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体育教学环节怎样优化
谈中学体育教学环节的优化
在体育教学中,一节体育课从准备、实施到课后小结等环节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发学生的智力,促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而迸发出极大的学习热情,使之处于主动学习的最佳状态。
一体育课堂内容设置应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主观需求,尽量满足学生在运动上的不同需求。学生通常总是喜欢玩一些适合自己年龄、性别特点的活动性游戏,这种倾向在女学生身上体现得更加明显。中学女生已经处于青春发育期,她们喜欢能表现出女生的特征,如柔韧性、平衡性、合作性和依赖性的一些游戏及教学内容。而男生在中学阶段则明显地表现他们的竞争性、追逐性、争斗性和攻击性,他们愿意做那些对抗性很强的游戏,如攀登、对抗、竞赛等能显示男子汉风采的内容之类的游戏,这类游戏明显的特点是表现出个人的勇敢、机智,这是由于他们的年龄特征表现出个人的独立愿望,希望能摆脱儿童时期的那种过分地依靠集体的做法,这是中学生典型的心理状态,体育课堂内容设置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征来安排。
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科学化
1改变教学分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中以从改变教学的分组形式入手,通过学习小组形式的重新组合,来满足学生好奇的主理需求和学习的实际需要,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的兴趣,具体方法有:自由组合的分组形式;分层次教学的分组形式。2创设课堂教学内容游戏模式,让学生体验运动的乐趣。课堂教学内容游戏化,是把教材内容用游戏的形式表现出来,以激发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去积极主动地练习。如在篮球教学中,让女生组成三人一组的形式,每一个小组三人同时入圈内抢球,三人中只要有一人抢到球,三人同时出圈,而传球失误者的三人小组则同时入圈,这样就提高了女生相互之间的合作性和依赖性,同时也就产生的兴趣性。同样,在进行快速跑教学时,男生对六人一组分组跑的形式很满意,因为这种形式的跑可以分出个人胜负,而女生则更喜欢集体的接力跑形式,因为接力跑是可以相互依托的,诸如此类,从而使学生在游戏中不仅锻炼了身体、增强了体质,学到了各种运动技能,使学生能互帮互学、边想边练、自定目的、自选角度、自我评价,从而打破以往只练不想,只会不懂的教学局面,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白道理,提高了技术,与同学和睦相处和充分进行运动的多种乐趣。
3让学生自编游戏内容,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体育课教学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最有效途径是在练习中教师放手让学生尝试自编游戏内容。比如在游戏中,给每一小组实心球,画出一定的活动范围,要示每组的学生以实心球为中心,创编或组编出大家喜欢的体育游戏。游戏前,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创新,不要照搬自己学过的游戏,组与组之间最好不要雷同,想方设法创编出具有新意、有利于锻炼身体、能够培养体育兴趣、具有开拓精神等的游戏活动。
4进行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中分层次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施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地制定教学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各自不同的要求和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主体,应该可以对完成课的目标所采用的方法有所选择。例如,在一节以发展速度为主要目标的体育课上,每一个学生由于各自的速度基础不同、各人的运动能力不同,因此,要真正地促使每个人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速度,教师可以允许每个人采取不同的练习手段,如腿长的研究在步幅不变的基础上适当地提高步频;腿短的则在自己快速步频的优势下,努力提高步幅;跑得慢的可以发展腿部力量;跑得快的也可以发展反应能力。如果有的学生提出希望通过球类活动来发展速度,也有人愿意利用跳绳来发展速度,在课的发展目标的约束下,每个学生都能采取适合自己的练习方法来达到目标。又如在“跳马”的教学中,将学生按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高低分为男女各四个小
组,各分为A组、B组、C组、D组。练习中,“跳马”的高度根据各小组学生层次的不同来调节,对跳跃能力和动作技术有提高的学生,要给予表扬,并在一定时间内适当调整层次,对跳跃能力差的学生要进行鼓励,总之在教学中始终要做到能者上,差者下。激励学生你追我赶、不甘落后、力争上游的体育精神面貌,有效地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思想品质的提高。
三、应在体育教学中实现德育
德育是体育教学中最基本的教育,也是体育教师要完成最基本的任务之一。
1要先入为主,以身立教。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教师,除了有良好的专业技能 外,还要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和崇高的思想道德情操。这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甚至是终生难忘的印象,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可以起到先入为主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作为教师一定要注重给学生的第一印象,教态端正,谈吐文雅,行为高尚,严于律己。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2挖掘教材,因材施教。要充分使教材的科学性、思想性、教育性融为一体。在耐久跑的教学中,学生容易出现怕苦怕累的思想,教师就要有意思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在跳高、跨栏跑、支撑跳跃教学中,学生容易出现恐惧心理,这是因为不良的心理和精神因素在作怪。通过项目的教学,可以培养他们的心理素质,培养勇敢果断的意思品质和不惧困难,不怕失败的精神;在球类运动和拔河比赛中,要有意思培养学生的全局观念和集体主义精神,对学生中容易出现的个人英雄主义表现,向犯规对方实施恶意报复等不良心理倾向,要循循诱导给予纠正。总之,要多挖掘教材的关键点,既教书又育人。
3抓住时机,正确引导。在教学中强化学生的体育健身意思和组织纪律观念;组织游戏或各科比赛时,因势利导地运用比赛规则培养学生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身体练习中互相帮助,保护的时候注意培养学生团结友爱,认真负责精神;享受成功、遭遇失败的时候,注意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和顽强拼搏、争创第一的精神;遇到刮风下雨等天气突然变化的时候,教师应沉着冷静,培养学生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借还器材时,向学生进行尊重他人劳动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和爱惜公物的教育等。
四注重体育考核的评定
在体育考核评定时着重对学生体育常识、身体素质、出勤表现等进行评价。将百分制改用优秀、良好、中等和尚需努力等进行,而不是直接公布分数,这样减少分数的负面影响,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找回自信心和自尊心,达到全面、中肯地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第二篇:怎样设计教学环节
我在教学过程中体会到,不同的年级,要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知识水平,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我在教七年级时,采用的教法与八九年级不同的方法。因为,七年级刚从小学过度过来,七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自主阅读感悟能力,但是这种感悟能力还很不够,感悟尚浅,还需要老师进一步引导、点播、培养,特别是与学生周围的生活联系不是很紧密的文章,学习起来就有了一定的难度。
在学习《社戏》这一课时,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提前查找资料,做了一番准备工作。《社戏》这篇文章,作者记述了一段幼时看社戏的经历,表现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之情。本文的景物描写、细致逼真,充满了江南水乡的诗情画意。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品读体验,在品读中领会作者是如何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同时联系生活,在品读体验中揣摩语言,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第三篇:体育教学6环节
把握体育课教学的“六环节”
一、课的目标制定应符合学生实际
二、选择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
三、组织措施得力,教法可行,学法指导有分
四、突出重点(教学有侧重点)
五、适宜的运动负荷
六、思想品质教育贯穿课始终
无论是教育规律、教学原则,还是体育学科教学特征,即便是当前课改的要求,上好一节体育课,都是是可缺少的重要教学环节。
一、目标制定(从学生实际考虑)
(一)内容:三维健康观(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三者不可割离,同时兼顾根据学习内容可有三个侧重)、运动技能(载体)、参与(提前),五个维度是相互联系。
(二)要求:明确、具体,是一节课教学的出发点、归宿,组织教法、学法、紧紧围绕目标进行。
(三)以目标达成程度横量课的效果:即主体达成目标的程度,学生群体的认识水平,技能、体能、情感状况应有基本的了解与掌握,目标高了,多数学生达不到;目标低了,“吃不饱”。
(四)以单元技能教学目标的制定为例,应从两个方面考虑:(作为实习生)例
初二男生:篮球——行进间单、双手上篮
1、了解学情:首先向原任教师了解该班学生已学过哪些篮球技术,现有水平如何,第一节课目标定为:球性练习,运、传、投及半场教学比赛,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生篮球技能水平。为“了解学情教学课”对下次课的目标制定心里基本有数了。
2、每节课七单元教学中的位置:指每节课的衔接关系,根据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一般情况下,上节课学习的难点(普遍感到困难、易错、急待改进的技术环节,动作结构)是下节课技能学习目标制定的主要依据。初中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就要求用至少8—12学时数进行单元(一项运动项目)教学;高中的《体育与健康标准》还规定高中三年学习运动知识技能不超过5项(含健康教育知识),也提倡三年就选修一项运动技能。单元教学的时数有很大扩容量,这对学生学会某种技术动作或掌握运用某项系统的运动技能提供了学时保证。
到实施课改或试行课改的中学实习(含附中、时代初中)6周,计12学时,最多给的是2单元教材,有的可能是仅一个单元教材,6份或12份教案的技能目标如何制定?以初三男生行进间上篮8个学时的单元教学为例,(1—8节课的)技能目标:(1)球性练习活动,引发兴趣,了解学情。
(2)少数学生能有行进间的多种方法上篮的练习,75%学生能学会行进间上篮方法。
(3)发挥“小教师”帮扶作用,使得多数学生能慢节奏完成跨步抱球起跳上篮的连接动作。(4)在“小教师”的帮扶下,能较协调、连贯地完成运球行进间上篮。(5)能有明显的跃步(一大)与向上跳的上篮姿势。(6)能尝试行进间变向跨步起跳上篮动作。
(7)能尝试运用已学过的技能参加半场教学比赛。(8)参加行进间上篮动作测验,展示个人的技能水平。
这种把握学生单元(行进间上篮)学习过程对知识技能的认识与掌握的发展变化状况,关注上、下节课的教学衔接来制定每节课的目标,才能符合学生的学情实际,心理素质、情感体验、人际关系等渗透活动过程中。
二、选择教学内容符合学生身心特点与身体活动变化规律 片面强调对运动的认识和身体练习过程,而忽视学生的情感需求与兴趣爱好,是导致学生喜爱体育运动而又不喜欢上体育课,甚至逃避体育课的重要原因。
(一)选择学生喜欢,感兴趣的学习内容
1、广听学生心声,有的放矢
2、从实际出发,取舍精选
3、合理搭配,促成技能形成 例:快速跑(女生)的准备活动,可选择搭配踢毽球、跳橡皮筋、玩飞碟、复习一套韵律操„„兴趣导入,不必千篇一律的徒手操,学习“疾跑”与途中跑的过程,安排追逐跑的练习内容,提高活动积极性。
(二)关注保持学习的兴趣
1、多节课、多次重复某种的练习内容,既使是再好的游戏竞赛,也会影响学习兴趣,所以形式要多样,不断更新。
例:快速跑(女生)的“加速跑”学习过程安排“纸张贴胸腹”的40米加速跑内容,(保持上体正确姿势及适当的加速,才能使纸不丢)接力跑、2人3足跑、背人负重跑„„,既能发展学生下肢力量,又体现内容新颖。
2、综合练习内容。既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又能有效发展体能,还有培养合作、竞争品质。例(1)前滚翻→钻过一个高栏→越过一个低栏→跑过独木桥(长4米,宽20厘米)→绕标志竿→快速折返跑(40米间距)以下三例是否安排科学合理: 例(2):A快速跑→B越过一个低栏→C钻过一个高栏→D跑过独木桥→E俯卧撑8次→F折返跑(40米间距)例(3):一位教师为兴趣导入,课的准备活动安排“单、双号互相追逐跑”游戏 例(4):高中体育课安排游戏:“老鹰抓小鸡”。解读例(2):40米的比赛,激烈竞争程度不言而喻。参与者心跳骤然加快,最后一项安排俯卧撑8次(喘气状态)显然不利健康。应将E安排第一项。解读例(3):激烈的追逐跑,心率突然增至130—140次/分,违背渐进的身体活动变化规律。解读例(4):“老鹰抓小鸡”适合小学、初中低年级学生,显然不符合高中生的心理、情感需求。
三、组织措施得力,教法可行
(一)组织准备(课前必备)
1、了解班级人数、选择场地、器材的可供需量,来制定组织教学
2、场地划线,器材排放,队伍集合点
3、示范动作的预习
(二)组织调控,合理、有序的队形调动是严密组织的体现
1、随机调动
2、规范调动
3、练习过程有要求
例:迎面掷实心球(图略)
要求听哨声指挥:预备(持球)→短哨两声→掷出→短哨一声→捡球一长哨一声;示范与要求用脚底抵住滚来的球。
(三)组织教学
1、分多组
2、多器材
3、整体性 通过以上三种组织形式,练习活动能保证有密度。
(四)讲解、示范法
1、语言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才能体现精讲多练 例:支撑跳“山羊”,放松跑,单跳双落上踏板,蹬起分腿顶肩撑,头抬起、快推手,落地缓冲稳。
初学者:重点讲单跳双落;复习课:抬头、顶肩快推手;要点、难点:在练习过程中边练边讲,个别指导纠正时讲。
2、示范:(1)师生演示相结合;(2)完整动作与分解动作相结合 例:支撑跳“山羊”,教师完美的示范引起学生崇敬心情,但部分体能弱生会有好看不好学的感觉,应也再示范本节课多数学生能达成技能目标,降低动作的要求,对抬头、快推手,对易错、难学的动作环节也可进行分解动作的示范,加深动作的概念。
请掌握较好学生演示,起到展示自我互相观摩、促进提高很有作用。但请弱生出列,在教师帮助下演示成功,这对激励有畏惧心理的学生尽力完成技能目标有特殊的效果。
四、重点突出
(一)不是指运动技术结构的重点,而是培养能力,学会体育学习方法,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为重点。
体育专业的学生(体育院系)、教练、专业运动员的学习。训练讲究技术的重点,为提高运动水平、出运动成绩。中学生的体育教学要求是以运动技能为载体,培养学习兴趣,促进其自主、自觉参与运动,体验学习的成功感。促进身心健康,以传授运动知识技能为手段,重点培养学生的能力,学习体育方法的掌握,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与意识。
(二)突出重点在于组织教法、练习内容的安排、学法指导紧紧围绕目标进行 例:技能目标:多数同学能在帮助下完成横箱分腿腾越的动作。练习内容:徒手分腿立卧撑、起跳支撑分腿坐上箱面。
讲解示范练习:纠正分腿不充分、抬头不够,推手偏慢,正确示范并请同学演示。
组织教法及学法指导:多分组,多副横箱,重点加强帮助保护弱者,部分同学先在“山羊”练习,过渡到横箱练习,语言激励(相互鼓励,喝采,鼓掌)。
五、适宜运动量
学生在课堂上的练习密度、强度、难度构成运动负荷。
(一)横量度:学生的参与程度
(二)决定因素:教师的主导作用,(导活主体)兴趣是得到激发,组织是否严密,教学程序是否紧凑,练习次数是否有保证。
(三)有利于学生健康的心率:初中生130+(-)10次/分,高中生140+(-)10次/分,并结合表象观察;微汗、中度气喘、脸色。
(四)兼顾不影响文化课学习。
六、思想品德贯穿课的始终
(一)很强德育意识。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师德规范要求。
(二)随机教育。大胆管教,爱心、耐心、课余谈心。
(三)“寓德于体”。讲求组织教法与练习活动中的教育实效性。根据“新课标”目标统领教学内容的理念,课的目标确定后,课的组织、教法有重点的教学、运动负荷及思想教育,常规管理都服务于目标的达成。
第四篇:优化美术教学四环节
优化美术教学四环节
低年级儿童活泼好动、富于想象力,但经历浅、知识面窄。所以,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要积极运用各种新颖的导课艺术及电教媒体,创设与教材相适应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激起求知的欲望,展开丰富的想象,产生探究的兴趣,积极参与学习、主动探究创造。
一、导入中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求新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开始是教师谱写一首优美的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音符。精心设计好这个“开端”,使学生从新课开始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对于学生学习新知是至关重要的。
二、过程中再现情境,促进学生掌握新知
当美术教材中出现重点、难点知识,需要学生探索理解、主动掌握,而学生“启而不发”、“思维受阻”时,教师可借助电教媒体,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再现情境,把教材、教师所讲和学生思维融在一起,帮助学生使其受阻思维顺畅发展,达成对事物深刻理解、突破学生的思维定势,进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增强理解效果的教学目标。
三、练习中演绎情境,激发学生巩固新知
学生的创作热情源于美的启迪,也是通过绘画的形式达到巩固新知、发展思维、反馈信息的目的的一种训练过程,更是反映教学效果的主要环节。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利用学生的好奇、爱动、争强、好胜的心理,运用电教媒体,演绎情境,进行启迪诱导,激起学生强烈创作欲,巩固所学知识、技能,并结合点、线、面教学,巡回辅导,因材施教,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果。
四、讲评中升华情境,鼓励学生强化新知
使用电教媒体作业展评、课堂小结,是巩固和强化新旧知识内在联系的重要过程,也是一节课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
第五篇: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环节
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环节
通过网络研修学习与平时教学过程中的发现,我认为在教学中,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环节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主动探究,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环节,增强教学效果。就此,谈谈如何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环节的几点做法: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是艰苦的脑力劳动,学生一旦有了兴趣,对事物有了美感,也就变“苦学”为“乐学”了。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是我们数学教师探索的主题,改变教学态度、改变教学方法等等。现在信息技术在教学的出现,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一个全新的局面。第一、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环节,信息技术手段进入课堂,给学生带来了新鲜感。通过屏幕出现的那一副副生动的画面,吸引了全体学生的注意,那高质量的音响效果唤起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劲头,那变化有序的文字不再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的单调和枯燥乏味。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能起到强烈地吸引着学生,激发了学生求知欲,形成了一股学习的动力的效果。我使用了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先在屏幕上用动画显示了主题画面,并加上美妙的音乐,一下吸引了同学的注意力,使同学们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同学们对于老师要上的课充满了渴望,学习热情高涨。第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实践证明:当学生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产生了兴趣以后,他们就会有很高的学习热情。这时,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策划者(教师)就应该为他们创设各种条件,使他们主动参与进来,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活跃了课堂气氛,达到了教学目的。
二、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环节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在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进入课堂,不仅可使一些使本教师难教、学生难懂的教学简单化、形象化,也可以方便教师更好地突破知识的重点、难点,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地展现给学生,化抽象为简单。在学生学习的角度看并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优化和练习,并且不断巩固新知识。
(1)在教学环节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变抽象为具体,让学生感性地掌握知识。老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进行适当的思考、讨论、操作、答问、质疑、总结。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得知识,发展思维、提高了能力。
(2)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环节解决重点、难点。利用信息技术的作用在教学边讲解边演示,变抽象为具体,诱导启发学生,创造良好的思考问题的环境,促进他们动脑筋,使所有学生都去思考问题。通过生动的演示和实验使学生有所领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突破了本课的重点难点。
(3)利用信息技术的优点在教学中优化练习设计,巩固新知识。新授课中的巩固练习,就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这时不是简单地重复书上学到的东西,这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不断优化练习。信息技术在教学在这方面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在“练习”的设计方面更富有弹性,体现练习的阶梯发展趋势,有易到难,体现差异教育:学生开始从模仿型的基本练习——变为提高辨析能力而设置的判断练习——再变为糅合知识而设置的综合练习等等。另外,老师在练习课上从基本问题出发,循序渐进地设计练习内容和增加难度,设计一定的尝试练习题和发展性练习题,使学生知道知识的内在联系及规律,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不依常规去寻求变异,使学生既长知识,长智慧。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环节进行教学在这方面同样有很大的优越性,可以让学生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练习,提高了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总之,把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中去,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环节发挥其主导作用,创设生动形象的生活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让学生从繁琐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形成合作交流、主动探索的学习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素质教育实施,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增强教学效果。从而有效地培养更多的跨世纪的创造性人才。