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
金湖枫叶国际学校 陈义霞
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学生在校的四分之三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要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学校教育是主要的。教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力军而学校教育则是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我们今天的教育目标是使学生们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生活、保健和审美达到“五育并举德育为首”。因此每一位老师都应充分利用学生在校时间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及德育与学科学习的参透。
英语课堂教学中也应渗透德育因为德育也是英语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英语是一门比较特殊的科目。然而中国的学生尤其处在相对闭塞的乡村的学生对于英语总是存在一种畏惧心理或者干脆一开始就不学有的则遇到困难就放弃。因此这里的英语学习劲头和动力不足表现为厌学、好玩有些甚至违纪捣乱对老师们没有礼貌在家里当“小霸王”。面对此局面采取传统的说教、指责或鼓励对这些孩子们是无用的因为他们的逆反心理太强了。作为他们的英语老师我们应做到关爱每一位学生把德育教育融进英语课堂教学中来。
目前学校德育教育普遍存在着费时多、声势大、收效微的不足。可能是德育教育本身无形无象看不见摸不着很难表达的原因加之德育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通过长期熏陶才能收到明显效果。但任何事情都是辩证的越复杂的东西往往越简单化也许德育教育从学生日常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抓起由点到面由面到体收效可能更快些。在这方面我也做了一些尝试觉得寓教于乐言传身教自然流畅不露痕迹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
我觉得现行初中英语教材Go for it编写得很好有思想性有主题接近生活内容精炼语言规范随处可渗透德育教育。教师们进行德育教育宜从高处着眼从眼前着手从身边做起就地取材因势利导水到渠成。
例如教七年级时在学生学习了Excuse me.Iam sorry.Thank you.Iwould like.....Could Ihave...May Iborrow...等这些优美的语言后我告诉他们要自觉摒弃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不文明语言做一个文明的青少年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通过语言美的教育从而使学生的情操得以陶冶心灵得以净化使学生的日常用语趋向规范和得体。
再如在教学完七年级下册Unit12 Don〃t eat in class后我特意让平时有点调皮不太守纪律的几个学生总结这单元中所列举的校规、班规和家规并对他们的回答给予恰当的评价他们都很高兴我就此机会教育学生在家要遵循家规在校要遵守班规校纪进入社会要遵守国法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自那以后整个班的精神面貌改了同学们团结努力最后在期末考试中考出了优异的成绩。而且据其他科任老师反映这个班纪律不错学生教育很好„„
又如八年级下册Unit4 Self-check2中有一段关于抄作业的话内容是一个学生的好朋友要抄自己的作业而该生没有让朋友抄两人因此而吵架他本人很苦恼。阅读任务是让学生给他提建议。我在处理时是这样做的先让学生讨论一下几个问题
1、Do you think what the writer did is right
2、Suppose you are the writerwhat should you do
3、Have you ever copied others’homework
4、Do you think copying others’homework is right学生在讨论之后都认为不能抄别人的作业抄作业是不对的而后我又问他们抄作业的弊端是什么学生为什么会抄作业在学生回答完所有问题后我就告诉他们要养成独立做作业的好习惯偶尔因时间问题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老师是不会批评的有疑问要及时问老师。从那以后班上抄作业的人少了问问题的学生多了良好的学风、班风逐渐形成学生的学习效果日趋明显。
教育学生讲卫生遵守社会公德八年级下册中的第七单元以及单元中的阅读材料都是很好的材料而第八单元则可以教育学生学会感恩。当然教科书中像类似的内容很多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善于发现并运用适当的方法让学生接受并改正一些不良习惯做全面发展的现代中学生。
可见德育要做到实处要做得自然达到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并使之发奋图强意志同时促进学生们的学习才是德育教育的基本意义。一位老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做好德育教育的参透使之反作用于学生们学习学科知识的作用中来
第二篇:浅谈如何将德育渗透入小学英语教学
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学年论文
浅谈如何将德育渗透入小学英语教学
摘要 在小学阶段,英语属于启蒙学科。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进行语言实践活动外,还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英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通过日常用语的教学,利用情景对话和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此外,巧妙地运用评价为学生树立榜样,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同时要善于抓住教育契机,正确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适时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关键词:小学英语; 德育渗透; 注意点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曾经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失去了手段的目的。当前,学校教育面临国内外的新形式、新特点、新情况。作为小学英语老师,必须充分考虑学生学习外语的心理特点,在教授教材内容的同时,要善于在复杂、微妙的情景中把握住能够触动学生心灵的教育时机,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课堂是师生交往最频繁的场所,是知识互动生成的场所,也是德育的主要阵地。老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个主阵地,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达到“教学有度,德育无痕”的目的。那么,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呢?
一、善于挖掘教材的德育教育素材
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结合语言知识的传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实现教育无痕渗透,无痕育人的功能。
1、通过日常用语的教学,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让学生懂得文明礼貌,学会关心他人。
小学英语是孩子们学习英语的启蒙阶段,也是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重要时期。教师一定要抓住这一大好时机,通过简单的,学生易于掌握的,且贴近学生生活的日常用语,向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使孩子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受到了德育教育。例如:“How are you?” “Good morning!” “Hello!” “I am
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学年论文
sorry!” “Excuse me!” 等礼貌用语。让孩子们在实际生活中经常使用,这样不但有利于巩固所学的知识,也使学生们养成了懂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改掉了见到老师不打招呼,或因一点小事就与同学发生口角的坏习惯,日常用语的使用让校园内外遍开文明之花。
2、利用情景对话,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情感,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
教材中的情景对话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景对话,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让德育与智育很好的结合起来。如教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时,对话内容为:Where are you from?I am from China.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我国的地图及国旗,This is our motherland—China.This is our national flag.并让学生观看运动员在奥运会赛场上获得金牌时,我国的国旗冉冉升起时的激动人心的场面,当老师问:Where are you from?时,孩子们自豪地回答:I am from China.然后反复操练对话,使得学生们对国旗、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得到了升华。
3、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
德育不能只局限于课堂,应于课外学习、日常生活有机结合。如到了母亲节时,可提议为母亲献爱心,帮妈妈做家务,向妈妈问候:Happy Mother’s Day!圣诞节或是新年的时候,让同学们为自己的亲人或朋友制作小贺卡,这些活动都会使学生热情高涨,德育效果良好。
二、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适宜,适时,适度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例如:
1、小组合作法。这是德育渗透的重要形式之一,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指证,既要对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共同进步。在课堂中,教师可以组织组与组比赛,男女生比赛。每单元的“Let us talk”都可以让学生采用3-4人合作形式进行会话表演,评出最佳小组,最佳表演者等等,获得最佳的可以获得奖品,以此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友爱精神。
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学年论文
2、自编歌谣。德育知识抽象,必须以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比如教学礼貌用语时,教师可以编一首朗朗上口的歌谣,在教会学生唱的同时,要求学生平时在家或学校都要讲文明,懂礼貌。
3、多媒体、图片呈现。图片,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学生易于接受。如在教授动物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从网上下载可爱的动物图片,和许多濒临灭绝的动物资料,告诉学生要保护动物,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英语课不同于思品课,不可能利用整堂课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但根据英语课的特点,我们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契机,抓住每一个细节,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1、为学生树立榜样,让学生形成完美人格。
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通过向榜样学习,让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和启发。首先教师的一言一行是学生最直观的模仿对象。英语教师的流利的英语,对待教学的一丝不苟的态度,对待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以及独特的人格魅力,都在无时不刻地影响着学生。上课铃响了,老师说一句:“Good morning,boys and girls!”孩子们响亮的回答:“Good morning,Miss/Mr„„”天气冷了,老师叮嘱学生:“It’s cold today,you’d better put on your coat.”学生也会感激地说:“Thank you!”在与教师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学生的言行举止受到了熏陶,品行也日渐完美。
身边的小伙伴也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优秀品质,激励学生们向身边的榜样学习:缺乏刻苦钻研精神的学生身上也许具有创新精神;调皮懒惰的学生身上也许具有热爱集体的好品质。教师要对学生身上的这些优点及时给予表扬,并倡导孩子们学习别人的优点,同时改掉自己的缺点。
2、注重孩子自信心的培养
一个人自信心的强弱是他是否能获得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比如说当孩子在未回答老师的问题而犹豫时,我们可以用:Never mind,Take your time或者说Be brave,youcan,Try again„等来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当孩子表现出色
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学年论文
时,老师的一句“Good!You are clever!”让受到表扬的同学受到激励,下次会争取表现的更好。这些正面评价都可以让学生品尝到学习的快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勇敢地面对挫折与挑战。
3、善于抓住教育契机,正确引导,适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随时都会发生蕴含教育契机的事情,关键是教师要准确及时地捕捉到这些契机,将英语教学和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如在教学tiger,lion,panda,elephant这些有关动物的单词时,单纯地传授知识,不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我结合句型I like„„培养学生喜爱动物的情感,同时向学生介绍哪些动物由于环境日趋恶劣而濒临灭绝,倡导同学们要保护动物,保护环境,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
四、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注意点
古人云:“成才先立德”。德是一个包容性很大的品质范畴,内容非常丰富,形式多种多样。在德育教育工作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要恰到好处,不要喧兵夺主。英语课的主要目的是传承英语知识,使学生掌握英语的思想方法。在英语课堂中英语的学习是课堂的主流是主体,当我们强调英语课的德育渗透的时候,切记英语课不是思品课,不要喧宾夺主,使英语课迷失了方向。
2、要讲究实效,不要华而不实。课堂教学要讲究教学的有效性,例如方法的有效,时间的有效、过程的有效,不要让形式掩盖了内容,不要让德育的痕迹过重,在实施德育的时候我们仍然要提倡简单、简约、高效。
3、在用讲授法进行德育时,要注意对讲授内容的组织。要对由于讲授法是以教师的“讲”为基本方式进行的,所以必须对所讲授的内容作较周密的安排,使之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逻辑性,做到知识性、思想性与趣味性的统一,系统全面和重点突出的统一。要符合学生认知程度和认知规律,不可随意拔高,要能理论联系实际,切实为学生解释和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比如,当前社会中大量存在的贪污受贿问题,中学生交往过程中互相攀比礼物价值问题,个人诚实遭遇他人欺诈等等问题。教师要从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和社会阅历,既要让学生能心
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学年论文
向光明,也要让学生会自我保护,能够处理类似问题,防止学生对社会悲观失望或者是偏激报复。
4、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由于学生受到社会和家庭的影响不尽相同,个性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差异和思想品德的不同点,因人而异,提出不同的德育要求。
总之,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必须选择适当的内容与方法,应当精心组织和选择德育内容,并有机地结合和贯穿于数学教学活动中。决不能穿靴带帽,硬性拼凑。德育实施方法具有多样性,有待我们去研究、摸索,只要我们能结合英语学科的特点来正确引导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真正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参考文献
[1] 茹雅鸽.浅谈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2]黄旗锋.此时无声胜有声——浅谈德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体会.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 [3]魏斌.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邹强.小学德育课程改革的回顾与展望.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5]肖庆庆,冯文全.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及其对小学德育的启示.西华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6]李莉.德育在小学英语中的渗透.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7]张敬峰.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山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第三篇:浅议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华蓥中学 向世明
历史课堂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中学历史教育怎样渗透德育,有多种因素,而关键在于历史教师。教师是课堂的设计者和指挥者,是学生智慧的启迪者和挖掘者,更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和培养者。因此,要想发挥中学历史课堂的德育作用,没有高素质的历史教师是不可能的。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历史教师必须遵循很多原则,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实事求是的原则。抓住了这一点,就抓住了根本。贯彻实事求是原则必须做到求真、求实、求正。
一、求真,包括两层含义。
首先,史实要真。我们知道,历史是已经逝去的客观存在,是不能改变也无法改变的。历史与文学不同。文学可以发挥丰富的想象,塑造人物,构思情节,而历史则视塑造、想象为大忌。必须完完全全尊重史实,力求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说真话,讲真史。字字有出处,事事有根据。在史实之外发明创造不存在的“史实”,随心所欲想当然,用虚假不实、模糊不清的东西教学生,以达到渗透德育的目的,这无异于欺骗,这本身就违背了德育的要求,而欺骗教育所取得的效果是难以持久的,甚至会与教育者的主观愿望相反。这在信息发达的今天,尤其如此。笔者就此曾发生过一件尴尬的事:在一次历史课上,我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蓄意的夸张了一件史事,当时自己并不在意,还为学生的惊叹而洋洋得意,没想到第二天,一个学习比较认真的学生对我说:“老师,上节课你讲错了,应该是……。”天啊!大概是他太有兴趣了,回去居然查了资料,发现了我的错误。这让我尴尬极了,只得支支吾吾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表扬了他。从此以后,当我再想“临场发挥”一下的时候,就回不由自主的想起这件事,赶紧悬崖勒马。
其次,感情要真。也就是说,老师讲述真实的历史的同时,投入的感情也必须是真的。喜怒哀乐爱憎完全是随着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述而真实地流露。情感丰富真挚而不娇柔做作,这容易使学生随着历史的评述,而与老师产生感情的共鸣,以至“观史如身在其中”“动人心者,莫先乎情”。历史教学以史实服人是必须的,同时,以情动人也是万万不可或缺的。因为任何教育,它首先要使受教育者在感情上接受,才可能在思想上认同。情感比思想领域更广阔,而思想比情感内容更深刻。老师在绘声绘色评述历史中,以自己良好的心理品质、真挚的感情流露陶冶学生情操,以表里如一的思想作风影响学生言行,这实在是历史教学渗透德育中一条由感情接受到思想认同的必由之路。
这让笔者想起了一件至今记忆犹新的事:那是一节初二历史课,我正在讲述抗日及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联系到现实中日本右翼势力的言行,我越说越激动,学生也聚精会神地听,尤其当我说到日本右翼分子关于把中国分裂成“七块”的言论时,一位学生突然大声气愤地说:“我把他分成七块!”学生们顿时哄堂大笑,我也不由地笑了,虽然他上课插嘴,但我看见的是学生丰富的情感和对祖国的一片赤忱,感受到的是师生间感情的互动。讲真史,诉真情,并不是无法做到。只要老师想方设法占有丰富详细的历史材料,全情投入,从历史材料而不是从主观臆想出发,经过分析然后得出结论,将历史结论建立在历史事实之上就可以,因为这本身就充满感染力、征服力。
二、求实。也就是说渗透德育要落到实处。
要落到实处,有两个前提必须考虑。首先是目标要定得准,不可盲目拔高。假不好,大而空也不好。动辄为共产主义奋斗,做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把历史课上成政治课。这样的教育我想难以在学生心灵深处留下什么印记。渗透德育,与其大而空,不如小而实。与其重表面文章、挂在嘴上,不如把如何做人的品质、信念从小处、实处入手。从德育角度而言,千千万万的“小德”正是构成整个德育大厦的基础。正因为如此,求实先要从大处着眼,而从小处入手,莫以“德”小而不为。
从中学生的年龄、知识、心理特征来看,进行爱党爱社会主义教育、四项基本原则教育,这固然是必须的、重要的。但是,大量的、具体的、细微的则是爱父母、爱同学老师、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的教育;是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教育;是文明礼貌的教育;是追求真理的教育;是民族自豪感、历史责任感的培养等等。不可想象连父母都不爱的人会爱家乡,连家乡都不爱的人会爱祖国,连祖国都不爱的人会爱党爱社会主义。我们不能说把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但是,我们要求绝大多数学生做到诚实正派、遵纪守法、爱家乡爱祖国、有理想有道德却是必须的,而且是可以达到的。也只有基础教育做实了、做好了,坚信马列主义的先进分子才会越来越多,政治思想教育才会更有效。但是这一点却是当前中学德育工作中最薄弱的一环。其次是实际要联系得准。历史教学必须要联系实际,这是没有疑问的,关键是怎样联系,把历史与现实牵强附会地拉在一起,这不叫“联系”,而叫“硬拉”。比如一讲到革命先烈为革命献身,就号召学生大公无私,不讲个人的要求。我以为实际上欠妥,至少说,缺少教育的层次性、针对性。大公无私,固然是美德,但是,对大多数人来说则做不到。因此,在老师尚且做不到的情况下,号召学生大公无私,实际毫无用处。笔者在这个问题上往往采取低调处理或联系自己的办法,如“无数的革命先烈为祖国献出了生命,当然现在是不需要各位去抛头颅、洒热血了,那么我们可以做什么呢?”然后引导学生联系自身,谈谈自己的理想和责任。求实,要紧的是依*所掌握的历史信息,从史实出发,联系有密切关系的现实,联系学生中普遍存在和关心的问题,做到有的放矢。
三、求正。换句话说,就是历史教学中要全面地看问题,公正地评述历史。
对历史的评价决不能“所谓坏,就是绝对的坏,一切皆坏;所谓好,就是绝对的好,一切皆好。”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以时代的眼光公正、客观、全面地评述历史,这不仅本身就是德育的一种最佳途径,同时也是历史教学渗透德育的最基本要求之一。把历史人物、事件简单地归结为好人好事或坏人坏事,对中学生,恐怕就不适用、效果不大。老师主观上想进行德育渗透,由于不够全面不够公正,学生不服,筑起一道心理防线,因而客观上无法达到渗透效果。历史教学具有多样性,只有客观 公正地看待历史,才能正确认识历史,这也是对历史的实事求是。同时,这也是教给学生一种公正地、辨证地看待历史的方法,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以文天祥抗元为例。一方面不畏强暴、不为利诱效忠南宋,表现出视死如归的崇高民族气节;但另一方面抗拒元朝,实际是抗拒统一的潮流,效忠南宋实际是死抱政治僵尸,不也反映出文天祥目光短浅、不识时务?前者确实可钦,后者却是可憾!学生大多数情况下只能领悟前者,如果教师不有意识地引导,能这样思考的学生是极为有限的。教师如果刻意追求某一方面的教育而忽视了另一点,显然是不利于德育渗透的,同时也是不利于学生历史观的培养。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市场经济大潮涌动、各种意识形态互相碰撞的改革开放年代,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具有特殊现实意义的。这也是一个复杂的课题,需要历史教师不懈的探索和发掘,我相信,只要牢记历史教学的德育使命,本着“以学生为本”的信念,坚决贯彻实事求是的原则,做到求真、求实、求正,一定能发挥中学历史课堂的德育功能,使历史课不仅成为学习知识、开阔眼界的阵地,而且成为培养情操,启迪思想的重要阵地。
第四篇:小学英语教学中德育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探讨
教学永远具有强烈的教育性。重视和加强青少年的品德教育,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热点。在我国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大纲中,均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还要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道德影响和真、善、美的熏陶,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小学英语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德育因素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品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拟就小学英语的德育途径进行初步探讨。
一、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渗透德育
在小学英语教材中,学生可以接触到本国和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历史、地理、科技、政治、文化礼仪、习俗风貌。要学习包括表达思维活动(同意、帮助、邀请)、情感态度(喜欢、感激、同情、愿望)、道德态度(抱歉、宽恕、感谢、赞成、关心)、社会文化(介绍、问候、告别、就餐、看病、庆贺)等三十多个语言功能项目,内容丰富。这些语言材料的学习,为课堂的德育实施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小学英语教学是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其教学内容一般比较浅显,多与学生的生活接近。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找好德育的切入点和结合点,进行自然的渗透,切忌长篇大论。教师要利用学生初学英语时的兴趣,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在学生进行语言操练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在学习“when do you usually„”句型时,当学生们兴致勃勃地用新的句型谈论自己的日常生活、作息时间时,教师在要求同学注意听别人发言的同时,引导学生通过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来认识什么是合理安排时间,从而懂得珍惜时间。这时知识的讲授、学生的交际练习,实际上成为德育渗透的载体。既使文道合一,文理交融,又达到了教育、教学融于一体的教学效果。
二、注重语言教学的情感教育,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学生学习的过程,是身心整体发展的过程
有研究表明,小学阶段正是情感性学习形成的关键时期。这阶段儿童的学习活动带有很大程度的情绪化倾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要把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放到首位,渗透在英语教学中。从而把语言教学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联系起来,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
(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以达到某种目标的心理内驱力,动机产生于需要。儿童的心理需要主要由兴趣、成功、审美、创造性四要素构成。其中,兴趣是影响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最直接因素。因此教师要从教学实际出发,运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积极学习的心理需要。加强小学英语教学的活动性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游戏、唱歌、比赛、表演等教学形式,可以把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体验巧妙地结合起来,同时也是向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极好机会。(2)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习惯的培养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古今中外历来如此。小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是一种不自觉的过程,要靠老师的渗透和培养。小学英语阶段的学习主要是感性学习,无论是语音、词汇、语法和交际用语都应当从感性学习入手,通过示范、模仿、运用,使学生充分感知语言,从而逐渐领悟语言的内在联系。从学习和掌握英语的角度来说,核心问题是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英语的良好习惯,这是掌握英语的关键。小学阶段侧重听说能力的培养,适当读写。在听的基础上说,积极参与课堂练习,要养成大胆讲英语的习惯,朗读和背诵的习惯,书写规范整齐的习惯,运用语言交际的习惯,课后复习的习惯等。良好的语言习惯是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个重要开端。
三、精心组织安排教学活动,有机地进行德育渗透
寓德过程以课堂教学为渠道,不同的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其侧重点不同。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进行交际。语言的交际性和实践性决定了要在语境中,在活动,在模拟交际中学习英语,感受语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活动,设计能引起学生兴趣的语言交际场景,教学游戏和练习形式,以学生学会为目的,以学习情趣为主线,贯穿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教师要在教学的语境中、练习的活动中、模拟的交际中,向学生渗透德育。如:在教学“what would you like?”和“would you like„?”的功能结构时,就可以设计在快餐店就餐和家里来了客人时的情景。在学习“what‘s the weather like?”时,可以设计“天气预报发布会”。在学习“how much is it?”时,可以布置“小商店”。在学习“what’s wrong with you?”这个交际用语时,可以设计病人在医院看病的情景。在这些模拟的语言情景的交际活动中,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在学习与他人的合作和交往。这种学习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互助友爱,文明礼貌等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的形成。也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性,形成课堂教学的高潮。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师不断的引导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在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原望的驱使下,学生会忘却羞涩,积极向上,努力合作,去争取更高层次的成功。伴随着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德育融汇其中。
四、教师要以自身的高尚道德影响学生,以爱激发学生的情感世界
教师是课堂德育的实施者。这就要求教师做到先为范,后为师。教师的世界观、情感、品行,及教态,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修养,以自身的高尚道德影响学生。首先教师要具有敬业精神,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要用自己的爱来唤起和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爱,从而引伸到对生活的爱。其实,英语课堂教学不只是语言知识的学习和操练,而是一种温馨的情感交流、智慧潜能的开发,社会性交际能力的早期培养,是师生共同创造精神生活的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平等、互相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宽松、融洽、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的同时,品德得到培养,性格得到完善。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学有困难的学生,给他们以更多的爱护与鼓励,使他们与其他学生一样,在爱的沐浴中逐步发展。
学科教学中的德育,重在渗透。德育的渗透在于自然地与知识溶于一体,要善于在学科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捕捉德育因素,做到点到为止,切忌牵强附会。今后我们要继续实践和探索,更好地发挥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功能。
第五篇:浅谈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摘要:《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外语授课中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形成健康的人生观。”笔者从来自课本上的道德教育、利用老师的人格魅力、仔细开展授业解惑和进行多种多样的课下游戏这几个角度分析了在传授英语知识的同时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的方法,实现智育与德育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英语教学 德育渗透
陶行知作为近代中国教育界最著名的教育家之一,在教育方面贡献很大。在他在近30年的教育实践中,他十分重视德育的教育和研究,其德育教育理念广泛吸收了中华民族思想精髓,又沐浴了西方实用主义的阳光,始终坚持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加以教育,提出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道德的思想。陶行知先生的德育观有着丰富的含义,与学生的真实生活息息相关,实用价值突出,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自从我国建国开始,中国的教育理念始终坚持把道德教育放在第一位。当今时代,关于道德教育的说法层出不穷,陶行知先生的德育理念就像灯塔一样,照亮了当今道德教育的发展方向。
在外语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在教学活动中教会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又是他们修身养性、开拓眼界、拓展想象力、养成互帮互助的习惯、培养独立人格和增加内在修养的过程。所以当授课时,老师不能只充当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还需注意培养学生的内在修养,将德育贯穿到平时的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外语的同时,不知不觉的培养起健全的人格,进一步进行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养成良好的品格。我认为要在教授外语的同时坚持道德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开展: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
依据教材挖掘德育因素是英语教学中进行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老师必须要在授课的同时坚持道德观念的传授,这对授课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在课堂教学内容中找到宣传道德理念的地方,融合贯通,在完成外语知识教学任务的同时完成对学生道德观的塑造。
在上第一节英语课时,我就对学生说明学习英语的重要性。我国若想在世界各国中存活下去,除了发展自己国家的文化外,还需要吸收其它国家科技、文化的精华,这就必须要掌握一门外语。在教学过程中我很重视这一点,积极地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例如在进行Unit 3 A Day Out这一单元的教学时,我让学生先去查找资料,然后由他们来介绍中国以及世界各国的名胜。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名胜古迹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世界共享,让学生把爱自己民族的感情升华到对整个世界民族的热爱。在进行Unit 5 Films的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学习奥黛丽·赫本的生活背景和她以后的成功,让学生从中认识到只有勤勤恳恳的学习,不断的努力,知道能够贡献自己的力量,为我国的发展出一份力。类似的事件在英语授课中并不少见,只要老师对授课内容了解的足够充分,总能够找到传授道德观念的地方。在英语教学中有效的实施德育,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仔细分析教材,深挖教材,敏锐捕捉教学内容中的德育因素,把知识性和思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寓德育于课堂教学之中。教师要加强德育的育人意识,做到寓德育于语言教学之中,这既遵循语言教学与思想相一致的原则,又符合教学的规律。这样,英语教学就不仅仅是单纯的语言教学,而且成为富含德育内容的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充分利用教师的人格魅力进行德育教育
传授道德观念就是在课上传授为人处世的道理,在不知不觉中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要具有敬业精神,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要用自己的爱来唤起和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爱,从而引伸到对生活的爱。其实,外语的学习不仅仅是学习单词和语法,更可称作是走心的对话,潜移默化的道德观念的影响。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把自己和学生摆在同样的地位,使学生在没有压迫感和敬畏感的环境中学习,塑造道德观念,人格得以形成。同时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教学中体现的激情和精神面貌等都能够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美育,进一步就能够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例如,为了上好一堂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我的课堂亲切礼貌,每当上课铃声响,我总是精神饱满、面带微笑地走进教室,亲切地和学生打招呼:Good morning/afternoon!Glad to meet you!在叫学生回答时或坐下时,常用“Please”;请学生帮忙时“Excuse me”;学生帮了我或回答时,不忘对他说“Thank you”;学生回答正确时别忘了“Good”、“Great”或“Super”;学生不会回答时用“Don’t worry”来鼓励;叫错了学生名字,说声“Sorry”;有时教师不小心碰掉了学生的东西,主动对学生说Sorry,并帮学生捡起;做练习时会主动问学生:What can I do for you? 在教师的影响下,孩子们主动将这些语言运用于生活实际中。平时见到老师或同学主动说: Good morning/afternoon!Glad to meet you!放学回家时,他们主动与老师或同学打招呼:Goodbye!See you tomorrow!同学有困难时,会主动说:Can I help you? 事实证明,教师这种温文尔雅、平等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学生来说就是最好的教育。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英语兴趣,同时对培养学生养成讲文明、讲礼貌的习惯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孩子们运用这些语言亲切自然,不仅提高了英语学习效率,也让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懂得了文明礼貌,共同取得智育与德育的进步,真可谓“育德”细无声。
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不仅是教授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导师,还充当着重要的道德教育的角色,所以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活动,在热身活动、新内容的呈现、教读、操练以及复习巩固等各个环节都要注意创设恰当的德育情境,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向学生渗透德育。1.精心组织安排课堂教学活动,有机地进行德育渗透。
教学中,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活动,设计能引起学生兴趣的语言交际场景和练习形式,同时在教学的语境中、练习的活动中、模拟的交际中,向学生渗透德育。如在教学“Go shopping”时,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句型“CanI help you?I'd like...”,让学生设计“给最爱的人买一份礼物”。在学到Dream Home时,可以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让学生设计“Our Dream School”,在这些模拟的语言情景的交际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往的能力,以及关爱他人、热爱集体的美德。
2.组织丰富的英语课外活动,进行课后德育的延伸拓展。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语言能力及教材内容,每周布置一到两篇的阅读作业,通过对这些语言材料的讲解,师生共同来发掘德育渗透点。例如,阅读材料Waitingfor the rabbits(守株待兔),告诉我们No pains,no gains(不劳无获);阅读材料The rabbit and the tortoise(龟兔赛跑),告诉我们Pride goes before a fall(骄傲必败);阅读材料The story of the old man and the mountain(愚公移山),告诉我们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有志者事竟成)。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依靠的是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任何形式的硬灌、勉强,都不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相反有可能产生消极效应,使学生产生反感。因此空洞、牵强的说教是必须要杜绝的。课堂上,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关注学生的发展,找准机会,适时、适度地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在自然渗透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内化为自己的道德意识。
事实证明,当教授小学生英语知识的同时传授道德观念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方式,这并不影响英语教学效果,相反这能够让学生学得更有意思,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当今教育理念之中,英语教师要主动探讨道德教育与英语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教会学生英语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也学会什么是正确的人生价值。传授道德观念关键是要把道德理念与课本知识相结合,要不断挖掘与教学相关的道德观念,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接受正确道德观的熏陶。通过“随风潜入夜”般的渗透,“润物细无声”般的感染,让学生不知不觉的在学习语言知识地时候树立正确的思想,养成良好的品德。我认为:坚持在传授知识时考虑学生的道德行为,将二者结合,就能够同时实现德育和智育这两方面的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