内容进行考核,促进党员学习积极性增强;通过民主测评、查阅笔记等进行学习评比,对党员学习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建立党员学习档案,合理运用考核评估结果,与党员民主评议、先进评比挂钩,促使党员提高学习深度,提高学习效果。
二、健全民主参与决策制度,充分发扬党内民主
切实保障党员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使党员成为党的事业主体。我院党组成员注重民主作风的培 养,坚持“重大问题首先通气,决策问题事先通气,改变决策重新通气,认识不统一的问题再三通气”的原则。对重大问题的决策,坚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要求研究决策,坚决防止和杜绝“一言堂”和“家长制”现象的发生。通过民主生活会、支部大会、征求意见恳谈会等形式,广开言路,倾听不同意见,让班子成员、中层干部、普通党员和一般工作人员发表不同的意见,为科学、有效、正确地进行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善于倾听不同的呼声,集中正确的意见进行决策。
各党支部也注重发扬党内民主。凡属党组织工作和政治生活中的重要问题都要组织广大党员进行讨论,畅通党内信息沟通渠道,充分听取和吸收党员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尊重党员的各项民主权利,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在基层党建中的民主参与、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的作用。通过党务、院务公开等形式,确保党员对本院制定出台的政策规定有知情权,对重大问题的决定有建议权,对庭、局、室、队的管理有参与权。建立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切实做到重要事情党员先知道,重要问题党员先讨论。
三、建立党员激励惩处机制,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最大限度地调动、发挥和保护好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政治上重视、生活上关心和工作上帮助,进一步增 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院发动全体党员民主制定了《英山县人民法院党员先进性标准》,并用这把尺子衡量全体党员;通过“设岗创星”、“创先创模”以及“争、创、促”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等活动,唱响“一个党员一面旗”、“我为党旗添光彩”的主题,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广大党员在审判、执行、服务等各项工作中,干在前、走在先、做表率、树形象,让党员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凸现出来,使一般工作人员处处看到党员的模范形象。坚持开展评选“先进党支部”、“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的活动,弘扬先进事迹,激发广大党员和党务工作者立足本职、扎实工作、努力创造一流工作业绩的热情。各党支部积极履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的职责,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不断用党员队伍中的模范、优秀标兵来激励党员群体。在工作中处处尊重党员政治上和价值上的追求,促使越来越多的人积极向上、奋发努力工作。
加大对党员的奖惩力度,对成绩突出的及时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以鼓励先进,激发后进,充分调动广大党员争先创优的积极性;对党员模范作用发挥不好、不认真履行党员义务、不完全符合党员条件的,逐一研究和落实帮教措施,促使他们尽快转化为合格党员;对经帮教仍无法达到党员标准的,根据情况严肃处理,坚决维护党纪党规的严肃性。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完善公平、公开、公正的选人用人机制,增加干部选拔工作的透明度,切实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干部选拔到各庭、科、室、队的岗位上来。建立公正客观的考评体系,把是否真正树立科学发展观和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评价的标准,综合考评干部的“德、能、勤、绩、廉”,突出对业绩的考核;把考评结果与平时工作评奖、干部提拔使用挂起钩来,充分调动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对优秀的党员、干部大力提拔、大胆使用,增强党员政治进步、工作成就的动力。积极为党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切实为困难党员解决实际问题。
四、建立科学规范的党员管理机制,不断改进党员的工作作风
进一步落实党员组织生活会制度,丰富组织生活会内容,改进组织生活会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员主题实践活动,使组织生活会做到议题明确、程序规范、会议质量不断提高。
不断完善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根据《党章》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基本要求以及具体标准,采取党内外相结合的方法,定期组织对党员进行评议,促使党员发扬成绩,改正缺点和错误。广泛开展民主评议活动,认真学习,广泛征求意见,开展谈心活动,对照党员先进性具体要求的基础上,深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检查自己的言行进行党性分析,坚持不断强化党员意识。民主评议党员既坚持正面教育,又坚持从严要求,还注重群众参与,建立民主测评党员的机制。坚持由院纪检组牵头,在认真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党章》规定,对违法乱纪者、群众满意率低者、对“不参加党组织生活、不按时交纳党费、不完成党组织交给的工作任务”的表现者,严格做出相应处理。我们还把民主评议党员的情况在一定范围内及时向党员和全体工作人员通报,接受群众监督,促进“先进上水平、中间上台阶、后进变面貌”,一个不掉队。
建立健全党员目标管理制度,实行党组成员联系支部、支部联系党员的做法,及时了解党员的思想、工作、作风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使每个党员经常置于党组织的教育管理之中。
五、不断完善各项监督制度,促进队伍更加纯洁
坚持贯彻《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办法》、《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健全党内外监督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扩大党内民主,着力提高党内生活质量,严格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党员组织生活会制度。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工作机制,把党组织监督与党员廉洁自律结合起来。
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促使党员做到自重、自 省、自警、自励;严格“一岗双责”的目标管理考核,对每位党员履行岗位职责和发挥作用的情况进行评议,做到考核有标准,奖惩有依据;不断拓展监督渠道,自觉接受党员和群众的监督,主动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把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上级监督和下级监督、人大法律监督和社会民主监督结合起来,加大监督力度,提高监督效能,为保持党员先进性提供有力的保证。
在大力发展党内民主的基础上,疏通党员民主监督的渠道,建立使党员的意见、批评、评议、建议等等能够顺畅上达和规范处理的机制。探索建立院党组成员联系党支部和党员的制度、党员向院纪检组、政治处汇报思想的制度、公开党员批评及建议的制度。完善警示诫勉谈话制度,不断增强广大党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反腐倡廉的自信心,通过建立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大力促进法院队伍更加纯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